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降解塑料市场研究(合集7篇)

时间:2024-03-13 14:50:10
降解塑料市场研究

降解塑料市场研究第1篇

【关键词】 生物塑料 降解塑料 发展

石油资源的匮乏、生态环境的恶化是摆在人类面前的急需解决的两大问题。近年来,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制定相关法规,采用禁止、限用、强制回收等措施限制不可降解塑料的使用,我国在2008年也出台了限塑令,同时鼓励生物塑料的应用和推广。生物塑料是治理塑料废弃物对环境污染及缓解石油资源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塑料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一、生物塑料的概念

生物塑料是生物基塑料和生物降解塑料的统称。生物基塑料的原料来源于可再生资源的碳,但不是所有的生物基塑料都是可降解和可堆肥的。生物降解塑料和可堆肥塑料是从产品功能角度,达到了科学公认的关于塑料和塑料产品的生物降解性能和可堆肥性能规范标准的生物降解聚合物。这些标准主要是欧洲的EN13432标准,美国的ASTM D6400标准,以及ISO 17088标准。也有部分生物降解塑料和可堆肥塑料是来源于石油基。

二、全球生物塑料产业发展特点

1、政策驱动生物塑料产业快速发展

据欧洲生物塑料协会统计,2011年全球生物塑料产量超过100万吨,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170万吨。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生物塑料纳入到企业可持续发展计划中。该产业在发展初期,驱动力主要来自于政府政策推动,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主。1989年纽约市开始对生产厂家给予补贴,1996年美国设置了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2002年要求每一个联邦机构都必须制定生物塑料使用计划;德国禁止将含有大于5%有机物含量的固体废弃物掩埋地下,强制生产传统塑料袋的企业承担回收塑料袋的义务;日本给予购买环保产品消费者70%的政府补助,确定了到2020年20%的塑料袋来自可再生资源的目标。

2、原材料生产装置的制造逐渐转向亚洲和美洲

目前生物塑料的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美等经济发达地区,但近几年,在对原材料生产装置的投资集中于亚洲和美洲地区。2011年萘琪沃克公司与泰国PTT公司合作建设年产14万吨PLA生产装置;法国阿科玛和韩国CJCheilJedang公司合作在东南亚建设产能8万吨/年的生物蛋氨酸和硫代化学品工厂;荷兰Purac公司在泰国建设7.5万吨/年乳酸厂;巴西Braskem投资建设20万吨/年的绿色聚乙烯项目和年产能为40万吨的新工厂;美国Myriant公司在路易斯安娜州建设全球最大的生物基琥珀酸工厂,产能超过1万吨;法国BioAmber公司在北美建设生物琥珀酸和改性聚丁烯琥珀酸酯工厂。

3、应用领域逐渐高端化

随着性能增强,生物塑料向汽车、消费品电子、食品等高端耐用品领域延伸。日本本田、三菱、马自达、丰田等汽车制造中,从车底板垫、座垫、车门防擦板等多个零部件都有应用,丰田的一款车80%的内部部件由生物塑料制造,在笔记本电脑、手机、复印机等的外壳和零部件也广泛采用了生物塑料。2012年,英国以激光烧结生物塑料为原料采用3D打印技术建造了纤维尼龙结构房屋模型。

4、原材料种类趋于多样化

目前市场上的生物塑料多以玉米、小麦、甘蔗、植物秸秆等为原料,其中以玉米最多,但是这难以替代数量大、品种多的石油系列材料,因此众多研究机构及企业积极开发新的生物塑料。日本研发了木质生物系列塑料,提高了环境性能和材料特性。英国科学家利用地沟油作为原材料,合成了适于医疗应用的可降解生物塑料。巴西以发酵菌在甘蔗渣中发酵制造的PHA具有生物相容性,可用来生产药用胶囊。悉尼利用二氧化碳废气开发了PPC,可解决当前PPC生物塑料生产上的问题。新西兰正在研究基于肉类的Novatein生物塑料产品。

三、我国生物塑料产业现状

21世纪初,国内企业开始涉足生物塑料领域,现已初步建成了涵盖研究开发、生产加工、应用开发、市场推广、技术服务的全产业链,生物塑料正朝着以绿色资源化利用为特征的高效、高附加值、定向转化、功能化、综合利用、环境友好化、标准化等方向发展(生物基材料产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1、生物塑料产业出具规模

据统计,2012年我国仅生物降解塑料产业总产量约30万吨,三年复合增长率为27.3%,年产值3000万元以上企业超过40家,产值超过3亿元企业在5家以上。国内知名企业主要有:金发科技、齐翔腾达、鑫富药业、彩虹精化、扬农化工、大东南、浙江海正生物、武汉华丽环保、宁波天安生物等。

2、部分原材料生产技术处于国际领先

我国生物塑料的发展与其他制造业不同,不是在承接国际产能转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领域的研发和工业化水平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多家高校和科研机构都进行了大量研究,如清华大学、上海同济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中科院理化所和长春应化所等,研究成果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现已实现产业化的品种有聚乳酸、聚羟基烷酸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等,部分产品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还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3、终端产品研发制造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目前国内从事降解塑料制品加工研究的力量尚显薄弱,大部分企业将关注的重点集中在材料合成上,而忽略了制品加工开发,一些制品在耐热、耐水及机械强度方面与传统塑料制品相差较远,而这一点恰恰是生物塑料能否大规模市场化的关键。

4、高端应用领域有待于开发

我国的生物降解塑料制品主要目标市场为:食物软硬包装、包装膜(袋)、垃圾袋、台布、餐具、地膜、育苗钵、发泡网等,电子、医疗、汽车等高端消费领域产品还不多。

5、国内市场普及率较低

与国外市场相比,生物塑料在国内市场还远未普及,主要原因在于成本高,是石油基塑料制品的2―10倍,国内消费者虽在环保意识上有所提高,但仍不愿意为此支付较高的费用。其次是产品性能,目前还无法完全满足消费者需求,石油基降解塑料性能比较稳定,而生物基降解塑料在性能上还存在不足。

6、政策对产业发展推动力不足,产品以出口为主

我国在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生物产业规划、可再生能源法、863计划中均有涉及,主要包括:基础研究、产业化示范工程、产品认证、市场激励等。但在具体实施上,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使得国内生物塑料市场推广缓慢,企业想通过政策打开市场很难。国内大部分产品以出口为主,市场在外不利于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天津(生物)塑料产业发展现状

1、塑料企业集中度较高

天津市塑料产业,2012年规模以上企业302家,从业人员60867人。塑料产业主要集中在宝坻区、西青区、静海县,其中以宝坻区塑料产业规模最大,宝坻塑料制品工业区规划面积10.8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塑料原材料加工、农用塑料、工程塑料、塑料建材生产及塑料加工机械制造。

2、中小民营企业占主体地位

天津市塑料产业规模以上企业有302家,其中国有企业只有5家,国有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地区工业总产值的4.6%,并呈逐年下降趋势(2011年为5.46%);规模以上民营企业236家,工业总产值占地区工业总产值的94.54%。民营企业以小微企业为主,共255家。

3、环保、功能性是产业发展的主题

天津塑料产业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企业在产品研发中把握世界塑料发展趋势,在环保、提高性能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开发了一批畅销国内外的塑料制品。比如:久大塑料制品公司的可回收环保购物袋、旭辉恒远公司的阻燃塑料包装袋、华庆百盛利用回收的废旧塑料再生制造的包装袋。

4、生物塑料是产业转型的重要方向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天津传统塑料制品行业相对于我国华南、东南沿海的广东、浙江、江苏和上海等省市地区发展速度慢了一些,企业经营模式陈旧、规模偏小。同时,部分企业开始转至生物塑料领域,2008年国韵生物获得帝斯曼风险基金、崇德投资、中国环境基金、KPCB、北极光创投等七家共计2000万美元的投资,成立国内最大的PHA的生产基地。天津市塑料产业逐渐向生物塑料方向发展。

5、在生物塑料方面具备一定的研发基础

天津在生物塑料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开发了以木薯为原料炼制丁二酸的生物合成技术,并与山东兰典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实施“非粮原料生物炼制琥珀酸及生物基产品PBS产业化”项目,实现我国PBS下游产品规模化生产。天津大学理学院、南开大学生物活性材料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研究机构也在生物塑料领域各有建树。

