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普洱茶基本知识(合集7篇)

时间:2024-01-14 15:54:44
普洱茶基本知识

普洱茶基本知识第1篇

毫无疑问,普洱茶首先是一种物质资源。

从基本含义上来讲,资源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称。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或者说,资源就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一种可以用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具有一定数量积累的客观存在形态,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石油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从广义上来说,普洱茶是一种植物资源,并且是云南植物王国中的一种植物“子资源”。这是普洱茶资源最基本的含义和起点。经营普洱茶产业离不开这个最基本的起点,这也就说我们常说的如何做强做大“云南的一片叶子”,无论如何经营普洱茶产业,都离不开普洱茶是卖“一片叶子”的这个基本常识。

普洱茶还是一种文化资源。从资源的基本定义来说,任何一种被人类开发利用的物质资源,都凝聚着人类的精神活动要素。一种物质资源被人类开发利用的历史越是悠久,它所蕴含的人类精神活动要素就愈为丰厚。而这种凝聚在物质形态里的丰厚的人类精神活动要素,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历史积淀”,也就是某种物质的“文化”要素。从根本上讲,某种物质形态一旦被人类开发利用,其“文化”要素也就开始生长。这种“文化”要素生长到一定时期,就成为人类精神生活的某种积累,成为附着在某种物质资源身上的一种不可或缺的人类精神资源。而普洱茶无疑就是这么一种凝聚着悠久的某种人类精神活动要素的文化资源。近年来,尤其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普洱茶历史的挖掘梳理、“茶马古道”、“普洱茶文化”这些概念的兴起和流行,无论是出于自觉还是不自觉,正是普洱茶文化资源要素在新时代里的“复活”。这说明普洱茶界对普洱茶资源认识的深化和自觉,发现了普洱茶资源超越物质形态的一种“软”的要素。这个要素的发现,深化和拓展了普洱茶经营的内容,即卖普洱茶,不仅是卖“一片叶子”,也是在卖普洱茶文化的观念、卖普洱茶悠久的历史、卖普洱茶道的优雅礼仪和玄妙境界、卖普洱茶产地的民族文化风俗、卖“茶马古道”的诗意想象和现存的茶马古道沿途的奇妙风光。

简单地说,经营普洱茶产业,实际上就址存经营普洱茶资源,包括经营普洱茶的物质形态资源和文化形态资源,在运作和出售普洱茶的物质价值和附着其上的文化价值。如何把普洱茶的物质价值和文化价值有机结合,形成良性互动的经营关系,当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但在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步伐不断加快的令天,经营普洱茶产业还有。个更重要的课题――这就是创意。

在传统经济中,劳动力、自然资源和资本^据经济增长的丰要贡献地位,人力资源的发挥更多地依赖于其他资源的存在与应用。而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丰导性资源也出现了划时代的变化,即人力资源和知识成为主导资源和驱动力当人的创造力成为主体资源,资源的内涵和外延便得到了更深刻而广泛的拓展:一些具有历史积淀的物质载体、民间传说、民俗风尚、小说故事等均可纳入资源的范畴加以开发和利用,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停用的资源。

在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成为经济发展主体驱动力和丰导资源的人力资源,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创意能力。创意产业在当今时代的蓬勃发展,已经充分证明了人力资源的创意能力在经济发展中的至关重要有地位。

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应运而生,并获得蓬勃发展,其原因之一便是:创意产业能够通过资源的转化来推进经济的发展。具体而言,在传统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中,通常要消耗大量的物质资源,特别是能源,其增长的代价是自然资源逐渐消失和环境不断恶化。因此,资源约束和资本约束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而创意产业最显著的特征是鼓励个人创造力的无穷释放,这种释放创造了新的产品和新的市场需求,冲破了传统资源的硬约束。因为,通过创意能够将各种资源转化为资本经营,为经济发展打开新的通道和空间,这是创意产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特有模式。这种模式基于对资源特性的认识、人的创造力的发挥和市场的把握,在具体实践中需要经过从资源到资本再到市场的多重转化,创意产业也在这些转化中兴起和发展,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在众多的资源转化的类别中,通过创意将资源文化转变为经营资源,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模式。从文化资源到经营资源的转化,不仅能够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且还可以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弘扬民族文化,进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

具体到普洱茶产业经营,创意的重大作用更是不容忽视。

仅以普洱市政府主办的历届普洱茶节的主题词的变迁就可看出创意在普洱茶资源文化经营中的重大价值。1993年第1届普洱茶叶节,主题词:“团结、奋进、振兴”;1995年第2届主题词:“团结、开放、发展”;1999年第4届主题词:“创新、务实、开放、发展”;2005年第7届主题词:“振兴普洱茶产业,弘扬普洱茶文化”,打造“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共创“天下普洱”;2007年第8届主题词:“百年贡茶回归普洱,盛世普洱再写春秋”,全力打造“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2009年第9届主题词:“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和“科学普洱、健康人生”。2005年第7届茶节以前,普洱举办的历届茶节显然还处在艰辛探索的过程中,虽然也已经意识到了普洱茶文化要素在普洱茶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创意却不够明确、鲜明、响亮。从2005年第7届普洱茶节开始,开始有了良好的经营创意。尤其是2007年“百年贡茶回归普洱”的创意活动,更是把普洱茶文化经营的理念推上了一个值得纪念的高峰,起到了极好的现代时尚传媒宣传效果,在各种时尚概念竞争无比激烈的现代信息传媒市场上,成功地把“普洱茶”这个词打造成了一个时尚流行词,极大地推动了普洱茶产业的发展。而2009年第9届普洱茶节的主题词:“科学普洱,健康人生”也极富创意,赋予了普洱茶科技的要素,通过现代科技要素的注入,明确普洱茶的健康价值,出售普洱茶,就是出售现代科技支撑下的健康价值。

回顾历届普洱茶节,我们就会发现,普洱茶产业创意提升的过程,也就是普洱茶产业发展繁荣的过程。10年前,茶马古道、普洱茶文化、普洱贡茶、越陈越香这些普洱茶良好的创意概念还鲜为人知的时候,也是普洱茶产业清冷寂寞的时候,而当这些概念成为时尚流行词的时候,也正是普洱茶产业走向繁荣的时候。

当然,普洱茶资源文化经营的良好创意并不仅只局限于这些大的概念,还体现在许多精细的局部。比如普洱茶产品的外部形态――包装,就有大量创意的空间。还有普洱茶产品的品饮方式,同样存在大量的创意空间(龙润普洱

