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小学生数学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2-10-11 05:07:39
小学生数学论文

小学生数学论文第1篇

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好像不知如何解答的问题,而用假设法分析和推理往往可以使问题迎刃而解。比如有这样一道题:

某商店A、B、C三种商品单价分别是10元、6元、4元,小王买了这三种商品各若干件,共付钱40元。后来,小王觉得其中一种商品买多了,想退还其中两件商品,但是营业员只有20元面值的人民币,没有零钱退。小王只好调整其他两种商品的购买数量,使总价保持不变。小王买得B商品多少件?初看这题,一时不知从什么角度思考,而从假设开始分析,层层推理,思路慢慢就清晰。

1.假设想退还的两件是A商品。10×2=20(元),营业员有20元面值的人民币,可以退还。与题意不符。

2.假设想退还的两件是B商品。6×2=12(元),不可退还,而12÷4=3(件)正好可以调整3件C商品,符合题意。

3.假设想退还的两件是C商品。4×2=8(元),要是总价保持不变,就不能调整其他商品,不符合题意。

从而,可以得出:想退还的商品是B商品。

下面继续用假设法分析。

1.假设原来A商品买了3件,还剩40-10×3=10(元),10=6+4,则B与C商品就只能各买一件,与前面分析的结论不符。

2.假设原来A商品买了2件,还剩40-10×2=20(元),20=(6+4)×2,则B与C商品就只能各买两件,与前面分析的结论和题意不符。

则A商品只买了一件,买B商品与C商品的总价是40-10=30(元),再根据B商品要退还2件再列表分析:

从而得出B商品原来买了3件,现退还2件,只购得1件商品。

可见用学会用假设法分析、推理,对思考解决问题是很有帮助的。下面我出一题,同学们可用这种方法思考解答。

排球的单价是58元,足球的单价是85元。学校买了排球和足球共14个,一共用去1028元。学校买来的排球和足球各有多少个?

二、“骗人的”余数

“叮咚”门铃一响,妈妈回来了,“生日快乐!”话音刚落,妈妈从背后拿出了一盒包装精美的蛋糕。哦,我差点忘了!今天是我的生日呀!正当我迫不及待地想打开蛋糕盒时,发现还有一张小巧彩色卡片。我抬头望了望妈妈,只见妈妈神秘地说:“先答题,答对了才能吃蛋糕哦!”啊!妈妈简直变成了“开心辞典”里的王小丫了,我只能先咽下口水,沉着“应战”了。

我看了看卡片,上面是一道应用题:2010年上海世博会前夕,一家学生旅行团来上海预订房间,酒店有三种房间:三人间每间135元;二人间每人100元;四人间每人120元,这个团男生15,女生12人,要求男女生分开住,他们怎样预订更省钱呢?我思考了一会儿,决定用列表法解题:

从表中就能很清楚地看出四人间是最省钱的,每人只要付30元,那就再分别计算男、女生各需多少钱。

女生:12÷4×120=360元

男生:15÷4=3(间)…3(人)

则男生要花:3×120+135元=495元

共需360+495=855元

正当我自鸣得意时,妈妈提醒我这样预订房间是不是最省钱啊?我仔细检查了一下,这才发现做错了,在计算男生房间时被那讨厌的余数蒙骗了,其它剩下的3个人完全可订最便宜的四人间,那男生只需花:3×120+120=480(元)

则共花:360+480=840(元)是最省钱的

这道题的余数就象是一个陷阱,容易误导人,一不小心就错了,看着妈妈的赞许的目光,我吃着香甜的蛋糕,觉得今天的生日蛋糕是最好吃的。

三、计算“魔术师”

每一次考试,基本上都要考到计算,同学们肯定都厌烦计算,特别是四则混合运算,再加上分数、小数,真是烦上加烦。但是,考试终究是要考到计算,那怎样让计算不那麻烦,不容易出错呢?那就要用上简便计算的定律了它可以像一个魔术是一样让我们的混合运算更加的简便!

