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小学语文的学习技巧(合集7篇)

时间:2023-08-10 16:52:15
小学语文的学习技巧

小学语文的学习技巧第1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作文;利用课文;习作能力

众所周知,农村小学生怕写作文,作文能力低下。错别字连篇,语句不通,记流水账。干瘪、不具体、不生动的情况更是一直普遍存在。产生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缺乏范例借鉴,缺少习作的技巧。那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我认为,教师在指导小学生习作时可以有效利用课文,以课文为例,指导学生仿写,再创造性地写。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习得习作的技巧,从而激发兴趣,习得方法,提高其习作能力。

那么,怎样有效利用课文,以课例为载体,指导学生仿写,习得表达方法,提高习作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记叙文等写实文章的文体特点习得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一、 从课文的修辞手法习得技巧,提高习作能力

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能增强文章感染力,吸引读者。让文章具有活泼性,生动形象,能使文章唯美。在教学《山中访友》一课,我引导学生通过去掉用了修辞的词语后与原句对比读、入情入境地朗读,让学生体会到了这些修辞手法的好处。在课堂中让学生仿照课文5自然段的方法,用上拟人、排比的手法,写写你给山里的哪些朋友打招呼。孩子们由于习得了方法,写的语句使人如同走进了世外桃源,美极了。除了让学生在课堂上仿写段外,我还让学生课后创造性地写篇,学习运用大量比喻、拟人、排比,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写写你所访问的大自然的“朋友”。如:校园访友、田野访友……学生也写得异常美。

这样的课堂仿写段到课外创造性地写篇的迁移,不仅给学生搭建了梯子,降低了难度,还让学生习得了写景类文章的方法,自然能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二、 从课文的细致描写习得技巧,提高习作能力

老师们都有同感,学生的习作干瘪、不具体、不生动。写人物的外貌没有特点,写人叙事缺乏具体形象的描述,只有骨架,没有血肉,读来呆板无趣。主要是因为学生知道写什么内容,但不知道如何深入描写。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我曾经试图用过很多方法,如:读别人的佳作,摘抄写得具体、生动的语段等。结果我发现,这些做法都是徒劳的,因为学生读、摘抄后根本不能加以运用。在教学实践中,我找到了引导学生仿照课例写具体、生动的方法,可以说令我有点欣喜若狂。

我针对学生写的外貌千人一面的毛病,以课例指导学生如何写出人物的外貌特点。如:教学《少年闰土》一课,让学生找出闰土的两处外貌描写的句子:①闰土的第一处外貌描写: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②闰土的第二处外貌描写: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并找出这两处描写的相同点:项带银圈,让学生明白了“项带银圈”是闰土与众不同的地方。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体会到了因为作者抓住了人物的特点来写,所以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体会到了外貌描写如果抓住了人物的特点,即使寥寥几笔也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然后让学生做语言实验――对比阅读去掉“项带银圈”和带有“项带银圈”的语句,说说每组的哪句好,为什么?学生通过对比句式,体会、感知、习得了细致的外貌描写的方法――抓住人物的特点。接着师生共同小结:描写人物外貌要抓住人物的特点。并进行写法迁移:课堂练写人物外貌――抓住人物特点,用几句话描写一个你印象深刻的人物的外貌。课堂展示时,学生写的外貌可以说是人人有特色。学生通过这样的练习,自然能写出人物的特点。

我还针对学生的习作干瘪、不具体、不生动的现象,引导学生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我充分利用课文描写伯父和爸爸救助车夫的细致的动作描写,引导学生对比有无细节描写的语句体会细致描写的作用。学生通过对比朗读、感悟,深入体会到了这种描写的作用,并习得了细致描写的方法。我让学生课后独立练习片段:请试着学习用上连续的动作描写(细致描写)来写一段话。如:妹妹摔伤了……我到地里种菜……孩子们由于习得了细致的方法,加之在课堂上的仿写练习后,他们的课后细致描写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了。孩子们写下了许多具体、生动的片段。学生写的片段可以说是能让读者身临其境,这是因为他们学会了细致描写的技巧。

可见,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以课文为例,让学生习得细致描写的技巧,指导学生课堂仿写后课外再进行创造性地写,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好方法。

