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急诊护理安全(合集7篇)

时间:2023-09-24 10:50:38
急诊护理安全

急诊护理安全第1篇

有些急诊科护理人员,特别是年轻的、新上岗的护理人员,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不扎实,不理解治疗方案及护理目的以致执行医嘱错误;对患者病情演变观察不到位,导致患者病情演变未能及时报告医生,进而引起患者未得到相应的处理;抢救技术不熟练,不能熟练使用抢救器械,都会导致患者得不到准确、及时的救治。

工作态度不严谨、违反操作规程个别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够,当患者多、工作忙的时候不按操作规程进行,自己简化操作步骤,只求速度不求质量。如未按规定调节输液速度,交接班不认真,抢救药品、器械准备不充分,抢救药品用后不能及时补充,抢救器械使用后未及时消毒、维护,以及器械性能差或维护不当等,都会影响护理质量、延误抢救时机。

护患沟通不到位患者及家属有消极心理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能力欠缺、服务意识缺乏,接待患者时漫不经心,解答问题时缺乏耐心,只注重抢救而忽视了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病情及抢救情况,对病情的进展交代不清等,都会影响护患关系,使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护理工作不积极配合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一些慢性病患者因疾病突然恶化而产生悲哀、绝望等不良情绪,其无疑可加速病情恶化和死亡;有些家属担心患者病情恶化,其不良情绪会感染到患者进而影响患者对救治的配合。

应对措施

1各环节紧密衔接,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协调地做好护理工作注重细节、完善科学的工作流程既方便护理人员,又可减少工作漏洞。院前:接到120的呼救,问清楚出诊的地点、患者的基本情况、简单的就地抢救情况等;通知相关人员、抢救器械、物品、救护车等准备出诊。院内:医院要通过以下措施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患者生还率,如抢救室内悬挂示意抢救程序的图标,物品安排、布局合理;接诊人员按疾病种类准备就绪,各种器械、药品、物品准备齐全并完好;护理人员要眼快、手快、给药快,提前观察病情,做好抢救准备,医护人员对病情准确判断、及时救治、操作符合规范要求、医护之间配合协调。

2增加护理人员数量,利用现有的护理人员合理排班医院要根据医护人员数量、患者流动情况逐步补充护理人员编制,使医护比逐渐趋向合理,同时护理管理者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机动合理地安排护理人员,确保护理安全。如改革排班模式,实行弹性工作制,在患者就诊高峰期安排加强班,而低谷期则只安排少量护理人员值班,使护理人员长期超负荷工作的状况得以改善,也解决了夜间患者多、护理人员少的不合理、不安全局面。同时要注意新、老护理人员搭配和优势互补,确保护理质量。

3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及技术水平急诊科要配备专业的护理人员,做好岗前培训、巩固培训、知识技能更新培训,使她们有丰富的多学科知识及熟练的急救技能,能熟悉并掌握先进急救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及新的急救技术,工作有预见性。护理人员要积极配合医生、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检查各种引流管的运行情况,观察患者的皮肤、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重点做好呼吸道管理,防止舌根后坠及窒息,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认真做好书面记录及交接班。

4完善急诊护理规章制度,并加强监督确保落实危重患者的存活常依赖于提供紧急救助护理人员的决策。护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都是长期临床工作经验的总结,所以要完善急诊护理规章制度,确保护理操作的合理性、准确性及有序性。要求护理人员的各项操作都必须遵守规章制度,并加强护理人员的医德修养,强调各班护理人员工作职责,强化其责任意识,时刻把护理质量放在首位,经常进行防范差错事故教育,以确保护理质量。

5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加强护患沟通制订护理岗位文明礼貌服务用语,并对护理人员的礼仪、服务态度、沟通技巧进行培训。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适时、适当、适宜地进行有效沟通,积极有效地安抚患者及其家属,使其情绪稳定。及时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病情,用诚恳的态度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已采取的各项措施,以取得其理解和配合,使治疗和抢救工作能顺利进行。

结论

急诊护理安全第2篇

关键词: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护理;应用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

