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医学影像基础(合集7篇)

时间:2023-10-20 09:55:58
医学影像基础

医学影像基础第1篇

关键词: 项目教学 医学影像电子学基础 教学模式 实施研究

1.问题的提出

教育部在2006年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医学影像电子学基础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其教学目的是使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学生掌握电工、模拟电路及数字电路的基础知识,为后续课程《影像设备学》的学习打好基础。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学习医学影像电子学基础时存在许多问题:(1)在专科阶段短时间内学生很难改变以往的学习方式,很难从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摆脱出来,习惯于纸上谈兵,习惯于死记硬背公式及方程等。(2)按照传统教学模式先理论后实践,专业课的教学效果不明显。有些理论知识较抽象,电路原理难懂,由于许多学生在高中阶段对电学部分的知识掌握不扎实,而在现阶段又没有足够的课时让学生三步一回头复习巩固,更没有时间通过检测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因此,学生对教材中各种单元电路,在实际中有何用途,如何应用所学的电路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到茫然。(3)现行课程体系中实践课程与理论知识及后续课程衔接不明显,专业特色不突出,系统性和实用性不强,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课后许多实验都是验证性实验,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通过学生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在学习医学影像电子学基础时存在的困难和需求,并与后续课程的老师交流,了解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根据学科特点有选择地进行项目教学。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即以项目带动教学。项目教学法来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其相适应的项目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和指导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建构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中,教学关注的重点是学生达到的程度,指导教师的任务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水平和兴趣选取适合他们的项目,使学生置身于探索知识的情境之中,从根本上将传统课堂中的满堂灌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2.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具体实施过程

项目教学法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下面结合我校医学影像电子学基础项目“简易半导体收音机的制作”阐述整个过程。

2.1项目选取。本学期开设的专业课程是《医学影像电子学基础》,选取“简易半导体收音机的制作”作为教学项目考虑到了三点:第一,从专业理论看,基本覆盖了模拟电子线路中几乎所有的知识点;从专业能力看,这里涉及了各种测量仪表和工具的使用,电路的设计与焊接技术等更广泛的专业能力;第二,收音机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学生比较熟悉,完成安装和调试后,就能感觉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第三,收音机所需要的电器元件在市场上可以买到或从废旧家电中拆卸,成本不高。

2.2项目分解。“简易半导体收音机的制作”项目由两个层次模块组成,第一层次模块是按照收音机工作过程的时序和电路组成而形成的电路功能模块(也称为子项目),分别是调谐回路模块、混频电路模块、中放电路模块、检波电路模块、功放电路模块和安装与调试模块;将电路功能模块再分解成学习任务模块,它们分别与教材章节的知识点相对应,即学习任务层次模块。考虑到学生毕业后从事简单影像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的需要,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必要的知识,例如电路的安装与调试等模块。

2.3项目组组成。项目组成员通过学生自由组合和老师指派两种方式进行,每组人数在3~5人。但是,无论以哪种形式组成的项目组,分组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性别差异等因素,营造有利于学生相互交流探讨的良好学习氛围。在项目分解时,还要考虑让具有某方面能力优势的学生负责该方面任务,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以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2.4制订项目计划。项目组成立后每组学生就是一个小的整体。他们可以相互讨论,制订工作计划,确定各自承担的任务及工作步骤和程序。在制订项目计划前,先由教师将学习任务模块分解成相对应的课程教学内容,形成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点,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各组成员制定每个成员在项目组中的分工及成员合作的形式。由每个项目组选派一名成员讲解完成项目的思路,其他项目组学生提问、质疑,该组学生解答。学生解答有困难时,指导教师给予点拨和指导。在最终得到认可时,完成《项目实施进度表》,以便有计划地实施项目。

2.5项目方案的实施。项目的实施与各组成员的有效分工与协作密不可分。各组成员在小组中彼此相互合作,互相激励,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在提高个人各种技能的同时实现整个小组的共同目标。其间,学生可以不依赖教师,依据学习目标,独立寻找相关资料,自己阅读与分析后,小组成员之间互动、分析讨论。这种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学习方式,有利于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

