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班级管理教育范文

时间:2022-12-09 14:51:28
班级管理教育范文

班级管理教育范文1

0引言

班主任、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班级管理直接关乎学生的成长成才,关乎教育教学根本任务的落实,关乎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基于协同育人理念,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兼任班主任,对创新班级管理模式、提高立德树人实效十分必要。

1协同育人理念下高职班级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随着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后疫情时代,不同意识形态领域的争锋、价值观念的冲突、传统与现代不同思潮的碰撞,程度之激烈、传播速度之快、传播范围之广、影响之大前所未有。“00后”大学生出生于“互联网+”时代,视野开阔、思维活跃、个性鲜明,而他们思想又尚未成熟,尚未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职学生总体上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较弱,是非判断鉴别力不强,面对网络生活中鱼龙混杂的各种思潮、观点,他们容易被新颖、有趣、标新立异的思潮、观点所吸引。近几年,随着高职院校不断扩招,其生源复杂,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更多新情况、新任务、新课题。传统的班级管理育人模式、评价方式已不能满足新时代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创新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和评价方式势在必行。

1.1能促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更加专业化思政课是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中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中坚力量。思政课教师的学科背景决定了其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突出的专业优势。受多种原因的影响,高职院校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有的缺乏思想政治工作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辅导员、班主任数量也有限,一个辅导员往往带几个班级。高职院校扩招之后辅导员管理的学生人数更多,日常工作任务更繁重,辅导员与学生之间交流的时间相对减少,有可能导致未能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问题,这都会影响班级管理育人的效果。而思政课教师兼任班主任工作,能有效弥补辅导员精力和专业知识上的不足。思政课教师在班级管理中针对新情况、新课题,联系社会焦点、热点,结合思政课理论教学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以及最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熟练地、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分析思想困惑,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三观”,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理论素养在增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实效性方面具有突出优势。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有助于提升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1.2能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最大化教学实践表明,多数高职生对专业课的热情与积极性高于对思政课的。一是专业知识和技能能直接影响就业的传统观念,二是基于思政课理论性偏强等特点的影响。思政课一般是大班授课,教师与学生之间不熟悉,甚至不认识,导致一部分学生存有侥幸心理,即不认真听课没关系,反正教师不认识自己。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思政课教学实效的提升。如果思政课教师兼任班主任,将有所改善情况。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思政课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沟通交流,通过深入学生宿舍、走进学生课堂和食堂观察与了解学生,通过组织参与学生的课外活动、开展主题班会等多种途径,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基本情况、思想政治状况、生活学习情况、心理健康状态、人际关系处理、活动参与、职业生涯规划等具体学情,“对症下药”,引导学生解决好思想、学习、生活、交友、情绪情感、大学生涯规划等方面的具体问题,这会增进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理解,也会加深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师生间的感情。建立在真正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所需基础上的思政课,才能真正具有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从而有助于增强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思政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加深了对班级学生的了解,反过来也有利于促进班级管理,从而实现教书育人与管理育人的良性互动。

1.3学校既要办好思政课,又要强化各类学科的育人作用,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班级教育管理的过程中,辅导员、班主任、各任课教师立足共同的育人目标,发挥各自在班级管理和课程教学方面的专业优势,加强联动合作,共享教育资源,将学生管理工作与教学工作有机结合,构建“辅导员+班主任+各任课教师”协同合作的育人体系。比如,辅导员是班级学生日常管理的主体,重在“管”;思政课教师作为班主任负责配合与协助辅导员对学生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进行指导,做好学生的人生导师,重在“导”;思政课班主任可以走进学生的课堂、实训室、校企合作企业,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的基本情况、发展前景、职业要求等,加强思政课与专业课的联系,增强思政课教学的职业针对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培育良好的职业习惯,养成优良的职业纪律、职业道德及法治素养,争做具有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时代新人;任课教师可以参与教学班级的课外活动,提出具有专业特色的活动建议,向思政课教师学习思政育人知识,与思政课教师协同挖掘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开发课程思政育人内容体系,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进而实现协同育人效果的最优化。