三、 迁移方法习得技巧,提高习作能力

小学语文的学习技巧第2篇

一、阅读教学中探究的基本要素

1.积极主动地阅读

教师要通过课堂布局、团队组织、不同的知识分享方式、新颖的开场活动及激励性的评价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之积极地参与到阅读的探究活动中来。主要表现为:学生喜欢阅读,把课外阅读作为兴趣爱好的一部分,能通过阅读发现问题,借助相关资料,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写下批注,并主动和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

2.主动发现问题

学生在阅读中,善于发现问题,能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具有极强的问题意识,通过阅读读懂,并有自己的见解。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在预习中大胆质疑、在文本的空白处提问、文章的矛盾处提问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学习――师生互动

1、创设氛围,利于互动

现代心理学认为儿童在无拘无束的时候,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记忆力增强,反之,则思路阻塞,操作迟缓,心灵封闭,无创造性可言。比如笔者在学生阅读时提出的教学用语10句就很让人欣赏,像“你们专著听讲的表情,使我快乐,给我鼓励.”“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我很感谢你们。”等等。同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经常使用这些教学用语,就一定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定能营造出一种生动、活泼、和谐的教学环境。

2、师生共学,教学相长

《艺概》云:“文,心学也。”作者以生命、心灵去创作,读者同样需要以生命、心灵去解读。而且,每个个体生命都是独特的“这一个”,都有其对文本的独特理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舞读者都有自己心中的“这一个”。阅读教学不是要学生找到教师心中的“那一个”,而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去找到属于自己的“这一个”。

如笔者在教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一经典名句时,不是要学生把“绿”字当作炼字的最高境界来崇拜,而是鼓励学生动一动这个“绿”字。结果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学生想出了十几个词语,并能言之成理:如果作者是一个顽皮的小姑娘,用“戏”字就更能突出人物的性格;如果是一对恋人隔江相望用“吻”字则更能刻画人物的性格.....。这种新颖独特且有说服力的见解,大大扩展了教师的认识。如此,教师既在教,同时也在学;学生既在学,同时也在教――“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随之诞生。

3、善于提问,启发创新

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但这并不是说不再需要教师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探究”教学初探了。叶圣陶曾说过:“教师当然需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在引导启迪的诸多方法中,提问是重要而常用的手段之一。提问是教师输入信息、传递信息,达到师生交往、和谐共振的一条主要渠道,也是沟通学生与文本的重要媒介。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精心设计提问,意图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并有意识地为他们发现疑难、解决疑难提供桥梁和阶梯,引导他们进一步登上知识的高峰。教师的提问对于加深学生的理解、促进师生互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1) 提问要有针对性

首先,针对性是指教师能紧紧围绕教材的训练重点,突破难点,问到关键之处。如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可以抓住课题中的“和”直奔中心,设计这样的提问:①什么叫“将 相和”?“将相和”中“将”和“相”各指谁?②既然是“和”,说明他们有一段不和,为什么不和呢?这样,就能起到“一问而牵动全篇”的作用。其次,是指教师能够在学生理解的关键之处,针对学生理解的偏差或不足,及时提出问题,扩展学生的思维。如笔者在教学《田忌赛马》一课,在总结田忌赛马第二次为什么能胜齐威王时,要学生找出里面的关键人物,同学们回答是“孙膑”。笔者进一步提问孙膑是怎样得出让田忌取胜的策略的,学生们回答是他认真观察了马。笔者接着又问“如果齐威王第二次改变了马的出场顺序,田忌是不是还能取胜呢?”经过老师的提问,同学们意识到孙膑之所以那么有把握会让田忌取胜,是因为他不仅观察了双方马的情况,还观察了双方的人,他确定齐威王第二次不会改变马的出场次序,所以建议田忌采用他提出的出场次序,正是老师在学生的回答中发现他们的思路中不全面的地方,并针对这个地方发问,才让大多数学生都能意识到其中的关键因素。否则,学生的思维就局限在表面的理解上对问题的把握并不全面,因而也不能完全理解这其中蕴涵的思维方法和智慧。

