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教职工心理健康教育(合集7篇)

时间:2023-05-29 16:10:43
教职工心理健康教育

教职工心理健康教育第1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中职生;德育工作

中专院校是为我们国家培养技术型人才的专业学校,学生们是在中专学校学习之后会直接选择步入社会进行工作,如果学生们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问题的话就会影响我们国家的社会精神文明建设问题,也会对我们国家的社会风气带来不好的影响同时影响我国的社会发展。因此,中职学校都开始在德育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中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们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理,为社会培养出积极、健康的社会技术型人才。

1中专院校在德育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社会要求也随之不断的提高,很多人的生活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在心理方面有很多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中职生是要即将步入社会工作的一部分技术型人才,他们为我们国家的发展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作为我国未来发展的支柱力量,中职生应该拥有良好的心理才能使我国社会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好。通过开展心里健康教育活动,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坚韧不拔的意志力以及面对困难绝不放弃的勇气以及决心,提高学生们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使学生们掌握社会生活的技能,能够好的面对社会生活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学生们内在的潜能,让学生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我国的科技越来越发展,网络社会吸引了大多数的人。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中职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而且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征,这些问题如果集中在一起爆发的话就会使我国的人才培养受到严重的影响并且使中职生的心理健康受到严重的损害。所以,中专院校在德育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另一方面,中职生的就业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中职生的心理健康关系着学生职业生涯能否顺利展开。中学生本来就处于生理以及心理波动比较大的时期,处于青春叛逆期。因此在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十分符合学生们现实的需求,能够在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学生们在以后面对社会的压力的同时能够坚持下去、不被困难打倒,不会做出危害自己甚至危害社会以及他人的事情。并且能够客观的处理自己所面临的问题,为自己的未来做好职业的规划,能够把自己投身到社会的建设工作当中去。

2如何在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1通过实例教导学生们

现在社会中很多人都会因为社会生活的压力过大而做出伤害自己以及危害他人以及危害社会的事情,老师可以根据真实的例子来教导学生们。如果老师只是做一些客观的讲解学生们永远不会明白其中真实的含义,而社会中的真实例子才是最接近学生们的通过这些例子学生们就会明白这些事情是真实的、是有可能发生的而不是书中的例子。老师通过实例来为学生们讲解,更能激发学生们的兴趣也能让学生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老师应该通过真实的例子为学生们讲解,告诉学生们这样做为什么不对,应该如何做如何去排解内心的压力。

教职工心理健康教育第2篇

关键词: 高职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基本措施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不断推进,高职教育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已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社会的发展对高职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挫折承受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成为高职学生成长成才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高职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从个体发展的角度看,高职学生刚进入青年期,心理发育尚不够成熟;从社会大背景来看,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高职学生心理上的动荡、矛盾与不安日趋加剧,经济压力、学业压力、就业压力成为高职学生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首先,由于高职学生中农村生源较多,家庭经济状况不佳的学生相应也比较多,经济压力较大。其次,他们大多高考成绩不佳,因而被动选择高职深造;加上受知识基础的限制,学习兴趣不浓,信心不足,学习压力较大。最后,由于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和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限制,其就业层次较低甚或就业困难。种种原因都导致高职学生产生自卑、焦虑、急躁、怯懦、自负等负面心理;从日常表现症状来看,往往表现为情绪低落、意志薄弱、处世消极、不思进取。另外,青春期成长的自然烦恼,人际关系的困扰,生活的单调乏味,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使他们感到压抑、空虚和孤独;恋爱、情感问题也困扰了相当一部分学生,成为引发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痴迷网络甚至网络成瘾是高职学生中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

这些问题要求高职院校对心理健康教育投入更大的精力和更多的人力物力,遵循高职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加大力度,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措施

1.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制度建设。

努力构建健全的组织机构,实行由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与学生心理健康自我管理机构并行的“两条腿走路”模式。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由院、处、系三级构成:院级即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危机处理委员会;处级即学生工作处管理下的心理咨询中心、教务处管理下的心理课程专程教师;系级即系主管学生办公室管理下的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心理健康自我管理机构由院系学生会心理部、各班心理委员和心理信息员、心理健康协会、朋辈心理咨询员构成。

完善制度建设,制定操作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危机干预预案》等指导性文件,明确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工作内容和实施办法。

要建立完善的危机预警系统和疏导机制。对心理危机的最佳处理办法莫过于使心理危机不发生。因此,危机预警系统至关重要。高职院校应建立心理普查制度以实现学生心理异常的早期识别。由专职心理咨询教师每年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普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针对有心理异常迹象的学生进行咨询与指导;在班级中设立心理委员和心理信息员,一旦发现有学生情绪异常,及时上报辅导员,再由辅导员通过谈话、咨询进行心理疏导,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到改善和提高。如果情况严重,就应上报各系学生管理办公室和心理咨询中心,中心视情况需要再进行约谈疏导。

要建立高效的危机处理系统。建立“班级心理委员―辅导员―系主管领导―心理咨询中心―院分管领导”五级危机处理系统。发现危机预兆时,立即层层上报,危机处理委员会根据《危机干预预案》,迅速行动,启动应急措施,及时地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如果有必要,就应请求社会专业心理治疗机构介入,学校和家长协助进行治疗。

