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营销硕士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3-25 11:25:18
营销硕士论文

营销硕士论文第1篇

关键词 硕士招生 宣传策略 营销理论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the 880 valid questionnaires and related literatur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of graduate enrollment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combined with the real estate "4P" marketing theory and CRM customer management theory,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postgraduate enrollment publicity strategy, in order to inspire future research.

Keywords Master recruit students; propaganda strategy; marketing theory

0 引言

高层次人才在推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硕士研究生作为高层次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招生规模呈现整体上升趋势,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4年硕士招生人数约为27.30万人,2014年硕士招生人数约54.87万,平均每年增幅为7.23%。招生宣传作为提升生源数量与质量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也引发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国外学者Buan Vasigh等(2014)通过本校调查分析了入学学费与入学率之间的相关性,并指出学费对学生决策的影响较小。Leslie.s.Stratton(2014)通过对简单的人力资本招生模型的详细分析,提出了包括了失业、福利、税收、资本市场不完善等变量的模型,为高等教育招生提供了参考。国内学者镇志勇等(2015)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报考硕士的考生进行调查,提出要加强调查分析,树立全面质量管理意识和服务意识等建议。胡秋红等(2013)从实证研究的角度指出要着眼宣传招生的长期性,综合利用多种宣传手段,制定科学合理的宣传计划等服务于高校的硕士招生工作;刘玉芳等(2014)从营销学STP角度考虑了研究生招生策略,提出了定位市场、突出特色、加强宣传等对策。尽管国内外学者对硕士招生宣传策略做出了一定研究,但我国高校硕士招生仍然存在招生宣传投入多,实际招生效果差的现象。本文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引入房地产市场营销4P理论以及CRM客户关系管理理论,构建硕士招生信息系统,提出硕士招生改进策略。

1 数据调研与分析

1.1 数据调研

研究所用数据全部来自课题组成员2015年11月所做的抽样调查。问卷调查过程两步:第一步是:依托江西师大城建学院校友管理系统,抽取在读研究生及已毕业研究生30位对问卷初稿进行讨论,确定影响考生报考的主要因素,再邀请本学院在读研究生进行讨论,进一步进行完善,形成问卷正稿;第二步:问卷调研:调研方法是利用江西师大城建学院校友管理系统将问卷扩散。本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共收回问卷1018份,其中有效问卷880份,问卷有效率86.5%。

1.2 结果分析

(1)宣传对象:确定招生宣传对象是招生工作取得成效的重中之重,有的放矢才会立竿见影。但许多学者认为高校应该以大四考生作为宣传对象,如马玉平等指出“宣传对象要以大四考生为重点”;唐红春表示在招生宣传时应当给大四本科生发放宣传册,并组织大四学生与研究生及硕导见面会,传统硕士招生宣传对象主要以大四学生为主。但调查数据显示,77%的考生表示在大三时开始有考研打算,10%的考生从大二开始决定考研,大一和大四各占6%与7%。因此,在进行硕士招生宣传时,重点的宣传对象是大三学生,其他年级可适当兼顾,宣传对象选取大四考生不准确。

(2)宣传时间:一般情况下,高校把考生临报志愿前的1-2个月作为招生宣传的黄金时期。但调研结果显示,67.6%的考生认为考研复习的最佳时间是从大三上学期开始,65.1%的考生是在大三上学期开始选择目标院校与专业。因此,开展硕士招生宣传工作的时间应该在大三开始之前,即在每年暑假之前的几个月就要开始宣传,宣传时间可以定在每年的4-7月。

(3)宣传内容:目前,研究生招生目录、招生计划、学费政策、名师介绍等已经成为大多数高校招生宣传的主要内容。但调研数据显示,现阶段高校部分重点宣传的内容并不是广大考生真正关心的信息。有90.8%的考生表示看中毕业后的就业前景,66%的考生表示注重院校及导师的知名度,看中专业优势的占据58.1%,看中科研水平与学费、奖学金制度的各占44.3%和45.3%,关于对办学历史的重视度占27.7%,看中校园环境的占比为14.9%。因此,在硕士招生宣传时,除了传统的介绍内容外,还应着重介绍就业前景,详细介绍导师信息、专业优势、科研水平与奖学金制度等考生比较关心的问题,让考生对未来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增强考生考研信心。

(4)宣传方式:历年高校硕士招生采用的宣传方式有:发放纸质招生简章,在生源地召开硕士招生宣讲会以及委托其他高校宣传等方式。在接受调查的考研学生中, 86.3%的考生表示对于想要报考的目标院校只是基本了解,并不全面,10.9%的考生表示完全不了解。想要争取更多的考生,必须让考生充分了解院校招生信息。考生获取招生信息途径(多选)的调查中显示,96.4%的考生是通过网络获取高校招生信息的,通过老师、同学或朋友口头介绍获取高校招生信息的占72.7%,可见硕士招生宣传途径是网络,其次是人际传播。在网j宣传招生中,院校研招网与中国研招网是考生浏览频次最多的网站,分别占81.5%与72.4%。因此,招生院校在网络宣传方面,不但要加强本校研究生招生网站的建设,而且要在中国研招网上加强自身院校的宣传。

从上分析可知,传统硕士招生宣传存在宣传对象定位不准、宣传时间滞后、宣传内容针对性不强、宣传方式陈旧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招生效果,导致硕士招生工作事倍功半,因此,如何克服现存问题,改进硕士招生宣传策略,提高硕士招生效率,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2 房地产营销理论的引入

2.1 房地产营销“4P”理论

房地产营销“4P”理论作为经典的营销模型,被广泛运用与房地产营销的各个环节,实现了房地产营销过程中渠道多元化、产品多元化、促销模式多元化以及定价合理化发展。房地产营销“4P”理论包括产品(product)、价格(price)、促销(promotion)、渠道(place)四要素。

将房地产营销“4P”理论引入到硕士招生工作中,硕士招生中的“4P”可以这样具体化:(1)产品: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但是许多资源信息并不是硕士考生真正需要的,在短暂的招生时间内一定要把考生真正关心的产品摆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如果将高校优质资源看作“产品”,硕士招生时,必须将“产品”进行细分和提炼。从调查结果看,考生关心的“产品”信息包括:毕业后的就业前景、名师介绍、专业优势、科研水平、学费奖学金政策。(2)价格:这里的价格不仅是入学的学费、住宿费及其他费用,还应该包括附加的高校价值,比如高校在社会中的地位等。(3)促销:高校硕士招生中的促销不仅指高校的奖励优惠机制,还包括在考生复习阶段给考生提供的各种服务,例如,提供历年考试样卷、真题;复习过程中帮考生答疑;提供考研心理疏导等。(4)渠道:渠道即产品信息到达考生的途径,通过调查可以得知最佳途径是网络传播与人际交流传播,因此,要充分利用网络,同时与生源地加强人际交流。

