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抗疫剖析材料(合集7篇)

时间:2022-04-30 12:45:55
抗疫剖析材料

抗疫剖析材料第1篇

1临床综合诊断

1.1流行病学诊断

流行病学诊断是针对患病动物群体、经常与临床诊断联系在一起的一种诊断方法。某些家畜疫病的临床症状虽然非常相似,但其流行特点和规律却差别很大。因此,这种方法在传染病的诊断工作中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

1.1.1动物流行病学调查步骤根据检测材料的不同,动物流行病学调查分为临诊流行病学调查、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流行病学调查。一旦发生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是确保疫病诊断正确的重要环节。实践中,流行病学调查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如以座谈方式向畜主或相关知情人士询问疫情,或对现场进行仔细观察、检查,取得第一手资料,然后进行综合归纳、处理,作出初步诊断。

1.1.2动物流行病学调查内容

(1)疫病流行情况。最初发病的时间、地点、蔓延的情况,目前的疫情分布。疫区内各种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发病家畜的种类、数量、年龄、性别,疫病传播速度和持续时间等。是否进行过诊断,采取过哪些措施,效果如何。动物防疫情况如何,是否做过免疫监测。发病前有无饲养管理、饲料、用药、气候等变化或其他应激因素存在。查明其感染率、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它们均反映了动物传染病的发病严重程度。

(2)疫情来源情况。本地过去是否发生过类似的疫情,流行情况如何,是否经过确诊,何时采取过何种措施,效果如何。若本地未发生过,附近地区是否发生过,这次周边地区有无疫情。是否近期引进畜禽或其产品,是否有外来人员进入本场或本地区进行参观、访问或购销活动等。

1.2临床诊断

利用人的感官或借助一些最简单的器械如体温计、听诊器等直接对病畜进行检查,该法简便易行,有时也包括血、粪、尿的常规检验。检查内容主要包括患病动物的精神、食欲、体温、脉搏、体表及被毛变化、分泌物和排泄物特性、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及五官变化等。有些传染病具有特征临床症状,经过仔细的临床检查可以做出诊断,如破伤风、狂犬病和放线菌病等。但在很多情况下,临床诊断只能提出可疑疫病的大致范围,必须结合其他诊断方法才能做出确诊。在进行临床诊断时,应注意对整个发病畜群所表现的综合症状加以分析判断,以免误诊。

1.3病理解剖学诊断

很多传染病都有特征性的病理变化,因此,病理解剖学检查是诊断传染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既可验证临床诊断结果的正确与否,又可为实验室诊断方法和内容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作病理解剖检查时应注意操作顺序,先观察尸体外观变化,包括有无尸僵出现、被毛及皮肤变化;天然孔有无分泌物、排泄物和出血及其性质;体表有无肿胀或异常;四肢、头部及五官有无变化等。然后检查内脏,先胸腔再腹腔;先看外表(浆膜)再切开实质脏器和浆膜;先检查消化道以外的器官组织,最后检查消化道,以防消化道内容物溢出而影响观察并造成污染。检查时注意实质脏器有无炎症、水肿、出血、变性、坏死、萎缩、肿瘤等异常变化。对家禽还应注意观察气囊和法氏囊。由于每种传染病的所有病理变化不可能在每一个病例身上都充分表现出来,应尽可能多的选择症状较典型、病程长的、未经治疗的自然死亡病例进行剖检。此外,病理剖检应由兽医人员在规定的地点和场所来完成,不可任意随地剖检,以免造成污染,散播疾病。如果怀疑炭疽时则严禁剖检。

2实验室诊断

2.1病理组织学诊断

有些疫病引起的大体病变并不明显,仅靠肉眼很难作出判断,还需作病理组织学检查才有诊断价值,例如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猪圆环病毒病、肿瘤等。有些病还需检查特定的组织器官,如疑为狂犬病时应取脑海马角组织进行包涵体检查。

2.2微生物学诊断

2.2.1病料的采集正确采集病料是微生物学诊断的重要环节。病料应力求新鲜,最好能在濒死时或死后数小时内采取;应从症状明显、濒死期或自然死亡而且未经治疗的病例取材;要求尽量减少杂菌污染,用具器皿应尽可能严格消毒。通常可根据所怀疑病的类型和特性来决定采取哪些器官或组织。原则上要求采取病原微生物含量多、病变明显的部位,同时易于采取,易于保存和运送。如果缺乏临床资料,剖检时又难以分析诊断可能属何种病时,应比较全面地取材,例如血液、肝、脾、肺、肾、脑和淋巴结等,同时要注意采取带有病变的部分。

2.2.2病料涂片、镜检通常把有显著病变的组织器官涂片数张,进行染色、镜检。此法对于一些具有特征性形态的病原菌如炭疽杆菌、巴氏杆菌等可以迅即做出诊断,但对大多数传染病来说,只能提供初步依据或参考。

2.2.3分离培养和鉴定分离培养细菌、真菌、螺旋体等可选择适当的人工培养基,分离培养病毒可选用禽胚、动物或细胞组织等。分离得病原体后,再进行形态学、培养特性、动物接种、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等鉴定。

2.2.4动物接种试验将病料用适当的方法处理后人工接种敏感的动物,然后根据对动物的致病力、症状和病理变化特点来帮助诊断。一般常用的实验动物有家兔、小鼠、豚鼠、仓鼠、家禽、鸽子等。当实验动物对病原体无感受性时,可以采用有易感性的本种动物,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动物接种试验。

2.3免疫学诊断

2.3.1血清学试验可以用已知抗原来测定被检动物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也可以用已知的抗体来测定被检材料中的抗原。常用的血清学试验方法有:中和试验、凝集试验(直接凝集试验、间接凝集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协同凝集试验和血细胞凝集抑制试验)、琼脂扩散沉淀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免疫荧光试验、免疫酶技术(ELISA)。这些方法已成为传染病快速诊断的重要工具。

