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三学生考试总结(合集7篇)

时间:2023-03-13 11:21:46
高三学生考试总结

高三学生考试总结第1篇

我们不能改变世界,但我可以改变自己”。只要你努力,就有可能成功。为了实现我们心中的目标,我们要鼓足勇气,迎难而上,永不言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考试学生总结资料,提供帮助,欢迎你的阅读。

高三考试学生总结一

高考的日子一天天地近了,我们即将迎来人生征途中最激动人心的一场竞事——高考,它对翻开我们人生征途中崭新的一页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果把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比作一次万米长跑,那么现在我们已经跑过最后一个弯道,距离终点仅有百米之遥。因此,我们别无选择,只有鼓起勇气,携手并肩,作最后的百米冲刺。这样才能在满怀希望的六月,打一场漂亮的胜仗,收获我们的梦想。

展望即将到来的高考,我们对本届高三充满信心,我们坚信同学们会为邵东一中创造出新的辉煌。我们的信心来自于我们的实力和优势:我们有一支能吃苦、肯奉献的教师队伍;我们拥有1400多名有着远大理想、肯学、善学的学生。从各次月考成绩来看,500分以上的人数越来越多,第二次381人,第三次434人,第四次517人,第五次已达545人。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全体师生的不懈努力下,明年的六月一定是邵东一中的辉煌时节。

同学们,高三最后的五个月也是对同学们毅力、恒心、耐力、细心的考验的时刻。在这里,我还想对同学们提几点希望和要求:

1、要全身心地投入。

距离神圣的高考仅有一百六十多天了,同学们要有紧迫感和危机感,要将全部精力用到学习上。从现在开始,暂时抛开一切与学习、与高考无关的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希望同学们用对自己一生负责、对家长负责的态度,高效率地学好每一天、用好每一分钟。一百六十多天,实在太短,因为我们还有很多事没有做好;可是,一百六十多天,对于有心人来说,却又很长,只要精打细算,科学安排,就完全来得及弥补过去的漏洞和不足。任何目标的实现要靠踏踏实实的行动。我们要从现在就开始,不把今天的事留到明天,因为明天是失败者找借口的日子,如果行动有所迟疑,成功就会与我们擦肩而过,投入别人的怀抱。

2、要有坚持到底和永不言败的精神。

高三的学习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大半,在这段时间里,同学们起早贪黑,付出了十分艰苦的努力,我们看在眼里,也看到了希望。在这过程中有些同学付出了很多,却没有得到自己所期望的回报,有了放弃的念头;还有些同学在历次考试中发挥得很好,觉得自己的水平还可以,高校录取通知书就在眼前。这是两种极端错误的想法,高考中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如果现在就开始松劲或泄气,那你肯定不会彻底成功。世界上没有人永远成功,也没有人永远失败,“我们不能改变世界,但我可以改变自己”。只要你努力,就有可能成功。为了实现我们心中的目标,我们要鼓足勇气,迎难而上,永不言败。

高三考试学生总结二

考试对高三的学生来说,可以说是家常便饭,每个月的月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进入高三以来的学习情况。因此需要我们慎重的总结,因为后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明确考试目的

这个道理每次考试前后提及到,可是现实中多数学生拿到成绩后的表现可看不出是自我完善之后的那种静心、理性、更有效率的学习。而是一种焦虑、急躁、甚至对自己失望。当然这样的“靠后综合症”仅仅持续了几天时间,他们又被卷入都茫茫的备考大军中去了,依然没有效率,甚至盲目的复习,随波逐流,甚至迷失了自己,这样一来,一直到高考,都是这样循环着——学习——紧张——考试——失落——学习——紧张——考试——失落。虽然现在高校招生录取率相对比较高,但是想去好学校,好专业难度还是很大,因此说高考之后,绝大多数人对自己成绩还是有失落感。那么我们回过头来,是不是我们不能做得更好,当然不是。因为每一次考试都给我们提供了一次机遇,如果说仅仅为了考试而考试,有可能失去了机遇。

建立高考备考日志

一份完整的《备考日志》做好包含以下内容:

(1)考试的心态变化

有的学生越到临近考试,越紧张,甚至在考上外还加班加点的看书,打算考试的时候能对到一些题目,心理不断的暗示自己”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其实抱有这样想法的人,往往都是对自己丢失信心。有的考生考试之前盲目的士气高涨,觉得:”反正考试还没有考,什么都可以发生,我这次考试肯定能打翻身仗。“结果很多人事与愿违。还有的指望通过这次证明自己,也有人觉得这次没有复习好,考试肯定完了,考试之后再好好努力吧,那么你是哪样的心态?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殊的一面,那么就在考试之后把它写下来吧,把几次考试的日志放在一起比较一下,你会收获得更多。

(2)考试时的感觉

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相对优势的学科,特别时自己最拿手的一科,有时候却没有得到令自己满意的分数,那么考试时对试卷的认知最为重要,是不是你考试中对某科,某个题目意识决定了你考试中出现的一些不足?所以说不管你每科成绩怎样,你在考试中肯定对每科都有不同的认识,那么在考试之后就应该把这些认识记录下来,看看在接下来的复习中,你能发现些什么?