2.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工作能力。

尽管心理健康意识不断深入人心,但是有的学校在处理心理危机事件时仍出现知识性失误。有这样一件事情:某高职院校一个大二的女生由于失恋产生了轻生的念头,辅导员异常重视,向系主管领导作了汇报,系领导在中层干部会议上进行了通报。因为保密不严,导致很多老师和学生都知道了这件事,出于“好心”纷纷前去看望与安慰,连宿舍管理人员也“关切”地开导她。结果,过多的“关爱”压垮了她,她不堪失恋和内心世界被“透视”的双重压力,选择了退学。

这是一起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引起的事件。因此,有必要在全体教职人员中普及心理教育知识,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员化、全程化。学校要通过广泛的宣传,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使全校学工系列教师、专业课教师、行政人员、宿舍管理人员和学生干部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了解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掌握心理危机处理方法,从不同角度开展教育工作。

(1)充分发挥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学生的心理问题既有普遍性,又有个体差异性。学校心理咨询工作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个体、解决困扰、注重发展为原则,分层次、分阶段、多途径推进。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课堂讲授、团体辅导给予系统讲解、分析,指出解决的办法;对于个别存在的问题,针对个体实际,进行心理疏导。要开通网络咨询热线,便于随时咨询;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介绍缓解或调适心理压力的技巧,提供心理健康测试,实施心理健康调查;运用QQ、BBS等网络工具实现师生在线心灵互动,使教师和朋辈咨询员对学生在线咨询和即时辅导成为可能。另外,由于心理咨询中心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还要承担起培训本院教职员工和学生干部的职责。

(2)提高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加大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力度。

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不仅仅是针对部分心理异常的学生,更重要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挖掘自身潜能,突破自我局限,建立自信、自尊、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人格健全发展,是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辅导员的重要工作职责。学校要给予辅导员专业的培训,鼓励辅导员取得心理咨询师证,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

(3)提高专业课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

由于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特点,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来自非师范院校或企业,心理学知识比较薄弱。高职院校应采取外聘心理专家作专题讲座、派遣教师外出考察学习等形式,提高教师的心理学、教育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使教师善于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激发学习效果,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4)学生干部、朋辈咨询员和宿舍管理员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宿舍管理人员又称“生活老师”,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管理者与引导者,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宿舍中度过,宿舍管理员有必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况;学生干部和朋辈咨询员是遍布全校学生的“触角”,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要组织他们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专题培训,使他们掌握高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及对一些突发事件进行初步处理的方法,提高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和实际工作能力。

3.加强理论研究,提高办学水平。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最近20年才得到充分的重视,而高职院校的建校时间普遍较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实践都还有待提高。所以,高职院校既要借鉴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先进经验和先进成果,又要系统调查、全面分析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高职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努力探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规律和教育方法,适时地拿出对策和措施,为提高和改进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及决策依据,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开展。

此外,高职院校要努力提高办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探索适合高职学生基础和特点的教学方法,解决学生学习困难问题,减轻学生学习压力,从源头上解决厌学情绪;作深入的社会调研,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层次,实现体面就业,减缓学生就业焦虑;探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职业素养的方法,增强学生自信心,减轻学生自卑感;依托国家和学校日完善的资助体系,以“奖、助、贷、勤、补、缓、减”等多种方式切实缓解贫困生面临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

4.纳入课堂教学,传授健康知识。

高职院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课程体系,列入课程计划之中,既系统讲解增进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传授自我调适和消除心理困扰的方法,又用个案分析、角色扮演等通俗易懂的授课方式、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真实的心理体验,掌握实用的心理知识和心理调节技术,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5.优化校园环境,营造良好氛围。

在大学校园中营造宽松的校园文化环境,构建人人重视自身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通过校园内的宣传橱窗、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刊物、心理咨询中心网页,利用广播、黑板报、墙报、报纸等开设心理健康知识专栏;开展现场心理咨询、心理测试、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剧表演、观看心理电影等活动,以多种形式宣传心理健康知识;重视校风、班风建设,把班级建成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理解、关系和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温暖集体,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6.强化自我教育,倡导自助互助。

任何教育只有转变为被教育者自身的能动活动,树立其主体意识,并体现其主体参与,其教育目的才能得以实现。自我教育是学生自我或学生之间的互助教育,它能充分发挥和挖掘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和群体相互影响作用,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举办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自助活动,强化学生的自觉参与意识,使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意识深入人心;各班在班主任或辅导员指导下,结合本班实际情况,每月开展不同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每个班可以邀请一个朋辈心理咨询员长期联系班级,和学生作经常性的交流,给那些心理需要关怀的学生以经常性的帮助;心理委员带动和组织全班同学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和自我调适能力。这些措施对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强化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塑造良好人格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善文.高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的构建[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1.

