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大学生信息素养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2-03-20 05:34:20
大学生信息素养论文

大学生信息素养论文第1篇

1图书馆免费电子信息资源使用情况分析

图书馆购买的数据库资源越来越多,为读者提供了很多便利。统计显示:学生知道图书馆网提供免费电子资源但很少用的占39%,;知道但未用过的占28%,不知道的占30%,说明我校数字资源的宣传力度远远不够,学生对我校信息技术构建和资源情况不尽了解,无法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信息,是导致数字化资源浪费和利用率不高的直接原因。

2对获取的重要信息收集和整理情况分析

调查显示,学生中经常进行摘要记录信息并处理的约占38%,偶尔记录一下的占47%,不作任何处理的占15%。说明学生对信息处理的能力有所加强,但比例偏小。因此,加强学生对信息处理的教育、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质量仍然任重道远。

3获取信息资源主要途径情况分析

调查显示,因特网在学生获取信息方面排在首位占97%,和老师、同学交流占42%,使用传统的报纸、期刊等仅占到6%。说明学生获取信息方式的转变,传统图书馆虽然很重要,但图书馆与网络的密切结合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加强学校数字化环境建设,对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将起到基础性作用。

4对信息资源价值判断能力情况分析

调查显示,学生对信息权威性、适用性、可靠性等判断能力一般和差的分别约占40%和54%,说明我校信息素养状况不容乐观。要逐步引导学生对信息权威性、可靠性和适用性作出正确判断,而不是人云亦云,甚至被不良信息所误导。

5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情况分析

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主要包括教师在课堂上介绍本专业相关文献、书目,专业前沿,网络资源情况,对学生布置若干专业问题,让学生去解决。这是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培养、提高其专业知识与能力、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方面。调查显示,多数学生(66%)认为只有部分教师介绍或布置过,说明现在的教学仍然是以课本为主、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的传统习惯。同时说明部分教师本身的信息素养状况也不能跟上时展,不能适应培养具有创新精神、高质量人才的要求。综合分析表明,大学生在信息素养方面几乎没有很大差别,普遍信息意识不强,信息处理能力较差,不会对信息进行鉴别、提炼与创新。而作为理工科大学生,对专业期刊、数据库的利用是他们今后独立学习和研究的重要信息资源。

二、我校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途径的改革与实践

1充分利用好图书馆新生入学教育,是信息素养教育的基础

对新生开展多次图书导读活动,介绍文献基本知识,图书馆功能,服务项目,馆藏布局,如何查找文献,电子阅览室利用等。同时对学生进行图书分类、排架、书目检索系统使用的介绍和说明,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大学生信息意识。

2构筑良好的信息环境,是信息素养教育的有力保障

我校图书馆定期充实各类信息资源,不断完善信息检索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讲座与咨询活动,如电子图书、专业期刊的检索与利用,各专业数据库的使用方法,网络信息资源获取技巧,文献资源的共享,科技查新与文献传递,开展“信息检索竞赛”活动等等,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对用户进行培养教育,增强了师生的信息意识,调动了积极性,提高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为培养和提升大学生信息检索能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信息检索课教学改革,是信息素养提高的有效途径

3.1案例教学运用于教学实践中结合本专业的学术内容,让学生分组自行设计检索课题,通过上机实践操作,制定检索策略,不断修正、完善检索方案,最终形成检索报告。之后教师对一些典型案例优缺点进行点评。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是一种较好的、灵活的教学模式。

3.2补充和更新教学内容增加学术论文的撰写。学术论文是各行各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功。大学生是未来科研工作的主力军,掌握学术论文如何撰写,有利于在工作中进行科学积累,促进学术交流,提高我国科技工作者的信息素养。增加信息道德知识教育。教育学生处理好信息创造、传播、利用三方面关系,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尊重他人知识产权,规范自己的信息行为与活动,增强法制观念,培养自身信息道德水准。

3.3改革课程考核方式为了真正考核出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采用考试卷面、课题检索报告及撰写综述论文三结合考核方式,并将侧重点放在学生的检索报告和综述论文上。

3.4充分发挥图书馆网页作用,促进教学信息检索课教学均由图书馆教师担任,充分利用现有网络技术,通过网页实习题库、实习要求、检索实例分析等教学信息,结合专业提出问题,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检索过程,并以邮件的方式提交检索报告,从而增强了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科研能力和综合素养。

4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践创新活动,是信息素养教育提高的关键所在

信息素养教育要与专业教师教育密切配合。我校各专业教师吸收大量学生参与到科研课题、论文、著作、学术研讨等活动中,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信息搜集、整理、研究、试验等工作,不但增强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同时大大提高了他们的信息素养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结束语