2.2 CRM客户关系管理理论

“客户关系管理理论即企业依据较为全面的客户信息,分析客户资料并进行跟踪服务,与客户建立良好的“一对一”关系,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周到的服务,在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的同时吸引更多客户,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CRM的理念旨在健全、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利用信息技术,通过有效的交流与沟通来了解并影响顾客的行为。”引入CRM理念,借鉴企业与顾客维持紧密关系的方法,在硕士招生工作中,高校应致力于提高考生满意度与忠诚度,为考生考研保驾护航,在维持现有生源的基础上,不断吸引考生关注,为高校硕士招生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3 “MEIS”硕士招生信息系统的构建

MEIS(Master Enrollment Information System)硕士招生信息系统是本文中对于将要构建的宣传平台的命名。通过对考研学生关于高校研究生招生信息平台类型选择的调查发现,88.3%的考生希望目标院校可以推出由专人负责管理及互动,丰富的考研信息、行业动态等内容的平台,并且有84.2%的考生表示会及时关注该交流平台,因此,有必要建立MEIS管理与交流平台。该平台将以:考生信息管理、功能介绍、运营与管理三方面进行讨论。

3.1 “MEIS”考生信息管理

考生信息管理的第一步是要获取考生信息(包括性别、联系方式、要报考的专业等),通过调研可知,考生获取招生信息最主要的途径有网络宣传与人际传播,而在网络宣传中,考生浏览较多的网站有高校研招网、中国研招网及考研论坛等。因此,一方面,通过考生浏览较多的网站投放招生院校信息,可以将高校的学术氛围、名师讲堂、校园环境等进行展示,提高人气,同时充分利用通讯软件(QQ,微信,微博等)与考生积极互动,获取考生信息;另一方面,要与生源地取得积极的联系,通过人际交流获取考生信任与信息,此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获取考生资源。其次,将通过以上途径收集到的考生信息进行分类整理。最后,高校研招办将所获取的考生信息反馈到相关硕士点,各硕士点管理员将信息录入“MEIS”,便于后期为考生提供“一对一”个性化服务。

3.2 “MEIS”的功能

关于该平台的功能:专业课交流、招生信息、与该专业研究生互动、提供历年真题样卷、与专业老师互动、提供导师信息、行业动态、公布专业开办情况、提供备考方法、考研心理疏导等功能(多选题调研)。其中,91.7%的考生希望可以提供专业课交流,希望可以及时招生信息及与该校本专业研究生互动的各占89.1%与84.8%,同时,有82.5%的考生觉得提供历年真题或者样卷会意义重大,希望与专业老师互动的占78.1%,关注导师信息的占67.3%,另外,关注行业动态与专业开办情况的各占58.2%与51.3%,最后,希望可以提供备考方法与考研心理疏导的各占48.1%与47.2%。

上述“MEIS”的功能架构如图1所示,分为四大模块(模块、下载模块、信息反馈模块、互动模块)和八个子目。“MEIS”能够支持考生以各种方式(如QQ,微信,微博等)与硕士点管理人员进行沟通,管理人员可以创建不同形式的在线通讯录,方便考生与考生、考生与导师、考生与本专业研究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而且,在日常的工作中,管理人员应主动与考生交流,关心考生日常生活,疏导考生心理压力,加深感情,提高考生满意度与忠诚度,在实现招生可持续性增长的同时,提高考生考研成功率。

3.3 “MEIS”的运营与管理

从上述“MEIS”的功能架构可知,“MEIS”运营与管理应该是各个硕士点独立完成,才能够提供不同专业的专业性问题咨询功能,因此,其运营模式应是各硕士点单独建立“MEIS”。鉴于考生一般访问较多的是高校研招办网页,因此可由高校研招办将获取的考生信息反馈给相应的硕士点管理员,由管理T将意愿考生信息录入硕士招生信息系统,在后期运营中,硕士点管理人员可通过与考生间的交流不断扩大生源数量。此外,高校研招办定期对各硕士点的“MEIS”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制定奖惩措施。

4 硕士招生策略的改进

依据调研数据,结合房地产营销理论,依托“MEIS”硕士招生信息系统,提出改进硕士招生宣传策略的建议如下:

(1)科学把握宣传时点。根据调查结论,最佳宣传时间应该是在大三学生入学之前,即每年4-7月份,高校应在该段时间内努力做好硕士宣传工作。

(2)准确定位宣传对象。通过调查,学生在大三选择考研的占据了77%,宣传对象应选取大三学生,其他各年级要合理渗透,切不可盲目宣传,错失最佳目标。

(3)合理选取宣传方式。宣传方式作为联系高校与考生的桥梁,选择的合理性将直接导致信息到达考生的高效性,通过结论不难看出,宣传途径最好选择网络宣传与人际交流传播。

(4)宣传内容重点要突出。宣传时段是有限的,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将考生关心的问题快速传达到考生面前,赢得考生信任,在宣传内容上,就一定要把考生关心最多的信息摆在突出位置,即:就业前景、导师知名度、专业优势及科研水平等方面。

(5)可将房地产“4P”营销理论以及CRM客户管理理论引入硕士招生工作中。营销理论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举足轻重,为企业高效运转保驾护航,将房地产营销理念与硕士招生工作相结合,有利于拓展硕士宣传方式,提高硕士招生宣传工作效率。

(6)积极构建“MEIS”硕士招生信息系统。“MEIS”可以提供一系列有助于考生了解高校、获取考试信息、咨询专业问题、行业动态等功能,高效快速整合考生信息资源,实现招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在激烈的生源竞争中,硕士招生信息系统的构建十分必要。

5 结束语

本文在分析硕士招生宣传工作现状的基础之上,通过调研数据分析,引入房地产房地产“4P”营销以及CRM客户管理理论,构建了“MEIS”硕士招生信息系统,提出了改进传统硕士招生宣传策略的建议,以便克服传统招生宣传工作的不足,提高招生宣传效率,以期对未来相关研究有所启示。

*通讯作者:范正根

L芑鹣钅浚?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编号:YJS2015003)

参考文献

[1] Buan Vasigh,Rezar G.Hamzaeet,Testing Sensitivity of Student Enrollment With Respect to Tuition at an Institution of ,IAER[J],2014(5)VOL.10,NO.2.133-149.

[2] Leslie.s.Stratton,College Enrollment:A Economic Analysis,Higher Education:Han-dbook of Theory and Research [M].2014(29):327-384.

[3] 镇志勇,张学文.新时期研究生招生宣传实效性的探索――基于2010年武h市某社会报考点的问卷调查[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29-131.

[4] 胡秋红,汤程荣.新时期高校研究生招生宣传方式探究[J].教育广角,2013(11):155.

[5] 刘玉芳,刘浩.多学科视角下高校研究生招生宣传策略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14(1):39-44.