(3)考试结束后的感觉

考试结束之后,学校一般都会放两天假,那么在这两天的时间里,你是否忘记了考试?如果没有忘记,那么你最担心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担心?如果你能忘记考试给你带来的不快乐,是哪些方面给你的力量?不管你是否忘记这次考试,你肯定属于自己的感觉,下一次考试还会如期的到来,为了有更多的收获,你也应该把考试结束后的感觉写下来。有人心里没有底气,有人怕第一时间见到分数,也有人盼望着早点知道成绩,更有人对成绩抱有幻想....

(4)拿到分数的感觉

拿到各科成绩了,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感觉肯定不一样,考好的人往往春风得意,一切在眼里都是美好的,考不好的人对自己灰心失意,不知怎么面对才好。都说分数是命根子,在现实中往往有一些人拿到分数的时候,对自己不满意,发誓学习,结果没有坚持几天,就忘记了这事情,下次考试一样如此,结果高考败得很惨。你是否有一种”在成功的喜悦中欢天喜地,不在失败的苦痛中呼天抢地“然后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完善,最后做一个真实、的自己,那么也就拥有自己了。因此说,拿到分数之后,你应该记录下你的感觉。

(5)备考状态

这一条很重要,学习过程中,最摧残人的就是做了很多无用功,并且找不到做有用功的方法。例如很多学生都把时间留给作业,把自己折腾的身心疲惫,结果学得东西考试没有考,考得东西没有学到。还有用一些资料,都是一些老题、旧题甚至错题,那么你就在这次考试过后有新的认识了,知道什么资料好,什么作业好,平时做哪些事情才能有益于学知识,同时适应考试。很多人考不好,就想找课外辅导班,或者找一对一,其实你不对你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并且没有从自己实际情况出发,那么盲目的报班,请老师,效果肯定不好。

(6)对下一次考试有什么期待

很多人都期待下一次考多少多少分,而不去想下一次考试绝对不能出现哪些错误,同时在现实中一些学生眼高手低,制定的学习计划,还有下一步的目标很不合理,到头来什么愿望都没有实现。那么你对下次考试有什么期待?在这次考试之后详细的写下来,下次考试验证一下,看看你制定的计划和目标是否合理,这能折射出你备考过程是否合理。

       高三考试学生总结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就是在学与思之中进行的,反复重温,不断进取。青年是学习智慧的时期,中年是付诸实践的时期。知行合一,所谓行不光只是一味的前进,更要驻足反思,才能更好的前行。已经度过了五个学期,这五个学期的学习成果并不如意。当然了,这一切的结果与我自身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现在物质纵横,充满诱惑的年代,没有步入社会的我们就要面对各类诱惑,独善其身、砥砺自我显得尤为重要。更重要的是及时醒悟,抓住当下,学习永远不晚。自重、自觉、自制,才是通往崇高人生的风向标。

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的映射出来,让我们有改正的机会。充分的去审视我挂的几门科目,以数学为主,一方面是我主观上抗拒学习,另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在这方面付出的也少,上了大学也没有意识到自我督促的重要性,上课也没有认真听讲,总是按着高中的思想模式来过大学生活,没有老师监督,一切要靠自己,没有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自己倦怠了。专业课方面,对于自己背诵的资料,没有充分掌握就沾沾自喜,认为自己可以通过考试。实际考试中总是答非所问,审意不清,混淆知识,,我认为是自己粗心大意,审题不明确就开始做题,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太过于浮躁,对于学习态度敷衍。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俗话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什么是细节,就是那些看似普普通通的,却十分重要的事情,一件事的成败往往都是一些小的事情所影响产生的结果。

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人做事,细节决定成败,也往往体现了一个人的态度。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认真的态度是成功的垫脚石。在大学中,我们要通过学习来掌握学习方法,更要通过反思来形成完善独立的行为习惯。人生最困难的是认识自己,最难做的是改正自己,最煎熬的是鞭策自己,最伟大的就是战胜自己。

自满、自高和自大是人生的三个暗礁。每个人都会犯错,重要的是能知错就改。通过对这五个学期的学期总结,我更加清楚的认识到大学里面的学习倡导的是自学,是以个人为中心,自我规划,合理的安排时间。上了大学以来在学习的精力也没有以前的多,课余生活影响了学习,仿佛进入了舒适圈,没有能够正确的合理处理学习与课外生活的关系。远离了紧张的学习氛围,在相对自由的大学生活中,迷失了自己,抱有侥幸心理,总是临阵磨枪。由此可见这种思想要不得,必须平时肯下功夫,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从内心深处重视学习,不被周围的环境所影响。

时间是最好的良药,让人幡然醒悟,现在还为时不晚。每天匆匆忙忙的为了学习而忙碌,是充实而又乐在其中的事情。身边的环境在发生着变化,每个人都在为了自己的小目标而奋斗着。这无疑是一针强心剂,让人充满斗志与动力。成绩只是一段数字,透露出的不光是学业上与人的差距,更是在学习态度、生活方式、行为准则上与优秀的人的差异。时间也是令人沉重的压力,时不待我,学业、就业、未来像一块块重石让人倍感压力。同时也催促着人不可懈怠,抓紧时间为了自己,为了未来最后奋力一搏。

从刚入学到现在,熟悉的不光是校园,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全新的环境与人际关系充满着吸引力。我也曾把大量时间都投到活动,社团中,加入了学生组织,一度以社团活动为中心,忘记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大一经常被各种各样的事情忙的不可开交,自己的课余生活太过丰富了,学习上用的时间就少了,现在看来,是自己本末倒置了。

