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图式理论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3-17 18:06:00
图式理论论文

图式理论论文第1篇

最早提出图式这个哲学概念的学者,是德国哲学家康德。上世纪初期,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首次把图式概念引入心理学。1932年英国心理学家巴特利特进一步发展了图式,并赋予了图式新的概念。1980年,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姆哈特经过一系列的研究,把图式这一概念发展成了完整的一套理论,为完善图式理论作出了巨大贡献。Carrel和Eidtelheld认为,任何文章本身是没有意义的,要理解文章,读者就必须启用已有的图式,再结合文章所输出的信息,不断构建语篇知识,才能完成对文章的正确理解。背景知识就是指读者在阅读前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这种背景知识也被称为图式。彭聘龄把图式称之为“心理图式”或“心理组织”,认为图式是个人已有类似经验的一种组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纷纷从事阅读理论的研究,并取得丰硕的成果,图式理论就是众多成果中最突出最有影响力阅读理论。自德国哲学家Kant在1781年最早提出图式这一概念以来,二十世纪七十到八十年代期间Anderson,Rumelhart,Carrel,Johnson,Hudson都曾把图式概念引入英语阅读。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很多学者在英语阅读领域中,尝试应用图式理论进行研究实验,并认为图式理论在指导英语阅读理解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基于图式理论的英语阅读教学研究也日益增多。顾晔通过研究,得到这一结论:图式理论不仅在英语教学内容、英语教学环节和教学重点上起着指导作用,同时对教材编写有着导向作用。李慧敏指出图式理论能帮助读者掌握文章中所蕴含的语言知识、语篇知识和背景知识,同时揭示了这些知识与英语阅读的关系。吴学容在研究中之处怎样激活图式,并介绍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运用图式的方法。温焜用实验的手段来证明,在教学环节设计中,只有分层次运用图式理论,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

二、基于图式理论的高中英语教学

按照内容来划分,图式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修辞图式。语言图式是读者先前已有的语言知识,包括词汇、句型和语法方面的知识。读者有了一定的语言知识,才能对文章的语言符号进行解码,语言图式是进行英语阅读的基础。根据语言图式,学生的语言知识直接影响到阅读理解的熟读和正确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扩大学生词汇量,教授基本句型和分析句子结构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的能力。内容图式是指读者在文章讨论的主题、内容和文化方面的知识。在阅读过程中,读者拥有的内容图式越丰富,对文章本身的依赖性就越少,阅读时难度就越低,阅读的速度就越快,理解的正确率就越高。由此可见,教师除了重视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还应注重对学生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特别要对英语国家的文化有敏感性和鉴别力。修辞图式是指读者在文章体裁和篇章结构方面的知识。要想进行有效的阅读,首先要具备篇章知识,不具备篇章知识的读者是很难讲究阅阅读效率的。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必须教会学生掌握不同的文章体裁、修辞手法和篇章结构方面的知识。阅读理解是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修辞图式相互作用的结果。读者对文章中语言符号进行解码,需要语言图式参与,而要对文章内容加以辨析、推测和验证,则需要内容图式和修辞图式的运用。要进行有效阅读,读者就得依靠这三种图式,缺一不可。

三、研究实验

为了证实图式理论对高中英语阅读有效提高的可行性,我设计了一个实验,以任教的两个平行班高一(2)和高一(3)为实验对象。两个班级总人数均为40人,每个班男生20人女生20人,出生于1997至1998年之间。两个班的英语入学成绩相差无几,分别为87.56分和87.42分。在我进行阅读前测前,两个班级的阅读课时一致、内容和作业统一。(2)班作为实验班,采取图式理论指导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3)班作为对照班,继续采取传统的阅读教学。在实验前,我进行了前测,以比较两个班的差异。前测测试题是在英语学习辅导报高一2013-2014学年中,5套英语考试卷中精挑细选的阅读理解题,四篇阅读,总分30分。为了确保成绩的真实性,实验班和对照班均由班主任监考,测试时间一致,测试内容、容量及分值相同。从表中不难发现,实验班在前测中的平均成绩为18.6分,对照班的平均成绩为18.4分,均分相差无几,三个分数段的学生人数也都差不多,所以,两个班级的阅读能力在实验前是相当的。后测使用的试题也是从《英语学习辅导报》上精心挑选的,跟前测相比:题量一样,分值一样,难度相当,参加测试对象不变,同样均由两个班级的班主任老师监考。表中数据表明,在后测中实验班均分比对照班的均分高整整2分,阅读成绩要明显高于对照班。由各分数段的学生人数分布得知:实验班的高分段人数远远多于对照班,同时低分段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班,低分段人数的减少说明学生的阅读成绩在提高,甚至已经进入高分段了。所以,实验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显著的。

