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理清工作思路(合集7篇)

时间:2023-03-10 14:56:47
理清工作思路

理清工作思路第1篇

努力开创办公室工作新局面

今年石平顶山市龙区法院办公室在区委和院党组的领导下,在市中级法院和区委办、人大办的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为领导决策服务、为审判服务”这两个工作重心,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争当文明办公室为目标,以调研、信息、法制宣传工作为突破口,不断提高全室人员的整体素质,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坚韧不拔的工作毅力,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实干进取的敬业精神,团结协作,与时俱进,争先创优,通过大家持之以恒的努力,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全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服务和保障,实现了“单项工作争先进,整体工作新突破”的目标。

一、搞好支持工作,当好院领导的参谋和助手。

在今年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和“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活动中,活动办公室设在院办公室,以此活动为契机,办公室同志不断强化全室人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切实做到围绕工作大局认识,思考问题,从全局角度筹划、协调工作。办公室同志认真负责地做好各阶段活动的开展,草拟编写活动阶段方案、简报、信息、总结,筹备每次会议,搞好接待,确保两个活动的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确保了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活动简报有五期被区委办采纳予以转发,院活动办也被区委予以通报表彰。

文秘工作中,一是积极做好综合材料保障工作。办公室文秘人员在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文字材料撰写能力,切实强化工作责任心,增强工作积极性上下功夫,竭尽全力,高标准、高质量完成院领导交办的各类文字材料的撰写工作。办公室从事文秘工作的同志不辞辛劳,加班加点工作,精益求精草拟领导讲话、文件,所有文件均提前交付领导审批、打印、发出;二是在信息、宣传工作中,加快编写速度,遇有重大事项等信息,都是当天编写,当天发出,确保快速传递。三是文印工作中,急件不过晌,一般文件不过天,并确保准确。四是院领导交办的事宜立即办理,不推不托,办后立即汇报。今年共协助院领导制订各项岗位职责、目标责任和工作制度50余项,确保院审判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搞好信息、调研和法制宣传工作,确保“单项工作进位次,整体工作有突破”。

为开展好办公室工作,今年办公室研究出台了《争先创优意见》、《关于加强信息、调研、法制宣传、案例编报、司法统计等五项工作意见》予以指导规范,把信息、调研、法制宣传工作做为工作的突破口和侧重点。今年办公室共撰写各类稿件一百余篇,其中有40篇宣传稿件在市级以上媒体上发表,有10篇调研论文在国家、省、市级报刊、杂志上发表,有15篇以上信息被市级以上单位采用转发。在调研工作中,认真完成了市中院下达的重要调研课题,均超额完成,做到上报及时,其中有2篇被省级以上书刊采用,有2篇被市中院《调查与研究》第二、三期上采用。今年调研、信息、法制宣传工作均超额完成了年初签订的责任目标,办公室所分管的单项工作有望进入省、市先进行列。

三、加强办公室其它工作,确保办公室工作整体推进。

1、对办公室分管的机要保密和档案管理工作,我们进行了制度规范化建设,出台了《公文传阅管理办法》、《机要收发规定》、《档案员职责》、《档案归档制度》等十多项制度予以规范,做到件件收发及时准确,档案归档及时无误。在今年市中院组织的机要保密、档案管理检查评比中,办公室分管的档案工作继续保持省颁标准市县一级先进单位称号,机要保密工作也被市中院予以通报表彰。2、认真做好公文的起草、审核、印发、签收、批办、传阅、催办等各个环节的工作,继续保持法院公文处理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四、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人人争做勤奋务实的工作者。

理清工作思路第2篇

关键词:内部审计;思路;创新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

内部审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对企业的管理起着监督、防范、警示和促进的作用。作为企业的审计人员,应当转变观念,从以前陈旧的审计套路中解脱出来,不仅仅要开展后续审计,更重要的是要事前进行监督审计,防患于未然。为此,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审计工作的新思路。

一、不断创新、建立新型的审计形式

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推动下,造成危害的局限性脱颖而出的传统审计,计算机领域的会计舞弊和犯罪,以及与“非法功能”的会计软件,如果不能有效地发现问题及时隐藏的风险是非常巨大的。审核员将面临着各种情况,而且无法获得帐户,不能顺利的打开账户,不能读帐户等损失的审计资格的挑战。因此,努力探索新方法在信息环境审计中,而且对现在来说找到一个合适的信息环境、先进的审计是时代的要求。由速发展的计算机网络、远程网络对主流的计算机审计已经出现。这种新型的审计不仅是适应审计信息的要求,也是对传统审计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它将面临巨大的风险和问题,研究证明策略,积极回应新的审计方法――计算机审计的挑战。

二、优化流程、构筑立体的审计网络

构筑立体化全程规范审计执法、审计管理是新形式下审计的必然模式。审计工作首先要着眼事前,防患于未然。《大唐山东发电有限公司内部审计管理规定》从来源,保证系统的内部控制、审计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执法人员资质、质量执法和审计的要求来适应,提高透明度在法律的实施。其次是要着眼事中,保证审计质量。建立了公司内部的省份通过信息网络体系、实践的审计执法责任、宣传、审计系统的作战经验交流、审计程序精制、清楚执法责任,严把了质量关口,及时发现、解决了执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促进了审计执法水平、审计质量的不断提升。三是要着眼事后,促进依法审计。公司已经建立了审计执法检查员、执法责任,优秀的审计项目质量检查,记录和审核工程项目评估、重大审计的惩罚,审计的奖惩体系,例如,在此基础上综合监测的审计执法,规范审计人员审计要根据法律。

三、突出重点、重大项目的和谐统一

我们必须有一个核心价值规范,把握审核工作的特点,把握需求的干部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审计、凝聚力、个人素质提高和改善了审计工作水平的集成、统一审计个人发展和职业发展,热情鼓励审计人员的整体工作有助于实现个人价值。重视加强忠诚审计、坚持依法的原则、工作作风的实事求是、诚实和自律,发展和构造过程。注重人文关怀,密切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创造一个互相关心、互相理解、团结和共同进步的审计的和谐的气氛。

