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生命与健康的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7-19 16:57:08
生命与健康的论文

生命与健康的论文第1篇

[关键词] 生命健康教育;大学生;课程

根据对江西省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及行为实践现状的比较分析和研究,结果显示:在大学开设生命健康教育课程,借助校外活动、班级活动、社团活动等平台举办生命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及相关训练,可以明显提高大学生生命健康意识,达到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育人目的。本研究的成果如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校本教材,可运用于生命健康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各高校开展生命健康教育、引领大学生关注生命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课题实施步骤

在课题实施之前,将总目标进行如下几方面的分解,即:生命健康教育的内涵及目标界定,生命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要范围及实践框架的形成,生命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怎样具体实施生命健康教育。分解目标的目的,在于使研究目标与课题实施起来有方向、有计划、有步骤。

(一)生命健康教育的情报研究

国内外开展生命健康教育的现状、国外开展生命健康教育的做法和全国其他地区开展生命教育的实践对我省大学实施生命健康教育的启发。

(二)生命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

包括生命健康教育的内涵及目标,生命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要范围、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生命健康教育的实践框架。

(三)生命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与方法研究

在大学一年级开设生命健康教育专项课程,在其他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健康教育的实践性研究。建设校园文化,开展生命健康教育社团活动,将生命健康教育与创造教育及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开展校外生命健康教育主题活动,拓展校外生命健康教育资源。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收集国内外有关生命健康教育及其课程研究的文献资料,分析学校已有的关于生命健康教育的研究成果,以此作为制定研究方案和教育规划方案的理论基础。

(二)调查法

调查学生家庭、社区生命健康教育状况,学生生命健康意识和行为现状,之后进行学生生命健康意识和行为实践的比较分析。

(三)经验总结法

在每一研究的阶段均要总结经验,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

(四)对照组研究

选择不同的大学,专业不限,班级随机抽样,对开展生命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实训、生活实践的对照组进行分析研究。

(五)归纳整理法

对材料去伪存真,经历“实践―探索―总结―调整”的过程,获得对生命健康教育规律性的认识。

三、相关理论支撑

(一)人的生命健康理论

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人的生命健康理论认为:人的全面健康不仅指在身体上没有疾病,而且还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好状态。科学发展观也提出以人为本,实现个体全面、和谐发展。

(二)现代教育课程理论

我国教育改革提出,课程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课程要以德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积极的情感。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赋予学校合理的课程自。课程不局限于文本型的教材,提倡师生共同开发和建设学校课程。

(三)现代医学心理健康理论

心理学里有四种主流理论,包括精神分析理论、人文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和认知理论。对“幸福感” “和谐”“生命健康”的研究已经逐渐成为现代心理学的关注点。

幸福感是人的“自我感觉”,也是心理健康的一种很重要的品质。心理健康的另一种重要品质是“和谐”,即内心的和谐。所谓的内心和谐就是指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认真分析自己眼前的处境、将来追求的目标、现在所能够做的,使各个方面的事情之间能够达到和谐一致。生命健康教育的研究,就是从人的幸福感以及和谐发展方面来关注生命质量。

四、研究内容

(一)研究背景

生命健康教育,最早源于20 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死亡学和之后发展起来的死亡教育、生死教育。美国的杰・唐纳・华特士是第一位倡导生命教育的人。国内外开展生命教育的研究和实践较早,大量科学研究显示,学校开设生命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减少学生中危害健康行为的流行,如抽烟、酗酒、同性恋、网瘾、暴力等。现代生命健康教育最早是从学校教育中的单项内容开始的,1840年美国部分学校开始设立“急救”课。20世纪90年代,生命教育在港台地区迅速推进,以解决现实问题作为实施的出发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关于生命与生存、生命与尊严、生命与价值、生命与发展、生命与社会等问题迫切地摆在了学校教育面前。2002年8月,生命教育被英国政府纳入学校的正规教育,生命教育课程在国家正式课程中占有重要一席。21世纪,西方学者纷纷进行了一系列生命教育的相关研究。近年来我国许多学者也逐步认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开始关注这一问题。2003 年4 月8 日,湖北省召开了“防止高校学生自杀专题会议”;2004年4月,在杭州召开“教师、课程与人格建构研讨会”,来自北京、上海、南京、杭州、香港、台湾等地的40多位专家、教授呼吁重视校园“生命健康”教育理念;2006年12 月28日,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办,教育部、司法部、和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联合支持,以“优化社会环境与青少年健康成长”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论坛在北京举办,北大、清华、人大在内的67所学校的专家和来自全国的教育人士探讨了生命教育在中国的现状和必要性,以及如何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生命教育体系等问题。

