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党员教师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3-28 15:04:12
党员教师论文

党员教师论文第1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工作能否到位,学校党组织和党员群体的作用至关重要,我校教职工党员必须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工作中体现党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要通过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来体现。同志指出:“新时期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仅要体现在思想觉悟和精神培养上,而且要体现在带头做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多项工作中。”因此,作为教育战线中党员,特别是党员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突出“三个作用”

1.带头作用

共产党员在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应当走在群众的前面,处处作出表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党员在教育教学岗位上带了头,普通教职工跟着上,决不能让普通教职工觉得党员还不及自己,要时刻牢记自己是共产党员,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完成党在教育教学方面交给党员的任务。要努力学习和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提高理论水平,打牢专业基础;要工作争先,名利在后;要从教育教学岗位上的日常小事做起,以身作则,有困难先上,有重担先挑。如我校在贯彻带头履行责任这方面,开展师带徒即青年教师拜师会,大部分党员教师成为师傅,带领青年教师钻研教法、研究教材、如何备课、讲课,取得良好效果。学校开展一课同上,党员教师带头上。早来晚走,认真辅导学生,关系学生学习、生活上的困难,使学生走出困境等等。

2.骨干作用

骨干就是中坚,骨干就是栋梁。要在实际教育教学岗位工作中敢于挑大梁能够挑起大梁。既然是栋梁,质量就要好,首先要“硬”,所谓“硬”即指思想觉悟高,专业水平扎实,工作能力强等。其次要“正”,所谓“正”即“正直”。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教师党员在学校要树立一股正气的作风,敢于同不良风气作斗争,自学抵制腐败,作廉洁奉公的表率。如我校开展“七条禁令”整改措施,开展学校治理商业贿赂工作、领导作风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在自查自纠的过程中,我校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效,全校上下没有发现商业贿赂行为。进一步加强反腐教育,不断增强党员干部廉政从洁意识,年初我校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计划,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工作有力度,建立健全了校务公开制度,财务审批制度和教代会制度,促进了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了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开展。

3.桥梁作用

共产党员要关心周围普通教职工,帮助普通教职工的利益,帮助组织做好普通教职工工作,同时把普通教职工的正当意见向组织反映,以便组织单位及时作出决策,解决普通教职工在岗位中提出的实际问题,从而密切党群关系,促进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如我校开展党员“三结对”工作,每名党员至少与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结对,交流思想,政治上引导,生活上关心,下任务、压担子、促其成长,找谈话不少于3次,沟通情感,培养志向,为组织发展工作提供一定基础。

(二)增强两个意识

1.政治意识

党员是一种政治身份。因而,党员要增强政治意识,要坚持讲政治。政治意识也是大局意识,从大处讲,就是维护党的领导,听从党的指挥,坚持党的立场,执行党的路线,贯彻党的方针,落实党的政策。如我校党员教师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文件,学习后向广大职工展开正文、演讲比赛。通过自学、集中学习、学习辅导、撰写心得、交流等多种形式,使学习、领会十七大精神的党员教师、干部理论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激发了党员教师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使政治意识得到巩固。

2.服务意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宗旨,要求全体党员必须诚心为人民谋利益,全力为人民而工作,努力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教育也是为人民服务的事业。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我们怎样搞好这项服务的工作?首先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有为教育事业贡献热血的决心,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踏实认真的态度投身到这个光荣的事业中来,要真诚地关心、尊重和爱护每一个学生。其次要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就是提高服务本领。要为全体学生服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要转变教育观念,转变工作角色,变以教师为主为以学生为主;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变以教知识为主为以教能力为主;变学生适应教师为教师适合学生,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真正把素质教育推向深入。

二、党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途径

教育教学的实施是素质教育的主体,教育教学的实施过程必须依靠学科专业教师队伍来实现,没有一支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就不可能完整地体现现今素质教育的理念,党员教师应在教育教学岗位中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

(一)掌握学科专业的发展方向,成为专业的明白人

中学学科专业是根据长期办学理念和办学过程中积淀的文化底蕴,党员教师要总结归纳出自己的专业文化。让这种文化感染每一届学生,让该专业的学生一进入专业学习就能感受到专业文化的存在,帮助学生提升专业素质,激励学生勇攀专业高峰。同时用专业文化引领全体专业教师的服务规范、职业道德,激化教师为人师表和勇挑重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专业文化需要营造和积累,因此党员教师必须了解专业的设置、掌握专业的发展方向,熟悉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计划和教育方法等,成为专业的明白人。

(二)开展党员示范,培养教师师德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需要高素质的双师型队伍,需要党员教师在教育教学岗位上有突出的成绩。教师在教育教学岗位上的突出成绩主要包括教学、教育、教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终身学习所创造出来的价值等。如我校每位党员教师都建立一个示范岗,2-3名党员建立一个责任区,在示范岗、责任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在责任区中带领和引导教师扎实做好本职工作,每位党员的桌上都放置“党员示范岗”标牌,另外还有若干个责任区。每个月都要召开党小组生活会,“示范岗”和“责任区”先进行自评,再进行民主评议,并听取党内外群众意见的情况,最后对每个“示范岗”和“责任区”都进行评定,报支部备案。年末结合一年的创岗建区评议,每个党员主动找党内外群众谈心、征求意见,深刻进行自我剖析,在此基础上撰写出自我评议总结材料并在全体教师会上宣读。“创岗建区”活动的开展,为我校系统开创师德建设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通过设岗定责,为党员教师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党员教师人人参加创建“党员示范岗”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党员教师,特别是一线党员教师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党员教师勇挑重担、“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党员带头做示范,教师跟着党员走”的良好氛围。党员教师在各项工作中率先垂范,在各自岗位上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三)从开发学生潜能出发,搞好课程建设

教育教学岗位的重点是对课程进行开发,课程开发的重点是精品课程。我们所要求的“精品课程”是“高水平且有特色的课程”,它应该是:精粹而不繁杂,精当而不失体;精辟而不流俗,精湛而不虚夸;精深而不肤浅,精进而不囿旧;精品课程精在前瞻的创新,精在科学的远见,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团队精神的体现,建特色创品牌的追求。“精品课程”的核心是围绕校企结合、校社结合、产学研结合,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能力及各种潜能。结合我校党员教师的努力钻研,为课程开发、精品课程建设发挥表率作用。

(四)产学结合,促进专业发展

产学结合是应用型人才教育的重要特色,是培养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素质的有效途径。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科学技术的进步,知识经济的发展,生产劳动的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因此,产学结合在新的发展时期,应有新的内涵。产学结合强调的是知识与产业实践的高度结合,因此教师要深入到产业第一线去实践,通过产业实践,了解市场对专业的发展要求,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党员教师论文第2篇

