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对未来职业生涯的思考(合集7篇)

时间:2023-09-12 17:04:04
对未来职业生涯的思考

对未来职业生涯的思考第1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 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8-0000-01

青年一代是社会未来的希望,对于社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曾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青年学生就像一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有着青春的朝气,更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对其进行恰当的教育,可以发掘其巨大的潜能,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高职高专大学生是中国最具活力的年轻一代

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与普通高等教育有所区别,主要表现在培养目标对于职业的倾向性更加明显。在其专业设置、培养方案、就业去向中就可以看出这样的区别。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具有更宽泛的知识面,可塑性更强,更能够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但高职高专学生与普通高等教育大学生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年轻。他们都是中国最具有活力的年轻一代,他们是这个社会的未来,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他们生活于一个科技发达的年代,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更强,但对传统也具有很强的排它性。

高职高专大学生都是由年轻人组成的队伍,他们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对于新事物有着很强的接受能力。在众多人众中,高职高专大学生是最有活力的人,他们占了青年人中的很大一部份。他们同时也兼具了各种才华,他们各方面有着独特的能力。

二、职业生涯规划对于青年一代的重要性

很多青年学生对于未来都没能有一个深刻的思考,对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也没有进行细心的规划,以至于学无以致用。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只是制定一个目标,同时也是对人生的一种感悟,在不断的奋斗当中也在实现着人生的价值。职业生涯规划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职业生涯规划有助力于认识自我。职业生涯规划首先在做的就是进行自我定位,知道自己处于一个怎么样的阶段。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学生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评价有着其独特的效果。有助于学生转变思想观念、消除心理障碍,有助于学生把自身的发展与社会需要、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不断进步不断发展。

2.职业生涯规划是奋斗的不竭动力。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确立起人生的奋斗目标,引导着学生朝着这个目标不懈努力。职业生涯规划在制定的时候就有了深刻的思考,制定的目标也是经过认真考虑的,对于个人的发展自然也就起着鞭策的作用,推动着个人不断向前奋进,向前目标奋进。

3.职业生涯规划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有效途径。学生在一步步实现目标的时候,既满足了其物质需求,也使得其精神世界得到了丰足,并且不断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有所不同,其方式更为灵活,更能为现代青年学生所接受。但无论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还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都是巨大的。

1.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使得职业生涯规划更具有深度。当代青年人获取知识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网络,在网络上的东西很容易让青年人接受。通过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与时俱进,也能让他们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得到更好的思想指导,使其职业生涯规划更加深刻。

2.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使职业目标更具体。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喊喊口号,而是对未来职业目标实实在在的计划。没有一个好的指导,就不能制定既远大而又符合实际的职业目标。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学生通过网络从宏观上来把握未来职业的方向,同时也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切合实际的思想指导。

3.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使职业理想与社会理想更好地结合起来。职业理想应当与社会理想相结合,这样才更有利于个人价值的实现。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社会发展方向,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做出正确的选择,制定既有利于个人成长又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

四、职业生涯规划应当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职业生涯规划是学生对未来职业理想的确立、职业目标的定位和职业分析的过程的展开,将职业生涯规划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将更有利于学生对其职业规划进行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同时,也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向一个正确的方向前进,使之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到职业生涯规划当中,可以给学生一个既宏观又微观的指导,使学生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有一个方向,朝着这个方向迈进,推动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

只有把学生的思想教育好,才不至于做出对社会有危害的事,才能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品德,使其职业生涯更加地光明,更加地灿烂辉煌。

职业生涯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大事”,关乎其未来的命运与发展,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是可以有效地对人生做出规划,对事业做出计划,使其生活更有节律,事业更加得意。但与此同时,也应该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其具有更好的德行,在其职业道路上走得更顺更远。

结语:高职高专大学生都是与就业接轨最为密切的群体,都是祖国的未来发展的希望,对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使他们对未来有一个更加明朗的认识,职业目标职业理想更加能够符合实际并且更加具体,在他们的职业道路上能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琳,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思考,中国高考研究,2007年第4期

[2] 赵敏,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十二月

[3] 康胜,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机结合,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10总第206期

对未来职业生涯的思考第2篇

关键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倾向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235-02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在生涯发展历程中,对自身各种特质以及外界进行探索,以逐渐形成职业生涯决策,并建立职业生涯目标,拟定实现目标的工作、教育、培训计划和行动方案的过程”,在中国高校日益注重职业生涯规划的今天,大学生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群体,是祖国建设与未来发展的主力军,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积累知识和技能、思考职业选择、实践成长方法、顺利入世就业的有力手段,其中,职业倾向能力的培养是大学生就职前能力储备的重要保障。

一、大学生职业倾向能力的概念及意义

大学生职业倾向能力不能等同于大学生职业能力倾向,大学生职业能力倾向一般是指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初期,进行自我能力的探索,通过各种测试方法呈现大学生在某种职业上存在着的一定的潜力,倾向于某个行业或职业。而大学生职业倾向能力是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前提,是大学生经历了职业生涯规划7个步骤,即生涯觉醒、自我探索、外界探索、选择决策、规划制定、行动实施、评估调整后,确定了自己未来职业的奋斗目标,为实践这个职业目标,努力培养的与该职业相关的能力。

