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对光伏产业的认识(合集7篇)

时间:2024-01-18 14:52:04
对光伏产业的认识

对光伏产业的认识第1篇

据预测,2050年以后,光伏发电将超过风力发电等其他新能源,成为新能源中占主导地位的能源种类,届时光伏发电成本也将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降低成本,技术、产业双推动

据郑方能介绍,当前世界各国对光伏技术的研发给予了高度重视,各国都加大了对光伏发电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我国政府将新能源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予以重点培育与扶持。在“十二五”能源科技发展中,太阳能光伏技术是重点支持的方向之一。

“目前太阳能光伏发电光伏尚不具备与常规能源竞争的优势。主要还是靠政府补贴,如果没有补贴,业主很难承受它高昂的成本。”

“通过政府进行补贴,拉动规模应用,随着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发电成本就会进一步降低,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从科技支撑的角度,就是要实现技术突破,提高转化效率和发电寿命,从而进一步降低发电成本。

据郑方能介绍,太阳能发电主要是光伏发电和热发电。相对成熟的还是光伏发电。目前我国太阳能光伏电池的产能应该说是已经很大了,能够完全满足2010年世界总的装机容量,2010年我国光伏电池的实际出货量超过800万KW,占全球生产总量的50%,而我国光伏电池的95%以上用于出口。就庞大的产能来讲,国内目前的光伏发电装机显得微乎其微,截止去年底累计装机只有80多万KW。

“金太阳”取得了局部成效,未来利好在即

“金太阳示范工程是由科技部、财政部和国家能源局等三部门于2009年共同实施的旨在推动我国光伏应用的科技示范工程。我们希望通过金太阳工程的实施,扩大市场,提高技术水平,推进光伏应用。光伏发电的成本构成主要有太阳电池组件、逆变器和支架等平衡系统、安装基础等。硅材料生产本身要耗一定的能量,目前利用成熟的技术,生产每公斤的多晶硅料耗电是上百度级的。目前生产1Wp约需硅料6~7克,光伏系统的能量回收周期只有2年左右,和25年的发电寿命相比,我们获得的能量远远大于生产光伏系统消耗的能量。这几年多晶硅料的价格国际上的波动比较大,每公斤的价格在几十美元到几百美元之间波动,主要是欧美市场需求旺盛,多晶硅料产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价格的波动,影响了产业的健康发展。随着多晶硅料产能和市场需求的平衡,现在硅材料价格正在逐步回归正常,今后很难再有获得超高额利润的机会了。”

金太阳工程自2009年开始实施以来,应该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比预期的还有距离。主要原因是太阳电池成本和电池的供应。2009年当时的国际市场很好,国内电池厂家主要是出口,出口利润高。国内尽管补贴,但也没有出口的利润高。很多国内的业主都买不到电池,这样影响了“金太阳工程”项目的按期完成。“去年,我们对金太阳工程的实施进行了调整:对电池、逆变器、蓄电池等供应商进行了入围招标。业主只能从入围的企业中选择产品,供应商须承诺按时、按质、按承诺的价格提品。应该说,这一措施对降低光伏系统的总体造价,推动批准项目按期实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今年因为国际市场补贴下降,市场增长速度放缓,我国光伏电池出口受到了很大影响。据郑方能介绍,基于新的形势,今年三部门协商对金太阳工程做了一些调整,不再限定光伏组件等只能由入围企业供应产品的规定。

政府需要考虑到整个产业的发展,进行适时市场调节是必要的。业主可根据需求,向信誉好、质量高、成本低的企业求购产品。主要的目的是推动国内市场的发展,能够吸引更多的国内企业参与金太阳工程的实施。

“现在虽说是补贴资金直接拨付给供应商,其实还是补贴给业主。比如说电池组件本来是每瓦12块钱,业主向供应商付6块,还有6块由国家补给供应商。也就是说业主花了6块钱买了12块钱的东西。

目前,光伏发电还有上网的问题,存在某些政策瓶颈,特别是用户侧并网问题。当然也有技术问题需要解决。

光伏国产装备还未成体系发挥作用

“归根结底,要降低太阳能发电成本,要实现技术的突破和生产装备的国产化。我国太阳能电池的产量已经是世界第一,但我们的生产线关键装备基本都是进口的。进口设备非常贵。一套生产线好几千万,甚至几个亿。考虑到折旧就是一笔很大的开支,还有维护、配件更换都是很大的支出。”

郑方能说:“近几年国产的装备也在研发,但总体上还没形成体系,真正发挥主导作用。这是光伏电池成本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补贴不能是长期的,但国家对产业的扶持不变

问及目前国际补贴降低的原因,郑方能向记者表示,第一、国际上光伏市场发展好的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等都是实行的固定上网电价政策,像德国每年光伏上网电价按9~11%的速度递减,以期尽快实现光伏平价上网(光伏并网电价和用户用电电价平衡),每年高出常规电价的部分全民分摊,这几年,光伏安装量连续超过政府预期,补贴额度增加,德国等政府加快降价,有的还限制每年的安装总量。政府补贴不能是长期的,考虑到光伏发电市场的培育有一个过程,政府的补贴只是在某一阶段拉动市场、促进高技术及产品向产业转化,就像小孩刚学走路时,需要大人扶持,待学会走路后,大人就不用扶了;第二、随着技术进步和产量的增大,补贴电价逐年降低符合客观规律。欧盟预计2020年之前,欧盟所有国家都可实现光伏发电平价上网,到时政府就不用补贴了。今年国际市场总体还是预计快速增长,只不过产能的增加更快,特别是我国光伏产能持续超速发展。