2009-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养工作计划指出党员教育的目标是:通过教育培训,使广大党员的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党性观念进一步增强、优良作风进一步养成、工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总的来说,新时期党员教育的目标就是使全体党员能够达到规定的党员标准,在各自的岗位上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2008年9月1日,《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关于重新修订和印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通知》强调了师德建设的重要性:“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小学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对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并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修订为: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这些规范是对中小学教师应有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教师与国家、教师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能够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起指导作用。高等师范院校的师德教育应以这些规范要求为出发点,实现增强师范生师德认知、强化师范生师德意识、提高未来教师师德素养、保障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目标,促进师范生在将来成为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经师和人师综合体。从根本目标上讲,党员教育和师德教育都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就具体目标而言,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为人师表分属于党员教育与师德教育的目标,二者的主旨都在于要在相应领域起到模范表率作用。对于师范生党员来说,党员教育活动的开展,有利于促进师范生党性修养的提高,党性修养的提高势必会促进师范生的师德养成与发展;当然,师德教育也有利于加强师范生的党性修养。在师范生党员教育和师德教育的课程载体和内容方面,也存在共有共享的部分。师范生党员教育所包含的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教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等,一般是通过党校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来实现的,在很大程度上也借力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而师范生师德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及教师教育类课程来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党员教育和师德教育在高等师范院校的课程体系中共同的工具载体,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形势政策”等,可承担起两种教育相关内容的教育功能。党员教育与师德教育在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等内容上是重合的。在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前提下,不能离开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来谈道德教育,反之亦然,这也是党员教育与师德教育能够融合的条件之一。

二、师范生党员教育与师德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党员兼具师范生与党员的双重身份,在接受党员思想教育的同时,也必须加强自身的师德养成,确保具备未来教师的职业素质;党员教育与师德教育的目的与内容存在内在的联系,党性修养的提高有利于其师德的进一步形成与发展。将师德教育与党员教育有效融合既可以提高师范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又可以提高师德修养,而这两者之间又有一定的相互促进作用,党性修养的提高促使党员进一步发挥带头作用,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素养,而师德教育的“立德、融通、践行、内化”模式又可以将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一步内化到党员内心深处,因此,这两种教育的融合有助于培养优秀的教师党员。同时,师范生党员教育与师德教育的融合对于党员教育和师德教育的效果提升、师范生健康成长为优秀教师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其一,有利于创新党员教育途径,培养优秀党员。将师范生党员教育与师德教育相融合,可以运用师德养成教育的特点,按照立德、融通、践行、内化的模式来创新党员培养教育途径,有助于将党员教育的思想内容深入到党员内心,推动党员队伍政治素质的提高,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其二,有利于探索师德教育途径,增强师范生师德养成效果,培育优秀师范生。党员教育能够使师范生党员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规范自己的行为,进一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有助于师范生在师德养成教育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自主地进行专业学习,磨炼专业技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确立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坚定信念。其三,有利于促进优秀教师党员的塑造。师范生党员教育和师德教育有融合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对这一融合所做的探索有利于发挥党员教育在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中应有的作用,调动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的积极因素,促进师范生党员的成长和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师范生党员教育和师德教育是两项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教育。优秀的党员势必会在职业操守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而优秀的教师也是成为优秀党员的先决条件。

三、师范生党员教育与师德教育融合共促的途径

当前,在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党员教育与师德教育还处于分离状态,即使有重合交叉部分,也未有效加以整合。基于师范生党员教育与师德教育的相通性及其相互融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高等师范院校应从规章制度、政策制定和相应条件等方面给予支持,广泛而深入地探索出师范生党员教育与师德教育融合共促的有效途径。从具体实践操作层面来看,可尝试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第一,在师范生师德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对于师范生党员来说,在师德养成过程中学生党员发扬其先锋模范作用既是对学生师德养成成效的检验,又是对党建工作的深入和发展。在师德教育过程中,应多给师范生党员压担子、分任务,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党员身份,自动自觉地发挥带头作用,加强对自我的鞭策和鼓励,严格要求自己,促进其师德素养的提高。如,可将师德教育方面所获得的成绩作为考察内容纳入师范生党员的考察范围,以及将师范生党员师德方面的表现作为评选优秀党员的重要参考指标等。第二,在师范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师德养成的内容。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党的历史、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以及的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等,可以把师范生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融入这一体系之中,以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来统摄其他内容,突出师德教育,构建重点突出、全面覆盖的教育结构体系。在师范生党员教育过程中,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教师党员的事迹作为榜样,既强调其党性修养,又重点突出其高尚师德;从高校教师中选择优秀的党员教师结合自己对党的认识、对教师职业的认识为师范生党员上一堂生动的党课;鼓励师范生党员到革命老区进行支教,进一步了解党的历史;启发师范生党员思考,在提高自身教书育人水平的过程中如何做到自我教育,提高自我的党性修养,等等,从而引起师范生党员群体的情感共鸣,引发他们对于党员身份与教师角色的双重思考。第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注重师德知识教育和党性教育的融合。校园文化属于隐性文化,能产生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环境教育比思想道德灌输更具有感染力和渗透性,其影响不是强制性的、有形的,而是潜移默化的、无形的影响,但这些影响能够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感染心灵、陶冶情操。如通过校园文化宣传橱窗、电台、广播、校园网、微信、微博媒介将师德教育与党员教育相关联的内容广泛推介,全方位强化师范生党员的师德和党员意识。重点介绍优秀党员教师的先进事迹和重要思想,邀请优秀党员教师就自身的事迹与感想为师范生作报告和讲座,激发师范生提高自身道德和党性修养的热情和自觉性,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第四,在专业教师队伍的指导下推动党员教育与师德教育的融合。针对师范生党员的特点,为师范生党员配备熟悉师范专业要求,专业知识扎实、责任感强,能很好理解党中央的方针政策,有创新意识,应变能力强、富有敬业精神、能与学生打成一片的党员教师作为指导教师,通过及时有效的师生沟通,能针对师范生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第五,在党组织的教育活动中把握师范生的专业特点。充分发挥师范生的主体作用,要求师范生党员结合教师的职业角色定位开展自我教育,以教学活动或者论文的形式讲解党的相关知识,探讨提高自身修养的有效教育途径,同时党员之间进行互评,既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又可以加深对党的进一步认识。第六,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实现党员教育与师德教育在实践层面的融合。社会实践活动是党员教育与师德教育有效融合的最佳途径。马克思曾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作为兼具未来教师身份与党龄较短的师范生党员来说,所处的校园环境是相对封闭的,并不能全面地看待社会、看待自己,明确自己的职业角色,党性修养、师德素养并不高,走上社会之后,容易出现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偏差。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既有利于师范生党员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实践所学理论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党员在各种考验面前明确自己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有助于他们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切实体会作为一名教师、一名党员所应有的担当。因此,可以充分利用社会实践活动来实现教育的目的,组织学生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教学实践活动、公益劳动、社会服务等。

四、结语

党员教师论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共产党员;教师;先进性

Abstract:Thekeytodeepeningthereformofhighereducationalsystemandenhancinghighereducationalqualityliesinmaintaininganddevelopingtheadvancednatureofcollegeanduniversityteachers.Basedontheanalysisofpresentsituation,thispaperadvancestheapproachestomaintainingadvancednatureofthePartymembership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firstly,improvingpoliticalawarenessthroughpersistentPartyspiriteducation;secondly,improvingthesenseofhonorandresponsibilitybycultivatingcampusculture;thirdly,providingthesystemsafeguardbystrengtheningtheevaluationmechanism;fourthly,innovatingthecarrierofadvancednaturemaintainingwiththeImageImprovementProgram;fifthly,enhancingtheselfdisciplinebyimplementingselfeducation,selfmanagementandselfsupervision.