我院急诊2017年1-10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的不同将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急诊患者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32例和28例,年龄18~67岁,平均(46.31±5.62)岁;观察组急诊患者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34例和26例,年龄19~69岁,平均(46.62±5.77)岁。两组急诊患者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急诊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急诊患者采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主要内容包括:(1)急诊环境护理。护理人员应该对急诊区域进行明确,并设置醒目的标识,在急诊大厅悬挂分诊流程图,确保流程图上内容简明扼要,从而便于患者及其家属可以根据流程图自行就诊,缓解护士工作压力[3]。(2)感染控制。不断提高急诊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安全防护意识,在护理操作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佩戴手套和口套等,有效防止感染的发生。(3)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对急诊护理人员定期开展法律相关知识培训,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从而在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能够在法律框架内开展相应的护理服务,避免对患者侵权事件的发生[4]。(4)提高急诊护理人员的分诊能力。首先应该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分诊标准,然后选取护理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来开展急诊分诊工作,确保分诊准确率。(5)提高护理人员的护患沟通技巧。护理人员应该严格约束自身的语言行为,在护理过程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沟通技巧,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有效防治护患纠纷的发生[5]。(6)提高急诊分诊监督管理水平。为了充分保障急诊分诊护理质量,还应该构建系统完善的质量监控系统,对急诊分诊质量实现多方位的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保障急诊护理安全[6]。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急诊分诊质量评分、急诊安全管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三项指标分值范围均为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护理效果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急诊分诊质量评分、急诊安全管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急诊患者的急诊分诊质量评分、急诊安全管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急诊分诊质量评分、急诊安全管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3.83±7.43)、(96.88±8.38)和(94.75±8.16)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80.53±6.31)、(85.09±7.21)和(82.04±7.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急诊护理安全第3篇

关键词: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护理;应用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

我院急诊2017年1-10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的不同将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急诊患者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32例和28例,年龄18~67岁,平均(46.31±5.62)岁;观察组急诊患者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34例和26例,年龄19~69岁,平均(46.62±5.77)岁。两组急诊患者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急诊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急诊患者采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主要内容包括:(1)急诊环境护理。护理人员应该对急诊区域进行明确,并设置醒目的标识,在急诊大厅悬挂分诊流程图,确保流程图上内容简明扼要,从而便于患者及其家属可以根据流程图自行就诊,缓解护士工作压力[3]。(2)感染控制。不断提高急诊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安全防护意识,在护理操作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佩戴手套和口套等,有效防止感染的发生。(3)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对急诊护理人员定期开展法律相关知识培训,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从而在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能够在法律框架内开展相应的护理服务,避免对患者侵权事件的发生[4]。(4)提高急诊护理人员的分诊能力。首先应该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分诊标准,然后选取护理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来开展急诊分诊工作,确保分诊准确率。(5)提高护理人员的护患沟通技巧。护理人员应该严格约束自身的语言行为,在护理过程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沟通技巧,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有效防治护患纠纷的发生[5]。(6)提高急诊分诊监督管理水平。为了充分保障急诊分诊护理质量,还应该构建系统完善的质量监控系统,对急诊分诊质量实现多方位的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保障急诊护理安全[6]。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急诊分诊质量评分、急诊安全管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三项指标分值范围均为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护理效果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急诊分诊质量评分、急诊安全管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急诊患者的急诊分诊质量评分、急诊安全管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急诊分诊质量评分、急诊安全管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3.83±7.43)、(96.88±8.38)和(94.75±8.16)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80.53±6.31)、(85.09±7.21)和(82.04±7.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由于急诊的特殊性质,在急诊护理过程中引发护理风险的因素包括多个方面,如环境因素、患者本身因素、护理人员因素等。因此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护理风险,产生护患纠纷,既不利于患者疾病的诊断治疗,也干扰了急诊的正常工作秩序,降低了急诊的工作效率。因此在急诊护理工作中采取有效的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于提高急诊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如通过加强急诊感染风险防控,可以有效防治感染的发生;通过对护理人员开展法律意识培训,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素质,防治护患纠纷的发生;通过对护理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有助于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通过设置护理流程标识,可以有效缓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通过构建系统完善的急诊护理质量监督体系,可以促使急诊护理质量不断提高等。本文以我院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急诊分诊质量评分、急诊安全管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3.83±7.43)、(96.88±8.38)和(94.75±8.16)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80.53±6.31)、(85.09±7.21)和(82.04±7.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对于急诊患者采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急诊分诊质量和急诊安全管理质量,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唐晓红,陈延亭.急诊科护理差错高发时段特点分析及防范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6):101-103.

