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安全教育专题课(合集7篇)

时间:2023-07-17 16:22:45
安全教育专题课

安全教育专题课第1篇

——教育党工委学校安全工作专题党课

灵台县教育局  景小兵  

同志们,学校安全工作是全社会安全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学生能否安全、健康地成长,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安宁和社会稳定。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是社会知识和智慧的中心,是国家发展的希望所在,然而学校存在着的安全隐患比比皆是,学生伤害事故也是频频发生,不仅给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带来了无可挽回的痛苦和损失,而由此引起的纠纷更是纠缠不清,往往带来巨大困扰,严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工作。

因此,校园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保护好每一个孩子,使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意外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已成为中小学教育和管理的重要内容。今天,我给大家上一堂题为《关注校园安全,优化育人环境》的党课,其目的是使我们干部工作作风进一步优化,抓好安全监管。下面,结合本次深入调研学校安全工作情况,我重点讲四个方面。

一、校园安全工作现状

(一)基本情况

2019年,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94所,其中独立高中1所、完全中学1所、职业中专1所、独立初中13所、九年制学校3所、小学98所、幼儿园77所(其中公办幼儿园45所、民办幼儿园32所);有教职工2961人,在校学生30466人,其中普通高中3813人,职业中专1791人,初中5972人,小学12796人,在园(班)幼儿6094人。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教育局的精心指导下,各级学校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安全是基础和前提”的理念,深刻认识新时代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不断强化安全工作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主动扛起“促教育发展,保师生平安”的政治责任,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安全工作会议精神,持续加大工作落实力度,坚持“五个到位”,狠抓了各级学校的安全工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序有效开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确保了教育大局和谐稳定。

一是高度重视,组织领导到位。县教育局始终把加强学校安全工作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切实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以局党委主要领导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和各校区校(园)长为成员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各级各类学校均建立了学校“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的学校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制度要求和“分级管理”、“谁主管谁负责”原则,严格落实校园长安全工作主体责任和第一责任人职责,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各自责任,把经常性的监管抓在手上,全系统上下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安全工作体系,有序推进学校安全管理工作。

二是明确责任,制度落实到位。县教育局把做好学校安全工作作为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建立完善了严格的安全责任制和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根据全县学校安全工作的现状和实际,制定印发了《灵台县中小学安全工作责任制及考核办法》《灵台县教育系统“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细则》,联合政法等11个部门制定下发《灵台县校园欺凌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公示了工作机构和联系电话,指导督促各级学校修订完善了学校安全工作制度、应急预案和安全工作考核办法,进一步细化了工作措施,切实做到层层负责、人人有责、各负其责,把安全制度落实到岗,责任到人,细化到每一个工作环节。完善和落实门卫制度,严格落实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制度和来客登记制度,上课期间实行门禁制度;落实“护学岗”职责,在学生上学和放学时候,行政值周、值周教师、保安坚守岗位,切实履行路队护送职责;加强校园巡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把隐患消除在萌芽之中,杜绝校园不安全的事件发生,确保师生平安。

三是注重实效,教育宣传到位。按照教育局的部署安排,各级学校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警示教育活动、“护校安园”专项行动、“防风险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校园欺凌和校园不良网贷整治月、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校外寄宿生居住环境检查治理、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交通安全大排查大整治、“防风险保平安迎大庆”安全隐患清零行动、“法制宣传进校园”和危化品综合治理、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6.27工程、地震减灾科普示范校和禁毒教育示范校创建以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五个一”等活动,加强师生安全常识和法制教育,制作地震、消防、道路交通、食品卫生等安全教育宣传版面橱窗192面、散发宣传资料24956份、参与应急和安全知识竞赛47256人次。中心小学以上学校配备了法制副校长和校外消防辅导员,各级学校普遍集中开展了以防灾减灾、防火、防电、防交通事故等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教育“十个一”活动(即“悬挂一条横幅、召开一次主题班(队)会、开展一次签名活动、办一期手抄报、开一次家长会、进行一次自救互救知识测试,观看一次安全教育宣传片、发放一份告家长书、组织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开展一次安全教育征文”),特别是年初党工委围绕坚持 “一个中心”、推进“两项建设”、突出“三个重点”、落实“八个强化”、 开展“十项活动”部署开展的教育系统“安全警示教育”活动,全县制作安全警示教育专题片光盘65套195张,累计悬挂横幅116条、举办安全培训讲座134场次、进行各类应急疏散演练318次,受教育面100%,受教育人数33997人。这些教育活动的开展有力地增强了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自我防护意识和应急避险自救能力、心里承受能力,进一步提升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水平。

四是突出重点,安全检查到位。坚持安全工作每月一排查,每季度一调度,每学期一普查,严格落实学校安全隐患日排查制,台账登记规范,资料归档及时,明确整改时限和责任人,各校区坚持每月定时向县局安稳办上报安全隐患排查登记表和整改情况。春、秋两季开学前,县局都及时安排各校组织专人,对学校校舍、围墙、用电线路、消防设施、“两灶”食品卫生、实验室等进行全面细致的大检查,排除安全隐患,彻底消除安全工作的死角。今年以来,县局累计组织25个检查组深入到13个乡镇(街道)和7所县直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常规、校园及校园周边安全工作专项检查6次,检查学校(园)194所,整治消除安全隐患188条;联合政法委、公安局、市场监管局、应急管理局、交通局、消防大队、城管执法局等部门开展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整治6次,下发书面整改通知书27份、意见建议反馈函4份。突出校园“三防”建设、“护学岗”落实、火灾防控、危化品综合治理、校园欺凌防治、毒品预防教育、涉生涉校矛盾纠纷排查、重点人员摸排稳控、校园周边治安环境、防溺水防道路交通防拥挤踩踏防食物中毒防电防校园暴力、校外租住学生及留守儿童安全等重点领域问题。引导全县各级学校将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与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相结合,编制了重大危险源登记表(如锅炉房、危化药品的记载等)、重要监控目标一览表、应急工作机构和应急人员通讯录、应急设施物资一览表、应急处置流程图、校园疏散路线图等管理资料,科学分类、规范存档,准备充分的应急物资,不断提高防控和应对安全事故的能力。

五是多管齐下,专项整治到位。县教育局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综合治理,积极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对城区及部分乡镇的中小学、幼儿园周边环境进行了综合检查整治,安装减速带、禁止停车标志11处,依法取缔一中、县职专、县幼儿园等门前及校园周围的小摊贩和流动饮食摊点8处,校园周边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了。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全力推进学校建设,强化技防、人防、物防措施,不断改善安保设施、设备,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均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按规定配备专兼职保安及门卫人员213人,购置防爆头盔、安全钢叉、橡胶警棍、强光手电、防护盾牌、自卫喷雾剂等防卫器械1180多件,累计投入资金27.49万元。积极配合交通交警部门,自筹资金15万元,在公路沿线和街道学校门前设置了减速带、交通安全标志牌,划定了斑马线,进一步提高了师生的安全通行保障。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这次调研看,尽管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当前我县学校安全稳定工作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特别是去年以来,全国各地学校公共安全领域接连发生了一系列案件,部分案件社会影响极大,教训极为深刻,给我们敲响了警钟。9月2日湖北恩施市又发生8名学生被砍身亡事件,分析这些事故,我们发现,工作中还存在以下问题和薄弱环节。

一是思想认识有待提高。有的学校对安全工作重视不够、思想松懈,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没有定期分析研判、部署推进、督促检查,工作停在表面、流于形式。有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没有落到实处,安全责任落实不实、不细、不严。

二是安全工作基础保障不均衡。有的学校安全基础建设落后、技防设施不达标、消防设施设备不完善,“三防”建设还比较薄弱;有的未建立有效的校园安全防控体系,校园管理混乱,安全巡查不到位;有的没有及时修订完善安全应急预案,配备必要应急设备,安全演练不够科学规范,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十分薄弱; 多数学校教师安全知识储备不足,安全教育课流于形式,质量不高。

