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果园科技化管理(合集7篇)

时间:2023-05-16 15:31:35
果园科技化管理

果园科技化管理第1篇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管理措施;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园林绿化行业的改革也逐渐深入, 我国的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的总体水平日益提高。生态园林城市概念的一经提出,全国各地纷纷加大了对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争先提出要创建园林示范城市,这一举措切实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环境面貌,优化了城市的人文居住和投资环境。因此,园林绿化建设工作是城市面貌的关键部分,园林绿化工程管理是否到位就显得至关重要,对于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企业、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而言,我们应充分重视园林绿化工程管理工作。

1.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重要性

城市园林绿化能够增加城市的活力,提高城市的舒适度,但是,如果园林景观建成后不注重管理工作,种植好的花卉、树木、草地等不久就可能枯萎死亡,那么之前的所有工作将化为乌有,园林景观的作用更无从谈起。因此,城市园林绿化设计、实施很重要,后期的管理工作同样重要。在园林绿化中,能够体现活力的地方就是植物,而植物是有生命的,因此,需要细心管理才能保证植物的旺盛生长,而且这种管理是需要连续不间断的。只有在全过程中都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工作,园林植物造景效果才能真正实现;园林绿化工程的建造成本才能降低;有限的植物材料资源才能充分利用。 园林绿化养护在绿化工程施工结束后显得更加重要,只有精心养护,才能保持现有的绿化成果,才能充分体现绿化的生态价值、景观价值、 人文价值;才能真正成为城市的亮点, 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2.我国园林绿化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缺乏合理规划

由于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 建设主管部门难以掌握,导致很多绿化工程缺乏合理的规划,如工厂厂区内的绿化,工厂一方面为了达到规划行政审批部门的绿地率的要求,另一方面又为了迎合职工休息时间的休闲要求,提高其工厂的整体环境,就必须要进行园林绿化,同时为了节约资金,降低成本,就随便种上几株树,大面积铺设草坪。整个园林工程未经正规设计单位规划,景观效果差。

2.2 绿化施工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园林绿化工程不同于建筑工程,其技术性不是很强,至使许多素质不高的施工队伍纷纷加入的绿化行业,施工中机械的照搬图纸,不能很好的跟设计者沟通,结果导致了竣工之后的景观效果与设计者的设计方案大相径庭。

2.3 缺少专业的监理公司

园林绿化施工监理多由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兼任,缺乏专业的监理知识,导致绿化监理单位在接受施工监理任务后,工程开工没有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从而影响了绿化工程地按期完成。

3.提高管理水平的措施

3.1 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园林绿化管理水平

园林绿化是城市建设、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是当前世界各国为之奋斗的目标。随着城市生态环境的日益发展,园林绿化管理工作也越来越重要。园林绿化管理工作也应该与时俱进的提高科技含量,利用更多的高科技手段,以达到省时、省力并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在苗木繁育、绿化施工、养护管理等方面,将科学研究与科学管理相结合,从科学技术角度总结经验教训,以解决生产中的关键问题。实践证明,这个思路是完全正确的,在目前的园林管理工作中,还有很多技术难题需要解决,任务是艰巨而繁重的,例如目前设备的利用与维护、新设备的开发、园林绿化经营管理内容机制、新品种的引种驯化、绿化施工、先进的科学综合管理等,这些都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研究,以使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得到更好的保障。

3.2 重视科技队伍建设,加强推广

提高园林绿化管理工作水平, 就要加强园林科技队伍的管理,充分地调动现有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挖掘潜力,发挥作用,真正做到科技领先,健全管理机制,完善管理体制,促进绿化工作的发展。

3.2.1 重视发挥园林绿化管理技术人员和专业人员的作用。园林绿化是艺术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对工作人员的要求很高,既要有很专业的技能,又要有美感,要创造出优美和谐,让人享受的景观,又要发挥出园林绿化的生态作用,因此,园林绿化管理技术人员与专业人员是城市园林绿化的生力军。在近年来的城市园林绿化中,园林绿化管理技术人员与专业人员一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富有创造性的设计与精心管理,在我们如今的城市中已经有了很好的见证。

3.2.2 要积极及时组织园林绿化科技成果与先进经验的推广应用工作。1)提高认识:对于可供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及管理中推广应用的科技成果、先进经验和科学管理措施,园林绿化管理部门要进行大力宣传,积极推广技术培训,落实措施,并尽快转入生产管理运行中。2)完善管理制度:要完成好以上工作,应制定技术管理实施细则,有明确组织推广应用的负责部门、应用新技术的实施办法及试行期限、应用范围等。将科技成果、先进经验推广应用定为考核单位管理的一项指标,纳入检查评比范围。

3.3 做好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

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往往受到各种病虫的危害,导致园林植物生长不良,叶、花、果、茎、根常出现坏死斑或发生畸形、变色、腐烂、凋萎及落叶等现象,失去观赏价值及绿化效果,甚至引起整株死亡,给城市绿化和景区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病虫害防治是园林植物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的方针, 创造一个有利于植物生长, 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当前我们关于园林绿化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都有一个协调发展的问题,在具体工作的导向上要集中技术优势,改进工艺,改进管理,以适应改革中的竞争能力,适应城市园林绿化发展建设的需要,通过在绿化管理工作中切实加强科学技术成分,把管理工作从经验型逐步过渡到科学型,以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4.结束语

园林绿化工程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际工作中既要掌握工程施工工艺流程, 同时要具备现场施工指导等方面的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创造出宜人的园林作品。

参考文献:

[1] 郭亚卓 . 浅谈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管理 [J]. 中国科技博览,2009,31.