2.6项目成果展示与评价。项目完成后,组织成果展示与评价是项目教学的关键。合理的评价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在课程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也可以帮助教师调整和改善教学行为,进而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小组自评主要以演讲报告的形式,每个小组中的小组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但在做报告的时候不可以报告自己的任务内容,只可以报告小组其他成员的任务内容。报告时要求除了演示成果并对演示成果进行理论分析。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只关注自己的一小部分任务,要求他参与到完整的项目活动中。而教师可以通过他们的演示和演讲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教师应当在学生做完报告后能及时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3.项目实施的总结与反思

3.1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提高。开课之初,我们主要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进行教学,电路部分抽象难懂,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有限,许多学生对《医学影像电子学基础》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为此,引入项目教学法,在项目的引领下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活动,积极参与活动,在开放的、互动的、自由的课堂氛围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收效明显。

3.2有效克服教学课时数少的问题。医学高专学生的课程结构使得大部分院校面临教学课时数少的问题,我校《医学影像电子学基础》仅48学时,教学课时数如此之少,要把书中涉及的内容全部讲完比较困难。我们利用项目支撑教学,让学生经历完整的电路设计、制作和评价活动过程,在完成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任务的同时,有效解决课时不足的问题。

3.3体现“教、学、做”为一体的理念。学生在参与项目活动的过程中,边做边学,边学边做,学会了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过程成为小组合作共同完成项目的体验过程,教学注重的是培养学生参与并完成项目的态度,以及在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医学影像基础第2篇

关键词:高职;影像技术专业;医学基础课程;模块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3-0054-02

模块化课程是实现高职教育合理教学衔接的基础,模块化教学是职业教育界追求的目标。在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医学基础课程仍采用学科式教学方法,显然不符合高职的教育规律。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而对医学理论知识的需求量相应较少,学生的学习以应用为目的,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实施模块化教学目的就是基于这个原则,打破学科界限,实施教学内容的整合,使各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减少学科数量及课时数,便于学生学习与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也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将我院2010级影像技术专业101班和102班共86名学生,分为实验班(102班)47人和对照班(101班)39人。两个班学生年龄、基础文化、课时数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的差异,理论课教学均由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授课,实验课教学由相同的实验教师承担。

研究方法 两个班的教学内容为解剖、生理、疾病概要的理论和实验内容。对照班的理论和实验课教学均采用传统的学科式方法进行教学;实验班的理论和实验课教学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模块化教学的具体做法是:将解剖、生理、疾病概要3门学科重组与整合,同时也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综合。

评价结果 课程结束后,两个班的学生均进行相同难度的理论和实验考核(含笔试和操作),采用流水式方法阅卷,最后获得每个学生的平均成绩。

统计分析 应用SPSS11.5对计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

结果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分别为(86.3±9.3)和(79.8±9.3)分,两个班的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实验考核成绩分别为(88.2±9.5)和(75.5±10.2)分(P<0.01),如表1所示。

结果分析:实验班的理论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班(P<0.05),实验班的实验操作成绩也明显好于对照班(P<0.01)。

实验前期及后期的学生问卷调查情况:实验前后对对照班和实验班利用自编的问卷进行了问卷调查,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问题意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实验前测对照班和实验班收回的有效问卷分别为47 份和39份,实验后测对照班和实验班收回的有效问卷分别为47份和39份,两次问卷调查的结果如表2所示。

通过表2可以看出,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前和实验后所得各项数据进行方差(Z 测验)分析,对照班的5项调查所得的Z 值均小于1.96,表明对照班实验前后的差异均不显著。而对实验班的5项调查所得的Z值均大于1.96(P<0.05),表明实验班实验前后的差异均显著,其中,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两项Z 值均超过2.58(P<0.01),达到极显著水平。

调查问卷显示,有95.6%的学生喜欢模块化教学模式,有93.7%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理解记忆和实践能力,有94.5%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既可以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讨论

在对医学基础课程实施模块化教学模式时,可借鉴MES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模块化、课程综合化”,包括基础学科间的水平综合和基础与临床学科间的垂直综合,课程综合可打破学科界线,形成新的课程体系。实践证明,在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具有以下优点:(1)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态度比实验前有明显的改变,学习兴趣有所提高,模块化教学与学科式教学相比,学生更喜欢模块化教学,同时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2)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模块化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设计能力,给学生提供极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3)模块化教学是课程改革的形式,一体化教学才是课程改革的实质。通过模块化教学可使理论教学与实践、实习教学一体化,使整体教学效果得以提升。(4)可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模块化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具有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断开拓自己的知识面,提高教学组织能力和科研能力,通过模块化教学使两者有机结合,可使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结论

模块化教学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主要方式,其重点在于模块课程体系的建立。在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应用模块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团队合作意识、创新能力及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探索医学类高职院校医学技术类专业的教学改革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唐陶富,魏冬云,何和清.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08(12):35-36.

