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侧向滑步推铅球教案(合集7篇)

时间:2023-03-13 11:21:27
侧向滑步推铅球教案

侧向滑步推铅球教案第1篇

一、投掷铅球时的角度应该是多少

在物理学习中讨论过斜抛运动的问题:将物体以一定的速率斜向上抛出,如果空气阻力可以忽略,则仰角为多大时抛出的距离最远?答案为45°。但是,投掷铅球的情况不同,铅球的投掷点即出手点不是在地面上,而是离地有一定高度。所以,以同一出手速率作45°及40°仰角投掷,当落回投掷点同一水平面时,水平距离以45°者较大。但是,当它们落到地面时,水平距离却是40°者较大。通过复杂的计算,可以得到以下的结论:投掷铅球获得最大的距离,其出手的仰角应小于45°。这角度随铅球出手速度的增大而增大,而随出手高度的增大而减小。对出手高度为1.7m~2m,而出手速度为8m/s~14m/s的人来说,出手仰角应为38°~42°。

二、投掷铅球为什么要滑步

在体育运动中,投掷手榴弹和标枪的运动员,大都是来用助跑的方法,在快速奔跑中把投掷物投掷出去。这是为了使投掷物在出手以前就有较高的运动速度,再加上运动员有力的投掷动作,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投掷物获得了更大的合力,投掷物就能飞得更远。投掷铅球时,运动员被限制在固定半径的投掷圈内,根本无法通过助跑来提高铅球的初速度。如果站在那儿不动,把处于静止状态的铅球投掷出去,那是投掷不远的。在物理学中动量定理:Ft=mv,由此可知,要使铅球在出手前就有较大的运动速度,必须增加给铅球施加作用力的时间(在作用力不变的情况下)。所以,铅球运动员大都是采用背向滑步的方法:先把上身扭转过来,背向投掷方向,然后摆腿、滑步、前冲,再用力推出铅球。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使铅球在被推出前就已具有较大的运动速度。

乒乓球运动与物理知识

一、物理知识与球拍的选择

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球拍能更快的提高运动水平。在运动中不同的人对球有不同的打法和不同的理解,技术动作也各不相同。对快攻型选手,要求争取时间使打出的球速度快,具有较大的威胁,这样就要求选择能产生强弹力的较硬的球拍。对削球型选手和以弧线球取胜的选手,主要是使球在运行过程中产生高速自转来增强攻击能力,这时选择的球拍要有较大的动摩擦系数,且质地较软的球拍,让球可在拍面上产生较长时间接触,使摩擦力对球的作用时间能更长,从而产生更强的旋转。

二、力矩与乒乓球的旋转

在乒乓球运动中,旋转球是克敌制胜的法宝,那么如何使球能在前进中旋转呢?如图1所示,给物体施加一个过质心“O”点的推力,该物体就只能沿力的方向平动。

如图2所示,给物体施加一个偏离质心“O”点的作用力,物体就可在F作用下既平动又产生旋转。其转动效果由F对O点产生的力矩的大小决定。由以上分析可知,要使乒乓球旋转起来,则要求给球施加一个不通过其球心的力的作用。

三、摩擦力与球的转动

从前面的分析可知,使球转动的关键在于作用在球上的力不通过球心,而这个力从何而来呢?这个力来源于球拍对球的摩擦力。如图3、图4、图5所示,在拍击球的同时,使拍对球有相对运动就能产生摩擦力。

如图3所示,拍击球的瞬间向上拉动球拍,则球受弹力F弹和摩擦力F摩。两个力的作用,F弹过球心不产生力矩,球在F摩力作用下向前飞行的同时,f’与球相切,产生使球逆时针旋转的效果,这即是乒乓球运动中的上旋球。