大学生信息素养论文第2篇

1.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有效利用率不高。

就目前我院的实际情况而言,并没有配备关于信息素养教育的专项教材,在图书馆里,仅有少部分的书籍是关于信息素养教育内容的。图书馆是提供学生获取大量信息和知识的平台,然后图书馆并未被有效利用起来,图书馆除了拥有大量的书籍以外,应包含信息服务功能。然而目前我院有76.4%学生表示对于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功能以及信息资源了解并不是很多。并且基本上大部分的学生利用图书馆的目的主要是借阅书籍和自习,使用到电子资源的学生是少之又少。

2.信息素养教育工作的开展方式种类少。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了,才能够让学生充满兴趣,从而主动去获取相关的知识。然而,对于就我院现在的信息素养教育工作来说,主要是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很少配合一些教育活动来授课。一般来说,就是老师在讲台上面讲课,学生坐在下面听。并且很多时候教师都是通过教材来授课,这种理论的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信息素养是一门比较特殊的课程,它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操作能力。如果仅仅只是“纸上谈兵”的话,没有实际的操作经验,学生也很容易忘记是如何使用信息工具的。根据资料显示表明,我院大学生中只有23.4%的学生知道如何使用搜索引擎中的高级检索方式快速获取自己想要的专业文献,13.5%的学生知道如何快速地在互联网上搜索到专业类的信息。

二、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有效措施

1.加强大学生的信息意识。

作为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大力对信息素质教育进行宣传,让大学生们能够时刻牢记要保持一定的信息素养。在我院里有很多场所都可以作为传播信息素养教育的平台,例如图书馆以及计算机室等等,信息素养教育的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场所,和其他相关部门强强联手,一起做好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工作。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应该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对于才踏入大学校园的学生来说,在其刚刚接触信息素养课程的时候,就应该侧重灌输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的重要意义。针对更高年级的学生,则应该要侧重于对其信息能力以及信息道德的培养。

2.扩充信息素养教育工作的队伍。

大学生们的信息素养教育工作进行得如何,与信息素养教育工作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信息素养教育工作队伍壮大了,专业素养提升上去了,那么大学生们才有可能在其教导下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因此,高校应该打造一支专业素质强、知识面广的信息素养教育工作队伍,将有能力的人员招募到队伍中来。其次,在工作中也要重视对于信息素养教育工作者能力以及工作责任感的培养。要加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定期让教育工作者们去进修和学习,让他们充分掌握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同时也要注重提升教育工作者的职业使命感和责任感,让他们明白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在工作中能够做到尽职尽责。

3.充分利用图书馆的信息服务。

图书馆对于信息素养教育而言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要让学生们充分地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展开:首先,需要优化学生们的获取信息的渠道。例如将高校的图书馆的服务用纸化的方式传达给学生们,学生根据这些指导册能够清楚地明白许多图书馆的设备是如何操作的。其次,针对电子资源的利用,教师要做好相应的关于如何使用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培训。除此之外,针对学生较为关注的项目要积极地推广,可适当地举办一些信息搜索比赛以及图书馆信息服务功能的讲座等等,调动学生使用图书馆搜索功能的积极性,从而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

4.丰富信息素养教学的方式。

大学生信息素养论文第3篇

大学图书馆是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机构,每年新生入学的第一节信息素养教育课基本设在图书馆内进行,为了让学生认识大学图书馆的任务和义务,带学生进行实地参观和介绍是必要的。但是这项工作存在着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走马观花趋于形式成为完成任务的效果。在当今信息泛在化的环境下,由于新生人数之多,应该为广大师生提供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平台,特别是通过先进的网络技术建立手机访问的在线信息素养教学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不受时空限制通过手机访问该平台,进行信息素养的学习。了解图书馆网站上提供的各种数据库和文献资源,另外,网站上还提供有各重点学科的学术前沿与研究方向及专题专题资源导航,师生可以随时了解、访问各学科有关的新闻、期刊、数据库资源以及从网络收集的其他移动信息和学科资源,接受学科专业方面的信息素养教育。

2教学课件手机化

手机智能化的发展使其功能扩充到现在丰富多彩,不论从文字、图像、视频都可以实现,因此手机也可以应用多媒体课件来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在教学媒体的形式从简单文字文本发展到图像,动画视屏的丰富教学模式,在手机上都可以完成。使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变得更为生动形象,以直观的视觉和听觉冲击激发用户的学习兴趣。,提供PDF的教育手册,涉及信息素养教育的各个方面,方便大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下载学习。这样,用户就可以随时随地接受信息素养教育,达到普及信息知识、提高信息素养的目的。

3手机终端教学化

无线网络的发展使手机成为互联网的终端,图书馆应该利用这个终端对信息素养教育的方式和手段进行改革。图书馆可以进行资源整合,将手机这个便捷的通信工具嵌入到大学信息素养教育中,通过将真实教学环境与数字化学习环境结合,让学生们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通过直观的、可操作的、交互式的启发性教学,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手机QQ等方式对用户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更特别的是可以方便地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将手机作为课堂反馈系统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陈列,学生通过手机就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接受信息素养教学,还可以随时就某一问题与老师展开交流。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通信费用不断降低,相信越来越多的用户会将手机作为首选的学习设备,用户通过手机可以随时随地接受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服务。