大二到大三的这一年时间,自己比较迷茫,没有认清方向,也没有与老师多交流,多谈心,没有目标,在学习上付出的时间也少,总是想着临时抱佛脚。也走过不少弯路,沉迷于玩乐和其他自己认为很重要的事情。现在意识到在大学里要有理想和追求,否则就会在一天又一天的安逸时光里堕落,不停的原地踏步。大学里面接触的人多,看到的事情也多了,我们也会在这里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但一定要坚持自己的理想。我非常庆幸自己能够从迷失与享乐中走出来,主动的跳出生活的舒适圈,去寻找自己未来需要的东西,也能为之努力奋斗。

在人际关系上我认为自己处理的还是不错的,与人和睦相处,乐于助人,能够处理好生活中的琐事。有一定的组织交际能力。但在学习上,我差之甚远。同样的都是再适应大学生活,都在参加社团活动,别人却能妥善的处理好学习与课余生活,做到两不误。这是值得我去反思与学习的。

这次的疫情使我获得了一次史无前例的漫长假期,我想这其实也是一次考验与机会,如何处理这段假期,将显得尤为重要。不能按时开学在家独处,使我浮躁的心慢慢平静下来。我觉得应该以一种自己可以适应的节奏,慢慢的重新回到正轨。我将面临的不仅仅是学业考试,还有未来的考研学习。由于我选择的考研方向的不同,我选择从近代史纲要开始,每天固定的去听去看不同的老师、学者对于同一时期历史事件的讲解,希望自己能够从多个角度来认识历史加深理解。在每天的早晨去听英语听力,熟记情景模拟对话。此外,从热门的生活类美剧中入手,尝试脱离翻译去理解剧情,并反复观看,从中筛选出高频词汇。坚持观看除每日新闻联播以外的时政热点,积累知识。开学后能够每天固定的学习考研知识,抓紧对于英语的积累。专业课上积极在课上与老师沟通交流,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能从以前的考前突击变为以平时积累为主,考前总结为辅的学习模式。合理的利用时间是很重要的,我将面临的是一场持久的拉锯战。根据课表,合理利用每天的时间,是提高时间效率的最佳途径。以每周一、三、五早上第一二节没有课的空闲时间来学习以背诵积累为主的单词、哲学知识点。每周二、四的下午空闲时间学习新的知识,推动学xxx度。在周末参加自己报名的考研课,集中性的解决自己平时遇到的问题。

高三学生考试总结第2篇

——2020届高三一诊考试总结暨先进学生表彰大会

为了弘扬正气,振奋士气,表彰先进,激励后进,4月28日下午五时三十分,我校高三级部各班学生代表相约在校录课教室,隆重举行高三一诊考试总结暨先进学生表彰大会,会议由级部主任老师主持,校办主任、级部副主任老师和老师参加大会。

首先,大会对在高三一诊考试以及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中涌现出的勤奋学习、自律自觉、善思笃学、心态阳光、热爱劳动、诚实守信的学生予以表彰,并给获奖学生颁发奖状。

高三学生考试总结第3篇

——2020届高三一诊考试总结暨先进学生表彰大会

为了弘扬正气,振奋士气,表彰先进,激励后进,4月28日下午五时三十分,我校高三级部各班学生代表相约在校录课教室,隆重举行高三一诊考试总结暨先进学生表彰大会,会议由级部主任老师主持,校办主任、级部副主任老师和老师参加大会。

首先,大会对在高三一诊考试以及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中涌现出的勤奋学习、自律自觉、善思笃学、心态阳光、热爱劳动、诚实守信的学生予以表彰,并给获奖学生颁发奖状。

高三学生考试总结第4篇

作为一项公共政策,高考首先要公平,其次要完成选拔人才的目的。为了实现这两个目标,就需要不断改革,注重引导性与时代性,同时要具有可行性。

(一)公平性目前,高考成为我国社会阶层流动的重要保障,承担着促进社会公平的功能,高考科目设置首当其冲的第一要素就是要保障公平。科目设置的公平包含着最重要的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以城乡差异为代表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下的考试公平;二是以性别差异为代表的考生群体思维结构差异下的考试公平。科目设置改革方向从考知识向考能力转变,本身没有错,但是也应当考虑到当勤奋刻苦的因素在高考成绩所起到的作用有所下降的时候,而受教育的条件和环境所起的作用有所上升的时候〔5〕,事实上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城乡不公平。目前,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科目在现行的高考方案中都是必考科目,其中包含了两门语言类科目,必然造成现行方案有利于语言天赋高、形象思维能力强的女生。

(二)三个“有利于”教育部对高考科目设置提出了三条基本原则: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促进中学素质教育,有利于扩大高校招生自。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就应该根据高校不同层次的要求分类考试,而不能实行报考所有高校的考生一张试卷。从每年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就可以看到最高分与最低分往往相差上百分,所有考生一张试卷是难以实现高校选拔人才的个性需要的。在考什么学什么这一难以破解的难题下,要有利于促进中学素质教育就必须对考试内容做设计和调整,同时也要根据不同的中等学校教育目标开设多层次的考试科目。有利于扩大高校招生自,一是允许高校在全国统一考试的基础上开展单独测试,两者结合录取,如现行的自主招生模式。二是对于那些暂无资质实行自主招生等单独测试的更多的高校,应当在考试科目中设置一定的可选科目,由高校自主提出成绩要求,考生自行选择参考科目,这也符合进一步减少统考科目的改革目标与要求。