同理,只要在拍击球瞬间向不同方向拉动球拍,就会使球产生不同方向且与球相切的摩擦力(如图4、5所示)。

实际上在乒乓球运动中,切、削、搓、拉、带、提等技术动作都是指拍与球接触瞬间拍与球产生的侧向相对运动,从而使球受侧向摩擦力作用,而产生旋转。

运用力学原理纠正单杠骑撑前回环错误动作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授单杠骑撑前回环技术时,练习者容易出现身体重心不能提高,前腿不向前迈,上体不向前快速前倒;后半周前面腿不能及时前伸下压,不能完成回环等错误动作。出现这些情况时我们往往是按照教材中的动作要领进行改正错误,但经过较长的实践后,我们发现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知识,运用运动力学原理来纠正上述错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谈一下自己的做法:

侧向滑步推铅球教案第2篇

1、 问题的提出

实心球教学在中学体育课田径部分里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田径运动中的任何一个专项技术都有其技术自身的特点,它是各运动项目之间特有的呃标志。任何一个技术动作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难点。因此在专项技术的教学和训练中必须体现专项技术的特点。就此问题而言,以往的教学和训练没有过多的进行深入研究,知识按照和常规进行技术的教学和训练。针对上述问题的解决办法,首先要研究推铅球的技术实质和内涵。在全国通用的《高中田径运动教程》中曾明确地指出,推实心球技术和推铅球一样包括握持球技术、滑步技术、最后用力技术和维持身体平衡技术等环节、从运动生物力学的观点分析,推实心球属非周期、不对称的技术项目。结合实心球技术的重点和难点,对以往常规的教学和训练计划进行重新审视与思考,从中发现旧的教学和训练在一定的程度上隔裂了实心球技术的整体性,分解了实心球技术的内在联系,导致在实心球教学和训练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2、 结果分析与讨论

2.1 以完整技术教法贯穿教学的始终

根据实心球技术项目的特点,人们常常将实心球技术分成四个主要技术环节。即开始握持实心球的准备、滑步、最后用力和维持身体平衡。在实心球技术的教学和训练中始终围绕着如何针对技术的是指,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适应先进技术的发展。教学中发现不足就应去研究并想办法去解决去克服,研究技术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解决在技术教学中出现的所有问题是我们教学中的首要任务,也是衡量教学水平的主要因素所在。在实心球技术教学中分解教学方法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分解教法的最终目的是在于使学生掌握万种技术动作,完整的技术动作是对单个技术动作的综合,完整技术动作质量高低是在单个技术的基础上实现并完成的。所以“分”是为了“合”,而绝不能将分解教学理解为分段教学或分块教学,否则就完全隔裂了技术教学的整体知道思想。推实心球教学是一环接一环、一个动作接一个动作的系统工程。在完整的技术中,每个动作都有开始和结束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在推实心球的技术动作过程中,前一个技术动作的结束就是后一个动作的开始。由此可见了推实心球的技术动作过程中,前一个技术动作的结束就是后一个动作的开始。由此可见了推实心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不但是某个技术环节,更不是推实心球技术动作简单的静态教学过程,而是动作与动作之间科学的转换和右击衔接的动态教学过程。进一步将实心球技术的任何一个动作结束的准确性直接干扰和影响下一个动作开始的规范性,没有准确规范的结束就不可能又要下一个正确规范动作的开始。为此实心球技术是一个整体工程,任何环节出现问题必将影响整体技术水平的发挥。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和策划教学方案的时候,首先提高对完整技术和发展专项素质的认识。防止认为地将完整技术教学分解为若干的几个环节或几个单元进行教学。在实心球教学中要根据其技术的重点和难点、授课对象的实际情况统筹考虑,从实际出发合理安排,以整体技术为出发点,分两步进行双期循环教学是成功和理想的教学方案设计。

前一周期的教学任务是学习推实心球的基本技术,在学习和掌握推铅球个技术环节的同时充分发挥专项素质和投掷能力。该阶段教学5约占学时三个之一,该阶段的教学重点是以“形”为主。给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增强对推铅球整体感性的认识。在该段教学中应严格按照技术动作掌握的先后顺序和投掷能力的提高进行教学。尽可能按技术的汇总点和难点有目的地进行实心球技术的分解徒手练习。进行一般的有到联系和辅导练习与发展学生专项素质紧密地相结合。此阶段的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对技术动作初步的掌握和发展学生投掷能力。

