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韩国饮食文化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3-30 11:35:01
韩国饮食文化论文

韩国饮食文化论文第1篇

在5月24日韩方举行的欢迎宴会上,韩国文化观光部梁洪锡局长、韩国世界饮食文化研究院梁香子院长分别致辞,积极评价中韩饮食文化交流活动在推动两国友好交流中所发挥的作用,高度赞赏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在促进中韩饮食文化交流方面做出的积极努力和突出贡献,表示愿意继续为推进活动持续深入开展营造良好氛围,提供积极支持。党明德团长代表中方在致辞中说,中国的饮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齐鲁饮食文化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地位显著。韩国的饮食文化与中国的饮食文化有着深厚久远的历史渊源。近年来,随着“中韩饮食文化交流活动”的深入开展,中韩饮食文化在民间广为传播。继续开展好中韩饮食文化交流活动,借助这个平台加强两国饮食文化交流,相互学习,对于弘扬两国饮食文化、促进中韩文化交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交流活动期间,双方共同举办了中韩饮食展示、饮食文化学术论坛、现场参观考察等活动。济南大学、山东旅游职业学院、珍珠泉宾馆的中国传统饮食展示,山东财政学院、齐鲁师范学院、潍坊学院的“中国菜系”展示,引起了参观者的极大兴趣和好评。代表团还参观了韩国泡菜加工厂和农心食品公司,现场了解了韩国的食品生产状况。

在饮食文化学术论坛上,中韩专家对饮食文化的渊源、内涵、功能、作用、影响,对饮食业的民族性、地域性、传承性、创新性、变异性等进行了深入研讨。

韩国饮食文化论文第2篇

随着我国国际贸易的逐渐加强,我国和韩国之间的合作也日益加深,加之各类韩剧的引进,使得一阵阵“韩流”席卷着中国大地。韩国作为东亚国家,其历史文化也比较悠久,其中尤以韩国的饮食文化被大众所津津乐道,成为了现代许多“吃货”追逐的目标。韩国的饮食文化主要来源于原朝鲜国,在原朝鲜国分裂之前就已经产生,其受我国饮食文化影响也比较深。本文即是对韩国饮食文化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简要论述了其变化历史,以期能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韩国饮食文化;特点;变化

饮食文化指的是一个国家在饮食方面的历史、特色、习惯以及内涵的统称,其代表着一个国家本身文化的特点,具有较为强烈的地域特色,能够充分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人文特色。韩国有着极具地方特色的饮食文化,泡菜、冷面、大酱等俨然已经成为了韩国的标志。

一、韩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韩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我国商末周初的时期,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韩国逐渐形成了自己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其中最为明显的饮食特点就是“辣”和“少油”,这一点也和中国某些地区的饮食特点相似,因此受到了我国人民的喜爱。

与我国多样的饮食文化相比,韩国的饮食更加偏向于清淡,他们很少在食物中加入油和味精,配菜上也是以蔬菜为主,烹调的方式以凉拌居多。韩国最为有名的要数“韩式泡菜”,其中以辣白菜最为人津津乐道,这道家常小吃也就成为了韩国的“国粹”。在韩国,人们往往会在孩子还小时就让食用辣白菜和其它泡菜,这使得辣白菜成为了韩国人民的必需品。韩式烤肉是一种极具地方特点的美食,其主要食材取自高蛋白、低胆固醇的牛肉,这使得烤肉更加健康,吃起来也更加美味,在不影响口感的同时使牛肉更加容易咀嚼。同时,韩国人还喜吃“辣”,但与我国四川、湖南的麻辣相比,韩国人更加倾向于“冷辣”,并且没有“麻”。冷面无疑是“冷辣”最好的体现,韩国人喜爱冷面的程度已经达到了极致,甚至于在冬季也有很多人喜欢吃上一碗冷面。

二、韩国日常饮食种类

(一)米饭

与中国北方饮食特点相同,韩国的主食也是米饭。韩国位于东北亚地区,其气候条件与我国东北三省及山东省极为相似,其雨水丰富,土地较适合种水稻。在韩国,除了水稻以外,大麦、高粱、小米等也被广泛种植,韩国人很喜欢吃米饭,也有将各类米掺杂到一起的五谷米饭。另外,韩国人还喜欢将各类蔬菜加入到米饭中,与辣白菜、大酱等拌在一起,也就是人们熟知的“韩式拌饭”。

(二)酱

酱在韩国是最重要的副食之一,其与汤、泡菜同为韩国餐桌上的三大副食。在韩国,一日三餐都无法离开各种酱类食品,其可以分为大酱、辣椒酱、烤肉酱、酱油等,其中尤以大酱的风味最为独特,也最富营养。在韩国,有一个著名的大酱生产基地――淳昌郡,这里也被人们称为“大酱村”,根据调查显示,全韩国酱类产品中有三分之一的份额是来自于这里,同时这里也是居住着韩国最多最长寿的老人的地方。韩国的大酱味道闻起来有一股臭味,其主要原料包括黄豆、大枣、干辣椒、粗盐以及木炭等,与水混合后放入酱缸之中,用纱布密封,在太阳下进行照射发酵。韩国人吃大酱的方法很多,大酱汤、大酱火锅、大酱拌饭以及大酱腌肉等等。在热映韩剧《大长今》中可以看出,在古代朝鲜人的眼中,大酱的气味能够预示国家的气运,可见韩国人对大酱的喜爱和重视。