(二)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1.生命健康教育过程中的文化认同性

影响生命健康的文化认同性的因素,涉及学生、教师、家庭和社区的共识性。没有对生命教育的共识,就容易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学校教育与社区舆论冲突等问题,从而影响生命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2.生命健康人格内化过程中的评价问题

生命健康教育中的人格内化是一个高层面的问题,其评价的量化问题极其复杂,教育工作者难以把握评价的过程。鉴于评价是生命教育中十分重要的问题,是促进生命健康教育趋向本真和凸显实践效应的问题,即使存在难度,教育工作者也要勇于实践和探索。

(三)实施过程

课题组成员对国内外大学生命教育的情报资料进行研究之后,确定以开设生命健康教育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作为学校实施开展生命教育的突破口。对以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等形式开展生命健康教育课程的大学展开调查,并对开设专门的生命健康教育课作为学生必修课的大学作重点研究,关注大学中较为系统的生命健康教育训练课程。

通过在江西省多所大学一年级学生中开设生命健康教育课程,把生命健康教育与学校的专业教育教学全面结合。课题组在大学教学课程计划中建设性地开设了生命健康教育课与求生训练实践课程,组织学生进行危险情景下的模拟求生训练。总结学校生命健康教育与相关学科学习有机结合的经验成果,定期进行交流。具体做法有:

在大学开设生命健康教育课程,并通过校外活动、班级活动、社团活动等机会举办生命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及相关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师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生命健康教育咨询和辅导,建立学生的生命健康档案,实现学校和家庭之间沟通渠道的畅通,优化家庭教育环境,随时关注学生生命健康意识动向。

开展以学校社团、班级等为组织单位的生命健康教育主题游戏活动、求生训练,营造校园生命健康教育文化氛围,利用校园板报、广播、征文比赛、小品演出等对大学生进行生命健康知识普及教育。

学校的教育理念应以健康为首,在开展生命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中,将人文和科学相结合,引导学生掌握生命健康的含义,指导学生将健康融入自己的生活中。讲授健身知识,指导大学生开展健身实践,有效培养学生健身的能力和终身健康的意识;讲解掌握必要的医学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生命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自我保健能力,不断改善生活质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自身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构建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实践创新平台,激活学生探究性学习及个性化发展的潜能,为高校健康教育注入生命力。

五、研究成果及意义

课题的创新点在于确立了“三线一面”生命健康教育课程工作格局,使生命健康教育的课程落实、教育研讨、专题活动三线互为融合,使生命健康教育融入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面向学生群体。

一是构建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结合的生命健康教育课程。在大学试点开设了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课程,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生命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经验,可以说是我省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的一个亮点。生命健康教育教材,不仅仅是指生命健康教育的文本教材,还包含了形成系统的生命健康教育课程的要素和生命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的基础条件。生命健康教育课程的基本要素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法等。生命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的基础条件涉及人力、物力、财力,如教育设施设备(图书馆书籍、实验室、校园网络)、教育媒介、师资队伍、校园文化、社区支持等。这些基本要素和基础条件直接影响着课程实施的状况、水平和质量。

二是在生命教育的基础上,结合健康教育的经验与做法,用生命教育的理念拓展健康教育的内涵,两者和谐融合并相互促进,最终实现了提升学生的生命健康意识,使之形成对生命健康的文化认同并付诸实践的教育目的。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生命孕育、生命发展等相关知识的讲解,使大学生认识自己,以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培养了学生对他人尤其是残疾人的爱心,初步实现了学生生命健康意识的升华、对生命健康理念的认同和内化。评估结果显示,大学生生命健康意识大大增强,“爱我,爱生命,爱学习,爱生活”成为研究基地大学的新风尚。

三是构建了生命健康教育课程创新实践课平台,融探索认知、体验与实践为一体,以教师关注生命健康的实际行为带动学生的生命健康实践,激活学生探索性学习和个性化发展的潜能,为高校生命健康教育注入了新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马金娟.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必要性[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3).

[2]叶华松.大学生生命教育[J].教育,2011(23).

[3]蒋强军,梁文慧,林莉,等.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和途径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11(3).

