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计算机程序开发培训(合集7篇)

时间:2023-10-20 09:55:57
计算机程序开发培训

计算机程序开发培训第1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课程改革;人才培养;程序设计

随着计算机软件行业的发展与普及,十几年来计算机软件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高等学校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却没有多大的改变,课程教学理念严重滞后于实际需要,教学效果存在相当大的问题。现在的计算机软件专业学生拥有的优势越来越少,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对独立学院的计算机软件专业学生而言,更是如此。比专业理论知识,他们没有一本、二本的学生全面扎实,比实践操作能力,他们又远不及高职学生。那么独立学院应该培养怎样的计算机软件人才呢?学生将来毕业以后,凭借什么在社会上立足呢?这是我们老师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为适应新的形势,我院明确了计算机软件人才的定位:培养应用型软件人才。这个培养目标既是从独立学院学生的自身条件出发,又符合当前社会对计算机软件人才的需求。在这个培养目标的指导下,我们在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上进行了大胆尝试,修订了教学大纲,增加、删除了部分教学内容,并将新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引入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存在的问题

已往的教学经验表明,学生在学习程序设计类课程时最难的地方不是掌握某种程序设计语言的语法规范,而是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程序设计语言的语法规范是死的,并且与任何一种自然语言相比,程序设计语言的语法规范更简单规则。因此,只要学生掌握好了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再花费一定的时间掌握某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的语法规范,就能用该程序设计语言设计程序,甚至达到精通水平。

具体而言,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教学内容与教材组织过于陈旧;教学目标没有反映新形势的需要。其典型表现在:程序设计方法强调不够,抽象思维能力培养不足;某些程序设计中重要的概念讲授力度不足,如库与接口、UML建模以及目前流行的软件开发方法等,学生在实际的软件开发中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

2构建程序设计基础培养四阶段课程体系

大多数独立学院的本科计算机软件专业现行的课程设计,与普通的一本、二本院校相比相差无几,没有突出独立学院的特点,也没有明确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因此,对独立学院计算机软件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迫在眉睫。我院以“计算机导论与C语言程序设计”为公共基础的程序逻辑训练、以“高级程序设计技术”为核心的程序设计方法培养、以“数据结构”为支持的数据与程序抽象能力培养、以“C++程序设计”贯穿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新理念,并在大三大四高年级开设了Java、Linux、UML建模等程序设计类选修课程,形成了“基础训练+方法培养+提高能力+拓展层面+实践应用”的程序设计教学新模式[1],在强化程序设计能力培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提出并实施四层次软件人才培养新模式

我院以课程体系为基础,提出并实施了“基础训练+提高能力+拓展层面+实践运用”的四层次软件人才培养模式。

3.1基础训练

程序设计基础训练课程开设在大学一年级,是大学阶段系统认识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的入门课程,通过程序设计的词法、语法及使用方法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体会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在基础训练中,通过对计算机导论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并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编写程序;通过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掌握程序设计的方法,训练程序设计中的逻辑思维。

3.2能力提高

程序设计能力提高课程开设在二年级,主要从两个方面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一是高级程序设计技术课程,重点学习典型的程序设计方法技术,便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并掌握程序设计方法技术。二是数据结构课程,通过构造性思维的训练,重点突出数据抽象与程序抽象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基础训练阶段之后能更深入地理解程序设计的概念。

3.3层面拓展

主要以市场需求为基础,包括工具类别与应用环境的拓展,以选修课形式开设在三、四年级。在具有良好C程序设计能力基础上,展开其他程序设计工具层面,如开设Java、VC++、VB等程序设计类选修课程,增强学生掌握新工具,举一反三的能力。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国外市场份额不断增加,熟悉和使用Unix环境已成为计算机软件专业应当掌握的重要技术,开设Unix环境编程和Linux程序设计等课程,将拓展应用环境,提高学生适应新环境的程序设计能力。

3.4实践应用

自2006年以来,我院就加大了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实践课时比例,实践课时占到总学时的1/2或1/3,每门实践课都单独安排了实践课老师,指导学生更好地进行实践。在实践课设计中,我们既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巩固,又注重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把实验自下而上分为知识层、应用层和综合层3个层次。

知识层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和Java程序设计等理论课增设了相应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按软件企业先进的项目管理和开发模式,以“项目驱动”进行软件系统开发的实训。应用层重点在于巩固与应用,学生在校期间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或在毕业论文设计中,大部分学生都能使用VC++做系统级深层次应用。综合层则关注综合与创新,学校鼓励学生参加大型的综合性IT比赛,如ITAT、大学生挑战者杯创业大赛等。

3.5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强化

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技能的提高和智力的开发变得越来越重要,技能培养的重要程度决不亚于知识传授。对程序设计能力的提高来讲,编程序不难,编好程序不易。质的飞跃来自量的积累、艰苦的磨炼,所以良好的专业技能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关键在于实践。程序设计是高强度的脑力劳动,是创造性的艺术,只有提高了科学思维,学会了程序设计的真本领,才会将知识与技术变成能力,应用自如。

3.5.1案例驱动教学:兴趣引导

针对独立学院学生思维灵活但学习自觉性较差的特点,我们采用案例教学法,避免了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的呆板,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之后,再提升到理论高度,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经过多次教学的探索,总结出重点讲授解题思路、算法设计及编程构思,突出上机训练,在编写程序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索性的学习,程序设计中的成果能极大地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培养学生程序设计的兴趣,并达到更加牢靠地巩固理论知识的目的。好的程序设计案例所采用的程序设计方法教会学生用适当的语言清晰地表达其思考过程。

3.5.2指导―大运动量实践―反馈训练:加强创造性思维培养

数据结构[2]的学习过程,是进行复杂程序设计的训练过程。技能培养的重要程度不亚于知识传授。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习惯算法构造思维方法。针对数据结构技术性与综合性较突出的特点,我们提出并实施了“指导―大运动量实践―反馈训练”教学法。通过作业练习、课程实习、课程设计3个环节实现实践过程,前者偏重于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后者侧重于软件设计综合训练,促进了专业学生逻辑抽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5.3项目训练:提高应用能力

