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教师培训感悟总结(合集7篇)

时间:2022-06-08 08:02:27
教师培训感悟总结

教师培训感悟总结第1篇

2019年7月16日,根据市教育局统一安排,我和全市高中语文教育同仁在咸阳师范学院参加了高中教师继续教育暑假集中培训。

通过这一平台,我们提高了思想觉悟,温习了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开阔了眼界,加深了与同行的交流 。在短短的一周时间中,我们聆听了等王书月、王卫涛等专家的精彩讲座,并积极与其他参训教师交流,共同探讨,享受继教的快乐。可以说,一周的学习更新了我的语文教学理念,使我对一些问题的认识颇更加深刻,尤其是王书月老师讲的读写交互语文教学法,与我的省课题群文阅读教学法有相同之处。而王卫涛老师的板书设计更触动了我的创新兴趣,把美术的绘画技法与语文思维导图巧妙结合,往往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培训期间,我如饥似渴地学习教学相关策略,用心去领悟教育理论观点,主动思索,积极探讨,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自我反思,把所学到的教育理论和观念,用到新的教育实践中。尤为重要的是,培训老师的敬业精神深深打动了我,启发我不能停留于做一个经验型的教书匠,而要在教学之余,不断总结,不断探索,不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做一个专家型教育者,而不是教书匠。

下面是这次培训的几点感悟。

1、学习让我们自身升华

这次培训学习,给我们创造了学习和互动的平台,学员可以聆听专家教诲,也可以与各位专交流观点,发表不同看法,更可以将各自的教学心得相互切磋,使良好经验得到展示,这样的学习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视野,无论是理论上的,还是教学实践中的经验,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2、学习让教师体验幸福

幸福是一种体验。在培训中,我真切而强烈地感受到,教师的幸福不仅仅体现在教育学生,同时也体现在充实自己,而后者是更高级的精神享受。聆听专家的精彩讲座,或根基扎实,思维绵密;或天马行空,神游八极;或娓娓道来,波澜不惊;或妙语连珠,舌粲莲花……逐渐的,淡忘的知识清晰起来,如逢故人;芜杂的思想明了起来,灵光乍现;陌生的理念翩然而至,豁然开朗,如饮琼浆,又有那一种幸福能与此相比?专家引领在教育科学理论方面的阐述简要精辟,将为我的教学实践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为我们的教育科学理论注入了源头活水。这难道不是最大的幸福?

3、学习锻造我们的思想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是教师的最高境界。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不仅要具有精神感召力,有高超的教学艺术,更应该有新颖的教学理念,能够在理念的不断更新中领略到教育的快乐、幸福,彰显思想的深度!

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对知识的渴求中产生,从知识与日新月异的时代的撞击中产生。这种撞击,可来自鲜活的现实生活,可以来自具体的教育实践,而继教集中培训正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除了聆听专家的教诲,参训者来自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从教经历,有更多的机会相互交流,相互切磋,因此,继教集中培训是思想碰撞的舞台。

4、学习可使教学常教常新

教师极易出现“职业倦怠”。在浮躁不安且功利主义盛行的今天,许多老师因为“教书”难有成就感逐渐懒惰起来!在继教活动中,旧的知识得到更新,旧的思维方式得到改变。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激发自身终身发展的愿望和能力,切实赋予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继教中汲取源头活水,正可以保持常新的心态,让自己与过去不同。教育离不开学习,特别是继续教育集中培训,它能使我们的知识、观念常拭常新。可以说,一周的学习更新了我的语文教学理念,使我对一些问题的认识颇更加深刻,尤其是王书月老师讲的读写交互语文教学法,与我的省课题群文阅读教学法有相同之处。而王卫涛老师的板书设计更触动了我的创新兴趣,把美术的绘画技法与语文思维导图巧妙结合,往往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教师培训感悟总结第2篇

2019年7月16日,根据市教育局统一安排,我和全市高中语文教育同仁在咸阳师范学院参加了高中教师继续教育暑假集中培训。

通过这一平台,我们提高了思想觉悟,温习了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开阔了眼界,加深了与同行的交流。在短短的一周时间中,我们聆听了等王书月、王卫涛等专家的精彩讲座,并积极与其他参训教师交流,共同探讨,享受继教的快乐。可以说,一周的学习更新了我的语文教学理念,使我对一些问题的认识颇更加深刻,尤其是王书月老师讲的读写交互语文教学法,与我的省课题群文阅读教学法有相同之处。而王卫涛老师的板书设计更触动了我的创新兴趣,把美术的绘画技法与语文思维导图巧妙结合,往往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培训期间,我如饥似渴地学习教学相关策略,用心去领悟教育理论观点,主动思索,积极探讨,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自我反思,把所学到的教育理论和观念,用到新的教育实践中。尤为重要的是,培训老师的敬业精神深深打动了我,启发我不能停留于做一个经验型的教书匠,而要在教学之余,不断总结,不断探索,不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做一个专家型教育者,而不是教书匠。