4方便快捷的二维码技术

手机二维码技术应用的特点有目共睹,图书馆在借还书,预约座位等诸多服务层面和业务管理上可以得到应用,图书馆只要将手机需要访问的图书资料,资源导航、信息编入到二维码中,读者利用手机摄像头就可以识读,或扫描二维码获取相关信息,读者服务在手机上的应用方便快捷。手机二维码技术的应用的特点是可免去读者书写、录入的繁琐。还可以将信息素养教育的课程、讲座等信息编成二维码,读者通过扫描宣传页上的二维码来获取课程、讲座信息,并进行选课、预约讲座座位等。手机二维码技术,拓展了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手段,提升了图书馆对读者的服务能力,也将成为图书馆增值服务的标志。

5借助微信、微博推送信息素养教育知识

微信、微博是目前信息交流、互动访问量最大的平台,图书馆可以借助微信、微博等这个信息交流平台,向读者进行语音短信、视屏、图片、文字等信息素养知识的推送,这种信息素养方式更加灵活方便,并随时可以与读者实施互动,讲解更加直观,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手机信息素养教育的优势。

6结束语

大学生信息素养论文第4篇

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法律信息素养仅靠一个学期的《思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育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寻找更多的教育途径培养大学生自身学习法律的意识和能力。互联网加速了教育的民主化、个性化,使得教育教学活动不再受时间、地点、气象的约束,变得更加便利、迅疾。因此,法律教师,两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等教育工作者应尽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培养学生的法律信息素养,提高他们的法律水平。SNS,全称SocialNetworkingServices,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突出的特点在于其互动性,社区性。近几年,随着3G手机普及,网络普及,SNS在众多网民中获得了充分的运用。2014年针对我校部分大学生进行了相关调查,调查显示,大学生常用的SNS平台有百度空间、QQ空间、博客、搜搜百科、天涯论坛、人人网、豆瓣、开心网、微信、飞信等。使用、参与最频繁是百度空间、QQ空间和博客。手机上网、语音通话、拍照、摄像已成基本配置,使信息获取、制作、传播更便捷。通过SNS平台传播法律信息,开展大学生法律信息素质教育,符合大学生生活学习的习惯,是时势所趋。法律知识相对比较枯燥,通过音频、视频、动画、图片等传播法律信息能提高法律知识的可接受性,可以激发大学生汲取法律知识的积极性,也可以满足建构主义学习的需要。以SNS平台建立的第二教学站,具备了建构主义学习所要求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学习要素,有利于学生养成主动获取法律信息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把信息内化成自身知识结构的能力。

二、通过SNS平台培养大学生法律信息素养的方法与策略

(一)通过SNS平台向大学生传播法律信息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说:“每个人都是一个潜在的信息资源库”。因此,我们要发挥个体信息资源库的价值。首先,保持很高的学习精神,广闻博览,且对从事的专业和感兴趣的领域有较深入的研究,对信息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其次,努力提高自身获取信息的技能,熟悉目前通用的搜索引擎技术,具有一定的搜索能力,能准确观察问题、恰当提炼主题词,较迅速而全面地获取相关信息;第三,乐于接受新事物,能适时更新与教学、学习相关的电子设备,认真学习新的信息技术,并及时跟进受大学生欢迎的SNS交流平台。融入学生的SNS社区,就意味着占领了教育学生的高地,我们应努力把博客、微信、QQ空间建设成展示我们的空间,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把我们积累的人生经验,思想认识,知识内涵发散出去。我们可以将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任务、教学步骤、推荐书目、参考文献等通过课件、讲义、图片、作业、视频等形式展示在博客、QQ空间、百度空间、微信等SNS平台上,通过下载、转载、共享、收藏、关注等方式广泛传播。百度文库可以与微博、人人网、QQ空间绑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QQ邮箱的内容可以通过QQ网页助手生成网页与微信、微博共享,或以链接的方式发给其他人。通知、作业布置和作业反馈等可以通过飞信、微信让学生及时获知。有适合的微信公众平台可以建议学生关注,如“法律图书馆”的公众平台能帮助学生及时收看最新的法律条款及丰富的法律报道,“法律出版社”的公众平台则让人感受到浓郁的法律文化。SNS平台在不断发展中,新的应用也将被不断挖掘,值得我们持续关注。通过SNS平台,我们除了向学生传播富有时代感和生活性的法律知识,还要传播法治理念和学习、运用法律知识的方法和技能。