(三)引导性与时代性学科知识应当与社会需要相结合,能够反映时代的学科知识发展,并能够引导社会的知识价值取向,不同的历史时期也会对科目设置提出不同的要求。从历史实践来看,外语科目从无到有,从权重低到权重高,生物科目也逐步纳入到高考考试科目中也正反映了这一点。而当外语技能已经成为现代人的内生需要,同时社会上已有多种得到广泛认可的外语社会化考试的时候,高考是否还需要对外语科目进行定量测试就成为一个必须研究的命题。高考制度自实施以来一直与招生录取紧密联系,为了实现统一录取的需要,客观上需要考生成绩以分数定量的方式呈现,以实现对考生的排队区分。而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一些层次的高校录取已经从选拔性向着合格性转变,部分科目也可以实现从定量向定性的转变。

(四)可行性高考科目设置须考虑到操作层面的问题,由于其承上启下的功能,既要使中学的教学组织工作便于开展,又要使高校录取时易于操作,并且还需要被社会、高校、考生和家长认可和理解。所以,高考科目设置的改革,应考虑实际的国情与社会环境,制定可行的方案,使其能够接受实践的检验。在进行高考科目设置时,要正确处理好需要与可能、超前性与现实性、科学性与可行性三种关系。可行性是评价高考科目设置合理性的最终依据,也是最现实的依据〔6〕。

二、高考考试科目设置的改革

(一)现行方案的分析我国现行的高考考试科目方案多为本轮新课程改革后推出,主要以“3+综合(文科/理科)”为主,是“3+X”方案的完善和发展〔7〕。“3+X”之所以最终走向了“3+综合”,其原因在于“X”考生的选科不统一,但是最终录取划线、投档时却又需合并处理,而不同科目的试题难易程度常常不一致,极易引起社会和考生不满,同时其科学性也确实欠缺。一方面,减少考试科目,另一方面,又希望能够保持一定的学科覆盖面,希望兼顾统一性与多样性。于是纷纷设置了综合科目,看似减少了考试科目,实际上只是将不同科目的考试合并成一张试卷。另外,各省通过会考或者学业水平测试此类标准参照性考试来考察考生在高中所学学科的水平,其目的在于试图纠正高考分科录取带来的偏科问题,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取得平衡。但综合来看,所有的科目设置改革均在语文、数学、外语之外展开,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始终在高考考试科目中占据最为重要的位置,自从外语科目被加入高考统考中,就从来没有哪个地区将语文、数学、外语从高考统考中剔除。“3+综合”在“3+X”推出后最终成为主流,应该说是实用主义的结果。这样的改革让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科目的重要地位愈发凸出。综合卷看似考一门,其实是换汤不换药,考生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减轻考生负担与全面发展的关系、中学教学与高校选拔的关系,这些矛盾并没有得到解决,新的改革呼声越来越大,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改革方向被提出。以江苏省为例,2008年推出新高考方案,以三门总分划线排序投档录取,而其他科目分别以学业水平测试选测或必测科目的形式呈现,供高校录取参考。该方案尊重了高校及考生的选择权,让考生可以自由选择考试科目组合,高校也可以自主提出不同专业的考试科目要求。但在实践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部分高校对除语文、数学、外语之外的科目只提供等级成绩,认为区分度不够;二是尽管从大方案设计上给予了高校足够的自,但在具体执行中高校从方便出发,对提出等级的要求往往不予深究。比如,提出物理化学组合AB的等级要求,说明其接受物理A化学B或者物理B化学A的组合,但为何物理B+化学B+的等级组合院校就不予接受呢,这与物理化学AB究竟有何区别,暂时还没有被考虑。该方案仍然实行了文理分科考试、分科录取,同时,虽然是语文、数学、外语加学业水平测试选拔考试,但是后者也是在高考统考期间进行,实际高考统考5门。可见,高考科目设置的发展方向是多元化和开放性,其突出表现在扩大考生选择权、高校自。科目设置承认了考生个体差异在不同学科之间的发展存在不均衡,承认了高校不同专业的选拔要求,将对学科的基本素养的考察放到学业水平测试的合格性考试中去。那么,未来的科目设置改革未尝不可以考虑将更多的考试科目交给高校来确定,可通过增设学业水平选测科目的形式来满足高校对统考科目外的学业水平考察,同时高考也应该接纳一些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的、具有较高信度的社会化考试项目,将这些考试成绩作为高校选拔人才的重要衡量标准。

(二)外语科目替代效应分析教育部最新的高考改革方案顶层设计,拟选择英语科目作为改革的突破口,探索英语科目一年多次的社会化考试,学生可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究竟这种改革是否有科学依据,本文将通过统计学的方法对高考考生的实际考试结果进行分析。江苏省从2008年起开始实行按照语文、数学、外语三门总分投档录取,同时由高校自主提出学业水平测试选测科目的等级要求,考生根据高校要求在考试科目范围内选择对应的考试科目。以江苏省某年实际考试结果为例,对341277人的实际考试结果进行回归分析。首先检验江苏省现行三门总分投档录取方案是否可行,接着检验如果取消英语科目,而代之以二门总分投档录取方案是否可行。分别就五门总分与三门总分的关系、五门总分与二门总分的关系、三门总分与二门总分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1。可知,五门总分与三门总分、五门总分与二门总分、三门总分与二门总分之间的回归模型均具有显著性与适用性。三门总分对五门总分的解释性为92.1%,二门总分对五门总分的解释性为87.1%,二门总分对三门总分的解释性为96.7%。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分析的前提是考生均认为五门科目需要参加考试。替代效应是指在教育测量中,不同学科之间的能力替代,即考生可能学好该学科的潜质,而不是指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显而易见,当考生放弃某门学科学习时,知识必定下降,所以取消某一科目在高考中的统考,并不意味着取消该科目的考试。