“毫无疑问,我们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也是一种阶段性的措施,政府不会无止境地拿公共财政的钱去补贴太阳能产业。当然,根据市场的发展情况,国家将来还会出台一些新的激励措施和相关政策。政府补贴太阳光伏产业是基于将来其发电成本完全可以和常规能源竞争,随着常规发电电价的升高和光伏发电成本的降低,当光伏发电的成本和常规能源可以竞争时,政府就完全不用补贴了。”

“金太阳示范工程计划用三年时间,补贴500MW以上的光伏发电,随着市场规模的逐步扩大,单位KW补贴力度也会逐步减少。三年以后可能还需要继续支持,如何支持及支持多大安装量,我们几个相关部门会再研究。总的来说我们还是要扶持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创新和产业的发展,这一点是明确的,不会改变”。

降低成本,除规模化应用外,最重要的是技术提升,特别是转化效率的提高。目前,太阳电池的效率晶硅电池,规模生产平均效率也就是15%~17%,非晶薄膜电池5%~7%左右,用全进口生产线有到9%的。我们希望通过技术进步,近期晶硅电池发电系统效率达到20%以上,薄膜电池达到10%以上,甚至更高。效率的提高,发电成本自然会降下来。另外,光伏除太阳电池组件的成本持续降低外,平衡系统的成本降低速度更快,我们国家太阳光伏系统的建设成本可能是世界上最低的。”

“现在在太阳能资源好的地区一块钱左右的发电成本是可以实现的,也是比较客观的,低于一块钱,比较困难,可能造成企业的亏损。近年来,国内外光伏发电的成本持续下降,但发展总有一个过程,不可能出现超低的成本价。当初,我们预计‘十二五’结束的时候,把光伏发电的成本降到一块钱以下,这是我们的目标。但是据了解,现在可能已经实现了,但这种实现不完全是技术进步带来的,包括产业规模扩大、专业分工越来越完善、标准化和规范的应用以及汇率的变化等。所以成本下降的因素不能笼统地说。”

据郑方能介绍,在“十二五”期间,在太阳能方向进行材料、器件、生产装备和系统全产业链整合布局,重点支持三个方向:即:先进的电池技术、先进的光伏发电系统,包括接入电网技术以及太阳能电池的装备制造技术。

就近来意大利等国下调光伏发电补贴的事件,郑方能表示,主要是基于市场行为,政府不能干预太多。至于国内的价格战,如果是恶意的降价这肯定是有问题的,这样需要政策来规范。现在因为产能的增长大大高于市场需求的增长,价格回归到合理的价位也是大势所趋。一些小企业原本成本就高了,该淘汰就得淘汰。因为现在太阳能行业相对门槛比较低,什么人都可以进来,有点钱就可以投资,没有技术也可以做,这样的话,成本自然就高。通过价格回归到理性的价格以后,那些价格高的自然就得淘汰了,这是市场调节,是合理的。如果是人为的压价那就是不合理的、不规范的。充分竞争以后才能形成合理的价格。任何一个行业,都是这样。

【新闻速递】

对光伏产业的认识第2篇

“依靠自主知识产权是自救的根本途径之一。”有关专家认为,面临迷雾重重的前景,我国光伏企业只有深刻反思近年来在产业快速发展中许多核心技术、产品销售“两头在外”的不利局面,并依托自主创新彻底改变这一状况,才会逐渐增强市场竞争实力,迎来产业发展的春天。

产业困境由来已久

从2008年以来,我国光伏产业的产量连续5年为世界第一,产品占据欧洲市场的一半以上。2012年,我国太阳能光伏产品对欧洲出口额为111.9亿美元,虽然占我国光伏产品对外总出口额233亿美元的近一半,但同比却下降了45%。“许多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基础不牢,盲目上马,结果是市场一有风吹草动就不堪一击。”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一位专家在分析出口下降以及前不久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下称尚德公司)破产重整案时一针见血地指出,尚德公司曾经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制造商,但是其近八成的专利为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而且大多为专利,缺乏高质量的发明专利,由此导致其专利结构不合理,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成为最终其效益下滑、破产重整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光伏产业专利态势报告可以看出,美国、欧洲来华的专利申请大多集中于产业上游及中游的材料制造和电池芯片领域,而且大多为发明专利申请,技术实力较强,在光伏产业链的中上游已占据先发优势。与之相比,中国光伏产业起步较晚,国内申请人的专利申请主要涉及产业链下游技术,以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居多,发明专利少,但在发电系统及其应用领域具有比较优势。

国内光伏产业发展的现实也印证了上述报告。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终端产品生产规模居世界前列,是当之无愧的“光伏大国”,但拥有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大多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如尚德公司自2001年成立之初,依托的核心技术几乎均来自于国外专利许可,且一直未能在核心技术研发上有重大突破。业界专家分析认为,在光伏产业的市场竞争中,无论是采用新材料、新技术还是降低生产成本,从光伏产业链结构、市场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到生产成本等各个环节,对知识产权都有很强的依赖,没有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的企业就意味着先天不足,举步维艰。