2.3.2变态反应动物患某些传染病(主要是慢性传染病)后,可对该病病原体或其产物(某种抗原物质)的再次进入产生强烈反应,即变态反应。能引起变态反应的物质(病原体或其产物或抽提物)称为变应原,如结核菌素、鼻疽菌素等,将其注入患病动物时,可引起局部或全身反应,故可用于传染病的诊断。

抗疫剖析材料第2篇

动物传染病种类繁多,错综复杂,特别是近年来又陆续发现部分新的传染病,给动物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增加了难度。但是,每种传染病都有其固有的特点,尽管有些病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总能找出它们的不同,这就属于动物传染病的诊断范畴。动物传染病的诊断就是依靠人的感官或利用其他方法对疫情进行分析、对动物及其代谢产物进行检查,从而做出综合判断。及时、准确、有效的诊断是防控和扑灭动物传染病的关键,及时准确诊断传染病能有效地组织扑灭措施,做到有的放矢。诊断的方法和手段很多,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只需根据传染病的特点采用几种方法,甚至一、两种方法便可做出准确的判断。中国

1临床综合诊断

1.1流行病学诊断

流行病学诊断是针对患病动物群体、经常与临床诊断联系在一起的一种诊断方法。某些家畜疫病的临床症状虽然非常相似,但其流行特点和规律却差别很大。因此,这种方法在传染病的诊断工作中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

1.1.1动物流行病学调查步骤根据检测材料的不同,动物流行病学调查分为临诊流行病学调查、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流行病学调查。一旦发生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是确保疫病诊断正确的重要环节。实践中,流行病学调查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如以座谈方式向畜主或相关知情人士询问疫情,或对现场进行仔细观察、检查,取得第一手资料,然后进行综合归纳、处理,作出初步诊断。

1.1.2动物流行病学调查内容

(1)疫病流行情况。最初发病的时间、地点、蔓延的情况,目前的疫情分布。疫区内各种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发病家畜的种类、数量、年龄、性别,疫病传播速度和持续时间等。是否进行过诊断,采取过哪些措施,效果如何。动物防疫情况如何,是否做过免疫监测。发病前有无饲养管理、饲料、用药、气候等变化或其他应激因素存在。查明其感染率、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它们均反映了动物传染病的发病严重程度。

(2)疫情来源情况。本地过去是否发生过类似的疫情,流行情况如何,是否经过确诊,何时采取过何种措施,效果如何。若本地未发生过,附近地区是否发生过,这次周边地区有无疫情。是否近期引进畜禽或其产品,是否有外来人员进入本场或本地区进行参观、访问或购销活动等。

1.2临床诊断

利用人的感官或借助一些最简单的器械如体温计、听诊器等直接对病畜进行检查,该法简便易行,有时也包括血、粪、尿的常规检验。检查内容主要包括患病动物的精神、食欲、体温、脉搏、体表及被毛变化、分泌物和排泄物特性、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及五官变化等。有些传染病具有特征临床症状,经过仔细的临床检查可以做出诊断,如破伤风、狂犬病和放线菌病等。但在很多情况下,临床诊断只能提出可疑疫病的大致范围,必须结合其他诊断方法才能做出确诊。在进行临床诊断时,应注意对整个发病畜群所表现的综合症状加以分析判断,以免误诊。

1.3病理解剖学诊断

很多传染病都有特征性的病理变化,因此,病理解剖学检查是诊断传染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既可验证临床诊断结果的正确与否,又可为实验室诊断方法和内容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作病理解剖检查时应注意操作顺序,先观察尸体外观变化,包括有无尸僵出现、被毛及皮肤变化;天然孔有无分泌物、排泄物和出血及其性质;体表有无肿胀或异常;四肢、头部及五官有无变化等。然后检查内脏,先胸腔再腹腔;先看外表(浆膜)再切开实质脏器和浆膜;先检查消化道以外的器官组织,最后检查消化道,以防消化道内容物溢出而影响观察并造成污染。检查时注意实质脏器有无炎症、水肿、出血、变性、坏死、萎缩、肿瘤等异常变化。对家禽还应注意观察气囊和法氏囊。由于每种传染病的所有病理变化不可能在每一个病例身上都充分表现出来,应尽可能多的选择症状较典型、病程长的、未经治疗的自然死亡病例进行剖检。此外,病理剖检应由兽医人员在规定的地点和场所来完成,不可任意随地剖检,以免造成污染,散播疾病。如果怀疑炭疽时则严禁剖检。

转贴于中国

中国2实验室诊断

2.1病理组织学诊断

有些疫病引起的大体病变并不明显,仅靠肉眼很难作出判断,还需作病理组织学检查才有诊断价值,例如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猪圆环病毒病、肿瘤等。有些病还需检查特定的组织器官,如疑为狂犬病时应取脑海马角组织进行包涵体检查。

2.2微生物学诊断

2.2.1病料的采集正确采集病料是微生物学诊断的重要环节。病料应力求新鲜,最好能在濒死时或死后数小时内采取;应从症状明显、濒死期或自然死亡而且未经治疗的病例取材;要求尽量减少杂菌污染,用具器皿应尽可能严格消毒。通常可根据所怀疑病的类型和特性来决定采取哪些器官或组织。原则上要求采取病原微生物含量多、病变明显的部位,同时易于采取,易于保存和运送。如果缺乏临床资料,剖检时又难以分析诊断可能属何种病时,应比较全面地取材,例如血液、肝、脾、肺、肾、脑和淋巴结等,同时要注意采取带有病变的部分。

2.2.2病料涂片、镜检通常把有显著病变的组织器官涂片数张,进行染色、镜检。此法对于一些具有特征性形态的病原菌如炭疽杆菌、巴氏杆菌等可以迅即做出诊断,但对大多数传染病来说,只能提供初步依据或参考。