通过“项目训练”[3]方法,我们提出课程设计规范要求,突出关键技术要点,贯穿基本技能训练主线,精心设计综合性实验,体现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思路。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时进行软件开发综合训练的第一门课,通过选用具有一定实用性的综合题目,采用学生个人进行和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问题分析、总体结构设计、用户界面设计、程序设计基本技能和技术的一系列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合作研究、协作开发大型软件项目的能力,培养学生采用软件工程正规方法进行设计与实现,为专业技能训练奠定了基础。“项目训练”方式将学生引入具体的项目研发,使学生有更多的主动学习机会,培养了科研能力。

3.5.4提高学生的兴趣与创新能力

竞赛等多种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现程序设计能力的舞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们已连续3年开展全校“电脑文化节”、“网页设计大赛”、“Flash竞赛”、“计算机知识竞赛”;学生参加省级、部级数学建模比赛,6人次获部级奖励,20人次获得省级奖励;学生在程序设计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获得多项奖励,3人次获ITAT部级奖,多人次获省大学生挑战杯一等奖。

4结语

计算机课程改革势在必行,特别是对于独立学院来说,更是迫在眉睫。改革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学生以后的就业。在进行计算机课程改革的基础上,我们针对软件人才的培养,提出程序设计教学的新模式和以设计为中心的能力培养新方法。作为一种有益的尝试,新的课程体系通过一种有趣的、面目可亲的方式向学生说明了创造性思维能力在程序设计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翟玉庆,邓建明. 计算机科学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5(1):31-33.

[2] 耿国华. 数据结构[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 王志英,宁洪,戴葵. 强化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C]//第七届全国计算机系系主任论坛论文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37.

Reform of Computer Courses and Training of Software Personnel in Independent Colleges

LIU Ya, TAN Qian-mao, ZHOU Li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epartment, Jinjiang College, Sichuan University, Pengshan 620860, China)

计算机程序开发培训第2篇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基于WEB应用开发越来越广泛,社会对WEB开发技术人员的需求也日益迫切,WEB岗位人才缺口严重。WEB开发作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一个培养方向,相关专业课程及实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建设“教学做一体化”的WEB开发实训室,构建“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环境,是适应就业岗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实现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

1 建立WEB开发实训室的必要性

目前网络技术专业部分专业素质课程主要是课堂面授+上机实践,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难以增强对相关理论的深刻理解和融会贯通,而且难以激发主动创新的精神,这导致理论与实践没有融为一体,影响教学效果。因此,通过整合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形成模块化课程体系,使多模块有机结合,最终形成连贯、系统和完整的教学体系,建立融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为一体的“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硬件条件的支撑。

网络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Web开发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在实践中体会。但网络公司更愿意接受有经验的学生实习,所以有自己的实践教学环境是很有必要的,这将使学生毕业时更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

Web开发项目规模越来越大,高效率的多人协作开发,依赖于团队精神,协同开发是重要基石。WEB开发实训室设计6人一组,分组实施,能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整体架构的把握能力,高效完成各种课程设计及相关项目。

鉴于以上几点,高职院校中网络技术专业建设WEB开发实训室是必要的。

2 WEB开发实训室的建设中注意的几点问题

根据我们的调研及建设实践,在建设Web开发实训室中应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立足于自主开发建设,以降低建设成本。充分利用学院已有教学资源,这里主要是由Web开发课程授课教师直接参与实训室建设。本专业教师已经在数据库、程序设计、静态网站开发、动态网站开发等方面有较强的能力,通过专业教师的直接参与可以增强教师的实践水平,还可以增强教师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掌控能力。二是,实训室计算机的配置不能太低,软件选择最流行、使用面最广,须放在3-5年的时间内不能太落后的思想上,同时保证在此期间内能很好的满足专业课的顺利进行。三是同时具备网络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实训要求,实训室教师机和学生机安装双操作系统,windows xp和Linux,能够为网络操作系统(Linux)实训,也可以提供Linux培训和认证考试。

3 WEB开发实训室的主要功能

该实训室可以承担《网页设计与制作》、《Java程序设计》、《基于Java的Web应用开发》、《平面设计与制作》、《JSP程序设计》、《ASP.NET程序设计》《数据库构建与管理》《网络操作系统(Linux)》等专业课程,以及《C语言程序设计》综合实训、《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综合实训、《JAVA程序设计》综合实训、《ASP.NET程序设计》综合实训、《软件测试》综合实训等课程综合实训。可开设C语言程序设计、Visual Basic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JSP程序设计、ASP.NET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综合实训、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综合实训、JAVA程序设计综合实训、C#程序设计综合实训、软件测试综合实训、网页设计与制作、基于Java的Web应用开发等实训项目。除此之外,还可面向学生和社会开展职业能力培训内容,主要有:网站建设与动态网页制作及训练、中小型企业网构建、Web应用(网络编程)设计与数据库应用技术、网站建设、管理与网络信息安全项目、数据库高级管理与维护技术、.NET企业级应用开发、J2EE企业级应用开发技术、软件测试与技术等。

4 Web开发实训室建设基本要求

Web开发实训室的硬件设备主要有:学生计算机、教师计算机、服务器、UPS、交换机、NAS网络存储、机房监控与管理系统、摄像机、无限路由器等,其中NAS网络存储的型号为型号:EMC VNXE3100。软件方面的要求是,教师机:网络三剑客、Eclipse、MySQL、Apache2、PHP5、Office2003、EditPlus、jdk、Visual Studio2010、NET、MyElispe、tomcat7、SQLServer2008、多媒体教学软件(服务端)等;学生机:网络三剑客、Eclipse、MySQL、Apache2、PHP5、Office2003、EditPlus、JDK、Visual Studio2010、.NET、MyElispe、tomcat7、SQLServer2008、多媒体教学软件等。Web开发实训室网络环境的配置为:一是,按着网络拓扑图将教师机、学生机、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连接起来,网络设备与计算机之间采用标准RJ-45形式连接;二是,采用固定IP的方式来实现教师机、学生机、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之间的互访;三是,预留部分信息点,为自带笔记本教师和学生用。

