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前滚翻教案(合集7篇)

时间:2022-05-14 09:53:37
前滚翻教案

前滚翻教案第1篇

[二、教材与学情分析]技巧、跳绳是初中体育教学内容,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力量、灵敏、柔韧和平衡性,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身体姿态。跳绳是学生常用的锻炼项目,简单易学。本班女生已经学会了前滚翻,也掌握了多种跳绳的方法,她们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喜爱游戏,乐于表现。因此,本课以巩固前滚翻,学会远撑前滚翻为主教材,熟练掌握“∞”字跳长绳为辅助教材,通过学练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

[三、教学思路]本课遵循“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教学原则,以“健康、运动”为主线,以“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目标,采用“教学一体化案”,即“课前案、课中案、课后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让学生结合“教学一体化案”在课前完成“课前案”的学习要求,为更好地完成“课中案”的学习目标做好准备,在“课中案”里,准备活动采用“跟我学、跳绳、绳操、辅助练习”在音乐的伴奏下,跟随教师一起练习,达到热身的目的,基本部分结合“课中案”的学习内容,教师采用讲解、示范、启发、鼓励、评价,学生采用尝试、练习、讨论、合作、比赛等方法进行动体动脑相结合,收放相结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有效掌握本课的知识和技能。结束部分采用踏步和呼吸拉伸放松,最终,达成本课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知道前滚翻的动作概念和技术结构,知道练习前滚翻、跳绳的健身作用及在生活中的运用。

2.技能目标:85%以上的学生较好地掌握前滚翻技术,学会远撑前滚翻和“∞”字跳长绳,通过相关练习提高学生的力量、灵敏、速度等身体素质。

3.情感目标:学生乐意接受教师的指导,积极参与练习,有安全意识,乐于表现,团结合作,友好竞争,互帮互助、勇于创新。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技巧:团身紧,滚动圆滑;跳绳:“∞”字跳长绳的方法。

2.难点――技巧:协调用力,动作规范;跳绳:默契配合、团队意识。

[六、场地器材]学校田径场、自带跳绳、1张展板(前滚翻图示)、11块技巧垫、1台电脑和扩音器

[七、学习资源]水平四(初一)体育与健康课程

[八、案例过程]

1.课前案:利用业余时间商讨有哪些滚翻动作;利用活动课时间练习双飞跳绳和“∞”字跳长绳,思考跳进绳的时机。

2.课中案:

(1)常规(1分钟):指令集合地点,四列横队密集队形整队,检查服装,接受体干报告;师生问好;宣布课的内容和教学目标。

(2)准备活动(6-7分钟):

①达成目标: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兴趣;充分活动身体避免运动损伤。

②学习内容:跟我学、跳绳、绳操、辅助练习。

③教与学:讲解练习方法和要求。

跟我学和跳绳:教师指挥学生集体听音乐和口令模仿教师动作练习和25秒双飞跳绳计数;

绳操:教师指挥学生集体听音乐和口令模仿教师练习自编的一套绳操;

辅助练习:教师指挥学生集体听口令练习头颈、团身滚动4次;

教师指导:学生在练习时教师及时语言提示、鼓励学生;

组织:四列横队体操队形;要求: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时跟上音乐节奏,充分活动开身体的各个关节,团身紧滚动快,为基本部分学习做好准备;

评价:同学们练习得非常好,很棒。课前案大家准备了吗?

3.基本部分:技巧和跳绳。

(1)达成目标:知道前滚翻的动作要领,知道练习前滚翻、跳绳的健身作用并对今后生活有帮助;较好地掌握垫上滚翻和“∞”字跳长绳技术,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积极参与练习,有安全意识,乐于表现,团结合作,友好竞争,互帮互助,勇于创新。

(2)学习内容:技巧(18-20分钟)和跳绳(13分钟左右)。

(3)组织:在体操队形的基础上10路纵队走到技巧练习区(10块垫子成扇形散开)4人一组站在技巧垫(练习一端画有3跳线)侧面,示范垫在扇根位置;四路纵队散开“∞”字跳长绳和比赛;展示队形:学生在示范垫上展示,其他学生原地坐下或自然围成弧形。

(4)教与学:

技巧――教师结合展板图示讲解、示范练习方法和要求。

复习前滚翻2次:教师指挥学生分组轮流练习,前一名练习后一名保护帮助,依次类推,要求练习时动作规范,团身紧,滚动圆滑,能说出力的来源和动作要点;

学习成果展示:学生自荐展示前滚翻,并能说出力的来源和动作要点,教师给予肯定和表扬;

学习远撑前滚翻3次:教师示范讲解后,指挥学生分组轮流练习,前一名练习后一名保护帮助,依次类推,要求练习时请同学们思考远撑前滚翻和前滚翻用力的比较,注意安全,有责任心;

学生自荐回答问题:根据练习比较得出练习远撑前滚翻时脚的用力比前滚翻大才能完成,教师给予肯定和表扬;

独立完成远撑前滚翻2次:指挥学生分组轮流练习,要求练习时尽量独立完成,根据自己的能力自选远撑的线(事先画好的三条线),注意安全,也要勇敢;

拓展练习(尝试练习多种滚翻和创编组合)5分钟:指挥学生分组轮流练习,要求练习时可以讨论,大胆创新,注意安全;

展示学习成果:学生自荐或推荐展示拓展练习的内容,教师分别给予评价、肯定和表扬;

教师指导:学生在练习时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语言提示、鼓励学生。

跳绳――讲解练习的方法、要求和比赛规则。

“∞”字跳长绳7分钟:教师指挥学生分组轮流练习,要求各组自选2根绳迅速接好,练习时勇敢、果断,同时思考跳进长绳的时机,并把不会跳的安排在会把握跳进时机的同学前面提示他;

学生自荐回答问题:根据2名学生练习经验和同学们的共同思考得出跳进长绳的时机是绳甩至头顶瞬间跳进绳,教师给予肯定和表扬;

1分钟“∞”字跳长绳比赛2次:教师指挥学生在原定地点比赛,要求每个组边跳边大声的数数,尽量不空绳、失误不计数,教师根据比赛结果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

教师指导:学生在比赛时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语言提示、给学生鼓励、加油。

(5)要求:技巧练习时注意安全,人人负责保护帮助,积极参与,认真思考;练习“∞”字跳长绳时要积极参与,勇敢果断,掌握时机跳进长绳,同学间协同配合。

(6)技巧评价:同学们练习的非常好,大家都学会了远撑前滚翻动作,通过讨论与展示知道你们能做出来的滚翻动作有6种,非常棒,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能合理利用滚翻自救;

跳绳评价:通过“∞”字跳长绳练习和讨论,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此技术,没有人不敢跳了,非常好,你们很勇敢,通过比赛四班第一组“‘∞’字跳长绳”比赛配合的很好,领先于其他组很多,希望同学们向他们学习,据我所知1分钟“∞”字跳长绳最多达100多个,同学们好好配合、锻炼、加油,静候你们的佳音。

4.结束部分(3-4分钟):

(1)达成目标:放松身心,体现团队意识和热情。

(2)学习内容:踏步、拉伸配合呼吸。

(3)组织:四列横队体操队形;四列横队密集队形。

(4)教与学:讲解练习方法和要求。

踏步:教师指挥学生集体听口令练习踏步;

拉伸配合呼吸:指挥学生集体跟随教师听音乐和语言提示练习;

教师指导:学生在练习时教师及时语言提示、鼓励学生。

(5)要求:学生跟随教师踏步放松,拉伸时配合呼吸充分拉伸,达到放松。

(6)评价:同学们表现都很好,拉伸到位,舒服吗?这样就达到了放松的效果。

(7)结束语:试问同学们:本节课同学们滚翻和跳绳技术都掌握得不错,这节课开心吗?快乐吗?