四、结论和意义

图式理论论文第2篇

关键词:图式理论 语文阅读教学 运用

新课程实施以来,无论对于教育实践者还是对于理论研究者而言,阅读教学一直是所有人关注的焦点。探讨着“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教什么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怎么教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但是似乎所有的人都走人了一个误区。就是仅仅是从语文学科本身去研究,而忽视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图式理论是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理论,实践证明这种理论对语文阅读理解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它能够使语文知识结构化、系统化,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与常规教学比较,图式教学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图式及其图式理论

“图式”一词最早应用于哲学当中,是康德提出来的。20世纪初期,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图式概念引入心理学。目前关于“图式”的概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得到公认的是派鲁默哈特1980年提出的观点,他认为图式是由许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结合成一个有机体的一系列一般知识所组成的。这些知识在人的头脑中被安排到一定的单元中,这些单元就是图式。图式除了包含知识本身是怎样被表征出来的之外,还包括这些知识如何得到应用的信息,即包含一般所谓反映着知识结构的认知结构。

派鲁默哈特认为图式理论是一种关于人的知识的理论,这种理论是用来说明阅读理解的过程的。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读者的背景知识是最重要的因素,读者通过背景知识来理解和吸收新的知识。阅读对象本身即课文没有什么既定的意义,但是当读者大脑中相关的图式知识被激活以后。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所提供的条件和方向,被激活的图式就会和课文发生作用,并对它进行评价、整理和选择。所以说,阅读理解的过程实质上是运用图式知识对课文进行释义的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构造过程。

二、图式理论对语文阅读理解的作用

1,图式理论能够使语文知识结构化、系统化。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知识结构化可以说是提高学生阅读效率的有效途径,而图式理论在实现语文知识结构化方面具有指导作用。图式理论认为,框架是事物的组织、结构,也是图式。

2,图式理论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在图式理论的指导下,学生能够构建一种有组织的、易于激发的、便于检索的、利于迁移的良好的认知结构。从某种意义上说,认知结构就是一种图式,学生的认知结构就是由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图式组成的。以图式的方式形成的认知结构就具有这样的特点。

3,图式理论有助于提高阅读效率。由于图式集中了关于某一定型事物的具体构成的知识,它能为人们理解阅读材料提供一种积极的准备状态。当图式被激活时,人们对即将阅读的内容便会产生一种“预想”。当预想同材料所叙述的内容一致时,图式将促进对材料的迅速理解;当预想与实际的描述不一致时,读者会修改原有的图式或重建新的图式,而使自己拥有的图式日益丰富。

三、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激活学生的图式

1,讲究趣味,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阅读教学,必须具有趣味性,以激发学生学习、钻研的兴趣为着眼点,目标设计、课程拟定、内容安排、形式选择、情境创设、效果评价等都应体现趣味性,使学生乐意参与,达到寓教于乐、启智于动的目的。在教学时教师要特别注意方法,切忌生搬硬套,让学生陷入厌学的歧途。教师的讲解要力求形象生动,融理性的知识于生动的课堂之中。学生兴致盎然,头脑中的图式才会活跃起来。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在教《孔乙己》的时候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是读过《孔乙己》的人,几乎都在心底留下了这个旧社会苦人儿的形象。……有人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而鲁迅写的这个孔乙己究竟是怎样一种悲剧呢?是命运的悲剧?是性格悲剧?还是社会的悲剧?学了这篇文章后,可以找到正确的答案。”这样的导语设计造成学生心理的悬念,引起学生阅读需要,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兴趣,激活了学生头脑关于“命运”的图式,促进学生迫不及待地去钻研课文,寻找答案。

