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带动劳动力就业(合集7篇)

时间:2023-10-11 10:10:46
带动劳动力就业

带动劳动力就业第1篇

今天,县委、政府召开全县创业带动就业暨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回顾2009全民创业和劳务产业工作,按照县委十二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及全县“两会”精神,全面安排部署今年创业就业工作,进一步动员全县各级党政组织,再鼓干劲,再增措施,全力推进全民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确保农民稳定增收,努力开创全县全民创业工作和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新局面。刚才,海国副县长代表县委、政府全面总结了2009年全县全民创业和发展劳务产业工作,对今年的工作做了全面安排部署,明确了今年全县全民创业和劳动力转移的工作重点和要求,我完全同意。会议表彰奖励了2009年度全民创业和发展劳务产业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在此,我代表县委、政府对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马建乡、就业局、吉强镇大滩村和先进工作者、务工人员代表做了经验交流发言。会后,还将出台《2010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安排意见》和《2010年全民创业工作安排意见》。可以说,今年全县全民创业和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目标已经十分清淅,任务非常明确,请大家按照县委、政府的要求,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抓好工作落实。下面,我就全县全民创业和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再讲三点意见。

一、抓好工作落实,认识上必须再提高

当前,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问题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作为执政为民的第一要务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富民的重点与难点在于农民的增收。中央经济工作和农村工作会议都把农民增收工作提到很高位置,强调指出:“三农”问题,核心是农民增收,解决农民增收,事关全局,意义重大,这既是当前紧迫而繁重的任务,也是今后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既是农村工作的基本目标,也是整个经济工作的重大课题;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围绕农民增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促进农民增收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第一位责任。今天上午,县委、政府召开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农民增收的工作措施,对农民增收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天这个会议,也是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快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动员部署会。现阶段,解决农民增收,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让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农村走出去,从事非农产业,我县的劳动力转移实践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刚刚过去的一年,在区、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县各级组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全民创业和发展劳务产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大力组织推进全民创业,扎实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全民创业和劳务产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全年共输出务工人员1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5.9亿元,人均劳务收入达1310元,比上年增长260元。可以说,全民创业工作的扎实开展,劳务产业稳步推进,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我们还应该看到,2009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44元,这个数字,还达不到全市的平均水平(2962元),与全区相比(全区是4048元),差距更大,达到1004元。县委、政府提出今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净增300元,可以说难度很大,压力很大。全县各级党政组织必须进一步认清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必须进一步增强加快农民增收的紧迫感,必须深刻认识到,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劳动力转移就业,推进全民创业,作用不仅仅是增加农民收入,更重要的是大大缓解了就业压力,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民素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经济社会繁荣稳定。实施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发展战略。因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快劳动力转移,必须继续把增加务工收入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来抓,进一步增强劳动力转移的责任意识,坚定信心、鼓足干劲,乘势而上,积极抓好创业就业工作。

二、抓好工作落实,措施上必须再强化

今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我们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方式转变的开局之年。全县创业就业工作要紧紧围绕农民增收的总体目标,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着力在“五个方面”下功夫,努力促进全民创业和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要在培训上下功夫。劳动部门统计显示,现在在就业上存在着两个矛盾,一方面,用工企业招不到工,另一方面,许多劳动力找不到就业岗位,出现这个矛盾,除了因工资报酬因素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劳动力素质跟不上,缺乏必要的岗位技能。在当前劳动力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低素质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难度越来越大。由于劳动力技能低,主要从事体力型的劳动,收入低,且工作不稳定,会产生多次就业的压力。因此,加强劳动力培训迫在眉睫。另一方面来讲,加强劳动力培训,提高劳动力就业技能,有利于促进劳动力转移从体力型输出向技能型输出转变,从低收入向高收入转变,从短期性、不稳定就业向稳定性就业转变,提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层次和水平。各乡(镇)要摸清劳动力资源底数、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和特点,坚持培训与技能鉴定、与就业相结合,扎实开展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资格鉴定,努力实现由初级工培训向中、高级工转变,切实提升劳动力培训层次和水平,提高劳动力市场就业竞争力。不断完善创业培训体系。创业观念和能力是全民创业中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也是最大的制约因素,因此,一定要做好创业培训,努力解决好创业者想创业“不会创业”的问题。

二要在中介组织和经纪人引领转移上下功夫。提高劳动力转移就业质量,必须千方百计扩大有组织转移规模和中介组织与经纪人引领转移规模。各乡(镇)要在现有基础上,千方百计培育和发展壮大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规模,加强与劳务经纪人的对接,与经纪人“交”朋友,多联系,多沟通,准确掌握经纪人的引领输出能力,千方百计解决经纪人实际工作中的困难。同时,要切实加强对劳务经纪人的政策、法规、业务等培训,引导劳务经纪人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规范服务,增强劳务经纪人队伍素质,切实做好务工人员的生产、生活、工资、权益维护等管理服务工作,为务工人员的就业提供“红娘式”的服务,为务工人员的权益保障提供“保姆式”的服务。劳务部门要加强对中介组织的管理,扩大中介组织规模,力争年内培育1至2家能引领转移千人以上的中介公司。同时,要切实强化业务培训,提高中介组织的经营能力,使劳务中介组织实现“培训、转移就业、维权服务”三位一体的运作方式,真正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市场化运作。