计算机程序开发培训第3篇

关键词:软件设计能力;内容优化;实践教学

一、优化教学内容,构建新型课程体系

1.优化教学内容。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领域广泛,知识更新快,实践性强,既要求扎实而广博的理论基础又要求良好的实践动手和自我学习能力。针对这一特点,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以基本素质和工程能力培养为主线,以面向信息领域市场、面向区域经济建设为需求,坚持“基础、应用、实践”的原则,突出软件开发与设计的能力培养,在专业教学中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大幅优化设计。在基础能力方面优化了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新增了算法分析与设计、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课程;在软件设计高级理论方面优化了软件工程课程,新增了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软件体系结构与中间件技术课程;在综合实践应用方面新增了Java程序设计、系统集成与项目管理、xml与电子服务课程。通过一系列教学内容的改革和优化,兼顾了软件设计理论的深度、广度和实用性,更加符合以软件设计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主线要求。2.构建新型四层递进式课程体系。软件设计和开发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能力培养的核心和基础。通过深度剖析计算机软件设计能力的培养特点,总结以往教学经验,以培养学生软件设计能力为核心,构建了从程序设计基础到软件开发综合实践的四层课程体系,每层都有相应课程群以及阶段性培养目标。(1)基础理论层。以计算机导论、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编译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为核心课程群,目标是奠定计算机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2)基础训练层。以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等为核心的课程群,目标是打牢程序设计基本能力,并初步掌握面向对象软件设计方法。(3)高级理论层。以软件工程、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软件体系结构与中间件技术为核心课程群,目标是系统掌握软件体系结构、软件设计开发和软件项目管理的理论知识,为高级应用实践打下坚实基础。(4)综合应用层。以系统集成与项目管理、xml与电子服务、Java程序设计为核心课程群,目标是面向应用,全面提高软件项目设计开发的综合能力。四个层次之间环环相扣、互为基础、由低到高、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软件理论素养和扎实的设计开发功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的IT人才。3.强化实践能力培养,构建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良好的软件设计能力不仅需要深厚的理论基础,也需要较强的实践功底。鉴于计算机软件技术具有实践性强、知识更新快的特点,我们设计了立体化三层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基础训练层、综合训练层、实践应用层。(1)加强课内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基本编程应用能力。基础训练层是由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Java程序设计、编译原理和操作系统等课程的课内实验组成。在课程实验设计中加大了综合设计类实验的比例,减少了基础验证性实验比例。其中基础验证性实验与课堂讲授同步,加深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紧跟老师引导完成练习。综合设计类实验对多个知识点进行综合训练加深对课程内容的整体认识,还需要提交实验报告。注重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综合训练层是由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和软件工程等课程的课程设计组成。通过设计小型综合项目,培养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课程设计的实施分为开题、系统设计、编码实现、系统测试、系统评价与验收,提交课程设计报告。要求分组完成,最后答辩评分、评优。我们对课程设计考核进行了改革,制定了具体的课程设计考核制度与考核方法,将课程设计考核变为答辩方式考核,包括小组答辩和年级优秀课程设计答辩两个过程和层次进行。(2)引导课外实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实践应用层是由各类大学生竞赛活动、大学生SRP训练项目、大学生创新计划、毕业设计、教师的科研课题、工程实训和软件开发小组等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为依托。通过各类竞赛,激发学生对软件设计的兴趣和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大学生创新计划、大学生SRP训练项目和毕业设计,培养和锻炼软件设计开发能力。

二、小结

围绕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基础主线展开教学,使学生能够具有扎实的基本功,为高层次人才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对相关的课程进行整合,形成课程群,突破学期、授课教师、课程各自独立的局限,实现总体设计、综合布局、交叉穿插、协同配合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谢中科,肖增良.程序设计系统化思维培养模式的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4

计算机程序开发培训第4篇

关键词:计算思维;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6-3799-03

1 概述

当前,计算思维的培养已经成为国内外计算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1-2]。许多计算机教育者已经实施了在教学过程推进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如,何明昕在2008年全国“计算思维与计算机导论”专题学术研讨会上指出:作为最重要的计算思维原则之一,关注点分离是计算科学和软件工程在长期实践中确立的一项方法论原则[3]。廖伟志介绍了计算思维中的模型、递归和模块化等概念在离散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并指出“教学实践表明此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4]。李芳针对《图像处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计算思维对课程进行了改革,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5]。2010年7月,中国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在西安会议上发表了《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确定了以计算思维为核心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6-7]。

程序设计课程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要分支,也是许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进行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陈杰华在其文章中指出“程序设计课程学习的重点不只是编写程序,而是算法思想与问题求解的思路。就是要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编程,并最终形成计算思维”[8]。

本校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所开设的《软件设计基础》课程是以Visual Basic、C++、C#、Visual 等语言为载体,以讲解程序设计的方法、项目开发方法、程序调试技巧和算法分析作为课程的核心内容,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能、研究创新能力以及缜密的计算和逻辑思维为目标的程序设计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程序设计语言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逐步掌握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也就是说,培养和训练学生计算思维不仅是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现实要求,更是《软件设计基础》的课程要求。

因此,该文提出了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项目驱动式《软件设计基础》教学模式的研究。针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以项目为驱动,进行问题引导,注重学生实训,重点培养学生计算思维,提高学生知识素养。强调如何在程序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并制定了促进计算思维培养的学生评价方式。