2,创设情境,深化体验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很普遍了。媒体的介入,让我们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声音、影像、动画通过多媒体的完美组合,能够帮助创设情境,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切身体验,促进学生背景知识的积累和内容图式的生成。如郭初阳老师所讲授的《珍珠鸟》一课。郭老师在讲授这篇课文之前已经让学生事先预习了,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学生的头脑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图式。在这个基础上,郭老师把这篇课文置于众多的相关性的文本群中,如筱敏的散文《鸟儿中的理想主义》、伏契克的小说《绞刑架下的报告》、斯蒂芬・茨威格的《象棋的故事》、司马光的诗歌《放莺歌》、欧阳修的《画眉鸟》,同时还运用了影像作品,彭羚的《囚鸟》中的歌词、经典影片《群鸟》和《刺激1995》的片段,这些文本和影视作品又给学生创设了一种情景,这种情景让学生发现了作品新的内涵,即课文中的笼子不仅是有形的,更是无形的,即是心灵的笼子。媒体的演示直观而生动,潜移默化中给予了学生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促进了内容图式的生成和丰润。

3,适当提示,合理联想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细节的提示,以文中的线索引发合理的联想,如谐音联想、意义联想、图文联想等,唤醒学生原有的相关图式,促进对新阅读材料的理解。例如,教师在教授柳永的《雨霖铃》的时候,在学生理解了这首词是作者借秋天的景色来抒发感情的情况下,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你们还知道哪些借描写秋天景物抒发内心情感的古诗文?这样学生自然地就可以联想到许多,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红藕香残玉簟秋”“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等等有名的诗句,这样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而且还唤醒了学生原有的相关图式。

图式理论论文第3篇

关键词:图式理论听力理解听力教学

一、图式理论

图式理论是认知心理语言家们用以解释理解心理过程的一种理论。最早由著名哲学家康德于1781年提出。20世纪30年代初,英国心理学家巴特利特应用并发展了图式概念。所谓“图式”是指每个人过去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储存的方式;是大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或积极组织;是被学习者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对新信息起作用的过程;是怎样把这些新信息丰富到学习者知识库中的过程。大量的认知理论证明,图式是认知的基础,人们在理解、吸收、输入信息时,需要将输入信息与已知信息(即图式)联系起来。对新输入信息的解码、编码都依赖于人脑中已存的信息图式、框架或网络。输入信息必须与这些图式相匹配,图式才能起作用,完成信息处理的系列过程,即从信息的接受、解码、重组到储存。

二、听力理解与听力理解过程

语言学家Widdowson指出,听力理解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听懂说话的语法结构,听到并接受相关语音及语法的信号系统所组成的句子,这种理解仅限于理解句子的字面意义;二是从语言的功用来理解,即除理解字面意义外,还得理解所听到的说话的交际动能,这样的活动可以称之为听力理解。“听力理解过程决不是一种单纯的语言信息解码过程,而是一种解码过程与意义再构建的结合。”也就是说,听力理解过程决不仅仅是听者在词汇、句法、语义层面上对所得到的语言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还是听者根据语言理解加工过的信息,在记忆中搜寻与之相关的经验和背景知识并加以运用,对话语信息进行预测、假设、推断和得出结论的过程,是语言理解和问题解决的过程。

三、听力理解模式

听力理解包括“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和“交互”三种模式。“自下而上”的听力理解模式是指听者在词汇、句法、语法层面上对听力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和解析来确定单词、句子或篇章的意思。“自上而下”的听力理解模式是指听者运用与话题相关的背景知识对所听信息进行推测或假设以及对预测或假设的确认。“交互”的听力理解模式是指“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理解模式交替使用的听力理解模式。

