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实证研究的特点(合集7篇)

时间:2023-09-03 14:47:41
实证研究的特点

实证研究的特点第1篇

>> 基于“关联理论”的民俗文化产品翻译的实证研究 中原民俗文化的特点及文化特质 民俗文化翻译研究述评 翻译与民俗文化 西安旅游民俗文化翻译问题研究 “中国英语”在陕西民俗文化对外宣传翻译中的作用及实践 民俗文化在新环境下的传播特点及文化主体性探析 基于语料库的民俗文化词翻译方法研究 旅游外宣视角下的民俗文化词汇汉英翻译研究 浅析陕西地方民俗文化的翻译 关于壮族民俗文化翻译的几点思考 越南民俗文化词语的翻译策略 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下民俗文化的外宣翻译定位研究 灿烂的民俗文化 浓郁的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的瑰宝 琉球的民俗文化 基于民俗文化视角的乡村旅游文化研究 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看民俗文化的外宣翻译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民俗文化词项汉英翻译微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民俗文化翻译的特点及实证研究 民俗文化翻译的特点及实证研究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民俗文化具有民族性和地方性。在民俗文化的翻译中,保持源语文化特征并能够为译语文化读者所理解是译者的首要任务。在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无法对等的情形下,选择传递源语的核心思想而抛弃其文化特征是译者一种无奈的选择。【关键词】民俗文化翻译民俗与文化紧密关联,民俗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人类学者Tylor认为:“文化或文明是一种复合物,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和习惯”。[1] 从Tylor的观点可以看出文化的范畴要比民俗大得多,其包含民俗的全部内容,民俗与文化的关系是部分和总体的关系。由此推断,民俗具有文化的一般特征暨民族性和地方性。民俗除具有文化的共性外,还具有两个独特的个性。一方面,民俗具有通俗性,能够被一定区域生活的民众所雅俗共享。关于民俗一词的来源,乌丙安认为“英语中‘民俗’一词的‘民’即民众;民俗的‘俗’即通俗。它由萨克逊(Saxon)语中的folk和lore合成的,意思是‘民众的知识’或‘民众的智慧’。[2] 另一方面,民俗是一种口头传承的文化。“人类有两种文化,一种是文字文化,一种是说话文化。民俗是说话文化”。[3]民俗的传承和沿袭以口头为主。美国民俗学家理查德 ?偊b 多尔逊教授认为:“民俗是口头的、传统的和非官方的民间文化。” [4]这种观点涵盖了民俗的两个特性。

基于民俗文化的特殊性,其翻译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在能够为译语读者理解的前提下应尽量保留源语的文化特征。无论对于一般意义上的文化还是某一特殊领域里的文化,在翻译中识别文化身份可以强化本民族的文化特点和文化特性。不同的民俗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文化个性或民族特性。正是这些民族个性才构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形成了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因而也是文化中最珍贵的部分,是译者在民俗文化翻译过程中应予以最大限度保留的部分。第二,努力创设语境,尽量使译语读者轻松悦纳它种文化,避免文化替换。由于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的不同并且译语读者对源语文化缺乏了解,所以无法理解源语文化的精髓。此种情形要求译者在尽量保留文化精髓的同时应该为译语读者创设较为容易的认知语境,从而促使译语读者理解并悦纳它种文化。但这种语境的创设,绝非用译语文化去代替源语文化,而仅仅是使用译语文化思维和文化特点助力译语读者的理解。第三,翻译的交际功能优先于文化信息传递功能。在译者无法找到能够创设源语文化语境的方式之时,译者的首要任务是实现交际功能,放弃文化信息的直接传递。例如,满族丧葬风俗中有下列文字:

“一般人家老人死后,要顺炕放三块木头,俗称“停尸排子”,把死人放在上边。死者的嘴里要放一个铜大钱,或者硬币,叫‘含殓’。”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在这段文字中,涉及到满族丧葬风俗中的三个独特现象,第一个是“炕”,第二个是“停尸排子”,第三个是“含敛”。对于满族人来说,“炕”是他们最熟悉不过的事物。在中国北方尤其是满族聚居区的地方,由于气候偏冷而潮湿,睡觉时躺在炕上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因为“炕”是一种由泥土或者砖块建造的能够在其中生火并充当烟道功能的一种类似于床的工具。和床相比,“炕”有以下优点:其一,“炕”是热的,因为有烟通过会传导热量;其二,“炕”是干爽的,因为“炕”上有热量,所以“炕”可以在相对潮湿的环境中保持干爽。对于“炕”这个词的翻译,笔者认为应该尽量用汉语拼音“kang”去直译,只有这样才能够传神表达出独特的满足文化。但是,在英语读者文化里没有“炕”的概念,所以笔者在翻译之时,采取加注的方法,使英语读者能够产生理解“炕”这个民俗文化的语境。“停尸排子”的翻译则显得更加困难。“排子”是类似于船的一种简易水上工具,因为其平整,所以可在上面放一些东西。这里的“停尸排子”就是一种平整的类似于竹排的那种工具,可以暂时停放尸体。在西方根本没有“停尸排子”一说,所以在翻译的选取上,笔者进行了意译处理,只传达了意思,没有完全表达其文化内涵。“含敛”是完全中国满族式的风俗。它的基本含义是:人死以后,含着金钱入葬,能够在另一个世界里,生活富裕,不缺钱花。在西方,由于上帝主宰的基督教认为人死之后能够上天堂,因为你是耶稣的子民,所以不需要思考生活的事,更不用说钱财了。所以笔者对“含敛”这一文化现象采取了直译加注的方式。根据以上对英语文化读者的分析,笔者认为这段文字应这样翻译:

For a common household, three pieces of wood will be put on the “kang”1 to form a stretcher called “tingshipaizi” that has the same direction with it so that the corpse can lie down on it. A coin made of copper should be put into the mouth of the dead, which is called “hanlian”2.

