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优秀教师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3-16 16:28:29
优秀教师论文

优秀教师论文第1篇

摘要:小学教师数学教研论文内容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和关注的热点。调查结果为小学教师数学教育研究的内容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研究视觉较为单一,缺少多角度等。要改变这一现状应做到加强相关职后培训、改变教学反思方式、提高自身职业定位。

关键词:数学教师;教研论文;分析

一、研究背景

教师是新课程改革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小学数学教师师资的需求要从数量的满足逐渐过渡到质量的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成为一种趋势。教研论文是评价一个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也说明其对数学新课程的参与、评价和反思过程。本研究之所以选择通过对“中国知网”小学教师公开发表的关于数学教育研究论文的内容作为研究对象,是基于以下方面的原因:教研论文的内容既可以反映出小学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关注的热点,又可以从一个新的视角反映出数学新课程实施近十年来小学数学教师参与教研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对象为小学教师在201x年公开发表的关于数学课程改革的教研论文。文献来源是“中国知网”,选择的文库为“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搜索主题为“数学”;作者单位:“小学”;搜索匹配度为模糊;时间为201x.1.1~201x.12.31。检索结果为201x年小学教师公开发表有1367篇论文。

三、研究结果

1、文章内容偏重课堂教学。表1数据表明文章的内容有93篇探讨在课堂教学中的相关问题。可见小学数学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如何上好课。综合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主要探讨两大类问题:

(1)新课改理念下如何更好地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如怎样进行师生互动、如何优化教学设计、在课堂上怎样对学生注重人文关怀等。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加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质量,在样本所选取的100篇文章中有14篇文章论述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及优缺点的总结。

(2)对新课改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反思、体会、经验谈:如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相关理念的理解及结合具体知识点在教学中的应用等。

2、关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所选样本的教研论文中有8篇文章探讨新课程实施中对学生数学兴趣、创新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方式和经验之谈。这较之以前数学课堂教学只为培养学生考试能力相比是一种很大的进步。这也说明小学数学教师逐步认识到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更多的关注到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3、缺少多角度的论述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文章结构基本以“理论+相关例题”为主。在所选样本的100篇文章中,所探讨的问题角度单一,没有多角度去论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几乎所有文章都是一些课堂实录,文章结构基本形式为“理论+例题”。其中理论探讨都为文章第一段或第一二段,理论探讨的内容基本上以文章所论述主题词的简单定义或某一个问题中的新课改理念为主;大多数文章都没有从理论上做深入研究,例题在整篇文章中占的篇幅过多。

4、小学数学教师对于数学教研能力认识不足。样本中有4篇文章论述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和能力。所有文章都认同数学教师整体素质关系到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成败,认为小学数学教师主要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大体可总结为四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教学业务素质及身心健康素质。其中教学业务素质是指一个小学数学教师要具备坚实的数学专业基础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但这4篇文章对数学教育的研究能力并没有提及。可见小学数学教师对于数学科研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只重视上好课,完全忽视了在教学中对出现问题的解释、探讨和总结的科研能力。

四、思考

以小学数学教师在“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里收录的教研论文为研究对象,只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在数学课程改革十年来,小学数学教师对新课程的接受、参与和反思的现状。综合201x年全年所有文献,文章质量普遍不高。虽然小学数学教师在新课程实践中能够发现问题,但很少有相应的教研意识。笔者认为出现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小学教师没有经过数学教育研究的专业化学习和训练,专业化程度不是很高,很多教师仅处于半专业状态。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出变革:

优秀教师论文第2篇

[关键词]教学质量;优秀教师素质特征;评价

一、研究方法及样本

为科学有效地把握教学质量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特征,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和开放式问卷,共收集到23项指标,在此基础上形成封闭式问卷。要求调查对象对指标从“特别赞同”、“很赞同”、“比较赞同”、“一般赞同”和“不赞同”五个答案中选择惟一答案,统计时按照5分、4分、3分、2分、1分计分。

调查样本为随机抽取的重庆大学、西南大学、西南农业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交通学院的学生和教师,共991人。其中,学生782人,教师209人。统计分析采用spssll.0forwindows进行。

二、教学质量优秀教师素质特征评价总体特征分析

1.能力、知识、责任心等项目是评价教学质量优秀教师的主要内容

对23项教学质量优秀教师素质特征的均值排序显示(表1),教学质量优秀教师最重要的五个特征依次是“表达能力强”、“善于引导学生学习”、“责任心强”、“注重知识更新”、“专业知识深厚”。由此表明,评价教学质量优秀教师时,能力、知识以及责任心等因素更受到学生和教师的关注,仍然是衡量教学质量优秀教师的重要标准。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教学能力的培养,掌握深厚的专业知识,注重知识的更新,培养对教学事业的责任心。

同时,通过分析发现,最不被认同的五个特征依次为“普通话标准”、“仪态形象良好”、“谦虚”、“科研能力强”、“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事实上,这5项内容并不是区分教学质量优秀教师和绩差教师的重要因素。因为“普通话标准”、“仪态形象良好”、“谦虚”和“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这四项内容显然更大程度上是区分教师形象的指标,而“科研能力强”则是评价教师科研能力而不是教学水平的指标。