后一周期的教学任务主要是巩固提高推实心球技术动作,进一步改进基本技术在整体技术运用过程中所哟暴露的问题,提高推实心球基本技术在完整技术中的衔接效果。进一步发展专项能力,提高教学课上的推实心球强度和密度。熟练和掌握技术动作的技能和技巧,这一阶段的重点和难点是以“意”领形,做到理论知道时间,在实际练习中提高对推实心球技术动作的进一步认识。从而促进完整技术的改进与提高。在这一教学阶段中要注意不断增加动作练习方法和手段的难度,加大运动负荷提高对肌肉刺激的强度,这样做对推铅球技术动作的巩固与提高是极为有利的。教学最终结果是学生专项素质和投掷能力的提高,其具体的指导思想应是在实心球徒手练习里面增加动作练习的难度。在教学中注意完整技术动作的协调性和准确性,注意投掷器械逐步向标准化过渡和接近,做到轻重交替逐步做到所有技术动作练习与推实心球技术专项要求相互一致,努力使第二阶段的千秋教学课充分含有运动训练的模式和特征。

2.2教学课的结构与技术的重点,难点吻合

中学体育课实心球教学必须有它自身的特点,在以往教学程序中大体将教学课分为四大部分,其中准备部分占用了较长的授课时间,而缩短准备部分的呃时间又容易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实心球教学课的教学程序要从分体现投掷项目的特点,即将教学课的准备部分适当的安排些有关实心球 的诱导练习和专项素质练习。这样做的结果是既突出了实心球教学课的特点有相对增加了基本部分的授课时间。由此可见实心球教学课结构的改变能够在解决和克服学生素质差、专项基础低与教学总学时少的一系列问题。

3.3 教学课必须符合人体掌握动作技术的规律从实心球教学课的运动符合来看,推实心球教学课对学生的运动系统,特别是人体的各关节的枢纽,以及去干的支撑和神经系统的冲动等局部符合相对较重,故在教学课上容易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因此在实心球教学课上要特别突出专项的技术特点。充分利用教学课的每个部分使之适应实心球技术专项的特点,有目的地将实心球训练机制引入教学课堂。总之,在动作技术的联系和改进时,教学的方法手段和措施必须要和专项的重点和难点想吻合。技术动作改进和提高的过程是伴随着学生身体素质的增长和专项能力的提高同步增长的。所以实心球技术教学课要努力做到技术教学和专项能力训练、身体速递、力量素质的发展的相互协调和统一。因此在实心球教学中可将上实心球课改为三大部分,将以往准备部分的教学内容和课的总任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样做从技术教学程序的安排上较为系统。

侧向滑步推铅球教案第3篇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信息技术;动机;效果;水平

在很多人看来,体育就是教师讲解动作、学生练习的学习过程,根本就没必要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这其实是对高中体育信息化教学的一个错误认知。教育实践表明,高中体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科学整合存在显而易见的突出优势。以下,笔者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信息技术之于高中体育教学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展开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一、信息技术的利用有利于维持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

动机是学生个体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重要情感驱动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及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调动、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信息技术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合理运用能很好地维持学生对具体体育内容的强烈学习动机。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如在教学“铅球”这一体育运动项目时,笔者并没有急于向学生传授具体的铅球投掷技巧,而是首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了一组幻灯片,内容主要包括:铅球运动项目的发展、铅球技术的演变、侧向滑步推铅球的技术结构及动作要领,等等。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学生们对铅球这一运动项目的了解更加深刻了,内心关于铅球的学习动机也变得强烈起来。这都为他们以高涨的学习热情投入铅球相关运动项目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再如,在学习“排球”时,笔者就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教辅设备为学生播放了一段我国女子排球夺冠的辉煌历史视频,学生们在观看的过程中情绪高昂、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并对排球这一体育运动项目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动机。在此基础上,展开排球相关体育知识的教学便是水到渠成、易如反掌了。综合上述案例来看,信息技术的合理利用确实存在着调动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维持学生体育学习动机的良好效果。

