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刍议3篇

时间:2023-02-15 11:35:29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刍议3篇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刍议1

一、小学阶段德育工作介绍以及意义

在教育学中德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狭义上专指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使其形成一定社会和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德育的内容十分丰富,既包括思想道德教育,也包括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内容。随着教育理念的推陈出新,德育也应加强对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提高素质。在小学阶段,德育工作主要体现在班主任需要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首先小学生最需要具备和培养的就是礼仪文明,即最基本的讲礼貌,如见到老师要问好,遇到长辈懂礼貌等内容;其次身为班集体中的一员,小学生还应当具备一定的集体意识,养成积极为班集体做贡献的良好行为观念。除此之外,学生与学生之间还应当养成一定的互帮互助、和睦相处意识,而这些都是当前小学阶段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当然,这些内容的实现,大多需要依靠小学班主任耐心的引导和培养。当前小学阶段德育工作的展开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从一方面来讲,小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在小学阶段如果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通过德育工作保证学生树立更为良好的价值观,就能使学生未来升入初中、高中阶段以至于未来进入社会更容易成为一名优秀的高素质人才。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小学时期是学生培养价值观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如果小学班主任能够给予学生更多德育方面的支持和引导,小学生就可以培养更好的行为习惯,有更加良好的礼仪认知,这对学生个体的长期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当前班主任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德育观念落后

一些小学班主任并未意识到用辩证的方法去教育小学生正确看待一些现实性问题。他们只是盲目地向小学生灌输自己的思想,告诉小学生抵制不利的事物,如网络,一味强调网络有多么不利,网络有损身心健康等,这样的做法会使小学生不能够正确看待事物,无法认清事理,且无法与教师达成有效沟通,进而损害小学生的发展,不利于小学生德育的培养。

(二)德育工作与现实脱节

国家开展德育工作是从时代的角度出发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但在一些班主任的眼里,德育工作就是一种教学内容,属于教学范畴,他们不了解德育与社会发展的联系。在这种偏见的理解下,小学班主任组织和开展德育活动往往是由于学校层面施加的压力,缺乏德育教学与社会的实践联系。在新时代,德育工作有了更深层次的要求,德育工作必须以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提高和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如果社会上的德育资源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就会影响德育工作的开展。

(三)师生沟通欠缺

德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教师可以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成长情况,提高教学整体质量。现实情况却是两者之间的沟通非常少,即便部分班主任也知道需要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成长状况,但是由于沟通方法不当,沟通的效果并不好。如果师生之间的交流出现问题,那么教师可能不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而在教学中会遇到一些问题,教学内容也会变得无关紧要。在学习德育的过程中,学生完全遵循教师的思想,没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见,是小学中高年级德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四)评价体系不完善

小学德育评价体系是一个由评价程序、指标体系、激励约束和评价结果机制组成的有机整体。全面地和客观地评价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既是对教育工作者教育活动的评价,也是对学生的评价。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是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的结果,对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对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价还比较简单,学校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价往往被简化为一张纸或几句话。这导致了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缺乏外部压力,而不是依靠小学生的意识,这容易导致小学生由于评价体系的约束而无法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五)家校沟通相对较少绝大部分家长更看重成绩,要求自己的孩子成绩优秀,在思想道德的成长方面却有所忽略。随着工作量的增加和通信工具的发展,教师很少有机会到学生家中家访。班主任与家长沟通机会较少,就算有交流大多也局限在成绩表现和有无大的过失方面,家长与教师不能及时沟通学生在校或者在家表现情况。学生德育上,家长和教师不能及时交流讨论教育孩子德育的方法,没有一个统一的教育方向。

三、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的具体策略

(一)以身作则当好表率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做到的不仅是给学生讲解知识,更重要的是需要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形象。首先要做的便是塑造自己的品德思想,因为教师只有拥有着良好的品德才能够熏陶学生的行为,才能够在管理学生方面做到以德服人。为了让德育工作能顺利进行,班主任需要在平时的生活中逐渐影响学生,让学生不知不觉模仿教师的行为和言语。一个拥有良好品德的班主任往往能够塑造出一批具有良好品质的学生,只有躬先表率,利用好榜样力量才能够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的学生。有些教师觉得自己应当是学生的榜样,不应当犯错误,所以在犯错误之后选择隐瞒或者下意识忽视。这些做法都是不正确的,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已经能意识到事情的好坏,如果教师下意识隐瞒或者忽视这件事情,往往会给学生树立一个坏的“榜样”。

