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深基坑施工(合集7篇)

时间:2023-03-23 15:18:55
深基坑施工

深基坑施工第1篇

关键词:深基坑钻孔围护桩支护土方开挖监测安全措施应急方案

前言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铁路基坑的深度增加也随之具有了较大的可实施性。对于复杂的大中型工程或环境要求严格的项目,往往难从以往的经验中得到借鉴,也难以从理论上找到定量的分析、预测的方法,这就必定要依赖于施工过程中的监测。首先,靠监测数据来了解基坑的设计强度,为今后降低工程成本指标提供设计依据。第二,可及时了解施工环境---地下土层、地下管线、地下设施、地面建筑在施工过程中所受的影响及影响程度。第三,可及时发现和预报险情的发生及险情的发展程度,为及时采取安全补救措施充当耳目。

基坑的开挖过程是开挖面上卸荷的过程,由于卸荷而引起坑底土体产生以向上为主的位移,卸荷过程中会对周围建筑物产生影响,会引起铁路路基的沉降,因此在基坑开挖之前,要分析基坑所处位置的地质情况,要结合周围环境来选择适合的基坑围护结构,在软弱地层的基坑围护结构中,主要承受基坑开挖卸荷所产生的土压力和水压力,并将此压力传递到支撑,是稳定基坑的一种施工临时挡墙结构,围护结构类型可归纳六种:1、板桩式(钢板桩、钢管桩、钢筋混凝土板桩、主桩横挡板)2、柱列示(钻孔灌注桩、挖孔灌注桩)3、地下连续挡墙4、自立式水泥土挡墙(深层搅拌桩挡墙、高压旋喷桩挡墙)5、组合式(SMW工法、灌注桩与搅拌桩结合)6、沉井(箱)法。

由于地质以软弱土为主,承载力及稳定性差,因此要对软土地基进行预处理,采用深层搅拌桩和高压旋喷桩对地层进行注浆处理。

下面结合我们在建的一个铁路下穿项目来谈谈对软土地基深基坑施工的理解

一、工程概况

随着杭州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及“建设新天堂,构造大都市”的战略部署,杭州城市建设将往东、向南发展。由于现状沪昆铁路以东区块路网匮乏,尤其缺少南北贯通的主干道,不利该区域的快速发展。为完善路网配置,改善该区的交通状况,规划在该区布置一条南北贯通的同协路。杭州市同协路公铁立交桥与沪昆铁路、笕杭铁路及一股牵出线相交,共穿越五股铁路,与沪昆下行线相交点铁路里程为K192+196。同协路与铁路相交处的道路与铁路线形均为曲线,穿越铁路桥位处路幅宽度为57m,框架桥均布置成直线,下穿铁路立交规模为(1-13+2-11.5 +1-13)m。采用顶进法施工,顶进工作坑结合U型槽基坑设置,按所处铁路位置分下列两块:

1、笕杭线及牵出线等南侧U型槽引道基坑兼铁路南框架预制顶进工作坑,桩号K4+056.006~K4+120,基坑开挖深度约8.2m;

2、沪昆上行线和笕杭线间纵向U型槽基坑,桩号K3+991.656~K4+024.876,基坑开挖平均深度8.5m。

二、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施工图设计说明,本工程位于杭州市江干区,场地地貌上属杭嘉湖平原,场地地质主要以填土、粘土、砂土、淤泥质粘土等软土为主。

本区存在一潜水含水层,潜水含水层为地表下2.0m左右,潜水埋藏较浅,在勘察期间在钻孔内测得其埋深在地表下0.9~3.0m,该层潜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和河水补给,地下水位随季节性有所变化。

三、基坑支护

1、原设计方案

根据设计要求,顶进工作坑设置在下行线南侧,工作坑开挖深度在8.2m。顶进工作坑线路侧及道路两侧均采用双排φ80cm钻孔桩支护,双排桩排距2.3m,桩顶设3.2×0.8m压顶梁,坑周钻孔桩间设双排φ60搅拌桩止水帷幕,后靠背支挡采用双排钢轨桩及格栅型水泥搅拌桩重力式挡墙。既有线间U型槽基坑采用双排φ80cm钻孔桩支护+双排φ60搅拌桩止水。因主框架与保护涵基底存在约4m的高差,保护涵预制时基础采用素砼挡墙防护。

2、基坑围护方案

将线路侧钻孔桩适当后退(下行侧围护桩后退2米),取消线路侧基坑内反压土(调整后下行侧围护桩距牵出线中心约15.2米,至沪昆下行线中心约21米)。同时,原设计保护涵基础素混凝土挡墙施工需大面积开挖,施工工期较长且保护涵基础承载力受回填质量影响较大;受既有线间U型槽内上下坡道影响,保护涵外移2.1米,保护涵与甲箱间空出2.1米的工作位,同时基坑上部土质较好,主要为亚粘土及亚砂土,具备放坡条件,因此我单位计划将原设计保护涵外侧围护结构内移,保护涵基础采用钻孔桩防护并作为主框架基坑支护结构,保护涵外侧采用1:1放坡并设C20喷射混凝土护面。

本工程基坑采用深井降水,基坑内水位要求降至开挖面以下1.0米(或③-1层底),施工期间基坑不得泡水。

四、基坑施工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既有铁路将整个工地以铁路为界分为中区及南区两个作业区,南区设置顶进工作坑。中区主要是既有线间围护结构及U型槽施工,考虑到既有线间材料进出,施工开始后先利用既有涵洞作为既有线中间区域出入通道,施工中区搅拌桩及围护桩,待框架顶进结束后再施工U型槽。

搅拌桩与钻孔桩同时进行施工,进场后先施工止水搅拌桩及U型槽抗浮桩,再施工围护钻孔桩及U型槽地基处理桩。围护结构施工完成后开挖基坑预制箱涵,在预制箱涵的同时,施工线路上既有涵洞拆除及便梁支墩,待箱涵与支墩达到强度时开始顶进箱涵,箱涵顶进后施工箱涵两侧U型槽,之后顺序施工U型槽、挡墙、排水及道路工程。

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第一步:施工止水搅拌桩及U型槽抗浮桩;

第二步:施工围护钻孔桩及U型槽地基处理搅拌桩;

第三步:施工围护圈梁及降水井,开始降水;

第四步:基坑开挖至保护涵基底(分两层开挖),施工保护涵侧圈梁及保护涵工作底板;

第五步:开挖乙箱基坑,两侧采用放坡处理,预制乙箱;

第六步:开挖丙箱基坑,预制丙箱;

第七部:开挖丁箱、甲箱基坑,预制丁箱、甲箱;

第八步:顶进框架;

第九步:施工框架两侧U型槽,回填基坑。

本工程基坑开挖采用挖掘机挖土为主,人工配合清底。基坑开挖前坑内水位要求降至开挖面以下1.0米(或③-1层底),施工期间基坑不得泡水。基坑开挖必须坚持“分层、均衡”的原则,禁止一次性开挖到底,开挖一层后稳定一段时间,观测基坑围护变形情况,基坑稳定情况下方可开挖下一层。基底预留30cm采用人工清底,确保基底不被扰动,以免降低地基承载力。机械开挖至基底时要严格控制开挖厚度,严禁超挖,局部超挖部分结合基底垫层浇筑采用混凝土回填。土方开挖到基底时要有足够的劳力配合,随挖土随清理至设计标高,土方清理到标高后随即浇筑砼垫层,保证当天挖完土方,清理完,垫层浇筑完。

五、监测

1、基坑监测

①测点布设:基坑开挖前,在工作坑系梁上间隔布置观测点,用相对距离法测位置,置镜点选择视线好、不受施工和行车干扰的地点,并应选择牢固并不易破坏的地点,保证观测精度。