(三)泡菜

如今在韩国,泡菜已经不仅仅是一道餐桌美食,更加是一种人文情怀。不论是老人还是小孩,高官还是平民,泡菜都成为每一个人菜桌上的必备菜品。如果你漫步于韩国的大街之上,随处可见贩售盒装或袋装的泡菜摊位和店铺。到各大餐馆中去吃饭,除了正餐以外,全都是一模一样的泡菜菜单,当你点餐完毕,首先端上来的也一定是一碟碟泡菜。在韩国,人们一般利用洋葱、蒜、红辣椒、鱼贝浆以及盐来腌制泡菜,泡菜种类主要包括白菜、黄瓜以及萝卜等。

(四)汤

汤是韩国的三大副食之一,也是韩国人最喜欢的餐桌食品,在韩国日常生活中,就算餐桌上准备了再多的美食,汤也是必不可少的,甚至于已经到了无汤不下饭的程度。其中以大酱汤、狗肉汤、辣白菜汤等最为我国人民熟知,在韩国人生日当天,与我国吃长寿面的习俗不同,需要准备一碗海带汤,可见汤在韩国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即使是在韩国的新年,人们也都会拿出年糕汤来招待来拜访的亲戚朋友。

(五)烤肉

韩国烤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我国秦代时期,当时的朝鲜半岛居民多以放牧为生,因此饲养了很多牛羊,烤肉也就是在那时兴盛起来。与我国内蒙古的烤肉不一样的是,韩国烤肉所选取的牛肉不能太油腻,而且在烤之前需要将其放在调料或大酱中腌制一天,在食用时还需要将蔬菜叶和烤好的肉包在一起食用。同时,韩国人吃烤肉时也喜欢配上泡菜,这样可以减少牛肉的油腻感。另外,韩国人在吃烤肉的时候需要准备专门的烤肉酱,这也是源于他们对于酱类食品的喜爱。

(六)酒

韩国人好酒,而且喜欢喝烧酒,大部分酒的度数在12°左右,由大米酿制而成。同时韩国人也喜欢喝洋酒,进口的和当地产的都很喜爱,还有一部分年龄比较大的人喜欢喝中国的高粱酒。在韩国,喝酒也是需要遵守相当严格的礼节。首先,在与长辈喝酒时,需要侧过身将酒喝完,在喝完后要为长辈或其他人满酒,自己不能给自己倒。与中国边吃饭边喝酒的习惯不同的是,韩国人喝酒就是喝酒,吃饭就是吃饭,很少会在家庭餐桌上看到边喝酒边吃饭的情况。

三、韩国饮食文化的变化

韩国饮食文化可以追溯到我国周朝时期,当时的朝鲜半岛居民多以游牧为生,其饮食特点与我国蒙古族及其相似,喜好贮存不易变质的食品,如腌肉、大酱、泡菜等。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了现代,现代韩国人依然对泡菜、大酱等情有独钟,喜欢少油、辣、凉的食品。而随着我国茶叶的引入,韩国也成为了世界茶文化大国之一。现代的韩国已经是一个科技较为发达的国家,其饮食文化也在国际文化影响下发生着变化,对于西餐的接纳使得韩国人饮食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四、结语

韩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经历了千年的演变,到如今已经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饮食文化和产业链,在亚洲乃至世界的影响力都很大,成为了世界主流饮食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贾丽娜.中韩饮食文化对比[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4)

[2]文英子.韩国饮食文化[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9(01)

韩国饮食文化论文第3篇

关键词 儒家思想 韩国饮食 文化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和韩国隔海相望,互为近邻,四季分明,气候相似,文化渊源深厚。因此,不管是在传统文化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很多相似之处。但由于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和社会背景的不同,相异之处也显而易见。特别是韩国人的饮食虽然形成了很强的民族特色,但由于中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它也受到了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本文重点讨论儒家思想在韩国的传播,及其对韩国饮食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1儒家思想的发展

儒家思想也成儒教或儒学,由春秋时期思想家孔子创立。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到了战国时期,经过孟子和荀子的改造,儒学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秦朝时,由于“焚书坑儒”,儒学遭到沉重打击。汉代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以儒家思想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于百家,形成新的儒学体系。儒家思想从此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魏晋南北朝时,儒学发展受到佛教、道教的影响,到隋唐时期出现了“三教合一”的局面。北宋时,儒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又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也称“程朱理学”,代表人物有程颐、程颢、朱熹,朱熹是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南宋时期,理学家陆九渊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明朝中期以后,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王阳明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学说。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宋明理学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末清初,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儒家中以正统自居的理学家,把儒家经典鼓吹成神圣不可侵犯的经典理论。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大进步思想家则对传统儒学进行批判,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儒家文化持续发展到满清政权时期,仍然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一直影响到现在。儒家思想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不仅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也有深远影响,尤其在韩国和日本。

