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运作管理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3-15 15:03:45
运作管理论文

运作管理论文第1篇

关键词:风险投资项目管理风险控制

经过多年的探索,中国风险投资事业在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显示出其对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及高科技产业化的重要作用。风险投资是专指萌芽状态中的高新技术领域的投资,这种投资的高风险性和高回报率要大于传统意义上的投资。风险投资的资金最终都要落实到具体项目中,由于风险投资项目大多数是由技术创新而产生的高科技项目,过去同行业的历史资料很少或几乎没有,因此在项目运作过程中除了具有一般项目的风险以外,还具有本身的特殊性。风险企业在整个项目运作过程中因管理不善而导致投资失败的风险统称为风险投资的管理风险,主要表现为:组织风险、决策风险、过程风险。进行科学的管理风险控制,对于有效运用风险投资这一手段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使风险投资项目实现最好的综合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团队建设———组织风险控制的核心工作

风险投资项目主要以技术创新为主,项目的增长速度比较快,如果不及时加强企业的组织管理,就会造成项目规模高速膨胀与组织结构落后的矛盾,成为风险的根源。

风险投资作为知识经济社会中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相结合而生成的一种新型事物,其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组织的管理。与传统项目相比,风险投资项目不但要求项目组织内的人员有较高的素质,有一定的项目管理经验,对项目的风险性有较高的认识,并且这种知识和技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够充分地协调运用。而只有高性能项目团队才能实现这种充分协调,所以在项目组织风险控制中,团队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团队在现有传统组织结构中的引进,改变了组织过程实施的方式。即组织过程变成了企业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不是职能部门,项目经理变成了“过程所有者”。为了从事项目的人员能够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团队应围绕着用于获得过程流的焦点进行建设。如果项目人员和工作要求不相匹配,有冲突,士气低,将会影响项目团队性能的发挥,更会使整个项目的顺利实施受阻,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作为项目经理,如果能营造一个让参与者发挥自己才干的适当环境,会使项目成员的忠诚度高度提升,增强项目团队性能的发挥。为建立一个高效率的项目团队,我们需要了解其主要推动力和障碍。

推动力是同项目环境相联系的正面因素,可以加强团队的有效性,它们和团队性能是正相关的。障碍是同项目环境相联系的负面因素,它们被认为妨碍了团队性能,在统计上同性能是负相关的。在置信度为95%或更高时,这些团队特性和团队性能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通过推动力的把握和障碍的排除来创建高性能的项目团队,是组织风险控制的关键内容,是项目成功非常必要的条件。

二、项目评价———决策风险控制的首要工作

我国许多风险投资出现严重亏损,很大程度上在于投资项目本身先天不足,是投资决策失误造成的。决策风险是指风险项目因决策失误而带来的风险。由于风险项目具有投资大、科技含量高、产品更新快的特点,使得对于项目的决策尤为重要,决策一旦失误将会直接导致项目的失败。

对风险投资项目进行价值评估是投资决策的关键环节,如果在进行价值评估过程中,仅靠风险投资家、市场的经验和直觉进行决策,会使评估结果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因为风险投资项目所包含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远远大于传统的投资项目,所以如何从模拟风险的角度以及能够反映这种风险的价值范围方面预测价值,是进行风险投资项目决策的关键。全面的价值评估工作主要取决于对企业及其所在行业普遍的经济环境的了解,选择正确的价值评估方法,拥有较多的财务、统计数据,采用科学的态度去认真分析和预测,才能得到真实可靠的结论。因为风险投资项目历史财务数据相对较少,或者没有可比项目数据,评估时应采用类似项目和自身的历史数据相互替代的方法来进行。在取用同类项目数据时,还要考虑项目之间的相似程度,以及信息的丰富程度、稳定程度。选取了合适的财务数据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预测项目预期现金流量及选定项目的必要收益率或资本成本(折现率)。为了计算由该项目引起的不同时点的现金流量,需要采用折现现金流量法,将不同时点的现金流量调整到统一时点进行比较。估测项目预期现金流量具体工作包括:分析企业财务状况,计算扣除调整项目后的营业净利润与投资成本,将企业经过审计的现金流量表进行分别细化分析;了解企业的战略地位及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制定绩效前景;预测个别详列科目;检验总体预测的合理性和真实性;结合企业经营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分析预测得出和风险相适应的企业预计现金流量表,以此为基础计算出的项目的净现值。估测并调整项目必要收益率工作包括:权益资本成本估算;债务资本成本估算;确定目标市场价值权数;估计不同的企业的报酬率随整个市场平均报酬率变动的情况;估计根据机会成本要求的最低资金利润率;将与特定投资项目有关的风险报酬加入到企业要求达到的报酬率当中,形成按风险调整的贴现率,从而合理选定折现率。

企业在识别与估量投资风险后,对选定的投资方案,还要针对其可能面临的风险,运用杠杆原理,协调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由于营业风险是一个项目资本成本的主要决定因素,而且由于技术、效率及其生产上的因素,企业通常无法控制项目的营业杠杆,这就需要我们利用总杠杆、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采用杠杆程度有限的组合,来控制企业的总风险。

三、借助信息技术———实施过程风险控制

项目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风险项目往往起源于一种想法,并采取一种概念化的形式,要求有足够的物质要素,使组织中关键的决策制定者选择该项目。在整个项目运作过程中,不同的阶段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并以一种连续的生命周期的模式,强调了进行风险项目过程管理的必要性。

风险投资项目由于其预期的市场容量往往事先不能确定,致使对项目的过程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产生风险,这种风险贯穿了风险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针对于风险投资项目的特点,项目各阶段不应仅满足应完成的任务,必须随着项目运作过程环境的变化进行资源的再分配以及项目参数的调整。根据这种变化表现的强烈程度,要求项目经理通过改变分派到整个项目和各项工作的混合资源,来相应地做出动态反映。这项工作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有效的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来进行。建立有效的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EnterpriseRisk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s)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新领域。任何企业的运营都需要信息,源于项目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决策必须基于及时的和适当的信息。信息流在质量和速度上都是一个关键的因素,有了这些,才能有效地和高效地使用资源,满足项目的要求。风险的产生来源于信息的不完全,因此为了优化企业风险管理系统就要优化整个信息流程。项目风险信息整理伴随着风险及管理信息的产生、收集、处理及发送过程展开。这种信息既包括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管理支持信息,还包括项目自身风险与风险管理政策的信息以及企业外部可以给企业风险管理提供支持等信息,是一种全方位立体性的信息网络。借助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风险管理组织者可以准确地发现并协调风险管理活动、根据风险控制效用报告组织未来计划等活动。对于每一阶段的工作,信息使用者可在在界面上得出该项工作的风险等级,明确这一风险正面与反面的后果,还可以发现其他企业的风险管理战略、最佳的风险管理实践及风险评价工具。例如在项目计划阶段,输入该项目信息内容,查询系统会提供一个逻辑的树状结构,一方面指出项目中必须的工作要素,另一方面提供该项目可以借鉴的网络信息以及计划实施的模拟流程等。根据风险表现的强烈程度,项目经理通过改变分派到整个项目和各项工作的混合资源,来相应地做出动态反映。根据新的资源的配比情况,项目成本、时间和性能参数也要随之调整,即以已完成方面的新数据重新安排未完成阶段的工作。通过对项目过程风险动态、适时地控制,可以保证项目阶段目标最大程度的实现。

风险投资项目的管理风险起始于项目的考察论证阶段,结束于项目退出以后,贯穿了风险投资项目的整个运作过程。根据情况的变化,对风险投资项目的管理风险进行合理的分析,把握引起风险的关键因素,及时进行有效的控制,可以避免和减少风险,保证预期经济效益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美]戴维。I.克利兰著,杨爱华等译。项目管理战略设计与实施。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杨乃定。企业风险管理发展的新趋势。中国软科学,2002(6)

3.王景涛编著。新编风险投资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4.杨雄胜主编。高级财务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运作管理论文第2篇