②观测内容及要求:观测分水平位移和沉降位移,基坑开挖期间观测频率每隔两小时观测一次,工作底板浇注完成基坑稳定情况下报监理单位审批调整观测频率。

2、路基边坡监测

基坑开挖前在紧靠铁路护栏外侧既有铁路路基边坡上设置路基观测桩,路基观测桩应埋深2米以上,间距10米左右布设。观测分下沉观测及水平位移观测,正常情况下基坑开挖期间每2小时观测1次,在边坡稳定的情况下再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观测频率的调整。路基边坡单日位移达2至3mm且不收敛时或累计位移达10mm,应立即采取卸载、回填基坑、拉锚等抢险措施,同时对线路采取限速或封锁的措施,确保既有线行车安全。

3、轨道几何状态监测

①慢行期间对既有线路每天进行检查养护,将轨道几何尺寸控制在养护标准之内,对线路的检查慢行期间每2小时检查1次,并做好检查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②高压旋喷桩施工及基坑开挖后,结合路基下沉、位移观测结果,增加检查次数,达到随时掌握路基变化情况,控制轨道几何状态的目的,确保行车安全。

六、安全措施

(1)严格按上铁建函2011[238]号文要求,临近营业线基坑开挖实行许可证制度。临近营业线基坑开挖许可证由施工单位现场进行自检,按许可证内容逐条检查确认,填写检查结果。经自检符合开挖条件后,由该单位工程施工负责人签署自检意见,报监理单位签发开挖许可证。

(2)施工现场布置醒目安全施工标语,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

(3)施工前对参加施工的所有人员进行安全方面的交底,并统一发放安全帽等必要用品。

(4)在施工现场危险区及基坑四周必须设置防护栏杆,并挂上安全标志标牌。

(5)挖土阶段挖土机械严禁碰撞围护桩,并按规定操作,基坑每挖深一层,上部坑壁及支撑上的零星杂物必须清理干净,特别注意监测人员提供的监测资料,一有异常即刻抢险;

深基坑施工第2篇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施工

中图分类号:TV55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深基坑就是指基坑达到5米深的地下室基坑或大道基坑等,深基坑施工主要包括支护体系、施工工艺技术和土方开挖几个环节。它是一项技术性、综合性很强的作业,要求各施工单位和各监测单位各个人员的密切配合和良好沟通。在进行深基坑施工时为了保证深基坑边坡的稳定和施工周围地下管线等设施的安全,通常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一些有效的支护措施,事实证明有效的支护不但可以稳定深基坑的侧壁保证施工安全,还能有减少施工失误节约施工造价。

深基坑的支护选型和依据

深基坑的施工要点在于支护体系,要做好深基坑的支护工程首先要勘察、掌握施工场地的基本情况,熟悉施工场地的水纹、地质、气候条件并掌握好周边的建筑、管线等设施的分布请款,综合、研究、制定出最优施工方案。其次是结合施工特点,结合各种支护形式,确保深基坑支护工程的有效、稳妥。

深基坑的支护类型很多,常见的有地下连续墙、支护桩、止水帷幕、腰梁拉锚等支护形式,其作用挡土和防水。地下连续墙主要指在地下挖出若干沟槽,填充适当材料而形成的具有防水、挡土、承重等功能的地下墙体。在采用地下连续墙时还要考虑到外墙和承重墙因素,在施工和规划时处理好各个层面和墙体之间的链接,防止渗水和沉降问题的出现,并根据具体的施工环境和要求将地下连续墙与其他形式的支护方式相结合,达到更好的支护效果。这种方式非常适用与城市施工;支护桩也是一种深基坑施工的常见支护形式,一般对于边坡支护和滑坡治理特别有效,常与止水帷幕或锚杆等方法结合使用。当深基坑超过10米时常会用支护桩代替地下连续墙,采用灌注桩的形式不但可以节约施工成本还可以有效的加快工程进度。所以适合的支护方式才是深基坑施工的最有效保证。结合情况,尽可能采用最用的支护形式结合的方案,让科学的支护方式更好的为工程服务。

针对于不同的情况要选用不同的支护形式。如:深基坑侧壁开挖线距离水塘、化粪池等较近情况下宜采用桩错支护形式施工;又如深基坑侧壁开挖线附近地上建筑复杂,附近又有地下管线等,这种情况就适合采取土钉墙与锚杆结合的支护方式。总之,采用任何一种支护形式,其目的都是把对周围的影响减到最小,保障施工安全、做到防水、防土、承重的作用。在具体施工中要求我们工程技术人员详细了解施工环境,认真分析施工条件,严格要求施工人员,常检测、常关注、常培训,努力作何施工的每一步预算和规划,保证施工的安全、高效、节约、并要坚决按照质量要求进行。

二、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

对于深基坑的施工,每个工序都有严格的施工流程和工艺要求,这是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

2.1深基坑施工前首先要做好开挖前准备工作。第一要熟悉工程概况,完成对施工场地水纹、地质及地理环境的勘测和研究;第二明确分工,责任落实到具体的操作人员以便遇到问题时能及时处理;第三做好施工方案设计,做好施工支护方式预案工作,与各部门及时沟通、较低;第四进一步明确使用工艺要求,明确工作责任和施工方案。

2.2其次,在开挖过程中第一要做好施工记录,落实材料、机械、人员的管理和应用;第二做好变形监测、水平监测、周边沉降监测的工作,第一时间掌握变形移位现象并运用信息化施工方式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以确保问题得到及时处理;第三加强材料、机械的应用管理,随时跟进施工情况,及时了解施工所在位置土层、水位等情况,一便在紧急时刻能采取及时有效的补充措施。

2.3在深基坑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按要求做好收尾工作,准备好相关的检验、验收资料提供给相关的部门验收、检验。把好质量关,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处理,争取更优秀的施工结果,使以后的施工质量更有保障。

三、深基坑施工难点控制

深基坑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防水防土和承重,而影响这些的除了严格的执行施工要求和施工工艺流程,还要从细节入手,时时关注工程进程、时时掌握施工条件的变化,事事做到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时间提出解决预案,一旦有不稳定因素发生能及时制止和处理。

3.1深基坑的尺寸、场地形状和深度、宽度等情况决定了施工的具体方案和施工中支护的选择。所以在深基坑施工中必须先做好准备工作。通过勘探、测试等手法掌握准确的地下水分布、地表水为及雨天可能造成的影响,事先做好防水、排水工作。做好开挖和排水等方案。

3.2在施工过程中安排好材料、机械、人员的使用,积极检测,及时掌握施工中的成功和失败,能很好的应用各项支护设计保证工程施工的稳定、顺利完成。对于支护类型的选择要合理,根据科学的方式选择最佳支护形式。

3.3当支护结构和坑外地面或其他相关地方发生形变时,应立即停止坑内作业并用粘土或泥土回填组织形变加大,然后再用其他材料处理制止渗漏等情况。从新补做止水帷幕,采用撑、支、拉、灌、压等方法加固坑壁,使之支护变形保持稳固状态。当变形严重时或周围建筑出现严重的开裂、倾斜时应及时组织人员疏散,并按程序上报相关部门进行事故原因分析,及时采取有效的救护措施,控制形变和倾斜。

3.4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如遇到意外的连阴雨或暴雨等特殊情况,必须立刻组织排水、维护、加固等措施,防止土层开裂、变形等情况发生。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施工,严谨自作主张,不按设计要求施工。

3.5深基坑施工的控制重点

深基坑施工中对于不同的支护形式其施工重点也不尽相同。例如:在支护桩施工中,一般采用较多的是旋挖的施工工艺,其安全性能高、地层扰动较小,而且钻进效率高、成孔质量好,非常适合支护桩的施工。在施工过程中首先桩位工序,第一,护筒的埋设要牢固准确,护筒中心与桩位的误差不能超过10mm,并要求高出地面200mm。第二是对不同段落的泥浆控制必须严格,土质泥浆的比重必须控制在1.1到1.3之间。第三,沉渣的控制要求小于50mm,在第一次和第二次清孔中都需要对沉渣厚度进行检测,确保其厚度小于50mm。第四,钢筋笼的设计和制作要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如钢筋笼在20m内要在加工场整体制作,20m以上要分节制作。第五,水下混凝土浇灌一要保证首次浇灌量,在浇灌过程中,导管被埋置深度不得小于1m和大于5m,严禁把导管底端提出混凝土面。

