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合集7篇)

时间:2023-05-24 17:04:52
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

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第1篇

【关键词】创伤骨科手术;现代护理模式;围手术期护理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16-2451-0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现就我科2004年10月~2006年10月收治的创伤性骨科手术患者350例(其中:车祸伤283例,其他创伤67例)在围手术期护理与监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50例,男210例,女140例,病程半天~2年,年龄2~69岁,平均35.3岁。332例伤口恢复好,住院15~20天治愈出院,18例因术后并发症住院50~70天治愈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评估病情:对创伤骨科护理而言,恰当的局部处理有利于整体救治,反之则导致整体救治失败。不同专科医生可根据伤情制定不同的对策和措施,而护理人员要把创伤骨科看成一个整体,处理顺序依次为患者全身状况评估、失血量评估、伤情种类和程度判断等。护理措施除维持气道、呼吸、循环等急救技术外,还有运转监护、搬动技巧、动态观察监测伤情与应急处理等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了解。

2.1.2 临床护理:(1)术前检查:协助完成术前各项检查,如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血脂、胸片、心电图、骨折部位的摄片或CT检查等,根据检查情况报告医生,做好充分的手术前准备。(2)术前临床护理:包括何时需禁食禁饮、何时灌肠、何时安置胃管、皮肤准备、药物皮试、更换术后骨科病床和骨科支架等。(3)环境准备:病房温度控制在18~20 ℃,湿度50%~60%,减少陪护,保持病房相对洁净安静。

2.1.3 心理护理:无论手术大小,对患者都是较强的紧张刺激。患者意识到了这种紧张刺激,就会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有的临上手术台时还可出现四肢发凉、发抖、意识域狭窄,对手术环境和器械等异常敏感,甚至出现病理心理活动,对术后康复影响[1]。

2.1.3.1 术前心理护理:以良好的心态面临手术,尽量消除患者手术紧张感与恐惧感,减轻思想负担,提高手术耐受力。作为护理人员必须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进行耐心细致的回答,并给予积极、有效、明确的信息;讲解该疾病对身体健康状况的影响与手术的必要性,以及手术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同时介绍我科创伤骨科手术的成功病例,使患者相信医护的技术力量和护理水平,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并主动配合手术治疗与护理。

2.1.3.2 术前心理咨询:巧妙应用护理沟通技巧,满足患者术前心理需求。咨询应由有权威的医生和护士进行,耐心听取患者的意见和要求,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交待病情,阐明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权威性的咨询对患者获得安全感极为重要,还要依据不同的患者,用恰当的语言交待术中必须承受的痛苦。对术后如需用引流管、导尿管及需在身上附加仪器者,术前也应向患者说明,使患者醒来后不致惧怕。对于危险性大、手术复杂、心理负担重的患者,还要介绍有关专家是怎样反复研究其病情并确定最佳手术方案的,使患者深感医护人员对其病情十分了解,对手术是极为负责的。

2.2 术后护理:术后密切观察血压、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最好动态心电监测,设置监测时间15~30分钟/次,判断有无活动性出血,有无呼吸道梗阻,有无肢端微循环障碍等。

2.2.1 心理护理:患者经过手术,尤其承受大手术的人,一旦从麻醉中醒来,意识到自己已经活过来,颇感侥幸,这时他们渴望知道自己疾病的真实情况和手术效果。由于躯体组织受到程度不同的损伤,都会体验到刀口疼痛,加之躯体不能自主活动,又怕刀口流血或裂开,多产生焦躁不安的心情。开始,他们感到当前的痛苦难熬,过2~3天疼痛缓解之后,就又担心预后了。因此,对术后患者的心理护理应关注以下几个环节:术后抑郁反应:术后患者平静下来之后,大都出现抑郁反应。主要表现是不愿说话、不愿活动、易激惹、食欲不振及睡眠不佳等。将会影响患者心、肺及消化等功能,容易产生营养不良、静脉血栓或继发感染、褥疮等。所以要努力帮助患者解决抑郁情绪,准确地分析患者的性格、气质和心理特点,注意他们不多的言语涵义,主动关心和体贴他们。使他们意识到既然已顺利度过手术关,又要争取早日恢复健康。

