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安全风险研判机制(合集7篇)

时间:2023-06-22 09:23:15
安全风险研判机制

安全风险研判机制第1篇

【关键词】养路机械;铁路工务;集中修施工;安全风险

1 大型养路机械施工安全风险辨识

1.1 风险因素分类

大型养路机械施工过程中,安全风险因素主要来源于管理、环境、机器以及人员。进一步细分,根据导致事故原因可以分为环境因素、人为因素、物因素以及管理因素。

1.2 风险辨识方法

针对大型养路机械施工安全风险,风险辨识方法主要包括:检查表法、头脑风暴法、故障树分析法、故障模式影响分析法、对照经验法、类比法、系统安全分析法等。简单实用的风险管理,在初期可以选择检查的方法帮助确定,也可以使用对照法和类比法。当对风险管理有一定认识之后,就可以选择更加严谨的方法,深入识别风险。

1.3 安全风险辨识重点

大型养路机械施工安全风险辨识,可以根据一般的类型事故进行划分,有车辆冲突的安全事故、人员伤亡安全事故、火灾安全事故等等。这些划分为重点安全事故。根据安全风险基础信息以及安全特点,根据上下结合、自下而上原则做好辨识工作,详细寻找风险源,将安全风险因子控制住,杜绝安全隐患的存在。

2 大型养路机械施工安全风险分析

2.1 风险分析评价及分级

大型养路机械安全施工中,其实是有定性和定量的评价方式的,根据每个风险特征,风险点,风险原因以及可能出现的风险来进行等级划分可以划分成:A、B、C、D四个等级。划分的标准是:A级风险程度比较高,具备源头性、突发性以及系统性明显特征。这些特征会直接导致车辆出现冲突,会引发火灾或出现脱轨等等。B级风险,风险程度比较高,比较容易突发,而且突出过程中会有阶段性,可能会导致A级风险出现。C级风险,这个级别的风险程度一般,具备局部特征,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安全问题。D级风险,风险程度比较低,具备个别特征,可能会发生比较小的安全问题。

2.2 定性风险及分级分析示例

大型养路机械施工中引起的安全事故比较多,某例风险是引起了冲撞接触网支柱,这个安全风险已经在安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三起。调查发现,出现安全风险最主要的原因是人为操作失误引起的,加之设备自身就缺少了防备撞击的装置,因此,将安全风险隐藏起来。另外,在管理上也存在管理缺陷问题,这个问题的存在导致了人员出现触电,造成了停工。

3 大型养路机械在集中修施工中的安全风险控制

3.1 细化施工方案,强化风险意识

拿到施工方案之后,相关人员要仔细研读,清晰每个细节要求。在此基础上安排人员到现场进行全方位的线路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结合大型养路机械施工项目,根据施工总体安全需求以及实地调查情况,开始制定自己的施工配合方案。该方案不仅将每个施工细节包含在内,而且将施工组织方案、职责分工以及应急抢险预案都被包含在内。每个参与施工的人员都需要认真阅读,为更好的进行大型机械养路施工奠定基础。

众所周知,大型养路机械施工线段比较长,人员属于分散状态,安全管理跨度比较大,这不利于施工安全进行。因此,理当做好管理工作。管住边远作业人员不失管,管住单独作业人员不失教,管住重点施工人员不失控,参与施工的车间以及各个部门,都应该掌握好安全风险控制方法,在施工中基于安全理念进行。不断提升遵章守纪自觉性,将安全风险根植在脑海中。干部职工要根据自己的安全岗位职责,加入安全风险排查,落实安全风险责任。

3.2 全面研判安全风险,制定完善风险控制措施

大型养路机械施工,一般承担的施工项目比较多,参加的施工人员数量也比较大,投入的机械设备也比较多,安全管理难度会相对较高。因此,在管理过程中,要及时研判安全风险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第一,对人员进行风险研判。关键是针对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的评判,尤其是对一线施工的人员,更需要对其进行重点分析,查看这些人员的业务素质、业务能力。第二,对设备风险进行研判。对大型养路机械等自轮运转设备,从最日常的检查、保养,运行使用以及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研判,及时排查和识别出潜在的故障,从而提升设备使用效率。第三,对作业存在的风险进行研判。主要是对大型养路机械司机进行研判,从他们的作业标准、作业流程查看作业过程中是否根据标准执行,是否落实了安全标准。第四,对管理风险进行研判。从安全制度落实情况,排查出可以导致风险出现的漏洞,对作业环境也需要进行分析,及时控制住风险。

参与施工的人员数量多,相互配合的单位也多,在施工过程中,会出现作业穿插以及相互影响的问题。因此,在具体的施工方案准备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该问题,尽量和施工主体单位协调好。提前查清楚大型养路机械对当下相关工程会造成哪些影响,也要明白这些施工单位存在的缺陷。在清楚了前提问题之后,在严格的施工条件下,尽最大能力和主体单位建立起和谐的施工关系,提供便利,在合适的空间和时间内完成工作。总而言之,在施工过程中,要尽量提高施工天窗的利用率,施工主体单位指派专人配合大型养路机械施工,提前排定大型养路机械进路、提前标识地下电缆位置等,不但提高了对安全风险的有效掌控,也加快了施工进度,同时还为其它施工配合单位的施工提供了便利,收到了多赢的效果。

3.3 落实安全管理制度,把控现场安全环节

大多数的集中修施工的空间比较限制,在这个复杂的环境下,只要存在一个小小的疏忽就会导致更大的问题出现,这就要求施工队伍中的每一个人都要尽职尽责,都要落实责任,保障施工顺利进行。施工过程中,根据第一手资料,结合大型养路机械作业环境,制定出安全风险控制措施,从作业流程、施工防护以及方案中落实。每个作业人员肩负起自身范畴内的责任,必须做到责任落实到人。

4 结束语

为了实现大型养路机械在铁路工务集中修中的施工安全,应该细化完善具体的施工方案,将其作为安全风险保障,在施工中逐渐强化风险意识,将其作为安全风险控制的第一手段,进而落实安全管理制度,责任明确到人。严格根据作业需求进行风险控制,使得集中修施工安全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孙昊.大型自动化物流――我们信任昆船――访昆明中铁大型养路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物流中心主任杨自辉[J].中国储运,2014(4).

[2]戴明宏,张君霞.四岗递进、四地循环的铁路大型养路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

[3]陈政南,张天婴,姜成,苗晓雨.大型养路机械车辆侧滚对曲线通过性能影响的试验分析[J].铁道机车车辆,2013(6).

安全风险研判机制第2篇

(济南铁路局济南工务机械段,山东 济南 250022)

【摘 要】铁路工务集中修施工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部门多,对铁路运输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在铁路工务集中修施工中,需要做好安全风险控制工作,保障施工质量。本文分析了大型养路机械施工安全风险识别,进而总结出风险应对措施。

关键词 养路机械;铁路工务;集中修施工;安全风险

1 大型养路机械施工安全风险辨识

1.1 风险因素分类

大型养路机械施工过程中,安全风险因素主要来源于管理、环境、机器以及人员。进一步细分,根据导致事故原因可以分为环境因素、人为因素、物因素以及管理因素。

1.2 风险辨识方法

针对大型养路机械施工安全风险,风险辨识方法主要包括:检查表法、头脑风暴法、故障树分析法、故障模式影响分析法、对照经验法、类比法、系统安全分析法等。简单实用的风险管理,在初期可以选择检查的方法帮助确定,也可以使用对照法和类比法。当对风险管理有一定认识之后,就可以选择更加严谨的方法,深入识别风险。

1.3 安全风险辨识重点

大型养路机械施工安全风险辨识,可以根据一般的类型事故进行划分,有车辆冲突的安全事故、人员伤亡安全事故、火灾安全事故等等。这些划分为重点安全事故。根据安全风险基础信息以及安全特点,根据上下结合、自下而上原则做好辨识工作,详细寻找风险源,将安全风险因子控制住,杜绝安全隐患的存在。