四、施工中变形位移检测方案

在深基坑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地理因素,周边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等原因,会造成一定的形变和移位现象,不仅给施工造成困扰,还严重影响了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在这种情况发生时我们必须及时发现、及时处理,这样才能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4.1在深基坑变形位移检测中,主要包括沉降检测,支护检测,变形检测、位移检测、周边环境检测等方面。对于各项检测要求每日必检,按真实情况及时记录、及时反馈,特别是雨后更应该加强检测力度、及时发现问题。

4.2在检测方式中,由于目的不同采用的方式也有所不同。比如沉降检测应采用水准仪等精密测量仪器,选好准点按要求测量。而对于位移检测则适合采用电子经纬仪进行测量,多次测量计算最接近准确值。除了利用先进的科学仪器,肉眼巡查也必不可少,将巡查工作列入观测计划,按时、按要求进行巡查。

4.3检测成果分析。在一切检测都有条不紊的进行时,工程管理人员对上报的检测数据必须及时的汇总绘制成相关曲线图进行科学的分析,并将每天的结果上报相关负责人和监管单位。定期对绘制图形和检测的结果进行研究、讨论,分析是否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并确定是否采用补救措施,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小结:

总之深基坑的施工是一项非常重要、非常严峻的工程,万丈高楼平地起,这第一步施工做不好影响的是整个工程的进度和质量。所以我们必须本着未雨绸缪的思想,努力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严格实施施工工艺程序,积极配合做好施工收尾工作,做到步步有备案,步步有计划,事事有预案一切尽在掌握之中。把每一项工程都当做大事来抓,做好深基坑的施工工作,保证坑体的施工质量,这是社会的要求,也是每个施工人员的责任。

[1]毛金萍,钟建驰,徐伟. 《深基坑支护结构方案的风险分析》. 建筑施工 , 2003

[2]徐至钧. 《深基坑与边坡支护工程设计施工经验录》. 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

深基坑施工第3篇

根据工程周边管线多、滨临河流等环境复杂的特点,工程采用钻孔灌注桩+钢筋混凝土内支撑体系,设置二道钢筋混凝土支撑的围护设计方案。依“顺作法”施工工艺,按“时空效应”原理,限时、分段、均匀、对称地进行分层分段开挖复杂环境下的深基坑工程土方开挖实行信息化施工,确保基坑支护、周边环境的安全。

关键词:

围护设计;土方开挖;施工工艺

1工程背景分析

上海市中低价“四高”示范居住区康桥基地W-1-6地块位于上海市周浦镇,周邓公路与康达路交叉处,周浦公园北侧、涣洋河西侧。该建筑物为商业综合体和酒店,基坑基本呈规则多边形,周长约601.4m,大地库开挖面积约23278.9m2,基坑大面积开挖深度为8.90m,坑边承台底普遍挖深为9.5m~9.7m,局部东南角区域挖深9.8m,坑边集水井挖深10.4m~12.3m。根据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基坑工程技术规范》(DB/TJ08-61-2010),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图1)。

2工程背景分析

2.1基坑周边管线密布

施工场地北侧和东侧红线之间为大约30m宽涣洋河,基坑开挖边线距用地红线的最近距离约2.34m和2.3m,场地西侧和南侧为两条道路分布有电力、给水、移动、联通、有线、上话、雨水、污水及燃气等管线,其中,电力管线距离基坑开挖边线最近距离约12.80m,燃气管线距离基坑开挖边线最近距离约15.88m,污水管线距离基坑开挖边线最近距离约10.75m,以上管线到开挖边线的距离皆在基坑两倍挖深以内。

2.2不良地质开挖的风险

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涉及的地基土层为①1、②、③1、③2、④层。基坑底部处于第④层淤泥质粘土中,该土层夹薄层粉土,流塑状,高等压缩性,围护插入至第⑤1-1层粘土。本场地第③1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局部夹薄层状粉土、第③2层砂质粉土,基坑开挖时由于水头差易产生流砂等不良地质现象。另外基坑开挖时涉及的第③1层、第④层饱和流塑的淤泥质土,在基坑开挖时易产生流变现象。同时基坑存在古河道区域,该区域存在⑤3层粉质粘土夹砂且⑥层粉质粘土流失,⑥层粉质粘土强度较高,较为有利,⑤3层粉质粘土夹砂强度低,压缩性高,较为不利,具体参数见表1。场地浅部土层中地下水为潜水类型,地下水位埋深约为地表下1.5~1.8m,相应标高在+3.14~+2.83m之间,本工程开挖深度为9.3m,根据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12),场地内地下潜水高水位按室外地面整平标高下0.50m考虑。承压水赋存于第⑦、⑨层粉砂中。根据上海地区承压水观测资料,承压水水头埋深在3.00~12.00m之间。以最不利因素考虑,按地下承压水头埋深3.00m、第⑦层最浅顶面埋深为27.70m(C28号孔)考虑,基坑最大开挖深度9.30m,其抗承压水头的稳定性安全系数K:K=Pcz/Pwy=∑γihi/γ,wh≈1.28>1.05,计算该建场地承压水作用不会发生水土突涌,对基坑造成影响的主要是浅层潜水。

3基于工程难点与风险下的基坑围护结构设计

综合分析本工程的基坑形状、面积、开挖深度、地质条件及周围环境,特别是基坑开挖面积较大(23278.9m2),挖深较深(9.5-12.3m),基坑东西方向长约161.6m,南北方向宽度约162.9m,由于单边长度较大,空间效应明显等综合因素,本工程综合采用钻孔灌注桩+钢筋混凝土内支撑体系。

3.1基坑围护与开挖难点分析

(1)表层杂填土较厚,成分复杂,对围护桩的施工质量较为不利。第③1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局部夹薄层状粉土、第③2层砂质粉土,基坑开挖时由于水头差易产生流砂等不良地质现象;(2)另外基坑开挖时涉及的第③1层、第④层饱和流塑的淤泥质土,在基坑开挖时易产生流变现象。基坑坑底位于第④层土,该层土的物理力学指标较差,流塑状,高压缩性,对基坑的稳定性和位移的控制极为不利。(3)本工程基坑开挖面积较大(23278.9m2),挖深较深(9.5/9.7m),根据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基坑工程技术规范》(DG/TJ08-61-2010)的规定,本基坑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同时,本基坑东西方向长约161.6m,南北方向宽度约162.9m,由于单边长度较大,空间效应明显,这对基坑的变形控制带来较大难度。

3.2工程围护体系设计

(1)围护体系。该基坑围护体系采用钻孔灌注桩,止水帷幕采用三轴水泥土搅拌桩,套打一环,桩顶设一道1200×800混凝土圈梁,圈梁中轴线标高-3.000m。(2)支撑布置。该工程用边桁架+对撑+角撑的支撑形式,混凝土强度等级C35,同时根据施工现场布置要求,设置两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混凝土强度等级C35,支撑结构的截面尺寸件表2。另外,在第一道支撑上布置栈桥,栈桥板厚300mm。(3)坑内落深。坑边集水井落深处围护桩设计按集水井坑底标高计算;坑内集水井相对落深超过1.5m时采用双轴搅拌桩加固。(4)坑内加固。为提高坑底被动土压力、有效控制围护结构变形,在基坑西侧4-4剖面区暗浜区域采用水泥土搅拌桩暗墩加固。加固深度为坑底以下4m,水泥掺量13%,坑底以上采用8%低掺量回掺至第二道支撑底面标高。(5)立柱和立柱桩。坑底以上非栈桥区采用4L140×14(460*460)格构柱(4根L140×14角钢及若干扁钢焊接),在坑底以下为30m长的Φ650灌注桩,桩顶5m范围内扩孔至Φ800;坑底以上栈桥区采用4L160×14(460*460)格构柱(4根L160×14角钢及若干扁钢焊接),在坑底以下为35m长的Φ650灌注桩,桩顶5m范围内扩孔至Φ800。灌注桩应伸入第⑤3层土中,以减小立柱桩沉降量和差异沉降,型钢立柱在穿越底板的范围内需设置止水片。格构柱插入灌注桩≥3.0m。(6)降水。采用深井降水,共布置90口深井,基坑开挖前要求水位降至坑底以下1.0m,同时保证超挖深坑以下0.5m。

