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中层管理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3-27 16:45:54
中层管理论文

中层管理论文第1篇

一、成为一名优秀中层管理者的几个关键要素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层管理者需要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管理素养。企业中层管理者要随着企业成长而一起成长,这始终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核心问题之一。要与企业一起成长,一定要提高自身修养。以身作则,这对于管理权威树立十分必要的。其次是修正自身个性,每个人带着不同经历、个性、学历来到企业,第一要学会适应,要融入企业运行轨道。管理者个性要随着企业发展,企业文化建设而有所改变,甚至重新塑造,而不是随心所欲。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沟通协调和管理的难度都会不断的增加,要求企业中层管理者逐渐的从日常具体事务中抽身出来,更加专注于计划、实施、沟通、协调、监督、落实、反馈等更多管理性工作。要求中层管理者不断调整工作方向和工作思路,要更多的掌握和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管理好自己的部门和下属,不断提升部门和下属业绩,从而提升整个企业的业绩,以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笔者根据多年的亲身经历以及思考积累,建议中层管理者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自我修炼:(一)中层管理者如何管理好自己:企业中层管理者管理好自己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管理者必须清楚的定位自己的角色,端正心态,提升能力,采用不同的管理行为2、管理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做最重要的事3、管理者要不断的提高对自我的认知能力,不断的完善自己(二)中层管理者如何管理好下属:企业中层管理者管理好下属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正确有效的运用目标管理,顺利达成部门和下属目标2、真正掌握绩效管理工具,提升部门和下属绩效3、科学合理运用激励手段,做好员工的个人管理4、领悟先进团队管理理念,恰当运用团队管理技巧,带领部门和下属持续前进二、案例分析:一名优秀的中层管理者如何做好员工绩效管理新华公司去年新制定了一套绩效管理体系并从今年年初按照各种流程确定了绩效考核的指标,并在今年年中进行了全员的绩效考核。但是,绩效考核的结果并没有制定该绩效管理体系时的预期那么理想:绩效考核的结果并不能恰当的反应员工的工作业绩;员工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的信息呈现出集中的趋势;每个部门根据员工考核结果制定的培训计划也非常雷同。。。。。。通过调查发现,主要原因是公司中层管理者对绩效考核不重视,普遍认为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部的事情,进行绩效考核增加了自己的工作量,影响了自己的日常工作,而且就考核结果和下属进行沟通感觉很别扭。那么,企业中层管理者如何做好员工的绩效管理呢?首先,企业中层管理者要改变自己的观念,企业绩效管理决不仅仅是人力资源部的工作,它更是企业中层管理者达成部门目标,帮助下属提升业绩,进行管理工作的重要管理手段。企业中层管理者必须积极参与企业绩效管理工作并在自己的管理工作中充分运用绩效管理手段进行自己的管理工作。其次,企业中层管理者要清楚的定位自己在企业绩效管理工作中的角色,企业中层管理者在企业绩效管理工作中应当担任四种角色:绩效标准制定者:绩效考核指标标准时与下属的充分沟通;员工记录者:对下属的工作绩效进行日常记录;员工绩效考核者:在绩效考核过程中和下属进行沟通,并最终确定下属的考核结果;员工工作改进建议者:得到绩效考核结果之后,向下属提出合理化建议,这些建议可以包括下属需要提高的方面,可能需要培训的方面,未来可以发展的方向等等。企业中层管理者是企业绩效管理工作不断向前推进的推动者,也是最终能够公正的进行绩效考核的实践者,绝对不是旁观者。在整个绩效管理的过程中,企业中层管理者能够和员工进行深入的,有针对性的沟通,也只有企业管理者能够对员工的真实情况相对客观的向上反应。第三,在转变观念、确定自己角色的同时,企业中层管理者还要提升自己的绩效管理能力。按照自己的角色,恰当的运用管理方法,达成自己的工作目标。