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时事与政治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2-03-28 13:47:09
时事与政治论文

时事与政治论文第1篇

教师为了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态度体验,进而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要引入或建立具有符合教学目标、形象、生动的教学场景。情境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在美国,学校中常常会以模拟法庭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守法意识,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我们也可以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模拟情境体验,加深学生的法制意识。以《经济生活》“新时代的劳动者”一课为例,笔者在上课伊始,精心创建了一个微型的模拟招聘会,鼓励学生表演模拟招聘场景,投简历、面试一个环节不少,教师不时向学生讲解面试的技巧,让学生感受找工作的不易,通过模拟找工作了解现在的就业形式,这一有趣的教学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大家纷纷前来参与。在模拟招聘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习相关法律常识,如劳动合同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劳动争议仲裁法等,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通过模拟情境体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将学生的思想和情绪都集中在法制教育上,在浓郁的法制氛围之中,也能让学生对所学的法律内容记忆深刻。

二、改进时政演讲,突出法制主题

时事政治是思想政治课的一个亮点,具有鲜活的时代性。时政演讲通过了解关于跟我们息息相关的信息资源,充分展现了学生的时代感,是学生积累知识的主要方式,提高了思想政治素质。因此,在课前让学生演讲时事政治,能使学生养成了解时事信息的良好习惯及严谨的学习态度,教师还可以在课上增加法律快报这一环节,为学生的时政演讲增添信息来源。如教师在宣传法制专题教育“珍惜生命,遵纪守法”时,可以列举震惊中外的“10•5”湄公河惨案,其中4名罪犯于2013年3月1日在云南昆明被执行死刑。自公安部颁布“醉驾入刑”刑法规定至2013年5月1日,已经有两年时间,在这段期间酒后开车、醉酒驾驶或因其导致交通事故的案例相比往年下降很多,教师可以利用此事例向学生讲述酒后开车造成的伤害性。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国家为此成立了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至2013年6月28日已经有20年的时间,我们作为中国公民应进行传承和发扬光大这种精神。同时,可以指定法制教育相关的时政要闻作为学生演讲的题目,通过学生口述这些事件,不仅让学生更深入了解时政事件中的法律知识,而且锻炼了用法律思维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开辟第二课堂,提升学生法律素养

时事与政治论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转型,事件公众,政治沟通

 

当代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期。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正由以往的国家主导逐渐向国家与社会相互作用转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多元利益主体的存在有了基础,社会自身开始发育并形成相对独立的活动领域,并在某些情况下,社会开始向国家表达要求或施加影响。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与利益表达需求增长,要求政府必须适应形势的变化,建立科学的政治沟通体制,以增强公共决策的科学性,维护执政党的合法性。

近年来,随着社会转型的加速,公共事件日益增多,短时间内引发社会各阶层的普遍关注,关注的群体包括政府部门、社团组织、网络、媒体、普通民众等。要解决好公共事件引发的社会关注,就需要有一套制度化的政治沟通。在政治沟通的过程中,处理好由公共事件所引发的事件公众之间的关系是重要内容。

1、政治沟通

关于政治沟通的定义本科毕业论文格式,理论界说法不一。政治沟通理论的创始人卡尔·多伊奇主张运用控制论、信息论去理解政治沟通,政治系统运行过程被他抽象为信息的交换和控制的过程,通过政治沟通来理解政治过程[1]。

有学者主张从传播学的视角来理解,即通过一定的政治传播媒介,不同政治主体之间互相传递和交流政治信息的过程。国外有学者综合两者认为,政治沟通是“赋予政治过程以结构和意义之信息和情报的流动。政治沟通不只是精英对其民众发送信息,而且还包括全社会范围内以任何方式——不论是对公共舆论的影响、对公民的政治社会化或是利益动员——影响政治的整个非正式沟通过程。”[2]

简而言之,政治沟通就是通过一定的沟通渠道来交流政治信息的过程。

政治沟通的要素包括沟通主体、沟通渠道、沟通客体、沟通方式和反馈。沟通主体是信息的发送者和接收者。现代政治是大众政治,其政治主体多种多样,既有政治精英,更有平民百姓,既有政党、利益集团,也有社区组织论文提纲格式。因此,从政治沟通主体来看,政治沟通主体具有多样性。事件公众就是一个重要的政治沟通主体。

2、事件公众

事件公众,简而言之,就是在公共事件中直接或者间接、关注甚至参与到该事件的公众群体。事件公众可以是与该事件切身相关的群体,他们直接参与到事件中,比如07年厦门PX事件中化工厂规划选址附近居住的市民;也有与自身利益是间接相关,或者关联度并不大,但对公共事件持续关注的群体,比如09年杭州飙车事件中的市民、学生和网民。事件公众作为政治沟通的主体之一,与政府部门、社团组织、媒体等其它主体之间的政治互动,推动着公共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束。