生命与健康的论文第2篇

一、课题实施步骤

在课题实施之前,将总目标进行如下几方面的分解,即:生命健康教育的内涵及目标界定,生命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要范围及实践框架的形成,生命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怎样具体实施生命健康教育。分解目标的目的,在于使研究目标与课题实施起来有方向、有计划、有步骤。

(一)生命健康教育的情报研究

国内外开展生命健康教育的现状、国外开展生命健康教育的做法和全国其他地区开展生命教育的实践对我省大学实施生命健康教育的启发。

(二)生命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

包括生命健康教育的内涵及目标,生命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要范围、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生命健康教育的实践框架。

(三)生命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与方法研究

在大学一年级开设生命健康教育专项课程,在其他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健康教育的实践性研究。建设校园文化,开展生命健康教育社团活动,将生命健康教育与创造教育及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开展校外生命健康教育主题活动,拓展校外生命健康教育资源。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收集国内外有关生命健康教育及其课程研究的文献资料,分析学校已有的关于生命健康教育的研究成果,以此作为制定研究方案和教育规划方案的理论基础。

(二)调查法

调查学生家庭、社区生命健康教育状况,学生生命健康意识和行为现状,之后进行学生生命健康意识和行为实践的比较分析。

(三)经验总结法

在每一研究的阶段均要总结经验,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

(四)对照组研究

选择不同的大学,专业不限,班级随机抽样,对开展生命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实训、生活实践的对照组进行分析研究。

(五)归纳整理法

对材料去伪存真,经历“实践―探索―总结―调整”的过程,获得对生命健康教育规律性的认识。

三、相关理论支撑

(一)人的生命健康理论

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人的生命健康理论认为:人的全面健康不仅指在身体上没有疾病,而且还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好状态。科学发展观也提出以人为本,实现个体全面、和谐发展。

(二)现代教育课程理论

我国教育改革提出,课程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课程要以德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积极的情感。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赋予学校合理的课程自主权。课程不局限于文本型的教材,提倡师生共同开发和建设学校课程。

(三)现代医学心理健康理论

心理学里有四种主流理论,包括精神分析理论、人文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和认知理论。对“幸福感” “和谐”“生命健康”的研究已经逐渐成为现代心理学的关注点。

幸福感是人的“自我感觉”,也是心理健康的一种很重要的品质。心理健康的另一种重要品质是“和谐”,即内心的和谐。所谓的内心和谐就是指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认真分析自己眼前的处境、将来追求的目标、现在所能够做的,使各个方面的事情之间能够达到和谐一致。生命健康教育的研究,就是从人的幸福感以及和谐发展方面来关注生命质量。

四、研究内容

(一)研究背景

生命健康教育,最早源于20 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死亡学和之后发展起来的死亡教育、生死教育。美国的杰?唐纳?华特士是第一位倡导生命教育的人。国内外开展生命教育的研究和实践较早,大量科学研究显示,学校开设生命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减少学生中危害健康行为的流行,如抽烟、酗酒、同性恋、网瘾、暴力等。现代生命健康教育最早是从学校教育中的单项内容开始的,1840年美国部分学校开始设立“急救”课。20世纪90年代,生命教育在港台地区迅速推进,以解决现实问题作为实施的出发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关于生命与生存、生命与尊严、生命与价值、生命与发展、生命与社会等问题迫切地摆在了学校教育面前。2002年8月,生命教育被英国政府纳入学校的正规教育,生命教育课程在国家正式课程中占有重要一席。21世纪,西方学者纷纷进行了一系列生命教育的相关研究。近年来我国许多学者也逐步认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开始关注这一问题。2003 年4 月8 日,湖北省召开了“防止高校学生自杀专题会议”;2004年4月,在杭州召开“两岸三地教师、课程与人格建构研讨会”,来自北京、上海、南京、杭州、香港、台湾等地的40多位专家、教授呼吁重视校园“生命健康”教育理念;2006年12 月28日,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办,教育部、司法部、共青团中央和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联合支持,以“优化社会环境与青少年健康成长”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论坛在北京举办,北大、清华、人大在内的67所学校的专家和来自全国的教育人士探讨了生命教育在中国的现状和必要性,以及如何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生命教育体系等问题。

(二)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1.生命健康教育过程中的文化认同性

影响生命健康的文化认同性的因素,涉及学生、教师、家庭和社区的共识性。没有对生命教育的共识,就容易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学校教育与社区舆论冲突等问题,从而影响生命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2.生命健康人格内化过程中的评价问题

生命健康教育中的人格内化是一个高层面的问题,其评价的量化问题极其复杂,教育工作者难以把握评价的过程。鉴于评价是生命教育中十分重要的问题,是促进生命健康教育趋向本真和凸显实践效应的问题,即使存在难度,教育工作者也要勇于实践和探索。

(三)实施过程

课题组成员对国内外大学生命教育的情报资料进行研究之后,确定以开设生命健康教育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作为学校实施开展生命教育的突破口。对以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等形式开展生命健康教育课程的大学展开调查,并对开设专门的生命健康教育课作为学生必修课的大学作重点研究,关注大学中较为系统的生命健康教育训练课程。

通过在江西省多所大学一年级学生中开设生命健康教育课程,把生命健康教育与学校的专业教育教学全面结合。课题组在大学教学课程计划中建设性地开设了生命健康教育课与求生训练实践课程,组织学生进行危险情景下的模拟求生训练。总结学校生命健康教育与相关学科学习有机结合的经验成果,定期进行交流。具体做法有:

在大学开设生命健康教育课程,并通过校外活动、班级活动、社团活动等机会举办生命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及相关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师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生命健康教育咨询和辅导,建立学生的生命健康档案,实现学校和家庭之间沟通渠道的畅通,优化家庭教育环境,随时关注学生生命健康意识动向。

开展以学校社团、班级等为组织单位的生命健康教育主题游戏活动、求生训练,营造校园生命健康教育文化氛围,利用校园板报、广播、征文比赛、小品演出等对大学生进行生命健康知识普及教育。

学校的教育理念应以健康为首,在开展生命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中,将人文和科学相结合,引导学生掌握生命健康的含义,指导学生将健康融入自己的生活中。讲授健身知识,指导大学生开展健身实践,有效培养学生健身的能力和终身健康的意识;讲解掌握必要的医学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生命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自我保健能力,不断改善生活质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自身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构建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实践创新平台,激活学生探究性学习及个性化发展的潜能,为高校健康教育注入生命力。

五、研究成果及意义

课题的创新点在于确立了“三线一面”生命健康教育课程工作格局,使生命健康教育的课程落实、教育研讨、专题活动三线互为融合,使生命健康教育融入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面向学生群体。

一是构建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结合的生命健康教育课程。在大学试点开设了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课程,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生命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经验,可以说是我省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的一个亮点。生命健康教育教材,不仅仅是指生命健康教育的文本教材,还包含了形成系统的生命健康教育课程的要素和生命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的基础条件。生命健康教育课程的基本要素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法等。生命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的基础条件涉及人力、物力、财力,如教育设施设备(图书馆书籍、实验室、校园网络)、教育媒介、师资队伍、校园文化、社区支持等。这些基本要素和基础条件直接影响着课程实施的状况、水平和质量。

生命与健康的论文第3篇

健康管理势在必行

据调查发现,由生活方式引发的疾病正成为人类的头号杀手,代谢综合征、糖尿病、高血压、肥胖、高脂血症、脂肪肝、动脉硬化、老年痴呆、白内障、青光眼、帕金森、癌症等各种疾病正越来越多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种种迹象表明,我们的健康需要管理,也必须管理。

人们往往是在疾病恶化或症状凸显的时候才发现疾病的。尽早发现生命规律至关重要,健康管理正是要在亚健康状态下发现潜在疾病。健康管理具体包括发现潜在疾病,定期得到健康与疾病危险性评价及健康改善指导,记录健康状态,监控、预防、干预疾病的发生,监控疾病危险因素,降低风险水平,延缓疾病进程等。

人体生命探秘系列讲座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激发和优化生命健康潜能的规律和方法,由中国医促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和北京华健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建立的“全息生命健康体验基地”特开设了人体生命探秘系列讲座,旨在整合国内最优秀的有关全息生命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并把它系统化。该系列讲座容纳多种名家流派。讲课人包括国内国际知名生命科学专家、医学专家、抗衰老专家、生命健康产品研发专家、全息健康专家和心理专家等。

流派1――河床深井经络新论

主要研究如何用艾灸法防病治病、冬病夏治;如何针对不同病症采用艾天下清香粉和药膳汤有效发挥防病治病的效果。

流派2――子午流注养生文化

主要是利用二十四节气养生防“未病”治“已病”。

流派3――如何健康活到一百岁

主要研究与人类衰老关系密切的问题,尤其是21世纪危害人类健康与生命的主要问题,包括癌症、代谢综合征(糖尿病、高血压、肥胖、高脂血症、脂肪肝、动脉硬化等)、老化退行性疾病 (老年性痴呆症、白内障、青光眼、帕金森氏等)。

流派4――体验自我成长与优化的慧心活动

相关链接

“全息生命健康体验基地”是由中国医促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和北京华健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健康文化宣传基地和健康管理机构,旨在用多元多维的生命科学、生命艺术和全息生命健康体验法来优化有关生命健康潜能激发的自我能力、真我智慧,提高情商与灵商,开拓人性的深广层次,激发生命能力和实行力,帮助精英人士平衡生命健康、心灵智慧、婚姻家庭、事业发展的生命理想。

该基地以专家项目确立品牌,集中各门派整体推广中医,弘扬中医文化,博采众家之长,努力打造一个中医广泛交流、百家争鸣的平台。

基地功能

全方位、多层次、系统化引进有关“全息生命健康”的理论和方法;

用讲座、论坛的方式介绍各名家流派有关生命健康的体系和方法;

通过媒体向全社会推广“全息生命健康基地”生命健康理论体系的精华;

针对精英人士个性化的生命健康潜能开发解决方案;