2 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

2.1 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2.2 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教师为主导,以项目为切入点,进行问题引导,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在理论知识的讲授中“轻语法、重算法”,强调问题的求解过程,启发学生运用计算思维的方法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点的同时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

1)项目驱动,以项目群覆盖知识面

以计算思维项目案例为载体,引导学生通过项目设计开发的实际训练,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技巧。教学中所有项目案例的总和要尽量覆盖预定教学目标的各个知识点,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种类多样的项目群,构建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布局。

2)问题引导,以问题为线索展开教学

在项目设计训练过程中,教师以软件开发步骤为顺序,设置该项目程序设计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并以这些问题为线索展开教学。问题引导包括三个层次,技术引导:完成某一功能要采用哪些技术;知识引导:实现这些技术需要哪些知识;应用引导:这些知识如何解决具体问题。

3)思维训练,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组织教学

教学组织和实施过程以计算思维为导向,以思维训练为中心,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思维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学方法由“学会”为“会学”、“难学”为“乐学”;课堂变成“师生讨论、思考、相互教授的研究场所”;课堂讲授由“传授知识的教学活动”变为“导致学习的交流活动”;在“讨论式教学”中教授学生学习的方法。

2.3 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体现学生所学知识和自身能力的统一,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计算思维的方法,培养计算思维能力。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训练、自主学习和课程设计三个环节。具体如下:

1)实验训练

程序设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实践性。要使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方法,必须通过反复的项目训练来理解算法的逻辑性,进而掌握编程技巧。上机是进行实验训练的最直接最有效途径。在上机过程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的实际训练为主导,把学生推到项目活动中去。教师要提供一个经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对问题的探讨中寻求项目的解决方案、思路和最终的解决办法,形成完整的计算思维模式,提高应用技能。

2)自主学习

“多练”是程序设计初学者对所学知识最好的巩固方法,只靠上课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要求学生加强课外自主学习。自由上机是对课内知识的回顾和延伸,主要是进行验证性和模仿性程序设计算法的实践。首先进行项目的问题分析,给出解决方案;其次,写出实现代码,编译运行,观察并验证运行结果;然后,总结编程基本思路和方法,掌握基本语句的使用及程序的执行过程;最后,以“项目”为基础,尝试着写出类似的程序,经过举一反三的练习学习编程的方法和技巧,学会用程序设计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

3)课程设计

受学时限制,课程结束时学生对程序设计的整体概念不强,缺乏完整的项目训练,增加课程设计环节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要求学生用规定的时间相对独立地完成一个实用程序开发的过程,这对于学生深化理解程序设计语言、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

课程设计的具体要求如下:

①每人独立完成一个题目。

②四星的题目可以两人合作,但必须分工明确,答辩时必须每个学生都答辩,教师随机问每个学生不同问题。

③独立编写并完成题目要求的程序,完成课程设计报告书,并在设计报告封面上为自己打分。

④在规定的时间内,上交打印版的课程设计报告,并提交报告的电子稿和编写的程序源代码到服务器上的指定位置。

⑤组织学生进行答辩,要求学生讲解设计思路,项目功能介绍,并演示所设计项目。答辩教师现场提问。

3 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综合评价模式

在“项目驱动式”程序设计教学方法中,除了对理论基础知识的基本要求外,更注重的应该是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即真正进行独立项目开发的能力。基于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必须打破传统侧重于考查学生是否掌握具体知识点的考核模式,建立体现学生计算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新的考核模式。学生成绩由课程设计成绩和平时作业成绩来进行综合评定。完全根据学生选择题目的难易程度、答题的结果及创新程度,来考核学生是否具有运用计算思维中的方法和程序设计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合评价按如下比例分配:

4 结论

程序设计是体现计算思维能力的一种方式。针对《软件设计基础》课程的需求,对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和改进,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包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模式和综合评价模式。在整个教学模式中,以项目为驱动,教师进行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实践训练,在项目开发过程中体现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而激发学生积极能动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参考文献:

[1] Jeannette putational Thinking[J].Comminications of the ACM,2006,49(3):33-35.

[2] 董荣胜.计算思维与计算机导论[J].计算机科学,2009,36(4):50-52.

[3] 何明昕.关注点分离在计算思维和软件工程中的方法论意义[J].计算机科学,2009,36(4):60-63.

[4] 廖伟志,李文敬,王汝凉.计算思维在离散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科学,2008,35(11).

[5] 李芳,李一媛,杨兵.计算思维在《图像处理》课程中的实践及应用[J].计算机科学,2008,35(11).

[6] 冯博琴. 九校联盟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讯,2010.10

计算机程序开发培训第5篇

关键词:核心能力;程序设计;混合教学模式;线上线下

程序设计类课程是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建设的基石,是承担培养工程开发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开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创新应用型人才的支柱之一。大数据智能化背景下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主要包括C/c++方向、Java方向和Python方向。目前高校开设的程序类课程,C/C++方向包括面向过程的C/c++程序设计(基于函数),面向对象的C/C++程序设计(基于对象)和智能应用开发。Java方向包括JavaSE程序设计、JavaWeb开发和JavaEE开发。Python方向包括Python程序设计和PythonWeb开发课程。程序设计课程覆盖了大数据智能化应用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方向课,是专业能力培养的支柱。与时俱进的程序设计类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是当前高等教学研究的热点。

1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程序设计课程计算机类专业都在开设,但课程教学模式缺乏针对性。程序设计课程培养目标与专业大数据智能背景结合不够,线上线下教学整合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没有同大数据智能化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结合起来,没有同当前智能化时代需求和技术场景结合起来,没有同大数据智能化人才的知识结构结合起来,没有同专业课程结合起来,没有建立起适合大数据智能化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体系。目前线下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还存在一些问题。①课堂预习缺乏目的性。②教学活动互动参与性不强。③习题资源不够,测试操作不方便。④作业提交不及时。⑤作业评阅不方便。⑥学情统计、课堂统计和成绩统计缺乏数据支持,无法自动进行。⑦学生自学拓展缺乏平台资源。因此,大数据智能背景下程序设计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构建是当前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2程序设计类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构建