同学们的回答是肯定的,接着布置课后作业即“课后案”,最后,宣布下课,收还器材。

5.课后案:希望所学的滚翻动作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起到指导性的保护作用;建议利用跳绳在课余时间和活动课上作为锻炼身体的一项运动项目。

[九、案例反思]

1.本课体现了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健康第一”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2.本课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通过技巧中的滚翻和“∞”字跳长绳的学习、探究,采用启发、尝试、讨论、练习、鼓励、评比、比赛等教学方法进行动体动脑相结合的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运动热情,让学生锻炼身心,培养兴趣,学会帮助、合作、创新和公平竞争,感受体育学习成功的乐趣。

3.在学习“远撑前滚翻”时,开始没有多少学生选择第二、第三条线练习,通过讨论力的来源和用力的大小与前滚翻的比较后,学生选得多了,甚至在教师的示范和鼓励下,做出了鱼跃前滚翻的动作,应该说,本节技巧课符合“有效课堂实践”开课的主题。

前滚翻教案第2篇

关键词:类动作共性特征;差异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4-0025-03

差异化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从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开展差异性教学活动,以促进每个学生主体性的个性化发展。应该讲,大家在理念上是认同的,对于其对学习所起的积极作用是赞同的,但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具体实施,一线教师存在诸多疑惑。下面以水平二“前滚翻交叉转体180°”一课为例,谈一谈差异化教学在体育课堂中的具w实施。

一、差异化教学案例描述

1.本课的教学基础

三年级学生具有丰富的前滚翻动作体验,能熟练地做出前滚翻成蹲撑动作;同时,对于交叉转体180°动作,能做到转体方向正确,重心稳定。由教材分析可知,该动作是指经前滚翻成交叉蹲撑,再接转体180°而形成的一个组合动作,前滚翻成交叉蹲撑是完成该组合动作的关键。因此,只要学生能在垫上滚翻中,掌握好两叉的时机,并形成交叉蹲撑,学生就能完成前滚翻成交叉蹲撑动作,进而与“转体180°”结合,并做到衔接自然,学生就能掌握前滚翻交叉转体180°动作,达成本课学习目标。

2.案例描述

鉴于以上分析,该课基本部分教学如下。

(1)共同性发展环节

教师提问:“怎样将前滚翻与交叉转体180°进行组合呢?”学生带着问题看教师示范和前滚翻成交叉蹲撑的图示,明确通过“前滚翻成交叉蹲撑”动作可以将两个单个动作进行连接,并知晓空中两叉时机的重要性,在认知上建立概念。

其次,通过刺猬滚(垫上团身滚动)的练习,帮助学生体会两叉动作,在建立动作表象的同时,进而与前滚翻、交叉蹲撑、转体180°结合,形成前滚翻交叉转体180°动作。学练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语言提示,并通过改变滚翻面、变换交叉腿等环境、任务因素,来帮助学生学习,实施差异化教学。

最后,引导学生完成自评互评,5次中至少完成3次算成功(标准:前滚翻、空中交叉腿成交叉蹲撑、转体方向正确)。

(2)独特性发展环节

教师示范两腿开立接前滚翻交叉转体180°动作,引导、启发学生通过改变开始、中间、结束动作等环境、任务因素,来完成多种形式的前滚翻交叉转体180°动作。学练中,教师巡回指导、语言点拨,激励学生勇攀高峰。学生自主尝试,寻找适合自己的动作,积极展示自我。

二、差异化教学案例分析

曾继耘在《关于差异教学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一文中对当代差异教学思想的核心内涵进行了描述,其认为差异教学突出强调了三点:第一,为了差异发展;第二,从差异出发;第三,开展有差异的教学。

本课的教学,以前滚翻交叉转体180°的学习为载体,通过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教学,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长足的发展。笔者认为,本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差异教学思想的核心内涵,具体表现为:

1.为了差异发展

差异发展是人的共同性发展与独特性发展的统一,二者共同构成了学生个体发展的全貌。其中共同性发展主要表现为基础性而非理想性的发展,所反映的是个体发展的最基本要求,是个体发展的“底线”。而人的发展的独特性主要指拓展性或补偿性的发展,是对学生优势发展领域的拓展或对学生弱势领域的补偿。

(1)类动作共性特征的掌握是个体发展的底线

①类动作共性特征的解读

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就形成一类,具有不同属性的事物就分别形成不同的类。运动技能所包含的具体动作很多,分析这个庞大的动作体系,可以发现很多动作具有相同的属性,可以形成具有相同属性(或称之为共性特征)的类动作。具象到前滚翻交叉转体180°上,是以学生已知的“前滚翻成蹲撑”为基础,通过改变前滚翻的落地动作(结束动作变为交叉蹲撑),形成前滚翻交叉蹲撑,再与其他动作进行联结(转体180°),而形成了一个具有特殊动作结构特征的组合动作。该动作具有的特殊动作结构特征为该类动作的共性特征。因为,只有具备该共性特征的动作,才能称之为前滚翻交叉转体180°动作。如单膝跪撑经前滚翻成交叉蹲撑,再接转体180°,虽然在开始动作上有变化,但其所具有的特殊动作结构特征并未发生变化,因此该动作仍然是前滚翻交叉转体180°动作。需要指出的是,类动作,不再指向某一具体的动作,而是被抽象、概念化,并成为具有该类动作共性特征的一类动作的统称。

②类动作共性特征的掌握是个体发展的底线

将同一类动作的共性特征作为该类动作的本质特征来予以把握,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认识和掌握该类动作的本质特征。更为重要的是,课堂教学中,只有当学生掌握了该共性特征,我们才能说该学生学会了该动作。因此,类动作的共性特征是所有学生所要达到的最基本要求,可以认为是个体发展的底线。

本课在共同性发展环节中,刺猬滚是为了帮助学生体会空中两叉的时机,服务于前滚翻成交叉蹲撑的学习;接下来学生尝试前滚翻成交叉蹲撑,并与转体180°结合,要求两腿空中交叉、成蹲撑、转体方向正确,以此来发展学生的前滚翻交叉转体180°能力。所有的教学都围绕该类动作的共性特征展开,包括评价环节中成功指标的确定,力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达成最基本的要求。