[2]张继有,周美茹.国外高职教育模式的分析与借鉴[J].教育与职业,2005(5):150.

[3]周新源.现代职教课程观与模块化教学[J].职教通讯,2007(6):37-38.

[4]李海涛.模块化教学条件下课程体系的构建[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医学影像基础第3篇

【关键词】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学习倦怠;医学影像专科学生;直观式教学;干预效应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68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859-02学习倦怠是当前的一个热门话题。学习倦怠是由于学习压力或缺乏学习兴趣而对学习感到厌倦的消极态度和行为,它反映了一种消极的学习心理。长期的学习倦怠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研究发现,倦怠与很多心身问题有关,包括抑郁、易激惹、无助、焦虑、失眠、头疼等[1-2]。作为医学院校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学习课程多、难度大、需要记忆的知识多,学业繁重。《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课程,是一门集理论性与实践性于一体的医学基础课程,既有直观知识,也有抽象理论。特别是其中的免疫学部分,具有抽象、系统性强等特点,学生难于理解和记忆,就像一块啃不动的硬骨头。这样以来,医学影像专业的学生相比其他非医学院校的大学生就更容易产生学习倦怠。鉴于此,笔者在教学中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将直观教学法用于《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学过程,对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在学习该课程过程中产生的学习倦怠状况起到了良好的而干预作用。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本组研究对象52例,均为通过参加全国高考被我院录取于2011年9月入学的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其中男生25例,女27例,年龄20-23岁;城市户籍学生20例,农村户籍学生32例;上述所有研究对象对参与该项研究均知情并同意,且配合良好。

1.2方法该项研究在笔者任教的《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学过程中实施,该课程均于大一第二学期开设。在开学后的第1天,首先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3]进行施测,旨在了解学生进行该课程学习的现状。该量表共20道题目,分为3个维度,即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量表采用5级评分,理论最低值为20分,最高值为100分,学习倦怠的3个维度的得分越高,表明学习倦怠程度越高。该问卷总体平均分高于3分者视为学习倦怠,低于2分者视为不存在学习倦怠,介于2分和3分之间者视为不确定的中间状态。最后的统计指标为总分和3个因子(或称维度)分。然后,在理解教学大纲、熟读教材、掌握学生基本学习情况的基础上,采用直观教学法进行该课程的理论教学工作。具体而言:直观教学法是主要运用教学中的多种多样的直观形式,教师根据自身特点及教学条件,加以灵活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包括直接实验、实践、教师的形象化语言和直观教具等。①实物与模拟标本的运用。这种直观教学形式一般在讲解细菌的形态与结构或寄生虫学时使用。让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菌的形态及其某些特殊结构,可大大增强学生对细菌和寄生虫形态结构的认识和记忆,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对细菌和寄生虫的致病性进行放散性思维;在讲述细菌的细胞壁时,为了让学生对肽聚糖的三维或二维空间结构有一个感性认识,可用铁丝、木板及不同颜色的乒乓球制作成肽聚糖的立体结构模型,且形象生动。在介绍细菌的特殊结构菌毛时,为加强学生对其形态与功能的理解,可用一种野生草本植物―――苍耳子作为模拟实物,该植物外形酷似长满菌毛的细菌,而且能粘附到衣物上,经使用后,学生反映对菌毛的认识及印象十分深刻。②运用挂图进行直观教学。在传统教学媒体中,挂图一直是《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课程常用的直观教具之一,包括形态学挂图、各种图表性质的综合类挂图、展现某一具体过程(如免疫应答、超敏反应),或进行众多知识点的分类整理等多种类型,且具有形象直观之共性特征。③运用象征性教具进行教学,主要指绘图、图解的运用。该教具既可由任课教师自己绘制,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由具备绘画天赋的学生来完成。如在讲解寄生虫相关内容时,课前对疟原虫各期的形态绘制成彩色的卡片,然后让学生以箭头图归纳其生活史,再让学生把这6张卡片贴在所对应的位置上,以加深对所讲内容的理解,强化记忆。④利用教师的形象化语言直观教学。因为语言是教师传授或表达知识信息的重要手段,如果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够达到集多种美感于一体的境界,如情感美、形象美、准确美、启迪美、机智美、音乐美等,本身就会产生一种心理磁力,既可以使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性,又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激活或者促进学生构建放散性的思维模式。⑤提升实验课的直观教学价值。主要是通过实验演示、示教、模仿、操作等手段运用,起到正强化的巩固效应,从而加深或牢固掌握理论知识,并促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直观教学效应。多媒体教学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各种先进的实验设备、多媒体、录像、显微电视系统等的应用,从而使该课程抽象复杂的知识,以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直观形式表达出来,生情图文并茂,让学生受到愉悦的感官刺激,使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知识的承载量更大,在单位时间内掌握的知识更多。上述各种直观式教学方法的应用,至学期结课后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重复施测,以观察比较实施该教学方法前后对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学习倦怠的干预效果。