五、天津市发展生物塑料产业的建议

1、加强生物塑料新产品开发研究

天津是较早开展生物塑料研究的地区之一,在生物材料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主要研发方向是高分子材料,而先进成型工艺、高性能的结构设计和产品设计方面总体研发力量薄弱。加强新产品的开发是扩大生物塑料产业化的重要手段。一是要加强新产品应用研发,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产品,围绕天津市塑料研究所开发医用生物塑料系列制品,引领生物塑料向高端化发展;二是要加大生物塑料制品加工研究,提高产品性能,促进产品的大规模市场化,降低成本以替代石油基塑料制品。

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塑料加工企业转型升级,

给予以生物塑料产品生产企业税收优惠、价格补贴、设立专项资金等政策,鼓励传统塑料制品企业向生物塑料制品转型,一是解决塑料产业的低迷,二是利用天津在塑料加工方面良好的产业基础,加强生物塑料制品加工能力。适当限制甚至分期分批禁止某些传统塑料制作的一次性非降解包装产品。

3、建立生物塑料研发平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加快突破生物基材料制造过程的生物合成、化学合成改性及树脂化、复合成型等关键技术,促进重要生物基材料低成本规模化生产与示范。依托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研究机构,构建生物基材料研发转化平台,促进研究机构科研成果向企业转化,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为生物塑料产业培育提供科技支撑。

4、市场推广先国外后国内,提高环保消费理念

生物塑料制品市场主要在欧美地区,采取先立足国外市场,逐渐培育国内市场的策略。价格高是影响我国市场推广的重要因素,我国消费者对价格的承受能力较差,国内市场尚未打开。提高消费者环保消费的理念对于打开国内市场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于浩强、张艳梅等:生物降解塑料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J].上海塑料,2012(1).

降解塑料市场研究第2篇

王玉忠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生物基与环境友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降解与阻燃高分子材料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四川大学化学学院副院长。是入选的“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部级人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获得者。

项目介绍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塑料产量约3亿吨,其中我国每年塑料使用量占到世界总产量的 1/10。大量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在废弃后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造成日趋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采用能在自然环境中完全降解的塑料来替代那些不易回收或回收后没有利用价值的一次性使用塑料,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从上个世纪末以来,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日益重视,欧美等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强制性的标准和法规,而我国也提出了“绿色奥运”的理念,这些都为可完全生物降解塑料产业的高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国际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协会 (IBAW) 的最新研究报告预计,到2020年全世界可生物降解塑料用量将占到塑料总用量的30%左右,这将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市场。目前国内外已有不少可生物降解聚合物产品问世。然而,现有可完全生物降解塑料,要么成本高,要么综合性能差,急需开发出成本与普通塑料相当、综合性能好的可完全降解塑料。

聚对二氧环己酮(PPDO)是一种脂肪族聚醚酯,其分子结构中既含酯键又有醚键,除具有优异的生物降解性外,还兼具有优异的物理机械性能的热性能,已被成功应用于制造外科缝合线等医用材料,具有优异的可生物降解性和可吸收性。但是,因其高成本和成形加工性能差而未能在一次性使用的塑料领域得到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现有单体对二氧环己酮(PDO)的生产成本高 ;因PDO结构较其他内酯稳定,当采用内酯开环聚合通用的催化剂时,聚合时间长或单体转化率低,从而使PPDO的成本提高 ;因对成形加工环境条件敏感、熔体强度低等而使成形加工性能差,特别是难于通过吹塑成形生产膜制品。四川大学降解与阻燃高分子材料研究中心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和国家“863”计划项目的支持下,历时14年,成功地研究开发出低成本和综合性能好的基于PPDO的生物分解聚合物材料。从合成单体PDO的源头做起,直到形成最后的降解塑料产品,攻克每一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实现了整体技术的突破。首先从PDO合成入手,研究新的合成方法和工艺,特别是研制出高效、长寿命催化剂,突破单体成本瓶颈;研究聚合催化体系和新的合成方法,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高分子量PPDO,从而降低PPDO成本。另一方面,针对PPDO固有的降解稳定性和加工成形性差的缺点,通过扩链及与各种生物降解聚合物共聚反应、纳米复合等对其进行改性,显著改善了产品的综合性能,大幅度提高了产品的性能价格比,使其在同类产品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本项成果拥有从制备PDO单体到PPDO的均聚与共聚、纳米复合与共混、成形加工、制品及控制其降解速率等方面的完整的知识产权,目前已申请发明专利14项,其中已授权9项。该技术可广泛应用于一次性使用的塑料制品(如快餐盒、饮料杯、育秧钵、各类托盘、包装膜、购物袋、包装袋、垃圾袋和农地膜等)。经专家鉴定,该技术“属国内外首创”,“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核心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该成果获得了2006年度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一等奖。

技术专家点评

许国志

教授,北京工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主任、轻工业塑料加工应用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塑料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塑料加工工业信息中心主任、《中国塑料》编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塑协降解塑料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等职。曾主持多项部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并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两次获得轻工业部颁发的“国家科技攻关重大贡献奖”。目前正在承担“十一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全降解保水地膜”课题的研究。

环境与能源问题是目前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由于一次性塑料制品的广泛使用,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而国内市场上标明可降解的塑料制品基本上是生物崩解材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完全降解产品,仍会对环境带来二次污染。采用可生物降解聚合物来生产降解产品,是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成为各国大力发展的一个方向。据预测,到2010年可生物降解塑料的市场规模将增加到130万吨,生产能力将达到100万吨。但纵观目前市场上和处于开发中的各种可生物降解塑料产品,其高昂的生产成本是制约其发展和推广的最大瓶颈。同时,现有的大部分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在某些性能上与传统的非降解聚合物如聚烯烃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由四川大学降解与阻燃高分子材料研究中心王玉忠教授项目组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聚对二氧环己酮基可生物降解聚合物项目,在如何提高生物降解聚合物性能以及降低其成本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开发了多项专利技术,实现了整体的技术突破。他们首先从解决单体来源入手,通过研制的新型高效的催化体系可一步得到高转化率及高收率的对二氧环己酮单体;然后又通过使用复合催化体系、新型聚合方法以及纳米复合、共聚、外加稳定剂等方法,解决了聚对二氧环己酮(PPDO)成本较高、加工性能较差以及降解稳定性的问题。这些制约其推广应用的关键性问题的解决,使聚对二氧环己酮基生物降解聚合物具有了真正实际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四川大学该项目研究成果对提升我国可完全降解产品的整体水平,丰富我国可完全降解聚合物的品种,加快国内降解产品的升级换代具有重要的意义。

投资专家点评

邱立平

国防科技大学自动控制学学士和系统工程学硕士,麦顿投资公司合伙人之一,曾在美林证券和贝尔斯登工作。

麦顿投资公司是一家专门在中国从事直接投资业务的海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目前已在中国投资了八家企业,其中分众传媒、天合光能已分别在美国纳斯达克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与现代物质文明同时发展起来的塑料工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方便和好处,但大量废弃的塑料制品在自然界极难降解,造成生存环境日益严重污染。在发达国家中研究生物降解塑料已成为许多学科关注的热点,成本低、综合性能好、无污染的可完全生物降解的塑料材料一旦得以广泛应用和普及,不仅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对改善环境质量有着深远的影响。

由四川大学降解与阻燃高分子材料研究中心王玉忠教授项目组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聚对二氧环己酮(PPDO)的生物分解材料,成本较低,综合性能好,大幅度提高了产品的性能价格比,使其在同类产品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该技术可广泛应用于一次性使用的塑料制品,具有一定的投资前景。

由于现有可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和传统塑料的成本差异比较大,可完全生物降解材料在各个领域大规模使用还需要一段时间,这还需要国家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并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和制定行业强制性的标准。

对于计划在可生物降解聚合物领域发展的公司来说,拥有一支优秀的创业管理团队是项目产业化成功的最关键因素。同时,优秀的营销队伍和有效的营销策略也是技术型企业通常不可缺少的。另外,在可生物降解聚合物产业的发展中还有更多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核心技术优势与产品竞争优势;市场进入壁垒;来自政府政策和总体法规环境的支持程度。以上几个因素都是项目方在产业化投资过程中应该重视的内容。