三是交通安全隐患治理不彻底。一些学校的家长不听学校劝阻,用农用车、摩托车、三轮车等接送学生现象普遍;地处交通要道、主干道附近学校,有些尚未设置车辆慢行的警示标志或者缺少学生过街的斑马线,在交通日趋繁忙的情况下,学生的交通安全隐患也日趋严重;部分学校,尤其是地处中心城繁华地段的学校,上(放)学时或放周假时道路拥堵、人车混杂,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四是学校食品安全监管难度大。学校大门周边乱摆摊点现象严重,占道经营现象十分突出, 严重堵塞交通;特别是县职专、一中、城南小学及一些边远的农村小学还十分突出,这类摊点无证无照、无固定营业场所,他们出售的饮食质量无保证,有些摊点出售的零售大多是“三无”产品,有些饮食摊点在不办理卫生许可证的情况下,私自组织学生午餐供应,这些食品对学生的健康影响很大;部分学校学生食堂及营养餐管理松懈,学校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和校长第一责任人职责履行不到位,制度执行不力,购进的食材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食品留样走过场,缺乏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

五是安全教育面临新的挑战。由于网络低龄化、学生思想认识多元化等客观因素,加之独生子女、留守学生、进城务工子女等的不同特点,加之部分学生家长偏袒自己的孩子,溺爱孩子,导致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针对性、实效性不足,入脑入心的难度加大。

六是安全维稳形势不容乐观。过去的一年,全省教育系统共发生46起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其中自杀15起15人、交通事故8起死亡8人、打架斗殴4起死亡4人、其他事故6起死亡6人。2019年,发生24起,死亡10人。近期,全国发生多起涉生涉校事件,影响恶劣。特别是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呈上升态势,形势多种多样,范围也上下左右有延伸,不容乐观。我县个别学校的欺凌事件性质非常恶劣,社会影响大,对家长和学生造成的伤害都是无法弥补的。同时,今年年初以来,各校从人防物防技防设施建设情况、学校营养餐食品安全情况、冬季采暖及消防安全情况、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情况、上下学交通安全情况、防范非法入侵校园、学生欺凌等方面,均排查出诸多问题。这些都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积极防范的风险点。

认真分析这些问题,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校对安全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虽然近年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逢会必讲安全,学校领导也天天讲,但效果总是不尽人意。究其原因,还是把安全工作流于形式, 没有真正的把安全工作落在实处。一是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只是口 头上说说,会议上议议,制度贴在墙上,安全放在嘴上。出了问题找不到责任人,小事不管,大事慌乱。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无长远目标,无具体方案。二是表现在安全教育的内容上,往往是老师照本宣科,学生左耳进,右耳出,单调枯燥的教育模式令学生厌倦,起不到实际效果,县局精心制作的安全警示教育专题片反复观看几乎没有; 三是表现在安全教育被应试教育冲淡,“重质量、轻安全”的思想在部分学校始终存在,安全管理形式主义比较严重,存在有“严不起来,落不下去”的现象,在安全工作落实上存在“衰减、阻梗”现象。

二是教师对安全知识的储备亟待加强。多年来,我们的教师没有参加过任何专门的、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有很多教师连灭火器都不会使用,何况我们的学生呢? 正因如此,学校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还停留在口头的宣传教育,仅限于叮咛,反复嘱托的简单教育方式; 对于通过哪些途径来实施安全教育,具体实施什么内容的安全教育,更好地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我们显然束手无策。作为教师,自己的安全知识储备都不够,安全教育不就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吗?

三是家长对安全教育重视不够。当今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大部分的家长都忙于工作,且工作压力较大,因此疏于对孩子管教和关心。在农村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学生中留守学生也一样增多,而这些孩子在家的监护人安全意识薄弱,安全知识缺乏,平时根本就少有或者根本没对这些孩子做什么安全教育,家长安全教育更是无从谈起,造成了家庭安全教育的缺失,甚至是空白。所以,学生的安全就成了更大问题,

四是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学校关于学生人身安全的教育过少,教师仅仅只给学生传授课本上的知识,较少涉及到课外安全知识,导致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薄弱。②家长过分溺爱孩子,没有给孩子自我独立的空间,导致孩子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不能够很好的保护自已;加之在校中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不少家长过分溺爱放纵,有的家长甚至向子女灌输“宁愿我负他人,不许他人负我”的错误认识,教导子女不要让别人占了便宜。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有时同学之间因小事发生口角,就用武力征服,往往引发恶性暴力案件。

五是学校内部管理措施不力。安全责任靠得不实,安全制度落实不到位,安全管理时松时紧,特别是在工作繁忙时,对安全的要求自觉或不自觉的降低,没有摆正安全与质量的关系。对安全形势盲目乐观,麻痹松懈,不能居安思危,警钟长鸣,不能从别人的事故中汲取教训,举一反三,引以为戒。门禁制度落实不实,社会闲杂人员随意进入校园。在不少中小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校普遍没有配备安全人员,有的甚至连门卫也没有。而有些学校保安措施虽然不少,但落不到实处,安全隐患治理不彻底。

三、下步工作的意见建议

面对学校安全工作严峻的形势,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学校安全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事故的突发性,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切实强化红线意识,狠抓安全责任落实,以实之又实、细而又细的态度和作风,扎实做好学校安全稳定工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序有效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要狠抓校园“三防”建设。要按照教育部《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教基一厅〔2013〕4号)和公安部、教育部《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工作规范(试行)》(公治〔2015〕168号)《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国务院令第421号)等相关规定,落实中小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校园内部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强化内部安全管理工作措施。一要健全完善校园安全制度。要建立外来人员、车辆登记以及学生、幼儿接送等安全管理和安全检查制度,严禁未经身份查验、未经许可人员和车辆进入校园。要按照《甘肃省公安厅 甘肃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涉校管制刀具集中收缴行动的通知》(甘公警令发〔2017〕2号),严厉打击非法贩卖、携带管制刀具等违法犯罪行为。二要加强校园内部保卫力量建设。规范配备专兼职安全保卫人员和保安员,配齐安全叉、橡胶棒等必要的安全防卫器械,保安员要经岗前培训后持证上岗,寄宿制校园要增配专职保安员和生活管理教师,24小时值班值守。三要推进技防设施建设。按照国标《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的内容,加大校园安防系统规划建设,进一步完善入侵报警、视频监控、紧急报警、电子巡查等系统建设。四要全面推进校园物防建设。校门及周边要规范设置隔离栏、隔离墩、减速带或升降柱等硬质防冲撞设施,实行封闭管理。2019年年底前确保中小学封闭化管达到100%,一键式紧急报警、视频监控系统与属地公安机关联网率达到100%,城市中小学专职保安员配备率达到100%。

二要狠抓安全教育宣传。将提高学生安全知识和自我防护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全面推进安全教育进课堂、进头脑,严格课时、课程和授课内容,统筹开展安全防范进校园活动,将安全教育与法制教育有机结合,全面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尊重生命、保障权利、尊重差异的意识和基本安全常识从小根植在学生心中。在教育中要适当增加反欺凌、反暴力、反恐怖行为、防范针对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内容,引导学生明确法律底线、强化规则意识。学校要根据学生群体和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主题教育,定期组织应对地震、火灾等情况的应急疏散演练。要将安全知识作为校长、教师培训的必要内容,加大培训力度并组织必要的考核。要加强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预防溺水、饮食卫生安全、消防安全、应对自然灾害、防范校园伤害等知识的教育,真正做到安全知识入脑入心,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避险能力,法制副校长每学期至少要开展10各课时以上的法制宣传教育。要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向师生、家长及社会宣传安全知识,做到安全教育全覆盖,营造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切实提高广大师生及家长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要依法依规组织开展大型活动和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强化安全意识培养。有效建立学校、家庭、学生三位一体的安全防范体系,共同做好学生安全管理工作。

三要狠抓隐患排查治理。每期开学前、每月初,要对学校安全情况开展一次地毯式大排查,逐个学校查找安全隐患,逐个部位评估安全系数,全面彻底地把存在的安全隐患点找出来,绝不放过任何一个漏洞、丢掉一个盲点、留下一个死角。要抓住门卫、教室、食堂、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图书馆、体育场、礼堂等重点部位和食品药品、卫生、交通、消防、用水、用电、用气、采暖等关键环节的安全排查,特别要把宿舍作为排查重点,严防发生安全事故。切实提高工作的精准性,在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具体工作中要精准发力。对于查找出来的隐患和问题,要登记造册,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落实整改责任,尤其是对于重大隐患要由要领导挂牌督办,整改不到位的坚决不放过。