1.3统计学处理前后2次测评学习倦怠获取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t检验。

2结果

直观式教学法实施前后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学习倦怠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包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均P

3讨论

医学院校大学生相对于其他院校大学生,其学业负担更重,学业难度也更大,这些特点使得医学院校大学生极易产生学习方面的问题,其中学习倦怠是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4]。

该研究结果显示,在学习倦怠的3个维度上,实施直观教学法成就感低得分最高,该结果(见表1)反映部分医学影像专业学生认为学习该课程的价值不大,即使工作入位后也是在医技科室工作,用不着这些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使得学生感到前途渺茫,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就业焦虑[5],认为“大学毕业等于失业”,进而导致学习动力的缺失;另一方面,中学和大学管理的差异导致了学生行为的失衡[6]。中学时代为能够考上大学“玩命学”,可考上大学后,提倡的是自主学习,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完全不同于中学时代的高压管理模式,学生认为无论怎么样均会拿到大学文凭,出现“玩着学”的行为和认知。从该项研究结果看,直观式教学法实施前,得分比较高的还有情绪低落维度,这一结果主要与该课程的特点有关:抽象、系统性强等特点,学生难于理解和记忆,故出现厌学、或者因学校的管理制度的约束,不得不被迫地坐在教室听课,出现“身在曹颖心在汉”地机械被动地学习等情绪反应;行为不当维度得分排在第三位,分析认为是低成就感、情绪低落两个维度的必然结果,反映出学生因上述低成就感、情绪低落影响因素的存在,出现旷课、迟到、早退、偏科等现象。经直观教学法实施后,结果显示(见表1),成就感低得分、情绪低落得分、行为不当得分均明显减低,差异显著,说明该教学方法的实施,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课程的趣味性和学生学习的兴趣。该课程的内容由抽像变得直观形象,由系统性强枯燥变得充满了趣味性,由认为与医学影像专业没有关系的错误认知转变为该课程与自己所学专业密切相关,是学好并用好医学影像知识和技能的基础;由被动被迫学习转变为主动自觉。至于直观式教学法对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学业倦怠的干预机理,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直观式教学法均是以实物为教具,真实、客观,所具有的“百闻不如一见”之优势,它可以极大地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也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②有助于系统化理论知识的形成,对微生物形态的认识起到了强化记忆的作用。③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大大提高教学质量。④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初步科研能力,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⑤特别是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一些抽象复杂的教学内容,通过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直观形式表达出来,起到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快、知识承载量大,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程度地接受信息并掌握所学知识的作用。4结论

在教学工作中,教有方法,但无定法。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要在吃透教学大纲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对象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内在或外在根源,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探讨研究并针对性的实施,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该项研究证实,采用直观式教学法,可有效地干预医学院校医学影像专业学生的学习倦怠,提高教学质量。参考文献

[1]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状况及其关系[J].心理科学,2006,29(1):47-51.

[2]孙晓莉.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及成因研究[J].南京: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7.

[3]王宇中,主编.心理评定量表手册[M].郑州大学出版社,2011:45-48.

[4]陈洪岩,元帅,王金祥.医学院校大学生学习倦怠及相关因素探析[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1,28(6):707-710.

