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镶嵌工艺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3-17 18:05:54
镶嵌工艺论文

镶嵌工艺论文第1篇

在创作中产生影响。对现代建筑玻璃设计影响至深的可能应归属于公共艺术概念在建筑玻璃艺术创作中的体现与延伸。建筑本身就是一个公共空间的载体,其呈现出人们对居住性、人文性的需求。因此,针对具体建筑空间进行个性化的镶嵌玻璃设计代替了原有的固定题材套用格式,设计师的主体创造性得到前所未有的激发,它呈现出的是建筑、玻璃、艺术家三者之间的对话关系,它们的关联性不仅仅体现在空间、色彩、结构与光线的环境上,更是存在于独特而富有内涵的特定的人文情节中。上述这些具体的存在以及被创新的艺术符号已经证明了镶嵌玻璃艺术正在走向崭新的、更为广阔的研究领域。

二、艺术设计的运作

(一)现代镶嵌玻璃艺术的设计思想

现代设计语境及当代建筑形式,需求要不断孕育设计艺术的新思维、新构想、新实践,单一的技法手段与传统的设计样式已经远远不能跟进时代的步伐。事实上,设计艺术的审美准则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这些变化甚至往往是颠覆性的。那么,在新型的审美观念审美境界之下,现代建筑中出色的镶嵌玻璃设计应具备怎样的个性形态与语言特征呢?主要的应该有以下三点:1.关照建筑与文化环境的紧密性和一致性。建筑作为镶嵌玻璃的承载对象,其本体的建筑语言与建筑结构必然成为艺术家进行镶嵌玻璃创作时必要的考察条件,玻璃艺术家往往需要与建筑师进行紧密的沟通,深入了解该建筑的结构特征、空间分割、功能区块,然后进行针对性设计,利用光线与色彩对建筑空间进行全新的规划及塑造。在考察建筑本体的设计结构与空间关系的同时,建筑所存在的历史文化环境同样是镶嵌玻璃艺术设计需考虑到的重要的环境元素,创作的主题与内涵必须符合建筑主体的文化氛围,优秀的建筑镶嵌作品往往凸显建筑的文化价值。2.维护镶嵌语言与创作风格的继承性和独特性。尽管现代平板玻璃工业的制造手段已经获得了突破性的革命,艺术家已经不用在无法获得大面积的整块平面玻璃的基础上使用镶嵌条或者泥灰来架构整块的平面玻璃壁画,然而,传统镶嵌玻璃技法准则却得以完整的保存下来,不同肌理与色调的玻璃,在镶嵌条的衔接下变得条理而有序,镶嵌语言已经变成一种“分割”与“线条”的美学,“流动的韵律”成为镶嵌玻璃艺术区别于其它艺术门类的重要标志之一。镶嵌玻璃艺术独特的表现力是基于镶嵌玻璃艺术本身沉淀的独特语言来定义与区分的,无论工艺、材料还是科技的手法,都需要秉承镶嵌玻璃创作的核心特征,以此不断的丰富与拓展镶嵌玻璃艺术表现。当代镶嵌玻璃艺术创作非常重视艺术家独特的创作思维,艺术家的个性体现在镶嵌玻璃艺术品中,只有具备独特的个性,镶嵌作品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艺术家开始主宰玻璃艺术创作的风格,获得创作的主导权,这是现代镶嵌玻璃艺术创造性的想象力与张扬的个性不断补充与发展的结果,交融的文化与丰富思想展示出的镶嵌玻璃的核心魅力。3.把握安装结构与心灵层次的科学性和感知性。好的设计图纸未必能在现实建筑工程中得以实施,能否将镶嵌玻璃草图变成现实的建筑玻璃艺术作品,这不仅仅体现艺术家自身创作经验和把控能力,更需要对镶嵌玻璃的分割与承重结构进行精密、科学的演算,在重视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展示玻璃镶嵌艺术的魅力。玻璃通过光线营造不同的美学空间,这样的空间通过人的视觉来感知,视觉感知迅速转换为心理感受,使镶嵌玻璃艺术营造的空间不仅仅是室内或者室外的实体空间形态,更是潜在的心理空间,因为心理接受程度代表了观者的内心情感与接受程度,是艺术家与观者思维的最有效的沟通。

(二)现代镶嵌玻璃艺术设计的运作进程

基于上述现代镶嵌玻璃艺术的美学要求,设计与创作的全过程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连贯性的、在公共艺术意识形态指导下的镶嵌玻璃艺术创作行为,这个连续的创作过程将依次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1.进行场景选择与实地考察。进行镶嵌玻璃艺术创作之前,必须有一个实体(或虚拟)的建筑空间场景以展开玻璃艺术设计,这样的建筑场景或者公共空间一般由委托方提供。当然,也有由艺术家自主选择进行的自由艺术创作。艺术家针对备选的建筑场景进行全面、深入测算、调研、考察,是现代镶嵌玻璃艺术进入公共艺术形态思维并引导多元创作方向的重要途径。对于“环境”的理解,不能单纯认识为建筑本身客体的结构环境与结构特征,这仅仅是考察的一个方向,相关建筑的设计风格及所处环境的历史人文特征也是考察的重点目标所在。设计主题与环境变得冲突与纷繁,使设计呈现出多样的选择,艺术家在众多的信息中不断筛选,努力呈现与建筑主体文化相符合的逻辑魅力,并使个人风格得到最大的凸显。2.提交文本报告与草图方案。文本报告是基于“场景考察”汇总和研究之后的详细的文本文件,除去照片、尺寸、平面图纸、案例说明这些基本的文本框架外,重在透析设计灵感在本体建筑的文化语境下的适应性,以充分的说服力确立基础的设计概念与设计方向。艺术家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全新的设计概念后,不断完善设计概念,形成初步的方案样稿,这是在建筑场所考察与论证阶段结束后第一次呈现初步的、完整的、直观的设计图纸。3.完善研讨辩论与方案确定。论证与研讨的过程,实际在每个设计阶段都在进行,这不仅仅是艺术家个人自我的反思与完善,是设计师团队的论讨与协作,也是需求方与设计方之间的调和与衔接。好的方案,往往是在不断否定的论证中得到充分发展与完善的。在备选方案中选择最为适合的方案,提出完善意见,完成最终图纸,精确完成等比例缩小的样品制作,以图纸和样品为依据,进行工程施工与放大。4.完善工程施工与社会反馈。对整个建筑镶嵌玻璃制作工程进行报价,完成施工图纸(制作与安装),签订工程合约,在大型的建筑玻璃工程施工阶段,艺术家扮演监理的角色,控制作品的整体风貌与细节处理,并在制作期间拍摄样片,用以留存及宣传。艺术家本身需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时代使命感,公共艺术意识形态的创作语境更是要求艺术家在参与大型公共艺术作品中有效收集大众对艺术作品的评价与反馈,这是最为直接的了解艺术创作作品的社会接受度与体验度的最有效的途径,也是艺术家不断完善自我、突破创新的最为实际方式。艺术家准确了解自身创作作品在社会中的公众效应,将对艺术家解剖自我艺术本身有了可靠的现实依据。