实证研究的特点第2篇

【摘 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实证研究显示:“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更趋于多元、理性和务实,但同时存在功利性取向;在学习方面存在较多困扰,突出表现在学习动力不足、方法不得当、效率不高三个方面;在处理人际矛盾的技巧上存在一定困扰;恋爱动机健康,性观念日趋开放;自我悦纳程度较高,性格乐观;社会公众应以发展的眼光和理念观察理解“90后”,从发展的角度引导“90后”。

【关键词】 西农;“90后”大学生;思想道德;学习;人际交往;心理健康

一、问题的提出

2008年以后,“90后”群体以主体的方式步入大学校园,同时意味着高校教育者的思想理念、教育方式以及引导策略等将受到全面的挑战。当前对“90后”大学生的评价,褒贬不一,且总体贬多于褒,多为成人经验建构的结果,缺乏实证研究的支持;“90后”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的特征刚刚显露,值得研究的空白很多,因此,任何随意的标签、定义,都是武断而轻率地结论。

“90后”大学生与前几代青少年相比,是成长环境最优越的一代,他们出生、成长在信息时代,享受着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形成了新一代大学生独特的精神形象、价值认同和生活方式,因此,评价“90后”的视角、立场也应有所改变,关注“90后”大学生发展,了解“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研究“90后”大学生引导策略,已成为各高校乃至整个社会的当务之急。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于2010年10月-2013年12月开展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生思想动态滚动调查”。调查以网络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所用问卷采用量表式测量方法,在内容设计上分四个维度,包括思想道德、学习、人际交往与恋爱、心理健康等。调查对象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级-2013级全体本科生,出生日期主要集中在1991年-1995年,涵盖农、理、工、经、管、文、法、哲、史、医、教育、艺术等12个学科领域,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参与调查的学生共计20312人,占学生总数的92.3%,问卷有效率为96.2%。调查所得数据通过SPSS 20.0 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三、调查结果

1、“90后”大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的价值观更趋于多元、理性和务实,但同时存在功利性取向;“知行脱节”现象较为普遍

调查结果显示,“90后”大学生普遍关注政治,政治立场坚定;他们拥护党的领导,对国家稳定和经济发展充满信心;道德观清晰,思想活跃;关注和参与社会事件热情高,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83.7%的学生 表示“会积极争取入党”,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观点,在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横向比较和同一年级的纵向对比中发现,持“支持或基本支持”的比例均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

价值观方面的调查显示:“对社会贡献的大小”、“人格是否高尚”、“能否干出一番事业”和“生活的舒适和安逸”四个方面成为大学生评判自身价值的最主要的取决因素;在入党动机方面,2010级以后,“追求理想和信念”的学生比例最高,其次是“增强就业竞争力或谋求仕途发展”。这些数据显示,“90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多元,更加理性和务实,同时也明显存在功利性取向。

“知行不一”现象客观存在,认知与实践的矛盾突出。例如,高达99.3%的学生认为“诚信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优秀品质”,而在“考试作弊的”态度中,却仅有65%左右的学生表示,自己对作弊现象“反感,从不作弊”,另有41.3%的学生“为了达到一些目的,会动摇讲诚信的信念”。

2、“90后”大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较多困扰,突出表现在“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法不得当”和“学习效率不高”三大方面

连续四年的数据显示,不同年级大学生面临的最大困扰均为学习困扰,这种现象,在大一期间尤为突出。例如,37.3%的学生的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64.4%的学生认为进入大学后,自己在学习上“有点懈怠”或 “很懈怠”(以2013级学生为例),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待加强;又如,大一期间认为自己“学习方法得当”的学生比例为46.7%,大二期间下降至40.5%,大三期间为69.2%,直到大四毕业,仍有四分之一左右的学生认为自己大学期间“未能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以2010级学生为例);更有69.8%的大学生认为“课堂学习效率不高”(全校平均)。

3、“90后“大学生对人际关系有清晰的认识,但在处理人际矛盾的技巧上存在一定困扰;恋爱动机健康,能以积极、正向的态度面对恋爱;性观念日趋开放,但缺乏必要的性保健知识

数据显示,99.5%的学生认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择友的角度呈现多元化,最注重朋友的内在素质和涵养,四个年级的学生择友最看重的三个方面为“道德品质”、“性格”和“处事作风”; 60.8%的新生“能换位思考,主动找对方化解矛盾”;34.7%的新生会“采取宽容的态度对待产生的问题”,但同时只有47%的学生表示自己“人际交往能力比较好”,72.6%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人际交往的技巧”;60.5%的学生喜欢一个人的原因为“被对方的某些优点所吸引”,选择男女朋友最看重的依次是人品、性格、能力、兴趣爱好等内在素质;在大一时期即有过恋爱经历的学生比例为42.9%,而大四学生比例则上升到66.1%;明确反对“婚前同居”的学生比例逐年下降,而了解相关的性保健如“怀孕”、“避孕”等知识的学生比例不足一半。

4、“90后”大学生有积极的心理感受和较高的自我满意度;同学朋友等同龄人是“90后”最信任和影响最大的群体;面对心理困扰会积极寻求有效的解决方式;大一期间适应不良的现象普遍存在