2儒家思想在韩国的传播过程

儒家文化在韩国的传播已有两千多年,最早传入的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三国时期,统治阶级非常重视儒学,把它视为维护秩序、加强王权的思想武器。高句丽于372年设立太学,传授儒家学说。百济于4世纪建立儒学教育制度。儒学在新罗传播,大约在6世纪。新罗统一后,在中央设立国学,置博士、助教,招收贵族子弟传授儒家经典。同时还大量派遣留学生到唐朝学习儒学,出现了很多著名儒学者。高丽王朝建立后,在首都开城设立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在地方十二州设立乡校,广泛推行儒学教育。958年,高丽开始举行科举,把儒家经典列为主要考试科目,从而推动了儒学迅速发展,并且出现了私学。武臣集权时期虽然儒学发展萎缩,但高丽末期随着程朱理学的传入,经过郑梦舟、郑道传、李w、权近等儒学者之后,则开始了朝鲜时期儒学的大发展。朝鲜时代推崇尊儒抑佛政策,确立了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朝鲜时期在中央设立国家最高学府成均馆,地方各道和邑设乡校。还通过科举选拔人才,任用官吏。朝鲜社会程朱理学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出现了以李辍⒗疃为代表的性理学学派,他们根据本国国情和独到见解形成了韩国儒学,被称为韩国“朱子学”。所以整个朝鲜王朝在儒家思想的主导下呈现稳定发展的态势。

3儒家思想对韩国饮食文化的影响

3.1“天人合一”思想

汉儒董仲舒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成为两千年来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天人合一”有两层意思:一是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二是天人相应,或天人相通。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所以人们的饮食也要融入到大自然中,遵循“天人合一”的思想。

受儒家思想影响的韩国,饮食习惯也顺应“天人合一”的思想。天人相应是指人体的饮食应与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相适应。所以不同地区的饮食习惯常与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韩国三面环海,空气湿度大,多潮湿寒冷,为了祛除寒湿,韩国人常会在饮食中适量地加入一些辛辣食物,增强机体御寒能力,这就是韩国饮食多用辣椒的原因。天人合一思想还强调人作为小宇宙要和天地这个大宇宙协调统一,如果顺应自然环境的变化,人体抵抗力就会增强,反之则人体抵抗力就会减弱。夏天天气炎热,人体温度要顺应大自然温度增高的变化,就要相应地进食一些热食物,所以韩国人在夏天多喝参鸡汤。冬天天气寒冷,人体温度要顺应大自然温度降低的变化,就要相应地进食一些冷食物,所以韩国人在冬天多吃冷面。另外,“身土不二”理念也是体现天人合一思想的典型表述。“身土不二”最早的出处是大乘经,韩国医学家许浚在1610年完成的医学名著《东医宝鉴》中也提出过,“人身和土是不能分离的,人生活在土地上食用土地上长出的东西,如果适应环境就会身体健康”,与“天人合一”思想一脉相承,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受这种思想的影响,韩国人在饮食用料上多购买本地农产品,强调吃本土食品。虽然韩国进口食品比较便宜,正宗的国产食品价格很高,但韩国人仍对本国食品趋之若鹜。例如国产牛肉价格是进口的澳大利亚牛肉的双倍,可韩国人还是爱吃“韩牛”,理由是外国牛肉“不适合烤着吃”。这些都是天人合一思想在韩国饮食中的体现。

3.2饮食尊卑观念

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孝悌”讲的是长幼有序,和人性博爱。孝悌所要求的子弟敬重父兄,晚辈善事长辈,作为一种社会道德风尚,自古来就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些道德规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部分。

韩国崇尚儒家思想,尊敬长老,有着长幼尊卑、男女差别的等级观念。在同一餐桌就餐时,入座应按照等级来坐。先迎接长辈坐上座,长辈就座后再按照长幼依次入座,男女都应席地而坐,坐姿要端正。用餐时首先要等长辈动筷后晚辈才能动筷。吃饭前后晚辈要向长辈问好示礼,经常会说“我要开始吃饭了”“我会好好吃的”之类的话。用餐过程中,长辈给晚辈添菜,以示关心,晚辈无论是否爱吃,都不能用手挡住碗拒绝,长辈给晚辈添菜时,晚辈一定要起身但不用站起来,以深深点头示意鞠躬答谢。晚辈不能在长辈吃完之前先放下筷子,要配合长辈的用餐速度。用餐完毕后要等长辈把餐具放下后自己才能放下,并放在用餐前的位置上,保持原样。同样也要向长辈问候表示感激之情。例如“我吃完了”“我吃得很好”等。长辈离席后自己方可离席。

