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作文教学能力培养3篇

时间:2022-12-21 11:00:45
作文教学能力培养3篇

作文教学能力培养1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就是写作教学。它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目标。作为一门母语课程,汉语课程将陪伴学生十多年,其重要性是十分明显的。随着生活教学的发展,学生越来越意识到语文教学对自己的重要性。就像古老的谚语所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可以看出书中包含的数千个世界是多么有意义。为了理解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本文简要分析了“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价值和应用”。

一、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不是自己产生的,它源自于古代人类的智慧,是文学上的体现。目前,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学有巨大的改进。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的效果,增强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成为了小学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知识的深奥。要了解宇宙以及博大精深的知识,还需要加强探寻。这样,我逐渐了解到写作所传递的魅力,从而使学生拥有写作动力,培养他们在写作方面的爱好。同时,因为小学生年龄尚幼,自我约束的能力较低,要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越来越重要了。如果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就很难深入的研究写作主题。在写作当中,会出现偏离主题、思想不能集中在一起等现象,造成学生写作水平不高,教学水平落后。正因为如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训练十分必要。

二、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写作情感,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

通过课外阅读让学生的情感和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因为写作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使写作充满活力。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是让学生在生活中细心观察。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不断提高,从而进入自己所搭配的写作情境,对文章产生真实的感受。例如,在中心思想命题的写作中,情感命题的作文会让学生没有办法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这些是因为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的生活经验不够,他们的心理还不太成熟。因此,为了使学生最终的写作效果呈现出真实的情感和优美的句子,将课外阅读与生活中的小事情结合起来十分重要。正如冰心在一篇文章中所写:“母亲!你是荷叶,我是红莲。我心里的雨就要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天空下的影子?这样,我们可以通过风景和生活在写作中表达我们的感情。我们被美丽的句子所感动。因此,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优势逐渐显现。在课外阅读中融入生活,感受阅读在生活中的魅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情感。一本好书,一篇好文章,都是从生活的点滴中衍生出来,然后升华。因此,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写作真实感受意义重大。同时,它使学生的业余生活得到极大的丰富,使学生的写作变得容易,让学生逐渐爱上写作。

三、通过课外阅读,为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最普遍的现象之一是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写作,这使得小学作文教学无法实现理想的效果。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积累素材。著名作家叶圣陶说过:“课文无非是一个例子”,可见,课外知识与学生材料的积累关系密切。小学生缺乏基本的课外知识,并不了解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要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知识,需要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具体的解析,千万不要急于求成。因此,在写作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读物中寻找材料,进而增强学生在写作方面的技能。为今天的作文教学课写作文是小学作文的关键,就像在《我的老师》《我的朋友》等,这种作文时,学生对他们的相貌描写都不是规范的语言。要提升学生在写作规范语言的过程中,应加强其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比如,建议学生观看《小王子》,里面描述的人物是:“我仔细地看白色的前额,闭上的眼睛,飘逸的头发......小王子睡觉时嘴唇微微张开,微微一笑。同时,为了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积累更多的成语、词汇以及优美的句子。老师可以在模仿句子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可见,课外阅读有利于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它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技能以及改善作文教学的效果。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技能,还能让学生积累大量的素材,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四、结语

总之,课外阅读与小学作文教学关系密切,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充分的课外阅读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小学阅读教学,利用它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语文阅读教学一定要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真切感受到阅读其实离我们很近,进而体会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作者:董学才 单位: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芦阳镇城关小学

作文教学能力培养2

在语文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更要是让学生学习过程当中真正提高核心素养。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过程当中,需要重点对作文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不断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当前很多高年级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未能关注学生该方面能力的培养,笔者针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培养存在的不足

(一)教师对小学生表达能力培养缺乏重视小学作文教学一直属于教学活动的重点,在表达能力培养上,教师只关注学生的文字书写能力和语句逻辑关系处理能力,而对于学生表达自身的情感思想方面的能力未能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这自然会让学生的作文编写能力无法突破,甚至无法合理地表达真正的情感。由于教师未能注重对小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必然会导致小学生的作文较空洞浅白,不具有情感因素,也不具有思想内涵。在教师忽视表达能力培养的情况下,也会让学生过于注重对文字的积累,优秀语句的积累、使学生的作文不具有特色,甚至还会使部分学生会失去写作的信心。