Keywords:collegeanduniversity;Partymember;teacher;advancednature

充分发挥高校党员教师的先进性,是新时期加强高校党的建设,进一步落实“党要管党”、“增强党员意识,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内容,对于推动和促进高校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党员教师先进性要求的内涵

高校教师是高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依靠力量。高校教师中的党员是高校教师中的优秀分子,是高校党委宣传落实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四有”人才所必须依靠的一支政治力量,也是高校党组织联系普通教师、联系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党员教师应当成为高校教师队伍中最忠实地贯彻实践“三个代表”的楷模。与非党员教师相比,其先进性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坚定信念,岗敬业的模范

共产党员的党性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体现。高校党员教师的党性则应体现在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时刻牢记自己是共产党员身份和人民教师身份的统一体。党员教师主要通过党内政治生活建立和培养起来的党性修养,内在地驱动着党员教师安心乐教、爱岗敬业,把教师工作看成是完成党的任务的具体岗位,看成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以极大的热忱和高度的责任心教书育人,自觉把培养无产阶级事业可靠接班人和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的目标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科研等工作中。

(二)为人师表,做优良师德的模范

“身正为范”,教师在给学生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教授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同时,教师所具有的理想、信念、人生态度、价值取向、思想作风、道德品质、情感和意志等都会被学生摄入双眼,印入脑海并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人格形成、道德发展有着重要影响。[1]党员教师高尚的共产主义道德情操,面对金钱等的诱惑表现出的人格魅力,是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影响感染着广大学子,从而起到身教胜于言传,甚至是不言而教的效果。

(三)严谨治学,做教书育人的模范

高校教师在专业知识、学识水准上有扎实的功底,深厚的理论,是让学生信服和做好“育人”工作的必要条件。因此,党员教师做教书育人的模范,在政治上、思想上、学风上做学生的楷模,就应当严谨治学,在教学、科研等活动中用高尚的思想品德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渊博的才学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做到“有求给之、问之有答、授之真知、解之真谛”;同时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努力寻找科研和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不断拓宽教育教学内容的内涵,提高教育教学内容的深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教会学生做事、做学问。

(四)甘为人梯,做团结协作的模范

一部教育史可以看成是教师从个体走向群体再到团队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从一对一到一个对群体或群体对群体的教学发展过程,伴随这一过程出现的教师团队及其精神,是关系到能否稳定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促进学科发展的大问题。高校党员教师应当成为高校教师团队凝聚工程的设计师,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团结一批优秀教师,同心同德,搞好教学科研,坚持不懈地为学科建设而努力。在组建大项目、促进跨学科发展方面,党员教师应当带头摆正位置,带头发挥协作精神,把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学科建设、学校发展目标紧密结合起来。

(五)创业创新,做贡献社会的模范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新时代,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特别是对从事高等教育工作的党员教师来说,更加需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学习态度,只有不断吸收科学文化的营养,追踪所从事学科的前沿知识,才能永葆科学思维和理论青春。只有潜心研究新专业,积极探索新领域,才能真正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促进力量。另一方面,高校自身的社会地位、声誉以及办学效益的提高,还依赖高校为社会提供有效的、高质量的服务。[2]高校党员教师通过广泛的社会服务,了解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理论和实际密切结合,从而进一步提高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增强所培养人才的社会适应性,与社会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利用社会资源来加快高校的发展。

总之,作为教师,坚守师德是当好教师的底线。[3]高校党员教师是共产党员的政治身份和人民教师的职业身份的统一体,必须在扮演好职业角色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好政治角色的作用。

二、高校党员教师先进性保持不够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通过对高校党员教师保持先进性的现状调查发现,高校党员教师队伍的主流思想与我国社会主流大环境相统一,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趋势。高教战线涌现的先进模范人物多数都是共产党员。但是,部分党员教师本身发挥党员作用的意识不够强,他们中也存在着“各忙各的田,各种各的地”的现象。加上多数基层党组织在对党员教师发挥先进性作用方面要求不太高,在拓展党员教师发挥作用的载体上创新不够。在部分党员教师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与保持党员教师先进性不相符的问题。

一只重业务,不重政治。少数党员教师政治观念淡薄,党员意识淡化,认为讲政治、讲思想修养是空的,政治上的进步是虚的,理论学习是负担,党员的身份是软的;而职称是硬的,学术上的造诣是实的,把撰写论文、评定职称作为追求的唯一目标。

二只重自我,不重集体。少数党员教师组织观念不强,不能摆正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过分追求物质利益,出现一味追求个人利益的消极倾向。在价值取向上过分强调个性,考虑自我的发展、注重自我的成就和作用,而对集体和组织的作用认识不足,对个人应对集体和组织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采取推诿和回避的态度,丧失了作为党员应该具备的组织观念和党性原则。

三只重课本知识传授,不重思想教育。有的党员错误地认为只要自己在讲台上尽心尽力、毫无保留把专业知识传播给学生,就算尽到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了,在“教书”的过程中缺乏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意识和自觉性,因此,对学生的思想状况不闻不问,对学生世界观的改造漠不关心。

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

一是政策导向方面存在偏差的影响。目前,高校的一些政策,如职称晋升、课题申报、工资调级、受聘任职等一系列具体问题对业务能力的要求非常具体、量化,而政治思想和教书育人的表现如何,则只是象征性的条件。这些政策导向,都易使党员教师产生重业务、轻政治的倾向。

二是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市场经济在平等竞争、发展生产力等方面确实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但其利益至上、等价交换与我党的克己奉公、为人民服务等思想产生了冲突,一些党性不强的同志往往在这种冲击面前败下阵来。[4]少数党员教师思想混乱,对党的信念发生了动摇。

三是基层组织工作乏力的影响。近几年来,不少高校虽然都强调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但在实际工作中教育管理不到位,一些党员教师放松了政治理论学习和对自己世界观的改造,对党的方针政策极少关心,对自己降低要求标准,党性观念淡化,混同于普通群众

三、始终保持高校党员教师先进性的对策

让党员教师始终保持先进性,充分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笔者认为必须从学校党组织和党员教师个人两个方面来寻求解决的途径。

为了把党员教师的先进性作用有效地发挥出来,学校党组织方面必须针对目前党员教师的思想、工作、生活实际等具体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健全组织工作机制,创新活动载体,为党员教师这个群体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先进性拓展途径和搭建平台。与此同时,作为教师中的优秀分子,党员教师自身要注意增强党性观念,锻炼党性意志,将党和社会的需要转化为主观上实现“理想我”的内在动机,防止消极因素对自我控制过程的干扰。

(一)持之以恒地开展党性教育,提高党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

为了有效地激发和增强党员教师的先进性,让党员教师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真正成为营造良好教学、科研氛围的主力军,学校应加强对党员教师的党性教育。

在教育内容上,要突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政治理论学习。有计划、有步骤、形式多样地组织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教师法》、《高等教育法》等,并注重结合教学实践学深学透。另一方面要加强党员意识教育,教育党员教师要时刻认识到自己是一名党员,要在本职岗位上按照的要求,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在教育方法上,要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首先,帮助党员教师提高认识,使他们把参加政治生活作为锻炼党性、提高觉悟、保持先进性的主要途径。其次,与师德建设紧密结合。在抓师德建设中,首先抓党员,形成以党风促教风带学风,从而建设良好校风。通过学习、讨论、撰写心得体会、参加理论知识竞赛、先进教学单位参观考察等,来加大教育力度,使党性教育起到振奋党员精神、激励党员干劲、充实党员内涵、提高党员素质的作用。

