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地铁工程分析3篇

时间:2022-12-20 11:37:32
地铁工程分析3篇

地铁工程分析1

1项目概况

深圳地铁9号线穿越深圳城区,经过南山区、福田区和罗湖区3个区。设计起点位于南山区的东部深圳湾,经过福田区的北部,止于罗湖区文锦路,全长25.47km,共设22座车站,区间19.24km,全部为地下线路,设一座车辆段和一座停车场。深圳地铁9号线是国内首条具有开创意义的生态地铁,为国内地铁建设提供了新的样本,也是深圳市首条由水利部审批的城市轨道工程类水土保持工程。深圳地铁9号线工程建设具有技术领先、资金雄厚,生态环保等方面的特点,秉持着“工程建设与水土保持环境建设双赢”的思路,采用科学建设和文明绿色施工,做到工程建设的同时,不以牺牲项目区生态环境为代价。

2深圳地铁9号线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亮点特色

深圳地铁9号线车站数量多、线路长,工程建设面临深基坑施工、项目区水文、地质、地貌条件复杂、工程技术要求高、环境保护难度大等困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积极推进科学建设,将“智慧建造,生态建设”融入其中,采用了多项新科技和新技术。本文总结深圳地铁9号线工程水土保持工作有以下几方面亮点特色:

2.1保护植被资源、实现生态文明

2.1.1保护红树林自然环境,减少植被迁移深圳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城市内唯一的国家自然保护区,这里是候鸟的天堂。深圳市地铁9号线侨城东车辆段工程位于红树林西侧,与深圳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相邻,为全面维护城市红树林生态系统,项目首创了城市轨道交通地下施工和地表生态同步恢复的建设模式。深圳地铁9号线工程经过科学施工组织和优化施工调整,制定出“精准迁移”和“就地保护”的工作策略,工程最终减少砍伐多棵珍贵的红树植物,并及时恢复因工程建设造成的地表植被破坏,使当地候鸟与工地和谐共处,实现了重点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双赢。2.1.2实现生态文明建设,还绿于民侨城东车辆段后期以种植小型乔木为主,上盖平台总面积约13.46hm2,其中上盖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用地面积约4.75hm2,上盖的市政绿化公园面积约8.2hm2,平台上盖绿地率达到80%,建成后工程与人居环境和谐、景观优美。笔架山停车场位于福田区笔架山公园内,设计停车位为全部地下停车位,在建成后将地面环境恢复为高标准的体育园区,对场地的生态环境恢复成效显著,同时也为居民创造了一处完全开放式的休息体育活动场地。

2.2保护土壤资源、弃土综合利用

深圳市地铁9号线工程水土保持工作介入早,在工程竖向设计方面水土保持提出了最优建议,实现了对主体工程的约束设计,地铁沿线地表塑造多处微地形,最大限度实现土石方综合利用,尤其地铁车站口、区间沿线的绿化与城市景观带相融合。工程实际总开挖土方方量约800.59万m3,填方量约131.43万m3,借方32.31万m3,产生弃方约701.47万m3。项目区弃渣土设置专门临时堆放点,严禁乱堆乱放,集中堆放的土方周边采用临时施工围挡、土袋拦挡和临时覆盖等措施。弃土外运时,泥头车管理严格执行深圳市相关规定。弃方均运至市政指定的渣土排放场龙华部九窝受纳场。

2.3体现与主体工程互补原则

结合深圳市地铁9号线工程布局、施工扰动特点、建设时序、地貌特征、水土流失自然影响因子等情况,进行水土流失分区防治。施工期采取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及施工组织措施相结合,实施区域管理、分段整治,以有效实现建设期的水土保持措施功能,并确保施工期间安全文明地施工。工程后期水土保持永久措施考虑与主体专项景观设计相结合,做到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使水土保持生态得到有效修复。

2.4体现绿色文明施工

深圳地铁9号线严格执行绿色施工管理规程,施工现场设置了自动喷洒降尘系统、太阳能热水装置、雨水收集器、泥水过滤回收利用器、减噪围护墙和降噪挡板等绿色功能设备。施工工地绿色施工的规范和标准广泛宣传,增强了全员绿色施工意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控制到最低;临时办公及住宿场所设置可重复利用、拼装式的集装箱,大大减少传统板房的资源浪费。施工中做到了“压噪声、抑扬尘、绝泥水、靓围挡、降能耗、不扰民”的目标。线路全线37个工点多处荣获省市双优工地,其中侨城东车辆段获部级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