三、艺术设计的创新

(一)镶嵌玻璃艺术设计在建筑空间的拓展

无论建筑空间中镶嵌玻璃的形式与应用怎么突破,作为建筑及公共空间的艺术表现形态,它始终应遵循公共性与个性化的统一;镶嵌语言的传承与拓展;善与美的传递及歌颂。其中镶嵌语言的独特魅力是镶嵌玻璃作为经典的艺术表现手段区别于其它艺术门类而具备的美学存在的价值,镶嵌玻璃的发展必须是发扬其表现的特点、弘扬其表现的优势,将镶嵌文化与审美扎根到当代艺术的创作语境中,将当代镶嵌玻璃应用深入向前推进;设计师或者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承担起社会影响的重任,镶嵌玻璃是与人心灵互动的艺术表达形式,需要把美的色彩、美的形式、美的光线传递到观者的眼睛与心灵世界中。现代镶嵌玻璃设计应用除去最为常见的壁墙与窗户装饰外,其应用的渠道已大大拓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大的方面。第一,位于室外空间的地板装饰、广场景观、院台庭池,专业的设计师往往能娴熟的应用玻璃的语言来表述镶嵌艺术的个性与镶嵌装饰的魅力。第二,在室内空间镶嵌玻璃的应用中,利用镶嵌玻璃来分解空间的隔断设计也正从“功能性”与“艺术性”的相互调和中显示出发展的可能性;吊顶空间设计同样也把玻璃镶嵌表现引入其中,玻璃往往是以悬挂、卯合的方式构成镶嵌装置作品;在立体的底模上拼贴玻璃马赛克,这种富贵、韵动的手段适用于水池、玄厅、门廊的设计主题……镶嵌玻璃正从“功利性的标准格式”朝着基于单纯审美的建筑装饰模块发展,如楼梯界面、楼梯扶手、吊顶灯具、门框台阶,照明艺术这些非功利性的审美设计带给建筑空间中的镶嵌玻璃艺术无与伦比的活力[2]。镶嵌玻璃艺术存在于现代建筑中的核心价值除去它独特的表现魅力外,还在于它能引介光线而对建筑空间加以修饰与改变,它能通过色彩对现实场景进行塑造与完善,它能牵引人们的心灵,唤起人类对美好情感的向往与歌颂。玻璃镶嵌艺术经历现代艺术形态的发展已经产生了众多的“变体”,这些变体多数是积极与进步的,它们代表了艺术观念的突破和实践经验的获得。中国美术学院玻璃工作室是国内少有的以学院派的模式推进现代建筑镶嵌玻璃研究的学术机构,其在专业学术精神的指导下进行了大量的玻璃镶嵌应用工程实践。屹立于该工作室北门的大型玻璃镶嵌壁画“哭泣的马”,是科研组以彩绘的方式进行的建筑镶嵌玻璃创作探索,它臆在打破传统的、指定题材的、单一线性的设计模式,而是以公共艺术的意识形态推进全新的艺术实践,创作“过程”成为成就作品完整度的重要衡量标准,而大众参与性与批判性则成为实现作品构成的主旋律,艺术家将自身与观者共同置于创作场景,从而有效的拉近了建筑与生活的关系,使简单的建筑空间因为玻璃而展示出活力与生趣。另一件实验性的创作陈设于该工作室二楼的马赛克镶嵌作品“窗台上的猫”,其采用胶粘的形式将彩色玻璃固定在透光的平板钢化玻璃上,承载马赛克玻璃的是大型的、透明的钢化玻璃窗,从而摆脱了笨重的、不透光的墙体承载,马赛克在光线下显得透彻夺目,夜景灯光的设计又使玻璃马赛克在白天黑夜都能展现出它稳固的光感效果;玻璃碎片中间的缝隙利用硅胶填合,既继承了镶嵌玻璃的表现形式,又减轻了作品的重量,在玻璃物理结构收缩性方面也得到了完美的处理。全新艺术实践的成功是基于玻璃材料的进步与艺术观念的革新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发扬了玻璃镶嵌的美学优势,创造了新的表现手法,丰富了镶嵌玻璃在建筑空间中的表现力。除此以外,在商场酒店的大堂建筑空间的壁挂装饰与吊顶设计市场项目中,镶嵌玻璃的表现形式也被巧妙的应用。上海绿地万豪酒店的大厅玻璃装饰就是个好的例证,在它不同寻常的以装置的概念进行建筑玻璃艺术推广中,我们可以看出,玻璃镶嵌不再是单一化的平面性表述,它正朝着立体与结构主义的模式进行发展,多维与多媒的发展方式,是镶嵌艺术突破平面、打破单一、走向立体空间的重要革新。

(二)镶嵌玻璃艺术设计在市场空间的开发

镶嵌工艺论文第2篇

中国的工艺美术品曾在过去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曾经是衡量一个王朝繁荣与否的标杆。中国的工艺美术品在制作工艺上分着行当,其中最有名的要数燕京八绝。今天我要谈的就是燕京八绝之一的花丝镶嵌工艺。花丝镶嵌是中国传统金银器的制作技艺,又称金银细金工艺,以花丝与镶嵌两种主要工艺为代表。金银器是历来为皇室享用的至尊极品,是财富的象征。由于用料珍奇,工艺繁复,历史上花丝镶嵌一直只是皇家御用之物,是我国传统奢侈品的工艺特色之一。近代考古发掘的商代墓葬中,出土有远在公元前16世纪到公元前14世纪的早期黄金制品,如黄金细丝和金片等。可知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先民已经熟练掌握了黄金工艺的制造技术。唐宋时期,金银器皿、首饰广泛流行,制作工艺日臻完备精湛。花丝镶嵌工艺在明清两朝步入鼎盛期。到1948年,北京花丝行业只剩170人,镶嵌行业只剩50人。2002年,北京花丝镶嵌厂宣告破产。直到近些年来,我国对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日渐重视。经过专家论证,2007年,花丝镶嵌工艺列入市级重点保护项目,2008年列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据北京市三级工艺美术大师据马佩坚的推测,目前北京仍在从事真正的花丝镶嵌工艺的,可能不足20人,这个行业的现状令人非常担忧。

一. 花丝镶嵌工艺的传承

花丝镶嵌行业目前扩大生产很困难,因为金银材料成本非常高。受市场需求不畅和产品创新不足、设计样式陈旧,还有做花丝镶嵌的大师渐渐年老,而我们这一代人知道花丝镶嵌工艺的已经微乎其微了,更别说是继承了,所以导致这门手艺面临着失传的危机。金作工坊总工艺师厉宝华说:”历史悠久、技法复杂、精美绝伦的花丝镶嵌工艺,是我们应该极尽所能去保护与传承的。我们现在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继承与回归,我们这代人责无旁贷。”

出身花丝镶嵌世家的北京工艺美术大师南志刚说,花丝镶嵌工艺是能琢磨一辈子的手艺。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学习、传承花丝镶嵌工艺呢?时代不同,我们学习花丝镶嵌工艺的内容和方法也必然有所不同。我们传承的过程中必须结合现在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首先应该对花丝镶嵌这门工艺的理论知识进行全面了解,掌握。手工艺的学习特别是花丝,不仅要美术功底,更要有耐心和毅力,这对我们这代年轻人来说是极大的挑战。我们必须把花丝镶嵌工艺的历史渊源,发展过程,文化背景,制作流程,都要一一剖析透彻,并且熟练的掌握其最基本的工艺技术。这个过程肯定是枯燥无味的,但是只有这样才有助于我们更清楚、更全面的认识花丝镶嵌工艺的优缺点,然后进行有选择、有针对性的学习。

其次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个三千多年前的工艺流传至今一定有他的可取之处,这就是我们要挖掘并且要传承下来的地方;但是发展到今天它几乎停滞不前,这其中一定有它的问题存在,并且我们还要找出导致它停滞不前的原因然后尽量摒弃或改善它。首先它停滞不前肯定是因为设计观念、设计手法都有落后于这个时代的地方,我们应该放弃这些不合时宜的设计思维和生产方式,把这项传统的手工艺与当今的设计方式、方法相结合,这样才会促进花丝镶嵌工艺的发展,也达到了传承花丝镶嵌工艺的目的。