四、加强培训、完整健全的审计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审计人员的言行举止也离不开制度的制约。审计人员除具备基本的业务能力之外,既要按照制度的要求开展工作,又要具备高度的综合能力。在材料数据中在审计和分析,综合分析,确定审计判断标准的品质,依靠综合评判的审计,和判断的力量和直接影响到最终实现审计的目标。微观与宏观分析,在此基础上综合判断自己,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审计人员具有很高的综合素质,的确是审计质量提高的一个关键因素,它反映的是一个人自身修养与业务实践的完美结合,更是一个人职业道德与专业知识的完美结合,在审计工作中牢记自己的责任,用制度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用行动来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伴随着经济活动及其业务拓展领域的不断增加,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提高一个层次,在努力改进审计手段的同时,审计人员也需要培养发现风险的能力,这样才能防范风险隐患。在用人机制上,要重视审计人员的技术资格和业务能力,优秀的审计人员可以充实内部审计队伍。除外还要加强内审人员对审计工作的感性认识,学习掌握必要的工作方法,如内部控制的定位、识别、监督与评价等,最重要是要建立一个多元化的内审工作方法机制和体系,从事后问责转变为事先监督和事中防范,不仅能够防范宏观上的审计风险,将风险降到最低,还能减少审计成本,而且还能提出针对企业经营的合理化建议,使审计工作向高层次发展,发挥出现代审计的指导作用,使内审工作真正成为受企业各级管理人员欢迎的“智囊”。

总之,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促使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也被重视起来,内部审计也逐渐变成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每一个企业都应该不断加强和完善企业的内部审计建设,使企业有条不紊的高速运转,提高企业的获利空间。

参考文献:

[1]黄建华.关于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公开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1(12):67-68.

理清工作思路第3篇

关键词:内部审计 思路 创新

      内部审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对企业的管理起着监督、防范、警示和促进的作用。作为企业的审计人员,应当转变观念,从以前陈旧的审计套路中解脱出来,不仅仅要开展后续审计,更重要的是要事前进行监督审计,防患于未然。为此,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审计工作的新思路。

一、不断创新、建立新型的审计形式

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推动下,造成危害的局限性脱颖而出的传统审计,有一个计算机领域的会计舞弊和犯罪,以及与“非法功能”的会计软件,如果不能有效地发现问题及时隐藏的风险是非常巨大的。审核员将既面临着进不去的情况,而且无法获得帐户,而不是顺利的打开账户,不能读帐户,即将损失的审计资格的挑战。因此,努力探索新方法在信息环境审计中,而且对现在来说找到一个合适的信息环境、先进的审计是时代的要求。由于飞速发展的计算机网络、远程网络对主流的计算机审计的审计已经出现。这种新型的审计不仅是适应审计信息的要求,也是对传统审计具有重要的作用, 同时,它将面临巨大的风险和问题,研究证明策略,积极回应新的审计方法——计算机审计的挑战。

二、优化流程、构筑立体的审计网络

构筑立体化全程规范审计执法、审计管理是新形式下审计的必然模式。审计工作首先要着眼事前,防患于未然。《大唐山东发电有限公司内部审计管理规定》从来源,保证系统的内部控制、审计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执法人员资质、质量执法和审计的要求来适应,提高透明度在法律的实施。其次是要着眼事中,保证审计质量。建立了公司内部的省份通过信息网络体系、实践的审计执法责任、宣传、审计系统的作战经验交流、审计程序精制、清楚执法责任,严把了质量关口,及时发现、解决了执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促进了审计执法水平、审计质量的不断提升。三是要着眼事后,促进依法审计。公司已经建立了审计执法检查员、执法责任,优秀的审计审计项目质量检查,记录和审核工程项目评估、重大审计的惩罚,审计的奖惩体系,例如,在此基础上综合监测的审计执法,判断是非,惩罚坏,规范审计人员审计根据法律。

三、突出重点、重大项目的和谐统一

“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和社会审计的审计是必不可缺的进步”。审核后国民经济、科学的审计,只有我们能有战斗精神鼓励审计人员盛行的时代,进而能够改革和创新。因此,我们必须有一个核心价值规范,把握审核工作的特点,把握需求的干部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审计、凝聚力、个人素质提高和改善了审计工作水平的集成、统一审计个人发展和职业发展,热情鼓励审计人员提出的干部审计的整体工作有助于实现个人价值。重视加强忠诚、审计、坚持依法的原则、工作作风的实事求是、诚实和自律,发展和构造过程。注重人文关怀,密切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创造一个互相关心、互相理解、团结和共同进步的审计的和谐的气氛。作为一个审计主任,应该得到尊重和理解别人,应该使用的原则,使需求奉献自己,来指导工作的监督和服务,以质量求生存,以塑造形象的廉政公署,捆绑到一个新的层次的审计。

四、加强培训、完整健全的审计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审计人员的言行举止也离不开制度的制约。审计人员除具备基本的业务能力之外,既要按照制度的要求开展工作,又要具备高度的综合能力。在材料数据中在审计和分析,综合分析,确定审计判断标准的品质,依靠综合评判的审计,和判断的力量和直接影响到最终实现审计的目标。微观与宏观微观分析,在此基础上综合判断自己,对物料在他处理高度的理论概括和总结,是明确的说明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按照国家的政策和法律制定其本质的东西,依靠国家政策的评价和法律影响产业水平,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审计人员具有很高的综合素质,的确是审计质量提高的一个关键因素,它反映的是一个人自身修养与业务实践的完美结合,更是一个人职业道德与专业知识的完美结合,在审计工作中牢记自己的责任,用制度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用行动来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伴随着经济活动及其业务拓展领域的不断增加,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提高一个层次,在努力改进审计手段的同时,审计人员也需要培养发现风险的能力,这样才能防范风险隐患。在用人机制上,要重视审计人员的技术资格和业务能力,优秀的审计人员可以充实内部审计队伍。除外还要加强内审人员对审计工作的感性认识,学习掌握必要的工作方法,如内部控制的定位、识别、监督与评价等,最重要是要建立一个多元化的内审工作方法机制和体系,从事后问责转变为事先监督和事中防范,不仅能够防范宏观上的审计风险,将风险降到最低,还能减少审计成本,而且还能提出针对企业经营的合理化建议,使审计工作向高层次发展,发挥出现代审计的指导作用,使内审工作真正成为受企业各级管理人员欢迎的“智囊”。

总之,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促使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也被重视起来,内部审计也逐渐变成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每一个企业都应该不断加强和完善企业的内部审计建设,使企业有条不紊的高速运转,提高企业的获利空间。

参考文献:

[1] 黄建华.关于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公开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1,(12):67-68.