4基坑围护结构施工

该工程基坑围护按照开挖深度及周边环境的要求,划分为7个区域分别设计,每个区域的围护结构主要设计参数如表3所示。以7-7剖面围护结构为例,集水井落深处底板垫层顶面标高设封闭的800mm×800mm混凝土暗梁及H400*400*13*21型钢水平撑,暗梁外5.0m范围设300厚配筋垫层,止水帷幕有效桩长16.0m。基坑围护方案详细参数如下图所示:围护结构为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嵌入深度14.8m,露出长度0.000m,桩径为900mm,桩间距1100mm,混凝土强度为C30,止水帷幕厚度0.85m,嵌入深度5.600m。(图2)。围护结构的施工工况顺序设计如图3,主要有过程如下所示:(1)整平场地,清除障碍物;施工止水帷幕、围护桩、压密注浆、坑内加固及立柱桩;坑内预降水15d,并降至开挖面以下0.5m~1.0m;(2)开挖土方至第一道支撑底标高;浇筑圈梁和第一道支撑,并养护;待第一道支撑达到设计强度的80%,开挖土方至第二道支撑底标高;浇筑腰梁和第二道支撑,并养护;待第二道支撑达到设计强度的80%,开挖下一层土方至基底;(3)施工垫层、底板和传力带,并养护至设计强度的80%;拆除第二道支撑;施工地下结构至B1板,施工B1板和传力带,并养护至设计强度的80%;拆除第一道支撑;施工地下结构至±0.000,并回填黄砂至地坪。围护结构施工中的双轴水泥搅拌桩、三轴搅拌桩、钻孔灌注桩(围护桩和立柱桩)及钢筋混凝土支撑主要施工技术要求如下:(1)双轴水泥土搅拌桩。水泥采用P.O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掺量13%,水泥浆液水灰比0.5~0.6;控制好钻头喷浆搅拌提升速度和钻头搅拌下沉速度,基坑开挖前对搅拌桩强度进行钻芯取样检测,取样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0.5%且不少于3根。(2)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水泥采用P.O42.5新鲜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1.5~2.0,墙体抗渗系数10-7~10-6cm/s,桩体28d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值大于等于0.8Mpa。墙体施工采用标准连续方式或单侧挤压连续方式,相邻桩施工时间超过10h须作处理,应在接缝处采取注浆等止水补救措施。桩体施工采用二喷二搅工艺,水泥和原状土需均匀拌和,下沉及提升均为喷浆搅拌,下沉速度为0.5~1.0m/min,提升速度为1.0~2.0m/min。成桩水泥掺量不小于20%:第一次喷浆70%,第二次喷浆30%。桩体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200,桩位偏差不大于20mm。(3)钻孔灌注桩(围护桩和立柱桩)。钢筋保护层厚度50mm,允许误差不超过20mm;混凝土的充盈系数为1.05~1.2,不宜大于1.3。施工允许偏差: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150,桩位偏差不大于50mm,并注意不向坑内偏差和倾斜。支护桩正式施工前,为了解土层情况、施工特性及进行孔壁稳定性测试,应进行试成孔,数量不宜少于2个。成孔至设计深度后应对孔深进行检查,孔深允许偏差0~+300mm;桩径允许偏差0~+30mm。采用间隔成桩的施工顺序,刚完成混凝土浇筑的桩与邻桩成孔安全距离不应小于4倍桩径,或间隔时间不应少于36h。施工期间要进行成孔质量检验,施工完毕后应采用低应变动测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检测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10%,且不得少于10根。(4)钢筋混凝土支撑。钢筋保护层厚度底侧50mm,其余侧30mm。支撑施工截面尺寸允许偏差+20mm、-10mm,支撑轴线标高允许偏差20mm,支撑轴线平面位置允许偏差30mm,支撑挠曲度允许偏差支撑长度的1/1000,支撑两端的标高许偏差20mm及支撑长度的1/600。

5土方开挖及降水

本v工程采用深井降水,共布置90口深井,对于分层、分块开挖的基坑,开挖前坑内水位应降至开挖面以下0.5~1.0m。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内应设集水井和排水明沟或排水暗沟以疏导基坑内明水,集水井中的明水应采用抽水设备抽至地面,盲沟中回填级配砾石作为滤水层。坑外应在基坑外侧设置由集水井和排水沟组成的地表排水系统,排水沟应有可靠的防渗措施。按《上海地铁基坑工程施工规程》,土方开挖按“时空效应”原理,“限时、分段、均匀、对称”地进行分层分段开挖,要求做到先撑后挖。不得超挖,在分界处宜按1:2放坡;挖土机械如需跨越支撑,必须覆土高于支撑顶面30cm及铺设走道板,严禁挖机等设备碰撞支撑杆件,开挖过程中发现围护体接缝处渗水应及时采取封堵措施。

6施工监测

为控制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随时掌握基坑各组成部分的内力、变形,判断是否在允许范围内;掌握周围建筑及管线的变形以及指导设计与施工,随时调整施工方案,真正做到信息化施工,基坑开挖及地下室施工期间,应根据监测资料及时控制和调整施工进度和施工方法,监测目主要内容为:围护墙顶水平位移、沉降、围护墙体深层变形(测斜)、支撑轴力、坑内外地下水位、地下管线水平位移、沉降、坑外地表沉降、立柱沉降。监测报警值:变化速率达到±2mm/d,累计值达到±10mm。经监测水平位移监测控制在报警值变化速率达到±2mm/d、累计值达到±10mm以内。垂直位移监测显示也控制在报警值变化速率达到±4mm/d、累计值达到±25mm以内。监测报表报警值如表4、支护结构稳定性及内力变形结果如表5。

7结语

(1)施工实践证明,此工程深基坑的支护、降水及开挖方案技术上可靠,经济上合理,施工方便。(2)按“时空效应”分层、分区、分块作业,对称、平衡、限时管理,加强监测和信息化施工,较好的控制了基坑的变形和土体稳定。另一方面,通过较先进的专业监测手段来指导施工过程,进一步提高了基坑和环境保护的安全度。

参考文献:

[1]洪仁弘.临江复杂环境的超大型深基坑施工[J].上海建设科技,2007(3):26-28.

[2]李达良.某深基坑维护设计与施工探讨[J].城市建筑,2014(17):33-35.

[3]肖应辉.刘焕炜.复合止水帷幕逆作+灌注桩+内支撑支护结构设计与施工在复杂条件下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施工技术,2010(4):124-125.