最后应该传承花丝镶嵌最具特色,最核心的技艺。所谓花丝镶嵌工艺主要是有花丝和镶嵌两部分组成的。花丝工艺是拿金、银、铜等抽成细丝,以堆垒编织等技法制成。镶嵌则是把金银薄片打成器皿,然后錾出图案,或用锼弓锼出图案,并镶嵌宝石而成。制作花丝镶嵌饰品,要经过制胎造型、花丝成型、烧焊、咬酸(酸洗)等程序后方成半成品,再烧蓝或镀金银,提亮。有时,还要再“镶宝”或“点翠”方能整体完成。花丝镶嵌的精髓在花丝,由一根根花丝成为一件完整的作品,要依靠堆、垒、编、织、掐、填、攒、焊工艺,而每种工艺细分起来又是千变万化。后期的镶嵌、点翠则起到画龙点睛的妙用。所以我们应该掌握的花丝镶嵌工艺的核心技艺就是花丝工艺的技法,这八种方法各怀绝技,运用得好坏决定着每件作品的质量档次。只有熟练掌握了这些技法才能更好地剖析和研究花丝镶嵌工艺,但是不能单单只掌握掌握花丝工艺,我们还得结合镶嵌和点翠技法这样才能更全面的了解花丝镶嵌工艺,只有全面了解了才能进行有效果的传承,以及促进花丝镶嵌工艺的发展。

二、花丝镶嵌工艺的创新

1.当代工艺美术大师对花丝镶嵌工艺的创新

20世纪80年代北京工艺美术大师经过不断的努力把卡克图工艺与中国花丝镶嵌工艺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开创了花丝镶嵌发展的新局面。(卡克图工艺是发明于中世纪西亚一项传统的手工艺品制作技艺,其宫廷工艺的地位同样类似于我国的花丝镶嵌技艺。)

90年代北京工艺美术大师成功的开发了金银花丝嵌宝石人物摆件,用传统工艺语言表达了复杂的造型、情节场面和人物体态,人物面庞五官的塑造非常细致且秀美动人。

北京工艺美术大师白静宜近年来,创造了一种独特工艺叫透空镶嵌,也叫无胎镶嵌。这种工艺能充分显示宝石的光彩,使之互相辉映,互相折射,使人感觉奇妙无穷。

2010年北京工艺美术大师程淑美把立体造型与传统花丝镶嵌技艺结合,并以人物见长,使传统花丝镶嵌行业有了焕然一新的感觉。

四川成都60-70年代创造了用丝和片錾、填相同的材料和工艺,开发了一批造型别致、艺术风格新颖的产品并创造了填平花丝圆形造型的品种,使这一技艺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虽然这些大师们都做出了一些相应的创新,但是仍然不能扭转花丝镶嵌工艺停滞不前的局面,其原因是他们的创新主要是在原有的技艺上再添加一些别的传统技艺,或者只是改变或添加一种以前没有的造型。没有对花丝镶嵌工艺本身做出革新。

2、我们应该怎么样创新

花丝镶嵌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几千年前流传下来的历史财富,它蓄积了不同历史时代的精髓,保留了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民族历史的真实写照,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我们从中可以动态地认识、了解历史.但是,目前花丝镶嵌工艺行业不景气,面临着绝迹的威胁,我们认为问题主要出在设计观念落后于时代,固步自封,不了解当代文化与市场需求.时代的发展导致功能、审美、生产、经营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因此设计观念也必然会发生改变.

首先我们应从花丝工艺的的花样丝构成着手,因为金、银、铜是制作花样丝的原材料。花样丝既是花丝镶嵌工艺的初成品,又是制作花丝工艺的基础材料之一。因此,花样丝种类的发展,是花丝产品创新的基础。目前常用的花样丝大概有二十种。分别有花丝、拱丝、竹节丝、螺丝、祥丝、蔓丝、垒丝、麦穗丝、小松丝、凤眼丝、麻花丝、小辫丝、套泡丝、拉泡丝、门洞丝、抿丝、赶珠丝、坡棱丝等等,花丝种类多种多样,可以根据产品需要进行千变万化,改变花样丝的造型,纹样,来时花丝镶嵌的产品更符合现代社会的审美。

其次除培养人才、恢复传统工艺和行业外,还有赖于对传统设备技术的更新与改造。花丝镶嵌工艺是我国传统的手工艺行业,到20世纪90年代,60%~70%的工序仍然是手工操作,知道现在也只是达到了半机械化操作。时代的进步提高了生产力,却也改变了生产方式,传统的手工制作不再符合这个时代的生产节奏,花丝镶嵌工艺的机械化改造,可以使古老的工艺摆脱小生产的落后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和技术难度,所以传统工艺必须与先进技术设备相结合,这样才会显著提高产品的工艺质量,令新品种花式层出不穷。

然后要结合多种工艺设计制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进步加快了多元文化的并存与互动,这一新的现象又促使设计思维朝着多功能、多远化方向发展,所以我们也可把这种多元的设计思维用在对传统工艺的改造上。如,结合玉雕、景泰蓝、漆艺等工艺,在封建王朝金色是高贵地位的象征,所以花丝镶嵌的色调正好符合这一要求,可是在现在社会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金色不再是人们所追求的,他们希望标新立异,与众不同。所以花丝镶嵌工艺必须得结合其它工艺设计制作,比如面对现在年轻的群体,才用花丝镶嵌工艺和景泰蓝结合,就正好符合他们的审美需求。景泰蓝颜色鲜艳,色彩丰富,点缀在花丝工艺中,显得活泼而又不失优雅高贵。再例如面对中年以上的群体,采用花丝镶嵌和玉雕相结合,玉石质地细腻,性质柔和,温润素雅,再加上贵气的花丝镶嵌二者综合互补,恰到好处的给人一种沉稳而又不单调乏味的感觉。我们可以运用现代设计的理念采用多种形式结合,使花丝镶嵌工艺尽量符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

接下来就是充分运用科学新成果。工艺美术是艺术和科学结合的产儿。科学的进步,使得材料在不断的丰富,表现手法也在不断地发展。技术的边个,已由手工到机器而进入到电子计算机控制。我们必须掌握新技术并且运用到,花丝镶嵌工艺制作的各个方面。

再次题材的创新。传统的花丝镶嵌工艺主要是以吉样图案、八宝图案、龙凤图案及福、禄、寿字等传统图案为主。题材比较单一,我们可以转变思路把当今流行的一些元素或是自己原创一些图案作为花丝镶嵌的题材,让其更富有现代气息,更能为人们所接受。

最后创作载体的创新。传统的花丝镶嵌的创作载体主要以摆件、帝冠、凤冠等皇家用品为主,这也是花丝镶嵌工艺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必须在创作载体上进行更新使其更符合这个时代的需求。如可以朝首饰、包等方向发展。

四、结论

只有将花丝镶嵌工艺融入现代社会,将地域性融入国际性,让设计的观念与时俱进,才能将传统的技艺变为合时宜的现代手工艺。建立合理的设计思维,培养优秀传承新人,准确把握现代手工艺品的理念,本着振兴新花丝镶嵌工艺的原则,按现代化生产方式从事手工艺品的设计,这样才有可能使花丝镶嵌工艺在现代社会得到发展。

中国的花丝镶嵌工艺源远流长,种类繁多,技艺精湛,科学技术和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及影响遍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作为中华民族固有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花丝镶嵌,既是弥足珍贵的科学遗产,又是技术基因的载体。然而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花丝镶嵌工艺的保护和继承发扬却面临严峻的挑战,和许多中国传统工艺一样,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下,花丝镶嵌这门古老的皇家工艺也面临着相当大的冲击,整个行业陷入难以适应,后继无人的窘迫处境。我们必须行动起来,保护这项国家的古老工艺,这不单单是为了保护这项工艺,更重要的是在保护国家几千年的历史,历史不能被遗忘,花丝镶嵌不该被我们这代人遗忘,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文化艺术不该被遗忘,我们应该致力于花丝镶嵌技艺的传承发展与创新,让这一具有悠久历史和中国特色的宫廷工艺经典,重获生命力,以促进这一传统工艺能顺应市场趋势,与现代商业模式相结合、与国际流行元素相融汇、走向复兴之路。