作为确定职业奋斗目标的主体,大学生除了主观上的意志和努力外,更需要科学规范的指引,能力储备即是需要指引的重点,是有效实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奋斗目标的重要条件。因此,学校应围绕职业生涯规划的总体思路,以学生为本实施更好的培养大学生职业倾向能力的方法。

二、大学生职业倾向能力的培养内容

1.指导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确定清晰的职业目标。一般而言,大学生职业倾向能力的培养是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制定的职业目标为方向的,大学生确定职业目标是基于对个人兴趣、能力、性格与价值观的判断,也基于大学生对自身职业能力倾向的分析,因此,大学生职业倾向能力的培养是大学生确定了职业目标之后能力培养的内容之一。

每一个职业都有不同的职业需求,每一个大学生都有着不同的职业目标。因此,大学生职业倾向能力的培养其先决条件是需要学生本人清晰的明确个人未来的职业发展目标,而职业发展目标的确定是需要学生结合专业学习、个人兴趣、社会资源、性格特点及价值取向等方面综合考虑的,所以,高校需要在大学生确定职业倾向能力之前,做好大学生进入大学初期的职业生涯规划。待学生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制定了职业生涯规划后,职业目标即清晰呈现。

2.围绕职业目标调研职业能力需求,重视职业倾向能力训练。大学生通过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后,确定了职业发展目标,尔后,大学生应根据自己设定的职业目标,去了解胜任该职业所需的能力要求,该职业所需的所有能力要求即是职业倾向能力的要求,其中涵盖了该职业所需的专业能力及通用能力的要求。

确定好职业目标后,学生应根据职业目标,通过职业现状分析、职场人士交流、职业发展前景及职业实践体验等方式确定职业倾向能力的内容,并对职业倾向能力进行分层划分,制定职业倾向能力层次训练表,对职业倾向能力的培养内容进行时间、方式的确定,并严格按照职业倾向能力层次训练表进行自我职业倾向能力的培养。

需要强调的是,职业倾向能力的培养是以与学生本专业学习相辅,且不冲突为原则的,因为目前高校中有些学生的职业目标与现学专业相关,而有些分学生的未来职业目标和专业并不对口,对于那些不以专业设定职业目标的同学,就更有必要进行职业倾向能力的培养了。

职业倾向能力的培养相当于学生第二课堂的一种学习模式,学生要根据自我职业发展的目标清晰的认识到职业倾向能力培养的内容,然后一步一步学习,不断积累职业倾向能力,以胜任未来目标职业。

三、探索大学生职业倾向能力的培养方法

大学生职业倾向能力的培养不是独立的,而是基于大学生在做好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后的有目标、有阶段、有方法的培养,他是围绕一个人(即大学生)的一个全面而又系统的工作,其培养必须有一个顶层设计的全方位的模式,基于此,探索大学生职业倾向能力培养方法,即1+1+3模式,即1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1份职业倾向能力训练表+3个能力训练平台。

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确定职业倾向能力培养内容的前提,因此,如何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尤为重要,因为其准确的制定将有效指导学生后期职业倾向能力的培养,否则,将干扰学生实现职业目标的前进道路。各高校可围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活动体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助体系等体系,通过开展集中授课、指导学生自我认识方法,学会对未来职业发展进行思考,并根据学生对自我未来职业的定位,开展专业类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和非专业类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对未来从事专业相关的职业的学生以相关企业各岗位的人才要求为导向,开展考证、讲座、岗位体验、专业赛事等活动,对未来不从事与专业相关的职业的学生,则要根据学生的未来职业定位进行梳理,对这些决定在未来不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学生进行指导,从而帮助学生确定未来的职业目标,制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

制定大学生职业倾向能力训练表是指导学生对职业目标的实践,大学生职业倾向能力训练表规定了实现既定职业目标所需的所有能力内容、实践时间段和积累能力方式,是学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后,对未来职业目标综合全面的理解之后确定的能力培养内容,学生应在与职业目标相关的专业老师、职场人士的指导下,慎重制定大学生职业倾向能力训练表,训练表要将实现未来职业目标的职业倾向能力(专业能力、通用能力)进行细致的划分,学生严格按照训练表进行能力的实践、提升与积累。

建设大学生能力训练平台是帮助学生积累职业倾向能力,实现职业目标的有效方式,可重点建设专业能力训练课程,指导学生围绕职业目标确定专业类课程,通过旁听课程、自学课程、导师辅导课程等有效手段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训练;重点建设通用技术能力训练平台,围绕职业所需的各类能力,如对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演讲能力、读写能力、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职业倾向性能力加强修炼,以提升实现职业目标的有效性;重点建设积极心理学训练平台,通过开设积极心理学课程,树立学生正向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进取心,是辅助学生锻炼职业倾向能力的有力手段。

参考文献:

[1]曹鸣岐.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06(01).

[2]黄新建,朱立新,赵明.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现状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1):80-81.