大数据智能背景下,程序设计课程混合教学模式构建采用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新工科建设和课程群建设的思路进行研究与实践,坚持以成果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持续改进为目标[1-2]。坚持以成果为导向,依据市场和专业发展需求,确定程序设计课程培养目标和课程培养的核心能力体系,构建课程知识体系和教学资源体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以全体学生为中心制定课程群培养目标及配置教学资源,开展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持续改进,改革课程考评体系,建立多元测评系统,强调混合教学模式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和持续改进机制,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1-3]。大数据智能化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混合教学模式构建主要考虑以下问题。2.1构建程序设计课程培养核心能力的体系。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构建,需应对市场需求的大数据创新应用型人才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结合工程教育认证和新工科建设发展需求,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4]。专业人才培养以“面向工程、项目驱动、能力培养、全面发展”为目标,依据培养目标确定毕业要求[5-6]。根据毕业要求对程序设计类课程培养的学生核心能力进行分类分层次打造。课程核心能力体系分为通识能力和专业能力。通识能力分为口头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专业能力分为识记理解能力、阅读修改程序能力、程序编写调试能力、程序逻辑思维能力、系统分析设计能力、系统开发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和自主创新学习能力。根据核心能力体系重构程序设计课程体系,明确课程具体培养目标和要求。大数据智能化背景下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主要包括C方向、Java方向和Python方向。对语言方向的每一门课程知识体系进行研究与实践,明确与核心能力匹配的课程知识体系,与课程内容匹配的学生能力目标体系。2.2构建语言-课程-平台一体的程序设计课程体系,解决程序设计课程群建设系统性问题。根据大数据智能化背景下的应用型人才核心能力的培养要求,构建面向应用、面向工程、面向能力理念的语言-平台一体化课程体系[6-7]。大数据智能化背景下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程序设计语言选择主流的C语言、Java语言和Python语言。根据核心能力培养体系开设课程,一个语言方向统一开发平台,解决学生培养知识脱节,开发平台混乱的问题。开发平台的选择要符合市场主流,选择具有模块化开发、代码分层、功能分层的框架集成式开发环境,以便提高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C方向课程体系分为面向过程的C/C++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智能应用开发,统一开发平台可选择DEVC++,MicrosoftVisualStudio和Qt。DEVC++是C/C++轻量级开发环境,侧重于算法,VisualStudio是Window集成式开发环境,侧重于项目开发,Qt是跨平台GUI开发环境。Java方向包括Java程序设计,JavaWeb开发和JavaEE企业级开发课程,统一开发平台可选择MyEclipse和IDEA。Python方向包括Python程序设计,PythonWeb和爬虫课程,统一开发平台可选择PyCharm。同时要解决语言方向课程知识的衔接问题,确定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程序设计语言-方向-课程一体图如图1所示。2.3开发在线课程资源,解决线上线下融合教学问题以全体学生为中心,应是集中学和分层分散教学的统一。线下课堂集中教学,适合课程理论知识的讲解学习,线上教学适合课程实训指导和拓展。程序设计课程线上线下融合教学过程分为资源开发、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和课程总结五个过程。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参与式、启发式、研讨式”教学方法,利用平台提供的签到、章节学习、讨论、选人、分组、抢答、作业、测试、互评、群聊、通知等教学手段,实施线上线下、课内课外融合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参与互动、自主学习、创新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培养学生的专业通识能力、识记理解能力、阅读修改能力、程序设计能力、修改调试能力、项目开发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1,6,7]。程序设计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2.4构建程序设计阶梯能力训练平台,解决能力培养平台单一问题。构建程序开发能力训练平台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思维、体制和管理问题。依据学生程序设计能力培养层次,构建与能力培养匹配的阶梯能力训练模型,解决能力培养平台单一问题是程序设计能力培养的重要保障。根据学生程序能力培养层次建立课程章节训练、课程设计项目训练、方向课程综合训练、程序算法竞赛、创新创业项目训练和开发竞赛训练的阶梯式训练平台。每个阶梯训练平台要有具体的目标、训练内容、场地保障和组织管理。课程章节训练主要在课堂,解决章节模块知识的应用问题。课程设计项目综合训练旨在通过项目形式进行课程知识的综合训练,解决课程知识的综合应用问题。语言方向课程综合训练通过理论和项目形式解决同一门语言前后课程衔接和知识综合应用问题。程序算法竞赛利用一种语言工具进行算法专题训练,比如查找排序、贪心和动态规划算法等。创新创业项目训练通过创新创业项目与程序设计课程结合,提高项目分析设计和开发能力问题。学科竞赛通过对创新创业项目培养,按照竞赛文件要求,完善系统功能和文档,提高项目开发能力。通过程序设计阶梯能力训练以培养学生程序设计核心能力,提高学生就业质量。例如C语言方向程序设计课程能力阶梯训练模型如图3所示。2.5考核方式改革,解决学生能力考核科学系统性问题。大数据智能化创新应用型人才程序设计课程考核,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考核要注重全面性、科学性,突出课程培养的核心能力考核。课程考核应建立标准化考核、过程化考核和能力考核的多元测评系统[1,7]。标准化考核利用在线平台,建立标准的试题库和试卷进行课程章节、期中和期末考核。过程化考核充分利用平台对学生学习全过程活动进行记录、跟踪和统计分析。能力考核从学科竞赛、创新创业项目和科技创新方面来进行,注重学生程序设计开发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的考核。同时改革考核线下操作模式,利用平台对学习过程进行大数据分析,利用在线平台进行半自动或全自动的考核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师工作效率。改革老师单一的评阅方式,建立学生互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阅的方式,合理地分配成绩权值,建立重能力考核的观点及理念。能力考核多从单元知识应用、课程设计、学科竞赛、创新创业项目和科技创新方面来进行,注重学生程序设计开发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考核。