(二)创设多样化德育活动

在实际教育过程中,班主任要发挥出自己的教育引导作用,在充分了解学生成长需求的基础上,选择一些特殊的日子进行德育主题活动的设计,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有效达成德育目标。从小学生的心智和生活阅历水平来看,以讲大道理的方式开展德育的效果并不明显。小学生德育的主要途径应是直观化、体验化的。这也正是反复强调德育要重视身教的理由。因而,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要尽量多采用一些具有体验性的方式,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建立正确的思想理念。例如,为了让学生牢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具体内容,依托多媒体课件进行了动画视频的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不断加深对具体内容的理解记忆;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关于如何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以致用相关知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实现身心健康成长等目标,提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教师还可以组织爱国主题的手工、手抄报、绘画、歌唱比赛等,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采用集体拔河、绑腿跑比赛等方法,以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这些德育活动形式多样、有趣、生动直观,教育引导的作用比讲理论要强得多。又如在母亲节来临之际,班主任专门讲解了该节日的由来,组织班级的学生手工为自己的妈妈制作一份小礼物,学会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在国庆节时组织班级学生到烈士陵园参观,缅怀英雄先烈,培养热爱祖国的优良品质,然后写出自己的观后感,借此提升情感表达能力、写作水平。在上述活动中班主任负责协调多方关系,处理好细节问题,德育工作实效性明显提高,能够取得最优化的德育效果。

(三)注重师生关系的培养

师生关系融洽也是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一点。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班主任不仅要发挥榜样作用,还要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建立有效沟通。

作者:王晓亚 单位:山东省阳谷县实验小学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刍议2

在小学阶段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学习一定的法律知识,建立基础的法律观念,使学生能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的过程中养成优良的品质。从课程目标可以看出,道德与法治并不仅仅是一门理论课程,更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融入学校德育工作,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优良的道德品质。实际上,道德与法治学科本身具有较强的德育价值,这点与学校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不谋而合。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学校德育工作是对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延伸,而道德与法治课程则是学校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围绕当前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学校德育工作展开了讨论,期望能够找到更好的实施途径。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校德育工作融合的实际意义

(一)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要求

当前,在小学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还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德育教育,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了解简单的法律知识,能够改正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不良行为,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提高道德品质。在很大程度上,这些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培养目标相同。当前,道德与法治成为小学教育教学的一门重要课程,在小学阶段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的是在小学生幼小的心灵中撒下“法律”的种子,使之萌芽,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道德观和法律观。另外,在学习道德与法治之后,学生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良行为,培养小学生的法治观念。因此,把学校德育工作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进行有机结合,能够在节约教学时间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道德法律意识。

(二)有利于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

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主要强调教师在课堂上对知识点的分析和讲解,没有考虑到学生在德育方面的成长状况,这导致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教学质量不高。在积极推动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以课堂教学为基础,推动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外实践,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合理引导,让学生能够在课外有所收获。学校开展的各项德育活动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补充,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融合,并且在成长过程中转变自身的学习态度。相较于枯燥乏味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动,以学校德育工作为基础的教学更具趣味性和实效性,学生在面对教师开展的德育工作时积极性更高,并且能够真正做到主动探索德育内涵。学生积极参与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同时,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显著提升。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校德育工作融合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形式死板导致学生缺乏积极性

在组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时,许多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性。教师一味强调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点的分析,没有真正考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是以说教的方式灌输知识,导致学生的学习体验较为单一。教师在课堂上没有做到创新教学手段,而是将重点放在对理论性内容的讲解上,这让原本充满趣味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保持积极的求知态度。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交流十分有限,学生只能被动听从教师安排,无法真正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长此以往学生的积极性容易受到影响。学生学习态度不正确的情况下,学校开展的德育工作同样难以得到落实。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对教师的依赖度过高,一味地听从安排,很少进行主动探索知识,最终会导致道德与法治课程和学校德育工作之间的融合效果不明显。