小学语文的学习技巧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合作学习;实效性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各科教师纷纷尝试在课堂上对学生们采用小组形式的合作学习与交流。有效实施课堂合作学习,就是在小组合作的几分钟内,更快、更高效地获得比个人思考更具有价值或可行性的答案,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即知识积累、能力提升、过程改进、方法完善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鲜明,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这一方式,对小学生个人的学习和品德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作为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改变“唯师独尊”的“一言堂”形式,更主要的是从根本上使学生发挥自主学习的主体作用,促进思维、能力、情感、心理等全面健康发展。但是,在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中,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合作学习较大部分都停留在小组讨论式合作的形式上,所谓的“合作学习”,只是学生聚拢一起谈天说地,表面热烈,实际收效甚微,诚如小学语文教育专家杨再隋教授说的:“不过是彩色的泡沫”而已。本文将结合我校的教学实例,从课堂中学生应怎样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等,阐述如何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从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我校语文课堂教学片段展示

片段一:《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片段

年轻的语文老师让学生分组学习时提出了合作学习的要求:首先是每人都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其中的一个自然段,再是概括所学段落的主要内容;然后分享一段曾经在外迷路的经历,最后给其他组提一个他们组所学内容的问题。展示学习成果时组长是主持人,有感情朗读和背诵课文由上课老师(评分教师)随机叫号,概括所学段落的主要内容和分享一段迷路的经历大家一起研究讨论,由组长指定一人汇报,汇报的人在大家讨论时要把其他人的意见记录下来,集中表达大家的意见,最后一项由组长安排好三个人分别提三个不同的问题。老师把要求和安排讲清楚后学生开始分组学习。大家认真地朗读、思考、讨论,课堂气氛非常热烈。

片段二:《自己去吧》教学片段

在朗读课文时,年老的语文老师请四人小组合作朗读自己感兴趣的课文内容。老师话音刚落,小组里忙活起来。组员们开始为充当什么角色而争论不休,“我想当小鸭”、“我想当小鹰”、“我想当鸭妈妈”、“我想当鹰妈妈”的叫喊声此起彼伏。终于达成一致意见后,学习好的开始分角色朗读,成绩差的却在讲闲话,摆弄书本等,教室一片喧闹,老师在讲台上无奈抚额,直叹:“这课没法上了。”

经我校语文课堂上的两则个案比较研究,语文老师近几年在新课改的实践中,一些教师由于对“合作学习”的认识不全面,常常使“合作学习”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标签。年轻的语文老师比年老的能够适应合作学习的方式,而年老的老师由于方法不当,课堂一片混乱。比较明显的是,在第二个教学片段中,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争先恐后地表现自己,学习较差的同学更多是成了陪衬和观众,导致成绩两极分化。因此,合作学习并不是绝对的,必须适时适度地应用,一堂课是否安排合作学习,安排几次,应根据个人和具体的教学情境而定,而且小组学习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给我们的启示是:

1.合作学习应是有序的。片段中,语文教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2.合作学习应是交互式的。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文本的思想交流和碰撞中进行的。

3.合作学习应是分工明确、行之有效的。

在我校,老师成为一位优秀的课堂组织者、引导者,是语文老师如何有效实施课堂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在具备了这个前提条件后,通过课堂教学教师有效地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两者有机地融合,相辅相成,来达到我们的预设,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目的。

二、小学语文课堂应该如何有效实施合作学习呢?

(一)教师努力转变意识,转换角色

1.教师要坚决摒弃“唯师独尊”的观念和“居高临下”的架势,让学生从诚惶诚恐的师道尊严中解放出来,为学生合作学习创造必要的平等、民主、协商、自主的氛围,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放手发动学生。

2.要强化服务意识。教师在备课前,需仔细研究自己所教授的内容,想好如何分组,如何搭档组员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个人优势,实现完美组合。

3.积极在实践中践行改进新课程教学改革,自觉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学习方式。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都得到两种思想。”合作学习的效应是不言而喻的。

4.在合作学习中,激励学生人人说。合作学习中,老师除了要适时表达自己的意见,还要适时鼓励每个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不能是个别好学生“一展口才”,要帮助胆小、不愿开口的学生建立起自信心,采用演讲比赛之类的方式让他们感觉到自身参与合作学习后能力的提高,逐渐培养其习惯和兴趣。