2.2.3分离培养和鉴定分离培养细菌、真菌、螺旋体等可选择适当的人工培养基,分离培养病毒可选用禽胚、动物或细胞组织等。分离得病原体后,再进行形态学、培养特性、动物接种、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等鉴定。

2.2.4动物接种试验将病料用适当的方法处理后人工接种敏感的动物,然后根据对动物的致病力、症状和病理变化特点来帮助诊断。一般常用的实验动物有家兔、小鼠、豚鼠、仓鼠、家禽、鸽子等。当实验动物对病原体无感受性时,可以采用有易感性的本种动物,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动物接种试验。

2.3免疫学诊断

2.3.1血清学试验可以用已知抗原来测定被检动物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也可以用已知的抗体来测定被检材料中的抗原。常用的血清学试验方法有:中和试验、凝集试验(直接凝集试验、间接凝集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协同凝集试验和血细胞凝集抑制试验)、琼脂扩散沉淀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免疫荧光试验、免疫酶技术(elisa)。这些方法已成为传染病快速诊断的重要工具。

2.3.2变态反应动物患某些传染病(主要是慢性传染病)后,可对该病病原体或其产物(某种抗原物质)的再次进入产生强烈反应,即变态反应。能引起变态反应的物质(病原体或其产物或抽提物)称为变应原,如结核菌素、鼻疽菌素等,将其注入患病动物时,可引起局部或全身反应,故可用于传染病的诊断。

抗疫剖析材料第3篇

动物传染病种类繁多,错综复杂,特别是近年来又陆续发现部分新的传染病,给动物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增加了难度。但是,每种传染病都有其固有的特点,尽管有些病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总能找出它们的不同,这就属于动物传染病的诊断范畴。动物传染病的诊断就是依靠人的感官或利用其他方法对疫情进行分析、对动物及其代谢产物进行检查,从而做出综合判断。及时、准确、有效的诊断是防控和扑灭动物传染病的关键,及时准确诊断传染病能有效地组织扑灭措施,做到有的放矢。诊断的方法和手段很多,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只需根据传染病的特点采用几种方法,甚至一、两种方法便可做出准确的判断。中国论文联盟

1临床综合诊断

1.1流行病学诊断

流行病学诊断是针对患病动物群体、经常与临床诊断联系在一起的一种诊断方法。某些家畜疫病的临床症状虽然非常相似,但其流行特点和规律却差别很大。因此,这种方法在传染病的诊断工作中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

1.1.1动物流行病学调查步骤根据检测材料的不同,动物流行病学调查分为临诊流行病学调查、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流行病学调查。一旦发生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是确保疫病诊断正确的重要环节。实践中,流行病学调查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如以座谈方式向畜主或相关知情人士询问疫情,或对现场进行仔细观察、检查,取得第一手资料,然后进行综合归纳、处理,作出初步诊断。

1.1.2动物流行病学调查内容

(1)疫病流行情况。最初发病的时间、地点、蔓延的情况,目前的疫情分布。疫区内各种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发病家畜的种类、数量、年龄、性别,疫病传播速度和持续时间等。是否进行过诊断,采取过哪些措施,效果如何。动物防疫情况如何,是否做过免疫监测。发病前有无饲养管理、饲料、用药、气候等变化或其他应激因素存在。查明其感染率、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它们均反映了动物传染病的发病严重程度。

(2)疫情来源情况。本地过去是否发生过类似的疫情,流行情况如何,是否经过确诊,何时采取过何种措施,效果如何。若本地未发生过,附近地区是否发生过,这次周边地区有无疫情。是否近期引进畜禽或其产品,是否有外来人员进入本场或本地区进行参观、访问或购销活动等。

1.2临床诊断

利用人的感官或借助一些最简单的器械如体温计、听诊器等直接对病畜进行检查,该法简便易行,有时也包括血、粪、尿的常规检验。检查内容主要包括患病动物的精神、食欲、体温、脉搏、体表及被毛变化、分泌物和排泄物特性、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及五官变化等。有些传染病具有特征临床症状,经过仔细的临床检查可以做出诊断,如破伤风、狂犬病和放线菌病等。但在很多情况下,临床诊断只能提出可疑疫病的大致范围,必须结合其他诊断方法才能做出确诊。在进行临床诊断时,应注意对整个发病畜群所表现的综合症状加以分析判断,以免误诊。

1.3病理解剖学诊断

很多传染病都有特征性的病理变化,因此,病理解剖学检查是诊断传染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既可验证临床诊断结果的正确与否,又可为实验室诊断方法和内容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作病理解剖检查时应注意操作顺序,先观察尸体外观变化,包括有无尸僵出现、被毛及皮肤变化;天然孔有无分泌物、排泄物和出血及其性质;体表有无肿胀或异常;四肢、头部及五官有无变化等。然后检查内脏,先胸腔再腹腔;先看外表(浆膜)再切开实质脏器和浆膜;先检查消化道以外的器官组织,最后检查消化道,以防消化道内容物溢出而影响观察并造成污染。检查时注意实质脏器有无炎症、水肿、出血、变性、坏死、萎缩、肿瘤等异常变化。对家禽还应注意观察气囊和法氏囊。由于每种传染病的所有病理变化不可能在每一个病例身上都充分表现出来,应尽可能多的选择症状较典型、病程长的、未经治疗的自然死亡病例进行剖检。此外,病理剖检应由兽医人员在规定的地点和场所来完成,不可任意随地剖检,以免造成污染,散播疾病。如果怀疑炭疽时则严禁剖检。

转贴于中国论文联盟

中国论文联盟2实验室诊断

2.1病理组织学诊断

有些疫病引起的大体病变并不明显,仅靠肉眼很难作出判断,还需作病理组织学检查才有诊断价值,例如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猪圆环病毒病、肿瘤等。有些病还需检查特定的组织器官,如疑为狂犬病时应取脑海马角组织进行包涵体检查。