2协同育人理念下高职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高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不健全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中指出,高校应当根据全日制在校生总数,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由于种种原因,部分高职院校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目前仍然达不到《规定》中的要求,思政课教师队伍资源紧张,专职教师人数偏少,教学工作量大。有的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达到440课时及以上;再加上主持、参与多种研究课题、项目,参加不同层次的教师职业技能竞赛等,思政课教师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思政课教师兼任班主任工作的激励、考核评价机制也不健全。兼任班主任工作多是出于晋升专业技术职务(职称)需要。因此,在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没有配齐建强的情况下,思政课教师兼任班主任实属力不从心。

2.2思政课教师主动兼任班主任的意愿不强高等学校广大教师,特别是党员教师要把担任辅导员、班主任工作作为教书育人应尽的责任,积极主动承担这一光荣任务。思政课教师兼任班主任比其他岗位的人员兼任班主任更具备专业优势,参与班级管理也能促进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提升,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但受教学工作任务重等因素的限制,思政课教师主动兼任班主任工作的意识并不强。

2.3思政工作队伍与专职教师之间协同育人效果不理想一方面,不少高职院校兼职班主任、辅导员与专职教师之间的联系并不多,这削弱了协同育人的实效性。这是因为客观上兼职班主任、辅导员与专职教师各自所属的主管部门不同。辅导员的主管部门是学生处,兼职班主任从专职干部、教师队伍中选拔,干部来自不同行政管理部门,专职教师则由教务处主管。不同工作部门工作性质不同,工作环节相对独立,教职员工各司其职,彼此间的交集联系很少,未形成有效的沟通机制。主观上,各自的思想观念不同,有的专职教师重教书轻育人,认为本职工作是传授理论知识和技能,育人工作是专职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责任;辅导员和兼职班主任则认为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是自己的本职工作,而对学生的课程学习不太关心,进而导致教书育人和管理育人“两张皮”。另一方面,多数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协同育人的顶层设计和具体实施要求。很多非思政课教师不知道如何有效开展课程思政教育,表现为尚未构建课程思政目标体系、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不够、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不强、融入课程思政的技巧缺乏、缺少合理的考核评价标准等。反过来,不少思政课教师对授课对象的专业背景、行业要求、发展前景也不了解,不知如何将思政课与专业课融通从而增强思政课教学的职业针对性。双方教育教学没有形成合力,专业优势没有形成互补。因此,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效果不理想。

3协同育人理念下高职班级管理创新路径

遵循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转变传统育人观念、发挥“三师”育人作用,搭建协同育人平台,健全班级管理考核制度,创新协同育人方式方法,拓宽协同育人渠道,有助于解决高职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协同育人实效。

3.1转变传统育人观念、发挥“三师”育人作用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更好地承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高职专业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校班主任、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要转变传统“独自”育人观念、思政教师树立主动兼任班主任工作意识,扮演好“三师”角色,即“德育导师+人生导师+专业导师”角色,加强沟通交流,发挥协同育人作用。辅导员既要做好学生日常管理、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要关注学生的专业学习与技能提升情况。专业教师不仅要重视传授学生知识、提升学生技能,还要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融入思政元素、注重价值引领,实现教书育人。思政课教师兼任班主任,既讲好思政课,又协助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做好学生的人生导师,同时加强与专业教师的合作,在思政课中融入专业元素、渗透行业企业文化和专业职业素养,协助专业教师制定课程思政目标、挖掘课程思政素材。班主任、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融通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学工作、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充分发挥它们的协同育人作用,共同为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

3.2搭建协同育人平台,健全班级管理考核制度在学院层面,要做好全员、全程、全方位协同育人顶层设计,优化配置各类资源,健全班主任、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工作体制,搭建协同育人平台,形成协同育人大格局。充分发挥好各方优势,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协同育人目标,构建协同育人内容体系;建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网络平台,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和育人主体实时交流。加强教职员工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切实提高班主任、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能力。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适当降低思政课教师教学工作量,创造条件和机会鼓励思政课教师兼任班主任。健全班级管理考核评价制度,确定好客观量化指标与主观效度评价依据。将考核结果纳入评先评优、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的必要条件;对考评优秀者给予一定奖励,以便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强化教师的责任感。