(2)丰富的动作表现形态是个体独特性发展的载体

类动作共性特征的掌握是个体发展的底线,同时,其在不同环境、任务中运用,可以形成难易度不同的多种具体动作,为个体独特性发展提供了载体。

教W中,学生能掌握前滚翻交叉转体180°动作了,但教学并未止步,因为具有该共性特征的动作还有很多,如本课教学中涉及的改变开始、中间、结束动作等,而这些动作的改变,首先其仍然是前滚翻交叉转体180°动作;其次,对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前滚翻交叉转体180°动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学生间存在着发展速度的差异,不同的改变,基于学生的已知,难易度是不一样的。学生需要通过自主选择、反复学练、尝试,来进一步拓展优势发展领域或补偿弱势领域,最终形成适合自己的动作,形成个体独特性发展。因此,丰富的动作表现形态为个体的独特性发展提供了载体。

教育的一项基本职责便是兼顾学生共同性发展与独特性发展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差异发展。本课基于前滚翻交叉转体180°的共性特征展开教学,兼顾了学生发展的共同性和独特性,使得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了发展。

2.从差异出发

课堂教学中,学生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两种,一是起点水平上的差异,其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或前提;二是终点水平上的差异,其是差异发展的体现。

(1)起点水平上的差异

本课教学中,由学情分析可知,三年级学生具有丰富的前滚翻动作体验,能熟练地做出前滚翻成蹲撑;同时,对于交叉转体180°动作,能做到转体方向正确,重心稳定。学生在运动技术上虽然具备了这样的基础,但由于在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差异,其在课堂中并非表现为一致性。

案例1:学生A前滚翻翻过去了,但两腿没有在空中交叉,而是顺势成蹲撑动作,再成交叉接转体180°。我上前问道:“你的动作流畅吗?” “哎呀,我忘了,腿应该空中就要交叉!” 学生摸着脑袋说道。于是这位学生又翻了一遍,这次交叉时机非常好。正当我要竖起大拇指时,他的转体方向又搞错了,我说道:“转体方向应该向后脚的方向扭开,你转错了。”学生比画着想了想说:“要领我知道,就是滚过之后,突然身体不知往哪转了。”“那你先慢下来,等熟练了再加快速度。”经过我的提醒后,该学生以后的多次练习,都能正确地完成该组合动作。

从案例1可以看出,学生在前滚翻技术上的差异虽然不大,但由于其在认识等方面的差异,依然对运动技术的学习产生了影响,仍然需要教师的提醒、关注,因为学生原有的个体差异是教学活动的起点。

(2)终点水平上的差异

本课教学中,学生在终点水平上的差异是明显的。首先,在共同性发展环节,虽然共同性发展是个体发展的“底线”,但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教师的个别指导,学生在掌握“底线”的发展上亦是不一样的,如教师通过滚翻面的调整,来适应不同差异水平学生的学习,力求在“底线”的发展上体现出动作完成度的由易到难。

其次,在独特性发展环节,由于学生的认知、技能等方面的差异,最后的发展表现为更多的不一致。如有的学生,教师虽然提出了拓展的要求,但其能力较差,依然只能停留在共同性发展的“底线”目标上;而有的学生,则只能在其中的一个方面做出改变;也有学生能在多个方面做出改变。改变的多少,体现了动作稳定度的由易到难,最终表现为学生的差异化发展。

3.开展有差异的教学

开展有差异的教学,意即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并组织灵活的、弹性的、动态生成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选择、差异共享中,实现个体的差异发展。

Newell认为,任何动作的发展都是受个体、环境、任务影响的,任一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影响到技能的形成。为了设计有利于促进“前滚翻交叉转体180°”动作发展的学习活动,我们通过对任务、环境和个体三个主要因素的分析,设计了围绕该动作共性特征的约束矩阵,以及以约束为基础的任务分析表(表1)。

鉴于表1,我们可以变化任务难度来选择许多组合,使得活动的任务与环境因素达到最佳组合。同时,根据学生个体的特征,可以设计适应其发展的身体活动,使得差异化教学成为可能。

如本课在共同性发展环节,虽然围绕个体发展的“底线”进行,但教师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的调整了教学手段。如案例2:女生A能够完成组合动作,但每次都需用手撑垫后才能形成交叉蹲撑,且重心不稳。这是由于滚翻速度不够造成的。我走过去对她说:“我们底下加块垫子,从高处往低处滚,增加滚翻动力试试!”……男生A整套动作非常娴熟。看到这孩子,我喜悦于他的表现,又好奇于他是否还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你做得真棒,还想挑战其他难度吗?”男孩满脸自信:“我要!”我给他底下加了一张垫子说道:“从低处往高处滚,但动作不能变形哦。”两位学生经过数次练习,最终都漂亮地完成了前滚翻交叉转体180°动作,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案例2中,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通过器械面的变化,实施有差异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动作,促进其发展。而这样的组合,在表1中还有很多,如通过改变开始动作(蹬撑顺序、蹬地脚等)来促进学生的独特性发展。如案例3:某位学生大声说道:“老师,我可以同时改变开始动作和中间动作吗?”“当然可以,做给我看看!”他的开始动作是单膝跪地,中间动作两腿先打开再成交叉,整套动作衔接自然,而且滚翻速度非常快。我给了他一个“赞”,并继续引导道:“将脚与手之间的距离拉开,试试看,如何?”

案例3的学生,其在“蹬地脚”“空中两叉”同时做出改变的情况下,依然能完成动作,非常棒。针对其滚翻速度快的特点(滚翻动力来源足),教师有针对性的提出改变“蹬地点和支撑点远近关系”的要求,促进其进一步的发展。

以约束为基础的任务分析,为教学提供了一个素材库,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灵活地、弹性地、动态生成有差异的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三、结语

体育教学虽然面对的是多个不同基础的个体,但他们都具有这个年龄段个体所共有的发展特征,因此,只有教学内容既能满足这个年龄段学生共同发展的需要,又能满足虽处于同一发展阶段却有着不同发展基础的个体的需要,才能实现差异化的教学。本课将前滚翻交叉转体180°的共性特征作为教学内容,正符合这样的要求。更为重要的是,本课的教学是值得肯定的一次差异化教学尝试,因为,基于类动作共性特征展开的教学,能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开展有差异的教学,最终达成促进学生差异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前滚翻教案第3篇

我们在第2期讨论了教案中的教材分析与教学重难点之间的关系,这期将深入探讨几个理论问题:(1)学情分析应包含哪些内容?(2)课堂教学目标的格式如何?应包含哪几个方面的内容?(3)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与教学目标制定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何?(4)教学目标与教法之间是什么关系?