3.3饮食礼仪规范

自古以来中国就被称为“礼仪之邦”,非常注重礼仪和礼仪教育。《礼记・冠义》:“凡人之所以为人,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而后礼义备。以正君臣,亲父子,和长幼。君臣正,父子亲,长幼和,而后礼义立。”儒家认为,一个人必须知礼义,懂礼仪,礼仪教育的作用在于使人知道如何端正仪容身态,表情适当,言辞恭顺,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使君臣名分确立,父子关系亲密,长幼上下和睦。“礼”是修身做人的基本准则,是国家政治制度、人伦道德秩序的基础。所以人们要学礼、知礼、懂礼、行礼、尊礼、好礼。

礼仪是文化的表现,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文化特质,不同的活动方式和行为准则,故有不同的礼仪规范。韩国受中国儒文化影响颇深,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找到儒文化的痕迹,韩国的饮食文化也不例外。韩国人在饮食上有很多的礼仪规范。韩国人一般都是席地盘腿坐在矮腿方桌周围,入座后切勿用手摸脚、伸直双腿或是双腿叉开。就餐前不要摆弄筷子,弄出声响或随便走动。就餐时不要同时把汤匙和筷子拿在手里,韩国人的就餐顺序一般都是先用右手拿起勺子,盛上一口汤喝完,再用勺子吃一口米饭,然后再喝一口汤、再吃一口饭后,便可以随意吃任何东西了。韩国人吃饭喝汤要使用勺子,夹菜时要使用筷子。不夹菜时,两根筷子拢齐放在右手方向的桌子上,三分之二在桌上,三分之一在桌外,便于拿起再用。另外,共享的食物要夹到各自的餐碟上才能享用。就餐过程中不要把筷子和勺子搭放在碗上。不要端起碗吃饭喝汤,也不要用筷子捞汤里的菜。不要用嘴直接触碰饭碗,也不要让勺子和筷子碰到碗而发出声音。若遇有不能咽的骨头或鱼刺,应该悄悄吐进纸巾内包裹,而不要胡乱吐在餐桌上。用餐时不要随便发出声响,咀嚼声尽量要小;不大声说话,尽量不谈商业话题。吃饭时不要随便发出声响,更不许高谈阔论。打喷嚏或咳嗽时需转身用手绢或纸巾掩嘴,不能打扰别人用餐。用餐后要保持勺子、筷子和碗的洁净,不能粘着食物,勺子和筷子放在开餐时的位置摆好,用过的餐巾要叠好放在桌子上。

4结语

儒家思想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不仅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也有深远影响。受儒家文化影响颇深的韩国,结合本国的自然环境、地理环境和社会背景形成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熟悉并了解韩国的饮食文化特点,有助于加强中韩两国间的文化交流,促进中韩两国间的经济发展, 对于新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再构建和扩大国际影响,也能产生一定的助益,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辰.论儒学在韩国的发展[J].学理论,2014(3).

[2] 廖新竹.浅析韩国饮食文化[J].科学中国人,2014(2).

[3] 郭海燕.浅谈韩国饮食文化[J].中国校外教育,2012(6).

[4] 王书明.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对韩国饮食文化的影响[J].科技信息,2011(7).

[5] 朴英爱.浅谈韩国饮食文化[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6).

[6] 李d平.论韩国儒学的特性[J].孔子研究,2008(1).

韩国饮食文化论文第4篇

(一)日本饮食文化申遗的成功经验

为了能够成功申请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本官产学界紧密合作积极向世界推广日本传统饮食文化。例如,日本农林水产省在2013年度的财政预算中,专门拨款40亿日元实施培养“和食传道士”计划以及在世界各地开展“和食推广项目”活动。由于中央政府重视推广日本饮食文化,地方政府也不甘落后,纷纷采取措施加入推广日本传统饮食文化的行列,京都市政府就在2013年初制定并实施了以推广日本酒文化为宗旨的《用日本酒干杯条例》。自2013年3月开始,日本航空公司开始在飞机上提供日本传统的盖浇饭,以此增加外国游客对日本传统美食的接触品尝机会。2013年4月,东京寿司学院还在新加坡唐城坊开设了日本以外的首家分校,专门教授日本寿司的文化和制作技术。鉴于日本饮食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日本著名学府京都大学最近宣布,计划在农学部内开设日本料理学科,专门研究日本饮食文化的民族美学特征和日本传统膳食的保健功效。由此可见,官产学界为日本传统饮食文化成功申遗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韩国饮食文化申遗的成功经验

