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肝硬化护理问题及措施(合集7篇)

时间:2024-02-29 16:26:43
肝硬化护理问题及措施

肝硬化护理问题及措施第1篇

[关键词] 肝硬化;家庭护理;肝功能

Effect of family nursing intervention to liver functions on patients with hepatocirrhosis

DENG Chun-ying.Changning People’s Hospital,Hunan 4215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measure and effect of family nursing intervention to the patients with hepatocirrhosis.Methods Ninty-eight cases of the patients with hepatocirrhosis were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 group and the comparison group randomly.Both of them were accepted routine health guidance in period of hospital while the experiment group were accepted active family nursing intervention after out of hospital.Results Experiment group is superior to comparison group on the ability of patients’ health care and liver functions(P<0.01 or P<0.05).Conclusion Family nursing intervention promote ability of patients’ health care,improve liver functions effectively and elevation life quality.

[Key words] hepatocirrhosis;family nursing intervention;liver functions

肝硬化是一种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疾病,病情迁延反复,并发症多,且需长期治疗,经济负担沉重,影响着家庭生活。在我国,以肝炎后肝硬化最常见[1]。绝大多数肝硬化患者在没有严重并发症时留在家中治疗,他(她)们实际上仍存在许多现有的或潜在的护理问题[2],如饮食治疗、遵医行为、照顾者角色困难等。因此,为肝硬化患者开展家庭护理干预对促进肝功能的恢复,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减轻家庭和社会经济负担均具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5年1~12月共收治肝炎后肝硬化患者98例,均经肝功能、病原学、彩色多普勒或肝活检确诊。诊断标准参照2000年西安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98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男46例,女3例,年龄28~60岁,平均41.6岁。对照组男43例,女6例,年龄23~62岁,平均42.3岁。均无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两组在年龄、病史、肝功能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在住院期间均接受了专科系统的健康教育,出院时在心理卫生、饮食调节、药物治疗、矫正不良习惯、推拿按摩几方面进行指导出院时患者均表示接受并已掌握指导内容;试验组出院后即进行家庭护理干预,护士每月家访1~2次;对照组不进行干预。

1.2.1 干预措施 (1)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指导:肝硬化为慢性迁延性反复发作疾病,经长期治疗后,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影响到家庭生活,使患者及照顾者常出现意志消沉、情绪低落、应对行为不足甚至无效等各种心理问题。因此,对肝硬化患者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护理人员要通过与患者及家属谈心,了解其心理变化,要关心理解患者,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及时给予心理疏导,用亲切的语言安慰患者,帮助患者消除焦虑和恐惧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教会其运用心理防御机制,提高心理应对能力和承受能力,保持乐观、愉悦的情绪,并告知患者家属要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有无性格、行为的改变,及时发现肝性脑病的先兆,及时就医。(2)饮食护理: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可导致营养状况下降的有关因素、饮食治疗的意见及原则。肝硬化早期饮食要多样化,以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适当脂肪、易消化的饮食为主。食谱多样化可以增加患者食欲,食物宜柔软不宜粗糙,宜少食多餐,蛋白质以鱼类及豆制品为宜,鱼肉含蛋白质丰富易消化,豆制品中芳香氨基酸和产氨基酸较少,黑芝麻含蛋白质、维生素丰富,又具有解毒护肝功能,西红柿、柑橘、胡萝卜榨成汁,经常食用可保证维生素的供应,适量的食物纤维可刺激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减少毒物吸收。(3)矫正不良习惯:通过宣教让患者了解到生活方式与肝功能的恢复密切相关,如吸烟、饮酒对肝功能的损害,绝对要戒烟戒酒,避免刺激性和咖啡类食物。(4)给予推拿按摩,告知患者家属每日推拿按摩2次,早晚各1次,按摩的穴位有肝俞、合谷、神门、通里、涌泉、足三里等,按摩时用力要平稳,由轻渐重,有一定的透力,并配合捏脊推拿,有理气疏肝作用;按摩腹部,患者仰卧,双手掌重叠,顺时针和逆时针环形按摩100次,按摩时要耐心和细心,手法适中,以舒服为度,从而促使全身经脉畅通,血液循环加速,肠蠕动增加,消化功能增强,促进肝功能的恢复。(5)提供医护咨询服务,发放病情追踪卡,家访或电话联系,及时解决治疗和护理上的困难及问题,并给予用药指导,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平时可以用蒲公英、野泡茶,以清肝解毒,并加强患者B超、肝功能、胆碱酯酶、血糖的监测,定期复查,预防和减少并发症。