从其余13项指标的均值看,均值变化不是很大,基本分布在3.62—4.05之间,分布非常集中。因此,评价教学质量优秀教师应从多方面、多角度考虑,而不能从单一的因素或是其中的几个因素加以评价。

2.专业能力、职业素养、个性品质、知识水平是教学质量优秀教师素质特征的4个因素

(1)因素数目的确定。调查问卷中,涉及到23项教学质量优秀教师素质特征项目,通过总体特征统计分析发现,最后5项内容并不是区分教学质量优秀教师与绩差教师的重要因素,不仅均数低(M<3.45),而且评价者的分歧也较大(S>1.05)。通过与有关专家讨论,决定剔除最后5项指标,对前18项内容进行因素分析。本着化繁为简原则,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抽取因素,从碎石图<图1)可以发现,特征值在第4个因素以后开始形成碎石,且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为4个,因而决定抽取4个因素。4个因素的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见表2。

(2)四个因素的命名、解释和内容。决定因素个数后,对因素进行正交旋转,形成因素负荷矩阵,各因素具体的项目内容和因素负荷量见表3。由此,可以把教学质量优秀教师的素质特征归纳为专业能力、职业素养、个性品质和知识水平四个因素。

三、师生对教学质量优秀教师素质特征评价的比较分析

1.师生对23个项目评价的比较

(1)师生评价的一致性。对师生评价的均数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检验发现,r:0.959(p<0.01),表明学生和教师在对教学质量优秀教师最重要的素质特征的评价上基本达成了共识。

(2)师生评价的区别性。对23个项目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在以下10项内容上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见表4。

首先,在“幽默风趣”、“通情达理”、“有耐心”和“富有亲和力”4个项目的评价上,学生显著高于教师。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学生更喜欢“幽默风趣”、“通情达理”、“有耐心”和“富有亲和力”的老师,并且认为这些个性品质是教学质量优秀教师的重要素质特征(与前面分析的结果一致)。由于现代教学改革的发展和教育思想的转变,传统的“严师”正越来越不被学生所接受,学生更希望老师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这样才能够与老师多沟通和交流,使教学气氛更加融合,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对教学质量优秀教师的评价应该由传统的只注重教学能力和教师形象转变为多维度的评价。

其次,在“善于引导学生学习”、“教学方法运用合理”、“普通话标准”3个项目的评价上,学生稍高于教师。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学生认为“普通话标准”和“教学方法运用合理”是教学质量优秀教师的最基本的素质。值得注意的是,学生比教师更认为“善于引导学生学习”是教学质量优秀教师的重要素质。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双方对于“教与学”这一矛盾关系处理意见的不统一。学生希望在学习中能够得到老师更多的引导,而老师可能更强调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多加强沟通与交流,妥善处理好这对矛盾关系,提高教学效果。

第三,在“课堂组织能力强”;“专业知识深厚”、“进取心强”3个项目的评价上,教师要明显高于学生。这表明,教师比学生更认同课堂组织能力强、专业知识深厚以及进取心强是教学质量优秀教师的重要素质特征。可见,教师比较注重自身专业素质的评价。与学生注重多维评价不同,教师更多地还是从传统角度考虑,其评价标准比较单一。

2.师生对四个因素评价的比较t检验显示:在个性品质因素上,学生与教师的评价呈现出显著性差异(t=5.92,p=0.000),在其余4个因素上均未呈现出显著性差异。这表明,学生和教师在个性品质的评价上分歧较大,在其余4个因素的评价上基本一致。

从图2可以发现,教师在“专业能力”、“职业素养”、“知识水平”3个因素上的评价均高于学生,而在“个性品质”因素上的评价显著低于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由于所处角度以及评价标准不同,教师比较注重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评价更趋于实际和传统,而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更注重对教师多维度、全方面的评价。由此可见,学生与教师对教学质量优秀教师的评价虽然评价差异性不是很大,但评价时各有侧重。因此,学校在进行教学质量优秀教师评价时应该同时考虑两者的评价结果,使评价结果具有更高的效度。

四、研究结论

第一,教学质量优秀教师的素质是多方面的,能力、知识、责任心等项目是教学质量优秀教师的重要素质。

第二,专业能力、职业素养、个性品质、知识水平是教学质量优秀教师素质特征的四个因素。

第三,学生和教师对教学质量优秀教师素质特征的评价在10个项目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4),但是在总体评价上基本一致。

第四,学生和教师在对教学质量优秀教师素质特征四个因素的评价上,仅在“个性品质”上呈现出显著性差异。

五、研究建议

1.加强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

调查发现,能力、知识、责任心等项目是教学质量优秀教师的重要素质,是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优秀与否的重要指标。因此,学校应该帮助教师明确努力的方向,不能只着眼于提高其专业素质,更要促使其全面发展。同时,学校应建立一套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反馈机制,使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与提高,切实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2.着力培养教师良好的个性品质