营销硕士论文第2篇

北美地区与旅游相关的硕士学位的设置类别较多.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 工商管理硕士(MBA),旅游管理方向;

2. 旅游管理硕士,如 MasterofTourismAdmin¬istration(M.T.A),MSinTourismManagement,或MSinHospitalityManagement,MHM(MasterinHospitalityManagement),MPSinT.I.M.(MasterofProfessionalStudyinTravelIndustryManage¬ment)^;

3. 饭店管理类硕士,如饭店管理理学硕士(M. S.inHotelManagement),饭店、餐厅及机构管理学硕士(M.SinHRLM),饭店、餐厅及机构管理硕士(M.H. I<.I.M,即MasterinHotel.RestaurantandInsti¬tutionManagement)等,国外许多院校也单设餐饮管理硕士,如MSinFoodServiceManagement等,特别强调餐饮管理这一领域的研究。

4.其它与旅游或饭店管理相关的硕士学位,如休闲研究理学硕士(M.S.inLeisureStudy).家庭及消费者研究硕士(MFCS,即MasterinFamilyandCon¬sumerScience)等诸多形式。

从上即可看出国外旅游研究生教育涉及范围较为广泛,学位设置也有MBA、MPS、MS或MA、旅游专业学位(如M.T.A,M.H.R.I.M等)这样几种情况,学位类别也较多。由于不同类型学位的培养方向不同,要求不同,如MBA、MPS强调实用性,而MS则注重理论研究能力的培养,两者在课程设计上有显著的不同,本文将主要探讨旅游MBA和旅游管理硕士(M.T.A)的课程设计。受查阅资料所限,本文内容可能会有谬误和以偏盖全之处,仅作参考之用。

一、国外旅游MBA课程设计

MBA,工商管理硕士,MasterofBusinessAd¬ministration,MBA教育在西方已有近100年的历史。1991一199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成立了我国MBA协作小组,指导全国MBA的试点工作。目前全国已有多所高等院校已开设或即将开设MBA学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与国家教委制订的“工商管理硕士试行培养方案”中,明确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是一种专业学位,是培养务实型、高层次、复合型管理人才的一种学位,也即MBA教育中应体现务实性,复合性,转轨型及高层次这几个特点。

旅游MBA是专门培养旅游业高级管理人才的一种学位。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高级旅游管理人才,一些旅游院校也正积极开办旅游MBA,因此,当前认真研究国外旅游MBA的课程设计也是十分必要的。

由于MBA学位是一种专业学位,它培养相对全面的人才,MBA的培养方案不应简单套搬一个二级学科的培养方案。从国内外的MBA的课程设计来看,其课程设置基本按照管理学科一级学科设置,如选用运筹学、技术经济、营销管理、管理工程等二级学科的主要硕士课程,但也跨一级学科培养,如会计学,经济法学等。国外MBA学位的获得有两种途径,一是做学位论文,即ThesisOption,或通过课程考试,即Course—OnlyOption,国外MBA课程教育实行学分制,一般有20门课程,除基础课程之外,也有多个专业模块课程可供选择,旅游管理即为其中之一。以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MBA课程设计为例,其课程设置如下:

在其专业模块课程中,共有包括国际战略营销,组织中的权力与政治,企业管理创新,小企业战略分析,企业家与新企业,管理跨文化系统等十几门课程。与旅游管理相关的专业课程有四门:国际旅游业、旅游消费者行为、旅游管理与服务营销、旅游管理专题研究。其它院校旅游MBA的专业课程一般也开设了3门左右类似的课程,如国际旅游业,旅游政策,旅游规划与旅游发展战略,旅游服务管理等。

二、旅游管理硕士(MasterofTourismAdministration)课程设计

北美一些高等院校设有旅游管理硕士,如Uni-versityofWashington,TheGeorgeWashingtonU-niversity等。M.T.A课程一般包括三个层次:

1. 基础课程,主要有以下相似的4门课程,旅游业的经济文化、环境特性、旅行及服务管理、应用统计学、旅游研究方法等;

2. 专业方向课,一般有5 —6门.它将旅游管理又划分为几个方向模块,一般有:

①旅游目的地管理方向,包括旅游规划,旅游政策分析,旅游发展战略,旅游营销及2门任选课;

②旅游营销管理,包括航空业的组织与管理,旅游营销学,营销管理或服务营销,国际营销学及2门

任选课;

③旅游大型活动管理(Event Management),包括旅游营销、节庆管理、会展管理、旅行信息系统及2门任选课。

④旅游和住宿业管理(Tourism andHospitalityManagement)o

3.专题研究与学位论文,包括实习,做专题研究和完成学位论文。

现将国外旅游MBA主要专业课程内容简介如下:

a. 国际旅游业,介绍国际旅游业的结构、性质和功能,国际旅游流向和流量格局和影响因素,国际旅游业所带来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政治、技术影响.国际旅游的供求,国际旅游的有效管理、计划和营销,国际旅游业地区协作,亚太市场的兴起,国际旅游业持续发展的趋势、影响因素等。

b. 旅游服务管理与服务营销,从旅游业的角度,分析旅游服务的设计,服务生产过程;旅游服务生产过程中的市场营销、经营、人力资源等各职能管理的有机结合,即采用综合方法实现服务过程的管理,服务管理战略的制定、分析、实施和控制,将上述理论,概念应用于旅游业的实例,服务营销过程及服务营销战略等。

c. 旅游政策,旅游规划和发展战略,旅游业的宏观管理、战略规划的过程,旅游政策、旅游规划、发展战略的制订,90年代旅游业的新动向及对策,如消费者偏好变化,旅游活动的全球化,信息和运输技术的发展,经济结构的变化等,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旅游业的应用等。

d. 旅游业管理专题,在两个层次上,即旅游企业和旅游目的地管理中各项管理职能的运用,旅游企业和旅游目的地的竞争战略等。

e. 旅游消费者行为的管理,旅游业不仅要管理服务生产过程,而且要有对消费者的良好沟通技巧,如说服或影响消费者的感知过程,旅游消费者行为分析等。

综上所述,与我国旅游管理硕士课程设计相比较,国外旅游MBA或旅游管理硕士专业方向课的设置和内容有如下基本特点:

1. 重视旅游研究方法论和定量分析,在其课程中普遍开设有管理研究方法论和定量分析的相关课程,这对于旅游管理的高层次教育和旅游科研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我国目前旅游管理研究生教育中比较薄弱的一点。

2. 课程设置较细,门类齐全,内容上吸收旅游与服务业管理理论的最新成果,如旅游消费行为的研究,服务营销与服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同时将旅游管理又划分为若干模块,如旅游目的地管理,旅游市场营销等,从而确定不同的教学和科研重点。

3. 重视对旅游管理理论最新动态的研究综述,如开设专题讲座、报告,进行专题研究等。

与其课程设置相适应,国外旅游管理研究教育也有大量的参考书、文献、种类繁多的教材,案例与之相配套,在教学方法上,重视案例教学。完善的课程体系,充足的文献参考资料,科学的教学方法是保证良

好的教学质量的前提。

三、饭店、餐厅及机构管理硕士的课程设计

北美一些院校,如美衣阿华州立大学和宾州州立大学等在家庭与消费者研究学院,饭店、餐厅与娱乐管理学院内设有M.S.inHRIM或M.H.R.I.M学位,除需完成学位论文,实习外,其课程设置按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类:

1. 饭店管理基础课程,如食品采购、饭店面局与设施、饭店、餐厅及机构人事管理案例,财务管理、HRI营销学、餐饮服务与烹饪、餐饮管理等。

2. 饭店管理高级课程,如饭店、餐厅及机构管理决策最优,住宿业战略管理,HRI人力资源管理,HRI战略规划,管理HRI服务系统,HRI的内外环境分析,HRI设施规划与设计评估、HRIM定量模型与决策等。

3. 研究方法类课程,如HRI研究方法,初级与中级应用统计学。

营销硕士论文第3篇

关键词:研究生招生;市场营销;4P模型;STP营销组合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3-0-02

一、市场营销视角下的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现状

高等院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长期以来都是困扰全国各个高等院校的一大难题。如何在竞争愈加激烈的教育市场争取到数量更多、质量更优的生源,是近年来各个高校招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引发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国内学者刘玉芳等(2014)从营销学、心理学和传播学三个学科视角下对招生宣传策略提出建议[1]。 常新华等(2004)将中美研究生招生制度进行比较,提出应加大招生单位及导师自主啻佣可持续地提升研究生生源质量[2]。米亚琼等(2016)结合房地产市场利用4P营销及CRM理论提出构建硕士招生系统[3]。尽管国内学者对硕士招生策略做出了一定研究,但我国高校硕士招生仍然存在招生宣传针对性弱,招生策略收效甚微的现象。本文将从市场营销的视角重新审视高等院校硕士研究生教育,着重强调其商品性和市场性,并运用4P营销模型和STP营销组合对进一步做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提出新思路和新举措。

广义上的营销是指企业通过调研挖掘消费者已有的和潜在的需求,并结合自身产品的特点,通过多种渠道和促销手段达到推广产品、建立品牌的过程。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和信息的双向流通,营销这一理念已经不再局限于一般的商品和服务,而是扩大到其他传统意义上的公共事业和服务,例如医疗和教育领域。吴磊(2011)认为高等院校的研究生招生工作,可以看做是一种不同寻常的“营销”[4]。高等教育市场化已经成为日后高等教育的新常态和新模式,因此招生工作需要从市场营销的视角下开发新思路、探索新方法。

二、4P营销模型概述及其在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中的应用

1.4P营销模型概述

美国营销学者麦卡锡教授提出的 4P 营销模型包括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和促销(Promotion),即从以上四个方面制定营销策略,将适当的产品和服务投放到特定市场[5](见图1)。产品策略是指通过对产品属性的组合运用为消费者提供满足其需求的有形或无形的产品和服务。价格策略是指通过对基本价格和折扣等定价方法和技巧的运用实现营销目标。渠道策略是指合理选择符合商品属性和消费者习惯的分销渠道,实现商品的顺利流通。促销策略是指利用广告宣传、人员推广、公共关系等信息传播手段主动引导消费者,达到扩大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目的。本文将从4P营销理论的角度探讨高校如何完善优化研究生招生政策。

2.4P营销理论在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中的应用

要将4P营销理论充分应用到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就要转换思维视角,将研究生教育看做高校提供的一种商品和服务,依托学校自身的优质资源,为学生增加附加值,以换取更多更好的生源及良好的声誉。

(1)产品策略:高校研究生教育的产品涵盖非常广泛,从校园硬件设施到软件配套,从有型的科研成果到无形的品牌形象,都属于高校招生可利用的资源。从短期来看,各个高校应该根据自身学校特色和优势,以及考生需求向有意向考生进行重点推广和宣传,将考生所需信息和自身优点相结合。米亚琼等(2016)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报考硕士研究生的考生最关注的是毕业后的前景和学校名师介绍[3],另有部分考生更关注专业优势和科研水平。因此高校在制定招生的产品策略时应充分了解潜在市场考生的需求以及自身优势专业和学科,做到目标清晰,有的放矢。从长期来看,教育水平和师资力量是一所高校能够输出产品的主要内容,只有优秀的教师才能教授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才能带领学生在科研的道路上突破创新,长期坚持才能树立一位名师以及一所高等院校良好的品牌形象。

(2)价格策略:研究生教育的价格除了考生为了接受教育应承担的学杂费、住宿费等之外,还有研究生毕业后对于个人价值得以体现的预期,即毕业后的期望薪资,以及高校的品牌价值。因此价格策略即可以从学杂费及住宿费角度考虑,通过奖助学金及助学贷款的方式吸引潜在考生,也可以从毕业后薪资待遇的角度出发,利用高校毕业生的薪资水平和高校在社会中的影响和地位来吸引考生。各个高校由于优势专业不同,因此在制定价格策略时,可根据本专业具体情况采取不同措施,例如有的学科专业长期与行业内知名用人单位或巨头企业合作,形成学校培养单位用人的一条产业链。

(3)渠道策略:传统产品的信息传播渠道已经由过去的纸媒电视广播发展为网络传播,高等教育亦是如此。90后学生自出生起就生活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他们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是来自互联网以及老师同学之间的口口相传。这就意味着招生宣传工作的渠道也要顺应时代的改变而及时做出调整,关于学校环境、学习氛围、师资力量、就业机会等等信息,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宣传。同时要注意利用不同渠道的特点做好长期宣传工作,避免在考生报考时才临时抱佛脚进行短期突击式宣传。传统渠道虽然影响力大不如前,但有着成本低廉,受众范围广的特点,可以针对学生家长和长辈,树立高校品牌认知,从而扩大学校品牌知名度。

(4)促销策略:鉴于教育类产品的特殊性,无法做到利用常用的一般产品促销手段,如捆绑式销售和买赠方式进行产品促销。因此在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中要从考生的心理和体验等感性方面出发,通过与考生和家长建立感情联系,从而使考生和家长对于学校产生更为积极的情感,同时也借此机会充分展示了学校以人为本、关爱学生的精神。考生在准备研究生考试及填报学校期间,往往会产生焦虑和迷茫的心态,因此学校应做好考生的服务工作,从考前咨询、专业解析、历年真题、就业方向等方面为考生提供耐心细致的咨询服务,使得考生对于学校招生工作更加肯定及认同,也能优化招生工作,提升学校声誉。

三、STP营销组合概述及其在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中的应用

1.STP营销组合概述

STP指的是市场细分(Segmentation)、目标市场(Targeting)和市场定位(Positioning),构成了营销战略的核心三要素。美国市场学家温德尔・史密斯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市场细分(Segmentation)的概念,通过市场调研将一个消费者整体市场划分为若干个细分市场,划分过程是依据消费者在人口特征、地区特征、心理特征以及行为特征等方面呈现出的差异,这些差异通常会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目标市场(Targeting)概念由市场营销学者麦卡锡提出。公司在完成市场细分后即可明确一个或多个目标市场,以相应的产品和服务满足该细分市场的消费者需求。由于公司的资源有限,不能满足所有市场的需求,因此选择目标市场有助于公司集中有限Y源和精力,更加高效的推广产品和服务。

