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男人心理学感情(合集7篇)

时间:2023-09-28 09:25:10
男人心理学感情

男人心理学感情第1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策略

伴随国内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学前教育作为教育之基更是受到很多人的广泛关注。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但目前大多数学校普遍出现学前教育专业男女生比例不均衡的情况,女生过多,男生较少,使得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对专业学习和就业产生一定的困惑和较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对学前教育专业男生进行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改善性别不平衡的现状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认为女性和蔼可亲,具有一定的亲和力,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大多数都是女生,大多数幼儿园老师也多是女性。尽管近年来幼儿园男老师数量开始增加,但还是以女老师为主,男女比例仍然不均衡。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培养,能够增加幼儿园男老师的数量,有利于改善紧缺男幼师的现状,有利于帮助幼儿培养“刚强”的性格,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进而提高幼儿教学的整体水平。

(二)能够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教育是个体发展的关键阶段,个体良好习惯、健康心理的养成都是从幼儿阶段开始的。有专家认为,如果幼儿园老师都是女性,会导致幼儿“柔弱”的性格,缺少男生的“刚硬”,会造成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缺失。幼儿健康的教育应是女性幼师的柔性教育与男性幼师的刚性教育相结合的,缺少任何一部分,对于幼儿来说都是不完整的。孩子对于性别差异的认识主要是从幼儿时期逐渐形成,身边人和事对幼儿行为养成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由于幼儿年龄较小、心智还不够成熟,容易对身边的人进行模仿。幼儿园大多数都是女老师,女孩很容易模仿老师的行为举止,由于缺少男幼师,使得男孩找不到模仿同性的对象,容易造成男孩性格不够刚强,影响幼儿未来成长情况。因此,高校要重视学前教育专业男生,使其具有积极心理品质,使学前教育专业男生身心健康发展,进而使幼儿园男女教师比例均衡,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二、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在培养方面存在的困惑

(一)专业认同感的困惑

首先,传统观念认为学前教育应该都是女性,因为女性具有母亲的包容和慈爱,容易与幼儿进行友好相处,男性在学前教育专业被认为是异类,容易被周围人嘲笑,使得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对所学的专业产生困惑。其次,现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大多都是女生,班级男女人数比例不平衡,班级同学大多都是女生,会让男生受到约束,容易使男生造成自卑、困惑等心理问题,使得男生不能正确面对学前教育专业,对所选择的专业产生怀疑,影响男生的学习情况,时间久了容易使男生产生厌学的情况。在选择学前教育专业时,很多男生都不是根据自己喜好选择的,大多数是根据家长和老师的意见选择的,使得男生对于学前教育缺少了解,没有认识到男性幼师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给男生造成影响的主要原因是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男生当幼师没有出息,大多数学校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只适合女生,在课程安排上缺少对男生的重视,没有根据男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设置课程,使得男生缺少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信心,从而对所学专业产生困惑。

(二)职业认同感的困惑

有的学者在对学前教育专业男生调查时发现,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在毕业后都从事了其他专业的工作,很少有从事幼师工作。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其一,工资低,生活压力大。与其他男性行业相比,男幼师的工资较低,男性还要承担家庭责任,会面临更大的生活压力,所以造成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很少从事幼师工作。其二,专业前景发展不够。男幼师在幼儿园中常常不能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幼儿园的培训方案大多都是针对女幼师的,很少根据男幼师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合理的培训方案,使得男性在幼儿园中无法发挥出自己本身的作用。

(三)自我内驱力的困惑

由于男性在心理上对学前教育专业产生一定的困惑,缺少认同感,从而影响了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发展,并且学习环境大多都是女生,使得男生产生约束,造成学前教育学专业男生缺少学习热情,心理上存在一定的困惑,不利于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因此,学校对学前教育专业男生进行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培养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传统观念的影响

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得社会上缺少对男幼师的认同感,他们认为男生从事幼师工作没有前途,学前教育工作应该由女性来担任,男生在担任幼师时经常会遭到身边人异样的眼光,从而影响了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学习情况,缺少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如果按照这种情况下继续发展,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很少从事幼师工作,大多数都从事了其他行业的工作,不但造成了教育资源浪费,还给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心理带来一定的问题,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在学校缺少存在感

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男生数量是少之又少,导致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忽视男生的心理感受,没有根据男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设置课程,使得男生在学校缺少存在感,影响了男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比如,在评选奖项时,由于班级女生比较多,竞争压力较大,男生缺少一定的优势,使得男生与奖项擦肩而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经常忽视男生的存在,使得男生的处境较为尴尬。

(三)男生心理压力较大

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男生人数较少,使得男生很少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在受到很多女生的关注后,男生会觉得不适应,进而逃避周围人的眼光,造成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心理压力较大,从而失去学习热情。因此,在新学期开学时,老师要对学前教育专业男生进行心理疏导,保证男生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

四、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优化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培养环境

在目前我国学前教育领域中,幼师性别比例十分不均衡,据有关资料显示,男幼师数量只占总人数的5%,要想确保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不能缺少男性幼师的教育,只有男幼师与女幼师相结合进行教育才能使幼儿健康的成长。要想确保学前教育专业男生有积极的心理品质,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认同感,还要加大对学前教育男生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学生选择学前教育专业。例如,学校可以增加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数量,使男女生数量达到均衡,减少男生在女性环境下产生的约束感,学校还要根据男生的实际情况重新设置课程,考虑男生的心理状况,使得学前教育专业男生有着积极的心理品质,增强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同感,进而提高幼儿园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

(二)提升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对专业的认同感

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男生都不是按照自己意愿选择的专业,造成对所学专业缺少一定的了解。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实行免费师范生政策培养的方式,吸引很多男生选择学前教育专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以女性为主的环境。尽管学前教育专业男生人数有所增加,但学校和幼儿园中男女比例仍然不平衡,在这样的学习和工作环境下,男生会对自己的专业产生一定的困惑,怀疑自己不适合学前教育专业,从而失去了学习的热情。要想改变这一现状,首先,学校要根据男生的情况设置教学课程,充分考虑到男生的心理,增强男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同感。其次,幼儿园要对男幼师加以重视,为男生提供丰厚的工资待遇,根据男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出男性幼师的自身优势,提高男幼师的工作热情,进而提高幼儿园的整体教学水平。最后,我国教育部门要对学前教育男生加以重视,为学前教育专业男生提供优厚的政策,确保男生的就业率,从而使得男生增强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同感。

(三)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现在大多数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都是根据女生的实际情况来设置的,适合女生心理和生理特点,对于有一些不适合男生的专业课程,比如手工、舞蹈、钢琴要进行有效的调整。学校可以去掉与男生性格不符合的课程,设立一些适合男生的课程,比如棋类、体育课等,弥补女生所不擅长的科目,这样才能使男幼师在幼儿园中发挥出自身的价值,从而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四)对男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现在我国教育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前教育男生越来越重视,市场上缺少男幼师,男生就业前景比较光明,很多幼儿园都想招男幼师,这需要男生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认真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设立每个阶段的目标和学习方向,认真完成自己所设置的目标,进而提高自己专业水平,使其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

(五)对男生进行专业心理辅导

在新生入学时,老师要对学前教育专业男生进行心理疏导,缓解男生容易遇到的心理问题,根据以往经历,对男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其全面认识学前教育专业,不要让男生对学前教育专业产生困惑,从而影响男生的学习情况。老师在开导时,要塑造男生具有自强的品质,让男生找到自身的优势,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有效的制定学习计划。此外,还要培养男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使他们在面对周围异样眼光时也能坦然面对,不躲避、不自卑,树立积极的心理品质,促进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长期发展。

五、结语

伴随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培养越来越重视,要想确保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健康发展,学校要培养男生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要为学前教育专业男生提供一个优化的学习和工作环境,学校要根据男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设置课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学习情况,让男生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同感。此外,幼儿园也要重视男幼师的发展,为男幼师提供一个展示自身能力的平台,从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邓艳华.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策略探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03):130-131.