茶、帝泊洱茶珍冲泡速饮就是良好的创意)。此外,普洱茶的营销方式也存在广阔的创意经营空间。良好的创意甚至还能延伸到普洱茶种植基地,柏联集团的景迈茶山庄园式生态民族文化普洱茶生产基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从普洱茶资源文化经营的角度来说,除了普洱茶文化大概念创意的打造之外。这些良好创意的细部、细节不仅不可或缺,甚至有可能决定着普洱茶产业未来50年、100年的生死成败。因为正是在细部、细节的地方,才真正体现着创意的质量和能力。正是这些创意的细部,决定着普洱茶产业能不能做得精细。在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几乎没有一个粗放的而不是精细的产业能够取得真正持久的成功。因为能否做到精细,体现着一个产业真正的创意能力,以及能否把优秀的创意能力真实实现的能力。

此外,不得不强调的是,类似普洱茶这样的资源文化经营是百年大计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

从普洱茶兴起的历史传统来看,普洱茶的真正兴起不是一两年的功夫,而是数百年。从历史记载来看,普洱茶种植早在唐宋就开始了,但真正繁荣兴旺,却是到了明清,尤其是清代中叶的才有的事情。之后,普洱茶急遽衰落近一个世纪。近年来,各种内外因素的因缘合和,再加上通过普洱茶资源文化经营的成功运作,普洱茶产业才迅猛兴起。现在,普洱茶产业叉在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面前遇到了不小的挫折,正在逐渐复苏和升温。从长远来看,普洱茶产业在新时代资源文化经营只是刚刚开始,它所获得的荣耀和挫折都是正常的。而普洱茶产业的资源文化经营创意也需要有百年的眼光,即需要充分考虑眼前利益,也需要充分顾及长远利益。

从百年普洱茶资源文化经营的百年大计来看,有两件事情是必须做好的。

普洱茶基本知识第2篇

课堂一:普洱峰会

学生:决策者、高层人士、学者

在各种“会”中,“峰会”令人精神振奋。提到“峰会”,我们会首先想到每年世界八国首脑会议“峰会”,也会使人想到每年瑞士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号称世界经济“峰会”。“峰”,就是“高峰”、“顶峰”之意,亦即“权威”之意。“峰”还有更深的一层含义,那就是“先锋”和“尖锋”,也就是“领先”和“敏锐”的意思。有句话叫山高人为峰,所以峰会也可看作是高手与高手之间的对决。

普洱茶峰会,是从宏观和战略的角度探讨普洱茶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无疑是高端学习班。这是普洱茶教育的方法论,普通消费者可能没有兴趣,但是作为普洱茶产业的代表者、领头人和决策者,需要通过交流和争鸣从峰会中学习,把脉普洱茶的发展动向,达成共识,为普洱茶营造健康的外部环境。过去五年,有影响的普洱茶峰会并不多,而且没有延续下去。最近,有茶人提议,20国集团领导人会议是G20,普洱茶有没有一个T20?也就是说,集中更多的智慧,把T20办成一个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高端论坛。

课堂二:专家教授讲座

学生:企业主、消费者、茶友

2011年1月,云南普洱茶协会举办了一次知识讲座,茶人、学者、媒体和普洱茶代表企业都参与了这次活动。讲座的嘉宾都是教授级的,讲解的主题涉及到普洱茶产销、创新、食品安全等等,涵盖产业的方方面面,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类似的讲座,协会等组织不定期举办,让商家和厂家对普洱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于商家,讲座让他们不要局限站在营销和市场的单一角度思考普洱茶,而更应该换位思考如何从消费者的感受和利益出发,做好普洱茶的生产和创新,挖掘产品的赢利点,企业与企业如何形成整体合力。对于普通消费者,也可从讲座中学到普洱茶的基本知识,了解普洱茶和中国茶文化。

近年,普洱茶人的讲座也办得风生水起。很多知名茶人拥有无数忠实粉丝,所到之处,都受到热捧,受众面和传播速度都很广。邓时海、池宗宪的讲座尤其引人注目,也更深入人心。过去,普洱茶专家一抓一大把,现在普洱茶回归理性,很多专家突然消失,留下来的专家经过了时间的考验。而消费者同样变得理性,学会了分辨,普洱茶的专家教授讲座来得正是时候。刘勤晋、骆少君、邵宛芳、周红杰等学院派茶人的讲座让人受益匪浅。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茶人黄刚每周定期举行普洱茶免费讲座,主要内容有:普洱茶发展简要历史,普洱茶基本常识,辨识、品鉴普洱茶的基本方法,对普洱茶市场的基本看法等。现场还可品饮普洱茶,不限人数。

课堂三:普洱茶学院

学生:大学生、科研人员、创业者

这是普洱茶的系统教育工程,也即是科班和精英教育,以云南农业大学的龙润普洱茶学院为代表。龙润普洱茶学院于2006年4月成立,其前身是建于1972年的茶学专业,是云南农业大学与知名企业“龙润集团”共同创建的服务云南优势产业的特色学院,构建普洱茶研发创新团队。普洱茶产业的生力军,就来自普洱茶学院。

茶学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和特色鲜明的传统学科,也是一门涉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现代学科。茶叶既是云南的传统支柱产业,也是数百万山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和地方财政的主要税源。云南的山区,特别是一些贫困山区,一直把茶叶视为生命。茶的传承与创新,需要一批又一批人来接力完成。

而全国不少农业大学都设有茶学系,作为茶品的杰出代表,普洱茶自然也被纳入教学之中。农业院校,是正统正规的普洱茶教育基地。

课堂四:培训班

学生:不同层次的人

培训班虽然没有大学教育那样系统全面,但对于那些希望在短期内了解普洱茶的人,培训班的效果值得肯定。受限于学时和学员时间,培训班培训的内容非常具有针对性。比如有专门的茶艺培训班、技能培训班、茶文化培训班,各培训班的主题不尽相同,侧重点也不一样,满足了对普洱茶多样化的需求。比如茶艺师培训,着眼点是职业培训。目前在全国各大城市,普洱茶培训班多如牛毛,内容也是五花八门。这表明,普洱茶需要教育,普洱茶教育的受众面也非常之广。

除了免费讲座,黄刚还举办更注重“实战”的收费培训班。培训班不定期举办,每期人数不超过6人,需提前报名预约,每期安排五次讲习。收费标准为1000元/人。课程内容有:熟茶工艺,勐海系、下关系及昆明系第阶段熟茶的区别与品鉴、熟茶随时间及仓储环境的变化,第一、二、三、四阶段熟茶的品鉴,等等。