市场专家点评

翁云宣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硕士,中国塑协降解塑料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国家塑料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中心生物分解材料工作组常务主任、轻工业塑料加工应用研究所检测中心副主任。从1996年至今,主要从事塑料降解与老化方面的研究。2001年,发起成立了中国塑协、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中心生物分解材料工作组(BMG),主要从事降解材料尤其是生物分解材料的标准、测试、研发以及行业交流活动 ;2002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A类)计划;2005年起任中国塑协降解塑料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从20世纪80年代,国外开始研发生物降解塑料。生物降解塑料是指在有氧或缺氧条件下,能被微生物降解为二氧化碳(CO2)或甲烷(CH4)、水(H2O)、所含元素的矿化无机盐以及新的生物质的一类塑料。至上世纪90年代末,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比利时、意大利、德国等国家初步实现了生物降解塑料的规模化生产和应用。目前,美国Natureworks LLC公司已经建立了14万吨聚乳酸产能工厂,德国BASF也建立了年产1.4万吨聚酯(商品名ecoflex)产能工厂,意大利Novamont公司的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的年产量也超过了2万吨,国内也有几个公司建立了千吨规模的生物降解塑料生产能力的工厂。按照欧洲生物塑料协会预计,2010年传统聚合物的用量将达到5500万吨,而生物降解塑料的用量届时会达到50万~100万吨。生物降解材料最终可能会占据10%的市场份额。

但目前,实现工业规模化生产的企业并不是很多。市场不能得以迅速发展,其影响因素主要有技术成熟性、产品成本、行业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尚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或法规支持、社会环保意识和垃圾处理系统不够完善等。但制约产业发展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目前生物降解塑料原料成本较高和加工性能尚需完善。因此,谁首先解决了成本和加工的瓶颈问题,无疑就将占据市场的制高点。

四川大学王玉忠教授项目组所开发的聚对二氧环己酮基可生物降解聚合物材料具有自主的知识产权,在可生物降解聚合物材料的低成本化和高性能化取得了重大突破,顺应了这类材料的发展需求和趋势,一旦实现大规模生产和应用,不仅可以打破国外产品的垄断地位,同时还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从投资的角度上看,还存在着一些不可预知的技术风险,需要国家制定强制性的标准和法规,加大对可完全降解产品的推广力度,尽快培育出成熟的降解产品应用市场,为聚对二氧环己酮基可生物降解聚合物材料的产业化创造有利条件。

近年来,我国的塑料制品消费量呈较快的增长趋势。人们在享受塑料制品给生活带来好处的同时,也注意到了废旧塑料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加重。面对“白色污染”的迅猛蔓延,许多有识之士纷纷献计献策,提出种种治理措施。随着石油资源的不断减少和人类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符合潮流的、废弃后可以在堆肥条件下被微生物分解为二氧化碳、水等小分子的生物降解塑料,作为高科技产品和环保产品正成为一个研发热点,并愈来愈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降解塑料市场研究第3篇

关键词:可降解塑料;发展现状;环保;可持续发展;发展前景

塑料因其质量轻巧、取材容易、化学稳定性好、价格低廉以及用途广泛等优点与木材、水泥、钢铁并列为四大支柱材料,其用途已渗透至国民经济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近年来塑料工业发展迅猛,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塑料用量也在迅猛增加,但因废弃塑料难于降解,由其引发的“白色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另据有关环保人士称,我国仅包装用塑料每年用量已超过400万吨,每年仅涉及日常生活的消费快餐盒达60亿只,方便面碗50亿只,我国仅包装垃圾将以每年3%~5%的速度增长。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由此引发的环境问题将更加突出。因此,大力发展和推广可降解塑料制品对于环保节能和可持续发展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可降解塑料的定义及其特点

可降解塑料是指在特定环境下,其化学结构发生变化,并用标准的测试方法能测定其物质性能变化的材料。通过光或微生物,将塑料高分子链切碎为小分子,并最终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的过程,成为塑料的降解过程。按照降解机理分类,可降解塑料可分为光降解塑料、生物降解塑料和光、生物降解塑料。

可降解塑料的优点:(1)材料天然,无毒性,透气性能好;(2)任何废弃物处理方式对其进行处理(例如:焚化、掩埋、堆肥等),均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3)具有同以石油为基质的传统塑料材料的物理性能及使用方法,可以取代传统塑料材料;(4)可降解塑料丢弃后,经堆肥或掩埋处理可由微生物完全降解。

二、可降解塑料的研究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环境保护的全球化,世界各国对可降解塑料的研究均已成为其研究的热点之一。各国以光降解和生物降解机理为基础,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研究,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对生物可降解塑料的研究开发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欧美许多公司在生物降解包装材料的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其产品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行业。英国超市已大量推广使用淀粉系列、聚乳酸系列可生物降解购物袋及食品包装袋,每年消费已达260亿个以上。

我国可降解塑料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初研究的是光降解塑料,随后又开发出了生物降解塑料,之后又研究开发了光一生物双降解塑料。光降解塑料的研究最早,已有将近30年的历史,技术较为成熟,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农业以及包装方面。光降解塑料可分为合成型光降解塑料和添加型光降解塑料,合成型光降解塑料主要包括烯烃、一氧化碳以及烯酮单体的共聚物。添加型光降解塑料是通过添加光敏剂或光分解剂促进聚合物加快光降解,添加剂有羰基甲基酮类,金属化合物,含芳烃环结构物、过氧化物、卤化物和颜料等。生物降解塑料包括聚酯和多糖两大类,如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甲壳素、木质素等天然物质都可被微生物完全降解。聚乳酸制品是典型的合成高分子生物降解塑料,其降解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产品已在农业、食品、服装加工、医疗卫生等行业广泛应用。光一生物降解塑料兼具光降解塑料和生物降解塑料的优点,是一种理性的可降解塑料,我国研制开发的可降解地膜已基本达到了各方面的技术要求,并正在开发更广泛的应用领域。

目前,国内使用最多的可降解塑料是传统的塑料用品,如包装品、一次性用品等。目前国内已大力实施沙漠化治理、荒山绿化、固土工程等,一次性塑料用品的用量将大大提高,这对可降解塑料的生产是个良好的机遇。其发展也将广泛渗透至文具、玩具、日常用品、管道用品、医疗卫生等方面。尽管国家意志大力推广可降解塑料产品,但可降解塑料在市场上仍不多见,市场占有率低。这主要是国内可降解塑料技术还较不成熟,大部分成果处于推广示范阶段,许多从事可降解塑料的公司企业停产倒闭,大规模生产的阶段还未到来;另外国内缺乏相应的标准,造成有些厂家生产出的可降解塑料质量不稳定,阻碍了可降解产品的推广以及新技术的开发。除此之外,可降解塑料制品价格较传统塑料高,为一些使用塑料制品的商家提供窃机,也给假冒伪劣留有生存空间。

三、我国今后可降解塑料发展的方向

尽管目前可降解塑料在塑料制品中市场占有率不高,但因其独特的可降解,对环境无污染或无二次污染的性能,其发展前景甚为广阔,与此对应的科技研究以及生产应用研究仍在大力展开。

可降解塑料主要应用于短期以及一次性的包装材料,如垃圾袋、购物袋、食品包装袋、快餐餐具、医疗卫生用品、农业用品等,这些领域以后也将是可降解塑料应用和推广的重点。

在降解塑料已取得成就的基础上,究其发展趋势,一下几个方面值得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用纤维素、淀粉、甲壳素、木质素等天然高分子材料制取生物降解塑料,改良天然高分子材料的技术及产品功能;利用技术成熟的精细化工合成技术合成生物降解塑料,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结合绿色及天然材料和成天然可降解材料;研究可降解塑料的微生物培养,通过现有方法寻找可合成塑料的微生物,以及可降解塑料的微生物,在生物方面提高可降解塑料的生产性;对可降解塑料改性提高其应用性能也将是以后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降解塑料市场研究第4篇

关键词:可降解塑料袋;市场前景;消费心理;绿色购买

中图分类号:F713.54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绿色发展”理念是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全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也是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对塑料行业进行产业调整、大力发展可降解塑料袋对进一步弘扬绿色文化,让绿色发展观念深入人心,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方法