绩效标准制定者在绩效考核开始之前,制定考核指标和指标标准是前提。通过制定合理的考核指标以及指标标准,一方面可以将公司的战略目标充分细分到每一个岗位上,另一方面,确定考核指标及指标标准可以让员工明确自己的工作重点及工作目标,从而更好的完成目标。公司人力资源部或者更高的绩效考核决策机构,根据公司的战略目标以及公司各岗位的职责,可以确定每个岗位的绩效考核指标。同时可以根据公司战略目标来制定指导性的考核指标标准。但是,决策层制定的考核指标标准,不一定是合理的,此时,就需要中层管理者和员工进行沟通,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公司战略目标,来最终确定考核指标标准。通过沟通确定的考核指标标准,可以让员工更加深刻的了解公司的战略目标,可以更加明确工作重点,同时也可以大大降低员工的抵触情绪,提高公司的士气,增加公司绩效管理的有效性。员工绩效记录者绩效管理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在年终考核时,中层管理者与员工不应该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和判断出现意外分歧。通常中层管理者害怕和员工就绩效考核的结果进行沟通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害怕自己与员工对一些问题的判断不一致。而中层管理者害怕出现不一致,则是因为他自己对下属的评价心里没有底——他平时从来没有对员工的某些表现留下证据。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为了使绩效管理变的更加自然和谐,中层管理者有必要在平时,对员工的表现进行必要的记录。记录下有关员工绩效表现的细节,形成绩效管理的文档,以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确保绩效考核有理有据,公平公正。在与员工进行绩效考核沟通的时候,能够更加自然。员工绩效考核者绩效管理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绩效考核——把员工在一定考核期内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以及态度方面的信息进行评定,最终得出结论。绩效考核绝对不只是填写绩效考核的表格,绩效考核是中层管理者和下属之间一个决好的沟通机会,通过沟通,中层管理者才可以最终确定下属的考核结果。员工工作改进建议者在绩效管理体系中,中层管理者的建议者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中层管理者的这个角色的执行到位与否,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绩效管理的效果。绩效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绩效考核来促进公司整体业绩的提升,公司员工业绩与能力的提升。而中层管理者在绩效考核结束之后的建议者的角色,可以让员工明确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明确自己需要提高的方向,需要参加的培训,在公司可能的职业发展机会。通过中层管理者的建议,员工能够有计划的提升自己的能力。最终整个公司的业绩得以提升。相信重视了中层管理者在绩效管理中的作用,努力转变他们的观念,提高他们的绩效管理能力,企业的绩效管理的效果才可能有所提升。企业才可能获得更加长远发展的能力。链接内容《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层管理者》培训形式:企业内训课程目的:1.正确认识中层管理者在企业中担当的角色、培养先进的管理意识2.充分中层管理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弱点和偏差3.系统了解并掌握科学的管理工具和方法适合对象: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即将晋升的基层管理人员、企业优秀员工价格:10000/天主讲:陈方博士讲师介绍:工业心理学博士(人力资源研究方向);八年以上广东大型外资、合资企业人力资源高级职位工作经历,曾经担任中美合资企业总经理三年,近五年专业企业管理咨询和员工培训工作经历;既对企业经营管理实践工作非常熟悉,又有深厚独特的企业经营管理理论造诣,深谙中国文化底蕴,一直专注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曾经多次主持和参与多家企业整体经营战略、人力资源战略、企业营销策略的研究与体系设计;对企业文化的建立、推广;为多个行业的多家企业提供企业员工职业素养和管理人员管理技能提升培训服务近百场。目前担任惠肯企业经营管理网,惠肯管理咨询与培训机构首席顾问、资深培训师。