90.6%的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有信心应对可能面临的各种困难”,91.2%的学生对自己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65.9%的学生认为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是其“大学同学或朋友”,遭遇各类困扰时求助的首选对象是同龄人,其比例为远高于“辅导员、班主任”、“父母等家庭成员”和“任课教师”等;94.3%的学生认为心理咨询是一种积极的解决心理困扰的办法,在大学期间,约有10.8%的学生有过心理咨询的经历,1.1%的学生有过3次及以上的咨询,另有51%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心理调适能力在大学期间“大幅提升”;44.6%的学生认为“有所提升”;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未能及时树立大学新目标,“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是大一新生普遍面临的问题,大一学生最希望得到师长的支持和指导。

四、结论与讨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生思想行为实证研究结果表明,“90后”大学生在思想道德、学习、人际、心理健康等诸多方面,均显示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尽管他们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的不成熟之处,但并不能改变其核心特征:“90后”大学生,属于健康成长、积极发展的一代青少年。

1、“90后”大学生认同主流价值,但价值观更加多元,思想更为自由

针对网络和媒体宣扬的少数“90后”大学生争议性事件,社会主流文化对“90后”大学生的批评和质疑从未间断,研究结果证实:绝大多数“90后”大学生具有国家意识,认同社会主流价值。“90后”大学生是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一代人,他们的成长历程与中国崛起的过程相互交叠,对国家有较强的认同感;同时,社会多元化的发展为他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平台,他们享受了比中国以往任何一代人都要丰富的物质、精神文化,从而形成了更加多元和矛盾的价值认同和生活方式,展现出个性独立、崇尚自我的精神形象,而这些,与社会公众对“90后”的角色期望出现了差异,导致一些社会公众对“90后”大学生持批判和否定的态度。

2、“90后”大学生观念更开放,个性更独立,行为更自主

新媒体的发展,使得“90后”大学生接受信息和知识的渠道更加广阔,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远远超过上几代人,调查显示,68.7%的大学生平时最主要的娱乐方式为“上网”,传统的家庭和校园教育只是他们了解社会诸多方式中的一种,他们可以更加主动的猎取海量信息,并自由的进行甄别和判断,对各种问题有着自己的理解方式和评判标准,认识和思考问题也越来越具有批判精神;同时,“90后”大学生的家长多为“60后”甚至“70后”,他们为子女营造了相对更加开明和自由的成长环境,在整体比较宽松的社会氛围里,造就了“90后”大学生更加独立的个性特点,更为自主的行为方式。

3、“90后”大学生自我悦纳程度较高,性格乐观,对未来充满希望

他们普遍对自我的满意度较高,拥有更积极的心理感受,这与他们所成长的环境是紧密相连的。“90后”大学生成长的大背景,是政治稳定,经济高速发展,国家形象和地位极大提升等诸多积极的社会环境,他们拥有更多更优质的教育机会,“90后”大学生拥有更为健康、稳定、快乐的成长条件,在物质和亲情上,他们都获得了较高的满足度和关注度,使得他们普遍幸福感较强,无论是对自身能力还是自我价值,均表现出较高的自信。

我们不能忽略“90后”大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他们正处于人生的关键阶段,无论是心理成长还是人格完善都需要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对于“90后”大学生呈现的各种问题,可以用“发展”这一概念充分解释,是他们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要发展就一定会有矛盾,有矛盾就必定会有问题,如调查中反映的“知行脱节”、“学业的困惑”、“适应不良”以及“人际和恋爱的困扰”,我们应该以发展的眼光来观察和“90后”,用发展的理念去理解“90后”,从发展的角度来引导“90后”,帮助他们顺利度过人生的关键时期;更应该放大到整个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解读“90后”,他们才是未来的引领者,“90后”大学生,也终将与“80后”、“70后”大学生一样,被大众所认可,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完成他们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 万美容,曾兰.“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其引导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8.

[2] 王丽君.“90后”大学生价值观状况调查与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1.2.

[3] 潘红霞.“90后”大学生道德认同现状与应对举措[J].中国青年研究,2014.6.

实证研究的特点第3篇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市内初中三个年级段,共288人参加个性问卷调查,年龄范围13~15岁。

(二)研究工具

EPQ的少年式,适用于7~15岁的少年儿童。E分量表测量内外向维度;N分量表测量情绪稳定性;P分量表测量社会适应性维度;L分量表测定被试做答的掩饰性。结合E、N分量表可以测得气质类型。

二、调查结果

EPQ测试以班为单位进行,并以班级为单位提供结果。测查班级中,初一(3)班在年级学习成绩、班级活动等的排名均处于中等水平,被确定为实验班。以下测试结果以初一(3)班为例。

(一)E分量表总体状况

调查结果表明:20%的学生内向,安静、保守,倾向于做事前有计划,瞻前顾后,不凭一时冲动。42%的学生外向,爱交际,渴望兴奋的事,易冲动,回答问题迅速,随和、乐观,喜动不喜静。38%的学生兼具了内向和外向的一些特点,有时给人的感觉是比较文静,有时也比较活泼。

(二)N分量表总体状况

调查结果表明:44%的学生情绪较为稳定,易平复情绪;56%的学生情绪不稳定,易焦虑、紧张,好抱不平,情绪不易平复。

(三)P分量表总体状况

调查结果表明:38%的学生关心他人,富有同情心,人际适应良好;62%的学生倔强、孤独,不求实际,好挑衅。

(四)结合E、N量表的气质总体状况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中胆汁质42%,多血质38%,粘液质8%,抑郁质12%。