1.2.2 效果评价 患者出院6个月后即进行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家庭护理干预试验组与对照组保健能力,见表1),内容包括适量运动、自我保健、遵医行为、饮食调节、负面心理。出院6个月后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情况比较见表2,分别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两组肝硬化患者出院6个月后保健能力比较 例(%)

表2 两组肝硬化患者出院6个月后肝功能情况比较 (x±s)

2 讨论

肝硬化常出现多器官功能受累,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手段。且因长期治疗影响家庭生活、经济负担加重等,患者易出现抑郁、悲观等情绪,如果出院后缺乏正确的护理干预,患者一些不良习惯不易改变,如饮酒等,这将会严重损害肝功能,引起疾病恶化,引起消化道出血、肝昏迷甚至死亡。因此,出院后的家庭护理干预是关系到患者日后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3,4]。

本试验通过随机将98例肝硬化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观察,即两组在住院期间均给予常规的健康指导;而仅仅对试验组的肝硬化患者在出院后坚持给予积极的家庭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则不予干预。对试验组实施的是一系列的家庭护理干预措施,包括针对性的心理指导、饮食护理、矫正不良习惯、给予推拿按摩(按摩的穴位有肝俞、合谷、神门、通里、涌泉、足三里等)、提供医护咨询服务等。笔者体会,穴位按摩、戒酒与中药泡茶(蒲公英、枸杞、野)这三条护理措施尤其重要。所实施的家庭护理干预措施是将祖国医学与西医融会贯通、长期从事护理工作的总结。

结果显示:试验组在保健能力、肝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见表1、表2)。从表1中可见,试验组各项保健能力,包括适量运动、自我保健、遵医行为、饮食控制及负面心理调节能力等方面均得到了提高。此外,表2也显示肝功能多项指标得到明显改善,尤其能有效地促进患者肝功能胆碱酯酶活性的恢复。如此将极大程度地提高患者康复的信心,促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科学的生活方式的建立,从而提高生活质量。观察证实:家庭护理干预作为提高失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内科护理学,第3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28-236.

2 刘桂花.家庭护理干预对老年性脑梗塞患者的功能恢复的影响.当代护士(学术版),2006,3:94-95.

肝硬化护理问题及措施第2篇

【关键词】 乙型肝炎肝硬化;个性化护理干预;生活质量

我国乙肝患者众多,且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发病率也较高,由于此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肝病,病程较长且愈后差,加之社会对患病人群存在着一定的畏惧歧视现象[1]。因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存在着生活质量差,社会支持度较弱的特点,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我院通过对此类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189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其中男107例、女性82例,平均年龄(49.3±10.8)岁。入选标准:①临床及实验室诊断明确为乙型肝炎肝硬化;②具有小学以上的文化教育水平,且无精神疾病家族史及既往病史。排除标准:①合并有肝性脑病及意识障碍或认知损害的患者;②存在着言语、听觉功能障碍;③合并有心脑血管以及肺部功能严重障碍。

1.2 评估方法 应用慢性肝病生活质量量表(CLDQ)评估2周时间与慢性肝病有关的患者生活质量,通过评估全身症状(SS)、活动(AC)、疲劳(FA)、焦虑(WO)、情感职能(EF)、腹部症状(AS)等6个维度,共29个条目。应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估社会支持状况,通过评估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等3个维度,共10个条目。

上述量表每个维度分值是由维度的条目分值和与条目数的比值,生活质量总分是各维度得分之和。生活质量程度及社会支持水平与分值呈正相关,得分越高说明越佳。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采用成组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以P

2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显著较高(P

3 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

3.1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吸烟、饮酒、不规律作息以及不良饮食习惯被认为是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生活方式。据统计约98%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生活方式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上述问题,因此要根据患者具体的问题给予个性化的健康教育,使患者能放弃存在的不良生活方式,依据护理人员的指导建立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如:要让患者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戒烟、戒酒、合理健康饮食习惯、保持良好的心态状态等等。通过上述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以此提高生活质量[1]。

3.2 指导正确的疾病认识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对于疾病大多没有充分、科学、全面的认识,因此护理人员要通过专业、耐心的态度与患者多沟通,提供疾病医学信息。指导患者及其家属认识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发病机制主要由免疫反应引起,因此日常生活要注意卧床休息,这样能使得肝脏血流量增加,有利于机体的抗病毒免疫应答进行。教育患者家属对乙肝消毒以及基本预防措施的知识,减轻对疾病的恐惧与误解[2]。