四要狠抓食品安全管理。学校供餐群体特殊、人数众多,是食品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要重点抓好义务教育营养餐改善计划。营养改善计划环节多、链条长,从农田到餐桌,监管难度大。教育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强化联动,形成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合力。要充分发挥营养改善计划膳食委员会的职能作用,督促学校切实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等规定落实食品采购、贮存、加工、留样、配送及洗涤消毒等各个环节的管理要求。要强化对食堂卫生管理,及时排查食品安全风险,消除食品安全隐患。要积极推进学校食堂“明厨亮灶”工程,对工作人员要进行健康检查,持证上岗。要加强学校卫生防疫等工作,有效预防、控制各类传染病在学校内传播扩散,组织开展健康宣传教育和咨询,使师生掌握基本的卫生知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高防控疾病的能力。

五要健全学生心理疏导机制。各级各类学校要建好用好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谈话、心理关怀、心理问题疏导工作;要加强心理健康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根据《甘肃省教育厅等十二部门关于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管理机制的意见》要求,1000人以上的中小学至少配备4名心理健康专业教师,500—1000人的至少配备2名心理健康专业教师,500名以下的至少配备1名心理健康专业教师。要充分利用思想品德、思想政治等课程对学生进行礼仪常规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引导学生从尊师爱幼、乐于助人、刻苦学习、不怕困难、勤俭节约等做起,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引导学生增强文明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先做人,后成才的思想。要立足本乡镇、本学校安全管理的规律、特点,加强安全警示教育、法制教育力度,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依法、依照校纪校规解决矛盾和问题的能力。要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孝敬父母、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教育,提升他们对待挫折和困难的能力。要建立班主任、任课教师对患心理疾病、特异体质、单亲家庭、离异家庭、学习困难和情感受挫学生周排查工作体系,一对一跟踪关注、重点帮扶。要广泛开展各类积极健康的文化、体育、社团等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六要狠抓安全制度落地。要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以“一岗双责”为核心的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体系,通过实行安全“一票否决制”和安全问责制、安全警示制等措施,进一步靠实各级各类学校的安全工作主体责任、学校主要负责人的第一责任和相关负责人、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层层筑牢安全责任防火墙,坚决防止责任“漏底”现象。要进一步健全责任追究体系,对于已经发生的安全事故,要坚持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四不放过”原则。要及时总结,对学校安全工作做得好的要予以通报表扬;对措施不到位,隐患不排除,整改不及时,有事故不及时报、甚至隐瞒不报的,采取约谈、通报批评等处理措施,责令立即整改;对因玩忽职守,工作不力、失职、渎职,发生安全责任事故,社会影响恶劣的,要依法依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七要狠抓周边治安环境整治。持续推进《甘肃省校园安全保护区综合治理十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的贯彻落实,建立全县学校安全月度会商研判机制、定期通报机制、督导检查机制和台账管理、联席会议、督办通报、责任追究等工作制度,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部门参与、法治保障、职责明确的学校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公安机关、市场监管、应急管理、城市执法等职能部门,要加大对校园周边网吧、餐饮、乱摆摊点、音像报刊点、酒吧、KTV等场所的管理和清理整顿力度,加大“三无人员”、精神病患者、刑满释放人员、涉毒人员等其他类重点人群的管控,持续加强校园极其周边的治安巡逻力度,提高学生上下学等重点时段的巡逻密度,严厉打击校园周边的盗窃、抢劫、敲诈、勒索及人身伤害等违法犯罪行为,努力减少各类矛盾纠纷和渉校涉生刑事治安案件。加强对学校周边出租房、各种经营性场所的治安管理。建立健全学校日常巡逻防控制度,加强学校周边“护学岗”建设,完善学生上下学高峰勤务机制,优先布设视频监控系统,落实校园及周边治安巡逻措施,保障上学放学高峰时段良好治安秩序,增强学生的安全感。

四、保障措施

一要靠实工作责任。全面落实责任制是抓好工作的抓手,是牛鼻子。要加强对新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甘肃省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实施细则》的宣传学习。建立健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学校安全管理机制,全面落实学校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全力构建校园安全“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和责任部门抓落实、教职员工共同参与的全员安全工作格局,做到纵向到边横向到底,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把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部位和每一个环节,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校园安全责任体系。做到层层负责,人人有责,各负其责。严格落实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校长园长作为法人代表在工作中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要将安全工作纳入考评体系,同其他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安全教育专题课第2篇

交通安全事故让多少曾经美满幸福的家庭支离破碎,生命只有一次,交通安全尤为重要。那么你知道开学交通安全教育第一课观后感该怎么写吗?今天小编整理了2021《开学交通安全教育第一课》专题节目观后感五篇供大家参考,共同阅读吧!

开学交通安全教育第一课观后感1安全,是令所有人倾心的问题,而今天,为了抓好对青少年的安全教育,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开学交通安全教育第一课》的节目,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小时,但却让我与家长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大城市——道路错综复杂,街区高楼林立,人流熙熙攘攘,给维护公共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于是节目组从地下轨道交通,再到地面道路交通,再到消防安全,通过实地讲解与现场互动相互穿插的的方式,无微不至地讲述了我们在安全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开始,上海市公安局治安总队黄奕警官带着几名同学到了地铁站,从进站的扶梯,到安检,再到乘车的安全与防盗,一丝不漏地给同学们讲解了乘车的注意事项,还给让大家认识了地铁中的各种标识以及志愿工作者,让大家在乘坐地铁时多了许多安全保证。

接着,是贾杰警官为大家介绍道路安全知识,从大客车,小型车的逃生,乘坐事项,再到在道路上行走时的安全注意点,最后,还给大家演示了一个关于刹车距离的实验,让大家亲身体会到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最后,赵锦祯警官介绍了消防知识,先带大家来到了火灾演习试炼场,燃起了大火,让大家近距离体会到火灾时的压抑感受,立刻夺来了大家的目光。接着,他带领同学们来到购物中心,做了一次火灾逃生演习,在“逃脱”的路上,也给同学们介绍了一个个消防器具以及逃生的重点,与现场配合,完美的讲解了火灾时的从容应对方法。

今天的一小时课堂,无论是交通还是火灾,统统涉及到了,而课堂互动式的学习氛围,让我身临其境,在观看结束后,我立刻去了楼中查看了消防通道以及应急指示灯所在的位置,以及消防通道的大致路线,时时刻刻为保护自己的生命而警惕着。

这次学习,让我深深体会到: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可能任何一个由小的疏忽而引起的差池都会导致生命的丧失,“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开学交通安全教育第一课观后感2生命对于人仅有一次,在浩瀚的宇宙成长与繁衍过程中,生命就是一瞬间的火花,多么的短暂与美妙啊!那么谁不想在这美好的世界里多一声欢笑,多一次与亲友相聚呢,啊,生命是那么如此的美好,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珍惜与爱护呢?因为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更应该珍惜生命,拥抱健康!

_月_日,我们学校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交警队的警察叔叔。他们是来给我们讲关于安全方面的知识的,目的是要让我们这些小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爱惜自己的生命。当今社会有许多人不遵守交通法规,不注意交通安全,最终在无情的车祸中丧生,对此,我们感到惋惜、悲痛。

是啊,日常生活中违反交通规则的人随处可见:手上提满东西的妈妈带着孩子匆匆忙忙地跑过十字路口;随处乱停的小汽车;放学铃声一响后,急急忙忙地跑出教室去乘公共汽车……可见,人们都没有意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我想:如果人人都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不要闯红灯”、“走路要走人行道”、“车辆临近时不要突然横穿马路”、“横穿马路时,要一停,二看,三通过,车辆行驶时不将头,手伸出窗外”……很多车祸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一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去做更多美好的事情。灿烂而美丽的人生中,平安就是财富。愿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平平安安!

