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尖子生培养措施与方法(合集7篇)

时间:2023-07-12 16:27:20
尖子生培养措施与方法

尖子生培养措施与方法第1篇

关键词 篦子三尖杉;幼林;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91.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8-0139-01

Research on Cultivation Technique of Cephalotaxus oliveri Young Forest

REN Zhao-hui DAI Xiao-yong XIE Tao YANG Yong-yan

(Guizhou Academy of Forestry,Guiyang Guizhou 550005)

Abstract The test studied the cultivation technique of Cephalotaxus oliveri with bag seedling and bare-rooted seedling.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ephalotaxus oliveri could be planted in Guizhou region with bag seedling.Because of the growth characteristics of Cephalotaxus oliveri,young forest like damp environment and grow slowly.Fertilization,weeding and loosening the soil were adopted in the young plantation,but shade measures weren′t taken.Five-year-forest grew poor.

Key words Cephalotaxus oliveri;young forest;cultivation technique

篦子三尖杉分布范围狭窄,且种群数量少。在贵州省,除了如梵净山的德旺、镇远的都平、台江的南宫、黎平的弄向山、道真大沙河的仙女洞、凯里的板溪、从江、修文的六桶凤嘴等地有少量自然的种群分布外,目前尚未发现其他地域的种群分布。篦子三尖杉用途广泛,其种子、枝 、叶可提取多种生物碱,经临床试验证明,对于治疗淋巴肉瘤和人体非淋巴系统白血病,特别是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和单核型细胞白血病有较好的疗效[1-2]。现篦子三尖杉野生资源较少,且已处于濒危状态。目前国内尚未见到关于篦子三尖杉人工幼林栽培技术试验报道。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验地设在贵州省林业科学院科技园珍稀树种栽培区,海拔在 1 070~1 150 m之间,属于亚热带湿润温和型气候,兼有高原性和季风性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为15.3 ℃,年极端最高温度为35.1 ℃,年极端最低温度为-7.3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 148.3 h,年平均总降雨量1 129.5 mm,相对湿度77%。西坡,土壤类型为砂页岩风化的黄壤,土层厚度60~80 cm。

1.2 试验材料

篦子三尖杉扦插苗,枝条采自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树木园。

1.3 试验方法

选择土层深厚、酸性或半酸性的山地造林,时间为2011 年3月。试验林面积1.0 hm2,全面整地,株行距1.5 m×1.5 m,打穴规格60 cm×60 cm×40 cm,穴施基肥磷肥0.1 kg+复合肥 0.1 kg。采取正交试验设计,样地400 m2(20 m×20 m),3次重复。

造林前2年的3月和7月各除草松土抚育1次,以后每年4月除草松土抚育1次,于4月下旬在株距边各挖1 条10 cm的沟,沟施复合肥0.10 kg,并略覆细土[3-4]。

1.4 调查统计

新造林1个月后,对试验林样地进行每木调查,登记造林的成活率;每年每木对试验林样地进行树高、地径、冠幅的调查,计算整体平均值;每年选择试验林样地内3株平均木进行叶、枝生物量调查,取平均值作为单株的生物量值[5-6]。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育苗措施对苗木生长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在相同的管理措施下,采用扦插方式,无论是大田育苗还是营养袋育苗,平均苗高都达到20 cm以上,可用于造林。造林成活率方面,营养袋育苗比大田育苗高13个百分点。

2.2 不同抚育措施对苗木生长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采取除草松土抚育措施对人工幼林生长的影响较显著,营养袋苗平均地径比CK高66.7%,平均树高比CK高42.0%;大田苗平均地径比CK高47.4%,平均树高比CK高出33.1%。

2.3 不同施肥措施对苗木生长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采取施肥措施对人工幼林生长的影

响显著,营养袋苗平均地径比CK高71.1%,平均树高比CK高50.8%;大田育苗平均地径比CK高51.3%,平均树高比CK高41.3%。

2.4 五年生人工幼林生长量情况

对五年生人工幼林生长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表4),采用营养袋苗和大田育苗造林,与野生植株在生长量方面的差异不大。五年生人工幼林长势一般,平均树高为35.4 cm,平均地径为1.23 cm,每年的嫩枝、叶平均生物量(鲜重)为152 g/株。

3 结论与建议

(1)篦子三尖杉可以进行人工种植,但在造林地的选择上,选择湿润的阴坡种植。

(2)篦子三尖杉苗木可以采用扦插方式进行育苗,相形之下,营养袋育苗,出苗方便,造林成活率高。

(3)因篦子三尖杉生长特性,幼林时依赖阴湿的环境,且生长缓漫,人工幼林须采取施肥、除草松土以及遮荫措施,否则人工幼林长势一般。

4 参考文献

[1] 戴晓勇,任朝辉,林泽信,等.篦子三尖杉的扦插繁殖研究[J].种子,2013,32(7):123-126.

[2] 潘标志.三尖杉短周期药用林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9,22(5):641-646.

[3] 郭行泽.三尖杉不同育苗方式苗木质量比较研究[J].福建林业,2014(5):43-45.

[4] 卞方圆,苏磊,苏建荣,等.枝叶采收对人工云南红豆杉叶构件种群特性的影响[J].林业科学研究,2014(5):631-638.

尖子生培养措施与方法第2篇

关键词:计算机学科;拔尖学生;培养;举措

中图分类号:G40-05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7-0083-02

收稿日期:2012-05-30

作者简介:刘秉权(1970-),男,黑龙江肇源人,副教授,博士,从事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教学研究;吕子燕(1972-),女,黑龙江富裕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从事教育发展战略与教育政策研究。目前,教育部、中组部、财政部正在高等教育领域共同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简称“拔尖计划”)。“拔尖计划”旨在使受该计划支持的学生成长为相关基础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跻身国际一流科学家行列。其中进行计算机学科拔尖学生培养的试点高校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和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它在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因此迫切需要上述试点高校在培养计算机学科拔尖学生方面有所作为。

一、 计算机学科拔尖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计算机学科通过建立模型并在计算机上模拟物理过程来进行科学调查和研究,涉及信息描述和变换算法的理论、效率、实现和应用等[1]。该学科具有理科和工科相结合的特征,在学科的发展中呈现出科学与技术的高度融合,并且新知识、新技术、新工具不断地被推出。而拔尖人才是指具有高尚的品德、精深的知识、明确的目标选择、长期的优势积累和突出的创新业绩,在学术、技术、企业管理等方面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精英人才[2]。笔者认为,计算机学科拔尖学生应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素质。