[2]杜娟.高职院校学生主要积极心理品质现状和对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

[3]白燕.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3.

[4]陈垠亭.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学校德育体系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4.

[5]张庆华.常州幼儿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调研[D].苏州大学,2014.

[6]时松.一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男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叙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7]支仕泽,雷璐豪.学前专业男生群体专业认同感强化策略探析[J].湘潮(下半月),2015,(05):78-79.

男人心理学感情第2篇

关键词:男幼师生;免费教育;情意素养;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4)11-0024-04

五年制师范免费培养的男幼师生,在其成长过程中的情意培养,是我们必须正视的课题。男幼师生的情意,包括正常人的情意和从事幼儿教育的专业情意。所谓正常人的情意是指兴趣爱好、人际情感、人生态度、耐挫意志、自知自信及助人、利他、合群的品质。幼儿教师的专业情意,是指教师对幼儿教育事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融合,是专业行为的心理倾向,是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1]它既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专业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意义:情意素养培养是成就“完满职业人”的前提

情意素养是职业素养不可缺失的内容。优良的情意是幼儿教师从事保育和教育实践工作的必备条件。男幼师生只有具备优良的专业道德修养,富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才能给予幼儿精心的呵护和教育。对男幼师生提出“情意素养”培养在实践上显得尤为重要。

(一)情意教育助力三维目标实现

完整的教育目标应包括认知领域、情意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情意是三维目标的一个重要向度,情意素养的培养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幼儿时代是人发展的重要阶段,幼儿阶段教师的影响最为深刻和久远,作为准幼儿教师的男幼师生更应注意情意素养的培养。著有《情感教育论》的张志勇认为:学校教育对人的情意发展应负起责任,要依据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形成新的情感品质。情意素养培养,强调教育应使人有快乐的情绪基调、适度的情感唤醒、健康的情趣爱好、丰富的情感体验,促进认知、技能和情意的协调和谐。情意素养的作用不但是改善认知过程性质、提高认知效率的策略或手段,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内容。

(二)情意教育促进幼师素养提升

只有知识技能但缺少情意的幼儿教师只能称为“半个教师”,从事的工作也只是“半个教育”,培养的只是“半个学生”。作为“师源性”影响,幼儿教师的情意是对幼儿进行情意教育的重要因素。道德需要道德的濡化,精神需要精神的感染,性情需要性情的传递。教师是助人的职业,要培养幼儿的情意素养首先要提升幼师的情意素养。[2]朱小蔓的《情感教育论纲》认为,不触及和开发人的情感资源就很难有真正的素质教育。人的情感不可能在服从命令中形成,而必须通过亲自的经历,产生感受直至深刻的体验。在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情意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做事要出于心,做人要出于情,做教师更要有“情意”。男幼师生的培养,必须耐心地致力于情意素养的积淀,光大优良情意、规避不良情意,促进专业的发展。

(三)情意教育丰富职业道德内涵

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是男幼师生专业情意的重要内容。教师道德教育包含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四个维度的内容,无论哪个维度,都应融入情意素养的培养。狭义的德育,即道德教育,离开情意也无法完成。休谟(D. Hume)在《道德原理探究》中提出:“人的价值不在于他有知识、有智慧,而在于他有道德本性,这种本性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感情。使人完善的,必须有情操而不仅仅是理性。”[3]人的心理、思想等方面则更多地融入人的情绪、情感、态度、兴趣等因素,自不必赘论。

二、现状:男幼师生情意素养的实然状态与问题分析

男幼师生的报考需要取得面试合格证书,且招录分数相当于当地四星级高中的录取成绩,生源的质量得到了保证,情意素养的总体状态是良好的。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如因家境困难、认知不足、保底就业而选择就读,在情意素养方面难免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新生入学问卷调查发现,阜宁高师2013年招收50名男幼师生,有54%的同学将“就业有保障”排为专业选择的第一因素,20%的同学是“听从家长、亲戚或老师的建议”,还有20%的同学最先考虑的是“家庭经济条件”,因为热爱而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只占6%。

(一)男幼师生优良的情意素养

1.充满自信,乐观积极。在50名被调查的学生中,有30%对自己是否能胜任幼儿教师的工作,显得非常自信,认为完全能当好一名优秀的教师。相比女生面对困难时的犹豫,他们显得很乐观。在和女生的混合编班教学中,男幼师生通常会表现出大度的心态。

2.坚强忍耐,承受力强。在周围女生居多的环境中,男生意志坚强、吃苦耐劳常常表现得很突出,比如干重活,能吃苦。比起女生,男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一般来说更强,相容性好,能比较冷静、合理地处理事务和解决问题。

3.思维活跃,直率阳刚。男生的视觉空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相对来说更强,大多喜欢挑战,富有创新精神,说话直率,做事果断,不墨守成规,会有很多新颖的想法。[4]作为男幼师生,在这方面更为突出。

(二)男幼师生有待改善的情意素养

1.专业兴趣与信念亟须增强。从家庭背景看,阜宁高师首届男幼师生中有76%来自农村和小城镇,传统的择业观念占主导地位,因家境困难和保底就业而选择幼教,存在着“被幼师”的情况。主动选择学前教育专业或对专业感兴趣的男生很少,社会对这些男生所学专业及将来从事幼教的态度往往影响着他们的专业认同感,使得学习的原动力受到严重影响。

2.幼师人际环境中的“伪娘”焦虑。长期以来,幼儿教师性别严重失衡,部分男幼师生身边的同学绝大多数是女生,专业课的老师绝大多数是女教师,到幼儿园实习,指导教师和周围同事又多是女性。调查发现,有50%的男幼师生出现过来自人际环境的焦虑,没有归属感。他们在思想、语言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可能有被女性同化的倾向,男生的性别特质容易被忽视。

3.专业认知不足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在专业技能课上,女生可以跳出很优美的舞蹈,可以剪出漂亮的剪纸,可以折出逼真的纸鹤,可以缝出美丽的布娃娃,男生显得有压力。心理素质好的,能在女生为主的环境中健康地成长,发挥自己的优势。但近10%的男幼师生不相信自己将来能够在专职幼儿教师中有突出表现,希望往管理者的方向发展。心理脆弱的,缺乏对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会出现焦虑、孤独等心理问题。

三、目标:男幼师生情意素养的应然取向与价值期待

元情绪能力强的人较易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分辨自己各种不同的心情状态,并能有效地运用这种能力调控、指导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元情意能力良好的男幼师生可以随时掌握信息、主动应对,并能讲求时效、乐观冷静、尽力协助他人疏导情绪。

(一)能正确认识情意并调适自身情绪

高情智首先是能够清楚地认识自我,掌握自我情绪调控的工具,通过调控自我情绪来影响自己的行为,然后再影响别人。男幼师生正确认识自身情绪,就要培养元情绪的能力,包括元情绪的觉知、体验、调节和监控。元情绪觉知,指能分辨不同的情绪感受,意识到情绪感受代表的意义,预感到情绪、情感的发展方向。元情绪体验,指个体对自己情绪的情绪性反应,即对初级情绪产生次级情绪,如害怕(次级情绪)自己所产生的愤怒(初级情绪)。元情绪调节,是指把情绪表达和情绪体验调整到符合自己需要和与情境协调的过程。元情绪监控,主要指主体把感知和体验到的自我情绪经评价后控制在某一状态范围内。[5]元情绪有短期与长期之分,对男幼师生来说,长期的元情绪,如在幼师“女儿国”里产生的心理压力,可能导致沮丧甚至压抑,进而影响个人特质,因而需要能够有效地调适身心,适当放大积极的情感因素,控制和减弱不良的情感。对付逆境时的自我调节,能主动对自己进行心理放松和心理暗示,如在音乐声中进行舞蹈训练,抑制伴随紧张而产生的生理反应,从而减轻心理上的焦虑情绪。