理清工作思路第4篇

关键词:集体企业职工;办理劳动保险;政策建议

作者简介:郭续家(1962-),男,吉林省勘查地球物理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经济学研究生学历, 高级经济师;

陈丽华(1962-),女,吉林省勘查地球物理研究院资料室主任、高级经济师。

中图分类号:F84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9)0809-0062-03

一、地勘单位集体企业的历史由来和基本情况

地勘单位兴办集体企业要从地质行业的特殊情况说起。早在20世纪60年代,国家地质找矿队伍发展壮大,单位建制逐步完善,基地建设、队伍扩充初步完成,相应的家属、子女、生活服务等一系列社会问题随之产生。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地勘单位响应国家自主消化社会矛盾的号召,兴办了许多诸如“五七厂”、“五七连”等集体经济性质的小厂小店,还有农场、维修队之类的自办企业,借以安置职工家属、子女从业谋生,同时担当单位无法承担的队伍必须的职工生活方面的社会服务功能。后来大多合并为“劳动服务公司”。企业经济性质是集体,开办资金主要有地勘单位投入,称为“扶上马,送一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管理上是由单位选派正式职工担任管理者和负责人,劳动人事关系自成体系,企业兴衰、关停并转等历史变化很大。截止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时,小型企业所剩无几。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企业存活下来,地勘单位招工、接班的劳动用工制度终止后,部分职工子女、待业青年以大集体职工身份加入其中,部分企业延续至今。

按历史阶段划分,地勘单位自办集体企业大体上分为1987年以前的和1987年以后的。即实行劳保统筹前与后。由于集体企业职工无保的情况是历史形成的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2005年国务院出台了指导性意见,2006年吉林省政府出台了具体政策,地市州政府按照省政府文件从 “城镇集体企业退休无保人员发放最低生活费”入手 ,陆续解决这些职工生活来源和劳动保障问题。

二、理清工作认识,把握工作原则

对待这项工作,笔者认为,应该首先认真分析它与地勘事业单位劳保事项的区别,领导班子统一认识,并明确工作原则,指导具体办理工作顺利进行。

1.此事项为历史遗留问题。在上世纪70年代,我们地勘单位和全国企事业单位一样,积极响应上级号召,为解决职工家属就业生存等一系列问题,举办了取名为“五七厂”、“五七连”、某某农场等集体企业,这些规模大小不等的企业的诞生带有浓重的时代特色。同时,这些事业单位下的集体小厂小店,大都是单位自主兴办,有地方政府办理工商许可包括营业执照等合法手续。

2.“三个不同”,即经济性质不同、身份不同、管理不同。集体经济单位与国有事业单位不同,职工身份不一样,管理上更是差别很大。所以,这些企业大都自消自灭,人员流向社会,企业资产灵活处置分割等等。

3.办理劳动保障工作的责任主体问题。

⑴责任主体不是地矿行业主管部门。因为行业主管部门始终是专业性的事业管理机构,对下属事业单位的关系处理是责任主体,而对集体性质事务处理不具有主体地位。虽然在政事不分、事企不分的时期代行了部分社会职能,大都是在上级号召的某种大形势之下,借助地方政府关系,解决或缓解地勘单位主业以外的连带问题、附属性问题。对集体企业无论隶属关系、劳资关系、管理关系等,都构不成责任主体。现在特别是1987年实行劳保统筹后,行业主管部门更不可能也无权代行政府职能解决社会问题。

⑵地勘单位是次责任主体。根据上述分析,历史形成的集体企业的地方属性,规定了地勘单位的次主体地位。国有经济下自主经营的集体企业,单位只是在特殊时期举办、协办,后来代管、监管,从企业性质到企业行为,皆无法与事业性质混为一体。

⑶集体企业本身才是责任主体。它的主体地位是历史赋予的,经济性质和经济体制决定的,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事企就划分开了。1987年实行劳保统筹,地勘单位始终是事业单位,归属国家管理,企业则是政府政策引导下,依法经营的经济实体。

4.工作原则。基于这些认识,笔者认为,解决集体企业人员劳保问题,最根本的办法或途径就是企业与政府之间共同完成,只有通过主动地寻求政策支持,借助政府的力量解决这项历史遗留下来的社会性问题,别无他法。

三、紧紧依靠政府办理

面对这样复杂的历史问题,在搞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正本清源,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后,才能开始解决问题。首先要从宏观上掌握国家政策大方向,密切关注地方政府的政策动向,坚持经常去政府职能部门走访、咨询。主动搜集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关于这方面的政策、文件和宣传资料,并要吃透文件精神。“等、靠、要”的思想要不得,积极主动的态度是办理这类事项的唯一正确选择。现实告诉我们,解决这类问题,不可以坐等其成,要主动出击,贴靠政策,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协商方能提高办事的成功率。

四、几点值得借鉴的具体做法

尽管单位处于次责任主体地位,但集体企业历史复杂,影响面大,事关民生大事,事关稳定大局,事关整体和谐建设。因此,地勘单位要对此给予高度重视,一把手亲自过问、听汇报、出谋划策、督促指导,提出具体意见,有效地推动办理工作的开展。

1.设置三结合的办事机构。从单位领导班子层面,责成一名领导挂帅,组成有劳资、办公室、工会参加的协调办事主要工作部门,民选出若干名集体职工代表直接参与其中,随时随地商研办理相关事项。增强协调性,提高办事效率。