三、高考考试科目设置建议

(一)高考减少统考科目是可行的,语文、数学两门可以对其他科目的能力做出较好解释尽管两门科目的总分可以解释能力,却不能代替知识,所以,其他科目仍旧要通过学业水平测试等标准参照性考试的模式在高中学习中展开,而不能一减了之。外语科目可以纳入到学业水平测试中,也可以采取直接认可现有的社会化考试的成绩,提供给高校供录取使用。

(二)高考减少统考科目后可推动文理不分科录取目前讨论很多的文理分科考试问题,众多专家强烈呼吁取消文理分科,认为文理分科影响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密西根大学认为,即使进入大学,学生也应该接受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教育。统考科目统一为语文、数学后,在录取机制上可以取消文理分科,按照两门总分实现对考生的统一排队、统一录取,同时配置以自主招生等其他录取方式对具有特长或特殊潜质的考生予以综合评价录取。为了满足高校不同专业之间的录取要求差异,可在学业水平标准参照测试的基础上,展开特定科目的选拔性测试,测试成绩以定性或定量的方式呈现,学校可根据不同专业提出不同的学业水平测试的要求,将录取要求一致的专业归并为录取单位进行录取。这样,不仅可以弱化学校分数线的作用,不再分分必争,而且可以引导考生根据自身兴趣发展以及高校要求,自主选择考试科目,减轻学业负担。

高三学生考试总结第5篇

关键词:高三化学;复习效率;学习方法

一、有针对性地研究提高复习效率

1.针对高考的考点有备而战

高考是高三化学复习的终极目标,要想提高高三化学复习的效率就有必要对高考的考点进行深入仔细地研究。对于高三化学复习来说,对历年的真题进行研究和试做是认知高考试题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对历年高考化学真题的试做与研究,才能通过试题了解高考化学考试的考点和出题难度以及透过试题把握出题者的意图,进而纠正自己的复习思路,避免复习知识深度过深或过浅,同时寻找自己的知识盲点。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历年高考试题的研究,高考试题的特征比较明显,考题不偏不倚,不超纲不片面,总体命题风格稳定,考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同时又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高考试题与教材和大纲的联系紧密,却又不照搬教材,因此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应当全盘掌握,牢牢抓住大纲中的核心知识点,并将知识的发散,同时要融会贯通,灵活应用教材中的知识点,要体现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

2.钻研教学和考试大纲,提高化学复习效率

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是高三化学复习的根本依据,高考命题也紧紧围绕考试大纲,要想把握高考化学考试的脉搏,就要钻研考试大纲及教学大纲,体会高考命题的趋势和命题要求,明确复习要点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提高化学复习备考的效率和考试成绩。教师和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应当结合考试大纲和教学大纲,寻找大纲中要求的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体现,教材是化学学习的根基,通过根基深挖相关内容,以教材为依托,把握全面知识,把握各个知识考点。教材作为传递知识的主要载体,即承担着传递基本知识的功能,又承担着知识考查的载体和联系的功能。高考作为综合性的知识考查体系,要求比较全面,对知识体系的考查也比较全面,因而在复习过程中,依托两纲与教材的结合,不沉溺于题海战术,结合考试大纲对教材进行融会贯通,对教材中的物质性质、化学方程式、相关例题、实验和实验方法、现象等深入研究、理解,了解高考考题的出题思路,结合考题与大纲的测试方式,才能从容应对高考考题中的测试,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丰富课堂结构,提高复习效率

1.通过情境学习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

传统的化学复习课程中,老师总结教材内容,学生忙于做笔记、做课堂练习、做考试卷或做题,不仅复习过程枯燥无味,复习效率也不高,学生往往兴趣不高,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低,甚至对化学复习课堂产生畏惧心理,因此,导致课堂复习效率很低。根据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灌输式的授课方式中,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通常只能集中8分钟,8分钟后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分散,学习效率也会降低。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的,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有效牵动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将学生的精神集中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和问题中。教师通过预留独立的思考时间,提高学生的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获得了知识的巩固和记忆的加深,教师在情境过程中能够发现学生的知识盲点,因此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讲授,同时学生在情境课堂中减轻了化学复习的压力,化枯燥为兴趣,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笔者根据自身实际经验,在复习课程中通常会结合考点、教材、大纲及日常生活及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提问。例如:在讲授化学平衡课程中向学生抛出如果你作为化工厂的负责人,面对合成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你如何解决,如何提高工厂的综合经济效益?学生通过思考、辩论加深了对化学平衡常数和化学平衡移动的理解与复习。