下面是这次培训的几点感悟。

1、学习让我们自身升华

这次培训学习,给我们创造了学习和互动的平台,学员可以聆听专家教诲,也可以与各位专交流观点,发表不同看法,更可以将各自的教学心得相互切磋,使良好经验得到展示,这样的学习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视野,无论是理论上的,还是教学实践中的经验,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2、学习让教师体验幸福

幸福是一种体验。在培训中,我真切而强烈地感受到,教师的幸福不仅仅体现在教育学生,同时也体现在充实自己,而后者是更高级的精神享受。聆听专家的精彩讲座,或根基扎实,思维绵密;或天马行空,神游八极;或娓娓道来,波澜不惊;或妙语连珠,舌粲莲花……逐渐的,淡忘的知识清晰起来,如逢故人;芜杂的思想明了起来,灵光乍现;陌生的理念翩然而至,豁然开朗,如饮琼浆,又有那一种幸福能与此相比?专家引领在教育科学理论方面的阐述简要精辟,将为我的教学实践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为我们的教育科学理论注入了源头活水。这难道不是最大的幸福?

3、学习锻造我们的思想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是教师的最高境界。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不仅要具有精神感召力,有高超的教学艺术,更应该有新颖的教学理念,能够在理念的不断更新中领略到教育的快乐、幸福,彰显思想的深度!

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对知识的渴求中产生,从知识与日新月异的时代的撞击中产生。这种撞击,可来自鲜活的现实生活,可以来自具体的教育实践,而继教集中培训正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除了聆听专家的教诲,参训者来自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从教经历,有更多的机会相互交流,相互切磋,因此,继教集中培训是思想碰撞的舞台。

4、学习可使教学常教常新

教师极易出现“职业倦怠”。在浮躁不安且功利主义盛行的今天,许多老师因为“教书”难有成就感逐渐懒惰起来!在继教活动中,旧的知识得到更新,旧的思维方式得到改变。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激发自身终身发展的愿望和能力,切实赋予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继教中汲取源头活水,正可以保持常新的心态,让自己与过去不同。教育离不开学习,特别是继续教育集中培训,它能使我们的知识、观念常拭常新。可以说,一周的学习更新了我的语文教学理念,使我对一些问题的认识颇更加深刻,尤其是王书月老师讲的读写交互语文教学法,与我的省课题群文阅读教学法有相同之处。而王卫涛老师的板书设计更触动了我的创新兴趣,把美术的绘画技法与语文思维导图巧妙结合,往往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教师培训感悟总结第3篇

那么如何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全面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它在不同文体中都能有效达成?

一、过程目标在不同文体中的有效达成策略

1、记叙文的处理策略

(1)1、品:斟字酌词 品析感悟

字词解读,主要抓关键词引导学生感悟;词语的处理,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品词,教给“品”的方法。下文能讲到可放下文讲,下文不讲的,可让学生说说哪些词不理解。如词语的理解可分多种方式进行:有学生自己的经验理解;有教师自己讲解;有放具体语境中理解;有结合事例来感悟;有换词比较,体会用词的准确性等。

(2)2、悟:涵咏体味 水到渠成

每篇课文都有点明文章主旨的重点句,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不仅读懂课文本身,而且能延伸到生活实际,从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而感悟含义深刻的句子往往是教学的难点,也将是课文教学的重点。既要精心的点拨、引导,又要适当提升、拓展,还可以进一步的融会贯通。所以设计要精巧,点拨要到位得法,要循序渐进,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获得深化,有如春风化雨般的点点渗透吸收。悟的训练可以从感悟语言情境、感悟语言内涵、感悟语言情感、感悟语言技巧、感悟语言转换等几方面帮助学生提高感悟的能力,以达到积累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3)3、学:谋局布篇 学习借鉴

教师处理教材的思路一般是整体――部分――整体,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过程一般也是:理解分析――体会涵泳――归纳总结。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作者的行文思路,更要让学生了解作者为什么这样布局谋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是什么。探索其规律,总结其方法,领会其意图,感悟其精髓。

(4)4、读:品悟积累 因法制宜

读的形式多样,有朗读、默读、诵读、浏览、速读、分组读、比赛读、分角色读等,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有机地结合读的训练。如用感悟到的语气读出来,是个性化阅读的一个表现,可安排有感情地朗读训练;根据读的情况进行有机地引导、感悟、积累,有默读、诵读的安排;还可根据需要快速地浏览全文;有速读的安排等。