开学交通安全教育第一课观后感3今天,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让我们观看《开学交通安全教育第一课》,当我观看之后,我们的感想就是要珍爱生命,遵守交通规则。

由于有些人交通安全意识非常淡薄,对交通事故得认识严重不足,以致上演了一幕幕不可挽回的悲剧,当面对那些触目惊心的场景时,使人感到痛心疾首,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依然是各种事故领域的“头号杀手”,而导致悲剧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欠缺的交通安全防卫知识,自我保护能力的淡薄。

首先就是刚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在6月28日上午8:00,在雄县市发生了一件惨痛的事情,一无证拖幼机构将一名3岁幼儿送至托儿所后,将幼儿遗落在接送车辆内,下午5时发现时已无生命体征,在7月10日上午8:30分,唐山遵化市成才双语幼儿园(民办幼儿园),将一名3岁幼儿送至该园后,未清点人数,下午16:45分左右发现幼儿遗落在接送车辆内,后因抢救无效死亡。

一个又一个惨痛的事情,那么幼小的生命从此失去了未来,这给家长带来了多大的伤痛,还有一些幼儿因没有注意到马路上的车辆,从而丧失了幼小的生命,还有一些青年因在马路上不遵守交通规则随意撒把,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结果,经常有些孩童在车边玩耍,因驾驶人没有发现孩子,这让孩童失去了生命,这样的一些事情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为此我倡导大家要珍惜自己的生命,遵守交通规则,让每一天都幸福度过。

开学交通安全教育第一课观后感4一个寒假过去了,新学期又开始了。这天是新学期的第一天,课堂上老师告诉我们晚上6:00有《开学交通安全教育第一课》,希望我们能准时收看。我看了之后,大有感触。

《开学交通安全教育第一课》到今年为止已经播出了好几季,这个节目从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生活小事入手,由警察叔叔和消防员叔叔把参加活动的同学们带到一个个模拟场景中,通过让他们进行安全演练,把一些最实用的躲避危险的方法交给电视机前的我们,让我们学会保护自己。在这一系列有趣的活动与模拟演练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大货车内轮差的演练。

交警叔叔首先讲解了什么叫“内轮差”,“内轮差”是车辆转弯时内前轮转弯半径与内后轮转弯半径之差,可由“车长乘以转弯角再除以100”得出。由于大货车车身庞大,转弯时必定会产生内轮差,也会有视角盲区,所以在大货车转弯时,我们一定要远离它。不能有“大货车在旁边撞不到我”的这种侥幸心理,避免发生悲剧。

俗话说得好,“生命安全大于天”,通过这次的节目,我弥补了自己在安全知识方面的不足,也学到了很多新的自救方法。这次节目也让我认识到:只有保障了自己的人身安全,才能生活得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如果连自身安全都不能保障,还怎样无忧无虑地生活呢?

开学交通安全教育第一课观后感5生命安全,一个老生常谈的词语,小时父母最常在耳边“唠叨”的词语,然而,随着我们的年龄越来越大,能力越来越强,安全,这两个熟悉的不能在熟悉的字眼,是否该被我们渐渐忽视?

我们一天天长大,知识一天比一天积累的多,经历也一天比一天的丰富,然而这样我们就应该不重视安全么?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安全意识不应该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而正相反,随着我们年龄的增加,我们更应该树立和夯实安全意识。

俗话说:“淹死的都是会游泳的”正是因为我们已经长大已经懂得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所以我们就会放松警惕心里而抱着一定程度的侥幸心理,认为我们懂得已经足够多,年龄已经足够大,那些危险我们可以辨别可以保护好自己,真的是这样么?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在世界大多数国家中,意外伤害是儿童青少年致伤、致残、甚至致死亡的最主要原因。而在我国,在不同年龄的青少年中,又以15-19岁意外伤害的死亡率。

而且随着网络的出现,更多的新奇事物进入我们青少年的眼帘,而伴随这些新鲜事物的,正是新的危险。而青少年正缺乏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坏的辨别能力,于是许多青少年不以为然的上了当。

即将踏入大学的18岁山东女孩徐玉玉,8月19日接到了一通诈骗电话,结果被骗走了上大学的费用9900元。得知被骗后,徐玉玉伤心欲绝,郁结于心,最终导致心脏骤停,虽经医院全力抢救,但仍不幸于21日离世。

这些文字落在纸上看似离你遥远不痛不痒,但这轻描淡写的文字背后却是多少个家庭的破碎和绝望,你的一个举动带来的可能就是给整个家庭带来无法估量的伤害和损失……

安全二字重于泰山,这不是一句玩笑话,安全是一个人的根本,出了危险小则伤残大则死亡,可以说是一切事情的前提,没有安全也就没有一切。

安全教育专题课第3篇

摘 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国家对教育事业越加重视,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更加严格。大专院校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保障大专院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健康的进行。然而,在当下的大专院校体育教学中却存在着很多安全问题,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存在着极大的威胁,阻碍了大专体育教学的有效实施。文本将分析体育教学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保证大专院校的体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关键词 大专院校 体育教学 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一直是大专教育中的重点问题,特别是在体育教学中,安全问题更加容易出现,对学生造成的伤害都比较严重,给大专生的体育老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风险。如何保障学生体育课的安全教学是大专体育老师所要重视和思考的问题。在大专的体育教学中,不仅要注意对外部因素进行检查,还要对内加强对学生的体育安全知识的教学,提高大专生的安全意识。

一、体育课的课前准备

(一)三分钟的准备活动

在正式体育课上课前,体育老师要预留出三分钟的时间带领学生进行运动前的一些常规的准备活动。这个准备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运动中避免出现意外情况,是确保大专生安全上课的前提保障。很多大专学生认为,体育课就是放松的时间,对于体育课的安全问题并不在意,对体育课的活动准备也不重视。这样可能会导致身体的关节没有活动开,接着就进行体育课中强度较大的一些活动,对关节造成严重的磨损,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留下后遗症。所以,只是一个简单的课前准备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却有着很大的影响。

为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老师仅仅通过对学生不断地进行安全教育还不够,还需要把课前的三分钟准备活动设计的有趣一些,这样就会吸引学生主动进行课堂准备活动,使身体的各个关节得到充分的活动,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二)体育教学备课要具有科学性

体育老师在进行体育备课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教学中的各方面影响因素进行充分的了解,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安全评估,对于那些不合理、不安全或是不够安全的教学环节要坚决的删除,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体育教学教材、教学器材的选取与安排上要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考虑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与使用。体育老师在备课时还要注意循序渐进原则,不能第一堂课就要求学生直接进行高强度、高难度的体育活动,要从简到难,从少到多逐步开展体育教学工作,让学生的身体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案例:某大专学校的体育老师在体育教学中,第一节体育课就对学生进行女子800米的体育测试,导致在800米完成后,有部分学生身体不适应,甚至有的学生半路晕倒。老师要考虑到第一堂课,学生刚刚结束假期回到学校,有很多学生假期中没有进行身体锻炼,所以突然让松懈的身体进行800米的高强度运动是不合适的,老师应该给学习一个缓解和准备的过程。

二、体育课的课中进行

(一)教学工作,合理安排

尽管相对其他学科而言,体育课比较轻松,活动比较多。但是,大专学生对于体育课的态度和体育活动的进行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所以,大专院校的体育老师在体育教学的安排上要增加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课程,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体育课活动中并认真学习体育课程,从而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热爱和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在体育课中,对于一些难度比较大、耗时比较长的体育项目,很多学生特别是女同学会有很大的压力,没有足够的信心完成,从而产生退缩的心理,这样会导致学生无法专心学习体育课的教学知识,达不到体育教学工作所要求的教学效果。对此,这就更加要求体育老师的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一定要做到科学合理。体育教学的内容一定要注意结合学生的身体状况,不能安排超过学生现有的身体素质状况的体育活动,以免对学生的身体产生伤害。难度较大的活动老师要事先做好示范,然后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并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给予及时正确的指导。

(二)安全事故,科学预防

在体育教学工作中,体育老师在保障体育课安全方面担负着重大的责任。体育老师不仅要做到在体育教学前和教学中的安全工作,还要充分地掌握安全事故的预防方法,减少体育教学中安全问题的出现。体育老师要做到全面的掌握安全问题的预防方法,首先老师要具有安全意识,并不断地学习和完善自身的安全知识。体育老师一定要把学生的安全与健康放在教学的首位,只有在安全的基础上,体育教学工作才能有效的进行。此外,体育老师还要不厌其烦的把体育课的安全知识和注意事项在体育课的整个教学中进行强调,特别是一些容易出现的安全问题,更是每堂课都要对学生进行叮嘱。

三、结语

对于大专院校的体育教学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的关注重点,也是大专院校的工作重点。因为在大专院校的体育教学中经常会发生一些大大小小的安全问题,对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导致学生的学习无法顺利进行。在大专院校的体育教学中,体育老师与学生都要有安全意识,重视教学中的安全问题,做好安全预防工作,促进大专院校的体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 胡科伟.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分析[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12).