知识产权打破僵局

“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中国光伏企业都应该加快技术进步的步伐,以自主知识产权赢得市场竞争主动权。”海南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称海南英利)负责人的话,代表了许多国内光伏企业的心声。他们认为,面对各种不利因素,光伏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在核心技术上寻求突破是一条自救之路。

近年来,一向注重实施专利战略的海南英利,从建厂至今不到4年的时间里,已经拥有专利68件,其中25%为发明专利,这些专利几乎都已经运用到企业的产品中。与同行的产品相比,在能源转换效率、产品品种、特种产品方面均胜出一筹。同时,海南英利以专利对生产工艺进行了改进,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企业以自主研发为基础的“年产3兆瓦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及应用系统示范项目”,还填补了国家商业化生产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空白。近两年来,在全球光伏行业剧烈动荡,欧债危机加剧和美国“双反”调查等不利形势下,海南英利凭借自主知识产权形成的技术及完整产业链等优势积极应对,企业的光伏组件销售量一直保持领先。

对光伏产业的认识第3篇

【关键词】光伏专业 课程建设 光伏岗位需求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225-01

一、光伏专业建设现状

中国光伏产业产业规模迅速增长,在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和光伏系统等光伏产业链各个环节中具有了一些自主知识产权,部分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是世界最大的光伏市场。中国光伏不缺政策、不缺市场,缺的就是光伏方面的专业人才,如何培养现在发展需要的光伏人才一直都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摸索的课题。

目前很多高校、各中等职业学校都在加快光伏产业人才培养工作,力争为光伏产业提供全方位、多学科、多层次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南昌大学太阳能光伏学院是我国最早在大学设立的光伏学院,为光伏人才培养提供了很好的榜样。随后,华北电力大学增设以太阳能光伏发电为主的“能源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成为了国家级特色专业,侧重于太阳电池设计与制造,光伏系统设计与搭建,光伏电站规划、设计、施工、运行与维护以及太阳能发电新技术开发等方面的技术与管理能力的培养。合肥工业大学、上海电力学院、南开大学、四川大学等大学都陆续开设了光伏专业。

还有很多职业院校也加入了光伏人才的建设队伍,江西太阳能科技职业学院(原江西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致力于太阳能光伏和光热利用、新能源和节能减排等制造业专业发展。上饶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专业,注重光伏产业理论、应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养,具有从事硅材料及光伏产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名称为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专业,侧重于生产运行、技术开发、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生产技术管理、技术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扬州职业大学的专业名称为光伏材料加工与应用技术,培养具有太阳能光伏产业及光伏材料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光伏材料加工与应用技术,能在光伏材料及相关行业从事生产运行、技术开发、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的专业名称为电气自动化技术(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针对长三角地区特别是苏锡常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提升的新特点,侧重培养光伏系统安装调试、光伏系统运行维护、小型光伏系统集成、光伏产品销售等方面的能力。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专业名称为硅材料技术,培养光伏材料加工及应用。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名称为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专业,光伏系统硬件电路设计,光伏工程现场施工及从事光伏电力系统的调试、维护、运行和管理工作。

二、对光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随着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光伏人才变得非常紧缺,这将制约我国光伏产业的大力发展。目前还没有形成非常完整、成熟的光伏技术人才培养体系,人才的后续供给速度赶不上光伏产业发展的速度。因此,建立合理的光伏产业人才培养体系,为我国光伏产业输送优质专业人才,是我们高校面临的一个新的机遇和挑战。光伏产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光伏专业是一个全新的专业,因此与学校特色相结合的太阳能光伏专业培养方向的研究有利于我校太阳能光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太阳能光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和实施。

本文主要针对光伏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几点见解,以期为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为培养光伏产业发展所需的优秀和创新性人才提供借鉴。

1.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为满足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光伏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结合目前光伏岗位需求以及高校的办学条件,需要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现主要岗位群主要有单晶硅棒生产、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光伏电池生产、光伏组件加工和光伏发电系统施工,其中前四个岗位人员需求量大,但对文化程度要求不高,很多初、高中生经过短时间培训就能胜任。而在光伏发电系统施工方面由于我国起步较晚,目前国家对光伏电站建设的支持力度较大,此类光伏发电技术施工人才需求非常的急缺,需要系统地掌握储能和光伏发电等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相关的基本理论与技术,能进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制备、性能测试及设备运行与维护,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可以对课程整合和调整。

在课程体系设置中,把重点放在硅棒制备工艺流程及原理、太阳能电池制造工艺流程及工作原理、光伏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设计、CAD技术、电子线路知识和电气控制技术知识,加强各种机械设备的操作技能、光伏材料和光伏系统检测、PLC、单片机等控制器件基础知识的培养[1-3]。

