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鸟的天堂教案(合集7篇)

时间:2023-03-07 15:16:17
鸟的天堂教案

鸟的天堂教案第1篇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

2、想象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的有关句段,背诵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美丽奇特。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造句。

3、认识“鸟的天堂”,初步体会景物动态和静态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作者简介。

2.揭示课题。

(对作者巴金作简单介绍,既是一种文学修养的熏陶,也是从语文的内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要求:(1)读正确;(2)读通顺。

思考:谈谈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自由读是一种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的读书方法,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能对课文有一个完整初步的了解。)

2.检查反馈。

(1)课堂交流: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这个问题的设计旨在促进学生认真阅读,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完美,但有助于了解学情;教师的宽容评价,有利于学生树立阅读的信心。)

(2)个别读课文,随机学习生字和部分新词。

(读的是个别学生,检查出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字词的学法似乎有些凌乱,但有实效。)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速读课文。

思考: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怎样分?为什么?

(1)自己读读、划划、想想。

(2)小组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

(简化分段,强调清晰分段的思路,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

2.检查反馈。

四、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轻声读课文第5、7、8自然段,想象所描写的情景。

2.质疑:在这些句段中,有那些你不太理解的问题?

(尊重学生的质疑,鼓励学生相互作答,教师重点指导。质疑是一种重要能力,既有利于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知识和能力,又激发学生边读边思。)

3.在这些句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有感情朗读。

(1)尝试有感情朗读。

(2)朗读指导。

(3)有感情朗读有关句段。

4.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背诵7、8自然段。(机动)

(给学生选择的权利,也就是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培养学生自主的阅读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部分的有关句段,感受“鸟的天堂”里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理解“应接不暇”、“留恋”等词语的意思,会用“应接不暇”造句。

3.精读课文,体会课文描写景物动态和静态的方法,了解作者观察描写的精细、巧妙。

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第一部分的第5、7、8自然段。

(1)比较:这三段话之间有什么不同点?

(引导学生在感性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分析,领悟作者观察、描写之巧妙。)

(2)尝试将这三段话按树根、树枝、树叶的顺序改写成一段话。

(这是一项语言表达练习,同时也是理解的深化。)

2.自由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

(1)思考: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并想想你的感受来自于课文的什么地方?

(宽泛的问题,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心理空间,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素质。)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拨:

①理解“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一句。

A.想象句子所描写的情景。

B.有感情朗读句子。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应接不暇”。

二、熟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由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课文。

比较:两个部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在这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做出比较,教师应有限度的认可这些答案,并引导学生认识在内容和写法上的本质联系和区别,比如静态与动态等。)

2.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句段。

三、延伸课文,鼓励探索

1.置疑。

(在置疑中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弥补一些教学中遗漏的问题,可以称为教学民主,也可以理解为因学而教。)

2.介绍“鸟的天堂”的地理位置、历史与现状,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

四、作业

鸟的天堂教案第2篇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

2、想象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的有关句段,背诵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美丽奇特。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造句。

3、认识“鸟的天堂”,初步体会景物动态和静态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作者简介。

2.揭示课题。

(对作者巴金作简单介绍,既是一种文学修养的熏陶,也是从语文的内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要求:(1)读正确;(2)读通顺。

思考:谈谈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自由读是一种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的读书方法,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能对课文有一个完整初步的了解。)

2.检查反馈。

(1)课堂交流: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这个问题的设计旨在促进学生认真阅读,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完美,但有助于了解学情;教师的宽容评价,有利于学生树立阅读的信心。)

(2)个别读课文,随机学习生字和部分新词。

(读的是个别学生,检查出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字词的学法似乎有些凌乱,但有实效。)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速读课文。

思考: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怎样分?为什么?

(1)自己读读、划划、想想。

(2)小组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

(简化分段,强调清晰分段的思路,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

2.检查反馈。

四、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轻声读课文第5、7、8自然段,想象所描写的情景。

2.质疑:在这些句段中,有那些你不太理解的问题?

