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大学生就业安全教育(合集7篇)

时间:2023-05-29 16:11:15
大学生就业安全教育

大学生就业安全教育第1篇

现行高等职业院校中学生多为90后,他们正处于意气风发的年龄段,对各种新鲜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但是,这些青春期的学生由于知识基础薄弱,社会实践经验匮乏,就会对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难以判断是非。出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安全考虑,就需要进行安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其身心健康发展。

一、高等职业院校要将安全教育计划制定出来

高等职业院校要提高安全管理教育效率,就要按照相关的制度实施规范化管理。为了确保安全教育工作有效展开,就要将安全教育计划制定出来,安全教育内容要全方面覆盖,包括社会学、哲学、法学、政治学和心理学等等[1]。在开展教育活动的时候,要考虑到教育时间的有限性,科学合理地安排教育管理计划,以提高安全教育效率。高等职业院校要确保安全教育发挥时效性,还要建立考评机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授课内容之后,还要采用考试、考核的方式对安全教育效果进行考评,以提高学生对安全管理教育的重视程度。

二、高等职业院校要将安全教育的立体化网络格局构建起来

高等职业院校要将安全教育的立体化网络格局构建起来,就要形成两个管理网络,其一为以院校的领导为主要负责人,将安全教育的责任落实到保卫部门、院系、辅导员、寝室长。工作层层落实,形成网络化的安全管理体系;其二是基于校园网建立起来的安全宣传教育体系,特别是学校的专题网站,承担着安全教育的功能[2]。在进行安全教育信息传递的时候,要做到安全教育形式丰富,诸如图片信息、音频信息和视频信息等等,都可以作为安全教育信息的传播形式,同时,还要注重安全教育活动多样化,以提高对学生的新引力。比如,在对学生设施安全教育的时候,要将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或者所熟悉的事情作为案例,围绕着安全教育内容进行描述,可以提高安全教育的说服力。在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开展安全教育的时候,要将教育重点内容突出,对不同的学生实施差别化教育。安全教育中所涵盖的重点内容包括人身伤害、违法犯罪、损坏财物等等,特别是对心理市场的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就要重视学生的特殊性,具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教育。

三、高等职业院校的安全教育要具有可操作性

高等职业院校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要具有可操作性,才能够发挥实效性。高等职业院校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的主要实施单位是学校保卫部门、学院和班级。要确保安全教育落实到位,就要针对安全教育给予高度重视,诸如,落实岗位责任、对学生定期地进行安全指导、将考核内容量化为指标进行考核评定,安全教育还要接受监督,可以确保安全教育工作有序展开。此外,根据具体的安全教育需要将管理规范制定出来是非常必要的,形成制度,以作为日常安全教育主要依据。将安全教育的考核体系构建起来,就要做到综合性考核结合独立考核展开。建立学生安全教育激励机制,以使安全教育切合实际。

四、让学生参与到安全管理工作中

校园安全管理不仅仅是学校安全管理人员以及教师需要承担的责任,也需要学生积极地配合安全教育工作。为了让学生提高安全意识,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安全管理工作中,不仅可以提高安全管理效率,而且还可以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调动起来,让学生认识到,学校安全教育管理人人有责。基于此,学生就会对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有所了解,通过与同学进行交流,就可以使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得到更多学生的支持和理解[3]。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群体中如果有突发事件,在学生的参与下会及时解决,就可以将因此导致的损失降到最低。学校的学生参与安全教育管理工作,还可以起到育人的目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安全意识相应地增强。

五、将安全教育管理纳入到教学教材内容中

在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进行安全管理中,将管理内容融入到教材内容中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所编写的安全教育内容要实用且趣味性极强,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学生在课程学习的时候,就会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并掌握一些逃生的技巧或者防范危险的技巧,以提升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高等职业院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将安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让学生不仅提高安全意识,而且还具备防御受到伤害的能力,有助于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丁文胜.高职院校务必加强学生的“大安全”观教育[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10):213—214.

[2]徐学钢,谢鹏.从失联事件看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管理,2015(13):146—147.

大学生就业安全教育第2篇

目前,许多高校都通过采用校园宣传栏、开安全教育知识讲座等途径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大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防火、防电等基本知识,安全防范意识也有所增强,但是依然存在不完善之处。

1.重管理轻教育

当前,安全事件频发,高校各部门都把安全问题作为日常性工作来抓。但也一直存在着一种错误观念,即把安全教育当作管理问题,注重安全控制,通过制定各种规章制度,要求学生在此框架内活动,约束学生的行为。不可否认,这种通过规则来预防安全问题的发生可以取得一定的短期效果,但是从长远看,这种方式具有强制性,不能被大学生认同,不能内化为自身的行动,所以安全隐患一直存在。部分高校虽然设置了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课程,但是只是作为辅助教育,被放在次要的位置。学校没有把大学生安全教育贯穿于日常教学之中,认为只要学校太平无事,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就可有可无。只有当安全事故发生后,学校才会抓一抓,管一管,当风波过去之后,又把安全教育忽略了,安全教育并没有作为一项日常性工作常抓不懈。这种重管理轻教育、通过突击的方式来进行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缺乏安全教育的长效机制。