(二)能尊重善待生命并完善职业人格

教育的价值肯定不能仅仅是促进人的认知和技能,我们的学生是富有灵性的,有着情感、愿望和品行的生命。幼儿与生俱来不会有完全相同的心理倾向,也不会有完全相同的智力。幼儿教师应能够尊重个体生命的差异,不用同一的尺度去衡量原本就不一样的生命,不因知识学习、技能训练,而漠视生命、压制生命,使每个学生最大可能地得到发展。男幼师生应学会不因自己的偏好而冷落孩童,真正将“育人为本”作为工作的指南。

(三)能拥有教育情怀并形成良好品行

教师的爱心,是一种教育的情怀,它更多的来自于对教育的理解与对教育本质的把握。通过情意素养的培养,男幼师生要提高对情意教育价值的认识。一是要促进情智的发展,表现出对儿童的热爱,对所学内容喜欢、感兴趣、积极接受,专业学习效果明显提高;二是要促进社会化的发展,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拥有更多的交往合作、参与决策的机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课堂与社会、与生活的距离,在和谐的氛围中改善人际关系,促进合作能力的发展,对组织儿童游戏有明显的帮助;三是要逐步养成健康的个性,促使学习的动机态度向好的方向发展,促进良好学习习惯和良好品行的养成,促进幼儿教育技能训练的常规化。

四、策略:男幼师生情意素养优化的系列措施

男幼师生情意素养的培养,应当有针对性地根据幼师男生的性别特点,发挥其性别优势,开设特色课程,在营造幼儿教育文化氛围过程中实施有效的情意素养培养策略。

(一)目标引领中明确男幼师生为高素质的幼儿教师

男幼师生在培养目标定位上应明确为高素质的幼儿教师。2011年12月教育部公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把幼儿教师的专业标准分为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部分。“高素质”意味着男幼师生不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过硬的专业能力,还要有科学的专业理念、高尚的师德,即要有优良的专业情意。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引领男幼师生了解专业前景,幼儿教育不能没有男性;了解学前教育专业在国外的情况,男幼师普遍得到社会的尊敬和认可;了解我国今后幼教发展的趋势,每个幼儿园都得配备一定比例的男教师。以此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进而增强他们肩负的历史责任意识。

(二)生涯规划中强化男幼师生的职业认同意识

入学开始就注重对男幼师生进行包括心理辅导在内的职业生涯教育,帮助他们确立核心价值观,找准自己的定位,树立高远的教育理想,进行合理的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同时还可以经常聘请有成就的幼教一线男教师为他们开设幼儿园教育实践专题讲座,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帮助他们增强专业认同感、提升专业自信心,从而激发学习的内驱力和专业发展的积极性。[6]不仅要从职业身份来认同自我,还要从专业价值来认同自我,相信自己在做着世界上很有价值的事情;注重培养自己和蔼、温和的性格,培养热爱幼教、喜爱幼儿的感情,注重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积极参加幼儿教育实践活动,扩大自己的生活交际圈,增加自己幼儿教育的实践经验,培养自己与幼儿的良好人际关系,营造温馨的交往环境。

(三)教学改革中突出男幼师生性别特质的优势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学前教育专业以招收女生为主,课程方案往往更多地考虑女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如技能课程以女生擅长的艺术类课程为主,客观上造成对男生的忽略和歧视。教改中可适度增加体育健康、科学探究、教育技术、创意制作、活动策划等男生比较擅长的课程比例,适当调低歌舞、手工等男生感觉困难的艺术类课程要求。[7]性别形象是男幼师转变幼教领域太过阴柔、阳刚不足局面的重要条件,有所建树的男性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都有自己的男性本色,因此应当为男幼师生提供与女生有差别的教学,突出性别特质的优势。例如男生的舞蹈课可由男教师来教;专业课教学要注重帮助男生在幼教工作中发挥优势和克服劣势;即使在同样的专业课程学习上,也应激励他们发展男性特有的教育风格等等。还可以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有利于专长发展的社团活动,如篮球、围棋、武术等等,以满足个体不同的发展需求。

(四)具体情境中构建男幼师生情知共进的场域

引导男幼师生在主体心灵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张力场中,通过自己的想象、移情、解悟等多种心理因素交汇,激活已有的甚至是并未意识到的知识经验,借助情境在特定氛围的体验中接纳新知,寻求思想共识,升华情感。例如通过介绍中外幼儿教育发展史,尤其是有关幼儿教育男性工作者的事迹,让学生清楚他们已经有杰出的榜样。20世纪20年代,就出现了陶行知、陈鹤琴等男性幼儿教育家。世界上首次以“幼儿园”命名学前教育机构的是德国的福禄贝尔,他被誉为“幼儿园之父”。近年来,随着幼教行业对男幼师的呼唤,越来越多的男生走进学前教育专业。[8]这样在增长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专业情意。再如通过常态化的教育见习、实习,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情境中得到启发,使其情感体悟借助情境得以巩固。

男幼师生的情意教育应构建具有适切性的评价体系,充分考虑其专业特点,考虑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但我们不能忽视教育的“人学”特征,应重视男幼师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全域发展”,在客观情境中培养他们富有专业特色的情意素养,促使情意教育与他们的职场需求尽可能地统一起来。

参考文献:

[1]孔宝刚,胡娟.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幼师生专业情意培养[J].江苏教育研究,2013(7A).

[2]赵鑫.论教师的感情修养[J].教育学术月刊,2012(4).

[3][英]休谟.道德原则研究[M].曾晓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4]杨举.浅析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J].沧桑,2013(3).

[5]许远理.元情绪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探索,2001(9).

[6]曹丽.男幼师职前教育中问题及特色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地方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男生教育现状调查的思考[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

男人心理学感情第3篇

情绪冲动常常成为犯罪行为的助推器:

有个犯人,一审被判死刑。二审终了之际,法官问犯人:“你还有没有什么要说的?”

他回了一句:“x他妈的!”

法官一听大怒,于是训斥了他十几分钟。

犯人静静地听完之后对法官说:“法官大人,您是个受过教育的高级知识分子,听了我一句脏话也会如此动怒,而我只有国中毕业,当我看到老婆跟别的男人在床上,于是我一气之下,就将他们杀了,实在是当时太冲动,无法克制自己情绪而造成的。”

后来,这位犯人从死刑被改判无期徒刑。

我们必须正视的一个事实是:男孩受到的情感困扰更多,男孩也更容易陷入情感危机之中。因此,我们要通过提高男孩的情商,来帮助男孩应对情感危机。

(一)正视男孩情感健康

不管是父母,还是教师,一定要树立这样的认识,那就是情感对男孩同样重要。丰富的情感并非女孩的专利,它同样应该为广大男孩所有。

我们要重视男孩的情感健康,因为男孩是男人之父,今天情感孤独的男孩就会变成明天孤独痛苦的男人。今天不知道如何表达愤怒的男孩明天可能就会因为愤怒而毁掉别人,也葬送自己。

情商,即情绪智力,指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调控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情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清晰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准确地把握他人的情绪;(2)有效调节和控制自己与他人的情绪;(3)运用情绪来引导和促进思维。

情商对一个人的发展非常重要。许多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未来成就的大小,起决定作用的是情商。美国心理博士戈尔曼在其名作《情绪智力》一书中明确提出:“真正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情商而非智商。”

(二)改变对男孩情绪的偏见

在男孩的情感危机中,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们的传统文化认为男孩应该是勇敢的,坚强的,因此并不鼓励男孩的情绪反应,尤其是一些消极的情绪反应,如害怕、恐惧等等。这其实是一种文化偏见,是另一种形式的性别歧视。这种文化偏见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男孩在情感方面处于不利地位,男孩往往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消极情绪,从而给个人生活和事业埋下隐患。