2.2.2 术后疼痛护理:患者术后的疼痛不仅与手术部位、切口方式和镇静剂应用得恰当与否有关,而且与每个个体的疼痛阈值、耐受能力和对疼痛的经验有关。患者如果注意力过度集中、情绪过度紧张,就会加剧疼痛。意志力薄弱、烦躁和疲倦等也会加剧疼痛。从环境方面来说,噪声、强光和暖色也都会加剧疼痛。因此,护士应体察和理解患者的心情,从每个具体环节来减轻患者的疼痛。如术后6小时内给予药物止痛,可以大大减轻术后全过程的疼痛。又比如,暗示可以减轻疼痛,听他喜欢的音乐也能减轻疼痛。

2.2.3 术后饮食护理:病情平稳可于术后6小时饮水或进流食,术后第二天进半流质或正常饮食。 饮食应给予富含维生素、高蛋白、高钙、高热量、易消化饮食。

2.2.4 术后功能锻炼指导与护理:骨折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恢复功能,功能恢复的好坏与早期功能锻炼有密切关系,加强对患者康复期功能锻炼的指导,是治疗骨折的一个重要环节。

2.2.4.1 生命体征平稳后的康复指导:待疼痛缓解之后可在床上做一些简单的活动,如上肢运动、足趾活动、踝关节屈伸及深呼吸运动等。术后1~2天拔除引流管,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开始康复锻炼。锻炼的程度以患者能耐受而不感到疲劳为度,首先要抬高患肢,以消除肿胀。保持床整、干净,保持皮肤清洁卫生,指导患者利用双肘及健侧下肢支撑抬高臀部,受压骨突部定时按摩,臀部垫以水垫,防止褥疮发生。在床上练习坐起活动,踝关节的屈伸,股四头肌收缩锻炼。协助患者应用下肢功能锻炼仪(CPM)做膝关节、踝关节的被动功能锻炼。患肢肌肉收缩,可促进肢体的静脉及淋巴回流,减少肌肉间的粘连,消除肿胀,又可减少肌肉萎缩,给骨折处以生理压力有利其愈合[2]。

2.2.4.2 手术后4周的康复指导:4~6周后患肢不负重扶拐下地活动。协助患者先移到健侧床边,健腿先离床并使足部着地,协助抬起上身使患肢离床并使足部着地,再扶双拐站起。上床时,按相反方向进行,即患肢先上床。8~12周开始负重活动。在此期间应由护士或家属在旁守护以防止发生意外。

3 讨论

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贯穿于各医疗护理的实践之中,通过创伤性骨科手术的围手术期心理护理、临床护理与监测、健康宣教的回顾性分析,提高骨科护理的实战经验,充分体现现代护理模式与护理手段在临床护理中的广泛性应用[3],全面体现现代护理模式在患者住院整个过程中的需要性、重要性和连续性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 宋贵欣.全肩胛骨并全肩关节置换的护理[J].中国护理杂志,2006,3(11):74.

[2] 姜金楠.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4(1):71.

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第2篇

[关键词] 创伤骨折;糖尿病;围手术期;护理观察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5(b)-0145-02

Traumatic Fractures with Diabetes Perioperative Nursing

SU Hui

Shuangya shan people's hospital surgery,Shuangyashan,Heilongjiang Province, 1551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raumatic fractures associated with diabetes in clinical nursing effect of perioperative observation analysis. Methods Selection in March 2013 to March 2016 in our hospital patients with diabetes with 30 cases of traumatic fractur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rom the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preoperative nursing, including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such as blood sugar control, and postoperative nursing care including diet, complications, prevention, local nursing an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bservation of 3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healing, infection and complications. Results Also better blood sugar control, and 30 patients with normal blood glucose levels through perioperative, pyogenic infection and wound complications occurred. Conclusion Traumatic fracture patients with diabetes with perioperative nursing work should be a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adjust nursing and treatment measures according to patients condition change in time, to ensure life safety of patients.