首先,我们针对保定市消费者进行关于可降解塑料袋的购买行为的深入调查。本次调查过程中所发放的调查问卷模拟了消费者的整个购买过程,同时包含多个影响因素。调查范围主要集中在保定市的五个区内进行,从2016年6月到2016年7月,历时一月。本次调查的主要对象包括但不限于年龄在16岁以上的市民。问卷调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主要在保定市古莲花池、大润发超市、清苑县迈创新天地商厦、满城区燕赵综合超市附近等地区进行,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21份。与此同时,我们现场采访了4个商户或超市负责人,包括城市集贸市场、农村集贸市场的商户和本市大、小型超市的售货员。并且重点访谈了保定市两家大型超市的经理、一家专业的塑料袋生产商和保定市环保局的负责人等;其次,我们通过分析调查数据,对保定市民的绿色需要与绿色需求进行总结分析,并发现保定市民的绿色需要与绿色需求并不匹配;再次,从绿色购买心理过程具体分析保定市民绿色消费行为;最后,从不同维度提出了促进可降解塑料袋市场发展的政策建议。

三、调查分析与结论

(一)“限塑令”实施效果不容乐观。保定市一家主要的塑料袋批发商在访谈中表示,在实施“限塑令”以后塑料袋使用量大约只减少了5%。造成这种结果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自“限塑令”实施以后,有71%以上的消费者不再购买或使用塑料袋,但实际上购买的很多商品都有其自带的塑料袋。据调查数据显示,当前使用塑料袋的场所主要还是集中在超市、集贸市场、路边小摊等场所,特别是集贸市场,由于性质所限,塑料袋使用很难禁止。在关于“您认为颁布‘限塑令’后,其实施效果如何”的问题中,有43.1%的受访者认为“成效不大,没有明显变化”,而只有9.5%的受访者认为“非常有效,生活环境明显改善”。所以,“限塑令”实施后超市塑料袋使用量并非显著减少,在消费者心目中对生活环境改善的作用也不甚明显;二是由于人口基数增加和近年来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致使集贸市场、超市等地的塑料袋使用量有增无减。

(二)对可降解塑料袋认知不足。有30.3%的受访者表示“没听说过可降解塑料袋”。另外,有相当一部分受访者对可降解塑料袋是否真正能完全降解仍然持怀疑态度,现在市面出售的可降解塑料袋都自称是可完全降解,但从外观上看它们之间差别不大。另外,还有部分消费者对各种不同的可降解塑料的种类及功能并不了解,导致对购买可降解塑料袋不放心。通过调查消费者对于可降解塑料袋的基本知识的了解程度,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些年对可降解塑料袋的宣传力度和实际效果的不理想。消费者对可降解塑料袋的认识模糊,但值得一提的是,绝大多数消费者对可降解塑料袋都有购买的意愿,都怀有环保的热情。在思想上基本能意识到减少塑料袋的购买对保护环境的作用,形成了基本的环保意识。

(三)可降解塑料袋缺乏购买途径。通过本次调研的实地走访,不难发现,市场上售卖可降解塑料袋的商户少之又少,而购买的商户也表示不知道去哪里购买可降解塑料袋,56.7%的受访者表示对可降解塑料袋缺乏购买途径。自“限塑令”出台后,顾客使用塑料袋需缴纳相应费用,从而使其成为附加商品,而可降解塑料袋的价格又高于普通塑料袋,很多商家和顾客都很少选择可降解塑料袋,自然使其购买渠道收缩。

(四)可降解塑料袋贵在塑料膜。通过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只有11.4%的消费者表示以0.7元的价格去购买完全可降解塑料袋,而消费者购买塑料袋最看重的因素也是“价格因素”,比重占到了28%,也就是可降解塑料袋的价格是干扰因素之一。据塑料厂家反映,可降解塑料袋的主要成本在于塑料膜的制作,由于制作塑料膜的机器和技术基本上依赖引进,而且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参与,造成了引进的费用和人工成本的激增,最终导致了可降解塑料袋的价格偏高。

(五)对可降解塑料袋缺乏科学的定义。政府缺乏对可降解塑料袋标准的解释和宣传,一定程度上致使市民认识模糊,也表明了政府实施政策的颁布可能存在缺乏连贯性的问题。通过本次调查,大部分市民是无法分辨出各种标识的环保袋及可降解塑料袋的关系的。由于环保塑料和降解塑料的标准仍然存在缺位,“降解”成为许多商家的卖点和宣传点,真正的环保、降解塑料缺乏权威认定,使得可降解塑料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一部分非降解塑料以降解、环保的标签进行兜售。

(六)传统宣传方式收效甚微,宣传媒介有待转型。在和保定市两家大型超市负责人访谈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消费者对政策反应行为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盲目性。消费者逐渐接受了商场不免费提供塑料袋的现实后,就按政策要求自带购物袋。当媒体宣传频率下降后,人们逐渐淡忘“限塑令”时,公众就开始选择最方便的方式,大多数人便倾向于自购塑料袋;另一方面随着移动智能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政策宣传渠道收效甚微,人们更倾向于在互联网上了解实时资讯。有35%的消费者认为,使用“微信微博”宣传环保政策更有效。

四、促进可降解塑料袋市场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强化规范性,积极探索实施“限塑令”的后续措施。市场主管部门要积极探索统一规范塑料袋生产加工市场,强化市场退出机制。探索塑料袋回收利用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满足消费者日常消费需求。制定统一的定价标准和行业规范,促使“限塑令”得到更好的实施。

(二)加大政府对环保事业的责任,帮助市民提升环保意识。环保政策的执行难点在于民众,广大民众很少知道可降解塑料袋的判断标准。其中的判断标准既包括成为可降解塑料袋的指标问题,又包括可降解塑料袋的判断标识,这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维持环保秩序的稳定。政府需强化对绿色消费的宣传,结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类似“绿色消费月”的活动,丰富宣传形式,提高生动性、活泼性,以促进消费者对可降解塑料袋的认知、购买和使用。同时,针对不同消费人群制作差异性的关于促进可降解塑料袋购买与使用的公益广告,也是宣传的一个方面。

(三)运用税收及政策机制,提高政策扶持力度。制定相关产品标志标准及质检方案;责令在高污染生产企业进行改造,不按期改造的可以将其停产;在利率、税收等方面对有环境保护标志产品的生产、流通及出口给予优惠;对不环保产品征收相应的“环境税”,运用经济手段从源头上减少塑料袋使用和污染物排放。

(四)改进营销策略,提高技术工艺,实现转型发展。购物袋是我们生活必不可少的快速消费品,适用于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就企业来说,应当加大绿色产品的研究、开发、营销的力度。增加研发投资,提高技术工艺,积极学习外国先进的环境制造技术和相应管理体系,降低对国外生产设备、技术的依赖,降低产品价格,使消费者对可降解塑料袋的购买欲望得到较大提升。同时,营销工作也是重中之重。例如,在可降解塑料袋上明确标示其类型、功能等。正如上文所言,目前市场上的可降解塑料袋良莠不齐,因而对可降解塑料袋的科学合理的定义并且向消费者推广这一概念至关重要。

(五)丰富可降解塑料袋的样式款式。对于消费者而言,可降解塑料袋与普通塑料袋的区别除了售价、组成成分,更多的在于款式。对于销售市场而言,可降解塑料袋的样式确实过于单调,基本以全白为主,将来若是在可降解塑料袋的款式上有所创新,其中不只是图案的变化,更可以是样式的变化,相信这样的销售渠道有更大拓宽的可能性。同时,让可降解塑料袋更美观实用,装载日常生活用品都可以使用可降解塑料袋,而非只在购物时才想起使用,这样久而久之形成使用习惯,也是对可降解塑料袋的宣传。

(六)引入NGO治理模式,强化社会监督。环保事业是社会生活的长期议题,引入NGO治理模式,能强化社会监督,弥补政府治理的不足。因此,NGO通过对塑料袋生产、销售、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举办有关可降解塑料袋的宣传教育活动,让绿色发展观念深入人心,引导公众建立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以提高塑料制品回收利用水平和可降解塑料袋市场占有率。

主要参考文献:

[1]邹江英,苏银姗,史胜兰.对可降解塑料袋的绿色购买行为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消费导刊,2009.8.