市场定位(Positioning)由美国学者阿尔・赖斯提出,是指企业根据自身产品与市场上的竞品的比较情况,结合目标市场消费者的偏好,为本公司产品或服务确定与众不同、个性鲜明的市场形象。即使是同类产品在产品性能、质量、包装、售后等方面也存在诸多不同,企业需要从中找到竞争优势,并将这些卖点完整地传达给潜在用户。

2.STP营销理论在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中的应用(见图2)

(1)市场细分(Segmentation):根据考生所在地区、本科教育背景以及考研目的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市场细分。例如,根据所在地区划分,可以分为西部地区考生和东部地区考生;根据本科教育背景划分,可以分为一本、二本、三本及专科考生等;根据考研目的划分,可以分为就业型、研究型、学历提升型等等。就业型考生的考研目的是凭借研究生学历扩大就业机会,研究型考生目的是就所学专业和学科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而学历提升型考生的目的则是凭借更高水平的学历获得更多晋升机会和空间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尽管同为硕士研究生考生,每个细分市场其实存在不同的需求和目的,因此只有依照一定标准进行市场细分,才能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招生策略。

(2)目标市场(Targeting):在完成细分市场后即可根据自身优势和特色确定一个或多个目标市场。由于高校内普遍存在各个院系和学科发展不完全均衡的状况,因此可以考虑以院系为单位确定本院系的目标市场,以本院系的优势和特色满足该细分市场的考生需求。例如,一所综合性大学内可能有学术成果丰富的理工类院系和社会实践丰富的文商科院系,因此理工类院系可以将研究型考生作为目标市场之一,而文商科院系则可以将就业型考生纳入目标市场,反之亦然。同一所高校的不同院系首先要明确本院系的优势和特点,然后结合市场细分的结果选择不同的目标市场,将招生资源和精力集中于该目标市场。

(3)市场定位(Positioning):高校及各个院系应当根据自身提供的教育服务与其他学校及院系的比较情况,结合目标市场考生的偏好和行为特征,为本校或本院系的研究生教育确定特色鲜明的市场形象。即使是相同的学科和专业,各个院校在硬件设备、软件师资、授课方式、学习能力培养、就业服务等方面也会存在诸多不同。相关学校和院系需要从中找到自身的竞争优势,包括但不限于先进的实验室设备、强大的科研团队、完善的培养流程、密切的校企合作、庞大的校友联盟等等, 并将这些竞争优势通过适当的渠道完整的传达给考生。

信息时代的教育已经由传统意义上的公共服务和事业转变为一种具有公共性质的商品,随着网络上越来越多的公开课和网络课堂,教育服务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商品性和市场性也逐渐显现。有市场就有竞争,有竞争力才有进步。高等院校需要尽早转变传统观念,顺应时展的趋势和潮流,及时做出调整和改变。只有明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明确消费者即考生的需求和偏好,利用4P营销理论和STP营销组合制定招生策略,才能更加充分地利用有限资源实现吸引更多优质人才从而提升自身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玉芳,刘浩.多学科视角下高校研究生招生宣传策略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14(1):39-44.

[2]常新华,QiYadong,张志强,等.中美研究生教育模式比较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4(8):119-124.

[3]米亚琼,杨彦奇,范正根.基于4P营销及CRM客户管理理论的硕士招生策略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6(12):13-15,23.

[4]吴磊.基于4Rs理论的高等院校研究生招生模式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10):233-234.

[5]吴健安.市场营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8,26-30.

营销硕士论文第4篇

关键词: 电信行业;客户;营销策略;心理和行为;实证

中图分类号:F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4-0176-03

0 引言

市场营销是当今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市场营销活动的发展可以推动社会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发展。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市场变得更加复杂多变,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谋求发展,需要更精确的营销策略来指导企业的销售活动。这从客观技术因素上要求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方式要不断的革新和改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本研究基于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的发展成果,通过对当前黑龙江联通公司内、外部环境现状的分析,找出其市场营销面临的问题,以实现其经营目标为核心,探讨相应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新的市场营销整体策略,为黑龙江联通公司经营决策提供参考。本研究不仅对于黑龙江联通公司应对当前内、外部环境变化,提高营销绩效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于同类公司应对环境变化,提高营销绩效也具有借鉴意义。

1 市场营销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市场营销理论产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1902年密执安大学开设了名称为《美国分销管理行业》课程,1905年宾夕法尼亚大学第一次由克罗伊西(W.E.Kreusi)开了名为《产品的市场营销》的课程。1912年,阿克·肖在《经济学季刊》上发表了题为《关于市场营销中分销的若干问题》的论文,1915年,出版了《关于市场分销的若干问题》一书。1916年,韦尔德写出了历史上第一本以市场营销命名的论著《农产品营销》。1920年,彻林顿出版了《营销基础》一书。1933年,上海复旦大学丁馨伯教授编译了我国第一本《市场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市场营销理论得到了长足发展。

2 市场营销理论在电信企业应用研究

2006年4月,南京邮电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生李辉,在其指导教师高斌敏指导下,完成了硕士学位论文《中国电信企业品牌营销策略研究》;2006年5月,郑州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硕士生罗智友,在其指导教师刘玉敏指导下,完成了硕士学位论文《中国电信运营企业合作竞争策略博弈分析》;2007年4月,上海复旦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硕士生石鹏,在其指导教师蒋青云指导下,完成了硕士学位论文《中国电信在深圳3G市场的营销战略分析》;2007年5月,安徽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生聂洪亮,在其指导教师管信林指导下,完成了硕士学位论文《中国电信运营企业市场营销策略分析》;2009年5月,合肥工业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生李雪萍,在其指导教师李德明指导下,完成了硕士学位论文《中国电信阜阳分公司差异化营销策略研究》;2009年5月,西北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硕士生张尤,在其指导教师卢山冰指导下,完成了硕士学位论文《中国电信陕西公司CDMA营销渠道研究》;2010年11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硕士生张萍,在其指导教师熊伟指导下,完成了硕士学位论文《中国电信医疗行业信息化市场营销策略研究》;2012年,华南理工大学的张璐在《价值工程》上发表了《中国电信号码百事通精确营销策略研究》的论文。

电信企业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并立足,必须依据企业环境的不断变化,有针对性地相应调整自己的营销策略。目前,针对黑龙江联通公司环境新变化的营销整体策略研究,尚未见报道。

3 市场营销中心理和行为因素的研究分析

随着中国加入了WTO,电信行业市场逐步开放,电信企业告别了高额利润、垄断经营的时代,我国电信企业既要和国际的电信巨头竞争也要和国内的电信企业进行竞争。目前,移动、联通、电信三家主要的电信运营商展开了激烈的市场竞争。此时市场的细分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现代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立足的主要方式,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进行客户细分,实行客户关系管理;针对不同的客户实行不一样的营销策略。在激烈的竞争中,根据电信企业市场的特征,提出了全员营销、组合营销、体验式营销、拓宽范围及实行差别化经营的策略。影响消费者行为的

因素:

3.1 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过去是、今后仍将是制约消费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在现实生活中,多数消费者在购买满足日常基本消费需要的商品时是理智的,即他们遵循的是“最大边际效用”的原则。就是说,他们会根据自己有限的收入,根据所获得的市场信息,去购买对自己最有价值的东西。近年来,随着产品的丰富化及消费者收入的增加,在多元化的社会中,人们通过选择产品和服务来界定自我,通过消费来表现自身生活方式和个性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3.2 文化因素

对于消费者行为而言,文化因素的影响力是十分明显的,其中尤以客户本身所处的文化、次文化及社会阶层最为重要。文化是人类欲望与行为基本的决定因素,是人们在成长过程中从外界学习而来的一套基本价值观。次文化是文化体系内部更为特定的分支,次文化对消费者行为,也具有深远影响。

3.3 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包括了动机、信念,以及态度三个角度。动机通常是指消费者购买行为内在的驱动因素,营销人员只有把握好消费者的动机,才能引导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信念是指人们对事物所抱持有的看法,是一种长期的累积,其中即有感性也有理性的成份,从而形成了人们对某个产品或某个品牌的直接印象;态度则决定了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喜好程度。

3.4 技术因素

随着无线网络传输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消费者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终端分享全媒体信息服务,即“随时、随地、随心”。这给社会消费行为带来了新的特性——主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改变了传统的消费行为。

4 电信市场营销的市场细分和客户细分

作为一个电信企业首先要确定其产品的目标市场,然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进行市场与客户的细分,并进行非常必要的市场调查。

4.1 进行目标定位和市场细分

电信行业服务的对象是有信息沟通需求的广大用户。随着电信服务渗透率的不断提高和服务的对象不断扩大,争夺用户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但并不是所有的用户对电信的需求是一致的,因此运营商不可能为所有的用户提供完全相同的服务。为了有效的进行竞争,需要运营商确定能为之服务并取得可观利润的市场细分,从而开展有成效的营销活动,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根据我国电信市场的情况,电信市场细分可以从多种角度来划分。可以根据实施的难易程度,按用户属性、地域、用户的消费额、用户身份、用户的电信消费行为、用户使用的电信业务种类等,进行从易到难的市场细分工作。也可按照地域,把电信用户细分为大中城市用户、中小城镇用户和镇乡用户;还可以按照电信消费额度把电信用户细分为高端、中端与低端用户;也可以根据用户特征把电信市场细分为集团用户、公众用户、商业用户3个细分

市场。

4.2 进行客户细分

客户细分是市场研究的重要分析工具。它依据与企业成功相关的属性,从客户的角度去划分市场结构,从而吩咐企业的市场营销手段并提升企业对客户产品使用行为的理解,进而强化客户管理与沟通。

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利用适当的聚类分析模型和算法对电信系统的客户进行分群研究,可以得到更精细的客户分布情况,有利于发现优质客户和目标客户,为制定更加精细的营销计划提供支持,对于提供运营商的盈利能力和减低运营成本有很大的益处。

5 电信企业市场营销策略

5.1 全员营销策略

全员营销包括营销手段的整体性与括营销主题的整体性。传统的市场营销是以生产者为中心,以产品售出为最终目的,而现代市场营销是以顾客为中心,以顾客满意为最终目标,这就要求我们要牢固树立“企业以市场营销为核心,市场营销以顾客满意为核心”的理念,将产品开发、内部改革、技术改造、生产管理、结构调整、资本运营等工作统一到服务和服务于市场这个中心上来,把做好市场营销放在一切经济活动的第一位,以市场营销部门为中心,管理、生产、后勤部门以顾客满意为目标为市场营销部门提供服务。即要搞好对的外营销必须先搞好对内的营销。对于电信行业企业不能局限于对外的窗口,也不能局限于营业厅而忽视了对另一些主要的为客户提供服务的群体如机线人员、维护人员管理。对于电信企业而言,前台服务人员、机线人员、维护人员的好坏对我们企业经营的影响也同样重要。全员营销应注重这些重要的环节,不能出现任何的细微漏洞。

5.2 体验式营销策略

电信行业以服务为重心,体验式营销就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比较注重挖掘客户潜在的需求和预期欲望,并将客户对产品的体验、愉悦的感受升华为客户对产品的忠诚,这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第一、要激发客户“迫不及待”的感觉。体验式营销的重点是让客户从接触、感知和使用产品中得到真切的感受,因此,它首先作用于客户的直接感觉。如电信终端产品中的触屏手机,客户最初见到它的时候,只是觉得怎么可能做到用手指轻轻触摸就可以呢?当客户体验后,就会有一种“迫不及待”的感觉。第二、强化客户“宾至如归”的情绪。体验是情感和情绪的集合,因此,可以说体验营销就是情感营销。情感营销就是要诉求于客户内在的感情和情绪,目标是通过营造一个温馨、和谐、柔情的心境,进而升华到欢乐、向往、自豪,甚至是激情澎湃的高亢情绪。消费者的体验达到了如此境界,电信产品的营销就会获得成功。这就是将产品的客观无情性转化为主观有情性。第三、要让客户“爱不释手”。客户使用产品就是先要体验产品,体验的过程也是思考、比较的过程。营销产品,也要伴随着体验、比较、思考,要尽力站在消费者体验的基础上去考虑,通过对电信产品的使用进而创新、完善产品,引起客户的注意、兴趣与惊奇。体验式营销的思考应突出其与众不同、推陈出新与出类拔萃。这样的产品才具有竞争力和吸引力,才能真正使客户“爱不释手”,钟爱有加,从而使广大客户形成对产品的喜好、偏好,并乐意长久的使用。

5.3 组合营销策略

组合营销是指的是电信运营商根据市场竞争情况,从目标客户群的电信消费规律和电信需求特点出发,按照发挥相关产品与元素之间的协同效应的原则,运用营销方案设计方法,将同一电信产品的不同构成元素进行组合,或是将两种以上的不同电信产品进行组合,或是将电信产品和电信服务进行组合,或是将电信产品与非电信产品进行组合,形成不同的营销方案,从而满足不同客户群的不同需求,最终实现提升客户价值与提高企业效益的目的。具体做法如下:第一、产品(业务)组合营销法。按照不同客户的需求特点而将手机、固定电话、电脑等终端通信产品组合起来,或者将本地电话、来电显示、传统长途、宽带上网、IP长途、短信等基础业务或增值业务组合起来。第二、客户组合营销法。将具有工作关系与亲情关系的客户组合起来,对于这些客户之间的通讯给予话务量赠送、话费优惠、新电信产品优惠售卖或赠送、数量折扣、实物奖励等。第三、时间组合营销法。按照不同客户的需求特点而分别将工作日与周末及节日、白天与夜晚、网络流量的峰谷与低谷等因素组合起来,实行不同的价格标准或话务量赠送、新电信产品优惠售卖或赠送、数量折扣、实物奖励等。第四、关系组合营销法。电信运营商利用电信价值链关系开展营销活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与上游关系组合营销,即电信运营商可以与终端制造商、电信设备制造商、SP、ICP等企业合作开拓市场、服务客户。二是下游关系组合营销,即利用电信运营商从公司总部到省公司、地市分公司与当地的证券、银行、税务等单位互为大客户的关系以及与政府、医院、学校、开发区等单位的业务关系制定相互捆绑的业务营销组合方案。

