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药剂学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1-06 07:24:32
药剂学论文

药剂学论文第1篇

(一)课堂内容的呈现形式随着知识的快速更新和容量的增多,传统的“粉笔+黑板”授课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因此,在课堂教学时,笔者建议采取“多媒体教学”方式,将抽象的概念、原理和设备直观地展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多媒体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在工业药剂学教学中具有如下优势:1.可直观、生动、形象地模拟生产过程,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展现出来,使学生易于理解和记忆。例如工业药剂学涉及很多学生从未接触过的一些制剂制备过程、制剂设备操作等,传统的语言和图片描述都较抽象,往往是教师费很大力气讲解,而学生们仍旧无法理解掌握。应用三维动画则可形象、生动地演示动态过程,增加学生身临其境的感性认知。2.交互性强。传统教学提供给学生的刺激较为单一,而要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需要给以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实验表明,[3]人们一般能记住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同时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所表达内容的70%。因此,多媒体教学方法不仅能带给学生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也为学生提供更多在课堂上参与和交流的机会。另外,课堂上应拓展教学内容,以增加信息量。近年来,药剂学发展迅速,新剂型和新技术层出不穷,课本内容的更新速度远落后于新技术的发展。此时,如果拘泥于课本,学生学到的内容往往比较滞后,无法了解当前医药行业的发展,这不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二)课堂互动形式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地学习一些内容。而工业药剂学的内容本就繁杂,若满堂讲解基本理论知识,沉闷的教学方式往往会使学生觉得索然无味,不利于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要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由灌输式的教学改为启发、参与式的教学,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例如讲到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剂型和工艺,可以让学生自己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制剂的处方、设计方法和制备过程等内容,课堂上再以PPT的形式展现给大家,教师和其他同学则通过旁听和提问的方式参与。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

(三)课堂内容的考查以往每当课程结束时,教师通常会布置课后的思考题或习题等,这常常会导致同学之间抄袭现象的发生,教师无法有效地评估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对此,我们以实际生产中涉及的综合性问题设置作业,让学生开动脑筋,查阅资料,自己去解决,并在课堂上进行演示。这种考查的方式能够使学生系统地梳理所学的知识,效果良好。

二、实验教学篇

工业药剂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学习理论知识最终是为了服务于实践,正所谓“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所以实验教学对理论知识既有验证又有巩固的作用。

(一)实验内容传统的工业药剂学实验内容通常都是验证性的实验。学生按照已有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依葫芦画瓢,不太需要思考实验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思路。这种教学方式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实验的内容进行一些调整,以验证性实验为基础,重视综合性实验,辅以设计性试验。验证性实验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等基本技能,是实验教学内容中必不可少的部分。[4]为避免在实验教学改革中出现重视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教学、忽视验证性实验教学的偏向,弥补验证性实验教学存在的不足,我们在问题导入式实验教学法、示教系统演示性实验教学形式及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三个方面加以改革,以提高验证性实验的教学效果,为今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综合实验能力和设计实验能力夯实基础。综合性实验的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和相关课程知识,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锻炼其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性实验是介于基础教学实验和实际科学实验之间的较高层次的教学实验,能对实际科学实验的全过程进行初步训练。这类实验是验证性和综合性实验的延伸,具有综合性、典型性、探索性和部分设计性的特点。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自己查找和阅读各种参考资料,根据实验要求,独立设计实验方案,自行选择实验仪器,独立地操作、测量、观察和记录实验的现象和数据,研究和解决实验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问题,最终完成实验,提交完整的实验报告。虽然设计性实验的周期较长,又容易出现失败的结果,但却是培养学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所必需的。开展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试验,教师首先应选定合适的实验题目,根据实际的实验经费条件,利用现有的实验仪器设备开设实验课,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性思维。

(二)实验教学形式在实验教学的形式方面,我们首先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态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能力。每做一项实验之前,学生都须提前预习,查阅相关资料,对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及注意事项都必须做出相应的书面汇报。实验教学过程中可采用问题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并定为平时的考核方式之一。这样做不仅可以考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内容的展示方面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动态演示可直观地剖陈实验过程的基本原理。再次,由于实验室设备与药剂工业生产设备差别较大,进行实验室教学时还应结合相应的工业流程进行讲解。