(二)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倾听

1.倾听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基本素养和基本能力,只有学会倾听才能获取和提炼知识,并与自己的想法进行比较和辨析,注意那些与自己不同观点、思维或方法,为自己的“说”与“辩”打好基础,方能寻找到更完美的答案。

2.在自己发言时要大胆、完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尽量不重复或跑题,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关联词,让学生在表达时思路更清晰,语言更流畅,这样才能保证他们有效地参与各种活动。并在活动中让学生明白:与他人交往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比我好的,我能从他身上学到许多东西,比我差的,我帮助他,内心是多么喜悦;每一个人都是我的学习伙伴,都是我的合作者,只要建立了这种意识,便会在课堂中自发地进行合作、交流,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三)合作学习过程中严密分工,让合作有序、有效

首先必须组建好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中,各个层次的学生要搭配,并且要有明确的分工,如:组长、记录员、汇报员、操作员等等,都要安排好,做到人人都有事情可做。老师要善于选拔培养小组长,同时指导小组长对组内合作进行有序地组织和协调。每隔一段时间,对组内的角色要进行调配互换,避免学生将注意力较多的放在角色上,缺乏实质的思维,达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四)关注学生的课堂反馈。老师应把握好此环节,及时将学生的合作进行集体反馈,让学生们知道自己的合作结果。老师还应及时地进行必要的总结,对于学生们之间的相互合作给予肯定,好的合作经验进行推广,不好的现象让其改正;同时让学生明白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会有许多的问题是需要大家共同合作来完成的,让他们知道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能够解决很多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大家要学会相互合作,共同努力,在今后的学习中发挥集体的力量,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得到更好的展示。同时对合作学习过程进行总结改进,以便在以后的课堂中更加有效实施合作学习。

参考文献:

[1] 孙汇.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践尝试与探索[J].中华少年.2015(31)

小学语文的学习技巧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特点 教学技巧 新课程标准

一、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特点

(一)教学目标具有整合性

     新课程改革后,小学语文课堂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及其应用能力,重视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强调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大纲将多种教学目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要求通过课堂教学全面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走开放式路线。简单地说,就是从小学生的认识结构和认知需要出发,以教学目标为中心,积极向外拓展,引进与语文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为学习语文知识、能力与技巧的训练、体验情感教育搭设桥梁,创建高效率的教学课堂,最后实现教学目标。

(三)教学方式要具有互动性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课堂再也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再也不是“一言堂”。在情感教育的指导下,要求更加体现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无论课堂上采用探究性学习,还是合作性学习形式,呈现出来的教学氛围都是和谐与平等的。师生在良好的互动氛围中分享着彼此的彼此的观点与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四)教学过程具有活动性

     走进小学语文课堂,发现课堂呈现出来的状态更加活跃,课堂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教学内容的设计不再局限于读一读、写一写与说一说,逐步扩展为演一演、做一做等诸多形式。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处于活泼好动时期,如果只是单纯地让他们读、写、说,可能起不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根据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知识水平,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向学生传达语文知识,使学生在丰富精彩的教学活动中将知识融会贯通。

(五)教学形式具有灵活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下,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传达教学内容,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形式更加多种多样。教师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出发,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运用自主探究、问题设置、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不仅在课上积极组织讨论等教学方法,也采取课外学习等其他教学方式,教学形式显得更加具有灵活性。

二、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技巧

下面将分别对几种课堂教学技巧进行浅析。

(一)导入技巧

     良好的新课导入技巧,能够在课堂一开始就成功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进入目标知识点的学习。新课导入技巧包括“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新旧衔接,提问导入”、“巧设悬念,故事导入”、“设置情境,游戏导入”,等等。尽管有着各式各样的导入形式,但是教师没有丰富的学识、良好的语言应用能力,再新颖的导入技巧也发挥不出良好的教学效果。一个成功的导入技巧往往需要教师利用自己富有感性而磁性的声音,演绎着精简明了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进入目标知识点的学习。