课堂五:茶会

学生:普洱茶门外汉及发烧友

品茗茶滋味,余香绕心生。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茶友是城市圈子中一个特别而个性独具的群体。斗茶会、品茗会、茶友沙龙,是茶友交流的载体和媒介。与纷繁复杂的城市生活追求不同,茶友更喜欢闹中求静,删繁就简,追求细微的品饮体验和精神上的宁静愉悦,他们对传统文化怀有敬畏和审美之心。

在广州、济南、杭州、厦门、北京、上海、成都等“茶气”相对浓郁的城市,茶友众多,他们经常斗茶,辨别品质高下,或是品茗,交流喝茶心得。杭州的“武林茶会”、北京的“无我茶会”等,已有相当口碑。资深粉丝对普洱茶的理解越来越深,而对普洱茶感兴趣的门外汉也大受影响,很快变成普洱茶粉丝。以茶会友,城市茶友群体越来越壮大,在这个群体里,名位、金钱都被淡化,茶友在这里找到了一种平等和尊严。而在此基础之上的互相学习与聆听,有助于对普洱茶知识的获取与认可。

课堂六:茶博会

学生:茶商、市民

茶博会是中国茶产业的衍生物,是展会经济的新力量。香港、澳门、广州、北京、东莞、深圳、厦门、昆明等城市都举办过茶博会,不少城市每年定期举办,广州茶博会成为茶业第一展,影响力波及国内外,是中国茶市的风向标。香港国际茶博会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与日俱增,在茶界举足轻重,已形成品牌效应。茶博会,也是茶商、市民学习了解普洱茶的绝好机会。

参观茶博会,市民不但可以欣赏到优雅的茶道表演,还可以品尝到口味醇正的普洱茶,也可以参加茶博会的其他文化交流活动。参观之中,你可以了解普洱茶的基本知识和文化,找到适合自己的普洱茶。而商家既是普洱茶的教育工作者,也是受教育者。一方面,他们要向消费者

宣传和讲解普洱茶,有心的商家会印制普洱茶知识小册子,发放给参观者。另一方面,也可打探普洱茶风向,学习其他企业的做法,从产业的角度思考普洱茶的教育问题。

课堂七:家庭

学生:家庭成员及亲友

家庭是社会的单元细胞,承担着多重功能,教育即是其一。家庭成员的生活方式,也对其他成员产生直接影响。所以说,家庭,也可以成为普洱茶教育的课堂。

想想看,如果家庭成员中有一位喜欢喝普洱茶,那么其他成员耳闻目染,或多或少对茶有所接触和了解,在情感和心理上很容易接受普洱茶。我们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很多爱茶之人,不少是受家庭环境影响而对茶产生了某种精神依赖和眷念。在家庭,茶代表着社交礼仪和优雅的生活方式,散发出健康和美的气息,对从未喝茶的孩子来说也是潜移默化的教育。如果对普洱茶做进一步的探讨和交流,那么这种教育是令人愉悦的。同时,家庭也是亲朋好友联系的纽带,在一次次随意或正式的品茶活动中,也会深刻领悟普洱茶的教育。

此外,普洱茶的课堂还有网络和书店等等。只要会上网,有什么疑问都可以通过搜索解决。普洱茶网络教育,本期“独家关注”另文表述。而很多大型书店都设有普洱茶专柜,让消费者从书中了解普洱茶。当然,规范和出版普洱茶图书,是普洱茶教育工程中的一件大事。

链接:中国茶叶教育史

准备时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这一时期,中国的茶叶发展相当旺盛,与海外的贸易也更为频繁。清光绪年间,当日寸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是茶和丝绸,而外国进口商品的种类很多,为达到进出口的平衡,再加上当时印度、新西兰等国家的茶叶的冲击,中国茶叶出口越来越少,朝野上下及一些社会名流感到科学技术的落后,就上奏朝廷,要兴办学校。于是当时的朝廷一方面选派留学生到国外学习,另一方面在国内建立初等、中等茶业学校,培养人才。1899年,在湖北成立农务学堂设茶务课,这是中国最早设茶学课的学校。

起步时期:20世纪30-40年代。安徽祈门成立了专业的茶叶研究机构,并于1936年2月召开了全国茶叶学术研讨会,针对当时的茶叶技术问题开展研讨,同年在中山大学成立了杀蔗部。1940年在西迁重庆的复旦大学建立了茶叶系和茶叶专修科。这一时期,涌现出许多在茶业界留下声望的人物,例如现代“茶圣”吴觉农,茶界泰斗张天福等。至此,我国的茶学高等教育自成体系,标志着王见代茶学研究的起步。

普洱茶基本知识第3篇

消费者普遍认为普洱茶价格较高,购买动机不足。但凡向新顾客提及普洱茶,很多人会脱口而出:“普洱茶价格比较贵”。其实,相对于其他茶叶,比如西湖龙井之类的名优茶,普洱茶的价格还是比较低的。大家之所以觉得“贵”,主要是2007年“泡沫”遗留下的阴影。2006年~2007年上半年,大量游资进入普洱茶市场进行商业炒作,普洱茶平均升值100%~200%,有的甚至升值超过10倍以上。2007年下半年以来,身价普遍缩水30%~50%;普洱茶产业一头扎进“冰河期”。普洱茶的价值也开始从被炒作转向被低估。此外,消费者没有考虑到普洱茶的冲泡次数。由于普洱茶的内含物极其丰富,相对于其他绿茶,普洱茶的冲泡次数是其5倍左右,因此,同样价值的茶叶,普洱茶的实际价格是比较便宜的。

普洱茶营销策略:

1.加强监管,严把产品质量关。质量是普洱茶的生命线,离开质量,一切就无从谈起。企业要生产出高质量、高附加值、低成本的产品,必须抓好企业的内部管理,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普洱茶相关生产企业应认真贯彻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2111—2008)和《云南普洱茶综合标准》,宣传《普洱市云南大叶种晒青茶生产技术规程》等知识。更重要的是政府需要加强监管,明确不同种类的普洱茶市场准入门槛,使普洱茶生产流程走入正规化,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同时应建立茶叶专项权威鉴定机构与执法机构,实施长期有效的茶叶市场监管。

2.坚持科学宣传,取信于民。由于诸多消费者还不具备普洱茶的基本常识,为了让顾客对普洱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消除对普洱茶品质的怀疑,企业应下大力气搞清普洱茶的健康机理,实事求是,科学制定宣传基调,以让人们认可的数据、事实,来阐述普洱茶的文化内涵与保健功能。利用各种途径加强基本知识的宣传与普及,以帮助顾客掌握产品信息,提倡理性消费,切忌夸大、不实甚至是神话普洱茶。宣传过火反而会造成负面影响,一旦失去诚信将很难弥补,应该禁止并查处那些不实宣传,防止误导消费者。