要提高男孩的情商,就要先改变对男孩情绪的偏见。

第一,要学会接受男孩的消极情绪。情绪是人的一种自然的、本能的反应。人不是机器人,主要是因为人类有情绪、有情感。正是不同的情绪表现使我们的世界五彩斑斓。我们要接受男孩的情绪,尤其是要学会接受男孩的消极情绪反应,把它看作为男孩对社会的一种正常反应。

第二,对男孩更宽容一些。我们知道,男孩的情感天性脆弱,男孩的情绪表达和调控能力弱于女孩,所以,对男孩的情绪反应,我们不妨更宽容一些。

(三)引导男孩认识情感世界

要提高男孩的情商,就要帮助男孩认识情绪情感,通过教育使男孩摆脱对自己情感世界的无知。要引导男孩认识到

情绪是人对世界的一种本能反应,每个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反应。

情绪反应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过程,它既受外界刺激的影响,更受个体心理的影响。

情绪主要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这两种情绪对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情绪本身并无好坏之分。

一般来说,积极情绪对个人健康有益,而消极情绪会对个体带来危害。

每个人都可以控制情绪,做情绪的主人,每个人也可以被情绪所控制,成为情绪的奴隶。

我们的目的,是让男孩充分认识到情绪世界的丰富。一个人只有真正认识了情绪,才能逐渐学会如何管理情绪。

(四)鼓励男孩的情绪表达

受文化偏见的影响,许多父母和教师往往不鼓励男孩的情绪表达,错误地把男孩的情绪表达看成“娘娘腔”,这是一种文化偏见,对男孩的情绪健康不利。

我们可以作这样一个比喻一个从没用过刀的人,往往不知道刀的危害,他也不知如何用刀,当他用刀的时候,更容易受伤害。情绪也是一样,一个从来没有生过气的男孩往往会不知道愤怒的危害,他更不懂得如何控制他的愤怒,当他一旦发怒时,他就可能会一发而不可收拾,因为他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愤怒。

要鼓励男孩的情绪表达。不妨这样做

在交流时,多使用一些描述情绪的词,比如可以通过描述自己的情绪来引导男孩描述自己的情绪。

注意男孩的情绪变化,引导男孩描述自己的情绪及其变化,比如,当男孩放学回家以后,父母就可以询问一下他在学校的感觉。当注意到孩子情绪比较消极时,父母要引导他说出自己的感觉。

接受男孩的消极情绪表达,当男孩表现出不高兴、生气,甚至愤怒时,要学会接纳这种情绪,把这看成男孩的一种本能。

(五)帮助男孩学会情绪管理

让男孩摆脱情感危机,还要让男孩掌握管理情绪的方法,学会管理情绪、这是终极目的。

通过改变自己的认知来改变情绪体验,这是情绪管理当中最常用的方法。

情绪理论认为,情绪的产生往往有三个基本的环节:刺激(A)——认知(B)——情绪反应(C)。第一个环节是刺激,主要指外部环境刺激,比如一些高兴的事情,或者一些令人伤心的事情。第二个环节是认知环节,是指个体对刺激的理解,不同的人对同一刺激的理解往往是不同的,因此,同样的刺激可以激发不同的情绪反应。第三个环节。是情绪反应,比如愤怒、高兴等等。

情绪管理理论认为,在这三个环节当中,认知环节是关键,改变了认知,情绪往往就会随之而变。比如,面对同样的批评,不同学生有不同的认知,所产生的情绪反应截然不同。下面就是两个例子,

1.

A(刺激):老师批评:怎么又迟到了!

B(认知)该死,老师看我不顺眼,又想整我了!

C(反应):情绪紧张,生气,对老师没有好感。

2

A(刺激):老师批评:怎么又迟到了!

B(认知),老师关心我,想了解我迟到的原因。

C(反应):情绪比较平静,对老师有好感。

通过上面两个例子,我们不难看到,要调整情绪,一般先要改变认知。认知改变了,情绪自然就改变了。

除了改变认知以外,还有其它一些帮助男孩管理情绪的方法,如呼吸调节法、目标转移法等等。

摘自孙云晓《拯救男孩》,作家出版社,2010年。

男人心理学感情第4篇

关键词:性别群体;心理差异;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8-0277-02

性别群体的心理差异一直是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关心的热点问题,男女两性在生理发育、生理功能和形体等方面的生理差异已经被人们普遍认可和接受,但是对于性别群体的心理差异的研究较少,研究和了解性别群体的心理差异可以充分发挥男女心理发展过程中的长处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进行,同时还可以针对男女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使男女生的心理都能够得到最好的发展,从而培养出一大批有优秀品质的学生。

一、性别群体的心理差异

(一)一般心理过程的差异

心理学界把心理现象分为一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主要方面,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过程,包括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从总的心理过程来看,男女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具体到心理过程的各个构成要素方面,各有所长。

1.男女的认知有差异

男女的认知有差异,主要表现在:其一,男女的感知能力有差异。一般来说,“女性的感知觉较男性更加敏感、细腻、深刻”,男性则“相对肤浅、易变和易退”。其二,男女记忆能力有差异。女性比较擅长形象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男性则更擅长意义记忆和逻辑记忆。其三,男女思维能力有差异。“女性的思维更多地偏向于形象思维,她们习惯和倾向于用形象思维去解决问题;而男性的思维则更多偏向于抽象思维,他们习惯和倾向于用抽象思维去解决问题,”同时男性的空间创造能力要优于女性。其四,男女想象能力有差异。主要表现在有意想象上,无意想象并不存在明显的差异。女性更习惯于根据形象性的描述和示意创造出新的形象,并比较偏向于文学艺术方面的创造性想象。而男性则习惯于借助于抽象性的描述和示意创造出新的形象并且比较偏向于自然科学领域的创造想象。

2.男女的情绪情感有差异

男女两性的情感存在着显著差异。首先,女性情感更加丰富、敏感多情,情绪情感的体验更为强烈。其次,女性的感情比男性更深刻、细腻、隐含;男性则相对比较肤浅、外露。女孩子不管遇到高兴、痛苦还是愤恨的事情,尽管内心的情感体验是很深刻的,但她们不流露在脸上,而男性表面上情绪激昂,但内心的体验却可能是不深刻的,他们受一点点委屈就会立刻板起面孔,瞪大眼睛;男女都有情绪情感的反应,但由于男孩子从小受到社会化过程中一种特殊的教育和培养,“男儿有泪不轻弹”,等社会文化的影响,所以男人是不轻易为情所动。

3.男女意志能力有差异

女性的意志较为软弱,依赖性较强,容易受他人的暗示,而男性的意志力则相对比较坚定,自主性、果断性和理智性也强于女性。在面对重大的突如其来的事件和挫折的时候女性往往容易表现出软弱,男性则比较刚毅和坚强,但是男性同时又比较容易犯盲目独断、鲁莽草率的错误。

(二)个性心理特征的差异

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成分,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具有相对稳定性,但是它在个性结构中并非孤立存在,受到个性倾向性的制约。男女的个性心理特征有差异,具体表现在兴趣、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

1.男女兴趣有差异

一般来说,女性的兴趣较窄,更关注于比较感性的文学、艺术、医学、教育等领域。男性的兴趣则比较广泛,多倾向于重大社会事件、政治时事和自然现象等。例如,对于一件玩具,女性常常只会对它的用途感兴趣,而不会去关心它的结构;男性则在摆弄物件的探求欲以及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方面都强于女性。再次,在课外阅读方面,女性更喜欢看小说、看电影以及跳舞等等,而男性则侧重于浏览科学书报、参加科技活动等等。

2.男女能力有差异

性别群体对于人在普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即一般能力而言没有太大的差别,这里的差别主要指特殊能力方面的差别。特殊能力的个别差异科学实验和日常生活表明,人的特殊能力的差异是十分明显的。有的人擅长音乐,有的人擅长体育;有的人善于技术操作,有的人则表现出社交、组织管理等方面的社会活动才能。男女在特殊能力方面的差异体现在女性多在艺术、医学、教育、新闻等方面取得成就,而男性多在哲学、政治、经济和自然科学等方面取得成绩。

