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平则鸣”说是韩愈在其赠序文《送孟东野序》中提出的,只有准确理解了这一学说,才能更深入地理解韩愈。一般研究者将其理解为作者郁结于心而发声于外。韩愈所说的“不平则鸣”,不仅包括因为内心不平而发,还包括作者内心开心及国家兴盛等方面。“平”作为“鸣”的一个尺度或标准,当高于或低于这一尺度或标准时就会出现所谓的“不平”,这时就需要“鸣”。韩愈的“不平则鸣”,不仅为自己和朋友鸣不平,也是韩愈反映社会的一种方式。其“不平则鸣”思想,在创作过程中也发生了变化。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吕梁学院学报杂志, 双月刊,本刊重视学术导向,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刊载内容涉及的栏目:思想政治研究、教育教学研究、文学研究、历史学研究、语言学研究、经济学研究、法律研究、艺术研究、传播学研究、基础理论研究、体育研究、食品研究与开发、实用技术研究、《民权素》研究、计算机技术应用研究、心理学研究、书评等。于2011年经新闻总署批准的正规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