三、课外教育篇

药剂学论文第2篇

1.1基于网络PBL教学法的特点基于网络的PBL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1)教学资源共享,且来源广泛,师生可利用互联网涉猎不同学校的多媒体资源库、教学软件等;(2)教学时间和空间灵活,师生间可实现跨地域、跨时间沟通[5];(3)教育对象多元化,师生共同学习分享新知识、新动态,解决问题;(4)学生可快速获取并处理信息、交流新知识,提升自主学习能力;(5)采用多元化教育形式,通过多媒体技术传递文本、影像、声音、视频信息,将真实世界与虚拟现实相结合[6];(6)直观性与可模仿性强,有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1.2基于网络PBL教学法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应用的优势与传统中药药剂学教学模式相比,基于网络PBL教学法是“以中药药剂学问题为向导”,利用网络资源信息量大、操作灵活、多项互动、交互性强、信息反馈及时高效等多种优势,鼓励学生通过网络资源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全面快速地获取知识。不仅为基于问题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全新的学习资源,还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耗时长、投入精力大、获取信息不全面的缺陷。基于网络PBL教学法与实际紧密结合,提供逼真的问题情境,而中药药剂学大多数问题都与实践紧密相关,大多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曾接触过多种制剂,如颗粒剂、糖浆剂、片剂、丸剂等。但使用时可能会存在很多疑问,如相同药物为何制成不同剂型,糖浆剂与颗粒剂作用效果有何差异,中药注射剂是否会发生不良反应等。学生带着生活中遇到的疑问去学习,学习兴趣自然会提高。

2基于网络PBL教学法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的实施

基于网络PBL教学法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的具体实施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课前准备:①教师设置问题情境,确定学习任务,并通过网络发给学生;②学生分组合作,通过各种网络资源分析问题,组织答案。(2)课堂交流:课堂小组讨论交流,并通过多媒体展示成果,最后教师总结补充。(3)课后总结:小组互相评价反思,记录新知识,教师点评。

2.1课前准备实施基于网络PBL教学法课前准备时,需在校园网络上建立师生共享网页[7]。教师根据教学大纲选择适合教学实施的生产案例,提前半个月在共享网页,案例需将基础理论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以实用为主,包含2~3个引导性问题,教学目标明确,要求学生上课前自行通过网络平台查找资料,互相讨论,初步找出问题答案并提出质疑。以“片剂”章节学习为例,教师将有关片剂种类、辅料、制备工艺等相关问题情境发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给出问题情境基础上总结知识点,寻找片剂相关知识,了解片剂制作流程,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汇总知识点并制作课件。此外,教师将相关多媒体课件、课后练习题、药厂设施图片及中药制剂生产相关视频上传共享,并设立知识论坛及留言板,添加与本章节内容相关的电子图书馆、知名大学教研室等辅助资源的链接。

2.2课堂交流基于网络PBL教学法在课堂具体实施时,各小组学生利用各种形式报告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总结的知识点(可采用口头讲述、图片影像展示等方式),最后利用本组制作的课件给大家讲授。教师引导讨论,师生共同总结评价,理清本章知识脉络及对重、难点的理解。对于课程中的制药操作流程,可通过照片、视频等展示给学生,使其理解工作原理和生产过程。例如注射剂灌封,教师可按顺序展示灌封操作照片,或以视频形式展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注射剂灌封操作及要求[8]。如此一来,学生对相关知识会有更深的理解与认识。

2.3课后总结通过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大部分学生对中药药剂学相关知识有了系统了解。为了考查学生所学,小组之间互相进行知识提问,回答内容要求有一定的条理性,有一定的深度,由教师对讨论结果作出评论,并由此引出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帮助他们理解和概括新知识的应用情境;同时教师也对自主学习与合作性问题解决活动进行反思,以期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3总结

药剂学论文第3篇

笔者根据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拓展部分方剂讲课内容。仅以个别方为例,浅谈自己的一些授课经验以供参考。