(二)通过SNS平台促进师生互动交流、教学相长学生思维活跃,勇于接受新事物,教师囿于经验,易产生代沟,应加强交流。SNS平台是自我呈现性舞台,平时不善于表现自己的学生都会在这个舞台获得不同程度的展示,平台的自主性、平等性特点使师生交流更为全面、更为自然、更为宽松,交流时思维也更灵动,可以让师生看到更真实的自我并建立更亲密的联系。首先,教师应努力进入不同的SNS平台,多角度了解学生,关心学生。贴吧是大学生经常光顾的地方,适当光顾大学生常用贴吧,可以了解大学生的生活情趣和思想认识;人人网主要由当代大学生参与,教师从中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和关注热点。从博客、QQ日志和微信等转载分享的内容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情趣、涵养和追求;从微博更新、个性签名和QQ说说能看出一个人当下的心情。教师通过观看这些内容可以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迷茫,不仅要在情感上对学生给予支持和疏导,更要从法律层面上给予不同的指导和帮助。其次,通过不同的SNS平台与学生积极互动。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群,微博群、QQ群、飞信群、论坛等召开网上交流会;可以利用说说、留言板、评论、群发信息等对当前发生的法律事件展开评论;网络空间的关注、转载、分享、点赞等也是一种交流互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动向积极参与其中。在当今的互动传播时代,互动是信息获取的重要途径,教师的心得体会、研究成果等可以通过日志共享,也可要求学生将搜集到的与法律学习相关的内容或者学习研究的成果制作成一定的展示材料用于共享。腾讯QQ和百度空间是目前大学生运用较多的两个SNS平台,腾讯QQ侧重于交友娱乐,百度空间侧重于学习交流,把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通过SNS平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法律信息的能力SNS的交互功能能弥补传统课堂授课师生、生生交流不足的缺陷,使大学生获得更多业余指导的机会,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也促使学生从接受教师授课为主的学习模式向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发展。可以通过腾讯QQ、移动飞信、微信等SNS平台建立学群(即虚拟学习社区),再在学群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需求设立各讨论组,分享信息,交流思想,解疑答问。教师要培养学,讨论话题领袖,活动组织领袖,对所有成员参与情况实施评价。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创新项目、科研项目等,或者参与到教师的项目建设中来。宣传、发动、组织学生参与到法律运用调查,法律知识普及等社会活动中去。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动画等呈现情境性的法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鼓励学生参与到百度问问、百度百科,搜搜问问、爱问知识人等互动平台中去,为他人提供帮助。学生要养成探究性思维,善于发现问题,可以题目在群里讨论或到搜搜问问、百度问问中征集答案。学生在SNS平台上应勤于分享信息资源和搜索信息,考证信息真假的经验。人的一生中会面对很多类型的法律文书,如买卖合同、租赁协议、出国留学协议等,学生要尝试练习多种法律文书的解读和写作,为走上社会积累经验。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解决在日常生活中、社会实践中,求职应聘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把学到的知识内化成能力。

大学生信息素养论文第5篇

进行前期调查研究,制定信息素养教育计划

在准备开展信息素养教育之前,有必要对国内外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情况开展前期调研。调研的目的主要在于把握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脉络与现状,了解信息素养的技能要求和相关能力标准指标,分析并借鉴成功案例实践,同时对读者的信息素养状况进行摸底调查,以便制定符合特定读者信息素养教育要求的培养目标、技能标准、教育模式和课程计划等。具体内容包括:信息能力标准既是信息素养教育的目标,又是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的依据,因此应该作为首要调研目标。国内目前尚没有统一的信息素养标准,只有2003年到2005年间,北京图书馆学会的“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示范性框架研究”项目[3],制订了“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分为七个评价维度,19个评价指标,61个执行指标。此外,还可以参考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作为制订信息素养标准的参照。梳理下来,比较有代表性的信息素养标准有:2000年,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制定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方案[4]。该方案包括5项标准、22项执行标准和87项效果指标,其中5项标准分别是:(1)能够确定所需信息的性质和范围;(2)能够有效地检索所需信息能够正确鉴别信息来源;(3)能将所选择的信息融入自身的知识体系和评价系统中;(4)作为个人或群体中的一员,能有效利用信息完成一个具体任务;(5)能了解与利用信息相关的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合理、合法地检索和利用信息。该方案主要针对高等教育的读者制定,标准内容和评价效果指标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适合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时进行参考。2001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制订了信息素养标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信息素养标准体系:原理、标准、实践》(AustraliaandNewZealandInstituteforInformationLiteracy,简称AN-ZIIL),并于2004年做了修订[5]。ANZIIL包括6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67个三级指标,其中六个一级指标的内容是:(1)识别信息需求;(2)快速有效地找到所需要的信息;(3)评价信息和信息获取过程;(4)对产生及搜集到的信息进行管理;(5)应用新的信息来构建新概念;(6)了解使用信息所涉及到的文化、伦理、经济、法律、社会等问题。ANZIIL标准内容简练,易于操作,澳洲和新西兰很多大学图书馆,如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图书馆等,都采用该标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