[2]逄淑秀,刘东伟,庄玉群.急诊分诊管理控制在急诊护理中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56):192-192.

急诊护理安全第4篇

[关键词]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专科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3(b)-124-02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急诊有着与其他病房不同的特点,因而防范差错事故发生,提高护理安全性,是护理的首要任务。

1 慎独修身,强化安全意识

急诊科具有快速、艰巨、突发及不可预见性等特点,是护理风险高发的科室[2]。护理风险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而护士却是掌控舵手。为此,必须加强护士的护理风险教育,强化法制和时间观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慎独精神,提高护士对风险的预见性,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使差错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无论有无人员监督,都要重视各种核心制度的落实,这是保障急诊护理安全的先决条件。

2 完善各项制度,严格操作规程

有章可循,制度管人,是护理工作的准绳。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和各项急救护理常规,并贯彻融汇到急诊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使护理质量得以不断提高,防止护理缺陷的发生。如①护理告知签字制度 对新入院患者重点进行安全防范知识宣教,如心肌梗死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严禁用力排便;有风险的操作如气管插管、胃管严格按规程操作;意识障碍患者防止坠床等;在诊疗过程中,未经医务人员同意不能擅自离开医院,执意拒绝者,应做好解释,无效时及时向医生汇报,并请患者或家属签字认同。②制定急诊危重患者腕带使用制度、护送安全制度、疾病护送标准流程,组织医护人员学习制度,安排专人护送,确保急救转运途中的安全管理。③严格交接班制度。④强化三基三严培训制度及护生的带教,对新进护士进行专科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积极学习,了解国内外的新知识、新动态、新观念。对到点实习的护生,要做好带教,强调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强调急救岗位意识,让护生在实践中由知识向行动转化,明确护理工作的严肃性和责任性。⑤护长查房制度,作为护士长坚持每月查房中、夜班1次,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指导,从而提高护士的观察、处理和安全管理能力等。

3 重点掌握,提高急救技能

急诊患者的疾病种类复杂,病情转变快,护理范围涉及广泛,通常在抢救急危重患者时,人员紧张,时间紧迫,可时间就是生命。从而要求护士必须具有全科护理的能力,因此急诊护士不仅要加强各科急救护理理论的继续学习,还要熟练掌握专科操作技能和先进的监测抢救技术,掌握各种急救物品的剂量和用法,才能为急诊患者争取生机,为护理安全清除障碍。

4 沟通无限,和谐护患关系

急诊患者、家属期望值高、信息缺乏,迫切需要随时了解治疗护理的进程及效果,护士在做好各种护理措施的同时,要提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采用严谨的语言行为适时、适当与患方互动交流,掌握患者和家属的情绪波动,主动为患者解决问题,耐心听取患者的主诉,满足患者的合理需要,在护理工作中学会换位思考,让护理工作得到支持和理解,让护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5 更新思想观念,提高管理能力

护理管理是一门艺术,护理管理的成败,直接影响护理质量[3]。护理管理者严格把关,建立信息反馈制,强化护理安全的超前管理意识,协调护理工作力量,指挥突发事件的抢救,规范护理工作程序,加大质控力度,强化质量监督机制,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作为护士长在心态控制中要做到:根据科室特点,对易发生差错事故的薄弱环节做到心中有数。根据个体护士的能力、技术、情绪、家庭等变化特点,对易发生问题的人和事做到心中有数。根据不同病种的急危重患者特点,对护理中易发生的问题心中有数。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做到思想上教育帮助,制度上检查督促,环节上指导把关。落实 “三勤”即勤问、勤做、勤讲。护士不懂要勤问,本职工作范围的事要勤做,护士长对安全措施要勤讲,让安全工作的警钟时刻在护士耳边响起。落实 “三严”即严格、严厉、严谨。要照章办事,坚决杜绝有章不循、有法不依现象。