1.选择具有民族代表性的传统饮食品种

尽管现代韩国社会的泡菜文化十分丰富和繁荣,但是实际上朝鲜族的泡菜文化当中具有较多的中国元素。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小雅•信南山》中就有“中田有庐,疆场有瓜,是刨是菹,献之皇祖”的诗句。“瓜”是当时百姓常吃的一种蔬菜,“剥”和“菹”是加工削皮和腌渍贮存的意思。由此可见,至少在3100年前的商周时代,中华民族就开始将各种蔬菜制成腌菜食用了。地缘上中国大陆与朝鲜半岛是近邻,历史上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对朝鲜文化的影响十分深刻,朝鲜族的祖先在学习中国北方汉族腌菜技术的基础上,研制出颇具民族特色的腌菜即高丽咸菜,也就是本文中的韩国泡菜。韩国泡菜种类繁多,主要有腌白菜、腌萝卜、腌茄子和腌黄瓜等腌制蔬菜。其中,冬季用白菜制作的辣泡菜即辣白菜是韩国泡菜当中最受欢迎的一种,几乎家家必备每餐必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辣白菜是韩国泡菜的杰出代表,是韩国饮食文化中最具民族特色的传统风味菜肴,也是古代朝鲜族聪明智慧的结晶。

2.对韩国泡菜进行科学准确的文化定位

虽然韩国人腌制越冬泡菜的文化代代相传,绵延不绝,历史十分悠久,但是世界上许多民族的传统饮食种类一般也都具有较长的历史积淀,如只凭借泡菜的历史和传统的手工技能等因素申遗,成功概率并不是很大。由于腌制泡菜工作量很大且各制作工序之间只有紧密衔接才能腌制成功,因此,在每年冬天腌制泡菜的时候,亲朋好友或左邻右舍的邻居们会主动参与共同制作泡菜。泡菜制成之后,大家还会聚在一起互相品评共同分享。有鉴于此,韩国政府在申遗的报告中不仅说明了泡菜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制作技术,而且还极力突出以下内容:在腌制泡菜的过程中,普通韩国民众可以互相沟通感情增进友谊,不仅有助于发扬邻里共享和团结互助的精神,而且还增强了韩国人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总之,韩国政府注重突出泡菜当中所蕴含的民族智慧、团结互助精神和民族认同等文化内涵对“腌制越冬泡菜文化”项目成功申遗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二、对我国饮食文化申遗的重要启示

(一)中国饮食文化申遗要经过科学论证和选项

中国饮食文化内容博大精深,孙中山先生对中国饮食文化就给予过高度评价:“我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后,惟饮食一道进步,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中国所发明之食物,固大盛于欧美;而中国烹调法之精良,又非欧美所可并驾。”丰富的饮食文化资源为我国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构建了深厚的基础。通过分析日韩饮食文化申遗的成功经验可以发现,日本是个单一民族的国家,适合将日本传统饮食文化整体打包申遗;韩国尽管也是单一民族的国家,但是由于其饮食文化内容不如日本丰富,所以只能选择极具代表性的韩国泡菜文化申遗。在中国饮食文化海洋里寻找最佳申报项目是申遗前期最重要的工作。建议有文化专家和饮食文化领域专业人士组成中国饮食类申遗委员会,对拟申报项目进行科学论证和民族文化定位,避免发生假冒遗产申遗事件。

(二)我国饮食文化申遗的首选:除夕饺子文化

笔者建议首先将饺子作为中国饮食文化遗产项目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饺子是中国黄河流域及其北方汉民族除夕之夜必食的饮食品种。中国人食用饺子的历史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汉朝,考古发掘出来的唐朝时期的饺子实物,与今天我们食用的饺子样式十分相似。众所周知,千百年来,中国汉民族在农历腊月三十晚上,全家人不分男女老幼聚在一起包饺子、吃饺子,共同守夜迎接新年的到来:在此过程之中,家族成员之间情感交流得到加强,内心深处也获得了幸福团圆的感觉,并由此产生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望憧憬。可以说,饺子是中国人传统佳节春节时食用的,凝聚着中国人对新生活的美好愿景,体现着中国家庭内部团结互助的精神,由此增进全体中国人的民族凝聚力的一种食物。总之,饺子文化历史悠久,与传统节庆密切相关,并且蕴含着中国人家庭内部团结互助、团圆和睦与天人感应等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以除夕饺子文化为主题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胜算很大。

三、结语

韩国饮食文化论文第5篇

[关键词]饮食;礼仪;孝道

一、绪论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向来被称为是“礼仪之邦”。“”礼是中国的文化标志,是历代最基本的道德教化内容。早在2500多年前孔子就认为不学礼,无以立。在饮食文化中也非常注重礼仪,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和礼仪,由于各民族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社会文化及饮食原料的不同,所以各个民族在饮食礼仪和饮食习惯方面会有明显差异,所以无论是中国、韩国或是任何一个国家,对于饮食礼仪都有自己的追崇和传承。而研究每一个国家的饮食礼仪,不仅仅是要从中看出这个国家的在饮食方面的尊崇,更能从中得出这个国家的民族性格,从而分析出这个国家做事的一向原则,并推断这个国家的施政纲领和未来发展。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在传统文化中,“礼”是节制人们社会生活的社会道德规范。孔子视礼仪为人区别与动物的主要标志,中国礼仪受儒家文化影响深厚。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在每个朝代甚至每个地区都有着自己的特点。所以在研究中国文化礼仪的时候一定要分时期分地域的研究。但是由于中国历史悠久并且地域辽阔,所以要想系统完善的研究中国饮食礼仪还需要大批量的工作,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

