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电子信息教学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3-23 15:18:05
电子信息教学论文

电子信息教学论文第1篇

作为一所本科院校,其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具有电子信息系统设计的能力,能从事电子与信息系统的设计、研究、开发和应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应本着“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指导思想,按照“夯实基础,拓宽专业面,注重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增强毕业生适应性”的原则,注重培养和挖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注意教学内容的多样化与层次性,注意将教学内容与科研生产实际结合,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电子工程、信息工程及计算机应用等领域的相关工作。

二、当前电子信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实验依附于理论课程的状况没有彻底改变,虽然近些年综合性的实验有所增加,但总体看仍是重在理论验证,没有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考虑,因此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仍嫌不足。第二,相关课程之间的联系被人为分开,没有建立有机联系。学生的知识点是孤立的。各门课程实践环节比较独立缺乏相互衔接及综合运用的环节。基本上都期望到毕业设计时再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但这种效果不是很好。第三,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仍客观存在,体现为理论教学学时仍明显多于实验教学学时,在实践教学中缺乏更加科学的考核检查方法,使部分实验教学流于形式。第四,对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在所开设的实验中,验证性实验多自主设计实验少、封闭性实验多开放性创新性实验少、单科性实验多综合性实验少,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第五、实验教学尚未能真正地自成体系。学生在实验中难以获得创造的乐趣和激发更多的创造灵感。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们认为从培养目标上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作为一个应用型工科专业,对于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应该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来考虑。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最终确定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整体目标、分期目标及各个实验环节,形成了分层次、分阶段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三、电子信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1.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根据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结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和我校的实际情况,实践教学体系可分为四个层次,即基础层、提高设计层、综合应用开发层、科技创新层,整个系统呈金字塔结构。一是基础层,基础层实验主要包括电子工艺与装配实训、电工基本技能、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和专业应用软件等专业技能基础训练和模拟电路实验、数字电路实验、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等课程的验证型基础实验,是金字塔底座,影响面最大、最广、最深。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使其掌握基本的实验手段和方法,培养基本的实验技能。二是提高设计层。提高设计层的课程实验包括基础层课程实验中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可编程应用器件实验、系统仿真及虚拟实验、单片机应用实验、DSP技术及应用实验等。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悉和掌握现代化的设计手段,具有独立完成各种小系统设计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三是综合应用开发层。综合应用开发层的训练主要包括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电子系统综合设计、工程设计等环节。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完成较为综合的设计与开发,具有设计和开发综合性较强的应用系统的能力,提高其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初步的创新能力。四是科技创新层。位于实践教学体系的最顶层。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坚持课内和课外的有机统一,除了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实践教学环节外,应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更多的机会。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使其工程素质得到较好的培养。

2.创造条件开放全部或部分实验室

为了充分挖掘本专业实验室实验教学资源的潜力,给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提供环境与时间保障;也为了鼓励、支持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现有实验条件进行课外科技创新实验或自主实验,以调动和激发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进行科技创新的空间;本专业实验室在完成正常的实验教学任务之外,积极创造条件全天候开放实验室,为学有余力的同学提供了一个锻炼动手能力的良好环境,提供了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训练基地、创新实践训练场所,促进了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活动的开展。开放实验室在大学生的科技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小结

结合我校学科、专业方向及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规划,电子信息专业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有利条件,从课程体系建设入手,长期不懈地加强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及其它方面的改革,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创新,形成比较系统的专业技能培训体系,使我们的毕业生在电子设计技术和实践技能上占有优势。为不断提高学校电子信息专业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我们将继续努力,在不断的实践中探索和总结实践教学的模式和内容,形成我校实验教学的特点和特色。

【摘要】针对我校电子信息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明确实践教学的改革应坚持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并树立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以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统筹协调的理念,将实践教学的体系分为基础层、提高设计层、综合应用开发层、科技创新层等层次,构建了一个多元实践教学模式。

【关键词】电子信息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赵华君,程正富,朱家富,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73-75.