二、信息技术的利用有利于优化学生的体育学习效果

体育学习并不像大多数人所认为的“只要学习体育规范动作就可以了”这么简单,相反,因为理论知识具有高度概括的特征,学生很难实现由所学理论知识向规范体育动作的互动转化。这也是高中体育教学质量始终难以得到显著提升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现代化信息技术兼具信息含量大、呈现方式直观生动的特点,能以最形象的方式将抽象化的理论知识反映出来,有利于帮助学生在实现对具体理论知识点深刻认知与掌握的基础上,做出规范化、标准化的体育动作。

三、信息技术的利用有利于提升教师的体育教学水平

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桎梏,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较为落后,认为“只要将教材上的体育知识教给学生,学生基本掌握体育动作就可以了”。在这种思想下,他们在高中体育实践教学中并不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创新与探索,自然更谈不上自身体育教学水平质量的提升与发展了。

但是,信息技术在高中体育课堂上的运用却极大改善了这一现状。例如,有些体育教师存在得过且过的消极思想,可是当他们利用信息技术登录到体育教学的论坛、博客等一些网页时,他们就会发现自身同其他体育教学同仁之间在体育教学技能、水平、层次等的巨大差异,而这种心理上的落差都将促使他们及时摒弃以往的消极心态,并以更加积极、踊跃的心态投入到教育理念的更新及教学实践的大胆探索上来。除此之外,信息技术提升高中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另一个方面还在于借助信息技术,教师能及时、迅速地浏览到最新的体育教学理念,汲取最先进的体育教学观点,很显然,这都将对他们自身体育教学水平及技能的显著提升与发展起到一个积极的推动作用。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各行各业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参与与利用。高中体育教W同样也不例外。为此,高中体育教师应当积极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并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笔者相信,在信息技术的强有力辅助下,高中体育教学必定会呈现出积极向上的蓬勃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侧向滑步推铅球教案第4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高中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178-01

用信息化带动教育的信息化,用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推动学校体育教学的进步,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到学校体育中来的兴趣,还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有利于更好的落实素质教育的新理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理解不够透彻,导致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严重脱节,此类情况在体育教学中也频频出现。就体育教学的特点来说,学生的练习活动是关键,教学的实践性、空间性较其他学科来说更强,应用现代教育技术问题就更为突出。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也就成为广大体育教师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笔者就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体育课教学中的应用要切合教学的时间性、空间性

现代教育技术能促进学生较快的掌握动作技能,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往往会比教师的示范讲解更直观、生动、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但要切合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性,有效地进行使用。例如,在“侧向滑步推铅球”教学中,在完成了简单的课堂常规教学后,教师带领学生在体育馆内观看优秀运动员的推铅球视频,引入本n学习内容,学生积极性很高,教师采用慢动作、暂停、和重放等方式结合讲解侧向推铅球要领,学生不由自主也跟着一起徒手模仿,这时教师把学生带到操场进行跑步,做操热身,然后在操场的一侧的铅球投掷区进行分步、分组练习,当发现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较多时,又把学生带到体育馆内进行再次视频观看,然后又把学生带到操场上练习。学生刚到操场,下课铃响了。在案例中教师充分考虑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其意图是想给学生以最直观的感受,通过画面、视频等手段来引导学生开展思维使其更快地掌握技术动作。但几次集合学生往返于场馆和场地之间,耗费大量时间,学生练习时间大大减少,可以给个评价,这节课的教学效果是比较低的。这也是很多教师都存在的问题,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严重缩短了学生的练习时间,教师完全可以把技术动作视频做成微课的形式,利用气候恶劣的天气在室内做为预习课观看,也可以做成图片拿到场地中来,辅助教学,这些都是可取的方法。教学中,要求教师根据需要,考虑学科的特点,合理、有效地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如果真是为了体现现代教育技术而放弃原来那些有实用价值的教学手段,是得不偿失的。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既应保留原有较有效的教学手段,又能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两者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打造高效课堂。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体育课教学中的应用切忌华而不实,不能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显示,有效的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要使体育教学生动,形象、具体,有助于突出动作的重点和难点,以帮助学生充分感知正确、完整的技术动作,掌握基本技术和技能。不科学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只能是华而不实的。例如,教师在室内体育馆进行“篮球传切配合”教学时,在进行课堂常规和热身后,教师借助台上的大屏幕展示篮球比赛录像,学生看得都很认真,不时为视频比赛中的扣篮、巧妙配合给以热烈的欢呼和掌声,当看完视频后,教师要求学生主动出来为大家一下传切配合示范,结果学生面面相觑。教师点名让学生出列展示,展示者基本动作都不得要领。教师虽花费了大量时间,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案例中教师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配合传切战术动作的学习,设计思路是正确的,但学生观看视频时注意力在精彩的动作上面,没能领悟到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可见这样借助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效率是低下的。教师可以边看视频,边讲解,边示范,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本课的重点和难点的学习上,制作一些动作路线图片,标明跑位的方向和传球的时机,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多媒体视频大多是高水平的比赛,学生是初学者,按视频中的去学习是学不来的。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体育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虽是可取的,但只注重形式,而使本末倒置,不能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的解决,教学效果就不乐观了。