6 规范抢救物品及用药安全管理

指定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护士负责系统管理,消毒-保养-调试。护士长随时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报维修,并详细记录原因,以降低急救物品的损耗,确保急救过程的使用安全。急诊汇集门急诊各科医生开出的输液治疗,用药品种多,加上新药使用频繁,药物的不良反应多,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大量药品的作用、副作用及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熟练掌握药物的配伍禁忌,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安全用药。

7 加强医院感染安全管理

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工作标准,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做好自身防护、消毒隔离、医疗废物管理,严防院内交叉感染。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

8 保证急救护理文书质量

护理文书书写要及时、准确地记录从患者到达后所有抢救措施、医嘱执行情况、采取的护理措施及详细病情演变过程,禁止出现涂改和遗漏现象。因护理文书不仅牵涉到法律、医保、赔偿等各种问题,也是医疗纠纷的第一手资料[4]。

9 小结

9.1 影响护理安全主要因素

有4大因素:人、技术、设备、药品[5]。人是最主要的因素,人的思想素质、责任感、事业心、业务能力、技术水平等均影响着护理安全质量。

9.2 急诊护理安全管理是预防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关键

作为管理者面临着管理创新和变革,要加强对管理的新思想、新理论的学习,要努力学习人文知识,身体力行,实施人性化管理,主动协调各方关系,多深入实际、多实践积累、多思考创新,以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能力,不断优化护理团队,提高护理队伍的综合水平,科学管理改进工作流程,降低急诊护理风险,保障急诊护理安全,及时杜绝和防范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护理安全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只有树立良好的安全管理意识,建立统一和完善护理安全质量管理,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医疗竞争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潘绍山.护理治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349-350.

[2]周秀华,张静.急危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0.

[3]刘启华,王玉玲,郑宜萍.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护士长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57.

[4]张颖,高秀芬,史忠岚.急诊护理的风险管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1(1):53.

急诊护理安全第5篇

【关键词】急诊护理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应用效果

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患者病种繁多,病情危重且进展迅速,并发症及临床病死率均居较高水平。在急诊科日常工作中,分诊是一项重要环节,可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但因急诊应对的突发事件如创伤、意外事故等远高于门诊,且患者流动性大,护理人员背负着沉重的工作压力,难以准确预测风险事件、制定防范措施[1]。故加强分诊安全管理,减少医护纠纷,对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急诊护理质量意义重大。本次研究就此展开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观察组200例选自我院急诊科2014年6月—2015年6月加强分诊安全管理后的患者,其中男104例,女96例;年龄21岁~43岁,平均年龄(33.4±2.3)岁。对照组200例选自2013年6月—2014年6月实施常规分诊管理的患者,其中男106例,女94例;年龄20岁~42岁,平均年龄(33.8±2.4)岁。2组患者对本次试验均知情同意,排除有意识障碍、沟通障碍者。组间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病例应用常规分诊管理方案;观察组实施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具体步骤如下。

1.2.1急诊环境管理

急诊与门诊区域需明确划分,设醒目标识,避免患者误入,干扰医护人员正常工作。急诊除分区安排患者就诊外,功能区与诊室需设清晰标识,在醒目位置挂分诊流程图,以节约患者询问时间。

1.2.2风险管理

积极开展安全管理培训,使护士增强预防措施,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定期开展风险教育,使护理人员对本岗位高风险性质有正确认识,做好风险信息收集,相关风险事件需及时通报,以增强识别风险的能力。对护理人力资源合理配备,降低护士工作负荷,防范工作繁重增加护理风险。

1.2.3制度及语言行为管理

遵循首诊负责制,如遇到急诊资源有限或接诊患者困难的情况,需向护士长和科主任及时汇报。制定分诊规范服务用语,提高沟通技巧,维护和谐护患关系。

1.2.4法律法规管理

组织分诊护士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另外,可结合医疗纠纷案例开设讲座,提高护士防范意识。

1.2.5分诊业务能力培训

制定合理、科学、有效的分诊标准;分诊岗位由高年资具丰富急诊工作经验的护士担任,以保障分诊准确率。患者被送至急诊科后,需迅速接诊,询问病情。对急救车运送的患者,需与随行医生做好交接,评估病情;危重且凶险者,立即送抢救室。