2.安全教育缺乏实效性

首先,安全教育手段落后。与专业课“点、线、面”相结合的教育方式相比,安全教育更多地强调“面”的教育,局限于开展一般性讲座,局限于交通、消防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安全知识教育。当前许多高校的安全教育,通常采用校园宣传栏、黑板报和辅导员说教等形式。这种传统的教育手段过于陈旧落后,缺乏吸引力,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加上传统的教育手段更多地侧重安全知识的灌输,很少涉及安全防范技能的实践,使安全教育收效甚微。因此,笔者认为,安全教育的手段也要与时俱进,顺应自媒体时代的发展,积极采取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微信、新浪微博、QQ等新型媒体平台进行安全教育,以引发学生的关注和兴趣。其次,安全教育内容陈旧。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依然停留在防火、防电和交通安全等方面,内容枯燥和重复,严重影响安全教育的效果。高校常通过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并将此作为安全教育的内容,没有提及新型的犯罪方式和犯罪行为,更忽略了安全防范技能和能力的培养,使得安全教育缺乏实效性。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犯罪成为一种新型的犯罪方式,所以网络安全教育应该作为重点的教学内容。要教会学生文明上网,遵守网络制度,同时警惕各种网络陷阱,尤其是网络交友陷阱。但是目前学校在安全手册和安全须知等方面很少涉及网络安全问题,相反,传统的安全教育在内容上占据了很大篇幅。因此,笔者认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必须紧跟时展,安全教育要具有时代性,少进行道理的说教,多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并积极开辟第二课堂,进行安全演练和实践操作的学习,使得安全教育的内容具体贴切,这样才能使学生警觉和重视。

3.安全教育不够系统

首先,安全教育教学体系不健全。目前,大学生的安全教育缺乏专业性和系统性,未能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第一,大学生手中没有专门讲解安全教育的课本,大学生不能系统完整地学习安全知识理论及实践操作技能,只能从网络上学习安全教育的零星知识,以至于在遇到危险时不知所措。第二,高校普遍把专业课置于优先发展的位置,这一点无可非议。但是,许多高校仅仅把安全教育停留在宣传阶段,没有开设安全教育专业课,没有把安全教育真正纳入日常教学体系,没有达到规范化和系统化的教育层次。其次,师资队伍素质有待提高。当前许多高校没有安全教育课的专任教师,安全教育课主要是由辅导员、学校保卫部门工作人员进行简单的讲解,师资素质有待提高。我们知道,辅导员和大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了解最深,是目前高校进行安全教育的中坚力量。但是由于辅导员的工作过于琐碎,整天忙于应付繁杂的日常事务,很少有时间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学习。从辅导员自身看,他们对安全教育的认识不深,而其他任课老师对安全教育只停留在了解层次,课堂上主要讲解自己擅长的专业课知识,不能将安全教育穿插其中。负责安全教育实践层次的专任教师更是缺乏,好多大学生从来没有进行过安全教育实践演练。因此,高校应该配备具有扎实的安全知识和具有丰富的安全演练经验的师资担任安全课教师,以提高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质量。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要实行“六课并举”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应该从大一新生入学开始,直至毕业,始终把安全教育作为一项日常性工作常抓不懈,使安全知识得到普及,安全意识得到增强,安全技能得到锻炼,从而为平安校园的构建奠定基础。

1.开设安全教育专业课

首先,学校要建立一支既懂安全知识又具有安全防范技能的师资队伍,并定期聘请公安、消防和卫生等部门的工作人员担任任课教师,用他们的丰富经验和学识来提高大学生的安全知识水平,使学生对当前坏人的骗术和伎俩有全面的认识。同时,高校应该加强与这些部门的交流与合作,组织学生到公安消防部门观看专业的安全演练,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让他们对学生进行训练。第二,将安全教育纳入到教学管理中,列入教学计划,保证授课课时。同时,教务部门要对这门课程规定一定的学分,真正将安全教育落到实处。第三,在努力增强大学生安全知识的同时,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可以通过谈话和走访等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并对他们提供帮助,及时对其进行心理干预,解决他们心理上的困惑,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上好大一新生安全教育第一课

上好大一新生安全教育第一课,使大学生从迈入大学校门的第一天起就对安全教育有全面认识,以增强防范意识。要改进教学形式,不要采用以往的把全体新生集中在一起进行讲座的方式,而应该以专业或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小班化专业授课。作为入学的第一堂课,可以通过多媒体放映的形式,让新生了解交通、消防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安全知识,还要让他们了解网络安全、网络交友安全、防诈骗传销等新型的安全知识。大一新生安全教育取得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从高中到大学的适应期长短,也将对以后的大学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3.强化安全演练实践课

以2008年上海商学院宿舍火灾为例。火灾发生后,4名女大学生相继从六楼跳下,均不幸身亡,其后几分钟消防官兵就破门而入。试想如果这4名大学生能掌握基本的安全技能,多争取几分钟,结果或许是另外一种情形。另外,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紧邻震中心汶川的四川安县桑枣中学,全校2200多名师生,在地震发生后像平常演练一样秩序井然,以最快的速度冲到操场,最后无一人身亡。通过两则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强化安全演练实践课的重要性。首先,可以联系当地的消防部门进行消防安全演练,进行火灾现场演示,并教会学生如何使用灭火器,知道常见火灾的扑救方法,在不同情况下的逃生技巧,等等。其次,应该与公安部门密切合作,组织武警官兵教会学生一些必备的防护技能,尤其是教会女大学生基本的保护技巧,并进行现场演练。再次,应以学院为单位,根据情况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并在演练的过程中不断总结规律和方法,丰富逃生的本领,以便在遇到危机时增加生存的可能性。

4.开设案例分析课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包括治安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和食品卫生安全,也包括新形势下的网络安全和心理健康安全等,可以选取每个方面的典型案例来进行分析,以案例现身说法,进行警示教育。在案例课的内容设计上,应根据授课的内容,制作不同的课件,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充分发挥PPT的多种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授课的环节上,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增强互动性,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此外,也可以选取网络平台进行警示教育。目前,QQ、微信和微博等新型的社交媒体已成为大学生日常交流的一部分,高校可以利用这些沟通工具,定期在校园网上社会近期的违法犯罪案例,并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警示教育,把网络建成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新阵地。