3、事件公众的特点

首先,不管直接参与或者间接相关,事件公众因公共事件的产生而出现,同时也因为公共事件的结束而消失,所以中国目前的“事件公众”又可以称之为“即逝公众”。“中国式的事件公众的一个重要特征,即它的形成不是一种公民社会的常态,而是偶然发生的。这些事件能否成为公众事件,并不能预期。一般而言,即逝公众关心的事件有一定的严肃性或者相当严肃本科毕业论文格式,也具有相当的公共事务性质。可是即逝公众缺乏稳定性,在不能公开表示个人观点的环境中,更是缺乏内部争论性”。[3]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吉特林将“事件公众”称之为“短暂群体”。“短暂群体”有三个特征:同时、快速和饱和。[4]“同时”指的是当事件发生时,大量的人关注并参与其间。“快速”指的是,事情的发生和消失都不可预测,来去快速无常,由此形成的公众也是一样。“饱和”指的是,事件发生时,极度占据传媒视听空间,受众极度扩大。

其次,事件公众群体并不具备社会各阶层的代表性,它的构成是受条件选择的。中国的民众不是一个均质的群体,他们由各种各样的人员所构成。不同的人由于身份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政治价值观和政治要求不同,因此,他们在政治沟通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有所区别。一般而言,文化程度高、收入高的公民比较热心于政治表达,相反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公民一般不善于进行有效的政治沟通。

比如,无论是“重庆最牛钉子户事件”,还是“陕西华南虎事件”中,“网民”是事件公众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事件短时间内成为社会热点,并引起有关政府部门和媒体的高度关注。而在现阶段能够掌握网络这种信息工具的人群,主要集中在知识层次较高和收入相对丰裕的人身上。我国网民分布的城乡和地域差异非常明显。在信息富有方面,知识分子占据明显优势。在这其中,少数知识精英担当起了意见领袖的角色。由此可见,现阶段的事件公众体现出阶层的分化性,并不是全部社会阶层的代表。

4、事件公众对政治沟通的作用

首先,事件公众会产生一定规模的公共舆论,公共舆论推动了政治沟通的发展。公共舆论在当代中国的政治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组织政权的基础,是检验政权合法性的标准,是各项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依据和出发点。在放大的舆论环境下本科毕业论文格式,制定公共政策的权力部门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社会各阶层的强烈关注。

当代中国公共舆论的特征有群众性、代表性、政治性和多样性。公共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政治沟通的动力有四个原因:公共舆论是政权的社会基础、公众向政治系统表达利益的公共需求、各种利益之间的竞争与冲突、公共舆论的政治监督功能。“舆论监督之所以能够推动政治沟通,其根本原因在于,舆论监督的公开性能够形成一定的政治威慑力。舆论监督虽然不具有强制力,也不能直接产生法律效果,但通过批评、揭露、呼吁、建议等手段,却能够产生出强大的舆论压力、心理压力及社会影响。它能够监督政府负责地进行政治沟通,履行自己的责任论文提纲格式。”[5]

其次,事件公众体现了公众群体关注并维护自身利益和社会公益的意识,部分公众正在慢慢的培育和长成为公民。公民群体不仅善于利用政治沟通维护合法利益,还对政治沟通的渠道起着塑造作用,在进行政治利益表达时会通过成熟与合法的途径进行,这就促进了政治沟通机制的完善和社会的稳定。“公民是现代政治生活的基本单位,是各种政治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政治的一般过程,它既是政治过程的起点也是政治过程的终点,因此,公民在现代政治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种重要性体现在政治过程的每个部分和每个环节”[6]。

以厦门PX事件为例,政治沟通的发展过程首先是非制度性的,集中表现为“散步”事件,接下来便是制度性政治沟通阶段,即公民参与程序的出台和人民建议征集活动等。厦门市政府就PX项目工程停建搬迁还是缓建问题,通过媒体、网络、座谈会等渠道邀请市民参与,充分展现沟通的意愿,市民们也积极主动参与到其中,促进了事件的最终解决。《南方周末》这样评论到:“在事件全程中,我们见识了厦门市民强烈的公共精神,见识了他们的英雄主义气概,见识了一个新阶层,即以中产阶层为主体的市民阶层的崛起,他们那样的帅气,那样的坦荡,仿佛一个阳光少年。他们的崛起意味着人民已经长大本科毕业论文格式,意味着一个新时代正在到来,即市民时代正在到来。”[7]

5、总结

事件公众能在今天的中国出现,这标志着在当今中国社会中,公民的政治要求和公民意识已经在走向成熟。公众在具体日常公共事务(也就是问题)上投入关切、贡献意见、有所建言,逐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行为公民,并推进政治沟通的规范和完善。正如戴扬所说,“就具体问题表述立场就等于构建公共领域。”具体的公共问题讨论和辩论“可能在几十年中都对谁参与讨论和用什么语言来讨论产生影响。”一个社会的“有效公共结构”就是这样逐渐积累而成的[8]。

作者姓名:邢林

工作单位:中共上海市闵行区委党校

[1] K.W.Deutsch,The Nerves of Government: Models of PoliticalCommunication and Control, New York:Free Press,1963.