1.深厚的知识基础

首先,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其次,要拥有扎实的数学知识和一定量的物理学知识;第三,要掌握与计算机应用领域相关的某一学科知识,如生物学、管理学、电子信息学等学科知识。创新型人才要有独特的知识结构,知识面不一定过于宽广,但在某一个专项上一定要有深厚的知识积累和独到的见解。

2.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拔尖人才的标志性特点,因此拔尖学生要具有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尤其要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的能力。此外,还要具有计算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形式化、模型化描述和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能力;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程序设计与实现的能力;系统分析、开发与应用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包括跨学科知识)的能力等。

3.良好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包括人文精神、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等。科学家钱学森曾说,科学和人文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良好的人文素养能够给予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优良的综合素质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能够使人将知识、思维、方法、原则、精神等更好地统一到创新工作中来。

二、 计算机学科拔尖学生培养的三个关键环节

1. 遴选学生

拔尖学生自身要有坚定的目标、良好的身心素质和高水平的思维能力,这是对其进行培养的基础,因此要慧眼识才,将有培养价值的学生遴选出来。要坚持“高校自主,不唯分数,重视素质能力”的选才理念,通过优中选优、特别选拔、多次选拔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选拔,要不拘一格选人才。在选拔中,要着重考虑以下三个要素。一是兴趣浓厚。近日,引起媒体关注的中南大学学生刘路的事例就很好地说明了兴趣和执著的追求是人成才的根本动力这个道理。二是素质优秀。三是有创新意识。学生遴选可以分初选、考察和面试三个环节。可以采取学生自我推荐和教师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对有志入选“拔尖计划”的学生进行初选。经初选合格的学生可以参加“计算机科学专题研讨”班,遴选专家组可以根据学生在研讨班的学习表现,进一步对其进行筛选。最后,经过专家组面试决定入选者。当然,在实践过程中各试点高校对学生的遴选应带有本校特色,并且要对入选学生进行动态管理。

2. 打造一流的师资团队

拔尖学生培养必须拥有一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师资队伍。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组建了以姚期智先生为核心,由国内外计算机科学领域中的一流学者组成的讲席教授团队,为学生进行授课和科研指导。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因此,试点高校应以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为导向,建设一支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师资队伍,这样才能够把学科最前沿的知识和成果传授给学生。

试点高校应挑选一些有创新能力、学术造诣深、治学严谨、师德优秀的骨干教师担任拔尖学生的指导教师,尤其要发挥学科领域带头人在拔尖学生培养方面的作用,鼓励大师、名师参与到拔尖学生培养工作中来。

3.创设良好的培养环境

很多大师都指出,拔尖学生不是在课堂上教出来的,而是在良好的培养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因此,首先要营造追求真理和潜心学术研究的文化氛围,通过文化熏陶来促进拔尖学生成长。其次要因材施教,鼓励自主成才。拔尖学生的天赋较好,对他们的培养要因材施教。这种因材施教不是要为他们开设更多的课程,而是要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鼓励他们主动地学习知识,在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上进行深入探索。第三要确保有充足的经费,为他们配备一流的科研设施。

三、 计算机学科拔尖学生培养的具体举措

尖子生培养措施与方法第3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 教育教学 尖子生 培养策略

纵观历史发展不难发现在高中英语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尖子生能够让代表着一所学校的最高教育教学水平,也能够让学生在出国后留学提供坚实的语言基础]。从整体学校的升学率来看,每年高考后相互比较的都是尖子生数量。新课标改革之后提出相关要求,针对高中阶段学习英语的学生必须具有多项选择,让学生的差异化以及个性化充分的体现出来,继而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管是对于学校来说,还是对于学生来说,都应该重视对尖子生的培养,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针对尖子生的培养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高中英语尖子生培养的原则以及要领

1.培养原则。尖子生本身被区别于普通学生,其出色的思维判断能力以及观察能力能够让其更加的渴望学习更丰富的知识。所以为了满足尖子生的相关需求,高中英语教师应该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尖子生的培养是一项综合化以及系统化的工程,需要学校坚持不懈对尖子生实施课外培优,需要遵循的主要原则是:“重积累以及重细节”。让尖子生在试卷上的得分能够保持平稳之外,还能在口语以及听力等方面的能力有更大的提高,使其具备综合素质。

2.培养要领。培养英语尖子生不仅仅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还需要教师寻找更为合适的方法来培养尖子生。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创造一个更为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及生活环境,通过教学经验的不断累积,继而总结出培养要领。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建立和谐友好德尔关系;其二,扬长避短;其三,计划行动;其四,指导心理以及方法。

二、高中英语尖子生培养策略

1.分层教育教学方法。新课标改革之后要求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及差异,上述要求充分体现出了分层教育教学方法的本质要求。分层教育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继而不断的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以期能够从中找到最适合学生吸收以及消化相关知识的方法。在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时,挖掘出每一个学生的潜力。尖子生相对而言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有别于其他普通学生,在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普遍强于非尖子生,高中英语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向尖子生设计比较经典的例句以及例题,并且在课后布置难度比较大的问题。除此之外,在每周以及每月都进行的考试中也要适当的加入难题给尖子生解答,日积月累之后尖子生的能力会越来越强,思维能力也会越来越活跃,与此同时加上尖子生本身的自我约束能力以及自我胆量的发展,教师此时需要往学生的心理方面进行指导,防止部分学生误入歧途。

2.关注尖子生的心理情绪变化。俗话说的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尖子生相比起普通学生来讲具有虚荣以及自负等心理特点,往往尖子生的自尊心比较强,过于自我,所以很难接受别人的批评,因此需要广大教师密切注意在此时产生心理情绪的学生。教师需要在充分尊重尖子生的基础上,采取适当的方法来让尖子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能够虚心接受改正错误,不让尖子生有一种天之骄子的错觉,培养尖子生的合作能力以及自我认识的能力。

3.成立学习小组。集思广益往往会比单打独斗起到的学习效果更理想,在尖子生学习班中成立学习小组能够让小组成员根据教师上课所需要的内容进行预习,在基础上教师积极的赞扬与鼓励会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在此氛围中更快的吸收英语知识。在课后,小组成员中的尖子生代表可以让小组成员互相评比作业,既减轻了英语教师的压力,又增强了尖子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4.扩大尖子生的阅读量。俗话说量变达到质变,对尖子生的阅读量需要作出一定的要求。新课程改革中也提到过需要学生能够阅读一定量的英文报纸,并且从中获得重要信息。因此,尖子生的课外阅读量应该要高于非尖子生的16万字,达到22万字左右。例如,可以让尖子生每天看一部英语电影或者英语类的杂志,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意识的将四次词汇灌输给学生阅读学习。与此同时,让学生逐渐养成看英语标题或者商标的习惯,在电视广告中以及电梯中注意英语单词,如断电故障修复(Fault recovery due to power failure),安全保护(CWT safety protectionCWT)以及智能卡系统(Smart card access system)等电梯词汇的掌握。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高中英语尖子生的培养是一个比较系统化以及综合化的过程,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以及时间来教育学生,也需要学生自己多多努力。总而言之,对于尖子生的培养目前来看仍然是一个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广大教师在日后的教育教学中不断的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1]郭振平.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尖子生的培养措施[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3,11(12):71-72.