(二)学校德育工作和道德与法治课程缺乏联系

在推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许多教师开始意识到课堂教学与学校德育工作之间的内在联系,但是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并没有做好二者之间的相互渗透,二者仍然存在脱节的情况,影响了整体的德育实施效果。学校德育工作主要由班主任展开,班主任在工作中以班级管理的形式对学生提出要求,通过主题班会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但是在工作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到课程教学与日常德育工作之间的内在联系。班主任和道德与法治教师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二者没有形成教育合力。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校德育工作融合的方式

(一)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注重德育,塑造健康人格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进行知识的渗透,更需要有意识地进行体验训练,即在组织道德与法治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要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开展与学生兴趣和时代特征相契合的德育实践活动、法治教育活动,使学生在这一系列活动中有所收获,学习到一定的法律知识,理解法律的真正含义,形成法律意识。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应该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体验中感知法治、在感知中形成法律意识,由此得到发展。要想实现这些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寻求不同的渠道,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寻找适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的道具,举办各种德育活动,作为道德与法治体验训练的载体。例如,教师可以在学校的帮助下邀请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开展座谈会,举办作文比赛、征文比赛、辩论赛、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的赛事;组织学生参观各种法律基地,如青年拘留所和青年教育中心等教育基地,并组织模拟法庭、模拟听证会等类似活动。学生如果只是一味地被动接受理论教育,不实际参与教育实践过程,教育效果会大打折扣,而小学生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实践活动,用心体验和感知,大多数能够在丰富多彩、有意义的活动过程中真正掌握基本知识,把学校德育工作和道德与法治教育相结合,实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最高目标。

(二)创建家校互动课堂,实现思想道德提升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一项长期而曲折复杂的工作,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学生每天除了在学校和家庭的时间以外,其他时间只占了一小部分,所以家庭教育的作用同样不容忽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为了更好地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道德与法治教育应该延伸到家庭教育中,家长和孩子都应该成为德育的对象。让家长走进道德与法治课堂,形成家长做学生的教师、孩子做家长的教师的教学模式,互帮互助,实现第二次“道德提升”。以小学道德与法治“家是最温暖的地方”这一内容教学为例,针对部分小学生认为父母照顾自己是理所当然的、不理解父母辛苦工作、不善于向父母表达爱意、不能与父母沟通等情况,开展了“我是小当家”的德育体验活动。在活动中,学生是自己家庭的主人,体验父母一天做的事情:洗衣服、买菜、做饭、拖地等。从一开始的兴奋和喜悦到后面的疲惫和抱怨,学生逐渐意识到家长日复一日的辛勤付出,懂得从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去体会父母的爱意。通过角色交换,家长也意识到盲目批评和说教对孩子心灵产生的负面影响。家校互动课堂的建立和德育活动的实践,使学生了解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懂得感恩和尊重,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同时,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标也得到突破。

(三)寓道德教育于活动中

小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注意力和感知力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所以低年级的小学生可能存在道德认知方面的问题,而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在道德意志方面体现出自控能力较差的特点。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征,想让小学生长时间学习理论,那么他们就会感到厌烦,学习效率就会降低。然而,如果将道德与法治教育融入学校德育工作中,那么教学效率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也会提高。比如,教师可以组织低年级学生参加有意义的实践课程,开展以诚信考试为主题的班会,让每个人都能独立分享有趣的故事或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组织中高年级的学生参加辩论赛、组织学生调查某一社会现状等。学校德育工作多种多样,开展活动的方式也丰富多彩,教师只有认真观察才能及时抓住教学机会,尊重学生发展,把道德与法治教育融入学校德育工作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机智。