[Key words] Traumatic fracture; Diabetes; Perioperative; Nursing observation

由于创伤性骨折伴糖尿病患者在采取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不仅严重影响预后质量,更对患者的生命质量造成一定威胁[1]。随着现代创伤骨折护理理念的不断更新发展,要求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转变以往“分割式”的模式,应构建全面化、系统化的护理流程,以术前评估患者全身状况、创伤程度以及创伤口失血量的顺序进行全过程、动态化地护理,及时检测患者生命体征以及病情发展变化情况,从而最大程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2-3],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于该院就诊的30例创伤骨折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49~87岁,平均年龄(61.2±3.5)岁,糖尿病病程2~18年,平均病程(10.2±3.4)年。以WHO糖尿病诊断标准为依据,所有患者均确诊。入院、术前平均血糖14.2 mmol/L、7.1 mmol/L。伴有疾病:14例患者伴有高血压;9例心脏病;4例脑血管病;3例慢性支气管炎。11例患者为右侧髋部骨折;8例为左侧髋部骨折;7例为胫腓骨骨折;4例为髌骨骨折。创伤性骨折原因:21例车祸;9例滑倒摔伤。糖尿病治疗情况:23例患者长期稳定服用降糖药;5例患者定期采取胰岛素治疗;2例患者间歇性服用降糖药。

1.2 方法

30例患者入院后,以其骨折部位为依据有针对性地采取胫骨踝上牵引或股骨结节牵引,为患者安排硬板床进行休息,及时观察其创伤部位的肿胀、出血情况,调整肢置,采取创伤骨折护理模式,全程观察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血糖以及术后恢复情况。

2 结果

30例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均较好,以正常的血糖水平顺利度过围手术期。以手术切口愈合分级标准为依据,21例患者为甲级愈合;9例患者为乙级愈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伤口化脓性感染,无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在创伤性骨折伴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过程中,应从术前、术后双方面进行加强:术前护理:①动态检测患者血糖,分别于患者每日3餐前后、晚10点以及次日凌晨3点进行,胰岛素治疗时间为3餐前,在患者血糖水平

术后护理:①动态观察患者术后脉搏、血压、体温、神志等各方面情况,及时采取吸氧、心电监护;②全程观察患者血糖变化情况,以患者血糖值为依据对胰岛素注射量进行及时调整,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可适当延长血糖测量间隔时间,该组中2例患者出现术后血糖持续升高,空腹血糖7~11 mmol/L,餐后血糖12~16 mmol/L,由该院内科专家根据患者血糖实际情况对胰岛素注射量进行调整,将患者血糖控制在

该研究中,30例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均较好,以正常的血糖水平顺利度过围手术期。综上所述,创伤性骨折伴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应全面化、系统化地展开,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及治疗措施,进而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柴晓萍,尹海荣.79例创伤骨折伴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6):126-128.

[2] 阳艳丽.骨折伴隐性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2,10(4):127-128.

[3] 于志萍.老年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军事医学,2011,35(8):637-638.

[4] 相敏.骨折伴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C]//第三届全国创伤骨科学术会暨组织修复与重建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460.

[5] 李永艳.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4(3):52-53.

[6] 王建红,徐丹,黄连伟,等.浅谈骨折合并糖尿病病人的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3(2中旬刊):518.

[7] 汪兰芳.老年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护理[J].浙江创伤外科,2013,18(5):759-760.

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第3篇

关键词:骨科患者;围手术期;切口感染(SSI);预防护理

手术是骨科的重要治疗手段,其种类很多,范围很广,包括了四肢与躯干的骨、关节、肌肉、肌腱以及脊髓、周围神经和血管的各种手术,还有部分整形手术,基本涉及到整个运动系统。手术能否取得预期效果,不仅仅取决于手术本身的成功,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细致的准备工作,并且在手术后给予妥善的护理,可增加手术中的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使功能得到更理想的恢复[1]。根据病情及治疗的需要,手术的范围和规模大小不等。大型手术时间长,创伤大,对患者的生理功能影响明显,对手术前准备、手术前后的护理要求较高[2]。小型手术对患者生理功能干扰较小,即使耐力较差患者,经一般性处理即能接受。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接受手术的骨科患者98例,男56例,女42例,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39.7±5.3)岁,手术类型上颌骨手术22例,下颌骨手术24例,颈椎手术32例,颅骨手术2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SSI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有效护理措施。

2 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及指导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调动其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的开展。通过规劝和讲解等方式,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减少陪护人员的重要性。同时指导陪护人员正确接取粪、尿的方法,不可使粪、尿外溢污染手术切口。指导患者注意休息及保暖,防止感冒、受凉、劳累等,以免诱发感染急性发作或新的感染。告诫患者不可擅自对伤口进行不妥当的处理,如挤压、按摩。