2 大型养路机械施工安全风险分析

2.1 风险分析评价及分级

大型养路机械安全施工中,其实是有定性和定量的评价方式的,根据每个风险特征,风险点,风险原因以及可能出现的风险来进行等级划分可以划分成:A、B、C、D四个等级。划分的标准是:A级风险程度比较高,具备源头性、突发性以及系统性明显特征。这些特征会直接导致车辆出现冲突,会引发火灾或出现脱轨等等。B级风险,风险程度比较高,比较容易突发,而且突出过程中会有阶段性,可能会导致A级风险出现。C级风险,这个级别的风险程度一般,具备局部特征,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安全问题。D级风险,风险程度比较低,具备个别特征,可能会发生比较小的安全问题。

2.2 定性风险及分级分析示例

大型养路机械施工中引起的安全事故比较多,某例风险是引起了冲撞接触网支柱,这个安全风险已经在安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三起。调查发现,出现安全风险最主要的原因是人为操作失误引起的,加之设备自身就缺少了防备撞击的装置,因此,将安全风险隐藏起来。另外,在管理上也存在管理缺陷问题,这个问题的存在导致了人员出现触电,造成了停工。

3 大型养路机械在集中修施工中的安全风险控制

3.1 细化施工方案,强化风险意识

拿到施工方案之后,相关人员要仔细研读,清晰每个细节要求。在此基础上安排人员到现场进行全方位的线路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结合大型养路机械施工项目,根据施工总体安全需求以及实地调查情况,开始制定自己的施工配合方案。该方案不仅将每个施工细节包含在内,而且将施工组织方案、职责分工以及应急抢险预案都被包含在内。每个参与施工的人员都需要认真阅读,为更好的进行大型机械养路施工奠定基础。

众所周知,大型养路机械施工线段比较长,人员属于分散状态,安全管理跨度比较大,这不利于施工安全进行。因此,理当做好管理工作。管住边远作业人员不失管,管住单独作业人员不失教,管住重点施工人员不失控,参与施工的车间以及各个部门,都应该掌握好安全风险控制方法,在施工中基于安全理念进行。不断提升遵章守纪自觉性,将安全风险根植在脑海中。干部职工要根据自己的安全岗位职责,加入安全风险排查,落实安全风险责任。

3.2 全面研判安全风险,制定完善风险控制措施

大型养路机械施工,一般承担的施工项目比较多,参加的施工人员数量也比较大,投入的机械设备也比较多,安全管理难度会相对较高。因此,在管理过程中,要及时研判安全风险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第一,对人员进行风险研判。关键是针对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的评判,尤其是对一线施工的人员,更需要对其进行重点分析,查看这些人员的业务素质、业务能力。第二,对设备风险进行研判。对大型养路机械等自轮运转设备,从最日常的检查、保养,运行使用以及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研判,及时排查和识别出潜在的故障,从而提升设备使用效率。第三,对作业存在的风险进行研判。主要是对大型养路机械司机进行研判,从他们的作业标准、作业流程查看作业过程中是否根据标准执行,是否落实了安全标准。第四,对管理风险进行研判。从安全制度落实情况,排查出可以导致风险出现的漏洞,对作业环境也需要进行分析,及时控制住风险。

参与施工的人员数量多,相互配合的单位也多,在施工过程中,会出现作业穿插以及相互影响的问题。因此,在具体的施工方案准备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该问题,尽量和施工主体单位协调好。提前查清楚大型养路机械对当下相关工程会造成哪些影响,也要明白这些施工单位存在的缺陷。在清楚了前提问题之后,在严格的施工条件下,尽最大能力和主体单位建立起和谐的施工关系,提供便利,在合适的空间和时间内完成工作。总而言之,在施工过程中,要尽量提高施工天窗的利用率,施工主体单位指派专人配合大型养路机械施工,提前排定大型养路机械进路、提前标识地下电缆位置等,不但提高了对安全风险的有效掌控,也加快了施工进度,同时还为其它施工配合单位的施工提供了便利,收到了多赢的效果。

3.3 落实安全管理制度,把控现场安全环节

大多数的集中修施工的空间比较限制,在这个复杂的环境下,只要存在一个小小的疏忽就会导致更大的问题出现,这就要求施工队伍中的每一个人都要尽职尽责,都要落实责任,保障施工顺利进行。施工过程中,根据第一手资料,结合大型养路机械作业环境,制定出安全风险控制措施,从作业流程、施工防护以及方案中落实。每个作业人员肩负起自身范畴内的责任,必须做到责任落实到人。

4 结束语

为了实现大型养路机械在铁路工务集中修中的施工安全,应该细化完善具体的施工方案,将其作为安全风险保障,在施工中逐渐强化风险意识,将其作为安全风险控制的第一手段,进而落实安全管理制度,责任明确到人。严格根据作业需求进行风险控制,使得集中修施工安全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孙昊.大型自动化物流——我们信任昆船——访昆明中铁大型养路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物流中心主任杨自辉[J].中国储运,2014(4).

[2]戴明宏,张君霞.四岗递进、四地循环的铁路大型养路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

[3]陈政南,张天婴,姜成,苗晓雨.大型养路机械车辆侧滚对曲线通过性能影响的试验分析[J].铁道机车车辆,2013(6).

[4]宫实俊,李红利.基于铁路地理信息系统的大型养路机械生产调度管理系统设计[J].铁道建筑,2013(11).

安全风险研判机制第3篇

新兴的信息与交流技术为我们的社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威胁到了我们的隐私与安全。随着计算机及网络应用的扩展,电脑信息安全所面临的危险和已造成的损失也在成倍地增长。它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国家安全、军事技术、知识产权、商业秘密乃至个人隐私等各个方面。网络安全对于每一个计算机用户来说,同样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刘玲,2010)。

尽管有相当多关于网络安全风险的研究,但一般集中于政策和行为层面,而对网络安全、网络隐私问题的认知层面知之甚少。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人们判断自己遭受风险的预期与判断———这一在认知导向的理论中的核心问题(Weinstein et al,2007)。这种对风险的判断预期和判断会在健康问题、环境风险、政治焦点、消费者决策等多方面对人们的态度、信念、想法和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王伟等,2006)。因此,理解人们如何判断网络安全风险是分析互联网用户差距和回应网络隐私问题的关键。

在过去20年里,在风险判断研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乐观偏差———个体倾向于认为自己更可能经历积极事件而他人更可能遭遇消极事件的现象(Weinstein,1980,1982)。乐观偏差是普遍存在的,95%以上人口对各种不同风险事件的判断有乐观偏差。正是因为乐观偏差的存在,人们即使在意识到安全隐患的情况下,也不倾向于去采取任何行动。

乐观偏差的测量一般采用问卷法,存在两种不同的研究范式,直接比较与间接比较。间接比较首先在一个问题上评定自己经历某个事件的可能性(P1),然后再评定同年龄同性别的一般人经历同样事件的可能性(P2),乐观偏差的分数也就是 P2-P1(Jacobs,1999)。在这种情况下,被试的自我中心主义倾向要低于直接比较,产生乐观偏差的可能性相对较低。因此,有些研究提出间接比较方法是对乐观偏差更灵敏的一种测量(Moritz & Jelinek,2009; Weinstein,1982)。

目前关于网络安全的乐观偏差的研究还存在着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Hichang等注意到,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美国和日本大学生在对各种生活事件的乐观偏差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是,目前尚未见到基于中国社会文化背景的网络安全乐观偏差研究。第二,乐观偏差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其产生的心理机制目前发现的有自我中心主义和聚焦主义,但对个体差异的测量研究目前还不够充分。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与自我中心和聚焦相对应的思维客观性和发散性及以其为代表的批判性思维———个体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作出合理决策的能力(Paul,2001)。第三,之前有很多研究表明,知识的增多并不会减小乐观偏差(王玮,等,2006;陈静,等,2009),但因为过去的研究主要采取直接对比的研究范式,没有将对自己的风险判断与对其他人的风险判断相区分,所以对这种机制的深层理解还不够透彻。

基于以上考虑,本研究拟探讨以下三个重要问题:第一,中国人是否存在着对网络安全的乐观偏差?第二,对网络安全的乐观偏差是否与批判性思维的水平相关?第三,知识水平是否对乐观偏差有影响?知识的获得是否会降低自己遇到这一知识领域内负面事件的几率,是否会改变对他人的风险判断?