(四)结合校园文化活动,整合德育资源

校园文化是学校独特的精神和氛围,不仅是学校办学特色的象征,还是学校重要的教育资源,更是学校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肥沃土壤。以活动为载体的校园行为文化,能够体现一所学校学生的文明素质。为了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学校德育工作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作用,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例如,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领导下,我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弘毅文化”校园活动,引导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根据其身心特点在不同的校园文化活动中获得不同的成长体验。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道德教育发展规律,学校在小学各年级的升学季、成长季、毕业季“三季”开展了校园“弘毅文化”活动。对于校园的“三季”文化活动,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从中找到与之相契合的教育内容,比如一年级新生入学的“升学季”活动,对于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的一年级新生来说,他们对小学生活和学习充满了好奇和喜悦。对他们来说,一切都是新奇的,这时学校需要掌握他们的心理动态,为后续的小学教育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和第二单元“校园生活真快乐”等内容为校园“升学季”文化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活动内容。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以“升学季”“快乐小学生”“结交新朋友”等校园文化活动为主题,根据教材的教学目标,在开学前两周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上好“我是小学生啦”和“校园生活真快乐”两个教学单元,以促进一年级新生尽快适应小学校园生活。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学校可以在“成长季”这一系列的校园文化活动中,为学生举办“10岁集体生日”的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一年的成长过程,感受自己身体的成长和变化。除此之外,还有思想和精神的变化,只有当学生的思想变得越来越成熟,学生才能真正成长,体验生命成长的力量和奇迹。到了六年级的“毕业季”,教师可以结合“完善自我健康成长”这一单元,引导学生正视自己的变化,学会尊重、宽松和反思,不断完善自己,逐渐成长,迎接更美好的生活。总而言之,任何一门学科都是独一无二的,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有着较强实践性的课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为了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将学校德育工作与道德与法治教学相结合,将其进行整合,优化德育资源,有意识地拓展教学内容,调动一切可以运用的德育资源,为学生创造一个生活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和感受,并获得个人素质方面的成长,有效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实现德育教学双赢。但是,这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合力,搭建家校合作的坚固桥梁,从而有效提高小学生的道德品质修养,实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

作者:陈美仁 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城南实验小学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刍议3

立德树人背景下,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对他们进行学科教育,同时还应该注重对其德育素养的培养,从而提升学生的品质。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讲,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只有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才能够促进他们获得更多美好的品质,形成正确的思想。如今,教育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微视频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对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应该怎样进行相关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呢?本文首先针对微视频的概念、特点以及作用进行一定的阐述,然后分析小学德育微视频资源的开发路径,最终提出小学德育微视频资源的应用策略。

一、微视频概述

(一)微视频概念

微视频指时间比较短的视频内容,对我们的网络课堂教学来讲,即“微课”。这种微视频借助网络进行,丰富了课堂形式,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专注于学习,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专注力,也能够使其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二)微视频特点微视频具有时间短的特点,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通过微视频的观看去提高其关注度。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进行专注学习,提高德育教育效率。微视频还具有便捷性,只要有网络就可以观看,能够对多种资源进行课堂引入,有效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微视频还具有可以反复观看、反复利用的特点,教师能够对微视频德育教育资源进行挖掘和收集整理,从而建立德育教育微视频资源库,有利于后续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进行。
(三)微视频作用

通过微视频的制作,能够对挖掘的德育资源进行教学视频的录制,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德育教育资源的开发,促进德育教育工作的发展。以网络为载体来进行课堂教学融合,能够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形式多样化,让学生喜欢课堂,在此基础上进行德育教育会具有更好的效果。还可以利用微视频来进行视频资源的挖掘和剪辑,这样能够更加准确地进行课堂引用,促进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质量的提升。

二、小学德育微视频资源的开发路径分析

(一)红色资源开发

在进行小学德育微视频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红色资源作为开发的对象。教师在进行红色资源挖掘的过程中,可以播放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相关影视剧,并进行一定的剪辑,从而形成一个3~5分钟的微视频,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播放,让学生观看,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还可以针对红色故事进行一定德育资源的开发,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德育故事录制微视频,这样也能够作为德育资源来进行课堂应用。

(二)生活案例开发

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好的精神品质值得学生学习,通过对生活化的案例进行资源开发,利用身边事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具有现实意义,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他人的优良品质,并不断进行学习。在进行微视频的资源开发时,教师可以选择网络上的新闻视频作为微视频资源,从而直接进行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施。也可以通过口述的形式讲述身边的美好生活案例,让学生真实地体会到这种优良的品质,不断学习。通过榜样的力量来对学生进行正确品质和思想观念的引导,有利于德育品质的提高。比如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学生停课不停学,居家学习。老师可以选取一些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日夜抗疫的镜头、他们短暂休息的镜头、广大市民志愿者自告奋勇加入抗疫队伍的镜头等,引导孩子们感知一线人员的不易,以及艰难时刻的爱心奉献,教育孩子们积极配合抗疫,同时将一颗团结互助、爱国爱党的种子植入孩子心中。