(5)5、练:落实措施 无痕教学

每节课要教给学生哪些知识?培养学生哪些能力?这主要从训练的角度去设计教案。目标要明确,措施要落实。如培养学生语感,教给学生朗读、默读、品词、感悟、积累的能力,合理想象说话的能力,简要复述课文的能力(即几分钟看完,把课文关上再说说内容)外;还可结合课文巧妙安排小练笔或写话训练,写话后再交流等,能有效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值得注意的是训练的设计要注重教学无痕,把有形的设计化在无痕的安排中,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让学生站到最高处。还要准确把握学情,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这也是有效课堂的一个主要依据。

二、过程目标在有效达成时的应对策略

1、关注工具与人文统一策略

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语文,归根结底是一种工具,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得让学生掌握语文这个“工具”。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要求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

在语文课上,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具体表现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不管是在字、词、句、篇的知识学习过程中,还是在听、说、读、写能力提高时,都内在地包含着一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语文本身来说三维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就教师而言,在语言文字训练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价值引领的同时,又要增强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性。这才是有效整合三维教学目标,实现语文课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真正和谐统一。

2、注重语言文字实践训练策略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就要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语言文字训练是语文课的基本性质。作为语文教师无需思考要不要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而是集中关注如何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怎样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更有效。语言训练应借助具体的语言情境和语言实践,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具体的语言情境和语言实践中自主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其实,语文课就是语言文字训练课,就要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重视字词句段篇的训练,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把语言文字训练贯穿全过程,可以是朗读说话的训练、想象思维拓展的训练、语言特色、句式形式的训练、也可以是读写结合的训练等,形式多样,趣味翻新。

3、重视学法提高自主学习策略

教学主要是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服务,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但不教的前提,我们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教给学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而语文学习重在感性把握,所以语文学习方法的把握主要应融于语言文字实践训练的过程中获得。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学习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教师直接告之。“悟处皆出于思,不思无由得悟”。学生学习中的感悟必须借助于有效的思维,没有合理的思维时间和恰当的思维方法,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肯定是肤浅的、无根的。所以很重要的一点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寓学法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寓思维于语文学习过程中,思维只有通过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才能使学生学会并达到自能读书、自能习作、自能交际的目的。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三个维度目标不是平分秋色,均等存在的,语文教师在三维目标的设计时,可依据学生与文本实际,有所侧重。此外,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学习能力的培养等,绝对不是靠某一节课、某一周能完成的。它更多靠的是在一个比较长的阶段,扎扎实实地落实课程目标,通过教师利用课程资源去熏陶,由学生去体验,通过潜在的积累而获得的。做到厚积薄发,认真实践,不断总结,努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杨九俊主编.小学语文课堂诊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1).

【2】方国才.新课程怎样教得精彩[M]..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2007.3

【3】冯 昱.教教材和用教材教[J].发表于《中国教育》,2007(10).

【4】杨九俊主编.语文课如何进行语言文字训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1).

教师培训感悟总结第4篇

感悟之一:这次培训,为我们搭建了一个面对面互相探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平台,让我们零距离的看到很多优秀教师的教学展示及聆听他们优秀的点评。我敬佩台上每一位老师精湛的发言,一个个鲜活的理念,一句句深入浅出的教材解读,独到的见解,鲜活的事例让人耳目一新,引人深思。这次培训让不仅我梳理了教材内容,对课标教材有了更新的认识和理解,更让我梳理了繁乱的思绪,总结了过去所做的诸多的工作,明确了努力的目标和方向,让我今后更好的前行。

感悟之二:我深深地感受到我们应该做一个会反思的智慧型学习型的老师,让学习天天陪伴着我们,不断更新我们的教育理念,大胆实践中探索,努力创新。

感悟之三:教研员魏老师精湛的学术,独到的见解,对我们人文的关怀,让我们们感动。我培训期间魏老师以他渊博的知识,睿智的思维,灵动的活力,创新的精神、务实的作风,引领着我们整个培训展示活动。对工作的认真态度、对老师的人文关怀,对培训的全心投入都让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头!

感悟之四:感动我们这些教师默默无闻、辛勤耕耘。虽然很多教师对这次培训意见很大,然而培训一开始,广大老师依然还坚持着教学时的那份执着、那份认真,投入到培训之中。学校中的培训,老师们认真总结、细心分析,县里的集中培训,老师们更是踊跃参与、积极发言。我想这就应该是老师们学无止境、甘于奉献精神的真实体现吧。

感悟之五:历史课堂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第一时间给出的答案一定是:历史知识。不错,中学历史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普及历史知识。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学的历史教育仅重视历史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其他,这无疑是陷入了误区。任何一种教育,其终极目标都应该指向人的发展,指向以能力和个性为中心的人的全面发展,历史教育也不应例外。我们传授历史知识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应付考试,而是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能力。一堂成功的历史课,应该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方面都有所收获。我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深刻的感受到来自历史教师身上的压力。每一位历史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很精彩,让自己的每节课都亮起来。然而在教育的过程当中,有一个衡量教学的标准——学生的成绩。你的课是亮了,而你学生的成绩却暗了,你作为历史教师的前途也迷茫了。有人会不理解,为什么你的课亮了,而学生的成绩会暗呢?这两个不应该成正比吗?非也!因为我们要向学校、要向家长、要向学生有个交代,所以我们的历史课就变得说者无味,听者无趣,考前狂背的现象。这是学生的可悲,更是教师的可怜。我们到底应怎么做?