2.2微生物学诊断

2.2.1病料的采集正确采集病料是微生物学诊断的重要环节。病料应力求新鲜,最好能在濒死时或死后数小时内采取;应从症状明显、濒死期或自然死亡而且未经治疗的病例取材;要求尽量减少杂菌污染,用具器皿应尽可能严格消毒。通常可根据所怀疑病的类型和特性来决定采取哪些器官或组织。原则上要求采取病原微生物含量多、病变明显的部位,同时易于采取,易于保存和运送。如果缺乏临床资料,剖检时又难以分析诊断可能属何种病时,应比较全面地取材,例如血液、肝、脾、肺、肾、脑和淋巴结等,同时要注意采取带有病变的部分。

2.2.2病料涂片、镜检通常把有显著病变的组织器官涂片数张,进行染色、镜检。此法对于一些具有特征性形态的病原菌如炭疽杆菌、巴氏杆菌等可以迅即做出诊断,但对大多数传染病来说,只能提供初步依据或参考。

2.2.3分离培养和鉴定分离培养细菌、真菌、螺旋体等可选择适当的人工培养基,分离培养病毒可选用禽胚、动物或细胞组织等。分离得病原体后,再进行形态学、培养特性、动物接种、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等鉴定。

2.2.4动物接种试验将病料用适当的方法处理后人工接种敏感的动物,然后根据对动物的致病力、症状和病理变化特点来帮助诊断。一般常用的实验动物有家兔、小鼠、豚鼠、仓鼠、家禽、鸽子等。当实验动物对病原体无感受性时,可以采用有易感性的本种动物,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动物接种试验。

2.3免疫学诊断

2.3.1血清学试验可以用已知抗原来测定被检动物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也可以用已知的抗体来测定被检材料中的抗原。常用的血清学试验方法有:中和试验、凝集试验(直接凝集试验、间接凝集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协同凝集试验和血细胞凝集抑制试验)、琼脂扩散沉淀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免疫荧光试验、免疫酶技术(elisa)。这些方法已成为传染病快速诊断的重要工具。

2.3.2变态反应动物患某些传染病(主要是慢性传染病)后,可对该病病原体或其产物(某种抗原物质)的再次进入产生强烈反应,即变态反应。能引起变态反应的物质(病原体或其产物或抽提物)称为变应原,如结核菌素、鼻疽菌素等,将其注入患病动物时,可引起局部或全身反应,故可用于传染病的诊断。

抗疫剖析材料第4篇

关键词:蛋鸡;非典型新城疫;诊断;防制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03-0617-03

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鸡和多种禽类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危害养鸡业的主要疫病之一。在鸡的生产过程中,为了控制该病的发生,鸡场广泛使用疫苗免疫,但是由于一些养鸡场免疫程序或免疫方法的不合理、不统一等,常导致鸡群免疫失败、抗体水平偏低或不整齐,并使传统的新城疫在流行趋势上发生了新的变化。目前新城疫发病不呈急性暴发性,而多呈非典型缓发性经过。2012年11月,宁夏银川市某鸡场蛋鸡表现有呼吸道、消化道症状及产蛋性能下降等非典型新城疫的基本症状。通过临床症状表现、病理剖检、血清学检测等进行诊断,初步确诊为非典型新城疫病,并提出了相关的防制措施。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发病蛋鸡17只,随机抽取蛋鸡20只,均由宁夏银川市某鸡场提供;96孔“V”型血凝板,上海医用分析仪器厂生产;NDV阳性血清及血凝抗原购自兰州兽药监察所。

1.2 方法

1.2.1 临床症状观察和病理剖检 赴蛋鸡场实地观察病鸡临床症状,对17只发病鸡进行病理剖检,观察各组织脏器的病理变化及典型病变并记录。

1.2.2 细菌学检测[1] 无菌采取病死鸡肝、脾、肺等进行脏器触片,革兰氏染色后镜检;采集血液制作血涂片,瑞氏染色观察血细胞形态和病原情况。将病料无菌环境下接种到普通琼脂培养基和血琼脂培养基上,37 ℃恒温培养24 h。

1.2.3 血凝试验(HA)及血凝抑制试验(HI)[2] 对随机抽取的20只蛋鸡采集血样,采用鸡新城疫血凝试验(HA)和血凝抑制试验(HI)检测鸡群抗体水平。对17只发病鸡的血样同样进行HA和HI试验测定其抗体水平。

2 结果与分析

2.1 流行特点

该病发生于5月龄免疫鸡群,发病时期为开产初期,发病时间为初冬,符合流行季节特点。经统计该场发病率为5%,且每天死亡4~5只蛋鸡,死亡率为0.5%。呈散发性。

2.2 临床症状观察和病理剖检

病鸡主要以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为主。病鸡咳嗽、张口呼吸且鼻腔分泌物增多,下痢,排出黄绿色稀粪,产蛋率下降,同时伴有神经症状,两腿麻痹,站立不稳,严重者甚至出现头颈后仰(图1)或向下转脖、共济失调等症状。

剖检发病蛋鸡,均呈现气管黏膜充血、出血且附有黏液(图2),气管充血、出血,胸腺肿大;腺胃与食管交界部位有出血,腺胃有鲜明的出血点(图3),有的甚至形成小的溃疡斑,同时腺胃与肌胃连接处出现点状增生;肺脏可见瘀血,有的甚至出现肉样变;肝脏严重肿大,几乎占据整个腹腔,边缘钝圆(图4),质地脆;脾脏、肾脏均出现肿大,个别可见其上有出血点;胰腺出血和坏死;十二指肠及整个小肠黏膜有暗红色出血,有时可见肠壁坏死;泄殖腔呈弥漫性出血,直肠有条纹状出血(图5);回盲口有窦状结节(图6);卵泡和输卵管有明显的充血、出血(图7)。