三要在基地建设上下功夫。近年来,全县劳务产业取得长足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大力开辟劳务基地。据统计,我县的劳务基地遍布全国各地,大大小小超过300个,上万人的基地5个,千人以上基地2个。应该说,全县的基地不少、规模不小,但相对于45万人的农业人口大县来讲,基地还需大力开辟,规模还需扩大。各乡(镇)要积极探索基地建设的思路,采取政府牵线搭桥,提供劳务基地的信息和服务,帮助劳务经纪人开辟基地,重点瞄准经济发达省市和国家重点开发建设地区的区外转移,国家开发的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和平罗、惠农脱水蔬菜企业、中宁枸杞园区等季节性用工基地的区内转移就业,县内城乡建设、设施农业、县城基本设施建设等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同时,要加大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方式,不断提升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城、汽车修配创业园、大学生设施农业创业园区等已建创业基地的功能,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提升管理服务水平,着力打造大学生创业园、兴隆镇婆姨创业一条街和汽车美容修配创业园3个精品创业园区,努力为入园企业和创业人员提供周到及时的服务,吸引更多的人员入园创业。

四要在推动全民创业上下功夫。现在,我们的就业压力,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就业要求高,而创业意识不足,创业氛围不浓,创业比就业更重要,就业只能增收,创业才能致富,创业不仅解决就业,而且带动和促进就业。可以算这样一本帐,一家再小的企业,用工都在二、三十人以上,如果一年能新增100家这样的小企业,就能解决二、三千人就业,增加一个个体户,至少可以解决一人就业,我们现在创业不足,有政策的、有思想的因素,但更多是思想上的因素,因此,要坚持创业与就业并举,以创业促就业,切实加强创业典型宣传、创业项目库建设、政策扶持、创业能力培训等关键环节,力争全民创业工作有大的突破。

五要在搞好服务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劳动力信息服务网络功能,健全职业介绍、劳动力转移、劳务派遣、就业培训等数据库,加强信息搜集和工作,一方面要与劳务输入地建立更密切的就业岗位信息沟通、机制,另一方面,要结合国家扩大内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促进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认真落实返乡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创业指导、维权服务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创新反担保模式,降低反担保门槛,切实解决好务工人员留守儿童教育、老人赡养等家庭生活困难和创业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对转移就业人员和创业企业要“扶上马、送一程”,力推全县全民创业和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大发展。

三、抓好工作落实,领导上必须再加强

带动劳动力就业第2篇

今天,县委、政府召开全县创业带动就业暨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回顾**全民创业和劳务产业工作,按照县委十二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及全县“两会”精神,全面安排部署今年创业就业工作,进一步动员全县各级党政组织,再鼓干劲,再增措施,全力推进全民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确保农民稳定增收,努力开创全县全民创业工作和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新局面。刚才,海国副县长代表县委、政府全面总结了**年全县全民创业和发展劳务产业工作,对今年的工作做了全面安排部署,明确了今年全县全民创业和劳动力转移的工作重点和要求,我完全同意。会议表彰奖励了**年度全民创业和发展劳务产业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在此,我代表县委、政府对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马建乡、就业局、吉强镇大滩村和先进工作者、务工人员代表做了经验交流发言。会后,还将出台《**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安排意见》和《**年全民创业工作安排意见》。可以说,今年全县全民创业和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目标已经十分清淅,任务非常明确,请大家按照县委、政府的要求,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抓好工作落实。下面,我就全县全民创业和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再讲三点意见。

一、抓好工作落实,认识上必须再提高

当前,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问题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作为执政为民的第一要务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富民的重点与难点在于农民的增收。中央经济工作和农村工作会议都把农民增收工作提到很高位置,强调指出:“三农”问题,核心是农民增收,解决农民增收,事关全局,意义重大,这既是当前紧迫而繁重的任务,也是今后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既是农村工作的基本目标,也是整个经济工作的重大课题;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围绕农民增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促进农民增收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第一位责任。今天上午,县委、政府召开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农民增收的工作措施,对农民增收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天这个会议,也是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快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动员部署会。现阶段,解决农民增收,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让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农村走出去,从事非农产业,我县的劳动力转移实践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刚刚过去的一年,在区、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县各级组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全民创业和发展劳务产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大力组织推进全民创业,扎实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全民创业和劳务产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全年共输出务工人员1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5.9亿元,人均劳务收入达1310元,比上年增长260元。可以说,全民创业工作的扎实开展,劳务产业稳步推进,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我们还应该看到,**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44元,这个数字,还达不到全市的平均水平(2962元),与全区相比(全区是4048元),差距更大,达到1004元。县委、政府提出今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净增300元,可以说难度很大,压力很大。全县各级党政组织必须进一步认清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必须进一步增强加快农民增收的紧迫感,必须深刻认识到,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劳动力转移就业,推进全民创业,作用不仅仅是增加农民收入,更重要的是大大缓解了就业压力,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民素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经济社会繁荣稳定。实施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发展战略。因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快劳动力转移,必须继续把增加务工收入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来抓,进一步增强劳动力转移的责任意识,坚定信心、鼓足干劲,乘势而上,积极抓好创业就业工作。