(二)缺乏提升小学生表达能力的有效策略很多教师认为,写出好作文主要是能够拥有较多的日常创作素材,同时也能够有一些经典名句的积累。精准的仿写范文虽然能够让学生的作文整体结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内容表达不深。教师在作文讲解过程当中,只是针对一些命题作文或者是半命题作文写作的技巧进行讲解,也会给出学生一些生活当中的素材,辅助学生来完成作文的写作。但在这一过程当中,未能真正了解学生对于题目的认知和看法及其所要表达的主旨内涵。这样会让学生在作文技能方面得到提升,但内容缺乏深度。也未能辅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写作习惯,所有的练习和写作都是形式化的,为了完成作业而开展。

二、学生作文教学表达能力培养的改善策略

(一)关注小学生作文的表达能力的提升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对学生表达能力提升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能够使学生所写的文章更具有灵魂,更具有深度,不是对一些华丽的词藻进行堆砌,而是学生充分地运用已学过或者掌握的一些字词、语句来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也能够让学生在写作时有更深入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应当明确,在对小学生高年级语文作文进行讲解时,不仅要让学生不断地丰富习作素材,要让学生掌握较多的名言名句,更要对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在学习之后真正设身处地对作文题目进行分析。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小学应当开展专题讲解说明会,让更多的教师明确作文写作中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提升小学生作文写作的兴趣[1]。

(二)制定有效提升小学生表达能力的策略

1.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虽然小学高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量,也有一些生活经验,但是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高年级小学生在表达方面比较羞涩,不具有充分表达的自信心,很难在一些公共场合来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想法。长此以往,学生的表达能力便会下降。教师应当注重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尤其是对于作文教学而言,作文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将口语表达转化成书面语言,并且使用规范的语句和合理的结构来完成一篇作文。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日常生活当中不敢说出的话,以文字的方式和书面表达的方式展现出来。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应当鼓励学生敢讲敢说,转变死记范文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写作时应当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不生搬硬套,才能够写出更具有深度的文章,展示出学生的思想作文水平。教师在教学活动当中应当采取一些新颖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设置专项训练,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开展专项训练,进行针对性教育,能辅助学生培养自身的表达能力,也能够提高表达能力。实施专项训练属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当中提高学生表达水平的重要途径。表达能力属于作文的一项重要技能,需要教师在教学当中给学生讲解一些写作技巧,然后让学生通过不断地编写锻炼,熟练掌握相应的方法,掌握相应的写作技巧。因此教师在完成课程讲解之后,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并且为学生提供相应的素材,让学生可以通过不断的练习写作来提高自身的表达水平。针对性教育,是实现对学生表达能力有效培养的重要途径。对于当前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仍然属于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需要教师的指引和指导。表达能力作为作文一种隐性的知识,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语文素养才能够有所体现。

3.引导学生基于语文知识表达情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着重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来引导学生开展均衡学习。对此,为了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素材与方法,应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比如:为了避免学生因为缺少素材而无话可写,某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就应用了听、说、读、写的方式来设计作文教学活动。在听的方面,带领学生到操场上感受10分钟,让学生放松身心,充分感受户外的世界万物。在说的方面,在将学生带回教室之后,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自由空间,让学生以流畅的话语将自己感受到的声音充分表达出来。在读的方面,搜集一些描写声音的优秀文章,然后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来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深入体会其中的优秀语言。而在写这一方面,教师不应给予过多限制,要鼓励学生以自己擅长或是喜欢的方式将自身最真实的情感表达出来。最后,在学生完成写作之后,再结合学生的文章特点,以及其中存在的不足给予客观评价。通过这一教学活动的设计,既有助于学生表达欲望的激发,也能够给学生表达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创造良好条件。

4.联系实际生活丰富作文教学内容。知识源于生活,而生活也是教育最好的教师。对此,在实际授课中,教师应懂得引用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来为其传授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内容,为学生创设了一些生活场景,呈现一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情景与风俗,以此来让学生对家乡的风俗特色产生真实的感受,从不同方面来体会日常生活中那些平平淡淡的美好。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不同的作文任务,让学生围绕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来为大家讲一讲家乡的风俗。或者是为学生多设置生活场景,让学生为大家介绍其中呈现出的一些风俗习惯。这样既可以吸引更多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为其表达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创造良好条件,也能够避免学生写出的文章缺少真实性。