2.引导学生养成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

高三化学课程中,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等需要记忆和掌握的知识点较多,如果学生死记硬背,不仅记忆不牢固,而且在实际应用和高考考试中,因为时间、压力等因素不能很好地运用知识点。因此,教师在高三学生的化学复习中,应当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引导学生总结化学课程中的规律,归纳知识分类,总结解题的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的总结、归纳和思考,使学生的知识体系连贯起来,成为一个系统的知识构架,而不是一盘散沙似的知识点。当学生能够将高中化学的知识点形成一个系统的框架时,在考试和实际应用中就能予取予求,才能充分发挥化学知识点,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得心应手。总结和归纳的学习方法需要在长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才能形成系统、形成体系。如:在复习金属铝、铁化合物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铁三角、铝三角引导学生对化合物方程式的书写总结相互之间的规律、联系,比较相互之间的不同,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完善而科学的知识结构体系。其他如各种物质的化学性质的记忆上,学生可以自行总结,总结常见化学性质,比较不同物质间化学性质的区别,在日常学习和做题、考试中不断完善和补充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

总之,在高三的化学复习过程中,要有科学的复习方法,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重视应用能力和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有针对性地加以思维训练和解题训练,必然能在高考和知识的掌握上取得主动。当然,本文介绍的一些提升高三化学复习效率的对策只是抛砖引玉,更好、更多的方法需要教师、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不断研究、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田明顺.高三化学课堂问题的生成[J].现代交际,2010(12).

高三学生考试总结第6篇

元担忧最初由Adrian Wells(1995)提出,他认为担忧是引发个体焦虑的重要认知因素,并提出了担忧的两种形态,即Ⅰ型担忧(type1 worry)和Ⅱ型担忧(type2 worry)。Ⅰ型担忧是指对特定情景的担忧,是事件担忧,如考试担忧等。Ⅱ型担忧又叫元担忧(metaworry),是个体对自身认知事件和认知过程的担忧,是对其自身思维的检测和评价,其本质是对担忧的担忧[1]。国内文献中,最早使用“考试元担忧”一词的是华南师范大学郑希付教授,他在《中学生考试焦虑与元担忧》一文中写道:中学生的考试元担忧是比较普遍的,通过因子分析发现,中学生的考试元担忧项目聚合为5个类别:社会评价、考试过程、家庭冲突、前途命运和父母状况[2]。这篇文章使用了考试元担忧这一概念,并且回答了中学生考试元担忧的具体内容,遗憾的是,没有对考试元担忧的内涵做出明确的界定。但从中可以得到两点启示:一是考试焦虑是引发人们研究考试元担忧的直接原因。二是中学生是考试焦虑的高发群体,因此,中学生成为考试元担忧的主要研究对象。

本研究借鉴元担忧的概念,将考试元担忧定义为:学生对由与考试有关的情境引起的担忧的担忧。对这一概念的理解需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考试元担忧是由与考试有关的情境引发的。第二,考试元担忧是一种认知因素,其具体内容包括对思维失控的评价、对导致消极思维和担忧的评价等。此外,在综合Wells的二型担忧模型、Cartwright Hatton元担忧的特点以及郑希付的考试元担忧特征之后,将考试元担忧的特点定义为四个方面:(1)自我意识性,即个体经常意识到担忧的出现;(2)强迫性,即个体总是努力控制担忧的出现;(3)不可控制性,即个体对担忧的控制没有效果;(4)焦虑性,即无法控制的担忧会对个体造成消极影响。

考试元担忧是高三学生面临考试时普遍存在的现象,但人们对高三学生考试元担忧的内容以及考试元担忧对学生影响过程缺乏深入细致的探讨,因此,本研究拟对考试元担忧的具体内容这个问题进行回答。

二、对象与方法

1.对象

以云南省楚雄州三所中学的高三学生作为被试,共计502人。其中,男生148人,占总人数的48.5%,女生157人,占总人数的51.5%;文科学生142人,占总人数的46.5%,理科学生163人,占总人数的53.5%。调查对象的成绩分为五等,各个等级的人数分别是:上等37人,中上122人,中等166人,中下99人,下等72人,详情见表1。

表1 高三学生考试元担忧项目统计表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考试元担忧具有四个特点,分别是自我意识性、强迫性、不可控制性和焦虑性。在本次调查中,只有满足四个条件的项目才被视为高三学生考试元担忧的内容。换句话说,只要学生的担忧是可以控制的,或者是担忧没有给学生带来消极影响,那么就不属于考试元担忧的范畴。按照这一筛选条件,被调查的502名高三学生当中,有380名学生的担忧内容属于考试元担忧。

此次调查共计发放502份问卷,回收502份,有效问卷502份,回收率为100%,此外,排除漏答或错答的问卷27分,有效问卷为47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4.6%。

2.工具

根据考试元担忧的定义和特点自行编制问卷,问卷包含四个开放式题目,分别是:(1)考试之前(考试过程中或者考试结束后)你最经常出现的担忧是什么?(2)这一担忧对你造成什么样的影响?(3)担忧出现的时候,你是如何去控制的?(4)控制的效果如何?