不足及建议:

1、展示流于形式,为展示而展示。有的成果还没有经听者用大脑分析、思考,新的理论又来了,我们真是应接不暇。如果把展示当成了“显摆”,那大可不必了。

2、缺乏在教学过程更为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的指导(在具体环节中体现的教学方法、教学艺术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3、培训要更有针对性,分年级段培训。

4、培训材料网络化,做到资源共享,仅凭听一遍,收获有局限性。

教师培训感悟总结第5篇

一、基本模式

创设未知情境呈现未知内容感悟、探究、交流再设未知情境呈现未知内容感悟、探究、交流……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二、几种特殊模式

1.探究、创新模式

创设未知情境呈现未知内容发现问题、尝试探究再设未知情境呈现未知内容发现问题、尝试探究……合作讨论、解决问题揭示谜底、感悟交流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2.阅读指导模式

(1)阅读方法指导:创设未知情境呈现未知内容自读感悟合作交流教师指导再设未知情境巩固训练……感悟交流、总结升华。

(2)阅读内容推荐:创设未知情境呈现未知内容(精彩片段)阅读、感悟、交流……再设未知情境推荐阅读篇目。

3.习作训练模式

(1)续写训练:创设未知情境呈现未知内容感悟、探究、交流……再设未知情境续写交流总结。

(2)仿写训练:创设未知情境呈现未知内容自读感悟合作交流……教师指导仿写交流总结。

(3)补写训练:创设未知情境呈现未知内容感悟、探究、交流……设置悬疑补写交流揭示原文讨论总结。

4.转化后进生模式

创设未知情境激发兴趣创造机会使其成功激励性评价再设未知情境保持兴趣再造机会促其成功……逐渐唤醒成功心理。

三、未知教学模式的特点

1.创设未知情境是所有未知课堂的共性

不论是基本模式,还是特殊模式,创设未知情境都是必须的,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需不断地多层次地设置未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并为教师实施教学策略提供环境和机遇,以实现多元的未知教学目标。

2.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未知教学法的未知性决定了它从不以现成的知识代替学生的体验,不会以知识的灌输代替学生探究、求索的过程,更不会忽略学生的独特感悟、情感态度和生命个体的自然生长与发展。可以说,主体性在未知教学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在未知课堂里,学生总是兴趣很浓,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很高,与传统课堂的被动接受相比,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真正成为学习与发展的主体。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表现在目标定向上。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基础和学习需求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训练重点,来给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实施指明方向。

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体现在选择未知内容上。每节未知课的教学内容既要符合教学目标和训练重点的要求,还要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要有利于教学策略的实施,所以,教师要在选择未知内容上多下工夫,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发挥引领作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更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未知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阅读、感悟、探究、交流。然后,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予以激励,再设未知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感悟、探究、交流……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需鼓励学生自己尝试探究,解决问题,教师予以点拨、指导。

4.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

未知教学一般不以现成的知识传授学生,而是通过创设未知情境模拟探求未知的“真实”场景,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这个过程完全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要敢于放手并留有足够时间给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探究、自主实践,切不可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强加给学生,剥夺学生的感悟和体验。

在教学中,合作学习主要用于合作探究、合作讨论、合作交流、合作训练,在合作学习时,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互教互学,共同提高。

探究是未知教学的主要学习方式。未知课堂的教学过程其实就是学生不断探究未知世界的过程。就在这大胆探索、漫漫求知的过程中,学生的探究意识得到增强,创新精神得到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先要巧妙创设未知情境,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然后以未知内容搭建探究平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

教师培训感悟总结第6篇

【关键词】 护理技能训练;感悟式教学

护理技能训练教学是护理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合格护理人才的关键所在。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要求的提高,使护理学的内涵和外延都得到了丰富的扩展,对护理人才的知识结构、技术能力和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今,如何培养综合的实用型护理人才,已成为我们每个护理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焦点。在这种背景下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势在必行,为此我们引入了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感悟式教学。

1 护理技能训练感悟式教学的内涵

1.1 感悟的基本内涵[1~3] “感悟”一词,最早源于东方佛教中禅宗的“顿悟”思想,禅宗的顿悟是一种直觉悟性体验,需要借助形象而又超越形象,从形象中领悟到了某种情致意味,但又难以用语言概念准确表达,不同于感性与理性认识。

下面我们看看各类字典辞书对感悟的解释:

《辞海》(新版4547页)解释为“受到感动而醒悟”,《辞源》(缩印新版622页)解释为:“有所感而觉悟”,《现代汉语词典》(新版410页)解释为:“有所感而领悟”。 《说文解字》解释为:“感,动人心也。” “悟,觉也。”综上所述,所谓“感悟”,是指人们接触外部事物后有所发现、有所感触而领悟一些道理或思想感情的活动,它是一个感知、积累、思考、领悟并不断提高的思维过程,是认知与情感体验相融合的心理意识活动,是知识学习与人生感悟相统一的心理意识活动就其实质来看,它是一种直觉思维,直觉思维具体表现为主体在解决问题时,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问题从总体上直接加以认识和把握,以一种高度省略、简化、浓缩的方式洞察问题的实质,并迅速解决问题或对问题作出某种猜测。就其内部结构的关系来看,感悟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感”,即是教育心理学所说的感知,属于感性认识的层面;第二个层面是“悟” 在“感”的基础上引发的思考,理解及创造,体现着学习主体的探索性和创造性,这是感悟的最高境界,属于理性认识的层面。所以从其内部结构来看感悟其实是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一种悟性。

1.2 “感悟教学”的内涵[1,4] 何谓教学? “所谓教学,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活动是在过程中实现的,而过程则是通过活动得以展开的。因此教学活动与教学过程在本质上的含义是相同的。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教学双方的认识能力、情感、态度的相互作用,不断成长的过程。

什么是“感悟教学”呢?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实践活动,感悟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思维方式。感悟教学,就是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充分运用感悟这种认知思维方式,教师提供感悟契机,学生通过感悟认知,从而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的过程。它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感悟式学,这主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说,第二个方面是感悟式教,这主要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说。

1.3 “护理技能训练感悟教学”的内涵 护理技能训练感悟教学就是指在技能训练教学中,将感悟教学的方式贯穿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的过程,以优化教学,促进体验,实现护生的整体感悟,来提高护生的整体护理技能操作能力。

从护生学习的角度来说,感悟学习就是指护生通过教学观摩、亲自操作的方式而对教学内容有所理解(感),从而与教学内容之间产生思想相照、认知升华的一种过程、一种状态(悟)。也就是说,“感”是感知,是对教学内容即每个操作步骤的认知和把握。“悟”是理解,是明白,是对教学内容即每一项技术操作步骤、操作要领的深层内核的理解;技能训练中的“感悟”是护生凭借对技能训练过程中每个操作步骤、操作要领的直觉,获得某种印象,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而获得的,需要学生亲自去体验,调动各种感官的功能,最大限度地收罗信息,才能实现。感悟学习过程,护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感受、体味、想象、领悟每一项操作步骤、操作要领,来提高护生的护理操作水平。

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说,技能训练感悟教学指的是教师通过指导和帮助护生,在技能训练教学中充分调动护生已有的感知经验,激发护生的想象,促使护生通过体味、领悟每一项操作要领,来提高护生的护理技能操作能力,进而培养合格的、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2 实施护理技能训练感悟教学的必要性

2.1 传统护理技能训练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2.1.1 存在问题之一 从教学方法来看,我国护理技能教学方法多采用:教师讲授 ,学生听讲;教师示范 ,学生模仿; 学生练习 ,教师指导。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辅助教学、远程教学也越来越普及。但上述教学方式,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和不足,片面追求教育的工具性、科学性,一定程度地忽视了人文性、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把很多护生能感知、体悟的东西变成了繁琐的分析和讲解,教师只考虑教会操作程序和步骤方法,至于如何教好、怎样学活,则考虑不多。

2.1.2 存在问题之二 从护理技能训练的特点来看,护理技能训练是一项细致的实践性教学, 每一项操作都需要严格按《 护理技能操作标准》执行。很多院校为了提高护生的操作能力,一味地追求强化护理技能训练,过分强调操作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护生在训练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忽略了训练过程中主体的感受和体验,认为训练次数越多护生操作动作就会越规范、越熟练。殊不知这种单纯的、机械的、频繁的训练,不仅达不到训练效果,使规范操作训练流于形式,甚至会挫伤护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践证明, 只要训练成为教育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学生的主动精神就会受到局限[5]。

2.1.3 存在问题之三 从护理技能训练的内容来看,护理技能训练的内容包括操作技能训练和心智技能训练。操作技能训练指进行实际身体活动的训练;心智技能训练指在头脑中反复思考动作技能过程的训练,但由于它的潜隐性, 常常被忽略, 在传统护理教学中几乎没有一席之地,教学中纯操作技能的训练有增无减。诚然, 护理技能的确需要进行操作训练,而仅仅依靠单纯的操作技能训练, 这种训练方式尽管可以通过训练在短期内达到速成的目的,但忽视了对护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所学内容过后很快就会遗忘。而且单调、过度的操作技能训练可能破坏护生的心智技能。