尖子生培养措施与方法第4篇

一、指导思想

着眼于提升学校初中部的品牌质量和学生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因材施教,分层辅导,促成本年级整体实力的均衡提升,为学校的内涵发展添砖加瓦。

二、职责分配

协调、奖评:姚启田

考核、督促:董永辉

具体执行:张康、汪萍、张宏军

三、具体办法

1、对象:

(1)培优:年级前150名(动态);

(2)补差:年级后51—150名(动态)。

2、做法:

(1)数据分析。用excel找出每个学生的相对薄弱科目,建立个人相应的培优、补差成长档案,并分类编班,实施有针对性的培优工作;

(2)分类编班:

a、培优班额控制在25人以内;补差在控制在约15人每班。

b、班别:上学期拟设数学、物理和英语三个科目的两种班级;

(3)频度:每周每班拟进行两次培优或补差。

3、教师:原则上根据每次数据筛选的结果,入选学生比例的相关班级的相关教师主要承担,由相应备课组统一协调;

4、配套机制

(1)备课督促:

a、每位承担教师提交学情分析报告,以及相应的针对性的培优或补差设想或计划;

b、教师提前至少一天向所在备课组提交一周培优或补差的教案或材料交备课组备案审定和备查;

(2)效果评测:

a、通过阶段性的统考数据变化测评实际效果;

b、学生座谈反馈。不定期召开相关学生座谈会,了解培优、补差的情况;

c、推门听课:年级主任和备课组长不定期走进相应课堂,掌握第一手资料;

d、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监督作用,引入对于此项工作的监督。

(3)奖惩设想:

a、设立基本工作补助(执行学校相关标准),实行有劳有酬;

b、依据上述综合测评的结果,实行优劳优酬、无效劳动不酬的原则;

c、奖惩将依据实际数据和事实,坚持公正公平、不违背学校的相关制度和纪律,在一定程度上照顾班级均衡的原则。

为提高历史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行以点带面,全面提高,通过培优补差使学生转变观念,认真学习,发展智力,陶冶品德,真正使教师动起来,使学生活起来。并长期坚持下去,真正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克服自卑的心理。在学生中形成“赶、帮、超“浓厚的学习氛围,使我校每个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不能不学,量性而学这一目标,特制订培优补差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1、加强对培优补差的常规管理、

2、认真组织相关的学生参与活动中去,使50%的学生参与到培优补差活动中去。

3、通过培优补差,使90%的学生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4、认真做好参加学生的辅导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培优和补差工作每周不少于三次。

二、具体措施

1、首先制定培优补差目标责任书,通过培优补差明确目标。

2、认真制订培优补差工作计划。定培训人、培训内容,培训时间。

3、每次辅导有详实的辅导记录,并把每周的辅导内容在辅导前存档。

4、重点做好知识、思想、习惯的培优补差工作。

5、定期对培训的学生进行考试和检测,及时了解培训情况。

培优学生:王建宏高霞霞张文慧高城田丹许晶赵永红高志文李梦园郭俊刘宗会无论在任何时代都需要出类拔萃的人才,没有这样的人才就谈不到文化科学的进步。这是时代的需要,更是国家建设的需要。当前社会正是知识、经济突飞猛进的年代,各行各业都呼唤着杰出的人才的出现。富有历史天赋的优等生并不能自发地出现。不管他都不可能无师自通。他们需要培养,需要接受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进行严格的训练。而教师也同样不能忽视在普遍提高的基础上去发现和培养历史尖子生的任务。作为一名为国家输送优秀栋梁的人民教师,对于优秀学生的重点培养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培养历史尖子生,首先要善于发现和选择好的苗子。尖子生的苗子应该具备基础扎实,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学习上优较大的潜力和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具有浓厚的数学兴趣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

1、注意学生各学科学习水平的全面、均衡发展。

作为尖子生的苗子,既要有扎实的记忆实力,又要有良好的文科基础,从而具备较强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这正是尖子生成材必不可缺的前提。

2、重视学生的智力水平。

有些学生学习勤奋,善于模仿,心细有耐性。他们在常规的考试中往往成绩优秀,但仅仅局限于书本,学习上缺乏潜力,这类学生不适合作为尖子生的苗子。另一些学生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喜欢钻研,喜欢看课外书,喜欢超前自学,喜欢别出心裁,但比较粗心大意。其历史成绩不大稳定。这类学生学习潜力很大,只要引导得法,就是好苗子。

准确选拔历史尖子的苗子是很重要的,但这仅仅是第一步,更重要的还在于如何培养历史尖子生。这里必须解决好一个普及与提高的关系,解决好尖子与一般的矛盾。不解决好这些问题,就必然会顾此失彼。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使历史尖子生得以充分发展,知识、技能水平更上一层楼呢?要结合这些尖子生的具体特点,采取有力的相应措施:

1、严格要求,打下坚实的基础。

严师出高徒。培养历史尖子生,首先要严格要求,使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有了坚实的基础,才能深入钻研,进一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有些尖子生因为有了一些成绩就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在学习上好高骛远,不愿意扎扎实实打好基础,这是十分致命的弱点。对尖子生要肯定成绩,树立信心。但不能过分表扬,更要指出缺点,因势利导,稳扎稳打。学习历史必须加强练习巩固。特别是要勤动脑,多动手。

2、精选内容,注重培养思考钻研能力,提高自学能力。

根据历史尖子生的学习水平,整理编选一些较有质量的学习内容,提供一些必要的课外学习资料,帮他们制定一定的学习计划。在学习方法上给予必要地指导,特别是引导他们在自学中学会比较、归纳、总结,做好笔记,做好知识积累与记忆方法积累。