综上所述,电信企业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并立足,必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营销策略。以上综述了全员营销策略、体验式营销策略、组合营销策略以及市场细分和客户细分在电信市场中的重要作用。目前通过细分市场创建属于自己客户的品牌是电信品牌的制胜策略。对于中国电信企业来说,目前对市场的细分还远远不够,充分挖掘细分市场的需求,根据目标客户的消费特点,设计针对特定群体的客户品牌,赋予品牌独特的个性,通过整合营销传播突出品牌个性才是关键。

6 结论

本文以电信行业为对象,回顾了市场营销牌策略的相关理论,进而给出了电信行业市场营销的战略,为科学合理的制定市场营销牌策略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艾略特·艾伯格著.4R营销[M].文武译.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

营销硕士论文第5篇

一、市场营销视角下的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现状

高等院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长期以来都是困扰全国各个高等院校的一大难题。如何在竞争愈加激烈的教育市场争取到数量更多、质量更优的生源,是近年来各个高校招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引发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国内学者刘玉芳等(2014)从营销学、心理学和传播学三个学科视角下对招生宣传策略提出建议[1]。 常新华等(2004)将中美研究生招生制度进行比较,提出应加大招生单位及导师自主?啻佣?可持续地提升研究生生源质量[2]。米亚琼等(2016)结合房地产市场利用4P营销及CRM理论提出构建硕士招生系统[3]。尽管国内学者对硕士招生策略做出了一定研究,但我国高校硕士招生仍然存在招生宣传针对性弱,招生策略收效甚微的现象。本文将从市场营销的视角重新审视高等院校硕士研究生教育,着重强调其商品性和市场性,并运用4P营销模型和STP营销组合对进一步做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提出新思路和新举措。

广义上的营销是指企业通过调研挖掘消费者已有的和潜在的需求,并结合自身产品的特点,通过多种渠道和促销手段达到推广产品、建立品牌的过程。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和信息的双向流通,营销这一理念已经不再局限于一般的商品和服务,而是扩大到其他传统意义上的公共事业和服务,例如医疗和教育领域。吴磊(2011)认为高等院校的研究生招生工作,可以看做是一种不同寻常的“营销”[4]。高等教育市场化已经成为日后高等教育的新常态和新模式,因此招生工作需要从市场营销的视角下开发新思路、探索新方法。

二、4P营销模型概述及其在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中的应用

1.4P营销模型概述

美国营销学者麦卡锡教授提出的 4P 营销模型包括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和促销(Promotion),即从以上四个方面制定营销策略,将适当的产品和服务投放到特定市场[5](见图1)。产品策略是指通过对产品属性的组合运用为消费者提供满足其需求的有形或无形的产品和服务。价格策略是指通过对基本价格和折扣等定价方法和技巧的运用实现营销目标。渠道策略是指合理选择符合商品属性和消费者习惯的分销渠道,实现商品的顺利流通。促销策略是指利用广告宣传、人员推广、公共关系等信息传播手段主动引导消费者,达到扩大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目的。本文将从4P营销理论的角度探讨高校如何完善优化研究生招生政策。

2.4P营销理论在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中的应用

要将4P营销理论充分应用到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就要转换思维视角,将研究生教育看做高校提供的一种商品和服务,依托学校自身的优质资源,为学生增加附加值,以换取更多更好的生源及良好的声誉。

(1)产品策略:高校研究生教育的产品涵盖非常广泛,从校园硬件设施到软件配套,从有型的科研成果到无形的品牌形象,都属于高校招生可利用的资源。从短期来看,各个高校应该根据自身学校特色和优势,以及考生需求向有意向考生进行重点推广和宣传,将考生所需信息和自身优点相结合。米亚琼等(2016)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报考硕士研究生的考生最关注的是毕业后的前景和学校名师介绍[3],另有部分考生更关注专业优势和科研水平。因此高校在制定招生的产品策略时应充分了解潜在市场考生的需求以及自身优势专业和学科,做到目标清晰,有的放矢。从长期来看,教育水平和师资力量是一所高校能够输出产品的主要内容,只有优秀的教师才能教授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才能带领学生在科研的道路上突破创新,长期坚持才能树立一位名师以及一所高等院校良好的品牌形象。

(2)价格策略:研究生教育的价格除了考生为了接受教育应承担的学杂费、住宿费等之外,还有研究生毕业后对于个人价值得以体现的预期,即毕业后的期望薪资,以及高校的品牌价值。因此价格策略即可以从学杂费及住宿费角度考虑,通过奖助学金及助学贷款的方式吸引潜在考生,也可以从毕业后薪资待遇的角度出发,利用高校毕业生的薪资水平和高校在社会中的影响和地位来吸引考生。各个高校由于优势专业不同,因此在制定价格策略时,可根据本专业具体情况采取不同措施,例如有的学科专业长期与行业内知名用人单位或巨头企业合作,形成学校培养单位用人的一条产业链。

(3)渠道策略:传统产品的信息传播渠道已经由过去的纸媒电视广播发展为网络传播,高等教育亦是如此。90后学生自出生起就生活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他们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是来自互联网以及老师同学之间的口口相传。这就意味着招生宣传工作的渠道也要顺应时代的改变而及时做出调整,关于学校环境、学习氛围、师资力量、就业机会等等信息,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宣传。同时要注意利用不同渠道的特点做好长期宣传工作,避免在考生报考时才临时抱佛脚进行短期突击式宣传。传统渠道虽然影响力大不如前,但有着成本低廉,受众范围广的特点,可以针对学生家长和长辈,树立高校品牌认知,从而扩大学校品牌知名度。

(4)促销策略:鉴于教育类产品的特殊性,无法做到利用常用的一般产品促销手段,如捆绑式销售和买赠方式进行产品促销。因此在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中要从考生的心理和体验等感性方面出发,通过与考生和家长建立感情联系,从而使考生和家长对于学校产生更为积极的情感,同时也借此机会充分展示了学校以人为本、关爱学生的精神。考生在准备研究生考试及填报学校期间,往往会产生焦虑和迷茫的心态,因此学校应做好考生的服务工作,从考前咨询、专业解析、历年真题、就业方向等方面为考生提供耐心细致的咨询服务,使得考生对于学校招生工作更加肯定及认同,也能优化招生工作,提升学校声誉。

三、STP营销组合概述及其在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中的应用

1.STP营销组合概述

STP指的是市场细分(Segmentation)、目标市场(Targeting)和市场定位(Positioning),构成了营销战略的核心三要素。美国市场学家温德尔?史密斯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市场细分(Segmentation)的概念,通过市场调研将一个消费者整体市场划分为若干个细分市场,划分过程是依据消费者在人口特征、地区特征、心理特征以及行为特征等方面呈现出的差异,这些差异通常会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目标市场(Targeting)概念由市场营销学者麦卡锡提出。公司在完成市场细分后即可明确一个或多个目标市场,以相应的产品和服务满足该细分市场的消费者需求。由于公司的资源有限,不能满足所有市场的需求,因此选择目标市场有助于公司集中有限?Y源和精力,更加高效的推广产品和服务。