主管领导要把此事当成单位的大事来抓,工作部门当成自己的职责业务来办,职工代表当作自家的事,紧跟政策部署,并随时向组织报告、反馈情况。在这个办事机构里,集体职工的代表参与进来很重要。其作用在于:⑴承上启下,上传下达。⑵可以利用自由充裕的时间,走政府、访单位,及时与各方沟通联系。⑶通达政情民意,及时满足大家的知情权。大家知情,人心才稳定,队伍稳定了,许多事情就可以在和顺的气氛中按步骤进行。即或是办不成或是拖得时间较长些,大家也容易理解,不致造成牢骚、埋怨、不满情绪,甚至激化矛盾,这就是通则不痛,痛则不通。⑷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吸入职工代表参与的做法,达到了营造出一种气氛的目的。那就是“此事是企业与政府、政策与协调衔接办理的事,是职工个人与社会问题一体化的问题,是职工集体共同努力争取社会福利的事”,绝对不是如何追究单位责任所能解决的事。这种氛围的形成,避免了职工与地勘单位、主管部门、政府部门的直接冲突。

2.把握四大要件。办理这类事项,政府职能部门或详或略、或轻或重的涉及到4个方面的要件的询问甚至是质询。办事人必须把握“四大要件”方能对答如流,最终达成所愿。 “把握”的意思就是从这四大要件入手,逐一备齐并搞清每一物件的来由,做到心中有数,说话论诉方能材料翔实、立论充分,讲到要害处说道点子上。这“四大要件”是:

第一,营业执照。一般都是当时从地方工商部门办理的,它是企业历史的法律依据。在办理这一环节中,要点是查清当时企业规模,即经济规模、队伍大小。由于多年来情况变化很大,很多情况模糊不清,其工作技巧就是,尽量依据证据材料,在有利于解决问题的层面上与政府部门沟通。在一个或多个营业执照的名下,具体涉及多少人员,一定要事先搞清,做到心中有数。跟工商部门有个确切的一致的说法,避免反复不定的做法。

第二,劳动调配证。集体企业职工的这层关系大都在单位驻地所属地方的劳动部门,当然单位自有完整档案更好,便与劳动管辖部门沟通。集体职工的劳动调配证要齐备,能找的找,能补的补,此乃证明职工个人身份的要件。

第三,职工档案。有的单位劳资部门管,有的单位集体企业自管,经过多年的更替易手交接,很可能造成了不正规、不齐全的问题,甚至有些已遗失。一定要想办法花功夫补齐、补全档案,此件证明职工从业来去情况,提供工龄、职务等历史信息。

第四,当时的工资表、财务账目。它主要是证明企业的经营情况、财务收支和劳资分配情况。当时的集体企业管理不具备事业单位规范的管理体系,又时隔多年,搞不清的东西太多。核查当年形成的工资表尽量找,哪怕只是部分原件,都会对事情的最终解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涉及到的政府部门和办事基本程序。办理此项工作,涉及到工商业、劳动、民政、社保、财政、区政府、街道办、社区等。至少走两级劳动部门,一是发放存档劳动调配证的劳动部门,二是市级劳动局。到这些部门都要遵循清晰的办事思路,详述企业兴衰原委,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充足依据,同时办事人员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既要有耐心,又要有技巧和公关能力。

五、针对不同情况的几点建议

由于各地勘单位的情况各有不同,单位驻地不同、办事程序不同、地方政策不同、企业存亡不同、单位管理不同、企业规模不同等等,为职工办保工作的难易程度一定不会相同。妥善处理好此事,必须首先解开集体职工的期望值过高的思想疙瘩。

1.集体企业职工办保不能同国有正式职工相比。

2.无论是已退还是在岗,统归为一个社保即社会问题。

3.已退休的或企业已关闭的,在1987年以前未参保的,参照政府政策,履行前述程序,有望解决。

4.企业还在运营的,分继续经营或近期停闭区别处理。继续经营的,按政策,企业、个人共同承担解决;停闭的,有望挂靠集体企业无保人员的政策处理。

理清工作思路第5篇

一、__市交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我们以更加开阔的思路和更加广阔的视野,对__交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进行了重新审视。即:站在国内交通发展趋势和发展规律的角度审视__交通发展程度;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角度审视__交通适应能力;站在人民群众出行需求的角度审视__交通服务水平;站在科学发展的角度审视影响和制约我市交通发展的矛盾问题。

(一)__市交通发展现状。伴随我国30年改革开放进程,__市交通事业不断发展进步。截止20__年,在公路基础设施方面,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 5478公里,路网密度达到27.11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21公里,占全区的32.1%;国省道干线公路660.7公里,占全市公路总里程的12.1%;县道580.2公里,占全市的10.6%;乡镇及农村公路里程达到3916.2公里,占总数的71.5%。在道路客货运输方面,全市公路营运客车957台,220__客位;营运货车19501台,78004吨位。道路运输年客运量达到1987.5万人次,客运周转量87285万人公里,年货运量达到1421万吨,货运周转量16.4亿吨公里。在城乡公共交通方面,开通__至灵武,__至小坝2条城际公交。开通城乡公交线路达到52条,日完成客运量16.8万人次,公交出行分担率接近67%。有出租汽车2426台。概括来说,经过长期建设和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的迅猛发展,我市交通供给能力极大提高,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性极大增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市交通发展现阶段存在的突出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1、基础设施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目前,我市公路网密度仅为24.9公里/百平方公里,明显低于周边省地市、区;技术等级偏低,三级以下公路超过总里程74%,还有7.2%的等外路;骨架公路网初步形成,支线路网正在建设之中,路网结构不够合理,国省干线仅占总里程的12.7%;通达深度不够,通行能力仍然不足,农村公路还有很多断头路和大量的危桥险涵,乡村道路硬化率偏低。运输场站设施缺口较大,场站布局不够合理,场站之间相互割裂;已有的场站规模处于较低层次,且服务功能单一,综合服务组织能力不高,缺口部分的建设速度明显落后于需求增长,供需差距呈现日益加大的趋势,货运场站始终不能满足需要。旅客运输还存在马路发车现象。全市41个乡镇仅有乡级客运站 21个,行政村建停靠站、招呼站处于起步阶段;城市公交首末站、停车场、规模级的汽车修理厂严重不足;一类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数量较少,培训能力不高;道路旅客运输服务站点设施相对简陋,部分站点疏散能力较低,城区公交客运覆盖范围不高,功能明确的换乘枢纽公交站严重缺乏。