三、实施班级管理措施

(一)运用成长记录袋

根据学生性别、学习记录、个性特点、身体素质、爱好特长等建立和完善了学生的成长记录袋。这便于班主任全面了解学生和研究学生,及时反思自己,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把握好学生的思想倾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帮助,真正将班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收到良好的效果。

完善并正确运用成长记录袋是新课改所倡导的对学生的评价方法,因此,它必然地成为班级管理工作的中心。

(二)成立班级管理合作小组

根据学生个性特点、性别、学习记录、身体素质、爱好特长等,进行分组。大体遵从E量表(1内向、2外向、2兼内外向);P/N量表(2低分、3高分);气质分布(2胆汁质、2多血质、1个粘液质或抑郁质),再兼顾学生的性别、学习记录、身体素质、爱好特长等,将5人分成一组,从而让这些异质的小组成员在合作管理中相互激发,各展其长,彼此受益,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性格。

正如新课标中说的,“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交流与合作不单是检验、纠正和完善自我的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和倾听别人意见的重要渠道。

(三)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全员管理制度

以班级管理小组为基础,建立学习和管理公平竞争机制。实行小组内评定层次法,组与组之间展开竞赛。这样,小组内的每个人都积极合作,为自己所属的小组赢得荣誉,从而使每一名学生在不同高度的起跑线上竞赛,都受到激励,在合作中找到了自信,不断完善自己。进行“人人爱集体,争做主人翁”活动,使每名学生树立参与意识、管理意识和服务意识,增强自理、自立和自治能力,成为班集体的主人。

(四)班主任工作要求

1. 坚持对“好学生”和“后进生”一视同仁。在处理班级事务时,坚持对“好学生”和“后进生”应使用一个标准,尤其是奖惩方面。一般好学生易得偏爱,后进生易受偏见,所以班主任一定要处事公允,要一碗水端平,否则会助长好学生的坏习惯,压抑后进生的上进心。对好学生和后进生的错误和缺点一视同仁,会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扭转班风。

2. 人人参与班级管理的各项活动,尊重每个学生。班主任首先要尊重每个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要积极深入到学生中,与他们一起交谈、游戏、活动,成为学生的朋友。其次,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班级管理的各项活动,让学生人人都有自己的发言权,绝无局外之人,都有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集体活动,如让学生自己设计班旗、班标、美化自己的班级,创设自己的评比台。发动全班同学献计献策,再结合老师的见解,取得共识,大家共同制定和执行。再次,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竞赛活动,通过参赛,增强大家的集体观念和竞争意识。

3. 充分调动和运用学生家庭的力量参与班级管理。学校的职能是毋庸置疑的,家庭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平时的生活基本是学校和家庭两部分的衔接。经常与家长联系,尤其是借助于电话这一快捷的通讯工具,可以及时交换学生的有关信息,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支持班级工作。充分调动和运用家庭的力量参与班级管理,可以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成效。

四、取得的成效

(一)班级日常管理效能明显提升

在学校组织的班级日常管理评比中,班级考勤、早自习、广播操、仪表、环境卫生、文明休息、爱护公物、黑板报、课外活动等方面的综合排名明显提升,成为年级进步最显著班集体,连续两学期荣获校优秀班集体荣誉称号。

(二)学生对班集体满意度明显上升

由开始时的很满意84%,满意16%,到一学期后的很满意98%,满意2%,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个个充满阳光、积极上进,同学关系融洽,每个学生都为能成为班级的一员而感到荣耀。家长们一致的反应是遇到了认真负责的好班主任。

五、适应学生个性特点的班集体建设需注意的问题

(一)必须结合班级实际,创造出自己的特色。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特点,在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结合班级实际来进行。

(二)班级文化建设需要社会的榜样支持,学校的活动支持,家长的教育同步支持,形成教育合力。

(三)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的“言传身教”对于班级文化建设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应充分发挥教师群体文化的导向作用。

实证研究的特点第4篇

为此,课题组对湖北省内位于武汉、黄冈、宜昌市内的三所高中的在校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210份,回收195份,其中有效问卷185份,问卷回收率为92.86%,有效率为94.87%。此次调研的学校都位于市区,主要学生群体也来自于学校所在市区,具有较高的代表性。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行为是思想的外在表现,他们具有丰富的内容和一定的结构。本次调查,我们参考万美容教授等人制定的《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研究问卷》,将思想行为分为政治认同与政治参与度,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人生态度和人生选择三个维度,设计了32个项目展开调查,然后利用spss21.0进行数据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一、政治关注度高,但政治认同感尚待提升

数据显示,城市高中生对政治的关注度较高,比较关注时事政治。在校园网上或者的信息中,对校园新闻(16.63%)、时政社会新闻(13.5%)的关注度仅低于通知公告(22.43%)和学术信息(13.78%)。他们对“出现的重大问题或者社会热点问题”,选择“与同学私下讨论”、“网上转帖、转发微博,关注但不发表意见”、“上网发帖或跟帖讨论”、“可能的话,会赶往现场”分别有51.9%、41.6%、20%、5.4%。这表明城市高中生平时对时政等关注度高,发表关注的方式比较理性,能够采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可能的原因是家长的耳提面命和教师的教育有关,也可能与学业压力重,无暇思考过多有关。