三、结果

从表1可知,被调查的502名高三学生中,有380名学生回答的担忧内容符合考试元担忧的四个特征,占总人数的75.7%,符合特征的项目被视为高三学生考试元担忧的内容。

采用内容分析法,将高三学生考试元担忧的内容分为九个项目,每个项目的频次和百分数详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考试元担忧的九个因子中,出现频率排在前三名的分别是“过程担忧”、“结果担忧”和“羞愧和自我责备”。这三个项目的频率之和占总频次的76.2%,可见,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出现的考试元担忧内容很可能与考试的过程、考试的结果以及指向内部的羞愧和责备有关。

调查结果显示,43.7%的高三学生的考试元担忧内容与考试过程本身包含的因素有关,即“过程担忧”。进一步分析发现,高三学生对考试过程的担忧表现在十五个方面,具体内容见表2。从表2可知,在“过程担忧”这一子项目中,高三学生最有可能出现的考试元担忧是“担心考试时间把握不合理,考试时间不够,题目做不完(85/26.8%)”、“考试时候遇到难题或不会做的题目(58/18.3%)”和“总觉得自己复习不够全面、仔细和到位(41/12.9%)”。也就是说,高三学生对考试过程的担忧主要表现在由于考试时间把握不合理等主观原因或考试题目量太大等客观原因带来的考试时间不够,题目没有做完;或者考试时遇到难题、不会做的题目,而简单的、会做的题目又刚好做错,最终考试结果不理想;或者担心自己复习不够全面,复习到的没有考到,而考到的题目自己又没有复习到等等。

有185人次的高三学生表示会在考试开始之前(考试过程当中或考试结束之后)对考试结果产生幻想式、过度的、不恰当的担忧,即对考试结果的担忧,占总人次的25.5%,在考试元担忧的九个类目中,出现频次排名第二。进一步的统计结果显示,高三学生的“结果担忧”包括九个方面,具体内容见表3。其中,表现频次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反复在想,考不好怎么办(95~51.4%)”、“担心考试成绩会下降(45~4.3%)”和“担心考试时发挥失常(16~8.6%)”。严格意义上讲,考试成绩出来之前,它是未知的、待定的,考试成绩有可能上升,也有可能下降。幻想性、过渡性和不恰当性是结果担忧的主要特点。高三学生对考试结果的担忧主要是担心考试结果不好,与上次相比成绩有所下降,或考试时没有正常发挥,考试成绩下降等。

表3 高三学生“结果担忧”子项目的具体内容统计表

统计结果显示,“羞愧和自我责备”这一项目的总频次是51,所占百分数为7.0%,在九个考试元担忧项目中排行第三,也就是说,对于高三学生而言,“羞愧与自我责备”也是比较普遍的考试元担忧现象。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一子项目包含五个方面的条目,具体内容见表4。从表4中可以看出,这一项目的核心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考不好,父母老师会对自己失望(18/35.3%)”、“考不好会觉得对不起自己、令自己失望,会觉得难过和羞愧(17/33.3%)”和“考不好,觉得对不起父母和老师(11/21.6%)”。父母老师等重要他人是引发高三学生“羞愧与自我责备”考试元担忧的外部诱因,父母老师的评价、看法以及感受等外部诱因经过学生“内归因”方式的加工,转化为指向学生内部的羞愧感和责备心理。

表4 高三学生“羞愧和自我责备”子项目的

具体内容统计表

担心受到“外部惩罚”也是高三学生考试元担忧的因子之一,这一项目的主要内容是考试成绩不好会受到父母老师等权威人物的惩罚、批评和忽视等,或因成绩不好而撤销奖励等。这一项目的的总频次是47,所占百分数为6.5%,在九个考试元担忧项目中排行第四。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一子因子包含五个方面内容,详情可见表5,其中,高三学生“外部惩罚”项目的考试元担忧内容主要表现在“考试成绩不好,怕被老师和父母批评惩罚(39/83.0%)”方面。

表5 高三学生“外部惩罚”子项目的具体内容统计表

被调查的学生当中,有36人次的高三学生表示自己存在“自我期望”的考试元担忧现象。高三学生“自我期望”的考试元担忧项目包括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详情见表6,其核心内容主要表现在“考试成绩不理想,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32/88.9%)”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502名高三学生中,有26人次的高三学生表示自己存在“社会比较”的考试元担忧现象。“社会比较”考试元担忧项目共计包含四个方面的表现,具体内容见表7。在“社会比较”这一考试元担忧的子项目中,高三学生的担忧集中体现在第一方面,即“担心考不好、排名下降”,其共计频次为26,占这一子项目总频次的74.3%。可见,社会比较压力的主要内容是高三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水平与同学进行比较而产生的主观或者客观上的压力。

表7 高三学生“社会比较”子项目的具体内容统计表

“自信心丧失”也是高三学生考试元担忧的项目之一,其具体内容包括四个方面,详情见表8。相比考试元担忧的其他项目而言,这一项目所占的频次较少,仅有10人次的高三学生表示自己有这一方面的担忧,而且频次分布较广,不太集中。

表8 高三学生“自信心丧失”的具体内容统计表

前途担忧的主要含义是指学习成绩与主观期望水平之间的差距,导致学生追求成功或逃避失败的动机受阻而引起的担忧和紧张,其具体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担心自己考不上大学”、“成绩差,考不上自己理想的大学”和“怕考不好被分流”。总体上讲,虽然“前途担忧”是高三学生考试元担忧中独立的一个项目,但其所占频次较少,在被调查的502名学生中,仅有8人次的高三学生表示自己有过与前途命运有关的担忧。另外,值得引起注意的是,有1人次的高三学生表示“怕考不好被分流”,说明为了提高学生上大学的升学率,有的学校依然存在将成绩不好学生分流、甚至劝退的现象。