儒学对韩国礼仪的影响很深,《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记载小兽林王二年(372年)高句丽“立太学,教育子弟”。由此可见,韩国自古就崇尚儒家文化。韩国人把儒学思想渗透到了自己的民族文化中,形成了韩式文化,这与社会对于礼仪教育的重视是不可分割的。近年来韩国受到西方国家开放思想的影响,将自由、民主的思想融入到国民素质教育中,礼仪教育也显得生机勃勃。

三、“食礼”

“食礼”即饮食礼仪,又可叫做饮食礼制、礼节。在古时,对于礼节非常重视,每个阶级每个辈分的一言一行都有规制。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据《礼记礼运》记载:“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在古代对于礼节有法律强制性的规定,尤其是皇家饮食礼仪和诸侯饮食礼仪,如若做的不合礼制或是越礼,将受到的不只是道德谴责。而现代,人类更加重视对于精神的追求,在饮食时也得注意。

四、中国饮食礼仪

中国饮食礼仪实行最严格也是最完善的时期是古代。依古文记载,中国古代的饮食礼仪是在周朝形成的,并通过时代的沉淀逐渐成形。要求贵贱有等、长幼有序,贫富贵贱都是有序的进行,逾越礼制就是大不敬。所以在中国,礼仪就是等级制的象征。

在就餐时,从座位中可看出等级尊卑。在一般礼仪中,古人以右为尊,如“右姓”“右族”即指有声望的世家大族,右职即指要职。但在日常起居中(包括筵席活动)则是以左为尊,“虚左以待”便是这个意思。虽然在现代社会中,这些带有等级色彩的餐桌礼仪有了一些变化,对于很多文化有了自己的取舍,也吸收了一些西方国家习惯,形成现在所谓的“酒桌文化”。但在现代文化中座次依然是饮食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一)座次礼仪

入座时一定要让客人先入坐再请长者入座,一般面向门的位置为上座,这个位置一般是最尊贵的客人或需要买单的人坐的位置,不过为了不让客人感觉到太大的拘谨和压力,一般都是邀请人坐主座,又称主陪,如果是家宴便是最尊长的老人坐主位。主座右手的位置是第二重要的位置,左手位置为次重要的客人。当然也会尊重女士优先的原则来安排座位。入座时一定要轻柔,不可做出太大响动。

(二)就餐礼仪

中餐在上菜时有一定的顺序,遵循着先冷后热、先咸后甜、先浓后淡的原则。而且主菜一定要是偶数才吉利。一般都会有鱼这道菜,而鱼头要对着主人或是尊贵的客人(也有地方是鱼腹部对着最重要的人物)。第一筷一般也会让主人或是最尊贵的客人来首先动,之后大家才一起吃。当然在吃饭之前主人必须有个开场白,也就是提酒辞。

在就餐时会先菜后饭最后汤,当然这也是上菜时的顺序。夹菜的时候不可太多,不然会显得很粗俗,吃饭时要细嚼慢咽,切记不可发出声响。在和别人聊天时嘴里不要含有食物,也不可用筷子直指别人,筷子也不能直直的插在米饭中,因为只有在祭祀的时候才这样。

五、韩国饮食礼仪

韩国也是一个重礼仪的国家,孩子在入学前会由父母带领学会《四字小学》,其意义相当于中国的《三字经》。其中写到“与我饮食,跪而受之。器有饮食,不与勿食。若得美味,归献父母”。可以看的出“孝道”在韩国受到了非常强烈的追崇。而这在韩国的礼仪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韩国古代在饮食方面也有自己的“食礼”,受中国影响,同样坚持尊卑分明和长幼有序。据记载,在新罗时期韩国饮食礼仪已经较完善,并且也坚持以左为尊。到了现代由于受西方国家影响开始以右为上。但在韩国仍较好的保留着许多古代的礼制。

(一)入座礼仪

在韩国,许多地方还保留着在矮桌前就餐的习惯。这与中国不同,现代的中国人都会坐在椅子上就餐,只有在唐朝之前中国才拖鞋并盘膝而坐。而在韩国还依然延续着这样一种传统,用餐时男女都盘腿而坐,且不可把腿伸直或是叉开。在长辈面前应跪在自己的脚底板上。若是在着韩服时,男人盘腿而坐,女人右膝支立。

(二)就餐礼仪

在韩国就餐时与中国差别很大。在韩国就餐时不可端起碗,也不可用嘴去接触饭碗,并且左手要藏在桌子下面不可露出。吃饭的顺序是右手先拿起勺子,从泡菜中盛出一口汤喝完,在用勺子吃一口米饭,然后再喝一口汤,再吃一口饭便可以随意吃东西。这与中国最后上汤的习惯很不相同。在韩国酱汤可是非常重要的一道菜。

韩国对于喝酒也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敬酒人要用右手提酒瓶,左手托瓶底,并且在经过长辈的允许后才可敬酒,敬酒时要鞠躬并为长辈(上级)斟酒。敬酒时就只是敬酒,本人不可同饮,这与中国人端着酒杯敬酒并且先干为敬的思想是不一样的。