深基坑施工第4篇

1建筑对深基坑的影响

随着建筑工程的不断增多,深基坑的施工必然会对周围的建筑产生一定的影响。施工的影响有大有小,如果施工人员控制得好,就可以消除一定的隐患;相反,就可能严重影响建筑的安全,给周围的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施工人员在施工的时候,既要保证基坑的强度和稳定性,又要保证周围建筑的安全,而施工人员在基坑施工中,要更加注重对周围建筑的加固和对建筑变形的控制。

1.1地表沉降

如果在深基坑施工中,施工场所周围有很多的建筑物,那么施工过程中很有可能会使建筑物出现一定程度的沉降。这些沉降一般会经历均匀沉降、差异沉降和沉降加速三个阶段。一般来说,均匀沉降主要是因为沉井降水导致的,坑里的降水直接影响着坑外的水位,而坑外水位的下降则会导致地表的下沉。接着,沉降就由均匀地沉降进入了下一个阶段——差异沉降阶段。随着沉降的不断加大,差异沉降继续进行,沉降的速度也不断加大,然后随着地下水的不断向外喷涌,地表的沉降会越来越明显。随着沉降的不断发展,沉降到最后,建筑受力情况会发生很大的改变,建筑的安全性能也会受到极大的挑战。

1.2建筑开裂

建筑的沉降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可能引起建筑的开裂。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基坑的开挖不仅会引起地表的沉降,而且一旦控制不好,就可能会导致建筑开裂,严重时,甚至会造成建筑的坍塌,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的极大的危害。基坑开挖的施工过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不仅与地质的环境有关,而且也与基坑本身的稳定性和强度有关。

2建筑深基坑改进技术

2.1加固技术改进

在基坑挖掘的过程中,施工一定会影响基坑附近整体土质的物理性能,并极大地影响施工的质量和稳定性。因此,在基坑的挖掘中,一定要对土体进行必要的加固。一般,施工单位会运用压密注浆的方法来加固土体。这种技术融合了注浆、扩展和钻孔等方法。在密实土体时,有时候产生的加固体比较小,这时,压力会向水平方向扩展。当加固体直径随时间逐渐变大的时候,就会生成一种升力。在地表发生沉降的时候,如果合理地利用这种升力,就可以使建筑沉降恢复。压密注浆这种方法是利用压密和注浆回填置换进行的。在压密注浆完成后,土质的容重会大幅提升;同时,孔隙率会逐渐地减小,这能有效提升土质的抗剪力和抗压力。在加固的时候,施工人员一般要按照垂直的方向,在强度较小的地方开挖。对于建筑物来说,水平方向受到的力往往会破坏建筑物,所以在实际的基坑施工中,往往是在临近基坑的地方裂缝问题比较严重。注浆时,注浆的深度一般要超过基坑1m左右。施工人员在压密注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注浆的孔道要临近建筑的基础。施工中,施工人员首先要开凿垂直的孔道,然后在孔道里注浆。形成垂直的幕墙以后,就可以避免土体的侧面发生形变或者是浆液朝外面流出来。施工人员将浆液注入注浆孔以后,可以极大程度地改变土质的力学和物理性能。这种施工方法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建筑的沉降数值,减少建筑发生不均匀沉降的系数,还可以在短时间内弥合建筑裂缝,不影响建筑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2.2开挖技术改进

由于基坑开挖会引起建筑的沉降和基坑变形等事故,所以施工人员在施工时,一定要使用科学的方法。在施工中,施工人员一定要划分区间或路段,并限时开挖和支撑,最好能利用时空效应,在平地上采用水平分块、竖向分层的方法进行开挖。另外,地表上的人员在施工的时候可以采用盆式开挖的方法,按照“先对撑、后角撑”的原则施工,这样就可以尽可能地减少卸载的频率。

2.3信息监控

在基坑开挖时,施工人员一定要注意保持信息通畅,最好能实现全程监控。对于基坑的位移、沉降和倾斜等现象以及围护变形、建筑裂缝和沉降等问题,施工人员要测量其数值,并有效利用计算机实现信息的处理和传递,全面监控建筑附近的地基沉降和裂缝的相关数据,及时为相关单位提供一手的参考数据。

3结束语

深基坑施工第5篇

危险源识别,是指在危险发生之前,对项目中客观存在的、潜在的各类危险因素进行科学的分析、推断、归纳,对风险的类型及危险形成的原因,可能造成的后果等做出定性的分析与经验判断。施工危险源,是指在基坑开挖、支护、降水的过程中,因人为操作不当、现场地质条件发生变化、现场组织混乱等不确定因素,而引发基坑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主要包括:

(1)土方开挖过快过多。土方开挖,是施工阶段中最重要的工序,也最容易发生事故的环节,由于在开挖过程中,一般是“边支护边开挖”,若开挖土方过快,支护赶不上进度,则极易因土体不稳定而造成基坑坍塌;同时,如若土方开挖过多,造成超挖,支护结构不能完全支撑土体,也会引发严重的后果。

(2)支护结构施工不规范。在实际施工中,按照规范操作,部分施工过程可能难度较大,不易施工。与此同时,由于基坑施工中大部分都是隐蔽工程,这就给施工单位“偷工减料”带来了机会,给基坑安全埋下了重大的隐患。

(3)降排水不到位不及时。因为地下水的存在,在开挖过程中,如果不能及时降低现场地下水位,排空基坑内积水,一方面会影响施工进度,同时影响土体稳定,也会对基坑的安全产生严重的隐患。

2深基坑工程施工危险源的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以风险识别的结果为依据,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损失的大小,综合其他相关因素全盘考虑,运用评价模型和工具,来确定工程项目总体风险等级,并对各项风险因素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层次分析法是施工风险识别的一种适用方法,层次分析法是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深基坑工程施工危险源评价排序为:土方开挖过快过多,支护结构施工不规范,降排水不到位不及时。

3深基坑工程施工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风险管理人员对项目存在重大风险,制定风险应对措施的过程。主要是在建立风险控制体系,结合项目实际情况,运用风险管理的策略,制定效果明显且行之有效的具体控制措施,尽可能降低风险所造成的负面效应。综上所述,本文构建深基坑工程施工风险控制体系,包括:施工前风险预控、施工中动态风险控制、风险控制后评价三大部分。

3.1施工前风险预控

(1)对已识别的重大危险源,结合专家经验与工程实践制定出针对各重要风险预防控制的技术防范措施及人员监管措施。

(2)针对可能风险事故,制定相应风险后果的应对策略。

(3)将施工中中各环节的重要风险制作成风险清单,将风险清单与相应的应对措施一并发放给相关责任人,引起高度警惕,并定期组织全体人员进行风险管理培训教育。

3.2施工中动态风险控制

(1)根据工程经验及类似深基坑工程事故资料,分析整理总结各监测项目对应的可能的发生风险事故。

(2)根据常规风险事故的原因分析结果,总结得出各监测项目数据发生异常变化最可能的原因,并据此对可能引起数据异常变化的风险因素加以控制。

(3)执行风险控制措施之后,需继续分析监测数据变化,以观察风险是否能被有效控制,以便进行下一步风险控制工作。

3.3风险控制后评价

(1)总结项目风险管理全过程的经验教训,提高项目决策科学化水平,以及施工管理水平。

(2)对项目监督和改进,促使项目施工进程正常化。

(3)积累总结经验,为以后提供实际工程资料,并指导设计。

4结语

深基坑施工第6篇

关键词:深基坑土钉支护

一、工程背景资料

某栋商业大厦地上20层,地下2层,总高度78m,建筑面积约60590m2。该工程的外形为矩形,尺寸为68.5m×40.2m,占地面积约2500m2。该工程的上部结构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大部分采用筏板基础,同时配合框架基础和条形基础。基础拟建在天然地基上,根据工程设计,基础开挖至地面以下7.2m。该工程以粉质枯土为天然地基持力层,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别为1类,抗震设计类别为丙类,为建筑抗震一般地段。

本次基坑支护方案比选的原则为首先根据地层、开挖深度、周边环境的不同,详细地对基坑支护分段,然后对每一段按由简单到复杂、由低价到高价的先后顺序进行试算、比较,同时兼顾工期及其它工程条件,在经过计算、比较分析后,本工程支护结构拟采用土钉墙复合体的支护体系。

基坑支护有效深度为4.75m;基坑的支护型式设计一种支护断面分四层支护,坡度为1:0.1:第一层20L=6000mm@1200mm、第二层20L=5000mm@1200mm、第三层20L=4000mm@1200mm、第四层20L=3000mm@1200mm。混凝土面层设计要求为钢筋网片采用HRB235钢筋,间距200mm,喷射混凝土面层均为l00mm厚C20细石混凝土夹钢筋网片。