3.塑造和保护品牌,维护消费者利益。与普洱茶悠久的历史相比,其品牌的塑造远远不够。在顾客缺乏产品知识发生购买障碍时,只有品牌传递给消费者准确且值得信赖的信息。如果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没有一个固定的品牌形象,就谈不上品牌忠诚度,更不可能形成一个稳固的消费群体,企业的营销策略就会迷失方向,这对企业的发展将极为不利,因此,塑造品牌形象非常重要。企业要做好普洱茶质量认证工作,创立并保护自有品牌,塑造品牌的同时也要保护品牌,只有在不断进行品牌创新的同时,加强品牌自我保护意识,才能使企业在品牌创新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

普洱茶基本知识第4篇

【关键词】普洱茶;营销;品牌

一、引言

普洱茶是云南特有的地理标志产品,近年来,随着一系列的文化营销事件让大多数消费者都知道了“普洱茶”三个字,但文化营销仅仅起到一个时尚引导的作用,事实上,很多消费者对普洱茶的认知还非常有限,甚至还停留在追随时尚潮流的阶段,迫切需要在现有的文化时尚的基础上,更多传播普洱茶的消费时尚,挖掘普洱茶的消费需求。

二、普洱茶消费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1.普洱茶市场缺乏监管,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在2006

年~2007年前后,普洱茶市场异常火爆,受高额利润的驱使,一些不法经营者往往将自己的普洱茶冠以古树茶或乔木茶的名头,以求提高产品价格;以非原产地大叶种茶冒充原产地普洱茶,虽然外形相似但品质差别较大;将存储年代较短的普洱茶套上老陈茶的外衣,高价误导消费者等等,一时间假冒伪劣或虚假包装的普洱茶充斥市场,使得普洱茶市场鱼目混珠,真假难辨,一些消费者满怀期望去消费普洱茶,但是却难以买到真正的普洱茶。市场的混乱对消费者信心的打击是巨大的,有些商家为了推销普洱茶,提供一些质量上乘的普洱茶让消费者免费品尝,但有部分消费者对其嗤之以鼻,不愿意品尝,由此可见前几年普洱茶过度的炒作给消费者留下了多么不好的印象。

2.商家过度宣传保健功效,难以培育客户忠诚。为吸引大量顾客购买,诸多经营者宣传时都声称普洱茶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在这种宣传诱导下,很多消费者过度关注普洱茶的保健功效,对普洱茶的期望过高,可饮用以后发现其没有像宣传的那样效果明显,消费者的满意度下降,进而怀疑普洱茶的价值,故难以形成客户忠诚。其实普洱茶不是药品,不能代替药物治疗,需长期饮用才能显现它的保健效果。

3.消费者无法鉴别普洱茶卫生品质,消费信心缺乏。普洱茶作为一种饮品,它的内在品质主要由卫生品质、保健营养功能品质和风味品质三个方面构成。卫生品质是决定普洱茶能否食用,能否作为商品的基本条件。普洱茶经过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发酵以后,发生较大的变化,难以看见茶叶的原貌,尽管其消费欲望很强烈,但相当多的顾客对普洱茶的卫生品质不放心,主要是担心是否发生霉变,导致购买动机不足,因此需要有一定市场知名度和信誉度的品牌保证其优良品质。产品的品牌日益成为影响消费者购物的因素中主要的一个方面,品牌己不仅仅是代表一个产品的符号,而是体现了产品的内在价值。云南大多数普洱茶生产企业缺乏品牌意识,没有把品牌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来运营和保护,市场上部分普洱茶品牌混乱,很多都没有生产、储存和销售标准认证,使得质量难以得到保证。据不完全统计,云南省内生产普洱茶的厂家超过2000家,市场上较为知名的品牌却不过十几个,特别是信誉度很高的品牌更少。绝大多数消费者表示购买普洱茶要先开汤审评,再决定是否购买。

4.消费者普遍认为普洱茶价格较高,购买动机不足。但凡向新顾客提及普洱茶,很多人会脱口而出:“普洱茶价格比较贵”。其实,相对于其他茶叶,比如西湖龙井之类的名优茶,普洱茶的价格还是比较低的。大家之所以觉得“贵”,主要是2007年“泡沫”遗留下的阴影。2006年~2007年上半年,大量游资进入普洱茶市场进行商业炒作,普洱茶平均升值100%~200%,有的甚至升值超过10倍以上。2007年下半年以来,身价普遍缩水30%~50%;普洱茶产业一头扎进“冰河期”。普洱茶的价值也开始从被炒作转向被低估。此外,消费者没有考虑到普洱茶的冲泡次数。由于普洱茶的内含物极其丰富,相对于其他绿茶,普洱茶的冲泡次数是其5倍左右,因此,同样价值的茶叶,普洱茶的实际价格是比较便宜的。

三、普洱茶营销策略

1.加强监管,严把产品质量关。质量是普洱茶的生命线,离开质量,一切就无从谈起。企业要生产出高质量、高附加值、低成本的产品,必须抓好企业的内部管理,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普洱茶相关生产企业应认真贯彻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2111—2008)和《云南普洱茶综合标准》,宣传《普洱市云南大叶种晒青茶生产技术规程》等知识。更重要的是政府需要加强监管,明确不同种类的普洱茶市场准入门槛,使普洱茶生产流程走入正规化,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同时应建立茶叶专项权威鉴定机构与执法机构,实施长期有效的茶叶市场监管。

2.坚持科学宣传,取信于民。由于诸多消费者还不具备普洱茶的基本常识,为了让顾客对普洱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消除对普洱茶品质的怀疑,企业应下大力气搞清普洱茶的健康机理,实事求是,科学制定宣传基调,以让人们认可的数据、事实,来阐述普洱茶的文化内涵与保健功能。利用各种途径加强基本知识的宣传与普及,以帮助顾客掌握产品信息,提倡理性消费,切忌夸大、不实甚至是神话普洱茶。宣传过火反而会造成负面影响,一旦失去诚信将很难弥补,应该禁止并查处那些不实宣传,防止误导消费者。