常见的简便计算的定律有:乘法分配律(也就是提取公因数)比如说下面一题就是在我们看过的一道题目:0.88×93+0.88×7如果这道题目列竖式计算的话会很麻烦,也有可能算错。如果要简便计算的话就可以把97和3相加,然后就可以简便计算了:

0.88×97+0.88×3

=0.88×(97+3)

=0.88×100

=88

这样计算就简便多了,不用再去死算,而且不容易出错。

在计算中,虽然可以用计算公式但是有一些题目还需要一步一步地算,比如说有两组很容易就上当的四则运算:12×48÷12×48和12×48÷(12×48)。第一个看上去可以很快的算出来,其实,这只是一个陷阱,如果非要在第一个上简算,也可以用×12和÷12抵消,转化成48×48。而第二个的运算顺序和第一个是相反的,先算括号里的12×48,然后按照运算顺序把前面的12×48算出来,就可以转化成1÷1结果等于1。

小学生数学论文第2篇

一、学会阅读数学,从中感悟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才能达到对书本的本真理解。同时数学有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错对分明,因此数学阅读要求认真细致,同时必须勤思多想。要想真正的学好数学,使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我觉得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书看得多的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相对比看得少的要好。同时这样也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思想。

二、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形成数学语言

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比如:在教学《现代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乘法运算定律的简便运算时:44×25=?我教给学生的一种算理:44×25=11×(4×25)是根据三年级学过的把一个数分解为两个数的乘积,再运用乘法结合律。我讲述后,又请几名学生复述这种算理并且出了几题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自己说。接着再问,还有比其它的解题方法呢?既让学生巩固这种算理,又再次给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转为学生讲,老师听的轻松氛围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还可以用乘法分配律:(40+4)×25)。

三、采取各种形式,让学生发展数学语言

1、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在每个小组中选出小组长、记录员等,当学习中有疑难时,便可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同桌交流

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别是新授课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及时地总结。如名数之间的化法:2米6厘米=()厘米,可让学生叙述:2米就是200厘米,200厘米加上6厘米等于206厘米。简单的两句话,通过同桌间的互相交流,使学生掌握思路,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而班级中的学习困难生,也可在同桌的带动下,逐步学会叙述,正确地解答。

3、让学生小结

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要点。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确引导,学生便能正确地概括。如在学习了小数的大小比较之后,课堂小结时,我问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在回忆整理之后,纷纷举手发言,而且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和一些后进生也很积极。有些学生话虽简洁,却抓住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经常进行有目的的课堂小结,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智能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

多种形式的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学生把思维说出来,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也是自我表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四、在操作中强化学生的数学语言

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是思维的物质形式,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在伴随着语言表述的过程而内化,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为了使学生透彻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可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看、涂、想、说”进行。折:让学生用一张纸折成均匀的四份;看:引导学生观察①多种不同的分法;②一共分成几份?③每一份的大小怎样?涂:涂出四分之一、四分之二、四分之三;想:出示涂色的纸,思考怎样用分数表示?说: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想的过程?分数的意义是怎样表述的?等等。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引发思维和用数学语言表达,不仅加深了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还可以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同时也培养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生数学论文第3篇

我在教学中践行“生本教育 ”的理念,遵循“生本教育 ”的“先学后教,不教而教”教学原则,总结出如下的教学流程:第一步,课前自学,也叫课前预习。就是对所学知识有个初步的认识,这个认识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面对新鲜生疏的知识,产生一种求知的欲望,在这种内动力的趋动下,主动地去探索知识,既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第二步,小组交流。通过小组交流,给学生提供一个“生态平衡”的学习环境,这个学习环境,特别为差生提供了一个学习与自由表达的机会。小组交流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生“取长补短”、“自我完善”、“相互促进”的过程。第三步,全班交流。在全班交流中教师可以做必要的引导和提醒,在同学们的交流与争辩中攻破每一个难点,构建知识系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第四步,老师帮。老师根据同学们的自学情况,交流情况,针对同学们出现的问题对同学们进行引导和帮助。这种教学模式简单地说就是:预习(前置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刚开始尝试这种教学模式的时候,我也曾经着急过,迷惘过,生怕学生们言不由衷,跑题到九霄云外,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们知道了怎样去讨论。在课堂上我主抓13个小组长,让他们各出奇招,各显神通。每节课,我除了定出本课的课前小研究,就是让学生们在自由自在的状态下去尽情学习。我有时像一个舵手,修正一下航向;更多的时候,我是一个“隐士”,在一旁感受和欣赏着课堂的精彩纷呈。