良好的个性品质是长期以来未引起足够重视的教师的重要素质。美国著名教育家保罗韦地博士曾历时40年,收集9万个学生所写的信,内容是关于他们心目中喜欢怎样的老师。其中,“友善的态度”,即爱学生,善待学生,排在了第一位。由此可见,良好的个性品质是优秀教师的一项重要素质特征。由于现代教育的的发展,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师道尊严”等观念受到很大的冲击,学生越来越容易接受幽默风趣、富有亲和力等具有良好个性品质的教师。而从本研究看,教师对自身个性品质的认识不足,师生之间在认识上尚存在较大差距,因而必须采取措施,切实加强教师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

3.加强师生沟通,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过程,教师身兼学生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在教学过程中具有绝对的权威。随着社会发展,现代教育理念的引进,人性越来越受到尊重,学生具有独特的个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以此改变教学方法。通过本研究发现,学生更喜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这就要求教师既不能一味地进行“填鸭式”教学,又不能完全不加引导,让学生独立学习。因此,只有不断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切实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找到合理的教学方法,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至立.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J].中国公务员,2002,(9):6.

[2]钟学忠,等.关于高等学校教师素质的思考——面对21世纪教育对高校教师的要求[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6,(3):71.

[3]朱水根.优秀教师素质成因分析与教师教育探讨[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4,(12):121.

[4]魏红,等.高校教师有效教学的特征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5):33.

[5]陈启坤.对现代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J].教育探索,2001,(4):121.

[6]马晓彬.略论素质教育与高校教师素质[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249.

优秀教师论文第3篇

关键词:优秀文化;课程改革;教师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0-021-02

1995年俄联邦国家高等教育委员会发表的《高等职业教育国家教育标准》,明确提出决心要把未来教师培养成“人类整个优秀文化的拥有者”。事实上,这个口号在现如今的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逐渐的受到重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发生着变化,已经从单一的传递者转换成学生的合作者。教师的职责已经不再只是将课本上的知识告知学生或是试图让学生接受某种规则而是通过师生之间更为近距离的接触中带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试想一个博学的,谈吐非凡的,思想灵动的老师必定更加受到学生的爱戴和敬佩,自然而然就吸引学生。使得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更加的得心应手。这种隐性的影响则更多的来自于教师精神层面的东西也就是教师拥有的文化涵养。文化修养的重要性在教师的教育过程发挥着重大的作用,那么教师的文化涵养又来自于哪里呢?

一、一个合格优秀的教师,首先必须是一个从内而外的文化人

一个文化人除了能说能写之外,还必须有文化涵养。所谓的文化涵养指的是哲学宗教文化、政治历史文化、科学技术文化和文学,艺术文化。而这些正是世界知识与文化的结晶,是人类优秀文化的杰出成果。何为教师,所谓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师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是孩子获取知识的源头,是迷路,疑惑时的指南针,也是灵魂构建时的心灵鸡汤。学生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师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有些时候,甚至是老师的小小复制品。教师的言行举止传达给学生的讯息更直接的左右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一个文化人,才能培养出另一个文化人。这里所指的文化,包含了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从内而言,是个有思想,有灵气的人,从外而言是个有教养,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又不缺乏个性的人。其次,要成为一名心灵的引导者,必须是一个有热忱的文化人。也就是说对于文化,对于世界知识的热爱和渴望。人类文化的博大精深绝非一朝一夕可以了解,只有不断追求,考究历史的教育者才能将文化中的精髓传达给自己的学生。所谓教书育人,教的是知识文化,育的是社会人。优秀的教师教给学生的除了知识,更有对知识追求的欲望。综上所述,教师理应成为人类优秀文化的拥有者,在与学生的合作与交流中告知自己的所知,继而在教学中传递人类文化,从这层意义上说教师搭起了人类优秀文化知识库与学生之间的桥梁。

“教师应成为优秀文化的拥有者”这一理念得到许多学者的支持,然而,如何使教师成为优秀文化的拥有者呢? 早在10年前,对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行动就已经开展了,对于师范院校和其他培养师资力量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提出了改革的要求。10年后,改革仍在进行,不同的是对于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问题的关注度提高了。如何“推进发展,深化改革”替代了“是否需要发展,需要改革”成为一个新的命题。

二、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注重构筑教师教育课程新理念

提起课程不单是文本,更是一种理念和交流,倡导的是师生之间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二者之间的互动性。在传统的观念中,过分注重教师的学术性,认为教师只要有学识就可以教好学生,而忽略了教师的师范性。教师教育是一个互动的持续发展的过程,在教师的形成阶段加强对教师文化能力的培养,注重教师的基本修养和知识水平。同时重视教师的职业培养,改正传统的重职前培训,轻职后培训的思维定势。特别要注意的是避免将学历等同于能力,将教学经验的多少等同于教育时间的多少。主席指出:“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尊重教师是重视教育的必然要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具体体现。” 这句话也充分肯定了教师的学术性与师范性的统一。