3.塑造和保护品牌,维护消费者利益。与普洱茶悠久的历史相比,其品牌的塑造远远不够。在顾客缺乏产品知识发生购买障碍时,只有品牌传递给消费者准确且值得信赖的信息。如果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没有一个固定的品牌形象,就谈不上品牌忠诚度,更不可能形成一个稳固的消费群体,企业的营销策略就会迷失方向,这对企业的发展将极为不利,因此,塑造品牌形象非常重要。企业要做好普洱茶质量认证工作,创立并保护自有品牌,塑造品牌的同时也要保护品牌,只有在不断进行品牌创新的同时,加强品牌自我保护意识,才能使企业在品牌创新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

4.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努力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茶产业将随着高新技术成果的不断出现而迅速增长,企业需要不断地分析研究国内外市场需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茶叶资源的经济价值,积极发展茶叶精深加工,在发展传统普洱茶的同时,积极发展袋泡茶、速溶茶、保健茶等新型茶饮料,大力开发茶药品、茶食品、茶多酚、茶色素等高附加值产品,不断开发药用价值,积极向医疗、食品、日用化工领域拓展。

5.探索营销创新模式,推进普洱茶市场的繁荣。在现代经济社会中,让广大民众接受并喜爱普洱茶,就必须吸收一切先进的营销手段,并积极拥探索营销创新模式,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主动,最终赢得胜利。将体验式营销发挥到极至的星巴克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体验营销是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产品为道具,以消费者为中心,能够创造使消费者参与、值得回忆的活动。体验营销销售的不仅是产品与服务,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愉悦体验,消费者愿意花高出产品或服务本身价值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价钱去购买的一种喜欢的感觉,目前正在兴起各种类型的普洱茶体验馆及会所就是普洱茶体验营销战略实施的例证。总之,营销创造需求,这是一个求新、求异、求变的时代,普洱茶产业呼唤创新,尤其是在营销领域。

参 考 文 献

[1]肖明超.亟待激发的普洱茶消费时尚[J].普洱.2007(2)

[2]苏潇,吴茵,薜玉.关于促进普洱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5)

[3]吕才有,张娅玲等.普洱茶营销战略的PEST分析[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6)

普洱茶基本知识第5篇

10年,或许是一个品牌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合理成长周期。10年之前,也就是2001年前后,那时的普洱茶还不是一个热词,喝普洱茶的人还非常小众,普洱茶只是一个茶的品类。10年之后,普洱茶的粉丝,从明星政要到普罗大众,都开始喝普洱茶。最火的时候,人人言必称普洱,普洱茶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显示身份的文化标签,个个谈茶、喝茶、送茶、买茶,成为一种风气。现在,普洱茶拥有了大益、下关、龙润、七彩云南、帝泊洱等一批有代表性的龙头企业,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逐步提高,也拥有了蒙顿、贡润祥等普洱茶的深加工品牌。10年过去,普洱茶拥有了自己的品牌了吗?5年之前,《普洱》杂志创刊,随后的第二期“独家关注”以“普洱茶品牌元年”为选题,开始探讨普洱茶的品牌问题。5年过去,普洱茶品牌状况如何?

品牌意识

“普洱茶有了一些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品牌,对普洱茶品牌的运作有了新的认识,比如从过去搞大批发经销到现在注重终端销售,还有资本甚至风险资本的融入和推动,这都是普洱茶品牌十年发展过程中的大的变化,”本刊特约撰稿、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副总经理兼研究总监肖明超在谈及普洱茶品牌时这样说,“普洱茶十年,只是完成了从品类到品牌的转变,云南茶企在普洱茶品牌建设上还比较保守。”

在他看来,10年之前,并没有品牌理念,只是到了普洱茶风靡全国的2005到2006年,企业才开始意识到普洱茶品牌的构建。但是,这一时期的“品牌”鱼龙混杂。因为进入门槛低,一时出现了很多生产普洱茶的企业,普洱茶的牌子多得让消费者无所适从。这也是从品类向品牌转变的混乱时期。

肖明超认为:“普洱茶品牌建设才开始,目前还没有强有力的品牌,或者说品牌缺乏竞争力。”

持有同样观点的也有不少企业家。深圳市永年太和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太俊林直言不讳:“普洱茶到现在只是有名字了,普洱茶还没有形成真正强有力的品牌。”

品牌硬伤

云南省农业厅提供的数据显示,普洱茶年产量最大的是2007年的9.9万吨,与福建年产14万吨的铁观音相比,普洱茶品牌从理论上讲还缺乏一定的支撑。有营销专家指出:“要想树立一个茶的大品牌,目前普洱茶的产量显然不够。”

具体来看,2004年,普洱茶产量只有2万吨。随着知名度增加,2005年普洱茶产量增至5.2万吨,2006年高达8万吨,到2007年达到顶峰9.9万吨。由于2007年价格跳水,普洱茶产业受到重创,2008年产量锐减至5.28万吨,2009年降至低谷,只有4.5万吨。去年,在全省注册在案的963家茶企中,有近700家在生产普洱茶,占总数的2/3,但是产量却不到总产量的1/3,说明普洱茶的生产布局非常零散。

而普洱茶的品牌集中度之低可想而知。2010年,700家茶厂生产5.08万吨普洱茶,每家茶厂都有自己的品牌,如此计算,每个品牌的产量和其社会的能量能达到多少?

记者粗略计算了一下某茶企的品牌,从1994年到现在的品牌数量多达200多个,虽然每年产销量多达5000吨,但这样无法保证每一款茶有足够多的市场投放量。

从产品形态上来,虽然出现了小包装,但普洱茶仍以传统的砖、饼、沱为主,难以改变“农产品”的旧有形象。

“年份”是普洱茶品牌的一大特色,它明确显示了普洱茶的“出生”日期,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消弱了品牌集中度。因为每年都要做新茶品牌,这就意味着重新做一种品牌规格,无法在量上保证某一个品牌的产销规模。

更有企业家指出,普洱茶品牌是虚弱的,因为饼、砖、坨的普洱茶还只是半成品的“软商品”:“若干年后,某某品牌的普洱茶转到某茶庄,茶庄老板随手撕掉外包装,改换成茶庄自己的品牌,是非常容易的事。”

品牌觉醒

在采访中,很多企业家和营销专家都认识到,只有把普洱茶变成真正的消费品,才能建立普洱茶品牌。而此前,普洱茶收藏和品鉴的功用被过度放大,这并不利于普洱茶的流通。

龙润集团董事长焦家良指出:“普洱茶知识普及必须做减法,让消费者一看就懂。”他坦言,很多卖茶的人自己都不懂普洱茶,消费者自然听得一头雾水。所谓做减法,就是让普洱茶首先还原成一杯可以喝的茶,而不是附加在茶上的东西。