2.2 护理技能训练感悟式教学的必要性选择 “感悟”是由感而知、而觉、而悟,这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低级到高级的认识过程;是在感受、体验基础上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与理解;是一种在训练基础上的“悟性”的生成,是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想象、积累,使自身的知识得到扩展的心理活动过程。感悟学习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感受、体味、想象、领悟从而获取了知识、提高了护理技能操作能力,进而完善了自我。感悟式教学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作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建构知识,充分发挥主体性。

我们将其引入护理技能训练教学中,在训练过程中能充分调动护生的各种感官,动眼、动口、动手、联想、想象,让护生对每一个操作步骤,操作要领进行切身感受,进行分析或推理,仔细品味,深入推敲、揣摩。这样既达到培养护生的操作技能训练的要求,又达到了培养护生心智技能训练的目的;还能使护生在短期内较快地掌握操作要领,提高了护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也有利于护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进而培养健全的人格,更重要的是能充分发挥护生的主动性,极大限度地调动护生的积极性,把护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真正落到实处。因此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 我们有必要将感悟教学理念引入护理技能训练教学中。

3 护理技能训练感悟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3.1 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培养自悟 营造教学氛围,激发护生对护理技能训练的热情与兴趣,是培养护生自我感悟的前提。积极的兴趣可以促使护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对所学内容进行感知。而且兴趣高的护生可对每个不同的操作步骤之间形成更多的相互联系,这样有利于护生积极地去自我感悟。当自我感悟变成护生学习的主流时, 护生的自我感悟, 就成为他们进行更广泛的高级学习的重要动力。在信息化时代,教师可将技能操作训练制作成多媒体的形式来传授给护生。因多媒体教学集声音、图像、文字等,显得形象直观;还可利用课间时间播放优美音乐,可以一扫过去课堂的沉闷,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趣味性,能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护理技能训练毕竟是以训练为主,切不可以视频和图片来代替护生的亲自练习,应在护生已经充分练习的基础上,再辅之以视觉冲击,这样可增进护生对每一个操作步骤、操作要领的理解,同时也加深了记忆。

3.2 训练思维,注重理解,深层领悟 思维是感悟的关键[6],学者陆世仪说过:“悟皆出于思,不思无由得悟。”这个“思”就是“思维”,“是大脑在对客观事物反映过程所进行的一种理性的认识加工活动”。这里指的思维是科学的思维,而不是胡思乱想,因为只有科学的思维才能激发感悟。针对护理技能训练课中的直觉思维是指护生很快对教学内容、每个护理技能操作步骤、操作要领有了一个直接的觉察。在护理技能训练中,教师应指导护生运用各种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引导护生“爱思、多思、善思、深思,逐步养成多问几个‘为什么’的习惯,”从而培养其感悟能力,锻炼其独立探讨问题的思维能力。

理解是“感悟”的基础[7],没有理解的积累就不会凭空产生“感悟”,没有深入的“理解”就不会有真切而深刻的个性化“感悟”,只有理解透了才能更好地感悟。《辞海》对理解的解释:是通过揭露事物之间的联系而认识新事物的过程。所以,护理教师在技能训练课中注重开发护生的“灵性”与“悟性”的同时,不要忘了还要引导学生打好“理解”能力的基础。针对护理技能训练课中的理解是指护生对每一项护理技能的操作方式、操作技巧、操作要领重在理解(理解是护生真正的理解,不是表面上肤浅的认识),而不是死记硬背,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领悟,因为理解了的才是最深刻的。

技能训练不是动作的简单重复,不是对每个操作要领的死记硬背,而是一个包含着理解、感悟、记忆等环节的复杂过程。在教学中,应着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开启护生的悟性,让护生仔细观察每个操作步骤和深刻理解每个操作要领,调动护生的想象,激活护生的思维,让护生深入理解每一项操作步骤的深层内涵,让护生真正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例如“男病员导尿技术”其中的一个操作步骤为“阴茎与腹部成60°角”,很多护生在操作时都容易出错,如果我们透过文字的表面含义,多问几个为什么,来充分调动护生的思维,再以思维为核心进行深入地领悟,潜心地思索,就能使操作中的出错几率降到最低。“阴茎与腹部成60度角”,究其原因这还得从男性尿道的解剖结构说起,男性尿道有3个狭窄即尿道内口、膜部、尿道外口,两个弯曲即耻骨下弯、耻骨前弯。耻骨下弯固定不变,耻骨前弯则随阴茎位置不同而变化,如将阴茎向上提起,耻骨前弯就会消失[8]。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真正理解了男性尿道的解剖结构,操作时出错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这样即达到培养护生的操作技能训练的要求,又达到了培养护生心智技能训练的目的;还能使护生在短期内较快地掌握操作要领,提高了护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总之,感悟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引入护理技能训练课中,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感悟与训练犹如护理技能训练教学的双翼。离开了“训练”,“感悟”也就无从谈起了,我们必须同时并举。

参考文献

1 周丽梅.感悟式阅读教学的探讨: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08.