参考文献

[1]向中华.金子的历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1995.11-15

[2]扬之水.奢华之色第二卷[M].北京:中华书局 2011.1

镶嵌工艺论文第3篇

关键词:线;彩色玻璃;视觉;特性

近年来,随着中国玻璃艺术的发展,彩色玻璃镶嵌艺术也被更多人所了解但并不深入。那么彩色玻璃的线到底有着什么样的重要作用,它有什么样的特性,与玻璃之间有什么关系,艺术家或者设计师又通过线向我们传达了什么呢?在文中,我们将讨论彩色玻璃镶嵌中的线的作用和线的独特魅力。

1 彩色玻璃线条的独特性

彩色玻璃镶嵌工艺属于玻璃的冷加工工艺,纯手工制作由金属镶嵌而成,是源于欧洲中世纪的一项古老的艺术。利用镶嵌工艺将各种不同颜色、肌理的彩色玻璃镶嵌在一起,组成各种不同风格的图案。彩色玻璃镶嵌工艺因为有金属线的参与,所以跟其他工艺相比,具备更多的线条和图形,线的律动给作品带来独特的味道。

1.1 彩色玻璃镶嵌的线具有不可回避性

线是美术最基本的造型手段之一,是构成视觉艺术形象的一种基本因素,更是彩色玻璃镶嵌工艺不可缺少的组成要素。可以说,没有线就没有彩色玻璃镶嵌艺术。在彩色玻璃镶嵌中,连接玻璃有两种工艺。一种是嵌条工艺,第二种是蒂凡尼工艺。不论哪种工艺,黑色的线条在彩色玻璃镶嵌中是不可避免的。这种工艺特点决定我们组织画面时,首先要寻找一些内在的轮廓线、结构线、构图线和创作者独特的情绪线等。

1.2 彩色玻璃的镶嵌线条具有不透光性

彩色玻璃镶嵌中运用的金属条为铅条或焊锡,具有不透光性。光透过玻璃呈现出缤纷的色彩,而不透光的金属条则衬托了玻璃的华丽。厚重的线将轻盈多彩的玻璃连成一片,带给我们空前的视觉感受。

1.3 彩色玻璃镶嵌中线具有连续性

彩色玻璃镶嵌的制作工艺要求每块玻璃之间都要有金属线的连接来固定画面,因此每条线彼此都是连接相通的。这就决定了彩色玻璃镶嵌中的线具有连续性,这种连续性的线能带我们迅速地浏览整幅作品,带我们领略彩色玻璃镶嵌的魅力。这种连续性也使得线条组成了一张网,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

2 线条对于彩色玻璃镶嵌艺术的重要性

2.1 线条是彩色玻璃镶嵌的结构支撑

彩色玻璃具有透光性,在光的作用下会变得透明,颜色也会更加鲜活,虽然这样的色彩非常漂亮,但是多少会显得轻浮不稳重。传统的彩色玻璃镶嵌主要用于教堂和贵族宫殿等严肃庄重的场合,由于工艺限制,不可避免的黑线起到了稳定画面和结构的支撑作用,使得彩色玻璃镶嵌画既生动又显得非常庄重。当薄且透明的玻璃镶嵌在金属轮廓中,玻璃就有了骨架和经脉。

2.2 线条是彩色玻璃镶嵌构成的基本要素

线条是美术最基本的造型手段,是构成视觉艺术形象的一种基本因素,无论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作品;不论是写实,还是装饰;不论是抽象的,还是具象的,在长期的美术发展过程中,“线”作为美术家创造形象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艺术语言,一直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并越来越显示出丰富的表现力及艺术美感。彩色玻璃镶嵌作品也不例外。

线条是彩色玻璃镶嵌画面构成的基本要素,因为彩色玻璃镶嵌是通过一块一块的彩色玻璃拼接而成的,画面中不可避免的线也就成了重要的视觉语言。所以,艺术家在彩色玻璃镶嵌作品中有了构思之后就要思考线的问题。既要考虑到画面的美观,又要考虑工艺的可行性,这是对艺术家的考验。可以说,没有了线也就没有了彩色玻璃镶嵌艺术,线的形式直接影响作品效果。

在彩色玻璃镶嵌中,线条的变化是多样的,方与圆,曲与直,每一条线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当我们欣赏彩色玻璃镶嵌的时候,我们惊叹于它的斑斓绚丽,也要看到线条的力量,没有线也就没有彩色玻璃镶嵌艺术的非凡效果。

2.3 线条是彩色玻璃镶嵌艺术家的情感语言

彩色玻璃镶嵌作品里的线条很好地依附于形体之上,靠线条本身的组织、结构,线条的穿插关系,分割与融合,使得画面虚实有度,气韵生动。彩色玻璃镶嵌中黑色的线就是艺术家的语言,可以表现美好,也可以有苦涩。例如,冰岛艺术家莱弗・布莱德福德的《渴望飞翔》,几何形的线条和边缘让人联想到展翅的飞鸟。艺术家通过这样的线条去表达形象,展示渴望飞翔这一主题。夏加尔为联合国设计的彩色玻璃窗就通过曲折与蜿蜒的线表现出了惋惜与忧郁。

3 彩色玻璃镶嵌中线的性格

线作为美术家创造形象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艺术语言,一直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并有丰富的表现力及艺术美感。彩色玻璃镶嵌作品也不例外。在三维空间中,线是塑造形体的外轮廓线和标明形体内部结构的结构线。所以,线在造型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水平直线给人以平静、沉稳、舒展、安宁的感受;垂直线给人以挺拔、刚毅、庄严的感受;自由曲线给人以自由、活泼、流动与愉悦的感受。

3.1 直线的性格

直线:是男性的象征。具有简洁明了、直率的性格表现,体现了一种力量美。

在形态上,粗直线表现强力、钝重、粗笨。细直线表现秀气、敏锐、微弱并带着神经质。锯状直线有焦虑、不安定的感觉。直线的这些特征在彩色玻璃镶嵌中更多地被应用于公共空间的装饰。直线的简约、干练,更接近于包豪斯风格的简洁,所以直线在现代风格的环境装饰中是经常用到的。这也符合现代人生活的特征,即希望简洁实用。简约的直线也可以有很多的变化使得画面简约而不简单,很好地融入建筑的风格。

3.2 曲线的性格

曲线给人的印象是柔和、丰满、优雅、间接、轻快、节奏感强、跳跃的。曲线从生理上和心理的角度来看具有强烈的女性特征。曲线的种类有几何曲线和自由曲线。几何曲线是用规矩绘制的曲线,与直线相比显得较温和、柔软,含有女性特征,具有优雅、有秩序的性格,并有较强的柔韧性和速度感。几何曲线的典型表现是圆周,它有对称和秩序性的美,表现现代感和准确的节奏。

4 结束语

线是彩色玻璃镶嵌的骨骼,也是彩色玻璃镶嵌的灵魂,是彩色玻璃镶嵌艺术的载体。充分地了解与运用彩色玻璃镶嵌的线形语言,能够使我们很好地把握线条与彩色玻璃形体结合的和谐性,赋予形式的美感。能够很大程度地表现对象,更能抒发艺术家的艺术情绪。

参考文献:

[1] 周静,邬烈炎.玻璃现代艺术[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2.