2.5实现“三同时”,发挥水土保持价值

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9号线工程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了水土保持“三同时”原则,实现了水土保持设计与主体设计的同步开展,保证了水土保持措施纳入施工招标,确保后续施工得到实施。地铁9号线工程水土保持工作得到了各参建单位的高度重视和认真执行,使水土保持价值得到了最大化体现,为同类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发挥了多项示范性作用。

2.6管理层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水土保持“全过程”监管深圳市地铁集团一向高度重视地铁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工作,在深圳市率先组建了地铁项目水土保持管理机构,对水土保持实行了精细化、高标准的管理与作业。深圳市地铁9号线工程均编制了水土保持方案并按要求进行相关后续设计、委托专业监理、监测对施工期水土保持工程进行监理、监测,并严格落实水土保持措施,保证施工期无严重水土流失,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努力取得最大水土流失防治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3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防治成效

3.1生态效益

3.1.1水土资源保护效果经统计,地铁9号线工程全长25.47km,项目建设区占地105.17hm2,平均4.13hm2/km。工程施工将对原地表造成深度干扰,原生土壤、植被环境将遭到彻底破坏,对现状的水土保持工程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通过主体工程布局和施工期水保措施的全面落实,车站、区间、车辆段等主要区域将得到原状恢复,水土流失总治理度达到98.2%以上。3.1.2土壤资源保护效果水土保持设计提出“弃土内部调配利用消化”,部分外弃土方在车站站口、车辆段及停车场绿化区回填利用,塑造出微地形自然小山丘景观,通过土方内部调配利用,大大减少外弃土方量,有利于水土保持。3.1.3生态环境保护效果深圳地铁9号线工程制定了对原有植被进行保护的专项方案,对长势优良的乔灌木采用就近移植到公园绿地或周边裸露空地等;不能立即栽植的乔灌木采用假植保护,后期回种于场地。另外,侨城东车辆段内新建了绿化平台,纳入了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大环境中,施工现场采用了绿色施工综合技术,使红树林周边候鸟与工地和谐共处;笔架山停车场上盖也建设成高品质体育公园,还绿于民。3.1.4海绵城市建设效果侨城东车辆段和笔架山停车场在建设中坚持了生态优先的原则,将自然环境和人工措施有机结合,采用了蓄水池、植草沟、透水铺装等海绵措施,是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六字方针的良好体现,既保证了城市防洪排涝安全,又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其中,有效提高了雨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水平。仅侨城东车辆段4a多建设期,因节水而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就高达近百万元。

3.2社会效益

3.2.1改善人居环境效果施工期间大量土石方开挖、运输势必造成沿线扬尘污染、地表泥泞等,对人居环境影响较大,需布置完备的水土保持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以上危害程度。在工程进行水土保持设施验收过程中,进行了公众满意度调查,调查对象均认为地铁9号线工程建设有利于推进当地经济发展,对当地环境无较大影响,地铁建成后林草植被方面起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3.2.2创造综合效益深圳地铁9号线工程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水土保持要求,全面落实了水土保持措施,大大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量,降低市政管网、河道等排水设施的淤积隐患,通过景观提升及绿化恢复等措施,改善周边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

3.3推广示范效益

3.3.1生态效益推广深圳地铁9号线工程是国内首条具有开创意义的生态地铁项目。全线建设以绿色、节能环保为理念,站点与环境相结合,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等设计,充分体现了生态建设,为国内地铁建设提供了新的样本。3.3.2水土保持理念落实推广深圳市地铁9号线工程严格执行了水土保持三同时原则,工程前期阶段水土保持报建手续齐全,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水土保持应急预案及历时4a的水土保持监理、监测以及水土保持验收的工作均按规定完成。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水土保持专项方案》进行实施,采用日常监督、每周检查、季度考核的方式开展水保措施落实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深圳地铁9号线工程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加强实际措施落实的成功案例,值得在同类型项目中推广。