果园科技化管理第2篇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科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8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1-0189-1

伴随着城市绿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与城市建设同步发展的园林绿化事业也得迅速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城市绿化系统和适应城市绿化需要的园林绿化队伍,园林绿化的科技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诸如杂交育种、组织培养、引种驯化、夏季移栽、微机电脑的广泛应用等,有利地推进了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和技术水平。

城市园林绿化“三分种植,七分管理”,养护管理是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延续和成果的持续体现,因此,城市园林绿化,必须提高管护质量和管护水平,使其向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1 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重要性

城市园林绿化能够增加城市的活力,提高城市的舒适度,但是,如果园林景观建成后不注重管理工作,种植好的花卉、树木、草地等不久就可能枯萎死亡,那么之前的所有工作将化为乌有,园林景观的作用更无从谈起。因此,城市园林绿化设计、实施很重要,后期的管理工作同样重要。在园林绿化中,能够体现活力的地方就是植物,而植物是有生命的,因此,需要细心管理才能保证植物的旺盛生长,而且这种管理是需要连续不间断的。只有在全过程中都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工作,园林植物造景效果才能真正实现;园林绿化工程的建造成本才能降低;有限的植物材料资源才能充分利用。

园林绿化养护在绿化工程施工结束后显得更加重要,只有精心养护,才能保持现有的绿化成果,才能充分体现绿化的生态价值、景观价值、人文价值;才能真正成为城市的亮点,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2 提高管理水平的措施

2.1 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园林绿化管理水平

园林绿化是城市建设、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是当前世界各国为之奋斗的目标。随着城市生态环境的日益发展,园林绿化管理工作也越来越重要。园林绿化管理工作也应该与时俱进的提高科技含量,利用更多的高科技手段,以达到省时、省力并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在苗木繁育、绿化施工、养护管理等方面,将科学研究与科学管理相结合,从科学技术角度总结经验教训,以解决生产中的关键问题。实践证明,这个思路是完全正确的,在目前的园林管理工作中,还有很多技术难题需要解决,任务是艰巨而繁重的,例如目前设备的利用与维护、新设备的开发、园林绿化经营管理内容机制、新品种的引种驯化、绿化施工、先进的科学综合管理等,这些都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研究,以使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得到更好的保障。

2.2 重视科技队伍建设,加强推广

提高园林绿化管理工作水平,就要加强园林科技队伍的管理,充分地调动现有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挖掘潜力,发挥作用,真正做到科技领先,健全管理机制,完善管理体制,促进绿化工作的发展。

2.2.1 重视发挥园林绿化管理技术人员和专业人员的作用 园林绿化是艺术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对工作人员的要求很高,既要有很专业的技能,又要有美感,要创造出优美和谐,让人享受的景观,又要发挥出园林绿化的生态作用,因此,园林绿化管理技术人员与专业人员是城市园林绿化的生力军。在近年来的城市园林绿化中,园林绿化管理技术人员与专业人员一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富有创造性的设计与精心管理,在我们如今的城市中已经有了很好的见证。

2.2.2 要积极及时组织园林绿化科技成果与先进经验的推广应用工作 (1)提高认识:对于可供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及管理中推广应用的科技成果、先进经验和科学管理措施,园林绿化管理部门要进行大力宣传,积极推广技术培训,落实措施,并尽快转入生产管理运行中。(2)完善管理制度:要完成好以上工作,应制定技术管理实施细则,有明确组织推广应用的负责部门、应用新技术的实施办法及试行期限、应用范围等。

将科技成果、先进经验推广应用定为考核单位管理的一项指标,纳入检查评比范围。

2.3 做好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

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往往受到各种病虫的危害,导致园林植物生长不良,叶、花、果、茎、根常出现坏死斑或发生畸形、变色、腐烂、凋萎及落叶等现象,失去观赏价值及绿化效果,甚至引起整株死亡,给城市绿化和景区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病虫害防治是园林植物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创造一个有利于植物生长,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

当前我们关于园林绿化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都有一个协调发展的问题,在具体工作的导向上要集中技术优势,改进工艺,改进管理,以适应改革中的竞争能力,适应城市园林绿化发展建设的需要,通过在绿化管理工作中切实加强科学技术成分,把管理工作从经验型逐步过渡到科学型,以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叶秀娟.如何对园林绿化树木进行修剪养护[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1).

[2] 赵大军.谈城市园林绿化树木养护管理[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03).

[3] 付平,于晓东,王艳梅.对园林生态问题的探讨[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

[4] 容振坤.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J].现代农业科学,2009,(03).

[5] 李小琴.浅谈园林绿化施工中的反季节种植技术[J].科技资讯,2009,(05).

