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医学概论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2-08-04 20:19:39
医学概论论文

医学概论论文第1篇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繁多而教学时数有限:西医学基础课程主要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药理学、分子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等12门课程,教学内容多,跨度大,医学专业性相对较强。如何选择教学内容,注意教学内容相互衔接,避免重复内容的出现,同时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特点,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对西医学基础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使其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用得上,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2学生缺乏学习兴趣,重视程度不够:由于高校扩招,非医学专业的学生生源具有多样性,如文理兼收,有的学生没有化学和生物学知识背景,有的学生认为只要学好自己的专业课程就行,对医学专业课程带有排斥情绪。面对课时少、其他功课压力大以及将来就业等问题,有些学生不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复杂而精细的医学知识。部分学生经常不参加课堂教学活动,或者上课时学习其他专业的教材,仅在考试前突击复习,应付考试。

3师资队伍薄弱:基础医学概论设置时间短,基础薄弱,未能形成自己的优势与特色。受财力有限和学术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新兴非医学专业的发展出现后劲乏力和生存空间萎缩现象。这些都大大影响了师资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措施

1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由于专业特点和师资情况不同,各医学院校所用的基础医学概论的教材存在明显差异:一种是分系统编写,即把西医学基础课程的内容整合在一起按器官系统进行编写;另一种是分学科进行编写。

我校组织教师编写的《西医学概论》是采用把几门主要西医学基础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人体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分学科进行编写,这有利于非医学专业的教学内容与医学专业基本同步化。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讲述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的基本知识,力求内容少而精,概念准确清楚,突出重点,语言简练易懂,便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基本的西医学基本知识。

2优化备课:西医学基础课程存在着知识上的相依、相承和某些内容上的相似性。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加强教学过程的沟通,对教学内容有大致和全面的了解。任课教师不但要精通自身专业和所授部分内容,还要熟悉和掌握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要有更全面、更丰富、更系统的知识。备课时所有授课教师同时参加,大家从总体和细节上深入沟通,如授课内容的先后、内容取舍,相互之间如何协调,减少授课内容重复或脱节等问题。例如生理学的体温调节,微循环,组织液等教学内容与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内容发热,休克,水肿等章节关系比较密切,为避免重复,可以安排病理生理学的老师统一讲解。争取在有限的课堂时间把教学内容最核心、最基本的内容讲清楚,讲明白。

3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任课教师要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时数,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方法,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获取知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任课教师积极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PBL)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

如讲解病理学部分“血栓形成”的内容时,我会先提出问题:为什么术后患者(或产后妇女)不宜长时间卧床休息,以临床和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带着问题听课,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加深对“血栓形成的条件”这一医学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把抽象的医学知识和临床案例、生活现象等相联系,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学的东西容易接受,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这不但激发非医学专业学生对医学的浓厚兴趣,甚至部分学生产生希望做医学专业学生的想法。

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网络和图书馆等多种途径,从课本外获得更多的相关医学知识。学生积极性很高,收集了大量资料和图片,有几位学生还做了精美的图文并茂的幻灯片,将收集的内容展示给老师和同学。这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开阔思路,加深印象。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满足日益增多的非医学专业西医学课程教学的需要,更好地体现西医学基础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我校在2004年初成立了西医学概论教研室,组建了有丰富教学、科研和临床经验的师资队伍。在安排教师承担非医学专业教学任务的同时,也安排部分医学专业的教学任务,这些措施保证了任课教师自身专业知识的更新,及时了解医学知识的发展和前沿问题,同时也加强与其他专业课程教师的沟通和交流,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医学概论论文第2篇

【关键词】 统计学;率;构成比;相对数

作者单位:130061长春,吉林省医学期刊社我们在日常审读医学论文中,经常遇到文章作者错误地使用统计学概念,对调查或实验结果下结论。现对常出现的几个问题分述如下。

1 误用概率(probability)

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值,常用P表示。如某例患者的结果为治愈,这个事件记为A,则该患者治愈的概率可记为P(A),或简记为P,这是医生颇为关心的数值。假如我们用200例的样本,求得治愈率为75%,这只是一个频率。在实际工作中,当概率不易求得时,只要观察单位数充分多,可以将频率作为概率的估计值。但在观察单位数较少时,频率的波动性是很大的,用于估计概率是不可靠的[1]。随机事件概率的大小在0与1之间,即0≤P≤1,常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习惯上将P≤0.05,称为小概率事件,表示在一次实验或观察中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可以视为很可能不发生。

2 以“比”代“率”

2.1 构成比(proportion)又称构成指标,说明某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或分布。

常以百分数表示,计算公式为:

2.2 率(rate)又称频率指标。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常以百分率(%)、千分率(‰)、万分率(1/万)、十万分率(1/10万)等表示。计算公式为:

医学中常用某一时点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病死率、治愈率等。

2.3 分析时不能以构成比代替率 例1:甲、乙两市乙型脑炎普查资料见表1。由此得出甲市10岁以上患乙型脑炎情况比乙市严重,10岁以下乙市比甲市严重(结论错误,犯以比代率的错误)。

2.4 注意不能用构成比的动态分析代替率的动态分析 例2:表2为某市1990年和1995年5种常见传染病的发病情况。1995年与1990年相比,痢疾的构成比有明显下降,而肝炎、流脑、麻疹及腮腺炎的构成比均上升,但以肝炎的构成比上升最为明显。若据此做出痢疾发病下降、肝炎发病上升最明显的结论,显然是错误的。因为1995年与1990年相比,5种传染病发病的实际数都在下降。若要反映5种传染病的发病强度,应计算1990年和1995年各种传染病的发病率,再做比较。

4 计算相对数的分母一般不宜过小[2]

通常观察单位足够多时,计算出的相对数比较稳定,能够正确反映实际情况,观察单位过少,偶然性大,则可靠性差,一般当例数较少,如少于30例时以用绝对数表示为好。如必须用率表示时,可列出可信区间。

例4:某医生用某法矫治25名学生的近视眼,其中3名近期有效,该法有效率的95%可信区间为(3%,31%)。

5 讨论

对样本率(或构成比)的比较应随机抽样,并做假设检验 遵循随机抽样的原则才能以该“样本”来推断总体。由于样本率和构成比也有抽样误差,所以不能仅凭数字表面相差的大小做结论,而需进行样本率差别的假设检验。