镶嵌工艺论文第4篇

关键词:公共空间;镶嵌艺术;关系

一、公共空间和镶嵌艺术的定义和类型

1、公共空间

又叫公众场所、公众地方、公共场所。是一个不限于经济或社会条件(纵然实际情况未必如此),任何人都有权进入的地方。譬如,城市街道、广场、草地、喷泉、建筑等人们不用缴费或购票进入,或进入者不会因背景受到歧视的空间。一般地说,公共空间主要用于聚会、市场和交通出行。

另外,从哲学、(城市)地理、视觉艺术、文化研究及社会研究等范畴来看,公共空间是关键性理论的某些标准。公共空间的定位似乎渐见迫切,因为资产涉及愈来愈多所谓“共享空间”。共享空间是公共空间最早的例子。其中,“公共空间”的私营购物中心,就是“私人空间”(私人场所)的例子。

公共空间的建设,体现了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可能。公共空间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机构化的权利空间和个人化的私密空间相区别;另一种是公开和共享,公开是对所有人开放,共享是无条件(免费,非预约)的开放①。但实际上是没有完全自由的公共空间的,因为有些公共空间场所虽然不需要支付钱款,但是有例如拒绝衣冠不整、流浪汉露宿、游客等附加条件。公共空间,可以提供一个开放的空间给人欣赏、参与和使用艺术品、艺术活动、艺术行为和艺术设施的空间。镶嵌艺术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手法,它可以存在于私人空间,更可以存在于公共空间中,与公众互动交流等。

2、镶嵌艺术

镶嵌艺术历史悠久,在艺术长河中镶嵌艺术有高潮也有低谷,但是它的魅力从未被忽视过。马赛克(Mosaics)是彩色玻璃料器的音译名,因为大部分镶嵌画是由玻璃料器制作的,因此我们便习惯用“马赛克”代替镶嵌。其实还有很多其他材料也可以用于镶嵌,比如贝壳或者天然石材等等.实际上,一切耐腐蚀的硬质材料被有机地排列组合并黏结固定后形成图案或绘画,这样的工艺都可以称之为镶嵌。例如,中国园林(公共空间)中用鹅卵石铺成的甬道,漆画艺术中的贴蛋壳工艺,还有在工艺品上用贝壳镶嵌的龙、虎图案等等。但是中国的镶嵌没有形成独立的平面工艺技术,而西方却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镶嵌体系。

今天,我们之所以有如此多优秀的或古老或现代的镶嵌作品可以欣赏、学习和研究,有两个最主要的原因:一是镶嵌作品多是用玻璃料器、鹅卵石、大理石等这些不怕风吹雨淋的材料,具有持久耐用性;二是大量早期镶嵌工艺多是用于铺陈道路、地面等公共空间中,在后期的考古挖掘中,这些地面镶嵌作品因为地面建筑物的倒塌掩埋而得到很好的保护。镶嵌工艺的魅力被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所欣赏并且实际运用,出现在更多的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中.

公共空间能为镶嵌艺术提供多种存在的空间可能,为镶嵌艺术家提供了参与方式和多种空间选择利用。反过来,镶嵌艺术可以更好的赋予公共空间艺术品位和城市文化内涵,为公众塑造更美好的精神家园和物质家园。

二、公共空间为镶嵌艺术提供空间基础

公共空间为镶嵌艺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基础。在公共场合中,能够引起公众广泛关注和兴趣的艺术作品,例如:雕塑、纪念碑、演唱会等,才是真正具有公共性的艺术作品。公共空间的性质能够为镶嵌艺术提供更广泛的关注和创作造型可能。例如,镶嵌艺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西班牙最富盛名的建筑师和设计师安东尼高迪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改变,使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镶嵌艺术从单一走向繁复,从平面走向立体,从绘画走向设计,从室内走向室外。高迪运用了多种材质和异形的料器进行镶嵌装饰,与传统的镶嵌手法有本质的区别。他别出心裁,创造性地运用了与公众生活紧密相关的碎陶瓷片、天然石材、贝壳、玻璃碎片等多种料器,料器的边缘也不再是规则性,有的是砸碎玻璃或瓷器时所产生的自然裂痕,呈不规则的几何形,并把质地、光感、形状、大小各不相同、纹饰不同的陶瓷料器完美地组合成美丽的图案。

具有“公共性”“开放性”特征的空间环境,为走向室外的安东尼高迪的镶嵌作品提供了展示的舞台。例如:其位于格尔公园入口处的巨型镶嵌雕塑作品――蜥蜴,通体都是由彩色碎瓷片按照它本身的形态特征进行有规律地镶嵌,色彩饱和,在镶嵌着白色碎瓷片的台阶的映衬下,格外引起公众的注目和喜爱。

随着中国政治民主、经济的发展以及市民文化的崛起,以公共活动空间为中心的环境建设愈来愈多,大众的主体意识开始萌生,公共空间的文化性、艺术性、趣味性、互动性愈来愈多的被公众所关注。镶嵌艺术正好具备以上所有特点。公共空间也正好为镶嵌艺术的多样化发展提供了空间基础。

三、镶嵌艺术为公共空间增添多元艺术气息及文化内涵

公共空间为镶嵌艺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基础,反过来,镶嵌艺术又为公共空间增添了多元的艺术气息及文化内涵。镶嵌艺术这种与市民公众互动性极佳的艺术种类不仅仅可以赋予公共空间多元的艺术气息,而且能够培养公众与公共空间艺术作品的互动意识和提高文化艺术品位。镶嵌艺术介入公共空间的形式,首先体现在它的材质运用上,镶嵌艺术的材质运用广泛,大多数都是与公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材料,比如碎玻璃、碎陶瓷、天然石材、贝壳、人造石材等等。其次体现在公众对镶嵌艺术可以共同参与并进行后期维护、互动。这就是镶嵌艺术为公共空间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在创作镶嵌艺术的时候,设计师往往会与周遭的环境紧密的结合,使镶嵌艺术本身具有艺术性的同时,对公共空间还产生一定的延展性。设计师通过对环境、建筑、园林等元素的统一考虑把握后,利用建筑空间、自然空间等造景元素来进行创作,使镶嵌艺术本身与建筑空间和自然空间形成融合和相互美化,为公共空间增加更多的艺术内涵,不仅给公众以美的视觉感受,还给公众极大的想象空间和参与互动的可能。

例如,安东尼高迪在巴塞罗那修建的米拉公寓,建筑物上大量采用镶嵌工艺。碎陶片、碎玻璃拼贴在抽象的螺旋状的建筑物外,如同波涛汹涌的海面,与巴塞罗那四周千姿百态的群山交相呼应。现如今,米拉公寓已不再仅仅是私人空间了,而是博物馆,它的镶嵌艺术和建筑更是评为了世界文化遗产。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涌入巴塞罗那,只为欣赏这奇异的建筑、让人称赞的镶嵌艺术和感受丰富的城市人文内涵。米拉公寓为巴塞罗那的公共空间增添了艺术气息和文化内涵。

四、结语

公共空间与镶嵌艺术,是在相互的作用中显示出艺术空间的美感。他们在形体、材质、色彩等各个因素中都相互交融。好的镶嵌艺术能为公共空间增色,公共空间也为镶嵌艺术提供了大量的存在空间。设计师只要把握好他们之间的关系,就能够既充分展示公共空间的环境文化特征,又能够表现镶嵌艺术的独特艺术魅力,阐释艺术美学思想。以赋予公共空间更多的艺术文化色彩,承载公众的艺术梦想,让公众生活愈加美好。(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美术系)

镶嵌工艺论文第5篇

关键词: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仙居;彩石镶嵌;艺术创作;困境;传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J30 文献标识码:A