果园科技化管理第3篇

本文从大学科技园规范管理、大学科技园运营管理、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管理、创新资源聚集管理、创新人才培养及孵化管理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当前形势下大学科技园在信息化创新管理方面的系统方案,为当前大学科技园的信息化管理和运营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大学科技园创新管理;科技园信息化管理;科技园信息化服务

1 背景

大学园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平台, 其发展通常取决于当地资源、规模效应和营运成本等要素,但这种传统经济模式越来越显示其不能适用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推进园区信息化建设是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提高大学科技园综合竞争力的需要,也是提升园区管理水平,实现全方位全天候孵化服务的需要。

2 方向和目标

依托信息化系统,可以为大学科技园提供有效的服务支撑和在线管理功能,打造“政产学研金介贸媒”等各种创新要素有效融合和互动的创新创业环境解决方案,解决如下四个方面问题:

1)园区的规范管理

2)跨平台的成果转化

3)跨行业的增值服务

4)跨地区的信息共享

3 信息化创新管理规划

大学科技园信息化创新管理系统(以下简称:创新管理系统)体现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标准、统一技术、分级管理等规则,体现出整个平台的开放性、可扩展性、可靠性以及安全性。用户对象包括政府主管部门、国家大学科技园、创新型企业、科技中介机构和创新工作者。围绕着为创新型企业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的目标,将着力打造各个服务系统。

系统包含如下管理功能:

3.1 大学科技园规范管理

“创新管理系统”后台之间制定统一的接口和协议,实现账号权限统一、通知通告在线推送、科技园年度资料在线统计、科技园在线评审、科技项目在线申报、园区管理者在线会议等功能。

3.2 大学科技园运营管理

大学科技园运营管理系统需要以创新服务体系、客户关系体系、园区管理体系为基础,建设科技园区综合信息化平台,可以全面满足科技园区处理日常内部业务和提供各类对外服务的需求。

主要功能包括:

1)客户管理系统

2)房源管理系统

3)合同管理系统

4)企业基础服务

5)企业增值服务管理系统

6)结算管理

7)统计分析系统

3.3 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管理

“创新管理系统”聚集科技评估机构、科技情报信息咨询机构、专利事务机构、公共实验室、测试中心、科技创业投资机构、技术产权交易机构、技术经纪机构、专利交易平台、风险投资机构等高科技服务机构,为高科技服务机构提供业务和品牌展示空间,促进科技高科技服务业态的良性发展。

3.4 创新资源服务聚集管理

“创新管理系统”实现创新资源模块化集成技术,充分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建立知识创新平台、企业在线管理SAAS软件服务平台、IT资源服务平台、数字交易平台、知识交易平台以及在线培训教育平台等,为“大学科技园信息化管理系统”及园区用户提供创新云服务。

3.5 创新人才培养及孵化管理

大学科技园依托大学的人才、技术、设备等资源优势,通过包括风险投资在内的多元化投资管道,主要从事技术创新和企业孵化活动,融入大学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发挥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设立创新创业岗位培养创新意识。

2)公共技术平台服务科技创新活动。

3)孵化器参与大学生科技创业基地共建。

4 总结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源动力,信息化是可持续发展的加速器。只有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才能使入园企业加快实现转型,促使园区经济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动园区经济快速发展,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管理现代化、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效降低成本、加快技术进步、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伍晓强,阮航.我国大学科技园技术转移功能分析[J].价值工程.2013(21)

[2]王燕,孟民杰,黄韬.论大学科技园对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推动作用――以广州大学城健康产业产学研孵化基地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3(02)

[3]姚伟坤,姚凯,赵超.大学科技园跨区辐射发展的三方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12)

[4]陈伟,张振海.江苏地区大学科技园的运营模式选择与发展路径研究[J].教育探索.2013(06)

[5]毛才盛.基于共生理论的大学科技园集群创新能力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11)

[6]刘俊友,于伟.国内外大学科技园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模式[J].中国高校科技.2013(04)

[7] 李双喜,赵镇,马文峰.大学科技园服务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初探[J].科技信息.2011[21]

果园科技化管理第4篇

论文关键词:大学科技园,创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

大学创业教育是指在创造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创业技能和创业人格的教育,它是以能力而非学历为导向的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学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在课程开发、创业教育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上还处于引进、吸收和本土化探索阶段,创业教育重理论性、知识性传授,形式单一,缺乏完善的教育实践体系。对创业教育而言,如何进一步打造创业实践平台,将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向。大学科技园是发展知识经济的载体,是以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为依托,以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主要任务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它与创业教育存在着天然的内在联系,它可以有效整合学校、企业、社会的各种资源,建立系统完善的创业教育培养体系。

一、我国大学科技园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951年,世界上第一个大学科技园——斯坦福大学科技园正式建立,我国各高校兴办科技园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1988年武汉东湖“创业者之家”的建立开创国内先河,经过20余年的发展,目前已建立部级大学科技园80余个,省、市级和高校自建的科技园几百个,大学科技园成为我国科研成果、高新技术企业及创新创业人才的孵化基地,但由于我国大学科技园发展历程较短,前期整体规划缺乏经验,在发展的过程中许多问题依然存在。

1、大学科技园功能定位不明确在大学科技园的功能定位方面,国外大学科技园更加注重企业的前期孵化和培育过程,而在中国由于各方因素限制,部分大学科技园成为了大学向地方政府争取优惠政策的手段[1],它们大量重复建设,片面追求产值,违背了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初衷,削弱了园区的创新能力和孵化能力。