[2] 刘璐.大专院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的缺失与建构[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22).

[3] 凌霞.浅析大专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J].新课程(中).2014(07).

安全教育专题课第4篇

关键词:职业健康安全 课程 教材 开发 教学

当前,在我国的职场环境中,劳动者的健康与安全存在着极大的隐患。因此,在职业教育中推行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已刻不容缓。自2010年秋季起到现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江苏省已经推进了职业健康安全教育试点工作,通过系列活动,已经取得了扎实的成效。在试点过程中,我们发现职业学校缺少能够根据学生自身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学生的专业特点,整合各自学校自身资源,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教材。在此背景下,江苏省集聚了资源与开发力量,力图开发体现江苏精神,具有职教特色,兼具通识性和普适性的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课程教材。

通过课程开发,我们重新审视研究背景和课程定位,提炼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和地方特色。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这对于完善课程模式,推进教学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一、课程教材的开发特色

职业健康与安全课程教材的开发能够集聚多方面力量,在编写团队、价值取向、体系结构、教学模式等多领域体现出独特的地方特色。

1.凝聚骨干力量,形成编写团队

课程教材的开发凝聚了骨干力量,形成了结构合理的编写团队。职业教育专家、行业专家深度参与,把最新的职业教育理念、职业规范融入到教材中。同时,教材编写成员都是各职业院校的一线骨干教师以及在研究课比赛中获奖的优秀教师,因此,由于教材建设团队组成结构合理。所以教材既能把握职业教育的理念,又能符合职业规范要求,同时又能零距离地把握学生的理解应用能力,教材内容科学合理,形成地区特色。

2.源于教学实践,活动夯实基础

课堂教学是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的主要途径。在教材编写前,江苏省已经在2011年全面开展职业健康与安全试点工作。部分试点学校将此课程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用李洪编写的《职业健康与安全》教材,在一、二年级课程体系中设置职业健康与安全课程。职业健康与安全课程于2011年纳入江苏省职业教育“两课”评比,为教材的开发奠定了课堂实践基础。

只依靠课题和教师,教育的效果也是有限的。在试点过程中,我省大力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营造浓郁的教育氛围,让此项教育渗透到各领域、各部门。试点职业学校通过开展专题讲座、企业实践体验、主题创新活动设计、社团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实践模拟演练、专题演讲比赛、知识辩论赛、板报与手抄报设计评比等多种形式和途径来实施此项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和比赛切实推进了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深入人心,为课程教材的开发夯实了实践基础。

3.明确价值取向,强化素养提升,逻辑体系严密

职业健康与安全教材在价值取向上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标。教材的开发内容包含“知识、技能、思维、习惯、文化”五个层次的要素,体现了这一价值取向。

教材不仅仅停留在具体技能的表面,而是将健康安全意识融入到学生的价值观中,内化为行为习惯的养成上来,以此来形成学生的职业思维和职业文化。

教材的逻辑体系严密,既有“工作前”的“预防”,又有“工作过程中”“控制”,以及“工作后”“治理”“保障”,也就是说“防、控、治、护”构成了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内在的一个逻辑体系。教材依据这一逻辑体系进行课程内容的选择、内容的组织以及内容的呈现。

4.体现学生中心,采用新型教学模式

新版教材鼓励各学校结合实际研究,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创新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模式。它将职业健康与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学生的未来职业、岗位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将教学内容贯穿在各种生动有趣的游戏和练习中。

以笔者学校为例,学校很重视预习的作用,经常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一些预习作业和调查任务。鼓励学生寻找、记录安全隐患,课上展示讨论。课堂教学采用情境教学,注重实践演练。例如消防安全一课,老师设计知识拓展,让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设计疏散方法和疏散线路,活学活用。学校还把过期的灭火器发给学生操作练习,相互纠错,评价鉴别。通过以教材为依托设计出的多种多样的学习形式,增强教育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

二、课程教材开发中的问题

随着新教材的出版,江苏省各试点学校在二年级毕业生中广泛使用了新教材。由于教材编写时间的仓促和编写人员知识体系的局限性,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教材存在的一些体系内容、资源及师资等一系列问题,这对今后继续完善课程找到了进一步改进的方向。

1.缺乏统一标准和后续资源开发

经调查,职业学校虽然开设了相关课程,但采用的课程形式有专业课渗透模式,有选修课形式,有些形式还未纳入教学计划和专业培养方案中,具体的课程计划和课时安排各学校都不尽相同,没有统一标准。

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很多学校授课教师反映缺少课程标准、教学指导、学习手册资源等配套用书,这样使得教师缺少课程教材实施使用的方法指导,无的放矢。职业学校还缺少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专业特点、整合学校自身资源的校本教材和资源。职业健康与安全教材的建设应该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工程,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资源,并且把这些基层试点学校的教学资源汇总起来,便于教师教学使用和学生拓展训练。

2.师资力量匮乏

从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的教材实施主体来看,试点学校的师资主要是由专职教师、德育教师和班主任组成。但由于职业健康安全是一门通用技能课程,既有文化课程的知识特点,又更多地涉及专业性较强的知识内容,因此导致德育教师和专业教师均不能胜任此非所教领域的教学工作。同时在教材开发和教学实施中,专业教师比例较低,且参与积极性不高。专业教师的缺乏使得这项教育的职业性不强,且无法形成团队合力,因此,这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重点问题。

3.缺乏与专业教学的结合

课程没有和专业教学相结合。在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活动难于在课堂内展开,缺少活动的真实环境和场所,缺少活动需要的教学用具。例如要求学生学习防尘,但是缺少口罩等教具;对机械专业的学生讲机械安全则缺少真实的实训环境。

三、完善课程教材的建议

1.组织形式多样,重构课程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兴趣需要及年龄特点,根据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安排组织教学课程。重点研究如何通过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企业生产实习活动等建设健康安全校园文化,作为课程教学的有效补充。例如,学校尝试组织机电专业学生对校企合作企业参观,听取工厂安全员关于机械行业安全知识及防范技能的讲解。

要完善教材,就要开展职业健康与安全课程建设,建立职业健康安全数字化平台,构建江苏省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课程资源网。学校以“职业健康与安全”市级重点课题为抓手,建立了课题资源网站,定期上传课件、视频、讲座等资源。学校从苏州工业园区地域出发,实现特色开发,邀请企业专家结合实训参与资源开发,使课程资源的开发呈现出多样性、丰富性、独特性。

2.培养专业师资,打造骨干团队

针对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的专业人才缺乏这一现状,要重视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的师资培养。继续优化课程教师的组成结构,提高专业教师参与课程教学的比例;将教育主题融入各主题培训内容中,逐步提高教师健康安全的专业素养和从业能力。例如,从2011年起,省职教学生发展中心组利用班主任培训契机,开展专题培训。参训骨干通过主题活动、专题论文等方式,从能力上获得实践的经验,为课程教材的后续开发凝聚了骨干力量。

课程的后续开发,应该组成一个由德育教师、专业课教师、班主任等主要执行人组成的团队,同时也鼓励职业学校邀请企业、行业专家参与到课程教学中,形成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团队合力,共同完成课程的开发和教学任务。

3.自编学习讲义,进行专业渗透

职校专业种类较多,所以在使用新编通用教材基础上,还可尝试应用自编教材,广泛进行专业渗透。例如学校在省编教材基础上,由何语华主任主编了《珍惜安全 远离危险》的安全读物作为职业健康教育的补充。该教材从学习和锻炼安全、人身和财产安全、心理健康和社交安全、日常生活安全等方面阐明了提高安全素养的必要性。学校还结合各专业的职业特点编写讲义,与主教材、校本教材配合使用,实现与专业相关的职业健康与安全知识直接与职校学生未来的岗位对接。

参考文献:

[1]许曙青,蒋.“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试点工作透视[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12(1).