只有44.9%的同学认为“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仍然具有根本指导作用”,仅19.7%的同学认为“共产主义一定能实现”,对“中国共产党有能力把自身建设搞好”观点持赞同意见的也只有58.4%;而对这三种说法持“说不清楚”意见的人数所占比例分别为35.1%、37.8%、24.9%(见表1)。这表明城市高中生的政治认同感不高,存在理想信念模糊的现象。在问及“你信仰什么”的问题中,选择“科学”、“自己”、“马克思主义”的频率分别为107、106、10。这充分说明了当前城市高中生的信仰多元化,复杂化,高中生德育问题没有取得很好的实效性,理想信念教育存在偏差,政治认同感尚待提升。这也可能与城市高中生能接触网络和大量的外界信息,受到西方势力的挑唆和不良宣传的影响。

表1 城市高中生政治认同感状况

很不同意 不大同意 说不清楚 比较同意 非常同意

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仍然有根本指导作用 5.9% 14.6% 34.6% 34.6% 10.3%

共产主义一定能实现 15.1% 17.3% 37.8% 23.2% 6.5%

中国共产党有能力把自身建设搞好 6.5% 10.3% 24.9% 40.4% 18.4%

二、主流价值观认同度高,但道德行为水平尚待提升

调查显示,城市高中生分别有70.2%、86.5%、57.2%、89.2%、68.7%的学生认同“利益冲突时,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爱国不需要理由,但需要文明理性”、“个人只有在集体中才能更好地发展”、“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高中生应该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见表2)。这说明了湖北的城市高中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诚实守信、无私奉献等道德原则有着较高的认同与支持度。这可能是因为高中教学与管理中强调集体主义与爱国主义等方面内容,也与当前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表2 城市高中生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状况

很不同意 不大同意 说不清楚 比较同意 非常同意

利益冲突时,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 4.3% 11.4% 14.1% 37.8% 32.4%

爱国不需要理由,但需要文明理性 3.8% 2.2% 7.6% 24.3% 62.2%

个人只有在集体中才能更好的发展 3.8% 20.0% 18.9% 28.6% 28.6%

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3.2% 1.6% 5.9% 27.6% 61.6%

高中生应该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3.8% 8.1% 19.5% 41.1% 27.6%

虽然城市高中生大都认同主流价值观,但是在道德行为水平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根据笔者日常调查发现,大多学生都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但在现实情境中因为担心自己被骗,而陷入两难境地,比如“不管是否有旁证,看到老人摔倒都会主动上前搀扶”有63.3%的学生选择“不会”或者“不清楚”。但是在特定的突发情境且不损害自己的利益时,约73.5%、81.0%、73.3%、63.3%的城市高中生对“如果遇到歹徒行凶,自己一般不会挺身而出”、“自己在考试中偶尔也会作弊”、“在公交车上看到小偷行窃,自己会选择少管闲事”。这正说明了高中生的价值观正在形成之中,虽然形成了较为正确的道德认知,但缺乏对行为的指导力。

三、自我评价较高,但对同辈群体评价尚待提升

城市高中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家庭条件良好,形成了比较高的自我评价。调查结果显示,城市高中生对自己的思想素质和综合素质的评价对相对较好(采用likert等级计分法,分为“很差”、“较差”、“一般”、“较好”、“很好”,分别计1~5分,平均得分在3.25~4.08之间,见图1),自我评价较高,人生态度较为积极乐观。在问及“哪些情况会影响到你对‘诚信’的坚持”时,46.5%的学生选择几乎没有什么事情会影响到自己对”诚信“的坚持。

图1 城市高中生自我评价状况

虽然对自己的评价比较高,但对同辈群体的评价却不见得如此高。超过四成的学生认同当前城市高中生“自我中心,不太考虑别人的感受”(40.5%)、“个性张扬,追求新鲜,标新立异”(56.8%)、“很多事情上都’无所谓‘,没有明确标准”(48.1%)、“只是吩咐,素质较高,但行动能力较差”(41.1%)、“喜欢要求别人,但自己却做不到”(43.2%)、“不满足于无聊的生活和现状,又不知道该做点什么”(58.9%)。结合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城市高中生的自我感觉良好,但同辈群体交往还有所欠缺。且调查发现,50.1%的学生认同“自己的言行会受身边朋友的影响”,自己的思想行为受到“周边人的示范”的影响也位于思想行为影响因素的第一位。这说明,城市高中生迫切需要增加同辈交往能力,而德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朋辈教育。

四、网络参与度高,但网络参与内容有待改善

实证研究的特点第5篇

>> 基于实证视角的高中生物课堂提问教学行为的分析研究 对高中生体育行为产生影响因素与策略的实证研究 基于感知风险的高中生网络理财行为研究 高中生物学案的实证分析 高中生心智分布特征的实证研究 高中生电影媒介使用状况的实证研究 浅析高中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实证研究 高中生体育行为的调查分析 高中生网络成瘾行为研究 高中生感恩与亲社会行为状况的实证调查* 浅析高中生的过激行为 基于随机整群抽样法分析的高中生英语学习策略研究 基于行为导向的高中生物教学模式初探 基于电子商务的高中生消费行为特征与营销策略 高中生参与班级管理实证研究 高中生英语学习观念实证研究 高中生物课堂提问教学模式的实证分析 浅析高中生物中细胞行为分析 高中生课堂挑衅行为成因分析 关于高校自主招生高中生认同度的实证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4]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http://.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407/P020140721507223212132.pdf.