2、自主创新成果有效供给不足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美国成熟的科研成果市场交易体制保证了美国大学科研成果的高效率产业化,但在中国,由于我国大学科研项目评审机制的不健全,对核心技术创新不足,忽略了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的衔接,致使科研成果价值得不到有效体现,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普遍不超过10%。

3、园区管理落后,配套服务体系不能满足企业需求由于目前国内的大学科技园多属于政府主导、大学主办,主要以国家、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和基金支持为依托,运行机制停留于事业单位的运行模式上,经营权与所有权没有完全分离,缺乏管理型人才及市场开拓型人才,难以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在园区配套服务方面,多数大学科技园仍然以提供场地及一般支持性服务为主要运营模式,在法律咨询、工商服务、物业管理等方面的配套支持不能满足企业需求。

4、融资渠道不完善,资金支持不到位众所周知,大学科技园从事的工作是高科技成果转化和高科技企业孵化,高科技与高风险、高投入、高收益是联系在一起的,但这种由高风险带来的收益的不确定性很难吸引商业银行的信贷融资,目前,大学科技园的融资渠道仅局限在政府创业投资基金和以园区作为担保的银行贷款上,远没有形成包括政府、个人、企业、社会、金融机构等具有投资潜力的各方力量构筑的风险投资网络。

5、建设理念单一,资源整合度不够目前大学科技园主要以行政化手段运作,局限于将师生兴办的企业集中于大学科技园区内办公这种形式,缺乏对项目的真正孵化和培育,科技成果产业化效应不明显。多数大学科技园与企业、市场和社会服务支撑体系的联接不畅通,缺乏必要的支撑手段和支撑环境,科研成果难以与社会企业、商业、金融、中介服务机构等体系产生多层次结合[2]。

二、大学科技园建设策略

目前,许多大学科技园都意识到只有明确方向定位,形成优势领域,在突出学科优势的同时,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出发,加强与政府、企业的联系,形成区域性产业集群,培养从事企业孵化、项目孵化管理及投资、融资服务的专业化人才队伍[3],才能使大学科技园的建设规范、持续、稳定。

1、强化大学科技园功能定位,制定合理扶植政策

大学科技园建设必须坚持政府支持、学校主导、企业运作的发展原则,政府应加强大学科技园的立法工作,将大学科技园建设和发展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鼓励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避免重复建设,完善科研创新激励机制,健全科研成果产业化渠道,借助学校的人才、设备、网络等优势资源,打造创新创业人才培训的专业服务平台。

2、建立健全融资渠道,鼓励风险资本参与

1∶10∶100是园区科研成果在研究、开发、投产过程中所需投资额的比率,科研成果的转化,需要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目前,从课题立项到实验室成果阶段的研究经费,大都依靠国家科技项目拨款,但在科技成果产业化阶段的投资却是空白。针对资金短缺问题,大学科技园应创新科研成果,密切与市场需求的衔接,在充分争取政府专项资金的同时,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广泛募集社会资金,并吸引境外风险投资者参与园区创业投资,为入园企业争取全方位资金支持。

3、加强园区服务功能建设,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

众所周知,大学科技园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一项科研成果能否最终转化为成熟的商品,并使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园区的各项服务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应借鉴国外先进理念,重视软、硬件服务体系双重建设,在为企业提供场地、交通、设备、网络等基础服务的基础上,完善技术交易、人才交流、投资融资、法律咨询等方面的服务,降低孵化企业的风险和运营成本,帮助他们建立现代企业运营机制,提高创业成功率。

4、积极拓展产学研结合路径,科研成果融入地方创新体系

在制定大学科技园建设发展规划时,一定要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目标以及区域行业经济环境的特点来考虑,大学科技园建设在满足大学学科建设需要的同时,应积极寻找科研方向与当地市场需求的契合点,使科研成果融入地方经济建设,从而拓展各领域产学研相结合的途径。

5、突出学科平台优势,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发展必须依托学校的优势学科,构建应用技术研究平台,发展特色产业,充分发挥大学科技园的技术辐射作用,逐渐形成某一专业领域的产业集群。

6、规范市场化管理模式,建立专业化管理服务团队

在大学科技园管理方面,学校作为重要的参与者,应摆脱传统行政体制的束缚,引入现代化管理体制,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坚持市场导向、开放经营、资源共享,公开向社会招募优秀的园区管理人才(尤其是以风险投资管理为职业的高素质人才),建设一支精通项目研发管理,熟悉市场运作的专业化管理服务团队。

参考文献:

[1]谭江浩.我国大学科技园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J]对策与战略.2008.11.

[2]曹阳.李林.王永宁.大学科技园孵化体系建设问题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6.01.01.