2.2护理观察 手术切口疼痛一般发生在术后3 d左右,因此,术后3 d应常规测体温3次/d,及时、准确地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果切口持续疼痛或加重,伴有体温升高、脉搏频速、白细胞计数升高,则应警惕切口感染。怀疑切口感染时,可打开伤口外层敷料检查,可发现切口局部出现红、肿、热、压痛等典型症状。如果有脓肿形成,则表面局部张力增高,并伴有波动感。为进一步确诊时,常规取切口分泌物进行革兰染色及细菌培养,根据其结果不仅可以明确诊断,而且可为选择有效抗生素提供重要依据。

2.3预防护理 告诫患者戒烟、戒酒的重要性。根据患者个人喜好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嘱其多饮水,保证充分的休息、睡眠,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对可能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应遵医嘱及时使用有效抗生素,并进行支持疗法增强患者体质。定时观察伤口愈合情况,伤口引流情况,保持引流通畅,及时督促医师换药,敷料被渗湿时,及时更换。

2.4感染的护理 炎症早期阶段可拆除部分缝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情况,并在全身应用抗生素的基础上,局部用抗生素封闭及物理疗法。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室,进行各项操作时均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操作原则。

3 结果

98例患者中有9例发生SSI,发生率为9.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Ⅲ类切口手术、手术时间>3 h、腰髋部及以下手术患者SSI发生率较高,其中Ⅰ类切口1例(1.02%)、Ⅱ类切口3例(3.06%)、Ⅲ类切口5例(5.10%),平均住院 32 d,均治愈出院。

4 讨论

骨科是治疗运动系统急慢性损伤、畸型与疾病的学科。骨科手术治疗无菌操作要求十分严格。同时,术前治疗方案必须周密考虑全身和局部不能存在任何隐性的感染病灶。一旦患者手术出现感染,就会造成终生残废[3]。切口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手术操作,导致较长r间的暴露,污染创面的细菌数量增加;长时间的暴露使切口干燥及长时间牵拉、摸弄而损伤了组织;出血、麻醉时间延长,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手术者因疲劳而疏于无菌手术原则,也会使感染机会增加[4]。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治疗骨科感染的原则,一旦诊断伤口感染,除全身联合运用足量有效抗生素外,重点应放在局部伤口的处理上[5]。若局部肿胀明显,即早期间断拆线引流,送标本作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以便准确运用抗生素。深层感染内固定物的处理目前意见不一,有学者认为,内固定物不必移去,过早的移去坚强的内固定会使骨变形。若经治疗后伤口仍不愈者,待有纤维骨痂形成后,再去除内固定,换置外固定为妥。软组织损伤后感染长期不愈的处理,①消除异物和坏死组织,切除窦道,②应用足量有效抗生素,才能有效控制感染,使伤口愈合[6]。高标准严格无菌操作,准确彻底清创,正确、彻底止血,避免损伤过多的正常组织;正确、稳妥使用电刀;准确掌握穿针技术;加强术后的护理,保护好针眼;无张力、无空隙闭合伤口。这些都是预防骨科感染,降低感染率的重要措施[7]。

配合医生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必要的科普宣传,就施行手术的必要性、可能取得的效果、手术的危险性、有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处理措施、术后恢复过程、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及方法等交代清楚,尤其是致残手术之前,更应向患者讲清伤后假肢的安装使用,功能恢复和生活能力程度,宣传有关成功的病例,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使患者对即将实施的手术充满信心,并能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心理护理和科普宣传应是鼓励性质的[8]。对那些无法根治的姑息性手术,其真实的预后情况只能向家属说清楚,以免患者对以后的治疗护理和未来的生活失去信心。本组资料显示,应该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老年患者要注意采取营养支持,术后密切观察切口,保持引流管的通畅,从而降低骨科患者围手术期SSI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于媛慧.骨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5,34:222-223.

[2]陈庆华.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03:99-100.

[3]吾里旦古丽・铁了汗.骨科围手术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197-198.

[4]暴艳江.骨科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的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1:219-220.

[5]张孝丽.胃肠外科大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02:103-104.

[6]单廷芝.下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6,10:210-211.