3.3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普遍具有孤独、自卑、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因此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沟通交谈,充分了解分析患者具体存在的何种不良心理状态,再通过个体化的心理支持措施,注重消除不利于患者疾病康复的各种外界环境因素,给予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他们用自信、开朗、向上的心态对待病情[3]。

3.4 构建社会支持网络 患者多有明显的孤独感和被抛弃感,出现自卑情绪,因此社会人际关系较差。因此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多与别人沟通,加强相互联系,扩大社会交际网络,进而提高患者对于社会支持的利用度。由于家庭是患者的主要支持来源,故护理人员可以先从家庭开始构建家庭护理支持,再扩大至社会支持网络。

4 讨论

流行病学证实乙型肝炎肝硬化是国内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主要的死亡原因。由于乙型肝炎性肝硬化的临床症状复杂且较重,并发症多,癌变率也较高,因此患者存在着不良的心理状态,加之乙型肝炎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因此患者的社会交际关系差,这些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本研究结果显示,个体化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社会支持程度,因此值得广泛在临床上推广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 李静娣,陈桂凤,袁月莲.健康教育对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5):105-107.

肝硬化护理问题及措施第3篇

[关键词] 肝硬化;心理护理干预;疾病感知;IPQ-R;SF-36

[中图分类号] R657.3;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23-0145-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ment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self disease awareness and life quality in the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and to analyze its effects on improving patient's rehabilitation. Methods 84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assigned to the experi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Mental intervention was carried out for the experi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only given regular nursing.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both scored according to IPQ-R and SF-36, and the effects of mental nursing intervention were evaluated. Results Disease awareness level in the patients receiving mental 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Liver cirrhosis; Mental nursing intervention; Disease awareness; IPQ-R; SF-36

肝硬化是肝脏在致病因素下导致的慢性炎症迁延不愈而出现的不可逆病理变化,是肝细胞在多种致病因素(如肝炎病毒、酒精、自身免疫性疾病和遗传疾病)及各种炎性因子的刺激下,肝脏内静息的星状细胞过度分泌胶原修复的一种保护机制[1]。这类疾病发展到后期,易产生不同的代谢紊乱,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临床中医护人员往往忽视了患者自身对疾病的理解和感知,仅停留在指导和治疗措施上,目前国内对肝硬化患者的疾病感知状况的研究甚少,若能在治疗中对肝硬化患者的疾病感知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则可以提高及改善患者的疾病感知及自我护理水平,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的自我疾病感知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其在促进肝硬化患者恢复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我科收治肝硬化患者84例,发病原因:乙型肝炎肝硬化57 例,酒精性肝硬化16例,乙型肝炎合并酒精性肝硬化9例,原因不明者2例。所有病例均经病史、症状和体征、生化学、影像学或肝穿刺病理结果等确诊为肝硬化。研究对象中,男49例,女35例;已婚63例,未婚21例;年龄最小29岁,最大76岁,平均(52.16±13.34)岁;学历:大学及以上20例,中学(含中专)41例,小学及以下23例;医保58例,自费26例;病程3~27年,平均(13.96±7.15)年。84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共回收有效问卷79份(实验组40份、对照组39份),有效回收率为94.05%。

1.2 调查内容

1.2.1 一般内容 使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收集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主要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婚姻、教育程度、付费类型、病程、饮食及活动锻炼等。

1.2.2 改良疾病感知问卷 疾病感知问卷由Weinman等于1996年根据疾病感知理论编制,Moss-Morris等于2002年对其进行修订形成改良疾病感知问卷(Illness Perception Questionnaire Revised Edition,IPQ-R)[2]。问卷分三部分,共70个条目:第一部分为症状识别维度,包含14个基本症状,以与疾病相关的症状条目累加计分作为症状感知分数,分数越高表明感知的症状越多。第二部分共38个条目,分7个维度:病程(急慢性)、疾病周期性、疾病后果、个人控制、治疗控制、疾病相关性、情感陈述。第三部分为病因维度,分6个维度:生理因素、行为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偶然因素、免疫因素,共18个条目。病因维度各条目间彼此独立,不作累加计分。第二、三部分各条目均为Likert 5级评分,1分为完全不同意,2分为不同意,3分为没意见,4分为同意,5分为非常同意。各维度总分除以条目数即为该维度得分。得分越高,表示对疾病感知能力越强。该问卷内部区分效度、结构效度及预测效度具有可接受的重测信度。

1.2.3 生活质量评价量表 采用SF-36健康调查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该表是在全球广泛应用的生活质量调查工具,可针对生理功能、角色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心理健康8个维度对生活质量进行全面的评价[3]。最终得分换算为0~100分,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中各个维度的差异。