3、积极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坚持开展课外活动,把开展课外活动纳入自己的教学工作计划中来。可以每天出一些难度大、综合性强的历史问题贴在墙上或抄在小黑板上。时常组织举办一些小规模的历史知识活动。利用节假日举办与竞赛有关的辅导讲座,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加深和拓广。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不同级别的的知识活动

一、指导思想

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后进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后进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数学基本能力。培优计划要落到实处,发掘并培养一批数学尖子,挖掘他们的潜能,从培养数学能力入手,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从而形成较扎实的基础和阅读写作能力,以便在语数年赛和毕业测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并能协助老师进行补差活动,提高整个班级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成绩。

二、制定目标:

在这个学期的培优补差活动中,培优对象能按照计划提高读、说、写的数学综合能力,并协助老师实施补差工作,帮助后进生取得进步。补差对象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好,成绩有一定的提高,争取在毕业测试时取得及格分数。

三、定内容:

培优主要是继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介绍或推荐适量课外阅读,让优生扩大阅读面,摄取更多课外知识,多给他们一定的指导,以期在写作中能灵活运用,提高写作水平,定时安排一定难度的练习任务要求他们完成,全面提高数学能力。

补差的内容是教会学生敢于做题,会做题,安排比较基础的内容让他们掌握,写作文至少能写得出,可先布置他们摘抄、仿写,后独立完成,保证每个后进生有话可说,有文可写。训练后进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堂上创造情境,让后进生尝试说、敢于说、进而争取善于说。

四、培优对象:

徐雯雅、张钦、戴丁亮、张成、徐雪、余忠芳、刘应秀

五、补差对象:

胡菁、范定培、姚栋译、黄亚君、姜观雷

丁金辉、吕紫旋。

六、主要措施:

l、课外辅导,利用课余时间。

2、采用一优生带一后进生的一帮一行动。

3、请优生介绍学习经验,后进生加以学习。

4、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后进生。

5、对后进生实施多做多练措施。优生适当增加题目难度,并安排课外作品阅读,不断提高做题和写作能力。

6、采用激励机制,对后进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

7、充分了解后进生现行学习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保证后进生改善目前学习差的状况,提高学习成绩。

8、重视中等成绩学生,保持其成绩稳定和提高。

9、必要时与家长联系,协助解决后进生的学习问题。

一、指导思想:

本班的学生相互之间学习及纪律情况参差不齐,在上课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系列的问题,针对这些现象,为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的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差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差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并逐步提高纪律意识和思想道德水平,形成良好的自身素质,为了让培辅计划要到实处,发掘并培养一批尖子,挖掘他们的潜能,从培养能力入手,培养良好的习惯,从而形成较扎实的基础,并能协助老师进行辅差活动,提高整个班的素养和成绩,特制定本学期培优辅差具体计划。

二、目的:

1、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使学生转变观念、认真学习、发展智力、陶冶品德,使学生活起来。

3、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克服自卑的心理。

4、在学生中形成“赶、帮、超”浓厚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三、基本情况:

1、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xx人,从学习情况、知识技能掌握情况以及日常行为规范情况来看,只有少部分同学学习积极性高,学习目的明确,上课认真,数学课兴趣浓厚、动手能力强,作业能按时按量完成,且质量较好,自我要求严格,特别是班干部能起到较好的模范作用。但同时,仍然有大部分学生学习不够认真,纪律生活方面比较懒散,自我控制力不强,出现上课讲小话、搞小动作、不做作业、等现象。

2、培优辅差对象

①学业成绩优秀及表现积极(优生)培养对象

②辅差对象:

四、具体措施:

培优

1.每周有选择性地上一节思维训练课.

2.在日常教学的分层练习中有的放失地注意对优生的培养.

3.每天出一题弹性作业,让优生吃得饱.

辅差

1、实行以点带面来全面提高,使学生观念进行转变。

2、让优生讲述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经验交流。

3、充分发挥优生的表率作用来影响差生,改变后进生,在学生中形成“赶、帮、超”的浓厚学习氛围。

4、对后进生进行多鼓励、少批评、多谈心,进行心理沟通,提高他们的自我判断与控制能力。

5、采用激励机制,多给点后进生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克服自卑的心理。

6、平时多与家长联系,共同来解决后进生各方面存在的问题。

尖子生培养措施与方法第5篇

一、明确管理思路

2017届高三年级紧紧围绕市县下达的高考任务,尽心尽责,积极思考,科学研讨,强化过程管理,严把教学管理四关,即集体备课关、课堂教学关、学案(导学案、训练)编写关、分类指导关,突出奖惩兑现、突出自主学习、突出分层教学、突出团队合作,努力打造生态课堂,提升课堂绩效,实现了2017年高考新的跨越。

二、强化目标意识

1.科学制定各类指标。开学之初,根据2016年高考情况,结合2017届高三学生实际情况,科学谋划、制定了清华北大指标、名校指标、一本指标、二本指标,并将指标分解到班,各班级牢牢围绕各类指标确定分层培养对象,明晓班级升学目标,采用教师分包制,关注每一个目标生的学习、思想、生活情况,做到“心中有标,目中有人”。

2.强化目标文化建设。通过对高二四次考试成绩的细致分析,让学生一进入高三就确立自己的高考成绩目标和理想大学,并让学生将目标张贴上墙、上课桌,大力营造目标文化氛围,做到班级人人有目标,目标大学上展板,阶段目标天天看,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标,目中有校”,时刻激励自己。

3.加强目标对象辅导。边缘生是我们升学指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完成甚至超指标要靠边缘生的提升。我们根据高二期末考试划定各班高考边缘生,针对平时考试,加强边缘生动态考核。任课教师对本学科边缘生除了加强学科弱项知能辅导外,还要及时解决他们思想上和心理上的困惑,注重学生心理疏导,建立关怀生跟踪档案,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4.推进阶段目标实现。年级针对全市摸底考试、期末考试等阶段性大考,利用板报、家长会、校园广播、主题班会等形式突出氛围营造,细化考前课务、辅导及训练安排,为了迎接历次市统测,之前均安排两次较为规范的模拟考试,强调规范,查找复习薄弱,进一步提升后期学科复习绩效。

三、推进高效课堂

1.向高效备课要质量。备课组根据高考标准、教学内容、总课时数及学情,合理制定年度学科教学计划、进度计划、目标措施,并张贴上墙。集体备课做到四备,一备导学案、训练编写与讲评,二备课堂教学课理结构(听评课活动),三备学科考试说明、考纲要求,四备任务布置落实与存在问题。广大教师深入研究《课程标准》、《考试说明》、高考试题、教学要求和教材,切实把握教学方向和难度,系统掌握教材知识体系和能力点,采取集体备课和二次备课相结合的模式,实验班、普通班、艺术班教案、学案在强调共性的同时,进一步突出个性特征。