针对精英人士个性化的健康管理个性化解决方案;

针对高端人士的疑难杂证个性化解决方案;

针对高端人士的健康维护、亚健康条理的个性化解决方案;

日常经络调整维护。

基地对象

有兴趣参与“全息生命健康”项目的会员;

有兴趣参与“全息生命健康”管理的高层与企业家;

生命与健康的论文第4篇

据调查发现,由生活方式引发的疾病正成为人类的头号杀手,代谢综合征、糖尿病、高血压、肥胖、高脂血症、脂肪肝、动脉硬化、老年痴呆、白内障、青光眼、帕金森、癌症等各种疾病正越来越多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种种迹象表明,我们的健康需要管理,也必须管理。

人们往往是在疾病恶化或症状凸显的时候才发现疾病的。尽早发现生命规律至关重要,健康管理正是要在亚健康状态下发现潜在疾病。健康管理具体包括发现潜在疾病,定期得到健康与疾病危险性评价及健康改善指导,记录健康状态,监控、预防、干预疾病的发生,监控疾病危险因素,降低风险水平,延缓疾病进程等。

人体生命探秘系列讲座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激发和优化生命健康潜能的规律和方法,由中国医促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和北京华健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建立的“全息生命健康体验基地”特开设了人体生命探秘系列讲座,旨在整合国内最优秀的有关全息生命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并把它系统化。该系列讲座容纳多种名家流派。讲课人包括国内国际知名生命科学专家、医学专家、抗衰老专家、生命健康产品研发专家、全息健康专家和心理专家等。

流派1――河床深井经络新论

主要研究如何用艾灸法防病治病、冬病夏治;如何针对不同病症采用艾天下清香粉和药膳汤有效发挥防病治病的效果。

流派2――子午流注养生文化

主要是利用二十四节气养生防“未病”治“已病”。

流派3――如何健康活到一百岁

主要研究与人类衰老关系密切的问题,尤其是21世纪危害人类健康与生命的主要问题,包括癌症、代谢综合征(糖尿病、高血压、肥胖、高脂血症、脂肪肝、动脉硬化等)、老化退行性疾病 (老年性痴呆症、白内障、青光眼、帕金森氏等)。

流派4――体验自我成长与优化的慧心活动

相关链接

“全息生命健康体验基地”是由中国医促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和北京华健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健康文化宣传基地和健康管理机构,旨在用多元多维的生命科学、生命艺术和全息生命健康体验法来优化有关生命健康潜能激发的自我能力、真我智慧,提高情商与灵商,开拓人性的深广层次,激发生命能力和实行力,帮助精英人士平衡生命健康、心灵智慧、婚姻家庭、事业发展的生命理想。

该基地以专家项目确立品牌,集中各门派整体推广中医,弘扬中医文化,博采众家之长,努力打造一个中医广泛交流、百家争鸣的平台。

基地功能

全方位、多层次、系统化引进有关“全息生命健康”的理论和方法;

用讲座、论坛的方式介绍各名家流派有关生命健康的体系和方法;

通过媒体向全社会推广“全息生命健康基地”生命健康理论体系的精华;

针对精英人士个性化的生命健康潜能开发解决方案;

针对精英人士个性化的健康管理个性化解决方案;

针对高端人士的疑难杂证个性化解决方案;

针对高端人士的健康维护、亚健康条理的个性化解决方案;

日常经络调整维护。

基地对象

有兴趣参与“全息生命健康”项目的会员;

有兴趣参与“全息生命健康”管理的高层与企业家;

生命与健康的论文第5篇

人类在生活中不断地接受机体内外环境中的各类信息。从信息对人的健康的影响来分,可分为良性信息和恶性信息。与人类健康相关的信息依人类接收信息的方式大致可分为有物质外壳的信息(非语言文字)和无物质外壳的信息(语言文字)两大类。

人类要学会充分吸收对健康有益的良性信息并处理“心灵的垃圾”,才能有利于自己的健康。

健康形态学

1.健康态的基本要素:

生理功能、心理状态、营养状态、体能状态、体质特征、思想意识形态完美程度

2.健康态的基本分类:

健康常态指符合目前健康标准的人的生存状态。生存状态是用系统健康学的一些参数(代表着生命过程中的具体现象)来描述的。随着对人的生命和健康的认识的不断深化,健康标准也会随之修正或补充完善的。

超健康态超健康态有两层含义,其一即目前少数人能够达到的近乎“天年”。所谓“天年”,就是天赋的年寿,即天然寿命,一个人理论上应该活到的岁数。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寿过百岁的健康之星越来越多。在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对养生与健康长寿的关系及何谓“终其天年”有精辟的论述。“延缓人的衰老,提高人的寿命”就是系统健康学所要追求的、人类想要达到的境界,也有人称之为对人类的终极关怀。其二是主动的智慧的“开悟”状态,能使人达到最高的生存境界,其三是潜能迸发的状态,人的智能和体能在某种状态下可以超极限发挥,多与被动的应激状态有关。