1.3 调查方法

应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完成IPQ-R疾病感知问卷和SF-36健康调查量表的填写。为确保真实性及准确性,由调查者说明测试的目的和意义,测评开始前统一指导。此后在获得研究对象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对实验组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在干预实施前后让患者完成两种量表的填写。根据IPQ-R问卷的评分结果得出患者的总均分和各项因子的平均分。根据SF-36健康调查量表获得各维度的分值。

1.4 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即在患者入院后常规进行入院宣教、饮食指导、健康教育、严格观察病情进展、指导用药、落实治疗、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患者入院后由护士长、责任护士、管床护士以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等方面存在的显在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为导向的心理干预,制订针对性的护理计划,与患者及家属双方共同商讨如何执行,建立健康行为模式;采用集中授课和个体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肝硬化相关常识和日常自我护理方法,使其认识到参与护理及自我维护健康的意义;全面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采取有效措施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及时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如给予患者恰当的心理治疗,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评估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综合因素,制定个体化家庭运动方案,指导患者在疾病静止期适当进行体育活动;制定膳食处方,强调优质蛋白质摄入的重要性,以利于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鼓励患者适当参加家庭社会活动,感受生活乐趣及自身存在价值;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共同对负性情绪诱发病情变化的相关因素及后果进行分析,制定预见性措施,使患者自觉实施自我护理。通过上述多种措施解决或减轻患者在病程中突显的健康问题、发现和避免或者杜绝潜在的健康问题,从而为患者的康复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人口学资料比较

79份有效调查问卷中,40份为实验组患者完成,39份为对照组患者完成。两组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结果见表1。统计结果显示,两组一般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疾病感知问卷评分比较

实验组和对照组护理干预后的疾病感知问卷的评分结果见表2。结果显示,接受心理干预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症状识别与疾病相关的症状个数更多(P

2.3心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首先使用Cronbach'α评价两组患者的信度值,结果两组患者的各维度信度值均大于0.7,说明SF-36量表可以用作肝硬化患者的生活质量调查。护理干预后肝硬化患者的SF-36评分见表3。评分结果表明,采用心理干预措施后,实验组患者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肝硬化在我国属于临床比较多发的慢性疾病之一,治疗过程较长,对家庭会造成一定的经济压力[4]。发病期间患者可能会有错误的疾病认知,产生较多的负面心理情绪,使患者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压力,易产生焦虑、急燥和恐惧的心理,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较大,进而对治疗造成直接的影响[5,6]。疾病感知水平也决定患者面临健康威胁或疾病时的应对方法,从而直接或间接对预后产生重要影响[7]。慢性疾病患者常见的疾病感知误区主要体现在疾病及病因的错误认知或理解偏差、疾病相关的心理障碍和缺乏疾病自我管理意识[8]。如果患者本人对自己的疾病没有清楚的认识,势必影响其治疗依从性,进而影响治疗效果。从患者对自身疾病形成的认识和态度我们也可以预测其病情的转归[9]。如果能够减少患者所受到的不良心理情绪的影响,走出认知误区,帮助其建立乐观向上的治疗信心,对其临床疗效的提升及治疗依从性的提升均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10]。因此,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以便实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要给予耐心的解释、鼓励和安慰,与患者保持温馨和谐的关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处在最佳心理、生理状态下主动接受治疗及护理操作,消除患者的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乐观坦然的心情[11,12]。对肝硬化患者实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能确保患者保持稳定的情绪[13]。患者也能够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充分调动了患者的积极性,体现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有效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从而为患者的康复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病情状况。

我们在针对患者的个体化心理护理模式中补充了个体的对疾病的认知模式教育。加入患者对自身疾病认知可以使患者走出这一误区,使患者对所患疾病的印象由模糊而变得清晰,对治疗护理和康复的配合由被动而变成主动,对疾病的认知由认知误区转变成客观评价。患者对所患疾病的终身性、长期性等特点有了清晰的认识,加上医护人员针对诱发病情变化的相关负性因素及后果进行的分析,使患者对疾病感知的固有模式发生了变化,不再盲目进行治疗,能够由被动接受治疗变成主动自我康复。同时自觉健康责任意识和自我效能得到提高,自我护理和自我监测能力增强,从而实现更好的治疗依从性及疗效[14]。虽然有研究表明慢性疾病患者如何看待疾病和自身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疾病的预后,但目前国内对肝硬化患者的疾病感知状况的研究甚少[15,16]。我们关注了肝硬化患者的疾病感知固有模式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对患者开展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干预,同时为患者提供健康信息支持,有效解决其实际问题,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同时也可以缓和护患关系,为督促患者早期求治,增加其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的主动参与度及改善预后等方面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本研究表明,对肝硬化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提升肝硬化患者的疾病认知,使患者能充分认识到肝硬化的发病特点,加强自我护理和保健,提升患者的自我护理水平和疾病感知水平,这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参考文献]

[1] 李彦俊. 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 当代医学,2015,21(8):119-120.