3.男女气质有差异

气质是与生俱来的个体的性情和脾气,根据巴普洛夫对气质类型的四个划分来看,女性接近粘液质和抑郁质的人数多于男性,而男性接近多血质和胆汁质的人数多于女性,比如著名的影视人物林黛玉就是抑郁质的典型代表,而张飞和李逵是多血质的典型代表。

4.男女性格有差异

性格是个体对人对事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表现出的心理特征。在这个方面一般来说,男性多偏向意志型和理智意志混合型,而女性多偏向情绪型和情绪意志混合型。在中国传统的家庭文化里,男孩子调皮捣蛋、好动贪玩属正常现象,而女孩子就应该文文静静、贤良淑德。而且在学校教育中,很多老师会为了管理好那些顽皮的男学生,安排其与女孩子同桌,由于女孩子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再加之其惹不起这些调皮的男生,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十分柔弱的性格。另外,一般情况下,在成长的过程中,女孩子都比较依赖母亲,而男孩子更喜欢跟随父亲,所以,“潜移默化中女孩子慢慢形成了安分守己、拘泥小节以及情感脆弱等性格特征,特别是在女生的生理期,因为种种主客观原因,焦虑、自卑以及烦恼等负面情绪十分常见;反之,受父亲的影响,男孩子的性格更多的是大胆奔放、不拘小节以及情感粗犷等特征。”

二、性别群体心理差异的成因

一般而言,“性别群体的心理差异是生理基础和社会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男女在遗传因子上的不同,加上后天环境影响下综合作用的结果,使得男女在生理、心理以及社会角色等方面的诸多差异。

性别群体心理差异的生理基础主要包括男女两性生理发育有差异、生理功能有差异、神经和内分泌有差异等。遗传和生理学上的差异是男女生物属性的差异,是先天就存在的。社会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大众传播媒介等,其中社会环境因素是性别差异的决定性因素。个体的性别差异是受到了家庭因素最初的导向作用、学校教育的强化作用和社会因素的潜移默化作用。一方面,性别差异的形成是由于个体接受了家庭、学校和社会方方面面的性别观念的强化。另一方面,个体在成长的过程中会不断地观察他人的行为,男孩子通常是观察父亲、男性教师和男同伴,而女孩子则是观察母亲、女性教师和女同伴,从而他(她)获得了自身的行为模式。而且,不同的社会角色的扮演也会对男女两性的心理和行为差异造成影响,因此造成了性别群体的心理差异,并通过不同的行为活动表现出来。

三、根据性别群体的心理差异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性别群体的心理差异是客观的存在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想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良好的成效,就必须尊重这种差异,并从这种差异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因材施教的原则,从男女两性的群体心理差异出发,根据男女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社会属性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男女差别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方法与之相适应

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要必须考虑到男女不同的生理特点,照顾到男女不同的生理需求,以及他们在不同生理条件下产生的不同的情绪反应和心理需求。比如女性在生理期和怀孕期以及哺乳期都会由于生理的变化造成体力不佳、情绪变化大等反应,而男女两性都会在更年期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思想政治教育要根据不同性别群体的思想特点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如女性多以情动人,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而男性则多是以理服人,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的方法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二)男女差别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确立扬长避短、合理发展的方针

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为不同的性别群体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首先要承认这种群体的性别心理的差异,这是尊重事物客观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然后提供大量的活动和教育、学习的机会,通过两性持久的交流和相互的影响各展所长、各补所短。比如女性做事认真但意志力不够坚定,而男性做事粗犷但却遇事坚韧不屈,男女两性通过恰当的模仿和交流使双方的性格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尊重性别群体的心理差异,扬长补短是最基本的策略,而保证不同性别群体心理发展以及素质的健康和谐发展是其最终的目的,这也是符合当今素质教育的。因此,每一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尊重与发掘性别群体之间的心理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使每个个体都学有所获,各展其才,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储备大批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时蓉华.两性世界——男女性别差异的心理剖析[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2]郭永玉.人格心理学:人性及其差异的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3]杨芷英,王希勇.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陈枚.对青少年学生性别角色心理社会化发展特点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89,(4).

[5]赵丽琴.性别角色的形成及其社会适应[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

[6]吴亦明.浅论性别差异与学校教育[J].育人经纬,2001,(9).

男人心理学感情第5篇

关键词 主观幸福感 研究生 因子

中图分类号:B849 文献标识码:A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Graduate Stu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ZHU Lingchun

(Learning Sciences Research Center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96)

Abstract To survey the men and women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graduate stu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Methods: general well-beings cale to survey the 60 graduate students. Results: Girls' subjective well-being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boys in our school. The female graduate students in our school sco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norm,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o the satisfaction of life and interests, sad or happy mood, energy, gir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boys in the three factors,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the female graduate stu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is higher than male graduate students, it is likely to face the pressure from the latter and the expectations of society, so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male graduat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Key words subjective well-being; graduate; factor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Well-being,简称SWB)是个体根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自己的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性评价,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综合性心理指标。①它主要包括生活满意度和情感体验两个基本成分,前者是个体对自己生活质量的认知评价,即在总体上个体对个人生活做出满意判断的程度;后者是指个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包括积极情感(轻松、愉快等)和消极情感(抑制、焦虑、紧张等)两个方面。②③

目前关于主观幸福感方面的研究有很多,但对硕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的的研究却很少。作为具有高层次学历教育的研究生,他们承受着来自学业、就业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精神压力,有人对200名在校研究生进行心理健康相关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轻度和中度以上心理健康问题者分别达37.57%和10.05%。④这些问题如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消解,则会影响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因此,研究我校研究生主观幸福感水平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对我校硕士研究生幸福感的现状进行调查,其目的是通过了解我校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状况,探讨影响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因素,并分析男女研究生在各个因素上的差异,以便更好地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为促进其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65名在校研究生为被试对象,剔除无效问卷5份,回收有效问卷60份,其中男生问卷30份,女生30份。被试者平均年龄21~2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2.5岁。

1.2 研究工具

采用中国版总体幸福感量表(GWB),用于测量被试目前所体验到的幸福程度。总体幸福感量表(GWB)⑤由美国国立卫生院中心制定的一种测量工具,用来评价受试者对幸福的陈述。本量表共有33项,1996年国内段建华对该量表进行修订,即采用该量表的前18项对被试进行施测,每个项目得分与总分的相关在0.48~0.78之间。内部一致性系数男性为0.91,女性为0.95,重测一致性为0.85,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量表内容分成6个因子: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松弛与紧张。全国常模得分:男性为75分,女性为71分,得分越高,表示主观幸福感越强烈。

1.3 调查方法

主试使用统一指导语向被试说明答题方法和注意事项,该问卷采取不记名的方式进行。

1.4 数据处理

将数据输入excel表格,运用SPSS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我校男女研究生主观幸福感一般资料

表1 主观幸福感男女生平均分差异比较

注:**表示sig.

根据检验可知,女生的主观幸福感量表平均分(M=92.00)高于男生(M=73.7),具有显著性差异(t =7.212,P

2.2 我校男女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差异比较

分析可知,在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的因子中,女生比男生高,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48);在精力的因子上,男女生有显著性差异(p=0.009),女生明显高于男生;在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因子中,女生比男生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2);在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松弛和紧张、对健康的担心因子女生高于男生,但无显著性差异(具体见表2)。

表2 主观幸福感六种因子的性别差异

注:*表示sig.