教职工心理健康教育第3篇

由于受金融危机和就业竞争激烈的影响,在一些企业,一线职工或多或少地出现了心理紧张、痛苦压抑、垃圾情绪、丧失信心等不良心理状态,由此导致的效率下降、士气低落、事故增加、生产成本上升等问题逐渐凸现。为此,缓解人的心理压力、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实现人的心理和谐,已经成为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课题。

把职工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体现了党以人为本的宗旨和与时俱进的创新,同时也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昭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与新策略。

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一般侧重于如政治观、价值观、道德观等大的问题,方法过于说教和灌输,往往忽视人的个性人格差异和情感体验,忽视人的心理素质对思想政治品德的影响,结果难以使工作对象产生心理共鸣,致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欠佳。

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它侧重于从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和生理机制方面来研究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说明,人的需要分为生理、安全、自尊、社交和自我实现等几个方面。著名的霍桑实验提示了人们也是关心友谊、尊重、温情、关怀这些社会性需要的。如果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充分运用心理学研究成果,抓住职工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需求,把职工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就可以弥补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缺陷和不足,从而提高教育的实际效果,达到管理效能,这是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表现,符合时代的要求。

目前企业一线职工主要面临的心理问题分析

企业一线职工心理问题的形成主要有管理因素、人际因素、工作因素、生活因素及自身因素等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如不加以科学倡导和正确引导,不仅会影响到个人的心态,造成个人事业成功的阴影,而且对整个企业的管理效益都将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目前企业一线职工面临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企业改制带来的职工心理问题。在企业改革的浪潮中,大多数职工都能认识到企业改革是大势所趋,并抱有良好愿望和乐观情绪去满怀信心地期待,但也有部分职工存在着抵触情绪,表现出“失落感”、“危机感”、“忧虑感”等不同的心理状态,这些心理负担和压力,极易影响职工的工作状态和思想情绪。

2.市场竞争带来的心理问题。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要想在市场上立足,必须自己找米下锅,企业面临的这一市场竞争压力当然会转稼到职工心理上,致使一些职工对计划经济体制下某些“优越性”和“稳定性”留连忘返,对市场竞争感到畏惧和害怕,从而影响工作状态和情绪,表现出对企业的发展自信心不足。

3.安全生产责任带来的心理问题。在生产一线,职工存在一方面怕出事故、怕打断企业的安全记录、怕因事故影响企业声誉等心理压力,一方面还存在侥幸型心理、习惯性心理、从众型心理和麻痹型心理等不良安全心理,这种心理矛盾很大程度地影响工作精力和注意力,成为导致不安全行为的重要原因。

4.工作紧张带来的心理问题。这一问题主要来自职业竞争和生活节奏加快所带来的紧张感增加,在这种状态下容易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故,势必影响到组织效率。

5.人际关系带来的心理问题。如果职工由于某种原因,与服务对象、合作对象、同事或领导发生了矛盾和冲突,造成某种紧张的关系,也会产生心理问题和压力,导致工作受影响。

6.职工的一些个人问题。比如恋爱、婚姻家庭、子女教育、个人心理困扰等带来的心理问题,虽然是职工的个人问题,却是影响员工心理健康和情绪的重要因素。

当然,以上职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也不是绝对的。这还与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对现代社会快节奏的适应能力等有很大关系。这就需要我们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及时针对心理健康出现的种种问题加以研究,将职工心理问题的调适与缓解纳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去。

提高职工心理健康水平的着力点

笔者认为运用心理学知识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职工心理健康水平,可先从以下几个着力点入手:

1.从了解职工需求、满足职工需求入手

首先要认真分析职工的心理需求。一线职工的心理需求主要有稳定的收入、公平的报酬、升迁的机会、安全的环境、有趣的工作、企业的认可、提高个人学识能力的培训机会、家庭的和谐美满幸福等,不同的职工对这些需求和愿望的侧重会有所不同,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做到想人所想、急人所急、为人所盼,才能与工作对象产生共鸣,达到目的。

其次,要从职工所关注的问题入手。心理学研究表明,需要产生动机,动机支配行动,需要乃是心理活动的动机系统,一个人可能同时存在几种不同的需要,但会有一种是优势需要,优势需要对行为起 着决定作用。所以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从职工最需要、最急迫的事情做起,努力满足职工正当的、合理的需求。

再次,要积极引导职工需求。人的需求具有层次性、递进性、多变性的特点。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不同的群体其思维特点、生活方式、所关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所以在满足需求的同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对症下药。

2.从科学运用激励式表扬和批评艺术入手

做好思想工作离不开表扬和批评,而表扬和批评都应重视心理疏导艺术,否则很容易产生对立情绪,使思想工作无法进行。瑞典心理学家卡尼曼的“前景理论”,即 “怎样公布好消息和坏消息”的理论,对于心理疏导中的“表扬和批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前景理论”,如果职工有几件事情值得表扬,应分开进行;如果一个职工有几件事情需要批评,应该进行一次性批评;如果一个职工办了一件“大好事”和一件“小坏事”,应该在同一场合先批评后表扬;如果一个职工既有较大的错误,也有较小的成绩,应该在不同的场合分别进行批评或表扬;对职工要坚持脉冲式表扬与批评。

3.从发挥企业文化的凝聚力量入手

职工渴望企业集体成员在心理上协调一致,和谐融洽,这在心理学上称“心理相容”,心理相容的集体意识从客观上创造了职工得到尊重的环境和条件,促成“心理相容”的有效载体就是企业文化。发挥企业文化的凝聚力量,应突出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关注职工的心理健康,发挥企业文化的凝聚力量,培养优良企风,好的企风会发挥“情境教育”的作用,它给职工以团结的凝聚力,奋发向上的推动力,严而求实的控制力;二是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舆论是一种群体现象,是作为影响个体的社会心理因素而存在,舆论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思想政治工作要十分重视舆论的导向,强化它的积极作用,从而使人心凝聚,奋发向上。三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同的人际关系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距离越近,就越有利于相互交往,产生亲密感和依恋之情,从而满足了合群的心理需要。人际沟通的好坏不仅影响职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并最终影响到思想教育效能和组织效能的发挥。