二、土钉墙支护深基坑概述

土钉墙是由天然土体通过土钉就地加固并与喷射混凝土面板相结合,形成一个类似重力挡墙以此来抵抗墙后的土压力,从而保持开挖面的稳定,这个土挡墙称为土钉墙。

土钉与土体形成复合体,提高了边坡的整体稳定性和承受坡顶超载能力,增强土体破坏延性,改变边坡突然塌方性质,有利于安全施工。土钉墙移小,一般测试约为20mm,对相邻建筑影响小,设备简单,易于推广,由于土钉比土层锚杆长度短得多,钻孔方便,注浆容易,而且喷射混凝土等设备,施工单位均易办到;如能与土方开挖配合好,实行平行流水作业,则工期可缩短,噪音小;经济效益好,一般成本低于灌注桩支护。

三、土钉墙施工技术探讨

1.土钉墙施工工艺。(1)土钉墙施工工艺流程:土方开挖修整边壁测量、放线钻机就位安钻杆校正孔位调整角度钻孔钻至设计深度清孔插入土钉压力灌浆养护。(2)喷射混凝土面层施工工艺流程:立面平整绑扎钢筋网片干配混凝土料依次打开电、风、水开关进行喷射混凝土作业混凝土面层养护。

2.主要施工工艺。(1)测量放样。施工准备阶段首先按图纸尺寸把基坑上口线和下口线在实地做好测量记号及木桩标志,用滑石粉在实地划线。(2)基坑开挖。大面积基坑开挖,由于地表层的滞水和深层的渗水及降雨,会造成基坑大量积水。这些水如不及时排出势必影响施工,所以在坑的四周、坑内每隔30m挖一条积水沟和相应的积水坑。每一层开挖基本上做到积水沟与积水坑连成网络,并及时将积水抽出坑外。(3)打土钉孔,孔径l00mm,水平钻机成孔。(4)土钉制作、安装。土钉使用前须除锈,除油、焊牢(搭接焊长不少于10倍的钢筋直径);为保证土钉插入孔后居孔中央位置,以便在注浆后增大钢筋与砂浆的握紧力,土钉应焊托架,托架为对中支架,相邻两托架间距2m;注浆管同土钉插入锚孔时,对注浆管下端口应采取保护措施,以免堵塞;注浆管必须随土钉下至孔底,若中途注浆管脱落,必须重新安装土钉;注浆的水泥浆液按设计配比进行,水灰比为0.45-0.55,速凝剂用量为水泥用量的3%,控制压力0.2-0.4Mpa;注浆时,要做到边注浆边往外拉动注浆管,不可拉动得太快,以免造成水泥浆脱节而使浆液不够饱满;注浆开始或中途停止超过30min时,就用水清洗注浆机及注浆管,重新注浆;砂浆严格按配合比计量并搅拌均匀,随拌随用,一次拌合的水泥浆应在初凝前用完,并严防石块,杂物混入;注浆过程中观察孔口返浆情况,如孔口返浆用粘土在孔口围僵,确保浆液的密实。(5)挂网、泄水管孔布设。①挂网。挂Φ6.5@200(双向)钢筋网,挂网时间应在注浆4h后进行。网距壁面30mm,与井字型钢筋架焊接在一起或用22的铁丝扎牢。采用螺纹钢与同层土钉贯穿作为联系肋筋,Φ14肋筋与网面钢筋绑扎或焊接牢靠。支护面沿水平和竖直向预埋长500-1000mm直径50mm外罩滤网的PVC管作为泄水管,管子口部四周用水泥浆封固。②喷射混凝土面层。待钢筋网编制与连接筋焊接完成后,应及时喷射混凝土面层。本基坑采用9m3空压机喷射装置,喷射混凝土配合比严格按实验室配制单,同时加入一定量的外加剂,速凝剂的掺入比为3%,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C20。(6)土钉与混凝土面层连接。土钉弯头四周用一根长度为300mm的Φ14钢筋与联系筋焊接。(7)挂网喷混凝土的支护。基坑先按1:0.75放坡挖土,人工修面,按设计要求人工打入钢筋土钉,挂Φ6.5@200(双向)钢筋网,保护层20mm,喷射C20混凝土厚60mm。新晨

四、基坑结构与支护监测

1.基坑支护监测内容。(1)主供水管。基坑北边距支护20m贯穿1m直径主供水管,根据该地区土质条件较差的特点,基坑挖土时,支护部位监测时该位置如变化较大,应停止挖土,回填支护边坡,稳定位移,坑外采用卸载及注浆加固处理,保证主供水管不变形位移,确保供水管正常使用。(2)静压桩与支护交叉施工安排。因工期紧,需要静压桩与支护交叉施工,考虑静压桩土应力释放的影响,交叉施工安排为静压桩施工二分之一时,在已施工的静压桩区域施工深搅桩;施工顺序两边推进,根据静压桩施工进度,安排深搅桩的进度,然后根据分段的强度进行正常支护施工。

2.围护结构的监测。(1)围护结构完整性及强度监测。以灌注桩为支挡结构时,可用低应变动测法对桩身缩颈、离析、夹泥、断裂等缺陷程度和缺陷部位以及桩身强度进行检测。以旋喷桩、水泥搅拌桩为支挡结构时,可用低应变法或轻便触探法检测桩身强度和均匀性。(2)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监测。基坑开挖初期,可每隔2-3天监测一次,随着开挖过程进行,可适当增加观测次数,以1天观测一次为宜。当位移较大时,每天观测1-2次。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是围护结构变形最直观的体现,是深基坑监测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监测项目。

参考文献:

深基坑施工第7篇

关键词:深基坑工程;围护桩;基坑开挖;支撑架设。

一、工程概况

厦门湖里大道―环湖里大道路口改造工程(下穿通道)位于厦门本岛东北部五缘湾片区湖里大道―环湖里大道交叉口。在金山路左转进入枋湖北二路方向设置下穿通道,将交叉口改造为全互通,以提高交叉口的车辆通行能力。

下穿通道(下沉式道路)全长600米(K0+240---KO+840),包括矮挡墙段、U槽浅埋段、U槽深埋段和框架涵。其下穿通道道路内的雨水通过排水边沟排至最低点,并通过设置在K0+635处的截水沟排放至雨水泵站。

二、基坑开挖设计方案及技术设计要求

本基坑支护安全等级为二级,重要性系数为1.0,基坑周边地面设计附加荷载为15KPa,坡顶4.0m范围内不得堆载,严禁超载。

本工程基坑围护包括矮挡墙段和U型槽浅埋段的钢板桩支护,框架涵和U型槽深埋段的围护桩支护+Φ609钢管内支撑;对框架涵段的冲孔灌注桩采用高压旋喷桩止水。雨水泵房周边沿着外侧施打一排围护桩+旋喷桩作为止水帷幕, U型槽深埋段同时开挖。

三、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1、施工工艺

整个基坑围护施工遵循“开槽先撑、先撑后挖、严禁超挖、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的原则,施工期间,降排水工作、施工监测贯穿整个施工阶段。

2、施工测量

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较深,为确保施工测量质量,需组织专业测量组根据图纸提供的导线点、水准点进行复测。

3、围护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

3.1施工顺序

冲孔灌注桩在场地整平后开始施工,其施工顺序应每隔两根施工一根,本工程安排每隔四孔施工作业。

3.2、主要施工过程

3.2.1 施工准备

本工程钻孔采用冲击式钻机成孔,先整理施工场地并进行围挡,接通水电并进行钢护筒制作。

3.2.2 护筒埋设、桩位复测

护筒采用挖坑埋设法,测量定位后,先通过人工挖孔3米,在预定的桩位掘进一定深度,然后埋设护筒。护筒位置经复测调整好以后,护筒底部和周围用粘质土填实,以防止漏浆或护筒在成孔过程中移动。

3.2.3 桩机就位成孔

3.2.3.1桩机就位、泥浆池

钻机通过自身的移动装置或吊车就位,就位后的钻机要保证基座水平,并定好钻机,防止成孔过程中移位,经检查批准后方可开始钻孔。在原地面开挖3×5米,深度1米的基坑,在基坑边砌筑60cm高的24砖墙+砂袋作为泥浆池。