参考文献

医学概论论文第3篇

1循证医学的概念

循证医学要求医务人员应该认真地、明智地、深思熟虑地运用在临床研究中得到的最新、最有力的科学研究信息来诊治病人。循证医学强调临床医师应在仔细采集病史和体格检查的基础上,根据临床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文献检索,并对其进行评价,找到最精确的预后估计及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用于对每个具体病人的服务。

2循证医学的意义

2.1循证医学的必要性随着医学的迅速发展,每天均有许多医学,有许多新的科学证据产生。层出不穷的临床科学证据,只有被临床医生熟知和应用,才能对疾病的诊治产生重大影响。但由于传统医学解决临床问题的局限性造成某些疗法虽有充分证据证明有效,却长期未被采用(如心肌梗死的溶栓疗法在20世纪70年代已有多篇文献证实有效,却在80年代末才被广泛应用);另一些疗法根本无效,甚至有害,却长期应用,例如利多卡因预防急性心机梗死后的心律失常,从疾病的病理生理推测,心肌梗死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是猝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不少人认为有充分理由对急性心肌梗死者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但是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证明,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虽然抗心律失常药物利多卡因可以抑制心律失常,但增加了病人的死亡率,对病人无益。另外一个例子是β2受体阻滞剂,该药长期以来被认为其减弱肌力的效应对心衰的病人是有害的,而事实表明该药能降低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的病死率。随机对照试验使我们得以正确评价现有某些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2.2可获得性虽然每天的临床工作需要正确的信息即科学证据来指导,却常常难以获得,大多数情况是没有时间查寻:第一,有人统计,如果我们平均每天读19篇新文章,需要1年时间才能将本领域的进展看完,而实际上许多人花在看书上的时间十分少。第二种原因是教科书知识陈旧,随着毕业后工作时间的延长,知识越来越老化,尤其是对新药的应用等。常规的继续教育项目对临床实践帮助不大,需要学的东西不一定在继续项目中学到。第三个原因是手边杂志种类、数量有限,不知如何查到急需的必要信息。循证医学有助于培养当代医生通过不同的临床学习方法,自己进行系统综述,为他人提供最佳证据。还可以查寻他人进行循证医学研究的结果,如目前已出版的《循证心脏病学》、《循证胃肠病和肝病学》等著作,以及《循证医学杂志》和Cochrance图书馆系统综述等都可以应用。

3循证医学实施的步骤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找什么证据,如何提出临床问题;第二,如何发现证据,如何决定所要寻找的资料来源及如何有效地使用它们;第三,用这些证据做什么,如何迅速测定已找到证据性可靠性、正确性和应用性,以及如何解决临床问题。具体讲可分下面5个步骤:

3.1确定一个需要回答的问题将在诊断、治疗、预防、预后、病因等各方面的临床情况转换为一个可以回答的问题形式。这些问题包括①临床表现:如何正确获得和解决从病史及体检中发现的问题;②病因:如何确定疾病的原因;③鉴别诊断:当考虑到临床病变的可能原因时,如何根据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和可治疗性进行排队;④诊断试验:为了肯定或排除某一诊断,在考虑诊断试验精确性、正确性、可接受性、费用、安全性的基础上,如何选择诊断试验并解释其结果;⑤治疗:如何选择对病人有好处而无害处的治疗手段,从效果及费用来决定是否值得采用;⑥预后:如何估计病人可能产生的临床过程以及可能产生的并发症;⑦预防:如何通过确定和改变危险因素来降低疾病发生的机会,如何通过筛检早期诊断该病;⑧自我提高:如何保持知识更新,改进医疗技术,进行更好、更有效的临床实践。

3.2寻找回答上述问题的最佳证据,收集有关问题的资料根据上述问题,采用各种手段包括上网、图书馆检索、会议资料和专家通信等,写下与需要回答的问题有关的最好证据。

3.3评价证据的正确性和有用性以及作用的大小和临床上的实用性在评价时常根据性质分为4个等级:A级: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试验;B级:设计较好的队列或病例对照研究;C级:病例报告或有缺点的临床试验;D级:个人的临床试验。

3.4在临床上实施这些有用的结果在实施前要考虑回答以下3个问题:①资料提供的研究结果是否正确可靠;②结果是什么;③这些结果对处理自己的病人有无帮助。

3.5对所做的工作进行评价估计在实施以上1~4步时的效力和效果,以便在下一次实施中加以改进。

4循证医学的局限性[5,6]

循证医学的模式尚有许多不足和局限性,有待完善:①每一临床试验都有明确和严格的病人入选和排除标准,试验结果仅适用于一定范畴的特定疾病人群,并且大多数临床试验选择的是病情相对稳定和程度偏轻的病人,因而不可将某一试验的结果不加限定的在同一类病人中推广应用。②在入选的试验疾病人群中也有不同临床情况,如不同病因、不同严重程度,合并用药等情况的不同亚组,他们在同一干预手段获益或有害的程度不同。例如,溶栓药物与安慰剂对比,前壁心肌梗死病人死亡率下降幅度大于下壁心肌梗死病人,而非Q波心肌梗死亚组未见获益。CN;mso-bidi-language:AR-SA">整理提供③临床试验对病人观察和随访时间较短,难以评价远期疗效。④大规模临床试验耗资费时,临床上大量实际问题缺乏证据,即“灰区”。临床医生不可能等待所有临床试验完成后才决定病人的治疗方案。⑤循证不排除经验。临床试验仅在宏观上明确疾病防治对策,但在医疗实践中诊治每一个具体病人仍需医务人员个体化的估价治疗手段对病人的获益/风险比,确定治疗方案,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积极推广普及循证医学的概念,积极参与国际大规模多中心临床试验,更多组织我国的临床试验,是我国疾病防治研究与国际接轨,走向世界的关键,将循证医学的模式和重要临床试验的结果及时介绍给我国广大专科和全科医生,对于提高临床医疗水平具有重大意义。超级秘书网

【参考文献】

[1]刘鸣.循证医学———新世纪的临床医学[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7(2):79.

[2]王吉耀.循证医学[J].中华内科杂志,2000,39(4):279.

[3]范维琥.循证医学与心血管病临床实践[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2000,27(1):42.

[4]Evidence-BasedMedicineWorkingGroup.Evidence-basedmedicine:anewapproachtoteachingthepracticeofmedicine[J].JAMA,1992,268:2420.