[2]参见“政治沟通”辞条,[英]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诺主编,邓正来译:《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592页。

[3]徐贲:《传媒公众和公共事件参与》,参见http://221.231.132.79/show.php?id=3858。

[4] T. Gitlin, Illusions of Transparency, Ambiguities of Information.Notes on the Globalization of Fugitive Communities. In Tore Statta, ed., MedialE the Transition of Collective Identities. Oslo IMK Reports Series. OsloUniversity Press, 1996.

[5]谢岳:《当代中国政治沟通》,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第16-21页

[6]谢岳:《当代中国政治沟通》,第61页。

[7]《祝愿厦门PX事件成为里程碑》,载《南方周末》,2007年12月20日。

[8] Daniel Dayan, The Peculiar Public of Television.Hermes, 11-12(1997).)

时事与政治论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转型,事件公众,政治沟通

 

当代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期。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正由以往的国家主导逐渐向国家与社会相互作用转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多元利益主体的存在有了基础,社会自身开始发育并形成相对独立的活动领域,并在某些情况下,社会开始向国家表达要求或施加影响。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与利益表达需求增长,要求政府必须适应形势的变化,建立科学的政治沟通体制,以增强公共决策的科学性,维护执政党的合法性。

近年来,随着社会转型的加速,公共事件日益增多,短时间内引发社会各阶层的普遍关注,关注的群体包括政府部门、社团组织、网络、媒体、普通民众等。要解决好公共事件引发的社会关注,就需要有一套制度化的政治沟通。在政治沟通的过程中,处理好由公共事件所引发的事件公众之间的关系是重要内容。

1、政治沟通

关于政治沟通的定义本科毕业论文格式,理论界说法不一。政治沟通理论的创始人卡尔·多伊奇主张运用控制论、信息论去理解政治沟通,政治系统运行过程被他抽象为信息的交换和控制的过程,通过政治沟通来理解政治过程[1]。

有学者主张从传播学的视角来理解,即通过一定的政治传播媒介,不同政治主体之间互相传递和交流政治信息的过程。国外有学者综合两者认为,政治沟通是“赋予政治过程以结构和意义之信息和情报的流动。政治沟通不只是精英对其民众发送信息,而且还包括全社会范围内以任何方式——不论是对公共舆论的影响、对公民的政治社会化或是利益动员——影响政治的整个非正式沟通过程。”[2]

简而言之,政治沟通就是通过一定的沟通渠道来交流政治信息的过程。

政治沟通的要素包括沟通主体、沟通渠道、沟通客体、沟通方式和反馈。沟通主体是信息的发送者和接收者。现代政治是大众政治,其政治主体多种多样,既有政治精英,更有平民百姓,既有政党、利益集团,也有社区组织论文提纲格式。因此,从政治沟通主体来看,政治沟通主体具有多样性。事件公众就是一个重要的政治沟通主体。

2、事件公众

事件公众,简而言之,就是在公共事件中直接或者间接、关注甚至参与到该事件的公众群体。事件公众可以是与该事件切身相关的群体,他们直接参与到事件中,比如07年厦门PX事件中化工厂规划选址附近居住的市民;也有与自身利益是间接相关,或者关联度并不大,但对公共事件持续关注的群体,比如09年杭州飙车事件中的市民、学生和网民。事件公众作为政治沟通的主体之一,与政府部门、社团组织、媒体等其它主体之间的政治互动,推动着公共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束。

3、事件公众的特点

首先,不管直接参与或者间接相关,事件公众因公共事件的产生而出现,同时也因为公共事件的结束而消失,所以中国目前的“事件公众”又可以称之为“即逝公众”。“中国式的事件公众的一个重要特征,即它的形成不是一种公民社会的常态,而是偶然发生的。这些事件能否成为公众事件,并不能预期。一般而言,即逝公众关心的事件有一定的严肃性或者相当严肃本科毕业论文格式,也具有相当的公共事务性质。可是即逝公众缺乏稳定性,在不能公开表示个人观点的环境中,更是缺乏内部争论性”。[3]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吉特林将“事件公众”称之为“短暂群体”。“短暂群体”有三个特征:同时、快速和饱和。[4]“同时”指的是当事件发生时,大量的人关注并参与其间。“快速”指的是,事情的发生和消失都不可预测,来去快速无常,由此形成的公众也是一样。“饱和”指的是,事件发生时,极度占据传媒视听空间,受众极度扩大。