   (二)提问技巧

     在小学阶段,学生往往不具有较为健全的认识结构,缺乏自主探究与学习的积极性,主要依靠提问来引导学生更好洗理解与掌握知识。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提问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提问技巧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提问来实现某一教学目标的教学手段,是启发学生进行思考的主要行为方式。如果课堂提问设置的较为巧妙,就能成功地引导学生进入目标知识点的思考与学习,引起语言的反应,有利于构建互动式教学课堂。尤其在情感教育引进小学语文课堂后,在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小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非常巨大的功效。

     问题的设置要精当,注重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够成功引起学生发表个人的意见与看法,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等活动,将学生推到学习主体的地位上,变被动为主动;立足于语文教材内容,引进与课程内容相关地信息,从学生感兴趣的实际现象中选择一个紧贴教学内容的话题来设置问题。

   (三)讲解技巧

讲解技巧作为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的基本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讲解技巧是否高超精湛,直接影响着小学生对课程内容和知识点的理解效果和掌握程度。对于小学生而言,尤其是低段小学生,他们通常不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要想成功吸收语文课本中的知识,需要依靠教师高潮精湛的讲解技巧。在课堂上,教师将教材内容讲解的好,课堂上的学习氛围也会十分高涨。反之,如果教师的讲解不到位学生则不能充分理解知识点,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自然会相对较少一些,不利于构建开放性与活动性课堂,更不利于多种教学活动的开展。

(四)板书技巧

板书作为教师普遍使用的基本教学手段和表现形式,是师生在课堂上进行直观交流的最简易渠道。它是课程内容的浓缩与精华,直接向学生展示着课程的主要内容。教师板书的书写技巧是否精湛,板书是否规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尤其对于理解能力较差的小学生而言。通常情况下,板书没有固定的书写形式。只需要综合考虑教学内容、文章的结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师日常书写习惯来设置板书形式。但是,在多年教育事业的进行过程中,还是产生了一些较为固定的板书类型,例如提纲式板书。

三、总结

新课程改革后,小学语文课堂呈现出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的特点,对教学技巧的应用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为了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实现语文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本文对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特点和教学技巧进行了初步的论述,为广大的教育者提供借鉴性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 高建华.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J].职业教育研究.2005.(10).

[2] 叶旭金.关于语文课堂教学的拙见[J].文学教育(上).2009.(07).

[3] 熊海娟.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11).

小学语文的学习技巧第5篇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

1.教学目标具有整合性

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扎实的语文基础,还要培养学生综合语文素养。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尤其是小学阶段更要注重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语文教学大纲将多种教学要求结合在一起,力求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成为全面综合型人才,因此语文教学目标具有整合性。

2.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立足于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和认知出发,不断向外拓展,不仅是学习教材中的语文知识,同时也引进很多其他与语文相关的信息。通过从不同领域引进的教学内容,既丰富了教学内容,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学习语文创建出丰富多彩的课堂。

3.教学方式具有互动性

目前,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确保课堂教学的互动性。不仅如此,当前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更加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改变填鸭式与灌输式的教学手段,师生良好的互动和沟通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

二、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技巧

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教师具有熟练的教学技巧,并且以小学生的认知结构为出发点,以语文教材为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教学目标,再加上熟练的教学经验,从而制定出一套合理的教学体系。其中教学技巧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主要核心,只有具备良好的教学技巧,才能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出事半功倍的效果。

1.导入技巧

小学语文教学需要良好的导入技巧,从而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的吸引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去。导入技巧有很多种,如开门见山,直接导入、设置悬念,故事导入以及设置情景,游戏导入等。一个运用得当的导入形式,能够为小学语文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开始,使学生整堂课都沉浸在求知的氛围里。导入技巧的方式虽然多种多样,但都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将不同的导入技巧发挥的淋漓尽致,同时配以良好的语言应用能力,从而达到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目的。

2.提问技巧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方法就是引导和启发。由于小学生的认知结构还不够健全,而且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很难长期集中注意力,所以需要教师在课堂中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提问技巧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提问技巧不仅可以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通过提问还可以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所以提问技巧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也是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的主要方式。例如在讲解到某一重点问题时,教师的适时提问,就能够成功的引导学生对重点问题进行思考和学习,加深学生的印象,有利于构建互动式课堂。其中,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对问题设置的要巧妙合理,能够一针见血,既要反映出问题的本质,还要注重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能够让学生积极开动大脑,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