3 讨论

3.1 我校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的总体状况及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女研究生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男生,这与国内很多学者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如王淑燕⑥对硕士研究生进行主观幸福感调查,发现男生的生活满意度、幸福感显著低于女生。同时,女研究生在六个因子上得分均高于男研究生,其中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忧郁或愉快的心境、精力三个因子上具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我校女研究生更容易从生活中感受幸福,对目前的生活状态和生活质量比较满意。跟全国常模相比,我校女研究生总体幸福感的得分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意义,这与冯翠仙、⑦钱宇凤⑧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男生的平均得分比全国常模稍低,虽然没有显著性差异,但也值得我们关注。

3.2 男女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差异原因分析

一般而言,同等条件下男生的压力往往大于女生,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因素:(1)社会对他们的期望较高,虽然现在强调男女平等,但传统的观念仍然存在,如:男生被看作家庭、社会的“顶梁柱”,男生自出生以来,被灌输的观念往往是“你是男生,你应该很棒”,“你是男子汉,必须担起重任”等等;(2)男生对消极情绪及心境的处理方式,“男儿有泪不轻弹”,男生不像女生遇到挫折时可以示弱,可以哭出来,或找人诉说等等,他们一般把消极的情绪埋藏在心里,然而放在心里的负性情绪不会自动消失,研究表明,消极情绪需要运用适当的方式宣泄出来,否则会影响个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3)现实中的压力,首先是感情上的问题,我校是工科类学校,男女生比例不协调,男生人数远超过女生,很多男研究生仍是单身,已有研究表明,处于单身的个体主观幸福感一般较低。其次就业压力,虽然男女研究生生都会面临着这方面的压力,但男生在这方面的压力往往比女生更大,因为社会现实要求男生必须多挣钱才能在社会中生存,他们要靠自己,特别是研究生这个年龄阶段还要面临买房成家等问题。所以我们需要关注我校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态,特别是男研究生,应帮助其疏解压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注释

① DienerEd.Subjectivewell-being:Threedecadesofprogress[J].PsychologicalBulletin,1999(2):276-302.

② 张灵,郑雪.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2:116-121.

③ 李幼穗,吉楠.主观幸福感研究的新进展[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70-74.

④ 孙艳平,吴谅谅.浙江省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J].心理卫生,2003.5:514.

⑤ 汪向东,王希林.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增刊):83-86,127-129.

⑥ 王淑燕.硕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的特点及其与自尊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6.

男人心理学感情第6篇

男女生殖器的不同外形和构造特征叫做第一性征,决定第一性征的是遗传物质――染色体。

青春期发育后,男性和女性身体的生理变化的性别差异称为第二性征,决定第二性征的是男女性激素的差别。

除了上述的形态和生理功能的差别之外,男女在心理上也有鲜明区别:男青年直率、雄心勃勃、大胆、竞争性强,对爱的要求强烈而且主动,喜欢与美丽、聪明、活泼的女子交朋友;女青年则羞涩、腼腆、胆小、多愁善感、温文尔雅,对爱的要求被动,对被爱的要求强烈,喜欢与可靠、成熟、能体贴人、有男子气的男性为友。这种男女性格和行为上的心理特征被心理学家称为第三性征,即性别程度,简称性度,指的是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明朗化。

随着时代的进展,气质的内涵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比如女性中不乏热情泼辣、豪爽刚烈、精明强干者;男性中也涌现出不少刚柔共济、感情丰富、务实稳重者。于是国外有些著名的心理学家提出男女双性化的概念,即所谓第四性征,指无论男女两性,都应取长补短,同时具有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心理特性。他们认为具有双性化气质的人在很多情况下能把事情办得更出色,才华出众,运筹帷幄,这些人的自尊感更强烈,因而是一种理想的模式。这是对第三性征认识的一次革命性飞跃。

我们这里所说的双性同体并不等同于生理学、心理学上的双性同体说,而是具有人性价值准则意义的艺术哲学。

在很久以前,柏拉图和弗洛伊德都提出过人生来有“潜意识双性化”倾向。荣格也认可“男性的女性意向”和“女性的男性意向”,他把前者称为安尼玛(anima),后者称为阿尼姆斯(animus),以避免生理、心理学上严格的雄性与雌性对立以及分类的简单性。他认为,最雄健的男子也有安尼玛,她是男性无意识中的女性补偿因素,“他”常把“她”投射到女性身上;而最女性的女子也有某些心理特征证明身心中的阿尼姆斯存在,女性也有潜在的男性本质。因此性别之间的对立,主要是个人内部安尼玛和阿尼姆斯之间无意识斗争的一种投射,两性间的和谐依赖于个人内部的和谐。所以,一个人越是深入地认识自己,越具有自我的觉知,也就越了解自己灵魂所投射到的异性,同时也就容易做到两性和谐相处,互洽互补。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人本主义哲学家更将“双性化”的自我实现看作人类健康的全新概念,认为人的双性化将会成为人类理想的角色模式。

荣格说:“我为安尼玛下了极简单的定义,它是生命的原型。”这是静止、稳定、统一的生命原型,这是潜藏于每一个男性和女性最深处的核心本质。热恋的男性将他在自己的安尼玛中所崇拜的,所有价值准则都投射到钟爱的女性身上,同样,女性将她在自己的阿尼姆斯所要征服的,全部价值准则都投射到她心仪的男性身上,这种投射实际上是将自己的本质理想化、对象化。

俄国哲学家、诗人索洛维尤也说:“真正的人,具有充沛理想人格的人,显然不能只是男人或女人,而是应具有两种性别崇高统一的人。实现这种统一,创造真正的人―阳性及阴性原则的自由结合,同时保留有两者形式上的个性化,但克服了它们主要的相异性及分裂。”

心理学家拜登蒂克认为:在骨骼和肌肉方面,男性的构造基本上是直线性和锐角形的,女性的构造则是曲线的、弧状的。一般认为,阳性刚强而主动,阴性柔弱而被动,也是一大事实。

但女性的这种“柔而被动”、“静待的容受”并不是一种消极,而是代表着与“刚而主动”的生命形式互洽互补的人类另一种生命形式。相应地,美国人一致认为的男性性格是:强烈的攻击性,强烈的独立性,直率,冒险,自信,无依赖感,支配感强。女性性格是:内敛的,内倾的,温淑的,分寸得体,感情敏感,对安全和归宿需要强,易自我欣赏,善表达温情。有一个庞培城的传说可以给我们一种启示。在庞培城的火山灰下,人们发现男性的遗骸多呈向外挣扎的姿态,而女性多呈向内蜷缩的姿态。这大致象征着男性与女性的精神向度不同:男性更多地负起向外开掘、探索生存环境的任务,女性更多地负起向内开掘探索、庇护延续种族的任务,精神上有着天生的向内的热情。

在思维方面,一般认为男性空间能力、分析能力、逻辑能力、思辨能力优于女性,缜密严谨,以理性取胜,倾向于哲学。女性在语言能力、整体感知能力、直觉判断能力方面优于男性,女性具有莫测幽深的内在生命体验、敏锐的感官感觉以及对天地万物的感悟能力,更多地倾向于文学和艺术。

更有趣的是由于生理、心理的性别差异,甚至在诗语的言说方式方面男女也存在着差异:男性诗语充满了勇武有力的气势和雄辩色彩,宏阔完整,波澜起伏,高屋建瓴,视野开阔,理性力度强,历史经验丰富,体现了男性对世界和社会的控制、操纵以及由此而来的自信心和优越感。“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做第一千零一名。”(北岛《回答》)这种坚毅有力的话语正是最典型的男性诗语方式;而女性诗语则具有私语性质、情感情绪传达的内倾性质。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科学家们发现,虽然在工业化社会,男性的性格特征能使他们在工作上胜于女性一筹,但发展到信息时代,女性的特点更适合由电子邮件、网络会议和协作精神组成的社会需要。职业新女性的思维方式比男性的思维方式更适应21世纪的需求。专家研究表明,女性的思维是“网状思维”,而男性的思维是“阶梯思维”。女性的思维方式能够让她同时做5件事,比男性善于协作,有求同心理。女性习惯反复权衡利弊,而男性控制情绪的能力、判断力、谋求升职的欲望等均强于女性。所以,发展信息经济需要女性,但科技进步还得依靠男性。换句话来说,男性进行发明,女性应用男性发明创造成果。我们应该有一个男女共融的社会,而不应是男性主宰的社会。