彩石镶嵌又称镶嵌画,历史十分悠久,其源头最早见于公元前4000余年的美索不达米亚,学界公认苏美尔人是这种艺术的始祖。镶嵌画在古时候一般用于装饰建筑物的墙面、天花板或地面。因其色彩的真实性和永久性、制作的多样性以及题材的广泛性而得以在世界上绵延流传。在美术史上,罗马以及中世纪东罗马时期的镶嵌画无论在数量上或质量上都名列前茅。如意大利庞培城的《伊苏之战》,拜占庭时期君士坦丁堡的圣索非亚教堂中的《佐伊皇帝像》等许多镶嵌画,都曾在历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堪称那个时期的艺术珍品。随着罗马人的足迹,镶嵌画传人其他地方,各国艺术家都以各自的民族风格,发展了这一艺术。墨西哥、苏联和民主德国等国家的镶嵌画以其规模的宏大和新颖的技艺而著称,由平面镶嵌发展到在高低浮雕上再加镶嵌,丰富了镶嵌艺术的表现形式。中国的镶嵌艺术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我们从出土的殷商时代铜器就可以看到错金和错金嵌玉的装饰纹样出现。传统彩石镶嵌是以天然叶蜡石为主要材料加工成预先设计好的图案,镶嵌在红木、樟木等上面的工艺美术作品。彩石镶嵌可分为浮雕、高浮雕、擎雕、平磨平嵌、黑地平磨镶嵌等。平磨平嵌类似于印象派绘画的点彩技法,其分块和分色有如中国画的六法,随形分质,随类赋彩。作为最具地方特色的仙居彩石镶嵌在20世纪90年代因声名远播而成为仙居特产,其成熟的制作工艺和独具一格的审美效果,具有传承、收藏、对外交流的文化、经济价值,受到国内外收藏者及大众的喜爱,成为中国富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民间工艺美术之一。

一、仙居彩石镶嵌艺术创作的历史及现状

仙居县地处浙江省东南山区,历史上素有“百工之乡”的美誉。众多的能工巧匠曾经创造了大量的艺术珍品,而彩石镶嵌就是其中一颗明珠。它是绘画艺术、雕刻艺术和镶嵌技艺的综合结晶,所制作的挂屏、立屏、大型连屏及案头赏玩等作品,画面层次丰富,色彩艳丽持久,小件玲珑剔透,大件气势恢宏,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文化张扬力。悠远的起源赋予它相当广泛的表现空间,它可以抒情,可以述事,可以写意,也可以工描,特别是大型连屏,用壁画式的构图进行史诗式的描述,大气磅礴、意境深远。独特的工艺和独特的材质所形成的石画、彩雕的审美效应独树一帜,特别是所用材料,皆为天然,所绘物事,丽质天成。

1 曾经的历史和荣耀。仙居境内出土的汉晋时期的首饰就有彩石镶嵌的痕迹。彩石镶嵌见于史载的最早可追溯到北宋年间,《光绪仙居县志》收录的北宋司马光《赋何昌家括苍石屏》一诗明确地记载了“仙居所产”的括苍石屏,誉其为“括苍黄石屏,树如浓墨写,根深称条叶,生意绝潇洒”。文中所述的“括苍石屏”应是早期形态的镶嵌作品。现代意义的彩石镶嵌是在民间嵌“螺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形于清朝未年,至民国时期中期,逐步形成了以生产挂屏、挂件为主的城关流派和以镶嵌床板、橱面、箱面为主的皤滩流派。其制作工序为:把所需镶嵌的图纹形状在板面上刻凿出来,然后把切好形状的彩色石片嵌人相应的凹槽内,在凸出的石片上雕凿或磨平,需要经过画稿、勾形、排列、刻线、砑格、配石、框架、填漆、镶嵌、雕刻、粘贴、打磨、上蜡等15道工序才能完成。具有强烈的民族、民间和地域的艺术特色。

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仙居县组织民间艺人成立了彩雕生产合作社,并于1967年4月组建成仙居县艺术雕刻厂,生产各种石雕和镶嵌作品。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以周金水、陶忠胜、徐喜天、周米新、周照正、徐晓天、王银华等为代表的一批艺术家和镶嵌艺人在继承传统技艺和造型风格的基础上,突出彩石镶嵌艺术的再现和再创造能力,在题材、体例和表现手法上进行了大胆革新,以复制和再现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经典名画和图叙古典文学名著为主攻方向,开始了大型彩石镶嵌连屏的研制,作品创作由传统的小屏小件向大型连屏的方向发展,题材与表现手法亦有重大突破。他们所创作的系列作品《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封神榜》、《水浒传》、《清明上河图》、《金瓶梅》、《奥运之光》、《丝绸之路》、《妈祖》等等一批大型彩石镶嵌连屏,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轰动,创造了十几项国内外之最,为仙居的彩石镶嵌艺术走向世界作出了重大贡献,其中《西游记》现收藏于日本,《清明上河图》被陈列于杭州宋城博艺厅,《妈祖》在文化部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上获特别金奖。《西游记》等多个作品先后获部级、省级奖项。这些彩石镶嵌的产品远销东南亚、日本和美国等地。2005年,彩石镶嵌被认定为浙江省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同年,经浙江省审定,彩石镶嵌项目列为浙江省级重点保护传统工艺品种,2007年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 当前的现状与困境。为什么彩石镶嵌曾经的辉煌仿佛在一夜之间就没了市场,也没有年轻人愿意学这门手艺?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原材料价格猛涨。叶蜡石作为仙居彩石镶嵌的主要加工材料,20世纪80年代的价格每公斤为2元人民币,目前的价格飞涨为40多元;其它的辅料如青田石、寿山石、昌化石等等的价格更是高的离谱。其次,工艺基础设备老套,除了锯石料的切割机,基本上还是以纯手工雕刻为主。产品成型后,因为缺少配套的具体检测和保护设备,导致彩石镶嵌的很多零部件在不同温度、湿度的环境中变形、开裂和剥落,直接影响了产品的信誉和竞争力。还有,彩石镶嵌的具体工艺制作过于程式化,表现形式与内容单一,设计无新意,这也是当前困扰彩石镶嵌传承的一个主要问题。最后,技工普遍缺乏艺术敏感度和责任感。

仙居目前能掌握全套彩石镶嵌工艺的,可能剩下不到5人。与其他濒临消亡传统民间艺术一样,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仙居彩石镶嵌这门费时费力的工艺,同样不可避免地走了下坡路。当初曾活跃在彩石镶嵌鼎盛时期的代表人物,现在成了彩石镶嵌日渐衰退的见证者,由于效益不好,很多厂解散了,厂里的师傅们均已转行。虽然大家都知道好东西肯定有人欣赏,彩石镶嵌也仍有相当的市场存在,但由于彩石镶嵌工艺繁琐,既有欣赏价值,又有实用价值,且档次较高,一般的初学者至少要学上3至4年才能练成一定的功底,而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数耐不住寂寞,根本无心花精力在这门技艺上,也很少有这样的耐心和毅力来学习这门工艺。目前,艺人们大多年岁已高,彩石镶嵌因找不到传人而面临消亡。

二、仙居彩石镶嵌工艺传承与创新的对策

近几年来,浙江省台州市委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大市建设的决定》、《关于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引导和促进民间工艺美术的进一步发展。仙居县为了进一步拓展彩石镶嵌传承与创新的空间,目前已经采取了多项保护措施,如建立仙居彩石镶嵌研究所,建立仙居彩石镶嵌艺术档案,收集了一部分彩石镶嵌历史资料。落实彩石镶嵌展示场馆仙居工艺美术博览馆的用地,举办培训班传承技艺,发现培养彩石镶嵌艺术的后继传人,以及建立项目档案,编印出版书籍画册等。以上这些,对于仙居彩石镶嵌的挖掘、传承与创新有重要的意义。彩石镶嵌工艺的保护和发展,不仅要考虑现在的生存问题,更要考虑到将来的发展问题;既要积极地解决老艺人、老传统的流失问题,还要解决后继人才队伍的培养以及彩石镶嵌的创新发展问题;既要考虑到市场实际销售,又要培养好人文市场,还要通过宣传彩石镶嵌文化,宣传仙居本土文化,增进新一代人对彩石镶嵌的了解;既要推陈出新,设计出新品,又要与信息社会同步,激发年轻一代对彩石镶嵌的喜爱。仙居彩石镶嵌的进一步发展,光靠某个彩石镶嵌研究所或某个彩石镶嵌厂是远远不够的,它的发展必须依托仙居的经济、教育、文化的总体发展,必须纳入文化建设和县城形象的总体规划中,必须融入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去。具体说来,涵盖以下要点:

1 在原材料及制作方面,既不能完全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制作,失去传统彩石镶嵌工艺特有的韵味,也不能局限在固有的生产和销售方式上,要合理开发不同档次的产品尺寸,特别是开发较小的精致产品,保证产品的工艺完整性和质量水平。寻找彩石镶嵌主要原材料的替代品,与台州学院等高校及科研单位进行技术层面的合作,着重解决彩石镶嵌容易开裂、受潮剥离等问题,解决运输特别是出口海运问题。

2 在产品种类设计方面,突出本地文化内涵,拓展造型题材及造型要素,拓展其原有在高端装饰品及收藏功能上的局限,使其更具有时代性、新颖性和更广阔的市场,从而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还可建立仙居民间艺术博物馆、彩石镶嵌研究所、大师工作室等等,努力改变彩石镶嵌年轻艺人文化素养和理论知识水平不高的现状,让年轻的设计师在年老艺人的带领下,将优秀的传统设计技法继承下来,设计出新产品。与时代、市场同步。

3 在人才培养方面,既然要传承和创新仙居彩石镶嵌,就需要培养新生力量,并编辑出版相关的工艺美术教材,使彩石镶嵌工艺进人现代教育体系。中国的美术教育自引入西方现代设计以来,几乎完全抛弃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使学生不但不重视中国自己的文化,并认为学之无用,根本不愿接触,为了让彩石镶嵌能够健全地发展下去,应该根据当地的地方特色,联合教育部门,在学校开办具彩石镶嵌工艺课程,这样才能有效地传承彩石镶嵌的传统工艺。另外,还可以邀请彩石镶嵌工艺师作为客座教授到学校进行演讲和展示,使彩石镶嵌工艺被更多年轻人熟悉并正确认识仙居彩石镶嵌的文化价值,自觉进行彩石镶嵌工艺的传承和保护。

4 在资金方面,资金短缺一直是传统工艺美术发展的一大绊脚石,仙居彩石镶嵌也不例外,所以政府在制定保护法规的同时,应该成立相应的文化机构,如艺术保护基金来给予资金的资助。此外,地方政府牵头成立相关的研究中心或者组织,通过政府、企业、协会三方面合作,建立专项基金,保证彩石镶嵌设计的基本设施和设计人员在生活、科研等方面有一定的保障,以鼓励彩石镶嵌工艺的健康发展。

镶嵌工艺论文第6篇

1 彩色玻璃线条的独特性

彩色玻璃镶嵌工艺属于玻璃的冷加工工艺,纯手工制作由金属镶嵌而成,是源于欧洲中世纪的一项古老的艺术。利用镶嵌工艺将各种不同颜色、肌理的彩色玻璃镶嵌在一起,组成各种不同风格的图案。彩色玻璃镶嵌工艺因为有金属线的参与,所以跟其他工艺相比,具备更多的线条和图形,线的律动给作品带来独特的味道。

1.1 彩色玻璃镶嵌的线具有不可回避性

线是美术最基本的造型手段之一,是构成视觉艺术形象的一种基本因素,更是彩色玻璃镶嵌工艺不可缺少的组成要素。可以说,没有线就没有彩色玻璃镶嵌艺术。在彩色玻璃镶嵌中,连接玻璃有两种工艺。一种是嵌条工艺,第二种是蒂凡尼工艺。不论哪种工艺,黑色的线条在彩色玻璃镶嵌中是不可避免的。这种工艺特点决定我们组织画面时,首先要寻找一些内在的轮廓线、结构线、构图线和创作者独特的情绪线等。

1.2 彩色玻璃的镶嵌线条具有不透光性

彩色玻璃镶嵌中运用的金属条为铅条或焊锡,具有不透光性。光透过玻璃呈现出缤纷的色彩,而不透光的金属条则衬托了玻璃的华丽。厚重的线将轻盈多彩的玻璃连成一片,带给我们空前的视觉感受。

1.3 彩色玻璃镶嵌中线具有连续性

彩色玻璃镶嵌的制作工艺要求每块玻璃之间都要有金属线的连接来固定画面,因此每条线彼此都是连接相通的。这就决定了彩色玻璃镶嵌中的线具有连续性,这种连续性的线能带我们迅速地浏览整幅作品,带我们领略彩色玻璃镶嵌的魅力。这种连续性也使得线条组成了一张网,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

2 线条对于彩色玻璃镶嵌艺术的重要性

2.1 线条是彩色玻璃镶嵌的结构支撑

彩色玻璃具有透光性,在光的作用下会变得透明,颜色也会更加鲜活,虽然这样的色彩非常漂亮,但是多少会显得轻浮不稳重。传统的彩色玻璃镶嵌主要用于教堂和贵族宫殿等严肃庄重的场合,由于工艺限制,不可避免的黑线起到了稳定画面和结构的支撑作用,使得彩色玻璃镶嵌画既生动又显得非常庄重。当薄且透明的玻璃镶嵌在金属轮廓中,玻璃就有了骨架和经脉。

2.2 线条是彩色玻璃镶嵌构成的基本要素

线条是美术最基本的造型手段,是构成视觉艺术形象的一种基本因素,无论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作品;不论是写实,还是装饰;不论是抽象的,还是具象的,在长期的美术发展过程中,“线”作为美术家创造形象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艺术语言,一直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并越来越显示出丰富的表现力及艺术美感。彩色玻璃镶嵌作品也不例外。

线条是彩色玻璃镶嵌画面构成的基本要素,因为彩色玻璃镶嵌是通过一块一块的彩色玻璃拼接而成的,画面中不可避免的线也就成了重要的视觉语言。所以,艺术家在彩色玻璃镶嵌作品中有了构思之后就要思考线的问题。既要考虑到画面的美观,又要考虑工艺的可行性,这是对艺术家的考验。可以说,没有了线也就没有了彩色玻璃镶嵌艺术,线的形式直接影响作品效果。

在彩色玻璃镶嵌中,线条的变化是多样的,方与圆,曲与直,每一条线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当我们欣赏彩色玻璃镶嵌的时候,我们惊叹于它的斑斓绚丽,也要看到线条的力量,没有线也就没有彩色玻璃镶嵌艺术的非凡效果。

2.3 线条是彩色玻璃镶嵌艺术家的情感语言

彩色玻璃镶嵌作品里的线条很好地依附于形体之上,靠线条本身的组织、结构,线条的穿插关系,分割与融合,使得画面虚实有度,气韵生动。彩色玻璃镶嵌中黑色的线就是艺术家的语言,可以表现美好,也可以有苦涩。例如,冰岛艺术家莱弗?布莱德福德的《渴望飞翔》,几何形的线条和边缘让人联想到展翅的飞鸟。艺术家通过这样的线条去表达形象,展示渴望飞翔这一主题。夏加尔为联合国设计的彩色玻璃窗就通过曲折与蜿蜒的线表现出了惋惜与忧郁。