3.讲解技巧

一堂优秀的小学语文课堂离不开教师精湛的讲解,讲解技巧是语文教师必须必备的教学技巧之一,教师讲解的水平高低将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效果。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成处于学习的基础阶段,还不具有熟练的自学能力和认知能力,很多知识点都需要教师不厌其烦的讲解才能熟悉和掌握,因此讲解技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中,教师讲解的好,不仅不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反而会使课堂气氛非常的高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更加热烈。反之,如果教师的讲解是没有技巧性的,讲解不够到位,学生就会感到课堂气氛枯燥无味,甚至产生厌烦走神的情况,更不利于课堂活动的开展。

4.板书技巧

板书是教师在教学时使用的最基本也是最直观的教学手段,其能够直接的向学生展示出课程的重点内容和精华所在。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小学生还在识字写字的阶段,更加需要教师做好榜样和表率,如果教师板书的书写技巧非常规范和精湛,长期以往,学生耳濡目染也会受到良好的熏陶和影响。反之,如果教师板书的规范较差,学生很难看懂,那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板书没有固定的书写格式,很多教师都是习惯将重点知识按照顺序一一书写,方便学生阅读和记录。

小学语文的学习技巧第6篇

一、指导学生“学会阅读”,从文学作品中汲取精华

初中生在阅读方面存在着两方面明显的问题:一是阅读量少;二是阅读效率低。在阅读量方面,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许多教师都重视对学生阅读量的要求,这一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但是阅读效率低的问题仍未得到明显改善。许多学生在阅读之后没有什么收获,甚至脑海中茫然一片,这样的阅读等同于没有阅读。因此,教师要强化对阅读技巧的指导,让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首先要指导学生如何抓住重点,提高阅读的针对性,阅读某一作品时,要带有明确的目的:是想了解作品基本内容、学习其结构布局、掌握某种写作手法,还是想积累优美语言、感受深邃意境。对于不同类型的文章要有不同的目标要求,从阅读的一开始就怀有明确的目的,从而提高阅读的针对性。同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将其从阅读的文学作品中总结提炼的精华梳理出来,记录到读书笔记之中,使学生在长期阅读与积累中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充实思想,培养气质,真正做到厚积薄发。

二、指导学生“学会观察”,从活动场景中积累素材

影响初中生作文写作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写作素材匮乏,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从各种活动场景中积累素材,做到积少成多,从而“有米下炊”。一要从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中积累素材,教师要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如升旗仪式、运动会、文艺演出、敬老院慰问等活动,并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做有心人,仔细观察活动场景和各色人物的不同表现;二要从社会生活中积累素材,如:透过社会伪劣商品横行的现象,提炼出部分监管部门职责缺位、不作为的深刻观点。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抓重点、抓本质,对于表象的东西可以忽略不计,通过表象挖掘其蕴含的深刻意义,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与深入的发掘,才能提高学生作文的生动性和深刻性。

三、指导学生“学会查找”,从预习环节中解决问题

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不能单纯地依靠教师的讲授,要强化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要学会课前预习。教师要强化预习技巧方面的指导,让学生有效前延语文学习环节,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预习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查找,针对预习要求中的各个方面,利用工具书、网络搜寻等方式解决文学常识、基础知识等方面的问题,并初步尝试熟悉教材内容、分析文章特色。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在预习环节解决能够自主完成的学习内容,有效提高听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课前预习与课堂学习融为一体,为课堂教学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四、指导学生“学会合作”,从小组学习中突破难点

当前,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没有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导致学生在学习思考中单打独斗,思维的深度与宽度都受到了制约。针对这样的状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小组学习为主体,引导学生学会合作,集中智慧,突破重难点。笔者在教学中,将学生按照优秀生、中等生、学困生均衡分布的原则,设置多个合作学习小组,在小组里面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课堂上笔者向学生提出思考题,要求学生在小组牵头人的组织下,共同分析研究,每一位成员都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然后在小组里进行汇报发言,每位学生都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对别人的观点进行补充、点评和完善,整个学习过程是在民主平等的环境中得以实现的,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能够逐步培养起讨论、分析、研究、合作的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成效。