[2] 卢群,曾莉,龚美芳,等. 疾病感知在慢性病管理中的研究进展[J]. 护理研究,2016,30(11):1288-1291.

[3] 曹文君,化前珍,王庸晋,等. SF-36量表在中国老年人群中应用的心理学特征测评[J]. 现代预防医学,2014, 41(6):964-967,971.

[4] 徐建华. 心理护理结合路径式健康教育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的应用评价[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 19(8):56-58,62.

[5] 朱碧华. 心理护理对乙肝肝硬化患者的影响分析[J]. 当代医学,2014,20(32):120-121.

[6] 许湘华,芮建宇. 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和护理策略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0):103-104.

[7] 张丽娣,李乐之. 慢性病感知控制研究现状及展望[J]. 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91-94.

[8] 许贞爱. 肝硬化患者的护理治疗及其体会[J]. 吉林医学,2012,33(2):385-386.

[9] 赵迎风. 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4, 12(2):106-107.

[10] 梁月连,黄焰,谢丽珍. 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 吉林医学,2013,34(12):2350.

[11] 乔建歌,杨青敏. 慢性病患者乐观心理的研究进展[J]. 中华护理杂志,2014,49(5):592-596.

[12] 王洁. 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3):160-161.

[13] 苏F,雷波. 护理干预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体会[J]. 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5):235-236.

[14] 陈树荣. 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2016,14(8):89-90.

[15] 庞红华,袁天喜,向圆花. 综合性心理护理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心理健康状况、遵医行为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14,52(6):111-113.

肝硬化护理问题及措施第4篇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 四川省成都市 610061

【摘 要】肝硬化患者的心理护理问题,并有针对性采取护理对策。根据120 例肝硬化患者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心理护理有效率90%。肝硬化患者心理问题严重,护理人员应用熟练的心理学知识和沟通技巧实施心理护理效果明显。

http://

关键词 肝硬化;心理护理;护理对策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脏疾病, 由一种或几种病因长期或反复发作引起,临床一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晚期常有大量腹水形成。因疾病呈慢性进行性、反复发作、复杂多变的特点,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有较大的影响,产生较多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特别是抑郁情绪还是引发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身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严重影响着肝硬化患者的预后。因此,正确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正确的心理护理,对肝硬化患者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3 年1 月-2013 年12 月确诊为肝硬化的120 例患者,诊断标准符合2000 年9 月西安第十次全国病毒性高压及肝病学术会议讨论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20 例患者中,男76 例,女44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97 例,酒精性肝硬化21 例,胆汁性肝硬化2 例。

1.2 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心理变化采用自评法,患者心理问题分轻、中、重、严重度,由调查者评定,共发出120 张调查问卷,全部收回,心理护理后调查结果。

2 心理问题表现

见表1。

肝硬化病因、性别、社会支持系统与上述心理问题存在明显的关系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明显高于其他类别的肝硬化,这是因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有一定的传染性,患者担心传染给周围的亲属和朋友,担心家属嫌弃自己,感觉自己孤立无援;对疾病不良预后的认识也加重了抑郁情绪。

3 护理对策

3.1 护理目标

根据心理理论,通过护理人员与本组患者的互动过程,利用专业知识,语言能力,表达方式相结合的方法,解除患者焦虑、恐惧、自卑及情绪不安等心理问题,帮助患者达到最佳情绪状态。

3.2 方法

3.2.1 文字教育

利用板报或书籍,杂志向患者宣教,普及肝病知识。

3.2.2 语言教育

组织小讲课,向患者讲解相关知识,解答患者疑问;护士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直接面对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以聊天的形式针对性的指导患者。

3.2.3 建立良好的治疗环境

设施安全,光线明亮,空气流通。室温 维持在18-220℃ 湿度50%-60%。

3.3 心理护理措施

(1)解除患者焦虑、恐惧状态:本组120 例患者中,中度以上焦虑、恐惧者113例(94.2%),患者因病情、生活阅历等方面差异,焦虑、恐惧原因各不相同。常见的有:本组疾病预后如何,多长时间可以恢复,能恢复到什么程度,还能活多久,还能否过正常的家庭生活,最好的治疗方法是什么,如何改变睡眠状况等。护理人员认真听取患者提出的问题,利用语言沟通技巧,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实施护理对策.