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第4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糖尿病的患者逐渐增高,而骨折合并糖尿病的人也是越来越多,手术是治疗骨折病的一种手段,糖尿病人由于长期代谢紊乱,免疫功能低下,对手术的耐受力差,围手术期易发生并发症,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使病人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我院骨科2008年10月-2010年10月共收治糖尿病合并骨折38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8例,其中男27例,女11例,年龄64-78岁,平均70.5岁,股骨干骨折11例,股骨颈骨折9例,胫腓骨折8例,肱骨骨折4例,骨肿瘤4例,锁骨骨折3例,开放性伤口1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4例,带锁髓内钉13例,糖尿病神经病变者2例,糖尿病骨病2例,首次确诊为糖尿病者8例。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患者担心自己有糖尿病又发生骨折担心术后伤口不愈合对治疗缺乏信心,患者年高体弱,患糖尿病突然外伤导致躯体运动障碍担心家庭负担,表现为压力大,情绪低落,护理措施:(1)向患者耐心解释,正确对待手术,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2)对于经济条件有限者,讲解手术治疗的意义,使患者尽快手术;(3)对患者的疑问耐心解答与患者进行交流,取得信任,帮助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骨科疾病护理

2.2.1 术前护理 (1)有效止痛,减轻病人痛苦;(2)观察患肢皮肤颜色,动脉搏动情况,足趾指端血运情况。

2.2.2 术后护理 (1)抬高患肢,有利于静脉回流,指导病人做足部主动与被动运动,防止静脉血栓发生;(2)高龄糖尿病病人组织营养缺乏,术后制动时间长,要经常按摩以防压疮。(3)病人抵抗差,术后伤口容易感染及不愈合,注意无菌操作。

2.3 血糖控制

2.3.1 术前各种应激因素的存在容易导致血糖增高,同时饮食减少的影响,有时出现低血糖,血糖值波动较大,因此监测血糖,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10mmol/L时进行手术。

2.3.2 血糖控制好,可以减少术后感染的机会,降低并发症的发生,而骨折病人由于疼痛造成的应急反应,血糖会普遍增高,需要对患者三餐前和餐后血糖进行检测,如用胰岛素治疗就要调整胰岛素的用量,让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2.4 饮食护理

糖尿病一日三餐,三餐要实时定量,围手术期的患者一定保证病人充足的营养供给,使血糖控制在许可范围内,不能正常进食者可静脉营养,避免营养不良造成伤口不愈合。

2.5 糖尿病合并发症的护理

高龄糖尿病病人合并心脑肾病变者多,本组并发症者17例,加强心脑肾病的保护可以减少围手术期的发生,护理措施:①注意出血:凝血功能的监测,防止血栓形成,②保持病房清洁,空气流通。③观察血运,动脉搏动及色泽,皮肤弹性。④观察伤口有无渗出及出血情况,切口有无红肿。⑤加强口腔护理。⑥鼓励患者多做深呼吸,扩胸运动,有效的咳痰,以防肺部感染。

3 结果

本组38例围手术期发生呼吸道感染2例,伤口感染2例,血糖控制不良1例,病人均能积极配合治疗,伤口甲级愈合。

4 小结

骨科高龄合并糖尿病病人营养差,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并发症围手术期通过饮食护理,呼吸道护理,骨科疾病的护理,使病人顺利度过围手术期。

参考文献:

[1] 陈廖斌,顾洁夫,王华多,足 被动对下肢静脉回流的影响,中华骨科杂志,2009.21(31):145-147.

[2] 陈亚庆,舒红文,骆玉秋,社区糖尿病病人饮食治疗现状调查,护理研究;2004.17(3A):268.

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第5篇

【关键词】胫腓骨闭合性骨折 围手术期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2-169-02

胫腓骨骨折在骨科中是常见病、多发病,多由车祸、重物砸伤、扭伤等引起,且并发症多,临床上要严密观察、细心护理、减少并发症、并加强功能锻炼、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我科自2006年1月至今共收治43例此类患者,为提高治疗效果,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采取了周密的围手术期护理,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3例患者中,男30例,女13例。年龄最大71岁,最小12岁。38例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钢钉内固定术,5例骨折复位后行髓内针内固定术。术后均骨折愈合良好,治愈出院。