1结合化学成分性质分析

处方剂型选择在方剂绪论中提到中药最常用的剂型———汤剂。“汤者,荡也。”汤剂往往起效快,作用突出,因此历代古方多以汤剂为主,命名亦是多出现“汤”字。例如桂枝汤、小青龙汤、完带汤等等。但是稍加留意的,有些古方的剂型为散剂,如银翘散、藿香正气散、四逆散等。为什么古代医圣特别选择散剂?带着该疑问启发学生思考:用汤剂合适还是散剂更合适?以银翘散为例,该方组成药味有: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等。这些药材气味芳香,从化学成分上分析则多含有挥发油。采用水煎的方式,一方面不利于挥发油的溶出,另一方面火候大了又容易导致挥发油的耗散。因此我们的先贤则采用最简易的办法,直接将芳香性药材打成粉末直接冲服,或者打粉后(有利于挥发性成分的释放)再用水速煎。基于此拓展开来,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处方中有多味富含挥发油的药材,这类处方开发成现代中成药,选择什么剂型最佳?是滴丸、软胶囊、丸剂或是片剂等等?

2结合方剂的功效和毒性分析

剂型的选择丸剂虽是一种常见的剂型,但往往也包含了很多考虑因素在里面。这包括:一般具有补益功效、服用时间相对较长的方药,例如六味地黄丸,做成丸剂既能保持疗效持久,又方便服用;或有毒性的舟车丸,做成丸剂可抑制药物的毒性效应;或需要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减缓药效强度的桂枝茯苓丸。目前,市面上由古方开发出来的中成药剂型多样,可以进一步根据处方的功效启发学生思考成药剂型选择的合理性。例如二陈汤是治疗湿痰症的代表方,做成中成药剂型一般不宜选择蜜丸或蜜糖浆,因为蜂蜜具有滋补作用不利于祛痰湿,可以考虑采用口服液、片剂、胶囊剂等。对于左归丸、人参养荣丸、右归丸、大补阴丸等之类的补益方,成药采用蜜丸一般效果可能优于浓缩丸,因为这些处方中既有植物药又有动物药,浓缩丸的生产工艺过程可能会使得部分有效成分流失。

3根据功效和毒性分析

处方煎煮方法的选择大家都明白解表剂一般需要“武火快煎”,例如吴鞠通特别强调煎煮银翘散时“香气大出则取服”,这也是避免有效成分过分损耗的原因。但是实际应用中,患者还面临一个困惑:需不需要翻煎?翻煎后的汤药疗效是否改变?学生则不清楚。这时候需要老师进一步引导:根据挥发油易挥发、易氧化的特点,处方已经经过“武火快煎”,第一煎之后大部分挥发油已经消耗的差不多,再煎则“轻、清”之气无存而“味厚入中焦”,已无解表功效;因此,含有大量挥发油的药材处方,一般无翻煎的必要。同样,对于含辛散药味比较多的处方,例如理气剂的方,一般也不建议久煎、翻煎。但是对于味厚药味较多的处方,例如补益剂、治(内)燥剂、治(内)风剂中的方,一般可以考虑久煎、翻煎以提高药材利用率。对于含有毒药味的处方,合适的煎煮方法是降低毒性的关键措施。例如细辛有“用不过钱”的说法,并且现代药典规定细辛用量不宜超过3g。但是张仲景等医家均广泛应用细辛于临床,《伤寒论》中用细辛的方,每方用量均超过3g,怎么没有史书明确记载仲景方会引起中毒呢?这是由于细辛中含有黄樟醚,这是一种对热不稳定的有毒成分;在汤剂中煎煮时间超过半个小时以上,基本上汤药中黄樟醚含量较低不足以引起毒性反应。按照《伤寒论》含细辛方的煎煮方式,一般煎煮时间会超过1小时,所以不显示毒性亦不奇怪了。细辛“不过钱”的说法这实际是指细辛药材打成粉末直接口服的剂量不宜“过钱”。同样,附片、川乌等的有毒成分对热敏感,久煎能够有效地降低汤药毒性成分的含量。