5.开展安全知识竞赛

开展安全知识竞赛活动,可以夯实大学生的安全知识,增强其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江苏省从2012年开始,连续三年举办了由省教育厅主办、省高教保卫学会承办的全省大学生安全知识竞赛,取得了圆满成功。举办这样的活动,大学生可以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可减少和避免一些安全事故。高校的宣传、学工、团委和保卫等部门可以以各学院为单位,举行校级学生安全知识竞赛,设置相应的奖项,做到全员参与,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将安全知识熟记于心,从而在校园里形成一种“人人学习安全知识、人人重视安全”的文化氛围。

6.开好毕业生就业安全教育课

大学生就业安全教育第3篇

美国安全工程学科高等教育现状

美国的安全学科高等教育起步早、发展快,早在17世纪末,一些大学就设立了卫生工程、安全工程、安全管理、毒理学和安全教育方面的硕士和博士学位。1970年,《职业安全健康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美国职业安全健康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也为安全工程学科发展指明了方向。目前,美国开设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的学校大约有50多所,学科设置丰富多样,门类齐全,涉及到职业安全健康领域的各个方面,如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职业病治疗专业、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的消防与应急救援专业、爱达荷州立大学的应急管理专业和印地安那大学伯明顿分校的安全管理专业等。办学层次方面,约有30多个学校设置了安全工程理学学士(硕士)学位、文学学士(硕士)学位和公共卫生硕士等,约有10多个学校设置了安全工程博士学位。各学校生源招收方面非常广泛,学生为应届高中毕业生,同时也对有多年工作经验或其他专业教育背景的成年人进行在职培训教育。在课程设置方面上,主要由包括基础课和专业课在内的必修课与选修课构成,教学科目安排比较均衡,主要教授安全生产相关基础理论和安全技术工程等课程,同时也开设安全心理学和医学方面的课程,强化学生对工业卫生和职业健康方面知识的掌握和领域的拓宽。学生完成学制教育,考试合格,由学校颁发毕业证书或资格证书。受过美国安全工程高等教育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制造业、采矿业、运输业和建筑业等多行业领域的职业安全健康相关工作,毕业生大多从现场基层的安全工作岗位干起,逐步晋升到公司的安全主管。以宾夕法尼亚州印第安纳大学的安全科学学院为例,该学院设有安全、健康和环境理学学士,每学年约招收70名学生,办学及相关特色包括:传授SHE(安全、健康和环境)基础课程教育及风险灾害辨识能力;与企业签署实习计划,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学生可参加学院与企业联合举办的招聘会,获得见习及正式工作机会;学院的老师大部分为来自各行业领域的专家,学生可学到最实际的应用技能;学士毕业后的就业渠道广泛,就业率达到75%~90%。

英国安全工程高等教育现状

在英国,安全工程学科是公共健康学科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其研究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企业和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安全生产、职业健康、事故经济财产损失及社会影响等问题并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为适应当前英国职业安全健康发展方向和需要,英国的安全工程学科高等教育更加侧重职业安全健康方面,在课程设置上,通用性课程设置和各行业领域中具有共性的职业安全健康教育方案在各大学之间的差异不大,除此之外,不同学校针对研究教育的倾向不同,在一些行业领域的专业教育方面还设置了相关的行业背景课及行业安全课程,并设置了一些医学、心理学及管理学等课程,使学生全面掌握安全工程专业的相关知识。一般来说,在课程设置中关于方法论、统计学、管理学、流行病学和心理学等课程的占比较大,工程技术方面的课程设置较少。就业方面,安全工程学科的毕业生大部分都到政府、企业和研究院等部门工作,主要从事安全教育、培训、研究和风险管理等工作,如英国格林威治大学职业安全健康专业的毕业生就职岗位主要为国内外相关部门的安全生产顾问、安全主管、环境与职业健康顾问,以及在政府公共部门担任职业健康专员等;西苏格兰大学职业安全健康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就职于政府部门、公共服务组织、保险公司、安全健康顾问和安全风险评估公司等。

日本安全工程高等教育现状

日本在安全生产研究和教育方面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在吸取世界各国安全生产研究教育发展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安全工程学科建设与发展体系。1967年,横浜国立大学在该校电气化学专业的基础上,建立了日本国内第一个安全工程专业,随后,各大学相继设置了反应安全工程学、燃烧安全工程学、材料安全工程学和环境安全工程学等专业,并在研究生院设置相应的硕士课程,到70年代末,日本大学教育中开设安全工程学已经接近50个。目前,日本开设安全工程专业的大学培养的对象主要为应届毕业生及社会相关人员,对教育考试合格的学生颁发相应的学位及相关证书(见表1)。专业领域方面,一方面注重安全管理方面的学科建设,以关西大学为例,其在本科教育设置上有社会安全学系安全管理学科,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现代社会安全的各种问题,培养学生广泛掌握法律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和医学等知识,教学计划以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为主题展开,将新生编入小规模的研讨班,在学习事故灾害和自然灾害案例的同时,接受现场实习、实地调研和人工模拟等实践教育,使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判断能力更能满足工作需求。另一方面,学校的教育也更加倾向于安全生产领域的工程建设,以横浜国立大学为例,学校将工学部的安全工程专业同应用化学专业、材料化学专业、化学工程专业共4个专业合并,成立了工程物质专业,教学与研究的领域主要为环境污染评价、污染防治技术、工业高能量反应特性评价和压力容器设计与安全评价。