此外还有一些信息素养标准的个案研究项目,例如:1996年,马萨诸塞州大学的5个图书馆开展联合项目“Informa-tionLiteracyProject:DefineCompetencies”[6];1998年,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图书馆[7],1999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图书馆的“UCLALibrary’sInformationCompetenciesSurvey”[8],1997年,纽约州立大学(SUNY)图书馆馆长委员会项目“InformationLit-eracyInitiative”[9]等,都分别制订了所在学校的信息素养能力指标体系。除了上述标准及指标项目,还有一些可以参考的标准,例如:IFLA的国际信息素质指南(InternationalGuidelinesonIn-formationLiteracy)[10];1997年,由新加坡教育部出版的《信息素养指南》中包含了评估与评价、学生执行标准等;1998年,美国学校图书馆协会(AASL)和教育交流协会(AECT)出版了《信息能力:建立学习的伙伴关系》一书,包括从幼儿园到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标准;[11]1999年,英国的国家和大学图书馆标准:SCONUL(SocietyofCollege,NationalandUniversityLibraries)[12],由7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组成,等等。经过30余年的发展,信息素养教育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案例,对这些实践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可以对信息素养教育的开展提供范本。国内清华大学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成绩显著,目前已经形成10个专题系列,并全部作为学校学分课程。同时利用学校的网络教育平台开发的信息素养教学资源,包括步进教程、习题与答疑,知识查询、网络导航、常用检索系统、素材库和实习训练模块,教师和学生可以互动讨论,是值得借鉴的典范[13]。复旦大学开发的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的网络教学平台,网上课堂采用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Producer、MediaPlayVoD视频等软件制作教学内容的动画演示,同时,按照学科专业特点,开发了医科版、理科版和文科版电子教案[14]。

在地方综合性大学中,南通大学开发了信息检索专题学习网站,帮助学生获得第一手信息素养教学资源,对学生学习前的基础情况和学习后的提高情况进行测试,针对不同的测试个体给出具体、详细的信息素养分析报告,帮助用户实现信息意识的形成。国外更不乏形式新颖、内容多样的案例实践,由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开发的基于web的信息素质教育在线指南TILT(TexasInformationLiteracyTutorial),以其设计形式和内容的创新性和互动性得到普遍认可,并在遵守公开发行许可(OpenPublicationLicense)协议的前提下允许全球范围的图书馆使用,因此被许多图书馆使用。该指南根据学生检索和利用信息的一般规律,设计了选择(Selecting)、检索(Searching)、评价(Evaluat-ing)三个核心模块。提供交互性的操作练习,在线测验和即时反馈,同时,提供在线帮助、多途径导航和个性化服务[15]。新西兰奥克兰大学(TheUniversityofAuckland)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都各具特色,并开发了基于Web的信息素养管理平台。瑞典的菲埃尔勃兰特信息素养教育方案根据不同的读者类型,制订了三个阶段的内容及目标,分别是第一阶段以大学生为对象的导向教育,第二阶段以三四年级大学生进行的信息检索入门教育,第三阶段以研究生为对象进行的信息素养高级课程教育。由美国图书馆学会(ALA)发起的PRIMO(Peer-ReviewedInstructionalMaterialsOnline)项目,在项目网站上的“PRIMODatabase”里有由全球各地的同行和专家评选的信息素养最佳课程,可以详细了解课程的具体内容[16]。

除了对同行的信息素养教育研究与实践进行调研,了解教育对象的信息素质现状和实际需求,对于开展有的放矢的信息素养显得更为重要,但以往多忽视了这方面的调查,以致开展的信息素养教育针对性和适用性不强。以南通大学信息素养培养为例,学生按类型可划分为本科生、研究生、教师;按学科可划分为理工、工科、人文科学、法律、经济、医学等。由于不同类型的学生需具备的信息能力不同,因而对不同学生群体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目标也应有所差别。调查要分阶段、分层次进行,并进行科学地组织、分析和备案。常用调查方法有问卷测量、访谈法和经验法,其中问卷调查是最常使用的方法,设计时注意问题项、指标项、样本数、置信度等决定调研结果的关键要素。对于样本的选取要结合抽样技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简单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系统随机抽样、等距随机抽样、整群抽样等方法。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还有必要拟订统一的“信息素养教育”的指导性课程计划。指导计划中主要明确与“信息素养教育”有关的共性问题,包括:基础知识、教育目标、技能要求、课程体系与设计、内容与方法、组织与实施建议、效果评价、案例模板等。在此基础上,培训教师根据特定读者的类型、信息素养现状及要求,制定和实施具体的培训和教育课程计划,形成培训的常规化、系列化、规范化。