[2]王妮.安全教育:基于生命教育的模式探讨[J].发展,2012(12).

[3]许曙青.以生命的名义――江苏省职校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试点工作掠影[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12(1).

[4]李全寿,程慧.论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与企业安全文化[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4(8).

[5]顾建军.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我之教学观与教材观[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12(1).

[6]杨晓华,许曙青.职业健康与职业安全[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安全教育专题课第5篇

关键词:课程思政;安全工程;教学改革

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并指出“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正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旨在变革过去专业课、思政课等课程相对独立的、碎片化的育人模式,打破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相脱节的困境。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所谓课程思政,是一种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综合教育理念[1]。专业课程作为课程思政的重要组成部分,若能立足学科特色、专业理论及方法,充分挖掘和运用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有助于实现专业授课中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的有机统一,扭转目前专业课程教学中仅注重专业知识传授而忽视价值塑造的现状。此外,寓价值塑造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比单纯通过思政课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也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因此,深度发挥专业课课堂的主渠道功能,让德育教育回归专业课课堂,是践行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大思政”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径。

一、专业课课程思政的研究现状

课程思政于2014年率先在上海市开展试点工作,在2016年习强调“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后迅速成为各大高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关于课程思政的研究工作概括起来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关于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探讨[1-2],研究表明“课程思政”是有效发挥高校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有效途径。第二,探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关系[3-4],两者在目标、功能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内在契合,但二者又有不同侧重,课程思政虽强调思想价值引领作用,但不能替代专业知识的学习,不能把专业课“思政化”,更不是简单地做“加法”,而是将思政课的内容融入专业课当中,充分发挥二者各自的思政教育功能和育人优势,形成协同效应,增强育人合力。第三,对课程思政建设方法、教学设计及实现途径的研究。如李国娟、于颖等探讨了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着力点和关键环节[5-6];柳逸青等则梳理了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7];张天航、马艳艳等针对某类专业或具体某门课进行课程思政实践的研究,对在专业课授课过程中如何落实课程思政进行了探索,为在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中推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了可操作、可借鉴的蓝本。

二、安全工程专业践行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安全工程专业旨在培养能从事安全科学研究、安全技术开发、安全工程设计、安全风险评估、安全监察与监管、安全检测与监控、安全生产组织管理、安全教育与培训、事故应急救援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安全生产事关国计民生,在国家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我国石油化工、建筑、采矿、交通运输等诸多行业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安全行业是艰苦行业,也是高危行业,合格的安全科技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更要道德高尚,心系社会,有时代担当,具备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以及淡泊无私、甘于奉献的人文情怀。安全学科的上述特点决定了本专业具有显著的德育内涵和更高的德育要求。目前,关于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相关研究尚且较少[10-11],有必要进一步探索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路径和具体举措,充分挖掘安全工程专业各门专业课教学中的育人资源和思政元素,结合各类专业课程的知识特点,寻找有效的融合手段,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价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帮助有个性、重独立的“95后”“00后”青年在大学阶段获得更好的价值引领、人格教育和人文教育,提升政治素质,明确专业责任和职业使命。将安全工程专业的专业课课堂打造成不仅是教授安全科学技术知识的地方,更是传播正能量、培养高尚品质和情怀的道场。

三、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改革路径与方法

本文从总体教学设计与实施、梳理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评价机制四个方面探讨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实现路径。

(一)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路线

高校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育人,对这一理念的认同是践行课程思政理念的前提。为此要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的组织及推动作用,以支部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为载体,创新专业教师理论学习形式,扩展学习内容,做到“教育者先受教育”,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思想水平。与此同时,立足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特色,从专业顶层设计出发,在梳理本专业职业素养及价值引领方向的基础上,确定思政教育目标,结合中国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和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标准,修订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对照各项毕业要求观测点,围绕“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价值引领”三位一体设计或修订专业课的教学目标,并贯穿落实到教学大纲修订、教案编写、课件制作、课堂授课、课下拓展及全过程评价等各个环节。不断挖掘“隐性”教育资源,寻找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结合点;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授课手段,不断优化思政元素的呈现形式;积累思政素材,建立安全工程专业思政教育素材库;建立并完善课程评价机制。经常性地开展经验交流、“示范课”观摩等活动,实现持续改进,全面推进专业课程思政建设。

(二)梳理教学内容,实现价值引领

安全学科是理、工、文、法、管等学科的综合,是交叉学科,其学科知识体系中涉及到伦理价值、道德责任和家国情怀的内容较多。立足这一特点,在专业课程的讲授中,不能仅仅“就安全科学理论谈理论”“就安全技术谈技术”,而是要放在国家整体发展大局中来思考,使学生在学习这些课程知识的过程中,从家国情怀和国家整体发展的角度来审视和解决问题,明确肩上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突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勇于创新、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融入当代工程观,增强学生的生态思维和工程伦理意识,帮助学生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长为心系社会、有时代担当的安全技术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求精求细不求多,不追求在所有授课章节中全部加入思政元素,而是在授课重点章节上下足功夫,结合时事热点、工程实际案例、模范人物生平事迹等对专业知识点进行二次开发,顺其自然而非生搬硬套、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而非“说教”地开展德育教育,在育人细无声中达到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观引领的目的。例如,在入学教育中,为新生作主题为“从事安全工作,需要贵族精神———责任、荣誉、纪律、勇气”的专业介绍,在提高专业认同感的同时培育职业使命感;在专业基础课“工程流体力学”绪论一章中讲解流体力学的发展史并融入科学家故事,力求让学生对科学理论及其演变过程有所了解,激发学生崇尚真知、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同时感悟科学家的人文情怀;在专业核心课“安全科学基础”讲述风险管理的相关基础理论时,将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分别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分析风险管理与核心价值目标实现的联系,引导学生提高对于推进国家、社会及每个公民风险管控意识重要性的认识;在专业选修课“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中通过系统讲解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环境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使其客观、科学地看待生活中遇到的环境问题,而非人云亦云或以讹传讹。通过对专业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深入挖掘,不断创新专业课程话语体系,实现专业授课中知识的传授与价值引导的有机统一。

(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混合教学方式

新技术、新媒体的发展不断催生“教”与“学”的变革,在“课程思政”的教学环节中,同样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基础上,探索教学方式的变革,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总体理念下,探索应用混合教学方法,如协同课上和课下两种教学方式,“课下”利用学习通、雨课堂、云班课等线上教学平台,及时补充参考书籍、扩展材料、视频等课程教学素材,系统有效地开展线上预习、复习、讨论和答疑;“课上”则采用开放性问题导入、主题演讲及讨论、红蓝军对抗、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参与,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入思考,以嵌入和渗透的方式将安全工程专业学生所应具备的辩证思维、职业精神等有机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同时还能避免“说教”式教学的枯燥乏味,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专业知识的传授效果。

(四)建立双维度下的多元性评价方式

目前,专业课程教学考核多采用过程性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内容主要针对专业知识。为了强化专业课程育人效果,课程思政改革的专业课程教育效果的有效评价方法应由单一的知识维度向多维度评价延伸,立足专业技能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两个维度对教育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以便于及时改进教学工作。然而德育的特点和规律反映出的仅就某个阶段、某门课程或某项活动的思想教育效果进行简单、直接的评价并不合理,因此开展思政教育维度的评价切忌操之过急和过度追求量化。思政教育维度的评价主要针对学生在学科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对学科专业的忠诚度、对学科专业价值的认同、学科专业方面的操守(伦理)、对与学科专业相关社会现象的分析能力等进行评价,评价方式可采取定性评价为主,定量评价为辅,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专业课程维度的评价则以定量评价为主,定性评价为辅,评价内容包括随堂测试、学生课堂展示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线上拓展学习情况以及期末考试等。总体评价原则为“多元性”“及时性”和“过程性”,实现考核方式多样化,旨在让学生注重学习过程,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四、结论