四、图式理论对听力理解的作用

听力理解是一个将头脑中的图式与接收信息联系起来的过程,因此图式在听力理解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总的来讲,图式有利于加强对听力资料的理解。

1.图式有助于听者对上下文的预测。预测能力是听力理解的重要技巧,是听者根据背景知识预知和上下文推测说者意图的活动。学生从所给的文字材料中找出微观背景知识,建立信息框架,弄清所听文章的类型、结构和大意,就能激活相关的背景知识。当听者的图式被具体的听力材料激活时,就可以有效的预测出所听材料接下来的内容。

2.图式有助于克服心理焦虑。有些高职学生在听力理解过程中一遇到生词或不理解的句子就烦躁不安,有些学生甚至还没开始听就产生了畏难情绪。这种焦虑情绪无形中阻碍了信息的输入,降低了信息加工的有效性,从而影响了对听力材料的理解。因此降低听力过程中的焦虑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图式为学生理解听力材料提供了心理框架,使其处于一种积极的准备状态中,焦虑情绪自然就得到了缓解。不少学生表示,如果教师在听力训练前对将要听到的材料作相关的背景介绍,他们则会感觉心中有数,在听的过程中,能更能专注于重要的信息。这是因为学生所具备的相关图式越多,就越能在听力过程中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从整体上把握语言传达的信息,不会因未听懂个别生词而感到紧张、焦虑。

五、图式理论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图式理论对提高高职学生听力水平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要注意引导和训练学生正确运用图式理论。

1.图式的激活与建立。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教师要耐心地、有意识地在听力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激活已有图式、构建新图式。图式通常被分为两类:形式图式和内容图式。

形式图式是语言知识及运用语言的能力,它是听力理解的前提和先决条件,主要包括听者对词汇、语法和语言习惯的掌握和使用能力。有了这种图式,学生就可以比较顺利地应用它浏览听力材料的练习,根据问题和选项对文章大致内容进行预测。高职学生英语词汇量小,语法知识支离破碎,听力训练前教师要帮助学生回忆其已掌握的单词、句型,补充可能遇到的新单词、句型,并对相关的语法知识进行讲解。间接降低听力材料的语言难度,使学生有信心听懂材料的内容。

内容图式指关于语篇的文化背景知识。语言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语言学习者所具有的文化背景知识决定的。而大部分高职学生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缺乏了解。因此,在教学中,经常有学生反映能听懂一段话中的每一个句子,但却不理解整段话的意思,或理解上有偏差。

2.图式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图式理论为基础,Underwood提出了三段式听力课堂教学模式,即听前阶段,听力理解阶段和听后阶段。

听前阶段主要是教学词汇和激活与听力材料相关的图式。通常采用视听手段,利用图片、照片、幻灯、多媒体等形式,引导学生讨论有关内容,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扫清语言和文化障碍。听前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兴趣和欲望、熟悉话题、预测大意等。

听力理解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一方面运用自上而下的信息处理方式对材料进行预测,推理,掌握文章大意;另一方面运用自下而上的方式抓住关键词句,进行细节的听辨。

听后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听过的材料进行讨论、角色扮演、口笔头转述所听内容、写梗概等,以巩固他们在大脑中建立的新图式。

英语听力方面的长进会促进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因此听力教学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至关重要。把图式理论引进听力教学,使得它有序和有效地进行,对听力教学有效进行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图式理论的运用,改变了教师和学生对以往听力理解的传统观念,为英语听力教学带来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参考文献:

[1]Widdowson,H.G.TeachingEnglishasCommunication.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78.

[2]丰玉芳.图式理论与英语听力理解[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1,(1).

[3]郭艳英,高玮.图式理论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促进作用[J].长春大学学报,2007,(2).

[4]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5]李宏然.图式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J].职教与经济研究,2007,(2).