[5] 佘双好.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及健全措施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实证研究的特点第6篇

关键词 目标管理 目标设置 高职院校

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简称MBO)是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杜拉克在其著作《管理实践》中首次提出。其基本内涵是通过目标的设置来激励人们的动机,指导人的行为,使个人的需要、期望与目标挂钩,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目标管理最早应用在企业管理领域,20世纪60-70年代西方国家即已将其已引入教育领域。80年代我国一些高校管理者也开始尝试用目标管理思想指导管理实践,进入二十一世纪,目标管理理论在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得以广泛应用。本研究就是在此理论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职业目标的设置特点进行研究。

1研究对象与方法

笔者在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抽取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287名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包括男生44名,女生243名,在目标管理理论建构的基础上,编制出一份包括26个项目的关于大学生学习目标与职业目标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分为学习能动性、学习目标和职业目标三个部分。学习能动性主要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学习目标考察的是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计划和学业预期目标;职业目标考察学生对毕业后近远期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对以上三个要素的分析研究,发现高职院校学生的目标设置特点以及影响学生目标设置的因素,从而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目标管理。

2高职学生目标设置特点分析

2.1学习能动性――学生学习能动性低

在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调查中,被调查学生中有46%学生觉得“学习是一件不得不做的事”,有15%的学生有过跷课的情况,而跷课的原因主要归结为对课程没兴趣(51%)和早晨起不来(23%)。此外,57%的学生表示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上课”,只有9%的学生表示主要通过“自学”获取知识。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依次为上课、和同学讨论、自学、主动找老师交流。在调查“在学习上你认为自己缺少什么”时,大多数互学生都认为自己缺少独立性和自主性(53%)、钻研精神(51%)以及意志力(48%)。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非常差,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但意志力较为薄弱е滤们习惯于被动学习。另外,学生喜好的学习方式也反映出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普遍不强。

2.2学习目标――有学习目标但目标模糊难以执行

在调查中,有学习目标的学生占90%以上,他们学习的目标主要表现为掌握专业知识、拿奖学金和不挂科,最想在大学中收获工作能力、专业素质和气质内涵,但经常做学习计划的学生只有10%。可见,大部分学生虽有学习目标但却目标模糊,这些学习目标因为不够明确具体,同时只有目标而没有有效的计划,往往难以实际操作,所谓的目标最终也只能流于表面。此外,大部分学生意志力不强,难以坚持也导致他们的目标很难达成。

2.3职业目标――大多数学生没有职业规划,职业目标不明确

在所有被调查的学生中,“有近期和远期目标且规划非常明确”的学生只占到11%,有49%的学生有“近期目标”,另有40%的学生“很茫然,不知如何努力”或“无所追求,随遇而安”。从近期目标来看,63%的学生表示大学毕业后将参加工作,至于参加什么类型的工作还不十分清楚,调查显示,这部分学生对工作的薪资要求较高,选择就业的地区主要为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综上所述,绝大部分学生没有职业目标,或者职业目标并不十分明确。没有清晰的目标,就没有前进的动力,因此,帮助和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是将是教学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2.4影响学生目标设置的因素分析

调查显示,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性别、专业以及年级对学生目标设置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年级差异对学生目标设置的影响最大。

从学习态度方面来看,一年级学生的跷课率不足10%,而二年级学生则达到了15%;“有理想,有抱负,抱着乐观的态度学习”在一年级学生中占33%,而二年级学生只有6%,可见,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态度也更为端正。

从学习目标方面来看,85%的大一新生表示他们的学习目标是掌握专业知识和拿奖学金,而这一指标在二年级学生中占69%,有31%的大二学生只满足于“60分万岁”甚至“考多少算多少”,这一比例比一年级新生高出16%,这从侧面反映出部分二年级学生学习上有所懈怠,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目标都有下降趋势。

从就业目标设置方面来看,60%的大一新生表示很茫然,而在大二学生中这一指标只有16%,;进一步调查“是否有大学规划与目标”时发现,“没有明确的大学规划和目标”的一年级学生和二年级学生分别占到31%和7%。。由此可见,一年级学生在目标设置和规划方面更需要帮助和指导。

3本研究对高职学生教学管理的启示

3.1实行目标管理,指导学生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和职业目标

调查显示,高职学生制定的学习目标较为模糊,大多数学生没有职业规划,也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实(下转第46页)(上接第43页)行目标管理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法。而目标管理需要在学生自主设置目标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正确合理的引导,设置的目标既要满足集体目标的要求,也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和个人能力;既要避免目标设置过高而无法达到,也要避免目标设置过低太容易达成而缺乏挑战性。正所谓“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要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目标设置,必须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班主任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填写《个性调查表》、《家庭情况表》、《目标制定》等系列调查问卷,多方面了解所带班级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思想动态、家庭经济、教育背景等各方面信息,以更好地帮助和指导学生制定出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学习目标和职业目标。

3.2开展目标管理,要注意学生目标设置的年级差异

大一新生在学习态度、学习目标方面的指标都高于大二学生,这是由于大一学生本身的特点造成的,大一是学校的新生,他们刚刚入学,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憧憬,这一时期他们在专业学习、学生工作、社团活动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参与度都非常高,教师应该把握好这一有利时机,在新生入学阶段就要开展班级目标管理,重点对学生的目标设置和就业规划进行指导,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尽快转换角色,有目标有计划地学习和生活,减少他们的迷茫感。对于大二的学生,他们已经开始明确自己的任务,能够较好地为自己的人生定位,此时,需要注意目标管理的持续开展和目标管理结果的反馈与跟进,以防部分学生出现学习懈怠、积极性下降甚至混日子等懈怠现象。

3.3 建立目标考评制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其核心是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而实现学生自我管理就必须建立合理的目标考评制度。目标完成后,要及时按照奖惩标准进行兑现,对实现目标的学生进行正激励,即及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肯定、承认、赞扬、奖赏和表示信任;对没有达到目标的学生则实行负激励,即给予相应的惩罚或批评,同时,要了解他们没有完成目标的原因,若目标设置过高而导致无法达成则应指导学生及时做出调整。

4结语

目标管理对于学生的教育管理有全面的指导意义,学生的目标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工作实践中通过不断的推进与实行才能逐步完善,需要我们进行长期的研究和实践。

作者简介:由丽丹(1980-),女,江苏常州人,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服装营销与管理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靳媛,李娜.大学生目标设置特点及其对高等教育启示的探析[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6):60-61.