美国心理学家曾对两千余名儿童做过调查,结果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过于男性化的男孩和过于女性化的女孩,其智力、体力和性格的发展一般较为片面,智商、情商均较低,具体表现为:综合学习成绩不理想(特别是偏科现象严重),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遇到问题时要么缺少主见,要么固执己见,同时难以灵活自如地应付环境。相反,那些兼有温柔、细致等气质的男孩,兼有刚强、勇敢等气质的女孩,却大多智力、体力和性格发展全面,文理科成绩均较好,往往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喜爱。成年后,兼有“两性之长”的男女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里,更能占据优势地位。

这个发现印证了今日美国日益流行的一个崭新的教育思路――双性化教育。所谓“双性化教育”,是摈弃了传统的、绝对的“单性化教育”后应运而生的一种家庭教育新理念。研究者认为,在教育幼儿时,过于严格、绝对的性别定型(即男孩只培养其粗犷、刚强等男性气质,女孩只培养其温柔、细致等女性特点),只会限制他们智力、个性健康全面的发展,进而可能令男孩过于粗犷、勇猛而缺少平和、细腻气质,无法学会关心体贴他人及拥有细腻的情感世界,令女孩过于柔弱、内敛而缺少勇气、自立精神,缺乏竞争心及刚强的心理素质,最终在社会适应、情绪调控、压力化解以及处理包括家庭在内的各种人际关系上,都劣于那些“双性化”的男女。女孩可能因此缺乏独立性和上进心,放弃对事业的追求和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最终难以成材;男孩可能变得刚愎自用、不解人意、冷酷冷漠,或干脆成了工作狂,不仅在事业上难有竞争优势,在社交圈中也不受欢迎。

心理学家的研究还表明,甚至绝对男性化与绝对女性化的教师,都不利于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双性化教师比性别类型化教师在师生交往中更受学生欢迎,其原因在于性别类型化教师缺乏亲和力。有位男教师,教学水平和学术能力都令同行和学生佩服,但学生评教的满意率却比较低。学生反映,该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能力他们都能接受,但他太过严肃,少有笑脸,与学生谈话总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学生有事找他,他表现出来的好像是一种爱理不理的态度。这位教师之所以不受学生欢迎、师生关系比较紧张,是因为他男性气质过强,缺乏必要的亲和力。

所以,性别刻板化将限制个人的发展,也造成性别的歧视。在性别刻板化的压力之下,女性的自尊较低,自信心较差,有低估自己能力的现象;男人虽因传统角色比女性角色显得更有优势,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例如男生不轻易表达或发泄自己的感情,失败时常遭较严厉的批评,较难作自我的揭露,不但影响男性发展亲密关系的能力,也会影响身心的健康。

时装也许是一个时代最好的风向探测仪。无性别趋势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开始在对潮流最敏感的时尚界绽放。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头发已经不再是性别的标志,男人留长发者大有人在,染发者也比比皆是;男人的服装从穿沙滩装漫延到了穿花衬衣、花T恤,如今更是流苏连缀,大有抢女人风头之势;就连包头巾,贴个水晶纹身,穿个鼻环、唇环,也成了一些男人的时尚。美国的男人更勇猛,勇敢地走进了美容院,让自己看起来更强健、更性感……男人越来越求解脱、放松、消闲自在,而女人不得不自立、自强,为自己争一席之地。先是男士的专利――西服成了女人的必备行头,接着短发风行,甚至光头也成了女性的一大时尚,然后是长盛不衰的无性别装――牛仔服……在这个开放的年代,不论男女,都在充分显露自己个性的一面。

印象最深刻的,是最近的一个手机广告,广告说的是:当戴耳环、化妆、戴丝巾这些本属女性专利的娱情方式也被男士占据之后,女人的娱情方式就是手机。在这个男女将会进一步平等的世纪里,女人不再欣赏男人打肿脸充胖子摆出硬派小生款,女人允许男人软弱一点、感性一点,而男人也希望自己能更率性而为,更重视内心深处的情感需求,更接近生命的本真状态。在跨性人所要造就的社会里,性别已经不以“男人”或“女人”的方式存在,而只是人的一种打扮、一种气味、一种、一种成分、一种表演。

男人心理学感情第7篇

【关键词】高中生;主观幸福感;心理韧性

一.引言

“你幸福吗?”成为当下青少年见面问候的热词。“主观幸福感”即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整体评价,是衡量个体和社会生活质量的一种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是反映某一社会中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参数。关于心理韧性,主要存在三种定义:结果性定义,过程性定义和品质性定义。结果性定义重点从发展结果上定义心理韧性。如:面对严重威胁,个体的适应发展仍然良好所具有的一些品质;过程性定义将心理韧性视为个体与环境诸因素相互作用的的动态发展过程;品质性定义强调心理韧性个体拥有共同的良好应对压力或逆境的能力或品质。近年来关于心理韧性的研究逐渐增多。那么,留守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如何?其主观幸福感与心理韧性的关系如何是本研究感兴趣的话题。

安徽省含山县地处长江中下游北岸,位于安徽省中东部,巢湖之滨。含山县是安徽的劳务输出大县,全县农村劳动力20万人,其中常年外出务工的就有14.6万人,高达73%。含山当地的留守未成年人接近4万人,在安徽省内首屈一指,因此本文选取含山县留守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安徽省含山县中学高一25个班中随机抽取6个教学班抽取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差,删除不合格的问卷之后,获得有效问卷368份,有效率为92%,其中参与男生90人,女生 90人,留守青少年(男)27人,青少年(女)32人。抽查的学生年龄段为15~16岁,青少年心理韧性问卷有效为188份,牛津幸福感问卷有效为180份。

(二)研究工具

(1)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由胡月琴,甘怡群编制,共27个题目,包括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5个维度。[1]本量表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大于0.7。

(2)牛津幸福感问卷(修订版),共29个题目,总分越高,表示总体幸福感越强。在本调查中以主观幸福感总分的每题均分作为高中生积极情绪状态的指标,“1.5”为均分的中等水平。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926[2]。

(三)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问卷测试。测试前使用统一指导语,介绍测试目的和填答要求,鼓励学生真实作答。由被试自己完成问卷,完成后现场收回。采用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主要统计方法包括描述统计,t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

三、结果

(一)本次调查中学生的心理韧性以及主观幸福感总体情况

见表1,心理韧性中的目标专注、情绪控制、家庭支持、人际协助四个维度的得分处于2~2.99之间,属于中等偏上水平;积极认知维度得分介于3~3.99之间,属于较高水平;心理韧性平均得分为2.39,属于中等偏上水平。抽查的学生主观幸福感均分为(1.50±0.35),属于中等偏上水平。

表1:心理韧性总及各维度和主观幸福感得分情况

目标

专注

情绪

控制

积极

认知

家庭

支持

人际

协助

心理

韧性

主观

幸福感

均值

2.3156

2.2022

2.9375

2.4157

2.1574

2.3909

1.5027

标准差

.6335

.7672

.7202

.7617

.8970

.4762

.3474

注:*P<0.05,**P<0.01

(二)不同性别和是否是留守青少年的各维度和主观幸福感的得分情况及差异检验,见表2。

将参与调查的学生分成四类:“1―男生且留守”“2―男生非留守”“3―女生且留守”“4―女生非留守“,并进行分析比较。首先比较的是总体男生和总体女生在各个维度以及主观幸福感上的差异,男生和女生在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人际协助、主观幸福感这几项上得分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家庭支持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在家庭支持这项上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见表2-1。