电子信息教学论文第2篇

目前电子信息专业学生生产实习面临的问题主要为实习企业难寻。

生产实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直接参与到电子信息及其相关企业的生产环节中。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国营企业被兼并或调整,无暇接收学生的实习;而合资企业、独资企业由于害怕技术和管理方法泄漏以及实习会给企业带来不便,也不愿意接待学生实习;再者由于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很难给企业直接创造利润,因此,企业不愿意也没有义务接收学生实习。而电子信息企业多属于民营、外资或者合资企业,愿意接受学生实习的就更少;其次,组织学生到专业对口的大型企事业单位进行参观是一般工科专业生产实习的传统模式。但是对于电子信息专业,简单的参观模式效果并不理想。以往跟班作业或代岗劳动是生产实习的主要内容,但是对于电子信息专业,跟班作业或代岗劳动几乎不可能。一是一般电子信息企业规模不大,即使能安排跟班作业,人数也十分有限;二是电子信息企业属智力劳动密集型企业,跟班作业必须有指导教师,这些指导工作校内老师不能胜任,而企业为其自利益所虑,一般不会指派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三是软件开发是一个特殊产业,按照软件工程原理,研发小组中途增加新的成员不仅不能提高生产效率,可能还会增加软件开发的复杂性,更何况是增加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学生;随着高校扩招,高校实习学生人数急剧增长,加之目前企业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实习收费标准,使得实习所需的费用上涨,而学校对实习经费的投入远远滞后于企业收费增长的速度。实习经费不足严重影响了实习单位接纳学生生产实习的积极性;另外高校连年扩招,导致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要安排如此多的学生实习,在组织上和管理上都是十分困难的。

2校企联合生产实习新模式探索

目前有些企业成立了专业化的实训基地,其按照生产实习的本质要求,严格从看、学、做三个环节组织教学,为高校解决生产实习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这些实习基地依托大企业,面向高等院校,既有浓厚的现代企业氛围,又具有一定的教育培训经验,是连接企业和学校的纽带。

这类实习基地依托大企业,能很好解决学生到生产一线参观学习的问题;实习基地有专门的培训老师,他们来自企业研发和生产的第一线,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他们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与高等院校有很大的区别,比如有的专业化实训基地采用1:3:6的教学模式,即10%的时间针对实训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对学生进行答疑式的理论培训;30%的时间对实训基地所依托的企业曾经开发的实际项目进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0%的时间组织学生参观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生产流程,并进行项目开发实践或代岗劳动;这些的实习基地通过自建研发实验室或模拟生产线对企业已完成的项目进行再现开发训练,保证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项目开发,体验项目开发和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到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可以促进学生择业、就业观念的转变,促进学生从专业知识向专业技能的转化,从学生身份向员工身份的转化,最终实现大学生就业“零适应期”的培养目标。在实习的过程中学生将逐步树立企业意识、责任意识、团队意识、资源意识、效率和效益意识、竞争意识;同时老师会注重学生职业精神和团队精神的培养以及实际动手能力、岗位适应能力、资源运用能力、协同工作能力的培养;实习基地还会帮助学生了解两个产业背景,即:电子信息产业的背景,以及电子信息行业服务对象的行业背景。

基于这种优势和现状,我们提出了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实训基地的设想,基地的硬件建设由企业投资,实训内容由学校与企业根据理论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共同制定,实训指导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共同承担,保证了学校到企业、学习到工作的平滑过渡,学校的学生实习时支付一定的费用。这种校企合作的方式可以依据学校的要求,量身订做实习方案,针对性强。

3校企联合生产实习新模式实践

近五年来我们一直与成都某实训基地合作,经过多年的合作与探讨,学校与企业共同摸索出了一个适合电子信息专业学生生产实习的实习模式。通过几届实践,取得了较好的实习效果。

其实习流程如下:(1)报到;(2)统一领取工作牌、实习指南、实训资料、办公设备等;(3)参观熟悉工作环境;(4)集中实习;(5)分组实践;(6)总结。

项目开发主要流程有(根据不同项目裁减,SQA贯穿始终):(1)立项:明确项目目标、范围及内容;项目质量要求;项目备案及启动。(2)计划:划分里程碑并确定里程碑目标;明确项目跟踪与监控机制;明确项目的资源配置;确定角色、参与人员并分配职责;划分及分解工作任务;确定项目进度。(3)需求:确定项目的目标和范围;明确项目的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明确项目的其他要求。(4)分析设计:对需求进行理解、转化,并抽象出系统中各个对象的属性及行为;对抽象出的系统对象进行设计,形成设计方案。(5)实施:使用工程化的方法,采用适当的开发工具生成满足需求、符合设计方案的目标系统。(6)系统测试(验收测试):检验开发的系统是否符合需求。(7)质量保证:向实训中心提供项目验收报告;(8)结项:完善各类文档;提交结项报告。