不同媒介和途径互动,加强对信息素养教育的宣传

“信息素养”是现代人适应信息社会的一种基本能力,是学习型社会实现终身学习的必备技能,被列为继“英语素养”、“计算机素养”之外的另一个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标志。美国“教育技术论坛”在2001年第4季度报告中指出,21世纪人才的能力素质包含五个方面,分别是:“基本学习技能,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实践能力”。尽管信息素养已经日益受到重视,但读者和信息学生对此并没有足够的认知。仅从学生对不同信息来源的质量判断来看,OCLC于2005年年底推出《对图书馆与信息资源的认知:给OCLC成员的报告》[17],通过对6个国家3300名信息学生的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不清楚图书馆有丰富的高质量电子资源,对搜索引擎和图书馆信息的信任度几乎相同”。“信息素养”作为一项新的技能,学生对其认知度及重要性了解有限,因此,更要积极宣传信息素养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宣传”一词在《辞源》中的解释为:个人或团体借助于各种媒介表达自己的观念和主张,以影响群众的态度和思想的社会行为活动。由宣传者、宣传内容、传播媒介、宣传对象诸多因素构成,具有目的性、社会性、依附性等特点。宣传的目标可以归结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拓展传播途径,提高广泛知晓度,即“让每个人都知道”;另一方面是引起受众的兴趣,提高吸引力,即“让每个人都想听”。由此看来,针对宣传对象选择适当的传播媒介,并精心设计宣传内容是至关重要的。为了实现“让每个人都知道”的目标,就要善于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和载体相结合,进行互动和补充,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增强对信息素养意义的认知。南通大学具体宣传渠道包括:问卷调查、图书馆主页、海报、宣传栏、馆刊校刊、学校广播站等媒体、学生管理委员会、读者社区(BBS、Blog、MSN、QQ)、建立邮件列表、群发邮件、其它学生集中的地点或团体等。为了实现“让每个人都想听”的目标,最重要的是对信息素养教育的主题和内容进行精心设计,注意实用性和针对性。实践证明,一般情况下,基于特定专业学科开展的专题信息素养教育,比基于资源类型的授课更受欢迎。还有一些实用性强的内容,例如,针对硕士生、博士生撰写毕业论文开展的“学位论文专题”,针对专利申请等开展的信息技能教育,都在实践中被证明是专指性强、广受欢迎的选题。此外,还要注意利用广告效果进行宣传,用内容凝练且说服力强的广告增强感染力。根据不同的教育受众特点,常见的广告用语有说理型、活泼型等。

信息素养教育的开展

一般来说,比较适合我国当前实际情况的信息素养教育,是在已有的各类“多媒体文献阅读”或“信息检索类课程”的基础上,扩大教学对象范围,重新安排和设计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拓宽教育模式,提高信息素养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和互动性。具体说来,可从以下方面着手:根据学生需求,开设多种时段、多种模式、多种类型、多种选择的各类信息素养教育及技能培训。具体包括:结合不同课程的内容和特点,充分发挥信息技能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信息支撑环境和有力的信息工具;结合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信息需求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信息素养技能培训;根据不同的信息能力水平,提高信息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和互动性。强化以“学科、专业或专题类的信息资源利用和分析”为主题的信息素养教育。按照针对性强的学科及实用性强的主题细分课程教育内容,增强对专业学习及科学研究的支持力度。通过各种渠道。根据解决问题的实际需要,改革教学方法,模拟科研课题或课程学习,进行实验式教学。与专业课教师合作,将信息素养教育与课程整合起来,开展针对性强,充分互动的信息素养教育。信息素养教育只有与相关的学习课程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体现出价值。例如,在学校的学生培养方案中寻找载体课程,纳入学科课程体系,逐步做到信息素养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国外大学图书馆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实践,比如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图书馆[18]等。此外,还要重视研究和创新能力的训练,通过互动甚至游戏的形式,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到信息技能,提高学习效果和针对性。这方面有很多值得借鉴的案例,如美国的卡内基梅陇大学图书馆、北卡罗兰纳州大学图书馆等,都通过在线游戏进行图书馆使用及信息素养方面的教育[19]。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和普渡大学的信息素养项目“Inf-lite”中的“ThinkFastII”[20],也采用在线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判断学术性和非学术性刊物,实质是考核对信息源价值进行甄别的能力。聚焦科研过程,构建基于web的信息素养学习系统和协作式虚拟学习互动社区。例如:采用Pathfinder方法,从选取课题研究主题、信息源,到生成报告、参考文献引用格式等全过程,提供跟踪指引服务。基于web的信息素养学习系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途径,同时也有利于进行互动和交流。

大学生信息素养论文第6篇

关键词:文献检索;信息素质;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3-0070-02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也是信息时代,当代大学生应当具有较强的信息素质,具备收集、获取、利用信息的能力。文献检索是一门培养大学生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等工具进行文献信息收集、整理、加工与利用能力的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文献检索的基础知识,信息检索、筛选、处理的基本技能,能够熟练利用图书馆馆藏文献检索工具及网络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等学术数据库来查询、获取学习与研究中所需的文献资料信息,属于一门素质拓展课程。文献检索课是目前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及形式,是培养当代大学生信息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是一种适应社会信息环境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觉悟、信息意识、信息能力的教育模式,使学生知道如何寻找和利用有用的信息,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信息处理实际技能和对有用信息进行鉴别、筛选和应用的能力。