2.3 细菌学检测结果

脏器触片后革兰氏染色镜检,未发现可疑细菌,血液涂片镜检,未发现可疑物,且红细胞形态完整,但单核细胞数量较多。普通琼脂和血琼脂培养基上均未见菌落生长。

2.4 血清学检测结果

随机抽取发病鸡群20只鸡的血样,进行HA及HI试验,其判断标准为:NDV抗体水平在24~26,表明其保护力低;在27及以上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力;29~211为最佳,212及以上可能为强毒感染[3]。结果(表1)表明,随机抽取的20只鸡HI抗体效价均在保护范围之内,其抗体滴度均值为29.25,抗体滴度为28、29、210、211的样本占总样本的80.0%。由上述数据得出,所抽检的20只鸡的抗体水平较整齐,抗体滴度较集中,离散度较小,均在保护范围之内。

由表2可见,17只发病鸡的HI抗体滴度均值为212.65,抗体滴度为210、211、212、213的样本占样本总数的52.9%,抗体滴度在212及以上的样本占样本总数的76.4%。大部分发病鸡的HI抗体滴度超过保护临界值,抗体水平参差不齐,离散度大,怀疑为非典型新城疫感染。

3 小结与讨论

3.1 发病原因分析

该蛋鸡场于2012年11月12日将1万余只4月龄蛋鸡引入新建鸡场,鸡群于11月15日开始发病,随后每天都有3~5只鸡死亡;11月18日,该鸡场再一次进行新城疫Ⅳ系疫苗的饮水免疫。经过对病死鸡的剖检,其病理变化均符合非典型新城疫病变特征,因此初步诊断为非典型新城疫。结合鸡场具体情况,分析该场发生非典型新城疫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1)鸡舍环境条件不适宜。由于该鸡场是初次饲养蛋鸡,缺乏饲养经验,新建的鸡舍环境条件不适宜,如鸡舍的温度过低、湿度过大、通风不良等,导致鸡群免疫机能下降。在将鸡群引入新鸡舍的过程中,可能由于运输途中的应激、舍温、饲料成分和饲养方式的突然改变、转群等使鸡群产生严重的应激反应,这些应激刺激使鸡的法氏囊、胸腺、脾脏免疫功能下降,致使注射疫苗后不能产生应有的免疫应答,增大了感染新城疫的可能性[4]。

2)鸡群饮用疫苗的剂量不足。该鸡场采用饮水免疫,可能由于未饮完定量的疫苗水,或有个别鸡未饮用,导致疫苗剂量不足或漏免而影响免疫效果,导致疾病的发生。

3)疫苗的应用可能产生副作用。免疫是防疫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但免疫不能确保鸡群100%不发病。在鸡健康状况不良或应激状态下进行免疫,会导致免疫应答低,副作用增大,也会引起鸡群发病。

3.2 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对该鸡场随机抽取的20只鸡的血样进行HA和HI试验,结果表明抽检鸡的HI抗体效价均在保护范围之内。随机采样鸡的抗体效价均在保护范围内,但是鸡场其他的鸡又有发病,笔者认为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①免疫只能给鸡群基本的保护力,并不能保证鸡群100%不发病,如果在鸡群健康状况不好的情况下免疫,其副作用也会增大;同时即使鸡群有一定抗体水平,也难于抵抗强毒的侵袭而感染发病。②个别鸡免疫剂量不足或漏免,免疫失败而发病。另外,如HA/HI试验测定的抗体水平具有良好保护力,但如果抗体滴度不整齐、离散度大,抗体滴度均值波动大,变异系数较大时仍可能感染新城疫。

3.3 防制措施

新城疫现阶段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所以应采取有效的防制措施,以防止疫病的暴发,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

1)采取严格的消毒措施。严格贯彻执行日常的隔离、卫生、消毒制度;全面彻底消毒鸡舍,不留任何死角。进场道路铺垫石灰;进出人员、车辆及用具要进行严格消毒处理;改善鸡舍环境;防止其他动物(如犬)和污染物进入鸡舍;保证饲料和饮水安全;鸡舍内要勤换垫料,及时清除粪便,对病、死鸡进行深埋或焚烧处理,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5]。

2)加强管理。改善饲养环境,使鸡舍的温度、湿度等条件适宜;供给全价饲料,满足其营养需要;减少应激反应;把好疫苗质量关,严格按规定保存及合理使用,确保免疫效果。

3)药物控制。在此次鸡场疫病发生期间,该场技术人员定期采用一定的药物进行控制,提高了鸡群的免疫力,效果良好。具体使用药物情况如下:乳酸环丙沙星(金太阳制药厂生产,200 g/d)配合银黄维生素C(河南泰力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500 g/d)饮用,同时用正灵散拌料(250 g/d),连续用药5 d。正灵散是一种抗病毒的中药复方制剂,能有效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消除免疫抑制;乳酸环丙沙星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的继发感染,银黄维生素C具有抗病原微生物及抗炎作用。三者配合使用,治疗效果明显,鸡死亡率从0.5%下降到0.01%,产蛋率从30%提高到69%。

4)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选用优质疫苗,提高免疫质量,使鸡群保持正常的免疫状态[6]。同时要避免“免疫空白期”和“免疫麻痹期”。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应注意以下几点:在后期免疫时应注意鸡体内残余抗体的水平,坚持定期免疫监测,及时做好补免措施,以达到最好的免疫效果[7]。其次要考虑提高鸡群HI抗体水平的整齐度[8]。目前普遍存在同一鸡群中HI抗体水平不同的问题,这样的鸡群极易导致非典型新城疫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宋永一,崔成哲,金锡虎,等.鸡非典型新城疫的诊断报告[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06,38(2):137-139.