对未来职业生涯的思考第3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实践与思考

独立学院要提高教学质量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必须鼓励教师积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对其开展有效的管理工作,确保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着明确的目标,实现其人生价值。但是,我国许多独立学院教师并未对自身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而学校的管理力度相对较小,使许多教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且工作态度不端正。由此可见,我国独立学院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实践,并针对实践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一、独立学院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1.教师的问题

纵观独立学院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其中存在一些问题,导致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无实质性的进展。首先,教师对职业生涯规划缺少正确的认识,其思想意识较为模糊。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独立学院一些教师不能系统地对自我进行评价,主要表现在不明确职业需求,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只是形式化的问题等方面,可见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十分薄弱。其次,独立学院中部分教师对学院提供的信息不够了解。例如对于独立学院的晋升制度,多数教师能够对相关信息加以明确,但少数教师的认知能力较差,未能积极主动了解学院信息,进而失去一系列发展机会。最后,教师的职业生涯科学规划能力不足,教师未能主动获取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信息内容,导致其能力素质仍然停留在原阶段。[1]

2.独立学院的问题

独立学院教师未能有效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工作,这与学校的管理不到位相关,因而独立学院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独立学院未能培养和提升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目前,教师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仍然停留在传统人事考核阶段,而学校的管理工作未能有效开展,从而降低了本身的督导作用。其次,独立学院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体系相对较为薄弱,未能采取有效的管理方式而开展职业规划活动。例如培训考核制度不完善,不能充分发挥对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积极引领作用。最后,独立学院未能针对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工作而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校的管理水平,既不能对学校管理人员提供管理依据,又难以充分对教师发挥约束性作用。[2]

二、独立学院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实践

1.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前期准备阶段

独立学院要深入开展对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管理工作,必须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为管理工作提供重要依据。第一,对学院内部的教师队伍建设现状进行有效分析。从对我国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整体情况来看,其中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主要表现在:教师年龄结构相对不够合理,青年教师相对较多,老龄教师较少;教师学历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普遍较低;教师职称以讲师为主, 教授职称的教师相对较少;部分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束缚影响较大,不能创新教学方式和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可见,独立学院要加强对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管理,必须积极对师资结构加以调整。第二,对政策环境进行深入分析。一方面,职称、学历是评价独立学院教师素质水平的重要指标,因而独立学院应加强职称评聘工作。但独立学院教师职称结构相对不合理,学校未能针对教师而积极提供培训与进修的机会。另一方面,在岗位设置和聘用过程中,独立学院对教师的工作要求相对较少,且多数教师对未来发展感到迷茫。[3]

2.制订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

独立学院相关管理人员针对教师而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中,应设置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为教师提供重要依据,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确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周期。目前,我国独立学院教师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主要分为短、中、长期三种类型,只有使教师明确规划周期,才能使职业生涯规划更具合理性,为教师自身发展提供导向性作用。第二,确立规划的目标和内容。由于教师之间能力素质存在差异性,因而制定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和内容时,管理人员应针对不同层次教师而设置具有差异性的目标和内容,使规划更具科学性。为此,管理人员引导教师对自我进行积极评价尤为重要,使教师能够从思想道德、专业技能、终身学习能力等方面对自我进行正确评价。第三,独立学院先选取部分教师作为实验对象,在取得成效时,再实施推广。第四,管理人员应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宣传,以增强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第五,确立管理方法和具体的步骤,并在实施过程中,对管理方案加以调整,以适应独立学院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4]

3.独立学院对教师职业生涯的规划管理

独立学院针对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所实施的管理工作中,主要从构建管理体系、建立激励制度和完善评估制度三方面着手。

首先,独立学院积极构建管理体系,能够为相关管理人员提供工作依据,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教师的积极主动性,对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开展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此,独立学院设立工作委员会,以全权负责学院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针对院系而成立工作小组,指派专人担任组长,对各组教师成员发挥督促作用。其次,独立学院积极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能够对教师发挥激励性作用。在管理工作开展之初,学院管理人员重视对教师给予鼓励,要求教师有效对自我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为教师提供培训与进修的机会,鼓励教师积极申请职称评定等活动,可以对教师有激励性作用,以增强教师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并且能够使教师突破自我极限,树立人生目标和实现人生价值。最后,建立和完善评估制度,对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有效评估,既有助于教师对职业生涯规划适时加以调整,又使教师能够创新教学方式,更好开展教学工作。[5]

三、独立学院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思考

1.独立学院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实践中的问题

通过对独立学院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实践进行分析,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发挥督导作用,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不能对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发挥积极作用。首先,独立学院针对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的管理型人才相对较为缺乏。通常,独立学院中教师主要负责教学活动,后勤人员各司其职,有的工作人员负责多项工作内容,其工作难度相对较大,因而无暇顾及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其次,在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实践中,部分教师,尤其是老教师不能大力支持管理工作。独立学院在开展管理工作时,虽然采取激励机制,但并未充分调动教师参与职业生涯规划的积极性。再次,教师能力素质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而学校开展的管理工作却不能满足教师的个性化需求。最后,独立学院中职称评定、岗位聘用等相关信息公开力度较小,而许多教师不能及时了解相关信息,且不能积极提升自我。[6]

