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流程(合集7篇)

时间:2023-08-07 17:06:55
小学语文教学流程

小学语文教学流程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以生为本;唤起需求;生成;互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还原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驱动他们主动参与到知识学习和互动中来。诚然,事物的成长和发展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在课堂上不能忽略学生的认知和发展水平,教师不能揠苗助长。鉴于此,我结合一线课堂教学经验从三个环节分析一下小学语文以生为本,优化高效教学的流程。

一、唤起需求

小学生天真活泼,他们有着很强的好奇心,但是他们抽象思维尚未发展,多以形象思维认知事物。而我们高原地区的孩子在语言学习方面存在很大的障碍,刚入学的孩子因为语言不通(这里的孩子多为藏族学生),要想在语文教学中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付出诸多的努力,运用更多的教学手段,再加上学生的乐意配合,他们才能在这一领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乐趣,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摒弃抽象的理论说教,要整合教学内容,让知识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学习需求,激活深入学习和探究的主观能动性。

1.趣味背景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相对比较情绪化,对抽象难懂的东西往往厌烦。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抓住这个认知特点,善于挖掘教材文本中的形象和趣味因素来唤起学生的认知需求。实际上小学语文教材选取文章时也深谙此道,诸如《小松鼠找花生》《小壁虎借尾巴》《小蝌蚪找妈妈》……每个年级都有这样故事性比较强的文章,我们可以结合趣味的故事背景来带动学生仔细地读,让他们在读中掌握新词句的意思,并加以运用,达到提升表达能力的目的。

2.灵活展现

语文知识涵盖面比较广,所以语文教学不能只局限在背诵和默写等传统方式上,我们还可以以灵动的方式进行阐述,让知识以灵动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例如,针对低年级学生学习生字的时候许多同学记不住的现象,我们就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帮助他们拆解汉字,教给他们各种趣味记忆的方法。这样启发学生去探索新的学习和记忆方法,让原本死板的知识变得鲜活、可爱,利于增强学生兴趣,强化学生记忆。

二、生成体验

“实践出真知。”单纯的死记硬背最多让学生记住知识的轮廓和外壳,不能掌握知识的精髓,就不能为生活实践服务。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摒弃传统的理论说教和死记硬背的填鸭模式,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通过切身体验感悟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如此方能获取有生命力的知识和技能,才能便于迁移知识、生成能力形成可持续的良性循环。

比如我们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写景文时,我们就可以借此文深入引导学生体验写景文中描物写景的技巧:(1)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先顺着作者的写作思路想象小兴安岭是怎样的美丽富饶;(2)再仔细品味作者是如何通过语言来表现小兴安岭四季风光特点的;(3)再让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并揣摩作者对小兴安岭的赞美之情,然后结合我们本土的高原风景,加上学生自己的亲身经历,学习笔者的写景技巧,完成一段景物描写。针对这样的“体验―生成”要求,我们可以先引导学生仿照教材蓝本对一处典型的景点进行比较容易的口语表达,然后指导他们进行整理和归纳,这样学生才会情发而辞动,将自己所见所闻诉诸笔端,完成知识到运用的迁移。

教材不过是个例子,语文教学中我们要以教材为蓝本切入,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生成,思考实践运用,这样才能拓展语文教学的内涵和外延,才能有效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三、交流互动

本质上来说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师生多边互动让学生掌握知识生成运用能力的过程。语文是开放性学科,许多知识点见仁见智,只有让学生经过互动才能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萧伯纳说:你一个苹果我一个苹果相互交换还是每人一个苹果,你一个观点我一个观点相互交换就每人两个观点。语文教学中,同学们囿于认知程度不同,思考角度不同等原因对知识的掌握也不一样,只有让他们广泛地互动交流,才能相互学习,弥补知识漏洞。

比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我们要先让学生体会精彩的描物写景句子:(1)……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支的鹿角;(2)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大家经过交流和讨论认识到:(1)句用了排比,让句子读起来更有气势;还用了比喻让描写更加生动、形象;(2)句运用了拟人,能让人形象地想到海参和龙虾的生活状态。但对我们这里的学生来说,海洋是很陌生的,在教学时,教师需要多搜集这方面的视频资料并运用到教学中去,学生才能非常直观地理解文中的内容,这样再让学生深入交流和讨论就强化了对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在描写中的认识和理解,潜移默化生成能力。