(二)努力营造校园环境,提高党员教师的政治荣誉感和责任感

重视党员教师的民主知情权利。对党内的一些重大事情的传达,过去长期形成的“先党内、后党外”的传统作法已经不再延续。很多党的方针政策和指示决议,党员往往是从公开的媒体上了解到的,有时派的有些同志还会先了解到。在这样的事实面前,营造党员教师的政治荣誉感的校园大环境就变得更为必要。学校基层党组织要尽可能在第一时间让党员教师能够阅读到党的有关文件,建立党员议事制度。让他们参与讨论学校改革发展大事,通过直接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发扬党内民主,促进党员教师主体意识的增强。

体现人文关怀,调动党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方面学校各级党组织习惯于要求党员教师要讲义务、讲服务、讲奉献,另一方面不能忘记对党员教师要讲关怀、讲扶持、讲鼓励,只有这样,在紧密结合学校的中心工作,对党员教师提出“主动参与、做出表率”的要求时,才能充分调动调动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中心工作的完成。同时,党员教师在为中心工作服务中,也增强了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发挥舆论导向作用。积极占领网络阵地,拓宽党员教育的新领域。党委各部门可根据自己工作的特点,分别建立党建网站,利用网络、校报、电视台等对本校的优秀党员教师的优良师德、敬业精神等大力宣传,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坚持优秀党员教师的评选活动,把典型的“闪光点”变成广大党员的“闪光面”,从而激发广大党员教师在本职岗位上身体力行“三个代表”。

(三)健全考核机制,为保持党员个体先进性提供制度保障

制度建设更具有全局性和根本性。只有制度和机制健全了,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才能到位,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内在驱动力才能得到增强。高校党员教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动力机制,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主要包括党员教师的思想教育、组织管理、制度规范、奖惩激励、监督等途径和方法。只有将这些措施和方法真正落到实处,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实行党员目标管理。党员坚持政治思想上的要求是坚持党性的体现。把党员教师的先进性要求进行层层分解、量化,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指标,责任到人,使软任务硬化。特别需要提及的是高校要把政治思想考核与奖惩和职称晋升挂钩。比如学校规定职称评审中,教师政治思想考核不合格的不能晋升,考核优秀的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考虑,这样才能体现出政治思想表现的价值。

严格党内生活制度。根据高校的具体情况,建立严格的组织生活制度、学习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员思想工作情况汇报制度等。这些制度的要求要明确,规定要具体,在检查落实的过程中具有可比性。

引进竞争激励机制。在建立竞争激励机制时,把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平等竞争、注重效益的思想观念引入党内,结合教学与科研等工作,营造一个竞争的环境和场所,并根据党员教师的心理意向和实际需要,将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榜样激励、奖惩激励等措施,激发并强化党员教师的竞争意识。

建立和实施严格的监督机制。严格有效的党内监督,是加强党员教师管理,保证其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手段。监督渠道包括四个方面:组织监督、党员之间的相互监督、基层组织之间的监督和群众监督。通过这几种监督渠道和形式,形成一个从党内到党外,从党组织到党员个体的监督网络,使每个党员教师都能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有力监督,从而促使其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四)实施党员形象工程,创新党员保持先进性的载体

党员教师是一个双重角色,既是党员又是教师,只有将这两个角色统一起来,才能发挥好其先锋模范作用。高校以“党员形象工程”为载体,积极引导党员教师增强示范性意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党员形象工程”形式多种多样,如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教师持证上岗等。[5]

党员示范岗:以支部为单位,制作党员示范岗展示版,展示每一位优秀党员教师的风采,树立起党员教师的旗帜。这样既可让普通教师、学生熟悉每一位优秀党员教师,增加他们对其他党员教师、非党员教师的示范效应,又可让优秀党员教师时时都处于群众的监督之下,提高了实践党性的自觉性和荣誉感。

党员责任区:党员教师担负思想政治工作的职责范围。在党员责任区内,党员定期完成计划的工作目标,如每学期或每学年解决师生中的一个实际问题,培养一名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开展一次有意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等。只要每个党员教师把责任区搞好了,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就可以充分发挥,周围的群众就会真正感受到党的关怀。

党员教师持证上岗制度:为党员教师统一制作《党员教师上岗证》,要求每名党员教师上班时间必须佩带此证,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党员,同时便于接受学生和教职工的监督。

(五)启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杠杆,增强党员教师自律意识

人与人在一起时,就会互相监督,自然就产生维护自我形象的意识,而当一个人在无人或无人认识的场合未必能自觉维护自我形象。对党员教师,我们最期望的就是无论什么场合他们都能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要使党员教师形成这种良好习惯,内因是最主要的。启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杠杆,是强化党员教师角色意识由他律转向自律的必由之路。首先党员教师要学会自我教育。它的有效性以党员教师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加强道德修养为前提,同时在自我批评中得到深化。其次党员教师要学会自我管理。它使党员教师把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统一在党的要求下,并自觉将之化为自己在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等工作的具体标准,当党员教师感受到自己的行为与党的要求有差距时,便提出自我完善的需要,不断提高自己行为的党性成分。另外,党员教师要学会自我监督。它能使党员教师判明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党性标准,防止对自己的不正确行为作出各种解释和谅解,同时说服并命令自己修正本身的具体缺点,有效地与不良行为作自我斗争。“三自”杠杆的形成也就实现了从“要我做”向“我要做”的转化过程,三者均为党员教师角色意识强化的要求和落脚点,是角色意识的高层次表现。

党员的先进性从来都是具体的、历史的,进一步推进高等学校和谐校园的建设,保持教师党员的先进性,学校各级党组织要营造一个能够发挥教师党员先进性作用的舞台,鼓励他们团结协作,鼓励他们乐于奉献。教师党员自身要提高觉悟,增强党性,做好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只有将这两方面有机结合,高校党员教师先进性才能发挥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刘卫星.师德教书与育人——高校教师教书育人工作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2(6):7679.

[2]曹文军,管亚军.高校教师党支部层面上党政关系的思考[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9395.

[3]齐卫平.论高校党员教师双重角色的内在统一[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9):2325.