二、抓好工作落实,措施上必须再强化

今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我们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方式转变的开局之年。全县创业就业工作要紧紧围绕农民增收的总体目标,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着力在“五个方面”下功夫,努力促进全民创业和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要在培训上下功夫。劳动部门统计显示,现在在就业上存在着两个矛盾,一方面,用工企业招不到工,另一方面,许多劳动力找不到就业岗位,出现这个矛盾,除了因工资报酬因素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劳动力素质跟不上,缺乏必要的岗位技能。在当前劳动力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低素质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难度越来越大。由于劳动力技能低,主要从事体力型的劳动,收入低,且工作不稳定,会产生多次就业的压力。因此,加强劳动力培训迫在眉睫。另一方面来讲,加强劳动力培训,提高劳动力就业技能,

有利于促进劳动力转移从体力型输出向技能型输出转变,从低收入向高收入转变,从短期性、不稳定就业向稳定性就业转变,提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层次和水平。各乡(镇)要摸清劳动力资源底数、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和特点,坚持培训与技能鉴定、与就业相结合,扎实开展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资格鉴定,努力实现由初级工培训向中、高级工转变,切实提升劳动力培训层次和水平,提高劳动力市场就业竞争力。不断完善创业培训体系。创业观念和能力是全民创业中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也是最大的制约因素,因此,一定要做好创业培训,努力解决好创业者想创业“不会创业”的问题。

二要在中介组织和经纪人引领转移上下功夫。提高劳动力转移就业质量,必须千方百计扩大有组织转移规模和中介组织与经纪人引领转移规模。各乡(镇)要在现有基础上,千方百计培育和发展壮大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规模,加强与劳务经纪人的对接,与经纪人“交”朋友,多联系,多沟通,准确掌握经纪人的引领输出能力,千方百计解决经纪人实际工作中的困难。同时,要切实加强对劳务经纪人的政策、法规、业务等培训,引导劳务经纪人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规范服务,增强劳务经纪人队伍素质,切实做好务工人员的生产、生活、工资、权益维护等管理服务工作,为务工人员的就业提供“红娘式”的服务,为务工人员的权益保障提供“保姆式”的服务。劳务部门要加强对中介组织的管理,扩大中介组织规模,力争年内培育1至2家能引领转移千人以上的中介公司。同时,要切实强化业务培训,提高中介组织的经营能力,使劳务中介组织实现“培训、转移就业、维权服务”三位一体的运作方式,真正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市场化运作。

三要在基地建设上下功夫。近年来,全县劳务产业取得长足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大力开辟劳务基地。据统计,我县的劳务基地遍布全国各地,大大小小超过300个,上万人的基地5个,千人以上基地2个。应该说,全县的基地不少、规模不小,但相对于45万人的农业人口大县来讲,基地还需大力开辟,规模还需扩大。各乡(镇)要积极探索基地建设的思路,采取政府牵线搭桥,提供劳务基地的信息和服务,帮助劳务经纪人开辟基地,重点瞄准经济发达省市和国家重点开发建设地区的区外转移,国家开发的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和平罗、惠农脱水蔬菜企业、中宁枸杞园区等季节性用工基地的区内转移就业,县内城乡建设、设施农业、县城基本设施建设等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同时,要加大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方式,不断提升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城、汽车修配创业园、大学生设施农业创业园区等已建创业基地的功能,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提升管理服务水平,着力打造大学生创业园、兴隆镇婆姨创业一条街和汽车美容修配创业园3个精品创业园区,努力为入园企业和创业人员提供周到及时的服务,吸引更多的人员入园创业。

四要在推动全民创业上下功夫。现在,我们的就业压力,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就业要求高,而创业意识不足,创业氛围不浓,创业比就业更重要,就业只能增收,创业才能致富,创业不仅解决就业,而且带动和促进就业。可以算这样一本帐,一家再小的企业,用工都在二、三十人以上,如果一年能新增100家这样的小企业,就能解决二、三千人就业,增加一个个体户,至少可以解决一人就业,我们现在创业不足,有政策的、有思想的因素,但更多是思想上的因素,因此,要坚持创业与就业并举,以创业促就业,切实加强创业典型宣传、创业项目库建设、政策扶持、创业能力培训等关键环节,力争全民创业工作有大的突破。