2、运输结构不优、有效供给不足。运力结构不优,中低吨位普货车辆比重偏大,存在着结构性运力过剩;市场主体结构不优,缺少运输龙头企业,整体上呈现多、小、散、弱局面;运输经营结构不优,新的运输领域有待进一步挖掘,特别是反映在物流综合服务上,挂牌物流企业不少,能够提供真正意义物流服务的企业不多,物流业整体上处于初始起步阶段。运输有效供给能力明显不足,降低了交通对经济运行的保障水平。

3、科技水平不高、增长方式不良。科技水平较低,设施装备落后,创新能力不足,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发展方式比较粗放,行业竞争力需要大幅提升。城市公交、出租汽车的调度指挥系统和客运班线运营信息系统尚未建立,旅客出行缺少有效的服务指南;道路货运还处于电话联系业务的原始阶段,公用型物流信息平台尚未搭建起来;公路养管机械化程度不高,养护管理依然以人力为主。

4、保障能力不强、安全状况不佳。交通安全应急体系建设不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不强。公路安全事故快速救助机制、极端天气交通预警预报机制都没有切实建立起来,特别是在公共危机状态下的交通保障还没有有效建立。交通运营安全状况也不容乐观,安全生产事故特别是交通运营中的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此外,基础建设、客货运输、公路养护等市场发育不健全不完善,有效的行业管理体系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行业管理存在不同程度的缺位、错位问题,社会公众对交通发展的理解和参与程度不够,行业管理体制尚待进一步理顺,交通运输企业经营体制改革仍在攻坚阶段,改革阵痛期还未过去,经济运行方式转变、各种利益重新分配以后,新的体制尚未健全,旧的矛盾尚未化解。这些突出问题极大地影响和制约着交通科学发展。

总体上看,我市交通运输的“瓶颈制约”得到有效缓解,运输需求的“有效供给”得到较大改善。但是,这种缓解和改善仍然是初步的、低水平的、不稳定的,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际需要,尤其是与先进地区的发展程度相比较,差距还相当明显。因此说,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日益增长的交通运输需求与落后的交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市交通发展的主要矛盾,加快发展,缩小差距;科学发展,提升质量,仍然是我市交通工作的主题。

二、交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随着经济结构加速调整,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带来的生产方式、交换方式、社会分工的深刻变革,以及资源、环境压力的日益加大,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服务的需求也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鲜明特征,交通运输面临从“走得了、运得了”向“走得好、运得好”升

级的更大挑战。(一)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看交通运输需求。一是新型工业化进程逐步加快,产业布局进入新的调整时期。在传统大运量、低价值货物运输需求依然旺盛的同时,伴随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产生的小批量、高附加值货物运输需求不断加大,如太阳山煤化工产品加工等,预计到20__年,太阳山地区的镁及镁合金生产能力将达到60万吨,占世界镁产量三分之一,成为名副其实的“镁都”。经济、可靠、高效的运输需求日趋强烈。能够将原料供应、生产加工、仓储销售等各环节有机串联起来的交通运输成为我市工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二是民族特色产业稳定发展,我市成为全国清真食品生产加工基地,西部印刷包装产业基地。我市对外经济贸易和科技合作全面升级,对外贸易稳定增长,需要构建快捷顺畅的对外经贸大通道,并提供可靠高效的运输服务保障。三是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区位特征确立,使我市成为国家东西运输大通道及亚欧大陆桥重要节点。同时,以银川市为中心辐射沿黄城市圈建设等对外交通需求,要求我市交通更具开放性。四是十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对我市建设“滨河园林”和“黄河金岸”现代文明城市,构建城乡一体化交通,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互补和城乡交通资源共享提出了新的要求。五是随着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客运需求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城市之间、城乡之间人员流动性显著提高,选择交通方式的观念及行为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安全、便捷、舒适乃至个性化的价值取向日益增强。

(二)从产业发展规律和趋势看交通发展方向。当前,全国交通发展正处于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跨越发展向以交通服务业产业规模最大化发展为目标转型阶段。即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管理技术改造和提升交通,提高交通基础设施、运输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和运营效能,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要求,不断拓展交通服务领域,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道路,促进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这一阶段的发展目标是既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不能超出资源、环境等方面的承受能力,交通运输在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支撑的同时,还要保持交通自身发展能力的持续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与生态环境相协调。交通发展正在经历由数量扩张到质量提升,由外延粗放向内涵集约的过程。

(三)从我市交通面临形势看发展任务。当前,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正处于关键时期,传统交通运输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已经全面展开。基础设施面临大建设、大发展;运输结构面临大调整、大优化;行业管理面临大规范、大提高;体制机制面临大改革、大理顺;发展观念面临大解放、大转变。特别是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拉动内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使我们既面对严峻挑战,又面临难得机遇。所有这些形势和任务、机遇和挑战,都要求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分析和准确把握发展大势,以发展的眼光和创新的思维,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加快发展,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推动__市交通科学发展的对策建议

在交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打造现代交通业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新时期交通发展核心战略,也是交通领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抓手。坚持现代交通业发展方向,推动我市交通工作全面进入科学发展轨道的总体思路,概括起来就是围绕“三个服务”,推动“三个转变”。“三个服务”是:交通运输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三个转变”是:由主要依靠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拉动向建设、养护、管理和运输服务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科技进步、行业创新、从业人员素质提高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转变;由主要依靠单一运输方式的发展向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转变。

按照这个总体思路,当前应当深入研究、认真谋划、正确把握八个方面问题: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运输网络体系。按照自治区交通发展总体规划和发展目标,结合__市加速推进“两城五园”和“十大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实现公路基础设施跨越发展。进一步提高干线公路通行能力,规划建设覆盖全部公路运输主枢纽、旅游景区和主要的矿产资源地、农产品基地,形成环射相连的二级公路网络;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和服务功能,打通农村公路所有断头路,乡镇和行政村全部实现油路(水泥路)连通,30分钟以内到达高速公路或国省干线公路。在此基础上,保持一定时期内的合理投资规模和建设速度,推动路网不断向广度拓展、向深度进军、向高度提升,使路网层次规模更加合理、结构更加清晰、功能更加明确。与此同时,按照人便于行、货畅其流,路、运、站协调发展的目标,着力构建快速干线运输、城市公交、农村客运、现代物流网络,加快推进运输站场建设,特别是综合运输枢纽建设,逐步实现客运“零换乘”和货运“无缝衔接”。