4结语

深圳市地铁9号线工程将在深圳努力打造碧水蓝天的生态空间和美丽城市建设中发挥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控标杆作用;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治理及水土保持工作提供范例;为后续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水土保持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作者:蔡晓玲 单位:深圳市水务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地铁工程分析2

0引言随着城市交通运输需求的进一步提高,相关交通工程建设越来越密集,尤其是市区地铁隧道与市政桥梁的建设,对地下空间、地上空间进行了充分利用,在有限单位土地面积上显著提高了交通运输效率,但在某些节点位置,地下、地面、地上的交通运输结构不可避免地存在复杂立交关系,后建工程需充分考虑对已建结构的保护,以确保立体交叉运输节点的安全稳定。本文以广州市某市政工程为基本案例,采用MidasGTS-NX三维有限元软件分析计算该立体交叉节点市政桥梁及配套工程施工对地铁隧道结构的影响,为类似项目提供借鉴参考。

1工程概况

广州市某互通立交工程的主线桥梁、匝道桥梁、一条污水管、一条电力管、新建河渠均位于广州地铁3号线北延段保护范围内,桥墩桩基距离地铁3号线北延段区间隧道最近距离为5.1m,污水管底至地铁隧道结构顶净距约4m,电力管底距离隧道顶约10m,新建河渠底距离地铁隧道顶约7m。市政工程涉铁关系详见图1~图3。主线及匝道桥梁桩基采用直径1.0m、1.2m、1.5m、1.8m的旋挖灌注桩,桩底进入中风化岩层,全套管钢套管跟进施工;污水管底埋深8.4m,管径2.4m,采用顶管法施工,主要在粉质黏土层中顶进;电力管沟开挖深度约2.1m、开挖宽度约2.1m,采用放坡支护开挖,基坑底位于填土层中;新建河渠基坑开挖深度约5.7m、开挖宽度约17.8m,采用φ700@500格栅式搅拌桩重力式挡墙+φ600×14@3000钢管撑支护,基坑底位于粉质粘土层中。

2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

基于项目周边环境情况、场地地质情况、拟建项目施工图纸、已建隧道结构竣工图纸,最终确定分析模型的大小(长×宽×高)为390m×140m×50m。虑岩土体为半无限体,模型以外不再考虑变形,即设定为固定边界;根据场地详细勘察报告设置模型岩土地层参数,详见表1;模型顶面考虑20kN/m2地面活动荷载。最终建立的整体三维有限元模型如图4、图5所示。根据相关设计图纸及施工方案,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建立三维整体有限元模型,关键工况如下:工况六:运营阶段分析,施加道路运营荷载。经过计算分析,地铁隧道结构位移有限元计算结果

3结论

基于项目基本工程概况、勘察资料、设计图纸、施工方案、隧道结构图纸等提资,通过涉铁工程施工对地铁隧道影响的三维有限元模拟分析,可得到如下结论:⑴涉铁市政桥梁及配套工程施工将使得地铁隧道发生一定量位移和内力变化,隧道结构发生的最大水平位移为1.269mm、最大竖向隆起位移为2.928mm,轴力最大变化量为88.39kN/m、变化率为10.58%,弯矩最大变化量为9.87kN·m/m、变化率为13.22%。待涉铁市政工程完工且道路运营后,隧道结构位移小于国标《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安全保护技术规范》地铁隧道结构保护要求限制20mm,应力变化后地铁隧道结构的配筋及裂缝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⑵基于以上分析计算结果可知,虽然涉铁工程距离地铁隧道结构较近,但桩基采用了全套管施工工艺的嵌岩桩、河渠改渠箱的基坑实际挖深不深且隧道所在区域土层相对较好,因此广州地铁隧道结构在涉地铁市政工程施工和道路运营过程中是安全的。

4建议

⑴施工完桥梁桩基础后,需配置吊车吊装施工预制桥梁结构,此时地面荷载达到最大,这个工况下隧道结构的位移及内力也发生了明显变化,现场应铺设足够厚度和宽度的钢板、甚至施工临时砼板地面,将吊车传导下来的集中荷载尽可能扩散开来,避免地铁隧道结构上的附加应力过于集中。⑵距离地铁隧道距离小于5m的桩基施工时,建议跳桩、对称施工以减小应力传递效应;污水管顶管施工应加强导向和测量,确保管道与地铁隧道保持安全距离。⑶立体交叉节点涉铁工程较为复杂,涉及近距离桩基施工、上跨基坑开挖、顶部顶管顶进施工等,但其中河渠基坑开挖主要引起隧道隆起,桩基施工及吊车吊装施工、预制桥梁结构施工主要引起隧道沉降,应特别注意对涉铁关键工况采取针对性管控措施。

