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科技期刊编辑能力重构

时间:2022-01-09 09:15:23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大规模普及和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平台的迅速崛起,在社会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产生、交换和积累海量的多样化数据。国际数据公司(IDG)的研究预计,2010—2020年全球数据量将增加50倍。自2008年《自然》杂志率先推出了“大数据”专刊以来,关于大数据对各领域产生的影响的研究迅速成为显学。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挖掘与分析,可以发现隐藏在数据表象之下的深层次规律,从而重塑各种商业模式和服务。包括科技期刊出版在内的内容传播行业同样正在被大数据所带来的技术变革重塑,从而引发了对从业者业务能力的重构。

一、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出版的不适应性

科技期刊作为学术成果的主要发表阵地,起着传播科研成果、引领科学研究方向、促进学术交流、评价学术成果价值及学者学术能力的作用。这就要求科技期刊有发现最新科研热点、进行精准组稿约稿并及时将科研成果面向公众进行传播的能力。然而在大数据时代,传统的科技期刊出版在以上诸方面均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不适应性。(1)内容精准度不够高,无法发挥引领科研方向的作用。一本优秀的科技期刊,应该是该学科领域最新科研进展的“风向标”,读者据此可以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未来研究发展趋势。目前在许多科技期刊的出版流程中,稿件多为作者自由投稿,编辑部处于“等米下锅”的状态。作者投来的稿件,其论文主题自然五花八门,选题的依据完全来自作者的研究方向和兴趣,体现的并非是科技期刊编辑部的意志。就算有小部分编辑部策划的专题约稿,又囿于学科专业知识匮乏,难以精准地把握学科热点或找到最合适的作者撰写文章,导致内容精准度不够高,无法发挥科技期刊引领科学研究方向的作用。(2)传播速度慢,无法满足快节奏学术交流的需要。传统科技期刊出版论文要经过多轮审稿修改、编辑校对和排版印刷等环节,并且受期刊版面限制,每期刊载的论文数量有限,使得一篇论文从投稿到出版往往需要花费大半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尽管这其中有科技期刊需对内容质量严格把关的因素存在,但旷日持久的出版周期已不能适应大数据时代快节奏沟通交流的需要也是不争的事实。在等待出版的过程中,作者或许早已在各种社交平台上发表了自己对某一领域问题的评论和见解,科技期刊沦落为仅仅记录科研成果的档案库,丧失了引领舆论风向的主动权。(3)传播渠道单一,缺乏整合知识内容提供服务的主动性。虽然大多数科技期刊已经授权其论文的电子版给数据库服务提供商出版,但现今用户的互联网行为早已移动化,数据库中的论文需要用户登录PC端进行检索才能利用,是一种被动的服务形式,单一的传播渠道已严重制约了读者对科技期刊论文的阅读和利用。此外,在大数据时代,对科技期刊存量论文进行重新编排,挖掘其中更深层次的联系和规律,从而为用户提供经过整合的知识产品已成为可能。受限于知识能力结构的不足,大多数科技期刊在整合知识产品方面缺乏主动性。单一的传播渠道以及提供服务主动性的缺乏,造成的结果就是杂志社盈利模式单一,严重依赖数据库服务提供商,丧失产品议价权。

二、科技期刊编辑基于内容的业务能力重构

科技期刊从本质上来说属于内容产品,尽管有些科技期刊杂志社也提供学术会展策划、学术论文写作指导等服务,也是立足于做好内容的基础上开展的相关性服务。所以,如何基于内容重构业务能力,解决上述科技期刊出版的不适应性,是大数据时代对科技期刊编辑提出的新课题和新要求。

(一)重构获取内容的能力

对海量数据进行挖掘分析从而发现事物内在规律是大数据最基本的作用。在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编辑应学习数据挖掘分析相关的知识,在此基础上重构自己获取内容的能力,使得期刊内容更合理、更精准。(1)利用大数据挖掘选题。科技期刊一般是通过编辑部开选题会来确定选题,依据的是编辑个人对行业发展的了解和学科热点的判断,这种确定选题的方式随意性较强,缺乏科学合理的论证依据。利用大数据确定选题最成功的案例莫过于网飞(Netflix)公司制作的电视剧《纸牌屋》。通过对公司数据库中3000多万用户的收视选择、400万条评论和300万次主题搜索进行分析,网飞公司最终确定了拍什么、谁来拍、谁来演和怎么播的问题,使得该剧集一经推出便深受观众喜爱。对科技期刊来说,其受众的所有行为,包括论文下载、阅读和引用等的情况,都隐藏在学术数据库中。科技期刊编辑应该熟练掌握各种学术数据库的使用技巧,长期关注重要的专业期刊数据库,善于借助其提供的大数据分析工具来挖掘选题。利用大数据分析挖掘生成的选题,可以获得科技期刊所在学科专业的论文下载数量及引证情况,是论文阅读者和引用者偏好的精准化测量和预测。例如,《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的编辑颜廷梅等,因为发现其于2013年7月刊发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文章在中国知网下载频次达到6373次,被引频次为76次,因此判断急性胰腺炎可能是目前临床医生比较关注的课题。再借助中国知网的学术趋势搜索功能,发现2003—2013年关于急性胰腺炎的学术关注度增长迅速,因此策划了一期“急性胰腺炎的诊治”的专题笔谈,最终使得杂志纸质版较平均每期多卖出3000份,中国知网下载率和被引频次显著增加。(2)利用大数据组稿约稿。与传统确定选题的方式一样,科技期刊传统的组稿约稿方式也严重依赖编辑个人的经验判断和人脉积累。要想在众多学者中找到合适的撰稿人,科技期刊编辑应该对期刊所在学科领域内科研人员基本情况及其研究动向非常熟悉。大数据技术的出现,可以为编辑组稿约稿提供基于数据分析结果的参考依据,提高精准性。例如,在万方数据网站首页的增值服务中,提供了一项名为“万方学术圈”的服务。如果学者有学术成果被万方收录,就可以申请成为认证学者。认证成功后,该学者即可在学术圈中被检索到。利用万方数据在学术出版领域长期积累的大量数据,可以提供关于该学者的诸多信息。基于对该学者引用频次高低、核心期刊发文数量、年度分布、发文期刊名录以及主持的重大科研基金项目等信息的分析,可以了解该学者的研究方向、最新科研动态等,以此作为编辑组稿约稿的依据。