加大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要保证以上几方面提高职工心理健康水平的着力点落到实处,通过前面对企业一线职工面临的主要心理问题分析,加大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对职工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和对策有以下几方面:

1.加强企业改制形势的宣传和思想引导,加深职工对企业改制的理解和认识,解决企业改制给职工带来的心理问题。对职工进行再就业观念教育,走出国企私企“门户之见”的误区,树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择业就业新观念。

2.加强对职工进行市场经济知识的教育,解决市场竞争给职工带来的心理问题。充分发挥企业民主管理作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要关心职工、爱护职工、尊重职工,努力办好企业和职工的事情,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激发职工潜能,增强凝聚力、向心力,充分依靠职工的力量,推动企业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有效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

3.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管理理念,解决安全生产责任给职工带来的心理问题。在加强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增强其安全意识、树立安全责任感、熟悉安全法规外,还应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上融入更多人性化的元素,给职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在技术和安全、质量方面开展有益的劳动竞赛,将施工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4.优化企业管理水平,减缓管理心理压力,解决工作紧张给职工带来的心理问题。企业应处理好内部改革与企业和谐发展的关系,应充分了解企业职工的心理需要,加强研究,通过一定的管理机制加以合理满足,让职工感受到企业对职工的关心和爱护,从心理上亲近企业,减少畏惧感和心理逆反,形成企业内部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宽松的工作环境。

5.加强职工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提高职工沟通减压的能力,解决人际关系沟通给职工带来的心理问题。引进心理培训,认真地分析员工在人际沟通中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和表现形式,合理地选择培训的类型和方法,疏导员工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和压力。

教职工心理健康教育第4篇

由于受金融危机和就业竞争激烈的影响,在一些企业,一线职工或多或少地出现了心理紧张、痛苦压抑、垃圾情绪、丧失信心等不良心理状态,由此导致的效率下降、士气低落、事故增加、生产成本上升等问题逐渐凸现。为此,缓解人的心理压力、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实现人的心理和谐,已经成为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课题。

把职工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体现了党以人为本的宗旨和与时俱进的创新,同时也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昭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与新策略。

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一般侧重于如政治观、价值观、道德观等大的问题,方法过于说教和灌输,往往忽视人的个性人格差异和情感体验,忽视人的心理素质对思想政治品德的影响,结果难以使工作对象产生心理共鸣,致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欠佳。

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它侧重于从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和生理机制方面来研究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说明,人的需要分为生理、安全、自尊、社交和自我实现等几个方面。著名的霍桑实验提示了人们也是关心友谊、尊重、温情、关怀这些社会性需要的。如果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充分运用心理学研究成果,抓住职工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需求,把职工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就可以弥补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缺陷和不足,从而提高教育的实际效果,达到管理效能,这是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表现,符合时代的要求。

目前企业一线职工主要面临的心理问题分析

企业一线职工心理问题的形成主要有管理因素、人际因素、工作因素、生活因素及自身因素等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如不加以科学倡导和正确引导,不仅会影响到个人的心态,造成个人事业成功的阴影,而且对整个企业的管理效益都将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目前企业一线职工面临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企业改制带来的职工心理问题。在企业改革的浪潮中,大多数职工都能认识到企业改革是大势所趋,并抱有良好愿望和乐观情绪去满怀信心地期待,但也有部分职工存在着抵触情绪,表现出“失落感”、“危机感”、“忧虑感”等不同的心理状态,这些心理负担和压力,极易影响职工的工作状态和思想情绪。

2.市场竞争带来的心理问题。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要想在市场上立足,必须自己找米下锅,企业面临的这一市场竞争压力当然会转稼到职工心理上,致使一些职工对计划经济体制下某些“优越性”和“稳定性”留连忘返,对市场竞争感到畏惧和害怕,从而影响工作状态和情绪,表现出对企业的发展自信心不足。

3.安全生产责任带来的心理问题。在生产一线,职工存在一方面怕出事故、怕打断企业的安全记录、怕因事故影响企业声誉等心理压力,一方面还存在侥幸型心理、习惯性心理、从众型心理和麻痹型心理等不良安全心理,这种心理矛盾很大程度地影响工作精力和注意力,成为导致不安全行为的重要原因。

4.工作紧张带来的心理问题。这一问题主要来自职业竞争和生活节奏加快所带来的紧张感增加,在这种状态下容易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故,势必影响到组织效率。

5.人际关系带来的心理问题。如果职工由于某种原因,与服务对象、合作对象、同事或领导发生了矛盾和冲突,造成某种紧张的关系,也会产生心理问题和压力,导致工作受影响。

6.职工的一些个人问题。比如恋爱、婚姻家庭、子女教育、个人心理困扰等带来的心理问题,虽然是职工的个人问题,却是影响员工心理健康和情绪的重要因素。

当然,以上职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也不是绝对的。这还与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对现代社会快节奏的适应能力等有很大关系。这就需要我们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及时针对心理健康出现的种种问题加以研究,将职工心理问题的调适与缓解纳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去。

提高职工心理健康水平的着力点

笔者认为运用心理学知识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职工心理健康水平,可先从以下几个着力点入手:

1.从了解职工需求、满足职工需求入手

首先要认真分析职工的心理需求。一线职工的心理需求主要有稳定的收入、公平的报酬、升迁的机会、安全的环境、有趣的工作、企业的认可、提高个人学识能力的培训机会、家庭的和谐美满幸福等,不同的职工对这些需求和愿望的侧重会有所不同,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做到想人所想、急人所急、为人所盼,才能与工作对象产生共鸣,达到目的。

其次,要从职工所关注的问题入手。心理学研究表明,需要产生动机,动机支配行动,需要乃是心理活动的动机系统,一个人可能同时存在几种不同的需要,但会有一种是优势需要,优势需要对行为起 着决定作用。所以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从职工最需要、最急迫的事情做起,努力满足职工正当的、合理的需求。

再次,要积极引导职工需求。人的需求具有层次性、递进性、多变性的特点。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不同的群体其思维特点、生活方式、所关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所以在满足需求的同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对症下药。

2.从科学运用激励式表扬和批评艺术入手

做好思想工作离不开表扬和批评,而表扬和批评都应重视心理疏导艺术,否则很容易产生对立情绪,使思想工作无法进行。瑞典心理学家卡尼曼的“前景理论”,即 “怎样公布好消息和坏消息”的理论,对于心理疏导中的“表扬和批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前景理论”,如果职工有几件事情值得表扬,应分开进行;如果一个职工有几件事情需要批评,应该进行一次性批评;如果一个职工办了一件“大好事”和一件“小坏事”,应该在同一场合先批评后表扬;如果一个职工既有较大的错误,也有较小的成绩,应该在不同的场合分别进行批评或表扬;对职工要坚持脉冲式表扬与批评。

3.从发挥企业文化的凝聚力量入手

职工渴望企业集体成员在心理上协调一致,和谐融洽,这在心理学上称“心理相容”,心理相容的集体意识从客观上创造了职工得到尊重的环境和条件,促成“心理相容”的有效载体就是企业文化。发挥企业文化的凝聚力量,应突出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关注职工的心理健康,发挥企业文化的凝聚力量,培养优良企风,好的企风会发挥“情境教育”的作用,它给职工以团结的凝聚力,奋发向上的推动力,严而求实的控制力;二是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舆论是一种群体现象,是作为影响个体的社会心理因素而存在,舆论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思想政治工作要十分重视舆论的导向,强化它的积极作用,从而使人心凝聚,奋发向上。三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同的人际关系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距离越近,就越有利于相互交往,产生亲密感和依恋之情,从而满足了合群的心理需要。人际沟通的好坏不仅影响职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并最终影响到思想教育效能和组织效能的发挥。

加大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要保证以上几方面提高职工心理健康水平的着力点落到实处,通过前面对企业一线职工面临的主要心理问题分析,加大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对职工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和对策有以下几方面:

1.加强企业改制形势的宣传和思想引导,加深职工对企业改制的理解和认识,解决企业改制给职工带来的心理问题。对职工进行再就业观念教育,走出国企私企“门户之见”的误区,树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择业就业新观念。

2.加强对职工进行市场经济知识的教育,解决市场竞争给职工带来的心理问题。充分发挥企业民主管理作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要关心职工、爱护职工、尊重职工,努力办好企业和职工的事情,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激发职工潜能,增强凝聚力、向心力,充分依靠职工的力量,推动企业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有效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

3.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管理理念,解决安全生产责任给职工带来的心理问题。在加强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增强其安全意识、树立安全责任感、熟悉安全法规外,还应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上融入更多人性化的元素,给职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在技术和安全、质量方面开展有益的劳动竞赛,将施工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4.优化企业管理水平,减缓管理心理压力,解决工作紧张给职工带来的心理问题。企业应处理好内部改革与企业和谐发展的关系,应充分了解企业职工的心理需要,加强研究,通过一定的管理机制加以合理满足,让职工感受到企业对职工的关心和爱护,从心理上亲近企业,减少畏惧感和心理逆反,形成企业内部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宽松的工作环境。

5.加强职工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提高职工沟通减压的能力,解决人际关系沟通给职工带来的心理问题。引进心理培训,认真地分析员工在人际沟通中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和表现形式,合理地选择培训的类型和方法,疏导员工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和压力。

教职工心理健康教育第5篇

摘要: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是迫在眉睫的工作,特别是近年快速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将加强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纳入学校教育工作的研究重心,如何解决好高职学生的心理问题已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

2004年,教育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出通知,今后在高等教育中,高职生应占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随着高等教育结构的优化调整,高等职业教育正迅速突起。近几年,高职毕业生人数占普通高校毕业生总人数的比例在不断增加,从前几年的近50%上升到如今的52%,2007年达到258万人。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高职生已经接近高校学生的半壁江山。当前,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越来越受重视,但由于高职教育的特殊性,许多高职院校面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甚感棘手,感到课难上,事难管,而且在观念和行为上存在误区。正确认识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深入思考相应的对策对于做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进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一些调查发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在一所全国著名的高等学府里,两年内就有十几个学生因严重的心理疾病而休学或退学;一项以全国12.6万名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20.23%的人存在不同的心理障碍。而对于高职学生这个较为特殊的群体来说,问题更突出。徐炳谦等对河北某高职院校的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显示,有29.3%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有近9.7%的学生存在着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障碍。