上文是笔者结合一线教学经验对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唤起需求,驱动学生深入体验交流生成运用能力的分析与探究。总的来说,以生为本就是要唤起学生的学习需求,然后才能让他们深入体验知识,然后通过交流互动拓展知识面,全面拓展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流程第2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流程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课 教学模式 流程设计

目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的教学模式仍然以教师为主导,教师选择什么阅读材料,学生就看什么文章,很少顾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对课外阅读课不感兴趣,阅读往往成为一种负担。这样的课外阅读课对小学生往往起不到积极的作用,反而会产生消极的作用,这样的课外阅读课教学模式也很难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所以探究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教学模式与流程设计,解决现有小学生课外阅读课教学模式中的问题显得十分迫切。

1 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

长期以来,教师在小学生课外阅读课的教学中占据着主导地位。阅读课往往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的参与较少。教师提问问题,学生往往是异口同声的回答,而不是举手回答。这样就会导致教师不能够如实的了解每一位学生对于阅读文章的理解程度,会忽视一部分对文章理解不够全面的学生。这种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小学生的文学素养。

1.2 小学生对语文阅读缺乏兴趣

很多针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都显示,小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课不感兴趣,这也是传统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课教学模式的一大问题。究其原因,这种现象的发生与当前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课的流程设计流于形式,不能激发小学生的阅读热情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很多教师根本就不考虑阅读课程的流程设计,对学生的教学往往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这样的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课,必然会让小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产生厌倦情绪。

1.3 教师对于小学生阅读的引导不足

当前的小学教师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没能给予充分的引导。小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接触还不是很多,阅读往往很盲目,这就需要教师对小学生的阅读多加指导,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对于端正小学生的阅读态度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教师往往只给小学生选定阅读材料,让其自由阅读,对其缺乏相应的阅读指导,这就造成了小学生不能适应语文阅读课。所以教师应该注重小学生阅读技巧的指导,这对于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促进课外阅读课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作用。

2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教学模式与流程设计探讨

概括来说,改善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教学模式与流程设计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其具体内容如下:

2.1 设定主题

教师在进行每一节的课外阅读课之前都要先考虑这一节课的教学主题是什么,例如爱国、敬老爱幼、团结等等,但是一节课的主题不要过多,要考虑小学生的接受能力。设定的主题有两方面的作用,第一个方面是能够激发并保持小学生对每节课外阅读课的新鲜感和兴趣,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热情,避免小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产生厌倦情绪。第二个方面是能够适当拓宽小学生的阅读范围,培养小学生广泛阅读的习惯。

2.2 文章筛选

在主题确定之后,教师就要根据相应的主题来筛选阅读材料。在筛选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筛选的文章要主旨明确,与确定的教学主题密切相关。第二个问题是选取的文章难易程度要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相符合,不能超出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第三个问题是选取的文章要兼顾趣味性与教育意义,筛选的文章既要有一定的趣味性,也要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这些文章筛选上要注意的问题给教师的文章筛选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在文章的筛选上做足功课。

2.3 交流提升

文章筛选完之后,教师便要进行课外阅读的教学。在进行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学时,应该注重课堂上的交流。课堂上的交流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在进行师生间的交流时,教师要保持足够的耐心,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了解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程度,对于学生理解有偏差的地方,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的引导,帮助学生正确的理解文章。第二个方面是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让学生了解同学们的想法,以及自己的想法与同学们想法的不同之处,加深他们对于文章的理解。

2.4 迁移运用

在课堂交流之后,学生对于文章都有了一定深度的理解,这时便要进行文章的迁移运用。老师可以给同学们几篇类似主题的文章或者让学生自己搜集类似的文章进行阅读理解,然后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于文章的理解,最后由老师根据文章内容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们思考并作答,考察学生对于这类主题文章的理解程度。迁移运用阶段是考察阅读效果的重要阶段,教师们应该予以重视。

3结论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阅读”是写作的“根”。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阅读在语文教学以及学生写作中的重要性。根据目前小学课外阅读课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性的小学生课外阅读课教学模式与流程设计,改善当前小学课外阅读课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对于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小学生的文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媚.“阅”以育人“读”享快乐――论小学生课外阅读教学模式[J].教师,2014,03:22-23.

[2]万明丽.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探究[J].成功(教育),2013,18:73.

[3]程建超.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质量的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12,24:48.

[4]孙娟.以写促读读写互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教学模式与流程设计浅论[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04:63-65.