在实训过程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推荐一名项目经理,然后项目经理按照软件项目的开发流程合理地安排小组中的各成员的任务,项目成员通力合作完成整个项目的开发任务。这种小型项目的开发完全是按照软件公司的软件开发模式来进行的,并得到企业软件工程师的现场指导。

4结束语

校企结合的电子信息专业生产实习的教学改革已经进行了五年,初步解决了以往生产实习中的问题和矛盾,该模式能让学生将所学理论更好地与电子信息工程实践结合起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感性认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依托专业化实训基地的校企业联合的电子信息专业生产实习模式,能够满足本科电子信息专业生产实习教学要求,并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改革的永恒主题。我们将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建立和完善生产实习模式,保证生产实习教学质量。

电子信息教学论文第3篇

长期以来由于实验经费的限制,造成实验设备陈旧老化,且由于高校的大规模扩招造成设备数量也明显不足,大大影响了实验教学的质量。同时,实验室的硬件设备缺乏合理的配置,实验室的整体布局是按照开设课程来设置的,但是对于电子信息类专业而言,许多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是相通的,单独设置实验室不但造成设备和人员的重复设置,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而且还造成使用者和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实验教学方法落后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是形式单一而枯燥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仅仅按照实验指导书上规定的方法和步骤,简单的重复实验过程。这与实验教学中需要手把手讲解、指导的实际需求是有一定差距的。

这个矛盾单靠写在黑板上的实验指导往往是不能解决的,这样的实验收效甚微,甚至个别学生连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基本仪器都不会使用。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不够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高校教育倾向于理论素质的培养,而对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反映到教学层面上,体现在实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依附于理论教学,仅仅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内容。再加上大部分的实验教学硬件条件不足,常常出现多个学生共用一台试验设备的局面,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不到充分的锻炼,这些情况常常会造成学生不重视实验课。而且传统实验教学内容老化,缺乏创新精神,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束缚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

基于上述存在的问题,要求我们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和实验教学观念,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完善电子信息类专业实验教学过程。我们应注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2.1改变理念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探索实验教学理论、改革实验教学体系、方法和手段,淡化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界限,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整合实验教学内容,优化实验教学资源,把实验教学从封闭的教学过程转向开放的教学过程。同时教育要与科技发展保持同步,在教学中力求做到教学相长,让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学习,突出对学生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实验硬件条件不足的情况,加大实验设备的投资,加强与企业的联合,建立新的实验体系,转变培养方式,输送一部分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锻炼,从而让他们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真正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在财力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动手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师结合本专业的特色,自行开发研制部分实验装置,及时地开发出综合性实验,从而能够不断地提高电子信息类实验教学的质量。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改进实验装备的同时,需要不断地改进实验内容。根据新的教学理念、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方法,进行实验教材、实验指导书的编写和修订。使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既能够获取有效的知识,又能够培养和提高认知能力、自主性学习能力和研究性学习能力。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注意充实新理论、新技术,反映本学科最新发展动态,融入最新科研成果,使教学内容得到不断更新。这就要求构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使各门实验教学课程有机地结合,合理精减基础验证性实验内容,逐步增加综合设计性、研究创新性实验教学项目比例,以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

电子信息教学论文第4篇

1.1以现有的先进资源来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

在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的更新下,一系列先进的教学成果展现在教育者面前,通过实践证明教学改革下全新的教学方极具科学性,值得借鉴与推广,因此,基于现有的优势教学资源能够为信息资源整合的实现奠定基础。加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学资源日益丰富化,并能够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有效的资源基础。在此过程中,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需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要确保这一教学资源的引入适合专业教学需求,同时也要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1.2构建信息资源库

要想实现对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就要求高校要建立完善的信息资源库,而从当前高校信息资源库建设的现状看,由于重视程度不足致使信息库建设资金投入等受限,信息化教学还停留在视频教学等初级阶段。而实现信息资源整合不仅要求要建立完善的教研资源库,同时还需要针对学习资源进行高度的整合,进而才能确保信息资源在教学中得到高效利用。