3 彩色玻璃镶嵌中线的性格

线作为美术家创造形象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艺术语言,一直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并有丰富的表现力及艺术美感。彩色玻璃镶嵌作品也不例外。在三维空间中,线是塑造形体的外轮廓线和标明形体内部结构的结构线。所以,线在造型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水平直线给人以平静、沉稳、舒展、安宁的感受;垂直线给人以挺拔、刚毅、庄严的感受;自由曲线给人以自由、活泼、流动与愉悦的感受。

3.1 直线的性格

直线:是男性的象征。具有简洁明了、直率的性格表现,体现了一种力量美。

在形态上,粗直线表现强力、钝重、粗笨。细直线表现秀气、敏锐、微弱并带着神经质。锯状直线有焦虑、不安定的感觉。直线的这些特征在彩色玻璃镶嵌中更多地被应用于公共空间的装饰。直线的简约、干练,更接近于包豪斯风格的简洁,所以直线在现代风格的环境装饰中是经常用到的。这也符合现代人生活的特征,即希望简洁实用。简约的直线也可以有很多的变化使得画面简约而不简单,很好地融入建筑的风格。

3.2 曲线的性格

曲线给人的印象是柔和、丰满、优雅、间接、轻快、节奏感强、跳跃的。曲线从生理上和心理的角度来看具有强烈的女性特征。曲线的种类有几何曲线和自由曲线。几何曲线是用规矩绘制的曲线,与直线相比显得较温和、柔软,含有女性特征,具有优雅、有秩序的性格,并有较强的柔韧性和速度感。几何曲线的典型表现是圆周,它有对称和秩序性的美,表现现代感和准确的节奏。

镶嵌工艺论文第7篇

历史悠久起源于汉代,物料珍贵制作工艺复杂

花丝镶嵌可以追溯到汉代。在汉代,已出现成形的金丝编,并有非常细致、精巧和完整的花丝镶嵌作品。明代花丝镶嵌达到巅峰阶段,上至帝后的皇冠,下至后妃命妇的礼饰配饰,均大量采用花丝工艺,留下大量经典传世作品。清代,随着社会需求的增加,花丝镶嵌逐步走向专业化生产,全行业分为拔丝、实錾、攒炼、镶嵌、点翠、包金、烧蓝等11个专业。

辛亥革命后,宫廷艺术散落民间,金店、银楼纷纷开张。据统计,仅北京就达百多家,花丝镶嵌行业极为兴旺。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北京花丝镶嵌厂,将花丝镶嵌制品作为赠送给外宾的国礼和重要出口创汇产品。到21世纪,花丝镶嵌已经有更大的创新,如金、K金、银、玉相结合,作品更为灿烂华丽,也更表现出构思的奇妙。

花丝镶嵌作品的珍贵,不仅仅体现在金银细软等材料的价值上,更重要的是制作工艺的复杂。制作一件成熟的花丝镶嵌工艺品,至少需要半年以上,十几个人通力合作才能完成。

花丝镶嵌,是“花丝”和“镶嵌”两种金属制作工艺的合称。花丝是指把金、银等贵金属拉成细丝,采用掐、填、攒、焊、编织、堆垒等传统技法造型,制成各种工艺品和首饰;镶嵌是指采用挫、锼、捶、闷、打、崩、挤、镶等技法,把金、银薄片锤打成器皿,然后錾出花纹图案,再镶上珠玉宝石制成工艺品和饰物。花丝工艺品和首饰上往往镶有各种宝石,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故此人们将这两种工艺合称花丝镶嵌。单以工序的繁琐程度而论,花丝镶嵌在“燕京八绝”中位居前列。

花丝镶嵌技艺的部级代表性传承人白静宜

花丝镶嵌技艺的部级代表性传承人白静宜,今年已经72岁,从事这项技艺制作已经有50多年。白静宜自幼就钟情于绘画,年少时一心想要考上美术学院。但机缘巧合下,1961年,她被挑选进入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跟随技艺精湛的老一辈艺人从事花丝镶嵌技艺的制作和设计。第二年,她被下放到位于通州的北京花丝镶嵌厂工作,从此与花丝镶嵌结下了半个世纪的情缘。

白静宜刚到花丝镶嵌厂,就被分到了设计室。在那里,她师从珠宝设计名家吴可男学习设计。也是在设计室,白静宜遇到了自己的终身伴侣。她的先生从事錾刻工艺,夫妇二人珠联璧合。因为此前花丝镶嵌很少有专门从事设计的人,白静宜这批人成为花丝镶嵌行业的第一批设计者。

上世纪70年代初,30岁出头、技艺精湛的白静宜成为设计室主任。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工艺美术行业迎来了春天,花丝镶嵌达到顶峰,北京通州地区曾被誉为中国的花丝镶嵌产业基地,辉煌一时。也是在这个时期,白静宜创作出了一批高水平的作品。其中,她最得意的一件作品,就是和老师吴可男一起设计的金丝镶嵌摆件《凤鸣钟》。这件作品采用中国传统题材中凤凰的造型,巧妙地融中西文化于一体。1983年在东南亚地区钻石首饰设计比赛中,《凤鸣钟》获最佳设计奖。这也是迄今为止我国花丝镶嵌作品,在国际上荣获的最高权威奖项。

上世纪80年代末,花丝镶嵌制品出口订单数量锐减,花丝厂渐渐陷入困境。2002年,北京花丝镶嵌厂破产。之后,不少技工改行,目前能够继续从事花丝镶嵌行业的仅50余人。国内多数以个人为单位的小作坊,也处在艰难经营的状况中。

北京花丝镶嵌厂破产之后,在其他同事没事干的时候,白静宜可一直没闲着。总有人慕名而来要求她设计作品,应湖南进出口总公司要求制作的金玉地动仪,就是她这个时期的作品。

2008年,花丝镶嵌成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白静宜被确定为这项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对于花丝镶嵌来说,因为要用到很多贵重的金属和宝石,靠个人的能力是很难做到收徒传艺的。所以,我想必须要找个有实力的公司一起合作,做出东西来,这些技艺才能得到传承。可是,大部分找我的企业老板都是希望我给他们赶紧做东西出来,立刻就赚钱见效益,这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是绝对不可能的。”白静宜说,找她的珠宝商很多,可是他们的思路都与自己传承的初衷不符,她不知道该怎么实现自己的想法,直到昭仪新天地珠宝公司的老总王昭仪的出现。

古稀之年还在坚守,希望将这项技艺传承下去

2009年春节后的一天,王昭仪登门拜访白静宜,表示公司希望弘扬与传承花丝镶嵌文化,将东方首饰艺术与风采展示于世界舞台。“她要给我设立工作室,恢复花丝镶嵌的几十种工艺,然后做出具有代表性的传统精品,搞展览对外宣传并永久保存。这个特别符合我的思路,结果我们一拍即合。”

昭仪新天地珠宝公司达成了与白静宜的合作,于2010年2月成立了以花丝镶嵌技艺为核心技术,集研发、展示、设计加工、文化传播与市场推广为一体的综合性传承基地――白静宜大师工作室。之前在花丝厂下岗的老工人,很多都来到这里恢复制作花丝镶嵌,白静宜的女儿也在这个基地从事花丝镶嵌的工作。白静宜每周都要到基地去给这里的设计师、工人指导技术,她希望把这项技艺传承下去,让这一历史悠久的中国宫廷艺术经典,重获生命力,走向市场,享誉世界。

工作室成立4年来,白静宜大量查阅历史资料,反复参观博物馆珍藏品,和工作室同仁一道,仿制了明朝金丝编织的金翼善冠、花丝镶嵌点翠凤冠、清代皇后朝冠,以及汉、唐、宋、元、明、清的六朝花丝镶嵌的首饰艺术精品60余件。这些精美绝伦的花丝镶嵌作品,为花丝镶嵌技艺的有序传承提供了珍贵而丰富的实物资料。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