2 护理措施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要消除手术前病人焦虑、恐惧的心理,据临床观察表明,术前病人的焦虑程度对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的快慢有很大的影响,此时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护士应主动用关切的语言与病人交谈,及时发观病人的所需并加以解决,鼓励其正确对待即成事实,采取积极态度,适应现实处境,达到心理平衡。

2.1.2饮食护理 创伤早期宜食清淡食物,鼓励患者多进食水果、蔬菜,增加植物纤维,以利消化,使二便通畅;中期(伤后第2周)宜食清补食物,如清淡的鱼片汤,而不易食用肥腻食物;后期(伤后5~6个月)宜食促进骨折愈合,壮筋骨的滋补食物,如猪骨汤、鸡汤等。

2.1.3完善术前护理 术前协助医生做好各种必要的术前检查,有急性失血者应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做交叉配血试验及各种药物的过敏试验,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尿量的变化。做好皮肤的无菌准备,彻底清洗皮肤,备皮中避免皮肤损伤,以免术后感染,最后通知手术室准备手术所需器械。

2 .2 术后护理

2.2.1术后应抬高患肢,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早期冰袋冷敷作为控制软组织肿胀,减少炎症反应的方法之一,能有效减轻软组织损伤引起的肿胀、疼痛,降低患者对镇痛剂的依赖性,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切口愈合。但冷敷一般要在术后24小时之内,注意冰袋不能直接接触皮肤,中间要放上毛巾、棉垫等,防止冻伤皮肤。要注意远端肢体的温度、颜色,观察有无神经功能障碍及伤口渗血情况。另外,对术后有石膏外固定者,石膏边缘皮肤应给予软垫保护,防止压疮发生。特别是腓骨小头处,防止压迫形成人为的腓总神经损伤。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很重要。一般是术后第三天起,指导病人在床上主动行下肢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运动,它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骨痂形成,促进骨折早期愈合,并避免关节僵硬、骨质疏松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第五天,可继续在床上练习膝、踝关节屈伸活动,一周后可在护理人员协助下扶双拐下床活动,并逐渐使下肢负重,使骨折部位产生生理性应力,刺激骨折早期愈合。同时,要使每个病人都明确加强康复期的锻炼是手术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即可以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关节僵硬,又可防止老年病人肢体深静脉栓形成。通过精湛的手术及完善的护理,切口愈合快,无感染,骨折对位好,患者恢复快,无并发症发生。

2.2.2大小便的指导护理 由于患者不习惯床上大小便以及长期卧床致活动量小,易引起尿潴留、便秘及泌尿系的结石等,应训练其床上使用便盆的习惯。同时,鼓励患者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必要时使用缓泻剂或者开塞露以通便。

2.2.3预防褥疮的护理 牵引患者由于卧床时间长,不能随意改变,极易发生褥疮,所以患者骨隆突处应垫以软枕,臀部应垫气圈,足后跟应扩垫小棉圈,每2-4小时取放一次。在进行预防褥疮护理的同时,应固定好患肢,以免移位。同时,每日早晚应给予温水擦洗、按摩。

3 护理体会

3.1 密切观察患肢远端血液循环、感觉、运动、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搏动情况,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温度、肿胀情况,警惕骨折合并胫动脉损伤、腓总神经损伤及小腿骨筋膜间区综合征,发现肢体远端动脉搏动触及不清、肢端发凉,感觉迟钝、肿胀严重、皮肤颜色改变,应立即通知医生,做出紧急处理。

3.2 患肢抬离,保持中立位,防止旋转,为防止足跟压伤,可住踝部垫小软枕,以使足跟悬空。

3.3 患肢功能锻炼应尽早开始,防止膝、踝关节强直和肌肉萎缩。同时,在骨折固定坚强牢固的情况下,早期下床,适当给骨折端以应力刺激,促进骨折愈合。

总之,完善胫腓骨骨折围护手术期护理,对提高骨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使患者早日康复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荣国威,王承武.骨折[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43-1146.

[2]赵自力,创伤骨科的护理现状[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3):9-10.