(三)历史故事开发

中国古代历史故事蕴含非常多的优良品质,通过历史故事的微视频开发能够更好地促进德育教育工作的进行,让学生学习古人优良的品质,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品德,有效促进小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促进其学习和成长。比如,有很多成语涉及相关的历史故事,可是学生不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即使老师再怎么用语言解释也不一定能达到好的效果,但如果用动画短视频将这个成语的相关历史故事播放出来,既生动有趣,又便于理解,这就是微视频在历史故事开发中的意义所在。

三、小学德育微视频资源的应用策略

(一)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结合

1.教学情境融入

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质量的提升,教师应该在学科教学中进行一定的情境教学设计,并且在此环节中融入微视频资源,这样才能够有效实现对德育资源的应用,促进小学生德育品质的提升。比如,教师在课堂中讲到关于爱国的课文时,就可以进行爱国故事的情境引入,这样能够让学生仿佛身处其中,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爱国情感的体会。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播放微视频,为学生讲述《王二小放牛》的故事。因为学生们的年纪与王二小相当,通过对王二小事迹的讲述,能够让学生有一种代入感,更加能够体会王二小的精神品质。教师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提问:教师:“同学们,如果当年那个放牛的娃娃是你,你会怎么做?你也会像王二小一样将敌人引到八路军的埋伏圈吗?”学生:“如果是我,我也会这么做,但是我不会牺牲自己,可以想办法,既能够歼灭敌人,同时又保证自己的安全。”教师:“怎么做才能够保证自己的安全呢?”学生:“我可以把敌人带到八路军埋伏圈的附近,然后找借口上厕所,在上厕所的时候偷偷去通知消息,这样能够在保证自己安全的情况下歼灭敌人,一举两得。”教师:“这个想法很好,有勇有谋,大家为他鼓掌。”教师在课堂教学前讲解王二小放牛的故事,并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2.课堂教学渗透

为了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德育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师可以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的渗透。比如,在学习语文课文《完璧归赵》时,教师就可以将关于爱国的微视频内容进行融合。教师可以利用教室的多媒体设备来进行课堂微视频播放,让学生观看3~5分钟的视频,然后与学生进行一定的交流和沟通,这样能够强化学生对视频内容的理解,同时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提升。《完璧归赵》是讲述战国时期蔺相如不辱使命的故事。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课堂引入,教师可以通过历史故事作为德育资源,将相关影视剧的内容进行剪辑,并且在课堂上进行播放。教师:“同学们,通过微视频的观看,我们能够在蔺相如身上发现什么优点?”学生1:“蔺相如智勇双全,能够看透秦王的心思,事事都能够料敌于先,这样才能够保住和氏璧。”学生2:“表现出蔺相如的爱国之情,为了挽救国家的尊严,宁可不顾自己的性命也要与秦王斗智斗勇。”教师:“他不但具有高尚的爱国情操,还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和胆识去解决遇到的难题,我们应该学习蔺相如这样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历史故事,利用微视频来提高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学习兴趣,通过课堂互动来实现德育教育,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3.课堂活动组织

教师应该组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融入微视频,更好地营造气氛,促进学生的课堂讨论。例如,教师在课堂中播放关于雷锋的故事,并且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教师:“雷锋叔叔当年做好事不留姓名,也从来没想着别人能够回报他。但是现在做好事好像不是那么容易,比如,扶老太太可能会被讹诈,但也可能老太太是真的摔倒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还会发扬雷锋的精神,继续做好事吗?”教师可以给学生一段时间进行思考,然后在课堂上举手发言。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言论,也可以针对其他同学的言论进行不同观点的反驳。通过这种辩论的形式来活跃课堂气氛,并且做好辩论总结工作。教师:“刚才同学们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现在说一下我的观点。我认为应该继续发扬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只要人人都具有这种精神,我们的社会就会变得更好。但是我们帮助其他人之前需要确保