[关键词]职工互助保障;资金管理;制度

我国现行的互助保障制度始于建国初期,经过数十年的运行,现已从初期单一企业的互助互济活动发展到涵括医疗、意外等方面的各种互助保障计划,工会组织的职工互助保障活动开展的最为普通和广泛。职工互助保障活动是由社会团体倡导组织,广大职工在自愿的基础上所开展的一种操作成本低廉、形式灵活多样,以互助互济分散风险为目的的合作制保障经济形式。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2.3万个已建工会的基层单位开办了职工互助保障活动,仅省级机构就有876.8万职工参加保险。其中,参加医疗互助保障计划的480.8万人,参加养老互助保障计划的近169.8万人,参加工伤互助保障计划的227.6万人,涉及金额达数百亿元,累计赔付6.9万人次,支付赔付金6235万元。工会组织互助保障活动的广泛开展,对于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工伤有保险、灾害有赔偿、失业有救济、残疾有安置、贫困有支援,保障广大职工的基本生活,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有效化解有可能发生的各种社会矛盾具有重大作用,它起到了“安全网”、“助推器”和“稳定器”的作用。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不断进步,原来制定的互助保障相关管理制度在诸多方面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其缺陷和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其中,互助保障的资金管理表现得最为突出。

一、职工互助保障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互助保障资金是指由职工会员交纳的会费、保障计划金(保险费)、管理费用、补偿金(理赔金)以及资金的保值增值等有关资金。目前上述资金在管理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资金监管缺位。当前我国职工互助保障资金监管,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在于管理者与监督者两者合一。职工互助保障资金运作部门既当“运动员”即资金营运主体,又当“裁判员”即负责资金运营的行政监督。而职工互助保障的组织者——各级工会,对互助保障资金运营的监管仅限于人事管理和组织监督,缺乏风险监管手段和方式。与此同时,职工互助保障会又是工会组织的一个职能部门,对外行使管理职能,致使工会组织在互助保障资金的管理上既当监管者,同时又成为委托人、投资人和资产管理者,角色模糊不清,政企不分,容易使养老基金缺乏独立和足够的行政监管。与目前我国社保资金的做法相比,互助保障机构的权力太杂,主办者的监督角色很不突出,对资金的安全运行非常不利。

2.多头开户管理。由于不同职工互助保障计划(险种)的开发与推广时间不同,互助保障组织按照分户管理,分险种核算的原则与要求需要建立专户、专账。但目前有的地方甚至由经办机构专门为企业互助保障经办人用个人名义开设银行卡(或存折),以便节省资金在途时间和防患在途风险。此外,随着职工互助保障活动业务的增多,互助保障组织在银行开户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少则十几个,个别地方甚至有几十个,不同性质和用途的资金表面上存在于相关款户,但实际上却又相互混淆,这就难以反映资金的真实面目,造成资金管理上的混乱,给资金的保值增值带来一定困难。

3.核算方法陈旧。现行的《职工互助保障会计制度》、《职工互助保障财务制度》是中华全国总工会于1997年制定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时设定的制度与目前的实际情况相比存在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在整个互助保障事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向纵深推进的过程中,暴露出财务会计核算体系的滞后,进而出现互助保障财务会计理论体系不完善,会计主体不明确,会计核算体系陈旧等弊端。如对资金的使用规定过于粗线条,资金的筹集和发放无详细又便于操作的规定,保障补偿金的计算发放无定量标准,全国的互助保障组织甚至出现因为各地的会计核算制度的不统一,财务处理方式的不一致,造成资金统计口径不统一,数据来源“数出多门”的困境等等。因此,急需对职工互助保障资金管理办法进行修订,以适应当前的需要。另外,职工互助保障资金的会计核算手段也明显落后于时代的发展。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仍然采取手工记账的方法,至今还没有一套完整的互助保障资金会计使用管理软件。

4.资金发放个人化。受人员、费用等因素限制,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职工互助保障资金的发放均按工会层级关系由基层企业经办人直接发放。即由上一级互助保障机构根据下级机构各类保障活动的资金上缴数据,按约定的比例计算管理费、补偿金,并逐级下拨,最后由基层工会通过经办人直接给付受益人。这种分级拨付的支出方式造成拨款环节增多,延长了互助保障资金的周转时间。一方面,某一环节稍有疏漏或发生时间延误,就会影响受益人及时足额的领到补偿金,另一方面,互助保障的资金从一个银行账户流转到另一个银行账户,造成资金滞留在银行结算环节的时间过长,大大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5.专业投资不足。我国互助保障活动还未形成全国统一法人的组织形式,各地开展的职工互助活动基本上是由当地工会组织负责管理的,其核心工作即资金的保值增值还没有引入专业的资产管理公司进行管理。由于工会组织是一个群众团体,自身并无丰富的资金管理人才和手段,因而在互助保障整个组织体系中缺乏现代金融产品投资理念、知识技能以及相应的风险管理能力。与此同时,受风险管理及各种行政管制的影响,互助保障资金缺乏足够的增值渠道,致使资金回报率偏低,投资渠道不足问题十分突出。

二、加强互助保障资金规范化管理的建议

互助保障制度是我国在建设和谐社会,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大力推行的一项社会保障内容,它发扬了中国工人阶级团结互助的光荣传统,发挥了工会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办好职工互助保障事业,就必须加强职工互助保障资金的规范管理,切实将各类资金纳入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落实职工互助保障财务制度和国家有关部门对互助互济活动的监管要求。它既是工会组织维护广大职工利益的一项基本职责,也是这项事业能否长治久安的关键。从我国社会保障资金这些年来的管理成败得失来看,工会组织的职工互助保障资金管理应当遵循统一规范、收支两条线、分账核算和依法管理的原则。具体来讲,应重点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和规范:

1.推进职工互助保障资金管理的法制化。当前,我国社会保障的法制层次低,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社会保障法律很少,尤其是作为社会保障组成部分的互助保障活动,甚至在国家行政机关制定的法规和地方性法规方面都比较缺乏。随着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互助互济事业的快速发展,职工互助保障组织的形式和规模都有了质的变化,互助保障这一“全新”的社会保障组织形式,应予单独立法,加强监管,避免出现类似社保资金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失误和漏洞。工会组织应尽快改变互助保障法律缺乏的现状,主动与保监会、财政部沟通,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出台职工互助保障的规章制度,如互助互济活动管理条例,为制度建设提供法律依据。同时建立全国统一的职工互助保障资金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和会计核算办法,以此来规范相关部门及其资金管理人员的行为。确保互助保障组织在履行给付义务后,若有盈余应首先提留一定额度的准备金和公积金,剩余的才能用于分红,保证互助保障组织拥有较为稳固的偿付能力,为资金的安全运营提借助有力的司法保障,要明确互助保障资金的运用及盈余分配方式,为资金的安全运营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2.加快资金信息的数字化系统建设。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和网络的覆盖面,建立和完善互助保障资金管理数据体系,要设计包括各种职工互助保障的资金管理软件、财务管理软件、信息系统管理软件等信息化设施。通过这些软件的开发和利用,实现资源共享,统一管理制度,统一核算办法,提高办公自动化程度和效率,把职工互助保障资金管理纳入信息化轨道。

3.健全职工互助保障的支付体系。职工互助保障组织必须在国有或国有控股银行开设职工互助保障资金上缴户(收入户)、职工互助保障专户(法人专户)、救助资金支出户,按产品的不同分账核算,转一户管理为三户管理。一方面,严格执行职工互助保障财务管理有关规定,各种保障计划的收入要直接进入县(市)工会组织专户,取消互助保障经办人个人周转过渡户。上级职工互助保障组织转移支付的资金亦要进入专户,实行封闭运行、封闭管理。另一方面,还要建立健全职工互助保障的支付体系,防止资金挤占、截留、挪用。有条件的地方,要尽可能实行直接通过银行发放各种保障资金、救助资金的制度,使资金通过集中支付中心直达享受对象的个人账户或单位。要建立包括参加互助保障活动职工的年龄、参保种类、工作时间、工作年限、退休时间等一系列信息在内的数据库,核实其准确性,并与上级互助保障组织的数据库、银行工资发放数据库联网,建立健全互助保障补偿资金的网络管理体系,不断推进支付资金的规范化、制度化,形成科学的支付体系。

4.加强互助保障资金审计工作。互助保障资金种类多,收支渠道复杂,流动性大、政策性强,覆盖面广,涉及的对象又是具体的职工会员,加之现阶段我国互助保障体系尚处在不断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因此,对互助保障资金运作、使用的审计不能仅限于工会组织自身审计部门的审计,还需要引入专职的政府审计进入这一业务范畴。政府审计部门对互助保障资金的审计不但要对其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审核,还需要结合大量的审计调查,对互助保障资金运作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测试,以资金管理运营中的薄弱环节为重点,在管理上发现和揭露漏洞,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防止资金收入不到账、支出不到位、挪用专项资金及经办人员截留贪污等事件的发生。