[5]李杰.医学院校女大学毕业生就业焦虑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1,28(1):55-57.

医学影像基础第4篇

【摘要】 目的 分析医学影像学本科学生各类课程成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抽取92名川北医学院2004级本科学生各课程成绩,并将课程分为5类:普通基础课程、英语、基础医学课程、临床专业课程、影像专业课程、。各类课程成绩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 各类课程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6~0.91(P

【关键词】 影像医学; 课程; 成绩; 相关性; 分析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of academic records of all courses of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Medical Imaging. Methods We took out the course records of 92 undergraduates of Medical Imaging Department at random, categorizing the courses into five: basic courses, English courses, preclinical medicine courses, clinical medicine courses and medical imaging courses. Spearman Rank Order Correlation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of these course records. Result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these course records was 0.76 to 0.91(P

当今的医学影像发展迅猛.已由过去单一的X线诊断发展到由X线、CT、MR、DSA、PET/CT等,集诊断与治疗于一体的医学影像学,并向功能影像、分子影像迈进[1]。因此,要想学好医学影像学专业知识,必须先掌握各类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我校开办医学影像学专业已23年,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教学质量,对其进行评价,并据此进一步寻找提高学习成绩的方法,有助于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2]。本文对我校2004级医学影像学本科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统计,并分析各类课程成绩的相关性。

1 对象与方法

选择我院医学影像学专业2004级学生的学习成绩(以百分记,不包括体育和选修课),并将课程划分为普通基础课程、基础医学课程、临床专业课程、影像专业课程、英语等5类,并计算各类课程的平均值。其中英语成绩为在校期间所有英语考试成绩;普通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思想道德修养、医学生物学、医用化学、医用物理学、计算机、哲学、电子学基础、毛泽东思想、法律、邓小平理论、政治经济学原理、计算机原理与接口、医学文献检索与利用;基础医学课程包括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寄生虫学、人体解剖学与断层解剖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临床专业课程包括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神经病学、眼科学、耳鼻喉科学;影像学专业课包括影像诊断学、超声诊断学、影像物理学、放射治疗学、介入放射学、影像核医学。因各种原因缺考、重考或补考者的成绩除外,共计92名学生的成绩列入分析。统计分析采用Sigmastat 1.0软件,先计算每个学生各类课程成绩的平均值,再进行统计学描述,其差异性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单因素秩方差分析,并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分析各类课成绩之间的相关性,r为相关系数。

2 结果

2.1 各类课程成绩统计学分析各类课程成绩的平均值和中位数均在70.5~78.0之间,其中普通基础课程与基础医学课程的成绩不符合正态分布。用KruskalWallis单因素秩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仅普通基础课程与影像专业课程成绩、基础医学课程与课程总成绩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课程成绩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各类课程成绩的相关性分析各类课程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

3 讨论

医学生各课程学习成绩的相关性研究已有少量报告[3,4],但报告未对成绩数据作统计学描述,也未说明各科成绩是否符合正态分布,其相关性检验采用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法,而对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用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似欠妥[5]。王骏[1]曾对两个年级共52名医学影像本科学生的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的学习成绩进行分析,发现其属于偏态分布(仅接近正态分布)。本研究表明,医学影像学本科学生有两类课程成绩不符合正态分布,因此选用KruskalWallis单因素秩方差分析检测各类课程成绩之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除普通基础课程与影像专业课程成绩、基础医学课程与课程总成绩间无统计学意义以外,其余课程成绩之间有统计学意义。从课程平均成绩看,由高到低依次为影像专业课、普通基础课、基础医学课、英语、临床专业课,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生对学习本专业知识的重视和努力的程度。进一步分析发现,各类课程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从学习影像学专业课程的角度看,临床专业课程与影像专业课程的相关性最高(r=0.91),其次为基础医学课程(r=0.84)。按平均r值看,基础医学课程与其它课程的相关性较高(r=0.83)。由此可见,基础医学与临床专业课程是学好影像专业课的基础,加大基础与临床专业课程建设和改革力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培养合格医学影像学专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骏.多媒体教学相关因素研究——兼谈《医学影像技术学》的本科教学[J].医疗卫生装备,2007,28(3):6466.

[2] 刘钰瑜,姚卫民,王晖,等.医学生成绩的评价及改进教学的建议[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6,19(2):221223.