小学语文教学流程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254-01

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的过程,是学生与作者的交际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过程,是一种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过程。通过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识字、看书、听话、说话和写作文的能力,使学生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思想认识,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然而阅读教学作为教学难点之一,也常常使许多教师感到非常头疼,不知从何下手。笔者结合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实际,把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基本流程归纳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恰当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伊始,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巧妙的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促使学生的情绪高涨,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可采用直接导入,如《七月的天山》这一课就是直接导入;可采用歌曲导入,如学习《小英雄雨来》时,我就播放《二小放牛郎》的歌曲来引出小英雄雨来;可采用故事导入……等等,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要因教材而定,诱导学生积极动脑思考。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由题目入手,让学生对课题大胆质疑,孩子们会根据课题提出很多问题,他们迫切希望了解课文究竟写了些什么内容。这时让学生自主通读课文,老师不失时机的出示精心设计的学习提纲,以克服学生初读课文的盲目性、随意性。读完课文后,让孩子试着概括叙述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开始可能感到困难,但经过一段时间训练,是可以办得到的。这一教学环节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三、细读课文,理清脉络

捕捉文章的主要内容之后,要进一步引导学生熟读课文,来探究作者为了表达中心,选择了哪些材料,按什么顺序将这些材料有条理地组织安排的,也就是给课文分段,概括出段意。这样学生就掌握了作者的行文思路。这一步骤的教学,老师不但要让学生分清段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这样分,也就是说让学生逐步掌握不同类型课文的分段规律。比如叙事的文章一般按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分,如《十六年前的回忆》;描景的文章可按时间或地点的推移来划分段落。如《祖父的园子》、《记金华的双龙洞》等;说明文可按说明的内容分成几个方面来写,如《新型玻璃》。总之这一步骤,主要是引导学生理清作者行文思路,掌握分段方法,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四、精读课文,揣摩领悟

这一环节是对课文理解的深化阶段,要围绕训练重点逐步精读,特别对重点段落和词句,要反复进行精读,咀嚼,深刻理解和领会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表达中心的。进行的方法主要是老师根据课文的特点,设计好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根据提纲精读感悟。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我是这样设计来学习重点段的: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5—10自然段,并思考讨论填表:小女孩擦燃了五次火柴,每次分别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美丽的幻象呢?要想深入透彻理解课文就要抓住关键的词句进行剖析,而且要通过这些词句的表面意思,挖掘出丰富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充分议论,争辩,在适当的时候加以点拨,使学生既能深刻理解课文的各部分,又能掌握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联系。再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明白小女孩现实生活的悲惨及对幸福生活的渴望,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小女孩为什么接连不断的擦燃火柴?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议论纷纷,孩子们讨论的热火朝天。这个问题也为升华中心做好了准备。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教——扶——放的方式和读——思——议的方法。如在《新型玻璃》一课中,作者共介绍了五种玻璃,都是介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的,于是在学习第一种新型玻璃时老师和学生共同学习,而后面的四部分老师提出具体的学习方法,并出示图表让学生根据要求读课文讨论填表,来完成本节的学习任务。在教学顺序上可因文而异,有的采用顺序法,

五、品读课文,升华主题

这一环节是指导学生分段精读之后,让学生再次通篇品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引导学生回顾、议论整篇文章的学习,谈谈自己从中受到了什么教育或明白了什么道理,对课文进行评赏,总结课文带给我们哪些读写方面的知识,提高了哪些能力。这一环节可采用讨论法、谈话法等方法,这些方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总结概括文章中心的能力。同时使学生从中受到道德情操的熏陶,寓思想教育与教学之中,升华了主题。

六、拓展延伸,能力迁移

小学语文教学流程第5篇

袁永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总纲,总括了语文教学的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及教学建议。明确语文了教学的方向,使得我们的语文教学有据可依,有律可循。这里我主要从新《课标》的修订来谈谈看法:

一、新《课标》性质的认识

新《课标》中关于语文课程的性质表述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进一步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以往“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基本上都表述为“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一表述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将“理解语言文字”和“运用语言文字”分割开来。其实,“理解”和“运用”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理解”是“运用”的基础,“理解”只有在“运用”中才能形成。从“运用语言文字”的角度来看“理解”,它首先是读懂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其次,从理解到的中心思想出发,回看作者是怎样根据表达的需要,准确地遣词造句,选词造句,布局谋篇的。从不同学段、不同文本的表达特点来看待“运用”,它包含了两个层面的意思:首先,学习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正确的恰当的语言材料;其次,能运用从文本中学到的语言运用的基本规律。只有将“理解”和“运用”结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