印度哲学大师奥修说:“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脚被忘记,是因为脚处于“忘我”状态,工作得非常好;反之,如果鞋不合脚,脚疼了,就会被时时记起。同样的道理,当教育适合学生时,学生就忘记了自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了自己。在忘我的时刻,学生的能量就不会被教师的说教所消耗,真正出现投入和着迷的境界。失去多时的人的自然本性,这时会回到学生的身上。“他会像自然界的那头鹿,毛色鲜明,忽闪着黑宝石似的眼睛,处处显示活力”。平时要花几个钟头甚至几周时间才能“教”会的东西,现在也许有几分钟、几十分钟就足够了。

郭思乐教授说:“他(教师)的核心任务,不是自己‘教’,而是组织学生‘学’、服务学生‘学’。他要为学生创造生机勃勃的、令学生‘忘我’的课堂。”郭教授还说:“牛们喜爱草,向往草,争先恐后地奔向草,这时候,鞭子的作用就大大减少了。类比到教育,就是,我们让学生喜爱学习的天性发挥出来,让他们以最大的自由奔向学习,享受学习,这时,他们不肯下课,他们总是意犹未尽,课堂上风起云涌,这时外部评价的督促作用也就变得多余了。”

我在践行“生本教育”的教学模式中,体会最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特有的前置性研究。在生本教育体系的方法论中提出了“先做后学、 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前置性研究”就是充分体现了这一生本理念。前置性研究是教师根据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和学生情况来确定,让学生自己先自主学习的一个过程。这样可以使学生有备而来,对课堂充满自信,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如何设计前置性的小研究,如何使学生会做前置性研究作业呢?如,在教学《1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我会设计“说一说”、“画一画”或“摆一摆”的前置性的小研究。7 + 8=( ),请说一说你的方法(也可以用画图或摆小棒的方法)。又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时,我会先给出自学示范:

学习内容:加法交换律。

例题可知:因为40+56=96(千米)

56+40=56(千米)

所以40+56=56+40

用字母表示:a+b=b+a

我的发现:在加法计算中,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我的例子:13+7=7+13

76+18=18+76

我会要求同学模仿我的书写格式,完成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的自学。给出一个自学模式,可以降低学生自学的难度。每次布置前置作业的时候我都会简单说一说完成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比如:运算定律这一课,我会请同学们完成小研究的时候想一想:什么时候会用到这些运算定律?在记忆这些运算定律的时候有什么好方法?请把你的好方法写下来,与其他同学一起分享。

2、自主学习的方式——小组合作。生本教育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以生为本,提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那么学习小组如何组建?如何才能保证学生能够成功、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呢?

对于小组的组建,我有以下三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同桌的两个人组成一个小组。第二种方法,由前后桌的四个人组成一个小组。这种方法我在教学活动中最常用当,我会尽量保证每个小组有一个优等生,两个中等生,一个后进生。第三种方法,同学们自由组合式。组内的成员大多兴趣爱好相投,感情相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个性,这种组合在期末复习、班级活动的时候非常好用。

小组组建好后,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几个小组成员自由发挥,那么整个合作过程就会如同一盘散沙,学生从合作中得不到真正学习的机会和任何的提高。我一般会在分完小组后,给每个小组成员编号,并作好分工,比如:一号当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二号当记录员,负责记录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三号当纪律员,负责维持合作时的纪律,四号当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作出汇报。在小组合作时,我会对他们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指导,如:小组内发言时要按照次序,要学会聆听,要礼貌用语,要各司其职。当然每个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一直不变的,一般在一个月之后,我会调换他们的任务,这次担任组长的下次去担任汇报员,这次担任纪律员的下次去当记录员,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四个角色所担任的工作都了解,都会做,明白这四项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四人小组的成员缺一不可,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合作意识。

3、多元化的评价。评价是向学生反馈他们的学习情况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教育系统内部,评价不是目的,只是促进教学的手段,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多元化的评价呢?

在教学中,我常用的评价方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口述评价:我常常会在孩子们有进步或表现优秀时,及时鼓励。

(2)文字评价:除了口头上的表扬,我还习惯在他们的书上或本子里写下一、两句由衷的赞美,如:你真棒! 等等;

(3)同学评价。

“你的发现太有价值了”

“你的总结很到位,你就是我们班的小博士”

“你语句流畅,用词准确、思路清晰,完全可以当一名小老师了”

“你太有才了”

“你都可以当教授了”

在我们四(1)班的数学课堂经常可以听到类似的评价,这些评价都有的来自同学。能得到同学的认可,对于被评价、被表扬的孩子来说,是最开心不过的了。我们班的王同学同学,是一个比较调皮、好动的小男孩,之前他很少参与课堂的讨论,经常一个人玩手指。但就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举手了,也正巧被同学请起来发言。等他发言完,同学给他足够的认可

“王同学,你声音很洪亮,我们要向你学习。”

“王同学,你的思路很清晰,我要表扬你。”

“王同学,你是very good!”