与此同时,各级工会组织的专门审计职能部门(经审会)和上一级职工互助保障组织要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职工互助保障资金进行检查,加大对资金的收支、预决算以及管理的监督。对发现的问题,实行经济处罚与追究当事人责任相结合,严肃处理,确保资金安全运行。

5.建立多层次的资金监管体系。要解决互助保障资金监管不到位,法规不健全,使用效率低、缺乏控制等问题,需要根据这一资金的性质,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多重监督机构相结合的监督管理体系。

一是从资金所有人的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入手,建立一个透明化的运作体系。做到信息披露经常化,定期或不定期向职工会员公告资金收支和结余情况,并接受社会对资金管理的监督,确保资金所有人的知情权。尊重广大会员职工的意见,认真对待资金所有人的决策权。提高互助保障资金的透明度,接受职工会员的经常性监督,尤其是对事前的监管,保障资金所有人的监督权。二是互助保障主管部门(工会组织)要加强对互助保障机构、互助保障补偿金发放机构、资金运营机构的监督。如在给付方面,核查其是否按照政策规定的给付条件、项目、标准和方式,按时足额、准确支付各项补偿待遇,审查互助保障机构是否全面准确地执行互助保障政策。三是引入财政监督。互助保障资金本质上并不属于财政范畴,但是运作管理部门却是准政府机构(工会组织),因此,从监督行政单位资金运作情况的角度看,引入财政监督十分必要。财政部门应对互助保障资金财务、会计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对互助保障资金的各专门账户及资金管理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以掌握资金的流动状况,确保资金不流失。与此同时,督促互助保障组织研究制定内部投资管理和风险管理办法,加强资产负债管理,根据分配方案需要制定相匹配的资产管理策略,引进外部审计,促使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督相互统一,相互促进。

6.实行DC型的资金信托制。职工互助保障组织管理机构没有明确与工会组织分离,其管理机构通常依附于上级工会主管部门,从而形成委托结构。在下级服从上级的组织规则中,这种结构缺乏有效的制衡监督机制。目前我国企业年金已采用DC型信托制,其核心在于企业年金资产完全独立于政府和企业,其运营按照国际惯例,严格实行所有权、受益权和经营权的彻底分离,分别由受托人、托管人、投资人和账户管理人各负其责,相互制约,按照市场规则进行投资运营。对职工互助保障资金来讲,由于缺乏专业投资人才,以及受到可能的不当行政干预,更需要考虑实行这一资金委托方式。首先,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组织由有关投资理财专家,对社会经济领域从风险角度进行细分,确定指导性意见,释明哪些是禁入的领域,哪些是可入的领域,哪些是互助保障资金安全领域。同时,再对互助保障资金可进入领域、安全领域的比例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必要的收益,达到安全与收益双重价值的同步实现。因此,对互助保障资金目前的运营模式应当予以必要的修正,有必要将资金的运营从职工互助保障组织中剥离出来,在上述原则的基础上委托专门的基金管理公司或商业银行进行运作,以增加基金的使用效益。职工互助保障组织则专注于保障产品的开发与推广、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资金使用的监督与指导等工作。最终达到各负其责、各尽所能、相互促进、相互掣肘的目的,以共同管理好资金,造福于广大职工。

参考文献:

[1]刘桂萍.职工互助保险对社会保障体系的补充作用[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04,(12).

[2]郑鸣.浅析互助保险中的几个基础性问题[J].北京社会科学,1997,(3).

[3]何志武,毕于榜.我国社保资金管理层次优化设想[J].现代财经,2005,(9).

[4]郑功成.社会保障[M].北京:商务出版社,2003.

运作管理论文第3篇

自从国际电联确定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国际标准以来,3G所描绘的先进通信技术和提供的丰富的增值业务足以让处于ARPU值持续走低的移动运营商们为之憧憬。购买第三代移动通信牌照,构建3G网络就成为移动运营商获取新的竞争优势的焦点。但是,从欧洲移动运营商的3G之路的“辛酸“历程来看,3G不但没有给运营商们带来梦幻的“钱景“,反而给一批优秀的运营商戴上了沉重的枷锁。我国在发展3G的问题上趋于慎重。3G牌照的发放依然是尤抱琵琶。论文频道的管理学论文为您论述3G资本运作战略一文,内容如下: 论运营商的3G资本运作战略 在我国,3G问题更显复杂,一方面是技术层面的网络演进问题,另一方面是市场层面的通信市场的竞争结构的变化问题。所以,运营商都在自己的公司战略中“合理“地做着假设,描绘着3G之后的竞争趋势。同时,设备制造商由于先期投资已经成为沉没成本,所以,不遗余力地营销着自己的3G理念。由于篇幅所限,我们这里仅从资本运作战略角度,通过两个案例的剖析,试图为运营商在3G上的投融资提供有益的借鉴。 案例一:和记黄浦稳健的3G资本运作战略 在和记黄埔的旗下,李嘉诚向世人展现了一个以欧洲为重心的“3G电信帝国“的版图。“3G帝国“是李嘉诚有生以来最大的一笔赌注,远不像他以前的投资那样总是稳操胜券,因而成败之数最受世人关注。 2000年4月,英国电信当局拍卖5张3G牌照,和黄集团以44亿英镑(69亿美元)的竞投价格获得了这张A牌照。2000年7月,和黄与日本NTTDoCoMo公司及荷兰电信公司达成战略性合作协议,和黄获得英国3G牌照的子公司分别向二者出让20%与15%的权益,共同经营英国的3G移动电信网络。和黄集团与NTTDoCoMo还和荷兰电信另组三方联盟参加德国的3G牌照竞标,但和黄在眼看德国3G牌照就要到手的最后时刻退出。 随后,和黄绕过德国,继续扩张它在欧洲的3G版图。2000年10月,和黄以20亿美元投得意大利的3G牌照,11月与12月又分别获得奥地利与瑞典的3G牌照;2001年与2002年,再添加丹麦和爱尔兰。除欧洲外,和黄还获得了香港、澳大利亚与以色列的3G移动牌照。和黄集团及其合作伙伴为在全球9个移动市场中投得的9张3G牌照总共支付了107亿美元,其中和黄付出78亿美元。 和黄英国的3G网络启动资金主要来源于2001年4月达成的包括32亿英镑(约49亿美元)银团贷款与7.77亿英镑(约11亿美元)卖方信贷在内的融资安排,其中卖方信贷由诺基亚、NEC以及西门子提供,和黄自己再提供2.75亿英镑(约4亿美元)的股东贷款。这次融资安排约够和黄在英国的3G业务为期3年的发展。意大利的3G网络启动资金主要来源于2002年1月与一个由十一家银行组成之包销集团达成的32亿欧元融资安排。由于和黄在欧洲其他国家的3G项目离牌照规定的最后启动期限也为期不远,2002年9月,和黄再次谋划发行15亿美元企业债券,但是由于当时股市与债券市场中电信板块的市场状况不断恶化,就在中国电信流产的IPO前夕,和黄取消了这次债券发行计划。尽管如此,有港口、地产与酒店、能源与基建、商业零售业、电信五个产业支撑的和黄集团,与欧洲其他3G运营商相比,财务状况要好得多,和黄集团账上流动资金储备尚有160亿美元,欧洲的3G运营商除了沃达丰外,没有谁有如此这般的实力。包括已经花去的近80亿美元的牌照费用在内,和黄拨出的3G项目资金高达167亿美元。 2002年以来,当欧洲各国的3G运营商偃旗息鼓、纷纷后撤的时候,李嘉诚的和黄集团成了醒目的唯一一面3G旗帜,但和黄3G在欧洲的经营效果远远低于当初的预期水平。当初热得发紫的欧洲3G牌照,现在都已成了事实上的鸡肋。不过与荷兰电信和日本NTTDoCoMo等其他运营商在资产负债表上对3G牌照与3G投资作撇账处理不同的是,和黄集团坚持认为3G的营运与商业环境未有实质性的重大变化,因而不需要对集团的3G投资估值作出调整。 自2002年以来,和黄除了在与英国的3G项目地理上互补的爱尔兰投得一张3G牌照外,对其他3G牌照似乎已经完全失去了食欲。同时,受和黄欧洲3G项目的影响,和黄集团的