五要在搞好服务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劳动力信息服务网络功能,健全职业介绍、劳动力转移、劳务派遣、就业培训等数据库,加强信息搜集和工作,一方面要与劳务输入地建立更密切的就业岗位信息沟通、机制,另一方面,要结合国家扩大内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促进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认真落实返乡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创业指导、维权服务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创新反担保模式,降低反担保门槛,切实解决好务工人员留守儿童教育、老人赡养等家庭生活困难和创业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对转移就业人员和创业企业要“扶上马、送一程”,力推全县全民创业和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大发展。

三、抓好工作落实,领导上必须再加强

带动劳动力就业第3篇

上海技鸿教育服务有限公司为考察团提供了两场讲座。会议由广西区扶贫办培训中心主任主持,技鸿公司总经理姜为民介绍了公司和江浙沪企业合作、全国学校合作的基本情况,董事长凌海明博士从宏观的角度介绍了长三角企业的用工情况并和各位广西代表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技鸿公司邀请了好孩子集团和乐美公司人事经理介绍了企业和上海、昆山等地区的用工情况,回答了各位考察团代表的提问。

黄德举副主任在总结次此次考察的收获时说,本次考察团主要以华东地区为主,考察团一行先后到福建、浙江、上海做了为期9 天的考察,较全面地了解到了沿海城市的就业形势。考察中,技鸿教育等机构提供了热情周到的服务,考察团希望今后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及技鸿公司等机构的合作,开辟上海等长三角地区的贫困地区劳动力就业的渠道。凌海明博士代表技鸿公司真诚欢迎广西区扶贫办及各考察团学校领导参加技鸿2006 年5 月底技鸿教育全国院校的第二次会议。

据悉,广西扶贫办以其独特的方式与显著的工作成果,在消除贫困方面为世界发展中国家乃至发达国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从而吸引了世界各国高官的眼球。去年12 月中旬,出席首期“中国扶贫经验国际研修班”的来自亚洲、非洲的28 个国家和地区的53 名外籍高级官员、学员到广西取经。广西扶贫开发以及利用外资扶贫工作的经验,对发展中国家的扶贫开发工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得到了国际扶贫组织的认可。国务院扶贫办、中国国际扶贫中心也因此决定将广西作为培训发展中国家政府扶贫官员的基地。

带动劳动力就业第4篇

今天,县委、政府召开全县创业带动就业暨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回顾20__全民创业和劳务产业工作,按照县委十二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及全县“两会”精神,全面安排部署今年创业就业工作,进一步动员全县各级党政组织,再鼓干劲,再增措施,全力推进全民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确保农民稳定增收,努力开创全县全民创业工作和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新局面。刚才,海国副县长代表县委、政府全面总结了20__年全县全民创业和发展劳务产业工作,对今年的工作做了全面安排部署,明确了今年全县全民创业和劳动力转移的工作重点和要求,我完全同意。会议表彰奖励了20__年度全民创业和发展劳务产业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在此,我代表县委、政府对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马建乡、就业局、吉强镇大滩村和先进工作者、务工人员代表做了经验交流发言。会后,还将出台《20__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安排意见》和《20__年全民创业工作安排意见》。可以说,今年全县全民创业和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目标已经十分清淅,任务非常明确,请大家按照县委、政府的要求,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抓好工作落实。下面,我就全县全民创业和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再讲三点意见。

一、抓好工作落实,认识上必须再提高

当前,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问题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作为执政为民的第一要务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富民的重点与难点在于农民的增收。中央经济工作和农村工作会议都把农民增收工作提到很高位置,强调指出:“三农”问题,核心是农民增收,解决农民增收,事关全局,意义重大,这既是当前紧迫而繁重的任务,也是今后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既是农村工作的基本目标,也是整个经济工作的重大课题;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围绕农民增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促进农民增收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第一位责任。今天上午,县委、政府召开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农民增收的工作措施,对农民增收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天这个会议,也是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快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动员部署会。现阶段,解决农民增收,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让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农村走出去,从事非农产业,我县的劳动力转移实践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刚刚过去的一年,在区、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县各级组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全民创业和发展劳务产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大力组织推进全民创业,扎实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全民创业和劳务产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全年共输出务工人员1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5.9亿元,人均劳务收入达1310元,比上年增长260元。可以说,全民创(来源:文秘站 )业工作的扎实开展,劳务产业稳步推进,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我们还应该看到,20__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44元,这个数字,还达不到全市的平均水平(2962元),与全区相比(全区是4048元),差距更大,达到1004元。县委、政府提出今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净增300元,可以说难度很大,压力很大。全县各级党政组织必须进一步认清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必须进一步增强加快农民增收的紧迫感,必须深刻认识到,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劳动力转移就业,推进全民创业,作用不仅仅是增加农民收入,更重要的是大大缓解了就业压力,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民素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经济社会繁荣稳定。实施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发展战略。因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快劳动力转移,必须继续把增加务工收入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来抓,进一步增强劳动力转移的责任意识,坚定信心、鼓足干劲,乘势而上,积极抓好创业就业工作。