六、中韩饮食礼仪中对孝道的诠释

中韩两国都有着悠久历史,而且作为亚洲文明国家,中韩两国对于礼仪和孝道都有着自己的理解。正所谓“百善孝为先”。孔子非常推崇孝道,并且强调“孝”要建立在“敬”的基础上。《论语・为政》中写到“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从这里可以看出,“敬”是孝道的精神本质。孝敬孝敬就是想孝就得尊敬,即尊敬长辈。在饮食中就要尊敬别人,要有礼仪。

“孝道”作为儒家文化的基石,在韩国的文化中也占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年俗是最好的证明,在正月初一时人们会参加祭祖,进行“茶礼”。“茶礼”在清晨举行,仪式也很复杂,通常有“初献”、“亚献”、“终献”三个祭祀形式,然后再由主祭者劝祖先和诸神进酒进食。这一系列的礼仪也是象征着韩国人对于孝道的遵守。

民以食为天,人不仅要吃还要吃出水平,吃出文化。这就自然而然的会有吃饭时的规矩,而这一规矩的建立就是人们内心对于“孝道”追求的最直白的表现。不论是座次的安排还是就餐时的礼仪,都是为了显示饮食的礼仪是忠实于“孝”。

七、中韩饮食礼仪的不足点

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两个国家都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国在这方面受影响较大。首先,人们现在就餐时所要求的正装是“西”服,而不是汉服,在韩国对于韩服保留这一文化便凸显出来。其次,在就餐时中国人过分强调排场,宁愿剩也不想让人觉得自己小气。这就理解错了餐饮礼仪的含义,在饮食中需要重视礼仪,但不是追求表面排场,而是追求精神文化,追求孝道。不过现在的“光盘行动”还是起到了正能量的作用。在韩国会较重视节俭,就餐时人们会尽量吃光用净,这也是对于食物的尊敬。最后,是要讲述韩国人吃饭速度过快。在韩国,由于其处于半岛这样的地理位置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导致的习惯,人们做事较着急而引起吃饭过快,这绝对不利于身体的健康。

八、小结

用餐礼仪已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并需要遵守的礼节。因为这也代表着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由于古时中韩两国频繁的交往,所以韩国在很多礼仪方面受到中国很大的影响。尽管随着时代的变迁,两个国家都有了自己的特点,但在以后越来越重视文明的时代潮流中,两个国家一定要坚守住自己对于礼制的追求,并在世界这个大的饮食礼仪中留下美丽的篇章。

参考文献:

[1]贾莉娜.中韩饮食文化对比[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

[2]舒畅.跨文化视阈下中韩餐桌礼仪文化的比较研究[J].大家,2012.

韩国饮食文化论文第6篇

中韩风俗对比

1韩中服饰对比

1.1韩国的服饰风俗

在韩国,人们日常以穿着洋服为主,男子多穿西装,女子着连衣裙,款式很多。但在节日和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里人们都习惯身着韩服参加。韩服是韩民族的传统服装,韩服优雅且有品位,也是韩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韩服分很多种,有节日服、周岁服、祭祀服等等,每种韩服有着不同的穿着场合。

节日服是必需的,过年时不穿韩服会被视为无礼。韩服着装比现代服装复杂得多,一般女性的韩服是短上衣搭配优雅的长裙,男性则是短褂搭配长裤,以细带缚住宽大的裤脚

周岁服是在孩子的一周岁仪式上穿着的韩服,在韩国,孩子一周岁的时候要举行祈求孩子,无病长寿的仪式。在仪式上,男孩子穿浅色衣服,一般是蓝色边粉红色短衣、浅紫色裤子,上面穿蓝色背心,草绿色衣带。女孩子用深绿色或黄色做短衣,穿七色彩缎长裙,也有家庭给周岁的女孩子穿唐装。

1.2中国的服饰风俗

和韩国相比,中国传统服装并不统一。因为我们是一个多民族大家庭,各个兄弟民族服饰不同。另外各地差异太大。南方的衣服薄,北方的衣服厚,衣料不同,山区和平原不同。而且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历史源远流长,从商朝到民国,民族的服装也在一直变化。就目前而言,公认的汉民族服装是唐装和旗袍。

辛亥革命后,在日常生活中,国人穿着以洋服为主,但也不乏出现了一些中国特有的服饰。下面以旗袍为例介绍一下中国服饰。旗袍,被看作中国服饰的典型,也是带有满族风格,体现西式审美并采用西式剪裁的时装。旗袍因为能把亚洲女性体态和曲线美充分显示出来,而备受国人喜爱,是20年代后期中国新女性的典型装扮。