中层管理论文第2篇

(一)理论分析

现有的文献表明,公司高管和投资者之间因问题产生的信息不对称会影响企业利润的实现,而股权激励是一种有效协调高管与投资者权责不对称的“”措施。国外学者认为,公司高管有各种动机诸如在职消费对会计盈余进行“恶意”操纵,使会计盈余偏离真实的经营成果;也有大股东之间的导致的“信息不对称”使控股股东也会进行相应的利润操纵,降低会计信息质量。一般认为,第三方监督机制可以克服因问题导致的信息不对称,而将管理层股权的绑定机制也是防止恶意盈余管理的有效预防措施。

(二)假设研究

对于股权集中度与盈余管理的关系,主要基于股权集中度指标与体现企业综合管理绩效指标资产收益率之间的经验分析,因为只要证实了股权集中与管理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则从侧面说明了高管股权激励会促使高管倾向于盈余管理,一方面证实其自身的管理能力,另一方面证实了绑定机制的有效性,即促使高管通过提高账面盈余提高企业价值。应该看到,仅从股权集中角度来看,代表企业盈余的会计利润与其成一定的关系是既定的结论,但存在何种关系,经验结论却有所不同。我国学者认为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绩效之间是适度关联,即规模适度的股权集中,如管理层股权集中会以管理层决策目的旨在“双赢”而使其与企业绩效呈正向相关,但规模过度集中会产生股东之间的问题而导致企业盈余受到刻意的操纵。因此,本文的经验研究将假设设定为管理层股权激励程度与盈余管理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即管理层股权集中度越高,对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越大。同时,本文设立的经验假设建立在盈余管理与综合利润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即通过管理层股权激励程度与企业综合绩效指标之间的关系,说明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内在驱动。通过建立管理层股权集中度指标与企业盈余管理程度指标的经验研究,实现对管理层股权规模与盈余管理程度之间的关系分析。

二、实证研究

(一)变量的选取与定义

1.管理层股权集中度指标的选择。

管理层股权集中度,在股权集中度指标基础上通过管理层持股与股权集中指标对上市公司进行筛选,即通过CR_5,CR_10筛选出前五大或前十大股东中有管理层持股的上市公司,就完成了管理层股权集中度指标的筛选。

2.盈余管理程度指标的选择(综合利润指标)。

净资产收益率ROE=净利润/平均股东权益,表明公司账面盈利能力。因为建立在管理者与股权的绑定以协调高管对企业经营的“忠诚度”,管理层股权集中对企业账面盈余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足以说明管理层股权集中对盈余管理程度的正相关关系。由此,直接选择最具有综合性的盈余管理账面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

(二)回归分析

将2013年150家有管理层股权集中持股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选取管理层股权集中度与企业账面盈余指标建立截面回归方程。上述指标回归分析,可以看出两个主要方面的内容。一是若高管股权集中度过高,会造成大股东与其他股东之间的问题,由此造成对企业利润的负面影响,这表现于上述的CR5,H5和Z指标对企业综合账面盈余指标的负相关关系;二是高管股权集中度规模适中,对企业盈余的影响是正向的,这表现于上表中CR10,H10指标对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绩效指标的正相关关系。

三、结论

中层管理论文第3篇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8月期间在我院就职的6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抛硬币的方法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名。A组年龄18~48岁,平均年龄(32.2±4.3)岁,工龄1.5~23.2年,平均(12.1±4.6)年。其中:本科学历3名,大专学历14名,中专学历12名;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11名,初级护师11名,初级护士7名。B组年龄21~45岁,平均(33.0±4.4)岁,工龄1.3~22.8年,平均工龄(11.7±4.5)年,其中:本科学历2名,大专学历15名,中专学历13名;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11名,初级护师10名,初级护士8名。2组人员在年龄、性别、工龄、年龄等各项基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A组以常规管理模式进行护理管理,护士长按照护理员工的能力及特点、经验等进行工作的分配,并考量综合情况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特长进行工作安排,不同等级的护士具有不同的职责。并严格按照排班制度进行要求,出于对护理人员的需要及工作量的考量,排班制度实行弹性制。B组对于分层次护理管理法进行护理管理的应用,将整个护理人员划分层次:护士长一高级责任护士一初级责任护士一基础护理人员等4个层次,每个层次间具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只对其上一级和下一级护理人员负责,各级护理人员均有其特定的职责,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积极指导下一级的护理工作,并辅助上一级进行护理工作的实施。两组护理人员均在实施1个月后,将管理前后的工作积极性的他评、自评结果、理论知识评分、操作评分、患者和医生满意度及护理人员的工作成就感进行统计及比较。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对于工作积极性的评价:

资质问卷是2组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的他评和自评的主要手段,自制问卷经相关专家进行审定,确保了资质问卷的效度合理,信度可靠。无记名问卷调查,更加的公平公开和公正。有效问卷回收率达到100%,然后按照调查文件进行评定工作积极性,他评和自评均由三个层次组成,包括非常积极、一般、较差。

1.3.2理论知识评分、操作评分:

医院中自身的护理部门和护理人员进行综合考核,来评定2组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评分、操作评分均,由多个考官进行操作评估。理论知识评分、操作评分均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分数线,85分以上为优秀分数线,分数与优秀率成正比。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患者临床数据进行汇总、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选择率进行表示,行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当P>0.05时,表示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人员管理前后的工作积极性的他评、自评结果比较

两组护士在管理前他评与自评的积极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护士在管理后他评与自评的积极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护士管理前后他评与自评的积极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1140,4.1370,P均>0.05)。B组护士管理前后他评与自评的积极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20,5.3370,P均<0.05)。