作者:姜岩 单位:吉林大学附属小学

作文教学能力培养3

小学生作文思维的培养就是学生在观察周围世界的基础上,在思考中认识世界,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形成独特的感受,写出文章。在作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作文的质量和效率,就应该注重学生作文思维的培养。

一、优化培养小学生作文思维能力的意义

(一)作文思维能力是学生的基本能力人的任何活动都是受大脑指挥的,学习外界事物是人的基本能力。要想把学到的事物说出来,就离不开交流和表达。交流和表达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学生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通过大脑思维进行综合、分析,形成自己的表达;有的还要根据题目进行分析、比较、推敲。而这些过程都离不开思维过程,想要把这些过程描述出来,培养学生的作文思维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作文思维能力是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作文是输出,是表达。很多小学生认识到作文的重要性,但都苦于“拿不起笔”,写不出好文章,渐渐地,怕写作文的人,也就失去学习竞争的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有些教师常常只重视结果而忽略作文过程,使得作文已不再是学生尽情表达真情实感的乐园。其实作文写作并不复杂,只要具备了作文思维能力,知道写什么,怎么写,用什么方法写,也就提升了作文的能力,提高写作效率。因此,培养学生作文思维能力,能够让学生写出好的作文,增强其学习信心,不断面对并战胜学习中遇到的各种挑战,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

二、优化培养小学生作文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应用“参照物策略”,扩大作文思维路径参照物在生活中较常用到,它是物理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参照物策略在作文的教学中,特别在写景物的作文中常用,也可以叫作中心景物+周围景物的方法,是以一个景物为中心,重点观察它的形态、样貌,并通过多种方式来描写,把它写得具体生动。然后再观察它周围景物,通过周围景物的衬托,使得中心景物更加的突出。这样的策略层层推进,像涟漪荡漾开来,可以逐步扩展学生的作文思维路径。在教学作文时,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就会有不同的文章。例如,在教授部编版五(上)第七单元作文《即景》中,上课伊始,出示图片,画面中的景物很多,可以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认为画面中最重要的是什么。让学生明白写一处景物,首先要明确在整个画面中什么是最主要的观察对象,是画面中的“中心事物”,也就是今天作文的重点。然后以“小河”为例,确立好“中心事物”,引导有序观察。从远及近观察静态小河的形状、颜色,并展开了想象。然后再观察动态中的小河,用上动静结合的写法,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写下来。通过这样慢慢地指导,学生对于中心景物的观察就变得有法可循。然后问学生:“如果只写小河够美吗?”自然界中的景物不是孤零零存在的,看看小河的周围,还可以写写哪些景物让小河看起来更美、更迷人。让学生自由选择景物,自主观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写一处景物,不仅重点写小河这个中心事物,还要关注与小河有关的周围的其他景物,比如,长廊、水车、小花园……这样不仅写出了小河的美,也让画面更好看。这样,学生在以后写景物类型作文中,就可以用上中心事物加周围景物这种写法,来写其他的景物。学生在熟练运用“参照物策略”写景法的基础上,作文思维也在不断地发展。