次健康态就是所谓第三状态或慢性疲劳综合征。简单说就是非疾病状态,也非健康状态,处于两者之间,可能向健康或恶化两个方面发展。若长期处于次健康状态,将对人的生命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对健康态基本不影响正常代谢和寿命的机体完整性的轻微损伤。

偏离健康态主要指疾病恢复期和一些慢性病迁延状态。心理上的轻度异常也属此类。

非健康态疾病活动或发作期。

个体生命过程不同阶段的健康问题――健康过程论孕育健康学,发育健康学,普通健康学,老年健康学

完美健康态的六大要素――健康;道德;安宁;智慧;潇洒;长寿

健康是指身体、心理的健康,是完美健康态最基本的条件,是另外五项的基础。

道德即其人的道德意识符合其人所处社会之道德规范,正确分辨真伪善恶美丑荣辱也是人类健康的内容。孔子的“仁者寿”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安宁即是佛经中所说的正受,是一种没有忧虑、没有恐惧、没有私欲、没有攀缘、没有矛盾、离开一切执着,相对调和、统一的心境。这是东方文化及养生学中很重要的一个观念,对人类实现完美健康态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所谓“静神以摄生防病”之意。

智慧佛经中的“般若”一词就是智慧,是说人类应该把自己从各种贪婪和执着中解脱出来,达到恬悦、闲适和睿智的理想境界,通过适当的修为,把平凡单调的人生与生活变为一种充满喜悦、真实与创造性的人生艺术。

潇洒是一种人生态度,潇洒之人通常被认为是位于生活最高层次的人,他们能够让思想游曳于无穷的境地。

长寿是人类永恒的追求目标、也是健康的重要外在表现。随着科学和文明的进步,人类的平均年龄已经大为提高,“终其天年”经过不懈的努力终究会变成现实。正如《内经》中所描述的:“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於阴阳,调於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淡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内经》上古天真论篇第一)。这里也反映了古代人以“自我内在操作方式”进行的养生实践活动及其对人的生命质量有益的影响。

健康测量学

健康测量学是对可观察到的生命的外在现象甄选、参数化并进行测评,取得关于健康状况的量化指标。

健商(HQ)即生活质量参数。在生理、心理和对社会适应能力、健康的基础上,健商代表一个人的健康意识、健康智慧、健康知识和技能。像智商、情商一样,健商也是一个人的特征之一。其与智商的特点不同的是,健商不是先天决定的,教育、认识、毅力和情商都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健商”。

心理学参数的测定焦虑、抑郁、生活质量和疾病自评量表。

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水平的参数基因与癌;分子疾病;端粒与端粒酶测定与人的生物年龄;激素水平测定;维生素与微量元素测定;蛋白质、脂肪、醣类、核酸四大物质代谢。

细胞水平参数细胞形态学的改变;线粒体改变与人的衰老;微循环状态检测。

器官水平参数CT、B超、骨密度测定等器官形态学;踏车试验、心输出量测定、肺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等器官功能学。

整体水平参数心率、呼吸、体能测定、体质测定、代谢速率等。

心理健康水平评估

社会学参数包括国家健康方面的政策、家庭、爱情与婚姻、工作与收入、社会安定与治安稳定、生存压力、教育背景等。个体健康态的确定是多个参数加权综合的结果。

疾病风险预测

健康常态的维持和发生跃迁的要素

生命的内在自作与生命状态的跃迁

中国生命科学的实践表明,人的主体意识的能动性对生命的存在形式通过比如瑜伽修炼等进行操作,的确能达到相当高深的生命境界,这是不容怀疑的事实。

健康心理学研究心理健康的维护和心理因素与健康的关系

健康体质学健康体质学是个性化养生保健方案的理论依据。体质学涉及个体生命过程中的一些基本问题,体质是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的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这种特质反映在生命过程中的某些形态特征和生理功能特性方面,对自然、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方面,以及发病过程中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和病理过程中疾病发展的倾向性等方面。每个人的体质各有特点。这就决定了保健养生的具体方案必须是依据个人的体质来确定的个性化的才可能是比较科学和实用有效的。

健康动力学研究各类具体的保健养生技术与方法。包括饮食与健康的理论与实践、运动与健康的理论与实践、瑜伽与健康、刮痧与健康、自然养生法(植物精油、SPA等与健康)、体质养生等。