三、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应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

无论是在对师范生的培养,对新任教师的选择和培训上,都应将课程置于整个社会发展的文化环境中。教育是对知识的传承,更是新知识产生的催化剂,脱离社会大环境的文化是无法在历史的洪河里延续。教师对于知识的汲取和选择应符合社会发展的真实。新的教师教育课程结构应体现出课程结构的科学性和均衡性。应延续课程的传统性,稳定性和继承性,同时要加强对新事物,新世界的了解和接受。增加特色课程和内容,保证课题有源源不断的新信息的流入。将单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统一课程与自由课程相结合,系统课程与自由课程相结合,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构建一个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学科知识为核心的新型教师教育课程结构。

1、教师教育课程的内容应与社会相联系

人类社会的优秀文化是在现实世界和真实生活中创造与保存下来的,任何独立于社会存在的文化都将被淘汰和遗忘。教师作为优秀文化的拥有者更是要对文化的选择保持清醒的认识。不能盲目跟风,随波逐流,也不能自我的对不同的文化排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刻谨记自己的身份,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了解学生的真实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不能强行将自己的思想灌输给学生。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模范,绝不是学生的模型和制造者。教材的编写和选择应该多样化,突出教师教育课堂的特色化和个性化。真正做到让学生在自由的课堂中学习真实有用的知识,使教师教育课堂成为一个由教师引导的学生自主参与的活的优秀文化聚集地。

2、教师教育课程评价应注重教师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的有效结合

应强调的是,评价并非为了评出谁优谁劣,而是为了更好的了解,为了教师的学习和教学提供改进与提高的机会。在外部评价上,首先要建立多种方式的评价主体,在尊重专家,学者的同时要考虑师范院校和教师的需求。其次,要确立多层次的课程评价结构,既注重过程又要注重结果的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再次,在评价过程中应从多方面的了解教师,了解课题的真实情况,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学校共同参与。最后,确立具体的评价标准,这个标准既要有效的检测出教师的真实水平,还要有利于教师的改进。在内部评价上,给予教师充分的自,鼓励教师对自己做出最为真实的评价。有效的将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形成最佳的课程模式

参考文献:

[1] 黄光扬,郑霞金.教师专业发展要达成的基本品质[J].辽宁教育.2012(6).

[2] 阙海宝,张 华.教师教育课程建设的路径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2011(22).

[3] 凌飞飞.师范教育教师课程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2).

优秀教师论文第4篇

【关键词】党的十 小学语文 教师 品德 风范 爱心

兴国必兴教,兴教必重师。党的十报告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十报告的这一重要论述,既延续了长期以来党和国家对广大教师的期许和希望,也是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的基础上,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深入学习贯彻十精神,准确理解教育发展新形势,切实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书育人荣誉感和责任感,是当前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

十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全面规划和部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必须全面领会十精神,准确把握十关于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准确定义教师素质的新内涵。“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新任务,也是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新要求,教师队伍建设必须与时俱进,为实现十提出的各项教育目标和任务服务。

一、教师品德的体现

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必须更加注重师德建设。要鼓励广大教师做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十精神的模范,并把十精神贯穿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教书育人,不断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切实在实际工作中把立德树人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任务,爱护学生,关心学生,注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学生爱戴、社会尊敬的好教师。

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有理论的支持,而且要有深厚的文学底蕴,更重要的是人格的力量,即品德的体现。作为语文教师,除了读教材、备好课外,还要努力去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跟上时代的新步伐。在小学阶段,人们眼中的语文教学就是识字、写字、读文、背诵、习作等。其实,小学语文看似简单,但却包容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语文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人文性。我们面对鲜活的生命,你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与能力,还有方法与过程,更重要的还有情感与人生态度。

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关注的是学生的生命成长。生命的基本需要是物质与精神。而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就是给学生输入精神食粮,让学生认知世界,学会独立生存的能力。学生的精神食粮、认知能力从哪里来?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靠教师人格的影响、人性的发挥、知识的传播。教师的崇高在于无私的奉献,在于爱心的流淌,在于对孩子的尊重。“你是快乐的,我是幸福的。”是一个教师永远追求的教育境界。语文是富有感染力的学科,如果说一个语文教师,没有丰富的情感,没有优美的语言,没有应变的智慧,怎么能驾驭课堂,怎么能让孩子喜欢语文。一个好的教师应该让学生感到是一种精神的享受,包括你的外表,你的体态,你的眼神,你的笑脸,你的手势,你的语言……都能给学生心灵的震撼。

二、教师风范的体现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必须更加注重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业务水平。十提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对教师队伍的素质要求更高、更全面,教师必须努力学习,不仅学习学科专业新知识,还要学习教育教学新方法,掌握教育教学新技术。善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引导学生轻负高效学习;善于融会贯通,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不说通晓天下事理,至少要了解文学、史政、科学、哲学等。在语文课教学中,如果学生提出了很多疑问,教师采用的策略都是“学生问学生答”。学生实在回答不了的,把问题留下,课后自己解决的话,也许有人说,这恰恰是教师的高明,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是对话的过程,教师该解答的要解答,该告诉的要告诉。把一切问题推卸给学生,是教师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从另一角度来看,只能说明该教师业务技能欠缺,他也回答不了。如果我们的教师都这样上课,那谁都能做,而后果是误人子弟!