[2] 王 静.血凝、血凝抑制试验在生产中的应用[J].养禽与禽病防治,2007(5):34-36.

[3] 王 佳.免疫鸡群发生新城疫后的临床表现及抗体消长变化[D].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4] 王 惠.非典型鸡新城疫的发生特点与防制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1(3):348.

[5] 殷 明,糜晓霞,陆元进.非典型鸡新城疫的诊断与防制初探[J].畜禽业,2011(6):66-67.

[6] 王友华,盛全友.鸡新城疫综合防控措施[J].新农业,2010(3):39-40.

抗疫剖析材料第5篇

【关键词】  动脉硬化

    Relationship between cell components in human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plaque and stability of plaque

【Abstract】 AIM: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laque stability and the cell components in human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plaque and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relation of cell components.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wentyfive cases of coronary cardiac diseases including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unstable angina and stable angina, who died in recent 12 years and had full data, were selected. The coronary arteries of each case were transversely cut, embedded and stained with HE. After observing and analyzing the morphologic features, parts of the coronary artery segments were selected for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of 6 markers against αsmooth muscle actin (SMA), CD20, CD3, CD68, HLADR and mast cell tryptase. RESULTS:  More macrophages, T lymphocytes and mast cells were observed infiltrated in unstable plaque and smooth muscle cells were more common in stable plaque.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SMA and CD68, CD3, tryptase. CONCLUSION:  The decrease in the number of smooth muscle cells and th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macrophages, T lymphocytes and mast cells may be the major pathologic mechanism responsible for plaque instability. The infiltration of macrophages, T lymphocytes and mast cell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crease of smooth muscle cells in plaque.

【Keywords】 arteriosclerosis; unstable plaque; T lymphocytes; macrophages; myocytes, smooth muscle; mast cells

【摘要】 目的: 探讨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细胞成分与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种细胞成分之间有无必然的联系. 方法: 选取解放军总医院近12年间具有完整资料的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和稳定心绞痛尸体解剖病例共125例,对每一例的全部冠状动脉进行取材制片,观察分析形态学指标,并从中挑选一部分蜡块切片行免疫组化染色(包括: SMA, CD3, CD68,CD20, HLADR,  mast cell tryptase). 结果: 免疫组化标记不稳定斑块组SMA的表达明显低于稳定斑块组,而CD68, CD3和mast cell tryptase的表达正好相反(P<0.05);SMA的表达与CD68, CD3和mast cell tryptase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关系. 结论:  斑块内平滑肌细胞明显减少,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和肥大细胞显著增高,可能是导致斑块不稳定的主要病理学机制;斑块内平滑肌细胞数量减少与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和肥大细胞浸润密切相关.

【关键词】 动脉硬化;不稳定斑块;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肌细胞,平滑肌;肥大细胞

0引言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并触发血栓形成是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重要机制, 斑块是否破裂主要取决于斑块的稳定性,斑块自身的组织结构与斑块的稳定性关系非常密切[1,2]. 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动物模型复制不理想以及人体材料来源困难,国内采用人体材料对斑块中的各种细胞成分的数量及功能状态与斑块稳定性关系的研究很少[3],我们收集我院12年来125例冠心病尸检材料,应用免疫组化对斑块内各种细胞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 探讨这些细胞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以及各种细胞成分相互之间的作用机制.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选取我院199201/200412间临床诊断或(和)病理证实为稳定心绞痛、不稳定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尸体解剖病例共125例,其中稳定心绞痛组34例,不稳定心绞痛组22例,急性心肌梗死组69例. 标记抗体有鼠抗人αsmooth muscle actin (SMA), CD20, CD3, CD68, HLADR, mast cell tryptase (tryptase),均购自北京中山公司.

1.2方法

1.2.1取材及染色分离出所有病例之主要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和左旋支),经EDTA脱钙并取材,共取材3748块,其中稳定心绞痛组1095块,不稳定心绞痛组791块,急性心肌梗死组1862块. 常规脱水、包埋、切片并行HE染色,光镜观察区分稳定及不稳定斑块,并在每支有病变的分支挑选1个具有代表性的组织块,共143块(其中不稳定斑块89块)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北京中山公司提供的SP法,操作流程如我科常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CD68和tryptase两种抗体采用胰蛋白酶和微波联合处理的抗原修复法.

抗疫剖析材料第6篇

[关键词] 寄生虫 肝片吸虫 弓形虫 罗甸

[中图分类号] S858.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2-0142-01

1 材料与方法

1.1 虫体收集

材料 南、北区域各抽取两个养羊场作为样本(存栏大于50只),每个场剖检羊5只,共20只。

解剖器具 毛剪、手术刀、骨钳、止血钳等

方法 第一步:体表检查,若有体外寄生虫疥螨等即采集其标本,其次检查鼻孔、口腔、眼结膜、耳孔、等。此次主要调查山羊体内寄生虫,因此以检查内脏为主。第二步:解剖,将羊处死,开膛,逐一检查剖检羊只的心、肝、脾、肺、肾、胃等。若发现虫体,做好收集,拍照,用70%的酒精保存样本,并对标本分类计数编号,将样品送至贵州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鉴定。

1.2 采集血清

材料 在样本采集场对应采集血清,每个场采集全血样本50份,共200份。

采样分离: 一次性真空采血针管,离心管,离心机等。

方法 保定好羊只,从羊的颈静脉采集全血,待采集完后静置一段时间,统一离心,编号,密封冷藏保存。将样品送至黔南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弓形虫检测。