(尊重学生的质疑,鼓励学生相互作答,教师重点指导。质疑是一种重要能力,既有利于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知识和能力,又激发学生边读边思。)

3.在这些句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有感情朗读。

(1)尝试有感情朗读。

(2)朗读指导。

(3)有感情朗读有关句段。

4.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背诵7、8自然段。(机动)

(给学生选择的权利,也就是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培养学生自主的阅读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部分的有关句段,感受“鸟的天堂”里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理解“应接不暇”、“留恋”等词语的意思,会用“应接不暇”造句。

3.精读课文,体会课文描写景物动态和静态的方法,了解作者观察描写的精细、巧妙。

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第一部分的第5、7、8自然段。

(1)比较:这三段话之间有什么不同点?

(引导学生在感性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分析,领悟作者观察、描写之巧妙。)

(2)尝试将这三段话按树根、树枝、树叶的顺序改写成一段话。

(这是一项语言表达练习,同时也是理解的深化。)

2.自由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

(1)思考: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并想想你的感受来自于课文的什么地方?

(宽泛的问题,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心理空间,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素质。)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拨:

①理解“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一句。

A.想象句子所描写的情景。

B.有感情朗读句子。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应接不暇”。

二、熟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由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课文。

比较:两个部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在这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做出比较,教师应有限度的认可这些答案,并引导学生认识在内容和写法上的本质联系和区别,比如静态与动态等。)

2.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句段。

三、延伸课文,鼓励探索

1.置疑。

(在置疑中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弥补一些教学中遗漏的问题,可以称为教学民主,也可以理解为因学而教。)

2.介绍“鸟的天堂”的地理位置、历史与现状,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

四、作业

鸟的天堂教案第3篇

1.学习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课后练习题3的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3.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领悟作者抓景物特点进行联想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2.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个人阅读感受。

教学准备:

1.课前师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上网或查阅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文字、图片、音像等),开资料展示会。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自选目标,展示预习成果。

课前,教师提供给学生能体现层次性并带有方法提示的“预习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自选目标和方法来预习。课前5分钟,学生对照“预习要求”,汇报自己完成哪些任务。课始,教师抽机检查,巩固预习所得。

(评:语文学习是个性化行为。自选目标的预习考虑了学生个体差异和潜能的独立学习。预习成果的展示,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二.整体感知课文。

1.交流自学感受:鸟的天堂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要求学生分别用一个词、一个短语或一句话来说。

2.速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出了作者经过鸟的天堂后发出赞叹的句子。

课件出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三.揭示研读专题,开展研读。

㈠让学生围绕以上这句话提出问题,从中提炼研读专题:

①前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后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

②为什么巴金爷爷会发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这样的赞叹?

独立研读课文2.小组合作研读,得出初读成果。

㈡集体交流:

1.引入学习描写大榕树的相关段落。重点学习七、八自然段,体会榕树的美。

⑴围绕描写榕树枝杆多、树大的相关语句,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了解大榕树的特点,体会、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通过交流,相互启发,共享学习心得。教师顺势进行朗读指导)

⑵围绕描写榕树叶子的相关语句,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学生实际,以及自己的感受谈体会,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教师要珍视学生的个体感受。)

通过以上环节,归纳:

远:许多株一簇簇

榕树大

近:一株干:不可计数绿

根:垂伸茂盛

枝:卧富有生命力

叶:翠绿堆

⑶教师参与朗读7、8两段,进一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感悟榕树奇特的美。

(评:把阅读与质疑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思考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感悟有机结合,让学生经历“读—思—悟—通”的学习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行为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2.引入学习描写群鸟的相关段落,体会百鸟齐飞的动态美。

⑴演示课件(群鸟齐飞图,配乐朗诵课文),让学生重点品味12、13自然段;

⑵自由练读12、13自然段,再小组个人赛读,每组评出最棒的一个人;

⑶小组推荐,选两位同学朗读12、13自然段;(课件配乐)

⑷交流感受:你想到了什么?