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信息素质存在的不足,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出发,对如何通过文献检索课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大学生信息素质现状

综合各种解释,信息素质可理解为:能够恰当理解信息,并能准确查找、分析、加工、利用和评价信息的能力,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搜索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1.信息意识淡薄。据调查,大多数学生不了解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有相当多的学生根本不清楚通过何种途径和方法来检索本专业的文献信息,更有甚者信息需求也不清晰。只有较小比例的学生能够主动地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由上述现象可以看出当前大多数学生信息意识非常淡薄,对信息的重要性认识严重不足。说明当代大学生的信息意识比较淡薄,总体水平偏低,需要加强和提高信息素质教育。

2.信息技能较差。大多数学生只注重本专业的书本知识,忽视了相近、相关学科的知识信息,基本不会查看与专业相关的图书、期刊、研究报告、专利文献、学位论文、档案资料等。有些学生甚至在学校期间从来没有去过图书馆,没有借过一本图书。对于当前普遍使用的信息处理软件Word、PowerPoint、Excel等,大多数学生只是处于基本会用的水平,能够操作较为复杂命令的学生所占比例很低,不能对所做课程设计说明书、毕业(设计)论文进行排版。多数学生不善于利用电子文献信息和网络信息资源,大学生上网人数比例很高,但能够真正将网络作为一种获取资料信息数据的重要途径及手段来进行研究、学习、开发的却屈指可数。

二、加强文献检索教学是培养大学生信息素质的有效途径

文献检索课是运用科学的方法论和科学交流的原理来指导学生进行信息的搜集、整理和运用。随着社会的发展,文献检索课不断地注入新思想、新理念、新内容,是目前我国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和信息运用能力的主要途径。面对当前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存在的不足,文献检索课程教学要顺应时展的要求,在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有所改革创新,以更好地完成增强大学生信息素质的任务。

1.加强信息意识引导。信息意识淡薄导致文献检索课堂教学中出现学生的学习动力普遍不足,对课堂教学内容感到枯燥乏味,对学习文献检索课没有兴趣的现象。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获得专业相关信息有较高的期望值和兴趣点,文献检索教学应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体现文献检索课程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帮助学生明确本专业开展文献检索的途径,为他们今后进行毕业论文设计、撰写研究报告、继续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也可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教学研讨会、开展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信息检索利用示范等多种形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增强他们的信息素质。

2.改进教学手段。随着计算机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目前各类学校授课基本普及了多媒体教学,但很多采用乏味的PPT形式。针对文献检索课,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演示如何进行网络检索及光盘检索,让学生生动直观地学习,可收到极佳的学习效果。另外,可以把图书馆相关的馆藏资料及检索通过多媒体方式呈现出来,给学生以感性认识。同时可开发多媒体软件或网页,把教学要求、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内容辅导、实习例题、教学讨论融合到网页中,利用电子邮件或在线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信息交流互动,将教学安排信息到网上,通过网络解答疑问,布置与批改作业。

3.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填鸭式”被动教学模式为“互动式”教学,培养学生成为主动积极的信息获取者,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采用“Engage参与”—“Explore探究”—“Explain解释”—“Elaborate提炼”—“Evaluate评价”的“5E”教学模式,通过设置情景或问题,让学生参与研究与思考,主动去查询、获取有用的资料信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

4.改革实践教学模式。文献检索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往往会安排较多的上机实践课时。由于教师及学生对上机课不够重视,加上教师对学生的监督不力及学生自我约束力差等原因,往往使得上机课达不到真正的实践目的。教师要转变观念,重视实践教学,改变实践教学模式。可以设置一定的研究课题让学生查询、获取相关资料;也可布置本专业领域内的研究内容,让学生查询资料了解最新研究动态;或者让学生提前选择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让学生查询与之相关的文献资料,让学生带着目的或目标去上机,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文献检索课作为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方式,一定要紧紧围绕学生的专业特点、课程设置及实际需要,探索多层次、多样化教学模式,真正使其成为一门以培养大学生综合信息意识、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水平为目的的素质教育课程。同时要加强创新,不断促进文献检索课的发展,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更新文献检索课程的培养目标和定位,高标准、高质量全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明秋.“文献检索”课“5E”教学模式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4(3):17-19.

[2]任萍.《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和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1,(13):106-107.

[3]干林,王敏.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与文献检索课改革[J].经济研究导刊,2011,(144):302.

[4]孟桂荣.文献检索课与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途径探究[J].现代情报,2009,(5).