3.3创新协同育人方式方法,拓宽协同育人渠道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丰富了育人手段,班主任、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也拓宽了育人渠道。教书和管理不再只局限于教室、课堂,已经拓展至网上、课外班主任、辅导员、专业课教师立足班级学生学习、生活需求实际,可以开展丰富的线上、线下实践体验活动。每个育人主体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在实践活动中协同育人。比如,思政教师、辅导员参与专业教学活动,担任学生实训、顶岗实习带队教师,解决学生思想层面的问题;辅导员、专业教师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和管理,加强思政课教学与专业知识的对接,提高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利用新媒体技术,建立教师微信交流群,便于班主任、辅导员、专业课教师之间及时沟通交流班级管理情况,促进育人资源共享、共商育人对策;建立教师、班团干部微信交流群,及时了解班级学生思想、生活、学习等情况,指导学生干部开展工作,提升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能力;建立学生QQ交流群,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实时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4结束语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协同育人理念下,创新高职班级管理模式是实施高校“三全育人”的一条有效途径。转变教育观念、搭建协同育人平台、创新协同育人方式方法、健全班级管理考核制度,实现良性互动的协同效应,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作者:聂其元 单位: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

班级管理教育范文2

班级管理也是对教师教育能力的一种考验,这种考验不仅仅需要教师完成,更加需要全体学生的配合。班级管理并不只是做好“调兵遣将”就可以了,作为教育者,教师要站得高看得远,要顺应时代发展和学生生长规律,先让学生们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再让他们熟悉社会规律,最后还是要放手让学生们用自己的方式去认识世界维护世界,这才是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高职班主任,我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挖掘班级管理中的智慧与窍门,做到遇到困难,解决困难。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并不是一个人的埋头单干,毕竟班级是一个大集体,班主任也没有分身术。所以,班级内需要团结协作,形成一个整体,学生们拧成一股绳,才能够更好地营造班级和谐氛围。本文立足于五年制的高职,结合现阶段高职学生的行为与心理特点,谈一谈如何进行班级管理,构建和谐友爱的班集体[1]。

一、团队合作精神对于班级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个团队需要团结才能有稳定的发展,在一个班级中也是如此,只有班级内的学生一心向着一个方向,才能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在班级中,班级氛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班级中的学生散漫,班级氛围不融洽,矛盾时常发生,那么这个班级内的学生学习质量也会下降,不良的班级氛围影响到班级内的学习氛围,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态。如果一个班级的氛围融洽,学生都能够团结一心,奋发图强,那么班级内将会形成良好的学习风尚,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团队协作不仅仅能够影响到学生眼下的学习,对于学生的未来成长也有深刻的影响。在社会中,任何事情都需要团队的力量来完成,独木不足以成林,学生如果在社会中太过于孤僻,远离人群,那么也会丧失一些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高职毕业的学生将会直接进入到社会,高职也是一个学生从校园到社会的过渡期,教师要更加注重培育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前让学生适应社会的角色。在高职阶段培育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也能够做到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去做某事,从而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发展前景[2]。

二、现阶段高职学生班级管理中的重点问题

(一)叛逆心理强烈,叛逆行为突出五年制高职的学生年龄跨度比较大,相当于初中阶段的学生与高中阶段的学生融合在一起构成。在最新的中考政策中,实行50%的中考分流制,五年制的高职是大多数学生的选择,所以,国家也非常重视对于五年制高职学校的办学重视。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年龄多为十几岁,不仅仅叛逆心理比较强烈,还会有比较突出的叛逆行为,这也为高职班级管理提出了挑战。在这个阶段学生叛逆的行为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1.逃课逃寝。大多数高职学生都需要住校,由于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于外界事物非常向往,感到好奇,离开了家长的束缚,总想去探索更多未知世界。所以,他们也会趁着一些宿管教师不注意逃离寝室,去网吧或者一些娱乐场所。逃课这个现象在高职学生当中也比较常见,他们喜欢做“追风少年”,不想让自由囿于枯燥乏味的课堂当中,从而产生了逃课的行为。2.打架斗殴。高职学生群体之间打架斗殴也是叛逆行为表现的一种,多为不同班级之间的争斗,需要教师与学校更加严厉的监督,防止学生在校园生活触犯法律法规,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通过对高职学生两种叛逆行为的分析,可以表明,高职学生需要更多的关注,严格约束学生的行为,防止学生因为年少或者一时冲动做出不理智的事情。同时,也需要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感受到来自集体的关爱,从而养成热爱集体的性格。