3.2.3.2成孔

本工程所采用的冲击式钻机,其原理是通过卷扬系统提升冲击锤上下反复冲击,将钻孔中的土、石劈裂、破碎或挤入孔壁中,用泥浆悬浮钻渣,使冲击钻能经常冲击到新的土(岩)层;另外利用正循环的方法带走钻渣排出孔外,同时起到护壁作用;带有钻渣的泥浆经过沉淀池净化后循环利用。

3.2.4 终孔验收、清孔

当成孔至设计标高后,经验收合格方可终孔。清孔主要采用换浆法,以保证沉渣厚度符合设计要求,泥浆指标符合灌注要求。

3.2.5 钢筋骨架制作及安装

钢筋骨架制作完成后,吊装前用探孔器进行孔内检查有无缩径和坍塌现象,确认成孔正常立即进行钢筋骨架安装。最后再安装测斜管。

3.2.6 安放导管及二次清孔

灌注水下砼采用内直径为260mm的螺牙式导管;导管连接时,中间夹有密封圈,连接盘必须上紧,防止漏气;导管安装完毕进行第二次清孔,直至满足设计要求。

3.2.7 灌注水下砼

砼采用砼搅拌运输车运至施工现场,用砼泵车进行混凝土灌注。

3.2.8 桩头凿除

待桩基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时,清除桩头松散砼并将高出桩基设计标高的部分砍除。

3.2.9 桩的检测

成桩7天后,抽取不少于支护桩数的20%进行低应变动力测试。

3.2.10 泥浆处理

灌注桩施工时在现场设置若干泥浆钢制沉淀池,保证冲孔及砼浇注过程中溢出的泥浆抽至沉淀池内沉淀,防止污染周围环境,待泥浆沉淀后再将其运至指定的弃土场。

4、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施工

高压旋喷桩主要起止水帷幕作用,桩径为0.7米,桩中心距为1200,桩长以进入坑底不少于1500为准。围护桩身砼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80%后开始止水高压旋喷桩施工。

4.1旋喷主要施工技术参数

按照技术工艺先进、成孔质量可靠的原则,本工程采用二重管法高压旋喷桩做止水帷幕。

旋喷桩径:700mm桩 心 距:1200mm

提升速度:0.1~0.2cm/min浆压:20Mpa

气压:0.7Mpa 水 灰 比:1:1~1:1.5

水泥掺量:每米不小于300kg;(P.C32.5级复合硅酸盐水泥)

采用跳打作业进行施工以确保施工质量达到止水效果。

4.2施工程序

4.2.1根据加固区标高核准旋喷桩钻杆长度并做好标记;

4.2.2旋喷桩机安放在设计孔位上,同时保证钻到设计要求的垂直度,桩机就位后,必须作水平校正,使钻机垂直对准孔位,并固定好桩机;

4.2.3喷射注浆作业,将注浆管达到设计的标高后,进行地下试喷,一切正常后即自下而上进行喷射作业,调整空压机、高压浆泵,使其压力达到设计要求后根据设计要求的提升速度提升旋转喷浆,至设计桩顶标高。

4.2.4冲洗,每根桩施工完毕,把注浆管等机具设备冲洗干净,管内机内不得残存泥浆。

4.3旋喷操作控制要点

4.3.1 旋喷前要检查高压设备和管中系统,其压力和流量必须满足设计要求。注浆管及喷嘴内不得有任何杂物。注浆管接头的密封圈必须良好。

4.3.2 垂直施工时,桩垂直度不得超过0.5/100,桩位与设计图的偏差不得大于50mm。

4.3.3 在插管和喷射过程中,要注意防止喷射被堵,在拆卸或安装注浆管时动作要快。

4.3.4 旋喷时,要做好压力、流量和冒浆记录。

4.3.5 喷射过程中遇到设备故障,水泥浆供不应求,短时间不能继续喷射时,或喷射注浆完毕后,应将注浆管提起一段距离或提出孔口。

4.3.6 喷射注浆过程中需要拆除注浆管时,应先停止提升和回转,同时停止注浆,最后停机。

4.3.7 深层旋喷时,应先喷浆后旋转和提升,以防注浆管扭断。

4.3.8 搅拌水泥时,水灰比要按设计规定,不得随意更改,在旋喷过程中应防止水泥浆沉淀,使浓度降低,禁止使用受潮或过期的水泥。

4.3.9 施工完毕,立即拔出注浆管彻底清洗注浆管和注浆泵,管内不得有残存水泥。

4.4、高喷施工中的特殊情况处理

(1)漏浆、冒浆

钻孔过程中遇有漏浆部位时一般采用加浓固壁泥浆、抛投粘土球或抛投中粗砂充填,待正常返浆后再行钻进。高喷灌浆过程中,当孔口冒浆超过注浆量的20%或完全不冒浆时,立即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冒浆量太大,采取提高喷射压力、适当加快提升和旋转速度等措施;孔口完全不冒浆则采取掺加速凝剂、抛填级配料等措施,待冒浆正常后恢复喷射提升。

(2)串孔、喷浆中断

高喷灌浆过程中,遇喷浆孔与钻孔串浆时,采取暂时停止钻孔作业,待喷浆结束后,再扫孔钻进。喷浆过程中,如遇停电造成喷浆作业中断时,启动备用电源应急处理;发生设备故障时,动用备用设备及时替换,同时安排紧急抢修。

5、桩顶冠梁施工

桩顶冠梁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混凝土强度为C30,钻孔灌注桩上的冠梁尺寸为100cmх80cm,挖孔桩上的冠梁尺寸为120cmх80cm。桩基施工完成后开始压顶冠梁的施工。

(1)定位放线:

根据基坑中线的控制点复测桩位并定出桩顶冠梁的位置,根据高程点定出桩顶冠梁的标高和开挖深度;

(2)基坑开挖:

开挖采用挖掘机进行与人工配合,开挖的土方用自卸汽车外运弃土。

(3)钢筋制安:钢筋加工在临时加工场地加工;

(4)模板安装:安装模板时,模板接缝应紧密不漏浆,如发现接缝不紧密,模板接缝间可加夹泡沫塑料条。模板接触混凝土的一面应光滑平整并涂扫脱模剂;

(5)砼浇筑:混凝土应按一定的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分层浇筑厚度为300mm,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一次浇筑完毕。

(6)养护:砼浇筑完成24小时后即可拆模。砼浇筑应在12小时以内进行淋水保养,砼的淋水养护不应小于7昼夜。

(7)具体施工要求如下:

A、冠梁施工前应对围护桩顶进行清理,凿除桩顶超灌部分及浮浆;

B、严格控制冠梁顶标高;

C、冠梁顶钢筋应通长设置,钢筋连接宜采用焊接。

6、深基坑排水及止水措施

基坑框架涵部分采用高压旋喷桩做为止水帷幕,可以有效地阻止坑外地下水的水平渗透,因此基坑开始时基坑外的场地排水采用设置排水沟,即在基坑围护桩周边设置一排截水沟的形式,将地表水汇入市政管道。