二方法

1被试

样本来自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大学的255位本科生互联网用户,剔除有漏答项目的问卷后,共获得有效问卷251份。在有效被试中,男性为122人,女性为129人。

2研究工具

研究采用问卷法,问卷由三个模块 (block)构成。三个模块分别测量被试网络安全知识水平、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对网络安全风险的乐观偏差。

模块一是网络安全知识问卷。问卷项目是研究者自行收集、编制的。本问卷主要考察被试对网络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对网络安全知识尤其是密码的安全意识与具体使用进行了测量。模块二是对批判性思维的测量。本模块测量被试批判性思维的层次。题目选自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倾向问卷,由12个项目组成。模块三是对网络安全乐观偏差的测量。这里采用分别判断的方式,分为两个部分,其一为被试对自己在未来一年内网络安全消极事件的发生概率(分为5个等级,0%-20%,20%-40%,40%-60%,60%-80%,80%-100%),其二为被试对他人在未来一年内发生网络安全消极事件的概率。两部分对应题目上的得分之差计为乐观偏差。

三统计分析及结果

1问卷处理及分析

对问卷题目进行决断值、量表题项与总分的相关、同质性检验:信度检验、同质性检验:共同性与因素负荷量和探索性因素分析,最终保留a1-a5五道题为网络知识维度,c3-c12为批判性思维能力维度。

2用SPSS19对修订后的量表进行分析

总体来说,被试对自己网络安全状况很有信心(M=4. 716),同时他们也表现出来一种相信别人更容易碰到网络安

全风险的趋势(M=4.440),发现二者差异显著(t = 8.105,p < 0.001),证明了乐观偏差的存在。为了进一步验证我们的研究假设,我们用平分法分为高批判性思维组合和低批判性思维组,以及高网络安全知识组和低网络安全知识组,分别对乐观偏差总分、自我判断总分、他人判断总分进行了2(批判性思维水平:高或低)*2(网络安全知识水平:高或低)两因素方差分析。

在自我风险判断总和上,网络知识的不同水平上没有显著差异,对自我风险判断没有影响;批判性思维的不同水平在自我风险判断总和上差异显著(F=4.233,P

在他人风险判断总和上、网络知识的不同水平上没有显著差异,对他人风险判断没有影响;批判性思维的不同水平没有显著差异,对他人判断没有影响;网络知识与批判性思维交互作用不显著。

在乐观偏差总和上、网络知识的不同水平上有显著差异,对乐观偏差有影响(F=5.295,P

通过对人口学变量进行分析发现性别及专业的不同水平在乐观偏差上均没有显著差异。

四讨论

在本实验中我们设立了知识水平和批判性思维两个维度来考察乐观偏差,但根据以往的研究,风险判断与乐观偏差受到诸如动机、个体差异、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未来的研究应该综合考察各种因素的存在,从而对人们如何判断网络安全风险的认知机制有一个更为深刻的了解。

本研究证实了网络安全中乐观偏差的存在,这与过去的研究成果是一致的(Hichang Cho et,2010)。人们普遍会低估自己遇到网络安全风险的几率,而高估别人遇到风险的几率,这种认知机制会造成人们即使在意识到风险的存在时,也不倾向于采取任何行动,乐观偏差的存在无疑会加剧网络安全的问题。

本研究使用间接比较范式,证明了在中国的集体主义文化背景下同样存在着网络安全的乐观偏差。乐观偏差的普遍存在性是有其适应意义的。

因为在某种程度上,乐观偏差有助于让个人对自己及生活持有更加积极的信念。尽管在概率上个体经历积极事件或遭遇消极事件的可能性与其他人是一样的,但乐观偏差会让人们对自己、对周围的世界感觉更美好。另外,Coelho (2009)在研究中提出乐观偏差与个体更高的成就动机、更大的任务坚持性、更高的绩效有关,并最终导致更大的成功。

另外,乐观偏差有助于个体保持高水平的自尊及减少焦虑,并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如果个体认为自己与其他人相比,更不可能遭遇消极事件,或者个体认为自己与其他人相比,自己获得某个竞争胜利的可能性更大,这种想法会降低个体对遭遇消极事件产生的焦虑,或者对获胜的信念会让个体保持高水平的自尊。

乐观偏差对个体也有消极的影响。虽然人们经常被告诫要保护自己远离疾病、事故、犯罪。然而,人们有时候并不会采取预防措施来保护自己远离危险。乐观偏差使得人们倾向于认为自己不会受到伤害,或者认为不幸只会降临到他人身上,所以不需要采取预防性的行为。Coelho (2009)的研究表明,乐观偏差可能会导致人们产生“如果生活中的危险会更多降临到他人身上,那么危险应该由他人而不是自己考虑,所以没有理由改变自己的行为”诸如此类的想法。

批判性思维能力主要影响对自我风险的判断,这与乐观偏差的自我中心和聚焦主义机制是一致的。批判性思维可以克服自我中心性,更多地从他人的角度去思考,如果让被试认识到他人和自己一样也会采取适当的行为,会减轻产生乐观偏差的程度(Weinstein,1982)。此外批判性思维能够使人们正视困难,不再会因为可能需要承认自己比一般人更容易遭遇某些危险而带来焦虑感,能够通过在思想上的自我效能感来摆脱非理性的认知偏差。

在本研究中,知识水平对自我判断和他人判断的绝对值没有显著影响,但会减少判断相对值的乐观偏差,这与Tversky A和Kahneman D(1982)的研究相一致。每个个体在判断自己在某一方面的能力时都会不自觉地高估自己,这种高估的程度,会随着知识的增多而逐渐降低。过于自信(over-confidence)产生的原因是个体希望把自己视为有见识的和有能力的人。在面对决策时,对自己和判断的准确性充满自信会让个体拥有安全感。但是,大量研究表明人们的自信常常是不准确的,或者说人们经常过于自信(Blanton,Pelham,DeHart,& Carvallo,2001),而过于自信的个体在进行风险判断时更容易产生乐观偏差。

五研究的不足与对未来的展望

由于网络安全风险判断的测量研究还比较少,我们这里采用的问题可能没有很好地反应出被试的知识水平。因此未来的研究应使用更为完整有效的量表来衡量网络知识水平。

本研究参照Ran(2007)的研究范式,对于发生事件的可能性做出了概率上的区分,但被试对概率的认知是否清晰还是未知数。在测验中,我们发现严重的地板效应,很多被试在判断自己的时候都选择了0-20%的选项。现在想来,应该将0和其他概率比如(1%-20%)做一个区分,以便更好地分析被试的态度。

经项目分析分析后,题项之间的相关依然不高。因素分析中,提取出了5个因素,基本与原设计的4个因素相符合,但总因素负荷积累量为59.813%,只接近而尚未达到较好的60%标准,这也说明了本问卷的建构效度不理想。

六结论

被试对网络安全风险存在乐观偏差,这种乐观偏差可以通过提高网络安全知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来降低。

批判性思维能力主要影响自我风险判断,而不影响对他人的风险判断。

参考文献

[1]Blanton,H.,Pelham,B.W.,DeHart,T.,& Carvallo,M.. Overconfidence as Dissonance Reductin[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2001 (37):373–385.