安全教育专题课第6篇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 崇左 532200)

【摘要】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安全事故的频繁出现,大学生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以目前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为切入点,提出提高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教学效果的四点建议:以案例讨论教学为主,理论讲授为辅;以专题教学为主,完善、优化任课老师的专业结构;重视课堂互动,提高学生学习氛围;适当增加安全演练的次数,增强学生自救与互救的能力。

关键词 大学生;安全教育;教学

安全教育,是大学教育必不可少的部分。在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过程中,通过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推动整个社会的安全教育,为我国大学生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创造良好的环境,是我国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最终目标。如今,随着网络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关于大学生安全事故不断被爆出。各高校根据实际情况,在大学生安全教育方面,下足了劲儿,开设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提高学生安全意识与本领,努力为大学生的安全提供一份可靠的保障。

1 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教学存在的不足

1.1 案例教学比重低

虽然网络给大学生了解外面的社会提供了便利,但是,实质上,大学生对社会的了解非常少,在与陌生人交流、交往方面经验更少。因而,在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入更多的案例,丰富学生的间接经验。[1]而目前,我国各大高校的安全教育课教学中,由于学时有限,安全教育的理论学习与案例教学比例不平衡。具体来说,案例教学较少,导致学生对安全教育的危机感不足。

1.2 授课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教学不深入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非常广,有国家安全、心理安全、人身安全、财物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网络安全、社交安全、防灾避险。[2]但是,各高校担任安全教育课的基本是辅导员以及学校其他非专业出身的教师,他们专业构成很复杂,有思想政治专业的,有英语专业的,有汉语专业的,有管理类专业的,甚至有化工类专业的。由于辅导员本身专业的限制,也没有经过专门的系统的培训,因而,辅导员教学并无法满足那些专业要求较高的安全教育。

1.3 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较少

由于大学生安全教育课一般安排在大一,即新生刚入学的第一年。这一年,大学生的学习模式还深受高中学习模式的影响,课堂学习以听为主,很少参与课堂讨论与互动。再加上他们对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重视低,所以,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上课心态基本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打着上安全教育课的旗号,学习其他知识或者干脆不听课,坐等下课。另外,任课老师在教学安全方面的积累较少,教学是以理论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互动较少,这也是导致师生互动较少的重要原因。

1.4 第二课堂开拓不足

大一学生已经成年,生理与心理已经渐趋成熟,为人处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与能力是相对较强的。在安全意识与安全教育这一方面,大学生自身也具备了良好安全意识、防范意识、辨别危险因素的能力与意识、一定的自救与他救意识与技能。但是,由于很大部分大学生缺少一定的演练,导致他们在遇到危险时,不能立即作出正确的判断,或者行为反应过慢,不利于在第一时间排除危险因素。更为严重的是,大部分大学生,连最基本的安全设备的使用都没有完全掌握,比如灭火器、安全锤的使用等。而面对问题时表现出来的灵敏、机智以及相关的技能,都是在课堂上无法用理论讲授来让学生完全掌握的,必须通过实实在在的演练才能熟练地掌握、正确运用。

2 提高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教学效果的建议

2.1 以案例讨论为主,理论讲授为辅

在大学生安全课的教学过程中,使用案例讨论法进行教学,是比较好的一种教学方式。[3]案例教学讲究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案例的恰当的植入、分析,最终目的是启发学生的思考。而案例恰当的植入,意味着不同的专题要采集不同的案例。案例的采集,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案例采集过程中,必须注意案例的类型、层次与多样性。案例的类型广、层次多、才能尽可能地通过教师的讲授,把现实生活中学生可能遇到的不同类型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的归结与讲解,以让学生在今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更快速地作出正确的反应,脱离危险。

案例法的使用,其中涉及到一块很重要的内容,即学生针对案例进行的有序的讨论。讨论是学生将教师所授内容进行内化而必经的一个过程。在讨论的过程中,能够强化教师所授的关于安全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同时,通过学生本人的思考,把知识与自我的认识进行整理、归纳,形成学生自己全新的安全观、技能观。其实,这就是案例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将所学的理念进行内化而成为自身的理论、意识、行为规范的过程。

2.2 以专题教学为主,完善、优化任课老师的专业结构

目前高校安全课课程教学任务从始到终都是由一位固定的教师来完成的,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比如,有的教师善长国防安全教育,有的教师善长消防安全教育,有的教师善长食品安全教育,有的老师善长网络安全教育等等。由于不同的教师善长的内容不同,导致有些教师在讲授自己不熟悉、不善长的内容时,教学效果不佳,课堂氛围不高。因此,最佳的方法便是在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教师担任不同的专题教学任务、工作,促进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提高。专题教学,就要求,在排课时,根据每个任课教师的特长或者专业,安排相关的教学任务。因此,对于优化高校安全教育课程任课教师的专业结构是非常有益处的。

2.3 重视课堂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氛围

传统的教学方式历来都是教师在课堂不间断地讲授知识,学生不间断地作笔记。但是,随着教学方法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为了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现代课堂教学纯理论讲授的方式已经一去不复回了。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与学生的互动。重视与学生的互动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提起学生的互动意愿。就安全教育课来讲,主要是多提对学生有意义的问题,有利于启示学生的反思的互动例子,从而激起学生互动的意愿,刺激学生与教师互动的行为反应。另一方面,重视课堂互动,就必须让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上课前,教师应该督促学生提前预习,交收集相关的信息,以便让学生在课堂互动时使用。学生对自我的形象、包括外在形象、学习形象是非常重视的,如果学生课前准备不充分,害怕说错话,那么,在课堂互动中就不积极、不主动,导致班级课堂互动受到影响。

2.4 适当增加安全演练的次数,增强学生自救与互救的能力

安全演练,本质是实践教学。演练,是为了提高学生临场反应的以及刺激他们迅速作出判断并作出正确反应的能力。但是,由于学校的设施、设备、场地、人员等方面的配套有限,演练的场次往往受到限制。因此,应该与学校周边的相关部门联合,这样,有利于解决学生安全教育演练场次受限的问题,也有利于加强学生与相关部门、专业人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探讨更多可操作性的经验、技巧,少走弯路。

增加演练的场次,有一个问题必须重视,即在演练过程中保障学生人身安全的问题。由于演练活动不是纯粹的纸上谈兵,演练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演练活动所需的设施、设备,由于学生不熟悉,在操作中也可能发生不安全的事件。此外,由于学生所接受的演练活动有限,因此,在演练中,学生的纪律问题也可能影响到演练安全。比如,在开展消防演练活动过程中,如果演练现场突然烟雾不受控制,那么,在可视性不强的情况下,学生就有可能产生慌乱、紧张的心态而发生踩踏事件,伤亡事件。在演练过程中,演练相关部分及负责人必须排除各种伤害学生人身财产安全的各种问题与隐患,保障演练活动有序开展。

安全教育问题,是伴随学生一生的问题,在促进安全教育课程教学效果提高的同时,我们应该也要形成这样一个认识:安全教育不仅在课堂,也在平时。因此,安全教育必须体现在每一次活动、每一个场所中,尤其是在开展主题班会时,应当把安全教育的元素融入班会活动中,多形式、多途径、创新性地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从自身做起,树立较高的安全意识,掌握较强的安全本领,保护自己、保护他人。

参考文献

[1]梁姗姗.大学生安全教育缺失及高校安全管理体系的构筑[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09).

[2]莫锦荣.大学生安全教育[M].2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7.