二、抓好工作落实,措施上必须再强化

今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我们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方式转变的开局之年。全县创业就业工作要紧紧围绕农民增收的总体目标,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着力在“五个方面”下功夫,努力促进全民创业和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要在培训上下功夫。劳动部门统计显示,现在在就业上存在着两个矛盾,一方面,用工企业招不到工,另一方面,许多劳动力找不到就业岗位,出现这个矛盾,除了因工资报酬因素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劳动力素质跟不上,缺乏必要的岗位技能。在当前劳动力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低素质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难度越来越大。由于劳动力技能低,主要从事体力型的劳动,收入低,且工作不稳定,会产生多次就业的压力。因此,加强劳动力培训迫在眉睫。另一方面来讲,加强劳动力培训,提高劳动力就业技能,有利于促进劳动力转移从体力型输出向技能型输出转变,从低收入向高收入转变,从短期性、不稳定就业向稳定性就业转变,提升农村劳动力 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层次和水平。各乡(镇)要摸清劳动力资源底数、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和特点,坚持培训与技能鉴定、与就业相结合,扎实开展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资格鉴定,努力实现由初级工培训向中、高级工转变,切实提升劳动力培训层次和水平,提高劳动力市场就业竞争力。不断完善创业培训体系。创业观念和能力是全民创业中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也是最大的制约因素,因此,一定要做好创业培训,努力解决好创业者想创业“不会创业”的问题。

二要在中介组织和经纪人引领转移上下功夫。提高劳动力转移就业质量,必须千方百计扩大有组织转移规模和中介组织与经纪人引领转移规模。各乡(镇)要在现有基础上,千方百计培育和发展壮大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规模,加强与劳务经纪人的对接,与经纪人“交”朋友,多联系,多沟通,准确掌握经纪人的引领输出能力,千方百计解决经纪人实际工作中的困难。同时,要切实加强对劳务经纪人的政策、法规、业务等培训,引导劳务经纪人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规范服务,增强劳务经纪人队伍素质,切实做好务工人员的生产、生活、工资、权益维护等管理服务工作,为务工人员的就业提供“红娘式”的服务,为务工人员的权益保障提供“保姆式”的服务。劳务部门要加强对中介组织的管理,扩大中介组织规模,力争年内培育1至2家能引领转移千人以上的中介公司。同时,要切实强化业务培训,提高中介组织的经营能力,使劳务中介组织实现“培训、转移就业、维权服务”三位一体的运作方式,真正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市场化运作。

三要在基地建设上下功夫。近年来,全县劳务产业取得长足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大力开辟劳务基地。据统计,我县的劳务基地遍布全国各地,大大小小超过300个,上万人的基地5个,千人以上基地2个。应该说,全县的基地不少、规模不小,但相对于45万人的农业人口大县来讲,基地还需大力开辟,规模还需扩大。各乡(镇)要积极探索基地建设的思路,采取政府牵线搭桥,提供劳务基地的信息和服务,帮助劳务经纪人开辟基地,重点瞄准经济发达省市和国家重点开发建设地区的区外转移,国家开发的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和平罗、惠农脱水蔬菜企业、中宁枸杞园区等季节性用工基地的区内转移就业,县内城乡建设、设施农业、县城基本设施建设等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同时,要加大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方式,不断提升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城、汽车修配创业园、大学生设施农业创业园区等已建创业基地的功能,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提升管理服务水平,着力打造大学生创业园、兴隆镇婆姨创业一条街和汽车美容修配创业园3个精品创业园区,努力为入园企业和创业人员提供周到及时的服务,吸引更多的人员入园创业。

四要在推动全民创业上下功夫。现在,我们的就业压力,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就业要求高,而创业意识不足,创业氛围不浓,创业比就业更重要,就业只能增收,创业才能致富,创业不仅解决就业,而且带动和促进就业。可以算这样一本帐,一家再小的企业,用工都在二、三十人以上,如果一年能新增100家这样的小企业,就能解决二、三千人就业,增加一个个体户,至少可以解决一人就业,我们现在创业不足,有政策的、有思想的因素,但更多是思想上的因素,因此,要坚持创业与就业并举,以创业促就业,切实加强创业典型宣传、创业项目库建设、政策扶持、创业能力培训等关键环节,力争全民创业工作有大的突破。

五要在搞好服务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劳动力信息服务网络功能,健全职业介绍、劳动力转移、劳务派遣、就业培训等数据库,加强信息搜集和工作,一方面要与劳务输入地建立更密切的就业岗位信息沟通、机制,另一方面,要结合国家扩大内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促进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认真落实返乡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创业指导、维权服务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创新反担保模式,降低反担保门槛,切实解决好务工人员留守儿童教育、老人赡养等家庭生活困难和创业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对转移就业人员和创业企业要“扶上马、送一程”,力推全县全民创业和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大发展。

三、抓好工作落实,领导上必须再加强

带动劳动力就业第5篇

带动就业的意见

各县(区)财政局、劳动保障(劳动人事)局,人民银行支行:

为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激发创业热情,加快全民创业进程,根据《就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大创业服务和支持力度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 建立健全创业帮扶体系,完善创业帮扶机制。