澳大利亚安全工程高等教育现状

大学生就业安全教育第4篇

风险社会下的安全教育主要内容

美国专栏作家沃尔特•李普曼1943年在其著作中首次使用了“国家安全”(NationalSecurity)一词。至此,国家安全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对国家安全的概念界定,一直存在争议,一般是指作为政治权力组织的国家机器所建立的社会制度的生(存)与发展的保障。它包括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以及相关的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和国家机关的安全。笔者认为“国家安全就是一个国家处于没有危险的客观状态,也就是国家既没有外部的威胁和侵害又没有内部的混乱和疾患的客观状态”。[3]近年来,高校和境外合作交流越来越多,部分境外敌对分子利用参观访学、学术合作、文艺演出、国际大赛等形式培养或扶持“内部势力”,伺机对我国进行渗透和破坏。因此,国家安全教育要突破传统安全的讲述,要转向国际形势、经济安全和信息安全,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增强有效防范和应对来自国际经济领域的各种经济安全的能力,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法》,防范国外敌对势力通过各种途径窃取我国政治、经济、军事秘密,严禁窃密、泄密,要具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和对风险的应对化解能力。

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出版了《生命教育》(EducationforLife)一书,首次明确提出生命教育概念,并在美国加州创建了阿南达学校,开始倡导和践行生命教育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并在全球迅速发展。然而,我国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则较为迟缓,2005年上海市公布《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沪教委德〔2005〕21号),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在高校中“生命安全教育”目前还是空白,据最新调查显示,大学生自杀率是同龄人的2-4倍,已成为自杀的高危人群。教育部长袁贵仁强调“生命不保,何谈教育”。尤其在现阶段,风险社会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正日益侵蚀着没有任何防范技能的大学生,高校要将“生命安全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通过开设系统的“生命安全教育”课程,让学生体会生命的无常,珍惜生命的价值。

高校逐年扩招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大学生就业难,据统计,2011年高校毕业生达660万,还有2010年、2009年未就业毕业生,就业形势相当严峻。随着就业催生出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大学生被卷入传销组织,因就业压力而自杀等引发的“生存恐慌”心理疾患不断蔓延,同时就业中的不公平性被堆积和放大,稍有不慎就会引发,这种由“风险社会”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成为高校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高校要同地方政府加强合作,共同面对社会风险所带来的冲击,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安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风险识别能力,防范就业陷阱,杜绝就业安全隐患。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当代大学生在享受着网络给自己带来的诸多方便与快捷、知识与乐趣的同时,其身心正承受着网络带给他们的“煎熬”。网络的超时空性和隐蔽性,正成为某些境外敌对势力向大学生思想领域渗透的工具。大学生因网络成瘾,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荒废学业、心理和行为异常,甚至出现违反道德和违法犯罪的非理,如滥用信息技术制造传播信息垃圾和计算机病毒;编造虚假信息对他人进行诽谤或制造社会混乱。因此,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在思想上形成一道网络安全的“防火墙”。[4]

风险社会下大学生安全教育实施的有效路径

在现代风险社会中,高校必须转变教育理念,由传统安全教育向安全教育常态化转变;要不断整合教育资源,探索校府合作、校企合作、校际合作,资源共享;通过完善安全教育制度,构建现代化的安全教育体系。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实现高校安全教育和谐发展。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地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地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校要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将安全教育同其他学科建设相统一,制定教学计划,将安全教育课程纳入教学,使安全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计学分。加大经费投入,师资力量培养和教学配套设施建设。尤其是在安全意识上,要从事后补救转向事前预警,高校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校园预警系统,并通过系统的安全教育课程,向大学生传授安全知识和安全防范技能,培养他们规避风险,化解风险的能力,全力推动安全教育常态化。

由于高校在地域、办学历史、发展理念等方面存在的种种差异,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均衡性,应该积极探索与政府、企业、其他高校之间的合作。高校和地方政府之间形成有效互动,实现“校府合作”,政府作为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拥有强大的社会资源,要不断盘活社会资本的存量,通过与政府各职能部门的有效互动和通力合作,以建立“安全教育基地”为载体,使安全教育由课堂走向课外,增强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加强与企业和其他高校的沟通和联系,推进校企合作、校际合作,达到资源共享。在安全教育实施中,加强同公安、司法、卫生、文化、建设、交通、工商、质检、宣传、新闻出版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和合作,着力构建“学校主导,政府配合,社会参与”的合作格局,有力推进安全教育的有效实施。

大学生就业安全教育第5篇

【关键词】卫生高职教学;职业安全教育;原因;渗透;强化;措施

随着经济体制和经济增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我国物质、文化的发展水平快速提高,医疗事业也不断发展,医疗卫生教育也在不断进步,卫生高职教学在学习者的知识水平提高上也做了许多努力,不管是硬件设施医疗卫生设备、环境等,还是软件基础即卫生高职中的师资力量都有一定的提高,因而卫生高职学生的知识水平也随之提高并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卫生高职教师在学生的职业安全教育这一块并不是非常重视,学生的职业安全意识也非常薄弱。职业安全意识薄弱对学生未来进行医疗卫生工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存在一定风险隐患。而目前我国卫生高职教育教学中,学校与教师的关注的重点是注重就读学生未来的就业问题,从而教师在教学中注重的就是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训和提升,对学生的职业安全教育就相对忽视。学生未来从事的是医疗卫生事业,但因为职业安全教育的缺失,使得我国的卫生行业的安全状况远滞后于经济建设的步伐,卫生行业职业安全更是形势严峻,法规落实不到位、安全防护制度不完善,防护意识、防护知识的缺乏以及防护设施的滞后都使医务工作者在职业风险面前如履薄冰。