2.2两组护理人员管理前后的理论知识评分、操作评分比较

。B组护士在管理后其理论知识及操作知识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

3讨论

中层管理论文第4篇

1.调查问卷的设计和样本

选取为了进一步了解威高公司现行中层管理者绩效管理体系的现行情况,对公司各个部门的中层管理者就绩效管理各个环节的满意度和认可度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绩效考评指标、绩效考评过程、绩效考评结果。调查问卷针对中层管理者进行发放,公司各部门经理和副经理发放纸质问卷,总经理和各科室发送电子版,共计发放问卷50份,回收问卷共46份,问卷有效率为92%。

2.调查问卷的信息收集和分析

在对回收的调查问卷信息进行统计后,得出如下结果①对绩效考评指标的认知。调查结果显示:23%的人认为考评指标设置非常不合理,42%的人认为考评指标设置与工作不相符,58%的人同意对现有考评指标进行修正,51%的人认为考核指标主要是考评其业绩指标。②对绩效考评过程的认知。调查结果显示:26%的人认为上级对下级考评不公正,16%的人认为上级与下级在考评过程中不进行任何沟通,13%的人认为考评过程中的工作与考评指标不相符,6%的人认为绩效考评完全无法反映真实的工作绩效。③对绩效考评结果应用的认知。调查的结果显示:10%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考评结果,45%的人认为考评结果只是用于薪酬的制定,6%的人认为考评结果对其没有任何激励作用,5%的人完全不支持绩效管理的推行。

3.威高公司中层管理者绩效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和分析

问卷调查显示,威高公司的中层管理者在现行的绩效管理体系下,虽然部门的绩效表现还不错,但是整个公司的绩效表现却很差。根据现代绩效管理系统理论看来,威高公司现行的中层管理者绩效管理体系还存在着大量问题。第一,绩效目标设定不合理。公司在制定中层管理者的绩效目标时,不是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中层管理者身上,造成了绩效目标和公司战略目标的严重脱节。第二,绩效考评的周期过长。公司对中层管理者的绩效考评周期为一年,对考核过程中的相关数据保留造成一定麻烦,延误了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发现及改进。第三,绩效考评作用不明显。公司只是将考评结果用于对中层管理者的调整、提拔,和工资、福利待遇的发放;而对中层管理者的培训、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不产生效应,导致了对中层管理者的激励作用不明显。

二、基于战略目标的绩效管理体系的优化方案设计

1.优化方案设计的基本模型

依据绩效管理系统理论,结合威高公司现行中层管理者绩效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对其进行优化的目的和原则,提出了如下设计思路。首先,根据公司的战略目标,确定公司的年度绩效目标,对其进行层层分解,针对不同工作岗位确定各部门的关键绩效指标;并根据关键绩效指标的调整,进行绩效管理体系优化的准备工作。其次,通过绩效辅导、绩效反馈面谈和绩效结果应用,保证绩效考评的有效实施,促进公司绩效的持续改进,促进员工的职业发展,达到公司、员工双重发展的和谐局面。

2.绩效管理优化体系实施的保障措施

中层管理论文第5篇

管理层是否进行盈余管理发生在前,股东监督与否发生在后。因盈余管理的隐蔽性,股东只知道管理层战略类型的概率分布而不知道其真实的类型,事后无法准确观察出管理层是否进行了盈余管理。为此,股东决策目标变为给定自己的类型和别人的类型依存战略的情况下,最大化自己的期望效用。据此,建立股东与管理层的效用博弈模型。其基本假设如下:(1)企业施行管理层股权激励;(2)管理层有两种选择,进行盈余管理和不进行盈余管理;股东也有两种选择,监督与不监督;(3)管理层不以股东效用最大化为目标会受到一定惩罚;(4)管理层和股东分别做出同质性假设,即假定管理层内部和股东内部不存在利益冲突的。