果园科技化管理第5篇

论文关键词:大学科技园,创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

大学创业教育是指在创造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创业技能和创业人格的教育,它是以能力而非学历为导向的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学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在课程开发、创业教育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上还处于引进、吸收和本土化探索阶段,创业教育重理论性、知识性传授,形式单一,缺乏完善的教育实践体系。对创业教育而言,如何进一步打造创业实践平台,将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向。大学科技园是发展知识经济的载体,是以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为依托,以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主要任务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它与创业教育存在着天然的内在联系,它可以有效整合学校、企业、社会的各种资源,建立系统完善的创业教育培养体系。

一、我国大学科技园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951年,世界上第一个大学科技园——斯坦福大学科技园正式建立,我国各高校兴办科技园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1988年武汉东湖“创业者之家”的建立开创国内先河,经过20余年的发展,目前已建立部级大学科技园80余个,省、市级和高校自建的科技园几百个,大学科技园成为我国科研成果、高新技术企业及创新创业人才的孵化基地,但由于我国大学科技园发展历程较短,前期整体规划缺乏经验,在发展的过程中许多问题依然存在。

1、大学科技园功能定位不明确在大学科技园的功能定位方面,国外大学科技园更加注重企业的前期孵化和培育过程,而在中国由于各方因素限制,部分大学科技园成为了大学向地方政府争取优惠政策的手段[1],它们大量重复建设,片面追求产值,违背了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初衷,削弱了园区的创新能力和孵化能力。

2、自主创新成果有效供给不足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美国成熟的科研成果市场交易体制保证了美国大学科研成果的高效率产业化,但在中国,由于我国大学科研项目评审机制的不健全,对核心技术创新不足,忽略了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的衔接,致使科研成果价值得不到有效体现,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普遍不超过10%。

3、园区管理落后,配套服务体系不能满足企业需求由于目前国内的大学科技园多属于政府主导、大学主办,主要以国家、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和基金支持为依托,运行机制停留于事业单位的运行模式上,经营权与所有权没有完全分离,缺乏管理型人才及市场开拓型人才,难以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在园区配套服务方面,多数大学科技园仍然以提供场地及一般支持性服务为主要运营模式,在法律咨询、工商服务、物业管理等方面的配套支持不能满足企业需求。

4、融资渠道不完善,资金支持不到位众所周知,大学科技园从事的工作是高科技成果转化和高科技企业孵化,高科技与高风险、高投入、高收益是联系在一起的,但这种由高风险带来的收益的不确定性很难吸引商业银行的信贷融资,目前,大学科技园的融资渠道仅局限在政府创业投资基金和以园区作为担保的银行贷款上,远没有形成包括政府、个人、企业、社会、金融机构等具有投资潜力的各方力量构筑的风险投资网络。

5、建设理念单一,资源整合度不够目前大学科技园主要以行政化手段运作,局限于将师生兴办的企业集中于大学科技园区内办公这种形式,缺乏对项目的真正孵化和培育,科技成果产业化效应不明显。多数大学科技园与企业、市场和社会服务支撑体系的联接不畅通,缺乏必要的支撑手段和支撑环境,科研成果难以与社会企业、商业、金融、中介服务机构等体系产生多层次结合[2]。

二、大学科技园建设策略

目前,许多大学科技园都意识到只有明确方向定位,形成优势领域,在突出学科优势的同时,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出发,加强与政府、企业的联系,形成区域性产业集群,培养从事企业孵化、项目孵化管理及投资、融资服务的专业化人才队伍[3],才能使大学科技园的建设规范、持续、稳定。

1、强化大学科技园功能定位,制定合理扶植政策

大学科技园建设必须坚持政府支持、学校主导、企业运作的发展原则,政府应加强大学科技园的立法工作,将大学科技园建设和发展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鼓励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避免重复建设,完善科研创新激励机制,健全科研成果产业化渠道,借助学校的人才、设备、网络等优势资源,打造创新创业人才培训的专业服务平台。

2、建立健全融资渠道,鼓励风险资本参与

1∶10∶100是园区科研成果在研究、开发、投产过程中所需投资额的比率,科研成果的转化,需要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目前,从课题立项到实验室成果阶段的研究经费,大都依靠国家科技项目拨款,但在科技成果产业化阶段的投资却是空白。针对资金短缺问题,大学科技园应创新科研成果,密切与市场需求的衔接,在充分争取政府专项资金的同时,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广泛募集社会资金,并吸引境外风险投资者参与园区创业投资,为入园企业争取全方位资金支持。

3、加强园区服务功能建设,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

众所周知,大学科技园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一项科研成果能否最终转化为成熟的商品,并使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园区的各项服务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应借鉴国外先进理念,重视软、硬件服务体系双重建设,在为企业提供场地、交通、设备、网络等基础服务的基础上,完善技术交易、人才交流、投资融资、法律咨询等方面的服务,降低孵化企业的风险和运营成本,帮助他们建立现代企业运营机制,提高创业成功率。

4、积极拓展产学研结合路径,科研成果融入地方创新体系

在制定大学科技园建设发展规划时,一定要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目标以及区域行业经济环境的特点来考虑,大学科技园建设在满足大学学科建设需要的同时,应积极寻找科研方向与当地市场需求的契合点,使科研成果融入地方经济建设,从而拓展各领域产学研相结合的途径。

5、突出学科平台优势,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发展必须依托学校的优势学科,构建应用技术研究平台,发展特色产业,充分发挥大学科技园的技术辐射作用,逐渐形成某一专业领域的产业集群。

6、规范市场化管理模式,建立专业化管理服务团队

在大学科技园管理方面,学校作为重要的参与者,应摆脱传统行政体制的束缚,引入现代化管理体制,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坚持市场导向、开放经营、资源共享,公开向社会招募优秀的园区管理人才(尤其是以风险投资管理为职业的高素质人才),建设一支精通项目研发管理,熟悉市场运作的专业化管理服务团队。

参考文献:

[1]谭江浩.我国大学科技园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J]对策与战略.2008.11.