[2]Coelho M. P.. Unrealistic Optimism: Still a Neglected Trait [J].Journal of Business and Psychology,2009(3): 397-408.

[3]Hichang Cho,Jae-Shin Lee b,Siyoung Chung. Optimistic Bias about Online Privacy Risks: Testing 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Perceived Cntrollability and Pior Eperience[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0(26):987-995.

[4]Kahnemann D.,Tversky A.On the Psychology of Prediction. In D.Kahneman,P. Slovic&A. Tversky (eds.). Judgement under Uncertainty: Heuristics and Biase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2: 48-68.

[5]Paul,Richard. Critical Thinking: Tools for Taking Charge ofYourLearningandYourlife[J].PearsonEducation.,2001.

[6]Jacobs,Stanley S.The Equivalence of Forms A and B of the California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Test[J]. Measurement & Evaluation in Counseling & Development,1999(4):211.

[7]Moritz,S.&Jelinek,L.Inversion of the“Unrealistic Optimism”Bias Contributes to Overestimation of Threat In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J]. Behavioral and Cognitive Psychotherapy,2009(37):179–193.

[8]Paul,Richard,Critical Thinking: Tools for Taking Charge of Your Learning and You Life [J].Pearson Education,2001.

[9]Ran wei,Ven-Hwei Lo,Hung-Yi lu..Reconside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ird-Person Perception and Optimistic Bias[J].Communication Research 2007Vol.34(6):668-684.

[10]Weistein,N. D..Unrealistic Optimism about Susceptibility to Health Problems[J]. Journal of Behavioral Medicine,1982(5):441–459.

[11]刘玲.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安全新问题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1):262-263.

安全风险研判机制第4篇

关键词 安全 风险 管理 防控

安全风险管理就是结合本单位实际,通过风险识别、风险研判和来减少风险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铁路非运输企业既面对运输主业,又面向社会公众,涉猎行业广、经营范围大,市场化程度高,安全和经营责任巨大,在落实铁总安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非运输系统需要对以下问题进行思考和完善。

一、当前落实安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风险管理的认知不足。部分企业主要负责人对安全风险管理从根本上控制、规范生产经营行为最终保证安全的认识上不足,认为非运输企业没有直接的运输安全,并且有与运输主业完全不同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安全风险主要存在于资金运用、日常经营上,感觉安全离主业站段近,离非运输企业远,思想尚未从结果考核到过程控制转变,对安全风险管理认识上存在误区,片面认为不出事故的安全就是好的安全,满足于既有管理现状。

二是对安全风险的把握不准。个别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对本单位安全风险点底数掌握清楚,对风险关键点定位不准确,在安全风险的辨识上做表面文章,不能随设备、人员、环境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对安全风险辨识疲于应付,造成在安全风险研判上出现漏判或错判,特别是对新开展业务不能关口前移,提前介入,往往是经营业务先开展,后期安全管理才跟上,在前期经营期间的安全管理无法保障,出现管理“真空期”。

三是对潜在风险的研判不够。识别风险是风险管理的基础,风险评估是风险控制的前提。个别企业对安全风险的研判停留在识别表层的、明面的风险,对事物发展变化逐步产生的隐形风险、潜在危机没有真正认识到,未针对“人、机、料、法、环”各环节进行分解细化,不能从生产经营程序、步骤、方式、方法等方面研判,潜在风险不能及时辨识,风险研判不完整,致使风险控制基础没有打好,出现安全风险控制的缺失。

四是对安全风险的防控不实。个别企业制定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欠具体,方法欠正确,方式欠明确,无法形成对安全风险的有效防范,不能彻底控制安全风险;风险控制措施制定后未有效落实,如本来要求现场盯控的未盯控、本该签订安全协议的未签订,制度的落实在现场作业不执行或不彻底,安全考核制度落实不到位,标准不高,对安全问题考核不能一以贯之,处罚力度弱,起不到警戒、吸取教训的作用。

五是安全风险管控执行力不够。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但目前部分企业安全风险管控执行力不够,在安全风险管理制度落实上存在“两张皮”现象,风险管理办法放在文件盒里,作业现场谈不上执行,致使管控和现场脱节,削弱了制度的生命力,成效大打折扣;甚至在个别企业中,个别部门之间缺乏共同协作,没有形成优势互补,存在各自为政,遇事互相推诿扯皮现象,发现问题不提醒或不属自己分管范围而视而不见,违背了安全风险管理中安全风险共担的原则。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是“重经营、轻安全”的管理思想依然存在。个别企业主要负责人把落实“三点共识”和“三个重中之重”要求停留在口头上,没有树立“安全是饭碗工程”的安全理念,面对经营与安全双重压力,感觉经营压力大,生产任务重,把主要精力忙于经营任务,片面认为安全管理应付应付足矣,对安全风险管理投入精力不够,从第一责任人便弱化了安全风险管理,造成安全风险管理从源头上控制力不强。

二是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有差距。个别企业片面认为安全责任制是安全部门的事,是安全管理人员的事,风险与己无关,管理不关我事,在风险的辨识、研判和控制上不能全身心投入,违背了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基本原则。

三是安全风险的捕捉能力有待提高。部分管理人员对安全风险的学习不够,未及时补充风险管理的新知识、新要求,仅依靠个人经验判断,个别人员针对经营业务,仅抓住主要风险、重点风险的辨识,对作业过程以及周边环境、人员等外部变化未深入的进行研判,不能全面深入的抓住风险项点,对安全风险的捕捉能力尚有欠缺。

四是安全风险研判未及时跟进。出于对经营任务的考虑,过多的忙于经营创效,安全风险管理未及时跟进,致使前期经营期间的安全风险控制不够。

三、针对问题采取的对策

一是要建立全方位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按照上级安全风险管理要求,积极探索研究和建立系统安全风险管理办法,明确安全风险源排查、风险点确定、过程控制、管理、评价考核等要求,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各岗位作业人员安全风险管理及作业要求,突出人员、设备、管理三个要素,突出路局、集团、分(子)公司、班组、岗位五级风险防范,建立贯穿整个系统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要做好安全风险管理与现有安全管理机制的有机结合,做好安全风险管理逐级控制与时段防控的有机结合,做好安全风险管理动态检查与评价考核的有机结合,把安全风险防控落实到各级、个体、个人,防范到日、周、月、阶段,卡控在作业岗位、环节,实现安全风险的全面控制。

二是要做好安全风险过程控制的超前防范。要以盛总经理“三个共识”、“三个重中之重”为指导,以落实监督检查常态化为根本,把检查发现和解决现场作业的问题作为安全风险控制的核心。要深入现场,掌握基层信息,正确指导基层安全管理工作,发现生产现场存在的安全问题,及时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追根溯源,倒查管理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整改。要正视问题原因,捕捉问题关键,抓住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针对阶段性、季节性重点工作和安全关键,提前开展干部职工安全教育,制定针对性措施进行防范。排查安全风险要做到事无巨细,防微杜渐,立足于抓小防大,注重细枝末节,从细节问题、细小隐患入手,揪住问题不放,对人员、设备、管理等方面进行原因排查,彻底整治到位,不断强化安全管理基础。

三是实行专业管理与系统管理齐抓共管机制。非运输企业经营业务与车、机、工、电、辆等运输主业息息相关,与运输专业部门联系密切,在铁路运输大安全环境下,要双管齐下,在运输业和非运输业之间建立起“统一管理、统一检查指导、统一培训”的管理机制。非运输企业要认真执行专业管理的技术规章和管理制度,按照专业管理的规范和要求,建立完善相应的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岗位作业标准和检查考核机制;非运输系统要落实安全管理职责,完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配合专业检查指导,落实系统考核机制,做到有机结合,齐抓共管,共同强化非运输企业的安全风险管理建设,实现非运输企业安全、效率、效益的全面健康发展。