2 后晓东.感悟式学习是生成和建构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师范大学,2007.

3 孙玉清.新课程视野下的语文感悟教学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师范大学,2007.

4 刘云.当代课改背景下的中学语文感悟教学:硕士学位论文.江西师范大学,2004.

5 郭思乐.感悟学习的若干思考.课程·教材·教法,2002,(1):19-24.

6 申国君.思维是感悟的关键.内蒙古教育,2001,(4):17.

教师培训感悟总结第7篇

 1.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感悟音乐是教学的核心

音乐欣赏教学就是让学生听赏各式各类的音乐作品,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对音乐的感悟过程。在对音乐的感悟中,通过教师的引导,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其中包括对音乐要素的感受力,音乐风格的感受力,音乐情境意象的感受力等。在培养这些感受力的同时,使学生的人格情操得以陶冶。教学为达到这一目标,相关知识的认知是不可缺少的。但这些知识内容不是音乐欣赏教学要追求的目标,而是为目标服务的辅教学内容。学习这些内容也不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力的必要条件。孔子对音乐的感受力非同一般,他有过听音乐三日不知肉味的体验。但他并没有过系统的音乐知识的学习和音乐技能的训练,他的音乐感受力,来自于音乐的熏陶和自我丰富的人生感受对音乐的移情。因此说,音乐欣赏教学中,感悟音乐是教学的核心。

唱歌教学的主要目标仍与音乐欣赏教学目标一样,只不过是客观对象和教学途径有所改变。音乐欣赏是通过主体对客体的感受和审视来达到教学目标的,而唱歌教学则是按客体符号——音乐乐谱的要求来实施的一种主体活动——歌唱,从而在活动中感受、体验、审视和表达音乐和音乐的美来达到目标的,在活动过程中同时获得了正确的歌唱方法——一种音乐表现力。唱歌教学有技能训练内容,诸如吐字、发声、音准训练等,但对这些追求的目标不是专业要求,而是普及性要求,只要能自然地运用嗓音来歌唱,使个体的歌唱潜力得到一定的发掘就达到了教学目标。从表面来看,音乐知识的教学是纯粹的认知性教学,与感悟音乐无关,实际上并非如此。音乐知识是对音乐现象、音乐符号的逻辑性界定和诠注,或是人对音乐感受经验的抽象表达。因此,音乐知识教学除具有文化承传目的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逻辑性、抽象性的理解力之外,还具有培养学生对音乐感受力的辅助作用。音乐感受力是一种以形象思维活动为主的情感判断力。通过音乐知识的教学,强化了学生对音乐的逻辑思维能力。它有助于学生在音乐感悟中形象思维活动的定位和情感活动的定势。在这里,逻辑抽象思维对形象思维和情感活动起支持作用,它促进了音乐感受力的发展,这是音乐教育所特有的规律性。另一方面,音乐知识教学并不 是完全的抽象和逻辑界定,而总是把概念界定与感悟音乐紧密结合起来的——或者以感悟某个音乐对象来印证某个音乐概念,或是从某个概念出发来感悟某个相对应的音乐对象,这是音乐教学的一般常规。在这里,感悟音乐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可想而知,音乐知识教学只是从概念到概念,既不可能达到认知的目的,更不可能实现培养音乐感受力的目的。如果音乐知识的教学是以认知音乐知识本身为终极目的,那么音乐教育功能仅仅实现了其文化承传的作用,便失去了小学音乐教育在现实社会存在的基础。

 2. 通过对音乐要素的感悟来培养音乐感受力

小学音乐课中的听觉训练内容其教学目的是显而易见的,它是纯粹的音乐感受力的培养内容。只不过教学中感悟的不是音乐作品,更多是感悟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通过对音乐要素的感悟来培养音乐感受力,全部听觉训练教学活动就是感悟音乐活动。

并非小学音乐教学排斥认知活动,相反,作为一种基本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所有教学内容中都是会运用到,否则教学就无法进行。问题的关键在于,认知活动不仅是为了获得认知,而更多的认知目的是为学生更好的感悟音乐服务的,本末不能倒置。一般认为,小学阶段是掌握音乐技能的最佳年龄段。作为课外活动,广泛适度地开展一些具有特色的音乐技能训练是可取的,但课堂上的教材教学,音乐技能训练的范围、内容、程度一定要把握适度,要以感悟音乐为重点,为学生音乐基本素质的良好和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 3.积极开展有利于提高学生音乐基本素质的教学活动