⑸师生共同感悟,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评:以不同形式的读来代替讲,在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感悟表达技巧,拓展升华和积累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创设情境,进行语文实践。

推荐“小鸟”参加鸟类演讲比赛。课件出示主题:我们的生活多么快乐。

要求:根据课文12、13自然段的内容,发挥想象,自由表达。

1.以小组为单位,自由练说,评出一位高手参赛。

2.生准备后交流,生生互相评价。

小结:精彩的演讲,使我们更加喜爱大榕树,也更加珍惜我们快乐自由的幸福生活。当然也忘不了人类对我们的友善与保护。此时,我们也更能体会出巴金老爷爷的赞叹:

齐读:“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评:把演讲这一学生熟悉的活动方式引进课堂,把教材“还原”成生活场景,让学生在现实的、生活化的“生命态”中展开“对话”,活化了教材。)

五.自选练习

教师出示以下三组不同形式的练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任选其中一项,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1.摘抄:把本课中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来;

2.画鸟的天堂:根据文中描写的情景来画鸟的天堂,可插入简短的文字说明;

鸟的天堂教案第4篇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下,笔者主要是按照以下教学过程开展教学:一是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就是通过向同学们介绍鸟的生活习性,询问学生公园中哪个时间短鸟比较多等问题,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导入课堂;二是泛读课文理清层次,在教师引导下对课文内容进行泛读,理清课文所讲述的主要内容和特征;三是识记生字,由教师对课文中的生子进行讲解和书写,引导学生朗读生字、书写生字;四是精读课文感受情趣,就是由教师或者让学生朗读课文,重点讲解作者所描写的主要景象,所表达的情感和所采用的描写方法;五是全班统一进行课文感情朗读,并总结全文;六是课外延伸,深化大自然的茂盛和魅力,强化学生对大自然的情感体验。在传统阅读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会了生字,了解了课文所要表述的内容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方面是学生参与度比较低,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另一方面是该模式扔属于“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思考能力的发展;再一方面,长期的灌输式阅读会让学生逐渐丧失阅读兴趣。为改善教学效果,笔者尝试使用尝试教学法开展《鸟的天堂》课堂阅读教学。

1.教学准备

首先,提前将班级学生分为10个小组,每个小组学生有4人或者5人,同时制定和强调课堂规则:一是每组在集体展示中表现优异或者在小组中个人发言表现优异,则奖励“棒棒券”,每周五根据“棒棒券”的积累张数按照规则减免周末作业;二是如小组在课堂表现不佳,如准备不充分、讨论中说闲话打闹、活动参与不积极等则按照规则扣除“棒棒券”,到周五若“棒棒券”为复述,则增加周末作业;三是将小组视为一个整体,原则上实行同奖同罚。

其次,编制尝试学案。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相对差一些,所以要编制尝试学案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编制学案既要体现教学重难点,还要为学生自主预习和学习提供指导。《鸟的天堂》尝试学案的主要内容有:

学习目标:(1)能够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学会课文中生字词;(3)能够用自己话叙述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不同时间段作者经过鸟的天堂时所遇到的不同场景;(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描写的生命景观之美;(5)领悟作者寄情于景的表达方式。

尝试过程:(1)自由读课文,圈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通过查阅字词典或者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生词;(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3)自主探究,回答以下问题:第一,作者看到的大榕树是什么样子,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了描写;第二,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大概是在什么时间,写出了鸟的什么特点;(4)迁移拓展,理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句话,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2.教学过程

首先,课堂导入。笔者引用生活中的例子,如公园中鸟类、小区中鸟类等为例,导入课堂。

其次,字词学习。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讨论课本中已圈画出的生字词的读音、大概意思和笔画,当堂听写生字词,对错误率较高的字词加以强调并当堂订正(棒棒券)。

再次,引导学生再次品读《鸟的天堂》内容,并对学案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并在教师的主持下进行小组间的全班交流。对于表现好的小组发放“棒棒券”,对于表现不好的小组扣除“棒棒群”,并进行记录。