安全风险研判机制第5篇

安全风险研判与承诺公告制度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应急管理部关于全面实施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研判与承诺公告制度的通知》(应急〔2018〕74)、《XX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全面实施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研判与承诺公告制度的通知》(X安监函〔2018〕X)、X安监[2018]X号文件以及X安监〔2018〕X号文件要求,不断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强化安全风险防控,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有效防范遏制危险化学品事故,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结合我办实际,制定XX区XX街道全面实施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研判与承诺公告制度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安全风险研判与承诺公告制度,促进危险化学品企业自觉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全员、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管控安全风险,及时排查治理事故隐患,有效防范遏制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发生。

二、工作任务

(一)适用范围

危险化学品企业是指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带有储存设施)企业及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证的企业。

(二)企业层面

企业是全面实施两项管理制度的责任主体,要严格按照国家、省和本地区实施两项管理制度的工作要求,制定本企业建立并实施两项管理制度的具体实施方案。

1.要明确责任到人,层层压实责任。

2.要明确安全风险研判基本要求的核心内容和工作流程。

3.要明确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企业内部建立两项管理制度后什么时间报告、由谁报告和报告给谁等内容。

4.要建立工作台帐,分级全程记录工作落实过程。

5.要明确完成建立和实施两项管理制度的时间节点。

(三)监管层面

安全监管部门及人员要按照《应急管理部关于实施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研判与承诺公告制度的通知》(应急〔2018〕74号)和本方案的要求,扎实做好“三个一”工作。

1.制定一个工作方案。要结合实际,及时细化制定本辖区内、本单位危险化学品企业建立两项管理制度工作方案,要明确具体责任人、建立两项制度内容和基本要求及时间节点。

2.召开一次动员会。要召集辖区有关企业主要负责人对全面实施两项管理制度进行动员部署,把开展建立两项管理制度的目的、意义、重点内容讲解清楚,把实施两项管理制度的要求讲深讲透,要让企业主要负责人深刻领会全面实施两项管理制度的重要意义,熟练掌握全部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

3.开展一次专项督查。全面实施两项管理制度是第四季度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点内容,此项工作将纳入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区局及街道将于近期组织开展专项督查,对工作推进不力的单位进行通报;各社区也要开展一次督检、督促,指导企业按照要求把两项管理制度真正建立起来,把安全风险真正管控起来。

三、企业安全风险研判工作的具体要求

(一)基本要求

安全风险研判的重点内容包括生产环节、储存环节和高危活动的安全风险可控状态。

1.建立安全风险研判制度,完善责任体系,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各职能部门、各车间(分厂)、各班组岗位的工作职责,强化目标管理和履职考核。

2.按照“疑险从有、疑险必研,有险要判、有险必控”的原则,建立覆盖企业全员、全过程的安全风险研判工作流程。

3.在每日开展班组交接班、车间生产调度会、厂级生产调度会布置生产工作任务的同时,要同步研判各项工作的安全风险,落实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二)重点内容

1.生产装置的安全运行状态。生产装置的温度、压力、组分、液位、流量等主要工艺参数是否处于指标范围;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是否处于安全运行状态;各类设备设施的静动密封是否完好无泄漏;超限报警、紧急切断、联锁等各类安全设施配备是否完好投用,并可靠运行。

2.危险化学品罐区、仓库等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运行状态。储罐、管道、机泵、阀门及仪表系统是否完好无泄漏;储罐的液位、温度、压力是否超限运行;内浮顶储罐运行中浮盘是否可能落底;油气罐区手动切水、切罐、装卸车时是否确保人员在岗;可燃及有毒气体报警和联锁是否处于可靠运行状态。仓库是否按照国家标准分区分类储存危险化学品,是否超量、超品种储存,相互禁配物质是否混放混存。

3.高危生产活动及作业的安全风险可控状态。装置开停车是否制定开停车方案,试生产是否制定试生产方案并经专家论证;各项特殊作业、检维修作业、承包商作业是否健全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作业过程是否进行安全风险辨识,严格程序确认和作业许可审批,加强现场监督,危险化学品罐区动火作业是否做到升级管理等;各项变更的审批程序是否符合规定。

4.按照安全风险辨识结果,重大风险、较大风险是否落实管控及降低风险措施;重大隐患是否落实治理措施。

四、企业安全风险报告和承诺工作的具体要求

1.按照“一级向一级负责,一级让一级放心,一级向一级报告”的原则,企业各岗位、班组、车间、部门要每天做好职责范围内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自下而上层层研判、层层记录、层层报告、层层签字承诺,层层传导压力,压实企业全员、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安全风险的研判和管控责任。

2.在布置安全风险研判和管控工作任务时,既要向下级交任务、交工作、交目标,又要同步交思路、交方法、交安全要求。

3.对下级安全风险报告和承诺,上级要组织力量进行评估,确保各项安全风险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4.主要负责人要结合本企业实际,全面掌握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情况,亲自调度,确保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风险处于可控状态。

5.在生产装置、罐区、仓库安全运行,高危生产活动及作业的风险可控、重大隐患落实治理措施的前提下,特殊作业、检维修作业、承包商作业等主要安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以本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等主要负责人的名义每天签署安全承诺,在工厂主门外公告,并上传至属地安全监管部门网站。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外出时,应委托一名企业负责人代履行安全承诺工作。

五、企业安全承诺公告的具体要求

(一)主要内容

1.企业状态:主要公告企业当天的生产运行状态和可能引发安全风险的主要活动。如有几套生产装置,其中几套运行,几套停产;厂区内是否存在特殊作业及种类、次数;是否存在检维修及承包商作业;是否处于开停车、试生产阶段等。

2.企业安全承诺:企业在进行全面安全风险研判的基础上,落实相关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承诺当日所有装置、罐区是否处于安全运行状态,安全风险是否得到有效管控。

(二)公告方式

1.公告时间:每天上午10时更新,至次日上午10时。

2.公告地点:属地安全监管部门网站;企业主门岗显著位置设置的显示屏(安全承诺公告牌示例见附件)。企业设置的显示屏,要求文字图像显示清晰,安装位置符合防火防爆规定,保证人员、车辆安全通行。

(三)基本条件

企业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向社会安全承诺公告:

1.没有建立完善的安全风险研判与承诺公告管理制度,相关职责没有层层落实的;

2.重大隐患没有制定治理措施的;

3.动火等特殊作业管理措施不符合有关标准要求的,当天对重点装置、罐区以及动火等特殊作业没有进行安全风险研判和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的;

4.特殊时段没有带班值班企业负责人的。

六、完成时限

2018年11月30日之前,全面完成建立全街道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研判与承诺公告两项管理制度。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加之工艺路线复杂、反应条件苛刻等因素,一旦失控,极易造成群死群伤和社会影响较大的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健康带来危害。全面实施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研判与承诺公告制度,是全面提升企业安全风险辨识和风险管控能力,有效遏制较大以上事故的重要举措;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有效管控安全风险,全面提升危险化学品行业安全管理能力的又一重大制度性安排。区安全监管局成立了以安全监管局局长唐永川为组长、副局长罗劲松为副组长、危化办股室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具体指导开展此项工作。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全面实施两项管理制度的组织领导,主要领导要亲自研究部署,分管领导要负责具体推进。

(二)精心组织,扎实推进

各单位要抓紧制定本地本部门实施工作方案,将符合条件的危险化学品企业全部纳入建立实施两项制度的范围,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指导企业按要求建立完善并严格执行安全风险研判和承诺公告制度。

各有关企业必须按要求,在规定的时限内建立实施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研判和承诺公告制度,并采取有效措施,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工作有序推进,落实到位。