1.3中韩服饰的差异

中韩两国地理位置相近,交流频繁,所以在服饰上有许多相似之处。韩服最初主要是受中国唐代服饰的影响,服饰特点几乎与唐朝无异。韩服的个性发展开始于李氏朝鲜中期,从那以后,女装逐渐向高腰、襦裙发展,同中国服饰的区别逐渐增大。但朝服、官服等重要礼服,仍一直延续着较多的中国特色。无论是汉服还是韩服,它们都非常讲究颜色和图案,在历史上都会因身份的差异,在花纹、色彩上有过很大差别。一般皇帝穿的是象征宇宙中心的黄色服饰,而平民则多身着朴素的白色服装。而图案方面,制作者都喜欢选择青松、竹子、云和牡丹为花样,青松和竹子代表坚定不移的意志和君子风范,而云和牡丹则象着远离世俗的超脱境界和华丽富贵。在当今,中韩的日常穿着都以洋服为主,样式多种多样,服饰文化之间的交流也很多。

2韩中饮食对比

2.1韩国饮食的风俗

韩国的传统饮食有很多,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即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也随着汉文化的传播很早就传到了朝鲜半岛、日本和越南等地。

春节是韩国节日中最隆重的一个。在韩国,新年早晨要祭拜祖先。这意味着新一年的开始。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年糕,韩国也流行着吃饺子的习俗,另外也会做些韩国人喜欢的中国的各种零食。韩国冬天有腌制泡菜的风俗,历经多年一直保存至今。泡菜、海鲜酱、大酱等发酵食品则成为韩国最具代表性同时也具有丰富营养价值的食品。

中秋节是一年之中农业收获的季节,米和水果最为丰盛,所以在这个时候就会做年糕和制酒。在韩国,中秋的传统饮食是松饼,使用米粉做皮,里面放上花生、红豆、栗子、枣等材料一起做成的。中秋节的前一天晚上,明亮的月光下,全家人聚在一起做松饼。韩国很久以前就有松饼做的越漂亮,将来的配偶就会越好的说法。所以,还很多女子都努力将松饼做的很漂亮。

2.2中国饮食的风俗

中国是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饮食文化。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中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之分。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第一大节,春节的前一天叫做除夕。在这一天,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饺和年糕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吃团圆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鱼代表“富裕”。是不是很奇怪?所以鱼不能吃。

中秋节,中秋之夜拜月赏月,月饼是必不可少的。月饼是一种形状像圆月的面点。月饼的面上通常印有许多图案。是团圆的象征。中秋之夜,人们就对圆月摆上月饼和各色水果作为供品,祭拜圆月。拜月之后,一家人一起观赏并吃月饼。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月饼的馅儿也有新的变化。月饼的制作材料也很多。馅儿的味道也是非常好。月饼同样也是中秋节走亲访友的礼品。

2.3中韩饮食风俗差异

中国和韩国在饮食文化上有很多的共同之处。两国都是农业大国,都喜欢以大米为主食。两国从古至今都非常重视礼节,在饮食中有很多讲究都是相似的。比如,人们都非常尊重长者和地位高的人,不管是就座还是吃饭,都以他们为中心。长者和地位高的人应坐在主座,只有长者和地位高的人开始动筷子之后,其他人才可以吃饭。吃饭时不可以高谈阔论,用餐完毕后将筷子整齐放在餐桌的桌面上。敬酒自己的酒杯要比别人的低,以示尊敬。中国地大物博而各地区人们的饮食习惯上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地方的人吃辛辣食物,各地都有人们各自喜欢的食物。天气冷的地方,人们喜欢辣的食物,天气炎热的地方,人们喜欢的食物清淡。这个在韩国也一样。

3结论

韩国饮食文化论文第7篇

为此,韩国食品药品安全厅将每月第三周的周三定为“无汤日”,呼吁大家“一日三餐,至少一餐不喝汤”,以此来降低民众的食盐摄入量。食药厅还联合首尔市政府,在每个月的“无汤日”举办一系列低盐饮食活动,如“低盐料理大赛”,征选既健康又美味的料理;“低盐减肥创意”,通过海报、动画片、低盐卡通形象大使、低盐宣传歌曲及民众自拍视频等多种形式宣传低盐饮食,并为此设立最高金额为200万韩元的奖金。

“无汤日”设立后,韩国13家大中型饮食企业积极响应,三星集团、现代汽车集团、韩国新世界百货、韩国希杰株式会社等企业的职工食堂也纷纷加入低盐行列,供应低盐午餐,用果汁、锅巴水替代酱汤。现代汽车集团食堂还专门为职工提供“低盐”酱汤。

我们知道韩国的“汤文化”是很有名的,无论是在喜庆节日还是日常生活中,韩国人都是须臾离不开汤的。可以说,“汤文化”是韩国饮食文化的代表符号,是韩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韩国的汤种类繁多,有狗肉汤、牛肉汤、猪肉汤、河鱼汤、豆腐汤、冷面汤、海菜汤、酱汤等。仅酱汤就有许多种。韩国人对汤情有独钟,他们认为吃肉不如喝汤,喜欢把饭泡到汤里吃,顿顿离不开汤。现在,他们居然提倡“无汤日”,可谓是饮食文化的革命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