2.向高效课堂要质量。我们精心组织开展一轮复习研讨课、样板课,放大亮点,规避不足,做到一轮复习“步步踩实、点点跟上”;坚决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能力为主攻”的高三复习课教学原则,更新教师课堂教学理念,积极运用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和谐、愉快的自主体验氛围中学习;狠心督查落实,坚决杜绝一轮松、二轮泛、三轮空的现象发生。

3.向高效练习要质量。我们强调备课组要根据本学科特点,从学情出发,精选练习,提高练习质量,减少练习题量,增加学生思考时间。年级统一安排训练时间,每周一小练,两周一大练,批改不过夜,评讲不隔天,成绩集中处理分析反馈,班主任及时与学生交流,及时解决周教学周期存在教和学的问题。

4.向高效监管要质量。加强课堂教学监管,强力推行“导学-自学-合学-展学-点学”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一方面强调教师自查,强调教师自主教学反思,另一方面学校、年级也加强对教师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的视导检查,针对课堂有无亮标、小组合作学习、导学案使用、学生自主展示等课堂环节进行适时监管,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及时整改、及时规范,做优教育教学的每一个过程。

四、突出优生培养

1.坚持优生培养的目标性。

明确学校目标。按照全面超越2016年高考指标的总体目标,我们明确了2017尖子生培养目标,并制定了严格的奖惩方案。高三年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立了不同的培养目标,对尖子生、边缘生等不同类型学生,以及普通班、奥赛班等不同类型班级,均拿出相应的管理举措。对尖子生培养没有任其自然,明确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以及“响鼓也需重锤敲”的管理思路,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手段,不仅仅满足于其在全校的排名,更关注其在全市的排名。

明确班级目标。各班级根据学校下达的优生培养指标,将目标锁定到人、跟踪到人、转化到人、考核到人,认真分析学情,帮助优生树立必胜的信心,这也为提高一本升学率和实现尖子生的脱颖而出而进一步扩大了底盘。高三伊始,年级立足于“早”加强优培,早拿计划,早定目标,早选对象,不断增强优生培养的紧迫感和系统性,注重优生培养的有效性,不搞花架子。

明确考试目标。我们给各个尖子生明确了每次考试的奋斗分数,针对分数奋斗目标,教师加强尖子生的各类作业、周练、试卷批改,做到面批面改、详批详改、快批快改。高手过招,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为此,我们不断加强对尖子生的作业检查,把优生存在的问题,哪怕是一个标点、一个不合理的步骤、不合理的书写做到积极纠正,不留死角,不留后患。

2.坚持优生培养的分层性。

强化分层意识:一是集体备课强化分层意识,针对尖子生进行单独备课,对不同优生设计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二是课堂教学强化分层意识,特别表现在课堂提问上,对不同的优生要设计不同的问题,对优生设计拓宽和加深问题的难度,通过师生交流给每个学生树立信心。三是练习测试强化分层意识,针对不同类型的优生命题,让每次考试都成为学生信心的增长点。

强化补差意识。对不同程度的优生采用不同的辅导方式,把大辅导与小辅导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加强对尖子生学情的分析,对其薄弱学科进行“人盯人”辅导,促其“以弱变强、优势更优。”对优生存在的问题,我们教师重点关注问题背后的“问题”,从思想态度、思维习惯、知识和方法等维度查漏补缺,要做到考后有收获,考后满分。文科教学注意加大阅读理解的量,教会学生一分一分地争,寻找新的分数增长点;注意积极指导尖子生设计错题本,保存试卷、补充试题,积累错题,便于日常反思与总结。

3.坚持优生培养的合作性。

注重优生合作。按尖子生实际情况分成若干“尖子生互助小组”,实施“兵教兵”战略,组内学生相互借脑,共同提高,发挥各自优势,提高学生的弱势学科,消化老师额外的学习任务。班主任重点在方法、思维、心理、应试能力等方面加强辅导。

注重家校合作。家长资源是备考的“半壁江山”,年级引导老师和家长不要仅看尖子生的排名,唯分数论,更要看尖子生的考前思想、心理精神状态,寻求更好的尖子生人数和分数的增长点。每次考后分析不仅要看成绩,更要看尖子生是不是集中精力全心身地投入了?是不是情绪比较激昂且比较稳定?是不是在考试时遇到难题及意外能冷静处理和对待?身体是不是健康的,睡眠是不是好的?同学关系及与老师的关系怎么样?高三复习,排名不是最重要的,只有尖子生的状态进入佳境,高考时才能处事不乱,才能遇变不惊,正常发挥或超常发挥。

4.坚持优生培养的针对性。

加强自招辅导。按照“以我为主,内外结合”的原则,我校不断加强优生自主招生辅导,加强与北京、南京等自主招生辅导机构的合作。春节前,每周安排8课时自主招生辅导,春节后至5月上旬,利用部分大课间及体育课时间,每科每周提供不少于45分钟的自主学习材料,以自学为主,辅导为辅。

加强跟踪分析。按照“一人一案”的原则,对班级尖子生的成长建立学习档案,做到每次考试均要有“精准”的成绩分析。每次的考试后均有每科和总体的情况分析,通过分析要求提出合理的整改措施,召开尖子生成绩专题分析会,以便于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掌握真实情况落实工作。每一位老师都按照带“研究生”的模式积极指导尖子生,帮助学生尽快进步。

加强习惯培养。培养反思的习惯,教师积极帮助学生学会对课堂上知识和方法的归纳梳理,积极进行对例题、习题的探究,培养优生常题常做、重题会做、会题做对,形成“会做的题必须得满分”的习惯,推进尖子生成长为会反思、会探究、会深入思考、会总结的人。培养规范的习惯,及时展示优秀生的作业和试卷,对错题、不规范答题要通过展示,让学生警醒。

5.坚持优生培养的综合性。

关注品性培养。不仅关注优生的成绩变化,还关注他们的习惯养成和品德培养,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轻装前进,对未来高考充满信心。重视尖子生的管理,培养尖子生的自我约束力,促进其自我性格的完善、自我情商的发展。既严格要求,也避免强制性的、不讲道理的严管。培养尖子生的耐挫能力,培养尖子生的严于律己的习惯,培养尖子生的积极向上的拼搏意识和敢于追求卓越的信念。