医学概论论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概况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 drome, IBS)是一种常见的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是一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而缺乏特异性形态学、生物化学和感染性原因的症候群。发病率极高,欧美地区报道占人群的10%~20%[1],其中14%~50%需要就诊,占消化门诊患者的25%~50%[2]。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的改变等,IBS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我国IBS患病率约为15%[3]。多见于青少年,女多于男。到目前为止,尚无一种药物对治疗IBS有确切疗效。临床主要将其分为腹泻型和便秘型。以腹泻型(diarrhea-predom-inantir 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D)最为常见[4]。极大地影响人们生活质量;一些临床研究[5]和系统评价[6]表明中医药治疗IBS-D具有特色和优势,显了良好的前景。近年来对IBS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有新的进展,现总结报告如下:

1 病因病机

1.1 IBS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患者症状迁延难愈,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西医还没有理想的特异性治疗手段,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西医对本病的病因研究药学论文,精神因素的影响仍占主导。目前已知胃动力异常、内脏感觉异常,精神因素、感染及其他因素均可以作为形成IBS的原因[7]。由于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诊断主要依靠症状和排除器质性疾病、肠道动力异常、脑-肠轴的异常、肠道局部神经免疫功能紊 乱等参与其发病,大量研究证实肠易激综合征与精神心理异常密切相关[8]。人体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的反应形成,情绪改变使得某些受累脏器正常功能不能较快恢复,从而发生心身病症论文格式模板。谭慧珍等[9]认为5-羟色胺(5-HT)是脑-肠轴联系的关键递质,在IBS的发病中有重要意义,5-HT转运体(SERT)蛋白。可将效应部位5-HT迅速摄取。有研究发现SERT基因的多态性与IBS的易发性有关。5-HT是脑-肠轴联系的关键递质,人体中能占5%存在于脑中,95%的5-HT分布于胃肠道,它在中枢内水平的改变,可导致失眠、焦虑等精神行为异常,在胃肠道可导致腹痛、腹泻等表现。国外有学者也认为,5-HT再摄取的降低并不限于只影响肠神经,这种过强、持久的外源性刺激也会导致外周、脊髓,以致更高级的中枢神经的超敏感性,反过来再引起肠道感觉敏感升高,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这种神经系统的超敏性可能是产生IBS临床症状的关键因素[10]。

1.2 IBS属中医学“泄泻”、“腹痛”“便秘”、“抑郁”等范畴。《医方考》曰:“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素问·举痛论》曰“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泻。”《证治要决》曰:“气秘者,因气滞后重迫痛,烦闷、胀满,大便结燥而不通。”肠易激综合征与肝、脾、肾、胃与大肠等关系密切,其病机主要为脾虚、肝郁、肾虚、或兼湿热蕴结。往往初期表现为脾虚,运化失调,水湿内停,寒湿蕴久化热,湿热下注于大肠;脾虚易为肝木所侮克、肝旺乘脾,气机壅滞药学论文,失降失调;郁热伤阴,肠道失润则致肝郁肠涩;久病及肾,肾阳不足,脾失温煦,终致脾肾阳虚[11]。中医按照临床经验将患者不同的证候特点分型(脾虚湿盛型、肝郁脾虚型、肝脾不和和寒热夹杂型、肝郁肠涩型、脾肾阳虚型)。肝郁脾虚型是IBS的主要证型[12]占70%。肝气郁滞,疏泄失常,木不疏土,脾失健运,脾胃功能紊乱。则大肠传导失司,出现腹胀,泄泻、便秘等症。名医叶桂曰:“肝病必犯土,克脾则腹胀,便或溏或不爽。”故其病证候变化虽以脾胃为主,但其本责在肝。治疗多从肝论治,调肝为主,健脾为辅。《慢性泄泻治疗诸法》[13]中提及:“慢性泄泻多由脾、肝、肾五脏功能失调所致,而尤以脾胃功能失调为主。故治疗慢性泄泻,应从健脾为主,辅以抑肝、温阳之品。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征和精髓,其强调对机体整体状况的认识和对全身阴阳平衡的调节,因此更适于IBS等慢性疾病的治疗[14]。