[3] 康后生,岁文峰,何禹,等.医学生基础课与专业课成绩的相关性分析[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8,23(2):200202.

医学影像基础第5篇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主要课程

主要课程: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主要课程:物理学、电子学基础、计算机原理与接口、影像设备结构与维修、医学成像技术、摄影学、人体 解剖学、诊断学、内科学、影像诊断学、介入放射学、影像物理、超声诊断、放射诊断、核素诊断、核医学、医学影像解剖学、肿瘤放疗治疗学、B超诊断学。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就业方向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现代医学影像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事临床影像检查、诊断与治疗技术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岗位为:b超医生、软件实施工程师、b超医师、放射科医生、放射科医师、临床医学 临床药学 医学影像学和护理学应往届毕业生、售前工程师、健管中心医生、彩超医生、放射科技师、物理师、超声科等。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培养要求

1.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电子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医学影像学范畴内各项技术(包括常规放射学、CT、核磁共振、DSA、超声医学、核医学、介入医学等)及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

3.具有运用各种影像诊断技术进行疾病诊断的能力;

4.熟悉有关放射防护的方针、政策和方法,熟悉相关的医学伦理学;

5.了解医学影像学各专业分支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医学影像基础第6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医学影像;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9-0278-02

吉林省计划近期将20所高校转型为应用型高校,通过调整招生计划、增列专业学位授权点、实施差异化拨款等政策,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或专业转型,支持高校深化校企合作、吸引行业企业深入参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为适应形势的发展,结合医学影像专业教学实际,就应用型医学本科院校培养医学影像专门人才做如下探讨。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医学影像人才的特点

应用型本科院校医学人才与学术型医学人才不同,应用型医学人才是指具有丰富医学专业知识,并能把发明、创造转化成实践,主要承担转化应用和创造实际价值任务的人才。应用型医学人才可以细分为专科、本科和研究生等不同层次。高职高专层次培养的是职业技能型医学人才,在知识构建上以“实用”为限;本科层次的应用型医学人才在知识构建上强调搭建可塑性强的知识框架,强调以通识为目标的专业理论基础、宽广的知识面和一定的创新、科研能力。具体为接受医学影像学本科层次教育,具有较为宽广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丰富的医学影像专业知识,素质全面,能将现有医学技术转化成实践,并有一定创新和发展的医学影像专门人才。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医学影像人才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基本需要,道德品质和专业素质全面发展,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机构中从事医学影像诊断、医学影像技术、医学影像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以及医学影像设备管理的应用型医学影像专门人才。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医学影像人才业务培养要求

应用型医学影像人才的必须具备丰富而全面的综合知识,这不仅是应用型人才提升医学专业水平的必备因素,也是个人持续发展的基础,应用型医学影像人才强调复合能力,即对医学知识、技术的应用能力和一定技术创新的科研能力,需要注重理论与技能相结合。应用型医学影像人才应当具有适于创业的专业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具体如下。

1.素质方面。①政治坚定,热爱祖国,忠于人民,遵纪守法,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愿为祖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努力奋斗;②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将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珍视生命,关爱病人,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和基本人文素质,将预防疾病、救死扶伤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③技术优良,树立终身学习观念,紧跟医学发展潮流,不断追求卓越的医疗技术,认识到持续完善自身医疗技术的重要性;④重视医学的伦理问题,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⑤尊重患者的人格、及民族习惯,树立依法行医的法律观念,学会用法律保护病人和自身的权益;⑥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善于分析批判和不断创新,实事求是,有团队合作的精神和观念;⑦注意发挥医学影像资源的效益最大化,在应用各种影像检查技术进行准确诊断的过程中,应考虑到患者及其家属的利益。

2.知识方面。①理解并掌握一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原理,并能用于指导自身未来的生活、学习和医学实践;②熟练掌握人体各时期的正常结构及其功能;③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影像表现及诊断原则;④能够分析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及行为心理因素对疾病形成与发展的影响;⑤掌握基本的药理学知识及影像对比剂使用原则;⑥掌握科学实验在医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⑦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了解常见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以及传播的基本规律,掌握常见传染病的分类,防治方法、影像表现及诊断原则;⑧掌握医学影像与放射治疗各种仪器设备的结构和一般维修方法。