(二)重构整合内容的能力

对于一般科技期刊编辑来说,由于缺乏对行业深层次的了解,进而导致深度整合内容的能力不够,使得其在数字化时代不得不将所出版的内容交由数据库服务提供商,否则无法有效触达其读者。与此同时,科技期刊的受众也一并拱手转让给数据库服务提供商,科技期刊只能始终以学术内容出版商的角色存在。而在大数据时代,内容整合能力较强的科技期刊社已经完成了向知识服务提供商的角色转变。学术期刊能够开展的知识服务,按其延展范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数字信息服务。将内容资源经过数字化和结构化的加工,自建或依托数字平台提供简单的信息文献服务;第二层是知识产品服务。学术期刊直接针对用户需求和使用场景,围绕具体领域与方向定向提供专业的知识产品与服务;第三层是知识解决方案。拓展由学术期刊衍生的咨询等其他服务,实现学术期刊出版链条的延伸及其与外部产业的合作。要提供上述三个层次的知识服务,科技期刊编辑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着手重构整合内容的能力。(1)整合用户需求。用户在科研过程中总是存在诸多的痛点,如课题立项申报、学术论文撰稿指导等。通过大数据挖掘技术,深入分析了解本期刊用户存在的各种不同需求,对相关资源进行开发、组织,就可以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服务。比如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旗下的微信公众号平台“壹学者”,利用大数据分析、关联挖掘和推荐、聚类算法等技术,开发了“课题立项助手”工具,可有效帮助学者迅速确定该学科专业的研究热点、研究空白点和发文趋势,还可以推荐最佳参考文献内容和合适的合作学者。(2)打造知识体系。依托海量内容资源,传统知识体系的建设工作一般由大型学术数据库负责实施。但这种以学科分类、关键词标引为基础的知识体系,揭示的主要是文献线索,包括主题内容、结构与演化、发展趋势等,而非知识内容。科技期刊编辑应跳出这种思维,基于问题意识主动开展选题策划,给读者提供专题化、多视角的学术论文。一个专题就是一个基于相同问题、不同角度的知识体系。在这种基于专题的知识体系中,光是编辑选题的角度就对读者有启发意义,这是数据库无法提供给读者的。(3)拓展行业应用。学术期刊深植于某一行业领域,围绕该领域整合各种资源以提供给行业内的从业者应用可谓独具优势。可供拓展的应用类型包括行业资讯、产业政策、会展策划、产品测评、实用案例、专业图书推荐等。《中国中药杂志》依托其同名微信公众号推送科普与大众健康教育领域的原创内容,在利用内容积累大量行业用户后拓展了衍生品开发、广告、培训等服务,开拓了多种盈利来源。该刊的成功经验值得同行学习借鉴。

(三)重构传播内容的能力

对科技期刊来说,内容正逐渐变为其吸引读者、聚合用户的手段,因此需要尽可能多地拓宽其传播渠道,力求吸引更多的读者和用户。大数据时代学术期刊的传播媒介呈现多样化、整合化和传播范围全空间化。互联网、物联网、移动智能终端、各种社交软件等技术平台都已成为学术期刊传播的重要媒介。各种平台因用户特征、信息传播机制等的不同,比如豆瓣的用户偏文艺、知乎用户偏理性、今日头条长于智能推荐、微信覆盖的用户量最多等,其传播特性也不尽相同。以微信平台为例,微信早已成为最大的移动互联网流量入口,石婧等人甚至研究分析认为科技期刊在微信平台上实现盈利的梦想将不再遥远。微信是2011年才推出,而公众号的推出就更晚。对科技期刊编辑来说,如何运营好微信公众号是一项全新的技能。比如怎么紧跟学术热点并避免与同类型期刊内容同质化、图文内容如何编排比较美观且贴合期刊的整体格调、推送文章的频率为多少比较合适、怎么与用户互动以增强用户黏性等技巧,都急需在摸索中学习。其他平台也有各自不同的传播策略和规律所在。科技期刊编辑应该根据期刊所属内容和行业的不同,挑选合适的主要传播平台,深入分析平台用户特征和传播机制,从而制定针对不同平台的、适合本期刊的内容运营策略,最大限度地传播本期刊的内容产品和服务。

三、结语

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挑战与机遇并存。一名优秀的科技期刊编辑,应该勇敢地拥抱新技术,接受新挑战,基于内容不断重构自己的业务能力,尤其是获取内容、整合内容以及传播内容的能力,才能在新时代的挑战中抓住机遇,促进科技期刊整体质量和盈利能力的双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