“王同学,今天上课你不但没玩手指,还能举手发言,我要表扬你。”

“是啊,老师也觉得王同学今天表现的非常好,思路清晰,用词恰当,上讲台大方得体,非常棒。赵老师也希望王同学以后能保持这种良好的学习状态,继续努力!”就在自己被小伙伴评价的时候,王同学听得是多么的认证,从他眼睛里我找到了丢失已久的自己。得到赞扬的他,整节课都坐得直直的,听课别提有多专心了!

(4)分数值评价。我们班有几个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同学,起初让我很苦恼,后来我改变以往的“批改作业”为“作业评分制”。每次作业只要能认真完成,就一次能获得1000至10000分乃至几万分的奖励,书写越认真,分数越高,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如果书写作业时还能对一些重点题目进行评研:举一反三,写出自己的思路,重难点提醒,将会获得更高的分数。

评价方法一改变,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也完全变了。他们为了能获得更高的分数,整个课时作业被评研的密密麻麻,他们用自己喜欢颜色的笔,写出自己对题目的分析,写出自己对解题的思路。空白的地方写满了,就写在便利贴上,贴在课时作业里面。不写作业的同学也按时完成作业了。看到他们整页整页写的密密麻麻的评研,我问他们:“你们这样写,累不累,手酸不酸啊?”

“老师,我们不累。”

“老师,我这次拿的分数不高,我再补加点评研,能不能重新给我打分啊?”

“当然可以啊。”

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称赞、喜欢。当自己所做的事情得到别人的认可时,那一定是心情喜悦,干劲十足。大人如此,孩子们更是如此。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赞赏与喜爱。正因为孩子们渴望得到老师的赞赏,所以我们老师在教育教学中,就该凭借孩子们的这种需求,多元化评价孩子,深层次的鼓励激发孩子自主学习的潜能。

4、静待花开。

小学生数学论文第4篇

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弱而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对于熟悉事物更易于理解和接受。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将生活实例引入其中,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寻找和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从而形成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态度。例如教师在讲解“认识人民币”教学内容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货币之间换算关系,并认识到其所代表含义,教师可以将生活实例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让学生顺利掌握数学知识。如教师可以以学生在生活中购买文具用品为例,让学生讨论购买五元一支水笔的付款方法。学生经过分析讨论,再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很容易就可以想到很多方法:既可以用五个一元人民币购买,也可以用一个一元,两个两元人民币购买,还可以用一个五元人民币购买。通过这样生活的教学案例,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不同面值人民币所代表的含义,并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二、教师要善于设置生活性的应用题目

很多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都感觉到数学学习枯燥乏味,从而失去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数学知识掌握不理想,教学效果也难以尽如人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设置生活性的应用题目,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例如教师在讲解“对称、平移和旋转”教学内容的时候,如果仅从理论方面对学生进行讲解,很多学生不仅会感觉枯燥乏味,缺乏学习动力,而且会因为对概念的理解不深而掌握程度有限。教师可以在讲解完教学内容以后,让学生仔细观察和讨论身边的物体和生活中遇到的现象,找到符合对称、旋转和平移特点的物体。学生经过回想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现象或者事物,很快就举出了摩天轮旋转、火车移动和手掌对称等实例,教师在学生分析讨论的基础上,再对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概念进行总结和归纳,并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生活中满足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物体与生活场景,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师要善于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新知

数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都很强,小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总会感觉力不从心,无法深入的理解教学内容。因此,教师要善于结合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新知识。例如学生在学习相遇问题的时候,总是对数学题目中相向而行、相背而行(1)和同向而行等类型辨别不清。为了让学生理解三种数学题目类型之间的区别,教师可以引入一个生活中的小游戏,让学生参与其中,从而对这些概念有更清晰的认识。教师可以将学生两人一组,规定好合适的游戏时间(如5分钟),让他们在操场上将这三种情况进行逐一演练,然后回到教室彼此交流游戏的心得,以及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性的小游戏,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又可以让学生将数学概念与生活中的事例相联系,从而让学生更加的热爱学习、热爱生活。