其次,事件公众群体并不具备社会各阶层的代表性,它的构成是受条件选择的。中国的民众不是一个均质的群体,他们由各种各样的人员所构成。不同的人由于身份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政治价值观和政治要求不同,因此,他们在政治沟通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有所区别。一般而言,文化程度高、收入高的公民比较热心于政治表达,相反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公民一般不善于进行有效的政治沟通。

比如,无论是“重庆最牛钉子户事件”,还是“陕西华南虎事件”中,“网民”是事件公众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事件短时间内成为社会热点,并引起有关政府部门和媒体的高度关注。而在现阶段能够掌握网络这种信息工具的人群,主要集中在知识层次较高和收入相对丰裕的人身上。我国网民分布的城乡和地域差异非常明显。在信息富有方面,知识分子占据明显优势。在这其中,少数知识精英担当起了意见领袖的角色。由此可见,现阶段的事件公众体现出阶层的分化性,并不是全部社会阶层的代表。

4、事件公众对政治沟通的作用

首先,事件公众会产生一定规模的公共舆论,公共舆论推动了政治沟通的发展。公共舆论在当代中国的政治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组织政权的基础,是检验政权合法性的标准,是各项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依据和出发点。在放大的舆论环境下本科毕业论文格式,制定公共政策的权力部门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社会各阶层的强烈关注。

当代中国公共舆论的特征有群众性、代表性、政治性和多样性。公共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政治沟通的动力有四个原因:公共舆论是政权的社会基础、公众向政治系统表达利益的公共需求、各种利益之间的竞争与冲突、公共舆论的政治监督功能。“舆论监督之所以能够推动政治沟通,其根本原因在于,舆论监督的公开性能够形成一定的政治威慑力。舆论监督虽然不具有强制力,也不能直接产生法律效果,但通过批评、揭露、呼吁、建议等手段,却能够产生出强大的舆论压力、心理压力及社会影响。它能够监督政府负责地进行政治沟通,履行自己的责任论文提纲格式。”[5]

其次,事件公众体现了公众群体关注并维护自身利益和社会公益的意识,部分公众正在慢慢的培育和长成为公民。公民群体不仅善于利用政治沟通维护合法利益,还对政治沟通的渠道起着塑造作用,在进行政治利益表达时会通过成熟与合法的途径进行,这就促进了政治沟通机制的完善和社会的稳定。“公民是现代政治生活的基本单位,是各种政治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政治的一般过程,它既是政治过程的起点也是政治过程的终点,因此,公民在现代政治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种重要性体现在政治过程的每个部分和每个环节”[6]。

以厦门PX事件为例,政治沟通的发展过程首先是非制度性的,集中表现为“散步”事件,接下来便是制度性政治沟通阶段,即公民参与程序的出台和人民建议征集活动等。厦门市政府就PX项目工程停建搬迁还是缓建问题,通过媒体、网络、座谈会等渠道邀请市民参与,充分展现沟通的意愿,市民们也积极主动参与到其中,促进了事件的最终解决。《南方周末》这样评论到:“在事件全程中,我们见识了厦门市民强烈的公共精神,见识了他们的英雄主义气概,见识了一个新阶层,即以中产阶层为主体的市民阶层的崛起,他们那样的帅气,那样的坦荡,仿佛一个阳光少年。他们的崛起意味着人民已经长大本科毕业论文格式,意味着一个新时代正在到来,即市民时代正在到来。”[7]

5、总结

事件公众能在今天的中国出现,这标志着在当今中国社会中,公民的政治要求和公民意识已经在走向成熟。公众在具体日常公共事务(也就是问题)上投入关切、贡献意见、有所建言,逐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行为公民,并推进政治沟通的规范和完善。正如戴扬所说,“就具体问题表述立场就等于构建公共领域。”具体的公共问题讨论和辩论“可能在几十年中都对谁参与讨论和用什么语言来讨论产生影响。”一个社会的“有效公共结构”就是这样逐渐积累而成的[8]。

作者姓名:邢林

工作单位:中共上海市闵行区委党校

[1] K.W.Deutsch,The Nerves of Government: Models of PoliticalCommunication and Control, New York:Free Press,1963.

[2]参见“政治沟通”辞条,[英]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诺主编,邓正来译:《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592页。

[3]徐贲:《传媒公众和公共事件参与》,参见221.231.132.79/show.php?id=3858。

[4] T. Gitlin, Illusions of Transparency, Ambiguities of Information.Notes on the Globalization of Fugitive Communities. In Tore Statta, ed., MedialE the Transition of Collective Identities. Oslo IMK Reports Series. OsloUniversity Press, 1996.