运作管理论文第4篇

[论文摘要]服务已经成为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的重要竞争优势来源。本文对信息技术服务运作管理中的服务、服务链与服务外包、服务传递、服务质量与服务绩效评价等相关问题的研究与实践状况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一、简介

近年来。服务业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已经从制造业下游的“附属物”转变成为重要的主导现代经济的产业。全面、快速地发展服务业也已成为我国“十一五”期间的重要战略目标。随着信息技术(IT)的发展、电子商务环境的日益成熟、国际化运营的深入、企业商务模式的变革、消费者期望的提高以及政府政策的鼓励等众多因素的交互影响。服务需求不断增加,市场竞争也不断加剧。服务企业必须不断进行服务创新,才能赢得竞争优势。IT服务企业是重要的服务组织,包括许多巨型的跨国企业,如IBM。HP、DELL、SAP、Microsoft、Oracle、CISCO等。不仅在服务业中占有重要的比重。更重要的是IT服务企业起到主导经济转型的作用。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商业模式的改变以及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不可取代的驱动作用。我国国务院制定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几乎所有的行业如机械、化工、冶金等制造业,电力、交通运输、金融、保险、连锁酒店、港口管理等服务业,教育、国防、政府管理部门、医院及其他公共管理部门等都需要实施信息化,我国信息化的任务还很繁重,IT服务企业面临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发展我国IT服务业有利于提高国家的整体信息化水平与竞争力。、

对国内许多IT服务企业的调查表明。在IT项目的生命周期中,大约80%的时间与IT项目运作维护有关。而该阶段的投资仅占整个IT投资的20%,形成了典型的“轻服务、重技术”现象。国际咨询调查机构Gartner集团的调查发现,在经常出现的问题中,源自技术或产品(包括硬件、软件、网络、电力失常及天灾等)方面的其实只占了2O%。而流程失误方面的占40%,人员疏忽失误方面的占40%。IT服务管理严重制约着公司的发展。影响着客户的绩效与客户满意度。当前,越来越多的IT服务企业开始关注服务管理,并从单纯提供软件或硬件产品,向提供全面的服务转型。例如,著名IT服务商IBM公司以向商业、政府、科学研究、宇宙空间探索、国防、教育、医学等各个行业提供先进的信息技术服务解决方案为使命。IBM不仅提供信息处理系统、软件、通讯系统等产品。而且还提供全面的IT服务。在服务方面。不仅需要对IT基础架构(包括软件和硬件)、网络环境的管理提供服务。更需要对包括企业资产等在内的业务元素的全方位管理提供服务。IBM服务管理战略由此应运而生IBM公司于2006年了这一新战略,IBM帮助众多企业用户规范其IT服务管理流程。有效控制信息系统成本。简化IT基础架构,有效集成IT与核心业务。简化服务管理体系。无疑。IT服务企业的运作管理具有挑战性。因为产品与服务之间具有许多重要的差异。顾客从服务中获得价值。服务中的无形要素主导了价值创造。顾客参与服务过程,顾客体验成为服务的重要部分同时服务还具有虚拟性与时效性,IT服务企业提品与服务具有交融性与一体化的特点,有些服务通过嵌入式产品来提供。这些服务成为产品的附加模块服务区别于产品的这些特点使得服务企业运作管理具有更大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适合制造业运作管理的工具并非也适合服务环境。因此,有必要对IT服务企业运作管理的机制及相关主题。如服务的特性与服务需求、服务传递过程、服务质量的评价等进行研究,并建立IT服务企业服务管理系统的模型框架。IT服务企业运作管理的理论可以直接指导我国IT服务企业的服务管理。从而对我国的信息化进程及信息化绩效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IT服务企业提供的服务

服务运作是将人力、物料、设备、资金、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投入)变换为无形服务(产出)的过程。服务运作管理(ServiceOperationManagement)指对服务企业所提供服务的开发设计的管理。对服务过程及其运作系统的设计、计划、组织和控制。IT服务企业包括从事信息、通讯技术及相关服务的组织,其中有的提供硬件产品与服务。有的提供软件产品与服务。有的仅提供咨询服务、实施服务、安装服务、维修服务、信息系统代管服务、其他中介服务。

很多研究服务运作及服务营销的学者都对服务给出了相似的定义:一方能够向另一方提供的任何无形的活动或收益。并且不会导致任何所有权的产生服务的提供可能与某种有形产品联系在一起。也可能毫无关联。IT服务企业向顾客方提供的灵活、及时和有效的IT服务是一项经济活动,顾客从中获得价值。但不拥有对服务的所有权。将服务作为服务包(ServicePackage)看待。服务包由实物产品与收益组成,收益包含了感性收益与心理收益感官与心理的收益与提供的服务相联系。服务支持资源的及时到位也是服务的一部分。

IT服务企业须以服务过程为导向、以客户满意和服务质量为核心建立服务管理的指导框架。需要对服务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分类。IT服务企业所提供的服务包括客户服务与IT服务客户服务包括客户关系管理与一些事务的服务,涉及客户接触模型。且与IT服务密切关联。IT服务不仅要监控计算机软硬件、网络及数据库等IT部件。而且要收集IT服务质量管理信息以及IT系统满足需求能力的信息客户服务存在不同的顾客接触程度因而。IT服务企业中的服务运作机制势必要比其他服务企业复杂得多研究IT服务企业中的服务运作机制。首先必须对服务进行分类与建模确定核心服务与不同等级的从属服务,采并取相应的策略

2O世纪80年代末,英国商务部为解决“IT投资、采购与服务质量不佳”的问题而组织开发的IT基础架构厍(ITIL:InformationTechnologyInfrastructureLibrary)于2005年5月被国际标准化组织认定为ISO20000标准。ITIL将IT服务管理分为服务支持和服务提供。主要包括1个职能中心服务台以及10个核心流程:配置管理、故障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管理、服务级别管理、IT服务财务管理、能力管理、IT服务持续性管理、可用性管理,以ITIL为核心形成了IT服务资源管理与使用方法体系。IBM公司就是ITIL的贡献者与实践者。ITIL在欧洲和北美等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在我国还处于发展初期1T基础架构库连同下一代Web服务基础架构SOA(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面向服务的架构)主要针对外部服务供应商、专家和专业技能供应商所提供服务的管理及集成。采用标准化的ITIL。可以方便地创建开放的、关注流程的、以服务质量及客户满意瘦为准绳的IT服务运作机制。但对服务企业的客户服务特征关注不够。与客户业务应用需求集成不够,偏重于IT资源服务将服务组件扩展至应用业务过程层次,业务组件有利于从信息系统规划与分析、设计阶段开始建立通用的信息系统业务组件的概念只是IT服务企业服务概念的一个方面。仅反映了实物产品模块。系统地对IT服务企业中的服务包进行分类及建模的文献并不多见。对IT服务企业的服务包进行分类与建模是服务运作的基础

有形产品的设计需要设计产品及其工艺过程。而服务与服务过程的并发性。决定了服务的创新需要不同的过程设计方法。服务企业需要武装过程的使能器。这些问题将在服务传递过程模型中研究

IT服务企业服务运作中。服务与软件及硬件密切相关。所提供的服务是服务包。既包括了一系列的系统解决方案,又包括给予顾客的感官体验、心理上的收益,对顾客行为的有利影响以及友好的合作气氛等服务包的设计与服务过程的开发同时进行。服务包呈现递增式变化。服务人员(知识型员工)的培训对服务包具有重要影响,服务的运作机制无法形成知识产权。IT服务运作中既包括基于设施的服务业务。也包括基于区域的服务业务,还包括客户支持服务:既有交易前服务,也有交易中服务,还有交易后服务;既有核心服务,又有附属服务:既有客户服务,又有内容服务;既有远程服务。又有现场服务