1.2.6加强监督管理

设监控系统及意见箱,对患者诉求及时了解并针对性处理,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1.3观察指标

护理质量:发放调查问卷,包括护理服务态度、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等,共100分,分值越高,效果越好。满意度:发放调查问卷,包括服务态度、分诊技术等,总分100分,分值越高,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u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在急诊分诊工作中,环境、护理人员自身、患者及家属、急诊工作内容等均为风险因素。急诊接收的患者素质参差不齐,流动性大,另外,还需接待咨询者,使分诊护士工作量加大,对需就诊的患者有所忽略[2]。另外,患者病种繁多,空气质量差,若护士防护意识不强,可增加医院感染风险。同时,护理人员繁重的工作量会影响工作态度,引发患者不满,或患者及家属焦虑抑郁感严重,遵医性不佳,易滋生不满情绪,均可影响护理质量。针对上述状况,本文观察组应用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先规范急诊环境,设置清晰的分诊流程标识;减轻分诊护士工作压力,另外,合理配备人力资源,可激发工作热情;加强风险管理,重视感染等危险事件防控,可确保患者及医护人员安全,减少医患纠纷;做好制度和语言行为管理工作,为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营造了良好环境;学习法律法规,增强法制观念,使各项操作有据可查,除规避风险外,还可防范纠纷;行业务培训和监督管理,可从根本上增强护士工作责任心,确保分诊工作安全、有效进行。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在急诊护理中应用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可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姚荷英,沈喜,王春燕.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在急诊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与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64-66.

急诊护理安全第6篇

关键词 输液室;护士

护理安全是反映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是保证病人得到良好护理和优质服务的基础。急诊输液室护理工作量大,病人多,流动性大,护理人员应重视护理安全。本文分析了急诊输液室存在护理安全隐患,提出了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以确保病人在输液过程中的护理安全,防止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随着医疗体系的改革和人们就医观念的改变,来急诊治疗的输液患者越来越,他们在输液治疗期间,急切盼望得到最及时最有效的救治,渴望了解疾病的转归情况,在最短的时间内,最限度的减轻病痛,早日康复。就需要输液室护士除掌握娴熟的操作技能,及时准确的完成治疗任务外,熟练掌握和不断新常见各疾病的健康教育内容,有的放矢地指导患者,以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

急诊输液室护士每天要接待疾病各异、轻重不一、患病时间长短不同、对病情和健康方面有各种需求的不同患者,所以要求输液室护士要掌握内、外、妇、儿等多科健康方面的知识,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能够洞察患者的需要,有主动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发现、分析、解决护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要能够根据不同的疾病、不同的患者、不同的健康问题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和更新自身的理论水平,才能在强化服务意识的同时,了解患者的所患、所忧、所需、所求,才能针对不同的情况解答患者疾病中存在的健康问题,指导患者改变不良的健康习惯,以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把握时机、掌握技巧、因人施教、有的放矢是做好健康教育的前提,由于输液室24h全天开放,病人流动性大,重病人多,患病种类多,陪伴、探视者多,很难集中起来进行统一的健康教育。但是这些患者和家属又有迫切接受健康教育的愿望,所以输液室护士应结合体特点,一边为患者治疗,一边不失时机的为其进行健康教育。

输液室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必须掌握娴熟技能,不仅能准确及时完成治疗任务,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宝贵时间,而且减轻患者身心痛苦,也增加了患者的安全感和信任度,更有利于健康教育的进行。因为这时护士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提议,患者及其家属都容易接受,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健康教育活动的基础是以护患之间建立起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作为主导方面,护士必须学会并掌握相应的技巧。要了解最急于解决的健康问题,最好有的放矢进行健康教育。

输液室护士要学会针对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性别、理解力灵活掌握宣教次,针对不同个体不同时期出现的健康问题给予指导。对文化层次较低、疾病知识了解较少的患者,尽量避免使用医学术语,多采用通俗易懂的大众语言:对老年人记忆力下降的患者,宣教时语言应亲切、简明厄要、反复多次,对听力下降的患者要大声而不失和谐,使患者觉得医护人员可亲、可信,自觉遵守宣传。