2.加强管理的对策

独立学院在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实践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利于教师更好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工作,阻碍独立学院教师队伍建设。所以,有关人员应进一步加强管理工作。

首先,独立学院应完善人事管理制度。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独立学院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人事管理制度、岗位修订制度、年度考核制度、职称制度等。为此,独立学院应积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为管理人员提供管理工作依据,以更好开展管理工作。另外,独立学院相关人员应充分考虑教师因素和学校发展实际,进而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以充分对教师发挥督导性作用。

其次,由部分教师带动整体教师全面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独立学院引导教师积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加强学院教师队伍建设,对学校可持续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所以,独立学院应积极引进教师和加强对现有教师人员的培训活动。在此过程中,学校可以挑选部分教师作为重点对象,以督促教师积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基于此,部分教师能够树立良好的榜样,对其他教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带动全体教师积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师能够将职业生涯规划付诸行动,有助于独立学院加强管理。

最后,独立学院对各项资源加以整合,为教师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一方面,独立学院管理人员积极与教师进行沟通,了解教师所需所想,进而为教师提供针对性的建议,解决教师困惑,帮助其完成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明确的职业目标。另一方面,通过对各项资源的有效整合,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优势,进而对学校更好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提供新的路径。独立学院加强对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管理工作尤为重要,既需要学院方面的努力,又对教师自律意识有要求,因而整合学院资源和创建信息交流平台,有助于教师与教师或教师与管理人员之间的交流,对推动管理工作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通常,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中应经历确立目标、进修、计划、执行等诸多环节,进而为实现人生目标而努力奋斗。但是,由于部分教师的自律意识不足,可能阻碍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进程,因而独立学院对教师加强有效管理具有必要性。现阶段,许多独立学院能够针对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而开展管理工作,但仍然受教师、学校等因素的制约影响,使管理工作不到位,未能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对此,独立学院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应对该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陶建华,胡 薇.基于SWOT分析法的独立学院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管理[J].人力资源管理,2013, (10):187-188.

[2]李 林.基于企业需求的独立学院学生职业规划指导体系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09.

[3]康新昌.独立学院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初探[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

[4]范 婧,程丽丽.基于冰山模型的独立学院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晋中学院学报,2012,(2).

对未来职业生涯的思考第4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 职业生涯规划 教学效果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新时期中职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是让中职学生充分认识所学的专业,确定专业学习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业和职业发展。所以,在中职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就应开设这门课程。如何提高职业生涯课程的教学效果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一、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1.课程介绍

刚进入中职院校的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较为陌生,对新课程感到好奇而又有疑问。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先向学生详细介绍课程,不但要解答学生的疑问,还要激发学生对未来学习和发展的期望。可采取自由讨论的方式先让学生理解课程的字面意思,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从旁点评,给予一定的表扬,再进行总结,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认识课程的重要作用。

2.成功教育

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较弱,成功体验相对较少,未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缺乏良好的学习信心。自信心缺乏是造成中职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因而,教师在完成课程介绍后可开展成功教学:一是介绍本校成功的、优秀的毕业生事迹,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认识到中职学生一样能成功;二是在教学中,可适当应用励志故事,让学生调整心态,激发他们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二、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和其他专业课程相比,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更重视学生的参与性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多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思考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达成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影响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教师应不断创新和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具体而言,在职业生涯课程教学中可使用如下几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名人创业的成功故事激励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树立职业发展的目标。小组讨论法,教师可让学生分组对课程教材提供的案例或问题进行讨论,再让每组派一名代表阐述本组的看法。通过小组讨论,不但能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还能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意识。

1.职业生涯规划演讲

就是让学生设想自己的专业学习和未来的工作,让学生通过演讲的方式和大家分享。这样不但能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规划意识,还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改进课程考核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发现和提升自我,积极挖掘学生的潜能,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学习效果的考核标准不仅在于试卷测试,更应该重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通过课程学习,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观念意识等均得到积极的转变。所以,应以促进学生的成长作为该课程考核的出发点,应对学生的日常学习表现、学习过程及学习成果三方面综合性考核。在日常学习表现方面,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课程教学,考核注重学生参与讨论、发言、回答问题等方面的表现。对学习过程的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在学习中的笔记、成绩进步等。学习笔记并不是简单的课程笔记,应包括学生对每节课的学习体会。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笔记进行仔细的批注,应给予一定的鼓励。学习终结考核的主要考核项目有求职信息、创业计划方案、职业生涯规划书等。教师对这些材料不应单一地评分,而应对材料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进行点评,并提出修改意见,做出客观、全面、合理的评价。

3.促进课程的专业化教学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专业性、实践性较强,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素养要求较高。教师不但要讲授基础理论,还需要传授学生提升自我能力和素养的技能,给予学生心理和技能上的指导,例如,做人做事、学习态度、团队意识、职业道德等。因此,教师应实现专业化,应多参加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和技能培训,并考取相关的资格,强化教学的专业性。

总之,职业生涯规划是中职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关系到他们未来的发展。应从教学理念、方式方法、课程考核及专业教学等方面提升教学质量,这样才能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率。

参考文献:

[1]靳艳玲.关于提高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效果的实践和思考[J].广西教育,2010(23).