4根据处方药物成分分析

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目前,中、化学药联合用药已较为普遍。只要联用得当、合理,可相互为用,取长补短,增强疗效,降低毒副反应,然而若配伍不当,则可产生毒副反应。笔者查阅文献报道,常见的混合药用禁忌有:1)含有乌梅、山萸肉、陈皮、木瓜、山楂等有机酸成份的处方或中成药与磺胺类、大环类内酯类、利福平、阿斯匹林等酸性药物合用,因尿液酸化,可使磺胺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溶解度降低,增加磺胺类药物的肾毒性,引起结晶尿或尿血;增加大环内酯类药物的肝毒性,甚至引起听觉障碍;可使利福平和阿斯匹林的排泄减少,加重肾脏的毒副反应。2)有些中西成药具有较强的药理作用,合用后药理作用相互加强产生毒副反应。强心苷有较强的生理效应,过量则会引起中毒。如六神丸、救心丹等含蟾酥、罗布麻、夹竹桃等强心苷成分的中成药,不宜与洋地黄、地高辛、毒毛花苷K等强心苷类药物同用。发汗解表类成药如防风通圣丸、通宣理肺丸等与解热镇痛药阿斯匹林、安乃近等合用,可导致发汗太过,产生虚脱。3)药效学发生拮抗作用而产生毒。如甘草、鹿茸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有水钠潴留和排钾效应,还能促进糖原异生,加速蛋白质及脂肪的分解,使甘油、乳酸等各种糖、氨基酸转化成葡萄糖,使血糖升高,从而减弱胰岛素、甲苯磺丁脲、格列苯脲等降糖药的药效。类似相关的中药复方或成药在临床上出现的不良反应报道,需要授课老师指引学生去关注、积累经验,以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更好发挥的专业优势。

二基于中药学专业培养需要提高

药剂学论文第4篇

1.1实验教学方法的探索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以教师板书讲解形式为主,不仅单调、乏味,缺乏生动性,而且实验过程中关键的操作步骤也不可能用语言完全描绘出来,最终造成了“学生听不太懂,老师讲得太累———学生不愿听,老师不愿讲”的恶性循环。所以,在实验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形式。如,可以引入视频教学法,提问自主驱动教学法,使学生带着兴趣和好奇在实验中探索和学习。如,在鱼肝油微囊的制备实验中,复凝法的原理、微囊成型的条件和影响因素等问题学生们一直掌握不好,老师可以在实验前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促使学生们课前先预习、先查资料、先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课上老师通过视频教学解答问题,讲解实验过程,复习理论知识,课堂后巩固所学,这样教学方法可使实验教学的效果事半功倍,而且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2]。对于基础性实验来说,可以在课前组织学生分析和讨论实验的目的、内容、步骤,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实验的掌握,使学生减少对教师的依赖,实现独立、自主的完成实验。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自主设计实验的条件,并进行分组讨论,确定最佳的实验设计方案,然后教师进行适当的点评和指导,让学生能全程的参与整个实验,弱化教师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主导作用。

1.2实验内容的优化根据我院目前所开设的药学、药物制剂、中药学三个本科专业的实际情况,打破传统的药剂学实验教学模式,将整个药剂学实验教学内容优化整合为《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综合设计实验》三个层次,其中《基础实验》54课时(“传统制剂的制备”等6个实验),《专业实验》72课时(“肠溶阿司匹林片溶出度的测定”和“新型药物制剂的制备”等9个实验),《综合设计实验》144课时(大四毕业实习期间,学生自主命题并设计实验,教师指导),根据这三个层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制定新的实验内容和大纲,选定新的实验教材,对每个层次的实验进行考核,逐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药学综合素质。