三、具体教学过程中不能完全依赖于现代教育技术

很多教师无论是在做课还是在优质课上,没有录间机,多媒体课件就不会上课了,无论什么课都必须用多媒体,目的是为了体现所谓的“时髦”。例如,在一节舞蹈课上,教师一边播放视频一边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动作,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大都是无舞蹈基础,视频中播放的大多是专业类的视频,学生是无法学会的,而视频中动作加上音乐,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无动于教师的指导,反而增加了学习的心理难度,可以说节课会上得一塌糊涂。其实教师可以按原有的教学模式按部就班进行教学,等学生基本动作熟练后优化,优化动作质量时适当结合视频教学。一定要认清,现代教育技术是原有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和优化,可以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不易观察、表现的事物,用多媒体手段展现出来,但它不是完美的,不是全能的,不能取代教师的地位,如果在教学中使用不当或过多,就会导致教与学的关系失衡,师生间缺乏相应的情感交流同,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无法体现。

四、结语

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上科学的应用会较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但是应用的不当,会适得其反。这就要求广大一线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不能完全依赖现代教育技术;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时要切合教学的时间性、空间性;切忌华而不实,不能很好的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参考文献:

[1]蒋洪兴.《高中体育与健康有效教学与教师专业能力提升》[M]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05.

侧向滑步推铅球教案第5篇

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间流传一句话:“体操累,田径苦,球类最幸福”。由这句话可以看出学生对田径教学的认识和爱好程度。田径教学是在田径场上进行的,风吹、日晒、雨淋、动作单调、枯燥、无味。因此,在田径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田径教学的兴趣,对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作用。本文就如何在田径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探讨。

一、加强理论课教学引导,明确学习目的

在田径课的教学中,首先应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田径运动的教学与训练,对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能的作用。田径项目大多数在室外进行,人们经常接触大自然,因此,让学生认识到田径运动对增强体质的作用,并通过全面发展身体素质,讲解田径运动对其他体育运动技能的作用及影响,如,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敢果断、团结协作等方面的意志品质,使学生明白田径教学的教学目的、任务,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既要有精湛的讲解,又要有规范准确的示范

生动、形象的讲解,对掌握田径技术固然重要,而熟练、优美的示范动作,更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如果教师示范准确则必然成绩很高。如:在跨越式跳高示范中,教师不仅在横杆上运动标准,而且有一定高度,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与形象,当然这对教师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要求都是很高的,这样教师在课前、课后都要加强自身训练,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以保证示范与讲解的成功。

三、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让学生在多变的条件下练习,其新异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田径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结合项目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使学生逐渐接受和消化,提高各阶段练习的积极性,如在铅球教学中,从原地推铅球开始教学,待其掌握到一定程度,再学习侧向滑步、背向滑步等推铅球技术。逐步提高学习的难度,可以不断加深学生对练习的认识。