要让学生喜欢语文,首先要让学生喜欢老师。这就给我们教师提出了师资风范体现的要求。作为教师,如果说话冷嘲热讽,土话、粗话口无遮拦,学生几乎是在驯养中成长的,那么,谁还能喜欢老师,谁还能喜欢语文。作为教师,如果言谈拘谨,幽默风趣,妙语连珠,在日常的用语中,就能透出他的文学素养,他引用的一句格言,一首古诗,一个典故,一个成语,都能成为其他教师课下效仿的经典。这样的老师看起来有点“文皱”,可是在他的熏陶下,学生们确实受益匪浅,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是最大的乐趣。

三、教师爱心的体现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必须更加鼓励教师勇于改革、勇于探索、善于创新。十报告强调要坚持改革创新。这是一个呼唤创新不断涌现的新时代,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人才,需要敢创新能创新善创新的教师。今天的教师,既要能够推陈出新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又要善于引导和鼓励学生创新,善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下一代。

作为语文教师其爱心的体现,是具备高超的教学艺术的前提。有爱心才能有责任心;有责任心才能有真心;有真心才能关爱学生、教好学生、带好学生。爱心能使语文教学的艺术达到技能与智慧的完美结合。艺术包括处理教材的艺术、课堂设计的艺术、教学方法的艺术、处理问题的艺术,以及语言、板书、操作等艺术。所谓艺术不是大众化的,而是突出的个性与新鲜。譬如,同样课前导入,有的教师照本宣科,直扑主题。而有的教师,总是从学生的兴趣与认知出发,让学生渐入佳境。艺术是不断变化与创新的,一个方法艺术再好,但反复的运用,学生没有了新鲜的感觉,艺术也就不能称为艺术了。

一个充满生机与乐趣的课堂,教师要有好“点子”,这“点子”就是艺术。同样是组织教学活动,有的教师是简单照搬,甚至是反复操作一个模式。而有的教师总能创设出富有个性的组织形式。又如阅读方式,如果总是一个模式:复习—导入—学字—读文—作业。学语文就像走程序,学生还有什么兴趣可言。所以说艺术是智慧与技能的结晶。

优秀教师论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师;人文精神;教育素养;内涵

[作者简介]陈善珍,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副主任,副教授,四川内江641100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04―0178―03

现代大学教育已不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现代大学生要成为各专业领域的优秀人才,成为有社会良知的栋梁,就必须加强个性品格、人文素质的修养。要让大学生成为一个纯粹的、高尚的人,必然要通过素质教育来实现。素质教育离不开文学的熏陶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大学语文教育的内涵和大学语文教师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但是,大学语文的重要与大学语文的衰微和大学语文教师素质的参差不齐形成尖锐的矛盾,这是一种悲哀。

大学语文被赋予了太多的教育功能,现实又有太多的功利,要使大学语文教育受到学生的欢迎,单从语文教师自身来讲,语文教师必须是最优秀的教师。“腹有诗书气自华”,正是对人文素养好、文化底蕴深厚、有人文精神的优秀大学语文教师的写照。

(一)大学语文教师必须具有本学科的学科精神

大学语文教师应该具有本学科完整、系统、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具有对本民族人文精神的深刻理解;具有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广博深厚的优秀文化的深入了解;具有对那些体现高尚理想、健全人格、积极向上精神,充满理想智慧富有审美价值的精神遗产――文学精品的鉴赏水平和审美表达能力;能够批判地继承和借鉴前人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成果;能够了解中华民族先贤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宝贵体验,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人格品德、审美情趣,尽力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由于大学语文的特殊性,大学语文教师还应具有丰富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外交尤其是美学、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大学语文教师应该是综合素质很高的人才。

(二)大学语文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教育素养

1.具有优秀的教育观念:(1)更新语文教育观念。正如孔庆东先生所说,语文是覆盖在所有学科之上的,是一种把人文精神渗透到所有学科中去的“学问”,因而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个“学科”。要注重强调整体感受,把语文当作审美对象,并与整个人生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理解活生生的人性才是最重要的。(2)纠正教育学生观念。学生是活生生的、发展中的、发展极不平衡的、有强烈求知欲望的人,不是等待被雕琢塑造的“物”,学生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个性发展,要热爱学生,要尊重学生。学生的成长由于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家庭氛围。不同的遗传素质,不同的家庭教育思想、方法和模式,不同的人际关系,不同的成长经历等等,他们必然具有不同的思想感情、认识观念、个性品质、爱好习惯等。个人独有的特征,不能简单地说“好”与“坏”,更不能用整齐划一的模式去培养他们。孟子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一个优秀的教师,应当用自己满腔的爱去关心学生,耐心细致地指导学生,与学生沟通思想感情,使自己成为学生尊敬爱戴的人,使更多的学生“亲其师、信其道”。(3)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特长和人格。体罚和变相体罚只会事与愿违,带来许多负面效应。“教鞭下面出人才”的教育观念早就应该淘汰了。