走在路上     听到琴声     惊喜

走近茅屋     听到对话     感动

走进茅屋     弹奏一曲     激动

再奏一曲     陶醉

离开茅屋     记录下来     创作

在这个文章线索中,地点的变化是学生阅读之初获得的,事件的发展是在理解内容的过程中获得的,而情感的线索则是在深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之后获得的,他们在横向上形成了一种关联,在纵向上呈现渐次深化。以情感的深化发展来反观文章事件的安排,可以发现,作者每一个阶段性事件的描述,都是围绕贝多芬情感的变化进行的。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以上板书的纵向梳理和横向比较,感悟到“如何根据情感发展的表达需要,选择相应的事件,安排叙述的顺序。”

而这,正是叙事性文章典型的结构规律之一。

二、新《课标》增加的新要求

1、要求学生掌握学习语文基本方法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强调了学生学习语文基本方法的训练,以及学习习惯的养成。首都师范大学张彬福教授在解读新《课标》时说:任何方法没变成习惯就没用,成习惯、成自动化才能有收获。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2、适当减轻学生负担,对学生的识字量有所减少,提倡“多认少写”.多认就是要求学生多阅读,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认知更多的字词。少写则意味着讲究书写质量。新《课标》教学建议中要求,一、二、三学段,每天语文课都要安排10分钟的写字练习,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注重写字姿势、练字效果。

3、更加注重写字练习与书法的学习。

关于识字、写字要求的调整,是为了回应语文教学和社会语言文字运用中的突出问题。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滕春友老师在解读这次课标的调整里指出:近些年来,关于识字写字和汉字教育,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三个方面:一是错别字情况严重。不光是中小学教育,社会用字情况也很严重;二是书写质量普遍偏低。学生写的字不行,很多老师的字也不行。三是有的地区学生写字教学负担过重。目前我们高段的书写情况也不够理想,涂改、书写浮躁、错别字等现象较为突出,需要引起重视。

4、阅读教学有了新理念。倡导: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特别要注重体验与感悟,注重语感。

课标要求,九年义务教育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400万字以上。而小学阶段不少于170万字。小学低段因识字量的限制,课外阅读总量的要求是不少于5万字。中段课外阅读总量的要求是不少于40万字。而高段,学生的习惯已经养成,阅读的速度也有所提高,阅读总量则要不少于100万字。高段的阅读量是低中两段总和的两倍。从这些数据上,可以看出我们高段引导学生阅读应当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按照当前我班学生的阅读速度,每天晚读30分钟,平均可以阅读5000字左右,高段两年,完全可以达到新《课标》要求,如果老师有时间,还可以指导学生做些摘抄,写点读后感。所以老师应加强对每天晚读的重视和指导。

“少做题,多读书。”看似学生训练少了,但通过大量阅读来提高学生的感知、理解能力,固本培元,学生自然提高。韩兴娥老师的成功就是很好的佐证。

“读好书”,则是要求学生多读些有用的书,特别是文学类的书。目前,我在班上发现很多学生会看《爆笑校园》(主要内容是如何整蛊老师、和老师斗心思)、《斗罗大陆》(充满玄幻、迷离色彩)等书籍,当下各类图书满天飞,特别是一些作者为了吸引学生的好奇心,甚至会将一些成人类的笑话写进青少年图书里,比如我班学生的一本书里就有“猪八戒向嫦娥求婚,嫦娥向猪八戒索要金银的打油诗。”很势利、很庸俗。这就是部分家长给孩子买书,没经过把关的缘故。这也值得我们重视。

“读整本书”,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整体观。作为小学生是没有太多整合能力的,读书、学习课文只知晓只字片言,眼中只有单篇,没有整本书的概念,会影响到学生长远的发展的。读整本书不只是一个观念问题,它更是一个可操作的实践问题,我们在指导过程中至少要注意:

[L](1)保证阅读时间。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晚读时间。[/L]

[L]  (2)学生要有兴趣,要重视交流。我们五年级本学期的必读书目中,有曹文轩的作品,我就利用周二至周四,每天下午口算课前10分钟左右的时间,给学生读我精选的片段,学生的阅读兴趣明显有提高。我要求学生每两天摘抄一次,然后两周抽出一节课时间进行一次交流,来加深学生对所读书籍的认识,取得了不错的效果。[/L]