2.因人施教,区别对待。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有明显差异,即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所以,同一个练习内容有的表现得不感兴趣,有的感觉轻而易举,有的尽最大努力难以掌握完成,针对这类情况,教师在安排练习时要因人施教,区别对待。防止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吃不了”。既要照顾关心较差学生的学习,又要考虑优秀学生的发展与提高。

四、练习与比赛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田径教学中,安排小型多样的比赛,可以提高练习课的强度,根据年轻人争强好胜、勇于进取的特点,在田径教学中适当安排教学竞赛,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练习中的比赛组织简单,可随机安排。如:(1)对抗赛:即全班同学分成两组,每次每组各出一名参赛者,胜者得一分,负者不得分,在全组赛完后,得分多者列前。(2)排榜赛:全班分为一组做同一练习,根据比赛成绩,推出第一名至最后一名。(3)成绩累加赛:将全班分成若干组,把每组组员加在一起,成绩高者,名次列前,这种练习可激发全组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和兴趣。

五、利用游戏,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

为了使田径课教学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可利用游戏教学培养学生对田径教学的兴趣,是一种很好的方法。田径教学内容单调,枯燥无味,是影响教学的主要因素。因此教学中应改革单调无味的教学方法,变枯燥为活泼。如:中长跑及竞走教学中,学生的情绪不高,如果教师强迫学生完成练习内容,则只能加强学生的逆反心理,影响教学,收不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利用自然条件,设计各种图案,进行定时的跑,走,变速的跑与走,走与跑的结合交替练习。可以结合游戏,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追逐跑,看哪组成绩好,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

六、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考试标准是否切实可行,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制定考试标准时应多加技能评定,激发学生对田径技术的学习研究热情,更要注重能力的培养。

七、教师的情感、行为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

侧向滑步推铅球教案第6篇

一、情景试题对物理新课程教学的促进

在广东省近年的中考物理试题中,不难发现其中有一些情景试题,逐渐改变了试题脱离实际的情况。例如,2009年试题中第20题:如图一所示为一种手摇升降晾衣架示意图,它由4个定滑轮和2个动滑轮组成,绳子的尾端绕在一个固定在墙壁的旋轮上,旋转摇柄可以使晾衣架升降。假使在升降过程中衣架横梁保持水平,请回答下列问题:(1)假设衣服和晾衣架(含动滑轮)等的总重是50N,则静止时绳子的拉力是______N,(各种摩擦忽略不计);(2)要使衣架横梁上升1m,则绕进旋轮的绳子长度是_____m; (3)通过增加滑轮可以使此装置更省力,请你在答卷上画出正确的绕线方法。

该题将生活中的晾衣架示意图清晰地展现给考生,让考生对晾衣架的结构和升降原理以及升降过程有比较准确的理解,结合真实的物理情景去运用滑轮组的物理知识解决问题。此类情景试题,有利于促进物理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多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物理现象,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时多注意结合实际物理情景,从而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二、趣味实验试题对物理新课程教学的促进

广东省中考物理试题中出现的趣味实验试题,可以引导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多注意观察生活动手实验。例如,2008年试题第22题:我们生活的空间存在大气压,只是我们平时没有在意它的存在。现提供下列器材:A. 塑料吸盘两个;B. 玻璃片一块;C. 玻璃杯一个;D. 带吸管的纸盒饮料一盒;E. 水。请你选择所需器材,设计一个小实验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写出你所选用的器材,并简述你的实验方法和观察到的现象。本题从器材选取到实验方案的选取都具有开放性,要求考生平时在学习中,养成课外动手做兴趣小实验的学习兴趣。又例如,2009年试题的第6题:小明在一支铅笔的下端粘上一块橡皮泥,将它分别置于甲、乙两杯液体中,观察到铅笔静止时的情形如图二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杯液体密度较大;B. 乙杯液体密度较大;C. 铅笔在甲杯中受到的浮力较大;D. 铅笔在乙杯中受到的浮力较大。此题属于趣味实验题,不仅考查了考生对密度知识的掌握,更是考查了考生在平时学习中是否经常动手完成一些趣味小实验,培养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在中考物理试题中,此类试题能够引起物理教师对课外趣味实验的重视,促进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开展一些课外兴趣活动改变单一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要求。