1、放宽创业扶持对象。有创业愿望和具备创业条件的本市户籍城镇下岗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人员、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复员退伍转业军人、城乡新成长劳动力、农村劳动力及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均为鼓励自主创业的扶持对象。

2、建立创业服务机构。市、县(区)都要建立公共创业服务机构,并统一名称为XX创业服务指导中心。创业服务指导中心可依托劳动保障部门所属公共就业训练机构加快成立,提供本级示范性创业培训、项目开发、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到20__年底,各县(区)都要完成公共创业服务机构建设。

3、建立专家队伍。公共创业服务机构要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及熟悉经济发展和创业政策的财政、人民银行、工商、税务等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担保机构和经办银行有关人员,组建创业专家队伍,为创业者提供个性化和专业化的咨询、指导和服务。到20__年底,各县(区)都要完成创业专家队伍组建,并开展创业指导活动。

4、开发创业项目。各地要加快建立创业项目资源库,并完善项目开发、征集、论证、展示和推介的工作机制,为创业者提供突出本土化、投资少、见效快、市场前景好等特点的创业项目服务。到20__年底,各县(区)都要建成创业项目资源库,并免费对创业者开放。

5、加强跟踪服务。公共创业服务机构要建立自主创业人才库,跟踪了解创业者企业开办和经营情况,提供持续的咨询和服务,并定期组织创业交流和考察等活动,引导创业者成立或参加创业联谊会,沟通创业信息,开展结对互助活动。

6、加强创业培训。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吸收社会各类优质资源参与培训,督促定点机构按规范培训技术标准组织教学,并将学员培训合格率、创业成功率和带动就业等情况纳入培训效果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财政部门核拨培训经费补贴的参照依据。

二、加大创业贷款支持力度。

7、放宽小额担保贷款对象。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对象在原下岗失业人员的基础上,放宽到有创业能力的大中专(技)毕业生、进城创业的被征地农民和返乡创业农民、自主创业的城镇复员转业军人。

8、放宽小额担保贷款额度。符合条件的自主创业扶持对象,贷款额度由2万元放宽到最高不超过5万元;属于合伙经营的企业,可按人均贷款不超过5万元掌握。对符合小额担保贷款条件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在新增加的就业岗位中,新招用持《再就业优惠证》和《就业登记证》人员达到企业现有在职职工人数30%以上,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含1年)期限劳动合同的,可按人均2—5万元的标准合理确定贷款额度,最多不超过100万元。

9、放宽小额担保贷款贴息范围。对下岗失业人员初次贷款,由财政据实全额贴息。对大中专(技)校毕业生、被征地农民、城镇复员退伍转业军人初次贷款及下岗失业人员第二次贷款,由财政按规定给予50%的贴息。对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第二次贷款,继续给予50%的贴息。

10、放宽小额担保贷款延期期限。对已办理小额担保贷款并按规定还本付息的自主创业扶持对象,贷款期限到期后,经审核同意贷款期限可再延长2年。

11、降低反担保门槛。经市创业服务指导中心培训取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书》的小额担保贷款对象,经创业专家组评估推荐,可取消反担保。

12、进一步扩大小额货款财政担保基金容量。在市本级已建立1000万元小额担保贷款基金的基础上,每个区建立不少于5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基金,注入到市级担保基金中,依托市小额担保贷款操作体系自主运作。每个县建立不少于5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基金。各县区小额货款财政担保基金可从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今年9月底前到位。并按照本意见要求降低贷款门槛,提高贷款额度,建立信用社区,提高还贷率,并按规定建立小额担保贷款的奖励机制。

三、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13、扩大创业培训补贴范围。培训补贴范围由下岗失业人员扩大到城镇“零就业”家庭人员、“低保”家庭人员、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复员退伍转业军人、残疾人员、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被征地农民及返乡创业的农村劳动者,经费从再就业培训资金中列支。

14、建立创业引导性资金。各级政府财政部门要在年度预算内安排专项经费,用以引导、鼓励和扶持市民的创业活动。创业引导性资金的使用遵循突出重点、讲究效益、配套使用的原则,主要用于开发创业项目、开展融资服务、帮助开业登记、加强跟踪扶持、组织专家评估论证等创业服务工作和创业推动工作项目。

15、实施社会保险补贴。对创业培训合格,取得结业证书并成功创业、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的,可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对持《再就业优惠证》的就业困难人员从事个体经营或灵活就业且符合规定条件的,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对吸纳本市持《再就业优惠证》的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并签订1 年以上期限劳动 合同的企业或个体工商户等各类自主创业实体,可按符合社会保险补贴要求的实际招用人数,给予社会保险补贴。

16、实施创业工作奖励制度。对各类创业成功,带动就业效果明显的个人报请政府授予有关荣誉称号并予以物质奖励。对在创业促就业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相应的表彰和奖励。