2 腹泻型IBS中医药疗法

高文艳等[15]应用健脾调肝温肾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40例,治疗组40例口服健脾调肝温肾方(由党参10g,白术10 g,白扁豆15g,茯苓10 g,白芍10 g,陈皮6 g,防风10 g,山药10g,炮干姜6 g,肉桂3 g组成)。随证加减:少腹拘急,腹痛明显,肝郁乘脾重者,白芍改为15 g,加甘草10 g;粘液便、脾虚湿重者药学论文,加苍术10 g,薏苡仁15 g;舌质黯,瘀血阻滞者,加川芎6 g;舌苔黄,脾虚夹热者,加黄连5 g,形寒肢冷,阳虚明显者,加制附片5 g。对照组40例口服匹维溴铵片。结果:综合疗效:符合方案集(PPS):治疗组痊愈率为24.3%(9/37),总有效率为81.1%(30/37);对照组分别为19.4%(7/36),80.6%(29/36);金分析集(FAS):治疗组的痊愈率为22.5%(9/40),总有效率为80.0%(32/40);对照组分别为17.5%(7/40)、77.5%(31/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对两组痊愈和显效的病例随访,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有4例和12例复发或加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肠敏感性:治疗后两组直肠感知阈值、排便阈值和疼痛阈值均有改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论文格式模板。张声生等[16]将3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辨证论治(中药组)和匹维溴胺(西药组)治疗,疗程4周。中药组辨证分为4型:(1)肝郁脾虚证:方用痛泻要方加减(党参20g、白术15g、白芍15g、陈皮10g、防风10g、白扁豆10g、芡实10g、绿萼梅10g、甘草6g等);(2)脾虚湿阻证: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20g、白术15g、茯苓15g、砂仁6g(后下)、桔梗6g、白扁豆20g、莲子肉15g、生薏苡仁30g、草豆蔻10g、佩兰10g等);(3)脾胃湿热证:方用葛根芩连汤加减(葛根10g、黄芩10g、黄连6g、甘草6g、苦参9g、秦皮10g、炒莱菔子10g、生薏苡仁30g、白花蛇舌草30g等);(4)脾肾阳虚证:方用四神丸合理中丸(吴茱萸4g、肉豆蔻10g、)补骨脂10g、五味子10g、生黄芪20g、白术15g、干姜10g、甘草6g、黄连3g等)。结果:症状疗效评价:治疗后中药组在腹痛程度积分、排便满意度积分、生活干扰积分以及BSS(IBS病情变化积分表)总积分4个方面优于西药组(P<0.01,P<0.05);总体疗效上,中、西药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8%(165/173)和81.3%(143/17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项症状腹痛的评价:中、西药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1%(149/173)和70.3%(121/17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便性状疗效评价:治疗后中药组在每天排便的最多次数、10天中排便急迫感的天数和Bristol大便性状分型3方面均优于西药组(P<0.01,P<0.05)。丁惠娟[17]采用护理干预配合愈肠煎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100例,愈肠煎基本方:补骨脂、炒白芍、炒白术各15g、肉豆蔻20g、五味子12g、煨诃子8g、炙米壳、陈皮各6g、炒石榴皮、炒防风各10g、茯苓、苡仁各30g。证属肝郁脾虚者,加延胡索15g、青皮6g;脾胃虚弱者加炙黄芪15g、党参20g;寒热夹杂者加黄连3g、黄柏5g;脾肾阳虚者加附片10g,杜仲15g。4周为1疗程。结果:痊愈16例(16%),显效35例(35%),有效38例(38%),无效11例(11%)药学论文,总有效率为89%。李永等[8]应用参苓白术散合痛泻要方辨证加减,针灸和复合行为疗法(生物反馈加松驰法)治疗IBS100例。药用:莲子肉9g,薏苡仁9g,砂仁6g、桔梗6g、白扁豆12g、茯苓15g、人参15g、甘草9g、白术20g、山药15g、白芍20g、陈皮15g、防风20g。辨证加减:腹痛甚白芍加倍,加延胡索12g;滑泻加煨诃子18g,炒升麻9g;泻不止,单用生山药(碾细)60g,生车前子30g,同煮作稠粥服,每日3次;便秘去山药、加郁李仁18g、火麻仁18g、肉丛蓉18g;腹胀纳差加厚朴9g、神曲12g。疗程6~8周。结果:临床治愈62例(62%),显效18例(18%),有效11例(11%),无效9例(9%),总有效率91%。尹玉兰等[18]将107例IBS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53例)采用常规心理调节:饮食指导及对症治疗,治疗组(54例)按不同的中医证候分成不同的证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对应的中药汤剂,2组为疗程均为4周。脾虚湿盛型予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20g、白术15g、茯苓15g、扁豆12g、薏苡仁12g、厚朴10g、莲子肉9g、砂仁6g、桔梗6g、淮山药15g、炙甘草10g;肝郁脾虚型予痛泻要方加减:白芍30g、炒白术12g、防风10g、陈皮10g、香附10g、柴胡6g、党参12g、广木香10g、元胡15g、川楝子10g、生甘草5g;肝脾不和寒热夹杂型予半夏泻心汤加减:党参20g、制半夏12g、干姜9g、黄芩6g、藿香10g、大腹皮10g、黄连3g、大枣15g、炙甘草9g;肝郁肠涩型用滋水清肝饮合增液汤加减:生地30g、当归15g、麦冬15g、玄参15g、白芍12g、丹皮10g、火麻仁30g、郁李仁15g、大黄10g、甘草10g、柴胡10g、太子参20g;脾肾阳虚型予附子理中汤加减:熟附子6g(先煎),党参20g、干姜9g、炙甘草9g、白术15g、厚朴10g、香附10g。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6%。彭宏顺[19]从肝郁辨治肠易激综合征48例,药用柴胡10g、防风10g、陈皮10g、白术10g、白芍10g、川芎10g、桂枝6g、白蔻仁10g、木香6g、甘草6g;2周为1疗程。结果:痊愈75.0%(36/48),有效18.8%(9/48),无效6.2%(3/48),总有效率93.8%。

3 便秘型IBS中医药疗法

丁泳等[20]应用脾胃逍遥散治疗便秘型IBS64例,两组患者均在心理开导、饮食调整的基础上,对照组60例口服曲美布汀片,治疗组64例予自拟脾胃逍遥散:药物为柴胡10g、郁金10g、山栀子12g、白芍12g、白术12g、川楝子12g、延胡索12g、清半夏10g、厚朴15g、瓜萎仁12g、枳壳15g、甘草10g等。加减:兼肠胃积热者,加大黄(后下);兼气虚者,加黄芪、党参;兼阴虚肠燥者,加生地黄、玄参、麦冬;兼阳虚者,加肉苁蓉、干姜。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3%、76.63%(P<0.05);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情况比较,临床主要症状(腹痛、腹胀、便秘、焦虑、抑制)的改变明显优于对照组。姚景濂[7]等应用活血化瘀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105例,对照组101例予口服西沙必利片治疗药学论文,治疗组105例予血府逐瘀口服液(吉林敖东延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产,由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生地、赤芍、牛膝、柴胡、枳壳、桔梗、甘草等药物组成),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14%、95.05%(P<0.05);两组平均医疗费用比较,治疗组105例与对照组101例分别为875.34元、1341.27元(P<0.05);2组随访期平均症状发生天数比较,治疗组105例与对照组101例随访期平均发生天数分别为16.44天、37.84天(P<0.05)。刘文华[21]应用六味安消胶囊合逍遥丸治疗便秘型IBS32例,对照组32例予口服西沙必利片,治疗组32例予六味安消胶囊(贵州信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产),每次5粒,每日3次;逍遥丸(湖南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产),每次20粒,每日3次。7天为1疗程,3个疗程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0%、68.75%(P<0.05),两组治疗前后主症积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论文格式模板。曹曙光等[22]应用四磨汤治疗便秘型IBS;治疗组35例予四磨汤口服液(10ml/支,湖南益阳汉森制药有限公司产,批号:Z200225044),每次2支,每日3次。对照组30例予口服莫沙比利片,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腹痛、腹胀总有效率分别为65.7%、74.4%;对照组腹痛、腹胀总有效率分别为73.3%、70.0%(P>0.05);两组治疗前后IBS-C患者GVS(立位腹部平片肠道气体容积积分),相关症状比较;GVS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痛症状积分腹胀频率积分,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小结

中医学将IBS归属于“腹痛”、“泄泻”、“便秘”、“抑郁”等范畴,发病多因外感时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导致肝郁有气结,肝脾不和,从而导致肠道气化不利,传导失司。其病位虽在肠,但与肝脾诸脏关系密切,其中肝脾不和、肝郁脾虚是主要病机,也是临床最常见的证型。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但尚缺乏有力的循证医学依据。IBS发病机制错综复杂药学论文,很难用一种理论或学说以合理解释,胃肠平滑肌及控制其运动的有关神经激素,可能影响结肠功能和促发症状,文献中较重视精神因素及应激事件在该病发病中作用[23]。IBS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及饮食、心理调节等,其中药物治疗安全且有效的证据不多[24]。中医药在治疗疾病时,不是从单纯对抗的角度来解决问题,而是可能从整体上多靶点、多层次来发挥效应,因此在调整机体达成稳态的状况相对要慢[15]。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征和精髓,其强调对机体整体状况的认识和对全身阴阳平衡的调节,因此更适于IBS慢性疾病的治疗[14]。近年来对IBS等功能性胃肠疾病的治疗目标不仅是着眼于单纯“治愈”疾病本身,而是更注重缓解临床症状,减少其发作的频率,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故按照常规进行疗效评定的同时,建立包括生活质量在内的多维疗效评定体系,提供中医对疾病生活质量影响的的证据[25]。由于IBS复发的因素较多,因此如何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手段防止其发生,以期达到最佳效果,将复发率降到最低,将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许国铭,李石.现代消化病学[M].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860~861.