三、科技应用时事试题对物理新课程教学的促进

中考试题在选材方面,可以选取重大科技应用动态的时事类试题,引起教师平时对科技动态的关注并运用到教学中。例如,2009年广东中考物理试题第7题:2008年9月27日16时43分,航天员翟志刚随“神七”载人飞船一起以78km/s的速度绕地球高速运动,并实施出舱活动,他在舱外活动的时间为19min35s,这意味着在这段时间内,他在太空行走了9165km,这一距离所选取的参照物是( )。A. “神七”载人飞船;B. 太阳;C. 地球;D. 月亮。本试题,正是根据当年最令学生激动和关注的“神七”载人航天飞行并首次出舱活动这一科技时事来命制的。另外,2010年中考试题第19题,考查了考生对冰壶的密度和压强的计算,也是基于当年中国女子冰壶队首次参加冬奥会决赛这个重大时事来命题的,体现了对体育运动中的物理科技应用的关注。诸如此类试题,既渗透着一定的物理科学知识及其技术应用,又体现了强烈的时代感,紧扣与物理科技密切相关的时事热点,对物理教师关注科技最新动态,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从而促进物理新课程的教学实施。

四、信息阅读试题对物理新课程教学的促进

广东省中考物理,在近年的试题中,都专门设置了信息阅读类型试题。例如,2008年阅读试题的“会发光的电磁翘翘板”、2009年阅读试题的“热管”、2010年阅读试题的“潜艇的耳目—声纳”、2011年阅读试题的“太阳能热水器”等。这些阅读试题,都图文并茂地给考生展示了蕴涵物理知识的科技信息,要求考生能够综合运用物理知识处理这些信息。在中考试题中进行此类试题的创新,对推动物理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多引导学生阅读科技文献和科技报道,学会分析科技信息提高分析能力,落实新课程教学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侧向滑步推铅球教案第7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设疑;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3-0027

设疑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内容设立合理恰当的疑问,以达到促进教学任务完成的一种教学手段。设疑时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步步深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共同参与,以达到教学目的。

通过在教学一线的长期实践,经过积累、实践再积累、再实践的经验总结,笔者认为,体育教学设疑是一个“点――线――面――体”四部分串连起来的教学方法。

一、体育教学设疑与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可分为形成动作初期的泛化阶段,初步准确掌握个别动作的分化阶段,提高动作质量的巩固阶段,动作达到熟练技巧程度的自动化阶段。最重要的是,这四个动作阶段均有其心理和生理特点。

可以运用对比的方法,根据四个动作阶段不同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结合实际教学内容通过体育教学设疑进行教学,与不通过教学设疑进行的教学进行比较。

体育教学设疑阶段形成表:

从上图可以清晰地看出,体育教学设疑和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二、体育教学设疑是一个点――线――面――体四部分串连起来的教学方法

首先,“点”的讲解、示范突出重点。

体育教学中的讲解、示范都是建立条件反射的开始。这个时期神经过程处于泛化阶段,内抑制过程为精确建立,肌肉运动感觉的感受性差,注意范围狭窄,知觉不准确,没有形成正确动作的肌肉感觉,记忆痕迹尚未形成。表现出做动作吃力、紧张、不协调,控制能力差,并伴有多余和错误的动作。因此,教学设疑内容应偏重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了解动作的结构、规格、要领和完成动作的方法等。

如:教前滚翻动作时,可设问:“滚翻时身体为什么要团身紧抱像球一样呢?”、“在排球垫球时手臂动作的要点(插――夹――提)是什么?”、这种“点”的设疑,即抓住了动作的重点与难点,又激发了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和热情。

其次,“线”的理解、应用串成一线。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有意识地向学生设疑,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术、技能和经验积极思维,理解新动作,新技术,获得新的概念。