关注心理变化。注意尖子生群体成绩的“稳定”工作,尤其是优生,临近高考,优生的压力越来越大,思想波动也越来越大,我们班主任和科任老师都密切注意尖子生的思想、情绪的微妙变化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邀请省特级教师、市名师、市学科领军人物为优生开设专题讲座,开阔优生的视野,关注其细微的变化。

关注氛围营造。加强营造良好的高三尖子生复习氛围,年级积极做好师生的目标激励,鼓足师生干劲,办好班级励志墙报、标语和展示台。树立尖子生高昂的斗志,树立良好的舆论导向,在班级营造一个家一样的温馨团结、昂扬向上的备考氛围。

五、实施分层教学

1.紧抓特长生教学。结合体艺特长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专业和文化实施分层教学。专业学习过程中,专业课教师适时调整班级,分出小班,专人负责,有针对性地教学。文化课学习过程中,课任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二次备课,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合适的难度进行教学及训练,以增强学生自信心,提升教学实效性。

2.紧抓特优生培养。对有希望冲刺名校的飞行员、艺术史论特长生中的优生,遴选优秀文化课教师加强“1+1”辅导,不定期请名校专家、教授到校指导,多元化寻求优生培养途径,为实现名校目标创造更多机会。

3.紧抓体艺生管理。定期召开艺术班班级任课教师和学生座谈会,定期召开体育生会议,规范学生行为,强化学生的时间意识、自主学习意识、目标达成意识。

4.紧抓双达标匹配。结合今年高考艺术考生文化分数较高及2016届高三艺术生的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有序的文化和专业指导,并对文化、专业老师下达高考升学指标,强调文化与专业齐头并进,实现双达标。

5.紧抓边缘生补弱。年级针对每次考试,细化梳理线上5分、线下15分边缘生名单,分包给语数外教师,要求相关教师在过程中加强跟踪帮扶补弱,同时对责任挂钩学生的下次考试进档情况加强考核,兑现奖惩,把边缘生转化作为衡量教师教学实绩的一个重要方面。

六、抓实常规管理

1.以制度促管理。建立年级例会制度,通过班主任例会、备课组长会议、阶段工作总结反思会、月考成绩分析会、家长及学生座谈会等常规性会议,总结经验,查摆问题、反思改进,确保年级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

2.以监控促管理。定期组织召开班级管理培训会,研讨手机使用、早恋、上网、学生矛盾、生活懒散、学习不规范、自律意识、阳光心态等教育管理突出问题,有针对开展一系列活动,加强对学生各方面监管,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3.以德育促管理。我们积极落实“教育即心育”的教育理念,有规划地开展前途理想教育、人际交往、目标惜时、艰苦勤奋、学会生活等系列主题班会教育活动,大力营造学习氛围,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4.以考核促管理。年级针对奥赛及自主招生优生培养、教学常规、考试成绩、班级管理、边缘生转化等各项工作都制定了相关考核方案,在过程中通过值班监管、检查、考试及辅导成绩兑现奖惩,真正实现让数据说话,让制度管理。

七、勇当个人表率

尖子生培养措施与方法第6篇

关键词:本科生院;教育改革;教育创新;计算机教育;人才培养

一、大学本科生院发展背景与意义

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本基础和核心任务之一。本科生院是大学专门负责管理本科生的学习和生活的教学与管理机构。

本科生院(College)发端于历史悠久的意大利的大学住宿学院制(如博洛尼亚大学、帕维亚大学等),发展于英国的大学学院制(如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成熟于美国的综合大学学院(如哈佛学院、耶鲁学院等)。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出台和“本科教学工程”的实施,各高校普遍加强了对于本科教育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视。近年来,为了加强本科教育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有些大学开始陆续成立本科生院,如浙江大学(2008年)、中南大学(2010年)、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等。大学本科生院的建立对于我国高校深化本科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本科教育体系和教学管理体系、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提升本科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建设一流大学具有重要意义。

本科生院的建设必然带来一系列教育体制与机制的改革。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如何适应这种变化,进行相应的专业教育改革与创新,培养高水平计算机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就成为需要探索的重要课题。

二、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生院建设目标及发展思路

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生院于2010年启动,2011年5月正式挂牌运行。成立本科生院是哈工大本科教育体制机制建设的重要改革,是为加强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培养和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战略目标所采取的重大举措。

哈工大本科生院定位是:面向本科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目标,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强化本科教学管理,建设哈工大本科生阶段人才培养与创新教育体系,整合本科教学资源,提高本科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

哈工大本科生院的建设目标是:通过教育改革与创新,建立具有哈工大特色、与国际接轨的一流创新型本科教育体系,推行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课堂学习与项目学习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建立统一高效的教学管理机制,整合全校的教育资源,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与水平;提高面向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服务能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高素质本科毕业生,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哈工大本科教育品牌。

为了实现以上的目标,我们将发展思路确定为:强化大学范围的本科教育,整合全校教育资源,加强本科教育体制改革、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师队伍建设、制度创新等方面的建设和优化,从本科教育目标、教育模式、教学方式与过程、教育参与者、教育资源与管理、教育质量保障、教育政策等方面全面加强学校的本科教育体系建设;建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基于课堂学习与基于项目学习相结合、专业教育与跨专业教育相结合、校内教育与跨国/跨文化教育相结合的具有哈工大特色的创新型本科教育模式。

三、新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方案

基于哈工大的办学定位、优良传统与人才培养特色,本科生院提出了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即致力于培养“研究型、个性化、精英式”的具有国际竞争力与领导力的高素质毕业生,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带头人、工程领军人和政府机构领导人培养后备人才。

在此人才培养目标引导下,哈工大本科教育将结合以理工科为主体的特点,在以原有专业教育为主型的基础上,建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课堂学习与项目学习结合的精英教育模式。四年制本科课程体系主要包括:通识教育的核心基础课程与选修课、面向大类领域的公共课程、面向学科的专业课程、高年级的跨专业选修课等;并补充基于项目的学习、国际交换学习、文化素质教育等环节。形成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数理基础教育、基于项目学习的创新能力培养、外语与国际化能力培养、人文素质教育、跨专业教育7条主线。

为了加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哈工大针对尖子学生,提出了两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科学研究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工程领军人培养计划,以期望集中全校优质教育资源,以较为特殊的培养模式,在优势专业或领域专门培养部分拔尖精英人才。

四、本科生院的教育改革新措施

为了实现本科生院提出的发展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本科生院2011年推出并实施了一系列本科教育改革新措施。主要包括:

构建人才培养目标导向的创新教育体系与教育模式;

健全本科生院组织机构,完善本科教学管理及运行机制;

构建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建设具有哈工大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加强专业综合改革,实现科研优势转换,加强专业教育及课程体系建设;

推行教学方法与考试方法的改革,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与学习方式;

推行“基于项目的学习”计划,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创造能力;

实施“大学生外语与国际化能力提升计划”,促进本科教育国际化;

加强英才学院建设,实施科学研究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推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工程型领军人培养计划;

加强教学师资队伍、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构建实验实践教学与实验室平台建设一体化体系;

加强学生社团活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建立以认证为牵引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与评估机制;

进一步完善本科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

同时,配合本科教育改革,哈工大制订与出台了一系列本科教育的改革政策及管理办法。

五、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教育的优势与传统

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与本科生院的教育改革与创新相同步,也在积极探索本科生院体制与机制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的改革新思路。

事实上,哈工大计算机专业在人才培养和本科生、研究生教育方面具有优良传统。哈工大计算机专业成立于1956年,同年在国内首批招收本科生;1958年开始培养研究生。目前,哈工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拥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地位;在2003、2007年一级学科评估中均列全国第五名;2010、2011年,进入上海交大ARWU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计算机学科前100名;2011、2012年,在Thomson Router的ESI计算机学科排名中进入世界前1%。

在计算机人才培养方面,哈工大秉承“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校训,一贯注重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综合教育,形成了一系列优良教育传统。主要包括:可持续发展教育观与教学指导思想,培养计算机拔尖创新人才的“研究型、个性化、精英式”办学理念及培养目标,计算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金字塔”教育体系,先进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目标导向与能力驱动的教学方法,科学的教学管理与质量保障体系,一流师资及教学团队,一批部级精品课程与教学成果,精英学生“三三”育人模式高水平的实验环境及条件保障,浓厚的学院文化等。

六、新体制下计算机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在已有的专业教育优势与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本科生院的教育体制、机制与教学方法改革的新思路与新举措,哈工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提出了一系列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探索与改进措施。

1.人才培养目标。为适应哈工大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和未来国际化人才竞争需要,进一步明确了培养“研究型、个性化、精英式、国际化、领导力”创新拔尖人才的目标。

2.教育模式。积极推行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课堂学习与项目学习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3.课程体系。通过国内外调研,明确提出了面向世界一流大学的课程体系建设目标,并制订了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修订计划。

4.理学基础。进一步强调加强理科数学基础训练,为学生未来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奠定坚实基础。

5.教学方法改革。继续深入推行教学方法改革,实施启发式与探究式教学、面向问题求解的大作业、累加式考试等方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学为主的教与学方法。

6.专业导论课。针对本科生入门教育,进一步改进计算机专业导论课,强调计算机科学技术体系、计算思维、专业知识体系、专业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的专业兴趣与思维方式。

7.专业实验教学。进一步加强部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重视计算机专业的实验教学,实施“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创新实验”等分层次实验课,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8.基于项目的学习。推行大一年度创新项目、大二课程设计项目、大三综合设计项目与大四毕业设计项目,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训练,鼓励学生尽早进入研究实验室做科研,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与素质。

9.教育国际化。从课程体系、教师、英语授课、国外原版教材与课件、学生留学/游学等方面加快教育国际化进程,全面提高学生运用外语和国际化的能力。

10.科学研究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英才学院合作,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通过本科、硕士、博士贯通的培养计划,把部分尖子学生培养成科学研究型拔尖创新人才。

11.工程领军型人才培养。实施工程领军人培养计划,制订专门的培养计划,通过与一流IT(信息技术)企业合作,把具有突出的工程技术和综合领导素质的优秀生培养成未来工程领军人才。

12.个性化培养。为了强调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将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进行多种专业方向与课程、自主学习空间、个人成长途径、导师的选择等等。

13.基于认证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已有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出台《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实施方案(本科)》、《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保障》等教学质量白皮书,建立先进的、基于认证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提高计算机教育质量。

14.专业工程教育认证与国际评估。巩固已有的计算机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的成果,实现人才培养体系与国际接轨;并进一步争取开展国际专业评估。

15.教育改革政策与激励机制。结合学校及本科生的教育改革政策及管理办法,针对计算机教育具体情况,补充必要的教育改革政策与激励机制,促进形成教师“重教、思教、善教、乐教”,学生“重学、思学、善学、乐学”的新风尚与和谐氛围。

七、几点思考

关于新形势下我国大学计算机教育的改革与创新,结合笔者的多年工作体会,本文给出几点思考与建议:

1.教育改革目标。不论我们如何进行大学教育体制与机制改革,都应该以人为本,以“完善教育体系,培养一流人才”为最高目标,而不应为了改变而改革。

2.精英教育模式。关于精英教育,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一流教育、精英素质、领导力培养”应该是精英教育所要追求的境界。

3.本科教育重点。在当前形势下的本科教育阶段,应该把教育重点放在提升学生“素质、基础、能力、实践、个性、国际化”等方面,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参与社会竞争打下坚实基础,而不可只因师而教。应该认真研究计算机专业人才的成才途径与条件,按规律实施有效的教育。

4.教学与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传统的课堂学习重视教中学,新兴的基于项目学习强调做中学,二者皆重要,应结合之。对于计算机专业教育而言,做好基于项目的学习更为重要,尽管可能更加困难一些。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许多知识与能力是练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

5.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虽然有不少教育专家不同意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但在我国现阶段的研究型大学,集中优质教育资源对尖子生进行专门的拔尖人才培养不失为一条可选的教育模式。在培养拔尖人才过程中,应注意因材施教,进行分类与个性培养,可以培养出学术型、工程型、复合型等拔尖人才。就与信息化社会发展十分密切的计算机专业而言,上述各类人才对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十分重要。

6.高水平师资及教学投入。随着近年来我国国力、经济条件的改善,已开始有一批高水平人才进入一流大学从教,但许多大牌教授对本科教育投入不足,要想真正做到教师“重教、思教、善教、乐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需要通过观念、认识、机制、制度与政策等方面的进步来改善这一状况。

尖子生培养措施与方法第7篇

【关键词】尖子生 培养 策略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一个团队要想发展得好,必须有领头雁,在班级中,这个领头雁就是尖子生。因此,培养出一批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尖子生至关重要。尖子生不仅能引领整个班级的方向,而且是关系到整个年级学校能否和谐健康发展及至高考“大丰收”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教育教学效果最显著的标志之一。如何培养尖子生呢?我想尖子生的培养策略和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全面测评,选拔发掘苗子