在华毅看来,普洱茶经过近几年的产业发展,已经从原来“靠天吃饭”的农产品行业脱胎出来,向真正的消费品迈进。他甚至提出,普洱茶在根本上是饮品,不鼓励盲目的投资,除非收藏的产品优质、存储得当、在后期能够产生很大的增值空间。

基于这种认识,一些企业开始面对市场,比如加大了终端销售的力度,以此来加强品牌建设。七彩云南、大益、龙润、下关沱茶集团等普洱茶企业在全国都有加盟店,销售网络覆盖越来越广,也越来越精细。

不仅如此,一些茶企认识到,做品牌不只是简单地做产品。“为什么是苹果脱颖而出,因为苹果除了产品本身好之外,还会做服务。”一些企业也开始做一些尝试,比如开着车在城市免费送茶,虽然效果不大理想,但意识难能可贵。

太俊林说,将普洱茶“软商品”变成普洱茶“硬商品”,是普洱茶变成真正消费品的关键。正是如此,他开始关注普洱茶的终极形态,研制出袋泡普洱茶,而且申请为国家专利。“除了袋泡普洱茶,我还想不出更小的普洱茶的直接消费形态。”袋泡普洱茶保证了口感和形态的延续性,今年喝的和明年喝的口感不会发生变化,产销规模一上去,就可以形成品牌效应,就像立顿一样。“立顿主要是碎红茶,可以保证某一款产品口感的一致性,而传统形态的普洱茶很难做到。”此外,太俊林还在借鉴现代都市茶吧、茶会所的品牌构建模式,在今年6月推出了普洱茶吧。一样的调饮,一样的都市、时尚。

与传统形态的普洱茶茶品牌相比,具有创新精神的茶产品被认为容易创立品牌。如天士力帝泊洱的茶珍、蒙顿、贡润祥的茶膏。一方面,这些产品都是被用来消费的,二是产品的品质稳定,形态统一,容易形成品牌集中度,市场一旦认可,即可扩大规模进行生产。

普洱茶基本知识第6篇

很多人认识景迈山,是从普洱茶复兴之后开始的,随着普洱市政府不遗余力的推广普洱茶,宣传普洱茶文化,不少普洱茶客把目光投向了这里。比起其他普洱茶热门产区,景迈山的名气不算大,除本地茶商之外,更多的陌生面孔是珠三角一带的茶商和欧美国家的爱茶人,必须承认,在寻找收入可观的优质茶源,和感受自然原生态方面,这类人群比云南商人有着更加敏锐的眼光。当大部分人驾驶四驱越野车,开过狭窄又颠簸的土路与泥塘,寻求茶人精神高地的时候,很多蓝眼睛黄头发的爱茶人,漂洋过海地踏上了景迈山朝圣之旅,许多茶客开着小轿车奔向景迈山,飞驰在早些年前普洱市政府就投资建好宽阔平整的弹石路上。

普洱名山茶占多

走遍云南所有普洱茶产区,你会发现没有一个地区像普洱拥有如此广阔的古茶树资源,普洱的茶山,是普洱茶的根基,当你真正踏入普洱葱郁的山野就可体会到“普洱名山茶占多”这句话形容得有多贴切。普洱九县一区的范围内,每一个地方都有极为丰富的古茶树资源,普洱拥有的26座古茶山,大致可以分为南北两个片区:北部片区,大致位于哀牢山、无量山之间,南部片区绵延数百里,西与缅甸接壤,中部南连西双版纳州,东侧与老挝、越南接壤。

普洱茶在普洱地界占有的比重远超出大众想象,大中小型茶企、茶厂、茶叶初制所、私人加工坊遍地开花,各自砥砺耕耘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澜沧古茶、茶祖茶业、天士力帝泊洱、云南普洱茶集团、银生茶业、茶马司、昌云茶业、娜允红珍、祖祥高山茶园、原生庄园等普洱本土茶企业,有的年均创收过亿,有的畅销欧美,有的跨界营销把普洱茶推向世界文化舞台。或许正因为产量大,产区广,茶马古道历史厚重和丰富的古茶树资源为众多普洱本土茶企奠定下扎的基础,站在市场卖点的角度,少了些许云南的“神秘感”和“物以稀为贵”的炒作需求与小众属性。

景迈茶?真的假的?

“其实,普洱茶的品质与普洱茶的产量多少并无太大关系,茶树的生长环境,土壤、空气、水质、光照、工艺等综合因素才是决定一款普洱茶是否具有生命力和价值的关键。”在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局的办公室里,局长卢寒拿起一饼普洱茶说道。

景迈山是茶界公认的天然氧吧,拥有的美好不仅是2.8万亩古茶林和完整的生态链,也不仅是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更是所有原住民热爱自然,融入自然的生活方式。然而,诗意之外,还有现实,据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局的数据统计和大量调查,发现景迈山古树茶虽然目前年产量300吨左右,但大多数的古树茶都是以毛茶原料形式销售,加工成终端产品销售的不足10%,市场上打着“景迈山古树茶”,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等名头销售茶叶的数量远不止于此。“调查发现很多有景迈山古树茶标识的普洱茶价格低于茶山毛料收购价,茶叶成本摆在那里,低价景迈茶只有一种可能,商家以次充好,茶叶原料根本不出自景迈山,更别说是古树茶,既对普洱景迈山古树茶的声誉造成负面影响,也无法体现出景迈山古树茶的真正价值。”卢寒认真地说。

对于熟悉景迈茶的老茶客而言低价诱骗的把戏分分钟就能被揭穿,但饮用普洱茶的群体还属于发展阶段,茶叶市场良莠不齐,有很大一部分刚入门的普洱茶友摸不清楚情况,非常容易掉入价格与品质不成正比,制作工艺不达标的“景迈山”陷阱里,负面影响如同蝴蝶效应,不仅仅只是损失部分消费者那么简单。尽管景迈山上进驻不少正规普洱茶企业,但“景迈山”地域品牌没有集中发力,在庞大的市场竞争中没有体现出景迈山古树茶应有的地位与品牌价值。

稀缺资源正本清源

按照目前的市场规则,把年产只有10吨左右的古树茶归类于小众普洱茶,目前年产300吨的景迈山古树茶的确超过了这个小众属性,但景迈山是世界茶树的发源地之一,全世界只有这里拥有2.8万亩连片生长的栽培型古茶园,景迈山的唯一,无可取代与资源不可再生,难道就不属于独有小众的吗?景迈山原住民遵循自然法则,尊重山中所有生物,认定一切都有它们存在的道理,没有好与坏之分,万物共生,相生相克,茶中有林,林下有茶,敬畏自然的原住民,保留下古老的传统文化,也保护下了完整而宝贵的茶山生态系统,难道就不是稀缺小众的吗?看那些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的古茶树片区,高大的护荫树剥皮而死,成片枯死的古茶树和古茶林里花花绿绿的粘虫板,让人觉得被“大众”,何尝不是一种幸运。