(2)疏解患者严重情绪不安,阻断患者紧张心理: 护理人员保持愉快情绪,微笑服务。这种良好的情绪可以感染患者。本组调查显示,100% 的患者需要微笑服务,渴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鼓励。舒缓、优美的音乐可以调节植物神经,是精神得到松弛,改善情绪。

(3)消除被歧视心理:被歧视心理发生原因与患者本身对本组疾病认识程度低密切相关,也与全民健康知识缺乏有关。患者自尊心受损,自卑和孤独感明显。护理人员向患者和家属宣教,增加患者和家属对本疾病的了解,消除不必要的顾虑,同事顾虑患者勇敢面对现实,适应环境,消除自卑、孤独感,自尊,自强,自立,快乐生活。

4 结果

见表2。

5 小结

通过以上心理护理,120 例肝硬化患者情绪障碍得以缓解,被歧视心理改善程度最为显著,这可能与健康教育后患者知识了解显著增多有关,焦虑、恐惧改善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肝硬化患者的心理护理除了护理人员的帮助外,同时需要家属的理解、安慰、支持与鼓励。

http://

参考文献

肝硬化护理问题及措施第5篇

关键词:肝硬化;心理分析;护理

肝硬化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严重的、不可逆的慢性肝病,常伴有腹水、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1]。症状很难控制,无法治愈,患者容易出现悲观情绪,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失望、恐惧、焦虑、抑郁,甚至产生绝望,影响治疗。近几年来我科采用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与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3月~2012年3月本科收治肝硬化患者60例。其中男39例,女21例,平均年龄50.5岁。6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黄疸、腹水、肝肾功能异常、面色晦暗、乏力等症。

1.2方法 选取肝硬化患者60例,1例患者为1个观察单位。通过对患者编号、调查日期、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心理状态及住院天数、疾病的转归等项目制定调查表。采取问卷式调查并详细记录。

1.3肝硬化患者心理表现 由于不同原因,肝硬化患者健康状态较差,存在着许多心理问题,患者产生了一定的心理负担,造成不良影响[2]。

1.3.1恐惧不安 由于其病程呈进行性发展,无法治愈。大多数的患者有较多的思想顾虑和恐惧,性情急躁,情绪易激动;面对现实,感到好像被判了死缓刑;从而产生疑惑、紧张、惊恐等不安心理,感到压抑,甚至更会导致失眠等神经功能紊乱表现,都可能造成无形的心理压力。

1.3.2多疑自卑 由于久治不愈,失去治疗的信心,对医护工作者失去信任,变得多疑、敏感。表现为对治疗过分关心,如:对医护人员交谈的内容反复揣测;急于了解自己病情,质问医护人员的检查、治疗,甚至偷看自己的病历;对别人的关心表示怀疑,甚至冷嘲热讽。于是产生自卑、怕人嫌弃的心理。

1.3.3悲观失望 心理压力很大,当经过多方诊治,疗效不佳,甚至病情恶化;钱又花了,病又不见好转;尤其是中年人,承担着家庭生活的重任,心理反映更为严重,久而久之,就会情绪低落、情感脆弱,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对治疗不积极,对人处事待物不热心,对人生道路感到悲观。

1.3.4排斥绝望 肝硬化患者与其他患者相比,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不愿在众人面前暴露及诉说,害怕别人讥笑、议论、刻意隐瞒。经过了痛苦、失望感后;会对治疗采取消极态度,对事物漠不关心,或不合群,孤独处事,有一种等死的感觉。故而情绪低落压抑,以致有的患者出现强烈的身心症状及神经官能症,甚至出现自杀的念头。

2 护理措施

2.1积极沟通交流,消除不良情绪 首先护理人员要用热情、友好的态度接待好患者,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和科室环境的介绍,消除患者的陌生感。主动与患者进行亲切的交谈,鼓励患者及时说出心中的感觉和异常症状[3]。护士要认真地听取患者的意见,进行适当的劝慰。针对性的对不同患者出现的心理状况,进行针对性的引导,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交流与沟通,预防和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不管多小的好转也应及时告知,以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并产生积极的期待效应。