四、教师要善于创设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巩固新知

很多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以后,由于缺乏必要的温习巩固,对于数学知识和内容并没有真正的掌握,从而对以后的实际应用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合适的生活情境,在帮助学生巩固新知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例如学生在学习整数加减运算方法的时候,对于题目173-96=173-100+4常存在疑惑。教师针对这种情况,可以为学生创设合适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完成对题目的理解和知识的巩固。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如下生活情境:小明要过生日,小明的妈妈想给小明买一个变形金刚模型作为礼物送给他,一个变形金刚模型需要96元,小明的妈妈带了173元,她给了营业员100元,然后营业员找回4元,现在小明妈妈剩余钱数为173-100+4。教师通过为小明买礼物的过程进行梳理与提炼,原本抽象的数字运算被应用到具体的生活场景中,使数学知识得到生活经验支持,从而为学生总结出简单的算法过程,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更为巩固。这样一来,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小学生数学论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论小学生数学预习的重要性

 

预习是最传统的学习方式,一直深受教育界的广泛重视。那么为什么要组织学生预习?怎样组织学生预习呢?其实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学的过程。经过预习,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锻炼,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正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预习是数学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预习是组织教学中的必要组成部分,其意义在于:

1、预习给学生一个自由探索的活动空间。预习从形式上看也就是在没有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学生感受、学习新知识的过程,能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预习时学生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兴趣与能力进行活动,有选择地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如在预习“认识乘法”时,基础不同的学生选择方法也就不同,基础好的学生很快就能明白书中的意思,直接就用乘法算式做题,而基础不好的学生刚开始肯定是运用加法慢慢过渡到乘法,导致做题的方法也就大不一样,但通过预习让学生都能认识了乘法。预习新知识时学生是作为活动的独立主体小学数学论文,自由地探索新内容。使学生学会边看书边思考,并把自学的发现用语言表述出来。

2、预习给学生一个锻炼自学能力的舞台。预习从功能上看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小学数学教材编写具有简炼性、概括性、逻辑性强的特点。如在预习“认识多边形”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先找一找各种不同的图形,找一找日常的生活用品中都有哪些图形,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概念,然后学生试着用语句来概括不同的图形,增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又能深层次了解数学的概括性,而不同图形之间实质上也有一定的相同之处,这些知识学生在预习时都会搜集,都会去理解、分析,这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锻炼。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经常预习的学生自学的能力明显增强,学习主动高效。

3、预习是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的前奏。学生预习过后,对要学的

摘要细心讲解,预习过程中常常看到学生思维的碰撞,创造的火花。课堂教学充满生活的情趣和生命的活力。

二、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是一个长期复杂过程。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呢?

第一、能正常开设好预习指导课

老师在每节课上都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内容,创设在家里预习的情境,一步一步地指导学生预习。例如:小学数学第六册“年、月、日”一课时,我是让学生从以下四个步骤由浅入深预习这一内容:

1、初读课本内容后,了解其主要内容。再读课本内容,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句子划上线。

2、想一想,新知识新在什么地方?与旧知识有什么关系?

3、试一试,课本上的练习会不会做,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先留20分钟给学生自学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学生预习完后,教师必需及时组织集体交流每一步预习的结果:

(1)、主要内容是关于时间单位年、月、日的知识和相互之间的联系。细读课本内容,教师带领学生一句一句边读边理解

关键词语。如“常用的时间单位,除了时、分、秒以外,还有年、月、日。”中的“除了……以外,还有……”;“二月,平年是28天,闰年是29天。”中的“平年”、闰年”;“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中的“通常”;“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中的“公历年份”、“一般”;“1993年是平年,所以1993年二月有28天。”师:1993年是平年怎么判断的?你能不能判断任意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吗?

(2)、思考新旧知识的联系:年、月、日是较大的时间单位。

(3)、集体订正学生完成的练习,教师及时的给予评价。

第二、教师注重评价,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

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对学生积极阅读、主动思考的表现及时给予评价。检查“疑问”的数量与质量小学数学论文,了解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观察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与流畅性,从而对学生的预习作出评价。如在预习“位置也方向”这部分内容时,不同的学生预习的效果就截然不同,有同学提出的问题就很有针对性,试着问自己在教室中的座位,也有些同学问自己的家在镇政府的哪个方位,像这样的问题提出时让预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应该很好表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试着让学生说说问这些问题时的想法,让其他同学也去借鉴借鉴,对没有认真预习的学生及时与家长联系,了解情况,共同帮助每一位孩子,让他们都养成勤于预习的习惯。