“在每一次全省性的大会上,云南省委、省政府对普洱市、普洱茶产业给予的关心与重视,给了我们十足的信心和动力,结合普洱市委书记卫星提出的打造绿色生态大健康产业品牌,强化五个工作方面,落实抓品牌、抓标准、抓电子商务、抓新三板、抓庄园经济,制定实施高于国家标准的普洱茶地方标准,坚持从基地种植、生产加工、市场销售全产业链的标准化,从源头保障茶产品的质量安全。进一步加大茶产业标准化生产力度,建立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加快推进普洱地理标识设计、认证工作,用足用好‘普洱’这一金字招牌,依托龙头企业培育品牌,以景迈山古茶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契机,把小品牌集中起来打造‘景迈山’大品牌,进而推动26座古茶山品牌打造并逐步辐射延伸,进一步做大做强普洱茶产业。”卢寒翻开一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品牌建设工作推进情况报告介绍到。

针对景迈山古树茶的市场现状,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局调动全员多方调研,反复分析。终于在今年6月,普洱市正式启动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品牌建设工作,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局、普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普洱景迈山古茶园保护管理局、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澜沧县政府,强强联手,各尽其职,全面发力共同打造正本清源的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品牌。

做一款有身份的茶

“为何联动四个重要部门打造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品牌?”我问,“我们需要建立属于自己的景迈山品牌和标准,只要消费者看普洱茶贴有‘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专用标志,就知道是可信任,有保障的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卢寒给我了一个肯定的回答。“我们的品牌用标准做支撑,做到‘四有四可’,有标识、有标准、有检测、有监控,可识别、可查询、可追溯、可信任”。

普洱市政府明确产区,只有在普洱景迈山古茶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范围,才属于普洱景迈山古茶树产地范围,生产加工车间需在此保护范围内,并拿到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普洱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有食品生产许可证等,条件具备的茶企业才能加入“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诚信联盟”,获得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专用标志使用权。

有标识,所谓标识是消费者很熟悉的国家质量总局制作的普洱茶地理标志保o产品专用标志的基础上,印有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局、普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普洱景迈山古茶园保护管理局、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四家单位的名称,联合制作具有二维码扫描功能的“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专用标志”,方便消费者扫描辨认。

有标准,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前往景迈山在界定的景迈山古茶林内对种植环境的空气进行了现场监测、对土壤、不同产地的茶叶进行了采样,并根据实际的检测结果,制定了严于国家标准《地理标准产品普洱茶GB/T22111》的联盟企业标准《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生茶)紧压茶》,农药残留项目增加到100余项目,并且要求不得检出污染物限量项目增加到8个项目。

有检测,有标准就要有检测,贴有‘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专用标志的普洱茶,每一批茶品压制之前,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派专员到申请企业的包装车间对申请检验的产品进行现场抽样,确认产品数量并封存,等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出具检测报告,全部项目符合联盟企业标准要求后方可面世。

有监控,在普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内建设监控系统,24小时监控加入“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诚信联盟”企业的生茶加工车间,用于对茶产品的现场抽样、封存、包装盒加贴专用标志等过程实行全程监控。取样,封存后的产品,生产企业不得再接触该批产品。

可识别可追溯可查询可信任

在做到“四有”的前提下,就有了“四可”。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的加工过程中会连续产生两次专用标志二维码,二维码由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发放,并以内飞形式压制在茶品中。专用标志的发放数量以该批产品抽样时间的数量为准,生产企业必须在安装有监控的包装车间内完成产品包装盒加贴专用标志工作。标志贴完后,由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将该批产品的检验数据等信息录入该中心的质量追溯系统供消费者扫描查询。同时,产品信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网,登陆便可查询到相关信息。

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信任背书,消费者可追溯,可查询从茶园到茶杯的生产流程等相关信息,做到消费者能明明白白消费一片来自普洱景迈山古茶林的普洱茶。

一个“专用标志”的故事

网络时代,一张贴纸,一个二维码,手机扫描几秒钟后便知真伪。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专用标志的出现,让消费者用最便捷的方式登陆权威平台,快速获得安心与信任,这种便捷的灵感来自于多年前的跨省交流。

2011年国际茶业大会在杭州举行,普洱市政府派出代表团参会。当时,普洱市政府正在筹建国家普洱茶检测中心,普洱代表团一行人参观杭州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时喝到一杯甘甜鲜爽的西湖龙井,比大家以往喝到的龙井茶都要好喝很多,茶中滋味截然不同。大家好奇地询问缘由,杭州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工作人员拿出装西湖龙井的茶叶罐子介绍到,这是杭州质量技术监督局监制出品的西湖龙井,在茶叶罐的下方加贴了西湖龙井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有“西湖产区,杭州质量技术监督局监制”的字样,消费者只要看到这个标志就能放心购买喝到正宗的西湖龙井茶。

现任普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魏刚在此次代表团中,他与同事半信半疑到街上买了几罐没有加贴“西湖产区,杭州质量技术监督局监制”的西湖龙井茶,带回云南与同事一起对比着喝,没想到茶叶的口感天差地别。“正是因为我们没有喝到真正的龙井茶,不知道庐山真面目,喝到了正宗的西湖龙井茶才知道以前喝的龙井茶有很多‘水分’。”魏刚说。

普洱市委、市政府反复推敲西湖龙井茶的保护方式,通过调研发现西湖龙井也属于大概念,与普洱茶有许多相同之处。2008年5月13日,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对普洱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保护范围为云南省普洱市、西双版纳州、临沧市等11个州市所辖的75个县。保护区范围内符合条件的普洱茶生产企业,均可向国家质检总局申请使用普洱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这是大范围、大概念。市面上只要过了及格线的普洱茶就是普洱茶,标准不高,这仅仅只满足了一部分人的需求。

普洱坐拥如此丰富完整的景迈山古茶树资源,国际茶叶委员会早就授予普洱“世界茶源”称号,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普洱古茶园与文化系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景迈山古茶林列入国家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申遗规划,普洱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的正本清源,要将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做成有价值的精品。为此,普洱市委书记卫星,普洱市市长杨照辉,普洱市市委副书记陆平、普洱市副市长杨卫东等领导提出很多创造性的思路和工作方法。