实证研究的特点第7篇

基于循证医学证据评价体系对针灸医学的启示,根据针灸学科的发展现状和特点以及证据来源范围,本研究确定的针灸研究证据范畴主要包括:现代研究证据、古籍载录证据、专家经验证据,其中现代研究证据又包括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非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病例序列研究和个案报道。下面对各类研究证据的特点和纳入理由作简要阐述。

1.1古籍载录证据流传至今的针灸古代医籍是历代针灸临床经验的积累,不仅涵盖了针灸安全有效的成功经验、针灸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等有价值的信息,并经过几千年临床实践反复证实了其真实性、可靠性和适用性。因此,古代医籍载录的相关针灸防治疾病证据是针灸临床决策不可忽略的最佳证据之一,本研究纳入的古籍载录证据涵盖清代以前所有针灸治疗类文献,从内容形式上说主要包括以疾病为纲的针灸处方文献和针灸医案。

1.2专家经验证据经验类文献对于临床医学来讲往往是最直接的体验记录,是临床实践与医学理论相结合、突破和创新的结果,具有较高的理论概括和实践指导意义。因此针灸专家经验总结也是针灸临床决策不可忽略的最佳证据之一。本研究纳入的专家经验总结主要为1919年以后国内针灸专家的临床经验类文献,按照专家资质分为针灸名老中医专家经验和一般针灸专家经验。

1.3现代临床研究证据近现代临床研究文献是针灸临床研究证据的主要来源。针灸学的特点之一是辨证施治,强调个体化治疗,并且疗法丰富,因此采用统一、标准化治疗方案的针灸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并不足以代表针灸临床研究的全貌。因此,本研究除了纳入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还纳入非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病例序列研究和个案报道,没有纳入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

(1)随机对照试验: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是被认为是评价医学干预措施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最佳研究设计,证据的论证强度和科学性最佳[4]。本研究将RCT作为针灸研究证据之一,但对于针灸RCT的评价既要考虑试验设计完成质量,又需考虑到针灸临床实际。

(2)非随机对照研究:目前,非随机的临床对照研究(Clinicalcontroltrial,CCT),仍在中医药、针灸领域中占据多数地位[5]。这类研究虽未采用随机方法,但采用对照组进行比较,故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仍能给针灸临床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或线索。因此,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为本研究针灸研究证据纳入来源之一。

(3)病例系列研究:病例系列研究(Caseseriestri-al)的价值在于可用于观察临床对照试验排除的患病人群,可以充分施展针灸辨证论治特点,且费用低廉,而且在国内发表现代临床研究文献中,病例系列研究最多,故本研究也将其纳入针灸研究证据的范畴。

(4)个案:个案(Singlecasestudy),也称单个病例报告。针灸个案往往灵活多变地记录针灸疗效卓著的治疗方案或完整的治疗变化过程,是最能体现中医辨证论治、针灸疗法复杂干预特点的文献形式,对于针灸临床实践具有一定价值。因此个案也是针灸研究证据的纳入范畴。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是循证医学提倡的最佳证据之一,但针灸治疗方案随辨证论治灵活多变,强调临床研究的“同质性”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不足以一一对比分析,难以顾及针灸辨证论治、复杂干预的核心特点,故本研究没有将其纳入临床决策分析的研究证据范畴。

2针灸临床研究证据质量评价方法的建立

本研究在《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面瘫》制定过程中形成的针灸研究证据评价方法和标准基础上,借鉴已有中医领域的证据评价方法和标准[6-7]进行补充和完善,初步建立各类针灸研究证据质量评分标准和分级标准。

2.1古籍载录证据的质量评价方法古代医籍中的证据是论述性的,是临床经验记载或具体医疗过程的描述,故此,本研究主要考虑医籍质量、医家资质、记载形式(医案、论述)、证据应用强度、内容完备程度等因素,初步建立古籍载录证据的质量评价表及分级标准。(1)质量分级标准:高质量文献:得分≥5分者,且须符合前3条中1条以上,其中符合第2条者为经典著作文献,符合第3条者为历代沿用的古代证据。中质量文献:得分≥4分者,且须符合前4条中2条以上(含2条)。低质量文献:得分﹤4分者。(2)评价指标说明:珍籍:本研究指王雪苔教授主编的大型丛书《针灸古典聚珍》中的收录67种针灸医籍。古代针灸经典著作:采用专家咨询法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本研究初步确定的古代针灸经典著作指《素问》、《灵枢》、《难经》、《甲乙经》。古代针灸名医:依据中医文献学、医学史及针灸发展史[8-9],用专家咨询法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初步确定的古代针灸名医有33位,包括:黄帝、扁鹊、华佗、涪翁、郭玉、曹翕、吕广、皇甫谧、王叔和、徐秋夫、徐文伯、葛洪、甄权、杨上善、孙思邈、王焘、王惟一、王执中、何若愚、阎明广、窦汉卿、王国瑞、滑寿、徐凤、凌云、高武、汪机、马莳、杨继洲、李时珍、吴崑、张景岳、李学川。记载为历代沿用:指该治疗方案在历代专著中重复应用。