安全教育专题课第7篇

[关键词]高校;公共安全教育;体系

公共安全是指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财产的安全以及公共生产生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故、社会安全事故等事件,涵盖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等多个领域。高校是公共安全教育的重要场所和载体,需要充分发挥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功能,健全和完善高校安全教育体系。

一、高校公共安全教育体系架构的重要性

公共安全教育向大众普及公共安全知识,以提升公共安全能力,维护社会稳定和人群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高校作为培养人才、发展科技、传承文化、服务社会的高地,是公共安全建设的重要板块。近年来,频繁发生的高校公共安全事故和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公共安全形势,使公共安全教育越发成为高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规定动作”。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公共安全教育在构建平安校园,实现学校有序发展,保证大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作用突出。就目前情况来看,在我国对民众的公共安全教育仍处于零散、不正常、低水平、不健全的大背景下,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整体水平虽明显高于其他板块,但仍未达到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有评价及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高效化的程度。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路径是将高校公共安全教育视为系统工程,加强内外沟通,整合利用各种资源,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地构建高校公共安全教育体系,以实现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全员、全程、全方位、整体性覆盖。

二、高校公共安全教育体系架构

(一)构建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管理体系

公共安全教育应该在高校安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统一开展,实现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强势推进,才能细化分工、明确责任、规范制度,使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科学化、体系化、规范化、长效化。领导小组应该由党委书记(或主持工作的副书记)任组长,由分管学生工作、教学工作、宣传工作、安全工作的校领导任副组长,直接领导和统筹协调“公共安全教育领导小组”的各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成员包括教务、宣传、科研、人事、财务、学生处、保卫、团委、后勤等相关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以积极支持和参与全校公共安全教育工作,为搞好公共安全教育教学、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科研立项、教育实践、经费支持等方面提供组织领导上的坚强保障。

(二)构建高校公共安全教育对外联接体系

高校公共安全教育并不能脱离校外世界而独立存在。不仅教育的内容、目标、环境、对象等深受外界影响,教育本身也需要形成内外合力。学校应主动了解和贯彻落实国家制定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各项政策法规和标准要求,严格参照标准进行建设,主动接受各级主管部门安全教育的建议指导、考核评估等。高校应主动与公安、教育、民政、建设、工商、安监、广电、妇联、团委等职能部门形成公共安全教育外部联动机制甚至组建交流平台,主动向有关部门通报本校公共安全舆情及安全教育实施状况。根据国家和地区安全形势制定高校安全教育要点,参与地区安全教育专项研究,参与地区性的安全教育教学交流活动等。高校要注意与周边社区配合,将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纳入到区域安全工作体系之中,协同联动,充分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集群效能,形成公共安全教育齐抓共管的局面[1]。学校在做好公共安全教育的同时,应与家长联系沟通,配合学校安全教育方针的具体落实。双方进行信息交流、积极搜集典型安全教育案例、开展安全教育经验交流与科学研究等,为“集成化公共安全教育[2]”做出重要贡献。

(三)构建高校公共安全教育人才体系

高校公共安全教育队伍虽无必要强行实行“专职化”,但也应制定公共安全课教师任职资格标准(要求),只有政治立场坚定,理论素养高、教学水平高的教师才能担任公共安全课教师。为此,校领导要带头讲公共安全课,发挥示范效应。鼓励班主任、保卫处骨干等承担公共安全课程,鼓励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与公共安全课程教学。建立和完善公共安全课特聘教师巡讲机制,从卫生、交通、消防队、公安、国安、文化等部门遴选聘用社会贤达人士加盟公共安全教育队伍,以提高安全教育的趣味性、知识性、实践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为提高师资水平,还要把公共安全教育列入全体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系列和教师校本培训计划,逐步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交流学习制度,分层次开展培训工作①,使全体教师每年至少培训一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四)构建高校公共安全教育课程体系

1.完善高校公共安全教育课程体系高校应将公共安全教育课程纳入培养计划,构建起包括公共安全类必修课和选修课在内的课程体系,并重视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积极拓展多渠道多平台多方式。注意公共安全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育、大学生就业指导、国防教育课等课程的交叉与整合,注重发挥所有课程的渗透教育功能。2.以思政课为主阵地突出公共安全教育公共安全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而“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教育部“05意见”)。目前,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无论是选修课程还是必修课程,在内容上都会涉及到公共安全问题,这是利用思政课加强公共安全教育的“先天条件”。在这些课程中,公共安全问题零散分布在部分章节之中,思政教师须运用教学智慧,把握“教育时机”,碰到公共安全方面的内容可以“借题发挥”、精讲细讲。3.在专业课教学活动中渗透公共安全教育为了培养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中专业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占据了很大比例。目前全国高校所开设的各类专业(从本科专业一级门类来看,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来源于某些具体的行业领域,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公共安全问题。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没有任何一门专业课程与公共安全毫无关联。就这一点而言,公共安全教育不仅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职”,其他公共必(选)修课程、专业课程任课教师都应该在教育教学中自觉渗透公共安全教育。例如: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大专业包括:预防医学专业、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妇幼保健医学专业、卫生监督专业和全球健康学等小专业。这些专业都和卫生公共安全有关,有必要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增设安全教育课程,在专业课教育教学中进行渗透教育。这种看似零散的点滴教育,恰恰体现了“全员参与,系统孕育”的教育策略。4.开展公共安全专题教育班会、团日活动、青年论坛、讲座、党课等都是公共安全教育的有效载体。如依托“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率先在大学生骨干、团干部、青年知识分子等青年群体中开设“人的生死观”“如何科学对待我们的人生环境”“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什么是国家安全”等内容的专题讲座,能够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帮助大学生切实提升公共安全意识。5.在实践教学中安排公共安全教育内容实践教学是深化公共安全课堂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消化和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如组织大学生对特定区域进行调研和评估,鼓励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在公共安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进行公共安全方面的演习演练、技能训练;组织大学生利用各种便捷的交流平台对公共安全热点、焦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评判;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很好地融入公共生活,自觉维护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6.在多种平台中营造综合教育氛围高校要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和大学生的特征需求,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报刊、网站、QQ群(包括班级群、社团群、共青团群、党员群等)、宣传栏等平台,利用现代媒体的视频和影像优势,提高公共安全教育的便捷性和生动性。将公共安全教育融入新生入学教育、安全知识讲座、宣传海报、校园网络宣传、保卫部门官方微博、安全教育周等多种安全教育活动中,融入小电影、话剧、相声、摄影、绘画、文学等作品中,共同营造公共安全教育情境化、大众化、常态化的良好氛围。

(五)构建高校公共安全教育考评体系

构建高校公共安全教育考评体系旨在总结公共安全教育经验教训,促进教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一方面,高校对本校公共安全教育情况要做好大数据分析,通过建立若干个教学质量观测点,构建起公共安全教育教学质量测评工作体系,即时动态地掌握公共安全教育状况,并据此完善教学质量测评机制和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对公共安全教育中涌现出来的影响力人物、教学名师、教学能手、优秀团队、先进事迹要进行适当的宣传和激励。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通过“学生安全意识的建立、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安全行为的形成,以及学校公共安全教育活动的安排、必要的资源配置、实施情况以及实际效果[3]”等评价标准指标对高校和校长进行督导和考核。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六)构建高校公共安全自我教育体系

“教是为了不教”。高校应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方式拓展公共安全教育成果,让大学生“做自己的首席安全官”[3]。通过党团组织、班级、社团等组织载体,引导大学生认真学习公共安全理论与应急知识,围绕公共安全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学习讨论会,让学生围绕一些模糊认识在讨论中增进价值认同,增强安全意识。通过学生自发建立学生治保会、自律会、安全协会等安全教育组织,积极开展实践演练、加强安全防卫指导,进行安全巡查,与有关部门配合排查学校周边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并处置大学生中的矛盾纠纷[4]。同时,对在维护校园治安和稳定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学生个人或组织要给予适当的奖励。

[参考文献]

[1]冯小宁.新形势下高校公共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J].思想教育研究,2011(2):107.

[2]刘江民.构建“集成化公共安全教育”体系的几点思考[N].人民公安报,2007-03-28(2).

[3]李超.公共安全教育公安机关大有可为[N].人民公安报.2015-03-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