3结束语

本文对大数据智能化背景下程序设计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构建问题进行了研究。大数据智能化背景下程序设计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应结合专业背景优势和课程本身教学需求,从教学思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保障和组织管理方面建立起适合专业发展需求的程序设计课程完整教学体系,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老师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程序设计开发能力,培养大数据智能化创新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昱,郭晓燕,梁艳春.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20.311(11):111

[2]高晓娟,牟莉,张旭风.程序设计类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商洛学院学报,2020.34(2):60

[3]杨卫明.创新应用型信息类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教学现代化,2019.6(88):21

[4]王晓芳,刘鹍,赵燕.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改革探索-以济南大学为例[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3(4):134

[5]乔加新,梁后军,魏苏林.构建全方位分层次程序设计类课程创新教学体系-基于新工科理念下的计算机专业[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2019.9:20

[6]吕娜,张琎,张芊茜,史桂娴.混合教学模式在程序设计类课程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19.5:115

计算机程序开发培训第6篇

关键词:实训;高职;基于Web程序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18-0032-03

1引言

实训教学是职业技术教育区别于其它普通高等教育形式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成为实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科学合理地构建实训体系,是实现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我院目前正在开设的“基于Web程序设计实训”是基于Web程序设计课程的配套实训课程。通过实训,可以激发学生对基于Web程序设计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原理、概念的理解,使学生深刻体会其强大的功能,从而掌握必备的技能。目前,学院的多个专业都开设了这门实训课程,如软件编码与测试专业、计算机系统管理与维护专业、电子商务系统开发与应用专业和现代信息网络办公专业等。

2学院历史和办学理念

浙江工业大学软件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理念是:以满足浙江省对高级软件人才的具体需求为导向,依托国家软件基地的企业集聚优势和浙江工业大学的办学优势,以软件工程化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宽基础,强化企业实习教学环节,多层次地培养大量的具有竞争力的、实用型的、国际化的高中级软件工程技术人才和软件职业技术人才。

3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

浙江工业大学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室现有总面积近1 000平方米,共有350余个机位,下分5个软件综合实验室、1个计算机艺术设计实验室和1个网络实验室,具有国内一流的硬件网络平台和软件环境,还拥有一支素质高、技术精、业务能力强的专业队伍。实验室除承担计划内实验教学任务外,实行全天候开放,并开设开放式自主实验,在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上起到了重要重用。

学院与杭州创网科技建立了动漫游戏测评实训基地;与恒生电子合建了恒生软件实训中心;与滨江高新区合建了国家动画基地教学实训中心;与杭州高新区合建了杭州高新软件人才开发培训中心;与32家知名IT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委员会;与东忠软件、IBM、神州世景等多家公司签署了联合培养协议。学院在职业证书培训方面,成立了思科网络学院浙江分院,开展CCNA的认证培训。

4相关专业

4.1软件编码与测试

该专业培养从事软件编码和软件测试的专门人才。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程序设计语言、软件测试技术及实施方案,熟练使用相关主流开发平台,掌握C/S和B/S模式的开发方法,并获得相关的岗位认证证书。

主干课程:C#程序设计、组件程序设计、数据库程序设计、Web应用程序设计、软件测试技术、软件工程、Fundamentals of the Java Programming Language、Advanced 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Object-Oriented Analysis and Design等。

学生可参加的认证有:Microsoft认证、SUN认证、软件评测师、软件设计师。学生毕业后可在软件公司和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软件开发、测试和应用工作,能胜任软件开发员、软件测试员、计算机程序设计员等岗位。

4.2计算机系统管理与维护

该专业培养从事计算机系统管理与维护的专门人才。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网络环境配置、管理与维护技能,掌握微机的组装、维护和维修技能以及一定的网络安全知识;熟悉常用的网络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技术,并获得相关的岗位认证证书。该专业学制两年。

主干课程:关系数据库导论、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安装配置管理、网络基本架构的实现与管理、网络安全、构件中小型企业网、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计算机组装、网页制作技术等。

学生可参加的认证有:网络工程师、Microsoft认证、华为认证、Linux认证。学生毕业后可在软件公司和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系统管理与维护以及网络工程、网络维护等工作,能胜任系统管理员、系统维护员、网络工程师等岗位。

4.3电子商务系统开发与应用

该专业培养从事电子商务系统开发与应用的专门人才。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于Web的开发技术和电子商务基本知识,熟练使用相关主流开发平台,掌握C/S和B/S模式的开发方法和安全性编程方法,并获得相关的岗位认证证书。该专业学制两年。

主干课程:网络操作系统、电子商务应用与开发、市场营销、网络安全与电子商务、UML语言、数据库程序设计、网页制作技术、基于Web的程序设计等。

学生可参加的认证有:Microsoft认证、SUN认证、Macromedia认证、电子商务设计师。学生毕业后可在软件公司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电子商务系统开发、管理和应用工作,能胜任企业信息管理师、数据库应用师等岗位。

4.4现代信息网络办公

该专业培养从事现代信息网络办公的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既具备良好的文字处理、人际沟通、日常事务处理、公关策划、礼仪接待等现代文秘素质,又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技能和信息网络管理技术,能解决网络信息管理方面的实际问题,并获得相关的岗位认证证书。

主干课程:文秘应用文写作、公共关系实务、关系数据库基础、网页制作技术、基于Web的程序设计、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 2000 Directory Services的实现和管理、社会心理学、商务谈判等。

学生可参加的认证有:Microsoft认证、Macromedia认证、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信息技术支持工程师。学生毕业后可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公关、文秘、宣传、策划和编辑一体化工作,能胜任信息管理师、计算机操作员、网页制作师、秘书、公关等岗位。