(三)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实效

各单位要对企业建立和落实安全风险研判与承诺公告制度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与统计分析,实施动态监管,将企业履行安全风险研判与承诺情况作为安全生产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的重要依据,督促引导企业自觉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要强化建立社会监督机制,鼓励企业员工和社会公众发现企业存在不、虚假安全承诺公告等情况时,积极向属地安办报告。对于逾期未建立制度、不、虚假安全承诺公告的企业,进行约谈、通报、公开曝光,并纳入重点监管对象。

请各单位及时将本方案精神传达至本辖区有关企业。

附件:1.公司级安全承诺公告

2.车间级风险研判报告及安全承诺公告

3.班组级风险研判报告及安全承诺公告

4.岗位级风险研判报告及安全承诺公告

附件1

公司级安全承诺公告

****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装置

套,其中运行

套,停产

套,检修

套。

特殊作业:

一级动火作业

处;二级动火作业

处;

特级动火作业

处;受限空间作业

处;

高处作业

处;其它特殊作业

处;

是否处于试生产(是

/

否)

是否处于开停车状态(是

/

否)

罐区、仓库等重大危险源是否处于安全状态(是

/

否)

今天我公司已进行安全风险研判,各项安全风险防控措施已落实到位,我承诺所有生产装置处于安全运行状态,罐区、仓库等重大危险源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主要负责人:

附件2

车间级风险研判报告及安全承诺公告

****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车间

高位生产活动及作业的安全风险可控状态

特殊作业的风险辨识、作业许可及管控落实情况:(

/

否)

一级动火作业(

)处;二级动火作业(

)处;

特级动火作业(

)处;受限空间作业(

)处;

高处作业(

)处;其它特殊作业(

)处;

处于试生产情况(是

/

否)

处于开停车状态情况(是

/

否)

承包商作业管控情况(受控

/非受控)

变更情况是否存在(是

/否)落实审批程序情况(是

/否)

车间安全状态

车间岗位(

)处,其中运行

)处,停产(

)处,检修(

)处

生产装置运行状态:

温度/压力/危化品/液位/流量等工艺参数处于指标范围(是/否)

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是

/

否)

设备设施完好无泄漏(是

/

否)

超限报警、紧急切断、联锁等各类安全设施配备完好投用,并可靠运行(是

/

否)

涉及罐区、仓库等重大危险源处于安全状态

储罐、管道、机泵、阀门及仪表系统完好无泄漏(是

/

否)

储罐的液位、温度、压力无超限运行(是

/

否)

装卸车时确保人员在岗(是

/

否)

可燃及有毒气体报警和联锁处于可靠运行状态(是

/

否)

仓库按照国家标准分区分类储存危险化学品,无超量、超品种储存,相互禁配物质无混放混存(是

/

否)

今天我车间已进行安全风险研判,各项安全风险防控措施已落实到位,我承诺本生产装置处于安全运行状态,涉及罐区、仓库等重大危险源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车间负责人:

附件3

班组级风险研判报告及安全承诺公告

*****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车间(

)班组

高位生产活动及作业的安全风险可控状态

特殊作业的风险辨识、作业许可及管控落实情况:(

/

否)

一级动火作业(

)处;二级动火作业(

)处;特级动火作业(

)处;受限空间作业(

)处;高处作业(

)处;其它特殊作业(

)处;处于试生产情况(是

/

否),处于开停车状态情况(是

/

否),承包商作业管控情况(受控

/非受控),变更情况是否存在(是

/否)落实审批程序情况(是

/否)。

班组

安全状态

班组岗位(

)处,其中运行

)处,停产(

)处,

检修(

)处

生产装置

运行状态

温度/压力/危化品/液位/流量等工艺参数处于指标范围(是/否)

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是

/

否)

设备设施完好无泄漏(是

/

否)

超限报警、紧急切断、联锁等各类安全设施配备完好投用,并可靠运行(是

/

否)

涉及罐区、仓库等重大危险源处于安全状态

储罐、管道、机泵、阀门及仪表系统完好无泄漏(是

/

否)

储罐的液位、温度、压力无超限运行(是

/

否)

装卸车时确保人员在岗(是

/

否)

可燃及有毒气体报警和联锁处于可靠运行状态(是

/

否)

仓库按照国家标准分区分类储存危险化学品,无超量、超品种储存,相互禁配物质无混放混存(是

/

否)

组承

今天我班组已进行安全风险研判,各项安全风险防控措施已落实到位,我承诺本岗位处于安全运行状态,涉及罐区、仓库等重大危险源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班组负责人:

附件4

岗位级风险研判报告及安全承诺公告

****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车间(

)岗位

高位生产活动及作业的安全风险可控状态

特殊作业的风险辨识、作业许可及管控落实情况:(

/

否);一级动火作业(

)处;二级动火作业(

)处;特级动火作业(

)处;受限空间作业(

)处;高处作业(

)处;其它特殊作业(

)处;处于试生产情况(是

/

否);处于开停车状态情况(是

/

否)

承包商作业管控情况(受控

/非受控);变更情况是否存在(是

/否);落实审批程序情况(是

/否)。

岗位安全状态

车间岗位(

)处,其中运行

)处,停产(

)处,检修(

)处

生产装置运行状态

温度/压力/危化品/液位/流量等工艺参数处于指标范围(是/否)

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是

/

否)

设备设施完好无泄漏(是

/

否)

超限报警、紧急切断、联锁等各类安全设施配备完好投用,并可靠运行(是

/

否)

涉及罐区、仓库等重大危险源处于安全状态

储罐、管道、机泵、阀门及仪表系统完好无泄漏(是

/

否)

储罐的液位、温度、压力无超限运行(是

/

否)

装卸车时确保人员在岗(是

/

否)

可燃及有毒气体报警和联锁处于可靠运行状态(是

/

否)

仓库按照国家标准分区分类储存危险化学品,无超量、超品种储存,相互禁配物质无混放混存(是

/

否)

岗位

今天我岗位已进行安全风险研判,各项安全风险防控措施已落实到位,我承诺本岗位处于安全运行状态,涉及罐区、仓库等重大危险源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岗位负责人:

安全风险研判机制第6篇

关键词: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风险分析;风险控制;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2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24-0176-03

0 引言

产品质量关乎国计民生,由于各种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使其成为强烈关注的焦点。风险管理是在实现未来目标的过程中将不确定性所产生的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的过程。本文将通过质检数据分析产品质量风险现状和影响因素,提出控制建议,降低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提高产品质量。

1 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状况

由质检总局的《2013年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

质检总局对各省的日用品、建材、食品、工业品及农产品等5大领域的139种产品(含56种日用品、22种建材、4种食品、41种工业品、16种农产品)进行了监督抽查。制造业产品的批次合格率为88.9%;进出口商品批次合格率98.58%;进出口食品方面批次合格率99.78%。全年共抽查了1.6万家企业生产的1.7万余批次产品,合格率为88.9%。抽查的大、中、小型企业的产品合格率为95.3%、92.0%、86.3%。

2013年某省共监督检验样品6万余批次(含国抽、省抽、市抽和工商部门委托抽查),其总体不合格率约为7%,纺织皮革类产品和电子电器类产品的不合格率最高,分别约达20%和12%。

2 产品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

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六个方面:人、机器设备、材料、工艺方法、测量、环境,也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技术、人员、管理和环境[1]。

2.1 技术因素的影响

技术因素主要包括机器、材料、工艺和测量等方面。机器设备及相关工具的维护和保养情况及其准确性、精确性情况影响着产品质量;原材料的质量及其保管情况也影响产品质量;选择的工艺参数和工艺装备等正确性、合理性及工艺方法的执行情况也会影响产品质量;测量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也直接影响着产品质量。