[2]潘国宗,鲁素彩,韩少梅.肠易激综合征症状学诊断标准的研究[J].中华内科学杂志,1999,38(2):81~84.

[3]詹丽杏,李兆申.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1,9:1177~1179.

[4]姚欣,杨云生,赵卡冰,等.罗马III标准研究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特点及亚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16(5):563~566.

[5]杨静,张声生.疏肝健脾化湿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9,17(1):29~31.

[6]苏冬梅,张声生,刘建平.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系统评价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4):468~471.

[7]姚景濂,葛秀群,张建中.活血化瘀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105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7,15(4):266~267.

[8]李永,王金录.综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8):1087~1088.

[9]谭慧珍,谢军,冯崇廉等.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与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的关系[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6,14(3):147~149.

[10]YEO A, BOY DP, LUMSDENS, etal. Asslciation betweena functional polymorphism in the serotonin transporter geneand diarhoea predominant irritablebowel synd rome in women[J]. Gut,2004,53:1452~1458.

[11]白立峰,孟雅哲.中医辨证治疗肠易激综合征125例临床体会[J].中国医药报,2002,12(17):11~12.

[12]周福生,吴文江,张庆宏.胃肠功能性疾病证型分布的统计分析[J].中华国际医学杂志,2002,2(5):438~442.

[13]王永炎,杜怀棠,田德禄.董建华医学文集(医论)[M].第1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77.

[14]Yuan R, Lin V. 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 anap-proach to scientific proofand clinical validation[J].Phar-macol Ther, 2000,86(2):191~198.

[15]高文艳,王长洪,林一帆,等.健脾调肝温肾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0(1):13~17.

[16]张声生,汪红兵,李振华,等.中医药辨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0(1):9~12.

[17]丁惠娟.护理干预配合愈肠煎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100例[J].四川中医,2007,25(6):109~110.

[18]尹玉兰,董明国.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0,18(1):37~38.

[19]彭宏顺.从肝郁辨治肠易激综合征48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7,15(14):275.

[20]丁泳,毛水泉.脾胃逍遥散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64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0,17(1):73~74.

[21]刘文华,六味安消胶囊合逍遥丸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32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4,12(5):306~207.

[22]曹曙光,王建嶂,蔡振寨,等.四磨汤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气体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0(1):94~96.

[23]危北海,张万岱,陈治水,等.中西医结合消化病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90~791.

[24]Hussain Z, Quigley EM.Systematic review: compleme mentaryand aleernative medicinc in the irritablebowel syndrome [J].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06,23(4):465~471.

[25]沈芸,蔡淦,孙旭,等.中药复方肠吉泰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随机对照观察[J].2003,23(11):823~825.

医学概论论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概况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 drome, IBS)是一种常见的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是一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而缺乏特异性形态学、生物化学和感染性原因的症候群。发病率极高,欧美地区报道占人群的10%~20%[1],其中14%~50%需要就诊,占消化门诊患者的25%~50%[2]。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的改变等,IBS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我国IBS患病率约为15%[3]。多见于青少年,女多于男。到目前为止,尚无一种药物对治疗IBS有确切疗效。临床主要将其分为腹泻型和便秘型。以腹泻型(diarrhea-predom-inantir 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D)最为常见[4]。极大地影响人们生活质量;一些临床研究[5]和系统评价[6]表明中医药治疗IBS-D具有特色和优势,显了良好的前景。近年来对IBS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有新的进展,现总结报告如下:

1 病因病机

1.1 IBS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患者症状迁延难愈,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西医还没有理想的特异性治疗手段,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西医对本病的病因研究药学论文,精神因素的影响仍占主导。目前已知胃动力异常、内脏感觉异常,精神因素、感染及其他因素均可以作为形成IBS的原因[7]。由于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诊断主要依靠症状和排除器质性疾病、肠道动力异常、脑-肠轴的异常、肠道局部神经免疫功能紊 乱等参与其发病,大量研究证实肠易激综合征与精神心理异常密切相关[8]。人体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的反应形成,情绪改变使得某些受累脏器正常功能不能较快恢复,从而发生心身病症论文格式模板。谭慧珍等[9]认为5-羟色胺(5-HT)是脑-肠轴联系的关键递质,在IBS的发病中有重要意义,5-HT转运体(SERT)蛋白。可将效应部位5-HT迅速摄取。有研究发现SERT基因的多态性与IBS的易发性有关。5-HT是脑-肠轴联系的关键递质,人体中能占5%存在于脑中,95%的5-HT分布于胃肠道,它在中枢内水平的改变,可导致失眠、焦虑等精神行为异常,在胃肠道可导致腹痛、腹泻等表现。国外有学者也认为,5-HT再摄取的降低并不限于只影响肠神经,这种过强、持久的外源性刺激也会导致外周、脊髓,以致更高级的中枢神经的超敏感性,反过来再引起肠道感觉敏感升高,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这种神经系统的超敏性可能是产生IBS临床症状的关键因素[10]。