[5]金建设.嵌入式系统基础教程[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大学生信息素养论文第7篇

1.1时展的迫切需要信息是人类进行精神交流的一种媒介物,拥有信息就是拥有资源、财富。当今时代,信息已成为一个事关政治、军事、文化及国家安全等多方面的核心问题。对信息的开发、控制和利用,是衡量综合国力、科学技术、经济竞争实力和人的生存能力的重要标志。所谓“认识是实践的先导”,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对行为实践起积极的作用。作为当代大学生,仅一般地懂得信息的重要性不行,必须充分认识和理解信息的重要作用和地位,牢固树立起“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力量、信息就是财富”的观念[4],将信息摆在极其重要战略资源的位置上来认识。因此,开展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提高其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是当今信息时展的需要和高校教育的重要工作。

1.2当代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数字化、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的各个领域。面对种类丰富、数量繁多的学习资源,怎样去搜寻、甄别、评价和有效运用信息显得尤其重要,信息素养日益成为了现代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当代大学生除了需要有高尚的思想品质、健康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知识结构、熟练的业务能力外,还必须具有对信息敏锐的感受力、洞察力和辨别能力,能自主、高效地利用信息资源,创造性地完成工作的能力。只有具备敏锐的信息意识、高度的信息觉悟、综合处理的信息能力,才能符合社会信息化对新型人才的要求。

1.3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需要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突破了传统的阅读纸质文本和人工检索信息的方式[5],向人们展示出全新、高效的超文本、超媒体阅读和自动化检索方式。要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中立足发展,必须要掌握先进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拥有竞争的武器。21世纪是一个信息的时代,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能否掌握信息社会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对能否持续增强自身素质、更新知识结构、提升工作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当前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

2.1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有所欠缺近年来,尽管大学生对信息资源的认识有明显提高,但许多学生更侧重于简单的计算机操作、网页浏览、文字处理等,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比如:有的学生上了大三,还不能熟练使用学校图书馆资源;有的学生则满足于无目的无计划地浏览新闻、阅读书刊;甚至有的学生对高校BBS、博客、网络贴吧、3G、微博、搜索引擎等广泛应用的新媒体技术不是很熟悉,使用率不高,这与信息时代对人才的要求相差甚远。当代大学生驾驭和利用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的能力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其工作效率、协调办事的能力等方面。

2.2缺乏甄别、筛选、利用信息的能力在当前信息技术发达的社会,信息泛滥,无关紧要的信息,如垃圾邮件、流言蜚语、网络游戏、手机短信等信息,常常把我们真正需要的一些信息淹没。“90后”大学生鉴别是非、区分优劣的能力有限,缺乏对信息的鉴别、分析、评价的能力,部分学生仍不能熟练、精确、快速地搜寻自己所需要的相关信息;有的学生虽具有了一定获取信息的能力,但还不能提炼、整合所获取的信息,不善于将所提取的有效信息运用到实际生活工作中;有的学生甚至因接受了来自互联网的失真或错误的信息资源而使自己学习、生活、工作受到了影响。

2.3信息道德和信息法规意识较差如今,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大众教育的部分缺失,导致一些社会成员利用互联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这其中还不乏一些高学历者,也不乏一些在校大学生的参与,诸如“对知识产权的侵犯”“网络诈骗”“对个人隐私权的侵犯”“网上造谣、炒作,牟取巨额非法利益”等信息违法犯罪活动。据调查,一些学生对信息道德和信息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的认识不够全面,以致屡屡出现大学生沉湎于网恋、网络成瘾、学术行为不端的现象。甚至有的大学生利用自己对信息技巧的掌握,滥用信息资源,做出一些不道德的行为。因此,对大学生信息道德和信息法规意识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3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育途径

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已经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为此,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强化信息意识笔者认为,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首先需要树立超前的信息意识,即对各类信息的自觉的心理反应。信息网络化、一体化是信息社会的重要特点,作为当代大学生,要善于学习和接受新事物,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势,加大意识活动的开放程度。

3.2提升有效信息的获取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是指为了实现目标和任务,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多种渠道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的能力。它包括了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网络等各种现代信息传播工具来检索、收集信息[6]。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信息的来源、信息的数量越来越多,大学生要明确想获得的信息,并有能力关注信息的重点,比如:可以通过信息的类型在信息的海洋里将所需要的信息搜寻出来;不断提高获取信息的意识,留意生活中的信息,多记、多看、多思考,加深印象,这样在运用信息的时候也能更有效。

3.3提高信息的鉴别、运用能力身处在信息时代的大学生,除了应具备较强的获取信息意识,还应具备准确对信息进行鉴别和评价的能力,能识别并抵制不良信息。为此,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科学辨别能力的培养。首先,丰富知识和实践经验,才能对事物进行深入、全面的认识和判断。其次,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来观察、思考问题,能通过现象看本质,明辨是非,从而及时、准确地掌控信息。最后,在运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可以融入自己的思想、见解,能创造新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