降解塑料市场研究第5篇

数码技术在盐生境根系微生态研究中应用

项目简介:该课题组创立了根系图像信息研究系统,并对其应用条件进行了探索;利用高分辨率(800万像素)数码相机、电子计算机、彩色图像处理软件以及根系培养装置等有机组合,建立了根系生长动态可视化、信息化、无损监测实验平台,测定误差均小于3%,并对使用过程中有关的影响因素及其解决办法进行了实验探索,达到了实用化的程度;该课题组开展了NaCl盐胁迫条件下根系动态监测的研究,对苏柳根系的盐胁迫动态响应(包括根长、根径、表面积、发根量以及新梢生长量等)进行了测定分析,基本摸清了根系的胁变规律;对天津市盐碱地的利用现状以及30年来的研究历程进行了调查考证分析,为有关盐碱地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了详实资料。

海泡石改良盐碱地应用技术研究

项目简介:该课题组利用海泡石改良盐碱地经三年示范在不同农作物均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而且方法简便,成本较低,易于农民接受。从长远看,不仅为唐山市海泡石矿产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开辟了途径,而且能改良土壤,减少环境污染,可谓一举多得。因此,利用海泡石进行盐碱地的改良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该项研究取得的科研成果可以在环渤海的辽宁、唐山、天津、山东等同类型盐碱地应用。

沿黄低洼盐碱地池溏综合渔业技术

项目简介:该项技术是采取挖塘抬田的方法,把渔业利用与改碱种植结合起来,使水、土都获得有效利用,并采取加注淡水,增施有机肥,施用中性和酸性化肥等调节水质的排盐降碱方法,改善水质环境,提高鱼产量;开展池塘与台田综合开发利用,推广鱼-畜,鱼-农-草,鱼-农-果等综合开发利用模式。该技术在陕西沿黄、渭河滩推广池塘面积15000亩,配套台田5000亩,平均亩产鱼达600公斤,亩综合效益1000元以上。采用该技术开发利用沿黄低洼盐碱地,可为社会提供鲜活商品鱼、生猪、果品,改善人民生活,又可改善生态环境,利用国土资源,安排项目区剩余劳动力,并为沿黄大农业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促进沿黄地区渔业经济的发展。

重盐碱地改良

项目简介:巴州二十九团场地处重盐碱地区。开垦前1米土层全盐量一般在3%以上,高的达10%,属于硫酸盐氯化物盐土,地下水矿化度一般在50-100克/升。该团场广大职工经过20多年的生产和科学实验,逐步摸索了一套治理重枯渍土的办法:(1)开挖排碱渠道,建立排水网。自使用以来共清挖排渠500多千米,土方量300多万m3。使全团渠道成网,灌排畅通。在大面积种植水稻情况下,实行合理灌溉,地下水仍控制在1.5米以下,每年排出地下水185万m3,防止了大面积返盐。(2)改建条田。将建场初期1000米长,500米宽,排水间距500米,近600亩的大条田,改建为每个条田只有150亩左右,排水问距100-120米宽。(3)平整地土,采取条田大平,播前小平,小块细平,种水稻的格田里高差小超过3-5厘米,从而保证上水一致,脱盐均匀。(4)种稻洗盐,实行水旱轮作。通过种植水稻,可使1米土层含盐量由原来的2%降到0.8%左右。种稻洗盐可使水稻保苗95%以上,配合相应的农业技术措施,水稻单产可达300多千克左右。实行水旱轮作,尤其通过种稻淡化作物根系层,提高稻后旱作保苗率20%-30%,增产30%-40%。(5)增施有机肥。除种植苜蓿外,每年还积肥造肥,1亿多千克,水稻田亩施2000多千克基肥,增加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

利用浅井-深沟体系综合治理旱涝碱咸

项目简介:(1)建立浅井深沟体系。从利用咸水,扩大抗旱水源入手,建市一个能够统一调度大气降水、地面水、土壤水、地下水,调节控制水位、水量和能灌能排能蓄的地下水库,结合农业措施,把盐碱地改造成高产稳产农田。(2)总结了咸水灌溉中水盐运动的一些规律,提出咸水灌溉技术和土壤盐分预测预报的方法。取得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的耐盐指标。(3)通过秋冬压盐,春季抽咸排咸,降低潜水位达2米左右,大大抑制土壤返盐过程。雨季控制水位在2-2.5米,达到防涝防托目的,并在自然脱盐基础上,用升排加速脱盐过程,使实验区非盐化土壤由占耕地总面积的17%提高到72%,平均每亩盐储量由9.25吨下降为6.62吨。(4)通过合理抽成换淡,地下水出现明显淡化趋势,弄清成水淡化因素(土体脱盐强度、潜水降深、引渗淡化程度、承压咸水的矿化度)及其间相互关系,初步掌握水质变化的规律,提出咸水水质各项指标及动态变化,为加速咸水淡化和预测预报水质对土壤及作物的影响,以及采取相应措施提供一定依据。完成实验区改变农业生产基本条件的农田基本建设,初步实现大地园田化;旱涝碱咸综合治理效果显著;在井排沟排综合作用下,连续降雨400-500毫米也不致发生涝害;盐碱地面积由1974年占耕地、83%降到1976年的28%,通过抽成换淡,地下咸水开始淡化,上部潜水矿化度下降1克/升以上的井,占总数的60%。综合治理区的农业生产有较大程度的增长,3年累计净增粮食104.75万千克,棉花3.5万千克。

盐碱地土壤改良剂生产技术

项目简介:国内外盐碱地改良一般采用的办法有:水利技术,即以水压盐;化学改良;生物改良,即秸秆还田;利用盐生植物降盐,抑制蒸腾。该项目利用海洋生物材料制备盐碱地土壤改良剂,通过改善土壤物理、化学、微生物生态结构,增强作物抗盐能力,以达到改良盐碱地土壤,提高低度盐碱地(含盐量2g/kg以下)作物产量,提高中、高度盐碱地(含盐量2g/kg以上)植物成活率及生长速率,对抑制土壤盐碱化,解决中国土地资源短缺,促进盐碱地区经济发展,以及保护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沸石对盐碱地增产效果及机理的研究

成果简介:该项研究课题是依照辽宁省科委1990年下达的计划重点科研项目进行的。沸石是一种具有独特的内部结构和结晶化学性质的矿物,具有较强的离子代换量和良好的选择性、吸附性,沸石用于农业土壤改良剂。试验结果表明,施沸石后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的结构都有明显的改善,土壤的含盐量,特别是Na离子的含量,由于沸石的吸附明显降低。在不同低产盐碱土条件下,田间试验玉米最高增产58%;棉花增产15.5%-51.8%。向日葵增产21.96%,三年内应用沸石面积12600亩,共计增收3713万元,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盐碱地地下水南美白对虾优质苗种培育及健康养殖技术

项目简介:该项目结合“上农下渔”治理盐渍地的实践经验,利用盐碱地池塘渗水和地下卤水进行南美白对虾苗种培育和养殖,有效隔断了海水对虾病毒的水平传播,培育和放养无病毒感染的健康虾苗。同时,采取全程投喂全价优质配合饵料,杜绝病原生物饵料(蛤、蟹类等)入池,利用生物技术调控水质、实现南美白对虾的无病毒健康养殖。该项目将信息技术与盐碱地地下水南美白对虾苗种培育和健康养殖技术匹配集成,开发了南美白对虾养殖专家系统、投饲决策支持系统、南美白对虾虾病诊断与防治系统。以盐碱水质改良调控为核心,将专家系统与池水盐度调控及离子调节仪、增氧机、水质测试仪、自动投喂机、病毒防治技术等系列养殖工程技术集成配套,形成高层次多功能的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推广平台和技术体系,使该优良虾种在中国盐碱地地区大规模养殖成功并实现产业化。该项技术已在山东、江苏、河北、辽宁和天津等省市推广应用,累计推广对虾育苗水体23700立方米,育出虾苗19.3亿尾;推广对虾养殖面积30多万亩,产虾54450吨,每亩纯增收益2074.5元。