3.能力方面。①应用医学影像诊断(放射诊断、CT诊断、MRI诊断)、超声诊断、核素诊断等各种影像诊断技术进行疾病诊断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②应用各种射线进行放射治疗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③医学影像与放射治疗各种仪器设备的结构和一般维修方法;④具有从事医学影像学和放射治疗学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⑤具有一定的英语听、说、写能力,能够阅读本专业英文书刊;⑥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四、应用型本科院校医学影像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

应用型本科院校医学影像学课程体系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医学影像学核心课程的设计突出医学影像学与医学生物工程学科的相互融合。培养应用型医学影像专业人才,专业课程体系要突出应用型本科课程的设计要求并兼顾医学影像学专业要求,重点加强基础医学、医用电子学基础、计算机原理与接口、C语言等课程,课程设计强化实验、见习、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1.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

2.核心课程。系统解剖学、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基础、内科学、外科学、医学影像物理学、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医学影像诊断学、超声诊断学、介入放射学、肿瘤放射治疗学。

3.主要专业实验。系统解剖学实验、断面解剖学实验、医学机能学、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

五、应用型本科院校医学影像课程设置和基本要求

应用型本科院校医学影像课程的设置要增强人才培养的指向性,基础课程突出应用性,以强化“应用”为重点,强调“必须、适用”,专业课程突出针对性,以强化“实用”为重点,强调“基本、常见”,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

1.必修课(含限定选修课)体系结构及具体内容。通识课程包括以下内容:①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②体育教学包括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安排在前两学年,第一学年体育基础教学,第二学年体育选项教学。③大学英语教学包括英语读写和英语听说。安排在前两学年,实行分层次教学。④计算机教学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VB程序设计和C语言课程。⑤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医用物理学、医用化学、系统解剖学、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与人体寄生虫学、医学免疫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医学影像设备学等。专业课程包括: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医学影像诊断学、超声诊断学、肿瘤放射治疗学、影像核医学等。

2.非限定选修课。实行学分制,学生在校期间必需修满学分。其中包括人文社科类,自然科学类,艺术体育类和专业基础与专业类。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军事课程:军事训练2.5周。劳动:前四学年每学年安排劳动0.5周。社会实践(调查):前四学年每学年安排劳动1.5周。临床见习:共8周,第五学期安排临床见习2周,第六学期安排临床见习4周,第七学期安排临床见习2周。影像见习:共6周,第七学期安排影像见习2周,第八学期安排影像见习4周。毕业实习:共48周,其中X线科12周,CT科12周,MR科12周,超声科12周。

六、创新医学影像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应用型医学本科院校与普通医学本科教学的本质区别是更强调教学的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医学影像实践教学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医学影像人才的关键环节,也是医学影像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体系设计上减少了验证性和演示性实验的比例,增加了设计性、综合性和研究性实验,购进了大型医学影像设备,增强了影像实验室的功能,通过大学生科研项目计划,增强学生设计、实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在加强影像实验室建设的同时,还加大了对医学影像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在巩固现有教学实习基地的基础上,致力于与省内外大型知名卫生医疗机构的联系,建立了一些高层次的影像实习培训基地,空间跨度基本涵盖南到浙江省、北至黑龙江省的广大区域,并按照应用型医学影像人才培养的目标制定了专业实习手册。课程改革,适当增加了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在医院实习的时间,并实现以实习促进就业的目的。

七、优化医学影像教学手段、构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学方法改革在应用型医学影像课程体系构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鼓励医学影像学教师采用CBL、PBL、双语教学及计算机辅助教学法等方法,发挥学生在医学影像学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典型影像病例讨论、录像观摩、小组讨论等方法,充分发挥医学影像专业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谐调发展,从事影像教学的教师应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此外,聘请省内外医学影像学知名专家任兼职教师,以指导实习、专题讲座等形式将行业内最新成果、技术带入课堂。鼓励医学影像学青年骨干教师参与在岗培训,通过外出进修、学术交流等形式进行教学、科研能力培训,提高其教学科研能力。

应用型医学本科院校的医学影像专业人才培养过程要做好各门课程负责人的遴选和课程教学团队的组建工作,选择高职称、高学历的资深骨干教师担任主干课程负责人,结合影像课程特点和实际,科学、客观地分析影像课程现状和存在问题,抓住制约医学影像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确保应用型医学本科院校的医学影像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取得实效。