第三、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合理利用学生的预习成果

现在的课堂教学过程就作如下的变革:(1)学生提出问题,师生集体讨论,从点入手。(2)教师穿针引线,师生共同讨论,以点带面。(3)师生共同小结,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引深提高。(4)巩固练习,教师个别辅导(时间不少于20分钟)。现在评价一节课好坏的标准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界有成功人士曾这样评价一节课:看一节课是不是真正的好课主要就是看老师讲有没有超过五分钟,这也就是说现在的课堂是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这样高标准的课堂更是?粗不易,这就更需要学生课前能认真的预习,熟悉所要讲的内容,能让预习时的问题贯穿整节课堂,这样教υ诳翁蒙喜拍芮崴傻慕行引导,这也就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三个方面的特点:让学生多说,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Γ蝗醚生多交流,培养学生合作的能Γ蝗醚生多体验,培养学生感知的能Α?

第四、自主学习,集中攻克课本中的思考题

自主学习是现在教学大力倡导的小学数学论文,而预习思考题也集中反映了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有利于提高学生预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可以有效地防止预习中“走马观花”、“信马游缰”的倾向。如:预习笔算“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时,让学生思考:(1)乘数是二位数的乘法法则是怎样的?先让学生回忆计算的方法,达到温故而知新,并比较一下与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法则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2)你认为怎样才能比较准确地计算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还试着让学生写一写你能列出几种方法来?

第五、鼓励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知识面

学习不能只局限于课内知识,其实课内外知识是相辅相成的。比如在预习“厘米和米”时,学生可参考的课外知识就很多,而真正书本上的却很少,课外各种测量工具多少是书本上都没见过的,这样对学生真正认识长度单位有很大帮助,而且学生在遇到疑问时,不急于提示,帮助释疑,而是指导学生看书,自己尝试解决。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是很有益处的。

事实证明预习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减轻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也只有让学生从小养成自觉、主动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才能让每一位学生真正地学会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生数学论文第6篇

论文关键词:论小学生数学预习的重要性

 

预习是最传统的学习方式,一直深受教育界的广泛重视。那么为什么要组织学生预习?怎样组织学生预习呢?其实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学的过程。经过预习,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锻炼,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正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预习是数学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预习是组织教学中的必要组成部分,其意义在于:

1、预习给学生一个自由探索的活动空间。预习从形式上看也就是在没有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学生感受、学习新知识的过程,能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预习时学生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兴趣与能力进行活动,有选择地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如在预习“认识乘法”时,基础不同的学生选择方法也就不同,基础好的学生很快就能明白书中的意思,直接就用乘法算式做题,而基础不好的学生刚开始肯定是运用加法慢慢过渡到乘法,导致做题的方法也就大不一样,但通过预习让学生都能认识了乘法。预习新知识时学生是作为活动的独立主体小学数学论文,自由地探索新内容。使学生学会边看书边思考,并把自学的发现用语言表述出来。

2、预习给学生一个锻炼自学能力的舞台。预习从功能上看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小学数学教材编写具有简炼性、概括性、逻辑性强的特点。如在预习“认识多边形”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先找一找各种不同的图形,找一找日常的生活用品中都有哪些图形,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概念,然后学生试着用语句来概括不同的图形,增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又能深层次了解数学的概括性,而不同图形之间实质上也有一定的相同之处,这些知识学生在预习时都会搜集,都会去理解、分析,这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锻炼。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经常预习的学生自学的能力明显增强,学习主动高效。

3、预习是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的前奏。学生预习过后,对要学的

摘要细心讲解,预习过程中常常看到学生思维的碰撞,创造的火花。课堂教学充满生活的情趣和生命的活力。

二、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是一个长期复杂过程。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呢?

第一、能正常开设好预习指导课

老师在每节课上都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内容,创设在家里预习的情境,一步一步地指导学生预习。例如:小学数学第六册“年、月、日”一课时,我是让学生从以下四个步骤由浅入深预习这一内容:

1、初读课本内容后,了解其主要内容。再读课本内容,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句子划上线。

2、想一想,新知识新在什么地方?与旧知识有什么关系?