1.2 IBS属中医学“泄泻”、“腹痛”“便秘”、“抑郁”等范畴。《医方考》曰:“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素问·举痛论》曰“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泻。”《证治要决》曰:“气秘者,因气滞后重迫痛,烦闷、胀满,大便结燥而不通。”肠易激综合征与肝、脾、肾、胃与大肠等关系密切,其病机主要为脾虚、肝郁、肾虚、或兼湿热蕴结。往往初期表现为脾虚,运化失调,水湿内停,寒湿蕴久化热,湿热下注于大肠;脾虚易为肝木所侮克、肝旺乘脾,气机壅滞药学论文,失降失调;郁热伤阴,肠道失润则致肝郁肠涩;久病及肾,肾阳不足,脾失温煦,终致脾肾阳虚[11]。中医按照临床经验将患者不同的证候特点分型(脾虚湿盛型、肝郁脾虚型、肝脾不和和寒热夹杂型、肝郁肠涩型、脾肾阳虚型)。肝郁脾虚型是IBS的主要证型[12]占70%。肝气郁滞,疏泄失常,木不疏土,脾失健运,脾胃功能紊乱。则大肠传导失司,出现腹胀,泄泻、便秘等症。名医叶桂曰:“肝病必犯土,克脾则腹胀,便或溏或不爽。”故其病证候变化虽以脾胃为主,但其本责在肝。治疗多从肝论治,调肝为主,健脾为辅。《慢性泄泻治疗诸法》[13]中提及:“慢性泄泻多由脾、肝、肾五脏功能失调所致,而尤以脾胃功能失调为主。故治疗慢性泄泻,应从健脾为主,辅以抑肝、温阳之品。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征和精髓,其强调对机体整体状况的认识和对全身阴阳平衡的调节,因此更适于IBS等慢性疾病的治疗[14]。

2 腹泻型IBS中医药疗法

高文艳等[15]应用健脾调肝温肾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40例,治疗组40例口服健脾调肝温肾方(由党参10g,白术10 g,白扁豆15g,茯苓10 g,白芍10 g,陈皮6 g,防风10 g,山药10g,炮干姜6 g,肉桂3 g组成)。随证加减:少腹拘急,腹痛明显,肝郁乘脾重者,白芍改为15 g,加甘草10 g;粘液便、脾虚湿重者药学论文,加苍术10 g,薏苡仁15 g;舌质黯,瘀血阻滞者,加川芎6 g;舌苔黄,脾虚夹热者,加黄连5 g,形寒肢冷,阳虚明显者,加制附片5 g。对照组40例口服匹维溴铵片。结果:综合疗效:符合方案集(PPS):治疗组痊愈率为24.3%(9/37),总有效率为81.1%(30/37);对照组分别为19.4%(7/36),80.6%(29/36);金分析集(FAS):治疗组的痊愈率为22.5%(9/40),总有效率为80.0%(32/40);对照组分别为17.5%(7/40)、77.5%(31/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对两组痊愈和显效的病例随访,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有4例和12例复发或加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肠敏感性:治疗后两组直肠感知阈值、排便阈值和疼痛阈值均有改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论文格式模板。张声生等[16]将3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辨证论治(中药组)和匹维溴胺(西药组)治疗,疗程4周。中药组辨证分为4型:(1)肝郁脾虚证:方用痛泻要方加减(党参20g、白术15g、白芍15g、陈皮10g、防风10g、白扁豆10g、芡实10g、绿萼梅10g、甘草6g等);(2)脾虚湿阻证: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20g、白术15g、茯苓15g、砂仁6g(后下)、桔梗6g、白扁豆20g、莲子肉15g、生薏苡仁30g、草豆蔻10g、佩兰10g等);(3)脾胃湿热证:方用葛根芩连汤加减(葛根10g、黄芩10g、黄连6g、甘草6g、苦参9g、秦皮10g、炒莱菔子10g、生薏苡仁30g、白花蛇舌草30g等);(4)脾肾阳虚证:方用四神丸合理中丸(吴茱萸4g、肉豆蔻10g、)补骨脂10g、五味子10g、生黄芪20g、白术15g、干姜10g、甘草6g、黄连3g等)。结果:症状疗效评价:治疗后中药组在腹痛程度积分、排便满意度积分、生活干扰积分以及BSS(IBS病情变化积分表)总积分4个方面优于西药组(P<0.01,P<0.05);总体疗效上,中、西药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8%(165/173)和81.3%(143/17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项症状腹痛的评价:中、西药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1%(149/173)和70.3%(121/17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便性状疗效评价:治疗后中药组在每天排便的最多次数、10天中排便急迫感的天数和Bristol大便性状分型3方面均优于西药组(P<0.01,P<0.05)。丁惠娟[17]采用护理干预配合愈肠煎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100例,愈肠煎基本方:补骨脂、炒白芍、炒白术各15g、肉豆蔻20g、五味子12g、煨诃子8g、炙米壳、陈皮各6g、炒石榴皮、炒防风各10g、茯苓、苡仁各30g。证属肝郁脾虚者,加延胡索15g、青皮6g;脾胃虚弱者加炙黄芪15g、党参20g;寒热夹杂者加黄连3g、黄柏5g;脾肾阳虚者加附片10g,杜仲15g。4周为1疗程。结果:痊愈16例(16%),显效35例(35%),有效38例(38%),无效11例(11%)药学论文,总有效率为89%。李永等[8]应用参苓白术散合痛泻要方辨证加减,针灸和复合行为疗法(生物反馈加松驰法)治疗IBS100例。药用:莲子肉9g,薏苡仁9g,砂仁6g、桔梗6g、白扁豆12g、茯苓15g、人参15g、甘草9g、白术20g、山药15g、白芍20g、陈皮15g、防风20g。辨证加减:腹痛甚白芍加倍,加延胡索12g;滑泻加煨诃子18g,炒升麻9g;泻不止,单用生山药(碾细)60g,生车前子30g,同煮作稠粥服,每日3次;便秘去山药、加郁李仁18g、火麻仁18g、肉丛蓉18g;腹胀纳差加厚朴9g、神曲12g。疗程6~8周。结果:临床治愈62例(62%),显效18例(18%),有效11例(11%),无效9例(9%),总有效率91%。尹玉兰等[18]将107例IBS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53例)采用常规心理调节:饮食指导及对症治疗,治疗组(54例)按不同的中医证候分成不同的证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对应的中药汤剂,2组为疗程均为4周。脾虚湿盛型予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20g、白术15g、茯苓15g、扁豆12g、薏苡仁12g、厚朴10g、莲子肉9g、砂仁6g、桔梗6g、淮山药15g、炙甘草10g;肝郁脾虚型予痛泻要方加减:白芍30g、炒白术12g、防风10g、陈皮10g、香附10g、柴胡6g、党参12g、广木香10g、元胡15g、川楝子10g、生甘草5g;肝脾不和寒热夹杂型予半夏泻心汤加减:党参20g、制半夏12g、干姜9g、黄芩6g、藿香10g、大腹皮10g、黄连3g、大枣15g、炙甘草9g;肝郁肠涩型用滋水清肝饮合增液汤加减:生地30g、当归15g、麦冬15g、玄参15g、白芍12g、丹皮10g、火麻仁30g、郁李仁15g、大黄10g、甘草10g、柴胡10g、太子参20g;脾肾阳虚型予附子理中汤加减:熟附子6g(先煎),党参20g、干姜9g、炙甘草9g、白术15g、厚朴10g、香附10g。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6%。彭宏顺[19]从肝郁辨治肠易激综合征48例,药用柴胡10g、防风10g、陈皮10g、白术10g、白芍10g、川芎10g、桂枝6g、白蔻仁10g、木香6g、甘草6g;2周为1疗程。结果:痊愈75.0%(36/48),有效18.8%(9/48),无效6.2%(3/48),总有效率93.8%。