盐碱地综合治理与合理开发利用研究

项目简介:该项目首次将致酸铝离子引入苏打盐碱良中来、通过大量的实验室改良机理研究和十余年的盆栽、田间试验、筛选出了铝离子改良剂,并明确了该改良剂对苏打盐碱土的改良机理,提出了以铝离子改良剂利用改良综合技术模式;以苏打碱斑为主攻目标,提出了盐碱土旱田改良利用综合技术模式;通过对吉林省西部盐碱土农业利用适宜性评价,提出了苏打盐碱土农业利用的方向,为吉林省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项目的特点:该研究以理论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先进性和适用性相结合,试验研究与示范推广相结合,研制出的以铝离子改良剂施用为核心技术内容的苏打盐碱良利用配套技术,具有理论依据充分、技术成熟、符合生产实际、成本低、见效快、效果稳定、宜于推广等特点。特别是对于重度苏打盐碱土的改良效果尤为显著。

流沙地、盐碱地大面积引洪灌溉恢复红柳技术研究

项目简介:红柳,也叫柽柳,是新疆一种主要荒漠树种,对荒漠平原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稳定作用。

该项研究,在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新疆南部伽师、策勒、皮山、于田、皮山等县的重盐碱地、流沙地开展了试验。该项试验以洪水为灌溉水源,化害为利,使试区植被覆盖度达60%以上,流沙被基本固定,大面积红柳林的吸盐、泌盐和生物排水作用,减轻了土壤盐碱危害,提高了土地生产力。在3年试验期,恢复红柳27万亩,招过指标17万亩;通过5年的推广,恢复红柳林70万亩。试验期投入20万元,每亩投入不到1元,大面积推广,加上基建投资,每亩成本仍低于10元。成林后的红柳仅薪材产值在300元以上,投入产出比在1:30以上。自治区主要领导同志批示:"这是为南疆人民办的一件大好事"。在试验推广期间,研究人员对20万人次进行了宣传,将技术真正交给了群众。

苦咸水栽培食用菌新技术

项目简介:该项目为了充分开发利用苦咸水地区大量闲置的盐碱地和地下浅层苦咸水资源,解决了盐碱地苦咸水不能栽培食用菌的技术问题,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对鸡腿菇、平菇、草菇、姬菇和杏鲍菇从菌种选育、培养料配制、出菇场所选用、出菇和出菇管理都进行了反复试验和较大面积的示范,逐渐摸索出了一套利用盐碱地苦咸水栽培食用菌的较成熟的技术和工艺路线,取得了显著的技术成果。同时,该项目确定了苦咸水栽培食用菌土壤含盐量和苦咸水矿化度的适宜指标范围。

绿色生物降解材料助力北京奥运会

北京奥组委有关负责人表示,2008年奥运会将广泛采用生物降解材料,为“绿色奥运”助力。

据北京奥组委奥运村部副部长王淑贤和餐饮处处长抗易介绍,奥运会举办期间,在集中用餐的地点将有选择地使用生物降解塑料餐具;在使用一次性餐具的场所,将全部使用生物降解塑料餐具;所有的垃圾袋都要使用生物分解塑料制品。

这两位官员还表示,奥运村公寓外装和室内装修所用材料也将按照国家环保标准甚至高于国家标准进行选择,玻璃为节能产品,外墙采用了具有保温功能的节能装饰板。

专家认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期间将产生1万吨以上垃圾,包括4%不可回收的塑料垃圾,这将对环境造成很大的负担。而绿色生物降解塑料可在自然条件下被微生物分解,是目前普通塑料的最佳替代材料。他们希望生物降解材料在北京奥运会的餐饮、住宿、办公等方面得到推广应用,举办一届成功的绿色奥运会。

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运动员居住的奥运村中将使用800多万绿色生物可降解塑料袋。

奥组委奥运村部王淑贤副部长向外界透露,就奥运村采购可降解的垃圾袋、洗衣袋等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的有关事宜,奥运村部和奥科委办公室正在积极协调,推动相关工作的开展。

王淑贤副部长说,在奥运会期间,不仅是奥运村中使用的40万只黑色垃圾桶塑料袋、750万只放在运动员房内的白色塑料袋和20万只医用黄色塑料袋都将为可降解材料制成,而且他们还对奥运村内商业服务区的企业提出了使用可降解塑料袋的要求。此外,有关的奥运纪念品的包装袋也将使用环保材料。

北京市科委副主任王荣彬指出,目前本市仅超市塑料袋的每天消耗量就达到5吨,而且每年还呈快速增长趋势,白色污染日益严重。同时,据专家预计,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将产生10000吨以上垃圾,其中就包括4%也就是400吨不可回收的塑料垃圾。这些垃圾的存在,不仅对本市环境是一大负荷,也会影响到奥运期间垃圾的处理及资源化综合利用效果。奥组委和市科委希望通过奥运的示范应用,向市民推广和介绍绿色生物材料的使用,从而对解决白色污染起到作用。

知名环境化学专家董金狮认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使用的降解塑料产品,在强调易降解的同时,也在强调易回收。目前国际上普遍将易回收作为环保的首要要求,回收也成为废弃物的首要环保处理方式。

“降解塑料在明年北京奥运会上大量被采用,必将对全民的环保教育和培养全社会使用降解塑料产品的习惯大有帮助,也能对应用客户使用降解塑料产生积极意义。”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降解塑料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翁云宣说。

资料链接:何为生物降解塑料

“生物降解塑料”英文缩写为“BDP”,全称biodegradableplastics,指废弃后可以在堆肥条件下被微生物分解为二氧化碳、水等小分子的一类塑料。这类材料最初的意图是解决石油基塑料多数无法在自然环境下消解的问题。

普通塑料由石油提炼研制而成,虽然价格低廉且容易加工,但它的弊端也逐渐引起人们的警觉:首先,使用废弃后的塑料必须依赖高代价的工业回收才能重新变成石油加以利用;其次,全球产生的几千万吨废塑料使填埋场不堪负重,如果焚烧的话又会产生大气污染;另外,破碎后的塑料常常无法收集,长期混杂在土壤中造成肥力下降;最后,石油价格逐年上涨和全球能源危机让生产厂商开始放眼新的替代品,是否能从可再生资源中提取某种物质制成塑料呢?

其实答案在十多年前就已经有了。“生物降解塑料”在1980年末由欧美国家提出,后来逐渐为澳大利亚、日本、中国等亚太国家所接受。目前,美国Natureworks公司从玉米、大豆中提取聚乳酸(PLA),日本昭和电工、三菱化学利用琥珀酸来做塑料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而且逐渐被人们所接受认可,在欧美、日韩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些塑料产品,源于自然,回归自然,无需工业回收就能自己分解,既大大降低了石油消耗,也省去了回收带来的种种困难和环境污染。

我国从事生物降解塑料生产技术研究有十余年时间,其中清华大学、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中科院微生物所等机构已经和企业合作进行了生产,而且核心技术并不比国外公司差。

PBS生物降解塑料亟待扩产

生物降解塑料产业在经历了行业发展初始阶段的阵痛后发展迅猛,生产企业已开始从生产阶段、初步销售阶段、应用推广阶段进入到盈利阶段。近日,鑫富药业年产3000吨的全生物降解新材料(PBS)集成工艺及成套生产线项目完成生产设备安装调试工作,进入试生产阶段。PBS的推广应用将进一步丰富生物降解塑料的应用,增加下游生产厂家的选择,促进整个生物降解塑料行业的发展。

PBS技术已成熟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淀粉添加型降解塑料曾风靡全国,但由于降解不完全和产品价格高等问题,并未得到市场认可,数十家企业陆续转停产,造成严重的投资浪费。此后,中国降解塑料产业开始向可完全生物降解塑料转型。

虽然现在市场上品种众多,但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的性能依然难以完全满足消费者需求。每种材料本身的机械和加工性能只在某一方面有突出特性,综合性能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这成为制约其市场应用和推广的瓶颈之一。

除医用及高附加值材料外,目前对环境负荷较大的一次性包装膜垃圾袋、餐饮具、地膜等大宗产品市场生物降解塑料的用量并不大。

从当前的应用研究来看,国内用PBS制成的一次性餐盒、购物袋、包装膜已没有问题。此外,PBS不需回收,埋在垃圾堆里3个月就可完全降解,解决了白色污染的问题。据了解,除国内的鑫富药业外,目前世界上只有日本三菱化学和昭和高分子公司开始了PBS工业化生产,规模在1万吨左右。不过与国内的一步聚合法不同,日本PBS的生产采用的是扩链法。