5实训主要内容

要求实现一个小型应用系统部分功能的开发,如在线银行储蓄应用程序的部分功能;运用与Web程序开发相关的基本技术 (Servlet、JavaSript、JDBC、JSP和 JavaBean等) ;完成SQL Server数据库有关设计,用户界面设计,前台与后台数据连接与处理技能。具体实现如下任务:

1) 根据要求建立数据库及数据库的对象 (表、视图、索引) ;

2) 利用HTML实现主页面;

3) 实现Servlet与欢迎页面;

4) 实现JavaSript用户注册界面;

5) 实现JDBC、JSP与用户注册处理;

6) 实现JavaBean与利息利率计算。

6实训特点

6.1正确把握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

高等职业教育是面向职业、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技能优先的教育,因此,在“基于Web程序设计”理论课上,不追求理论知识的系统化或按学科形成体系,把理论教学看作为实训教学服务,为培养较强实践能力服务。

6.2确立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标

实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实训内容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强调应用技术和职业技能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培养能把基于Web程序设计的理论、技术、设计成果转化为实践、产品的人才。

6.3注重过程考核和综合能力的评估

实训教学的过程管理应包括:实训督查制度、实训人员岗位职责、学生实训守则、实训奖惩办法等;实训教学文件应包括:实训教材、实训教学大纲及实训计划书、实训报告、实训考核标准和办法等。

课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考核,综合得分由实训过程、实训成果、实训报告、回答问题等几个部分的得分组成。教师记录每一个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表现、成果验收得分、批阅实训报告得分。在验收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小组中挑选几名学生回答问题,其成绩就作为本组回答问题的成绩。这样做的好处有:一是节约时间;二是鼓励在实训的过程中小组成员相互帮助,培养协作的精神;三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6.4提高学生对实训的认识

在实训过程中,模仿公司打卡考勤制度,从形式上强调工位性,从运作上讲求职业性,把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精神培养融入训练之中,让整个实训过程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制度化,加深学生对本专业的了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精神。

6.5转变教师教学理念

实训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实训环节设计不同的指导方法。如针对案例教学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引导学生对同一个问题尽量提出多种设计方案和解题途径,培养学生的扩散性思维能力。在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后,提倡开展个性化、开放型的实践教学。教师还应加大巡视督查力度,掌握学生的操作进展,及时补充或削减实训内容,解答学生的各种问题。实训课要以学生有目的的“练”为主,教师的主要工作是督查和辅导。

7结论

高职院校作为把科学技术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人才培养的摇篮,如何开展好实训教学,以适应经济全球化、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培养出富于开拓精神的高技能高素质的应用型的“软件银领”人才,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实践证明,在我们学校,“基于Web程序设计实训”课程是学生欢迎的,效果也是显著的,其教学方法对于其他课程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网凤, 高晓蓉. 高职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实训体系的改革与构建[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7,(4):75-76.

[2] 任国庆. 高职计算机实训课程的组织与实施[J]. 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06,(32):101-102.

[3] 程时兴. 高职计算机专业实训的探索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5,(6):40-42.

[4] 陈芙蓉. 计算机“实训”教学现状及策略[J].计算机与网络,2007,(30):149.

[5] 王香刚. 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网络实训课程的设计[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4):75-76.

计算机程序开发培训第7篇

关键词:编程能力;教学改革;计算机

作者简介:侯春明(1979-),男,白族,湖南吉首人,吉首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湖南 吉首 416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首大学校级教改课题“计算机课程群教学中技能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8-0163-02

高校信息类专业(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等)课程体系中,程序设计类的课程占有相当的比重。常见的专业课有“C语言程序设计”、“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网络程序设计”等。由于信息类专业的应用领域非常强调技术实现,普通高校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编程能力,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据统计,普通二本高校信息类毕业生,除了小部分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外,绝大部分都在毕业后直接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虽然不同专业对计算机编程能力的要求和应用领域各有不同,比如电子信息工程和物联网工程更侧重对硬件的控制和嵌入式方向,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网络工程等专业更侧重系统软件开发和应用软件的开发。但是从整体上看,这些信息类专业都对学生的编程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为了达到相应的培养目标,相关课程群应该在课程实训环节进行改进,以求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动手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这是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2]

一、计算机课程群实训课的特点与不足

计算机课程群的实训课程是连接理论课程与编程能力的桥梁,程序设计类课程群对编程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达到全面提升学生动手编程能力的状态,面临诸多困难。

1.课时不足

随着高校课程体系的全面改进,为了宽口径的培养学生,以便学生将来能有更广阔的就业领域,信息类的各个专业被加入了越来越多的课程,程序设计类课程也面临着课时紧缩的问题。一方面要保证理论课的讲授与教学,另一方面要保证学生动手编程能力的提高。这样理论课程的时间显得非常紧张,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的把该语言中的各种各样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还要保证他们能有足够的课时在实训课环节完成相关的实训内容,为此在时间和教学上就要合理安排。

2.技术的快速发展

信息类专业发展速度迅猛,很多技术在过去的几年快速的诞生和崛起。传统的程序设计类课程主要是侧重对基本语法的掌握和中小规模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比如运用一些经典的算法解决某些数学问题,并编程实现。这样的培养模式的结果是毕业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无法满足社会上IT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3.师资力量不足

高校教师的教学负担很重,除了要完成各种教学和科研任务外,还要负责学生管理工作。从全局来看,高校的信息类专业是新兴专业,很多高校的该专业教师以中青年为主,部分教师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深造,比如攻读博士、博士后、做访问学者、参与各种学术交流等。因此,在计算机程序设计类的实训课中,很多时候都是一个教师辅导数十人学生。师资力量不足也是制约学生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全面提高的重要因素。