最终,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品牌保护方案横空出世,走一条普洱特色的茶叶品牌之路。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品牌由权威机构监制,消费者用手机扫描二维码便可看到这片茶的完整生产信息,消费者买得明白,喝得清楚,能记住景迈山古茶林的特征和古树茶的独特口感与韵味。

小目标大理想

五年磨一剑,眼下普洱市政府全力打造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品牌并不仅仅只是为了肃清景迈山普洱茶市场那么简单,对于普洱茶产业发展,普洱市政府有着更长远的规划与理想。普洱市委书记卫星提出“加快建设绿色普洱、畅通普洱、品牌普洱、效率普洱、幸福普洱,打响‘天赐普洱世界茶源’城市品牌。”

“卫星书记提出的这些要点,是我们正在努力的方向,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品牌建设意义重大,未来景迈山将形成标准示范区”。卢寒坚定地说。普洱地界古茶山资源众多,景迈山标准化古茶品牌建设成熟后,普洱市政府打算将此模式引用到普洱其他古茶山,计划用三至五时间,推广到普洱160万亩生态茶园中。

“一则普洱茶负面新闻所产生的连锁效应,足以影响普洱茶产业很多年。时至今日还有人在谈论猪圈普洱茶,普洱茶黄曲霉毒素等新闻事件。对于普洱茶市场的乱象我们必须率先做出可信任、有模、有门槛、有商业价值的普洱景迈古茶林普洱茶,让越来越多的企业统一到这个标准之中,逐步层层理清市场。借助申遗东风普洱市政府联动多部门全方位打造景迈山,打造属于普洱自己的茶品牌,奠定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的核心地位,同时为普洱茶产业脱贫致富过程中发挥更好的效益,满足市场和消费者对普洱茶的需求,增强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的价值,普洱市政府已经陆续启动景迈山茶旅,茶祖文化等系列项目。”从卢寒的语气中我读到了信心与希冀,毫无疑问景迈山的自然资源是每一位普洱人心中的骄傲。

普洱茶基本知识第7篇

十年前,普洱茶还是一种文物。即使那时已经开始有人呼吁它是一种文化,但因应之者太少,它还是更近一种文物而不是文化。文物,是一种文化丧失生命力之后的一种物质象征物,与日常生活早已脱离干系,因为最适合它们呆的地方就是博物馆和各种私人的收藏库房。那时许多最有想象力的人都很难想像得到,普洱茶文化会有后来的光景。短短四五年之间,本来已濒临死亡的普洱茶一下子惊人复活,大红大紫,风光无限。一时间,天南地北,男女老少,人人都普洱。有谁不普洱,他就仿佛不是这个星球的人。正因为人人都普洱,谈论普洱茶成了一件有利可图的事情,于是乎,舞文弄墨的人开始鼓捣普洱茶文字,好像不那么鼓捣一下,就显得自己没文化。管他懂普洱还是不懂普洱,普洱茶的文章是要写的,书是要出的,热闹是要凑的。如笔者这种当时对普洱茶压根不感冒,边都不沾的人,都被别人撺掇着参加了一本普洱茶书的编著,一不小心,就弄出10余万字。老实说,笔者眼里,那些文字,全都是胡诌的,与垃圾的距离可能比与普洱茶的距离更加接近。可是,据做书人炫,那本书出来后竟然卖得很好。好到什么地步呢? 晕!竟然有段时间卖脱销!

如今,那股鼓捣的热潮消退了,写普洱茶文章,出普洱茶书的人少了,甚至笔者有时候约普洱茶稿,都不那么容易了。一个电话过去,原来一天能写几篇茶文的人,现在告诉你没空。这还是比较客气的,不客气的就回你一句:现在还写普洱茶文章,又不是吃多了撑?这是文字上的事,喝茶上的事,也寻常多了。再也没人请你喝一款茶,神秘兮兮的,让你猜这是那儿那儿的茶,藏了多少年多少年的茶。大家不过就是喝茶,偶尔说一句,这茶真好或者这茶一般般嘛。

如今,思茅市更名为普洱市没人挂在嘴上了,贡茶进京没人挂在嘴上了,越陈越香没人挂在嘴上了。普洱茶界那些各色各样的风云猛人也没人挂在嘴上了。甚至普洱茶文化,也没多少人挂在嘴上了。

就是说,普洱茶的一切的一切都开始变寻常了。

寻常了真好!寻常下来了,就开始有境界了。

如笔者,某日在某友家里喝茶,喝着喝着,某冒出一句,这是哪里茶?怎么有股某某香?朋友大吃一惊,你怎么知道?这确实就是某某山的茶。以前,某不懂茶,没少受那位朋友的奚落。吃惊的不只朋友,还有某人自己。某自打十年前、二十年前起,就对茶不感冒,从没留意喝的是何等茶。可是经过十年的被普洱,竟然无意之中也喝出了那么一点境界,不知不觉间竟然变成了至少有十年普洱茶龄的一个老普洱。如今,某不谈茶,看一旦谈起,虽不能说语惊四座,但至少比十年前有些底气,即使会离谱,但再不会那么离谱。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普洱茶在某心中,已经成为寻常物事。

普洱茶寻常了,是因为原先许多奇奇怪怪的普洱茶知识,如今都成了常识。竟然成了常识,那就人人都知道,再没有炫的价值了。

普洱茶文化寻常了,是因为普洱茶文化里的那些奇闻异事,奇谈怪论,奇风异俗,如今都不奇了。连普洱茶文化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当代茶文化这样的论调都许多人认同,不再奇了。普洱茶文化由“云南突然冒出来的一种茶文化”(当年对普洱茶文化不以为然者语)变成如今的一种寻常茶文化,那些关于普洱茶文化的基本信息、核心信息,如今已经成为许多人的寻常知识,普洱茶文化,真的没有必要故意不寻常了。

普洱茶寻常了,说明普洱茶真正活着了,再没有进入博物馆的必要,甚至也没收藏的必要。收藏那么多干嘛呢?家里的普洱茶喝几年都喝不完了。还是寻常地寻着茶吧,喝着茶吧。

寻常是一种境界,一种风轻云淡的境界。如今的普洱茶、普洱茶文化不是用来谈的,而是用来喝的,用来生活的,用来体悟的。这是普洱茶真正的价值所在,在寻常中,心无增减,事无短长。

经过了那么多风雨晴晦,如今,普洱茶终于寻常了,那是一种大境界。甚至可以说,这是普洱茶文化十年来的大成就!

何以故?寻常不易啊!

一小僧问师:“来世是做什么?”

师曰:“东家作牛,西家作马。”

小僧:“哈哈,东家作牛,西家作马,有何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