党员教师论文第4篇

随着高校办学理念的转变,教师队伍的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校要实现培养人才的目标,就必须要凝聚一大批能够营造优良教风、校风的带头人。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截至2013年12月,我校共有专任教师2851名,其中2153人具有博士学位,约22%具有海外博士学位。45岁以下教师和45岁以下具有高级职称教师所占专任教师比例分别为55.8%和29.6%。青年教师及青年海归教师逐渐成为高校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骨干力量。目前上海交通大学约有170余个院系党支部,占全校教工支部的六成。这些党支部中70%又为以教学科研为纽带的支部,该类型党支部主要依托于系、教研室、实验中心,科研一线的专任教师往往是支部的主要成员和骨干。他们占到专任教师总数的40%左右。因此教师党员作为教师队伍中的先进分子,优化高校教师党员队伍,尤其是科研一线的骨干教师党员队伍,对加强高校党员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一)发展青年教师入党,优化青年教师党员队伍结构,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当前,高校教师队伍已进入新老交替的高峰期,青年教师逐渐成为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队伍的主体。随着学校改革向纵深推进,汇聚着大批“海归”骨干教师的创新平台、研究所、课题组、项目组、学术团队等各类新兴学术科研组织开始涌现和成长,成为上海交大学术实力的支撑力量,并将逐渐成为学校未来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生力军。在这批青年骨干教师尤其是海归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无疑能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为高校党员队伍不断补充新鲜血液,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提高高校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

(二)发展青年教师入党,优化青年教师党员队伍结构,是加强教师管理,实践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

高校是由教师来完成“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在高校青年中发展党员,尤其是海归青年教师,不但能激励青年教师在思想、政治和业务等方面的不断进步,在教学和科研中做出更大贡献,成为能适应新世纪新任务要求的后备人才;而且能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在政治上、思想上感染青年学生,扩大和加深党在广大学生中的影响。青年教师是教学、科研的生力军,更是主力军,应该不断提升能力素养,在广阔的业务平台上激发活力,开拓思路,学习贯彻五四讲话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学校的发展作出贡献。

二、目前面临的一些问题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好,他们中绝大多数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敬业精神,具有积极的开拓创新精神。然而随着经济转型、社会转轨和办学环境的一系列重大变化,给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和优化也带来了冲击和严峻的考验,这支队伍的发展和优化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一)基层组织措施不得力

目前有些高校党组织把党建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学生群体,将高校发展党员工作等同于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对在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的重要性、紧迫感认识不足。尽管近年来高校党建在制度和措施上都取得较大进步,但是与不断更新的管理制度和较为刚性的执行力而言,高校党员教师的党建制度显得弹性有余而刚性不足;另外基层组织生活形式呆板,内容单一,缺乏亲和力,由此削弱了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和吸引力并直接挫伤了青年教师的入党积极性。

(二)理想信念震荡

理想信念是最高的人生价值追求,理想信念教育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有了共同的理想信念,就有了共同的价值目标。然而由于国际大环境的变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影响,加之社会主义发展受到挫折的影响,使得个别青年教师尤其是高知识结构群体的信念产生动摇,淡化了对理想的追求,甚至对一直追求的理想产生了疑虑和困惑。

(三)价值取向倾斜和职业道德滑坡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和动力,是改变命运的源泉,只有正确的思想才会产生积极的行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主体意识增强,但其负面效应又会诱发功利主义、个人主义、实用主义和拜金主义等消极思想,从而影响青年教师的价值观,导致部分青年教师政治观念淡化和职业道德的滑坡。

三、优化高校青年教师党员队伍结构的几点思考

(一)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

高校基层党支部是党在高校的全部工作的基础,处于高校工作的第一线,其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广大党员,需要每一个党员在自己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从而形成一面旗,带动一大片。整顿软弱散漫的党支部,转换提升先进党支部,是基层党组织建设成效的关键。必须按照《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要求,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增强基层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完善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的体制机制。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我校制定实施《上海交通大学教师(职工)党支部建设条例》、《上海交通大学教师(职工)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条例》。完善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各二级单位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党建工作会议,总结工作,交流表彰;每学期对党支部的工作进行一次专题研究;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党委(党总支)委员会,教师党支部书记列席,研究讨论通报本单位重要事项,确定各单位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主题等。完善基层党务公开制度,促进公开承诺、上级点评、群众评议等工作规范化、长效化。在基层党支部书记素质提升方面,必须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紧紧围绕教学科研中心任务,提倡党支部书记与行政负责人、科研团队负责人交叉任职,提高党支部书记参与讨论决定本单位本部门重要事项的力度。抓好党支部书记培训,党校每三年对教工党支部书记进行轮训一次,对新任党支部书记半年内完成任职培训,提高党支部书记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拓展党支部书记职业发展空间,把党支部书记队伍纳入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二)提高党员发展质量

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我校从总体思路、党员发展、党员管理、党员处置四个部分出台了《关于加强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的相关提示》。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坚持标准,严格程序,始终把党员发展质量放在首要位置,加强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建设,重视将科研骨干、学术带头人、留学归国人员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一般而言,青年教师特别是青年“海归”教师在思想上有一些共同特点,他们的事业心比较强,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强烈,不喜欢随波逐流,不喜欢被人左右,崇尚自由和独立,注重业务进步,对于政治缺乏足够的热情。因此,必须结合他们自身的特点来创新培养教育方式。针对他们每个人的不同情况,要主动出击,经常性地上门和他们促膝谈心,倾听他们对学校、学院发展的认识和想法,思想上引导、工作上关心、生活上帮助,使他们切身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主动帮助和引导青年教师向党组织靠拢,把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坚持教师科研的青年教师列为重点培养对象,由党性观念强、业务水平高、在青年教师中有影响的党员专家教授和党员领导干部加强联系培养。采取支部书记、支委和老党员与院青年教师特别是青年“海归”教师建立一对一的培养模式,全程跟踪其思想、工作、家庭等,以“发展一个,鼓舞一群;发展一人,带动一片”为目标,使青年教师特别是青年“海归”教师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及时把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入党。

(三)结合高校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组织生活

党员教师论文第5篇

“行为”这个概念在现代科学和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通常是用来描述对象的运动、变化和活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在正确地考察了人的本质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人的行为本质,认为人的行为是在改造周围环境的社会实践中发生,并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表现出来的自觉能动的活动。它不仅不同于自然物体的盲目运动,而且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它受到人的社会需要的目的和意志的支配。在阶级或阶级斗争尚存的社会里,它受到一定阶级关系的制约,并表现出一定阶级利益的倾向性。所谓思想道德素质行为,就是在一定思想道德素质的支配下表现出来的有利于或有损于他人的和社会的行为。它是个人对他人和社会利益的自觉认识和自由选择的表现。就是说,思想道德素质行为又包括善的行为和恶的行为。在高校,一个行为素质良好的大学党员教师,是能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把培养学生与民族的兴盛、国家的富强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走成才道路的。

1.大学党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行为规范的责任性

大学是“高等学府”,培养的是高级专门人才,而且一般都是大学毕业就走上工作岗位,承担建设社会主义的重任。教师的责任性在于“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学会生存,生活,做人。党员教师责任更大。一是大学党员教师要教好书,上好课。以对祖国和人民负责、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对待教学工作,要热爱和安心教育事业,潜心钻研学问,认真备课,精心组织每堂课,严格执行教学规章制度,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真知,成为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合格的专业人才。二是以德为本,身正为范,敢于管理,关心和严格要求学生。大学党员教师要搞好教书育人工作,就必须关心和爱护学生,真诚地尊重每一位学生,而且对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有的学生所表现出的违反教学规章制度的行为以及不良学风的苗头、表现,必须及时进行批评教育,有的还要严肃执行纪律。因为,教师的责任性直接关系到国家人才的优劣和事业兴衰。大学党员教师的责任性,较之一般教师承担着更大的道德责任。三是还要明确大学党员教师自身思想道德素质行为的责任。大学党员教师,只有意识到必须对自己的行为在什么情况下应该承担道德责任,才能促使大学党员教师养成高度的职业道德责任感,才能在其道德实践中,使自己道德行为的选择符合社会的道德要求。大学党员教师只应该在客观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承担自己行为选择的道德责任。具体来说,其一,是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已为大学党员教师提供了符合客观必然性的行为道德责任的条件,其二,是教育业务管理部门和学校已明确向大学党员教师提出选择职业行为的一系列道德责任要求,其三,是大学党员教师经过一定的培养,已具有选择符合社会要求和教育规律职业行为的道德责任能力。只有在这些条件具备时,大学党员教师才能对自己的教育行为的选择承担道德责任。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学党员教师选择职业行为的范围和“自由度”日益扩大,他们对自己行为应负的道德责任也不断增加。因此,大学党员教师要努力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提高行为选择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和教育事业的需要。