作者:张玮鹏 单位:广州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铁工程分析3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当前,群众上下班以及日常出行普遍需要交通工具代替步行,城市交通愈来愈拥挤,时常会出现堵车现象,而地铁工程建设的完成可以方便群众出行。当前,传统的地铁建设已经无法满足大众要求,施工人员迫切需要提升地铁工程建设的效率以及质量方法。浅埋暗挖地铁隧道施工技术作为常见的地铁隧道施工技术,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不会对城市产生影响,所以经常应用于地铁工程建设项目中。

1地铁隧道浅埋暗挖概念

浅埋暗挖法属于在浅地表层的地下进行暗中挖掘施工,在20世纪初期,我国最早应用于北京地铁建设项目中。浅埋暗挖技术是一种按照新奥法为基础知识,通过进行深入研究、设计和开发,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融合的施工手段。与明挖法二者之间相互比较,浅埋暗挖法不会对交通产生影响,同时也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恶劣影响,并且能够应用于不同断面、不同尺寸的隧道挖掘项目工程[1]。

2浅埋暗挖施工技术现状

地铁施工建设属于在地下挖洞开展施工操作,所以,应当把控地表沉降现象,否则会引发建设过程中的安全事故。浅埋暗挖技术施工特点是要和施工现场地质条件相结合使用,在挖洞过程中开展浇注操作,使周围岩石的承受力能够得到明显提升,安排工人开展固定工作,构建完整的支护体系,保证施工现场安全以及工作人员生命安全。为了确保浅埋暗挖技术能够得到成功使用,应当处理隧道支护、周围岩石的压力、周围岩石变位情况和构筑四个方面,保证施工现场不受到威胁,并逐渐推广到人流量较密集区域。通过对技术的观察发现,其优越性主要彰显在城市任何区域施工不会使外部环境产生任何影响,不管是交通环境还是天气环境,施工建设不会因为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暂停施工。同时,在城市生态环境方面,地铁施工同样不会使城市环境产生污染,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周围环境产生的污染问题[2]。3浅埋暗挖地铁隧道施工策略3.1控制施工特点浅埋暗挖技术实际所产生的效果受制于多种外界原因,根据目前结果观察发现提升施工控制力度,能够将浅埋暗挖技术的优点充分展现。第一,选择浅埋暗挖技术作为地铁建设施工技术时,应当安排施工人员开展相关培训,了解基础知识,防止出现一窍不通的现象,借鉴相关工程方面的经验,如台阶技术等。第二,在施工图纸的审核与修改时,应当按照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来对图纸开展审核工作,技术团队对施工内容开展微调工作,保证工程能够处于正常进行状态。在修改时应当格外注意,在图纸修改和调整的过程中,应当及时告知相关施工人员,防止出现施工安全事故。第三,在施工时,应当始终秉持安全第一的信念,提升施工安全检测的重视程度,科学规划施工过程,保证安全监控设备能够实时监控施工现场情况[3]。3.2技术应用在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浅埋暗挖技术属于核心施工技术并被应用其中,可以被选择在洞口和明洞、锚杆等施工环节。在对整个隧道内外环境进行科学合理分析的基础上,应把相关施工所产生的风险要素逐渐融入其中[4]。

4浅埋暗挖地铁隧道施工方法

4.1台阶法台阶法属于比较常见的隧道开挖方式,当前,城市地铁隧道在建设过程中,使用较为广泛。台阶法施工手段极为灵活,拥有较强的适应能力,通常在开展其他建设方式之前,经常使用台阶法作为基础建设工作。但在现实施工现场中使用台阶法时,当实际制作的台阶数量较多时,会对岩层主体造成影响。所以,应当主动了解施工现场情况并及时调整方案,对台阶数量合理布控,避免影响到施工现场周围岩层稳定。