高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方方面面。例如,张敏、蒋希等使用SCL-90量表和自编问卷,对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二年级的362 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人际关系不协调、焦虑、抑郁是困扰高职护生的主要心理问题。陈启山、温忠麟使用SCL-90对广东某高职院校187名毕业生进行调查,也有类似的发现:高职大学毕业生有轻度不良健康问题的占21.9%,主要表现为强迫(45.5%)、人际敏感(41.7%)、偏执(33.6%)、敌对(29.9%),较低的为恐怖(15%)、躯体化(10.7%)。有轻度不良健康问题的学生检出率较高,最高高达45.5%。近期,邱开金使用随机抽样法对浙江某职业技术学院的797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高职学生的厌学情绪大、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差、学习成就感弱:进职业院校学习是学生本人意愿的为43.8%,由父母决定的占20.1% ;选择就读职业院校的关键因素是"升学考试成绩不好"者约占50% ,认为"进职业院校读书是无可奈何的选择";热爱所学专业者仅占29.8%;26.5% 的对完成学业"信心不足"或"没有信心"。这表明,高职学生进职业院校学习有"先天不足"的因素,心理发展存在一定障碍的学生也不是少数。

二、加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策

(一)充分认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高职学校生源素质参差不齐,面对学习的压力、经济的压力、行为交往的压力、人格发展的压力、就业的压力以及社会竞争的压力,学生们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和心理行为问题,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遇到或产生各种矛盾冲突,严重地影响着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不摆脱消极心态的影响,学生将很难适应在校期间的学习与生活,也将影响到将来的工作和事业。为此,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客观地认识自己,冷静地面对现实,形成健全的人格,已成为学校各级组织尤其是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严峻的课题。

科学地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认识上的误区则会严重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高职院校的深入开展。高职院校应该把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高校素质教育,培养全面素质的人才的思想高度,"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

因此,我们充分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又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也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因此教育者必先受教育的要求,就自然的提到党委议事日程上来,只有这样才能在广大学生中开花结果,进一步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提高管理教育学生的能力。

(二)全面提高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的整体素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培养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科学有序开展的重要条件。通过专业的学习、培训和交流,建立起以班主任、辅导员为主体,全体老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在全体教师中树立起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创设和构建了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更新了教育观念,树立起新的学生观、人才观,新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蔚然成风。

一是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融入在学科教学、学校教育活动和班主任工作等各项工作中,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得到优化,这是最重要的途径。二是学校不定期地聘请一些校外的专家和本校的老师,针对学生中的一些突出问题、敏感问题开展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很受学生欢迎。三是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办公室,由专门人员为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调适。四是在校园刊物上开设心理健康的专题栏目《心理信箱》,针对学生来信中所反映的困扰他们的问题进行答复,对个别同学进行心理辅导。五是选择一些合适的量表,在学生中进行心理测试,通过对心理测试结果的科学分析,使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使教师掌握学生普遍的心理状况和不同年级学生的特殊心理需求,为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六是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三)多种形式的开展心理健康载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开展:一是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融入在学科教学、学校教育活动和班主任工作等各项工作中,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得到优化,这是最重要的途径。二是学校不定期地聘请一些校外的专家和本校的老师,针对学生中的一些突出问题、敏感问题开展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很受学生欢迎。三是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通过多渠道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效地缓解了学生的压力,释放了不良情绪,从而有助于促进学生心理和谐发展,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1]唐勇林.10省高职生初就业超本科 并非学历高就好求职.中国教育新闻网

[2]当代大学生遭遇心理困惑[EB/OL]

[3]徐炳谦,张能云. 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途径探析[J]

[4]张 敏,蒋 希.362名高职护生心理状况的调查及分析[J]

教职工心理健康教育第6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重构

作者简介:曾骊(1975-)女,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新世纪教改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四轮驱动教学做合一的改革实践”(编号:yb2010132)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29-0062-03

一、重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紧迫性

近几年高职生自卑、抑郁、狂躁、封闭等心理问题突出,每年都有高职生因心理疾病、精神障碍等原因不惜伤害自己和他人的案例发生,且有上升的趋势。现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形成合力,很难建构完善的教育体系和有效的运行机制。推动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走向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健全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迫在眉睫。

(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需要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高职院校肩负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重要工作目标。高素质人才既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问题和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为社会所重视,重构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高职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提高适应能力,承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促进协调发展,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

(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当前,中国正在进行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变革,全社会都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势更复杂,更艰巨,更繁重。加强和改进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从理想信念、思想品德、行为养成,心理健康等多层面全方面展开,日常思想教育中,需要遵循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的讲座、辅导和咨询,并为有心理困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提供帮助。

(三)高职生全面成长需要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高职生是一个承载社会、家庭期望值较高的特殊群体,是人才成熟的关键时期,成长的欲望和自我定位都高于自身发展的任何阶段,但心理总体呈现一个不成熟、不断变化的状况。高职生在成长中渴望成熟,但对成熟又有恐惧,恐惧复杂的社会,恐惧突然直面社会的压力。这一阶段产生心理不良反应是正常的,关键在于早发现问题,早做出决策,树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系统化和多角度观念,健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引导、辅导、咨询和治疗,帮助学生健康地成长成才。

二、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建构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具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工程,而且作为一项相对独立的教育范畴,应该有其独立的工作体系。心理健康教育是复杂的,高职院校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重构工作体系。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坚持贴近社会、贴近高职、贴近学生,以育人为中心,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重点,着力心理健康知识教育,个性心理品质教育、心理调适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培养,协调各种心理因素的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协调而健康的发展。