[5]谢岳:《当代中国政治沟通》,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第16-21页

[6]谢岳:《当代中国政治沟通》,第61页。

[7]《祝愿厦门PX事件成为里程碑》,载《南方周末》,2007年12月20日。

[8] Daniel Dayan, The Peculiar Public of Television.Hermes, 11-12(1997).)

时事与政治论文第4篇

高中政治与时事政治之间密切相连、互通有无。时事政治的学习是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大事的主要渠道和途径,能够扩充学生的知识面。但学生大多把它看作为是一种新的负担,由于国际上发生的大事很多,学生为了应对考试必须要把这些牢牢记住不是件容易的事,在这时,时政反而会给学生留下枯燥、无味又无用的坏印象。所以,在课堂内外,必须调动学生学习时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时政学习变得游刃有余,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突围策略:优化教学方式与时俱进、日新月异是时政的显著特点,但大多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甚少,让学生感到生疏、提不起兴趣也实属正常。但如果教师能优化教学方式,以一种新的方式代替死记硬背,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就可以拉近时政与学生的距离。例如:2014年3月5日上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会议上国务院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教师应提前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并在课堂上首先让学生谈谈对此次会议的感受,做出简单点评,如在此次会议上明显少了官话套话,多了与群众间的联系,让人倍感亲切、真实,这就是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所得到的收获和心得体会。这种做法的目的是让学生多关心国家大事。在课外了解在课内加以巩固,让时政在学生脑子里的印象更深,达到更好的记忆效果,并给学生创设活跃、宽松的课堂气氛,以便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更加游刃有余地学习时政。

二、教学内容无味

虽然政治课本与其他课本不同,它为了与时俱进,几乎每年都有修改,但主要内容变动不大。在多数学生眼中,政治教材内容不仅索然无味,而且大多是在讲套话、空话、大话,很难与实际生活接轨,也很少能在生活中得到应用。此外,政治书本上的文字大多生硬,语言过于官方,学生读起来反而觉得“如同嚼蜡”,出现了读不懂、不想读等情况。所以,教学方式多样、政治课堂“生活化”、应用多媒体教学等,都是提高学生对政治学习兴趣的合理方式。突围策略:催生学生学习兴趣传统的教育理念早已不适合当今“时髦”的学生,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理念,研究出多种教学方案,采用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中引入情境等方式来催生学生学习政治的激情。例如:在学习《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中,如何让学生分清并理解,价值决定价格与供求影响价格?此时,教师可以举一些生活实例,借此使教学内容更加易懂、教学对象更易接受。如以苏州为背景,在前几年,由于房屋需求量增大,房价一路飙升,紧接着“炒房”行为严重,国家决定严厉打击,出台了一系列相应措施,包括加强国有土地调控、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等,所以近年来房价得到控制,再加上人们的购买热度减弱,房价有所下降。试问:如果你是一位房地产开发商,会为了紧急出售房屋而将房价降到十年前的价格吗?此时,学生大多笑了,因为这是不可能出现的情况。在这个事例中,学生可以体会到供求关系对于房价有影响,但真正决定房价的是房屋本身的价值,由于房屋建设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所以它的价值基数很大,房价下降到十年前的价格是不可能的事。教师可以尽量为学生举出一些与生活联系紧密的事例,在学生的生活实际中融入所教的知识,让书本更加贴近生活,催生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

三、课后练习如何选择?

新授知识的巩固离不开课后的练习,在课后习题中,学生可以逐步掌握解题技巧,发散思维,增加学习效率。但是,当今各大书店辅导资料浩如烟海,如何从中选择真正适合学生的?一直以来都是让学生及教师关心且头疼的问题。题海战术耗时耗力,还会让高中生宝贵的时间白白浪费在一些无价值的题目中。“一听全懂,一写不会”的情况也出现在大多数学生的身上,学生对刚接触的知识生疏,学习就像是走迷宫,而教师对于这个迷宫十分熟悉,课堂上教师带领着学生边走边记路,慢慢摸索着最佳通道,所以学生感到轻松,但是课后的练习需要学生独立完成,他们需要回忆课堂上所学到的,如果教师能够精心遴选习题,就像是给了迷宫中的学生一张地图,让他们能够快速走出迷宫。

四、突围策略:课后习题精心遴选

时事与政治论文第5篇

时事政治课堂的灵活性就像演奏一首动感而富有韵律的音乐一样,起、承、转、合,要把握有度、随机应变,必要时不惜突破预设,及时利用课堂生成的契机,取得异军突起的教学效果。请看下面这个课例(某校11月10日的一节政治课):教师刚跨进安静的教室,一件令他意想不到的事出现了:不知哪位学生在黑板上写下了“恒大夺冠啦”五个大字。