有待扩产

“PBS将丰富生物降解塑料的应用,增加下游生产厂家的选择,促进整个生物降解塑料行业的发展。”中国塑协降解塑料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翁云宣表示,近年来,我国生物降解塑料产业发展很快,在经历了行业发展初始阶段的阵痛后,生物降解塑料生产企业已经开始从生产阶段、初步销售阶段、应用推广阶段进入到盈利阶段。“但是产品的供应不足阻碍了产业下游的开发和推广应用。”

据了解,2005年生物降解塑料生产企业约30家,生产能力6万吨/年,实际生产约3万吨/年。国内市场需求约5万吨/年。日前,北京新材料发展中心透露,目前我国生物降解塑料生产企业已经达到200多家,2010年我国生物降解塑料产能将达到25万吨左右。

此外,来自欧洲生物塑料协会的资料显示,2003年欧盟可生物降解产品的消费量为2.5万-3万吨,预计2010年生物降解塑料的用量会达到50万-100万吨。

“但目前国内包括PBS、PLA、PHA在内的多种生物降解塑料的总产量也不过几万吨。”翁云宣说,原料紧张必然影响下游的开发推广应用。此外,翁云宣表示,近几年我国消费者的健康消费意识有明显提高,“生物降解制品日渐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仍需支持

不过与普通聚乙烯塑料相比,PBS的价格还是相对较高,这意味着成本问题将继续影响生物降解塑料产业的发展。季君晖说:“有调查显示,与现有塑料产品相比,PBS成本增加不超过20%,消费者就可以接受,如果超过30%,可能就会有一些阻碍。”

PBS的主要原材料是丁二酸丁二醇,目前,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正在研究用非粮食作物如秸秆、玉米芯等制备丁二酸丁二醇。季君晖说,发酵法制备原材料的技术正在中试,水解法制备原材料已经中试成功。“这些技术产业化后将降低PBS的价格。”

“其实,国内生物降解塑料的研究水平并不比国外差,但消费能力不同导致在应用上存在差距。”季君晖说,国外消费者对价格的接受能力相对较强,因此,推广生物降解塑料比国内更容易。

降解塑料市场研究第6篇

可是,这种被普遍看好的绿色制品,在国内市场上却并不多见,只有在大型展会以及欧美发达国家才能看到它们的踪影。

面对生物降解塑料在国内“推而不广”的局面,中国塑协降解塑料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翁云宣对笔者坦言,成本高是一方面,但最根本原因还是政策支持力度的欠缺。

前景毋庸置疑

生物降解塑料对于公众来说并不陌生。早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组委会就使用了7种规格的全生物降解塑料袋500多万个,这些袋子仅经过一个多月的堆肥处理就能够被完全降解。

翁云宣告诉笔者,生物降解塑料既有传统塑料的功能和特性,又能在自然界微生物的作用下被降解,最终全部转化成二氧化碳、甲烷、水及其所含元素的矿化无机盐以及新的生物质等。

总而言之,生物降解塑料被认为是石油基塑料的理想替代品。在包装、电子、运输、纺织、医疗等方面的应用都具有巨大的潜力。

经测算,如果用生物分解塑料替代100万吨传统塑料,则可减少200万吨的石化资源;如果用生物基降解塑料替代100万吨原有通用塑料,则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00万吨以上。

“无论是从能源替代、二氧化碳减少,还是从环境保护以及部分解决“三农”问题,发展降解塑料都十分必要。”翁云宣强调说。

如今,生物降解已经成为塑料制品的最大卖点。据欧洲生物塑料协会统计,2010年全球生物塑料产量70万吨,2011年突破100万吨,预计到2015年全球产量将达到170万吨。

翁云宣表示,在我国,淀粉基塑料制品以及生物基材料加工设备也都开始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热塑性淀粉和植物纤维模塑已经实现产业化,其他生物聚合物如尼龙、聚乙烯等也已有中试生产。

据中国塑协降解塑料专业委员会的统计,2011年我国生物基材料及降解制品总产量约45万吨,比2010年增长约30%。2011年产值3000万元以上企业超过40家,产值超过3亿元企业在5家以上,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亿元左右。

叫好不叫座

一边是生物降解塑料投资项目如火如荼地进行,另一边却是国内市场“叫好不叫座”。翁云宣称,由于成本过高,生物降解塑料在国内推广较难,企业只能从国外寻求出路进行销售。

据调查,市面上大部分降解塑料制品价格都比普通塑料贵1.5~3倍。产品的高价位,使得生物降解塑料更像是个绿色环保的奢侈品,即使商场有此类产品出售,消费者也少有问津。

翁云宣称,成本高导致产品销量增加相对缓慢,投资者为此很难下决心来扩大原料生产规模,可当错过前期最佳规模放大时机后,又会面临市场和价格被其他规模企业垄断的风险。

就目前来看,我国在原材料生产技术上已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然而开发的终端产品却仍然在低端市场徘徊。

翁云宣表示,目前国内从事降解塑料制品加工研究的力量尚显薄弱,大部分企业将关注的重点集中在材料合成上,而忽略了制品加工开发,一些制品在耐热、耐水及机械强度方面与传统塑料制品相差较远,而这一点恰恰是生物塑料能否大规模市场化的关键。

如今,欧洲是全球生物降解塑料的主要市场,其次是美国。预计到2018年,欧洲将占全球生物降解塑料市场收入份额的36.8%。而国外出台的一系列强制政策也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降解塑料产业的发展。

例如,意大利从2011年开始禁止使用非降解的塑料购物袋;美国要求每一个联邦机构都必须制定使用生物降解塑料的计划;日本则确立了生物塑料产业发展目标,即到2020年,日本消费的所有塑料袋将有20%来自可再生资源。

“虽然我国也有面上的鼓励政策,但是没有推动材料发展的具体细则出台,也没有专门有关强制推进某一领域发展的政策措施。”翁云宣说。

不仅如此,由于我国生物基材料发展时间短,许多产品尚没有标准和测试方法,而国外的标准和测试评价体系相对制定得较早,因此,在生物基含量、生物分解性能等方面,国内产品出口时往往碰到壁垒。

可以说,我国生物降解塑料产业仍是羽翼未丰,企业要想马上盈利还有困难,市场及消费者的接纳也需要有一定的过程,但环保事业终究还是需要政府来买单。

激励机制不可或缺

前不久,国务院出台《生物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将加快生物基材料、生物基化学品、新型发酵产品的产业化与推广应用,还将建立生物基产品的认证机制,研究制定生物基产品消费的市场鼓励政策以及农业原料对工业领域的配给制度。

在翁云宣看来,生物塑料这一新兴产业急需国家宏观调控的指导,《规划》的出台颇为及时,这将大大促进生物塑料行业的良性发展,他也期待下一步会有更具体的行业细则出台。

为推动我国降解塑料产业的发展,翁云宣建议,国家应该加大专项资金支持力度,确立一批重点支持的生产企业,对重点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实施资金补贴,以解决前期阶段成本较高的问题。另外,还应该建立知识产权培育基金,鼓励生产企业在国内外申请专利。

为鼓励和扶持一些企业的发展,翁云宣觉得,国家对于重点支持的生物降解塑料高新技术企业,自投产年度起,应免征所得税5年,5年后所得税调整至10%;企业利用废气、废水、废渣等废弃物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的,可在5年内减征或免征所得税。

降解塑料市场研究第7篇

塑料制品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质轻、防水、耐用、生产技术成熟、成本低的优点,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目前,全球每年生产约700万吨塑料袋,其中,整个欧洲的年产量为120~150万吨,我国作为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每年生产300万吨左右,约占世界总量的一半。然而,包装用塑料大部分以废旧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丢弃在环境中。这些废旧塑料包装物散落在市区、风景旅游区、水体、道路两侧,不仅影响景观,造成“视觉污染”,而且因其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危害。