请大家议一议学情与课堂教学目标之间的三种假设:假设之一:课堂教学目标只与教材存在关联,与学情没有关系;假设之二:课堂教学目标与中等以上学生的水平和基础相关;假设之三:课堂教学目标需要分成不同的层次,以照顾体育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

【江苏苏州·凌志雄】:我的观点是:(1)学情分析应包括两大部分:①分析学生的学习特征。即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班级水平、成熟程度、心智发展水平及对所学内容的态度等进行分析。②分析学生的技能储备。即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新授知识所需的相关知识和技能。(2)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与教学目标制定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从时间逻辑上说,学情分析是即时的,而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因此,要设计出合适的教学目标,就不能忽视对学生的学情分析,有了准确的学情分析才能制定出合适的教学目标;而教学重难点应根据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单元目标、课时目标来确定教学重难点。

【江西南昌·胡敏】:(1)“假设之一:课堂教学目标只与教材存在关联,与学情没有关系”这个假设理念我不赞同。要完成一堂体育课的教学目标,不光需要对教材做好分析,同时也需要对所要授课不同班级的学生情况进行了解并分析,才能更好地做好课的设计,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2)“假设之二:课堂教学目标与中等以上学生的水平和基础相关”这句话也不全面。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基础会有影响,但不能片面地认为与中等以上学生的水平和基础相关,要知道新课标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体育弱势学生,他们对教师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和影响,关注他们,会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而且还会造成良性的“蝴蝶效应”。(3)“假设之三:课堂教学目标需要分成不同的层次,以照顾体育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我赞同。体育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是“弱势群体”,体育教师要多关注,由于他们基础较差,会有自卑心理,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往往更不愿意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有目的地将他们的目标降低,帮助他们在完成目标的同时寻回自信,提高了学习兴趣,为后续的教学做好铺垫。

【福建泉州·郑钦漂】:我认为,首先,分清三者主次关系即学情、教学目标、重难点,有的放矢:学生为本,学生是学习主体,作为主体的他们,学情尤为重要,设计再好的目标,如果没有切中学情,就犹如对牛弹琴,如果没有因人而异,就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其次,要把好脉。第三,教案文本应该追求底部深厚,中部坚挺,顶部开花。一份有份量的文本教案,不要面面俱到,唯有切合实际,专注关键,理清顺序,关注过程,重视结果,教学的最终领悟才能实现最大化。

【甘肃兰州·瞿学维】:我认为,学情分析就是任课老师多去了解学生在学习方面有何特点、学习方法、习惯、兴趣、班级的基本情况等方面,对备课和上课很重要。大的方面,有助于制定教学目标,细节方面,可以根据班级人数的多少去考虑如何分组?需要多少器材?等等。

【山东临沂·于松峰】:我的观点是:(1)学情分析包括:学生此年龄段的身体素质情况、兴趣爱好、男女生的差异、对本课教学内容的接触程度、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等。(2)课堂教学目标:我们通常从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三个方面来确定,确定的每一个目标都必须有明确地针对性与可测量性;在技能目标中,大致分两个层次,一部分学生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掌握程度,另一部分又会达到什么程度。(3)在全面学情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分析,确立本节课教材教学的重难点,有了学情分析与教学的重难点,才能准确地制定出教学目标。(4)教法与教学目标对应并为教学目标服务,教法既有导入、启发、辅助练习等,也有难点突破、提高动作技术质量的方法。

【江苏南京·李安成】:我认为:(1)学情分析应包含:学生情况分析;学理情况分析;教学场地器材情况分析;教学环境情况分析;教学天气因素情况分析;教师教学本身情况分析。(2)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与教学目标制定之间的逻辑关系是:首先,我们应该对教材的学理、教材本身、教学保障、教学评价进行分析。其次,依据教材内容来进行学情分析。然后,制定教学目标,最后,依据教材教法来确定教学重难点。(3)教学目标与教法之间的关系:教材教法当中实质上涵盖了某个技能动作的正确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预设可能出现的错误技术动作、针对可能出现的错误技术动作所能采取的针对性、实效性纠错策略、教法建议。因此,教学目标在前,教学方法在后。先依据教材内容来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再选取出适合学生学练的教学方法。

二、小学教案编制技能案例分析

【案例】:

一、教材内容:乌龟赛跑

二、教学对象:小学二年级,50人

三、学情分析:小学生喜欢跑跑跳跳,这是最基本的活动方式,其中快速跑就是其中一项热门的体育活动。它动作简单,容易开展,但简简单单的跑枯燥无味,可运用情境导入以及多种渠道设计这堂课,主要强调育心和育体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教学中以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在欢乐的气氛中达到应有的效果。本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注重强调如何让学生赛跑,使他们在形式多变的辅助练习中掌握技能,整节都是腿部活动,结合游戏(保龄球赛)在愉悦和谐的氛围中结束活动,让学生享受体育,拥有健康。

四、教学目标:⑴运动参与目标: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大胆展示自己;⑵运动技能目标:通过快速跑辅助练习,使90%以上的学生初步掌握跑的基本要领,提高学生的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⑶身体健康目标:通过快速跑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能,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和发展;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在学习中充分展示自我。增强自信心和意志品质,得到成功喜悦;积极进取,乐观开朗。

五、教学流程:集合情境导入摆臂后蹬跑胸前贴纸跑保龄球赛放松操;其中快速跑练习为:摆臂、后蹬跑、胸前贴纸跑:三个动作的要领示范讲解清楚,摆臂练习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击掌的节奏性锻炼学生的协调、灵敏能力;胸前贴纸跑是跑时将闪光纸贴于胸前,严禁纸掉落在地面,所以学生意识到只有拼命的跑才能不让纸掉落,以便来锻炼学生的跑速,但要强调学生跑时的正确姿势和安全问题。

【浙江省温州·项为人】:以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运动能力来看,不适宜进行后蹬跑教学,建议利用跨步跑或单换跳作为跑的辅助练习较为妥当。另外,正确的摆臂姿势只能通过走—慢跑—中速跑等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来让学生逐渐建立与掌握摆臂的概念与技术,而不是通过一节课的教学就能实现90%的学生初步掌握,况且是小学二年级的小朋友在贴纸跑中早已忘乎所以了,还管什么正确的摆臂,跑得快就行。建议技能目标为:通过跑的辅助练习,让学生初步了解跑的正确姿势,体验与感受快速跑的方法与乐趣,培养快速奔跑能力。

【山东·李登云】:我认为这个教案至少有5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快速跑不是热门的体育活动,很少人用快速跑去锻炼,采用慢跑的较多。其次,快速跑运动并不简单,要有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和冲刺跑等,内容很多,每一项学起来都不是那么简单,以著名的飞人“迈克尔·约翰逊”为例,他的跑步姿势则非常的怪异,挺胸、撅屁股、梗脖子等,这是非常标准的错误动作。第三,保龄球对快速跑要求不高,换句话说,这个游戏对本节课的教材没有帮助作用。第四,单纯的摆臂练习和后蹬跑练习是专业运动员或体育特长生的训练方法,非常枯燥,建议换一种学生比较容易感兴趣的方法。第五,学生贴纸跑,有的老师采用贴报纸跑,我在上课的时候用过几次,确实,学生为了不让纸掉下来拼命的跑,但是在跑的时候,学生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纸别掉下来,采用各种身体姿势进行保护,这样就忽略了跑的姿势,导致动作变形。