4.家庭学习反馈

课堂上的学习是为了生活中的运用,即“学以致用”。如何才能知道学生是不是真正掌握了课堂知识呢?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反馈来了解。比如,很多课文后面会出现这样的题型:回忆自己生活中是否有类似的情境,当时你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可以试着讲给自己的家人听。有心的家长可以将孩子在家的具体作为拍下来,在征得孩子同意的情况下提供给老师,在以后的学校活动中,这样的短视频将会是最真实、最有说服力的正面教材。被拍的孩子会引以为傲,并越来越喜欢语文,观看的同学也会投去羡慕的眼光,心中暗暗定下学习的决心。

(二)德育工作与学校管理结合

1.开展校园德育教育活动

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应该将德育教育与学校管理工作进行一定的结合。良好的学校文化氛围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只要形成了一定的学校文化气氛,就能够让学生融入这种气氛之中,这对德育教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学校可以开展一定的德育教育活动,比如,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让学生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来实现自身德育品质的提升。学校可以利用微视频的形式来进行各个班级微信群的,让学生能够利用网络在家里进行观看,这样不仅能够节省学校时间,还能够有效实现学校德育氛围的建立。还可以组织一定的学校活动,比如,拍摄好人好事微视频,进行评选,有效建立学校文化氛围,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

2.强化教师德育教育能力

对德育教育工作质量来讲,教师的德育教育水平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德育教育质量,学校应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只有促进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才能够更好地起到榜样的作用,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提升。同时,还应该加强教师德育教育水平的提升,可以利用微视频来进行教育方法的总结,促进教师学习,提高教师的德育教育能力。

(三)德育工作与班级管理结合

1.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小学的德育教育工作还应该与班级管理工作进行一定的结合,班主任可以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进行德育元素的渗透。比如,在召开班会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主题班会活动。教师可以将班会的主题设置为“红色精神我学习”,让学生通过网络来进行红色故事的收集,并且针对自己最喜欢的内容进行思考和感悟,通过演讲的形式来进行自身思想的表达,从而促进学生对红色精神的学习。与此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红色精神带给自己的那份力量,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2.开展晨会教育活动教师还可以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进行德育教育工作。当教师观察到学生存在一定的问题时,如果直接对学生进行批评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视频来进行相关内容的展示,开展教育工作,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来明白自身在行为方面有哪些错误,并进行改正。虽然晨会课时只有短短的十分钟,但配合着微视频的教育,既起到了很好的正向教育、引导的目的,同时又不会伤害学生的心灵,具有一定的积极教育意义。

3.开展心理教育活动

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被重视,心理课程也在逐渐加入学生课表,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就是在培养一个健康阳光的未来。在学校心理课上,通过舒缓的音乐缓解学生内心的烦躁;通过播放一个心理独白的短视频,说出多数学生想说又不好意思说出的心里话,引起共情;通过播放一段生命诞生的短视频,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神奇和来之不易,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怀……四、结语综上所述,为了能够更好地利用微视频来开发德育资源,应该注重多方面资源的挖掘和整合,这样才能够为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资源,从而丰富德育教育工作内容。而且在进行德育资源应用的过程中,学校不要限制于一种形式,应通过多种形式来促进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施。这不仅仅需要在各个学科教学中进行微视频资源的应用,还需要在管理的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的实施,从多方面使用德育微视频资源,促进整个德育教育工作有效实施,提高德育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杜有才.浅谈学校德育微视频资源的开发与应用[J].孩子天地,2019(30):95-96.

[2]杨艳.课堂教学微视频资源的开发,应用原则及策略——以道德与法治课爱国教育主题为例[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0,517(12):18-19.

[3]王超.微视频资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运用[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8.

[4]陈寒照.微视频资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运用思考[J].天津教育,2020,608(11):48-49.

[5]樊萍.将微视频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探索[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8(24):38.

[6]张淑华.微视频融入课程创新德育途径的探索与实践[J].生活教育,2016(14):45-46+42.

作者:赵敏 单位:江苏省昆山市周市镇永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