(二)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大力发展现代物流。认真履行 “制定规划、完善政策、监管市场、协调服务”职能,致力于制订实施科学合理的行业政策,为物流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致力于发挥公路、铁路运输优势,努力培育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市场主体;致力于优化运力结构,努力提高运输效率和降低运输成本;致力于扩大对外合作,促进__市与发达地区物流产业的融合。逐步引入现代物流的服务理念、运行方式、管理方式和企业组织形式,不断提升交通运输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将传统货物运输只提供简单的位移,向提供增值服务引导;将传统货物运输的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引导;将传统货物运输的人工控制,向信息管理引导;将传统货物运输缺乏统一服务标准,向实施标准化服务引导;将传统货物运输侧重点到点、线到线服务,向构建服务网络引导;将传统货物运输单一环节的管理,向整体系统优化引导。

(三)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建设综合运输体系。按照“三位一体,协调衔接”的发展思路,即各种运输方式一体化、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区域交通发展一体化;运输网络协调衔接、通道走廊协调衔接、场站枢纽协调衔接,加快推进综合交通发展规划编制,统筹协调公铁空各种运输方式,形成分工协作、优势互补、衔接顺畅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使各种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合理便捷流动,回避无序建设和恶性竞争、避免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减少无效运输和运力投放、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充分发挥公路运输的基础性作用和比较优势,主动做好与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加强信息技术与资源合作。最大限度地提高道路运输网络覆盖率和通达度,加快推进运输站场和运输通道建设,进一步开放道路运输市场,积极推动道路运输资源整合,积极引导区域间道路运输市场的交流合作,发展跨区域网络化、规模化的运输经营。发挥交通网络的最大效益,提升统筹规划和协调发展能力,跳出单一运输方式各自发展的小循环,形成更安全、更通畅、更便捷、更经济、更可靠、更和谐的交通运输服务体系,探索具有__特色的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模式。

(四)积极推动公交优先,努力打造公交优秀。积极推动《__市优先发展城乡公共交通实施意见》出台,确立公共交通在城乡交通中的主体地位及社会公益性定位,确定公共交通设施用地、投资安排、路权分配、财税扶持等优先政策。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协调发展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有序竞争、政策扶持、优先发展的原则,优化公交资源配置,改善公交基础设施,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通过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加快城乡公交发展,保证城乡公交车辆准点率,提高城乡公共交通运行效率和服务能力。加快城市公交设施改造力度,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公交车站点,力争20__年使全市城乡公交运输出行分担率达到80%以上。深入开展以干净交通、文明交通、秩序交通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交通”建设活动,努力提高公交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强公交出行的吸引力。

(五)城乡客运一体发展,城乡交通资源共享。根据我市城乡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从满足城乡居民出行的实际需求出发,以城乡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网络为依托,以实现城乡客运“运营网络一体化、政策法规统一化、运营方式多样化、服务价值均等化”为目标,深入推进农村客运网络化,加快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客运通达深度和班车覆盖率,提升农村客运服务水平。加快郊区客运公交化进程,积极推动客运公交化改造。按照城乡客运三级网络布局,将经营线路辐射到广大农村,停靠站点覆盖各乡镇村。通过城乡客运诸元素的合理配置,将经营管理体制、线网场站资源、车辆配备运行、信息调度服务、政策法规保障等有机结合为一体,形成城乡之间畅通衔接、安全便捷、整体协调的旅客公共运输系统,使交通发展的成果惠及城乡、人民共享。

(六)紧紧依靠自主创新,转变交通发展方式。以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主线,提升交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快交通行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大交通行业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力度,建立完善交通运输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大力发展智能交通。提高交通资源综合利用率,大力发展交通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发展清洁运输,推行营运车辆节能减排指标体系,完善运输装备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从源头上限制高耗能运输装备进入运输市场,大力推广应用压缩天然气等新型替代能源。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推进人才强交战略。在强化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从业人员素质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交通系统党政领导干部能力建设,提高交通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实现交通队伍自身建设的跨越发展。

理清工作思路第6篇

关键词:专业转型;人才培养模式;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4-0128-03

湖南文理学院是湖南省确定的两所专业转型试点高校之一。2014年10月,湖南文理学院确定了首批5个转型试点专业。我院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有幸作为我校首批5个转型试点专业之一,一年多来,根据学校整体方案的要求,按照《试点专业综合改革、深度转型发展建设任务申报书》目标任务,在我院已开展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开展了转型专业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转型效果。

一、理清专业转型工作思路,全面谋划专业转型发展

转变思想观念,理清转型思路,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特点和需要的方法模式,开拓创新,主动转型。化学化工学院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究竟转型为什么(转型的实际内容)?怎么转型(转型的方式与方法)?专业转型的路障在哪里(转型工作关键点)?经过反复调研、探讨,确立了“1234”材料专业转型改革与探索新模式,即“一条主线”、“二个主体”、“三个对接”、“四个共建”。

“一条主线”,即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主线;“二个主体”指学校和企业承担人才培养的双主体责任,即通过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资源,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服务;“三个对接”,即践行“专业教学与行业产业对接”、“专业方向教学与企业对接”、“专业课程教学与企业岗位对接”;“四个共建”,即校企紧密结合,形成“共建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与师资队伍、共建人才培养计划与实践教学模式、共建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合作人才培养体系与机制。高校专业转型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专业转型是一项永无止境的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转型工作需要全面谋划、设计目标,不断推进、总结和完善。我院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转型工作重点突出“二个阶段、三个建设”。“二个阶段”,即为初创阶段与提质阶段。初创阶段时间是2014年到2016年,在此阶段,按目标和要求,使专业转型工作初具成效,保证转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为深度转型发展谋篇布局,并为后续工作的推进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提质阶段时间为从2017年起一段较长的时间,做好补缺增强、精益求精工作,使转型工作趋于成熟、趋于常态。“三个建设”是指在专业转型工作进行过程中,要坚持抓好硬件建设、软件建设以及强化教学与管理制度建设。硬件建设。加强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包括建设校内外创新实验室(实验室、研究所、科技园)、中试基地(孵化器)、实践教学基地群(实践教学基地链)。引进企业科研、生产基地,建立校企一体、产学研一体的大型实训基地。为我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各个层面的实践教学内容的落实和完成创造良好的校内外环境。软件建设。创新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科学人才培养方案。坚持“基础知识够用、专业知识管用、技能知识会用”的原则,合理安排教育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及其比例。制订符合材料转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各类文本材料。强化教学与管理制度建设。在专业转型过程中,需要对完善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各环节不断地进行研究与探索,同时,还要不断地总结和提炼经验,必须强化实践教学、合作教育管理等制度建设,从而使专业转型工作更加卓有成效。