1.3 粪便采集

材料 在样本采集场对应采集粪便,每个场采集50份。共200份。

方法 采用漂浮法、沉淀法、尼龙兜法多法并用,对抽取的粪便进行粪检。

2 结果与分析

2.1 羊虫体收集鉴定结果见表1

表1寄生虫鉴定结果

由上表可知,肝片吸虫主要存在于北部羊群中,而南部羊群体表寄生虫较多。

2.2 羊血清采集鉴定结果见表2

表2 弓形虫抗体检测结果

由结果可以看出,送检200份血清,共检出弓形虫抗体阳性74份,阳性率37%,感染率较高。南部2个羊场共检98份,阳性57份,阳性率58.2%。北部2个羊场共检102份,阳性17份,阳性率16.7%。

2.3 羊粪便检查结果见表3[2]

表3 粪便检测结果

由上表可以看出,线虫普遍存在于我县,钩虫和肠结节虫主要分布于南部。由于实际操作条件有限,只能根据图谱判断其大概所属,同时不排除还有其他种类的寄生虫。

3 建议防治措施

根据我县寄生虫的分布流行情况,所有羊群都应进行弓形虫、线虫、鹿同盘吸虫、细颈囊尾蚴的驱虫工作。根据南部羊群寄生虫流行特点,驱虫应主要针对弓形虫、体外寄生虫、钩虫和肠结节虫,而北部羊群应重点驱肝片吸虫。

参考文献

抗疫剖析材料第7篇

关键词:仔猪腹泻;猪圆环病毒2型;猪轮状病毒;混合感染;PCR诊断

中图分类号:S82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132061

前言

猪轮状病毒(RV)属于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轮状病毒属(Rotavirus)双股RNA病毒。猪轮状病毒病为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上表现为哺乳仔猪和断奶前、后仔猪呕吐、腹泻、脱水体重减轻为特征的急性肠道传染病。该病在全世界各地猪场均有发生,多发生于晚秋、冬季和早春,呈地方性流行,轮状病毒感染是断奶前后仔猪腹泻的重要原因,初期病猪表现为沉郁、食欲不振和不愿活动,之后不久会发生严重腹泻,粪便呈水样或糊状,黄白色或暗黑色,严重脱水、消瘦、体重减轻30%。本病症状的轻重受发病猪日龄、环境条件以及免疫状况等的影响,一周龄以内的仔猪受母源抗体的保护,不易发病,但如果缺乏有效的母源抗体保护,10日龄内的仔猪发病症状严重,严重时病死率可达100%。病猪剖检时可见猪小肠胀气,肠内容物呈棕黄色水样,肠壁菲薄呈半透明状,有时可见小肠弥漫性出血,胃中有未消化凝乳块。

猪圆环病毒病(PVCD)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较难控制的病毒性传染病,该病由猪圆环病毒2型(PCV-2)引发。该病不同年龄阶段的猪均可感染,该病主要侵害哺乳仔猪和育肥猪及怀孕母猪。临床表现为猪高热、呼吸困难、咳嗽、肠炎,母猪表现为繁殖障碍等。其引起的疫病包括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增生性坏死性肺炎(PNP)、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PDNS)、猪呼吸系统疾病综合征(PRDC)、繁殖障碍、先天性震颤及肠炎等。该病的主要病理变化为:贫血、黄疸、淋巴结异常肿胀,内脏和外周淋巴结肿大到正常体积的3~4倍,切面为均匀的白色,肺部有灰褐色炎症和肿胀,肝脏发暗、萎缩、肾脏水肿、脾脏轻度肿大,胰、小肠、结肠也常有肿大及坏死病变。猪圆环病毒病为免疫抑制性疾病,常引发其他病原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如猪圆环病毒2型与猪瘟混合感染、猪圆环病毒2型与猪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等,而猪圆环病毒2型与猪轮状病混合感染却不常见。

云南某生猪养殖场共养殖母猪260多头,所产仔猪近期有20%左右发病,发病时间已达2个多月,发病猪死亡率不高,仔猪从出生的第2天发病,主要症状表现腹泻,拉黄色粪便,仔猪断奶后病情有所好转。同养殖场大猪、保育猪均表现正常。

2016年9月1日,云南省某生猪养殖场把3头腹泻仔猪送往云南r业大学做检测,根据腹泻仔猪临床症状、病理解剖结果、养殖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PCR检测结果,最终确诊该养殖场哺乳仔猪腹泻由猪圆环病毒2型与猪轮状病毒混合感染引发,根据诊断结果养殖场立即采取防控措施,7d后病情被控制,14d后疫情完全平息,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的来源

1.1.1病猪病料

来源于云南省某生猪养殖场送检3头腹泻仔猪,由实验室解剖并无菌采取仔猪的肺脏、肾脏、肝脏,小肠内容物。3头仔猪组织样品分别编号1号、2号、3号。

1.1.2试剂

RNAiso PlusTotalRNA购自大连宝生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Bioteke细胞/组织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购至北京百泰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RI Enzyme Mix、2×ES Reaction Mix、2×Trans Taq HiFiPCR Super Mix购自北京全式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异丙醇、75%乙醇、琼脂粉、TAE缓冲液、双蒸水、氯仿等由实验室提供。

1.2临床观察及病理解剖

对送检的3头腹泻仔猪进行临床症状观察,并向养殖场户主详细了解发病情况,实验室剖检3头腹泻仔猪,详细记录剖检变化并取材保存。

1.3PCR检测

1.3.1引物

本次检测7个病原特异性引物均由云南农业大学动科院动物传染病实验室设计,特异性引物片段长度为:猪瘟病毒234bp、猪蓝耳病毒330bp、猪圆环病毒701bp、猪伪狂犬病毒500bp、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为471bp、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439bp、猪轮状病毒374bp。引物由上海生工(生物)有限公司合成。

1.3.2样品DNA/RNA提取

用Trizol法提取样品组织中的总RNA,实验过程严格按照操作说明进行;病毒DNA的提取按照百泰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DNA快速提取试剂盒提取,实验过程严格按照操作说明进行。