1.3实验教学考核制度的完善大多数医药类高校的实验成绩主要是依据学生们上交的实验报告,教师只能根据所交报告的结果和讨论进行打分,由于很多实验采取了学生分组制,造成有一些学生所做实验相同,实验结果类似,并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更不能区分学生的实验成绩,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大大降低,很多学生认为实验成绩只是参考成绩,并不十分重视[3]。实际上,只有适当的考核标准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实验教学改革的作用。我认为实验教学的考核制度应尽可能弱化实验结果,更注重实验的设计、过程、操作和实验者的态度。实验过程无法以答案来衡量,而项目本身的难度也会影响学生的实验结果。若实验教学的考核总是实验结果为评判标准,那就背离了实验教学“重实践、轻结果”的本意。因而,应根据每一个实验内容制订出详细的评分标准,如,实验前的准备、实验中操作、实验记录、数据处理、实验结果讨论与分析等。在学期结束时还应进行实验考试,把平时的实验成绩和期末实验考试成绩并入药剂学课程考试成绩中(平时成绩占20%,实验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50%)。通过综合的考核体系来激励学生,让学生对实验教学重视起来,让学生能更多参与到“自我设计准备、注重细节过程、弱化结果分数”的考核模式中来[4]。

2结语

药剂学论文第5篇

互动式教学法,就是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达到不同观点的碰撞交融,进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较易理解的内容,可选用此方法。在上课前几天,将具体的教学内容布置给学生,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和图书馆检索文献,收集与该内容有关的资料,写出教案,制作幻灯课件;选出学生代表在课堂上进行讲述;由任课教师总结并对出现的问题予以指正。液体制剂的溶剂和附加剂、片剂的辅料等这部分内容,让学生自学,查阅文献资料,走上讲台讲解,老师点评。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人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促进其主动学习,激发其学习兴趣。既强化了书本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具体应用知识的能力;促进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2问题式教学法

基于问题式学习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由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学、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提出,始用于医学教育,现已成为一种较为多用的教学方法[3]。这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PBL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通常设计真实性任务,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进而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4]。对药剂学中一些理论性较强、内容抽象难懂及涉及面较广、综合性较强的章节内容,可采用PBL教学法。其实施,可以是教师先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前预习、查阅资料及自学,再通过听课、得出问题的初步答案;或者是在课后教师给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结合已学内容,进一步加强知识理解,培养综合分析能力。然后,教师通过参与、引导学生讨论,倾听学生的见解,在归纳总结中加以详尽解答,完善问题的答案。比如在药物制剂稳定性章节内容中,老师事先给出问题:维生素C容易发生氧化,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避免或降低其氧化,提高其稳定性?学生带着问题查阅、思考,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老师的引导下讨论,对问题有了更清晰地认知。在片剂的制备这部分内容授完后,老师给出问题:阿司匹林易水解,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制备阿司匹林片?学生们带着问题,温习所学内容,同时也综合了药物制剂稳定性章节的内容。以问题促进学习的方式,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直观教学法

药剂学实践性强,与生产实际联系密切,涉及制药机械设备,内容较抽象难懂,如压片机的工作原理;胶囊的填充;安瓿的喷淋等。平时加强素材的收集,充分利用多媒件技术,制作药剂学多媒体课件,集图像、文字、声音、动画为一体,可以更形象、仿真地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加深感性认识,促进理论知识的理解。组织学生到药厂参观学习,加深对生产设备的感性认识,如一步制粒机、混合机、多冲压片机等,了解实际生产中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进一步理解理论知识。

药剂学论文第6篇

1.1培训基本操作技能药剂学实验中基本操作技能内容很多,主要有粉碎、过筛、混合、溶解、增溶、助溶等。其中粉碎的方法就有很多种,干法、湿法、串料、串油等,既可手工也可使用器械。如何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并能根据原料的性质、粉碎度要求,选择合适的粉碎方法和粉碎器械呢?我们结合日常生活元素准备了炒芝麻、炒面粉、糯米来让同学们自行选择粉碎、混合的器械和方法,完成元宵粉、芝麻糊的制作,在实验过程中不限定标准流程,学生自行判断选择,再进行粉碎度的比较,得出各种最佳粉碎方法。通过实验比较,学生会发现芝麻出油如果单纯机械粉碎或研磨会容易粘黏,最好的方法是串油法,而元宵粉制作中糯米通过加液研磨法所得颗粒明显比干磨的更细腻柔滑[2]。在整个实验中我们不以最终结果来给学生打分评判,而是鼓励大家进行不同的选择,对比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这样既达到训练目的,又促进学生对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将枯燥抽象的理论概念生活化、形象化,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1.2强化制剂基本理论表面活性剂是药品中重要的添加剂,种类繁多,性质各不相同,常被用作药物载体、分散乳化剂、增溶剂、润湿剂、稳定剂、释放剂、吸收促进剂等,还有一些直接用作治疗药物和杀菌消毒剂。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亲水亲油平衡值(HLB)表面活性剂的使用范围,我们给出含有不同类型活性剂的多张处方,分别包括洗涤剂、沐浴液、洗面乳等,首先让他们自行判断各处方的用途,然后选择相应处方进行实验操作,并将实验结果与预先的判断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这样学生通过实验既掌握了各种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和作用,又对其具体应用有了更鲜明的印象,增强了理论的实际应用能力。