(二)自私心态明显,做事情只考虑自己根据笔者的调查发现,现阶段许多高职学生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针对一个班级进行抽样调查,班级内72%的学生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20%的学生家中有二胎,家中有三个子女的家庭仅有8%。这个数据说明一个问题,大多数学生都是在家中成员的呵护下长大,可以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在这个过程中,来自家长的溺爱很容易让学生养成自私自利的性格,从而在做事情的时候,只考虑到自身的既得利益,很少为其他人考虑。独生子女作为家里唯一的学生,自然能够享受到父母最完整的宠爱,也不会有别人来和他争宠。通常而言,独生子女的童年都不会缺少父母的陪伴,即便父母因为工作繁忙而做不到这一点,也会在能够陪伴学生时给予更多“补偿性”的关爱。而二胎家庭两个孩子一起长大,从小就学会了谦让、牺牲,性格好、情商高,不过也有可能会有嫉妒心过强的问题。因此,一些高职学生的社交能力比较差,经常出现一些学生在班级内结交不到朋友,或者是遭到其他同学的远离。对于这种现象,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来进行改变。团队合作可以让学生积极融入班级集体中,将集体中的每个人当成自己的家人,班级就是一个小家,让学生改善性格上的缺陷,学会与人交往[3]。

三、基于团队合作的五年制高职学生班级管理策略

(一)亲身示范,知行合一自打从事教育工作以来,笔者一直秉承着对于学生的言传身教原则,利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学生,希望学生可以以我为行为的榜样。所以笔者对待每一个班级,每一位学生,都坚持把品德培养放在首位。因为笔者深知,一切教育的源头一定是人的教育。学生品德的养成源自于父母师长的关爱与示范。灵魂之所以能够唤醒另一个灵魂,不是源自于神奇的魔法,而是精神的感召,是追求的呼唤。作为班级团队合作力量的带头人,笔者会结合自己的一些行为努力营造班级中“爱”的氛围。想要学生团结一心,那么就必须做到大局观念。不偏爱任何一个学生,也不会冷落任何一个学生,将每个学生都放在一个平等的地位,只论是非对错。当一些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教师需要做到就事论事。教师需要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用自己的言行告诉学生们品德在一切行为的最前位。知行合一在教育的角度就是教师的行为示范,身教是教育行为中最有力量的表达。若想点亮学生必须自己发光,要想弟子成为君子,教师首先是君子。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着每一位学生,这种力量既无形又持久。言传身教的教育不仅仅是针对学生,还要针对其他教师,在与其他教师的交往中,也要保持平和,不与他人发生冲突,让学生看到一位教师积极的一面,以教师的行为为榜样,从而提高学生的行为规范性[4]。