三、服务链及服务外包

企业宏观环境的变化以及竞争的加剧使得IT服务企业运作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间业务协同在增加,企业更加关注核心能力。IT服务企业借助于服务链。与合作伙伴紧密协同。更好地向顾客提供一系列的服务例如。世界最大的企业应用服务商SAP公司依靠合作伙伴来参与ERP系统集成、实施与传播。SAP公司有4种类型的合作伙伴:专业服务公司作为联盟伙伴、提供硬件及基础结构作为平台、提供数据库系统的技术伙伴、以及与SAP软件相互补充的集成伙伴。SAP的联盟合作伙伴有安达信咨询、CSC、EDS、HP、IBM、毕马威、德勤、普华永道等,SAP中国也将广泛地发展和合作伙伴的协作关系纳入工作重点,从项目管理、质量保证、知识传递三方面全力支持合作伙伴队伍。建立服务链向顾客提供全面的IT应用服务。国内的ERP软件巨头用友、浪潮、金蝶也建立了自己的生态服务链。服务链是将供应链的基本理论和思想引入到服务业。更加强调顾客需求,强调针对需求及服务特征而做的服务延伸

IT服务外包业务在迅速增加。IT服务外包(ITService0utsourcing)是指用户在规定的服务水平基础上,将一部分信息系统业务(主要包括电脑、网络、服务器、各种应用系统等的维护)以固定的价格委托给专业服务商,由其管理并提供用户所需的信息技术服务IT应用系统的运营阶段成为IT应用系统生命周期中的关键阶段。IT服务企业的服务管理将遍及应用系统的全生命周期。对IT服务企业来说。前端服务过程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公司的服务品牌。前端服务过程的外包可能有利于企业关注核心业务。但必须使顾客获得增值的服务。

提出了识别海外服务外包的复杂性以及识别外包战略给企业带来内在挑战的两个概念模型指出:对于外包前端业务过程的最新供应链动向,现有理论及文献几乎没有提供满意的解释。使用了Sridhar和Balachandran建议的一个模型。确定了服务外包现象的影响因素。提供了识别直接接触顾客的任务是否可以外包的框架。开发了公司选择服务外包的准则的理论框架

国内研究服务外包的文献大都集中在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领域,如,指出:发展国际服务外包可以提升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提出了我国发展国际服务外包的若干思路。对服务外包贸易的概念、特征及其发展前景进行了研究。并尝试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总之。针对IT服务企业服务链及服务外包这一服务运作模式的新变化。可参考的文献十分缺乏。运用企业扩展理论。建立IT服务企业的服务链运作模式。构建其服务外包决策准则框架等服务运作战略问题直接关系到IT服务企业使命及目标的实现。关系到我国IT服务行业的生存与发展。

四、服务传递过程的设计

服务过程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服务营销理论诞生的初期。主要是从服务定义的角度来刻画服务过程,如麦克卢~(Mcluhan)曾经指出:“服务过程就是产品。服务是一种过程而非实物”;格鲁诺斯(ChristianGronroos)定义服务为:“一般是以无形的方式……可以解决顾客问题的一种或一系列行为”。后来。从服务分类的角度研究服务过程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教授蔡斯(RichardB。Chase。1978)依据顾客和服务体系的接触程度。把服务过程划分为高、中、低3个层次;施曼纳教授(RogerW.Schmenner)提出服务过程矩阵。根据服务性企业的劳动密集程度、顾客和服务人员相互交往程度、服务定制化程度来认识服务。过程矩阵中的不同企业,其面临的管理问题各不相同:克里斯托弗。H.洛夫洛克(ChristopherH.Lovelock,1984)以“标准化”和“顾客化”来定义服务过程的两个极端以肖斯塔克的研究为代表,标志着服务过程研究进入深化阶段肖斯塔克(1987)撰文“通过结构变革进行服务定位”指出:服务过程是结构元素。服务过程应考虑“复杂性(complexity)”和“歧异性(divergence)”,通过降低服务过程的复杂性和歧异性改变服务过程结构。认为服务过程的标准化以及服务过程中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够带来服务创新而建立服务过程模型有助于降低服务过程的复杂性与歧异性,也有利于服务的创新。服务过程建模的文献较少,服务过程建模多采用服务蓝图法。通过识别服务过程,标记可能出现服务失败的环节。及早提出服务补救措施。并为每个过程设立时间标准。直观展示服务全景。然而。服务蓝图法对服务的表示都是基于图形的手工建模。随着服务系统流程日益复杂。服务所需资源的增多,服务提供过程的跨组织化(服务链,后文要提及),以及服务运作与顾客的接触、互动性的增加等。单纯依靠服务蓝图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在服务蓝图中运用了结构化模型。中提及CongramC与EpelmanM采用结构化分析设计技术建立了服务过程的形式化模型。但是结构化模型仅适合建立静态的模型除了基于流程图的建模工具之外,质量功能展开(QFD)tE有助于服务过程的创新与改进。

顾客需要的不仅是企业的软件或硬件本身。而是整体的服务解决方案。且整体解决方案的实施往往是分阶段、分模块滚动进行的服务过程势必伴随着顾客体验过程(尽管也存在独立的顾客体验)。如很多ERP服务商向用户提供“会议室驾驶舱”的体验。让用户充分体验ERP系统的运行特点与操作。借以形成良好的培训基础。对顾客体验理论进行了研究,指出:不同的服务业。或同一类服务业中不同的服务提供商。带给顾客的体验也会不同。lT服务企业的顾客体验过程有很大的行业相似性。顾客体验融于服务过程,顾客体验的不仅是产品。也是服务。顾客体验对服务品牌的影响很大。成功的IT服务企业需要集成化的服务过程管理。需要融人顾客体验过程,需要考虑企业变革因素,考虑顾客行为与顾客现状。并影响顾客行为,推动企业变革因此根据IT服务企业特点。建立融合顾客体验的基于服务链的集成化服务传递过程是IT服务企业运作管理的重要课题

五、服务质量的管理与服务绩效评估

詹姆斯·A·菲次西蒙斯(JamesA。Fitzsimmons)从服务质量角度分析服务过程的控制。通过建立一种反馈控制系统。将系统输出结果与标准相比较来控制过程。对服务过程质量管理的忽视会造成服务失误,服务质量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服务质量难以保持稳定和一致,服务传递过程中员工与顾客的沟通。员工的态度、技能等都会影响服务质量,进而造成服务失误。服务质量取决于服务过程质量。服务质量会带来卓越的业务绩效。运用质量回报法,针对财务指标衡量服务质量改进的绩效。提出了指导餐饮业改善服务质量的框架。分析了服务质量及其评价标准特征,通过服务补救提升服务质量。介绍了服务补救策略实施的具体运作技术。

关于服务企业服务质量方面的研究文献并不多见。IT服务企业服务质量研究文献更少美国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基金会(InformationSystemsAuditandControlFoundmion。ISACF)以及信息技术管制学会(ITGovernanceInstitute。ITGI)开发了IT管控目标模型(ControlObjectivesForInformationandRelatedTechnology。COBIT)。该模型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与控制。模型的主体部分是模型框架。它解释了IT流程传递业务需求信息和控制IT的机制。给出了度量信息系统全生命周期各过程安全、可靠与有效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可以评价信息系统的性能。帮助用户了解信息系统的运行状态、系统的薄弱环节,能够有针对性地确定解决方案。但该模型并未涉及IT服务企业事务服务方面的服务质量。如果说它涉及IT服务企业提供的产品。也只是涉及通用的信息系统与信息资源。定义了IT服务的服务质量数,以度量整体服务的质量特性,完善了IT服务质量参数。但只是提高了IT服务的粒度而已。也未涉及IT服务企业事务服务方面的服务质量IT服务企业服务提供过程一般是按照阶段里程碑方式。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服务过程的评价与改进更是离不开服务质量的研究

服务承诺度(SGS)是服务质量管理的关键概念。服务质量对业务绩效有重大影响。针对IT服务企业的行业特点。开发IT服务企业服务承诺度体系。将IT服务、客户服务结合起来,以服务过程为主线,关注顾客、员工。建立基于服务链的服务绩效评价模型。以实现对服务过程的改进。获得卓越的业务绩效。

六、结论

服务具有虚拟性、时效性、体验性与伴随性等许多重要的不同于有形产品的特征。那么针对制造业的生产与运作管理理论与方法就不能完全适用于IT服务运作管理。IT服务企业的服务较一般服务更加复杂。以下问题使IT服务运作管理面临挑战::

(1)适应服务包的特性与变型创新。构建IT服务企业动态、柔运作机制:

(2)识别服务运作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及其服务外包决策的权衡:

(3)IT服务企业服务传递过程的标准化与柔性化问题。以及顾客行为、顾客接触与沟通、顾客体验要素对服务传递系统的影响:

运作管理论文第5篇

关键字:运筹学;企业管理

运筹学问题和运筹思想可以追溯到古代,它和人类实践活动的各种决策并存。现在普遍认为,运筹学是近代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是将生产、管理等事件中出现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运筹问题加以提炼,然后利用数学方法进行解决。界定运筹学作为在科学界的一门独立学科的出现,应当说是在1951年,即P.M.Morse和G.E.Kimball的专著“运筹学方法”出版的那一年。运筹学的思想贯穿了企业管理的始终,运筹学对各种决策方案进行科学评估,为管理决策服务,使得企业管理者更有效合理地利用有限资源。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则,也是企业的生存法则。只有那些能够成功地应付环境挑战的企业,才是得以继续生存和发展的企业。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把握并运用好运筹学的理念定会取得“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之功效。

一、企业发展原则与战略管理

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在宏观层次通过分析、预测、规划、控制等手段,充分利用本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以达到优化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的日益加深,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国企业面临着更多的环境因素的影响与冲击。企业要求得生存与发展,必须运筹帷幄,长远谋划,根据自身的资源来制定最优的经营战略,以战略统揽全局。企业战略过程包括,明确企业战略目标,制定战略规划,作出和执行战略决策,并最后对战略作出评价。企业战略管理作为企业管理形态的一种创新,应是以市场为导向的管理、是有关企业发展方向的管理、是面向未来的管理、是寻求内资源与外资源相协调的管理、是寻找企业的长期发展为目的。也就是将企业看作一个系统,来寻求系统内外的资源合理分配与优化,这正体现了运筹学的思想。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的内容应根据自己的国情,制定对应的战略。主要侧重规定企业使命、分析战略环境、制定战略目标。中国现在绝大部分商品已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知识经济正向我们走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程度在加深,我国企业不仅直接参与国内市场,还将更直接面临与世界跨国公司之间的角逐,企业间竞争的档次和水平日益提高,因而企业将面临更加复杂的竞争环境。只有确定了宏伟的奋斗目标,才能使企业凝集全部的力量,众志成城,向一个共同方向努力,争取实现有限资源的最有效的利用。显然,运筹学理念的作用举足轻重。

二、企业生产计划与市场营销

1、生产计划。使用运筹学方法从总体上确定适应需求的生产、贮存和劳动力安排等计划,以谋求最大的利润或最小的成本,运筹学主要用线性规划、整数规划以及模拟方法来解决此类问题。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是指求一组满足一个线性方程组(或线性不等式组,或线性方程与线性不等式混合组)的非负变量,使这组变量的一个线性函数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的数学表达式。

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

(1)确定决策变量(有非负约束);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一般是直生产某产品的计划数量;

(2)写出目标函数(求最大值或最小值)确定一个目标函数;

(3)写出约束条件(由等式或不等式组成).约束条件包括指标约束需求约束、资源约束等;

(4)最后根据目标函数为作出最合适的企业生产计划决策。

2、市场营销。一个市场研究专家试图用数据证明消费者的洞察多么有意义,而一个战略管理咨询专家则强调成功营销案例中隐藏的思路更有价值。我认为市场营销管理的任务主要是探查决策环境,进行数据和信息的搜集、加工、分析,确定影响决策的因素或条件。因此,在确定目标阶段实际上包含了问题识别和问题诊断两个内容。在设计方案阶段要理解问题,建立模型,进行模拟,并获得结论,提供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方案主要通过对产品、价格、销售渠道、促销等基本环境的控制来影响消费需求的水平、时机和构成)。评价方案阶段要根据确定的决策准则,从可行方案中选择出最优或满意的方案。这些都都可以使用运筹学的理念来为管理者提供辅助决策。

三、企业库存管理与运输问题

1、库存管理。如果说生产计划是从信息流的角度指挥、控制生产系统的运行,那么库存的管理则是从物质流的角度来指挥和控制。库存管理的目标是如何最有效的利用企业的物质资源的问题。

由于库存的物质属性,因此对生产系统的日常运行具有更直接的作用,库存是指处于存储状态的物品或商品。库存具有整合需求和供给,维持各项活动顺畅进行的功能。而库存的存在又意味着占用资金、面积、资源,这种矛盾的处境导致了库存管理的必要性与难度。现在流行的库存管理系统的库存管理软件,一般含货品进货、出货管理系统,仓库管理系统,报表系统等子模块等,运用的原理还是运筹学模型。

2、运输问题。在企业管理中经常出现运输范畴内的问题,例如,工厂的原材料从仓库运往各个生产车间,各个生产车间的产成品又分别运到成品仓库。这种运输活动一般都有若干个发货地点(产地)、又有若干个收货地点(销地);各产地有一定的可供货量(产量);各销地各有一定的需求量(销量);运输问题的实质就是如何组织调运,才能满足各地地需求,又使总的运输费用(公里数、时间等)达到最小。运输模型是线性规划的一种特殊模型。这模型不仅实用于实际物料的运输问题,还实用于其它方面:新建厂址的选择、短缺资源的分配问题、生产调度问题等。

四、企业人事管理与财务管理

1、人事管理。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变成人才的竞争。知识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中的知识含量高,对过去一直贯穿和渗透于农业和工业经济中的知识的作用就凸显得日益突出,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是知识成为社会的主要财富,知识和信息逐步成为与人力、资金并列的企业第三大“战略资源”。因此,人力资源的竞争已成为企业间竞争的焦点。所以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发展状况,应该建立战略导向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根据客户总部与下属公司不同的架构,建立对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最大程度地通过战略纽带将“分割”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整合起来,带动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等的全面提升,以内部管理的完善获取市场竞争中的优势。这显然蕴涵的是运筹学的理念。还可以用指派问题对人员合理分配;用层次分析方法可以确定一个人才评价体系等。

2、财务管理。运筹学的理念在财务与会计中显得更为突出也就是说它解决企业如何最有效的利用资金资源的问题。其涉及到投资决策分析、成本核算分析、证券管理等。在投资决策分析中,企业如何利用剩余资金,如何投资往往有多种方案。而运筹学的作用就是要要对这些不同的投资方案进行决策,以确定最优的方案,使得企业的收益最大。通常是利用线性规划模型、决策论来进行判断。

参考文献:

[1]曹敬东,“管理科学之运筹学在企业中的应用初探”,科技资讯,2007(2).

运作管理论文第6篇

内容摘要:系统性的分析其中的原因,可以提高我国企业对跨国并购过程中各种风险的防范意识,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积极措施,避免因并购风险而造成的损失。在我国企业实施跨国并购的进程中,失败往往多于成功。我们可以发现其中面临着多种多样的风险因素,其结果是导致并购难度的提高、并购成本的增加以及最终并购交易的夭折或整合的失败。

关键词:跨国并购风险规避失败分析

跨国并购是失败与风险相伴的企业成长之路,学界研究发现,并购是一条实现成长的高风险路径。平均而言,由并购得到的回报大大低于资本成本。虽然我国企业在国外并购中也不乏成功案例,譬如阿里巴巴吃掉雅虎中国、中石油并购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到最近的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成功收购澳大利亚OZ金属矿业公司。然而从完成并购到进一步融合,最终完成资本和管理的良性运作,依然充满着种种变数和风险。

一、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失败的具体案例分析

2004年7月,TCL与汤姆森的合资公司TTE正式成立,但随后TCL两大合资公司的总亏损超过了45亿元。2005年3月,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与美国优尼科公司高层开始接触,欲以13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这个美国第九大石油巨头,但历经五个月的数轮谈判和竞价,中海油最终黯然退出。2004年10月,上汽在与韩国双龙汽车达成收购协议,随后还取得了绝对的控股权,但上汽并没能有力地控制这家企业,自上汽入主后劳资纠纷不断,2008年汽车总销量比2007年减少了29.6%,其中12月的销量同比降幅高达50%以上,2009年8月以来更是由于破产问题而导致暴动的工人与警方的暴力对峙进一步升级。曾经高调国际化后的联想于2009年5月公布的2008/09财年财报显示,公司全年净亏损为2.26亿美元,而第四财季的亏损也进一步扩大,达2.64亿美元,这是联想连续第二个季度亏损,也是自1997年以来首次全年亏损,还是其成立25年来最大的一次亏损。同样在2009年6月5日,澳大利亚力拓集团宣布,集团董事会撤销对中铝注资力拓的战略合作交易的推介,力拓毁约于中铝,而中铝又被动违约于向其提供并购融资贷款的4家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力拓仅仅给了中铝1%的违约金,而中铝要赔偿给4大银行的违约金要远远高于此数,其次还要承受每股60美元收购来的价值150亿美元的力拓股票在不断缩水的代价。