对未来职业生涯的思考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措施

一、引言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为实现该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快速推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促进个体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职业生涯规划在引导大学生政治方向、激发其精神动力、塑造其个体人格和调控其品德行为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高校培养适应个体特征、满足个体和社会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职业观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指导力度不够

1、大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大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或知之甚少。多数高校未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而大学生非常需要这方面的知识,如何解决该矛盾,是目前高效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一项重要课题。

2、职业生涯规划流于形式,缺乏实用性。目前,许多高校视职业生涯规划为鸡肋,平时不花力气抓,只有当上级检查或兄弟院校观摩时才临时应付。部分高校偶尔组织专家讲座或开设相关课程,作为工作成绩,但实际上起不到真正的职业生涯规划作用。

3、职业生涯规划辅导随意性强,不规范,缺乏针对性。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情况不同,有的高校安排专业指导教师,有的高校则靠社会力量,能对大学生对职业生涯的认识和理解起到促进作用,但会出现辅导内容重复,即相同的内容由多个单位来讲,造成资源浪费,不利于学生接受更多有用的信息;大学生没有扎实的基础,不能真正理解职业生涯规划。

4、缺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教师。职业生涯规划需要专业人员,但目前多数高校的指导教师都由学工老师担任,在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往往力不从心。有些高校有意培养专业的职业规划指导教师,但往往因为时间、经济等因素被搁置。

(二)大学生盲目从众

由于社会风气浮躁和市场经济观念消极的影响,大学生在学习、就业观念上表现为急功近利,在价值观上功利主义倾向突出。多数学生缺少找工作的经验,会经常借鉴同系、同专业高年级学生的经验,照搬他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将此定为自己人生发展的轨迹。克隆他人的职业规划是片面的,忽视自身的性格、智力水平、管理、协调、组织能力以及特长、学识、技能、思维方式、道德水平、创造力等方面与他人的差异。

三、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措施

(一)强化大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克服从众心理

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之前,应指导大学生进行自我分析,了解自我内在的质的特性和外部的差异性,有侧重点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路线。依照自身特点,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才最适合自己。同时,要考虑职业生涯规划的动态特性,即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众多,且每个因素复杂多变。两个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人,不能共享同一职业生涯规划。

(二)加大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普及力度

我国近年来出现就业难等问题,开始重视职业生涯规划。传统的就业指导已不能满足高校大学生就业的需要,需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职业生涯规划应以课程的形式列入高校各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地位应等同于大学生的必修课。除学校应普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外,社会及家庭也应承担起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责任。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建议:跨度为四年(本科生),分为四阶段:

1、第1阶段(1年级):使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初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及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开展自我探索,初步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能力、性格及价值观,引发学生对未来职业的思考。

2、第2阶段(2年级):进一步探索自己的职业兴趣、能力、性格及价值观,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处理好专业与兴趣、专业与职业的问题,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了解自己的“职业锚”,初步确定自己长期发展的职业目标。

3、第3阶段(3年级):了解用人市场的需求情况,并结合所获取的资料进行市场预测,调整或确定自己长期发展的职业目标,同时掌握一定的求职技能。

4、第4阶段(4年级):熟悉国家有关就业政策,完善求职材料,检验所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可行,考虑是否就业或继续深造。

(三)构建基于发展理念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体系

1、个性化服务体系。针对学生不同阶段和不同需要,提供职业测评、职业规划个案辅导、求职技能训练、职业生涯规划档案管理等个性化服务,以提高学生的生涯规划能力、职业素质和择业能力。由专业人员利用职业测评软件对低年级学生,利用心理测量技术对人的素质进行科学、客观、标准的系统评价,测评结果由专业人员进行分析给予科学客观的解释,使每个学生有一个科学、客观的自我评价。由具备职业指导师或职业规划师资格的辅导老师接受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个案咨询,运用职业生涯理论及技巧帮助学生增进自我认识,澄清职业兴趣、能力、性格及价值观;增进对外部环境的了解;做出合理的职业生涯选择。对高年级学生包括简历制作训练、求职礼仪训练、模拟面试训练、角色转换训练和社会适应性训练。学校统一建立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档案,记录学生的基本资料、成长经历、职业目标及修正记录表、成就感事件等在校期间的生涯成长历程。为检验学校职业规划辅导的实效性提供参考,为学生的职业规划提供自我对比和借鉴。

2、课程辅导体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全面了解其理论及内涵,掌握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法,并结合自身实际,系统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以职业环境认知、职业素质培养、择业创业技巧、心理健康教育、认证考试指引等模块构建网络学堂;邀请社会名流、人力资源专家、企业高层、杰出青年、优秀校友来校作报告、开讲座;以大学生职业生涯社团为载体,定期组织职业生涯规划集会,使学生对未来职业进行展望。 转贴于

3、社会化实践体系。让学生在校期间尽可能融入社会,系统地开展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活动,增加社会经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专业实际动手能力,实现高校与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

(四)高校辅导员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方法

1、通过集中培训和学习,建立一支以辅导员为代表的专业化、专家化、科学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