2.具有正确的教育态度:儒家讲“君子温润如玉”,就是要让人感到亲切、温和、有人情味。表现在教育学生的态度上就是要对学生关心体贴、平等相待、宽容大度、不粗暴,对后进生不鄙视、不讽刺、不挖苦、不放弃等。

3.具有人性化的教育手段:大学语文教师在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状况时,不能一味简单粗暴地对学生进行批评指责,而应注重与学生交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亲切和谐的课堂气氛,尤其要善于运用高超的语言艺术去欣赏和批评学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三)大学语文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

教师的人文素养就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其在教师的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是教师的信念、理想、行为、举止、知识、能力、品质、心理诸多因素的综合。体现在教育上,就是要“以学生为本”,在日常教学和管理活动中关注、爱护、尊重和关心学生的成长。

1.高尚的道德情操。历史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文化财富,积累了丰富的智慧和道德理念,大学语文教师只有在博览群书中思考、积累,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宽文化的视野,提高思想的高度,加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才能在现实的、繁重的日常教育生活中保持冷静和克制,保持平衡的心态,才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抵御物欲和声色的诱惑,远离浮躁的心态、宁静致远;才能修心养性、独善其身、坚守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

2.鲜明的时代感悟。大学语文教师的时代感悟,应该表现为一种积极感受时代气息的精神状态,而不是抱残守缺,故步自封。大学语文教师要有对社会生活深刻的洞察和体验、反思和批判、感悟和思考;善于从生活中得到哲理的启迪、真情的激荡、善与美的浸染,从而不断丰富自己的智慧和提升自己的灵性。

3.高雅的人格魅力。人格是具有不同素质基础的人,在不尽相同的社会环境中所形成的意识倾向性和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应该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去感染每一个学生。教师的人格魅力主要有:爱心、真诚、善良、信任、宽容、耐性等等。所以,大学语文教师要用宽广的胸怀接纳不同的学生,用真诚去赢得学生的信任,用爱心去感受学生的快乐和忧伤,用耐心去帮助学生成长,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形成高雅的人格。

4.丰富的情感世界。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没有情感,就没有感动学生的力量。“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情到深处文自工”。大学语文教师只有对世情、人情、亲情、爱情有深刻的感悟,才能在语文教学中把情感熏陶放在重要位置,引导学生去阅读、欣赏、写作,抒发内心的真情,培养出富有感情的真正的人。

师爱是融洽师生情感、增强教师魅力的剂,是一种由衷的、发自心灵深处的、人性的关爱;是一种情怀,一种更高的境界;是对“人”的尊重,对“人”的珍视,对“人”的关怀。这种博大的爱,是对弱小者、落后者、不幸者的同情;是对幼稚的原

谅,对错误的包容,对冒犯的宽恕;是由衷的赞赏和信任,赞赏学生的闪光点,相信学生都是可琢之玉、可造之才。具有这种浓厚情感的教师才能以情动人,才能感动学生,展示教育的力量。

5.健康的身体心理。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承担繁重的教学工作,这是毋庸置疑的。而健康的心理则包括:对教师角色有认同感。热爱教师职业,积极投入教育工作,认真勤勉地去适应环境与教育工作要求,能从爱的教育中获得自我安慰与自我实现,从有成效的教育教学中得到成就感、幸福感。

6.多彩的生活情趣。大学语文教师应该有积极而又多彩的生活情趣,展现自己独特而又鲜明的个性。唱歌跳舞、舞文弄墨、驰骋球场、养花侍草、摄影旅游、网络遨游等等活动,既有益身心健康,增长知识,又增加与学生对话沟通的途径和渠道。

7.和谐的师生关系。“天地君亲师”,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不平等的,教师是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人,学生则只能是受教育者;教师总是居高临下面对学生,不容许学生有半点差错。师生之间出现问题,教师总是把责任推给学生,教师是无上的权威、严厉的说教,学生是无条件的接受和战战兢兢的服从,善于检讨的教师,敢于公开道歉的教师简直是凤毛麟角。主动地、全面地、立体地了解每一位学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和保证,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

8.优雅的仪表仪态。教师的仪表仪态应该是和谐而又优雅的:面貌娇好、身材匀称、英俊挺拔、风度翩翩。如果不具备这些先天的优越条件,那么,衣着得体、气质优雅、感情丰富、语言优美、谈吐高雅、善于沟通、平易近人(具有强烈的亲和力)就是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夫。这种外表上的和谐,是一种氛围、一种力量、一种磁场,以美激情,以美发辞,以美育德,以美立人,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学生情感与智慧的滋养和润泽。