[2]曹阳.李林.王永宁.大学科技园孵化体系建设问题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6.01.01.

果园科技化管理第6篇

关键词:大学科技园;创业平台;特征;机理

中图分类号:F 270 文献标志码:A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依托高校资源优势陆续兴办了一大批大学科技园。大学科技园区创业平台的建设与发展对我国的经济有重大的促进作用。但大学科技园区创业平台目前仍是新生事物,其管理的理论方法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尤其对运行机理方面的研究尚欠缺,使得创业平台的管理出现诸多问题,还没有形成一个成熟和健全的运行体系,更没有形成相应的研究成果。因此,对大学科技园区创业平台机理的研究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科技园区创业平台的涵义和特征,剖析其运行机制,深入探讨大学科技园区创业平台的运行机理,为初创企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1 大学科技园区创业平台的内涵界定

1.1大学科技园区创业平台的涵义

(1)大学科技园相关文献综述。随着众多学者在大学科技园领域的不断研究,逐渐提出了许多关于大学科技园的定义。唐可月认为大学科技园是以大学为基础,通过大学、研发机构和企业的互动实现知识和技术转让,促进创新型企业成长的联合体。张露蓓认为,大学科技园是一种以大学为依托,以开发高新技术产业为目标,促进教育、科研、生产相结合,推动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基地。吴文清认为大学科技园是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的创新源泉,是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毛才盛认为大学科技园是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空间聚集的一种区域性的创新网络组织。

(2)界定大学科技园区创业平台。从上面可以看出,不同的学者对于大学科技园含义的理解会有很大的区别,本文给出最具有影响力的定义。大学科技园是以大学或大学群体为依托,利用大学的综合资源优势,通过多样化的投资渠道,在政府的方针政策引导下,从事高新技术研究和企业孵化活动的高科技园区。

目前,研究大学科技园的学者越来越多,大学科技园区创业平台也被更加重视。大学科技园区创业平台是大学科技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以往研究中还没有正式给出大学科技园区创业平台的含义。因此,本人对大学科技园区创业平台进行界定。大学科技园区创业平台是为那些有发展潜力的小微企业提供场地、办公设备、通讯等适宜的公用设施及条件,培训、开发初创企业,为初创企业提供行政辅助、法律和金融服务,鼓励初创企业快速成长和发展的共享平台。

1.2大学科技园区创业平台的特征

大学科技园区创业平台都是由政府支持建设、利用大学科技园自身的专业优势和网络资源致力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国家创新体系优化和升级的实体。本文将从大学科技园区创业平台的一般特征人手,从而来分析大学科技园区创业平台的机制。大学科技园区创业平台的主要特征分为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

(1)从静态整体看,大学科技园区创业平台秉承了大学资源优势。主要表现为:完善的研发平台、充足的人才与资源、功能齐全的培训体系、快速的科技成果转化通道等。

(2)从动态过程看,大学科技园区创业平台的特征有以下两点:

大学科技园区创业平善了企业孵化流程。大学科技园区创业平台在创新成果的市场化阶段具有很强的优势,通过为初创企业提供一系列服务将初创企业的产品投入市场,加速初创企业的成长,不断向社会输送成熟的企业和科技成果。当创业平台的孵化服务完成后,还可以为成熟企业继续提供服务。为在孵企业的科研成果转化全过程提供了完整的孵化服务。

大学科技园区创业平台提高了孵化成功率。大学科技园区创业平台主要对大学的科研项目进行风险投资,容易实现与在孵企业沟通和整合,降低投资风险,因而大学科技园区创业平台对入园企业的风险投资成功率将明显高于一般的风险投资公司。

2.大学科技园区创业平台机制分析

机制,本意是指机械的构造及工作原理,引申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机理,是指导和约束企业生产管理、经营决策等各项活动的基本准则。大学科技园区创业平台的机制包括:培育机制、管理机制、成果转化机制和风险投资机制。

2.1培育机制

培育机制是大学科技园区创业平台最基本的运行机制。包括3个主要内容:一是培育科技企业;二是培育科技人才;三是培育技术创新能力。

(1)培育科技企业。①培育初创企业。由于初创企业处于成长期,社会影响力和信用度较小,虽然拥有一定的发展前景,但是不足以保证企业的生存,存在技术失败和市场失败的风险。大学科技园区创业平台针对初创企业固有的劣势,通过技术、资金、服务、管理等一系列资源支持,为初创企业营造一个适宜的成长环境,促使其不断成长壮大。主要包括:帮助入驻的企业获得科研项目拨款;向企业提供办公场所和相应的办公设施;提供技术开发、战略管理、竞争分折等与企业成长有关的各种咨询服务;提供从产品设计、试验到技术检测等一系列服务和支持。②创建高新技术企业。高新科技成果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能够成为企业的核心技术,它是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科技园区创业平台可以通过高新技术成果创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企业的核心能力。