三、初中教案编制技能案例分析

【案例】:

一、教材内容

本课教学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体育与保健》二年级教材。鱼跃前滚翻(第2次课);变向跑(复习)。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学校初二年级男生,二(3)班,共40人。该班男生特别喜欢体育活动,身体素质普遍较好,班级纪律好,集体荣誉感强,在鱼跃前滚翻第一课次后,大多数学生已经有了“鱼跃前滚翻”基本技术动作,为本课次授课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鱼跃前滚翻的动作技术结构,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陈述鱼跃前滚翻的动作要领,懂得身体跃起腾空是区别于前滚翻的关键,理解变向跑运动在生活实践中的现实意义。

2.技能目标:80%的学生能独立完成鱼跃前滚翻动作,25%的学生完成动作优美流畅,具有明显的腾空过程。学习变向跑提高快跑过程中控制身体、调整速度和判断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在集体环境中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精神。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维、自我评价能力。通过艺术体操教学,让学生接受美的教育,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审美和鉴赏美的能力。

四、学练法

1.前滚翻练习,2次;要求:在练习过程中两腿有伸直过程。2.手撑标志线做远撑前滚翻练习3~4次;要求:双手远撑。3.教师示范鱼跃前滚翻完整动作,并结合图解,归纳、诱导、讲解鱼跃前滚翻动作要领及保护帮助方法。4.学生在保护帮助下自由练习鱼跃前滚翻。5.跃过同伴平举的手做鱼跃前滚翻动作并逐渐过渡到穿越呼拉圈动作。6.根据自己的练习情况结合教师评价,组内讨论进行自我评价。选择练习难度,通过练习反馈进行自我调整。按照练习难度分为三组:基本完成组(A组)、达标组(B组)、创新提高组(C组)。7.请2-3名不同类型的同学示范鱼跃前滚翻动作。8.反应跑练习:背对或面对前进方向,从不同预备姿势开始,听信号转身跑2次。9.复习各种形式的变向跑:“之”字形跑、绕圈跑、折返跑各2次。10.变向跑接力游戏。

【河北石家庄·翟国胜】:我认为该教案有以下几个问题:(1)鱼跃前滚翻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内容,对学生的身体多方面要求比较高,是否可以将两个教学内容调换一下位置,先进行复习内容变向跑练习,充分活动身体的各部分器官组织,再进行新授鱼跃前滚翻的教学;(2)技术是完成动作的方法,是理论,它与技能是有区别的,而技能是完成该动作的能力,所以说学生掌握的是鱼跃前滚翻技术,而不是该动作的技能;(3)教学目标定的高了。两次课让25%的同学比较熟练优美的完成动作,80%的同学能够完成鱼跃前滚翻,可能困难一些,因为每次课主教材的有效时间不会超过30分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很难完成,因此建议在目标上降低一些,当然如果学生都能够熟练掌握远撑前滚翻的动作技能,达成目标可能容易些;(4)根据循序渐进、由易而难的原则,无论是远撑前滚翻还是鱼跃前滚翻,动力的来源都是摆臂前伸及下肢的快速蹬地,做鱼跃前滚翻的目的是假想越过障碍物及遇到危险时的一种自我保护。因此,可以借助跳箱的最上面一层或者折叠的小体操垫子。作者采取钻过呼啦圈的设计很好,也可以由一位或两位同伴在练习者前面手臂拉在一起,起到辅助与保护的作用;(5)教师把学生分为完成、达标、创新三个组别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考虑到技术的难度,练习中存在一些潜在的危险,分组过多可能会影响教师的巡回指导,建议分为两个组即可,可以命名为达标创优组(基本能完成动作的同学或学困生)和勇攀高峰组(比较熟练完成动作的同学)。

【江西南昌·胡敏】:从上述教案部分内容看,课的内容安排和教学设计还是较合理的,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翟国胜老师提出的“两个教学内容调换”我也觉得会好些。另外,有些学校由于垫子不多,在“学练法”内容中,要达到一定的练习密度在时间上会比较紧(关键是要看这个案例设计中器材的安排);在通过辅助器材练习鱼跃前滚翻时,除了上述的几种方法,还有一些例如毛巾、书等也可以。安全保护和帮助非常重要。

【江苏南京·李安成】:我认为教学目标与学练法应改为如下表述:

(1)教学目标 :①认知目标:了解鱼跃前滚翻的动作技术结构,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陈述鱼跃前滚翻的动作要领,懂得身体跳跃腾空前滚翻是区别于蹲撑前滚翻的关键,理解变向跑运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健身意义。②技能目标:5~10名男生有明显的高度和远度,同时滚动圆滑、流畅、动作轻松、协调稳定、姿态优美这样的优秀评价标准;3~5名男生能有跳起动作,同时滚动不够圆滑,动作不够流畅稳定、协调轻松和不够优美的合格评价标准;其他所有的男生有腾起的高度和远度,同时能具有圆滑滚动、动作轻松、协调稳定、姿态比较优美的良好评价标准。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在集体的环境中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精神。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维、自我评价的能力,通过艺术体操教学,让学生接受美的教育,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审美和鉴赏美能力。

(2)学练法:①兔跳接前滚翻,体会身体跳跃起、直臂顶肩的动作。②从高处向下做远撑前滚翻,体会手支撑与顶肩的动作。③越过红横幅做鱼跃前滚翻,体会蹬摆充分、身体腾起要有一定高度。④越过不同距离的鱼跃前滚翻,体会手向远处支撑。⑤组合动作:侧手翻—鱼跃前滚翻,体会身体侧向翻转与腾空、滚动的身体感觉。⑥向学生传授一下保护与帮助的方法:现场示范、学生模仿正确的保护与帮助技能,保护者站(跪)立在练习者的侧面,一手托肩,另一手托大腿,帮助练习者缓冲、低头、前滚。

四、高中教案编制技能案例分析

【案例】:

一、教材内容

高中体育课(足球选项):学习脚内侧踢球、停球技术;教学比赛。

二、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班级为高二年级足球班男生,共45人。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虽然有差异,但学生总体身体素质都比较好,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很强,有比较强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善于学习,加上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本课采用了讲解、示范、启发、模仿、创新、竞赛等教学方法,以及各种新颖的练习方法。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层层剖析,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三、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进一步建立脚内侧踢、停球技术动作概念。

2. 技能目标:巩固提高脚内侧踢、停球技术动作和对球的控制能力、支配能力,发展灵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教法