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这种重知识认知和技能训练的倾向有其客观原因。一方面,学生的音乐感受力等素质的发展和提高,的确是一个难以考测的能力素质,目前教育界还没有一个认可的评估标准和考测办法。如果教师的教学重点放在了对这种能力素质的培养上,教学成果难以显现,更不易被人们认可。这样,实施这种 能力素质教育就缺乏动力和大环境的配合;另一方面,诸多学校管理者缺乏对小学音乐教育目标及音乐教育特点的科学认识,教学引导上,特别是教学评估上死搬硬套语文、数学等学科的评估方法,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 学是以音乐知识掌握的量,识谱、歌唱等技能的提高程度等内容来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这种导向作用下,学生音乐感受力的培养被弱化了,真正要实现的教学目标被忽视了。教学实践中的这种倾向必须予以纠正。第一,教师要深刻正确地领会教学大纲对课程的目的、目标和任务 的要求,使教学能够围绕实现这个总目标总任务而进行。第二,真正实施音乐的素质教育,以感悟音乐为核心,把培养、提高学生的音乐基本素质作为教学追求的首要目标。第三,由于音乐素质主要表现为一种形象思维能力、情感能力和心理能力,因此教学中要结合音乐的感悟,重视开启学生的心理动力,诱导学生的形象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活动,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第四,教育管理者要正确引导音乐教学的素质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以及学生音乐感受力的发展提高情况,纳入到教学评估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中去,激励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有利于实现教学目的、有利于提高学生音乐基本素质的教学活动。

总之,教学中追求对音乐的感悟,就是要求教学要以培养学生音乐基本素质为核心目标,转变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方法,从音乐课的特点出发,教学活动以感悟音乐为核心,“用音乐来培养音乐的耳朵”,使音乐教育真正实现其教育功能,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创设适宜教学情境 激励学生参与积极性

折岁虎

陕西省洛川县旧县中学 727400

教学情境如何,对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活跃气氛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至关重要。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学生兴趣盎然,思想活跃。换言之,学生参与教学需要适宜的教学情境,只有在适宜的教学情境中,才能使学生爱学、乐学、善学。那么,这样的情境如何创设呢?

 1.调整情绪,创设良好心境

教师带着愉快、喜悦的心境进行教学,不仅对教学内容阐述精确,表情自然,手势得当,使教学艺术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而且能自如控制自己的情感,体察学生心情的变化。由于良好心境的渲染作用,看“调皮生”也会觉得顺眼,对“差生”也会格外耐心,师生关系就会融洽。这对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提高素质大有裨益。相反,如果教师在郁闷、烦燥等不良心境中组织教学,则会使人思路闭塞,甚至语无伦次,由于不良心境的渲染作用,就会觉得学生的一举一动都不符合要求,动辄训斥,甚至动怒,造成课堂气氛紧张、沉闷、压抑,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接受。所以,教师要善于调整自己的情绪,注意养成良好的心境。

 2.转变角色,构建和谐民主气氛

课堂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双方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中才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使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完成。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教学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以往知识权威者的角色,主动与学生一同讨论,平等地交流对话。为此,师生都应减少角色意识。首先,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在学生中树立起可亲、可敬、和善、和蔼的形象,以利消除学生在课堂民主活动中的心理障碍。其次,要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消除学生思想上认为老师是“真理的化身”、“文明的传播者”的观念。这样才会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心情愉快,思维灵活,积极主动地学习,以至形成严肃而又活泼、有民主、有欢乐、又有争论的课堂氛围。

 3.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创设思考体验情境

“合作探究”是教师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并在教师的组织指导和引导下,学生从自身发现问题,从好奇心及兴趣出发,以合作小组为单位,通过分工协作,互相交流,综合概括,从而获取知识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操作,而且有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与帮助。一堂课如能合理有效地开展探究活动,这不仅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对话,使学生获必要的知识技能,而且能获得终身持续学习的能力。这是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

 4.采用多种媒体,创设感知情境

在传统和常规的教学中,教师主要是凭借语言传授知识,单一的语言只能刺激学生的听觉,而其它感官则处于相对休闲状态,因而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甚至昏昏欲睡。若能借助媒体为手段,变化地不断地刺激学生的不同感官,开发感官潜能,不但能使呆板的概念鲜活化,抽象的原理形象化、干涩的公式趣味化,为学生学习增添乐趣,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兴奋、冲动状态,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从而认识新问题,发现新问题。而且能把丰富多彩的社会大课堂带进教学的小课堂之中,大大拓展课堂的时空,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了解社会。

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分析,由于学生受心理特征及知识水平的限制,出错是不可避免的,可以说出错是学生的权利。教师应本着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观,尊重、理解、宽容学生,不斥责、不挖苦学生。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没有压力,没有心理负担,而心情舒畅、精神饱满。试想,学生怕说错,怕老师批评,怕同学耻笑,总是惴惴不安,怎能敢说、敢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