3、试一试,课本上的练习会不会做,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先留20分钟给学生自学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学生预习完后,教师必需及时组织集体交流每一步预习的结果:

(1)、主要内容是关于时间单位年、月、日的知识和相互之间的联系。细读课本内容,教师带领学生一句一句边读边理解

关键词语。如“常用的时间单位,除了时、分、秒以外,还有年、月、日。”中的“除了……以外,还有……”;“二月,平年是28天,闰年是29天。”中的“平年”、闰年”;“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中的“通常”;“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中的“公历年份”、“一般”;“1993年是平年,所以1993年二月有28天。”师:1993年是平年怎么判断的?你能不能判断任意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吗?

(2)、思考新旧知识的联系:年、月、日是较大的时间单位。

(3)、集体订正学生完成的练习,教师及时的给予评价。

第二、教师注重评价,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

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对学生积极阅读、主动思考的表现及时给予评价。检查“疑问”的数量与质量小学数学论文,了解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观察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与流畅性,从而对学生的预习作出评价。如在预习“位置也方向”这部分内容时,不同的学生预习的效果就截然不同,有同学提出的问题就很有针对性,试着问自己在教室中的座位,也有些同学问自己的家在镇政府的哪个方位,像这样的问题提出时让预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应该很好表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试着让学生说说问这些问题时的想法,让其他同学也去借鉴借鉴,对没有认真预习的学生及时与家长联系,了解情况,共同帮助每一位孩子,让他们都养成勤于预习的习惯。

第三、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合理利用学生的预习成果

现在的课堂教学过程就作如下的变革:(1)学生提出问题,师生集体讨论,从点入手。(2)教师穿针引线,师生共同讨论,以点带面。(3)师生共同小结,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引深提高。(4)巩固练习,教师个别辅导(时间不少于20分钟)。现在评价一节课好坏的标准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界有成功人士曾这样评价一节课:看一节课是不是真正的好课主要就是看老师讲有没有超过五分钟,这也就是说现在的课堂是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这样高标准的课堂更是?粗不易,这就更需要学生课前能认真的预习,熟悉所要讲的内容,能让预习时的问题贯穿整节课堂,这样教υ诳翁蒙喜拍芮崴傻慕行引导,这也就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三个方面的特点:让学生多说,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Γ蝗醚生多交流,培养学生合作的能Γ蝗醚生多体验,培养学生感知的能Α?

第四、自主学习,集中攻克课本中的思考题

自主学习是现在教学大力倡导的小学数学论文,而预习思考题也集中反映了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有利于提高学生预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可以有效地防止预习中“走马观花”、“信马游缰”的倾向。如:预习笔算“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时,让学生思考:(1)乘数是二位数的乘法法则是怎样的?先让学生回忆计算的方法,达到温故而知新,并比较一下与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法则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2)你认为怎样才能比较准确地计算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还试着让学生写一写你能列出几种方法来?

第五、鼓励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知识面

学习不能只局限于课内知识,其实课内外知识是相辅相成的。比如在预习“厘米和米”时,学生可参考的课外知识就很多,而真正书本上的却很少,课外各种测量工具多少是书本上都没见过的,这样对学生真正认识长度单位有很大帮助,而且学生在遇到疑问时,不急于提示,帮助释疑,而是指导学生看书,自己尝试解决。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是很有益处的。

事实证明预习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减轻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也只有让学生从小养成自觉、主动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才能让每一位学生真正地学会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生数学论文第7篇

论文关键词:发展,学生,数学语言

 

语言是思维的过程,也是思维的结果。对小学生来说,由于信息量摄入少,不少小孩子能“做数学”,但不会“说数学”,缺乏数学语言。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序地进行训练。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用完整、准确、科学的数学语言表述思维的过程,提高他们的数学语言表述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

一、玩中说,培养表述兴趣

数学知识在教材上的表述总是比较抽象、中规中矩、严密精确。长期以来小学数学论文,教师又偏差地对待和处理教材,使数学语言变的枯燥、乏味、单调。其实数学知识也有很多趣味可以挖掘。如“快乐数学”,“趣味数学”,新理念提倡“玩中学,学中玩”,变“苦学为乐学”,“学会为会学”。我们可以通过“玩”来调节学生的身心活动,让学生体验,感悟数学的趣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设计“求平均数应用题”教学时,让学生进行“投骰子、抽纸牌、跳绳、拍皮球、猜拳”等自选活动,利用这一游戏活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探究学习,注意搜集数学信息,用数与形来描述数学事实,汇报活动情况。使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述能力在充满欢乐的游戏中得到锻炼,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学中说,发展表述技能

通过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述数学的本质、算理、思路、操作过程、特征等知识,开拓思维的发展,培养创新意识。