2.大学党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行为规范的持征

与大学一般教师思想道德素质行为相比,它的基本特征为:一是认识的自觉性。这表现在,大学党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行为总是在一定师德意识、师德规范支配下的行为,不是盲目自发的行为,它是基于大学党员教师对他人和社会利益的自觉认识的行为。大学党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行为,在教育劳动过程中,总是要遇到和处理教师个人与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利益关系,从而形成对这些利益关系的认识,并进一步形成一定的目的、愿望和意志,并把它贯彻于教育行动中。尽管这种认识并不一定是正确的,但都是一种自觉认识。二是选择的主动性。这表现在,大学党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行为,是大学党员教师自己选择的结果,也就是说,是大学党员教师在特定条件下根据自己意志所做出的抉择。从教学方案的制定、教学环节的安排,到教学方法上的采用,都是由大学党员教师主动选择的结果。三是道德素质的表率性。道德素质的表率性,既是师德别重要的内容,也是大学党员教师育人的基本要求之一。它要求大学党员教师不仅要教好书、上好课,还要在言行举止方面加强修养,注意约束自己,做到“美其言,慎其行”。大学党员教师自身须具备较高的道德水准,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教。这无疑也对大学党员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党员教师道德素质表率性的核心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特别强调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要学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行动上为学生做出表率。

二、大学党员教师道德素质行为选择的价值观分析

大学党员教师是先进文化的重要承载者,是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中坚力量。党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必须对大学党员教师道德素质行为选择的价值观进行分析。“价值”的基本含义是指客体的存在、作用以及他们的变化对于一定主体需要的某种合适、接近或满足。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的根本观点和看法。人们的价值观不同,他们所追求的价值就不同。或者说,所追求的利益和所期望得到的效果就不同,为实现其价值所选择的行为也就不同。大学党员教师道德素质行为涉及大学教师与他人、教育事业和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或者有利于他人、教育事业和社会的利益,或者有损于他人、教育事业和社会的利益,因此,大学党员教师的行为选择不同,实现的价值也是不同的。大学党员教师能否选择善的行为,实现有利于他人、教育事业和社会的利益的价值,是与他是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选择直接相关的,在先进文化指导下,大学党员教师就能摆正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自觉地选择善的道德素质行为,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实现其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价值。

1.大学党员教师的道德素质行为价值观的主观因素

大学党员教师的道德素质行为价值观,是复杂多样的,其中,客观因素起基础作用,主观因素起主导作用。由于大学党员教师的道德素质行为是受主观意志支配的行为,因此,这里着重论述大学党员教师素质行为价值取向的主观因素。一是大学党员教师素质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决定于大学党员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大学党员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不同,他的价值观及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也就不同。如果一个党员教师树立了共产主义人生观,他的教育素质行为的价值取向就必然以社会利益为基础。一切从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因为指导他的价值观是:社会利益、集体利益、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存在和发展的的必要条件,是个人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积极为社会、为集体做出贡献的人,才是有价值的。这样的党员教师虽然涉及个人利益,但他强调个人利益要以社会利益为基础,个人利益服从集体的、群众的利益。如果一个大学党员教师受到剥削阶级世界观和腐朽的资产阶级人生观的侵蚀和影响,他的道德素质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就要以个人利益为基础,一切行为选择以是否有利于个人为转移。因为他觉得只有取得了个人利益,才能得到价值,或者说,才是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如果个人利益没有得到满足或者受到某种因素的抑制,就感到是在为他人做嫁衣裳,因此感到没意思,没价值。这种选择,有时虽然也提出甚至强调个人利益要与集体利益、社会利益、群众利益的结合,要“客观为别人”,但根本立足点是“主观为自己”。对于一个大学党员教师来说,究竟如何决定自己职业行为的价值取向,虽然与选择行为时所处的具体条件有关,但主要取决于他的世界观、人生观决定的价值观,有由两种对立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产生两种对立的价值观,其一是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其二是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正是价值观的不同,决定了大学党员教师职业素质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的不同。虽然对于某个党员教师来说,其价值观及其行为价值取向并非那么典型,集中,但两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分野及其对大学党员教师的素质行为选择的决定性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二是大学党员教师教育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受自己思维方式的影响。是用辩证的思维方式作指导还是受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支配,对大学党员教师素质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有重要影响。有的党员教师在进行行为选择时,主观愿望是从社会的和集体的利益出发,但选择的客观结果往往偏离这一愿望。究其原因,在于他思考问题的片面性。譬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强调学生要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党员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学生掌握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硬本领上,这是完全必要的,正确的。但是,只强调对智育的培养,忽视、轻视甚至把德育与智育对立起来,则又是不可取的,不正确的。又如,在处理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传授专业知识和传授基础知识的关系时,都存在着一个教育行为的价值取向问题。如果不以辩证的思维方式作指导,而是片面强调传授知识特别是传授专业知识的价值,忽视能力的培养和基础知识的传授,则不能真正实现有利于社会的根本价值,因而也是不可取的。三是大学党员教师教育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受到大学党员教师道德素质水平的直接影响。一个大学党员教师的道德素质水平高,即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思想境界,他的行为选择不仅会有正确的价值取向,而且这种价值取向是比较稳定的、一贯的。如果一个大学党员教师道德素质水平较低,即尚未形成优良的道德习惯和崇高的思想境界,他的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往往是不正确的,或者是摇摆不定、表里不一的。当然,大学党员教师的教育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还会受到大学党员教师的教育经验、教育能力、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这是要作全面的、具体的分析的。

2.大学党员教师的道德素质行为的价值取向要求

既然大学党员教师行为的价值选择取向受到以上诸因素的影响,那么,大学党员教师在选择行为时就应遵循以下道德价值取向要求:一是大学党员教师的价值取向,要把无产阶级的利益、社会的利益放在首位,正确处理社会利益、教育事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当这些利益在特定条件下发生冲突时,要在客观许可的范围内,尽最大的努力使自己的行为选择符合最高的道德价值要求。既要考虑到教师正当的个人利益,又要反对利己主义的价值选择。二是大学党员教师的价值取向,要利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能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价值,而忽视另一方面的价值。同时,还要注意将长远的利益和当前的利益结合起来,把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结合起来。当这些利益在特定条件下发生冲突时,要做到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而不应该作出相反的价值选择。三是大学党员教师价值取向,应该保持其正确价值取向的稳定性和一贯性。这就要持之以恒地加强自己道德素质修养,高标准,严要求,尽职尽责,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党员教师论文第6篇

[关键词]人文关怀;基层党建;学校党建;经验做法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28X(2010)10-0056-02