2、提高认识,增强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清晰职业生涯规划的不确定因素,正确引导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动态评价。

4、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加强诚信、心理健康和敬业精神教育,加强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教育,调整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想观念。

5、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寓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于日常活动。如邀请往届毕业生做现身说法,利用召开班会等时机进行择业技巧的传授和指导,找学生谈话等方式对学生一对一指导;组织学生开展模拟面试、求职洽谈会、求职简历设计大赛、 开展个性化求职方法与技巧讲座等。

6、全程指导与个性化咨询相结合。兼顾社会需求、所学专业及学生自身的兴趣特点,因人而异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五)职业生涯规划应注重实效

高校应将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真正做到以生为本,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帮助学生解决职业生涯规划所遇到的问题。

1、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发展的作用和意义。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通过会议、校园网络等进行广泛宣传,鼓励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使全校教职工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积极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指导。

2、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建设。该课程包括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潜力、需要和志向,培养自控和自主能力;制定个人未来发展计划;将职业和劳动力市场信息渗透到学科中,使课程内容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研究和思考能力以及正确的生活态度等。

3、尽快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专业指导队伍,确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顺利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人员应具备管理学、心理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并逐步实现专业化、专家化,有效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咨询、辅导。

4、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测评建设。在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同时,运用人才测评、情境模拟和心理测验等手段,对学生的能力水平、个性特征等因素进行测试,为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供科学和客观的参考。

四、结束语

大学生行之有效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前瞻与实际相结合的职业定位,搜索或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成绩的影响并不显著。高校有必要加大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投入,并加强专业基础上的职业生涯规划。高校应该搭建职业生涯规划的平台,由学生自主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参考文献

1、刘荣军,黄文浩,李向明,黄明睿.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体系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11).

2、郑苗.浅谈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职业规划[J].教育研究,2009(2).

3、李辉山.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研究,2009(5).

4、李洪雄,朱廷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黑龙江教育,2009(1).

5、黄朗,黄含.用科学发展观构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环境[J].河南社会科学,2009(1).

6、康胜.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机结合[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1).

7、李向明.构建高校学生职业规划辅导模式的探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2).

对未来职业生涯的思考第6篇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体系 重要作用

【基金项目】昆明理工大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体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05-02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刚入学的新生会对未来感到迷茫,在入学教育课程中有无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不仅影响到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和态度,更有可能影响今后求职甚至职业生涯的成败。结合自身工作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安排和上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让新生尽快了解职业生涯的内涵,转变观念,确定今后的职业目标,并且设计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和途径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它包括学习规划、生活规划、爱情规划和未来职业规划。从在校大学生的角度来看,此阶段主要是职业准备期,这一阶段也是大学生在校受教育的阶段,是大学生就业前从事专业、职业技能学习的时期,也是职业生涯的起点。然而新生刚入学时对大学学习生活和所选专业还不太了解,容易产生心理偏差,认为大学生活比较自由,管理比较松,从而放松对自己的管理和要求,处于较迷茫状态。若此阶段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不及时进行,会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与成长。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个体所处的家庭以及社会有密切的关系。且考虑到实际条件和未来的不确定性,职业生涯规划也需具备适当的变通性。即,规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主体要随时根据自身实际来评估并调整。

通俗讲,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即:你未来打算选择何种行业,何种职业,何种组织,想达到何种成就,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如何通过学习与工作达到你的目标等。

二、大学新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必要性

1.就业形势对大学生提出新的要求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社会对大学生提供的就业岗位已逐渐无法满足就业需求。严峻的就业形势要求高校要用科学发展观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就业观。因此,要突破高校以往单一的就业指导形式,加入创新就业教学内容,从对学生单纯的就业指导转向职业生涯规划的全过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生涯可持续所需的认知能力,使他们能够激发和扩展自己的潜能,主动创造机会与社会联系。培养其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促进大学生生涯发展的主导方式,在高校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体系意义重大。

2.实现自我发展的必然要求

据调查,目前,高校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学习和就业过程中表现出诸多的不适应,具体表现在学习动力不足、自我认知不清、对职业不了解、对社会恐惧等。这些学生难免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惘、缺乏对未来生活和职业目标的规划与准备。针对这些问题,高校可通过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加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其接收并理解职业生涯规划发展这一全新概念,使大学生准确察觉自己所偏好的生活形态和工作价值观,并认识自己的个人特质,个人期望和抱负,建立完善适切的价值观,从而培养大学生的生涯抉择技巧,根据自我规划,选择最适合的、与自己生涯目标匹配的生涯路径。

3.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的需要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引发大学生对自我理想、自身发展、职业选择等的思考,也可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做到自立自强,让新生从一进大学开始就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标准来培养和提高自身能力,从而为将来择业打下良好的基础,进而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和人生价值。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应突破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加强学生实践,使其在实践中加强自身综合能力。

三、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程开展的好坏,关系到学生能否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和规划未来的人生发展,关系到高校日常教育管理工作能否取得实效。因此该课程在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上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能够教育和引导新生认识自我、超越自我,明确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以及今后的职业目标。