1、说概念本质

在概念学习中进行数学语言表达技能的训练能增强思维的逻辑性,是数学知识由直观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桥梁。各种定义、定理、公式、法则和性质等都是通过数学语言表述的小论文。离开了数学语言,数学知识就成了“水中月,镜中花”。如果学生对概念本质说不清楚小学数学论文,词不达意,在以后的学习中就不能很好的合作交流表达意见。因此,概念教学必须重视学生说出概念的本质,让学生不但能说出概念的具体内容,更要说出关键词句,还会用不同的方法叙述,并说出它们的内在联系和混淆之处。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要求学生运用“性质”语言边算边说[……同时……相同的数(零除外)……]运用性质的过程,这样,不但丰富了数学语言的表述,而且对性质的理解、归纳、总结、记忆,就成了水到渠成印象深刻。

2、说计算算理

加强计算算理教学,重视说的过程,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计算方法,又能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计算教学中必须重视数学语言的培养,让学生说计算算理,介绍多种算法。同时对计算中的错误,还要说出错误的原因及看法。计算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法则。学生对计算算理听听似乎明白,真正理解与否,还要看他能否清楚地表达出来。如教学:38+24= 学生通过操作学具,讨论分析后口述算理:先算个位上8加4得12,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写2;再算十位上3加2再加1得6,所以38加24得62。通过口述算理小学数学论文,学生能准确进行计算,掌握两位数计算法则: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加起,3、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通过口述算理,还能帮助学生检查计算过程中的错误,提高计算能力。经过训练,学生清晰而又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数学语言的表述技巧得到了深化和提炼。

3、说解题思路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语言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应用题的结构,便于分析数量关系,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学习应用题时,有些学生会解题,却不能用语言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这就要从语言表述训练入手,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生第一次接触的“图画应用题”。让学生观察小鸡图,再说出图意:原来有4只小鸡,又来了3只小鸡,求一共有几只小鸡。通过反复的口头数学语言表达练习,学生在头脑中有了一个大体的数量关系:要把原来有4只小鸡,又添上3只。用什么方法?为什么用加法?(因为要求一共有几只鸡,要把原来的4只小鸡和又来的3只小鸡合并起来。)通过表述想法,在头脑中逐步建立了数量关系:要求一共有多少只小鸡,要把已知的两部分合并起来,最后让学生列出算式,并说出“4、3、7”各表示什么意思。这样帮助学生理清数量关系小学数学论文,分析解答方法。学生通过这样有条理的分析数量关系和数学语言表述的训练,把分析过程用一段连贯而完整的话表达出来。形成表达流利、准确、科学的习惯,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说操作过程

通过操作等活动来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述,不仅可以训练语言的条理性和准确性,同时进一步把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这节课时,首先布置操作活动,课前自制学具:等底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等高不等底的圆柱和圆锥;不等底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课中放手让学生自主去实验,去发现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然后把操作过程中的看与说、想与说、做与说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小组汇报小论文。强化数学语言表述的严密、简洁、准确的特征。

5、说几何特征

几何形体的学习重在说其特征及联系,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学习《圆柱的认识》时,我出示圆柱模型及圆柱形实物,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同桌相互说一说初步感受,再让学生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像出一个圆柱体的形状,采用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讨论说出圆柱体的特征。上下底同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有一个面是侧面,侧面展开是个长方形。学生通过自己说、同桌说、小组说、能得到“说”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说”的教学过程中。

三、用中说,提高表述能力

数学的学习目的在于应用。指导学生用中表述,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小学数学论文,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魅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四年级实践活动课解决生活数学问题的教学:“六·一”儿童节到了,学校组织四年级师生共216人准备乘车去旅游,可租的车有两种:大客车可坐40人,每辆每天500元;大巴车可坐20人,每辆每天300元。你能设计出几种租车方案?你最喜欢哪种方案?(1)看到此问题后,你首先联想到哪些相关的数学知识,又是根据什么引发这一联想的;(2)联想到的知识在问题中能直接用得上吗?(3)你是否找到了解题方法?得出了怎样的答案?请说明具体的思考过程。通过一系列问题的启发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了探索知识的情境中,对每个问题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对问题表述的同时学生理清了思路、深化认识、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提高了数学语言的表述能力。

总之,美国语言学家布龙非尔德说过:“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加强学生数学语言表述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不同而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训练。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交流机会,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交往。提高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最终到达能力和智力的双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