人文关怀是指对人生存和发展状态的关怀,人文关怀承载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是我们党首次把人文关怀写入党的代表大会报告。将人文关怀引进党的建设,旨在通过更多地关爱党员,激发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党的活力,促进党内和谐,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中共宁波市江北区教育局党委贯彻落实党的思想,把人文关怀引入学校党建,围绕提升党员教师人文素养,提高党员教师健康水平两方面内容,通过实施党员教师的“师德建设工程”、“素质提升工程”、“读书学习工程”、“名师培养工程”、“健身强体工程”和“关爱健康工程”,加强对党员教师的人文关怀,促进其树立崇高的精神境界,拥有充沛的工作激情,发挥党员教师的核心作用,推进了该区教育事业的和谐发展。

一、实施对党员人文素养的培养

1.实施党员教师“师德建设工程”。江北区教育局党委的做法:一是开展微型党课比赛。组织各支部推选优秀代表参加局党委组织的党课比赛活动,评选出优秀的选手在全区作微型党课讲课展示。二是实施“师德教育月”活动。确定每年的9月份为教师的师德教育月,通过集中开展师德教育,提高教育学习的成效。三是评选十佳教师。评选出区“十佳师德”模范,“十佳德育标兵”和“首批名班主任”三个“十佳教师”,在教师节的表彰大会上,邀请区四套班子成员予以颁奖,同时,还组织十佳教师在学校举行师德巡回报告。

2.实施党员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一是举办教师论坛、校长论坛。组织推荐先进的党员教师,就党员教师的先进性或教育教学等话题,作主题论坛发言;组织学校校长,就如何管理学校,先进治学治校理念作主题论坛发言。二是每月安排一次讲座。组织邀请专家学者、名校长、政府部门的领导等举行讲座。三是组织培训考察。与著名高校合作,精心选拔一批优秀的党员教师参加高级研修班培训。同时,每年选拔一批优秀党员教师到国内外学校教育考察。

3.实施党员教师“读书学习工程”。组织各学校支部开展读书活动。局党委为党员教师开列书单,各支部根据书单分批购入图书供党员教师借阅。组织开展读书会、读书论坛、读书讲座、心得交流等读书活动,使广大党员教师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形成“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氛围。在此基础上,开展“书香伴我行”、“十七大学习”等主题征文活动,区教育局办公室组织力量对征文进行评比,选拔优秀征文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刊发,借此提高广大党员教师的积极性。

4.实施党员教师“名师培养工程”。建立校长培养基地,充分发挥基地的作用,在校长培养基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校长培训,如体验式培训、问题式培训、课题式培训等。建立名校长工作室,制订相关活动制度,投入必要的活动经费,在名校长工作室开展校长教育教学实践、课题研究等活动,充分发挥名校长的引领作用,提升区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开展名教师带徒活动,党委为每位名教师安排2至3名徒弟,通过手把手一对一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帮助年轻教师个人成长。

二、帮助党员教师促进身心健康

1.实施党员教师“健身强体工程”。一是组织全区各校广泛开展适合党员教师特点的体育活动,要求每位党员教师每天要有不少于1小时的体育锻炼。二是开展教师健身项目比赛。各学校在党员教师“健身强体”的思想前提下,每个学校组织一个符合学校自身特色的健身项目活动,规定党员教师的参与面要不少于80%,区教育局组织各学校开展评比,教师节期间,组织评比优秀的学校进行观摩展示。

2.实施党员教师“关爱健康工程”。教育局投入经费在每个工作日为每位教师免费提供一盒牛奶,以加强教师营养。每年组织教师进行一次体检,增加体检的项目,关注教师因职业引起的身心健康问题。在有条件的学校设立了书吧、咖啡吧、党员休息室等场所,目前已覆盖了大部分的学校。同时还在有条件的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培养并配备心理咨询老师。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党员教师,可以随时通过心理咨询室进行健康咨询。

三、把人文关怀融入党建工作的价值探讨

从提升素质的角度,江北区教育局党委加强了党员教师人才队伍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人才队伍建设在组织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教育系统,优秀的教育人才更承担着教育教学推波助澜的核心作用。在当前,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育大量的教育人才。江北区教育局党委通过加强对党员教师的人文关怀:一是深化党员教师个人素质的培养,拓宽了党员教师的视野;二是引导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加强学习型组织和优秀教师团队的创建。依靠这两项工作,从整体上提升了教育系统党员教师的人文素质,从而达到推进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作用。

从提高健康水平的角度,江北区教育局党委加强对党员教师的人文关怀。党员教师是当前教育工作的先锋,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核心作用,同时,他们在工作中所承担的压力也要比普通教师更大。压力大,就会对他们的健康产生影响,在当前很多学校的教师都处于亚健康状态。教育局党委从提高党员教师健康水平的角度,加强对党员教师的人文关怀,目的也是在于希望通过开展提升健康的各项活动,加强党员教师的健康意识,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为我们党的教育事业服务。

四、把人文关怀融入党建工作实施效果分析

1.提升了党员教师的师德水平。通过实施“师德提升工程”,强化了广大党员教师对师德问题的认识,特别是通过评选师德模范和德育标兵,促进党员教师向身边的先进看齐,从客观上提升了整体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

2.搭建和完善了交流的平台。通过教师论坛、校长论坛,广泛促进了广大教师教育教学的思想研讨与交流。更为可喜的是,党员教师自发地以学科QQ群的方式,将论坛工作延伸开来,增进了彼此间的交流,从而实现团队共赢的效果。

3.发挥了优秀教育人才的引领作用。通过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开展名教师带徒活动,帮助名特教师实现了个人更高的价值追求。名特教师都非常愿意把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传授给更多的教师,从而进一步壮大优秀教师的队伍。

党员教师论文第7篇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Kunming 650031,China)

摘要: 本文针对高校教师党性修养存在的不足,从党性修养的涵义着手,从理论学习、师德修养、严谨治学与实践创新等方面进行了简要论述,以达到提高党员教师党性修养的目的谈谈个人看法。

Abstract: Aiming at the lack of college teachers' Party spirit training, the article, starting from meaning of party spirit training, briefly discussed some aspects, such as theoretical study, ethics of teachers, rigorous scholarship and practice innovation so as to improve the goal of teachers who ar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Members, and own opinion was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关键词: 高校教师 党性 修养

Key words: teachers in university;Party spirit;training

中图分类号:G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6-0165-02

1党性修养的涵义

修养是一个集合词。“修”是整治修正、提高的意思;“养”是培育、扶植的意思。所谓“修养”,主要是指一个人在思想、道德、学识、技术等方面自觉进行的学习、磨练、涵养和陶冶的功夫,以及经过努力所达到的某种能力和素质。因此,修养从范围看具有广泛性。它不仅涉及政治、思想领域,而且涉及伦理道德,文化知识以及技能场所。修养从时间看具有长期性。它不仅贯穿一个人的一生一世,而且贯穿于世世代代人的磨炼、改造、陶冶的功夫。修养从结果看具有目的性。它不仅以阶级的不同而有区别,而且以时间地点的不同而有差异。由此可见,修养是一种广泛的长期的有目的的活动。