党的十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高度,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形成五位一体。同时十报告首次将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并列提出。应该说这三者是一个有机整体,绿色是发展的新要求和转型的主线,循环是提高资源效率的途径,低碳是能源战略调整。三者均要求节约资源、节约能源、提高利用率,均要求保护环境,充分考虑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减轻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因此必须牢牢把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科技创新型”的塑料加工业绿色、生态产业方向,这也是塑料加工业安全、卫生工程建设中最核心内容。要完成这一伟大目标,少不了各领域科研工作者的努力和付出。幸运的是,我们拥有一大批像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季君晖这样的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思维的塑料科研工作者,为了减少塑料制品对人体的危害和对环境的影响,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大胆创新,勇于探索,不仅开发了可降解塑料,同时还研制了抗菌塑料等创新塑料制品,为塑料产业的发展提供科研支撑,更让我们的“美丽中国梦”不再遥远。

笃信精勤,开拓进取

1969年10月出生的季君晖,1997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工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之后开始在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1999年晋升为副研究员。目前是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总工程师,台州市500精英入选者,安徽省科技领军专家,合肥中科绿色家电科技有限公司、台州中科工程塑料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合肥家电技术工程院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兼任中国合成树脂工业协会环境友好材料分会理事长,中国塑料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塑协降解专委会副会长等职。

工作以来,季君晖始终对工作一丝不苟,心无旁骛,一直致力于功能高分子材料和微生物关系(包括微生物降解塑料、抗菌塑料、耐微生物老化塑料等)、塑料改性和功能塑料、医用塑料等领域的研究开发,并成功开发并产业化系列改性塑料、抗菌材料、菲可斯系列消毒杀菌材料、消毒洗衣机、不用洗衣粉洗衣机等数十个多个产品,其中抗菌母粒、纳米PET工程塑料等获国家重点新产品称号,为我国塑料产业的升级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研支撑。

在国家的信任和支持下,季君晖先后主持包括国家科技攻关、国家产业化示范项目、国家重点自然基金、国家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863”项目、科学院重大创新项目在内的各类项目16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7项,鉴定科技成果6项,负责和参与制定ISO标准1项、国家标准7项、行业标准6项,先后发表专业论文80多篇,出版专著1部。其中,他研究开发的“抗菌功能塑料”获第十二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优秀新产品金奖;其他研究成果也先后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香港国际博览会金奖、山东省重奖科技成果三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科技部刘永龄科技奖、轻工科技进步创新奖、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中国科学院院地合作科技一等奖、中国技术市场金桥奖等奖项,他个人也先后获得“化学所第二界优秀青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院地合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多年来不变的探寻,只为无限放大自己的人生价值!

创新“降解”,远离污染

也许,很多人会以为,自己使用一个劣质塑料袋根本不会产生多大影响,塑料袋回收、处理不完全也跟自己无关,随手丢一塑料袋也不会马上影响自然界。但正是这一侥幸心理,使人类慢慢走向了环境恶化、自我毁灭的道路。“我们不是一个人在生活,而是一群人在生活。我们也不应是一个人在维护,而应是一群人共同维护。做到安全生产优质的塑料袋,尽量少用塑料袋以及保证塑料袋被科学回收,是我们该有的意识与责任。”季君晖因为对塑料污染最深入的了解而发出了如此的呼吁。

季君晖介绍说,由于我国目前对塑料袋的需求量非常巨大,如果处理得不科学,必将给环境带来巨大的灾难。我国传统处理塑料袋的方式有三种,即焚烧、填埋和回收,其中回收的比例最少。那么在用焚烧方法处理塑料袋时就会出现焚烧不完全,从而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机污染物的问题。更严重的是,目前工业上使用的聚氯乙烯塑料袋燃烧更不充分,除了产生烟尘,还会产生酸雾和二恶英,造成大气重度污染。另外,由于塑料袋100年以内都难以降解,如果它只是被简单地填埋,不仅会破坏土壤结构、阻隔水分,导致土地不能正常“呼吸”,还会抑制植物的生长,造成恶性循环。

如今,随着工业发展的加快,有些厂商为了美观,还会在塑料制品中使用荧光增白剂,其一旦随食品进入人体,就会伤及肝脏等重要器官,诱发细胞癌变。“有些不良企业或家庭作坊会将回收的废旧塑料制品重新加工,这种塑料袋尽管成本较低,但由于源比较复杂,其中很可能含有病菌或有毒成分,损害我们身体健康。”季君晖说。

虽然塑料制品有诸多缺点,但季君晖仍相信,任何东西都有两面性,塑料袋也并不是无恶不作的“大怪物”,只要合理使用、科学处理,就能降低它的危害。为此,他凭借着在塑料科研领域的研究经验,通过潜心科研,开发了第三代全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PBS类聚酯,为塑料产业带来了新希望。

季君晖介绍说,PBS以脂肪族二酸和二醇为原料,经缩聚反应合成。采用传统缩聚方法,合成的PBS分子量低于5000,作为气相色谱固定相或增塑剂早已有商业化的产品。高分子量PBS的力学性能优于PE,熔点为115℃,其与乙二酸的共聚物PBSA则具有更好的韧性且降解更快。PBS类聚酯具有与PE、PP相似的理化性能,而且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可在通用聚烯烃塑料成型加工设备上加工成各类制品,其废弃物可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的细菌、放线菌等微生物及酶的作用下,最终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特别是原材料廉价易得、制备工艺简单,使其相对于其他生物降解性聚酯更具价格竞争力。通过共聚、接枝及共混等途径,可进一步改善其物性并调节生物降解性能。

随着国内对PBS的不断重视,季君晖依托中科院理化所,在中科院北京物质项目的支持下,带领科研团队采用特种高效催化体系,通过预缩聚好真空缩聚两釜分步聚合的新工艺直接制备得到高分子量的PBS产品。该创新性的工艺不仅可以和扩链法一样得到分子量超过20万的高分子量的PBS产品,而且在工艺流程和卫生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和扩链法比较,节省了扩链反应步骤,简化了工艺,减少了损耗和设备投入,降低了成本,不含扩链剂,卫生性能得到明显提高,可以应用于食品包装等领域,并较扩链产品有更好的生物降解性能。主要用于加工各类包装材料、农用地膜、一次性用品等环保制品。

另外,课题组还在PBS类聚酯的合成与应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开发出提高分子量的合成新技术,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步法聚合工艺,形成了PBS工艺包。这一技术采用高效的催化体系及独特的合成工艺,无须进行扩链反应,通过脂肪族二酸、二醇的缩聚反应直接制备出高分子量的生物降解性聚酯,简化了合成工艺,从而降低了成本。目前,他们已经将取得的研究成果通过专利授权分别在鑫富药业、山东汇盈和山西金晖建立了两条5千吨/年和三条2万吨/年聚合装置,形成了7万吨的产能,占全球同类产品产能50%以上,引领了该领域技术主流。产品通过了国际全方面认证。开展了PBS廉价化、功能化开发,2014年新增销售额10.2亿元、利税5亿元。鑫富药业在深市进行了定向增发,山东汇盈以母公司名义在香港上市,金晖也进入了新三板辅导。项目列入理化所的“一三五”规划,院首批STS项目,国家863项目,获国家高技术产业化和国家产业振兴专项支持。项目促进了降解塑料行业的发展,强力支撑了禁塑令的执行。

2016年1月14日,在中科院召开的2016年度工作会议上,季君晖主持的全生物降解塑料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类聚酯研制产业化及应用团队获得科技贡献奖(一等奖),再次证明了该项目对塑料产业的推动作用,以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效果。

抗菌塑料,健康生活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健康愈加关注,对健康生活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面对琳琅满目的家电市场,选择健康化的家电产品也成为健康生活的重要一方面。在很多发达国家,抗菌塑料的研究以及在家电产品中的应用,为国人提了一个醒。作为塑料领域的研究专家,季君晖也对抗菌塑料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承担了国家火炬计划―“抗菌塑料研究开发产及应用”。

抗菌塑料是指塑料本身具有抗菌性,可以在一定的r间内将玷污在塑料上的细菌杀死或抑制。与常规的化学和物理消毒方法相比,使用抗菌塑料杀菌时效长,既经济又方便。通过对抗菌塑料及其家电制品的抗菌性、抗菌塑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加工行为、老化变色性能的基本研究,以及对抗菌剂和抗菌母料制备过程中添加剂和杂质及工程化工艺的控制,季君晖带领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开发出了具有抗菌范围广、高效低毒、适用于塑料加工和使用的新型塑料抗菌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