2电工电子专业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作用与基础

2.1实现二者整合的作用

当前,实现中职院校电工电子专业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教改下该专业教学的必然发展方向,同时也是落实教学目标与提升人才质量的基础。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该专业教学中,能够以全新的教学模式来实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落实,即通过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激发来确保学生实现对专业知识的自由构建。与此同时,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学活动的开展突破了时间、地点等条件的束缚,进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此外,以信息技术为媒介能够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等提供基础,强化师生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能够以EAD技术将仿真软件应用到教学中,同时,基于当前中职院校学生的实际特点,可以进一步实现Protel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确保教学模式的有效更新。

2.2实现二者整合的基础

要想确保信息技术与电工电子专业课程的有效整合,首要基础条件是具备相应的信息化软硬件基础设施,同时需要具备专业能力素质高的师资队伍,确保该专业的教师能够具备信息化教育的理念,能够基于信息化技术下运用全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此外,在实现二者整合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每一阶段教学成果的总结来制定相应的改进与实施计划,进而才能够确保基于信息技术下的专业教学能够实现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全面提升。

3实现信息技术与中职电工电子专业课程教学整合的有效途径

3.1更新教学理念,积极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

在中职院校电工电子专业课程教学中,要想实现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以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确保专业学生的能力素质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实际要求,就需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积极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应用在课堂教学中,进而通过信息技术的优势作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自我建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在素质教学下,需要打破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比如:将多媒体教学设备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将电工电子专业课程内容以“图+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能够实现对学生注意力的吸引,进而使学生带着兴趣走进知识,为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础。

3.2因材施教,实现教学课程与内容的合理设置

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讲,其本身的知识基础差,缺乏主动性,自身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加上电工电子专业课程内容的理论性相对较强,传统的教学方法下学生对专业不感兴趣,也就无法具备相应的能力。与此同时,这一专业教学内容过于陈旧,与高职院校的教材内容相近,而中职生与高职生本身的知识基础是不同的,一概而论的教学内容定然不符合中职生的实际状况与需求。同时,相应的课程设置不合理,缺少实践课程内容。因此,在实施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整合的过程中,要做到因材施教,以学生的实际特点需求为切入点,并要实现课程的合理设置,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确保学生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巩固理论知识,并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满足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实际要求。

3.3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

信息素养是当今时展对人才素质的必然要求。实现信息技术与电工电子专业课程相结合,要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教学方法加以创新,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来切实提高人才的综合能力素质。比如:教师可以采用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指导来确保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逐渐融入到信息技术下的教学范围中。再如:为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来实现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是要确保案例要具备可操作性,这样学生才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实现自身的进步与成长。此外,教师还应该以信息技术为媒介来构建仿真模拟实验,将知识立体化、形象化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以在调动学生主观积极性的基础上,确保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信息化教学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4总结

电子信息教学论文第5篇

[论文摘要]为在高等院校培养面向21世纪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对教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根据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结合目前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的现状,提出了高等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的改革设想与建议。

一、引言

近几年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社会需求旺盛的热门专业,其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在这种生源充足、社会需求旺盛的一派大好形势下,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如果不能及时改革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改善实验手段,教学质量就无法保障。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必须解决以下带有根本性、战略性的问题:(1)办学规模与教学质量的问题;(2)专业雷同与办学特色的问题;(3)专业宽口径与人才多样化的问题;(4)与上述相关的教学组织运行的问题。只有解决好上述问题,才能使高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在目前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实验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理论课内容陈旧、授课手段单一,实践内容少,与迅猛发展的现代电子技术严重脱节。大多以理论课讲授为主,学生动手实践机会较少。课程内容陈旧,主要是《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讲课内容以模拟单元电路和中、小规模数字集成电路为主,与目前IT产业大规模集成电路器件高速发展和应用的趋势严重脱节。讲课效果较差,学生普遍感觉“学习的知识实践中用不上,实践中需要的知识没学过”。

2.各门课授课内容之间缺乏有机联系,缺乏一个统一明确的目标。有的课理论太多与现代技术联系不紧密,有的课内容与其它课有重复,从总体来看,培养目的比较分散。

3.一方面授课的内容与最新发展的技术严重脱节,一方面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知识结构得不到优化和充实,易造成老师不敢多讲,学生不愿多听、动起手来什么都不会的恶性循环局面。