合理利用输液室环境,创造良好健康教育氛围

急诊护理安全第7篇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急诊科护理人员15例为研究成员,该成员包括护士长。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探讨其护理安全隐患,包括:目前,临床均表现为年轻护理人员应急能力低、法律知识欠缺、护理安全意识不足、工作经验不足等,一旦患者相对较多,将出现手忙脚乱现象;由于输液室患者多、周转快等因素的存在,常出现随意调换位置现象,若护理人员未认真核对患者、液体,间接导致液体输入错误;护理人员日常工作期间未及时巡视,未及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均会出现液体外渗现象;护理人员工作态度强硬,未及时解释医院情况,极易出现分诊错误处。增加误诊、漏诊发生率;患者运输过程中,护理人员和其未及时沟通或沟通不足等,均会发生护患纠纷;由于日常护理人员忙,护理人员缺乏,通常会出现忽略观察患者现象,致使记录不及时、错记现象;待接收120电话出车后,一旦无人接听,将会转至输液室接听;患者多时,护理人员无法及时接听,直接影响接收患者绿色通道畅通。

1.3观察项目

观察安全管理实施前后不良事件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18.0软件对本文相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对结果中相关计数资料进行表示,在本文中对计数资料进χ2检验,若对比显示P<0.05,则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临床结果显示,急诊科护理期间不良事件类型为拔管不规范、跌倒、坠床、医嘱执行错误等,安全管理未实施前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6.7%;安全管理实施后发生率为6.7%,实施前后存在鲜明性临床差异(P<0.05)。

3讨论

一般来说,急诊科所有操作均将“急”作为中心点,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大、责任重。工作过程中,发挥护理人员潜能,改变较为传统的护理模式,将被动工作转变为主动工作,为患者提供较为全面、舒适的护理服务。

3.1强化安全意识

日常工作期间,护士长应邀请专业人员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如:借助科室早会时间针对性的进行法律、医院规章制度培训,让护理人员将“安全第一”作为护理工作主要原则。通过法律知识培训,不但能让护理人员认清日常形势,将工作错误扼杀于萌芽中,使每位护理人员学法、懂法,学会用法律知识保护自我,便于维护护患双方权益,进而为患者提供较为全面、安全的护理服务。3.2转变服务观念护理人员应变被动为主动服务,为重症患者开设绿色通道,将患者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热情服务患者,患者入院后第一时间准确判断患者病症,确保每位患者均能享有有效、快速的救治。同时,护理人员还应提高自身急救意识,完整准备抢救用品、器械;患者进入科室救治后,护理人员应保持冷静,迅速反应,按照医院规章制度执行各项操作,注意讲话艺术,为患者赢得抢救时间,详细记录临床操作,确保书写全面、认真,完善记录患者病情发展、医生叮嘱等。

3.3加强培训力度

急诊科接诊患者病情严重,需及时救治。因此,需确保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完善,工作经验丰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配合临床医师抢救。这样需要医院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力度,安排护士长或工作资历高的医护人员进行知识讲解,还可通过示范、查房等活动来指导护理人员操作技能。此外,还应加强护理人员素质教育,培养护理人员反应能力、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等,使护理人员在较为紧张的环境下也能发挥稳定水平,提高抢救成功率。

3.4建立纠纷处理制度

护士长可利用日常晨会时间鼓励护理人员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对报告人员进行保密处理;针对护理人员上报护理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制定解决措施。收集护理人员存在问题,便于防范于未然;建立纠纷处理制度,对和护理相关的投诉、纠纷等不良事件,以书面形式进行备案,要求每位护理人员均掌握纠纷处理方式,以最大限度的降低负面反应。

3.5合理配置护理人员

目前,临床已证实床护比和护理质量呈现正相关,护理人员配置不足致使医院护理质量相对较低。由于急诊科工作的特殊性,应适当增加护理人员总量,并根据其工作资历、年龄等调整工作,让专业技能不同、资历不同护理人员各司其职,互相帮助,提高团队团结意识,进而提高护理质量。此外,还应加强安全管理。做好物品管理工作,护理人员交接班时认真检查,护士长安排专业人员管理临床设备,确保其处于稳定状态,便于抢救时正常使用;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日常工作中认真填写输液记录,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加强巡视力度,预防危险性事件的发生。

4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