3 便秘型IBS中医药疗法

丁泳等[20]应用脾胃逍遥散治疗便秘型IBS64例,两组患者均在心理开导、饮食调整的基础上,对照组60例口服曲美布汀片,治疗组64例予自拟脾胃逍遥散:药物为柴胡10g、郁金10g、山栀子12g、白芍12g、白术12g、川楝子12g、延胡索12g、清半夏10g、厚朴15g、瓜萎仁12g、枳壳15g、甘草10g等。加减:兼肠胃积热者,加大黄(后下);兼气虚者,加黄芪、党参;兼阴虚肠燥者,加生地黄、玄参、麦冬;兼阳虚者,加肉苁蓉、干姜。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3%、76.63%(P<0.05);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情况比较,临床主要症状(腹痛、腹胀、便秘、焦虑、抑制)的改变明显优于对照组。姚景濂[7]等应用活血化瘀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105例,对照组101例予口服西沙必利片治疗药学论文,治疗组105例予血府逐瘀口服液(吉林敖东延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产,由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生地、赤芍、牛膝、柴胡、枳壳、桔梗、甘草等药物组成),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14%、95.05%(P<0.05);两组平均医疗费用比较,治疗组105例与对照组101例分别为875.34元、1341.27元(P<0.05);2组随访期平均症状发生天数比较,治疗组105例与对照组101例随访期平均发生天数分别为16.44天、37.84天(P<0.05)。刘文华[21]应用六味安消胶囊合逍遥丸治疗便秘型IBS32例,对照组32例予口服西沙必利片,治疗组32例予六味安消胶囊(贵州信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产),每次5粒,每日3次;逍遥丸(湖南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产),每次20粒,每日3次。7天为1疗程,3个疗程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0%、68.75%(P<0.05),两组治疗前后主症积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论文格式模板。曹曙光等[22]应用四磨汤治疗便秘型IBS;治疗组35例予四磨汤口服液(10ml/支,湖南益阳汉森制药有限公司产,批号:Z200225044),每次2支,每日3次。对照组30例予口服莫沙比利片,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腹痛、腹胀总有效率分别为65.7%、74.4%;对照组腹痛、腹胀总有效率分别为73.3%、70.0%(P>0.05);两组治疗前后IBS-C患者GVS(立位腹部平片肠道气体容积积分),相关症状比较;GVS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痛症状积分腹胀频率积分,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小结

中医学将IBS归属于“腹痛”、“泄泻”、“便秘”、“抑郁”等范畴,发病多因外感时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导致肝郁有气结,肝脾不和,从而导致肠道气化不利,传导失司。其病位虽在肠,但与肝脾诸脏关系密切,其中肝脾不和、肝郁脾虚是主要病机,也是临床最常见的证型。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但尚缺乏有力的循证医学依据。IBS发病机制错综复杂药学论文,很难用一种理论或学说以合理解释,胃肠平滑肌及控制其运动的有关神经激素,可能影响结肠功能和促发症状,文献中较重视精神因素及应激事件在该病发病中作用[23]。IBS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及饮食、心理调节等,其中药物治疗安全且有效的证据不多[24]。中医药在治疗疾病时,不是从单纯对抗的角度来解决问题,而是可能从整体上多靶点、多层次来发挥效应,因此在调整机体达成稳态的状况相对要慢[15]。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征和精髓,其强调对机体整体状况的认识和对全身阴阳平衡的调节,因此更适于IBS慢性疾病的治疗[14]。近年来对IBS等功能性胃肠疾病的治疗目标不仅是着眼于单纯“治愈”疾病本身,而是更注重缓解临床症状,减少其发作的频率,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故按照常规进行疗效评定的同时,建立包括生活质量在内的多维疗效评定体系,提供中医对疾病生活质量影响的的证据[25]。由于IBS复发的因素较多,因此如何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手段防止其发生,以期达到最佳效果,将复发率降到最低,将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许国铭,李石.现代消化病学[M].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860~861.

[2]潘国宗,鲁素彩,韩少梅.肠易激综合征症状学诊断标准的研究[J].中华内科学杂志,1999,38(2):81~84.

[3]詹丽杏,李兆申.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1,9:1177~1179.

[4]姚欣,杨云生,赵卡冰,等.罗马III标准研究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特点及亚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16(5):563~566.

[5]杨静,张声生.疏肝健脾化湿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9,17(1):29~31.

[6]苏冬梅,张声生,刘建平.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系统评价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4):468~471.

[7]姚景濂,葛秀群,张建中.活血化瘀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105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7,15(4):266~267.

[8]李永,王金录.综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8):1087~1088.

[9]谭慧珍,谢军,冯崇廉等.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与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的关系[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6,14(3):147~149.

[10]YEO A, BOY DP, LUMSDENS, etal. Asslciation betweena functional polymorphism in the serotonin transporter geneand diarhoea predominant irritablebowel synd rome in women[J]. Gut,2004,53:1452~1458.

[11]白立峰,孟雅哲.中医辨证治疗肠易激综合征125例临床体会[J].中国医药报,2002,12(17):11~12.

[12]周福生,吴文江,张庆宏.胃肠功能性疾病证型分布的统计分析[J].中华国际医学杂志,2002,2(5):438~442.

[13]王永炎,杜怀棠,田德禄.董建华医学文集(医论)[M].第1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77.

[14]Yuan R, Lin V. 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 anap-proach to scientific proofand clinical validation[J].Phar-macol Ther, 2000,86(2):191~198.

[15]高文艳,王长洪,林一帆,等.健脾调肝温肾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0(1):13~17.

[16]张声生,汪红兵,李振华,等.中医药辨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0(1):9~12.

[17]丁惠娟.护理干预配合愈肠煎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100例[J].四川中医,2007,25(6):109~110.