基坑内排水采用在基坑坑底四周设置排水沟,且排水沟每隔50米设置一个集水井(集水井内径600*600,采用120厚砖墙),采用水泵将坑内水送出坑外后进入市政管网。

在布设排水沟、集水井及确定抽水时应留有20~30的富余量,选用水泵类型时,一般取水泵的排水量为基坑涌水量的1.5倍。

7、基坑开挖

7.1开挖方法

土方宜分层、分段、均匀、对称开挖,每一层土方开挖应在其上部的支护体系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后进行。土方开挖采用机械开挖,开挖过程中确保不碰撞支护结构,保持支护结构稳定。本工程基坑挖深较深,分别在深埋段U型槽、浅埋段U型槽和矮挡墙段设置支护结构。

a、根据基坑深度的实际情况,本次开挖采用自深挖区至浅挖区开挖。第一阶段由U型槽浅段往矮挡墙段倒退开挖,第二阶段由U型槽和框架涵段中间往两侧倒退开挖。

b、土方开挖由专人指挥,采取分层分段对称开挖。并严格遵循“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

c、在开挖土方时,安排二人用经纬仪和水准仪进行轴线、中心点和桩的标高测量, 确保位置正确和开挖土方时不得超挖;

d、基坑开挖施工至基础底板标高时,在24小时内必须完成素砼垫层,垫层延伸至围护结构边。

e、土方开挖临边设置高度1.2米的钢管护栏,且坑边4米范围内不堆土、堆料。

7.2、矮挡墙段和浅埋段U型槽开挖

矮挡墙段和浅埋段U型槽开挖深度最深约6.5米,采用钢板桩支护,钢板桩采用FSP-IIA钢板桩。

(1)钢板桩围护开挖施工顺序

施工准备施工放样及施打定位桩导向框安装施打钢板桩开挖基坑钢板桩内支撑安装排水堵漏继续开挖基坑钢板桩内支撑安装排水堵漏开挖至设计深度混凝土垫层

(2)钢板桩施打

钢板桩采用PC400挖掘机吊液压振锤施打,钢板桩采用小锁扣扣打施工法逐块打设。从一端向另一端,逐块打设至结束。钢板桩最终打入土深度为开挖深度的1.2倍。

(3)横向支撑

基坑开挖大于4米时,需设置横撑,横撑采用D351X9.0m热轧无缝钢管,横撑设置在现状路面以下1.5m处,横撑间距2m,U型槽施工完成底板和部分墙身后设置临时横撑支护钢板桩,再拆除钢管横撑施工墙身上部。

(4)钢板桩围堰内的支撑加固

围堰内围囹及支撑设置如下:钢板桩围堰内围囹采用I32b工字钢,纵横支撑均在一个平面满焊牢固。

(5)基坑开挖应遵循时空效应原理,根据地质条件采取相应的开挖方式,一般应分层开挖,严禁超挖,在软土层及变形要求严格时,采用留土护壁,快挖快撑;分层、分区、分块、分段、抽槽开挖,先形成中间支撑,限时对称平衡形成端头支撑、减少无支撑暴露时间。

(6)钢板桩的拔除,

待墙身砼浇筑完成,并可以回填后,侧墙外侧土方回填至距离路面1.5米的位置开始拆除临时支撑和拔除钢板桩。

7.3、深埋段U型槽、框架涵段开挖

下沉道路工程开挖深度最深达到10.5米左右,因此开挖要在围护桩工程完成后进行;开挖基坑与Φ609钢管内支撑同时进行,且按照“分段分层开挖,先撑后挖”的原则施工,并且对称开挖,严禁超挖。开挖时分别用3台反铲分别在三个台阶上接力开挖。

开挖前先设置好排水边沟,排水边沟设置完并放样结束后,开始挖横向钢管支撑的沟槽。

7.4、坑侧渗漏封堵方案

出现漏水情况时,先对渗漏点进行引流,挖开探明情况。当无法直接封堵后,可用一台工程地质钻机在漏水点正后方1m出开机钻孔,孔深至渗漏点上方0.5m处,孔径100mm,成孔后在孔内并排振动插入两根注浆管,间距2cm,在其中一管中首先泵入水泥浆液,观察水泥浆液是否从漏水点流出,发现在漏水点有黑褐色水泥浆液溢时,在另一根管中泵入水玻璃溶液,由于水玻璃的凝结固化作用,渗漏点漏出浆液逐渐变稠,当渗漏点闭合时,为增强封闭效果同时填补可能存在的裂隙,继续原地注浆30min,然后停止送入水玻璃溶液,而边往上拔管、而边注入水泥浆液,用以填补钻孔形成的孔洞。

7.5、钢支撑安装及拆除施工

7.5.1支撑体系整体稳定性构造

本工程基坑采用钢管作为内支撑的基坑支护结构,桩顶设冠梁,桩间采用旋喷桩砼保持桩间土稳定。在围护边桩桩顶设置∮609*10钢管支撑(壁厚t=10mm),钢管支撑横向间距为8.0m,钢支撑于围护桩桩顶冠梁上,凿出围护桩桩顶压顶冠梁上预埋件,与∮609*10钢管之间用接头箱焊接而成。

7.5.2内支撑体系的加工制作

钢管支撑分节制作,每节标准长度应为5m和3m,管节间采用法兰盘螺栓连接,钢管直径φ609mm,壁厚10mm。钢管支撑端部设预加轴力装置。

7.5.3支撑架设方法

(1)钢支撑架设流程:基坑开挖――钢支撑组拼――安设临时支撑――吊装钢支撑――施加预加力――钢接头箱锁定――施工监测

⑵支撑安装

将标准管节先在地面进行预拼接并检查支撑的平整度,其两端中心连线的偏差度控制在20mm以内,经检查合格的支撑按部位进行编号以免错用,然后采用吊车吊装到位。钢支撑吊装到位后,用两个组合液压千斤顶同步施加预加轴力,最后用钢接头箱塞紧。

7.5.4内支撑体系安装的施工要点

(1)基坑竖向平面内需分层开挖,并遵循先支撑、后开挖的原则,支撑的安装应与土方施工紧密结合,在土方挖到设计标高的区段内,及时安装并发挥支撑作用。

(2)钢管横撑按每节5m和3m的标准长度进行分节,管内间用法兰、高强螺栓栓接,同时每根横撑两端分别分配活动端和固定端。

(3)钢管支撑端部设∮10钢筋吊环,通过钢丝绳或钢筋连系在围护桩上,同时用于微调的钢楔块也应电焊连接,防止脱落。

(4)组合千斤顶预加力必须对称同步,并分级加载,为确保对称加载。

(5)为防止钢管支撑压变形,要求活动端、固定端端承板采用厚4cm的特种钢板

7.5.5支撑连接可靠性要求

(1)钢管支撑在拼装时,轴线偏差≤10mm,并保证支撑接头的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609钢管支撑定位准确,在支架上定位误差小于5mm,施工误差小于10mm。

(2)∮609钢管支撑不允许出现挠度和轴线偏移,钢管支撑架时,用经纬仪检测架设。

7.5.6支撑保护措施

(1)基坑开挖过程中要防止挖土机械碰撞钢支撑体系。

(2)施工过程中加强检测,若因侧压力造成钢管横撑轴等措施,防止横撑挠曲变形过大,保证钢支撑受力稳定,确保基坑安全。

7.5.7钢支撑拆除

(1)在U型槽及框架涵浇筑侧墙部分砼至顶板待其强度到达设计强度后拆除钢支撑,必要时在顶板下1.5m处加一道临时钢支撑;

(2)浇筑顶板部分砼,待其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临时钢支撑;

(3)所有支撑拆除应对称拆除,各杆件的拆除应标明先后顺序。且拆撑前,侧墙外侧土方需回填至距离钢支撑1.5米的位置并碾压密实。

(4)拆撑时,安排专人指挥拆除,吊车吊装钢管支撑时应保持钢管两边的平衡,检查吊绳与钢管撑之间的连接是否牢固方可吊装,吊车有专人指挥。

(5)钢管支撑拆除后,随拆随拉走,不可堆放在坑边。

8、管线保护

本工程所在地市政管线较多,管线交叉布置。应此工程开始前需对下穿通道施工区域内的地下管线进行认真详细的调查,确切掌握各管线的准确要素(埋深、来源、走向、管径和管材等)。在正式施工前采用人工开挖探沟,避免大型机械开挖时造成的管线破坏。

在管线产权单位的监督下做好保护措施,同时做好标识和警示。在基坑的桩基施工时,避开管线,先挖槽暴露出管线的准确位置,然后联系相关管线部门迁改管线,对未迁改管线部分进行围护保护,尽量不让其外露。对需要现场保护的管线,避免施工机具对管线的碰撞。

9、基坑开挖测量与监控

深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进行监测,并应有应急措施。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险情,需要及时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