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分析

时间:2022-11-06 05:13:03
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分析

1.前言

所谓德育,顾名思义指的是思想道德教育。德育教育的提出契合了当代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也迎合了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在各个阶段教学活动中都受到了重视与强调。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也应当采取合理的措施将德育教育渗透和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的成长与发展。体育教学主要围绕体育运动而展开,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体育技能与水平,实现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目标,进而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同时,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和特点也决定了与德育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中学体育教师应当充分发挥体育课堂的作用和价值,有针对性的渗透德育教育,在体育运动和锻炼活动中,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意志情操进行锻炼和培养,融入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帮助学生养成团结协作、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等良好的精神品质,培养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2.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2.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规则概念与纪律意识

结合中学体育教学特点来看,大部分体育运动和教学活动都有着相应的规则和要求,不管是课堂体育教学或者是竞技比赛都对学生的记录性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因此,规则和纪律成为体育教学的一大特色。如果缺乏相应的规则,那么竞技体育则缺乏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和条件,丧失记录的课堂也将混乱不堪。所以,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要能够为学生构建规则性与纪律性强的课堂环境,让每位学生能够服从老师的安排和引导,严格遵守记录和智慧,不可以随心所欲超出合理的规则界限。这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加强对记录和规则的强调,能够有针对性、目的性的引导学生养成遵守纪律,遵守规则的习惯和意识,从而保障体育运动的公平、有序,在体育运动和教学中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纪律意识、团结精神以及听从指挥等良好品质,使其成为具有道德情操与纪律修养的人才。

2.2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

中学阶段体育课堂教学中,大多部分的教学内容和运动性项目都是需要集体合作和共同参与来实现的。因此,对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和帮助,使得学生在提高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水平的同时,能够相互帮助,共同协作,一起解决和完成体育运动中的任务,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携手共进,共担责任。在一些团队性的体育运动中,学生之间通常需要相互协作,共同努力,为了统一的目标而拼搏奋斗,在此过程中能够对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进行较好的锻炼和提升。比如足球、排球以及接力赛等运动项目,均对学生之间的配合与协作提出较高的要求。不但要求学生自己具有高超的技巧和水平,还需要同学之间彼此的合作与努力,要求具备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运动项目和教学活动来对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进行培养和锻炼,使其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与合作精神。

2.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品格

对于中学生而言,处于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生活阅历和人生经验还比较欠缺,是形成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培养良好思想道德和品格的重要阶段。因此,合理的教育和引导对于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决定了学生是否能够形成坚韧努力、奋勇拼搏、顽强不屈的精神和品质。在中学教育中,体育教学则是锻炼学生意志和精神的有效途径,通过采取合理的德育措施能够对学生的意识品格起到良好的培养效果。较之其他科目而言,体育运动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有着一定的要求,在体育活动中也能够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坚强、勇敢、拼搏、向上的精神和意志,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巨大的帮助。例如在长跑运动中,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苦,持之以恒的韧劲与耐心,为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带来帮助。

3.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的有效策略

3.1结合体育学科特点融入德育教育

中学阶段体育学科具有团队性、竞争性、纪律性与实践性等特点,能够较好的融入德育教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之间的矛盾,学会将集体利益摆在第一位,能够较好的将自己融入到集体活动中,具备集体意识和精神。除此之外,在参与课堂实践活动中,还需要具备社会道德和意识,形成正确的体育习惯与态度,能够以健康积极的态度来正确看待体育运动中的竞争关系,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体育学科中涵盖着诸多有价值有意义的教学内容,例如肢体运动有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形体和精神,促进肢体的协调与优美,进而实现陶冶情操的效果。体育学科中审美教育以及快乐教育是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能够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起到良好的效果,有助于学生思想的净化与完善。所谓审美教育不仅是指理论教学或动作演示,更多的是通过趣味化的活动来激发兴趣与动力,让学生自愿、自觉、主动的投入到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增强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因此,教师应当结合体育学科特点来融入德育教育,充分利用体育学科形态美、心灵美等内容,对学生展开良好的德育教育。

3.2结合学生身心特点融入德育教育

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具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在兴趣、长处和能力等层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和不同。所以,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做到因材施教,把握不同学生的特征与兴趣,能够在教学中仔细的观察和了解学生的行为举止和思想态度,进而采取针对性德育教学措施,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切实保障德育教育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例如部分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容易产生怕脏、怕累等心理,容易退缩和逃避。教师需要及时的改变他们这种思想和态度,给予鼓励和激励,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激情,让他们了解体育运动的魅力以及意义。针对新生,教师可以加强班级纪律管理以及行为规范,使其具备纪律意识与集体精神。而针对老生,更需要强调责任意识培养与道德意识培养。针对体育水平较低以及训练态度不积极的学生,教师需要通过榜样力量来对其进行鼓励,激发学生潜能,使其感受体育运动中胜利的喜悦和满足。德育教育与行为举止、语言仪态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态度,进而内化程优良的道德品行。

3.3结合体育教材特点融入德育教育

中学体育教材内容丰富而又多样,因此,教师要能够善于发掘教材中与德育相契合的内容,进而有效的在授课中融入德育教育。例如在进行长跑运动中,部分学生会觉得无趣而又艰辛,用消极抵触的心理来面对,但长跑则能够有效的锻炼热的意志力、韧性与耐性,对于提高学生持之以恒、顽强拼搏的意志有着良好的作用。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通过案例情境或自身经验等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启发,使其了解长跑的价值与作用,摆正学生的态度与思想,引导其勇于挑战困难和艰辛。在正确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带着自信与激情投入到运动中。除此之外,还可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一些集体性的体育游戏,让学生相互配合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以及团队协作精神,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

4.结语

综上,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要求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特点,了解学生思想、心理、情感等,把握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效的将德育教育落实到实处,发挥体育课堂德育教育的作用和价值。文章简略概述了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几点建议和策略,希望能够促进德育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王司宇.中学体育教学德育渗透五法[J].中国学校体育,2001,(01):18.

[2]周洪伟.浅谈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J].林区教学,1999,(06):65-66.

[3]侯翠琳.浅谈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9,(02):56-57.

[4]陈永忠.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方法探求[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05):120.

[5]李京宾.德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J].职业,2007,(26):52-53.

[6]兰洪亮.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J].科教文汇(下半月),2006,(10):93.

作者:廉东旭 王柳丝 刘泽明 单位: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