二、计算机课程群实训课的教学改革建议

1.针对不同专业进行有重点的课程设计

为了提高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素养与编程能力,学校应该加强学生的实训教学环节。[3]虽然信息类的不同专业都会开设各种程序设计课程,但是不同的专业侧重点明显不同,比如电子信息、电子科技、物联网等专业,从专业培养目标上看更接近对硬件的控制。在实训课的综合训练项目以及相应的课程设计的培养环节上,可以考虑做单片机、嵌入式系统中的项目。将编程能力训练放到具体的硬件控制项目中,既符合相关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又能帮助学生有效的将程序设计课程与硬件类课程群进行融合,既提高了编程能力,又提高了综合的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比如C语言程序设计,如果只是反复的训练经典的算法和习题,编程能力的提高还是有限。但是如果学生完成一个软硬件相结合的系统设计,对C语言在单片机控制或嵌入式中的应用开发能力就会快速增强。当然,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或网络工程这样的专业,其专业培养目标更偏向于上层应用,也可以选择相关的实用性的软件开发项目(如数据库系统等)来训练学生的动手编程能力。在完成项目的同时,学生一方面加深了对相应专业课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加强了编程能力。

2.充分调动不同学生群体的学习积极性

在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不能按照一个固定的模式要求所有的学生,必须考虑到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调动不同学生群体的积极性,才能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比如现在很多高校都将计算机等级考试和学位证挂钩,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必须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才能顺利获得学位证。针对这一学生群体,应该将针对等级考试的训练合理的放入到实训环节,同时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多做等级考试的习题,并在上机实训的过程中多做题库中的题。一方面可以提升编程能力和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也能提高通过等级考试的概率。

最近几年,高校程序设计比赛以及其他的一些设计类比赛越来越受到高校和学生的重视。对于有志于参加全校、全省、全国甚至世界级比赛的学生,在实训环节中可以积极引导他们进行相关的训练。比如参加ACM程序设计大赛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在实训环节中,在完成正常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多练习ACM题库中的习题,由浅入深,步步推进。而立志参加嵌入式系统设计的学生,也可以主动去编写一些嵌入式环境中的程序。使学生群体在提高自身编程水平的同时,也能更加接近相应大赛的要求,收到一箭双雕的效果。还有一些学生,立志于从事应用系统的开发,比如网站系统设计、数据库系统设计、电子商务系统、智能手机应用系统、物联网应用系统等。该学生群体对学习的实用性比较看重,更愿意在毕业前就找到专业领域的一个主攻方向,孜孜不倦地钻研该方向,往实用的方向发展。结合这些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应该在相关的实训训练和课程设计中鼓励他们多动手写程序,进而力争做出对社会有实用价值的应用系统。在提升了编程能力的同时,也能更多的为社会作出贡献。

3.加强对编程能力的考核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对知识的考察,计算机类课程群也不例外。一门专业课学习完成后,最常见的考核方式就是闭卷考试。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检查学生对该课程知识体系的掌握程度,但是对编程类的课程群来说,闭卷考试很难全面考核学生的编程能力。在教学实践中,经常遇到书本知识掌握良好但上机编程能力较差的学生。为了促使学生参与编程能力训练,应该加强对编程能力的考核。比如组织上机考试,将考试成绩纳入到整体的考核成绩中;也可以鼓励学生提交应用软件系统。但是上机考试在实践中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如普通考试,一个班级只要2个监考教师即可,但为了避免学生作弊,计算机上机考试需要大量的教师参与监考。另外,如果是固定的几个习题,在机房的环境中不便于监考,而如果是从海量题库中随机抽题,又很难做到绝对的公平,因为有的学生可能抽到较为容易的题目,而有的学生则可能抽到较困难的题目。但是从发展趋势上看,为了提高信息类专业学生的编程能力,加强对编程能力的考核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4.在校企合作中加强编程能力的培养

信息类专业学生的一个主要就业领域是IT企业,如何培养适应现代IT企业的合格毕业生,一直是高校信息类专业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外部社会和技术变化越来越快,高校中的很多课程和教学变化往往不能及时和外部接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考虑广泛开展校企合作,选择一些专业对口的大企业,以实习的方式组织学生去企业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高校的程序设计类课程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知识体系的建立和基本编程能力的培养,而各类IT公司更看重的是学生的实际研发能力。高校应该尽量和IT企业开展合作,一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企业的实际项目研发中,另一方面也可以扩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全面提升学生的编程能力。但是实现起来也有诸多困难,比如:高校的课程安排紧凑,学生要挤出较长的时间参与企业的软件研发,时间上比较困难;有的高校位于经济不发达地区,高校所在城市很难找到能提供相应机会的企业;低年级学生没有技术实力参与到企业的研发中,而高年级学生尤其是大四学生,又面临找工作的就业压力,到处参加面试也会给相关的实训和实习工作造成影响。

三、在提高学生编程能力上的一些实践

作为二本高校的计算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作了一些有益的教学改革尝试,初步取得了一些效果。作为班主任,在自己管理的班级中对学生进行分类,钻研应用技术的学生,鼓励他们组成兴趣小组(比如嵌入开发小组、电子设计小组、信息安全技术小组、数据库应用技术小组等),在实际项目的研发中提高编程能力。这些学生毕业后大部分成长为国内一些IT企业的技术骨干,而将来选择从事IT领域非研发方向(如管理、市场、技术支持类工作岗位)的学生,则鼓励他们学好基础知识,扩宽知识面,同时积极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和其他的一些技术类证书考试。为他们收集大量的考试资料,调动相关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多通过相应考试。对于立志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的学生,则鼓励他们更多的将精力放到比赛的训练和准备上来,并指导部分学生获得了较好的竞赛成绩。

四、结论

针对高等院校尤其是二本高校计算机课程群的实训课程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特别是针对程序设计能力不强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在程序设计类课程群的实训环节进行教学改革的一些建议,并总结了为提升学生编程能力所积累的一些工作经验,以期为广大的工作在教学岗位的计算机教师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朱建凯.普通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训教改探索[J].长沙大学学报,2009,(5):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