在“点”串“线”的过程中,这个时期神经联系处于分化阶段。这个阶段的神经过程逐步形成了分化型抑制,大脑皮层中枢留下了记忆痕迹,反馈系统发生作用,有了知觉体验,对运动技能的内在规律有了初步了解,兴奋与抑制的相互作用是神经联系相对稳定和精确地建立,自我发现错误能力增强,动作的练习趋向协调,动力定型逐渐建立。表现在做动作时逐渐消除牵强、紧张现象,多余动作和错误动作逐渐减少,较能准确地完成动作。教学设疑内容,应在粗略掌握动作的基础上,揭示动作的内在规律,加深动作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理解,帮助学生消除多余和错误的动作,逐步建立正确动作的动力定型。

如教“背向滑步推铅球”动作技术时设问“为什么背向滑步推铅球要比侧向滑步推得远?”让学生得出因力工作距离长的结论。接着教师示范、讲解,让学生细致观察,从而使学生“温故而知新”,很快懂得“背向滑步”的动作技术更优越。

再次,“面”的复习、巩同照顾全面。

教师对学生学过的教学内容和技术动作,做复习、巩围的设疑,使学生真正掌握动作技术,提高动作技能

在“线”织“而”的结合中,神经联系处于巩同阶段。在这个阶段里,不但大脑皮层感觉中枢留下新的运动技能痕迹,皮层运动区也留下该形式的记忆痕迹,同时动作的某些环节还能不受意识控制完成,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无论在时间、空间上都更加集中,动作更为精确、协调、省力。这时,根据教材的深浅,学生接受能力的强弱,技术水平的高低,理解能力的快慢等情况,设疑要有严密的逻辑性,以此引导学生按照教材的自然逻辑系列形成有条理的逻辑思路,做到有的放矢。

如:背越式跳高教学时,让学生自己练习4至10次后设疑:1. 身体前冲造成起跳用力方向向前不向上是什么原因?2. “坐”杆是怎样引起的?3. 杆上动作僵直怎样克服?

这样,学生在练习中积极思维,通过教师的启发,自己可发现完不成动作的原因。

最后,“体”的综合、分析形成体系。

教师有意识地引导综合、分析某技术动作细节,把知识和技能创造性酌纵向连贯、横向沟通,形成体系。

在“面”组“体”的过程中,神经联系处于动力定型和自动化阶段,也是技能掌握的熟练阶段。这时,神经过程的兴奋与抑制在空间和时间上更加稳定和精确,完成动作技能主要依靠本体感受性的反馈机制来调节控制。动作顺序的实现是以连锁反应方式出现,动力定型巩固,反应灵敏迅速,注意范围更为宽广,运动表象更加明晰,完成动作时意识作用很小,动作优美、协调、熟练、轻快有力,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灵活性。这个阶段教学任务和设疑内容应是巩固发展已形成动作的动力定型,改进动作的某些细节,提高动作技能,并能在各种条件下都能灵活自如地完成动作。

例如:在讲述篮球脚步动作的转身技术时,可向学生设疑“转身有两种方法,我们先研究一下前转身技术,另一种转身技术请同学们思考。”此时课堂气氛活跃,众说纷纭,还有一种什么转身技术呢?这样,为后转身的教学埋下伏笔,使前转身和后转身前后呼应,有时还可顺着教学的思路提出更深更远的疑问。

三、体育教学设疑在体育教学实践工作中的可行性研究和建议

首先,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系统性,还要善于发现新旧教材之间的矛盾和相互渗透。运用准确、精炼的语言进行设疑。同时,教师还可根据设疑的目的,进行适当的启发、追问或反诘,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其次,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向学生设疑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但不宜过多,另一方而,教师设疑后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回答时间,不能马上又提问题或指定学生回答,但学生回答后,才能评价学生的答案或提出另一个问题。

最后,教师设疑应面向全体学生,好中差的学生都要照顾。对不同难度的问题,要适当地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教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要根据情况给予总结评价,多肯定优点,指明不足,提示思考方法,做出正确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