教师毫不犹豫地提起粉笔在这五个字后面添上一个大大的“爽”字,教室里立刻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有的学生挥舞着国旗,有的学生哼着国歌……大家激动的欢笑已经为这堂课渲染了热烈的气氛。

这一情况完全打破了教师的教学预设。他合上教材和备课本,微笑着说:谁有新买的报纸,请读一读恒大夺冠的新闻吧!于是一个学生自告奋勇读起来:北京时间11月9日,在亚冠决赛的次回合比赛中,广州恒大坐镇天河体育场1∶1战平韩国球队首尔FC。凭借客场进球优势,恒大最终力压对手捧杯,这也是中国球队第一次问鼎亚冠冠军。恒大夺冠是一座丰碑的开始。天河以精彩纷呈的竞技,海纳百川的胸怀,定格在中国足球史上。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对“恒大夺冠对中国足球发展有什么启示”展开了讨论。这次讨论很自然地形成了以资深球迷为骨干,其他球迷随时插入、众口纷纭的局面。临下课时,教师说,我来把大家的意见总结一下吧:恒大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中取得了飞跃的进步,证明了他们的市场化经营、职业化管理道路是成功的。中国足球走上职业化发展道路以来,遭遇的假球黑哨、国家队成绩低迷、俱乐部经营不善等难题,并不能说明职业化、市场化失灵,恰恰是改革还不充分造成的。因此,同我们开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中遇到的其他难题一样,对于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必须用深化改革的办法来解决。轻松的话题,激烈的讨论,在分享中国足球跨越进步的喜悦的同时,师生的思想和认识也在不断地升华。

二、时事政治课也要抓住时机,进行思想认识的系统整合

时事政治课的教学,不光是让学生去认识现象,更要注意从理论高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最困难也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还是以“中国足球现状与发展”话题为例:这一次,教师采用的教学策略有所不同,他提出了一个探究性的问题,要学生充分查阅各种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从中提炼自己的意见,书面回答。问题:请就中国足球发展中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问题不论大小,只要和足球有关都可以),给中国足球协会写一封信,提出自己的建议。

时事与政治论文第6篇

[关键词]时事政治;初中政治;兴趣;时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4007401

在初中政治课堂中,教师往往不会局限于教材中的内容,会融入当前的热点新闻作为政治教学的重要素材,或者组织学生对时事政治热点进行讨论、分析或竞赛。时事政治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具有以下重要作用。

一、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成了教师需要关注的焦点,也成了学生提升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建构主义理论提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十分重要的,要凸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政治是一门相对枯燥的课程,而在初中政治课堂中渗透时事政治,能够一改政治课堂死板枯燥的情况,让学生能够在时事政治内容的刺激下,转变传统政治课堂枯燥死板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政治课堂中设置新闻讨论环节。新闻讨论环节是让学生对有兴趣的新闻进行事件背景、事件缘由、事件解决策略等方面的讨论。教师组织开展的新闻讨论环节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学生阅读新闻、联系教材讨论新闻、教师最终点评。教师在组织新闻讨论的过程中要注意选择紧扣教材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时政新闻。在讨论过程中要及时开展指导工作,对学生提出的论点进行鼓励与引导。例如,在教学“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时,教师可以联系2015年10月政府提出要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实施“全面二孩”的政策来进行讨论分析。在对这一新闻的讨论中,教师可以紧扣教材,指导学生从是什么、为什么、要怎样的角度进行分析,联系教材中的计划生育政策等内容进行讨论分析。这种在初中政治课堂中渗入时事政治的新闻讨论环节,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改以往沉闷的政治课堂氛围,学生能够时刻跟随教师的脚步来进行新闻讨论分析。可以看出,时事政治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主动、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

二、可以丰富政治教学内容

在传统初中政治课堂中,学生往往只是针对教材进行固定模式的学习,虽然教材中涵盖的知识十分全面、系统,但是在变化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固定的政治知识内容难以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往往导致初中政治教学出现严重的滞后性。并且,传统初中政治教材中的知识点陈述枯燥,理论过多,缺乏相关的事例加以支撑,从而导致学生对初中政治教学失去兴趣。而在初中政治课堂中融入时事政治,则可以大大丰富教学内容,让教师能蛟诮滩慕萄е余开展时事政治教育。例如,教师可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开展时事政治竞赛活动,结合教材针对故宫博物院迎来成立90周年院庆、“一带一路”经济路线问题等进行竞赛,让学生在上课前进行相关资料的详细搜集,在课堂上以竞赛的方式进行讨论,然后安排小组代表发言,让学生能够充分发表自身的见解。