在矩阵中,π为股东未来可以获得的收益,w为管理层领取的固定报酬,为管理层未来可以获得的股权激励期望价值(为管理层对基准年度进行盈余管理的股权激励价值,为管理层不对基准年度进行盈余管理的股权激励价值,假设,θ为管理层在进行盈余管理受到的股东惩罚成本,这种处罚可能是不再发放股权激励、减少股权激励数量、降职、解聘,甚至被追究法律责任。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直接的经济利益损失(如降薪以及对股权激励授予的影响)和间接的利益损失(声誉信用损失),本文为简化处理,θ代表股东发现盈余管理后,管理层对股东作出的补偿。c为股东监督管理层所需付出的成本,c1进行盈余管理时管理层所付出的成本,c2为管理层不进行盈余管理所付出的成本,假设c1<c2)。

根据博弈理论,在这个博弈中不存在纯策略的纳什均衡,分析情况如下:(1)当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时,只有股东进行监督管理比不进行监督管理效用更大,股东才会进行监督,效用函数为:(2)当管理层不进行盈余管理时,股东进行监督将产生监督管理成本,股东不进行监督管理效用更大,效用函数为:(3)当股东进行监督管理时,只有管理层不进行盈余管理效比进行盈余管理监理效用更大,管理层才不会进行盈余管理,效用函数为:(4)当股东不进行监督管理时,管理层从理性人的角度出发,以自身利益最大化,牟取私利的动机就会强烈,管理层将进行盈余管理,效用函数为:如此循环下去,没有一个组合构成纯策略的纳什均衡(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但是考虑股东和管理层随机选取不同策略的概率分布,则该博弈存在一个混合策略的纳什均衡。即:股东选择监督概率要使管理层选择以股东效用最大化不进行盈余管理为目标和以自身效用最大化进行盈余管理为目标的期望效用相等,同样地,管理层选择以股东效用最大化为目标的概率p*要使股东选择进行监督的期望效用与选择不进行监督的期望效用相等。对上述效用函数求导并化简,得到管理层最优化的一阶条件为:存在条件中的经济学含义为:管理层通过盈余管理获得的股权激励期望收益,比盈余管理发现后管理层遭受的处罚损失小,且股东进行监督并发现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时获得的期望补偿超过其实施监督所付出的期望成本时,股东将以λ*的概率选择进行监督,管理层则以p*的概率选择进行盈余管理。所以,从以上式得出的结论就是必须降低股东的监督成本,提高盈余管理发现后的对管理层的惩罚成本。

二、相关建议

对我国公司而言,因监督成本过高以及惩罚成本过低,上述贝叶斯纳什均衡解只是理论上存在,实际上却不存在。为此建议如下:

1、制定合理的股权激励方案。在会计准则方面,会计准则作为一种规范和特殊协议,不可能穷尽经营活动现实中的所有情形,其给予管理层一定职业判断空间。为此,管理层可能有意识地滥用会计职业判断的规则,有意识编造或隐匿会计方法选择、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的理由或证据,进行盈余管理。此外,管理层也可以利用股权转让等方式,增加企业的当期投资收益,以便顺利达到行权条件。为此,股东在制定方案时,在设置基准年度、行权条件等财务数据时,应充分考虑与正常经营活动无关因素,重新调整相关财务数据以确保考核行权的公允性。

2、降低股东的监督成本。加强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健全规范信息披露制度的机制。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等相关规定,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完善修订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以构建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设计科学的内部机构,确保权力相互制衡。同时,对信息披露制度的机制,应要求管理层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提高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善性,以提高股东发现盈余管理的概率并降低监督成本。

中层管理论文第6篇

关键词:需求层次理论;行政管理;激励;绩效

一、中国行政管理中的激励问题

1.约束不对称、重监督而轻激励

加强监督,对公职人员无疑是一种有效的、必要的约束。但监督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并通常具有滞后性和对公务员激励的被动性,激励成效有限。因此,除了加强监督以外,还应该强化内在激励机制,从积极方面引导广大公职人员敬业务实,拒腐防贪,从源头上减少公务员的失职行为,并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

2.考核激励的作用难以得到体现

考核激励的作用机制主要通过将考核结果与公务员的奖惩、职务升降、级别和工资的调整等挂起钩来,促使公务员积极工作,尽职尽责。而公务员考核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稍不注意就易产生考核误差,影响对公务员德才表现的准确评定,影响考核对激励功能的发挥。我国目前对公务员只进行定性考核,如某乡镇机关2007年年终考核,有48名公务员参加考核,除了4名公务员为优秀外,其余44名公务员均为合格,“不合格”一档形同虚设。这种考核无疑有失全面和客观公正,甚至没有体现出考核的意义。