4.实践环节内容手段比较单一,实践环节只让学生了解及掌握最基本的东西,在综合能力培养方面、在实际问题解决方面、在创新性方面缺乏必要的内容。

在这种情况下,进行适应时代需要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是培养现代电子专门人才迫在眉睫的需要。

三、教学改革的具体建议

(一)以提高技能水平为教学核心,采取多种实践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不能采取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我们把实践课题分成不同的课程类型:项目中心类型、任务中心类型、问题中心类型、训练中心类型、体验中心类型、案例中心类型和复合类型等。例如单片机的实践训练就采取“任务中心”、“训练中心”和“项目中心”相结合的复合型教学方法,以完成一个实际课题为中心,带动训练和项目,学习相关知识。电子产品工艺训练则采取训练中心的教学方法,从元器件的测量、元件的装配、元件的焊接、电路的调试、电路的维修等工艺进行反复强化训练,通过大量的实践达到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熟练程度。对实践课程的考核方式也要相应改变,强调进行素质考核与技能考核,减少知识的记忆力考核。实践类课程的笔试一律开卷考核,允许学生使用任何工具和仪器。有些实践课程可以进行分段考核和实时考核。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更好地培养电子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没有一支符合高等教育要求的师资队伍,即使有好的教学计划和一流的实验实训设备,也实现不了培养合格的学生的目标。打造一支教学效果好、科研能力强、实践经验足、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三)注重计算机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基础知识的融合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使得计算机技术成为各学科专业不可缺少的工具和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与计算机技术联系最为紧密。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对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利用软件和硬件技术开发应用计算机技术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其本科教育中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操作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和开发应用计算机的软件设计能力。因此,学生应具备较强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除了会使用已开发的软件包外,还应对已有的软件包进行二次开发或直接利用某种高级语言进行设计开发,也能从事控制电路、接口电路等方面的设计与调试工作。因此,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计算机基础尤为重要,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关系到能否达到培养目标、能否适应电子信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十分紧密,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计算机的内容虽有独立性,但在很多情况下已很难将计算机技术单独分离出来,其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十分紧密,并逐步走向融合。因此,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衔接中,必须注意到这种融合性,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理论及实验教学中多结合计算机技术。例如,在《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课程实验中可让学生自己编程处理,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很好的计算机教学效果。

(四)建立实验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估机制,强化开放实验教学的组织与管理,确保开放实验教学质量。开放实验教学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在开放实验教学过程,既坚持“以学生为本,自主学习”,满足学生课内外的要求,又及时给学生提供正确的引导。对于课程内规定完成的实验,要采用提前集中授课的方式,让学生完成预习后,在网上预约实验时间。计算机管理系统及时为学生排位,根据学生的实验记录各种相关信息,供教师和学生查询。针对开放实验后可能会存在学生抄袭实验数据、实验报告等问题,要建立实验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估机制。具体构思为:学生进入实验进行课内实验时必须通过预习检查(可通过预习检查课件进行);基础实验教学过程实现网络化管理;值班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质量进行随机抽查;加大实验报告的比重;采用答辩和集中进行操作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法,确保开放实验教学的质量。

(五)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大胆进行全面教学改革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观,教育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一方面,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各种问题,从发展战略、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到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管理,都可以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原则得到启发;另一方面,在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知识、能力、行为,作为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原则与实施素质教育出发,高等教育和教学改革就可以在面临和解决经济体制转变、高等教育大众化到来的一系列问题时,少走弯路。在实践教学改革中,可以给学生选择学习的更大的自,使学生相对独立地进行实践,扬其所长;在改革传统的考试方法时,以考评综合实践能力为主,用实验操作、完成设计课题等方法考核学生,促使学生真正为提高能力而学。

参考文献

[1]王皖贞,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3.63(3):8-11

电子信息教学论文第6篇

信息技术和高校电子商务课程之间相互结合,是将信息技术以工具形式和课程相互融合一体,是课程教学体系中非常重要要素,可以成为教师教学工具,学习学习重要方法,重要教材。在教学全部过程中应该把信息技术资源,人力资源和教学课程有机集合起来,并在教学方法,课程内容,教师实施和自然融为一体,建立一个新的课程教学模式,同时创建新的教学方式。在整合两者之间关系同时,要体现出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课程双向性,也就是信息技术对于电子商务课程推动作用。信息技术如何进行改造,课程如何进行设立,商务课程是创新中对于信息技术新的开发,但是这也是一个非常关键核心问题,设计到如何建立信息文化背景下的对于信息课程整合新形式,吐过利用课程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是非常重要内同,要求对于变革人传统教育思想观念,教育教学新方法都有着一定促进作用。这就是要求在教学中能够不断以人为本,强调人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合作性,是建立新型教学环境重要保障。