市场定位(Positioning)由美国学者阿尔?赖斯提出,是指企业根据自身产品与市场上的竞品的比较情况,结合目标市场消费者的偏好,为本公司产品或服务确定与众不同、个性鲜明的市场形象。即使是同类产品在产品性能、质量、包装、售后等方面也存在诸多不同,企业需要从中找到竞争优势,并将这些卖点完整地传达给潜在用户。

2.STP营销理论在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中的应用(见图2)

(1)市场细分(Segmentation):根据考生所在地区、本科教育背景以及考研目的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市场细分。例如,根据所在地区划分,可以分为西部地区考生和东部地区考生;根据本科教育背景划分,可以分为一本、二本、三本及专科考生等;根据考研目的划分,可以分为就业型、研究型、学历提升型等等。就业型考生的考研目的是凭借研究生学历扩大就业机会,研究型考生目的是就所学专业和学科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而学历提升型考生的目的则是凭借更高水平的学历获得更多晋升机会和空间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尽管同为硕士研究生考生,每个细分市场其实存在不同的需求和目的,因此只有依照一定标准进行市场细分,才能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招生策略。

(2)目标市场(Targeting):在完成细分市场后即可根据自身优势和特色确定一个或多个目标市场。由于高校内普遍存在各个院系和学科发展不完全均衡的状况,因此可以考虑以院系为单位确定本院系的目标市场,以本院系的优势和特色满足该细分市场的考生需求。例如,一所综合性大学内可能有学术成果丰富的理工类院系和社会实践丰富的文商科院系,因此理工类院系可以将研究型考生作为目标市场之一,而文商科院系则可以将就业型考生纳入目标市场,反之亦然。同一所高校的不同院系首先要明确本院系的优势和特点,然后结合市场细分的结果选择不同的目标市场,将招生资源和精力集中于该目标市场。

营销硕士论文第6篇

MBA是系统化的商业教育。

其实MBA(工商管理硕士)引入中国的时间大概是1984年,当时中国政府就与当时的欧共体合作办了第一所MBA学校,也就是现在的中欧工商管理学院的前身。对MBA教育的研究则始于1988年,这也是顺应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199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设立MBA学位和试办MBA教育,并于1991年首批被批准设立试点工作的9所高校开始面向全社会正式招生,中国的MBA教育实践正式开始。

如果把MBA比作商学院的产品,人们有理由相信正是这些产品在中国企业未来的成长路径上肩负着更多的管理责任和使命。MBA的关键词不是MBA院校,而是MBA学员。如果要建立一个以公司制为主的商业体系,前提是把别人的好的思想引进进来,但标准是统一的,要有一个主体,这个标准的确定由两个维度:第一是个体的能量,第二是群体的数量。在现在的商业社会中,MBA学生才是MBA的核心群体,商学院只是一个传播者,政府是一个引导者。最后出来的价值一定是在MBA学员身上。由此看来,MBA在中国真正的意义起始于2000年,首届“中国MBA发展论坛”的召开。MBA群体将会成为社会的钢筋,他们之间的恪守、共振和共鸣,将形成未来商业伦理、商业价值和商业文化的基础。西方MBA教育内容+传统文化+建立商业联系的方法,成为实用性的MBA教育。

如何运用自己的MBA知识优化或组织那些影响社会和谐性的因素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运用知识优化组织和优化社会都是MBA想要做的事情。

管理和管理教育是与一国或一个地区的制度、文化密切相关的。“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是我国管理教育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模式、方法的重要指导思想。有鉴于此,我国的MBA教育不仅借鉴吸收了发达国家工商管理硕士教育的长处,更重要的是结合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

2002年全国MBA联考报名人数达到最多后,2003年至2005年,联考报名人数直线下滑。这固然与大学毕业生整体就业形势严峻及其他专业学位(如公共管理硕士、会计硕士、工程硕士等)分流等因素有关,但之后的新热也证明,未来MBA会从以前的光环变成逐渐变成一个素质教育,这是必然趋势。

其它

中国营销界召开第一届“中国营销人金鼎奖暨第一届营销人论坛”,在这次评选中,不仅选拔了一批优秀的营销人士,更主要的是对企业的营销组织、营销能力的测评,建立了第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第二年,第二届“中国营销人金鼎奖暨第二届营销人论坛”邀请到了世界营销权威、营销学祖师爷级别的科特勒与整合营销传播的重量级人物舒尔茨到会。

直到2000年,短信才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个产业。它更新了手机的定义:不仅是通信工具,而且日渐成为另一个媒体。中移动推出的“移动梦网创业计划”更是带动了产业链形成,让互联网公司找到另一个重要的赢利来源。

2000年大事记

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石油、中国石化、UT斯达康公司、民生银行等先后在纽约、香港、上海等地成功上市。

新浪、网易、搜狐三只中国门户网站分别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中国电信一分为五,中国石油、石化重新分家,中国民航酝酿重组,有色金属集团就地解散。

营销硕士论文第7篇

国内对情景喜剧的专门研究著作寥寥可数,主要著作有李智著的《情景喜剧:时代景片前的浅笑人生》,董海雅著的《情景喜剧的幽默翻译研究》。情景喜剧:时代景片前的浅笑人生》是李智的博士论文,书中阐述了中美两国情景喜剧的历史沿革以及中国喜剧艺术特征、人物设置、叙事、语言等方面的策略。《情景喜剧的幽默翻译研究》尝试对情景喜剧的幽默类型做了翻译视角下的细分,分析了其翻译的难点所在,并提出可行的翻译策略。

2中国喜剧的研究现状

在中国知网中检索项选择篇名,检索词键入中国电视情景喜剧,发表时间选择2004年到2014年,共得10条检索记录。检索项选择篇名,检索词键入整合营销传播,共得567条检索记录。两次检索没有重叠的检索结果,表明本选题有一定的创新之处和研究意义。经过分析和归纳,笔者发现国内研究中国电视情景喜剧的论文主要集中在硕士论文的研究。

李保刚的硕士论文《中国电视情景喜剧的发展研究》通过分析我国电视情景喜剧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电视情景喜剧的未来发展加以展望。裴洁的硕士论文《中国电视情景喜剧的发展研究》梳理出中国电视情景喜剧发展的历史脉络,从传播的角度总结中国电视情景喜剧在制作、形式和内容方面的特点和国产情景喜剧本土化成长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

王睿的硕士论文《中国电视情景喜剧的接受美学研究》从接受美学的角度针对中国情景喜剧的现状提出发展策略。魏爽的硕士论文《当代中国电视情景喜剧的审美流变》通过对电视情景喜剧发展脉络的梳理和不同时期中国电视情景喜剧的代表作的分析,进而全面了解不同时期代表作品在题材、内容、表现手法上的突出特点及审美的变迁。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