4.2中隔壁CD法中隔壁CD法属于浅埋暗挖地铁隧道施工方法中的常用手段,将隧道统一划分为两条,通常情况下,左右两边都有空间,每边在施工过程中使用台阶法作为前置施工,从隧道顶部开始进行施工,直到挖掘到底部停止操作,然后开展爆破作业,在开展爆破操作过程中应当重视对临时的中间隔离墙保护措施。施工方法过程有以下几点。第一,选择使用超前小导管材料,向地层中注入浆体,使地层能够得到加固处理,然后选择使用台阶法,将左侧导洞开展挖掘操作,在挖掘完成后,在洞中进行临时支护操作;第二,在右侧导洞进行建设施工,同样选择使用台阶法作为前置条件,后续也需要施工至下台阶达到相关标准,然后开展初次支护施工;第三,初次支护后期开展注浆加固施工,并将之前建立的临时支撑进行整体拆除;第四,将断面顶部与边墙开展衬砌施工作业,并提升对防水层施工的重视程度,最后开展注浆加固施工,保证内部结构在建设过程中得到充分加固[5]。

4.3拱盖法拱盖法通常适用于车站隧道工程建设,在现实施工建设现场,导洞通常使用情况较少,所以,基本上不会对围岩产生比较恶劣的影响。拱盖法在初期支护属于常用方法,在建设临时支护作业过程中不会产生较多数量的孔洞,可减少后续支护拆除时所产生的工作量,拱盖施工方法能够有效使用在施工面积较大的工作环境中,实际工作效率较高,以下是拱盖法施工过程。第一,选择使用超前小导管材料,提前开展注浆加固处理,在主导洞两侧小导洞开展挖掘工作并开展初期支护作业,两侧小导洞之间位置距离应当处于5m之内。第二,把主导洞统一规划为两个导洞,处于建设施工左右两边,选择使用台阶法开展相关建设工作,使初期支护工作得到圆满完成。在开展支护工作时,针对上述两个小导洞在建设过程中会造成空间剩余的情况,应当选择混凝土,并针对空间剩余部分进行施工作业。然后开展下一阶段的初期支护工作,分别将两侧小导洞内部所拥有的初期支护工程以及中隔壁建设作拆除处理。第三,双层支护施工完毕后,应当按照地铁站方向,进行规划施工路段,将施工区域岩体开展分层处理,侧墙部位应当使用砂浆锚杆开展加固施工,帮助加固获得明显效果,同时,应当建立第一道应力锚索。第四,确定当前位置,并且该位置属于最下方,将上述位置中所预应力锚索锁头统一处理,并开展底部防水处理工作,然后确定隧道中央部位,选择使用同样方式将上述位置中预应力锚索锁头进行处理,然后开展侧墙衬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应使站台层立柱、梁板工程项目同步进行,并提前规划防水作业。第五,选择使用同样方式,将预应力锚索头及时处理,完成顶拱防水剂衬砌建设,使车站内部其他架构全部建设完毕。

5隧道监测的必要性

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许多不能提前预知的安全风险因素,监控量测涉及判断隧道施工时检验设计参数是否发生变化,最终的量测结果将作为地面稳定性与施工方式合理的重要依据。监控量测应用于整个施工建设过程中,将得到的实测资料和数据开展分析操作,将所得结果整理成信息,完善设计方案、调节施工方案,指导工人开展施工,保证围岩时刻处于稳定状态以及支护结构处于安全状态。掌握施工过程中工程自身结构所处的安全状态,并分析其所拥有的安全稳定性。明确施工手段在施工建设过程中的效果,了解施工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方便选择与之对应的工程手段。对地铁工程相关内容开展现场监测,及时获取隧道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动态信息,及时改变方案设计,选择适当的方式,在保证控制造价的同时,确保施工安全不受到影响。

6浅埋暗挖地铁隧道施工风险及策略

6.1水灾风险水灾风险属于浅埋暗挖技术在地铁建设中的常见风险之一,主要原因在于浅埋暗挖技术肯定会对围岩的自然状态产生影响,岩体结构产生改变极易造成水流方向产生变化发生渗漏现象,造成水灾蔓延。如果不能及时安排防水措施,使水灾事故得到有效处理,地表下开展施工建设将会产生无法挽回的严重影响。要想避免水灾产生,应当对当地地质环境以及施工现场周围岩石结构开展全方位调研,在选择勘测点位置时应当秉持谨慎原则,根据国家行业技术标准选择专业勘测仪器进行工作,提升勘测结果的准确度,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勘测结果对施工项目提出宝贵意见[6]。