(一)学习脚内侧踢地滚球技术

教法:(1)讲解脚内侧正面传地滚球;(2)给学生做正确示范动作;(3)学生练习,巡回辅导,纠正错误动作。

学法:(1)踢固定球,做脚内侧踢球、支撑腿站位及踢球部位模仿练习;(2)两人一球,一人用脚底挡球,另一人做脚内侧摆腿练习。

(二)学习脚内侧接地滚球技术

教法:(1)讲解脚内侧接地滚球;(2)教师示范;(3)学生练习,巡回辅导,纠正错误动作。

学法:两人一组,每组一球,一人用脚内侧传地滚球,另一人用脚内侧接球,然后再练习用脚内侧接、传球,两人反复练习。

【浙江湖州·张万永】:我认为,第一,教材内容应改为“教学内容”。教材内容不等同于教学内容,这一点误区很大。第二,学情分析应结合“教学内容”来谈。第三,运动技能目标不够具体,是否能按照“内容、条件、标准”的要求进行规范化、具体化。第四,教法阐述相对简单,无法看出成效,而且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未作表述。

【浙江宁波·andychar】:这份高中足球选项课教案类似于我们平时上课的一份简案。总的来说思路清晰,简单明了。但没有明确本次课的课次,相应的教学目标也比较笼统,没有突出本课次重点和解决本课次难点的教学策略。该教案细化了本课的学情分析,简化了该课的教法与学法。该课采用传统的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教师观察、纠错辅导、学生反复练习,建议可以采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便提高教学效果。既然该课是高中足球选项课,那么,最好能增加“课课练”这个项目,以便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最后,第四部分的“教法”可改为“教学过程”,且每个教学步骤应明确相应的组织形式。

【江西赣州·廖全胜】:我认为有两点需要思考:(1)学情分析那一段,后半部分可以不要,改成学生对足球学习情况的介绍。(2)教学目标中脚内侧踢、停球技术可以发展灵敏性,加强合作。至于能不能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靠某一节课来完成好像不可能。

【浙江金华·邵伟德】:该教案中“学习脚内侧踢地滚球技术”的学法是:(1)踢固定球,做脚内侧踢球、支撑腿站位及踢球部位模仿练习;(2)两人一球,一人用脚底挡球,另一人做脚内侧摆腿练习。这个学法安排至少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其一,练习1与练习2似乎颠倒了,应先进行“一人用脚底挡球,另一人做脚内侧摆腿练习”,后踢“固定球”;其二,这个技术中有三个分解的较为固定的技术关键:一是支撑脚离球的位置;二是摆动腿运行的轨迹;三是触球脚内侧的部位与球体的部位。就这两个练习能解决这些关键问题吗?

【点评与总结】:在上期讨论的基础上,本期着重“学情分析内容;课堂教学目标的格式;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教法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网路交流与讨论。在此基础上,还结合了小学、初中、高中案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老师们纷纷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就学情分析而言,有的老师提出了学情分析应包括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班级水平、成熟程度、心智发展水平及对所学内容的态度、学生的储备技能(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新授知识所需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有的老师认为学情分析应是学生身体素质情况、兴趣爱好、男女生差异、对本课教学内容的接触程度、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等;还有的老师认为学情分析应包含学生情况、学理情况、教学场地器材、教学环境、教学天气因素;教师教学本身等方面的分析。以上观点主要的差异是“看问题的视角不同”,若从宏观角度来看,学情分析应包含学生、教师、教材、环境、天气等,也就是说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要素。而从微观角度来看,学情分析只指来自学生方面的情况。到底哪一种视角较为正确?我们认为,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学情分析若涉及的面太广,就会造成教案各个要素之间内容重复的现象。因此,从微观角度分析学情较为客观;其次,在进行学情分析时不应面面俱到,而要着重围绕与结合上课的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不能空谈,这样才更有针对性。

前滚翻教案第4篇

关键词:前滚翻;准备活动;体育教学

如何利用准备活动,根据课的内容在短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热身的目的,是广大教师一直探讨的话题。它虽然只占总课时的五分之一左右,却直接影响着整堂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前不久,学区组织了一次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比赛方式是同课异构,教材内容是水平二的“前滚翻”。观摩后感触颇深,三位教师针对前滚翻教学采取了三种不同形式的准备活动,但都有异曲同工之妙。现总结与同行进行交流,希望批评指正。

一、针对性

【案例一】第一位教师在进行完课前常规工作之后,他设计的准备活动,一是“慢跑热身找家”和“玩垫子”,二是让学生迅速坐在布置好的“家”里(摆放好小垫子),接受老师的“智力问答”。教师结合李咏主持的“幸运52”快速答题的游戏,根据老师所问的问题,正确的就使劲“点头”表示,错误的就使劲“摇头”表示,不懂的就用“左右侧屈”表示左想想、右想想。接下来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问题小卡片开始了“智力问答”。题目有“足球是方的、12加8等于23、今天是星期五……”等等,学生兴高采烈地开始了“回答”。

【分析】本案例中,教师的准备活动没有进行慢跑、队列队行,或原地徒手操等单一、公式化的形式,而是将专项准备活动“活动头颈”的环节,演变为“智力问答”的游戏,不但达到了易伤部位充分活动的目的,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活动热情,可谓一举多得。

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不仅起到了热身的目的,还大大降低了运动伤害,又培养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创建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启发性

【案例二】第二位教师的准备活动首先安排了一个关节活动练习,即用身体各关节和部位去画“圆”,然后教师以语言诱导学生用头、手臂、腰、腿写“圆”字,一个“圆”字让学生记住了本节课的要点:团身要紧,滚得像“圆”一样。接下来,教师安排了两个模仿练习动作:第一个是“蹦蹦跳”,要求学生两手撑垫,两脚蹲地跳,体会支撑的感觉,并且教师在学生练习时,强调手不能移动,要做到有力的支撑。第二个是“不倒翁”,让学生双手抱膝,团身在垫上进行滚动,体会滚动的过程。

【分析】本案例是在教学之前安排了一些练习形式或练习方法与前滚翻内容相接近的游戏,为前滚翻的学习做好了扎实的准备,不但起到了热身的效果,还为学生在随后的前滚翻学习做好了铺垫。在这样的准备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练习的情绪十分高涨,学习的效果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一节课的时间有限,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教师要充分利用准备活动的时间,在准备活动的内容设计上与主教材前滚翻挂钩,与教学内容有机地巧妙结合,体现了准备活动的启发性原则,让学生从准备活动中获得前滚翻练习的最有效方法。在运用时,要从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实施都要与主教材相配合,才能为学生学习前滚翻起到动作技术的铺垫作用,使学生从富有激情的游戏及愉快的心情中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三、趣味性

【案例三】师:孙悟空住哪里你们知道吗?(花果山)那我们今天一起飞到花果山和孙悟空一起上体育课好吗?(教师扮演“美猴王”,在音乐的伴奏下带领“小猴子”绕体操垫慢跑或做各种猴子的模仿动作)