[18]尹玉兰,董明国.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0,18(1):37~38.

[19]彭宏顺.从肝郁辨治肠易激综合征48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7,15(14):275.

[20]丁泳,毛水泉.脾胃逍遥散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64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0,17(1):73~74.

[21]刘文华,六味安消胶囊合逍遥丸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32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4,12(5):306~207.

[22]曹曙光,王建嶂,蔡振寨,等.四磨汤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气体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0(1):94~96.

[23]危北海,张万岱,陈治水,等.中西医结合消化病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90~791.

[24]Hussain Z, Quigley EM.Systematic review: compleme mentaryand aleernative medicinc in the irritablebowel syndrome [J].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06,23(4):465~471.

[25]沈芸,蔡淦,孙旭,等.中药复方肠吉泰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随机对照观察[J].2003,23(11):823~825.

医学概论论文第6篇

很多同学到了毕业季就感觉时间不够用,一边要在单位进行实习,一边还要加班加点的进行论文写作,论文的进展慢,而且质量也不高。很多同学面对论文,唯一的感觉就是难,不知道怎样才能更快更好的完成论文写作。其实论文的写作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困难,只要掌握了写作的窍门,大家就会发现论文写作一点都不难。下面笔者就以医学论文写作为例简单讲述一下结果部分,供大家参考。 将实验或临床观察所得数据或资料进行审核,去伪存真,再对其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和统计学处理就可以得出研究的结果。结果是科研论文的核心部分,科研的成败与否是根据结果来判断的,结论与推论亦由结果导出。结果部分最能体现论文的学术水平和理论与实用价值。因此,对于这一部分的写作要特别重视。结果部分的写作要做到指标明确可靠,数据准确无误,文字描述言简意赅,图表设计正确合理。 想要写出高质量的论文,肯定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不管是前期的搜集资料、拟定提纲,还是论文的写作、论文的修稿,都需要时间细细打磨。语言使用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论文的质量,是论文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论文写作时一定要严肃认真、谦虚谨慎,端正自己的写作态度,细细打磨论文作品,力争写出质量上乘的论文。  

医学概论论文第7篇

一、在“概论”课教学中运用医学案例的重要性

在“概论”课教学中运用医学案例,对于调动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和创新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改变医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偏见,调动医学生学习“概论”课的热情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概论”课由于其思想教育性和理论性较强,加上医学生普遍的理工科背景和繁重的学习任务,导致很多医学生产生““概论”课离现实太远,学了没用”的观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利用医学生对专业相关知识特别关注的特性,善于运用医学案例,充分调动医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进行“概论”课教学,对于实现医学生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不啻为一剂“良药”。

(二)拓宽医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教育领域,培养医学生人文精神

《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在医学教育过程中必须加强文、理、医渗透和多学科交叉融合,把医德与医术的培养结合起来,加强综合素质培养”。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逐步确立,医学教育在培养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必须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在“概论”课教学中充分运用医学案例,通过对古今中外重要医学人物、重大医学发现、医学热点问题的介绍和讨论分析,对于拓宽医学生视野,培养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和良好的沟通能力等职业素质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培养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学家罗杰斯认为,教育应该把学生培养成富有灵活性、适应性和创造性的人。医学教育的特殊性,要求“医学院校必须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注重批判性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关注沟通与协作意识的养成”。在“概论”课中积极运用医学案例教学,在调动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赋予他们自主讨论、组织答案、相互点评的自主权,有利于培养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科学探索精神,提高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概论”课医学案例选用的原则

医学案例的选择,必须结合“概论”课教学大纲,围绕“概论”课教学目标的实现来进行,因此它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运用医学案例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概论”课的积极性和提高医学生学习“概论”课的效率。因此,选用医学案例必须与“概论”教材内容密切相关,与教学目标高度契合,最好是根据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可能给医学生带来的问题的角度去选用医学案例,以期达到释疑解惑的目标。比如,笔者选用了《医闹之患,谁之过》这一案例,从医患关系的角度让医学生来分析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

(二)典型性原则

医学案例的选用必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反映某一现象的典型特征、普遍存在的问题和某种时代特征。选用的医学案例越典型,就越能揭示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在《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这一章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使用了《同仁堂的新生》这一案例进行教学,同仁堂作为中国医药界的一大名片,它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蜕变过程,可以让医学生充分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逻辑必然性。

(三)新颖性原则

“概论”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变化较快的课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概论”课医学案例的选用尽可能体现时代性,把握时代脉搏,体现时代要求。选用当前社会焦点的典型医学案例,更能调动医学生学习“概论”课的积极性,引导医学生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一章的教学,笔者就使用了《和平方舟》这一医学案例,在分析和讨论“医院船”这一新生事物的过程中,医学生们深刻理解了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四)多样性原则

在多媒体教学的新时代,笔者认为医学案例选用应该注意多样化。医学案例形式可以采用图片、文字、声音形式,也可以大量使用视频形式,甚至可以多样结合。这样不仅可以图文并茂、形象生动,也更能引导医学生参与和思考。笔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节教学过程中使用了《中医存废百年之争》案例,将图片、文字和视频有机结合,很好地让医学生深刻理解了文化自信与自觉的重要性。

三、“概论”课医学案例使用要求

“概论”课医学案例的使用,必须遵循照新时代医学教育教学规律,体现医学知识与思想政治理论相结合、主导作用与主体作用相结合、形成性评定和终结性评定相结合的要求。

(一)医学知识与思想政治理论相结合

“概论”和“医学史”等医学基础课不能等同。“概论”教学中,医学案例运用中的医学知识必须服务于“概论”课教学目标,服务于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掌握和医学生政治思想觉悟的提高。“末不可以强于本,指不可以大于臂”,在“概论”课教学中,如果一味注重案例中医学知识的学习而忽略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则会本末倒置、弄巧成拙。

(二)主导作用与主体作用相结合

第斯多惠指出,一个好的教师要“从学生的发展水平出发开始教学,并且循序渐进地继续教下去”。教师运用医学案例进行“概论”课教学,教师的主导型作用主要体现在问题的设计上,设计的问题既要能体现医学生知识水平的现实,又要富有相应的理论深度,给予医学生充分讨论和思考的空间。“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地接受或被动地工作,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概论”课医学案例使用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医学生对专业相关知识的热情,充分发挥医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尽可能地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讨论、汇报和互相点评。总之,教师要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医学生走上前台发挥主角作用,教师则尽可能走向幕后发挥导演作用。

(三)形成性评定和终结性评定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