2.通过该课程,可引导新生学会客观准确地评价自己,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差距,以平常乐观的心态对待自己的生活,让学生满怀信心地迎接各种挑战,把握好大学的黄金时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待学业,奠定未来职业竞争的优势基础。

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紧密衔接,使新生尽快融入校风和学风建设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全方位渗透到学生的教育管理中,通过一系列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指导学生形成适合其个体的生涯规划方案,分解目标,落实步骤,最终实现个人生涯发展目标并满足社会需要。

四、新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原则及方法

教学原则:1.生涯理念和规划意识的传递为第一要务,在所有教学环节中贯穿始终。生涯规划的教育,一定要谈生活的目的和意义,要能启发学生思考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涯,并以此激励其安排好学习生活。2.明确大学生的生涯发展任务,并联系学生实际,帮助学生把生涯规划意识转化为学习和成长动力。

教学方法:1.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学科特点、社会经济发展及专业实际,从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出发,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生动典型的案例、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互动参与、讨论、角色扮演的方法,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2.教学方法评价要以实现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应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并引发学生思考,有助于其制订既实事求是、又富有激励功能的发展规划,有助于学生主动按照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

课程定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定位为一门素质教育类课程,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未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力。课程重点应放在“不仅让学生了解,更要让学生会做”。根据笔者经验,在课程过程中加入“破冰活动”、“兴趣岛”等类型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课堂“体验”,自己去感悟大学时间的宝贵,真正主动地为自己制定计划并实现自己的目标。

五、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目标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应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帮助在校学生认识专业与职业、职业与事业的关系,帮助他们了解工作世界、职业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具体要求;激发学生积极的自我探索行为,发掘职业兴趣、潜能、个性特点,价值观等等,从而在求职择业中能进行合理的职业定位;引导学生形成对个人生涯发展的责任意识,认识到求职择业是自己的事情,而不能完全依赖社会、学校或父母,从而能够有意识的主动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开展丰富多彩的素质拓展活动,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同时为今后职业与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指导学生设立生涯发展的短、中、长期计划,在思想品德、专业知识、基本技能、职业能力和心理素质等多方面进行培养和塑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大学生实施职业发展短期计划,提高学生理性生涯决策的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该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面对“职业生涯规划”,不仅让学生了解,更要让学生会做。

笔者课程实践发现,在新生中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于新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提高自我认识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让学生对自己以及对自己的专业认识更加客观、清晰。总之,在高校新生中开展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如何更好地发挥该课程在新生入学教育体系中的实效是值得不断探索和思考的问题。追求成功是人的本性,每个人都希望能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有所成就,特别是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但成功只有主观努力使不够的,关键是方向的选择是否正确。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是自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社会舞台上扮演什么角色、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我们自己是可以把握的。每个人都应该是自己职业的规划者和耕耘者,为实现自我价值扬长避短,为走向自己的目标而奋斗!

参考文献:

[1]尹作林主编.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中国商业出版社

[2]陈正学.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研究[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3]杨艳玲.大学新生适应研究[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

[4]尹忠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

[5]杨文建主编.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6]黄海涛.关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若干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5.(2)

对未来职业生涯的思考第7篇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措施

一、引言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为实现该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快速推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促进个体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职业生涯规划在引导大学生政治方向、激发其精神动力、塑造其个体人格和调控其品德行为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高校培养适应个体特征、满足个体和社会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职业观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指导力度不够

1、大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大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或知之甚少。多数高校未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而大学生非常需要这方面的知识,如何解决该矛盾,是目前高效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一项重要课题。

2、职业生涯规划流于形式,缺乏实用性。目前,许多高校视职业生涯规划为鸡肋,平时不花力气抓,只有当上级检查或兄弟院校观摩时才临时应付。部分高校偶尔组织专家讲座或开设相关课程,作为工作成绩,但实际上起不到真正的职业生涯规划作用。

3、职业生涯规划辅导随意性强,不规范,缺乏针对性。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情况不同,有的高校安排专业指导教师,有的高校则靠社会力量,能对大学生对职业生涯的认识和理解起到促进作用,但会出现辅导内容重复,即相同的内容由多个单位来讲,造成资源浪费,不利于学生接受更多有用的信息;大学生没有扎实的基础,不能真正理解职业生涯规划。

4、缺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教师。职业生涯规划需要专业人员,但目前多数高校的指导教师都由学工老师担任,在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往往力不从心。有些高校有意培养专业的职业规划指导教师,但往往因为时间、经济等因素被搁置。

(二)大学生盲目从众

由于社会风气浮躁和市场经济观念消极的影响,大学生在学习、就业观念上表现为急功近利,在价值观上功利主义倾向突出。多数学生缺少找工作的经验,会经常借鉴同系、同专业高年级学生的经验,照搬他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将此定为自己人生发展的轨迹。克隆他人的职业规划是片面的,忽视自身的性格、智力水平、管理、协调、组织能力以及特长、学识、技能、思维方式、道德水平、创造力等方面与他人的差异。