由此看来,我国企业在抓住机遇走出国门之际,必须认真分析我们在跨国并购中失败的原因,吸取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识别风险和管理风险的能力,做好针对性的准备和防范工作,并努力把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二、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失败的原因

风险性较大是导致跨国并购失败的主要原因,所谓跨国并购风险是指由于并购过程的不可预测性及并购后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而导致的企业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之间的偏差或变动。风险在跨国并购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具有客观性、动态性和可控性的特征,而且并购的周期越长,不确定性因素就越多,风险也越大。

(一)国际政治风险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失败的原因,首当其冲的就是政治因素。进行海外并购的中国公司大多是国有企业,即使有些不是纯国有企业,由于政治体制和文化的差异,也会被西方媒体和公众贴上国有的标签。这种特殊的情况,往往给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有时会带来额外的风险。海外一些别有用心者往往会利用这一点来攻击中国企业,有的甚至设置障碍阻止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例如,借口制度和国家安全等因素,美国政府就对中海油收购优尼科这一商业行为进行全面的干涉,最终导致中海油收购的失败。其次,民族主义情绪也会对正常的商业并购行为产生不利影响,尤其在一些能源矿产丰富,但经济落后、政局不稳定的非洲、南美洲或东欧等国家,由于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开展海外业务的中国企业轻则会无端地被加以政策上的限制和刁难,重则会招致商品被烧之类的“群众暴力事件”,更严重的有可能面临资产被没收、债务被单方面废除的巨大风险。

(二)并购的战略目标不清晰

企业并购的根本价值在于通过并购获得对方的核心资源,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这就要求企业注重战略并购。而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机则复杂得多,特别是一些大型国有企业集团,由于他们往往不是在一个完全的市场经济中参与竞争,所以在跨国并购时也往往不完全遵照价值分析和商业规律。在经济崛起的信念支撑下,他们纷纷以“国家政策鼓励、填补技术空白和建立完整产业链”为由四面出击,进行海外并购。当跨国并购的商业考虑让位于政治使命、管理者业绩甚至资产转移等因素之后,跨国并购的风险便大大增加。甚至作为民营企业的四川腾中重工,也在收购悍马的问题上进行了一番背离规则的游戏。目前中国正在推行节能减排,而且2009年初的《汽车产业振兴规划》里也明确提到要大力推进新能源车产业的建设,而收购悍马这种大排量车型显然既不符合国情又不符合发展规律。收购并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赢利,是获得技术、推进中国汽车业前进,而收购悍马显然与上述要求不符,也许最后的失败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三)对目的国的法律法规不够熟悉

跨国并购使东道国目标企业的控制权在国家层面上发生转移。出于保护本国利益的考虑和维护国家经济的需要,各国通常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对跨国并购行为进行规制,综合运用鼓励手段和限制手段,以充分发挥跨国并购的积极作用,抑制跨国并购的负面效应。各国规制跨国并购的法律目标不一、宽严程度不同、措施多种多样,对于并购企业而言,东道国繁杂多样的限制跨国并购的法律成为并购企业必须面对的法律风险,这些风险大大提高了跨国并购的难度,降低了跨国并购的成功率。当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进入法律比较健全、依法维护权益意识比较强的发达国家运作并购事宜时,对所在国法律环境了解程度不足往往成为国际并购的额外风险。西方国家出于公平竞争、维护消费者和中小股东利益的考虑,制定了一些反垄断法案和证券监管法案,这些法案可能会制约并购行为,让并购公司精心制定的并购方案付诸东流。

(四)评价目标公司方面存在缺陷

信息是交易成功的关键因素,很多并购交易当中或之后经常出现财务系统不匹配、税收黑洞等财务风险,主要是由于中国企业缺乏并购经验,以及双方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业务调查是合理估计财务风险的基础,特别是对于一些表外融资项目和过于“乐观”的盈利预测,直接关系到并购完成后企业的财务负担及经营控制权。在并购战中,能否及时获取真实、准确与有效的信息是决定并购行动成败的关键。企业作为一个多种生产要素、多种关系交织构成的综合系统,极具复杂性,并购方很难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全面了解目标方。由于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的存在,被并购企业很容易为了获得更多利益而向并购方隐瞒对自身不利的信息,甚至杜撰有利的信息。因此在实际并购中,有好多企业因为事先对被并购企业的盈利状况、资产质量、或有事项等可能缺乏深入了解,没有发现隐瞒着的债务、诉讼纠纷、资产潜在问题等关键情况,而在实施后落入陷阱,难以自拔。

(五)融资及反收购原因

每一项并购活动背后几乎均有巨额的资金支持,企业很难完全利用自有资金来完成并购过程。企业并购后能否及时形成足够的现金流入以偿还借入资金以及满足并购后企业进行一系列的整合工作对资金的需求是至关重要的。在实践中,并购动机以及目标企业并购前后资本结构的不同,还会造成并购所需的长期资金与短期资金、自有资金与债务资金投入比率的种种差异。与并购相关的融资风险具体包括:在时间上和数量上是否可以保证需要;融资方式是否适应并购动机,是暂时持有还是长期拥有;现金支付是否会影响到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和杠杆收购的偿债风险等。在通常情况下,被并购企业对他方的收购行为往往持不欢迎或不合作态度,特别在面临敌意收购时,他们可能会不惜一切代价组织反收购,提高并购成本,增加并购后的整合难度,并采取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来实施接管防御。

(六)并购技巧和谈判经验缺乏

并购的技巧不足也是中国企业的短板。例如中铝并购力拓的功败垂成,就是由于3个月窗口期内市场环境的变化,最终搅黄了中铝的收购。国际并购的周期很长,对非上市公司的资产需要较长时间的调查,这对于卖方来讲,就会把握并购的时间和节奏,资金暂时不缺的话,就套住买家谈。再者是公关和传播能力的欠缺。中国企业在进行收购的过程中,对媒体通常采用比较低调甚至是沉默的做法。有专家分析,对公众沉默是海尔跨国并购美泰克失利的主要原因。无论中外媒体如何轰炸,海尔始终以沉默示人,这一招秉持的是中国传统的中庸思想与谨慎作风,但在美国公众看来却是海尔在回避问题。这不但导致了海尔的最终败北,也丧失了一次向世界宣传与推广的良好机会。

(七)并购后整合不利

按照西方国家公司并购的理论,公司并购能够产生协同效应,即公司并购所呈现出来的两个公司合并后的总效能大于合并前各公司效能之和的现象,包括经营协同、管理协同和财务协同三种基本形式。然而公司并购中的协同效应仅是一种预期,并不是现实的效应。并购之后,并购方企业和目标方企业将面临一段整合期,协调双方之间的各种矛盾,实现经营管理以及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协同,这个阶段的工作更复杂、更艰巨,更具风险性。并购方在完成并购后,不能采取有效的办法使人力、物力、财力达到互补,不能使各项资源真正有机结合,不能实现规模经济和经验的共享补充,而是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这种风险因素的存在必将导致并购的失败。从TCL以及联想并购后产生的严重亏损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在实施跨国并购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凸显出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整合能力方面的欠缺,特别是极度缺乏国际经营经验和水平的管理团队。并购后管理人员、管理队伍没有得到合理配备,管理手段、管理水平都跟不上企业的发展,这些都导致跨国并购整合的失败。

三、结论

上述原因是近年来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失败的主要因素,对于不同的企业和不同的并购项目来说可能不同程度的存在。因此,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加以控制,合理防范及降低风险是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决策前的重要准备工作。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企业的跨国并购活动也日趋活跃,规模逐渐扩大。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存、利益交融在不断地加深,全球的经济已经成为一个有机、互动的整体。同时,由于金融危机的蔓延,使发达国家的金融系统严重受损,国际能源资源价格大幅下跌,能源矿产企业处境艰难,这些资金链断裂的企业,急需外来的投资和救助。当前来看,对于我国企业在境外开展投资和收购,绕开贸易壁垒,获取战略资源,取得先进技术,以及开拓海外市场,确实是一个比较好的机遇。