医学影像基础第7篇

1.1构建“四个教育平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临床综合能力

以公共基础课为基础构建大学通识教育基础平台;以基础医学课程、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为基础构建基础医学教育平台;以临床医学课程及“标准化病人模拟实训室、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见习、实习等为基础构建临床医学教育平台;以医学影像专业课程、医学影像数字化仿真实验教学中心、PACS实验室、电子阅片室和附属医院影像科室为基础构建医学影像学专业教育平台。通过上述“四个教育平台”,加强学生医学人文、职业情感、心理健康教育及基础医学的实践训练、临床技能训练及专业技能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1.2拓宽专业基础,强调临床与影像并重

优化课程结构,专业课教学形成以影像诊断学为核心的8门专业课程体系;加强形态学基础课程教学,使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病理学等形态学课程教学时数与临床医学专业同步,内科学、外科学教学课时与临床医学专业并重,将断层解剖与影像解剖学合并为一门课程,增加了图像处理、放射防护学等选修课程,拓宽了培养口径。

1.3采用3+0.5+1.5培养模式,加强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即第一阶段:三年基础学习(学习公共基础、医学基础、临床医学等课程);第二阶段:半年临床科室轮转实习(进行内、外、妇、儿等科室实习);第三阶段:一年半影像专业学习(其中半年学习专业核心课程,半年进行医院影像科室实习,半年在数字化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进行综合阅片能力培养及科研能力训练),学习内外妇儿等临床医学课程后,即到医院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临床实习,实习后再学习影像诊断学等专业课程,然后再进行一个学期的影像专业实习。这样使得学生在学习影像诊断专业课程时,能够结合临床医学的理论与病例等问题听讲,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2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实施学习、实践、探索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2.1改革教学内容,促进课程知识体系的更新及相关知识的交叉和融合

医学影像学与基础医学中的解剖学、病理学、内科学、外科学等多门学科均有密切的联系,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重要的桥梁学科之一。因此专业教学过程中加大教学改革力度,通过PACS系统调阅所有影像、临床病历、病理图像等资料,将影像诊断理论知识与实践融会贯通;通过见习、实习的读写片训练及临床病例读片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去认识、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临床适应能力和职业素质。使放射诊断学与CT、MR诊断学课程融会贯通,按系统讲授,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注重传授专业理论基础,讲授新技术、新进展,实现学生在网上自主学习,突出对学生基本技能、临床思维能力、科研能力的培养。教师通过临床实例及案例讨论,言传身教、教书育人,寓医德于教学之中。

2.2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片能力及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能力

灵活运用启发式、以系统、疾病、问题为中心及病例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独立阅片能力,训练学生熟练运用临床思维方法,使学生掌握人体各系统的影像学解剖及常见病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2.3改革教学手段,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建成了数字化影像仿真实验中心网站,包括实践操作指南、教案与课件、影像试题、影像诊断学仿真课件、视听教具(如人体断层标本、病理标本、手术录像、各种影像检查录像和电影)等资源,完善更新“医学影像学电子教学片库和试题库”,构建网络化、多媒体化新型影像学见习、实习教学模式,形成了网络化的医学影像教学和管理平台,使学生可以通过医学影像学电子教学片库和试题库及医学影像学电子阅片室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和考核。

3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构建集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于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3.1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

建成PACS实验室,实现了与附属医院进行无缝对接,能够实时、安全、有效地将附属医院CT、MR、DR、DSA等设备所产生的数字化图像信息同步传输到PACS实验室,使学生能实时调阅典型病例的影像和检查报告,形成了一个开放、仿真和资源共享的教学环境,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影像诊断能力,实现影像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加强临床资源向教学资源的转化。更新和丰富医学影像资源库和试题库,建立涵盖医学影像原理及全身各大系统、病种齐全、内容表达形式多样、功能强大的医学影像网络资源库,便于学生随时在网上学习。

3.2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做到时间、空间、内容的全面开放,建立了师生互动平台。实施“三早”教育,开放附属医院影像医疗工作现场,实行专业基础课前先到临床见习的培养模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在医疗实践中学习,将临床问题渗透到基础教学中,强化实训氛围,开辟了省内外十余家三甲医院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

3.3加大实践技能训练和考核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