[6]刘冬阳.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听力障碍分析及应对策略[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07,(4).

图式理论论文第4篇

1.图式理论与阅读。

图式概念是国外的哲学家和心理学家最先提出和应用,Kant最先提出。美国专家经过长期研究把图式概念发展成比较完整的理论,让图式以“等级形式”长期存储在记忆里,再把图式分为“内容图式与修辞图式”两大类。内容图式采用了不同种类的文章的内容;修辞图式是针对各类文章篇章结构的知识。

2.图式理论与阅读教学。

学生在进行英语阅读时需要根据自身所拥有的内容图式知识来推测文章中的内容事项,根据激活修辞图式知识,对整篇章节,每一个字符利用文字译码的方式来进行确定,使推测和实际结果进行比较,从而达到正确理解文章的目的。但是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图式方式并不能把作用发挥最大化,主要是对其进行全面的激活。很多原因也能够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对文章进行阅读,比如激活图式线索不完善、不具备基本图式等原因。所以在进行英语阅读的时候需要对图式理论有一个正确的把握。

二、案例分析

学生在英语图式教学中重点是对图式理论的掌握,通过教学实例来详细分析。针对高二学生进行英语图式理论,教学主题是:disasters。

1.主题导入。

教师首先给学生播放有关主题的视频和图片,对片中的情景让学生进行描述并回答有关问题:Howtode-scribeadisaster?为了减少学生的负担可以把问题改为:Whatprimaryaspectsshouldbeincludedwhenwedescribeadisaster?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等到教学结束再做回答。给学生灾难的图片思维导入,引入教学主题,学生由于图片的引入思维中已经形成了图片预学知识,但有限的知识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因此激活了学生的知识需求。

2.循环一。

教师示图,由学生想象灾难的类型并解释猜想结果的理由,在此期间教师不要公布答案,向学生提供一部分单词和残缺短语让学生进一步分析,之后公布答案。在此环节中以场景图式为出发点,勾起学生的灾难图式知识并获取短语信息,使学生有根据地进行猜测。

3.循环二。

“循环一”中解决了“发生过什么”这个问题,让学生对残缺部分短语进行讨论,学生会发现残缺部分都是事发时具体的东西,形成了不同的意见,引发争论。教师对此提供音频,使学生通过音频内容来制造信息差,这能够训练学生填空能力。学生讨论后的争执激发了求证欲,通过短语和音频内容相结合来确定答案,使猜测得到验证和修正。

4.循环三。

教师让学生再次阅读短文了解文章大意,再次提出开始的问题,要求学生对不同灾难的基本元素进行思考并给出答案,教师不能对答案进行补充,让学生再次阅读短文,然后回答教材中的不同问题,规定时间内总结出问题的答案并需要学生总结出主题中有关基本要素的答案。这主要培养学生略读和快速阅读能力。

5.结束。

图式理论论文第5篇

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只在于阅读中的技巧,更主要的是阅读前学生的知识储备,俗话说的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阅读活动开始之前,需要教师根据图式理论设计相关的教学任务,分别从图式理论的三个方面来安排教学。1巩固学生已有的语言图式,渗透新的语言点语言图式是英语阅读的基础,如果没有一定量的词汇信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影响图式理论其他两个方面的运用,不利于阅读的继续,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积累阅读材料的相关词汇、克服理解障碍以及降低文章词汇的难度。比如从阅读材料中挑选出与文本相关的一些生、难词汇,用趣味较强的小故事或者开展小组讨论进行词汇选择题,提起学生的阅读欲望和兴趣,或者根据文章的内容设计与文本主要观点相关的一些问题,通过提问式教学模式帮组学生逐一理解每段的大意,从而把握整篇文章的结构。教师在引导学生回答这些问题时可以有目的引入新的语言点,为后期学生自主阅读提供前提。2运用已有的形式图式了解文本的结构,从中掌握新的阅读技巧形式图式是学生理解文章大致方向的基础,不同文章的类型和结构决定了阅读技巧的变化,教师应该多让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并在阅读中教授一些相关的阅读技巧,比如在阅读议论文时应该着重理解每段的开头或结尾,找出文章的主要观点,而记叙文则需要找出文章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这样有目的的教授可以帮助学生正确把握文章思路,增进对文章核心与主题的理解。3融会原有内容图式,介绍新的背景知识内容图式是整个文章的写作基础,是作品产生的环境,在英语阅读中如果脱离文章的背景仅从本篇文章去理解,会导致理解的程度太肤浅。学生只有掌握一些相关的内容背景,读者才能更有效的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在阅读前教师可以针对文章有关背景知识与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自己提前收集与阅读内容相关的资料,或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搜集资料比赛,然后再分享讨论搜集来的有关文章的背景话题,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而且还加深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