(二)工作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可分为三个层面:

1.进行心理学知识普及,这是基础性内容。当前高职生心理学知识依然缺乏,更不要说常规的心理训练。掌握心理学知识对了解自身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和特点,学会心理保健的方法,自觉调节控制情绪,促进高职生心理素质优化具有重要作用。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出发点,着力于帮助全体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有选择地开设“大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识心理学”、“人际关系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等课程,让高职生正确定位自己,优化个性心理品质,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加强心理调剂能力,改进心理适应能力,打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根基。

2.进行心理调节能力的教育,这是重点内容。这里可分为三步进行,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工作。首先是学习心理教育,利用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原理及方法,以“帮导”的形式对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适应、学习能力、考试心理等进行辅导,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科学方法的掌握学习,增强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其次,进行生活心理教育,通过对学生日常生活心理的指导,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习惯,教会学生正确做人做事,善于生存,乐于关心,勇于负责,敢于交往,提高适应能力,培养健全人格。最后对学生进行就业创业心理教育。为学生在兴趣与就业选择、前景与就业分析、适应与就业测试等方面提供服务,提高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创业现状,根据自己特长兴趣进行正确择业创业的能力。

3.进行健全的心理品质教育,这是关键内容。首先,进行高职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帮助高职生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常识和技巧,了解人格类型及自身个性特点,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健全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并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形成诚恳、宽容、开朗、正直、勇敢、独立、平等、谦虚、爱心且富有责任感的良好人格。其次,进行高职生调节调控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娱纳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能够优化自己的情绪情感,能够调控自己的心理状态,增强心理承受力,能够适应自我,适应社会各种变化。还要进行高职生良好心态的培养,在你追我赶的学习中,在激烈竞争的生活中,在千变万化的社会中,始终坚持“泰山崩于前而不惊”的心态,保持自信、乐观、奋进和向上的蓬勃之气、浩然之气。

(三)工作途径

1.普及心理健康基础知识。除了常规的开设心理学课,把心理卫生健康教育课程列入课程计划之中外,还要与其他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紧密结合,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构建一个由学科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活动课程组成的全新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面上的普遍性,又要注意全体的专题性,还要注意个别的特殊性。

2.优化高职生心理环境。心理健康教育不能脱离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利用校园文化的先进性、多样性、特色性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熏陶、引导和教育,具体包括物态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宣传文化、道德文化和心理文化等文化形态。物态文化包括学校的基建设施的合理布局和仪器设备的良好设置等;制度文化则是在办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体制、机制等;活动文化则是多种实践活动和社团、文体活动中表现出的特色文化,如青年志愿者活动、假期社会实践、社团文化节、科普节、书画展、辩论赛、座谈会、报告会等都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感;道德文化是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会判断、学会选择正确的言行;宣传文化是指利用校刊、板报、广播和橱窗和网络等媒介,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心理文化是师生思想深层次的体现,是构筑优良校风、教风、学风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的总和,在潜移默化学生心理品质中起优化作用。这些文化相辅相成,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为高职生成长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宽松理解的环境。

3.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主要负责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规则、部署、实施和督查,开设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咨询、答疑,通过心理搜集、心理热线电话、心理健康教育网站,主动搜寻、筛选、发现心理有障碍或有潜在障碍的学生,分门别类地提出可行的教育与预防措施,运用心理咨询方面的理论和技术帮助他们分析问题成因和正面引导,使学生得到心理调节。对有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学生,要及时依法请专业医疗机构诊断治疗。尤其是新生要结合始业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建立档案,实行追踪观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做到测评在前,咨询在前,答疑在前,将学生在成长发展不同阶段产生的或将面临的各种疑惑、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4.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除了学校之

外,高职生的心理问题很多是由于社会和家庭因素诱发的,因此要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从社会方面来说,高职院校要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给予高职生更多的尊重、理解、关爱和疏导,帮助他们在社会这个“大学校”里以弹性的心态对待生活,更好地融入社会,更加宽容地对待各种大大小小的挫折。从家庭来看,高职生是从家庭出来又要回归家庭,家人的教育有时更让学生信赖,为人父母对子女健康成长和完善人格形成是有重要意义和负主要责任的。家长要配合学校,从根本上教育和引导高职生过正常有益积极的生活,帮助他们选择校园活动,走入社会生活,乐于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高职院校也要主动与家长和社会进行广泛而密切的联系,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延伸到家庭和社会中去,突破校园界限,提高全社会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队伍建设

加强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是其关键要素。可以通过专、兼、聘等各种形式,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一是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主要负责学生心理健康常识普及教育、心理健康咨询工作,开设心理互助热线等;二是学生工作人员,包括学工部(学生处)、团委、辅导员、班主任和思政老师,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心理问题;三是优秀学生骨干,让他们协助老师承担心理信息员、心理保健员和心理咨询员的角色,帮助学生建立健康协会。对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应该及时汇报学生工作部门寻求帮助,调动学生自我评价、自我选择等自我教育的积极性。

三、健全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机制

(一)组织上加强领导。高职院校党政要把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作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学生、教学等主管、分管校领导和相关部、处、系负责人为成员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指导思想及主要任务、工作目标、教育内容和具体措施,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督导和检查评比,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资源配给。

(二)对象上面向全体。重构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知识和素质为出发点的,而不仅仅局限少数有心理问题或障碍的学生。要侧重帮助全体学生全面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优化个性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在面向全体的基础上对有心理问题、障碍和可能发生危机的学生进行测试、干预和治疗。