一、重视职业安全教育的原因

我们在卫生高职教学中应当认识到,学生以后是要从事卫生行业的,卫生行业的安全有一部分是受学生的安全思想素质影响的,渗透和强化职业安全教育的确非常重要。重要的具体原因则在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卫生行业本身是一个风险较高的行业,它涉及到医药、化学制药、医疗器具、实验操作等等方向,而这些方向的实际操作有诸多的要求,稍有不慎医疗卫生工作环境发生变化,都会造成安全事故。2、其次,由于卫生行业的风险性较高,面对职业风险,我国医务人员抵御风险能力还比较弱,我国医务职业的防护管理还处在初级阶段。例如,对艾滋病的防护管理到2004年卫生部才正式颁布《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医务人员在为病人进行艾滋病治疗的时候是非常危险的,可见人在医疗卫生行业的抵抗能力是较弱的。因此强化职业安全教育十分重要。3、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在美国每年卫生行业职员中被针刺伤或经皮肤受伤害的可达60~80万人,而62%~88%的锐器伤是可以避免的。以最简单的戴手套为例,恰恰是预防接触性传染和锐器刺伤感染的有效方法,而良好专业行为和习惯的养成,关键要意识先行,即重在教育。通过对医疗卫生学习者的安全教育,降低未来卫生工作者身体以及心理的伤害,进而更好地为患者进行治疗。

二、安全教育的措施

由此,必须清楚的是,卫生高职教师应该如何做到对学生职业安全教育的渗透与强化。本文就此结合卫生高职教学实际,提出以下渗透与强化措施。1、营造全校范围安全教育的氛围要让学生进入校园的那一刻,就能感受到卫生高职院校的安全理念和安全教育的氛围,进而学生由于潜移默化的影响,自然而然形成卫生安全意识和安全观念,提高医学卫生安全素质。让“以人为本、预防在先”的安全理念以及“严格遵守,安全规程”的安全准则深入人心。营造全校范围安全教育氛围可以具体到以下几点:(1)新生入学教育。卫生高职院校在新生入学时,除了对学生介绍以往的校史、专业、校规校纪外,另外根据学生不同专业加入相应的职业安全教育。例如,化学制药专业,学校以教研室为单位给新生做好专业安全教育的讲座。在化学制药中,不可避免要涉及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危险化学品,在使用、废弃处置或存储等过程中极易发生事故。教师在开展讲座是预先给学生传授相关的自我防护知识,使学生大致了解哪些试剂有剧毒,哪些溶剂是避免使用的,哪些试剂或反应容易发生爆炸,高温高压反应如何操作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减少事故的发生。通过讲座,既强调了卫生高职院校对安全教育的重视,又为新生入学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知识学习的氛围。(2)开学第一课教育。每学期开学,都要利用班会课进行开学第一课教育,作为卫生高职院校,学校培养的是未来的医务工作人员,职业安全教育需要反复强调,所以利用每学期的开学第一课,向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凸显安全教育的重要性。(3)定期开展安全知识竞赛。校园每学期定期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分专业进行,每个专业在安全知识竞赛中选出优秀学生进行表彰奖励,形成安全教育的氛围,进而培养学生的职业安全意识。2、教学过程渗透安全教育卫生高职院校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不仅要传授卫生医学知识,还要将职业安全意识融入到卫生医学知识当中。例如,学生在分辨时,教师除了教学生辨认的方法,还要强调的安全使用。从品来看,阿托品、地塞米松、麻黄碱、肾上腺素等均为1ml安瓿,学生极易发生混淆。因此要强调学生注意取用正确药品,以确保麻醉用药准确无误,再进行的正确操作。(1)理论教学教育。教师在卫生理论教学的时候应该明白,学生此时逐渐在形成专业知识、习惯、意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会产生深刻的印象,所以将安全知识融入课堂,对保护未来医务工作者的身心健康有非常大的作用,从而也为减少卫生安全事故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护理学专业理论教学中,教师将七步洗手法和穿脱隔离衣法、无菌技术和隔离技术、标准预防技术和分级防护技术、针刺伤防护技术和应急处理技术等内容融进理论教学。由此,可以达到职业安全教育的渗透与强化。(2)实验教学教育。卫生高职要求的是学生有过硬的技术,除去理论教学外,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做到实验操作的规范指导,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学校许多的安全事故发生在实验室的比例不小,因此学生在实验操作时可以切身体会到职业安全的理论教育对实验操作有非常大的帮助,在实验操作时也注重安全操作。教师在学生实验前和实验过程中都应当做好安全教育。3、加强安全措施教育加强安全措施教育,指的是卫生高职教师在教学的安全事故处理的环节,根据学生实验操作发现实验室器材,或者学生本身操作失误等现象采取一定的措施。例如,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采取整改措施“在安全隐患消除前不得开放实验室”。或者,实验教学中,发生操作失误导致一些损失,例如实验器材的损失、人员的伤害等,学校有权根据具体情节和事故等级,给予批评教育,行政处分,甚至提请刑事诉讼。从安全事故的处理措施中,学生也能感受到职业安全的重要性,就达到了职业安全教育的渗透和强化目的。

三、结语

卫生高职本就具有自身特点,卫生医疗事业也有其风险性,因此卫生高职教师必须明白职业安全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进而采取一定的措施去强化学生的职业安全意识,培养学生高尚的医德情操。

【参考文献】

[1]王丽.在卫生高职教学中渗透并强化职业安全教育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4.12.149-151.