首先,什么是尖子生?尖子生是一个动态的、广泛的概念,很难用一句话来概括,但总的来说:尖子生对问题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善于抽象、概括、思考和判断,有独特的思维方式,有优秀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尖子生还具有平时甘于默默无闻,但对学科知识有强烈的渴求、学风踏实、个性质朴的优良品质。那些双基扎实、学习有法、智力相对较高、成绩较稳定的学生可以称为尖子生。因为学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尖子生也是相对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我心目中的尖子生有两类:一是考试成绩在班级前10名的;二是自己有很大的潜力暂时锋芒未露的准尖子生,选3到5名,这一层是我们要用心去挖掘其自身潜力的。

每学年开始时,要用一个月的时间,通过测试成绩,平时课堂的听课情况、作业情况以及任课老师的意见进行选拔。然后,根据他们的个人品格、学习品格和个性特点,分析每个人所拥有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并预见在培养他们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确定教育和谈话的侧重点,便可以以谈心的方式对症下药,明确告诉他已被列入重点培养的对象,指明每个人努力的方向和进步的途径,通过肯定他们自身存在的潜在的发展空间,使其听从老师的指导且有效地鼓励他们珍爱自己、把握机会,从而不断挖掘其自身潜力。

2.心理疏导,培养健康和谐人格

人格研究表明,人的成功20%取决于人的智商,80%取决于人的情商。情商是人控制自己情绪以及揣摩、察觉和驾驭别人情绪的能力,和面对压抑情况的挫折耐受力和应变能力。尖子生在失败面前不能正视自我,总找外部原因,嫉妒他人,怨恨教师等,都影响尖子生的人格健康。因而,应该针对尖子生的人格弱点,加强对他们的砺练。如:让他们承担学生干部工作,让他们在义务劳动中作为组织者,这样有助于尖子生组织协调能力的锻炼,使尖子生得到全面发展。在尖子生中强化“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第一不是某个人的专利”等观点,使尖子生逐渐树立“我行”、“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最好”的观念,主动自己的学习,向高层次目标迈进。

教师要密切关注尖子生的心理变化,与他们多交流、多沟通、多改变,及时发现他们情绪上的波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教师应该为他们提供宣泄的时机,帮助他们维护心理健康,教师经常对学生学习质量进行分析,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学生发挥个人优势,最大限度地展现自我。另外,在激烈竞争的今天,“一个好的思想一交换,就成为了两个好思想”,教师要加强尖子生的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引导尖子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共同对敌,克敌制胜”,和谐健康全面发展。

3.科学引导,构建尖子生和谐发展机制

众所周知,影响学生考试成绩不确定因素是很多的,如:题型、情绪、天气、疾病等。因而,培养尖子生,最忌讳把“宝”押在几个人身上。尖子生的培养,只有科学引导,采取“补、扬、导”措施,构建尖子生的和谐发展机制。

3.1 补――补人数、补不足。如果只是着力培养少数几个既定的尖子生,肯定会冷落中等生和后进生,打击准尖子生,这种“几枝竞秀一树残”的做法是不明智的。正确的做法是,不断地把准尖子生补充到培养的行列,变几个尖子生为一个尖子群,造成“百花怒放满庭芳”的局面。譬如,在学期考试之后每次都适当地发展2~3个准尖子生进入尖子生的培养队伍。这样分层次发展和培养尖子生,既激励其他学生的上进心,又可激活尖子生的竞争力,从而保证高考时即使“此落”也可“彼起”。每个尖子生,尤其是准尖子生,总是有薄弱的学科的。补弱科的方法主要有:学习时间的倾斜,科任教师指导和督促的倾斜,班主任座位安排的倾斜(安排该科有特长的尖子生与他同桌或在他周围帮助他)。要从提高他们对高考形势的认识入手去转变他们的观念,使他们明确:“要学会理智地学习。”“补短是扬长的前提,前期的补短远胜于扬长。”“同样时间的学习弱科的收益大于特长科。”

3.2 扬――发扬优势、张扬个性。“扬长”主要指的是发扬优势、张扬个性。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尖子生“尖”的程度,显得非常重要。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表明,表现欲是人追求成功的重要动力,个性是扬长的动力之源。因此,教师和学校要为尖子生搭设“发扬优势、张扬个性”的舞台,使他们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展现,同时也为学校增光添彩。譬如,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奖征文比赛、奥林匹克竞赛和中学生建模竞赛,还可以组建各种兴趣小组,对学生开放实验室等,给尖子生提供表现才华的机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在与环境(教师、教材、学生以及自身的实践活动)的互动中从内部生成的。学生在为满足自己表现欲发扬优势、张扬个性的同时,可以把书本中的知识融会贯通,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使自己在学习上更尖,在各类考试和竞赛中出类拔萃,脱颖而出。当然,在实施过程中,要明确尖子生的个性特征,保护尖子生个性中积极健康的成分,帮助他们去除影响进步的陋性,鼓励他们积极培养个性,大胆地张扬个性,展现才华。

3.3 导――学习指导、学法引导。尖子生个人品格和学习品格好,对同步进行的教学内容往往掌握得又快又好。学有余力的尖子生,有时会失去追求的目标,骄傲自满,浪费时间。这时要引导尖子生不断学习,学习实用本领,尤其是学习课外知识。任何一个求发展的尖子生,都不应该满足于课本知识,而应积极了解古今中外的文化成果,如文学名著、科技常识。书读得多,才可能学得深,学得精,学得新,才可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才可能成为更加优秀的尖子生。其次,学得游刃有余的尖子生很欢迎教师解其惑、指其路的点拨式指导,使他们产生豁然开朗的感觉。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可多帮助他们做分析,提供自己的看法,但具体怎么做要由他们自己决定,允许他们殊途同归,鼓励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另外,要使“消化能力”特别强的尖子生得到更多的“营养”,除了保证正常的“三餐”外,还需要给他们“开小灶”。在训练中要重视训练思维,如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等,使思维向高精尖,深广新上发展,指导尖子生逐月订计划、定目标,培养超前意识。再者,为了提高对尖子生学法引导的针对性,班主任要建立尖子生档案,对他们进行跟踪辅导。班主任应对尖子生每科的月测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了解他们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情况,及时表扬进步的同学,了解落后同学退步的原因,然后进行学习指导和学法引导。

4.师长协作,双管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