(三)资金上加大投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健全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涉及学校工作诸多方面,必须予以人、财、物和工作场所的全面保障。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编制的落实,专项经费的配备,办公场所和设备的建设,机构的健全,管理的到位,确保心理健康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师资上重视培训。制定培训计划,增强培训力度,提高培训质量。要把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培训工作列入学校师资培训工作计划,有部署地组织他们参加各种培训班和研讨会,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得好的学校进行学习和交流。

(五)理论上加强研究。除了用心理学等科学理论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外,还要结合实际,以历史的、发展的和辨证的观点,仔细分析多学科视角下高职生的思想特点和心理特点,挖掘高职生思想和心理中积极向上的因素,探寻正面引导的方法,提高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

参考文献:

[1]胡剑红.高职院校职业心理指导网络教学构建策略探讨[J].高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6).

教职工心理健康教育第7篇

关键词:职工心理 健康教育 培训课堂 教学方法

近年来,心理健康一词越来越多地得到企业与社会的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悄然走进企业职工培训的课堂。2011年我校开始把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纳入到职工培训课程中,作为任课教师感触颇深,现谈谈对开展职工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认识。

1.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增大,企业或管理部门改革,员工的心理压力大大增加。主要表现在工资报酬不合理给员工造成的压力;管理模式落后、不科学,造成的束缚压抑员工热情的压力;工作中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等人际关系造成的压力;因各种现场安全事故和隐患形成的安全压力;还有因工作过于繁忙导致无法兼顾家庭而产生的压力等等。这些职业压力如影随形地影响着职工的心理健康。

华为“自残门”、富士康“13连跳”……近年来的一系列企业员工自杀事件引发了全社会关注员工心理健康问题的热议。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疏导,不仅会给员工及其家人带来难以挽回的伤害,也会给企业的声誉造成难以挽回的不利影响,其程度不低于“刹车门”对丰田汽车的影响和“漏油门”对英国石油的影响。作为国有企业的胜利油田,虽然从管理制度到人员构成与华为、富士康公司有很大区别,但石油开发企业不是生存于真空中,生产一线的很多工种都是常年在野外作业,又面临着施工工期紧,技术要求高,条件比较艰苦等情况,有部分员工心理和生理都处于亚健康状态,存在员工因为心理健康问题出现事故等情况,给企业和员工本人带来了巨大损失。由此可见,企业本身在抓发展提效益的同时,必须将员工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重要日程。

2.职工心理健康教育要合理设置教学板块

在授课过程中观察,许多学员对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表现出浓厚兴趣。资料表明,我国职工心理疾病和精神疾患的群体性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据调查,我国有60%以上的员工感受到来自工作的压力。究其原因是员工所受到的职场压力、社会压力与个体压力综合作用的结果。正是这些压力的持续交互作用,导致了员工心理与行为的扭曲、变形与改变,积之成疾,聚之成患。但是,员工一旦出现了心理问题怎样解决,大部分情况可能是自我改善,并不习惯去做心理咨询或治疗,如果自行解决不了,有些可能会发展成心理疾病。因此很多职工渴望了解心理健康知识以及解决心理问题的途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职工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了解较少,因此开展职工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实际出发设置授课内容,不能急于求成,不宜理论性太强。可设置以下板块:第一个板块是基本内容板块,可讲解以下内容:什么是心理健康?什么是心理咨询?什么人需要心理咨询?心理咨询的原则是什么?让学员明确以下问题:1)心理问题不是精神病;2)心理学不是窥见内心;3)心理咨询不是无所不能;4)心理咨询师不是救世主;5)心理咨询不是思想工作;6)心理咨询的原则是:保密原则、无条件关注的原则、助人自助的原则、来访者自愿原则。第二个板块可设置简单的心理小测试,让学员对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但应注意的是,测试不宜过于复杂或专业化,既要便于操作又要使学员感兴趣,以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第三个板块可设置心理调节方法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不宜过深,要力求简单实用,可操作性强,有些方法可设置在课堂让学员去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第四个板块,可设置案例进行教学,但要注意的是:案例不宜过长,因为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案例的选择要尽量贴近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案例的分析要通俗易懂,避免生硬或过于专业化。

3.职工心理健康教育课堂要有独特的教学方法

职工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没有现成的经验,没有捷径可走,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首先要给学员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提出一些学员感兴趣的问题或案例引导学员积极讨论,打破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让学员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体。

4.企业有必要成立比较完备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导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仅仅靠教师讲上几堂课还远远不够,必须引起企业相关部门的重视,党、政、工、团共同参与,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关注员工中的特殊情况,经常深入到一线职工中,引导他们开展积极向上的各类活动,用积极因素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将生产和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企业组织相关人员培训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的知识,使他们能胜任简单的心理咨询和引导工作,为员工服务。

企业还可以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服务公司接洽,当企业有此方面需求时,心理咨询公司派人对问题进行评估、咨询,对员工严重的心理问题进行帮助,并在突发灾难引发大范围心理问题时,提供及时全面的服务。心理服务公司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员工心理咨询。员工可以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与咨询公司预约,咨询内容(甚至员工姓名)对企业完全保密。

总之,注重员工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社会之需要,员工之需要,也是企业安全生产、和谐发展的需要,企业教育培训机构要认真研究并科学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