二、在阅读过程中利用已有的图式内容,培养学生的推断能力

学生通过教师阅读前设计的问题,一步一步地从文中找出答案,并将答案串联起来理解整篇的文章核心。为了调动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比如问答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组进行问题设计,一组回答,轮流交换,这样有助于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会用图式理论来提高阅读技巧,这相当于英语阅读教学中比较常见的语境(即文本上下文)教学法。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生僻的单词,这时就需要学生脱离对字典的依赖,结合文章的语境,即联系上下文去推测这些词汇语句的含义,从而培养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比如王守仁、赵文书编撰的《泛读教程1》里介绍阅读技巧中使用的一个例子:“Phobias,suchasfearofheight,fearofwater,orfearofcrowds,canbeeliminatedthroughconditioning.”我们可以根据上下文中的出现的三个“fear”可以猜测出“phobias”的意思肯定就是“害怕、恐惧症”的意思,这就是语言图式的运用。但是以下这个例子我们却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去理解:Businesshadbeenslowsincetheoilcrisis.Nobodyseemedtowantanythingreallyelegantanymore.Suddenlythedooropenedandawell—dressedmanenteredtheshowroomfloor.Johnputonhisfriendliestandmostsincereexpressionandwalkedtowardtheman.这个片段即使用已有的语言图式对每个单词进行解释,也是无法准确获得核心含义的。但是我们若是熟练运用形式图式,从结构上去把握阅读文本的关键信息,再用头脑已有的相关背景知识去看,你会从第一句话里获取关于石油买卖的信息,再从文中找出关键词来证明自己的推断,文章中用了“elegant”这个词,那么很可能买卖的商品是汽车。接着从第三句中的“theshowroomfloor”可以看出文中地点是汽车销售场所。另外,“awell—dressedman”可以猜想是一个买主,这样就使得买卖图式整个具体化,最后一句可以从前文的语境中推断出卖主很想做成这笔生意的意思,这样在图式理论的帮助下对于英语阅读的理解就更加准确牢固了。

三、总结

图式理论论文第6篇

“图式”概念,是认知心理学中解释心理过程的一种理论模式。早在1781年德国哲学家康德(Kant)提出“:新概念、新思想必须要与人们现有的知识建立联系,才会变得有意义。”即人们根据已有的图式即背景知识去认识和理解新的事物。现代图式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其主要代表人物Rumehart把图式称之为以等级层次形式储存于长时期记忆中的一组相互作用的知识结构。他认为图式理论基本上是一种关于知识认知过程的理论。按照图式理论,图式是每个人过去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储存的方式,这种储存不是事实、经验简单地罗列和堆砌,而是围绕不同事物和情景形成有序的知识系统,人们把这种知识系统称为图式。图式是认知的基础,在大脑中形成后会对以后获得的信息进行重新组织、理解和记忆,人们在理解输入新信息时,需要把输入的信息与已知信息即背景知识联系起来。近些年来,一些语言学家和教师将图式理论运用到英语阅读、听力等教学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随后图式理论又逐渐被引用到翻译研究当中。本文将从语言、语境和文化图式三个方面逐一探讨图式理论与商务英语翻译的关系。