2.2针对患者情况,给予个性化的心理护理 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实施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对恐惧不安心理者,应态度热情,亲切交谈,用友好的语气进行适当的劝慰,帮助患者克服恐惧不安的心理;对悲观失望者,要循序渐进,耐心引导,为患者举例以前成功的案例,从而增强患者的信心。对于多疑自卑者,主动与患者进行交谈,帮助其面对现实,振奋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坚定其配合治疗的信心。

2.3指导家属配合治疗护理工作 家属在肝硬化患者的生存质量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保护性医疗措施,我们必须对家属作更详细、真实、准确的病情介绍,作为家人往往期待医护人员具有好的服务态度、高超的医技和满意的疗效,所以,他们常带有干预,如对病情的曲解和扩大;对疗效的不满意和挑剔等[4]。对此我们给予充分理解,并耐心、热情地做好解释工作,使其放下包袱,共同担负起关心、照顾患者的责任。另外要让患者所在单位的领导、同事和好友等常来探望,使患者体会到人间的温暖和关怀。利用探视时间,护士向前来探视的亲友进行教育指导,消除他们对肝病的恐惧,使患者感到有希望、有信心,促进肝硬化早日康复。

2.4加强健康教育 通过治疗过程中的医患交流、开设教育知识的讲座、设立健康教育资料取阅栏、查阅网络信息、鼓励与友好的病友交流等方式,宣传肝硬化防治知识,使患者了解肝硬化的病因、检查、治疗方法,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选择合理的治疗措施提供参考。患者了解相关医学知识,有利于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掌握自我保健和防护能力,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3 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护理模式的不断发展,心理护理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在医学领域引起广泛的共识,越来越被广大护理人员所重视。护理人员不仅要有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还要注意培养良好的修养和言谈技巧。根据病情和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制定系统的、有效的心理护理计划,与患者进行真切的沟通,排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加强对患者疾病防治和康复知识教育,从而有利于疾病的好转、延缓肝硬化的进程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郑晓琴.肝硬化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措施[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3):614-615.

[2]张云峰,等.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心理分析和护理干预[J].实用医学杂志,2005,(23):2705-2706.

肝硬化护理问题及措施第6篇

【关键词】全程优质护理;肝硬化;应用

肝硬化为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是在多种病因的共同作用下而出现的弥漫性损伤。该疾病初期多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晚期就诊时发现已影响多系统功能,严重者可能会表现为癌变、腹水、脾功能亢进、继发感染等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健康[1]。为有效提高肝硬化患者生命质量,本次研究中,给予肝硬化患者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分析护理实施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我院于2013年3月到12月收治的112例肝硬化患者,均分为甲乙两组。112例患者中,男78例,女34例。年龄为37-65岁,平均年龄为51±1.1岁,平均病史为5.8±0.3年。病因为:胆汁淤积性肝硬化10例,酒精性肝炎后肝硬化9例,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1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8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选取标准

入院后根据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确诊患者为肝硬化疾病。排除原发或继发性肝癌、以及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

1.3方法

112例患者均分为两组,甲组采用常规的肝硬化护理方法,观察患者的病情,胃肠、牙龈以及鼻等出血倾向,若有便血或呕血者,详细记录后,告知医生采取对症治疗措施;对症控制患者饮食;保证患者足够的休息,并给予患者必要的健康指导。乙组采用全程优质护理服务,患者入院后,安排一名固定人员负责患者的全程优质护理,具体护理内容为:①和谐护患关系。责任护理人员热情、规范、文明的向患者讲解科室情况以及相关治疗医生,以简单明了的语言告知患者疾病情况,以及所准备采取的护理措施,消除患者的陌生恐惧感;②有必要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通过分析患者的学历水平、生活环境、性格等因素,制定适合患者的全程优质护理方案,可显著提高临床护理水平。评估项目主要为病情、心理情况以及并发症;③进行必要的心理指导,责任护理人员应明确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并告知医生,相互协商,制定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案;④做好基础护理,保持病房环境的清洁消毒,以及合适的温度以及湿度,并对口腔进行护理;⑤实施必要的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如何有效判断自己的病情,提高治疗患者疾病,通过集中性讲解,开展座谈方法,可在患者入院7天后进行。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痊愈好转率、死亡率、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满意情况。在出院前根据自制的调查问卷统计患者对护理实施水平、病房环境等方面的满意情况。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痊愈好转、死亡、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满意情况,具体见表一:

表一两组患者护理后各项指标对比情况

组别 例数 痊愈好转率(%) 死亡率(%) 平均住院时间(d) 满意率(%)