二、突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主线,做实专业转型工作

1.创新教学方法,深化教学改革。为突出“应用”与“创新”两要素,确立了“3+1”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我院材料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按“3+1”模式分配教学时间,即一学年的时间为实践教学时间,且集中实践训练时间为40周,其中,校内训练12周,校外训练28周。校内训练的12周,主要完成生产实践模拟训练(生产实践虚拟模拟、生产实践中试模拟)、基础创新训练;校外训练的28周,主要完成生产实践技能训练、应用性技术研究与开发训练。通过组织、实施这些训练,加大了实践教学力度,强化了实践教学的作用与效果。①制订较为科学的、系统的实践教学大纲。按实践教学模块制订材料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大纲。包括实践基础训练教学大纲、生产实践模拟训练教学大纲、创新训练教学大纲、生产实践技能训练教学大纲、以及应用性技术研究与开发教学大纲。以生产实践技能训练模块为例,每个专业方向的学生分别在四个实践基地训练,每个实践基地训练7周,共计28周。学生在每个基地的实践教学训练为280学时,其教学大纲与学时分配包括:三级安全教育(4学时,包括安全案例学习);企业基本情况与企业所在行业情况(2学时,另外,行业情况课外查阅、总结4学时);企业文化理念教育(2学时);企业组织与经营管理(2学时);生产工艺学习(6学时);生产设备、生产辅助设备与设施(4学时);原材料、产品的检验方法与仪器设备(4学时);产品生产配方(4学时);原材料与产品标准(4学时);各工序及设备的操作规程(160学时,包括操作训练);产品的研究开发与技术革新(10学时,另外安排60学时创新研究);质量控制体系(4学时);企业发展探讨(10学时)。②拟定规范的、健全的、具体的实践教学内容。按照上述实践教学大纲,结合每个实践教学基地的具体情况,分别拟定各基地的实践教学内容。③构建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根据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学模块属性,结合各实践教学基地具体的实践教学内容,拟定了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考评指标体系。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评学生实践教学效果:考评学生实践教学中的态度、纪律、表现情况;根据各基地实践教学内容,从应知什么、应会什么、应熟悉什么、应理解什么、应掌握什么等方面,考评学生实践教学训练效果;考评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思考与创新的成效。

2.加大课程群的建设力度,改革课程教学模式。根据地方及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及人才培养实际条件,设立了无机非金属材料方向和有机高分子材料方向。每个专业都设置了专业基础课群、专业课群、专业方向课群和专业选修课群。在专业方向课群、专业选修课群中,加入了针对地方企业生产方面的课程或章节内容。实际上,我院编印的转型专业实践教学指导书包括基础综合部分、创新训练部分、行业产业实践部分三个部分,前两个部分已基本完成,行业产业实践部分,针对各基地的具体情况,正一一组织编写,每个实践教学基地的编写内容分为基地简介、公司管理与经营、生产工艺与技术、生产设施与设备、产品标准与检验、质量控制与环境保护、产品研究与开发几大部分。强力推进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3.创建创新训练基地及实践教学基地链。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转型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需要有相应的环境和条件,需要有实践教学基地,需要创新训练基地。近几年,我院利用学校转型试点资金(160万元)、中央财政支持(490万元)、学科建设及国家项目奖励经费(200万元)、社会投入与社会资产并入(250万元)共计1100万元经费,来加强实践教学的硬件建设,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基地、创新训练基地(中试基地、创新实验室)和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我院材料工程专业分成有机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两个专业方向,每个专业方向的实践教学基地尽可能选择与专业理论课内容相匹配的生产企业,使实践教学训练的内容尽可能地“对接”专业理论课内容,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学与用相脱离的问题,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以满足“三对接”的人才培养要求。这样,也就形成了每个专业方向的实践教学基地群,即打造出了“实践教学基地链”。以我院材料工程专业有机高分子材料方向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例,我们按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分类,重点创建了以下四类实践教学基地:“湖南金帛化纤有限公司”、“湖南美华尼龙有限公司”化纤树脂生产与化纤生产即化纤类基地;“临澧安富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湖南邓权塑业有限公司”塑料制品生产即塑料类基地;“湖南太子化工有限公司”、“常德市博大化工有限公司”涂料树脂生产与涂料生产即涂料类基地;“湖南中锂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电池隔膜材料生产即功能材料类基地。每个基地按“标准化”建设:一是设有实践教学专门的组织与管理机构;二是有明确的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三是建有实践教学专用办公场地、教师与学生专用生活场地;四是有统一的标示、规范的档案。

4.打造“教练式”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通过产学研合作,加强适应转型发展和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需要的特色师资队伍建设。我院专任教师“双师型教师”的比例由五年前的20%上升到目前的60%。通过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和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等多种方式,加强在职中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使本院专任教师既熟悉实际生产,又能不断地解决生产实践中各类工程技术问题,同时实现本院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由“领队式”向“教练式”转变。从公司、生产车间、生产线几个层面聘任基地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术工人作实践教学现场指导教师,通过明确其职责、规范其任务与要求,提高其指导水平,以壮大和完善“教练式”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三、坚持专业转型探索,力求专业转型实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深度转型的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只有通过变换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才能较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是实现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性内容之一,只有将理论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教学的创新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所培养的人才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当然,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都要针对社会现实,对于工科专业来讲,就是要针对行业企业、面向各行业企业。要较好地做到这点,就要加大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力度,科学、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人力、物力、财力、信息资源),以便更好地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服务。