(2)培育科技人才。培育科技人才是市场发展的需要,大学科技园区创业平台通过孵化项目和企业,注入大量高技术人才及综合管理人才。他们通过参与项目及企业孵化锻炼成为兼具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的高级管理人才,能够协助企业制定发展计划,完善在孵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满足在孵企业和社会的人才需求。

(3)培育技术创新能力。技术能力的概念是由Prahalad等1990年提出来的,他们的观点是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在企业技术和产品的发展过程中累积的。企业在进行孵化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与积累。技术创新能力越强,就越能生产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获得更好的企业绩效。

企业要想发展壮大,需要物质基础的同时,更需要充足的技术经验作后盾。初创企业具有许多特点,其中包括不确定性和风险,这就要求加强技术能力来减弱不确定性造成的技术能力不足及信息的不对称。没有足够的技术能力将会是企业发展的强大障碍。研发能力是大学科技园区创业平台的薄弱环节,培育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增强大学科技园区创业平台技术创新实力的强大保证,更是大学科技园区创业平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大学科技园区创业平台依托的是大学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这些优势,不断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建立高水平的研发机构,通过研究开发重大的科研项目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与此同时吸引更多有实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加盟。科研院所在创业平台内设立研究开发机构,形成独特的研发优势,包装、出售高科技项目,以促进科研成果向市场转化,使大学科技园区创业平台发挥极大作用,成为技术创新的源泉。

2.2管理机制

大学科技园区创业平台作为管理者,职能是服务于创业平台内在孵企业,协助在孵企业的有效运作。因此,经营管理的重要性必须被充分认识,它标志着大学科技园区创业平台能否健康的发展。创业平台内部的管理机制的核心,如图1所示。

管理机制是大学科技园区创业平台运行的重要保障。随着大学科技园区创业平台的发展,管理机制也会不断地提升,进而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会推动大学科技园区创业平台实现快速的成长,从而形成一个循环的过程,这种良性循环会实现更好的效果。

2.3成果转化机制

(1)孵化科技成果。孵化科技成果的流程步骤如下:企业是大学科技园区创业平台的孵化对象。大学科技园区创业平台对于入驻企业有着严格的标准,不仅要求企业的科技项目具有较好的前景,还需具备较高的科学技术含量。而企业希望大学科技园区创业平台能够为其提供良好的软硬环境、科研成果、科研人员以及更有利的政策。通过互相评估了解,企业与大学科技园区创业平台产生孵化关系的意向,管理部门为其办理入园的各种手续,相关文件落实即孵化关系正式确立。孵化过程中,大学科技园区创业平台为企业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完备的服务体系和服务资源,当科技成果真正转化为商品投入市场时,就证明孵化成功。成功后可以进行科技成果的再孵化,使科技成果和创新项目从商业化向产业化发展,实现企业规模化生产。

(2)科技成果转化。大学科技园区创业平台在成果转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通过以下2种途径实现:①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建立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新型运行机制,使研究成果的产品化得到相应的推进,快速向生产力转化。可以说初创企业在一定基础上已经拥有了新技术,但是并不具备企业所需的核心能力。大学科技园区创业平台起到的作用就是帮助创业者使用已经掌握的核心技术,通过进一步的孵化过程,最终形成企业所需要的核心能力。②以科技成果为核心技术转让。当前社会,有些科技成果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潜力,但无法迅速找到适当的企业进行共同开发,导致项目搁置,大学科技园区创业平台主要对这类科技成果进行投资孵化,将创新的思想、初期方案、初期产品设计方案应用到实处,培育成成熟的技术。在孵化过程中,大学科技园区创业平台为企业提供所需的资金和实验场地,以实现科技成果的成功研制,同时对研制内容进行包装、出售,促进科技成果的成功转移和转让。大学科技园区创业平台不仅能够根据自身的知识产权,在合作中获得相应的报酬,更能够转让科研成果,激励大学中的科研力量,提高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通过循环创新体系的构建,促进更多的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的产生。

2.险投资机制

大学科技园区的成果转化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风险投资是大学科技园区成果转化资金的重要来源,风险投资是促使大学科技园区创业平台成果转化的催化剂,充分发挥风险投资机制的作用是成果转化的关键。

大学科技园区创业平台的风险投资机制的运作主要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投资决策和融资,通过对拟投资的创业项目进行综合的考查与评估,深入分析拟投资项目可行性,为投资者提供可靠、可行的投资项目,尽可能避免投资决策失误,树立良好的大学科技园区业绩信誉,形成良好可持续的融资渠道。第二个阶段是跟踪管理,跟踪管理是风险投资参与投资项目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指导风险资金的运用、提供专业性人才、提供咨询指导等方面内容,跟踪管理不但可以规避风险投资资金的风险,而且能够最大效率的发挥资金的作用,不仅帮助创业公司走向成功,而且使具有市场前景的创业公司留在大学科技园区创业平台继续发展,维持大学科技园区创业平台良好的经营效益。第三个阶段是资本的退出,风险投资的出发点是通过为创业企业提供创业服务,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从而获得丰厚回报后便从被投资的企业退出,寻找下一个投资项目,风险投资退出的方式包括IPO、兼并收购、破产清算3种方式,以何种方式退出决定了风险投资成功与否。