2.加强校内外实验、企业实习基地建设

企业非常看重学生的职业素质,如爱岗敬业、吃苦耐劳、求知、学习能力、现场管理和组织生产的能力、团队合作等,这些素质很难通过一两门课程来培养,需要通过大量的校内外实验和实习来进行职业素质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们对光伏这个产业的兴趣,认识到光伏行业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其次通过实验和实习重点加强学生对单晶硅片制造加工流程、光伏电池生产工作流程、晶体硅光伏电池组件制造工艺流程等认知和理解,增强学生对机械设备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吃苦耐劳和敬业精神[4]。

3.构建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作为一门新开的专业需要有一个强大师资队伍,上海电力学院有光伏行业最知名的教授之一,杨金焕,是中国光伏行业的元老之一。南开大学的光电子所是国家863计划之一,他们研究的电池专门供给中国的卫星做空间电池。四川大学的材料科学系冯良恒教授也是国内光伏行业领先学者之一,主攻碲化镉太阳能电池。笔者认为,一个学科要发展,首先要有好的学术带头人。因此,要大力引进国内高水平大学师德好、学术造诣深的人才担任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学术带头人。在此基础上引进相关方向的优秀青年博士,为现有师资队伍注入一股具有活力与创造力的新鲜力量。采取老教师带新教师的方法,尽快提升青年博士的教学水平与教学素质,使青年博士在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创造力的优势,加快整个专业的发展。

三、总结

光伏产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光伏专业人才变得非常紧缺,光伏人才培养要结合目前光伏岗位需求以及高校的办学条件,凝练出该专业的特色,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光伏产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光伏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文萱. 高职院校光伏专业建设的探索[J].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11(2): 35-37.

[2]肖志刚, 蒋瑶, 尹绍全等.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课程改革研究[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28(11):61-64.

对光伏产业的认识第4篇

光伏产业贸易摩擦升级

此案是我国光伏产业遭遇的第一起美国337调查,引起了我国主要财经媒体的高度关注。我国光伏产业近年来规模不断扩大,无论是在设备和核心技术、产品制造,还是在市场开发、安装与服务等方面都具有了一定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链,甚至有些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光伏产业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已有多家国内企业陆续在美国、加拿大等地建立工厂,质优价廉的光伏产品为光伏产业在全球的快速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无疑这也加剧了产业内部竞争。

而我国光伏产业的市场主要在海外。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光伏产品生产国,太阳能电池的产量约占全球的40%,而与之相对应的中国光伏市场则仅占全球光伏市场的2%,即中国9成以上的光伏产口均出口至国外。其中,德国占据了全球光伏市场的40%,整个欧盟约占80%,如再加上美国,则几乎占据了全球光伏市场90%。 美国太阳能产业协会(SEIA)近期了4份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9月16日,美国能源部已经担保了42个能源项目,吸引了逾400亿美元的私人投资,并创造了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太阳能已成为美国能源领域增长最快的部分,而到2014年,美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光伏市场。 由此可见,我光伏市场在外的特点决定了其在贸易摩擦中首当其冲。

当前,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大背景下,中国光伏产业已经屡屡被诉,在反倾销反补贴领域,美国对华光伏“双反”调查的大幕已经拉开;现在,在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领域,中国光伏企业又受到美国337调查的威胁。目前,悲喜交加的中国光伏产业正在陷入集体困顿,限产、停产已成为许多企业的无奈选择,“生存问题”成为当前业界亟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就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而言,中国光伏产业遭遇美国337调查和美国专利侵权诉讼等海外诉讼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2008年金融危机、欧债危机、产能过剩以及利用诉讼方式击退中国竞争对手均在诱发原因之列,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导致风险过高则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光伏行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就是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保护是我国光伏电池产业经久不衰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目前欧、美、日光伏产业正在不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大幅度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并相继制定专利布局战略,同时极力推进国内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与国际贸易通则的挂钩。中国光伏产业如再不重视知识产权保护,跨国知识产权诉讼狼烟四起,短期是部分企业丢掉市场,长期则是整个产业失去竞争力,沦为国际产业布局的劳动力附庸。

中国光伏产业如何应对海外专利诉讼

既然有危机就得应对,鸵鸟式逃避无法解决问题。以下以美国市场为例讨论中国企业如何应对美国337调查和美国专利诉讼。中国光伏产业面对美国337调查及专利侵权诉讼,首先要做出的选择是应诉与否。在决定是否应诉时,中国企业需要综合考量美国市场的重要性、侵权可能性以及诉讼费用承受能力和应诉准备能力等因素。很多企业放弃应诉的首要原因是认为应诉的成本大于能从该市场获得的收益。许多企业对出口市场结构进行分析,认为对美国的出口量不大,与其花大力气应诉保住这块不起眼的蛋糕,还不如集中精力开拓主要市场或另辟蹊径,转售别国市场。建议这类企业完全可以采取和解或者其他方式结案,这样既可以节省费用,也是对于美国市场客户的一个体面的交代。

对于在美国市场有明显利益的中国光伏企业而言,应诉就不仅仅是体面结案的事情,而是如何在案件中掌握主动获取最大商业利益。当然,应诉并不一定胜诉,但应诉的企业毕竟能够掌握主动权,而不应诉的企业就基本上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实质应诉也不意味着血战到底,也有很多控制费用尽早结案的方式,简单总结起来如下:

寻求即决裁决(Summary Determination) 如果企业认为调查中的某些事实已经非常清楚明确且不存在争议,可以请求ITC就该问题先做出即决裁决。即决裁决一方面可以推进调查的进程,使得各方不必在无争议的事实上纠缠,另一方面ITC作出的某些裁决可以直接导致整个调查程序的终结。

迫使申请人撤诉(Withdraw) 为避免深陷337调查的囹圄之中,被申请人可以通过找出申请人破绽的方式促使申请人主动撤诉。根据《程序规则》,在337调查立案前,方可以自主决定撤回。 因此,作为被申请人的中国企业可以在应诉过程中找出申请人的破绽,迫使其向ITC提出撤诉请求。

达成符合我国光伏企业利益的和解(Settlement) 为避免两败俱伤,实践中有很大一部分被申请人与申请人以和解结案告终。《程序规则》第210.21(b)规定,一方可以基于一项特许协议或其他和解协议,提出动议申请终止对一个或多个被申请人进行调查。 这与前述纯为结案目的的和解不同,这种和解不以放弃美国市场为条件,我国企业以双方同意的其他条件继续保有美国市场。

确立中国光伏产业对外贸易知识产权策略

危机处理完毕,我国光伏企业更需从长计议。随着知识产权在国际竞争中越来越重要,未来针对中国光伏产业的337调查案件可能将不断增加,同时,中国目前的外向型经济结构以及目前业界技术现状决定了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光伏产业将成为重点打击的对象。

面对337调查和美国知识产权诉讼的威胁,中国光伏产业应对措施的重点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完善自身的基本知识产权架构,稳扎稳打做好基础工作。比如,针对企业自身的特点制定近期、中期以及长期的知识产权战略和目标;加大知识产权投入,获得商标、专利等相应知识产权;建立完善的内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及科研人员的激励机制;在确保不违反《反垄断法》的前提下与同行或者合作伙伴形成技术联盟;积极参与国内和国际标准的制定,提升国内国际影响力等。

密切跟踪国际竞争对手的知识产权动态,进行相应的知识产权调查,既包括调查监控竞争对手知识产权状况的目的和方法,也包括国外竞争对手知识产权的内容以及获取途径。

对光伏产业的认识第5篇

关键词:太阳能;光伏组件;产品质量

中图分类号:TM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2-0000-01

一、前言

随着我国能源的快速发展,太阳能在能源时代的改革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由于目前采用太阳能进行发电有着较高的成本,不能将常规能源发电等全面代替。因此,重视太阳能光伏组件的选材、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严格控制光伏组件产品质量等方面工作是提高太阳能使用寿命的必然发展趋势,通过全方位的统计、研究相关实验数据,能够促进太阳能能源得到快速发展。

二、太阳能光伏组件控制生产过程质量的要点

(一)原材料质量控制要点

太阳能光伏组件产品主要是通过原材料的相关组合、可靠来全面确定使用寿命。通常情况下,均是在户外将光伏组件直接使用,户外环境常常处于较为恶劣的状态下,对光伏组件产品使用周期产生影响有着较多的原因。因此,光伏组件产品原材料的耐候功能以及材料与材料是否处于匹配的状态是非常重要的。光伏组件产品的使用寿命不单单是确保在户外运行时有着完整的功能,还应该确保光伏组件处于户外运行时功率衰退的情况能够符合相关标准[1]。满足以上的要求,便能够从根本上确保太阳能光伏组件产品的使用周期。

(二)机器质量控制要点

光伏组件产品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生产进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工具好坏、设备运行状态的影响,生产进度与产品质量有着较大的关系。光伏组件产品设备具体是在测试、装框、层压等工作中全面运行,组件生产产品的质量会直接受到设备先进性、可靠性等方面的影响[2]。例如,光伏组件处于层压工作中,选择层压设备的工作性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确保温度不均匀性处于≤±2℃的范围内,温度控制精度处于≤±1℃范围内,方可给光伏组件的产品质量与无气泡提供保障。

(三)生产方法质量控制要点

光伏组件在实际生产时应该将相关操作规程、检验标准、生产计划表、生产图纸、作业指导书等作为主要参照标准,能够将产品质量标准与生产要求全面反映。光伏组件在实际的生产中应该根据相关作业规程作为主要标准,给生产进度与产品质量提供保障。比如,光伏组件在实际焊接操作时,倘若操作人员没有根据工艺标准进行操作,那么电池片在完成焊接后则会出现脱焊、虚焊等缺陷,对光伏组件的使用周期与电性能产生直接的影响。

(四)生产环境质量控制要点

光伏组件应该确保工作环境的洁净度、湿度、温度等处于良好的状态内,给组件产品高品质、高质量提供保障。由于光伏组件在实际生产时,会出现人体污染的情况,因此,每次进行操作时应该防止工作人员裸手对原材料或者电池片进行接触,确保材料处于洁净的状态。因为原材料中的背板、EVA、电池片等对储存环境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应该在密封、避光、恒温、恒湿等环境中放置,包装打开后尽量在规定日期内全部使用。