2信息技术如何更好与电子商务教学相互结合

如何更好的将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教学相互结合,理论上非常一致看法是要整合出一个有机整体,也就是电子商务课程和信息技术整合能够有自身特点,应该能够向着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都开始进行探索。也就是学生在学习电子商务课程中,要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使得两者之间相互交叉学习。另一个方面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能够进行深层次培养信息技术素养,电子商务和信息技术相互结合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第一,认识信息技术知识,比如对于物理化学课程学习;第二,应用信息技术,要求在教学中能够做到个别辅助教学管理,教师要充分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第三就是开发信息技术,要求进行信息技术基础教学同时,还要对于课程进行改革,比如可以利用传统模式,粉笔,黑板和电视等方式进行教学;第四要融合信息技术,对于整个教学技术阶段要进行全面改革。

3对于信息技术和高校电子商务教学深入研究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模式,要具备很多条件,比如备课,上课,练习等很多方式,信息技术作为电子商务教学重要工具,可以在学生的组织领导下进行学习,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电子商务教学提供非常好服务,电子商务课程要充分加强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如何更好将信息技术和高校电子商务教学相互结合,具体方式有那些。第一,对于基础教学实现群体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成为一个有机共同体,在现实社会中,商务活动实质流是指的是通过团队学习,建立一个共同体进行教学,比如可以建立一个网络化平台进行相互学习。这样就可以了解到其他同学观点看法,不仅可以相互促进,同时还可以加强相互之间信任和了解,充分利用学院网络进行相互学习,加强相互之间思想碰撞,极大促进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建立起鼓励机制,推选出此近期非常好的创新主体进行学习,正确利用好互联网技术,比如大学生常用网络工具,电子商务发展平台,新网络时代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同时可以提出新的视角进行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网络观念,促使大学生科学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提高对于信息技术掌握能力。还可以进行主体论坛学习,建立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共同体,注册一个帐号或者一个信息,然后进行及时回复,还可以上传图片,声音,视频和动画等很多方式,遇到问题还可以想共同学习帐号进行及时求助,这些都是可以很好提高高校大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所以说在高校建立校园网络并建立主体论坛可以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共同学习,也可以使得很多教师加入进来,把自己课程想大家尽享相互分享,还可以进行异地授课活动等等很多方式,都是可以把信息及时很好应用到高校电子商务教学中,同时在教学课程中,最重要方式就是促进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都是非常值得推崇的重要方式。所以说把网络信息技术应用电子商务教学中是非常重要一项教学模式体验。随着各种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完善,电子商务技术也在不断成熟和进步,尽管网络使得电子商务发展遭受到巨大冲击,但是不论是从什么角度上说,电子商务都是稳步向前不断发展之中,也不断被应用到生活中各个领域建设中。对于无需双方会面就是进行相互交易的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已经是现代社会消费者和生产者都竭力进行推广和应用的交易渠道,对于目前发展模式来讲,高校电子商务也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一步一步进行培养和学习,这就需要更多人力和物力付出。

4结论

电子信息教学论文第7篇

[论文摘要]为在高等院校培养面向21世纪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对教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根据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结合目前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的现状,提出了高等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的改革设想与建议。

近几年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社会需求旺盛的热门专业,其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在这种生源充足、社会需求旺盛的一派大好形势下,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如果不能及时改革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改善实验手段,教学质量就无法保障。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必须解决以下带有根本性、战略性的问题:(1)办学规模与教学质量的问题;(2)专业雷同与办学特色的问题;(3)专业宽口径与人才多样化的问题;(4)与上述相关的教学组织运行的问题。只有解决好上述问题,才能使高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在目前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实验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理论课内容陈旧、授课手段单一,实践内容少,与迅猛发展的现代电子技术严重脱节。大多以理论课讲授为主,学生动手实践机会较少。课程内容陈旧,主要是《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讲课内容以模拟单元电路和中、小规模数字集成电路为主,与目前IT产业大规模集成电路器件高速发展和应用的趋势严重脱节。讲课效果较差,学生普遍感觉“学习的知识实践中用不上,实践中需要的知识没学过”。