由于风险投资是一种长期的、流动性较低的权益资本,解决我国创新资金不足的问题,形成有效的风险投资机制,实现融资渠道、资金运作、资金退出科学有效进行,风险投资机制使大学科技园与创业公司之间形成休戚相关的紧密关系,这种关系健康发展完全可能达到双赢效果。

综上所述,大学科技园区创业平台的机制主要从培育、管理、成果转化、风险投资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这四个方面从不同的层次和侧面互相呼应补充,协同作用并支撑着大学科技园区创业平台运行。

果园科技化管理第7篇

第二条国家大学科技园是以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大学为依托,将大学的综合智力资源优势与其它社会优势资源相结合,为高等学校(以下简称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提供支撑的平台和服务的机构。

第三条国务院科技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国家大学科技园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科技、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本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进行管理和指导;高校是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发展的主要依托单位。

第二章功能与定位

第四条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是高校实现产学研结合及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平台之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二次创业”以及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支撑行业技术进步的主要创新源泉之一,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一流的国家大学科技园是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之一。

第五条国家大学科技园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重要通道,主要功能是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学科和技术优势,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加速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培育高层次的技术、经营和管理人才。

第六条国家大学科技园应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通过多种途径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支撑体系建设、产业化技术支撑平台建设、高校学生实习和实践基地建设,为入园创业者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

第三章认定与管理

第七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大学科技园,由省级科技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向国务院科技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提出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申请,并提交;国务院科技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组织专家组对其进行现场评估,根据专家组评估意见予以认定。

第八条*的内容和数据应可核查。

第九条申请认定国家大学科技园,应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完整的发展规划,发展方向明确,实际运营时间在2年以上,经营状况良好。

2.必须有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专业化管理机构。

3.具有边界清晰、相对集中、法律关系明确、可自主支配的园区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以上,其中孵化场地面积10000平方米以上。

4.地方政府和依托高校应有支持大学科技园发展的具体政策,高校资源向大学科技园开放。

5.大学科技园50%以上的企业在技术、成果、人才方面与依托高校有实质性关联。

6.机构设置合理,有专门的经营管理团队,管理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占85%以上。

7.服务设施齐备,功能完善,可为企业提供商务、融资、信息、咨询、市场、交流、国际合作等多方面的服务。

8.管理规范,具有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自身及在孵、在园企业的统计数据齐全。

9.园内的在孵企业达50家以上。

10.为社会提供1000个以上的就业机会。

11.与创业投资、风险投资、担保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

第十条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孵化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

1.企业注册地及工作场所必须在大学科技园的工作场地内。

2.属新注册企业或申请进入大学科技园前企业成立时间一般不超过3年。

3.企业在大学科技园孵化的时间一般不超过3年。

4.企业注册资金一般不超过500万元。

5.迁入的企业,上年营业收入一般不超过200万元。

6.企业租用大学科技园孵化场地面积不高于1000平方米。

7.企业负责人应熟悉本企业产品的研究、开发。

第十一条国家大学科技园实施统计年报制度,国务院科技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委托有关机构负责统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各国家大学科技园应在每年3月31日前将上一年度建设发展绩效统计报表报送指定的机构,并同时抄报所在省级科技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

第十二条国务院科技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每3年对国家大学科技园进行考核,实行动态管理。对达不到考核条件的国家大学科技园,限期整改,对整改后仍不能达到考核条件的,将取消其“国家大学科技园”的资格。

第四章政策与措施

第十三条国家大学科技园自认定之日起,一定期限内免征营业税、所得税、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和税务行政管理部门制订。

第十四条国务院科技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宏观管理和指导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建设、运行和发展,组织制定支持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与发展的方针、政策,编制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规划,把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工作纳入国家科技和教育发展计划。根据建设发展绩效统计报表等对国家大学科技园进行年度绩效评价,对成绩突出的国家大学科技园给予支持。

第十五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应贯彻执行支持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和发展的各项方针和政策,将国家大学科技园工作纳入当地科技和教育发展规划,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和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并将国家有关优惠政策落实到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机构及其在孵、在园企业。

第十六条高校要将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与发展纳入学校整体建设与发展规划,在大学科技园规划、建设与发展中发挥核心作用。制定和落实相应的激励政策,向国家大学科技园开放学校的各种资源,鼓励师生到园区创业,并在园区内构建学生实习和实践基地,鼓励把国家大学科技园创业教育纳入学校的教学体系,使国家大学科技园成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重要基地。

第十七条充分发挥国家大学科技园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

第五章

第十八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的科技、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可参照本办法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和细则。

第十九条本办法由国务院科技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本办法自之日起实施。

*提纲

1、大学科技园发展规划:包括整体规划内容、与区域经济或行业技术发展规划的协调性、与依托大学发展规划的协调性。

2、创新创业环境:包括硬件基础设施环境、创业公共服务体系、产业化支撑服务平台等。

3、科技园发展绩效情况:包括园区内各类企业情况、研发机构和培训机构及大学生就业实践基地情况、成果转化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对依托大学的贡献、从业人员的素质及水平情况等,并提供若干个典型的孵化企业的案例。

4、科技园管理水平:包括科技园的机构设置和管理团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5、依托高校的支持情况:包括政策制定与落实情况、资源开放程度、对科技园的投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