(二)应用“慢镜头回放”,拓展作文思维方法慢镜头是利用夸张和延长时间,让人们充分感受到事物的美好,也被普夫多金称之为“时间上的特写”。生活中很多事物通常都是稍纵即逝的,而小学生的观察,往往是漫无目的和毫无计划的,很容易受自己的情绪和兴趣所影响,有效观察的持续时间也很有限,也很难抓住事物的特点。学生观察力不细致,抓不住事物特点,反映不了事物特征,就更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以及创造性的思维。这也是造成小学生口语、文字表达能力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运用慢镜头回放策略,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高强度的重复训练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达到丰富每一个细节,表达每一种情感的效果,来延伸学生的创新作文思维。如在教授《学写有意思的生活片段》一课时,教师展示:“小男孩对着高尔夫球使劲一打,没打着,再使劲一打,不但没打着,还摔了一跤。”让学生说说读完后你觉得写得怎样。学生可能会说不怎样,然后教师就可以问学生:“想不想看看当时的视频?”然后播放视频后,“刚才你们看了视频笑得这么开心,哪儿让你觉得特别有意思?”寻找句子表达与视频呈现不对等的原因,激发起学生探究小男孩打高尔夫球的整个过程。通过镜头,放慢小男孩打高尔夫的速度,学生仔细观察小男孩的动作,把捕捉到的不一样的动作词,快速地填在动作导图里,比一比看谁捕捉到的动作最细致。再一次播放视频,让学生根据自己捕捉到的一连串动作,给自己的表达空间搭建一个支架,这样尽可能具体描述好小男孩打高尔夫球的过程,走好了第一步,再通过看表情、猜想等方法,在把事情说清楚的基础上,让片段变得有意思了。通过慢镜头回放,在不断观察的基础上写出连续性动作,感受小男孩打高尔夫球的有趣场景,注意观察他的动作,表情展开想象,走进小男孩的内心世界。打高尔夫球可以这样写,许多生活场景,生活片段也可以这样写。这样的方法可以用来写玩,也可以写吃;可以用来写别人,也可以写自己;可以用来写一个人,也可以写几个人;可用来写人物,还可以写动物……通过学生把学会慢镜头回放的方式,运用到生活中,慢慢地拓展了学生的作文思维。

(三)应用“因果联想”,提升作文思维逻辑性因果联想是联想思维的一种,它是由一种事物的经验联想到另一种与它有因果联系的事物,如古诗中“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都阐述了前者与后者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明白了因果联想,也提升作文逻辑思维能力。因果关系比较复杂,不同的因就有不同的果,一样的果可以推断不同的因。运用这种因果联想策略,学生的作文思维会更缜密,作文视野会更开阔。如在教授《因果勾连编故事》一课时,出示“小蜈蚣终于有鞋穿了!”让学生针对这个细节提出问题,有的提“鞋子是哪里来的呢?”“鞋子是怎么来的?”“小蜈蚣要穿多少双鞋?”“鞋子是什么样子的呢?”有的提“小蜈蚣是怎么样穿鞋的呢?”“有了鞋子,小蜈蚣会去哪里?又发生什么事?”……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梳理出前四个是前因,后两个是后果;并以“小蜈蚣穿的鞋子会是什么样子呢?”为例展开想象,学生想出各种各样的鞋子,如“飞飞鞋”“带带鞋”“潜水鞋”……而且功能强大。然后追问“咱们继续朝前想,这么神奇可爱的鞋都从哪儿来的呢?大家猜一猜。”于是学生就对鞋子的来历和原因进行了猜测,有的说是送的、买的、捡的、发明的……然后对怎么来的细节进行猜测,做到前半部分的故事讲得具体生动。接着问:“那现在小蜈蚣终于有鞋了,如果你是小蜈蚣,你想穿着这些漂亮又神奇的鞋去哪里呢?做什么呢?又会发生什么事?”刚才朝前想原因,其实编故事,还可以朝后想,有了前因后果,故事才会更完整。经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就懂得了编故事,一定要有前因后果才能完整。接着再出示两个细节“老鼠做了整容手术”“老虎没牙了”进行学法迁移,放手让学生学会根据自创细节,通过提问来推测整个故事的前因后果,这样因果勾连编故事,就诞生出一个个独特而又精彩的故事。经过不断强化,学生的因果联想思维的培养才会真正地落到实处,作文能力才能做到真正的提升。

(四)应用“追问策略”,挖掘作文思维的深度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对事物现象的观察也是五花八门的。在作文中,学生对发现事物现象的描述,一般都能写出来,但由表及里,深入到事物本质或特点的阐述,却往往不能做恰当的表述,让文章停留在浅层次程度。这就使得学生的习作常常不太出彩。所以语文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习作思维的拓展,挖掘出学生习作思维的深度。如在写科学实验习作中,学生对实验材料和实验过程的描述很具体,但揭示科学实验的奥秘,以及做实验的感受和启迪却时常说不上来,使得文章只停留在表面现象上,显得没有什么深度。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源自于教师并不善于问“为什么会这样”。如果教师抛出“为什么会这样”的这个问题,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从现象到本质的不断追问,学生自然就得去查找资料或者请教旁人来回答问题。故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获得习作素材,同时也影响并强化了学生的习作思维。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当学生习惯问“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真的是这样吗”时,小问号如同一个个小钩儿钩住他们的好奇心,使学生自觉地成为“研究者”,然后把这些记录下来,作文思维的培养与训练就真正开始了。随着问题的不断增多、深入,学生习作思维的深度也将不断被挖掘。