2商务英语的特点

商务英语是拥有一种特殊用途的英语。以服务于商务活动为目标,集实用性、专业性和明确性于一身,为广大从商的人们所认同和接受,并具有较强社会功能的一种英语变体。商务英语的使用范围广泛,涉及对外贸易、招商引资、国际旅游、海外投资、国际运输、商业广告等商务活动。语言结构上不仅术语、套语、专业词汇多,而且还相当一部分蕴含交际策略的委婉、客套用语。因此,商务英语是英语语言、商务知识、管理技能和其他专业知识的结合,因而其本身也具有独特性。从用词上讲,商务英语的词汇具有专业术语丰富、缩略语现象普遍、名词化程度高、新词汇层出不穷等特征。商务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商务英语词汇的特点。

2.1专业术语丰富专业术语是指适用于不同学科领域或专业的词,是用来正确表达科学概念的词,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专业术语要求单义性,排斥多义性和歧义性,且表达专业术语的词汇都是固定的,不得随意更改。商务英语拥有数量可观的专业术语,这些术语体现了明显的行业知识。

2.2缩略语现象普遍英语缩略语用简单的几个字母可以表达出复杂的含义,具有言简意赅、快速捷达的特点。国际商务活动是一种跨国活动,随着电报、电话和电传的发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经济合作等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远隔重洋的双方用电话交谈、发送电文,均要求简明扼要,便于记忆和记录。尤其是在全球经济趋向一体化的今天,为了省时节费,提高效率,人们在交际中力求浓缩快捷、言简意赅。因此,商务语域里的人们创造并使用着大量的缩略语。

2.3名词化程度高名词化是通过把句子变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从而使表达过程的动词和表属性(attribute)的形容词具有名词特性。在商务英语中,名词化现象十分普遍。不同的商务文体,名词化分布大不一样。文体越正式,其名词化程度越高。商务信函和合同中名词化现象占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是因为商务信函文体正式,商务往来中的报价、合同的签订、索赔的解决等往往具有法律效力。

2.4新词层出不穷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活动的丰富,语言也向多层面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新词。商务英语作为现今商务活动最常用的语言,也得到了丰富。就译者而言,这些不断涌现的商务英语新词的学习难度不言而喻

3图式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巧妙运用

翻译是一种语际间的语言转换,是将原语所蕴含的信息转化到目的语之中。在翻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是译者对原语的理解和对目的语的表述。从图式理论角度出发,对原语的理解就是充分激发译者大脑中的相关图式,对原话语进行准确的解码,然后对目的语进行全面的再编码,从而能更加有效地激活目的语读者大脑中已存的相关图式,达到交流的目的。在解码的过程中,译者应激活大脑中固有的与原语相关的图式,才能实现对原语的正确解码。即译者要有相关的语言、内容以及结构图式,在被激活的情况下才能正确地理解原语言。在编码的过程中,译者在充分理解原语信息的基础上,必须激活所掌握的相关目的语图式,对信息进行分析与调节,尽可能地使目的语读者接近原语所表达的思想。因此在翻译时,译者必须同时激活两个图式,一个是原语图式,另一个则是目的语图式。储存的图式越多,达到“既专又广”的程度,对文本的解读能力越强,就能更好地完成高质量的译文。简而言之,翻译就是原语和目的语之间的一种图式转换。

3.1语言图式与商务英语翻译

3.1.1词汇图式语言图式是指词汇、句式、习惯用法等方面的基础语言知识。商务英语具有普通英语的语言学特征,同时,商务英语又是英语语言、商务知识、管理技能和其他专业知识的结合,因而其本身又具有独特性。商务英语具有专业术语的单义性、排斥多义性和歧义性,有其本身的固定图式。因此,在进行商务英语翻译时,要将这些语言图式与具体的商务知识有机地相结合。

3.1.2句法图式商务语篇文体的多样性也决定了商务英语句式因文体的不同而不同。一般说来,商务英语中长句的出现频率高,句子结构复杂,逻辑性强,要想恰当地翻译这些长句,译者就应该充分激发大脑中的相关图式。