9.渊博的学识水平。大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水平不仅要“渊”要“深”,更应“博”和“广”,对人类文化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都要有所涉猎。大学语文教师要把自己所走过的坎坷不平的生活道路、酸甜苦辣的生活经历以及多种多样的人生经验、丰富深刻的人生哲理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形成对生命、对生活、对历史、对社会、对自然、对人生、对教育的独特理解和感悟,并把这种感悟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包括对语文教材独特的感悟,对教学素材独特的处理方式,对教学技巧的灵活把握,对艺术语言的自如运用,对学生反应(尤其是否定性反应)的独特的处置方法,形成独特的教学个性,鲜明的教学特色,独具个人风格的教育艺术,潜移默化地熏陶和感染学生,让他们形成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信念。

10.生动的语言艺术。语文教学的本质是语言教学,语文教学必须以对语言的感受、领悟、体会、运用、吟咏、表达为基本手段,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灵动、生气,品味语言的韵味和魅力,提高学生学习语言与运用语言的兴趣和能力。大学语文教师应该是善于运用语言的良师,用独特而鲜明、准确而优美的语言架起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感染学生,震撼学生。大学语文教师的语言还应形成个人的个性特色:或优美、或睿智、或亲切、或幽默、或深刻、或犀利。如果大学语文教师语言枯燥,味同嚼蜡,则与面目可憎无异。

优秀教师论文第6篇

【关键词】优秀 初中 语文教师 策略

一、实现多向交流,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现在提倡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现多向沟通,而不是传统的教师教的过程,只是一味地讲解,没有与学生及时地进行交流与沟通。作为教学基本关系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据相关研究分析得到,初中语文教师要想取得高效教学,活化现有的课堂教学,就必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初中生作为最敏感的群体,他们上课的专注度和兴趣跟老师的关注度及师生之间的关系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工作思想,主动关爱学生,尊重学生,让他们感觉到老师的爱心和照顾,这样他们在课堂上才会展示自我,参与课堂教学。据有关调查分析,要想实现活化的课堂教学,必须为传统的师生关系解绑,严肃的传统教师传授的课堂,根本无法实现课堂的活化。学生只有在比较宽松的课堂才会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才会有可能对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们都喜欢亦严亦松的教师。当学生感到老师的关爱时,才会吐露心声,自觉尊敬老师,理解和信任老师,这样就会师生互通,形成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实现有效的初中语文教学做好准备工作。

二、乐于奉献,热爱语文教学

教师作为默默耕耘的园丁,必须要乐于奉献,无私工作,做好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教师曾经这样说过教师的幸福是一种体验,是对教育中生存状态的一种高级、愉悦的情感体验,是一种精神享受。所以说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语好者,同时热爱自己所教学科。而这种爱好可以帮助教师抵御许多外界的诱惑,真正投身于教育事业,而不是仅仅把教育当做挣饭吃的职业,而是把教育当做值得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在教学中创造有魅力的教育教学特色,形成自己成熟而清晰的教育教学理念,创造令自己感到欣慰和满足的语文教学艺术。

三、与时俱进,完善自己

每一位优秀的初中语文教师,一定是具有健康的教育精神和较高的专业素养的人。这样的教师善于改变自己,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提炼自己的教育思想,具有自己的教育行为品质。改变自己,告别重复,这就意味着作为语文教师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有自己的专业教学方式。通常我们有太多的语文教师习惯于重复过去的教育教学方法,重复过去所运用的内容,这样的教师往往依赖于其过去的经验进行教学,没有创新。所以,作为语文教师要坚决杜绝机械重复的教育人生,告别平凡和守旧,形成自己的专业习惯,培养自己对学生的文化影响力。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活化教学,实现高效的课堂必须活化初中语文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教材,初中语文教师必须严格按照语文教学新大纲的要求进行上课,同时,语文教师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再组合和排列,重新编排,形成学生乐于接受和易于学习的教学内容,这样就会实现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四、善于读书,提升素养

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所以离开了书籍,人类就不会进步。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阅读不仅是自己教学的一部分,更应该把它当做自己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一部分。如果不读书,还能去教书吗?课堂是老师和同学的对话场,中国有句谚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古代黄金和宝玉,分别代表的是尊和贵。这就说明在书籍中可以获得尊贵。作为一名教师阅读是多么的重要。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坚持阅读,让“教书人”和“读书人”融为一体,并让自己在读与教的过程中“始于读,发于思,成于行。”

五、坚持写作,表达教育生活的体验

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是善于表达自己的,同时也应该是具有写作精神的创作者。写作就是表达,而我们要表达,就必须要有敢于表达的勇气和善于表达的习惯,特别是作为语文老师在平时的生活中,依据自己每日的所见所闻,及时地记录下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对于教师而言,写作并非是完全的创作,更多的是教师教育生活方式的一种体验,一种升华。著名的加拿大教育家马克斯・范梅南曾说“写作即观察”,就是说,教师的写作是从教育开始的。教师通过观察教育活动中的人和事,观察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活动,从而凝聚心灵的感悟,形成创作的源泉。