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第6篇

【关键词】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颈椎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颈椎骨折作为一种常见病与多发病,影响人群范围较广,各年龄阶段均可患病,不过多发生于老年人【1】。颈椎骨折多为外伤引起,临床可表现为手足无力,行走不稳等,严重者可以出现行走困难甚至四肢瘫痪【2】。手术治疗是颈椎骨折明确诊断后的主要治疗手段,通常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以恢复颈椎正常序列及稳定性,椎管彻底减压,从而恢复机体功能。但是很多患者遇到此疾病后身心受到很大负面影响,为此需要积极进行围手术期护理【3-4】。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颈椎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与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1年10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颈椎骨折患者36例,入选标准:符合颈椎骨折的诊断标准;无手术治疗的相对禁忌症;有不同程度颈髓损伤伴截瘫症状;患者知情同意。其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18-68岁,平均43.42±2.14岁。损伤原因:高空坠落16例,重物砸伤2例,车祸18例。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都给予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采用全身麻醉。患者取仰卧位,在持续颅骨牵引下,于颈前右侧作横切口,逐层显露椎前筋膜,影像学确定病变间隙,匙取出前方压迫颈髓的骨片,然后进行潜行减压。取自体髂骨块植入椎间隙,采用前路钢板固定上螺丝,影像学确定固定满意后,生理盐水冲洗后放负压引流,常规缝合、包扎与抗感染。

1.3 围手术期护理

本文的护理措施包括术前护理、术中护理与术后护理,主要的护理措施为心理护理、一般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康复训练及指导、出院后的健康教育和随访。术前护理方法包括术前访视病人,查阅病历,了解患者病情。保证术前充足的睡眠,情绪稳定,以积极的心态主动配合手术。积极准备各种器械物品,确保完备齐全,并准备各种急救药品及一次性使用材料。术中要加强巡回护士与器械护士的配合,尽量陪在病人身边,安慰病人不要紧张,给予心理支持。严格控制手术间人员流动,避免一切可能引起感染的机会。术后协助戴好颈托,搬运时动作轻柔,加强功能锻炼,确保头、颈、躯干处于一直线,维持颈椎相对稳定,防止牵拉、扭曲、脱落。

1.4 观察指标

本文观察的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与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在入院时与出院即刻进行JOA评分,分数越高,颈椎功能越高。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

2 结果

所有患者都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14.52±3.41min,术中出血量为104.56±4.25ml,术后住院天数为18.53±3.26天。术后都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JOA评分入院时为6.82±0.33分,出院即刻评分为10.93±0.36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颈椎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创伤性损伤,临床上常见合并脊髓损伤伴高位截瘫,往往给患者造成致命的身心创伤甚至终身残疾。同时很多患者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内科疾病,这与一些患者身体机能退化有关,导致治疗比较困难,对于护理的要求也比较高【5】。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颈椎骨折的手术方法之一,在护理中需遵循整体护理的理论,运用科学的护理程序。由于颈椎手术部位险要,术中易发生各种意外,因此要认真做好术前访视,手术器械要准备充足。颈椎手术是绝对无菌手术,所有器械均高压消毒灭菌并做生物监测。颈部保持固定中立位,并持续颅骨牵引,以保持骨折的复位状态。积极给予健康宣教,术后需要协助病人翻身,建议根据颈椎骨折不同的手术方式采取相应的整体护理模式。本文所有患者都完成手术,术后都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JOA评分入院时为6.82±0.33分,出院即刻评分为10.93±0.36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颈椎骨折的围手术期积极护理有利于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冯汉传,张铁良.临床骨科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831-1832.

[2] 曾俊,任辉.实用手术室护理学[M].北京 :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324-325.

[3] 金大地,朱青安.颈椎前路蝶形钢板内固定系统的研制及临床应用[J].中华骨科杂志,2001,21(4):205-208.

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第7篇

【摘要】目的:探讨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分析我院骨外科收治的62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病例,对其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进行总结,观察护理效果。结果:6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1年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是防止并发症,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0975-02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为骨外科常见病。由于骨折为开放性,常伴有伤口污染,如果不及时妥善处理,容易引起严重感染,甚至引起骨不连等并发症[1],因此加强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非常重要。我院骨外科自2008年1月-2011年2月收治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62例,在围手术期对患者进行了精心护理,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

62例病例均为我院骨外科于2008年5月-2011年4月收治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其中男43例,女l9例,年龄23-67岁,平均45岁。受伤原因:车祸伤51例,重物砸伤9例,高空跌伤2例。单侧胫腓骨骨折39例,双侧胫腓骨骨折4例,单纯胫骨骨折19例。均于伤后立即入院并于8小时内行手术治疗。住院天数11-23天,平均15天,均未发生切口感染。术后随访1年,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良好,未发生骨不连等并发症。2.围手术期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护理评估。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应主动接诊,仔细询问患者病史,进行全面查体,认真观察病情变化,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介绍主管护士及主管医师,帮助患者尽快适应住院环境。