健康教育与传播学健康知识与健康理念的传播。

健康行为学研究健康意识转化为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不利于健康的行为的纠正。

健康社会学研究社会因素与人类健康的影响。

健康的本体论认识与健康哲学关于健康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指导性研究,包括对人类生存与健康的本质的理论研究及认识论和方法论等。

生命与健康的论文第6篇

【关键词】生命 健康 课程 实践

生命健康教育最早源于20 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死亡学和之后发展起来的死亡教育、生死教育。美国的杰・唐纳・华特士是第一位倡导生命教育的人。2002 年8 月, 生命教育被英国政府纳入国家和学校的正规教育,课程在国家正式课程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成为英国重要的教育改革政策。21 世纪后,西方的教育改革中,越来越多的学者感到教育应当尊重生命、关爱生命, 学者们纷纷进行了一系列生命教育的相关研究。我国近年许多学者和学校也已经开始关注这一问题, 逐步认识到生命教 育的重要性。2003 年4 月8 日, 我国湖北省召开了“防止高校学生自杀专题会议”;2004 年 4 月在杭州召开“教师、课程与人格建构研讨会”, 来自北京、上海、南京、杭州、香港、台湾等地的 40 多位专家、教授呼吁,必须重视校园“生命健康”教 育理念;2006 年 12 月28 日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办, 教育部、司法部、和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联合支持的以“优化社会环境与青少年健康成长”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论坛”在北京举办,来自全国的代表和北大、清华、人大在内的67 所学校的专家及教育人士参与探讨了生命教育在中国的现状及必要性,以及如何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生命教育体系等问题。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江西省7所普通大学的大一学生,专业不限,班级随机抽样。其中有男生589人,女生725人。

1.2研究方法

(1)文献法:收集国内外有关生命健康教育及其课程研究的文献,以此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

(2)调查研究法:调查大学生生命健康意识和行为现状,进行大学生生命健康意识及行为实践的比较分析和研究。

(3)对照组研究:选择不同学校,专业不限,班级随机抽样,进行生命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实训、生活实践的对照组班级,进行分析、研究。

(4)归纳整理法。对材料去伪存真,边实践、探索,边总结、调整,获得对生命健康教育规律性的认识。

2 结果

2.1在江西省大学一年级学生中开设生命健康教育课程构建研究,并把生命健康教育全面结合在学校的专业教育全过程中。在大学教学课程计划中,研究并建设性的开设生命健康教育,求生训练实践课程,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危险情景下的求生训练活动实践;研究学校生命健康教育与相关学科学习的有机结合的效果,并进行交流和提升。研究结果显示:(1)大学生开设生命健康教育课程,并通过校外活动、班级活动、社团活动等举办生命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及相关活动,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2)教师对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生命健康教育的咨询和辅导的策略或方法,有利于教师建立学校和家庭的生命健康教育沟通渠道和学生的生命健康档案,可达到优化家庭教育环境,随时关注学生生命健康意识的效果;(3)开展以学校社团、班级等为单位的生命健康教育为主题的游戏活动、求生训练活动,在大学校园开展“生命健康教育文化”,利用校园板报、广播、征文比赛、小品演出等进行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各校的评估结果显示效果很好,大学生生命健康意识大大增强,“爱我,爱生命,爱学习,爱生活”成为研究基地大学生的新风尚。

2.2本研究成果:形成了大学特色的生命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在大学试点开设了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经验。本研究开设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课程,从一个比较显性的方面形成了我省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的主要特色。通过生命健康教育,初步实现了我省大学生生命健康意识的升华,大学生生命健康文化的认同和生命健康理念的内化。完成的适合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能初步实现高校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和实践训练课程的开设,促进大学生掌握必要的求生知识,建立正确的生命健康观,增强自我保健的能力和心理健康。

2.3研究效益:(1)本课题实现构建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课程,提升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理念。(2)本课题大学生开设生命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对开设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课程,指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生命的价值,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实现大学生整体生命健康意识的升华具有重要的作用。(3)本课题构建生命健康教育课程创新实践课平台,激活学生探索性学习和个性化发展的潜能,为高校生命健康教育注入新的教学模式。

3 讨论

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开发生命健康教育的社会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在生命健康教育过程中的文化认同性问题上的解决和生命健康人格内化过程中的评价问题的解决。本研究就如何运用校外生命健康教育资源加强学校生命健康教育理念,引领大学生对生命健康教育学习的深层次探索有一定的意义。

本课题以构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结合的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课程为特点,探索了认知、体验与实践为一体的模式;以教师关注生命健康的实际行为来带动学生的生命健康教育实践活动,注重建立学校与家庭的生命健康教育沟通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把生命健康教育课程与大学生所学的相关学科教育进行有机结合;重视研究生命健康教育的课外训练实践等。本研究成果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将运用于生命健康教育教学活动中,会对高校开展生命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江伟,张韵君.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综述[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