大学生就业安全教育第6篇

关键词:安全教育;研究生;长效机制;网络服务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3-0004-03

一、引言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逐渐扩大,社会、校园环境的日益复杂及愈趋开放,高校研究生教育与管理出现了诸多新特点,办学形式多样化、学生管理方式社会化、学生结构复杂化、研究生生活空间扩展化、交流领域拓宽化等。而研究生由于一直处于半封闭式、亚社会的生活环境中,普遍存在做事麻痹大意、容易亲信他人、心理成熟滞后、安全意识与法制观念淡薄、社会经验不足等特点,这给学校的安全教育管理带来了种种挑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把安全教育作为第一要务狠抓、实抓、恒抓,加强研究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当代研究生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评价体系、价值取向等发生了巨变,而高校安全教育工作模式则一直处于比较滞后的状态,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存在多方面的缺陷。高校针对安全教育,大多停留在文件和口头上,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现代化安全教育制度体系,安全教育的现代化程度远低于教育现代化的整体水平;理论研究方面,有关高校安全教育的研究较为零散,系统性不强,国内外安全教育的专著寥寥无几,大部分期刊论文的相关论述如蜻蜓点水,观点模糊,说服力不强;具体做法实施上,国内高校一贯坚持“学术为本,科研为纲”的教育指导方针,对安全教育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缺乏前瞻性;安全教育与实际存在脱节,传统说教式的安全教育模式过于抽象化,无法形象内化为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自护自救能力。当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在传统的安全教育模式的桎梏下步履维艰时,风险社会已悄然进入校园安全的视野,安全教育内容由过去主要关注法律法规、人身财产安全等传统领域向涉及生命、心理、社交、就业、网络等非传统安全转变。在“内忧”与“外患”的双重挑战下,高校必须转变教育理念,整合教育资源,完善安全教育制度,寻求由传统安全教育向安全教育常态化转变的出路。

二、研究内容

基于以上讨论,通过对安全教育模式的理论改革与创新研究进行尝试性探索,完善了建立高效安全教育长效机制的理论构想,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建设性实践方案。

(一)宏观着眼,建立高校安全教育长效机制模式

所谓教育长效机制模式是指教育运行过程中,教育系统中各部门、组织基于教育实效性的共同目标,既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又相互协调、相互配合而建立起来的能够长期有效发挥教育功能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科学、合理、和谐的工作机制体系。这种教育长效机制并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起来的,能够很好地适应高校安全教育的需要。本文从协调教育机制、教育主体合力两个方面对高校安全教育长效机制模式进行可行性探究。

1 完善教育机制,将安全教育管理渗透到研究生教育的方方面面

要把安全教育内容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和日常生活之中去,在平时教育中要贯穿于入学教育、学中教育、毕业教育等全过程中去,要充分挖掘高校现有教育教学资源,对专业理论教育、法律知识教育、实验室安全和实习实践等教育教学各环节都要全面地进行优化整合,使高校安全教育可持续性发展起来。

安全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专业素质的提升是研究生教育与管理最核心的内容,依托导师、授课教师在专业教学中植入安全教育因子寻求安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契合点,保证研究生安全教育不被边缘化、末端化。

安全教育与日常管理相互渗透。渗透安全教育的日常管理是能动的管理,贯穿日常管理中的安全教育是有效的教育。针对研究生科研、生活等分散的特点决定了研究生的安全教育必须与严格的管理相结合。

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互相协调。教育的精髓就在于把组织的意志转化为管理对象的自觉行动,学校教育是主要的,但应充分考虑研究生具备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能力和要求这一特点,充分发挥研究生的自我教育功能,催化安全教育的内化过程。

整体教育与分散教育有机统筹。研究生群体的规模化发展和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要求安全教育工作必须发挥整体和分散教育的互补效用,在安全节日、重点时期进行集中安全教育,同时,本着服务育人的思想,深入到研究生群体中去,针对某些敏感时期和特殊个体进行临时、个案教育。

2 提高重要性认识,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

安全教育是高校安全稳定的保障,是高校安全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各级领导组织要提高对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实行安全责任负责制和问责制,确保安全教育落到实处,形成安全教育人人有责、齐抓共管,从不同角度发挥不同的作用,使安全教育步入规范化、走向系统化、达到常态化。

学院领导根据学校相关文件和校规校纪的有关规定,结合研究生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对研究生安全教育方式方法进行科学定位、宏观指导,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安全教育的方法,逐步健全安全教育的运行机制。

导师是研究生的第一责任人和管理的骨干力量,应切实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教育和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应加强安全教育师资培训力度,培养和提升导师的“安全教育”意识,创造有利条件发挥导师对研究生的安全监督作用,将研究生安全纳入导师考核体系,将安全管理工作切实有效地嵌入到导师责任制中。

授课教师要发挥教学课堂的作用,在授课时结合课程内容有意识地渗透一些安全教育的内容,以正确的方式、先进的思想引导学生,在“传道、授业、解惑”中对 研究生进行安全教育。

研究生辅导员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指导和实施者,是开展研究生安全教育的中坚力量。探索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水平高”的专职和高年级兼职辅导员队伍,通过合理选配、科学管理和精心培育为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研究生会、班级联系人、勤助学生是学院研究生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学生力量,是实现整体教育与分散教育有机统筹的实践主体。研究生会是辅导员的得力助手,应积极组织策划各类安全教育活动,并设立有效的研究生安全应急小组;班级联系人在学院和研究生之间发挥着上传下达的桥梁作用,应充分发挥各班级联系人的主观能动性,深入班级将安全教育落到实处;勤助学生能弥补安全教育即时性大、灵活性强的缺口,为安全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很好的补充。

(二)微观入手,多重点切入实现高效安全教育机制的有效运行

高效安全教育长效机制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敲打、锻造、磨合,才能查缺补漏,升华提高。从微观视野来看,高校管理方式的改变、研究生生源结构的深化、网络对个体生活方式的影响,迫使我们重新审视和定位研究生生命、心理、就业安全以及网络安全教育管理。结合高校特点,本课题主要从安全教育的重点方式、重点时期、重点问题三个侧面进行全方位的实践探索研究。