(二)目标引领,积极关注“积极关注”是解决学生问题焦点解决策略之一,强调从积极的一面重新解释学生的问题表现,挖掘学生自身拥有的资源,探索没有出现问题的“例外”时刻,与学生共同制定目标,把有效的经验和策略方法,由小的改变推动“滚雪球”效应发生,使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学生在班级中是为集体生活,很容易发生矛盾,尤其在高职这个容易冲动的年纪。所以,教师要积极关注学生的日常班级生活,一旦发现学生之间发生矛盾,要积极解决矛盾,防止矛盾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终酿成大祸。积极关注学生的班级行为可以让教师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青春期的叛逆少年们开始融化心理防御之门,走向班级凝聚核心,从而加强班级团结合作意识。教师要制定班规,完善班级管理条令,设定班级生活阳光条约,并张贴在班级的明显处,规范引领。伴随班规的不是错误惩罚而是鼓励加分。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形成班级下小单位。可以通过制定小组评价表格,每天负责的同学以班规为依据记录同学们的优点,进行加分,从而进一步进行班级评比。在一定时期内,让学生互相点评,例如在一个星期内,抽出班会的一些时间,让学生互评。这宝贵的互评时间里总能听见教室内回荡着表扬的声音,浸润着鼓励的氛围。通过学生互评可以让学生看到对方身上的闪光点,也可以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积极改正,消除同学之间的矛盾,有利于班级内的学生正视自己,正视同学。学生通过互评的反向激励机制下,他们开始关注一个更好的自己,关注一个个正在进步的同伴。生生互助,师生互信,营造温暖友爱的班级氛围。这样,教室也就由一个“装人的房间”变成了一个“育人的场域”。互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班级管理手段,需要教师积极的关注学生,设定评比的目标,从生活与学习方面入手,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同时,教师可以定期让学生分享一些班级内让自己感动的一件小事,要求这件事与其他的同学相关,通过这样的感动故事分享,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不经意的行为会为班级的其他学生带来的感受,从而更加注重自己的班级行为,培育学生帮助身边的同学,关心同学的行为习惯[5]。
(三)团结引领,尽善求美对于高职阶段的学生来讲,虽然大部分学生已经脱离了稚嫩,但是仍然要承认,他们也渴望收获友谊,需要友谊的陪伴。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团体活动或者是游戏,让学生在团体行动中加深对于身边学生的了解,让友谊走进班级。教师可以丰富班会的形式,引导学生走向更加广阔的操场,让学生做一些团体游戏。你演我猜:两人一组,两人相对而站,一个表演一个猜词,教师拿词卡给表演者观看,表演者通过不说话,只演动作的方式表达词卡的内容,让猜词者猜。在规定时间内看哪些学生猜对的词语最多。撕名牌:每个人背上贴一张姓名条,然后学生互撕,谁先被撕掉谁就输。玩的时候可设定队伍里面有个间谍放在姓名牌里,间谍要利用其他队员相互撕掉别人的,最后留下自己的就算自己赢,如果在期间被别人发现并撕掉了,间谍就输了,其他队员赢,这个类似于个人对抗团体。猜五官:两人面对面,先随机由一人先开始,指着自己的五官任何一处,问对方:“这是哪里?”对方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来回答提问方的问题,例如如果对方指着自己的鼻子问这是哪里的话,同伴就必须说:这是鼻子。同时同伴的手必须指着自己鼻子以外的任何其他五官。如果过程中有任意一方出错,就要受罚。3个问题之后,双方互换。通过这种有趣的团队游戏,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与更多的学生关联,从而加强班级内学生之间的沟通,让学生在游戏中熟悉彼此,从而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为加强班级内学生的凝聚力,教师可以为班级设定班歌,班歌由班级内的学生填词设计,要求体现出班级的特色,学生在一些重大节日表演中或者是一些活动中,可以共同演唱班歌,体现出班级的整体性,也能够让学生在班级生活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班级的温暖与强大,从而团结班级,关爱同学。在一些节日中,由于高职学生通常为住宿生,所以,在学校过节日的情况也是时有发生,教师可以联系在学校过节日的同学们,组织学生一起过节,在欢乐的节日氛围中形成友爱的班级氛围,让过节留守在班级内的学生感受到来自班级团队的温暖。

(四)秩序引领,共同成长高职学生在班级生活中总是有一些叛逆的举止,这也是许多高职教师感到“头疼”的一个问题。教师在班级内制定完善班规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遵守的程度,但是教师不能够无时无刻跟随在学生身边,教师可以通过设定班级生活小组的方式,让学生通过一些小组解决生活问题,反馈问题,让问题集中起来。也可以通过生活小组的形式进行内部监督管理。对于高职阶段的学生来讲,自我约束管理或者是来自同龄人的监督要比教师方面的管束更加有效。总而言之,班级管理可以影响到学生自身的学习质量与未来的发展方向,教师应高度重视班级管理,不断优化班级管理方法方式,强化管理途径,真正做到为学生的未来谋发展,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遵循班级管理工作的原则,引领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

作者:邓赐群 单位:江苏省宿迁卫生中等专业学校

班级管理教育范文3

0引言班级是学校组织活动和学习的基本单位,是实现“三全育人”的关键环节[1]。在班级管理中提升班级的凝聚力,增强学生的归属感,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高效地学习[2]。独立学院学生整体上存在自律性弱、自主学习能力差、基础薄弱等问题,尤其是部分新时期独立学院学生对家庭依赖心理强,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吃苦、不善坚持,给传统的班级管理带来挑战。因此,探索科学合理、利于增强班级凝聚力、能激发学生创造性的班级管理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激励的内涵