理清工作思路第7篇

一、加强老干部思想政治建设,把老干部思想教育好

一是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执行《山东省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工作暂行规定》,进一步调整充实完善了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设置,配齐配强了党支部书记,共新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12个,共单设老干部小组18个,调整支部书记37名,进一步完善了“”、学习交流、考核考评等方面的制度,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的意见》,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努力扩大覆盖面,增强了离退休干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是落实老干部政治待遇。坚持完善了阅读文件、参加重要会议、定期通报工作、走访慰问、参观考察等各项工作制度。每年重大节日,市级领导分头走访担任过副县级以上职务的老同志,听取老干部的意见建议;每年“七一”前夕召开三老座谈会,春节前夕召开老干部团拜会,市委常委全部参加,市委书记、市长亲自通报工作情况;每年两次组织县级老干部就近参观我市新市区和新建大型工业项目,每年一次组织外出到青岛、烟台、日照等地参观考察,市委主要领导亲自陪同。通过这些措施,使老干部及时了解国家的新政策、国内外新形势和我市经济社会事业新进展,促进了老干部与时俱进、思想常新。

三是典型带动、抓点带面。近年来,我们积极在各个行业老干部和老干部工作机构中挖掘典型,培养典型,推广典型,共培养典型10多个,有力地推动了面上的工作。我市退休干部郎丰振同志退休后救助13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2005年1月,又将准备做前列腺手术的8500元钱,捐助给上海工人肖根华。《齐鲁晚报》和《文汇报》对这一义举进行了连续跟踪报道,引起鲁、沪两地群众的强烈反响。我们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在全市离退休干部中深入开展了“学习郎丰振,比超作贡献”活动,掀起了“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的热潮,净化了老干部思想,振奋了老干部精神。

二、落实老干部生活待遇,把老干部服务好

一是巩固完善“三个机制”。我们把落实老干部生活待遇作为老干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巩固完善“三个机制”做为落实老干部生活待遇的治本之策,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完善制度措施。市委对“三个机制”运行情况高度重视,市委书记、市长多次对“两费”落实作出重要批示;市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协调、督促“三个机制”运行情况;组织、人事、财政、劳动、卫生等部门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形成了上下同心、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先后于2002年、2003年对乡镇老干部和企业老干部“两费”发放情况进行了大规模调研,制定出台了《关于切实落实老干部待遇的通知》、《关于做好老干部两项待遇落实工作的意见》、《关于提高市属企业离休干部离休费待遇的通知》、《关于企业离休干部医药费统筹管理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财政支持机制。分别于1999年1月、2005年8月对272名市直机关事业单位离休干部和214名乡镇离休干部的离休费实行了社会化发放,于2002年5月对企业离休干部离休费实行社会化发放。2005年12月,我们对48家企业316名离休干部的离休费,按行政机关同等条件离休干部的离休费标准进行了套改,仅此一项,市财政每年拨付资金100多万元。对离休干部医药费,在对机关事业离休干部医药费实行了据实报销之后,于2003年7月,对全市企业离休干部医药费进行了统筹,市财政每年拨付资金51万余元,用于解决41家破产倒闭企业128名离休干部的医药费统筹金。通过以上措施,逐步健全完善了离休干部“三个机制”,确保了离休干部离休费及时足额发放,医药费按时据实报销。

二是开展亲情服务,做好“双高期”老干部服务工作。我市离休干部平均年龄已达80岁,有269人生活不能自理,125人身边无子女照料,373人居住在农村。近年来,我们针对老干部在“双高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开展“亲情服务年”活动为契机,深化细化服务措施,切实做好“双高期”老干部服务工作。2005年7月,我们组织力量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采取户户到、人人谈的方式,全面掌握了老干部的生活状况第一手资料,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双高期”老干部管理服务的意见》,逐一落实了单位、街道(社区)、老干部部门包靠老干部责任制。以易地安置、困难企业、生活不能自理和居住偏远乡村的老干部为重点,以解决老干部生活实际困难为主要任务,通过发放“亲情联系卡”、定期走访、送书送报、上门送医送药等多种形式,为老干部提供亲情卡、个性化服务,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老干部生活质量。

三是积极做好老干部工作。近年来,我们结合“平安安丘”建设,积极开展“三无”活动,建立健全了老干部登记、接待、处理、转办、督办、反馈制度。对老干部反映的问题,尽心竭力地尽快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耐心细致地解释说服,做到件件有回复,事事有着落。注重捕捉苗头,主动做好化解工作,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去年来,共接待来访28人次,接听电话咨询75次,处理老干部来信34件,处结率达95%以上。

三、加强“三个亮点”建设,把老干部生活丰富好

近年来,我们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服务”的宗旨,以让老干部安度晚年为目的,以让老干部满意高兴为标准,坚持不断抓投入,强化宗旨抓服务,健全制度抓规范,更新观念抓管理,有力地推动了“三个亮点”建设。

市老年大学坚持“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制定宽严适度的管理制度,不断充实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素质,扩大教育覆盖面。先后开设了养生保健、花卉栽培、科学健身、书法、绘画、声乐、舞蹈、老年模特等专业课,组建了老年大学艺术团,在城区设立了20多个校外教学点,每年招收学员达600多名。科学健身专业和校外教学点组建了太极拳、太极剑、秧歌、单球、双球、柔力球、老年舞、国标舞、筷子舞等多个专业队,常年在公园、广场活动,成为我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去年“七一”前夕,老年大学艺术团在市人民会堂举办了庆“七一”老党员、老干部专场文艺汇演,市五大班子领导和近2000名干部群众观看了演出,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去年投资7万多元,修缮了健身房、门球场、阅览室、台球室、乒乓球室、象棋室、扑克室等活动场所,新购置了一批活动器材,增订书报20多种,组建了门球队、台球队、乒乓球队、桥牌队、象棋队,广泛开展联谊比赛。在去年举行的安丘市第二届全民运动会上,活动中心门球队过关斩将,一举夺冠。

市干休所以“管理制度化、服务亲情化、庭院花园化”为目标要求,以开展亲情服务为载体,不断细化服务措施,提升服务水平。去年投资2万多元,维修老干部住房14间,栽植绿化、美化树木100多棵,美化了所内环境。工作人员怀着儿女之心,努力解决老干部实际生活困难,上门为老干部送书报、送药品,送饮用水、灌液化气、修马桶、换灯具,为老干部报销医药费,陪同老干部到医院查体看病、陪床护理,以实际行动赢得了老干部的信赖。

四、积极创造条件,把老干部作用发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