2.2专家经验证据的质量评价方法专家经验总结一般由专家自己或他人概况归纳而成,来源范围包括专家经验代表性专著和期刊论文。本研究一方面结合疾病的诊治特点制定纳入排除标准,一方面依据专家范畴界定、作者、载体形式及经验总结可靠性等因素,初步制定专家经验证据的质量评价表及分级标准。(1)质量分级标准:高质量文献:得分≥5分者,且须符合前3条中1条以上。中质量文献:得分≥4分者,且须符合前4条中2条以上(含2条)。低质量文献:得分﹤4分者。(2)评价指标说明:针灸领域名老中医专家的界定:在时间范围上界定为民国至今的近现代针灸名老中医;进而依据文献学、医学史及针灸发展过程[8-9],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集成工作指导老师名单,经过专家咨询、讨论和总结,初步确定近现代针灸名老中医范围,他们的代表性著作以及由他人完成的经验总结为证据来源。中文核心期刊:以北京大学图书馆编制的第一版至第五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为依据进行界定。

2.3现代针灸研究证据的质量评价方法(1)随机对照试验:本研究基于CONSORT声明[10]、Jadad评分量表[11],结合针灸临床实际及文献特点对干预措施的质量控制标准、疗效指标、文献载体指标等进行补充,初步制定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质量评价表及分级标准。质量分级标准:高质量文献:得分≥11分者,且前3条得分≥3分,第4~11条符合5条以上。中质量文献:得分≥10分者,且前3条得分≥2分,第4~11条符合3条以上;或者得分≥8分者,且前3条得分≥2分,且必须符合第4~11条符合5条以上。低质量文献:得分﹤8分,且前3条得分≤1分;或观察对象没有明确的诊断标准。(2)非随机对照试验:本研究在RCT评价基础上,根据非随机的临床对照试验研究特点,初步制定该类证据的质量评价表及分级标准。质量分级标准:高质量文献:得分≥8分,且前8条标准必须符合5条(含5条)以上。中质量文献:得分≥8分,但前8条评价标准符合5条以下。低质量文献:观察对象没有明确的诊断标准;或得分﹤8分。(3)序列研究质量评价方法:本研究在RCT评价基础上,根据病例序列研究特点制定该类证据的质量评价表及分级标准,具体见表5。质量分级标准:高质量文献:得分≥8分,且前8条标准必须符合5条(含5条)以上。中质量文献:得分≥8分,但前8条评价标准仅符合5条以下。低质量文献:观察对象没有明确的诊断标准;或得分﹤8分。(4)个案:针灸个案质量评价表及分级标准的制定考虑了载体形式、作者资质、病人诊疗信息完整性、治疗措施、疗效等因素,具体见表6。质量分级标准:高质量文献:得分≥5分者,且须符合第4、7条。低质量文献:得分﹤5分,或得分≥5分者,未符合第4、7条标准。

3针灸临床研究证据强度及推荐等级标准的形成

本研究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和方法,结合针灸学科特点,通过专家会议讨论、问卷咨询等方式初步制定了针灸循证决策的研究证据强度及推荐等级标准,证据质量与推荐强度的等级一一对应,即高质量证据推荐强度也高。

4结论

遵循最佳研究证据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关键环节,而证据的评价是保证其利用的前提。因此,本研究将循证医学理念和方法与针灸学临床实践原理与现有文献特点有机融合,初步建立了符合针灸自身特点的针灸临床研究证据评价体系,该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4.1参考循证医学证据评价方法结合针灸自身特点

循证医学以客观、真实证据作为临床决策的可靠来源,其理念、思路和方法值得针灸医学深入研究和借鉴。针灸临床文献中同样也存在着大量应用于针灸临床决策的文献,故此本研究以从文献中挖掘真实、有效的治疗方案为目的,参考循证医学证据评价方法并结合针灸学科自身特点,建立应用于针灸临床循证决策的证据评价体系。该体系既包括RCT、CCT、病例序列等研究证据的评价方法,同时强调名老专家经验证据和古籍载录证据的地位和作用,强调反映针灸临床实际特点的证据如个案在评价体系中的作用,能基本体现针灸临床实践的规律和特色。

4.2以针灸临床决策为目的最大可能纳入研究证据

针灸临床研究证据评价体系是应用现代循证医学理念方法研究针灸临床决策的方法学探索,它跨越两个不同医学体系,但归根结底还是以针灸理论及其实践为根本的,因此该体系必须兼顾针灸临床个体化、经验性等特色。随机、对照、盲法固然是临床可靠性评价的最好方法,但中西医学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导致应用这些方法到针灸临床实际中尚有很多不适用性。针灸临床文献包含有RCT、CCT、病例系列研究、专家经验、个案报道、古籍载录证据等多种类型,各类型文献之间既有方法学可靠性上的强弱,也有针灸临床可适用性的高低,还有完成质量优劣以及针灸数千年传承的习惯等多方面的不同,因此本证据等级体系以目前针灸临床证据水平现状为基础,调和多因素对证据水平的评价影响,最大可能的纳入各类有价值证据。

4.3多角度考虑影响证据质量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