5、写作教学方面,要注重引导、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写真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其实,大量的识字、阅读也是在为写作铺平道路。人们都有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欲望,小学生的表达欲望更强烈。如何让学生内心的表达转化为丰富的书面习作,关键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构思,学会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语言运用的基本规律;在口语交际教学中,鼓励学生将自己经历的、看到的、想到的真实、自由地表达。从而使学生明白该怎么写、有内容写。在指导写作时,要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想象空间,以便学生有创意地表达。

写作要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鼓励表达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亲近自然,关注社会。第三、第四学段要通过多种评价,促进学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

写作教学还应抓住取材、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还要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要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作练字的过程。

三、新《课标》中几个值得关注的点

1、默读。阅读教学常常是朗读与默读交互使用,双管齐下。默读、默思对文字的意义才能做到深入的理解和把握,默读与默思相互结合。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同时学生还要学会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2、学写常见应用文。从张主任那里得知,有一些步入初中的学生到现在连个留言条都写不好,可见学生平时的训练不够。这些应用文,是日常生活中必要具备的一种技能,应当将这种练习融入日常生活中去。迟到了,自己写一张规范的请假条,有事写张留言条,同学之间借东西,写张借条。只要我们老师重视到了,平时多进行这方面鼓励、提示,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的。

3、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里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师生双方的。

教师方面: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注重吸收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学生方面: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关于自主、合作、探究,自主应当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先学后教”,学生先进行自学,发挥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合作是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合作过程,是学生展示自己自学成果的过程,有了展示,就能更好地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探究是课堂教学的目的,是师生共同参与,突破教学重难点、催发新认知的核心环节。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注重层次性,让每个孩子都能有所得,既能保证差生的提高,又能促进优生的发展。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就低不就高。整个过程,教师要注重方法的指导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课堂教学中忌讳老师一味地讲,学生不操作、不实践一味地听。张彬福教授说:“懒教师培养出勤奋的学生,勤快的教师培养出懒学生。”的确有一定的道理。课堂教学中,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防止逐字逐句过度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小学语文教学流程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教学流程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8-0027-02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大部分版本都采取主题单元来建构,符合语文学习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为了使主题单元教学取得较好效果,需对其教学流程进行探讨。

一、主题单元建构方式特点

主题单元建构方式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着眼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在联系,进行同质或异质建构或有序组合。第二,立足于学生的生活,探索语文实践系列活动。第三,营造“对话”交流情境,引导思维碰撞。第四,高效整合信息资源,在有限的时间内深度开掘单元主题。

二、主题单元教学流程与路径

怎样进行主题单元教学?主题单元教学需要我们全面认识语文课堂教学,以单元主题为依托和凭借,整体构建课堂教学。其要义是围绕单元主题,充分重视学生个体经验,根据单元主题的特点,充分挖掘与单元主题相关的教学资源与信息,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和策略,让学生进入单元主题概念以及对相关文本的浏览和吸纳;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对重点文本的理解、感悟、反思,感受单元主题的内涵,领悟主题单元的语言魅力。

引导学生走进广阔的语文天地,进行主题阅读的拓展或者实施相关的语文实践,丰富学生的积累,扩大学生的视野。这样,在主题单元教学的生成中,实现真正主题意义建构的开放性教学。其优势是学生所学是在单元主题下的多方面的、立体的知识,既有信息资源的获得,又有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还有价值取向的形成,更有语文素养的逐步形成和发展。这样,就能让一个个单元主题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养料,使母语文化能够渗透到学生的人格中去。

当前仍有些教师对“主题单元”教材缺乏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仍然按照“知识体系单元”的形式一课一课地教,让学生一课一课地学,缺乏单元主题的统整和提升。也有教师对单元主题内涵认识不深,一味注重形式,丢掉文本间的组合以及单元主题的深度与广度开掘。另外,由于在教材编排中,把“语文知识的落实”安排在每个主题单元后的“阅读链接”、“综合学习”等语文实践中,不同于以往教材放在文本后面,如“读读写写”等训练项目。这就造成有些教师课堂教学中,没有将语文的工具性学习“融入其中”。

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合理使用主题单元教材,设计科学、合理的主题单元课堂教学。根据多年高年级语文主题单元教学实践,主题单元课堂教学必经如下流程。

(一)主题单元的课前准备

1.通览单元教材,把握单元主题,明确主题概念下的教学内容。2.寻求有效落实主题概念的教学方法与路径。

(二)主题单元的课中关注

1.本课文本与单元主题有何关系?如何在文本解读和语言训练中落实单元主题?2.基于单元主题与本课文本相关的信息、资源还有哪些是可以利用的?