表9 高三学生对前途担忧的具体内容统计表

高三学生考试元担忧的“其他”子项目包含九个方面的具体内容,详情见表。调查结果显示,高三学生在“其他”项目上的表现主要体现以下四个方面:“会感到莫名紧张、焦虑和担心(17/45.9%)”、“害怕考试时大脑一片空白(5/13.5%)”、“父母老师社会带来的压力过大(4/10.8%)”和“考试时心态调整不好,心存杂念(4/10.8%)”。

表10 高三学生其他方面考试元担忧

的具体内容统计表

四、分析与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高三学生的考试元担忧内容可分为九个因子,其出现的频率由高到低分别是“对考试过程的担忧”、“对考试结果的担忧”、“羞愧和自我责备”、“外部惩罚”、“社会比较压力”、“对前途的担忧”、“自我期望压力”、“自信心丧失”和“其他”。从中可获得两个结论,一是为了客观、系统、科学地对高三学生考试元担忧进行内容分析,首先制定了考试元担忧的划分标准,事实表明,包括九个维度的考试元担忧的划分标准是全面的、客观的;二是考试元担忧是高三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而考试元担忧对考试焦虑有显著的影响作用[3],与学生的考试成绩存在显著负相关,能够负向预测学生的学习成绩[4]。

考试元担忧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与两个方面的因素有关。第一个方面是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高三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基本发展成熟,已经能够比较灵活地对自身当前的认知活动进行监控和调节。元担忧是个体对自身认知事件和认知过程的担忧,是对其自身思维的检测和评价,其本质是对担忧的担忧[5]。可见,元担忧与元认知能力具有相似的作用机制,因此,高三学生元认知能力发展基本成熟是考试元担忧形成的前提和生理基础。第二个方面是教育评价制度。新课改实施以来,教育行政部门不断加大中学教育改革的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评价制度上,高考指挥棒的主导作用并未受到动摇,“一考定终身”、“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应试教育局面没有得到显著改善,因此,对绝大多数学生,尤其高三学生来讲,考试往往是无助感、挫败感和低自我效能感的直接诱因。总之,高考作为一种测量评价学业水平和人才选拔的重要手段,本身会对学生的自我概念和情绪等心理活动造成一定影响。但是,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高考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手段,发挥着主导性作用,加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形势严峻、高等教育资源的有限性、用人单位的学位本位观念等社会背景因素的影响,高考已经超越了测量学或教学评价的范畴,成为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生活事件。

参考文献

[1] Wells A. Metacognition and worry:A cognitive model of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Behavioral and Cognitive Psychotherapy,1995.

[2] 郑希付,许锦民,肖星.中学生考试焦虑与元担忧.心理学报,2006,38(3).

[3] 郑希付.高中生元担忧与考试焦虑.心理科学,2004,27(2).

高三学生考试总结第7篇

关键词:高考;化学复习;试卷讲评

由于我们的高考还处于“一张试卷定输赢”的阶段,所以在我们的高三复习中有相当数量的针对高考的考试(测验),如:学校月考、省市的模拟考试、诊断考试、化学的单元考、理综周测等。教学效果主要是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联系和反馈来实现的。而考试后的试卷讲评,正是这种联系和反馈的重要且可靠的手段之一。尤其在高考复习阶段,做好试卷讲评显得更为重要。它是考试的延续,它的成败直接影响着考试的效果甚至总复习的质量。如何上好高考复习中的试卷讲评课,本人肤浅认识如下:

一、准确给试卷讲评课定位

在高三的复习中试卷讲评课不是上成了习题课,就是从头到尾逐题讲解。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在座位上听得昏昏欲睡,既浪费时间,又功效甚微,所以我们必须对试卷讲评课准确定位。我认为试卷讲评课最起码的要求应该是通过师生共同讨论讲评,改正错误的解答,对学生的错误和混合思维进行纠正;其次,通过试卷的讲评,师生双方均可发现各自存在的问题,以便教师改进教法,优化学法指导,学生调整学法,查缺补漏。

二、要重视学生自己对试卷的分析和讲前改错

根据高考化学学科的知识点多、分散,部分知识点容易混淆、遗忘的特点,在讲评试卷之前,我们不妨以表格的形式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诊断、分析,并且在老师讲评卷子之前改错。

我在近三届高三学生高考复习的时候使用学生试卷分析表格(如下表)。此表一式两份,学生填好后,一份留底,一份交给教师。这样我们就会得到来自学生的最真切、最具体的反馈信息。多次考试后,学生把每次的“分析表”一起总结,便更加会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从而确定努力的方向。同时,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析表”进行分析,便可发现学生们在答题时的习惯、心态,以及知识能力情况,以便在以后的复习中“对症下药”。

三、要精心设计试卷讲评的教学

(1)要明确高考大纲要求,弄清近年出题趋势,确定讲评要达到的目的。并结合学生的考试分析表格,确定哪些题略讲,哪些题重点讲评;用什么方法讲,讲到什么程度;确定学生出错关键及思维障碍所在,怎样才能在今后不出或少出错。

(2)高三的试卷讲评课应具有综合性,为拓宽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教师讲评时对重要题目要进行变化延伸,即对原题的条件、过程、设问等延伸拓展后再求解,注重解题规律,形成知识网络,构建完整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寻找“题眼”或“突破口”的能力,这样学生对所研究的问题能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提高了试卷的功效。

(3)要在课堂上特别指出每次考试出现的学生“冤枉”失分现象。比如,没有规范使用化学用语、字写错(例如氨、胺、铵)、正负号搞错等现象,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掌握正确的答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