同时,经常的写作还可以促进教师思考问题和发现问题,从而有助于教师提高认识、反思行为、改善实践、实现创新。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让自己成为读、教、写有机结合的实践者。

参考文献:

优秀教师论文第7篇

第一、要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

小学生一般处于“道德”的朦胧期,“是”与“非”,“对”与“错”的概念十分模糊,有时,为了一己之私利,会作出严重伤害别人的事。所以,班主任要“导其言,修其行,正其心。”

为此,我通过强化《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再联系班级实际,制定班级公约,并以此为准绳,规范学生的养成教育。此外,利用晨会、课余时间,经常与学生进行个别或集体谈话,内容涉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尊纪守法、安全教育等,同时结合国际国内形势来指导班级工作,如:在全国上下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时,我针对班级实际,让学生自己写荣辱歌,然后制定出切合班级实际的班级荣辱歌,既要求会背,又要求贯穿到平时的言行中,做到荣进耻退。

第二、要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车尔尼雪夫司基曾说过:“教师把学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可见,教师的形象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形象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因此,我尽量以自身的言行来感染学生,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晨扫时,我带头捡公地里的垃圾;大扫除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团结合作能把事情做得快、好,我会和他们一起动手干;在谈到班级卫生时,我总是不忽视地上任何粉笔头与纸屑,只要我看到,我总是弯腰捡起来,并放到垃圾筒里,这一系列的行为学生看在眼里,逐渐会记在心上。记得一位学生在作文里记录了这样一件事:“今天我买了一包饼干,边吃边上楼,突然我有一个想法:如果我把包装袋扔在楼梯上,会不会有人捡起来呢?试试看!于是我就扔下包装袋爬到三楼守望,一个个学生上来了,有的学生视而不见,有的学生竟然踩着包装袋上来了,咦,那不是隔壁班的班主任吗?她低着头走上来,分明看到了那个包装袋,可她却绕过包装袋,我心想:还是老师呢,怎么为人师表呀!正在这时,又有一位老师上来了,他随手捡起了包装袋,迅速走上楼,将包装袋扔在了垃圾筒里,我定睛一看,啊?!原来是我们的班主任!他走上三楼,离我越来越近,他的形象也在我的心中越来越高大——”这件事虽然已过去两年多了,但依然给我的触动很深。教师的言行会深深的铭记在学生的心里,从而会引起学生自觉的重视,并付之于行动,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团结互助,有集体凝聚力的班集体。

第三、要重视班委的作用

俗话说:“军无主帅兵欲乱,鸟无头来不能飞。”在班级工作中,班干部发挥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因为他们与同学朝夕相处,对班级的情况更加了解,他们对同学的教育帮助在某些场合可能比班主任更有效果,一支能力强,以身作则的班干部队伍不仅能树立榜样作用,带动全班同学积极向上,还能起到班主任与同学之间的桥梁作用,他们是班主任管理好班级的得力助手。因此,我先拟订班委的基本条件,如学习自觉,自控能力强,愿意无私为同学服务,能团结同学,气量大等,然后通过民主选举确定班委成员,再根据每位班干部的特点进行分工,让他们明确各自的职责,培养他们的全局观点和工作能力,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不过多的“代劳”,而是进行指导,协助他们开展工作。平时我每两周召开一次班干部会议,对两周的班级工作举行反馈和总结,及时掌握班级情况,对个别不够自觉的班干部也起到提醒作用,最后布置新的工作。此外,每个班干部至少要和几个同学交朋友,帮助同学排忧解难,做同学的贴心人,使全班同学都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这样一人带动几个人,十几人就能带动全班,把全班同学的心牢牢地拴在班集体这根绳上,这样班级的各项活动就能顺利开展,良好的班风得以形成。有了一支能力较强的班干部队伍,班主任的工作相对轻松许多,即使老师不在的时候,班级也会井然有序。

第四、要重视主题班会与主题活动的开展。

主题班会与主题活动能让学生的灵魂和思想得到深刻的洗礼。主题可以根据社会影响、学生思想动向以及偶发事件拟定。如:现在学生自私自利、个人主义思想严重,感恩缺失,于是,我针对这种现象,加强了感恩教育。使学生懂得:每个人都应常怀感恩之心,在学习、生活中,无论怎样都要找到感恩的理由,找到可以感恩的人。只有学会感恩他人,你才可能成为被感恩的人;只有感恩他人,你才会感动自己。此外,还进行一些激励学生好好学习、正确对待金钱、讲究卫生、预防疾病的活动。超级秘书网

第五、要经常反思,不断洗脑,把平凡的小事做好。

正确的舆论仅仅是一种无形的外部力量,而自我教育则是学生进步的内因,因此,我在平时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来要求学生,引导他们“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本学期,我们倡议本班学生每周做三件好事:尊敬老师、孝敬父母、关爱他人,到周末,再写写反思,通过对各种问题的不断反复权衡,把正确的思想转化为个体的内需和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