三、让政治课堂具有时效性

初中阶段教育对学生的培养不单单是要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知识,更加需要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课外知识。特别是对于初中政治课程来说,其中的知识点与社会发展、时代变迁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时事政治内容,让政治课堂具有时效性。将时事政治运用到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分析,让政治课堂不仅局限于教材。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时事政治的时效性与生活性,让学生密切关注自己身边发生的各种事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政治课堂的前五分钟,组织学生轮流朗读《时事报告》等杂志上的新闻,在给学生一定讨论时间后选择一至两名学生来回答问题,然后进行点评。这种方式不单单可以让初中政治课堂更加具有时效性,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融入时事政治是十分重要的,教师灵活、科学地使用时事政治材料可以弥补教材的固定性、滞后性,有利于教师组织学生结合教材对时事政治事件开展分析,进而提高学生利用政治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的来说,初中政治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时事政治的重要性,并努力提高自身应用时事政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金文平,张淑华.时事政治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16(14).

时事与政治论文第7篇

关键词:大众传媒 公共领域 政治文明 三鹿奶粉事件

政治文明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一施政纲领的提出确立了政治文明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民主政治,是以人民、权力制约、人权保障、宪法至上为基本内容和特征的文明体现,民主政治的核心就是政治参与,缺乏政治参与,民主便无法体现人民、自由和平等的价值,也不可能建构真正的民主政治制度。公民政治参与,最大的政治功能和价值在于通过影响政府的行政和决策,使国家政治体系的运作避免或减少对“公意”的可能的偏离,实现国家各种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公民政治参与的前提是政治信息的沟通和知晓,大众传媒(包括报纸、期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是社会的信息传播系统与舆论引导机构,在大众传播信息中有许多政治新闻信息,这对于公民广泛的政治参与可以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在政治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2008年我国社会生活中发生了诸多公共事件。大众传媒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政治文明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以2008年9月发生在我国公共生活中的三鹿奶粉事件为例,分析大众传媒在政治文明建设中可以发挥的作用。

三鹿奶粉事件中大众传媒的作为

三鹿奶粉事件是2008年发生在我国公众生活中的重要事件,这一事件被新华社和时代周刊评为2008年国内及国际十大新闻事件之一。其重要影响不言而喻。这是一起公共安全事件,2008年6月至9月中旬,在我国许多省出现了婴幼儿因为长期食用三鹿奶粉而导致的肾结石病症。9月17日,据国家卫生部统计的数字。肾结石患儿达到6244例,其中158例重症,3例死亡。从9月11日开始我国各级媒体对此事件做了全方位的报道,面对这样一种情况。我国政府开展了事故原因调查和食品卫生全国性检查。经调查,儿童患病的直接原因是奶粉中含有的三聚氰胺物质,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工原料,由于其中含有大量氮元素,常被不法商贩冒充成高蛋白物质加入。以提高检测时食品中蛋白质检测数值,还能大幅度降低成本。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动,这些行动包括: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1级响应、全力开展医疗救治、全面开展奶粉市场治理整顿,废止食品质量免检制度、追究相关企业及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等(省略,2008-09-19,大洋综合)。在这起举国震惊的食品安全重大事件中,大众传媒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其实,早在2007年年底,问题奶粉生产企业三鹿集团就陆续收到消费者投诉,反映有婴幼儿食用该集团生产的奶粉后尿液中出现红色沉淀物等症状,2008年5月17日三鹿高层接到产品出了问题的报告;7月16日,卫生监管部门甘肃省卫生厅就接到婴儿患肾结石病例明显增多的报告,这期间事态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直到患病儿童数量增加至6000多例,2008年9月12日三鹿奶粉才被卫生部彻底查封,而在这期间,我国新闻传媒所做新闻报道对于问题的发现、对于问题的揭示、对于问题的解决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甘肃媒体在9月9日报道了问题奶粉导致儿童致病的严重问题。使奶粉致病一事浮出水面。之后,全国多家媒体相继发出同样问题的报道,向社会发出了食品安全警示。9月11日,上海《东方早报》指出了问题奶粉的生产企业――河北省三鹿乳业集团,紧接着中央、省、市各级媒体报道了全国各地问题奶粉致病相关新闻,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运用各自的媒体优势,通过各种报道形式,反映问题奶粉导致的严重影响以及社会各界的反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以及地方电子媒介也都在重要时段了有关三鹿奶粉事件的各种新闻报道,可以说在这一公共危机事件中,大众传媒构筑了公众生活中的公共领域,媒体的联动最终形成舆论合力,对于政府行为的积极介入,对于政府迅速处理事件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众传媒在我国当代政治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民主政治,传媒业的兴起与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新闻传播带来的政治信息沟通的普及化和公开的政治意见表达渠道,同决策民主化、公民的广泛政治参与以及民主政治所要求的对于政治过程和政治人物的监督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从三鹿奶粉事件中我们再次看到了大众传媒在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这些作用具体体现为:

大众传媒在公众政治生活中可以发挥环境监测的作用。大众传媒通过及时发现社会生活中危及公共利益的社会事件,调查探讨这些事件下潜藏的社会政治问题,为政治文明的健康发展起到守望作用。英美国家对此有一个相关的概念叫媒体的“看门狗”作用,也就是说媒体要维护公众的利益,看公共利益这个门,为使公共利益免受侵害。大众传媒要及时就危机情况向公众发出警告。我们从三鹿奶粉事件中看到,媒体对于公共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确实起到了监测与警示的作用。这次事件涉及面之大、危害之严重,如果没有新闻媒体的及时报道,后果则不堪设想,那些一箱箱被下架、被烧毁的有毒奶粉也许会成为更多儿童的充饥之物,新闻媒体的报道向公众发出了危险警示,也向社会政治系统发出了相应警示。为公共管理决策、公共管理行动提供了充分的事实信息。大众传媒由于其畅通的传播渠道、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在社会环境监测中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为政府公共管理行为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

大众传媒可以为政治文明建设中公民知情权的实现提供支持。知情权是民主政治的基础,也是公民行使参与管理权的前提,媒体满足受众知情权的实现对于政治文明的建设与发展会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默多克在《数字鸿沟:通讯/传播政策及其矛盾》一文中指出:“充分的公民权依赖于五种基本的文化权利:(一)获得同作出个人决定和政治抉择相关的信息:(二)获得主要的知识框架以将信息整合成关于世界的清晰连贯的解释;(三)获得对于相互竞争的解释和政策的批评意见:(四)获得能充分而公平地反映所有社群的生活及抱负的表述;(五)获得作为参与

者和旁观者介人公共文化的机会。”大众传媒是信息的职业机构,而政治信息的广泛流通,是实现民主政治的重要前提,公民的政治参与。是政治民主的重要标志,而在公民的政治参与行为中,不论是参与政治决策、参与对公共事务的评议,还是参与社会政治活动,都需要以获取政治信息、了解政治情况作为前提。我国的大众传媒在性质上都属于国有,因此,在传递政务信息,满足公众知情权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在民主政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大众传媒可以在政治生活中发挥公共事务意见平台的作用。政治文明的标志之一就是在公共事务处理中,公民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以保证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大众传媒由于具有构筑政治生活中公共领域的能力,可以在这一领域中让更多的公民参与进来,平等自由地发表自己对公共事务管理的看法,因此,可以在政治文明建设中发挥公共事务意见平台的作用。这一作用的实现可以使社会管理层在掌握多方声音、多方意见的基础上,对社会事务管理作出最佳决策。传统媒体的读者信箱、听众热线、观众来稿等以及网络媒体的网民论坛、聊天互动等都是大众传媒所构筑的公共领域空间,是大众传媒社会公器性质的具体体现。三鹿奶粉事件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同大众传媒构筑的公共领域平台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中,更多的公众通过大众传媒参与了此事的关注、报道与评论,使这一事件成为全民事件,为政治决策的科学化提供了有利资源。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大众传媒所构筑的公共领域对于政治文明建设所能起到的积极作用。

大众传媒在政治文明建设中可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舆论监督是公众通过新闻媒介对党务、政务和一切公共事务的公开,对国家机关各级公务人员的施政活动,以及社会公众人物(包括政治家、演艺明星、上市公司等)的监督,这种监督既包括揭露和批评。叉包括评价和建议。新闻媒介对坏人、坏事,特别是腐败行为的揭露和批评是我国现阶段舆论监督主要的和常见的形式。对于政治生活中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管理问题,或者各种违法乱纪问题,媒体可以通过议程设置,调动公众意见,形成舆论,对相关事件当事人施加压力,保障权力处在公共监督的视线之下,这是腐败及其他政治不文明行为最为惧怕的有效手段。由传媒作为中介的舆论监督,是现代民主政治中对权力进行制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西方新闻传播史上,舆论监督对于政治生活构成影响的案例不胜枚举。众所周知的美国“水门事件”就是《华盛顿邮报》等媒体率先对美国政治丑闻的揭露抨击,是导致尼克松下台的导火线,媒体在西方公众的政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近年来的反腐倡廉过程中,大众传媒也发挥了重要的舆论监督作用,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说:“要进一步加强各项监督制度建设,把党内监督、专门机关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紧密结合起来,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来为人民谋利益。”因此,大众传媒进行舆论监督报道。发挥舆论监督功能是促进政治文明建设的有力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