师:孩子们,我们来到了花果山,多美的景色呀!听到大王哨声一响,孩子们要迅速抢占身边的垫子,看谁的动作快。在自己的天地里要学一学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样子……(哨声一响,孩子们去抢占自己的地盘,在垫子上踢腿、伸腰、翻滚、跳跃……)

导入动画片《西游记》背景音乐,通过辅助游戏《猴子抢占地盘》和《大闹天宫》使学生入境。

【分析】本案例中教师把整堂课设置在情境之中,在准备活动中通过学生的“玩乐”, 结合音乐来进行准备活动,运用多种途径构建学生体育运动的学习情境,从而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更易接受的环境,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活动热情。

在准备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精心设计导语,通过生动的内容、亲切的形象,以特定的游戏情境,使学生好学好动的个性得到了充分展现,同时根据活动主题,发挥了音乐整合的功效,使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练习。这样的准备活动才具有巨大的感染力,不但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想象力,动手又动脑,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具有实效性和生活化,更适应现代素质教育。

前滚翻教案第5篇

摘 要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动作技能习得过程,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活力历程。教师应该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观点来看待体育课堂教学,着力建构开放和谐、动态生成的体育课堂,通过精心预设,预约生成、平等对话,促进生成、独特体验,丰富生成等多种途径,发掘、捕捉、合理利用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激发课堂生命活力。

关键词 体育课堂 前滚翻 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一般的课堂上,教师根据自己的备课,引领学生的思维和行动,一步步展开教学,同时希望学生能紧跟着自己的设计完成一堂课的教学内容。然而,体育课堂上总有许多不确定因素,例如场地器材的变动,灵活多变的课堂环境等等, “节外生枝”的现象也就时时存在。作为新时代的体育教师如何处理这些“意外”?将不利因素转变成对教学有利的资源?让我们的体育课生成更多的精彩,我觉得这是个“灵动”而又“有心”的过程。

二、案例描述

在前滚翻教学中,我安排学生自主练习并在小组之间巡回辅导时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明白滚翻时要后脑勺着垫,团身的要领,但是在实际的练习中,依然有不少学生不能完成完整动作。我心想,这是小学就应该会的动作,怎么到现在还滚不好?就在我气不打一出来的时候,班上最调皮的男生张涛动作怪怪的,似乎在练习动作,又好像在与王强打闹;只见他两腿分开,两手撑着垫子,从两腿之间向身后的同伴王强做鬼脸,并高喊王强的名字。王强也不甘示弱,为了配合张涛的调侃,伸手去挠张涛的脖子,而张涛为了躲避王强的“骚扰”,笑着快速从垫子上滚了过去。

面对这一情景,我正准备发火,脑海里突显一妙计:何不用这个方法解决学生“膝盖先着垫”“用头顶顶垫子”的习惯?于是,我以哨音将学生集合。我先让一位学生展示自己的动作,这位学生尽管团身很紧,可是由于低头不够,使得他的前额触垫,怎么也翻不过去;然后我又安排张涛和王强重演一遍他们嬉笑打闹的场景,结果张涛很流畅的滚了过去。当我问及学生,何以张涛能够比刚才那位同学较好的完成动作时,大家似乎若有所悟,但并不能解释其原因。于是我组织全班同学模仿张涛,在体操垫上做“双手支撑从胯下倒看人”的动作,并说出所看到的“倒人”是谁,然后我吹哨子,示意大家接着完成前滚翻的动作。很多用头顶垫子的同学终于领会到了“后脑勺着垫”的含义,尽管有些学生团身不紧,但是一低头还是可以翻滚过去。在这样的初步体验的基础上,我尝试让学生滚翻以后能站起来。刚刚有些学生低头能滚翻过去,但是由于团身不紧,无法很好的站起。学生明白了动作要领,在后来的练习中,自然而然的在滚翻中团身,力求在滚翻过后能站起。超过一半的学生能在滚翻后站起,还有部分学生就差一点点就成功,这时候,我又引导学生双脚用力蹬地。我再请张涛和王强两个学生展示比较,为了躲避“骚扰”,张涛动作麻利,很快就滚翻过去,并且能够站起来;我再请一位动作慢的同学做了展示,却怎么也站不起来。我问张涛有什么秘密?他说:“要用力翻,脚要用力蹬地。”通过对比引导,学生懂得了利用低头、团身、蹬地等动作要领,出色的掌握前滚翻的技巧。

三、课后反思

前滚翻是体育课常见教材,我们从小学到高中都要传授,但是在授课的时候总会发现:有部分学生掌握不好动作,甚至出现了年级越高,滚翻动作越不到位的现象!尤其以女生较为明显。

分析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并没真正领悟什么是“支撑、蹬地、后脑勺先着垫”等动作要领,或者说明白了不一定会做。本节课,面对两个调皮的学生在嬉戏中做的一个无意的“小动作”,使我产生了一种触动,也为本节课解决少部分学生的难题提供了灵感,纵观整节课,让我感受颇多。

前滚翻教案第6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 前滚翻 趣味化

一、运用趣味化的课堂语言,启发学生的合理想象

学生始终应该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起始点和落脚点。这就要求教授小学体育知识的小学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特定年龄段的心理特征,设计教学方案,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来讲述体育知识,这就是所谓的教学语言的趣味化。对于小学生而言课本上的知识相比于外界诸多因素的吸引是枯燥而乏味的、单调的体育动作的学习相比于游戏活动是生硬的,而过于死板的学科术语更容易使学生对体育产生抵触情绪,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活力,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合理的趣味化语言有助于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更可以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自由徜徉。例如,在学生习前滚翻教学过程中,教师少不了对蹲撑、蹬地、翻滚等动作的讲解,进行合理的比喻,用诸如兔越、鱼儿翻浪等说辞就更能被小学生所接纳,便于动作表象的快速建立。

二、设计趣味化的教学方案,解决学生的常见问题

前滚翻教学相对枯燥,在前滚翻教学准备部分时,选用趣味化的游戏、比赛,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穿插分发垫子,增加课堂的教学时效性,如抢垫子、翻垫子比快等。针对性准备活动时,则可以采取多种有趣的方法,如运用有趣的画圆操,让学生尝试用头部画圆、腰部画圆、膝部画圆,强化学生对圆的体感的建立。

在基本部分教学中,学生们不可避免低会出现一系列的动作问题,这就要求施教者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选用趣味化的教学手段规范学生的动作。如在前滚翻的起始阶段,学生做好蹲撑的准备后,头部着落在护垫上的位置往往不够精准,教育者可让学生下巴夹纸、低头看天等有趣的手段,进行引导;滚动时身体抱团往往不够紧密,施教者可用球做形象的比喻,用身体做一个球,经过多次做球练习,建立正确的体感,来改进团身不够紧的毛病。施教者通过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选用趣味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自身的相应问题。