(五)应用“想象思维”,激发习作思维的趣度黑格尔曾说过“对作家来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而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它是人脑对已有记忆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过程,它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在作文教学中,要让学生以科学性和合理性为原则,积极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唤醒创作的潜能,感受写作的乐趣。如在六(上)第四单元习作教学时,《笔尖流出的故事》是个创编故事的作文选题。教师引导学生以生活中的人和事为基础,展开合理的想象,对现实生活进行提炼加工,开展初步的小说创作。本次习作提供了三组环境和人物,要求明确特定的环境、特定的人物性格,以及他们之间有可能发生的事。教学时让学生自选一组环境和人物,进行设置情节图,创设矛盾冲突;也可自创环境、人物和情节。在学生写完情节图后,教师指名学生进行交流。例如,有的学生选了第二组:环境:冬日黄昏时车来人往的街头。人物:充满爱心的少年陆天。情节图:路面结冰→奶奶滑倒→上前帮助→被她碰瓷→又见女孩滑倒→纠结万分→送去医院→被人感谢→发现祖孙关系→奶奶惭愧→继续帮助。通过情节图的梳理,学生有了写作思路,故事也就有了完整性。故事中设置了矛盾冲突,运用欧·亨利式结尾,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这样丰富多彩的想象,让情节更加吸引人。此外,除了创编想象,还可以运用“假设想象”“续写想象”“睹物想象”“听音响想象”“科幻想象”……运用想象思维来指导学生作文,既打开了学生的写作思路,也增加了习作的趣味性。

(六)应用“列提纲策略”,促进习作思维的系统性系统思维是一种逻辑抽象思维能力。整体性原则是系统思维方式的核心。“列提纲”策略,就是先要搭建作文框架,使文章有整体性的结构,学生有系统性的思维思考空间与方向。如在六年级第六单元,教师指导学生开展习作“写一个汉字”:第一,让学生选一个汉字;第二,围绕这个字写几件事,或这个字的几方面;第三,学生根据题目列提纲。例如,有的学生选“斗”字,写关于“好斗的公鸡”,列了与鸭子斗,与狗斗,与母鸡斗以及与镜子里的自己斗这四个事例,从整体上突出了一只公鸡的好斗形象。有的学生选“忙”字,写关于“妈妈好忙”,列了妈妈忙着做家务,忙着和邻居找鸡,忙着出门买菜而忘记我在家,把我锁在家里,忙做午饭等几个事例,突出了一个忙碌的妈妈。学生们根据题目列出作文提纲,搭建作文框架,对整篇文章有个整体性的构思;这样有了系统性的思维方向,学生的作文思维就更加清晰有条理了。

(七)应用“辩论策略”,提高习作思维的严密性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学生时常会出现容易产生分歧的问题。辩论就是一种有效地说服别人观点的手段,它是在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抓住对方思维不够严密的漏洞进行反驳,以便达成共识的一种思维方式。在辩论中,学生不仅掌握辩证思维的方法,还提高了辩证思维能力,提升了习作思维的严密性。如在六(下)第五单元的教学设计中,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口语交际“辩论”。学生以“不可以说谎”和“可以说善意的谎言”为正反方展开课堂辩论,这种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辩论形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既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又训练他们的语言思维的严谨性,同时还掌握了辩论技巧,可谓一举多得。通过辩论,学生学会了辩证看待问题,并把自己辩证过程写成文章,一方面让学生有所思有所说和有所记,提高作文水平,另一方面也达到培养提高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目的。

三、结语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培养学生的作文思维,是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需要充分重视并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作文结果,更要注重学生独特的作文思维过程,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应用“参照物策略”“慢镜头回放”“因果联想”“追问”等策略,来培养小学生的作文思维,真正提升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斌.作文思维场:儿童作文的动力源[J].小学语文教学,2019(24):1.

[2]林亚娇.探寻培养儿童作文思维能力的可行路径[J].福建教育,2018(32):29—30.

[3]陈雪.小学生作文逻辑思维的培养[J].基础教育研究,2021(10):64-66.

作者:甘绍红 单位: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古峰镇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