(三)主题单元的结课统整

1.回顾单元中各文本的作用,体现单元主题的人文内涵。2.弄清楚各文本语言训练点如何承载单元主题,体现单元主题的语言功能。

如冀教版小语五年级上册第一主题单元,是关于热爱自然、欣赏自然文化主题的,由三篇精读课文《在天晴了的时候》、《珍珠鸟》、《动物二章》和两篇略读文章《人类的朋友》、《大自然,你好》以及一个阅读链接《藏羚羊迁徙之谜》和一个综合学习构成。

《在天晴了的时候》是“雨巷诗人”戴望舒带给我们的小径新雨后的情景:小草、小白菊、凤蝶、云朵,雨后的清新、润泽、活力,让人神清气爽;《珍珠鸟》中描绘了人鸟和谐相处的动人场景;《人类的朋友》描写大自然中动物植物等,快乐追逐在草地上的兔子,公园里惬意凫水的野鸭,排队横过马路的大白鹅,人类创造的和大自然中其他物种融洽相处的感人画面……《大自然,你好》中海迪姐姐的那一声“大自然,你好”是人类对大自然久违了的问候,鼓励小朋友亲近自然,热爱自然。《鸬鹚》和《鹭鸶》动物两章,一章描绘了渔人利用鸬鹚捕鱼的自然画面,一章则用诗的语言赞许鹭鸶的美丽,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不光在物质更在精神和心灵。阅读链接《藏羚羊迁徙之谜》以雌藏羚羊雄壮的迁徙为背景,向人们提出了一个巨大的疑问“那么,雌藏羚羊为什么要克服种种困难,不远千里到可可西里腹地生育它们的下一代呢?”“科学家的猜想”引领孩子们走向科学猜想之门,“我也猜想”为孩子们提供了科学猜想和科学思考创造的平台。

纵观这一主题单元,我们不难发现,引领学生发现自然之美,欣赏自然之美,保护自然之美,创造自然之美,正是这一主题文化所在。那么,寻找有效落实这一主题的路径与方法,就成为这一主题单元教学的关键所在。我们不妨这样架构主题单元教学路径与方法:

一步路径,单元前整体预习。将单元主题概念外延与内涵打通、拓展,最大限度地接受本单元主题信息。

具体措施――单元前整体预习: 1.读一读本单元文本,了解本单元主题,将本单元主题用自己的话写下来。2.将你喜欢的文章多读几遍,在文章中圈点批注,将你的理解标注在文章相应位置。3.搜集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信息,读一读,整理分类,归纳信息资源,以此佐证单元主题。

二步路径,文本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进行主题教学,深化主题内涵,品味主题表达方式方法。

具体措施――调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1.文本中最有感触或印象最深的语言,读一读,说一说,为什么这句(段)语言你最有感触或印象最深(语言点,字句解析,突出主题)。2.文本中插图,看一看,想一想,这幅图给你什么感觉,你都想到了些什么(插图点,想象介入,诗画主题)。3.你觉得文本中哪些地方最能体现单元主题情感,有感情地读一读(情感点,感情朗读,感悟主题)。4.在文本反映单元主题上,你认为文本中的哪些地方最值得我们借鉴。读一读,说一说,品一品(写作点,品味朗读,内化吸收主题,感悟写作方法)。5.基于单元主题的表达,文本中哪些地方你觉得可以写得更好,提出你的建议,说一说,写一写(创造点,说说写写,拓展延伸主题,再创造主题作品)。我们完全可以引领学生大胆创造,甚至还可以发展经典的内涵,引领学生“经营”句式和文本结构,去补白,延伸,演示……从而模糊和消解主体和客体、作者和读者、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界限,以一种开放的形式展现主题单元教学之美。