1.3制备普通剂型乳剂和软膏剂的制备是药剂学实验的经典内容,但绝大多数实验内容设计只是给出o/w或w/o或不同基质的相应处方进行性质的比较,很少做成真正实用、成型的制剂。为此我们设计让学生完成维E霜和尿素护手霜的制备。学生首先分组查阅文献并提交实验设计方案,教师审核通过后再由学生自行制备。教师只是就操作中的难点予以解说,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给予指导,最后将各自制备的产品相互比较、评价差异,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从最开始的实验方案的设计到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再到具体的分工合作以及对于实验中问题的分析解决,完整地体验了一个课题研究的所有流程,且鼓励创新,允许失败。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只是引导而不包办,让学生不单掌握乳剂、软膏的性质以及制备原理,更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满足,激发其主动性,实现药剂学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

1.4掌握新剂型药物新剂型种类包括缓控释制剂、肠溶包衣、口崩片、泡腾片、微囊、脂质体等。我们选择了最便于直观判断和操作的泡腾片作为综合性实验课题,让学生自主设计制备维C泡腾片。由于药学实验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实验处方设计与最终结果存在多种可能性,非常适合开展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如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PBL)或同伴主导的小组学习方法(PLTL)等。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学生利用小组学习的方式,通过资料检索、整理,综合所学的知识设计实验方案,小组之间相互交流,协调团队合作能力,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最终将实验成品与市场上购买的不同品牌的相应制剂进行质量比较,进而分析产生质量差异的原因。该教学方法使学生产生好奇心,进而投入热情,主动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激发其求知欲,明显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竞争性。

2“实用性”内容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通过几年实践,我们认为在药剂学实验教学中引入“实用性”内容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2.1应以学生为主体实验内容的设计应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例如尿素护手霜、泡腾片这些常见、实用的生活化实验内容,容易让学生产生兴趣。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参与,并通过PBL等教学模式将课堂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模式,甚至完全将课堂交给学生,转变为以“学”为中心的分组探讨式和协商式的学习模式,使学生能够自主进行药物剂型的研究和制备,充分发挥其创新性,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得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兴趣,提升综合能力。

2.2完善考核方式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组成团队通力合作,明确分工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为此在考核时应充分注意到每个学生的具体参与情况,而不是仅凭最后的实验报告来评判最后的成绩。对于自行设计的实验内容,我们鼓励创新、允许失败,对于不理想的结果在分析原因并认真总结的情况下也给予一定的肯定,目的就是强调实际的操作能力,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2.3提高教师自身能力和素质虽然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弱化老师的主导地位,但是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也应努力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练就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操作技能,做好保障措施,言传身教,提前考虑到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才能指导和帮助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带领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总结反思、扩展思维,最终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实验技能训练,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药剂学论文第7篇

1.1方法

1.1.1实验组①带教老师从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出发,精心挑选典型案例,并围绕案例提出若干问题。②分组:学生以每组6~7人分成若干小组,民主推选1名组长,负责组织自学讨论和记录。③自学内容的讨论:根据案例及问题,学生提前1~2周通过图书馆和期刊网查阅文献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并写出回答问题的讨论提纲。④自学参考资料:国内外药剂学教材以及期刊网等。学生分组后首先集中分析案例,围绕问题进行讨论,由组长分工查找资料,最后大家再次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组与组之间展开讨论,每组选1~2个代表在全班交流。对于在讨论中的错误和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由指导老师负责纠正或答疑,每2组配备1名指导教师。