6.2塌陷风险坍塌风险主要因素在于施工项目前期没有对隧道地表下的实际情况开展科学合理研究,造成在施工时,周围环境因素发生变化,进而对土质结构产生影响,最终造成坍塌事故。坍塌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土质发生软化现象或者拱形隧道关键点缺少有效支撑作业,所以,应当格外重视上述方面,避免发生坍塌风险。

6.3火灾风险地铁隧道施工发生火灾风险通常是因为施工机械设备仪器线路老化、漏电等因素引发,要想合理规避火灾事故,施工人员应当建立安全施工的理念,施工方要对工作人员定期开展火灾事故的相关教育和培训课程,重视机械设备日常工作状况,在设备出现问题时应当及时停止施工,特别是应当重视对易燃、易爆物品的处理方式,防止出现爆炸火灾。

6.4控制隧道施工安全第一,应当重视地形地质调查工作,提前调查施工现场地质信息以及周围环境状况,重视危险地质的勘查勘察工作,例如:施工建设现场周围围岩是否出现变化、有无废弃工程残留废弃物等,针对上述情况提前做出防范,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因上述因素发生,造成隧道施工安全出现问题,影响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对日常施工开展实时监控,例如:监测整体建设是否出现变形、围岩与结构的相互作用等,当地表出现沉降现象时应及时记录在册。在施工时,应当提升爆破控制的重视程度,避免施工操作对周边环境产生破坏,防止发生塌方等现象,对施工人员生命安全产生威胁。第二,重视火灾风险控制工作,施工现场经常会在作业时使用明火和暗火,用以辅助施工,因此控制火灾风险是必要的,在实际防控过程中,应当注重预防,然后再加以治理,严格遵循安全条例以及相关规章制度,提前规划消防管理方法和具体实施过程,降低火灾事故的发生。施工安全管理部门应重视现场施工实际情况,制定责任制制度,合理划分防火区域,安排专业人员对此进行管理,将责任划分到个人身上,降低火灾产生现象。第三,在施工现场开展强电、明火等特殊工作时,使用人员应当具备相应资格证书,需要拥有证件才能上岗作业,并安排专人进行查看,及时发现问题并排除问题。

6.5施工因素在施工管理过程中,相关组织机构不完善,造成人员架构缺少科学划分,工作人员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低,发现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使施工现场时常出现工程事故。现场管理人员应当具备责任心,在施工过程中安全文明施工,改善隧道内部工作环境,防止隧道内产生的有害气体对施工人员身体健康产生危害,以此影响施工进度。隧道内临时用电应当管理规范,照明灯光充足、安全用电,才不会发生安全事故。

7结语

综上所述,浅埋暗挖地铁隧道施工技术属于地铁施工过程中较为常用的施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严格按照图纸以及计划开展工作,防止出现意外影响工程进度的同时,对施工人员生命安全产生威胁。了解施工地点地质条件以及周围环境,避免因为自然因素影响施工整体进度,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出提前防范,避免对工程产生较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聂爱兮,曾赛梅,梁桥.浅埋暗挖地铁隧道穿越地裂缝带施工技术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1(3):88-94.

[2]龙明华,李培国,刘云龙,等.地铁小净距浅埋暗挖隧道下穿既有电力管廊及站前大道施工技术[J].住宅与房地产,2021,(24):205-206.

[3]董艳峰.浅埋暗挖地铁通道下穿风险源施工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21,(8):114-116.

[4]李赞.紧邻建筑物大断面浅埋暗挖地铁隧道施工技术研究[J].智能城市,2021,7(7):43-44.

[5]李宗育.浅埋暗挖地铁隧道单渡线变断面施工关键技术研究[J].河南科技,2021,40(7):81-84.

[6]吕知睿.城市地铁隧道区间浅埋暗挖施工地表沉降控制施工技术[J].四川水泥,2020,(9):38+44.

作者:杨洁 侯蕾 张君兰 刘霞 单位:沈阳城市建设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