3.干部选拔机制中缺少激励

中国的干部选拔机制中公平、竞争、择优原则体现不够,科学的具体的操作规范也不够健全,干部选拔过程中缺少激励,缺乏活力,必然导致利益分配激励功能减弱。由于工资基本固定,收入与努力无关,与组织目标完成情况无关,其结果是、无所作为、消极怠工等“搭便车”现象反复出现。这从根本上说,不是某个人的过失和责任,而是在组织制度中缺乏竞争激励机制所必然导致的结果。

二、需要层次理论及其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行为科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H.Maslow)于1943年出版的《动机激发论》中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价值体系中存在着两类不同的需要,一类是沿着生物谱系上升方向逐渐变弱的本能或冲动,称为生理需要,另一类是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的潜能或需要,称为高级需要。据此,马斯洛把人类的需要按其重要性和产生次序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1]。

行为学家们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将需要的层次、激励的因素以管理的策略对应成表,为管理的实践提供指南[1]:(1)生理需要方面的激励因素为工资和奖金、福利、工作环境,管理策略可表现为完善的工资和奖金制度、贷款制度、医疗保健制度、工作时间(休息),创造健康工作环境,住宅和福利设施。(2)安全需要方面的激励因素为职位保障,意外事故防止,管理策略为安全生产生活条件、危险工种的营养福利制度、合理的用工制度、离退休养老金制度、健康和意外保险制度、失业金制度等。(3)隶属与爱的需要方面的激励因素为良好人际关系、组织的认同,其管理策略为和谐工作小组和良好人际关系、协商和对话制度、互助金制度、工会及其他团体活动、娱乐制度、教育训练制度。(4)尊重需要方面的激励因素为名誉、地位、权力与责任、被人尊重与自尊、与他人工资奖金之比较,管理策略为人事考核制度、工作职称晋升制度、选拔择优的进修制度、委员会参与制度与提合理化建设制度。(5)自我实现的需要方面的激励因素有能发挥自己特长的组织环境、承担有挑战性的工作,管理策略为决策参与制度、建立攻关小组、提倡创造性工作、发动职工研究发展规划、交给职工挑战性工作和破格晋升制度。

2.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薪酬制度和灵活的福利机制

薪酬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中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薪酬因素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已经超出了物质激励的范围,成为兼具物质和精神双重激励的重要因素。美国管理学家孔茨曾指出:“金钱对那些抚养一个家庭的人来说要比那些已经功成名就、在金钱的需要方面已不再是那么迫切的人,就重要得多。”[2]

在中国公共部门传统的人事管理中,公职人员的薪酬一直实行等级工资制,一般工资水平是社会平均工资;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实行高薪金的公务员制度,一位高级行政官员的年俸可以与首相相比。鉴于中国的国情,目前不可能实行高薪金公务员制,但近年来公务员待遇的提高体现了决策者们对薪酬因素的重视。目前,中国公务员薪酬提高的趋势使得公共部门在与企业及其他行业争夺人才的竞争中增加了优势。但是,要使金钱成为一种真正有效的激励因素,必须保证“在各种职位上的人们,即使级别相当,但给予他们的薪酬也必须能反映出他们个人的工作业绩”。也就是说,薪酬应当与绩效挂钩,才能真正起到激励的作用。目前,在西方一些国家,以往刻板的工资报酬制度正逐渐被以工作成绩来确定工资级别的制度所取代。以工作成绩来确定工资级别的制度是基于这样的论点,即“公务人员的工资收入应该符合经济市场的工资水平,并且不论公务人员之间可能存在何种差异,他们工资报酬的多少应该取决于其工作成绩的好坏,工作成绩越好,所得到的报酬就应该越多。这一论点意味着传统的、强调统一的公务员制度应该被取代。尽管公务员无疑也会受到经济利益的诱惑,但在以前,公务员作为一个整体有着强烈的服务意识,并将为公众服务作为他们努力的目标。然而,金钱奖赏正逐渐取代这些无形的、但却是真实的价值观和激励因素而成为招聘人员和提高其积极性的主要手段。”[3]3.权力激励——公务员自我实现的需要国家公共部门的公职人员掌握着人民赋予的公共权力,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社会公共资源进行管理和尽可能合理地配置,以实现公共资源的效益最大化。在公共部门这个庞大的机器不停地运转,源源不断地生产出公共服务产品的过程中,权力始终都在对支配和使用公共资源的公职人员起着不容忽视的激励作用。