表2-1不同性别心理韧性各维度得分及主观幸福感差异

目标专注

情绪控制

积极认知

家庭支持

人际协助

主观幸福感

男生

2.25±0.67

2.22±0.78

2.90±0.66

2.31±0.78

2.19±1.02

1.52±0.37

女生

2.37±059

2.18±0.76

2.98±0.78

2.52±0.74

2.12±0.76

1.48±0.32

t值

2.58

0.00

0.396

6.58*

1.230

0.499

注:*P<0.05,**P<0.01

接下来比较的是“男生且留守“以及”男生非留守“的情况,在目标专注、人际协助、家庭支持这三项中得分不存在差异,而在情绪控制(t=8.74,P<0.01),积极认知(t=4.338,P<0.05),主观幸福感(t=2.462,P<0.05)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在这几项得分上非留守男生显著高于留守男生。见表2-2。

表2-2男生是否留守心理韧性各维度得分及主观幸福感差异

目标专注

情绪控制

积极认知

家庭支持

人际协助

主观幸福感

男留守

2.13±0.63

2.05±0.68

2.66±0.72

2.30±0.57

2.12±0.87

1.48±0.36

男非

留守

2.30±0.69

2.29±0.81

3.00±0.61

2.32±0.85

2.23±1.09

1.54±0.37

t值

0.380

8.74**

4.338*

0.8695

1.404

2.462*

注:*P<0.05,**P<0.01

还有“女生且留守”及“女生非留守”的比较,结果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2―3。

表2-3女生是否留守心理韧性各维度得分及主观幸福感差异情况

目标专注

情绪控制

积极认知

家庭支持

人际协助

主观幸

福感

女留守

2.27±0.62

2.19±0.81

2.98±0.83

2.52±0.84

2.28±0.75

1.55±0.37

女非留守

2.44±0.57

2.18±0.73

2.98±0.75

2.50±0.67

2.03±0.75

1.44±0.29

t值

-1.364

0.32

-0.005

0.84

1.515

-1.527

注:*P<0.05,**P<0.01

最后是“男生且留守”及“女生且留守”的比较,男生和女生在目标专注、情绪控制、人际协助三项中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在积极认知、家庭支持、主观幸福感三项中得分存在显著差异,留守女生在这三项的得分上均比留守男生高。见表2―4。

表2-4不同性别留守学生心理韧性各维度得分及主观幸福感差异情况

目标专注

情绪控制

积极认知

家庭支持

人际协助

主观幸福感

男留守

2.13±0.63

2.05±0.68

2.66±0.72

2.30±0.57

2.12±0.87

1.48±0.36

女留守

2.27±0.62

2.19±0.81

2.98±0.83

2.52±0.84

2.28±0.75

1.55±0.37

t值

0.021

0.412

2.260*

4.343*

0.978

3.38*

注:*P<0.05,**P<0.01

(三)心理韧性各维度与主观幸福感相关

由表3心理韧性各维度与主观幸福感相关可以看出,心理韧性的五个维度与主观幸福感具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

表3:心理韧性各维度与主观幸福感相关

目标专注

情绪控制

积极认知

家庭支持

人际协助

主观幸福感

0.668**

0.534**

0.443**

0.674**

0.684**

注:*P<0.05,**P<0.01

(四)心理韧性对主观幸福感的回归分析

以心理韧性的五个维度作为自变量,以主观幸福感均分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由表四心理韧性各维度对主观幸福感回归分析可以看出,心理韧性的五个维度均进入了回归方程,R?=0.441,说明主观幸福感的总变异中可以用心理韧性的五个维度来解释的部分比例有44.1%。

表4:心理韧性各维度与主观幸福感回归分析

自变量

标准化β

R2

t

Sig.

积极认知

0.027

0.241

12.775

0.000**

目标专注

0.117

0.251

11.952

0.000**

情绪控制

-0.072

0.267

-14.704

0.000**

家庭支持

-0.091

0.344

-17.992

0.000**

人际协助

0.133

0.441

24.124

0.000**

注:*P<0.05,**P<0.01

四.分析与讨论

(一)高一学生心理韧性和主观幸福感总体状况

本次调查中该校高中生心理韧性平均得分为2.39,属于中等偏上水平,主观幸福感平均得分为1.50,属于中等水平。总的来说,该校高一学生心理韧性和主观幸福感均较好,在与该校老师的沟通中可以感受到老师对于学生的负责,老师办公室里学生总是络绎不绝,在这样良好的师生沟通氛围中,心理韧性中目标专注以及积极认知的分数是中等偏高的。主观幸福感均分是中等偏上,这可能是因为由于高一学生刚刚升到高中,开始读高一,该高中是含山县最好的高中。虽然高中的学习过程,学习氛围,学习的竞争激烈程度都是和在初中时是完全不同的,但是面对全新的学习环境,新的老师和同学,高中的学习生活紧张,涉世不深,高一的学生对于自己的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梦想,所以有着较好的主观幸福感。

(二)高一学生在心理韧性和主观幸福感的差异

在性别差异方面,差异比较突出的是家庭支持维度,女生在家庭支持这一维度上与男生有着显著差异,有一些研究支持这样的观点:女性青少年知觉到的社会支持水平高于男性[3]。其次就是男生的情绪控制能力高于女生。在个性方面,一般看法是男生具有爱冒险、果断、不拘小节、适应性能力较强的特质,而女生则更多的是细腻、敏感、感情丰富的特质。这样的个性差异导致了男生女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为人处世之中的差别,女性的情感体验更加丰富,细腻,容易接收到某件事中含有的更多信息,这样也造成了女生更容易产生压力,于是在情绪控制方面没有男生表现好。另外女生的目标专注能力普遍高于男生,可能是因为男生精力充沛,比女生好动,易被新鲜事物吸引,转移了原本应该放在学习上的注意力。

在是否留守青少年差异方面,非留守男生在情绪控制和积极认知维度得分上显著高于留守男生。一般留守家庭里只有爷爷奶奶或亲戚来照顾留守少年,孩子的父母外出工作,这样就造成了留守男生在生活和学习上缺少来自父母的管教,也缺少来自父母的亲情。而在与父母为时不长的交流中,父母往往只是关注自己孩子的物质需求,忽略了自己孩子的内心世界和情感需求,更多的青少年都是从同龄伙伴处寻求情感安慰,但是又不知道正确方法,导致很多行为或方法是粗暴的,甚至可能带来伤害,而部分选择封闭自己,造成性格孤僻或心理压抑,这就导致了留守男生在生活,学习方面都没有办法很好地约束自己,所以分数有显著差异。

在留守男生和留守女生的比较中,在积极认知,家庭支持这两项具有显著的得分差异。同上面留守男生和非留守男生的看法类似,女生在学习方面比男生可以更好的约束自己不被别的事物所干扰,而且一般看法就是:女生比男生“乖”。而在其它维度,留守女生的得分都比留守男生高,这说明了同样是父母不在身边的情况下,女生比男生各方面表现的都更好。

(三)高一学生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心理韧性各维度和主观幸福感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这一结果也与国内外许多研究结论保持了一致;并且心理韧性各维度对主观幸福的回归分析也进一步验证了心理韧性对主观幸福感具有预测作用。有研究将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分为两类:一类是个体因素,包括个人的人格特质和对于事情的应对方式等;另一类是环境因素,包括了社会支持和生活事件等方面[4]。而在心理韧性的五个维度中,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表现的是个人的人格特质和面对困难如何解决的方式上,属于个体因素。而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则是来自社会的支持,是属于环境方面的影响因素。两种因素都能影响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五、结论

(1)高一留守学生具有较好的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留守青少年虽然没有非留守青少年得分高,但是依然处在一个较好的水平上。

(2)女生在家庭支持得分上显著高于男生;非留守男生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和主观幸福感得分上显著高于留守男生;留守女生积极认知、家庭支持及主观幸福感得分显著高于留守男生。

(3)心理韧性各维度与主观幸福感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心理韧性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预测作用。

参考文献:

[1]胡月琴,甘怡群.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和效度验证[J].心理学报,2008,(8):902- 912.

[2]ALAN C,郑雪,译. 积极心理学.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6-10,40.

[3]辛自强,池丽萍,耿柳娜,等.青少年社会支持评价量表的修订与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6):379- 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