我国企业必须在认真分析失败原因的基础上,积极融入并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大集团,提高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和产业整合的能力,通过国际竞争力的逐步培育来提升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实力和地位。总之,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三位,但目前拥有的跨国公司的数量不多,中国企业的规模和整体实力尤其在国际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还很不相称,2008年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五百强当中,中国大陆地区仅占5%,而美国占30.6%、日本占12.8%、法国占7.8%、德国占7.4%、英国占6.6%。我国三大石油公司的营业额加起来还比不上埃克森美孚一家。

参考文献:

1.叶建木.跨国并购:驱动、风险与规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2.漆彤.跨国并购的法律规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3.丁德章,张皖明等著.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4.潘爱玲.企业跨国并购后的整合管理.商务印书馆,2006

5.杨德新.中国海外投资论.中国财经出版社,2008

运作管理论文第7篇

【关键词】贫困地区社区发展基金运作机制变迁

本研究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的分析框架,对宁夏盐池县库团村社区发展基金运作机制的变迁进行实证研究,考察宁夏扶贫与环境改造中心的介入是如何引起库团村社区发展基金运作机制的变迁的.本研究所运用的研究方法有:通过实地调查、结合大量的文献查阅,了解相关领域研究成果和现状,另外通过深入的实地调查,运用PRA的调查工具,并结合与当地相关利益群体的共同行动,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

发展干预介入之前库团村社区发展基金的运作机制

宁夏盐池县库团村通过村民大会集体讨论决定,从2003年起在村庄内部建立社区发展基金.宁夏扶贫与环境改造中心是从2005年开始介入该村,在当地开展小额信贷等发展项目.因此,在发展干预介入之前,库团村的社区发展基金属于内生模式,其管理主要是依靠自然村一级的管理人员,即生产队队长、村会计、村出纳.除了村一级的管理人员,库团村还另外安排了2名有威望的村民负责村里公共事物管理的内部监督工作.此时,社区发展基金的操作模式是将资金平分到户,因此,户口在该村的农户都享有资金的分配权益.该村从2003~2005年间,平均每人每年可平分到约100元.

发展干预介入之后,库团村社区发展基金运作机制变迁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本研究将运用交易成本理论对宁夏扶贫与环境改造中心、库团村村民、乡政府这三个主要利益群体在推动该村社区发展基金的运作机制变迁的过程中所面临的不同的预期成本收益进行分析,并通过不同利益群体的决策行为来解释宁夏扶贫与环境改造中心的介入是如何引起宁夏盐池县库团村社区发展基金运作机制变迁的.

宁夏扶贫与环境改造中心.第一,预期成本分析.一、搜寻成本.作为发展干预方,宁夏扶贫与环境改造中心一方面收集与社区发展基金相关的动态信息,另一方面积极在当地寻找潜在的、合适的试点村,以便着手进行建立社区发展基金的准备工作.因此,这期间的搜寻成本支出主要包括搜寻信息的上网费用、参加研讨会及中心工作人员下村的交通费用.二、谈判成本与契约成本.总的来看,宁夏扶贫与环境改造中心在起草、讨论、确定交易合同的过程中所需的成本支出包括项目负责人的交通费用、召开村民大会所需的招待费用、以及协议及委托书等的打印费用等.同时根据双方签订的协议,宁夏扶贫与环境改造中心需出资8960.00元,与库团村村民的自筹资金实行股份制运营.这些共同构成了期间的谈判与契约成本.三、预期的监督与管理成本.当库团村社区发展基金以小额信贷的模式正式开始资金运作时,宁夏扶贫与环境中心的角色定位就转换成一个外部监督者,并对该村社区发展基金的运作提供长期的资金与管理上的帮助,这就需要监督与管理成本的支出.另外,由于宁夏扶贫与环境改造中心还委托了一名推广员对库团村社区发展基金的资金管理与活动安排提供一定的支持,来确保该村社区发展基金试点的成功运作.因此相应地,该中心预期的监督与管理成本主要包括项目负责人员的下乡补贴和交通费用、推广员的工资、与村民一起开会的会议开销等.

第二,预期收益分析.根据双方签订的协议,村集体需出资18000元,但实际上村集体只出资15000元,而宁夏扶贫与环境改造中心出资12500元(其中包括借给库团村集体的3000元),资金总额达27500元,全部用作2006年6月份开始的这一轮小额信贷的借款资金.因此,到2007年3月,该村小额信贷运行周期满一年时,宁夏扶贫与环境改造中心可得到这12500元产生的的利息收益,利率为1%.当然除了这部分可见的预期收益之外,宁夏扶贫与环境改造中心在推动库团村社区发展基金运作机制变迁的过程中还存在着预期期望.

通过以上对宁夏扶贫与环境改造中心在推动库团村社区发展基金的运作机制变迁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预期成本收益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即预期收益明显大于预期成本.库团村村民.第一,预期成本分析.一、搜寻成本.农户需要了解制度变迁之后的社区发展基金是否仍对他们有利,而且他们还需要通过与乡政府的管理人员进行交涉,了解政策法规方面对这种运作方式的社区发展基金是否支持.这个搜寻信息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成本支出.二、谈判成本与契约成本.库团村村民并不需要支付谈判成本,该费用由宁夏扶贫与环境改造中心支付.但是对于该村村民来说,社区发展基金由原来的以平分到户的操作方式转变成以小额信贷的操作方式运作,这意味着每个村民从2006年起每年就会比以前短缺100元的收入,也就是说,每个村民2006年将会投资100元注入到社区发展基金的本金中去.三、预期的监督与管理成本.发展干预介入之后,库团村社区发展基金的组织载体转变为社区管理委员会的8名村代表,他们负责社区发展基金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因此,在不久的将来,这8个人的工资开支便会成为预期的监督与管理成本的主体.第二,预期收益分析.库团村村民在该村社区发展基金运作机制变迁之后所能获得的预期收益要分成以下三类人群来分析:对于借贷小额信贷的16户农户来说,他们的预期收益体现在通过经营项目所获得的利润收入上.只要经营得当,半年之后每户的预期利润平均约为120元;对于未借贷小额信贷的6户农户来说,从长远的发展观点来看,只要社区发展基金的本金壮大了,用于发展村庄经济的资金充足,他们仍可以从中得到预期收益;对于社区管理委员会的成员来说,他们可以在不久的将来,以管理所得工资的形式分享到这部分的预期收益.从预期成本收益的角度进行分析,库团村村民在在推动库团村社区发展基金的运作机制变迁的过程中,所获得的预期收益要略大于预期成本,差额不是很大.

乡政府.第一,预期成本分析.在宁夏扶贫与环境改造中心在库团村建立社区发展基金试点工作中,乡政府以一个外部监督者的身份参与到整个试点推动过程中.总的看来,乡政府在此过程中需要支付的预期成本只包括乡干部(外部监督者)的交通费用以及与宁夏扶贫与环境改造中心交流的会议开销.第二,预期收益分析.对于乡政府来说,对于库团村社区发展基金试点工作存在着自己的预期期望,即期望通过此项目的成功能够为该村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可以增加一些乡财政收入.同时也可以尝试在该乡其他村庄开展同样的试点工作,发展乡镇经济.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谈到的预期收益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的,近期乡政府并不能获得直观的预期收益.因此,对于乡政府来说,在推动库团村社区发展基金运作机制变迁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预期利润也就不是很明显了.

综上所述,宁夏扶贫与环境改造中心、库团村村民以及乡政府这三个主要利益群体在推动该村社区发展基金的运作机制变迁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预期成本收益不同,因此他们所采取的决策行为也不同.在这个制度变迁的过程,宁夏扶贫与环境改造中心充当着制度变迁主导者的角色;库团村村民作为直接受益者,在宁夏扶贫与环境改造中心的指导与协调作用之下,共同促成了该村社区发展基金运作机制变迁的整个过程;乡政府由于没有明显的预期利润的利诱,因此它不对库团村社区发展基金运作机制的变迁采取直接的干预措施,而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进行外部监督.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