公职人员处于何种行政职位,就拥有相应的行政权限,职位越高,所享有的权力就越大。公职人员在行使权力,满足对物和人的支配欲望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最高层级——自我实现的需要,使自己越来越成为受人瞩目和举足轻重的人物。因此,建立并完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权力激励体制,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权力对于各级公务员的激励作用集中体现在,为了能够支配更多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必须在法律和制度规定的范围内勤奋工作,取得显著的成绩,得以受到提拔,从而能够行使更高职位上更大范围的权限。

在建立权力激励体制过程中,必须在广大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中树立起正确的权力观,避免出现“为了掌权而掌权”的不良倾向。要明确公共权力是人们赋予的,是用来更好地合理配置社会资源,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产品。合理的运用权力激励,不仅能够激发公职人员的工作热情,进一步提高公共部门的行政效率,而且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减少权力腐化和腐败现象的产生。

三、丰富激励手段,完善公务员激励机制

1.拓宽激励渠道,注重加薪、休假等激励方式

有时将公务员晋升到一个其无法很好发挥才能的岗位,不仅不是奖励,反而使公务员无法很好发挥才能。在晋升中,并不一定是业绩最好的人得到晋升就是公平。业绩优秀者应该得到奖励与表彰,但是否晋升到高一级的职位则更主要地取决于他们的工作能力与个性特点。这一点应在晋升标准与要求中明确说明,并在晋升人选决定之后加以解释。对未能晋升的优秀公务员应有足够的表彰与补偿,以体现他们应有的地位与价值。激励渠道多样化有利于公务员合理地自我定位,从而可以不必将职务晋升作为自己的唯一目标,找一个自己能游刃有余的岗位好好发挥自己的专长。

2.在工作设计方面,尽量丰富工作内容

可以根据工作性质、内容,采取工作轮换、工作丰富化等工作设计方法,尽量丰富工作内容。对公务员工作内容的改善及对其工作行为的认同和奖励,可以使公务员对自己的工作产生满足感、成就感,从而促使工作不断创新。如因人而异地安排工作,由于每个公务员个性特征、兴趣爱好、职业生涯规划不同,对岗位的要求也不尽一致,因而须建立岗位流动机制,使公务员能感到工作的乐趣。

3.打造和谐有序的行政组织文化

良好的行政文化凝聚了公务员行政智慧和行政实践经验。行政文化诸要素对于激励机制的制定、激励手段的确定、激励机制的实施和激励结果的兑现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4]。健全激励机制的建立和作用的发挥以良好的行政文化为基础,促进行政文化的建设,要鼓励公务员树立社会公共利益至上的意识,成为协调政府与民众关系的主体,促进公务员对政府工作的主动参与,有效维护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如果能做到公务员都相信:职位只是分工,薪酬体现贡献,那公务员就不会去追求层级的发展,而转向关注工作的内容,这样才会提高效率。随着公务员整体素质的提高,群众之间、干群之间沟通会更容易,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会为和谐公务员队伍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吴志华,刘小苏.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262.

[3]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管理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311.

中层管理论文第7篇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3-06—2014-06我院手术室护理人员20名,均自愿参与本研究,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10名,男1名,女9名;年龄25~46岁,平均(31.2±2.5)岁;学历:大专6名,本科4名。对照组10名,男2名,女8名;年龄24~46岁,平均(31.3±2.6)岁;学历:大专6名,本科4名。排除非临床护理工作者、护理实习生及因进修或休假等原因无法完成本次调查的护理人员。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常规管理模式,实行排班弹性制度,依据手术室实际情况制订工作责任表、排班表,给予护理工作者综合素质、护理实力、个人特点、工作能力分配工作,保证各个班次有辅助护士、治疗护士、责任护士。

1.2.2试验组

给予分层次管理模式,全部护理人员划分为护士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4个级别,各级人员完成自身工作,护士长管理、协调、监督下级人员,处理疑难问题;高级责任护士负责管理组内日常工作,下达必要的任务并给予针对性指导,初级责任护士直接接触患者,助理护士完成患者的生活护理。

1.3效果评定

应用Meller/McCloskey满意度量表评价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应用Likert5级评分法评定(分值范围0~5分),评定项目包括专业发展机会、排班满意度、福利待遇满意度、同事关系、工作责任感及总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组各项评分及总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