甲组 56 51.6 7.4 38.9±5.5 61.2

乙组 56 74.2 7.5 34.2±3.1 90.2

从本次研究可以看出,两组患者的痊愈好转率、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满意率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肝硬化为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病史长,病情复杂多变,且极易并发多种并发症。如何给予肝硬化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是临床护理中的重点。且肝硬化疾病患者因病史长,丧失疾病治疗的信心,在护理工作中,因患者情绪波动严重以及医护人员护理方法不当,极易出现一系列的护患纠纷问题,影响患者疾病的早日恢复[2]。临床提出在肝硬化疾病护理中,采用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全程优质护理是适应当前人们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是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在实施护理过程中,坚持以患者为服务中心,在整个患者就医过程中,采用优质护理服务[3]。本次研究中,甲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乙组患者采用全程优质护理,其中乙组患者的痊愈好转率、满意率情况以及平均住院时间与甲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肝硬化患者护理过程中,结合采用全程优质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减少住院时间,对于和谐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同时应该注意,医院有必要加强对医护人员护理水平以及护理技能的培训,对于提高医院护理水平相当重要。

参考文献

[1]范平芝.全程优质护理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5):80-81.

肝硬化护理问题及措施第7篇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38例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采用便利抽样法分为试验组和参考组,每组19例。试验组患者中男10例,女9例;年龄31~85岁,平均年龄(53.7±10.5)岁;前驱期患者11例,昏迷前期患者5例,昏迷期患者3例。参考组患者中男11例,女8例;年龄29~86岁,平均年龄(54.2±10.6)岁;前驱期患者10例,昏迷前期患者6例,昏迷期患者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病情均与《肝性脑病的诊断与治疗(2008年版)》中肝性脑病诊断标准相符;入选患者与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丧失沟通能力患者[2]。

1.2方法

参考组患者应用病情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等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提出循证问题

对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加强监测,密切观察其心电、尿量、瞳孔、脉搏、血压以及体温、神志等变化情况,组织具有丰富护理经验且工作态度端正、具有较强责任意识和观念的护理人员分析和汇总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护理期间常见问题以及影响护理安全的相关因素,明确肝性脑病的诱因、临床表现并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临床护理效果。

1.2.2寻找循证支持

通过上网搜索以及查阅文献资料等形式对提出的循证问题进行文献检索。随着患者病情加重,长期应用大剂量利尿剂、排放多次腹水以及长期低盐进食、消化道出血等均容易引发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低血钾会加大患者碱中毒发生率并造成氨吸取,血-脑脊液屏障导致患者肝性脑病症状加重,低血钠影响细胞内外渗透压,易引发肝性脑病。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异常,一旦摄入过量动物蛋白质,会加重肝脏负担并导致血氨水平提高,从而加大肝性脑病发生率。肝硬化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明显衰退,感染风险明显升高,易出现内毒素血症并导致肝功能受损。患者组织分解代谢速度加快会出现缺氧、发热等现象,并造成该大脑对氨毒性的敏感性受到影响,肠道积血以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液分解过程中生成大量氨,容易出现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还会导致循环血量明显减少并影响大脑正常供氧和供血,易导致病情加重[3]。

1.2.3护理干预

1.2.3.1上消化道出血预防护理

指导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不可进食具有较强刺激性食物,遵医嘱口服硝苯地平等药物以有效降低门脉压。及时为门脉高压患者提供针对性治疗并采取止血以及输血措施。待患者出血停止后应用弱酸性溶液以及生理盐水将肠内积血清理干净,有助于减少氨生成量和吸收量。

1.2.3.2感染护理

依据药敏试验结果为患者提供抗生素,同时采取有效的隔离和消毒措施,在无菌状态下进行各项操作,同时注意加强泌尿道、皮肤以及口腔护理。

1.2.3.3饮食指导

严格控制蛋白质摄入量,摄入量≤30g/d,不可进食动物蛋白,控制脂肪摄入量。每日摄入适量富含维生素K、维生素B以及维生素C等的食物,不可食用维生素B6含量过高的食物。为已发生肝性脑病患者提供稀饭、面条、藕粉等半流质食物或者流质食物。

1.2.3.4酸碱平衡紊乱以及水电解紊乱纠正护理

为存在腹水以及水肿的患者提供腹水排放护理,应用腹水浓缩回输术也可使其病情得到缓解。排出大量腹水后应用腹带进行加压包扎,以防出现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4]。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完全清醒、昏迷、死亡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完全清醒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患者完全清醒16例,昏迷2例,死亡1例,完全清醒率为84.21%;参考组患者完全清醒10例,昏迷7例,死亡2例,完全清醒率为52.63%。试验组患者完全清醒率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优发表网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