2.2 人员因素的影响

由于人员知识储备、技术经验和能力素养等方面的不同,以及企业培训力度的不同,技术能力仍有欠缺,违规使用生产原料,掺杂使假,逃避检验检疫等等都将导致产品质量问题。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差、粗心大意、不遵守操作规程、操作技术不熟练、厌烦情绪以及人为控制难度大等造成操作误差也会导致产品质量问题。此外,领导的质量意识是关键人为因素,督促各级领导加强质量管理,促进全体员工提高质量意识才能保证企业生产产品的质量。

2.3 管理因素的影响

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监管部门的协调监管力度和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等管理因素都影响产品质量。如安全用药意识比较薄弱,无监管或监管薄弱状态,监督执法工作薄弱,缺少统一的协调手段等。

2.4 环境因素的影响

社会环境方面存在质量安全市场秩序不规范、企业社会责任感较低、追求低投入高回报、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行为,威胁着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环境方面,生产现场的温度、湿度、噪音、振动、照明、气体成分、污染程度等都对产品质量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尤其是那些对环境条件有特殊要求的产品加工过程中。

3 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

3.1 传统产品产业链质量出现短板的风险

传统优势产业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但由于产业链的个别环节出现短板,导致整个产业不合格率偏高。原辅材料、标准件和非标外协零部件等成为供应链质量风险,如纺织皮革类产品产业链中的染料、面料及染整工艺,电子电器产业链中的低端电子元器件和电器附件、家具产业链中的人造板、胶黏剂等。由于恶性价格竞争,部分中小企业,为了获得生存空间,盲目追求制造成本,选取低价格供应链,导致产品安全性能不合格。

3.2 高新技术产品面临技术和标准的风险

新材料新工艺不断催生高新技术产品,但由于高端技术产品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片面追求和保留产品使用新颖性,缺乏产品安全标准化设计。且产品在初期缺少标准进行监管,往往会导致高新技术产品整体质量水平不高。高端产品均处于技术发展积累期,个别技术尚待突破,产品成熟还有待时日。

3.3 小型微型企业质量失控的风险

小型微型企业众多,三五人就能凭借一两台简陋的设备开始生产,加之其对质量和标准认识不足,难以保障其产品质量。如商用电器产品的对触及带电部件的防护、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和固体绝缘等基本电气安全项目的不合格;电源适配器的抗电强度等多项不合格;食品中添加剂和色素等超标;机械压力机的安全防护措施等多项安全措施缺失。

3.4 企业诚信缺失的风险

部分经营者缺乏诚信、假冒伪劣、违法添加、以次充好等。如食品中非法添加物;钢筋、不锈钢管材的直径/厚度不达标;汽车用制动器衬片使用低劣原材料;加油机非法改造加油机硬件进行计量作弊;石材产品的以次充好;纸制品添加荧光增白剂;液化石油气添加二甲醚等。

4 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

针对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食品等部分关键领域的国家质检中心建立了快速反应机制,能积极快速向上级部门反馈产品质量问题并尽快处置。各质检中心在监测过程中对非食用物质和致病菌等高风险项目,食品添加剂超范围或超限量、品质指标不达标等风险项目以及其他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项目,采用不同措施。此外还通过召开产品质量分析会、标准宣贯会等,深入分析产品质量问题,解读和宣贯标准,加大对生产企业的帮扶力度,开展质量提升分析培训活动,提升企业产品自检能力,引导企业强化质量责任意识,督促企业履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有效降低了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4.1 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范措施

①建立风险管理小组,加强风险管控。建立由生产和管理各环节人员参加的风险管理小组,负责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具体包括对风险的度量、评估和决策,员工安全知识的宣贯,生产过程风险监督排查,风险防控措施的制订,安全风险信息搜集整理等。

②监控生产过程达到规程要求。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制定相应的生产过程监控规程和检查员操作规范,监督制度规定的实施和检查员检查工作,要求检查员按相关规定对生产过程、包装过程进行全过程的监控。不符合规定要求或标准时,应立即整改,直到达到要求。

③加强研判实现前期预警。质量管理部门及生产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应根据原料和产品的相关检测、检疫、检查数据,及质监部门的预警信息,对本单位生产产品的质量安全进行研判和预警。有条件的,可建立相应的预警制度和预警平台,及时将预警信息告知相关工作人员,以便提高生产要求,加强检测检查力度,排除问题产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

④加强员工培训,减少人为差错。通过技术培训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和胜任能力,加强管理,完善规章,改善运行环境等措施,可以最经济地最有效的减少人为差错,生产企业应用好该方法加强员工培训减少人为差错。因此需要明确各类人员的素质要求,正确考察员工技能,合理安排工作岗位,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员工素质方能有效降低人员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⑤严控原材料质量。产品质量控制的好坏与原材料质量是分不开的,因此进场的原材料必须严格检验检查并符合要求。原材料的外在质量缺陷和内在质量缺陷最终都会降低产品性能,甚至产品安全性。找出哪些原材料特性可能影响产品质量安全,并重点监控原材料的这些特性。

⑥技术创新增加产品安全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产品安全性能认识的增强,利用技术手段研发安全性更高的产品也是一条重要途径,同时还能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例如,汽车行业的混合动力系统、起动/停止系统、汽车安全系统等都有效的提高的汽车的安全性能。

⑦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的交换和共享。由于行业、工艺过程、管理方式、掌握信息、认识经验及安全意识等方面的不同,以及不同用户对产品质量安全的侧重点不同,因此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及关注点不同,因此有必要保证企业间、员工间、供应商与用户之间及时沟通,实现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的交换和共享,对不同产品不同用途分别建立安全风险知识库,尽可能降低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4.2 质量监管部门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范措施

①成立风险监控管理领导小组。为加强全省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高风险预测能力,可在质监局成立局领导负责,巡视员、相关机关和事业单位负责人参与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相关制度和工作流程,建立规范有序的工作机制;收集全省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分析整理监督抽查信息、标准变化信息、产品质量曝光信息;开展风险预测并预警;制定专项抽查计划;构建风险监控体系。

②加强对风险控制的研究和应用。加强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的收集、分析、研判、评估等安全风险研究工作,建立质量安全风险研判机制,对倾向性、苗头性、疑问性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及时预警和处置,避免系统性、全面性重大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出现,减轻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造成的危害。

目前质监系统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意识不强,安全风险管理理念不清晰,相关研究仍停留在理论层面,实际应用较少,因此要加强风险控制的研究和应用。

③加强对部分高风险产品的综合风险评估。产品的使用风险不仅与产品自身的质量有关,还与安装情况、周围环境、使用人员等因素有关。如电热水器触电事故多发生于用电环境达不到要求(无接地保护,布线不规范等)的农村,电梯安全事故发生在小孩的情况较多。因此,对于这些产品应进行综合性的风险评估,联合相关管理部门,建立风险评估机构[2][3],完善制度规范,加强监管,保证产品使用安全。

④建设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预警平台。根据文件[4]要求做到对质量安全问题早发现、早沟通、早报告、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提高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尽可能避免出现重大事故,或尽可能减轻危害。风险信息研判采取分级研判和专门研判相结合的原则。各级质检机构都应当对收到的信息认真组织研判,通过科学研判确定风险性质和采取处置措施。建设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预警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风险监测信息的报送、分类、研判、处置、统计、预警和。通过加强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的搜集、分析、研判和统计,有利于对倾向性、苗头性、疑问性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掌握,以便及时预警和处置。通过该平台还能相关信息,以便质量监管部门和企业之间的产品质量风险信息的交换和共享。