(五)操作人员控制的要点

光伏组件产品生产管理工作中对操作人员进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我国生产光伏组件的工作主要是通过操作人员来实现,产品质量的好坏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操作人员能力、人员素质等影响。因此,企业在操作人员工作前应该做好入职培训的工作,同时将质量教育与培训工艺技术等工作进行完善。确保操作人员对工作内容理解的过程中,还能够有着产品质量控制的认识,确保产品质量的严肃性与重要性得到全方位的认识,防止操作人员在实际的生产工作中因为没有充分认识指标的重要性,造成产品质量出现较大缺陷的情况。

三、太阳能光伏组件产品相关认证与实验的措施

(一)太阳能光伏组件产品相关认证要点

由于太阳能光伏组件在相关行业内有着较为繁多的认证方式,为了确保能够与不同国家市场需求互相符合,需要采用不同类型的认证方式,才可以达到不同国家市场的需求。不同类型的认证方式均有着不同方面的关键点。例如,光伏组件产品在欧洲进行TUV认证工作时,具体是对光伏组件产品的耐候性、结构性进行全面考核。在美国UL认证工作中,主要是重视检查组件的安全使用功能。因此,不同市场需求对光伏组件进行认证时,则需要采取相关措施检验产品以及工厂审核,确保能够让企业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找到缺陷并持续改进。企业应该根据产品出现的问题,做好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将产品解决问题过程中,能够促进企业管理质量的能力得到提高,加大光伏组件产品质量的把控力度,确保符合认证标准要求。

(二)太阳能光伏组件产品相关实验要点

因为太阳能光伏组件自身的基本特征,造成检验员不能直接通过对组件外观的检查,来确定产品是否具有良好的性能,所以常常是在光伏组件使用一段时间后,才会出现不同方面的性能缺陷,因此,通过严酷环境的模拟对光伏组件产品性能进行试验是非常重要的,相关实验使光伏产品可靠的质量得到有效验证。在进行设计生产工作时尤其要重视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匹配性是否满足要求。要想确保产品质量在完成设计、生产过程中有着最佳的质量控制,应该通过较多次的实验将新型的工艺方法以及组成材料进行确定,确保生产成本得到降低[3]。对太阳能光伏组件进行相关测试实验,主要是通过认可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的型号以及鉴定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的设计作为测试实验标准,通过分析标准中的相关要求,将产品生产工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完善,确保新工艺与新技术得到深入开发,确保光伏组件中可靠的质量与性能得到明显提高。

四、结束语

光伏组件产品质量的好坏对成本控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想确保光伏产品有着良好的质量,则应该通过操作人员较高的素质、严格的质量控制、质量管理、生产工艺成熟性、生产环境标准性、原材料的高品质等方面来实现,同时采用不同的实验方式对光伏组件加工工艺进行提高以及改进,使技术含量有效提高,确保太阳能光伏组件产品质量得到良好控制。

参考文献:

[1]郑军.光伏组件加工工艺与质量控制[J].新技术新工艺,2010,4(03):369-370.

对光伏产业的认识第6篇

关键词:光伏企业;品牌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9月25日

根据国家政策和市场需要,我国光伏企业迅速发展。2007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1088MWP,占据世界总产量的27.2%,跃居世界第一大国。但是,自欧美“双反”调查之后,我国光伏产业遭到重创,产业前路不明。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应当研究我国光伏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品牌管理问题,进而优化品牌建设与管理,最终寻求走出困境之道。

一、品牌管理的定义

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对品牌的定义是:品牌称呼、特定语言、标识以及符号等,商品或企业以此作为与其他商品或企业加以区别的方法。品牌初始含义是将本商品与其他商品加以区别,是表现不同、提高辨识度的标识,消费者通过对某一品牌的认可,扩大其代表商品的影响力和销售额。总体而言,品牌具有排他性,是某商品表现出与其他商品显而易见的区别;品牌具有一定的价值,企业长期良好的信誉和质量都会体现在品牌上,消费者对于商品的认可和青睐也往往最终通过品牌选择来判定;品牌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在品牌确定和建立之后,随着企业的发展,品牌也不断的成长,需要进步和提高,这就需要专门的品牌管理进行品牌规划与建设,充分发挥品牌效应,以好的品牌声誉和合理高辨识的品牌设计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进而提高商品的市场份额。

品牌管理是指企业管理者通过对企业现有资源进行调整、规划、统合,以消费者为中心对企业品牌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系统化的管理,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和辨识,增大品牌效益,加强品牌在企业运营中的推动力,不断将商品口碑和企业效益转化为品牌资产,再发动品牌影响力提升企业效益的过程。笔者认为,企业品牌的建设与管理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加强:建立稳固的信誉;获取消费者支持;营建良好的关系;增强消费者体验。从这四个方面出发,管理者再对企业品牌进行规划、调整、整合、控制、修正,以发挥企业品牌的最大价值,并实现可持续、协调价值增长。

二、我国光伏企业发展现状

早在1958年,我国就开始对光伏技术进行研究开发。但由于应用领域狭窄、价格高昂、技术不成熟、市场发展慢等因素,直至2001年之前,我国并无成熟的光伏产业。2001年,无锡尚德太阳能首次使中国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产能超过10MWP,标志我国光伏行业正式步入萌芽发展阶段。在此之后,我国光伏企业迎来巨大发展,特别是2004年德国“上网电价法”的实施和200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给我国光伏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契机。2007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达到1088MWP,跃居世界第一,并一直持续数年。