[2]马金娟.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必要性[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03

[3]叶华松.大学生生命教育[J].教育,2011,23

[4]蒋强军,梁文慧,林莉,韦静,周建平,闫娟.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和途径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11,03

[5]刘杰.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新视角[J].教育评论,2011,03

生命与健康的论文第7篇

关键词:体育;健康;竞技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9-0275-01

体育与健康,是学校体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是,在其现实的实践中,却存在着许多的谬论与存在很大的实践误区。不指出这些谬论不解决这些错误的实践问题,体育与健康事业就得不到健康的发展,并亦将不可避免地走向歧途。

一、竞技有害论与现代大众竞技决定论

竞技从来就是体育与健康的重要来源地,竞技中的大众竞技,从来比一般的体育活动与锻炼具有更大的健康意义与作用。关于大众竞技的决定性与优越性,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法看到:

第一,大众竞技是公认的体育比赛项目,具有技术的标准化、国际化,具有游戏特殊自然之比学赶帮的组织与可比性质,因此,它决定了体育的项目文化价值,决定了体育的文化性、技术性与国际化、社会化程度,决定了体育的性质与效能。

第二,大众竞技比一般体育锻炼更具有竞技的要求性与练习的难度、强度、量,更具有社会综合能力的运用性,并且,众所周之,没有为健康体育拼命的,除非是重病患者;而大有为好玩、为比赛或竞技拼命与付出的,大有为全面发展拼命与付出的。因此,大众竞技或学生竞技,具有比单纯健康的体育,具有更加显著的锻炼价值或健康效能。

第三,大众竞技是以“公平、公正比赛”为核心的体育活动,也可以说是典型的具有严密竞赛组织性作引导的群众运动、人民战争,而这种以“公平、公正比赛”为核心的群众运动、人民战争,无疑更加成倍地决定了体育的刺激性、决定了更具时间密度的体育规模。

第四,大众竞技是社会化很高的通用体育,因此,决定了市场体育、终身体育、阳光体育等的广泛展开与巨大效果。因此,大众竞技,在宏观上决定了体育项目的社会性与未来、决定了体育教学的社会性质与未来效能。

第五,大众竞技是比体育健康模式更体现有竞争特点的体育模式,能够更好地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竞争意识、竞争能力,有益于尊重规则的习惯培养;有益于动手能力的培养;有益于社会活动能力的培养,从而有益于竞争意识、习惯、能力的培养。

二、唯体育健康论与现代科学健康论

体育其实并不是唯一的健康方法,简单枯燥的体育运动更没有那么大的健康功能。其实,健康是多源的,现代科学健康论是全面的。通常,我们的健康来源于“现代生活健康方法,现代体育健康方法,现代全面综合交叉健康方法,增强体质方法”。

关于这个问题,除了现代体育健康方法和增强体质的方法之外,特别要指出的是:

第一,我们必须掌握生活健康的科学方法。一方面,人要健康,首先在于或根本在于“减少生活或生命的折损”。寿命及其年龄特征是健康最根本重要的标志,而人只要没有任何折损,就能活到175岁,就能达到最大的健康目的(不能活到175岁的原因,就是遭受了这样或那样的折损)。折损是对健康、体质、寿命最重大、最深层次的破坏。常常十年健康抵不上一次重大折损,一贯健强抵不上一刻生命。能够保持身心与寿命的完好,就是最大的最有意义的健康。另一方面,人要健康,主要的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修身养性。要善于平衡生心;要善于合理运动;要善于适应或改造改变自然的或社会的环境。

第二,我们必须掌握全面综合交叉健康的基本方法。

中医、西医、体育,可谓是人类三大健康的特效途径与方法。其中,中医主要是从根本上进行日常的疗养与治疗,其方法主要是根据人体身心理特征和自然、社会的特点,利用食物、酒、中草药、中医疗法,对人进行调理,总体上属比较温和的健康方法。西医主要是从现象上进行对应的解除式治疗,其方法主要是根据人体身心理症状,利用手术等物理方法和药物等化学方法,对人进行急救,总体上属于比较暴烈的健康方法。相比之下,体育属于最自然阳光的健康方法,其方法主要是利用物理运动与社会活动的巨大力量对人的身心进行刺激,通过刺激获得巨大的健康效益。对于中医、西医、体育这三种健康方法,我们必须区别对待与合理运用。

三、结语

显然,竞技有害论和唯体育健康论是我们认识与实践中的谬论与误区,它严重地误导与损害了体育健康事业,必须加以批判与纠正。然而,现代大众竞技决定论和现代科学健康论,才是正确的现代健康科学观与方法论。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确立正确的健康科学观与方法论,并运用它去更好地指导我们的体育与健康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