2.1.2心理护理。胫腓骨骨折患者多因车祸所致,由于遭遇突发事故,加上剧烈疼痛及活动受限,患者易产生焦虑、恐惧、悲观等消极心理,对手术产生恐惧感。责任护士要主动关心患者,加强巡视,注意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技巧,认真听取患者的主诉,帮助缓解疼痛,向患者介绍病情及治疗情况,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如情况允许,指导患者在床上大小便。

2.1.3患肢护理。开放性伤口应及时进行清创处理,可延期至一期或二期闭合。术前可将患肢卧于布朗架上,密切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感觉、运动、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搏动情况[2],尤其对伴有血管神经损伤者,应严密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温度及肿胀情况,如有病情变化及时向医师汇报,以防发生小腿骨筋膜间综合征。

2.1.4术前准备。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包括检查血常规、凝血四项、血糖、肝功能、肾功能等,常规进行心电图,肝、肾彩超检查,术前备血。备皮范围:上到股中段以上,下至足趾末梢,用2%碘酒消毒,75%酒精脱碘后无菌巾包扎。嘱患者术前12小时禁食,4小时禁饮,更换清洁病号服。

2.2术后护理:

2.2.1病情观察。术后给予相应麻醉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生命体征及患肢末梢血运,了解术后有无神经及血管损伤,保持各管道及伤口负压引流通畅,记录引流液的量、色、质,注意伤口敷料是否被血液浸透,如有浸透应及时更换,伤口渗血过多时应注意血压、脉搏的变化,必要时予以输血。

2.2.2饮食护理。骨折初期以清淡食物为宜,如指导患者多食蔬菜、水果、牛奶等,骨折恢复期可进食富含钙质的食物,如排骨汤、鸡汤等,有利于骨折愈合。吸烟影响骨折愈合,指导患者戒烟。

2.2.3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2.2.3.1随时更换已污染或怀疑有污染的敷料,观察体温变化、切口渗血及疼痛情况,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防止切口感染的发生。

2.2.3.2术后行石膏外固定者,注意保持石膏干燥,抬高患肢20°-30°并保持中立位,严禁外旋,可于踝部垫软枕使足跟悬空,防止足跟压伤。随时观察肢体末梢血运及肿胀情况,定时按摩患肢,指导患者及早进行踝、膝关节的被动屈伸活动,以促进下肢静脉回流,防止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和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2.2.3.3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按摩受压部位,防止压疮的发生。

2.2.3.4指导患者深呼吸运动和有效咳嗽,必要时予以雾化吸入,防止发生肺部感染。

2.2.3.5术后及早拔除尿管,鼓励患者自行排尿,防止发生泌尿系感染。

2.2.3.6患者需长期卧床,肠蠕动减慢,应做好饮食指导,饮食中多添加菠菜、芹菜等富含粗纤维素的食物,必要时给予开塞露或肥皂水灌肠,防止便秘的发生。

2.2.4功能锻炼指导。术后功能锻炼的原则是早锻炼,晚负重。一般术后3天指导患者在床上主动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髌骨的被动活动以及足部各关节的活动[3],可促进血液循环和骨痂形成,有利于骨折早期愈合;术后5天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膝、踝关节屈伸锻炼。术后扶双拐下床活动或负重的时间应遵医嘱执行。活动范围和活动强度的增加应循序渐进,以不感到疼痛和不疲劳为宜。护士应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宣教,使他们了解积极的功能锻炼是防止并发症发生,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达到促进康复的目的。

2.2.5出院指导。胫腓骨骨折术后需数周至数月才能达到临床愈合,护士应根据病情进行出院指导,包括出院后继续功能锻炼指导、饮食指导,定期复查等,定期随访。3.体会

我们对62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经过认真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1年结果显示,骨折均愈合良好,无1例并发症发生。我们认为,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的心理护理、患肢护理、术前准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功能锻炼指导等措施,是保证手术成功和康复的关键。参考文献

[1]朱建英,叶文琴.现代创伤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