2011年10月以来,美国和欧盟相继对中国晶体硅光伏电池和组件采取“双反”调查,我国光伏产业出口受到严重影响。海外市场的“冷遇”直接冲击到国内光伏产业,我国光伏产业多年来管理混乱、市场无序、应用开发弱、创新能力差、品牌效应低等问题均凸显出来。特别是我国光伏产业在国外几乎没有形成品牌效应,缺乏忠实、坚守的客户群体,在遭受国外政府调查后,其影响力骤减,品牌几乎没有起到聚合、吸引的效果,其中品牌建设与管理效果之差值得注意。

三、我国光伏企业品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品牌定位不清。企业在制造商品、建设品牌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目标、找准定位,据此做出详尽的规划和方法。品牌作为企业对外宣传的重要媒介,必须要做到定位准确,尽量用简洁、干练的语言或标识将客户内心的想法概括出来,准确把握客户需求。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时代,多元化的选择和爆炸式的信息呈现使得个体选择时间有限。在这样一种客观条件下,客户对于企业的筛选大多会凭借对企业品牌标识的初步印象进行选择。而准确的定位选择,并将其表现在品牌设计上,是展示特点、抓住顾客兴趣的关键。例如,在手机电子行业,提起新潮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苹果,提到性价比人们则会想到小米,而手机质量则会想到诺基亚。这就是企业对于自身商品的定位,这种定位是价值追求的体现,并最终固化到商品品牌上来。

而我国的光伏行业对于品牌定位并不十分准确,以我国光伏产业巨头尚德公司为例。由于品牌定位不够清晰,从事太阳能电池、晶硅组件、非晶硅薄膜组件等产品制造,对于自身的发展认识不足,尽管刚开始取得优异的利润,成为光伏企业巨头,但是在遭受打击之后,其品牌战略设计失误被扩大,最终企业破产重组。尽管尚德的破产并不完全是由于品牌定位不准,但无疑这是尚德破产的重要因素,这种定位模糊的品牌一旦遇到颓势,势必会使问题扩大,导致形势失控。

对光伏产业的认识第7篇

    中国产品运用贸易救济的力度,预示着今后中美贸易也不会风平浪静,必将出现更多的贸易争端。

    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在90%产品出口的背景下,遭遇到前所未有的贸易保护壁垒,不得不面对极为复杂和困难的国际贸易环境。从2011年末开始,美国接连运用贸易救济和知识产权武器对进口中国光伏产品进行限制。从某种意义上说,光伏产业的遭遇是我国对美整体出口形势的缩影,从中折射出后危机时期美国贸易保护的新趋势,探究光伏企业的应对之道对其他产业来说也不无借鉴意义。

    一、从光伏产业看中美贸易摩擦新趋势

    长期以来,欧洲占据我国光伏产品出口的主要份额,但美国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如图1所示,2011年美国光伏发电装机量有大幅增加,四季度达到776.2MW,环比增加了115%以上。2011年我国对美光伏产品出口也有较大增长(如图2),已占美国市场份额的47.5%。然而,2012年以来我国对美出口遭遇寒流,一季度环比下降1.6%。而据美国商务部最新数据,6月份中国太阳能电池对美出口金额同比下降了60%。这一不利态势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反倾销和反补贴“双反”调查的影响。

    (一)“双反”调查增加,反补贴成为主要贸易救济手段

    2011年10月19日,德国SolarWorld等七家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向美国商务部和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对中国75家光伏企业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双反”)调查。2012年上半年,美国商务部已分别对我光伏产品做出 “反倾销”和“反补贴”初裁,分别征收31.14%~249.96%和2.9%~4.7%的关税。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总税率提高了35%以上,中国光伏产品在美国的价格优势不复存在。

    传统上美国对非市场经济国家一般只进行反倾销调查,不作反补贴调查,但这一政策在2007年被打破。此后,我国越来越多的产品遭遇了美国的“双反”调查或反补贴调查,反补贴成为贸易救济的主要手段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改造,欧美国家一而再三的对我国新兴产业展开“双反”。可以预见,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承认,反补贴调查将会成为贸易救济的主要手段之一。

    (二)知识产权保护成为贸易摩擦的重要形式

    2011年11月2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决定对部分集成太阳能发电系统启动337调查,理由为涉案企业侵犯了用于简化太阳能电池组件安装及降低安装成本的两项专利。尽管相关程序仍在进行,这已充分表明美国将运用知识产权武器对中国光伏生产商设限。

    知识产权争端一直是中美经济利益冲突的重要表现。近年来,美国对我国产品频频发起337调查,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统计显示,2012年上半年,美国共发动29起337调查,其中涉华11起,分别涉及电子、轻工业、机械以及化学工业。与反倾销和反补贴等贸易救济措施相比较,知识产权调查的危害性更大,一旦被调查企业败诉,就可以使我国被调查产品永久的排除在美国市场之外。目前,337调查在我国涉及的产品范围十分广泛,新能源产业作为美国的支柱产业,显然是重点调查的对象。