3.2语境图式与商务英语翻译语境图式就是指语言使用的环境因素。语境即是言语活动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所处的境况(黄国文,1988)。人们在言语交际的过程中要想顺利地交流思想和理解话语始发者的信息,必须运用语言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或不表现为言辞的主客观环境因素。这里所谓的言辞的上下文和主客观环境因素就是语境。语境是决定词义、语义的关键因素,因此,语境图式的传译在商务英语翻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3文化图式与商务英语翻译文化图式是指相关文化背景的知识结构。作为全球性的商务语言,英语以它的多样性和易变性而著称,这就导致英语以多种形式存在并具有文化背景的多样性。英语在与其他语言的接触中成长,成为一种混合语言而不断迅速演变,以满足文化和交际的需要。所以,译者要特别注意本国文化与异国的文化差异,以及英语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义信息、文化信息差异,尽量做到文化信息等值或对等。

图式理论论文第7篇

所谓图书馆资源管理模式,就是把“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物资资源”整合,是一个兼容的管理体系。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现在,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闲暇的时间越来越少,大部分人们越来越喜欢光顾网络信息服务,人们已经把网络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二、现代图书管理模式

1.现代图书知识管理模式。

所谓图书馆管理,是指运用现代管理学原理,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指挥等活动,对图书馆的各种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和使用,从而达到图书馆的预期目标、工作过程和图书馆的任务。这将对社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图书馆知识管理,主要是对于隐形知识和显性知识的“收集、整理、储存和运用”,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用户对知识和信息的需求,使得资源的配置得到了优化。这种图书管理模式不同于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即侧重点、管理对象和理论基础方面都存在这差异。

2.现代图书数字化的管理模式。

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对图书进行数字化的管理,即将大量的文献信息以规范的数字方式储存于计算机之中,把信息的“储存、管理、检索、和产权保护”等综合在一起,这就为读者提供了服务。它具有三个特点[2]“:文献资源数字化、文献传递网络化、文献资源共享化”。所谓文献资源数字化,是将文献信息转化为用计算机设备存贮的,二进制代码的信息,实现了对形式转换后的信息,计算机的管理;而文献传递网络化,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数字文献的传播;在数字图书馆时代,文献资源共享化,就是人们通过网络在网页上点击相关链接,就可以找到世界各地的文献资源。

3.服务主导型的管理模式。

所谓服务主导型管理模式,就是以“为读者服务”为中心,“读者第一、服务至上”,这是它的管理理念,要达到六个基本目标:“管理的互动性、管理的专业性、管理的服务性、管理的高效性、管理的系统性、管理的开发性”。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做到:“转变管理的理念,明确管理的目标;完善管理的机制,提高管理的效率;创新管理的方式,提升管理的活力;强抓管理队伍的建设,保障管理的实施;拓宽服务的领域,创新服务的模式”。在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以读者为中心”的管理原则,图书馆就会整体优化,步入现代化。

4.图书一体化管理模式。

图书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是将“收藏、借还、阅览、导读、参考咨询”等多项服务融为一体的服务模式,即尊重读者,体现人文思想,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通过信息资源,保障共享化,布局形式超市化。现代高校图书管理,采用“全开放式”服务模式,给读者带来了便利,提高了文献资源的利用率[3],为今后在查阅资料方面更加快捷。

5.注重网络阅读导读的引导。

所谓导读,即为引导读书者阅读起到指导的作用。导读的作用在图书馆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图书馆应该多多培养一批图书馆员,这些人要具备广博的网络阅读知识,同时,他们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网络活动方面的指导,让这种指导特别有效。同时,及时推荐专业的站点和热门网站,使得光大的读者学会鉴别精华和糟粕的方法,防止误入不好的网络。例如:在我校的图书馆就曾经在校园内开展“读书咨询”、“新书介绍”的活动,我们在校园的大学生活动中心,把一些新出版的新书,向酷爱学习的学生进行大力推荐,让他们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