1.1.2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授课主体为相同教师,知识流向模式主要由教师向学生单向传授。

1.2评价方法

1.2.1主观指标授课结束前,实验组同学发给“问卷调查表”,通过调查表的形式实施PBL案例教学法效果单盲调查。内容主要围绕学习效果、对教学模式的适应性、对综合能力的影响、对药剂学课程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小组学习情况调查等方面展开。

1.2.2客观指标单元考核试卷选自试题库,卷面以百分制计算成绩,按统一标准进行流水评卷。

1.3统计学处理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成绩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结果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学生对PBL+CBL教学方法的评价在实验组学生中发放问卷调查40份,回收有效问卷40份。结果显示,PBL+CBL教学方法得到绝大多数学生的肯定,学生认为:可提高学习效果、自学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知识的综合运用。

2.2两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实验组期末考试的平均成绩为(81.09±5.44)分,对照组期末考试的平均成绩为(74.13±5.37)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种差异在记忆题、理解题和分析题3种题型的成绩比较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由此可见,PBL+CBL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成绩有显著效果。

3讨论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授课主体,采用灌输性教学,传授的信息量大,系统性强,内容较枯燥抽象,学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以至于缺乏自主能动性、思考能力及探索和创新精神。PBL联合CBL教学方法不仅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带来一种教育思想和理念的更新。但任何先进的教学法,僵化的使用都不会产生预期的效果。PBL和CBL,其变异形式多种多样,各国医学院校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加以改变并实施。PBL和CBL教学方法并非全能,两种教学方法均无法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传统教学在学科知识系统性建立和教学效率上更胜一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传统教学与PBL+CBL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取长补短。教学开始由教师在大班课用2个学时以串讲的方式讲解所学章节的基本框架和主要理论,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对复杂晦涩的原理做必要的解释;然后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案例和现实问题,指导每个小组分工合作,自主探究,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去解决问题;最后总结反思在整个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从而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4],提高学习效果,逐步形成了适合师生教学基础的PBL+CBL教学模式。

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都围绕着案例和问题解决,案例的难易程度和问题本身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学习结果[5]。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肯定了以为案例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的讨论式教学法能促使学习更有的放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一些恰当和适度的教学案例,否则会“欲速则不达”。案例过于复杂,超出学生的知识范畴,学生无从下手而失去学习信心,必然影响教学进程;案例过于简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教学效果[3]。

指导教师应该注意根据教学大纲来适当安排案例,遵循循序渐进、先浅后深的案例教学模式,逐步过渡,而不应该在课程刚开始就引人过多过复杂的案例[6]。笔者在药剂学教学中,针对学生对某些剂型的制备工艺容易混淆,先引入了一些简单小案例,使学生体会如何进行入手分析,建立学习的信心。在学生的知识掌握达到一定程度后,适时地引出一些较有难度案例[6]。最后结合教材的较复杂案例,激发学生自己探索、自主学习的热情,引导他们自己分析解决问题。提出的问题要经过仔细酝酿,精心设计,反复论证,问题应该是开放的、真实的,既要有一定深度、广度,又必须能够预测其解决的途径,而且问题要符合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设计[5]。由于学生长期接受传统教育模式,基本是“接受式学习”,使其在学习上对老师产生一定依赖性。不同层次,不同学生知识水平和素质差异较大,而PBL+CBL教学要求学生有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力,否则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和目标[5]。

如何将PBL+CBL教学学习方法正确引导给学生,使其迅速进入状态很重要。PBL+CBL教学要求学生在开展研究工作中与同伴协作学习,在建立和表达个人独特的学习成果等方面具备一定能力[5]。参与PBL+CBL教学的学生最初可能感到不适应,甚至个别学生对PBL+CBL存在着潜在的抵触,从而导致教学效果受到不良的影响。因此,必须对学生进行训练和提供一定的帮助,向学生介绍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和重要性,要使学生转变观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感到他们是学习的主人,真正从案例和问题的解决中得到满足和成就感[4]。同时必须建立一种考核方式以促进学生学习观念和习惯的改变。对学生的考核,除了试卷考试,也同时将他们在教学中的表现纳入考核之中以提高学习积极性[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