五、指导学生“学会总结”,从记忆方法中提炼技巧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逐步积累和形成的一些记忆技巧,是不可多得的财富,将这些技巧总结起来,并在全班进行推广,能够有效促进教学成效的整体提升。笔者在教学活动中,要求学生整理出自己在语文学习中最有效的记忆技巧。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对自身的语文学习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回顾,将自己学习中最为成功的记忆技巧提炼出来,并在全班进行交流。学生创造出了许多别具匠心、独树一帜的记忆方法,有联想记忆法、关联记忆法、形象记忆法、框架记忆法等等。学生将这些记忆技巧在全班进行交流,笔者在此基础上进行点评,并帮助学生将其中的可吸收运用之处提炼出来,内化为自己的学习技巧,提高语文学习成效。

小学语文的学习技巧第7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课技巧;归纳式

所谓的结课,就是在教育教学活动的结尾,对本节课所讲内容进行有效地回顾与总结,强调关键内容,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结课是对知识进行梳理的重要教学环节。要想使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质量提高,放松学生的学习心情,真切融入课堂氛围当中,就要加强结课技巧的提升。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结课环节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注意力的二次集中,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本文选择小学语文教学的结课技巧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教育意义的。

一、自然结课技巧

自然式的结课方法看似简单,但是需要教师在备课阶段对时间与内容进行严格的匹配。自然式结课方法,就是指在教师说完课程教学的最后一句话之时,上课时间刚好用完。教师要在上课之前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把握好文章的结构,将教学的进度与课堂时间进行对比,使自然式结课方式达成。教师要利用课上四十分钟的时间,为学生安排好课堂活动,最后可以利用提问与讨论等形式作为课堂的最后环节,方便控制时间,完成自然式结课。

二、归纳结课技巧

小学生在知识的总结方面与知识体系的建立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的结束之时,教师利用归纳式的结课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完备的知识系统。在进行归纳式结课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归纳,也可以教师主体归纳,学生辅助归纳。如:在讲解《爱迪生》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结课环节进行条理性较强的总结。首先教师要对课文中出现的重要字词进行总结,提醒学生要深入掌握。诸如闻名、书报、器具、瓶瓶罐罐、白磷等。其次教师要对文章各段落的内容进行总结,重申文章的主旨。最后教师要利用课文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明确爱迪生身上体现出的正确人生观。提醒学生珍惜其所拥有的学习与生活环境,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三、悬念结课技巧

利用悬念式的结课技巧,不仅可以对本结课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总结,还更可以使学生对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充满期待。教师要利用具有思考性或者具有衔接性的问题作为语文课堂的结尾,可以引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更可以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投身于下节课的预习当中。如:在讲解《李时珍》之时,教师可以将课文分为两个部分进行讲解。教师可以将课文以时间为依据进行李时珍行医前与行医后的分割。在完成第一部分的讲解之后,教师可以利用这样的悬念设置来结课:“在李时珍那个年代,行医是不被人看好的行业。在经历了多种坎坷之后,李时珍终于可以如愿以偿。那么在李时珍行医之后,他就真的可以顺风顺水吗?同学们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等待下节课谜底的揭晓。”

四、练习结课技巧

练习与结课都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将二者进行有机的结合,可以大大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教师利用练习式结课方法,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其次进行家庭作业的布置。以《掩耳盗铃》为例,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本堂课学习内容的总结,并以此为基础对学生进行提问。诸如“你怎样看待文章中盗铃者的行为?”或者“你觉得这个寓言的意义何在?”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使学生的语文思维得以升华。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家庭作业的布置对文章内容进行总结与升华,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运用课堂学习成果。如:作业可以布置如下:本节课的作业有两种,同学生可以进行自主选择。第一,以《掩耳盗铃》这篇课文为文本,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课本剧的表演。第二,利用《掩耳盗铃》的寓意,自己创作一个寓言,在下节课与大家分享。

在这样的结课方式引导之下,学生会对课文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运用能力。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的结课技巧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有重要影响,对于学生学习成效的提高也有一定作用。笔者从四个角度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结课技巧进行分析与阐述,希望以此加强小学语文教学同仁对于结课技巧的重视,利用结课技巧的提升促进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