1.3.3PCR扩增目的片段

提取的RNA利用北京全式金公司的反转录试剂盒(货号AE301-02)反转录得到cDNA,并以eDNA为模板,利用特异性引物分别进行猪瘟、蓝耳、猪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及轮状病毒PCR扩增。提取的DNA利用北京全式金公司的试剂盒(货号AS131-02),利用特异性引物进行猪圆环、猪伪狂犬病毒PCR扩增。

1.3.4目的基因片段PCR扩增

将上述提取出来的样品RNA利用特异性引物对其进行RT-PCR扩增,反转录体系如下2×ES Reaction Mix(含10×RTBuffer,dNTPs)5uL,EasyScriptTMⅡRT/RIEmzyme Mix(含Rnase Inhibitor,反转录酶)0.5uL,下游引物1uL,模板RNA 3.5uL,反应体系为10uL。将配制好的体系置于42℃反应30min,之后85℃反应5min。反转录产物置于4℃保存备用。将上述反转录产物及提取出来的样品DNA利用特异性引物对其进行PCR扩增,PCR扩增体系为:Mix(含10×PCR buffer,dNTPs,TransTaq酶)12.5 uL,dH20 10.5 uL,上下游引物各0.5 uL,DNA 1 uL,总反应体系为25 uL。PRRSV扩增反应条件为:94℃3 min;94℃1 min,65℃1 min,72℃1 min,40个循环;72℃5 min。PCV、RV、TGEV、PEDV扩增反应条件同PRRSV。

CSFV第1轮扩增反应条件为:94℃5min;94℃30sec,53℃45sec,72℃50sec,34个循环;72℃5min。将所得到的第1轮产物稀释300倍后,进行第2轮扩增,反应条件为:94℃5 min;94℃ 40sec,56℃40sec,72℃ 40sec,34个循环;72℃ 5 min。

取上述PCR扩增产物10 μL配制成体系后加样到1.5%琼脂糖凝胶(含0.2%EB)孔中,并在120V电压下进行30min的电泳,在凝胶成像系统上观察结果,并拍照。

1.4治疗方法

根据诊断结果采取特异性防控措施和综合性防控措施相结合的方法。方法如下。

1.4.1加强养殖场饲养管理

新生仔猪及时饲喂初乳,注意仔猪防寒保暖;断奶仔猪提供全价饲料,提高抵抗力;保证畜舍内通风,防止饲养密度过大;做好卫生消毒工作,严格控制人员、猪只流动,畜舍外每天采用3%火碱进行消毒,畜舍内使用高效且刺激性小的消毒威等消毒液加大稀释倍数进行带猪消毒。

1.4.2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对该养殖场母猪、哺乳仔猪、断奶仔猪进行猪轮状病毒弱毒苗、猪圆环病毒弱毒苗紧急免疫接种。

1.4.3发病猪的治疗与处理

对于发病仔猪,采取隔离措施,并对腹泻物污染的设备、饲料等进行严格消毒;停止饲喂母乳,采用抗病毒、抗细菌药物,防止猪圆环病毒2型引发继发感染,并配合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口服糖盐水或静脉注射10%葡萄糖盐水和3%-5%碳酸氢钠溶液,补充Vc。对于治疗无效仔猪,立即扑杀,严格的无害化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临床症状及病理解剖结果

送检3头仔猪表现现为精神沉郁,怕冷,体型消瘦,腹泻严重,拉黄色粪便。经养殖户了解到该生猪养殖场共饲养母猪260多头,所产仔猪近期有20%左右发病,发病时间已达2个多月,发病仔猪死亡率不高,仔猪从出生的第2天发病,主要症状表现腹泻,拉黄色粪便,仔猪断奶后病情有所好转,同养殖场大猪、保育猪均表现正常。

实验室剖检3头仔猪,可见仔猪肾脏出血、肠膨气胀肿、肺出血变白、脾脏肿大,结合腹泻仔猪临床症状、及养殖场发病情况调查,初步怀疑仔猪感染病毒性疾病。

2.2PCR检测结果与分析

3头仔猪样品PCR检测结果显示(见图1):1号猪组织样品猪圆环病毒抗原检测出现阳性条带,片段大小为701bp;1号猪、2号猪、3号猪组织样品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出现阳性条带,片段大小为374bp;均与预期相符,其他病毒检测结果均为为阴性;说明该生猪养殖场发生了猪圆环病毒2型和猪轮状病毒的混合感染。

2.3治疗结果

采取1.4所述治措施7d后回访,养殖场未出现新病例,14d后回访,疫情已被控制,养殖场正常运转。

3结果讨论

临床上猪圆环病毒2型与猪轮状病毒混合感染仔猪的案例并不常见,仅根据病猪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根本无法确诊,科学的诊断必须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室检测。RV实验室检测可以采用电镜法、放射免疫实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和PCR病原检测等H。PCV-2实验室检测包括病毒分离与鉴定、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免疫组化技术、PCR病原检测等。PCR技术具有特异性强、敏感度高、快速、简便、重复性好等突出优点,在动物疫病病原学检测中越来越受欢迎,PCR技术在不断完善与改进,临床已有成熟的PCR方法进行猪轮状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的检测。此次实验室检测正是采用PCR技术。

根据腹泻仔猪临床症状、剖检病理变化以及实验室PCR检测结果,确诊为该养殖场发生了猪圆环病毒2型(PCV-2)与猪轮状病毒(RV)混合感染。该养殖场仔猪腹泻主要发生在哺乳仔猪,揭示母源抗体水平下降。此次腹泻由猪轮状病毒感染引发,而猪圆环病毒感染则使病情进一步恶化。

在确定病因后,养殖场立即采取对母猪、哺乳仔猪、断奶仔猪紧急免疫接种猪圆环病毒2型弱毒苗、猪轮状病病毒弱毒疫苗,对发病仔猪进行隔离治疗以及加强养殖场饲养管理等方面措施,最终控制了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