⑤加快标准体系建设,规范工作流程。质量监管部门应引导产品生产企业和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积极推进标准体系建设,特别是加强对因标准缺失导致高危风险产品的行业标准体系建设。鼓励相关企业和检验机构积极跟踪研究国外标准和技术法规的新动向新变化,结合需求推进标准规范的制订和修改。如严格执行“抽检”分离制度,规范“抽样”“检验”工作流程,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⑥加强技术储备,提升技术能力,建立速效科技攻关机制。在科技研发过程中,积极开展相关产品(特别是高风险产品)的检测技术研究工作,开拓检测范围,提升检测能力,并注重技术储备。为应对突发事件,应建科技攻关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在突发事件时,有科研力量迅速开展工作,短时间内找出解决办法,为处置突发事件提供信息支撑或技术支撑,控制事件蔓延。此外,检验监管模式也需要技术提升来支撑,如进口机电产品的检验周期较长,且由于技术含量高构造复杂,需多专业人员协作,有必要提高检验技术水平,改进检验监管工作措施,提高检验有效性[5]。

⑦完善产品召回制度,健全产品召回体系。对于高风险产品,如食品、纺织品、电源、灯具、数字医疗器械、汽车、电子产品、机械产品、家电等,应加强监督抽查,对监督抽查不合格的产品和企业依法实施公告、曝光、整改复查、行政处罚,甚至召回相关问题产品等措施。目前仅汽车、进口乳品、食品三类建立了召回制度,质量监管部门应考虑对其它高风险产品也建立召回制度。只有通过召回制度才能从根本上处置不合格产品,才能使使用中的产品都是合格的,从而形成生产、销售、使用、召回的闭环产品质量控制模式。此外,质量监督部门应鼓励生产商经销商主动召回问题产品,而对高安全风险的问题产品应强制召回,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⑧借鉴国外产品监管的先进做法。

制定较高的产品质量标准,即规定了较高的产品质量特性技术要求。国外很多产品的质量标准比国内高,如油漆类产品中有害物质VOC释放量,欧洲标准比中国标准高很多。另外还可借助于民间检验体系,定期采购市场上的消费品进行严格检验并公布结果,指导消费。类似民间机构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广泛存在。政府和民间两套监督系统相互补充共同发挥作用。近些年美国和欧盟的许多产品瑕疵,都是被民间检测机构率先发现,政府随后跟进。中国应效仿这些经验建立一套民间检测体系[6],还可以借鉴美国的食品召回制度[7],如果食品被发现不合格,要求生产厂家和销售部门主动召回已售商品,并退还消费款项。

5 总结

产品质量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乎国家安全,关乎人类安全,随着生产力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产品质量也越来越高,特别是直接关乎人们生活的产品安全。因此,本文结合国家质检中心的检测数据,统计分析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现状和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控制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措施。

参考文献:

[1]张玉美.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分析与管理[J].中国检验检疫,2012(7).

[2]孙君茂.区域食物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7.

[3]何猛.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及监管体系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博士论文,2013.

[4]国质检法函〔2009〕293号.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2009,5,24.

[5]柯家骥,郑淼茜,黄海龙等.进口机电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与防范[J].机电技术,2013(03).

安全风险研判机制第7篇

在产品质量监督工作中,通过加强重点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以下简称风险信息)的收集、分析、研判工作,及时开展风险预警和处置,努力做到重点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着力提高风险监控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力争避免出现区域性、行业性重大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或力争减轻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造成的危害。

二、工作要求

(一)风险信息收集

1、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加强风险信息收集工作。一要明确各级质监部门和技术机构收集风险信息工作的要求和职责;二要建立相关业务部门风险信息沟通协调机制;三要积极探索与现有监管制度的有机整合,充分利用监督抽查、生产许可、区域监管、缺陷产品召回等现有监管措施收集风险信息;四要及时处理风险信息,需要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要同时实施,以防止和控制事态进一步扩大。

2、结合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实际,风险信息来源主要有:各级质监部门组织开展的监督抽查过程及结果信息;生产许可现场审查、产品检验和证后监管工作信息;各级检验机构日常检验工作信息;各级质监部门开展的年审、巡查、回访和执法打假等日常监管信息;有关部门、机构、行业协会、社会组织、消费者等反映的信息;消费者和行业内人士的投诉举报信息;企业质量信用不良记录信息;涉及产品质量问题的事故调查结论等相关信息;各类媒体网络有关产品质量的负面报导信息。

(二)风险信息分级规范

1、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确定为一级风险信息

已经造成人员伤亡的违法添加物、不明化学物质、危险零部件或其他物质、特殊工艺等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严重危及公众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

危害特别严重的突发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没有人员伤亡,但影响地域广泛,波及范围超出省级行政区域,受到境内外广泛关注的;

可能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影响产业发展安全,甚至危及经济社会发展安全或社会安定的;

社会敏感,引发政治关注或外交事件的;

需要总局或者省级政府统一协调组织处置的。

2、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确定为二级风险信息

发现有违法添加物、不明化学物质、危险零部件或其他物质、特殊工艺等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危及公众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

地域性突发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并呈扩大态势的;

可能对产业安全和发展造成影响的;

社会关注,有可能引发政治关注或政治事件的;

需要总局或省级政府关注的。

3、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确定为三级风险信息

有可能引发二级风险信息所列情形的;

尚不构成一、二级风险信息的;

属于局部、区域性,需要进一步研判的风险信息;

需要引起质监部门关注的信息。

(三)风险信息筛查和报送

对发现的风险信息要做好核准信息、分析原因、确定等级、及时报送等工作。

属于一般性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按照工作职能依法处理;属于重要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应开展研判分析并上报;属于食品(包括食品相关产品、化妆品)、特种设备、计量器具等情况的风险信息,要及时转相关科室处理。

1、核准风险信息。对收集到的风险信息确定信息来源、主要内容、危害对象、产生原因、风险危害程度、社会影响等相关信息。

2、分析风险原因。结合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实际,风险产生原因主要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或标准规定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原材料质量问题、企业偷工减料、生产技术和工艺缺陷等。

3、确定风险信息等级。根据掌握的相关情况,及时对收集到的风险信息做出分析筛查结论,提出风险信息分级等初步处理意见。

4、及时报送风险信息。各级监督部门负责将本辖区内发现并核准、筛查的风险信息和相关处理情况及时上报(附件1)市局监督科。

一、二级风险信息,以书面、电话等方式立即报送市局监督科。对三级风险信息,要在24小时内通过书面、电话等方式报送。需要保密或暂时不宜公开的,要遵守保密规定。

(四)风险监测

结合监督抽查、证后监管等日常监管工作和本辖区内的实际情况,积极建立重点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制度。根据风险隐患程度和影响范围,确定年度或季度需要重点监测的产品、区域、行业,针对潜在的风险问题开展主动监测,尽可能提前发现和预防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在风险监测过程中,发现重大变化或重要情况导致风险信息等级上升时,各级监督部门和技术机构要以书面、电话等方式立即报送市局监督科。

(五)风险信息研判

各级监督部门对收集到的风险信息应及时研判,分析风险的类型、程度、发生的概率、可能的危害等,形成书面研判结论并提出处置意见,及时上报市局监督科。

市局监督科对二级及以上风险信息,应及时上报省局。

(六)风险信息处置

各级监督部门要及时对风险信息进行处置。原则上,能处理的要立即处理,并及时上报处理结果。风险处置工作中,需要请示地方政府的,要及时报告,并积极建议政府采取相应措施。需要商请有关部门共同处置的,要及时协调,沟通一致后再作处置。

依据风险信息研判结果,区分不同情况可以采取以下处置措施:

(1)对明确的风险对象,依法开展监督检查,及时封存、召回有风险隐患的产品,并通报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

(2)对确认有风险的涉及面较广的重点产品和相关领域,组织开展专项整治和执法检查,并及时报告地方政府,建议政府采取相应措施。

(七)风险信息管理工作报告与公布

1、各级监督部门要及时向市局监督科报送《重点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管理工作报告》(附件2),主要包括:风险信息收集、研判、处置工作情况。并于每季度第一个月的5日前,报送上一季度工作情况;每年12月10日前,报送全年工作总结。

2、需要对外公布风险信息研判、处置情况的,应按照相关规定程序公布,不得擅自对外风险信息及处置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