本意见自之日起生效。在意见执行过程中,如果国家对有关政策进行调整,则执行新的政策。

__*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__*市财政局

带动劳动力就业第6篇

1.辉南县劳务经济发展现状

1.1产业地位日益突出 劳务收入在全县农民人均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已成为全县农民增收、农村致富的重要途径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据统计,2012年,在阳光工程的示范带动和典型推动下,全县转移农村劳动力44081人,其中:县内转移12246人,县外省内转移13345人,省外国内转移16113人,境外转移2377人。创劳务收入3.26亿元,劳务经济已发展成为辉南县主导产业之一。

1.2输出规模逐步壮大 2010年,全县农村劳务输出4万人,劳务收入2.95亿元;2011年,全县农村劳务输出4.2万人,劳务收入3.10亿元;2012年全县农村劳务输出4.4万人,劳务收入3.26亿元。今年第一季度,全县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3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07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20%、31.3%。无论是输出规模,还是创收金额都呈逐年上升态势,劳务经济撑起了全县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

1.3外出务工以青壮年为主,务工人员的文化程度整体仍偏低 外出务工主要以青壮年为主,且男劳动力多于女劳动力,外出务工人员中男、女分别占60.1%、39.9%,男女比为1.5∶1,这说明婚后在外务工的男性比女性多,女性婚后比男性更多地承担起照顾家庭的责任。外出务工人员中,小学文化程度的占22%,初中文化占61%,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7%,这说明农村外出劳务人员的文化程度整体仍偏低。

1.4劳务市场不断拓宽 通过多年的艰苦探索和外出务工人员的摸爬滚打,辉南县已与外出务工人员所在地政府、部分国外劳务中介以及知名企业签订了劳务协作关系,建立了长期稳定的输出基地。劳务输出市场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日本、韩国、俄罗斯、台湾、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输出领域涉及建筑、矿产、服装、种植、服务、通讯等40多个行业。

1.5输出形式日趋多样 通过宣传引导,农民“恋土恋家”,怕冒风险等因循守旧的观念悄然发生了变化,外出创业意识不断增强,外出创业人员逐渐增多,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输出、市场配置输出、亲友带动输出、能人带领输出、自主闯荡输出等多层次的劳务输出格局。

2.辉南县劳务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较低 近年来,辉南县农村劳务输出虽然增长速度较快,但多以自发外出、亲朋好友带领外出为主,有组织、规范化的劳务输出只占18%。这种松散型、自发式占主导的输出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用工不规范、安全无保障、权益易受侵害、维权较困难等风险隐患,制约了劳务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2劳务输出技能化水平不高 根据对辉南县朝阳镇、辉南镇、样子哨、楼街乡4个乡镇12村省外就业农民工的抽样分析,参加过政府部门组织培训、有一技之长的外出务工人员年人均收入0.84万元,没有任何技能的仅为0.64万元,这充分说明技能培训对提高务工收入的作用十分明显。2012年在全县外出务工者中,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只有1.55万人,占35%,全县仍然有2.85万人没有受过任何形式的职业培训,大多只能从事苦、脏、累以及高风险行业工作,技能培训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2.3劳务输出服务化体系有待加强 主要表现为信息服务不适应,各乡镇、村组的农村劳动力难以及时了解用工需求、工资价位等市场信息;管理服务不适应,少数乡镇和部分成员单位对劳务输出重视不够,没有真正将其纳入工作重点目标,部分乡镇从事劳动保障工作、劳务经济开发工作的专职人员业务不熟、专业不精,统计数据上报不及时,质量不高,工作效率低,工作推进不到位,服务机构建设投入不足,维权服务措施跟不上。

2.4内外劳务市场开发失衡 近年来,全县外出务工人数由2万余人,猛增至近5万人,其中,省内输出、就近转移近2万余人、省外输出近3万人。在辉南县农村劳动力大批向省外转移输出的同时,本县一些餐饮服务及加工企业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招工难”、“用工荒”。由此可见,如何兼顾内外转移、县内用工,是当前搞好产业结构调整,确保县内企业健康发展的一个新课题。

2.5社会保障和服务缺乏 农民工虽然为输入地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大多数农民工因为是外地人,享受不到理应得到的失业、医疗和养老等社会保障和贫困的社会救济,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缺乏。由于农民工大多数没有签订合同,一些用工企业变相延长工作时间,有的甚至拖欠工资、克扣工资,工作中发生事故得不到医治和赔偿,合法权益缺乏有效保障。遇到权益受损时,不会想到用法律武器为自己讨回公道,大多忍气吞声不了了之。

3.加快劳务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3.1加大宣传引导,转变农民观念 组织各乡镇组建一批劳务输出宣传信息员队伍,深入乡村开展宣传,引导农民解放思想,破除固守土地、小富即安的狭隘思想和陈旧观念,在全县形成“打工光荣,走出去光荣,致富光荣”的浓厚舆论氛围。持之以恒地坚持培植树立一批外出务工致富的能人大户、认真总结整理他们的先进事迹,用典型去引导农民、启发农民、教育农民,激发他们求大富、赚大钱、发大财,实现由“要我输出”向“我要输出”的思想转变。要继续坚持党委政府表彰授“星”披红带彩、总结动员的好作法、好经验,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全县性的大型会议,进行广泛宣传动员、营造氛围,调动广大农民外出务工的积极性。