三步路径,主题单元教学综合统整。利用主题单元中典型信息与资源,进行拓展延伸再创造,升华单元主题,提升语言表达与创新素养。

具体措施――主题单元教学综合统整:1.回顾主题单元文本内容与思想,谈谈有何收获。2.由此单元内容延展开去,你又阅读了哪些文本,有哪些感想,说一说。3.学习本单元的过程中,你想表达的内容有哪些,你都用过什么形式表达(读、说、写、唱、绘、弹、演等),整个单元学习之后,你现在还想表达什么内容,想用什么方式表达,进行表达,可以自己表达,也可以表达给别人听或看。

三步路径走完,学生们对单元主题的内涵和外延有了深刻而清晰的认识,理解了有效表达单元主题的语言和方法,并且创造性地使用各种表达方式,进行相关单元主题内容的表达,真正做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效融合。

小学语文教学流程第7篇

1、落实课标要求——“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2、坚持以读为主——加强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3、控制师生活动时间——有效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全员参与,激励学生口、手、眼多感官参与教学活动,重点关注中下等学生。

4、体现先学后教,顺学而导——践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5、教学目标集中,教学结构简明。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突出语言教学的实效性。

6、阅读与识字同步,识字写字与朗读并重。以朗读训练为明线,以识字写字教学为暗线,组织教学活动。

7、注重当堂训练,及时反馈,减轻师生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8、强化教学组织,运用高效阅读课之法规范学生行为。丰富教法,激发兴趣,吸引学生内心。

二、基本流程

采取“三读一写”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一读:读正确,初识生字

二读:读流利,熟悉生字

三读:读出情味,巩固生字

一写:指导书写,掌握生字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任务:

掌握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流利;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操作步骤:

(一)、课前说话训练。

(二)、激趣导入:方式:根据课文特点可采取多种方式引入,如“课题入手、图片引入、音像引入、学习目标提示、设疑激趣”等。 要求:恰当、简短、有吸引力。

(三)、初读课文、初识生字。

目标任务: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能正确地朗读全文。

基本步骤:

1.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第一遍: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2)第二遍: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

2、识字。

(1)借助拼音自主拼读生字词。

(2)检查正音:借助课件、小黑板、生字卡片等媒体集中呈现本课生字生词,采用教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读音是否正确,强调和提醒容易读错的字音。

步骤:检查认读去掉拼音读去掉熟字读

(3)帮助加深:联系学生生活和学习经验,想一想,哪些字已认识,怎么认识的?加深对生字的认识。

(4)与同学合作认读。可采用同桌、四人小组互考互认等方式进行。

(四)、再读课文,巩固生字。

目标任务:读通顺、流利,做到不添字,不丢字,不指读,不唱读。

基本步骤:1、读全文,在语言环境中巩固生字。2、检查读文,反馈生字词掌握情况,指导读法。方法:逐段(句)朗读,并指导读法。根据段落特点(比如:生字的密集度、朗读的难易度、在文中的重要性等)可适当采用指名读、范读、赛读等方式进行,直至读得通顺连贯。3、限时自主读文,读流利。

(五)、图文对照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交流收获。

(六)、指导书写,掌握生字。(不少于10分钟)

可根据本课识字量选择二分之一要求书写生字指导书写

基本步骤:观察提示范写仿写展示评价书写。(注意指导对字形的分析)

要求:重点指导难写的字,包括字的笔画笔顺、结构摆布、关键笔画、大小等。强调正确写字姿势,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1)先在书上描写才学的要求写的字。

(2)再在本子上抄写这些生字,每个字写1—3遍,并组词、说话。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任务:

(1)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读中感悟重点词句,积累语言。

(2)巩固字音、识记字形,掌握要求书写的生字。

二、操作步骤:

(一)课前说话练习

(二)复习导入。

1、可采取开火车或者其它简单易行高效的方式抽认生字,并口头组词、扩词;听写上节课写过的字。

2、读文回顾课文内容,导课

(三)深入读文、感悟。

1、自读自悟

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并根据短文特点,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图文结合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2、反馈交流,指导朗读。

(1)学生汇报自读自悟情况,相机指导朗读,重在渗透朗读方法。

(2)在反馈中根据课后习题、进行仿说、仿写重点词语和句式。

3、练读:运用指导的朗读方法自主练读、小组合作读等方式进行感情朗读。

4、反馈练读效果:可采用指名读、赛读、男女对读等方式。

5、赏读:抓住课文中优美的词、句、段读,感受语言的优美。

(四)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1、根据课后习题积累。

2、抄写、仿写优美的句式。

3、推荐课外读书篇目或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