2.各门课授课内容之间缺乏有机联系,缺乏一个统一明确的目标。有的课理论太多与现代技术联系不紧密,有的课内容与其它课有重复,从总体来看,培养目的比较分散。

3.一方面授课的内容与最新发展的技术严重脱节,一方面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知识结构得不到优化和充实,易造成老师不敢多讲,学生不愿多听、动起手来什么都不会的恶性循环局面。

4.实践环节内容手段比较单一,实践环节只让学生了解及掌握最基本的东西,在综合能力培养方面、在实际问题解决方面、在创新性方面缺乏必要的内容。

在这种情况下,进行适应时代需要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是培养现代电子专门人才迫在眉睫的需要。

三、教学改革的具体建议

(一)以提高技能水平为教学核心,采取多种实践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不能采取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我们把实践课题分成不同的课程类型:项目中心类型、任务中心类型、问题中心类型、训练中心类型、体验中心类型、案例中心类型和复合类型等。例如单片机的实践训练就采取“任务中心”、“训练中心”和“项目中心”相结合的复合型教学方法,以完成一个实际课题为中心,带动训练和项目,学习相关知识。电子产品工艺训练则采取训练中心的教学方法,从元器件的测量、元件的装配、元件的焊接、电路的调试、电路的维修等工艺进行反复强化训练,通过大量的实践达到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熟练程度。对实践课程的考核方式也要相应改变,强调进行素质考核与技能考核,减少知识的记忆力考核。实践类课程的笔试一律开卷考核,允许学生使用任何工具和仪器。有些实践课程可以进行分段考核和实时考核。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更好地培养电子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没有一支符合高等教育要求的师资队伍,即使有好的教学计划和一流的实验实训设备,也实现不了培养合格的学生的目标。打造一支教学效果好、科研能力强、实践经验足、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

(三)注重计算机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基础知识的融合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使得计算机技术成为各学科专业不可缺少的工具和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与计算机技术联系最为紧密。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对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利用软件和硬件技术开发应用计算机技术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其本科教育中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操作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和开发应用计算机的软件设计能力。因此,学生应具备较强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除了会使用已开发的软件包外,还应对已有的软件包进行二次开发或直接利用某种高级语言进行设计开发,也能从事控制电路、接口电路等方面的设计与调试工作。因此,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计算机基础尤为重要,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关系到能否达到培养目标、能否适应电子信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十分紧密,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计算机的内容虽有独立性,但在很多情况下已很难将计算机技术单独分离出来,其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十分紧密,并逐步走向融合。因此,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衔接中,必须注意到这种融合性,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理论及实验教学中多结合计算机技术。例如,在《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课程实验中可让学生自己编程处理,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很好的计算机教学效果。

(四)建立实验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估机制,强化开放实验教学的组织与管理,确保开放实验教学质量。开放实验教学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在开放实验教学过程,既坚持“以学生为本,自主学习”,满足学生课内外的要求,又及时给学生提供正确的引导。对于课程内规定完成的实验,要采用提前集中授课的方式,让学生完成预习后,在网上预约实验时间。计算机管理系统及时为学生排位,根据学生的实验记录各种相关信息,供教师和学生查询。针对开放实验后可能会存在学生抄袭实验数据、实验报告等问题,要建立实验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估机制。具体构思为:学生进入实验进行课内实验时必须通过预习检查(可通过预习检查课件进行);基础实验教学过程实现网络化管理;值班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质量进行随机抽查;加大实验报告的比重;采用答辩和集中进行操作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法,确保开放实验教学的质量。

(五)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大胆进行全面教学改革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观,教育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一方面,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各种问题,从发展战略、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到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管理,都可以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原则得到启发;另一方面,在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知识、能力、行为,作为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原则与实施素质教育出发,高等教育和教学改革就可以在面临和解决经济体制转变、高等教育大众化到来的一系列问题时,少走弯路。在实践教学改革中,可以给学生选择学习的更大的自,使学生相对独立地进行实践,扬其所长;在改革传统的考试方法时,以考评综合实践能力为主,用实验操作、完成设计课题等方法考核学生,促使学生真正为提高能力而学。

参考文献

[1]王皖贞,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3.63(3):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