激励是指通过外部一定形式的刺激,在人的心理或生理上产生力量,促使受激励者的行为、意志增强或减弱,从而产生具体的行为[3]。激励理论最早由美国学者提出,后经诸多学者研究,发展为系统的理论体系,被广泛应用在各种组织和团体管理中,如企业管理、团队管理等。激励理论的应用可以总结为从需要、情感、榜样和兴趣四个方面实施外部刺激,从而提升受激励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其创造性。

2激励导向下的班级管理模式构建与实施

2.1分阶段明确激励目标

目标是促进动作行为的动力源,明确激励目标,能够为班级管理提供努力的方向。高中阶段,几乎所有学生以高考为目标,十分明确;进入大学后,目标会因专业、年级、个体而异,面对多元化的大学生活,很多学生容易陷入迷茫,尤其是大一阶段,不少学生因为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规划,陷入迷茫和懒散的状态,以至于期末考试出现多门功课亮红灯甚至学位预警现象。因此,班级管理中首先要明确个体目标和班级目标,并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确定激励目标。独立学院的班级建设与发展应以营造良好学风、提升班级凝聚力为手段,以激发个体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促进班级高质量升学和就业为目标,从而为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助力。在目标制定过程中,要论证目标的可行性,划分目标的阶段性,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同时应结合大学不同阶段的学习重点及个体差异,对学生因人而异地实施激励。笔者在班级管理中将整体分析和个体差异性分析相结合,将班级激励目标进行细化分解,使个人的分解目标与班级目标一致,根据学生不同的需求进行有效激励,通过实现个人分解目标而最终实现班级总体目标。

2.2多角度激发学生内在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指出,人的需要包括生理、安全、爱、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方面[4]。由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激励理论可知,人最主要的三种社会性需要是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交往需要[5]。在一个团体中,人往往有被集体或者其他成员认可的迫切需求,因此,成就需求和交往需求就变得格外强烈。在班级管理中,每个个体来自不同的地方和家庭,具有不同的成长经历和性格,容易出现个体特性太过明显,不易于融入集体的现象,从而导致认可需求得不到满足,情绪失落,学习及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因此,在班级管理中需要从课堂学习、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多个环节,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的激励,以利于满足个体在成就、权力以及交往等各个方面的需要。笔者根据个体的特点,从学习到日常生活,从语言到行动,从过程到结果,从集体讲座到个体交流,多角度深层次激发个体的内在需要,使个体的需求得到满足,从而产生积极健康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提升个体的积极性和班级的凝聚力。

2.3挖掘多样化激励方式

2.3.1实施积分制,满足成就需要在以高考为导向的教育体制中,分数已深入人心,每个学生对分数都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在大学阶段,校园生活具有多元化和自主化特点,学生自主选择参加各类活动,自主安排学习,由于学习和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得不到量化体现,成就需要得不到满足,因此容易进入惰性控制阶段,学习生活积极性大大降低。为了满足班级中各个成员的成就需要,笔者在班级管理中实施积分累计制度,即从课堂学习、课外学习、实践活动、竞赛参与、日常规范遵守等各个方面制定积分细则,由积分管理委员会(由班主任和班委组成)对学生表现进行积分,学期末在班级群以公告形式公布,并作为年度评优和党员发展的重要参考。通过积分制让学生的积极性得到量化,满足个体的成就需要,从而提升个体学习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3.2组织多元化的班级活动,满足情感需要在班级集体生活中,活动是连接情感的载体,通过组织多元化的班级活动,可以增强交流与沟通,联系情感,提升班级管理温度。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各种主题活动。大一年级,许多学生是第一次离开家乡,面对学习与生活环境的变化,存在不适、思乡,甚至学习跟不上等问题。笔者通过茶话会、春/秋游、师生面对面等活动让学生敞开心扉,感受家的温暖;通过实施分组式管理,让班委担任各个小组的组长,了解成员在学习和生活上存在的困难,定期向班主任汇报,以便班级及时实施帮助,从而帮助大一新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对于其他年级,笔者从专业课学习、考研、就业、竞赛、考证等各个方面组织相关讲座或主题活动,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各阶段的难题和困惑。同时,设置活动月,将各个活动时间固定下来,形成常态化交流互助机制。通过多元化的班级活动,让学生充分融入班集体,感受家的温暖,从而满足个体的情感需要,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学习热情。