三、创设趣味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瑞士著名的教育家皮亚杰在《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中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一名学生对于一门课程的喜好程度关系着该名学生未来对这门课程的理解程度、修习程度乃至最终的掌握程度。可以说能否开展好一门课程首先要做到的是能否成功地吸引学生的眼球。小学体育的教学更是如此,只有把体育知识的教学建立在学生的兴趣之上,才能够更好地开展完整的教学工作。与传统的教学思维不同,在趣味化的体育课堂上,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要更注重自身对课堂的引导,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们不单单局限于口说言传,不再固守日渐僵化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通过趣味化的教学情境的构建,达成师生间的实时沟通,使问题在互动中得到发现、研讨,最终达到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良好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会组织学生一定的游戏,把学生们带入趣味化的情境中,以便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例如,把前滚翻教学用趣味的做汤圆情境,贯穿整个教学,从揉面、做面团、放馅、入锅、煮熟。依次对应准备活动、用身体做圆、低头和团身练习、在垫子上滚动、完成前滚翻动作。在做汤圆的情境里,学生乐于参与到每一个教学步骤,并且按要求完成每一次练习,教学成效显著。

又如,教师在结束对前滚翻的动作展示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的讲述后,可以把学生训练用的护垫铺展开来,通过布置,设计成一片“菜园”,要求学生们分组排列,做好“采蘑菇”的准备。当学生们准备好则宣布游戏规则:每五人一组构成一场竞赛。竞赛的第一阶段,当老师口中的哨声响起,参赛的学生在划定的起跑线上开始前进,尽可能以快的速度冲到“菜园”前,做好前滚翻的蹲撑动作以备“采蘑菇”,同时教师会对五位学生进行评价,姿势不标准的组员以及没有抢到“菜地”的同学将被淘汰。第二阶段,姿势合格的同学将留在抢到的“菜地”开始“采蘑菇”,在做好标准的蹲撑的前提下进行前滚翻的后续动作,教师对学生们的翻滚进行点评、指正。当游戏结束,学生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会得到显著的提高,教师的教学也会取得显著的成效。

而今,随着趣味化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的不断应用,教学效率得到显著的提高。前滚翻作为小学体育水平二中的重要内容,随着趣味化教学模式的营建,焕发出越来越多的生机和活力。然而,一部分教育工作者片面追求课堂的趣味化,却忽视了课堂的有效性。小学前滚翻的趣味化教学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只有不断探究、不断完善,才能够更好的发掘出趣味化课堂的价值,取得更良好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 徐新建.小学体育课堂外显性人际冲突行为特征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2] 黎红专.四川省中小学体操教学现状及对策[J]. 中国西部科技,2010,(02):15-17

前滚翻教案第7篇

关键词:新教师;教学案例;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12-0021-01

校教研活动是教研活动的最基本的形式,各地体育教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每人一课”“每月一课”“同课异构”“老教师示范课”“新教师汇报课”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不断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学的质量,打造高效课堂。

【案例】:在一节新教师汇报课上,笔者带领全体体育组成员仔细的观摩和学习了一位刚参加工作的女教师的《前滚翻》汇报课。这节课,可以说准备比较充分、认真,准备活动十分全面,特别注意到颈部运动;结束部分音乐结合瑜伽,放松身心。整节课的结构完整,时间把握得当,教师教学态度认真。但从学习的效果看,只有部分学生能完成前滚翻动作。有好多的学生用前额拱垫,身子瘫软倒在一边,不会的仍旧不会。课堂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组组长从老师处领一张图解。每个小组的成员聚拢在小组长的周围一起进行探究学习。实际学习时学生并没有过多地研究老师给他们准备的图解,到练习时,被学生丢在地上,踩在脚下。笔者拣起一看,大吃一惊,这不是误导吗?想必部分学生能完成前滚翻动作一定是之前就会的。以下是该老师发给学生的图解(图1)。

【反思】:老师的教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让学生想学并学会。前滚翻教学,教师的示范动作转瞬即逝,不容易给初次学习前滚翻的学生一个动作表象。利用图解法教学让学生了解整个动作的形象、结构和过程,十分必要且有效。教师认真准备了,准备的图解是从网上下载下来的,网络资源丰富,但要去伪存真。比如,从图1中①和②的动作来看图1是头手倒立前滚翻,但是不全面的,②和③之间缺少头手倒立停稳的片段,因此被该老师误认为是前滚翻的图解。用这个图解作前滚翻图解是错误的,甚至是危险的,好在学生自主学习空有形式,否则自主学习认真的学生仔细钻研错误的图解,认真模仿,加以练习,不光动作学不会,还会弄伤颈脖,多危险啊。这说明教师并没有深入的钻研教材,吃透教材。为防止伤害她的自尊心,评课前笔者找她私下里交流一些问题,询问她前滚翻的技术动作要点,她能够准确的说出,后让她看看图解。指出图1中①和②二个片段后,她恍然大悟。笔者重新给了她一张图解(图2),并和她重新探讨和强调前滚翻的技术要点中前滚时,要用头的后部、颈、背、腰、臀依次触垫前滚。

同时告诉她探究性学习是在体育课堂中要学生学会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看图解时观察的重点,比如低头、含胸,用头的后部先触垫。防止学生探究不出门道,抓不住重点。

对于学生练习中普遍存在的错误,要进行集体纠错,并结合辅助练习。比如学生滚动缓慢,起不来。可以启发学生:一个圆球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不会自动滚动,要想滚动必须给它向前的推力,因此要双脚蹬地,也可以垫高垫子的一端,从高处向低处练习前滚翻。一个正方体和球体,哪个更容易滚动?当然是球体,因此身体团紧,翻滚圆滑,当滚到背腰时,两手迅速抱腿,上体主动向前跟进。用下颏夹着一张纸练习滚翻,学生会自然地完成低头、含胸动作,解决学生用前额拱垫的问题。对于个别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错误,要进行单个纠错。

此外,笔者建议她可以将学生以四列横队自然分成四组,把前滚翻的图解张贴在四个方向的靠牌上,并加上一些动作要领提示,这样利于学生观看和模仿。体育教学中能够尽可能的少用器材和场地,少调动队伍,能很好完成教学任务的才体现出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智慧。虽然笔者学校的器材十分充足,但是没必要每人一张体操垫。学生可以在垫子旁练习徒手操,不必要单独集中散点练习。最后还可以利于体操垫做垫上的瑜伽练习。至少两个人一张垫子,因为体操学习中,要做好保护与帮助,保护者单腿跪立于练习者的前侧方,当练习者前滚时,一手托其颈部随着换托背部,另一手托大腿后部,推背帮助起立。帮助学生完成动作,使学生有了本体感受,体验成功的快乐,利于技术动作的掌握,同时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促进相互交流,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时合理的布置器材利于教师指导学生,利于教师监控学生,利于练习内容的转换,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比如可以将垫子摆成一个圆形或扇形。

参考文献: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