“修养”作为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概念,革命领袖在他们著作中使用,并在实际工作中、日常生活中身体力行,率先加强各方面的修养。对共产党员的修养作出系统论述的,当首推刘少奇同志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修养有很多方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修养,作为高校党员教师,最重要的是要加强政治理论修养、师德师风修养、教育教学修养、以及实践创新修养。党性是政党阶级性的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它反映着本阶级的特性。共产党员的党性,就是无产阶级阶级性及利益的最高而集中的表现。伟大的导师列宁对党性的论述是:“党性是高度发展的阶级对立的结果和政治表现”。“党性”要求在对任何事物做任何估计时,都必须直率而公开地站在一定社会集团的立场上。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修养》一文中指出:“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除开无产阶级解放的利益以外,共产党没有它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员,不是什么普通的人,而是觉悟的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他应该成为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和阶级意识的自觉的代表者”。因此,阶级性是党性的基础,党性是阶级性的升华,是高度集中和高度发展了的阶级性。党性修养是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而达到共产党员党性的某种程度,或可以理解为是用共产党员的党性修炼自我的过程。

2高校教师党性修养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目前高校党员教师队伍的主流思想与我国社会大环境相统一,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趋势。高教战线涌现的先进模范人物多数都是共产党员。但是,部分党员教师本身发挥党员作用的意识不够强,他们中也存在着“各忙各的事”的现象。加上基层党组织在对党员教师发挥先进性作用方面要求不太高,在拓展党员教师发挥作用的载体上创新不够。个别党员教师党性修养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①重事务,轻理论。个别党员教师政治观念淡薄,不注重理论学习,党员意识淡化,认为政治是空的,理论学习是多余,党员的身份是软的;而职称是硬的,学术上是实的,把上课、撰写论文、搞课题、评职称作为追求的实实在在的目标。②重个人,轻集体。个别党员教师组织观念不强,不能摆正个人、学校、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过分追求物质利益。谈到具体任务首先与收入挂钩,出现一味追求个人利益的消极倾向。在价值取向上过分强调个性,只考虑自我的发展、注重自我的成就和作用,对集体和组织的作用认识不足,对个人应对集体和组织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采取推诿和回避的态度,丧失了作为党员应该具备的组织观念和党性原则。③重技能,轻教育。个别党员错误地认为只要自己在讲台上尽心尽力、毫无保留把专业技能传播给学生,就算尽到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了,在“教书”的过程中缺乏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意识和自觉性,因此,对学生的思想状况不闻不问,对学生世界观的改造漠不关心。④重利益,轻理想。个别党员拜金主义成为不言的信条。对个人有利益的事情争着干、没有利益的就听不到、看不见。将市场经济的利益至上、等价交换用到教书育人中[1],更有人把“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利就途”当成个人信条,忽视了党员教师的事业理想和社会责任。

3加强高校党员教师党性修养

中共中央总书记在《努力开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新局面》一文中指出:党内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客观存在。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我们必须正视存在的问题,出现什么问题就抓紧解决,不能放任不管,否则就会积重难返。针对高校党员教师在党性修养中的不足,本文拟从理论学习、师德修养、业务能力、实践创新等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3.1 重理论学习提高发展视野理论是实践的指导。加强理论学习是高校党员教师尽职尽责,完成使命的必然要求。当前的首要任务是要用马克思理论武装头脑,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掌握贯穿其中的历史观、群众观、实践观。夯实理论基础,开阔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增强党性修养。把党的理论和实践贯穿到教学科研和育人过程中。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用党的历史警示人,用党的作风熏陶人。以人为本,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本职工作的方方面面中。国外一些研究者认为,中国正在开辟出一条通往发展的新道路,这条道路是建立在创新积聚非对抗性力量,实现以人为本的发展和注重个人权利与责任平衡基础之上的[2]。作为执政党培养国家接班人的党员,正在接受前所未有的挑战,理论的宽广视野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指导。

3.2 师德修养彰显人格魅力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教师党员就要立足本职,亮出自己身上的 “闪光点”,为群众做好表率。在高校增强党性修养离不开道德建设。道德规范是全体公民都必须做到或遵守的一般准则,党员在日常社会生活中是普通公民,但又不同于普通公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员总是冲锋陷阵,视死如归,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高校,如果党员连基本的道德规范都做不到,那高校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就没法体现了。因此,高校党员教师应该拥有超过普通群众的道德水平。司马光认为:德和才都达到极点的人是圣人,德和才都没有的人是愚人,德高于才的人是君子,才高于德的人是小人。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要成为德才兼备的人。以德立教,执教为生;育人为本,传承文明;为人师表,廉洁公正;爱岗敬业,以高尚的道德素养,彰显共产党员的本色。

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对己、对人、对事时,努力做到豁达大度、沉着、冷静、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为增强团结奠定基础;在工作的整个过程具有合作性,包括与领导的合作,教师之间的合作,师生之间的合作。自觉成为团结进取的典范,主动与合作对象做好沟通,勇于承担工作任务;凝聚和带动同事相互配合,共同做好教学科研和学生的教育,使师生互利共赢;带领教师把自己的爱、知识和心血无私地奉献给党的教育事业,从而形成广泛的群众基础,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3.3 严谨治学增强事业价值治学是高校党员教师的本职工作,严谨治学是党员教师的基础标志。很难设想,一位教学马虎、治学不严的教师能很好地发挥共产党员的作用。当然,水平最高、教学效果最好的不一定是共产党员,但共产党员教师一定应是治学最为严谨,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高校党员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主要体现为:一是与时俱进的学习态度。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新时代,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特别是对从事高等教学工作的共产党员来说,更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吸收科学文化的营养,追踪所从事学科的前沿知识,永葆科学思维和理论青春。二是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等教育内容和方法、理念和模式正在不断创新;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党员教师应有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潜心研究,积极探索,有所作为。三是较为合理的知识结构。高校党员教师除了必须具备从事的专业知识以外,政治理论、学校管理、现代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也是必备基础知识。共产党员教师要比一般教师、共产党员教师兼职干部要比一般教师更多地做人的工作,更积极地参与学校管理,这就需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理论知识;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日益改革着师生的思维方式、交往方式和行为方式,而且正在对教学、管理和思想教育的方式产生全面的影响,共产党员教师要带头掌握现代技术手段,辅助教学、科研和管理,与此同时,更广泛地了解一些新兴的边缘的科学常识,增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的文化底蕴。

4重社会实践 弘扬创新精神

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要实现这个任务的关键是教师的教学能力,而实践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教学实践能力)又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关键因素。只有实践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学生。高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修炼是一个长期、动态和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社会环境、学校制度、学生个性、教师本身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作为提高教学能力的载体,社会实践能够帮助教师及时掌握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及在社会中的具体应用,在实践中整合各种信息资源,由此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向学生传达最新的知识和技能,将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将课堂教材与专业实际结合起来。针对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不断探索创新,实现原始创新。从而提高个人教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社会实践的形式可以是:挂职锻炼、校企校社合作的横向或纵向课题、实习基地等。教学实践能够完成从教学理论到教学能力的转化,是教学理论的拓展和体现,是创新实践的原动力[3]。作为提高教学能力主体的党员教师,通过广泛的社会服务,了解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立足专业潜心研究,积极探索新领域,才能真正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促进力量,才能永葆科学思维和理论青春。从而进一步提高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增强所培养人才的社会适应性,与社会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利用社会资源来加快高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萍,黄永生.高校党员教师思想动态的分析与思考[J].阜阳师院学报:社科版,1999(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