1 重点方式——以网络为平台,创新安全教育方式

网络技术的进步给教育带来的是一场革命,安全教育工作也要顺应这场革命的潮流。应当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改变传统安全教育的老面孔,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安全教育工作向立体化、动态化、多元化、现代化发展,为研究生安全教育建立一道坚固的“防火墙”。

(1)利用先进技术,实现信息网络化管理

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平台对学生档案、日常管理、学生基本信息等进行全面管理,简化学校传统的管理模式。通过设置信息和管理模块、数据库管理模块、档案查询模块、在线留言模块等可以使学生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数字化,发挥网络信息安全性、操作快速性、间接性和方便性以及系统的良好交互性,在实现管理无纸化的同时为安全教育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保障。

(2)构建信息传达网络,保证安全工作即时到位

形成一条上传下达、畅通无阻的信息传达网络是维护高校校园安全稳定的一个关键因素。高校在安全管理工作队伍建设中,应该调动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力量,通过学生处、教务处、保卫处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发动导师、辅导员、班级联系人等网络渠道的相互沟通,从而将各类安全事故或隐患第一时间地传达至相关部门,并得到及时解决。

(3)建立联络体系,及时获取安全信息

依托手机通讯、QQ群、微博、微信、人人网等平台在学院研究生内部建立交叉联络体系,以学科专业、课题组、党支部纵向联结,以班级横向覆盖。通过便捷的网络渠道获取有效信息,为辅导员和“三助”学生进行安全管理提供便利。借助QQ共享、邮件、飞信等方式将当前警情提示、敏感问题等及时,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教育学生在这些重点时期必须严加防范;通过网络交流中可以直接获取学生的近况,准确、快速地了解广大学生的思想波动,及时关心学生。

(4)主动占领网络,开辟安全教育新阵地

根据研究生信息获取方式网络化的新特点,应把安全教育与管理渗透到微信、微博、空间、人人网等交流平台。开设安全教育公共主页,把相关法律法规、安全知识、安全教育等进行循环滚动宣传,并针对校园安全事故安排网络教育课程,提高学生对安全教育的接触频数;另一方面,在学校网站设置安全绿色通道,方便学生根据个人时间、具体需求进行相关的交流与咨询,提高学生的安全教育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2 重点时期——感应敏感阶段,保证安全教育有“始”有“终”

安全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有的放矢地制订教育与管理计划,把握重点时期的集中教育,包括新生入学、开学或放假前后、毕业前夕、节假日及周末、外出实习等。研究生入学教育,是新生入学后的第一课,起着成长成才的“导航”作用,必须将安全示警工作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第一时间植入安全意识,使学生掌握安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知识,逐步形成较明确的安全理念和重视安全教育的行为习惯;毕业前夕研究生由于就业、毕业等敏感问题的存在使得研究生心理和思想处于高能紊态和狂躁期,各部门应加强安全警戒措施,防范各类安全隐患的发生。

3 重点问题——应对“风险社会”,构筑校园安全防护屏障

(1)生命安全教育

近年来,一例例触目惊心的校园安全事件,马加爵事件、火灾事件、校园自杀事件、投毒事件等,研究生应对挫折生命价值观的淡化以及危急时刻必要生存技能的缺失敲响了高校生命安全教育的警钟。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生命教育这个环节,对研究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关注度不够,导致少数大学生生命观缺失,没有生命神圣感、生命安全感、生命价值感和生命成就感。抗打击能力的削弱和生命价值意识淡薄是校园安全事故频发的首要罪魁,高校必须把生命安全教育放在攻坚位置,积极开展普及生命意识教育,探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新思路、新方法,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借助榜样模范的带动效应,促进研究生生命价值观的苏醒和重塑。高校生命安全教育,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人道主义精神,而且对于促进大学生素质提升和人格完善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心理安全教育

研究生作为一个承载社会、家庭高期望值的群体,正处于青春后期,面临着求学、求职、求偶三大人生课题,因此普遍存在心理问题,据统计目前在校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多的趋势。学校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心理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以提高其心理素质和承受挫折的能力,从而预防由心理问题导致的安全事故发生。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为研究生的安全撑起强有力的保护屏障,有效杜绝心理性安全事故的发生。应采取普遍教育和个别疏导相结合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人际关系和谐教育、环境适 应教育、健康人格教育、心理卫生知识教育、压力挫折应对教育及心理疾病防治教育等内容,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消除挫折感与自卑感,增强自我调节能力,掌握心理调适的基本方法,更好地适应环境,全面客观地审视自我、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妥善地处理在学业、情感、择业等方面的各种问题;定期进行心理排查,对结果有异样的同学及时给予援助,并建立心理健康数据库。

(3)就业安全教育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研究生就业中呈现出“过度教育”“高学历、低就业”的畸态,随之而来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催生了一系列就业安全隐患。传销组织伺机侵入,就业中不公平性被堆积和放大,就业压力持续负重,从而导致研究生群体中“生存恐慌”心理疾患不断蔓延,由“风险社会”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成为高校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针对研究生择业、就业中存在着各种安全隐患,高校要高度重视研究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有意识系统传授研究生就业安全常识,开展“防范就业陷阱”等安全教育实践活动,培养研究生就业安全意识,提高其社会风险识别、应对、化解能力,有效杜绝就业安全隐患。