2.3.3建立传帮带分组管理制度,发挥榜样力量传帮带是传授、帮助、带领的简称,一般是指老对新、长对幼等在学习、工作、活动等方面给予知识、技能、经验、实践等方面的传授、指导或带领。在教师与学生、不同年级学生之间建立传帮带制度,在班级内部实施分组管理,可以充分发挥各个层次人员的优势,构建有温度无距离、团结向上的班级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实施传帮带的过程中,首先是对于实施传、帮、带的人员的选取至关重要,这是实施传帮带的前提,应选择先锋或模范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员作为传授者或带领者;其次是实施方法和手段,这是传帮带的实现路径,应以启智为目标,以激励为导向,建立合理的帮扶及引领制度;最后是考核管理,这是传帮带实施效果的保障,需要建立过程考核管理制度,确保传帮带措施真正落实。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建立教师约束和班级奖励机制,确保传承正能量,树立正风气,从而充分发挥优秀学长和学生班干部的榜样与先锋作用,实现班级积极向上发展。笔者在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能动17-3班的班级管理中,实施“教师班主任—学生班主任—组长—成员”四级制传帮带分组管理制度,即:在班主任的带领下,通过竞聘方式从高两个级学生中择优选取新生班学生班主任,同时通过演讲+班级投票竞选方式选定班级干部;以各位班级干部为组长,成立学习交流小组,并设计组长定期汇报表,学期末对各个小组及个人进行考核,对于考核优秀的小组及个人进行表扬和积分奖励,从而营造良好的传帮带氛围,实现良性循环。

2.3.4强化个性体现,激发个人特长发展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促进人才个性发展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至关重要。在班级管理中,往往因过度重视整体发展而忽略人才个性培养。笔者通过档案制,在新生入学时为每位学生建立个人小档案,包括家庭住址、个人爱好、个人特长及个人目标等方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积极挖掘个人潜质,促进个体特长发展。个人档案仅对所在班级全体成员包括班主任公开,班主任和班级成员通过个人档案,可以快速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及特长,便于在班级管理中合理引导以凸出个体优势,如鼓励学生参与能展现自我特长或锻炼个人短板的活动,从而做到取长补短,提升整体素质。

3实施效果

自2013年起,笔者在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简称“能动专业”)担任班主任期间,不断摸索尝试,以激励为导向进行班级管理,取得良好的效果。下面以能动专业2017级3班(能动17-3班,班级总人数30人)为例,进行说明。

3.1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提升实践表明:积分制实施以来,学生课堂及课后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升。调研结果显示:89%的学生的成就需要得到满足。据统计,实施激励机制后,班级平均成绩显著提升,在年级排名中提升三个名次,位居本专业三个班级首位。

3.2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力明显增强根据班级统计数据,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自主社会实践、科研项目的学生人数占班级总人数的43%,位居专业首位;且在挑战杯、节能减排等多个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大一至大三阶段各类比赛获奖超过50人次。

3.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提升意愿显著提升从目前考研情况来看,该班级考研人数占比超过40%,且考研成绩在本专业三个班中名列前茅。

3.4学生班级幸福感大大增强通过交流和反馈得知,90%以上的学生认为有明显的归属感,能深切感受到班级的温暖。

3.5班级凝聚力大大增强根据班委反馈,各位学生对班级活动的参与度大大提高,能踊跃参加各种活动,为班级荣誉挺身而出,不再出现之前“你推我躲”的现象;并且在各类评选中能够相互谦让,在运动会、辩论赛、宿舍评比等各项集体评比中均名列前茅,因此多次被评为校级先进班集体。

4结论

如何加强班级管理与建设,不断适应学生、学校和社会的发展新需要,已成为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重要问题。班级管理归根结底是对学生个体的管理,实践表明:以激励为导向建立班级管理模式,从需要、情感、榜样和兴趣等多个角度采取多样化激励方式满足学生的各方面需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及参与班级活动的热情,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为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潘悉元,王伟廉.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2]朱周保.塑造良好班级氛围,助力学生健康成长[J].才智,2019(2):170.

[3]张轩语.激励理论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学中的创新应用[J].现代交际,2020(24):183-185.

[4]汪靖.激励理论视角下本科生导师激励机制的构建[J].决策探索,2021(1):85-86.

[5]周文霞.管理中的激励[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4.

作者:丁艳罗静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