3.2完善输出渠道,引导有序流动 强化政府组织在劳务输出中的主导地位、作用,发挥各级劳务组织领导体系和信息服务网络体系的整体功能,依托县级劳动力市场,有组织有计划地把农民工向外输出。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村劳务经纪人劳务输出致富能人的积极性,利用他们的信息灵、渠道广、地缘熟、信誉好的优势带动劳务输出,动员各类能人大户、致富带头人牵头组建各类劳务输出专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大力挖掘亲缘、友缘、地缘的潜在优势,广泛动员农民工主动投亲靠友,依靠亲友,劳务友好合作县(区)、乡(镇)的力量,加强合作、扩大输出。鼓励有技术专长的能人到大城市、开发区创业立户,带领、带动本县民工转移输出。积极鼓励民间和社会群团组织参与劳务输出“主战场”,支持相关部门、经济实体、群众团体、社会组织以及相关干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民间能人领办创办劳务中介组织,开展劳务输出,形成以乡镇、劳动保障部门为主,中介组织支撑的多元化、社会化有组织劳务输出工作。

3.3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按照“政府扶持、齐抓共管、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按需培训、注重实效”的原则,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提高农民工素质,提高农民工就业能力和竞争能力。在培训阵地上,充分利用职教集团、社会培训机构等各类培训资源、挖掘培训潜力;在培训方式上,按照定单、定向培训的总体思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联合办学、联手培训等多种方式方法,长短结合、专精结合、高、中、低多层次结合;在培训重点上,以初高中毕业生和青壮年劳动力为主;在培训手段上,采取职业培训、源头培训、定点培训、岗前培训、跟踪培训、下岗再就业培训等多种措施;在培训内容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家政服务、餐饮服务、宾馆服务、建筑、电动缝纫、机械加工、电子电工、物业管理等专业为主,使务工人员更好的掌握一技之长。同时,针对辉南县转移输出的行业特征和分布情况,加大对劳务品牌的培育力度,打造强势品牌,发挥品牌效应。

带动劳动力就业第7篇

关键词:退伍军人;劳务输出

中图分类号: F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9-0216-1

统筹做好被征地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工作是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是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重要工作,发挥退伍军人在劳动力转移和劳务输出就业中的带头作用,在抓劳务输出和劳动力转移就业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农村退伍军人作用,把其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做到不为难、不推诿、不观望,认真抓好落实,积极帮助农村退伍军人寻求外出就业门路,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劳务输出双丰收。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也在逐年增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劳务输出工作日益加重,如何做好农村劳务输出和劳动力转移就业成为新的课题,在工作中注意充分发挥农村退伍军人的带头作用,鼓励并积极支持农村退伍军人外出就业,并且带动当地剩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要把发展劳务经济,扩大劳务输出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实施积极的劳动力转移政策,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输出转移的步伐,各级就业服务部门,就业服务组织,和村镇领导通过抓输出培训,抓输出基地建设,抓输出品牌,抓生育劳动力资源整合,抓劳动力组织化输出组织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城镇化建设步伐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农村退伍军人经过部队培养教育具有组织纪律观念强,身体条件好,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坚强信念,有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优良作风,有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良好素质等鲜明的特点,一些用人单位在招用工人过程中明确提出退伍军人优先,这是退伍军人外出打工就业的优势所在,尤其是一些保安公司,他们对退伍军人情有独钟。近年来,四平市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挥农村退伍军人的带头作用,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举措,认真谋划,真抓实干,全力以赴就业工作,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开展有组织劳务输出,取得了显著成绩,呈现出就业质量稳步提高、就近就地转移数量增多、外出务工组织性进一步增强等特点。他们以基地为依托,以技能培训为突破口,以技能输出为重点,不断提高劳动者收入,不断完善服务保障体系,夯实劳动力转移输出基础工作,完善剩余劳动力资源管理,健全劳动力转移输出制度规范,实现劳动力转移输出目标化管理,通过农村转业军人带头走出去,实现劳动力转移输出大的突破。2011年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就业人数达到70万人以上,其中异地输出转移就业50万人次,就近就地转移就业20万人次,全市劳务性经济总收入实现60多亿元,外出务工农民年人均劳务性经济收入超万元。

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输出就业工作中实行多方联动就地转移就业。一是发挥劳务输出骨干作用,让农村转业军人带头走出去,他们见多识广,组织能力强,在群众中有威信,二是依托工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吸纳农民转移就业;三是依托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重大固定资产投资改造项目,吸纳农民转移就业;四是依托农业产业经营,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吸纳农民转移就业;五是依托发展民营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吸纳农民转移就业;六是依托“城市化建设”,吸纳农民转移就业;七是依托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农民转移就业;八是依托发展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吸纳农民转移就业;九是在用人集中的大中城市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对于重点基地常年安排专人搞好用人信息搜集和与用工单位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