大学生就业安全教育第7篇

微观入手,多重点切入实现高效安全教育机制的有效运行高效安全教育长效机制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敲打、锻造、磨合,才能查缺补漏,升华提高。从微观视野来看,高校管理方式的改变、研究生生源结构的深化、网络对个体生活方式的影响,迫使我们重新审视和定位研究生生命、心理、就业安全以及网络安全教育管理。结合高校特点,本课题主要从安全教育的重点方式、重点时期、重点问题三个侧面进行全方位的实践探索研究。

1.重点方式———以网络为平台,创新安全教育方式

网络技术的进步给教育带来的是一场革命,安全教育工作也要顺应这场革命的潮流。应当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改变传统安全教育的老面孔,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安全教育工作向立体化、动态化、多元化、现代化发展,为研究生安全教育建立一道坚固的“防火墙”。

(1)利用先进技术,实现信息网络化管理

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平台对学生档案、日常管理、学生基本信息等进行全面管理,简化学校传统的管理模式。通过设置信息和管理模块、数据库管理模块、档案查询模块、在线留言模块等可以使学生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数字化,发挥网络信息安全性、操作快速性、间接性和方便性以及系统的良好交互性,在实现管理无纸化的同时为安全教育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保障。

(2)构建信息传达网络,保证安全工作即时到位

形成一条上传下达、畅通无阻的信息传达网络是维护高校校园安全稳定的一个关键因素。高校在安全管理工作队伍建设中,应该调动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力量,通过学生处、教务处、保卫处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发动导师、辅导员、班级联系人等网络渠道的相互沟通,从而将各类安全事故或隐患第一时间地传达至相关部门,并得到及时解决。

(3)建立联络体系,及时获取安全信息

依托手机通讯、QQ群、微博、微信、人人网等平台在学院研究生内部建立交叉联络体系,以学科专业、课题组、党支部纵向联结,以班级横向覆盖。通过便捷的网络渠道获取有效信息,为辅导员和“三助”学生进行安全管理提供便利。借助QQ共享、邮件、飞信等方式将当前警情提示、敏感问题等及时,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教育学生在这些重点时期必须严加防范;通过网络交流中可以直接获取学生的近况,准确、快速地了解广大学生的思想波动,及时关心学生。

(4)主动占领网络,开辟安全教育新阵地

根据研究生信息获取方式网络化的新特点,应把安全教育与管理渗透到微信、微博、空间、人人网等交流平台。开设安全教育公共主页,把相关法律法规、安全知识、安全教育等进行循环滚动宣传,并针对校园安全事故安排网络教育课程,提高学生对安全教育的接触频数;另一方面,在学校网站设置安全绿色通道,方便学生根据个人时间、具体需求进行相关的交流与咨询,提高学生的安全教育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2.重点时期———感应敏感阶段

保证安全教育有“始”有“终”安全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有的放矢地制订教育与管理计划,把握重点时期的集中教育,包括新生入学、开学或放假前后、毕业前夕、节假日及周末、外出实习等。研究生入学教育,是新生入学后的第一课,起着成长成才的“导航”作用,必须将安全示警工作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第一时间植入安全意识,使学生掌握安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知识,逐步形成较明确的安全理念和重视安全教育的行为习惯;毕业前夕研究生由于就业、毕业等敏感问题的存在使得研究生心理和思想处于高能紊态和狂躁期,各部门应加强安全警戒措施,防范各类安全隐患的发生。

3.重点问题———应对“风险社会”,构筑校园安全防护屏障

(1)生命安全教育

近年来,一例例触目惊心的校园安全事件,马加爵事件、火灾事件、校园自杀事件、投毒事件等,研究生应对挫折生命价值观的淡化以及危急时刻必要生存技能的缺失敲响了高校生命安全教育的警钟。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生命教育这个环节,对研究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关注度不够,导致少数大学生生命观缺失,没有生命神圣感、生命安全感、生命价值感和生命成就感。抗打击能力的削弱和生命价值意识淡薄是校园安全事故频发的首要罪魁,高校必须把生命安全教育放在攻坚位置,积极开展普及生命意识教育,探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新思路、新方法,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借助榜样模范的带动效应,促进研究生生命价值观的苏醒和重塑。高校生命安全教育,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人道主义精神,而且对于促进大学生素质提升和人格完善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心理安全教育

研究生作为一个承载社会、家庭高期望值的群体,正处于青春后期,面临着求学、求职、求偶三大人生课题,因此普遍存在心理问题,据统计目前在校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多的趋势。学校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心理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以提高其心理素质和承受挫折的能力,从而预防由心理问题导致的安全事故发生。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为研究生的安全撑起强有力的保护屏障,有效杜绝心理性安全事故的发生。应采取普遍教育和个别疏导相结合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人际关系和谐教育、环境适应教育、健康人格教育、心理卫生知识教育、压力挫折应对教育及心理疾病防治教育等内容,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消除挫折感与自卑感,增强自我调节能力,掌握心理调适的基本方法,更好地适应环境,全面客观地审视自我、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妥善地处理在学业、情感、择业等方面的各种问题;定期进行心理排查,对结果有异样的同学及时给予援助,并建立心理健康数据库。

(3)就业安全教育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研究生就业中呈现出“过度教育”“高学历、低就业”的畸态,随之而来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催生了一系列就业安全隐患。传销组织伺机侵入,就业中不公平性被堆积和放大,就业压力持续负重,从而导致研究生群体中“生存恐慌”心理疾患不断蔓延,由“风险社会”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成为高校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针对研究生择业、就业中存在着各种安全隐患,高校要高度重视研究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有意识系统传授研究生就业安全常识,开展“防范就业陷阱”等安全教育实践活动,培养研究生就业安全意识,提高其社会风险识别、应对、化解能力,有效杜绝就业安全隐患。

二、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