三、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措施

(一)强化大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克服从众心理

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之前,应指导大学生进行自我分析,了解自我内在的质的特性和外部的差异性,有侧重点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路线。依照自身特点,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才最适合自己。同时,要考虑职业生涯规划的动态特性,即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众多,且每个因素复杂多变。两个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人,不能共享同一职业生涯规划。

(二)加大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普及力度

我国近年来出现就业难等问题,开始重视职业生涯规划。传统的就业指导已不能满足高校大学生就业的需要,需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职业生涯规划应以课程的形式列入高校各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地位应等同于大学生的必修课。除学校应普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外,社会及家庭也应承担起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责任。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建议:跨度为四年(本科生),分为四阶段:

1、第1阶段(1年级):使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初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及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开展自我探索,初步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能力、性格及价值观,引发学生对未来职业的思考。

2、第2阶段(2年级):进一步探索自己的职业兴趣、能力、性格及价值观,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处理好专业与兴趣、专业与职业的问题,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了解自己的“职业锚”,初步确定自己长期发展的职业目标。

3、第3阶段(3年级):了解用人市场的需求情况,并结合所获取的资料进行市场预测,调整或确定自己长期发展的职业目标,同时掌握一定的求职技能。

4、第4阶段(4年级):熟悉国家有关就业政策,完善求职材料,检验所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可行,考虑是否就业或继续深造。

(三)构建基于发展理念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体系

1、个性化服务体系。针对学生不同阶段和不同需要,提供职业测评、职业规划个案辅导、求职技能训练、职业生涯规划档案管理等个性化服务,以提高学生的生涯规划能力、职业素质和择业能力。由专业人员利用职业测评软件对低年级学生,利用心理测量技术对人的素质进行科学、客观、标准的系统评价,测评结果由专业人员进行分析给予科学客观的解释,使每个学生有一个科学、客观的自我评价。由具备职业指导师或职业规划师资格的辅导老师接受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个案咨询,运用职业生涯理论及技巧帮助学生增进自我认识,澄清职业兴趣、能力、性格及价值观;增进对外部环境的了解;做出合理的职业生涯选择。对高年级学生包括简历制作训练、求职礼仪训练、模拟面试训练、角色转换训练和社会适应性训练。学校统一建立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档案,记录学生的基本资料、成长经历、职业目标及修正记录表、成就感事件等在校期间的生涯成长历程。为检验学校职业规划辅导的实效性提供参考,为学生的职业规划提供自我对比和借鉴。

2、课程辅导体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全面了解其理论及内涵,掌握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法,并结合自身实际,系统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以职业环境认知、职业素质培养、择业创业技巧、心理健康教育、认证考试指引等模块构建网络学堂;邀请社会名流、人力资源专家、企业高层、杰出青年、优秀校友来校作报告、开讲座;以大学生职业生涯社团为载体,定期组织职业生涯规划集会,使学生对未来职业进行展望。

3、社会化实践体系。让学生在校期间尽可能融入社会,系统地开展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活动,增加社会经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专业实际动手能力,实现高校与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

(四)高校辅导员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方法

1、通过集中培训和学习,建立一支以辅导员为代表的专业化、专家化、科学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

2、提高认识,增强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清晰职业生涯规划的不确定因素,正确引导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动态评价。

4、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加强诚信、心理健康和敬业精神教育,加强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教育,调整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想观念。

5、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寓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于日常活动。如邀请往届毕业生做现身说法,利用召开班会等时机进行择业技巧的传授和指导,找学生谈话等方式对学生一对一指导;组织学生开展模拟面试、求职洽谈会、求职简历设计大赛、 开展个性化求职方法与技巧讲座等。

6、全程指导与个性化咨询相结合。兼顾社会需求、所学专业及学生自身的兴趣特点,因人而异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五)职业生涯规划应注重实效

高校应将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真正做到以生为本,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帮助学生解决职业生涯规划所遇到的问题。

1、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发展的作用和意义。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通过会议、校园网络等进行广泛宣传,鼓励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使全校教职工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积极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指导。

2、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建设。该课程包括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潜力、需要和志向,培养自控和自主能力;制定个人未来发展计划;将职业和劳动力市场信息渗透到学科中,使课程内容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研究和思考能力以及正确的生活态度等。

3、尽快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专业指导队伍,确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顺利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人员应具备管理学、心理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并逐步实现专业化、专家化,有效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咨询、辅导。

4、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测评建设。在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同时,运用人才测评、情境模拟和心理测验等手段,对学生的能力水平、个性特征等因素进行测试,为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供科学和客观的参考。

四、结束语

大学生行之有效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前瞻与实际相结合的职业定位,搜索或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成绩的影响并不显著。高校有必要加大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投入,并加强专业基础上的职业生涯规划。高校应该搭建职业生涯规划的平台,由学生自主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参考文献:

1、刘荣军,黄文浩,李向明,黄明睿.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体系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11).

2、郑苗.浅谈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职业规划[j].教育研究,2009(2).

3、李辉山.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研究,2009(5).

4、李洪雄,朱廷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黑龙江教育,2009(1).

5、黄朗,黄含.用科学发展观构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环境[j].河南社会科学,2009(1).

6、康胜.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机结合[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1).

7、李向明.构建高校学生职业规划辅导模式的探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