    (三)核心技术的落后导致技术贸易壁垒的形成

    我国光伏产业于20世纪70年代起步,90年代中期进入稳步发展时期,目前已成为全球主要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国。近些年,我国光伏产业规模迅速扩张,但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核心技术基本上还是由发达国家控制着。在多晶硅提纯切片及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和工艺方面,我国企业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当前,众多行业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主要由发达国家根据自身的技术发展水平而制定,而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品由于经济技术水平的落后往往受限。从历史经验来看,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上的落后容易导致技术贸易壁垒的形成,从而影响产品的出口。

    (四)新兴产业贸易摩擦加剧

    近年来,美国频频对我国新兴产业提起贸易救济调查。继2011年我国光伏电池遭遇美国双反调查之后,2012年1月,美国再次对我国风电设备启动双反调查。据商务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2上半年,我国共遭遇42起贸易救济调查。其中美国发起的调查涉及化工、机械、金属制品、造纸等行业,不乏新兴产业。目前,我国新兴产业遭受贸易摩擦最集中的是通信产业和清洁能源两大领域,这些产业是美国传统支柱产业,也是美国“再工业化”重点产业。 

    因此,我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同时,更应及时防范和应对国外贸易摩擦。 二、我国光伏产业应对美国贸易壁垒的实践 (一)组团应诉,积极应对 面对美国的贸易壁垒,中国光伏企业没有沉默,而是联合起来共同应诉。针对SolarWorld提出的“双反”调查,中国14家主要光伏企业组成了联合应诉团队,在产业损害调查的程

    序中以一个声音、一个步调进行联合抗辩;在美国作出“双反”初裁后,21家国内企业又成立了“光伏发电促进联盟”,共同应对。当然,应诉并不一定胜诉,但应诉的企业毕竟能够掌握主动权,而不应诉的企业就基本上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例如,浙江一共有380家太阳能企业,其中20多家企业在此次“双反”初裁后会被收取35%左右的反倾销税,另有200多家企业因为未能参加应诉,而被要求交纳高达200%的反倾销税。

    (二)海外设厂,规避风险

    将生产基地转移到目标国家,变国际贸易为国内贸易,是规避贸易壁垒的有效手段。国内光伏企业已经迈出了这一步,尚德、阿特斯等企业已经纷纷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建设组件工厂。产能为200兆瓦的组件工厂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开工建设,在发达国家设厂势必要面临更高的成本,但考虑到国内人力成本的逐渐增加,这种以直接投资取代单一出口的模式或是更好的选择。   (三)利用规则,开展反制

    欧美政府对新能源项目也存在补贴行为。例如SolarWorld仅在2007年美国俄勒冈州新厂建设项目中就接受了约4300万美元的税收减免和公共补贴。欧美的这种双重标准使得国内企业也可以利用WTO贸易规则,与其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今年7月2日,江苏中能硅业、江西赛维LDK和洛阳中硅等企业代表国内太阳能级多晶硅产业提交了书面申请,请求对原产于美国和韩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7月20日,商务部宣布对美国和韩国太阳能级多晶硅产品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的“双反”调查。这种反制将使美国认识到,贸易摩擦是一柄双刃剑,并不能真正达到保护本国产业的目标。

    (四)谋求美国国内企业的支持

    利用行业协会、国际知名中介、海外商会等民间机构与国外企业加强沟通交流,可以通过国外企业改变该国政府的贸易政策。由于中国光伏出口对美国上下游产业和就业的巨大带动效应,中国光伏企业的“双反”应对工作得到了部分美国光伏企业的支持。例如,美国“平价太阳能电力联盟”(Coalition for Affordable Solar Energy,CASE)是100多家美国企业组成的联合体,涵盖美国光伏产业链的[ uuubuy.com]各个环节。CASE欢迎中国光伏产品对美出口,并对中国光伏企业在“双反”调查中的立场表示支持。他们认为SolarWorld的行为将破坏全球光伏产业几十年来取得的进步,威胁美国的数万就业机会,并强烈要求SolarWorld撤回申请。这些活动将对美国相关贸易政策产生影响,改善中国光伏企业对美出口形势。

    (五)积极参与国际认证,避免技术及社会责任壁垒

    通过国际认证,可以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规范企业的社会行为。部分光伏企业认识到这一点,积极投入到国际认证中去。如阿特斯先后通过OHSAS 180012007国际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QC080000国际公认的有害物质过程管理体系认证等,对于企业的出口形象有极大的帮助。

    三、光伏产业应对贸易摩擦的战略思考

    (一)扩大内需是解决出口困境的根本途径

    我国光伏产业在过去的几年经历了爆发式的增长,然而原料和市场“两头在外”的局面始终没有得到改变。在贸易壁垒盛行的今天,出口驱动的高速发展看来已经走到尽头。近日,李克强同志在《求是》杂志撰文指出:“国际经验表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大国经济发展主要是靠内需。只有立足扩大内需,才能使我们的发展立于不败之地。”因此,解决当前光伏产业困境归根结底只能依靠国内市场的充分启动。可喜的是,7月颁布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确立了光伏产业未来数年的发展路线图:2015年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21GW以上,实现用户侧平价上网;2020年装机容量达到50GW,发电侧实现平价上网。随着对太阳能利用的普及,当前光伏行业面临的困难将得到根本解决。

    (二)打造全产业链,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优发表网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