接着,结合学案中提出的问题,在教师的带领下全班进行深入文本,品读内容。在此过程中对提出的问题、表达的意境进行讲解。同时引导学生比较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和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到景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还要对作者所采用的表达方式进行讲解。在品读内容完成之后,让学生理解鸟的天堂所形成的原因在于大榕树所提供的环境,同时大榕树旺盛的生命力优势大自然赋予的,让学生感受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引导学生增强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最后,写法迁移学以致用。《鸟的天堂》作者花了很大篇幅来说明“鸟多”,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具体都有哪些鸟呢?这些鸟的名称是什么?怎么用一个词来形容“鸟多”呢?从而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并学以致用。

鸟的天堂教案第5篇

一、结合实际,巧用资源备好课。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只有课备充分,才能上好课。远程教育资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教案、课件、资料、作业……怎样利用好这些资源为自己教学提供服务呢?我觉得在备课时教师就要在深钻教材基础上,充分去浏览这些与教学相关的资源,结合班级学生实际,摘取对自己课堂教学有益的教案,图片,课件,作者资料、背景资料等,优化组合成适合教师自己教学风格的个性化教案,制定能突破教学重难点的辅助课件,为教学提供有力保证。如我在准备执教《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前,为上好这堂课,我除了浏览远程教育资源网提供的教学设计,还浏览了相关教学设计不下十篇,结合我们农村学生见识短,根本没人去过“鸟的天堂”这个地方,摘取了资源提供的大量关于介绍榕树美和鸟的天堂鸟多的图片做成了课件,并把其中最能体现“鸟的天堂”美的一张图片做了课件主画面,配上了舒缓的《秋日私语》钢琴曲,让课件声形并茂,能直观形象地体现大榕树的美和“鸟的天堂”的美,更能让学生进入课堂就犹如置身于“鸟的天堂”,渲染气氛,为学生感受榕树美和鸟多这一课文重难点奠定了一定的学习基础。

二、直观形象,巧用资源上好课。

现代语文课堂教学提倡“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主要是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感悟文本,每节课的关键就在于怎样引导学生突破重难点。而农村学校的教学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往往是“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许多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课文重难点突破时大多是采取“死记硬背”、“多讲”、“多读”等方式让学生强化记忆、理解,很少由学生自己直接主动探究感受体会的,那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很死板,不能灵活运用。但是如果在教学中我们能巧用资源,把对课堂教学有利的资源引进课堂,那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使教学效果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如我在教学《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时,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文章的难点)“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句话对于农村小学生而言,单纯地让他们读,不借助媒体的辅助,理解起来是很困难的,在教学这部分时,为了让学生有自己独特的体验,感悟,我除了让学生反复读这句话,出示了事先从资源上下载的课件:翠绿的大榕树和配有这句话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进而引导学生提出质疑:“新的生命”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再让学生自由地读一读这句话,然后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与伙伴交流交流,最后全班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有了课件直观形象的课件的辅助,思维活跃:有的说是风吹,有的说是阳光的照射,有的说是藏在树叶下小鸟在动……学生畅谈自己理解后老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朗读,就能把大榕树的美、生机勃勃表现得淋漓尽致了,有效地突破了重难点,让学生灵活地掌握知识,达到预定的目标。

三、激情感言,巧用资源拓展课。

现代语文教学模式,特别注重课堂结尾的总结与延伸,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语言。但是仅凭教师简单的说教,是调动不起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的。如果能巧妙地用好远程教育提供的教学资源,就能给学生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让学生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情感,更容易打开话匣子,有感而言。同样我在教学《鸟的天堂》快结束的时候,趁学生正沉浸在“鸟的天堂”美景中,教师忽然话锋一转,播放了资源中引用的一个片断(出示“鸟的天堂”环境被破坏的图片):一个来自网上的最新消息,“鸟的天堂”由于人们不爱护环境,使“鸟的天堂”不再是“鸟的天堂”,很多鸟飞走了,湖面上许多垃圾漂浮……老师声情并茂朗读后,痛心地问:同学们,当你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说什么?会做些什么?学生亲眼目睹此景,纷纷围绕“做环保小卫士”发表自己见解,这样既训练了学生语言,又达到了渗透环保教育的目的,可谓“一举两得”。

鸟的天堂教案第6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中的《去年的树》是篇充满真挚情感的童话故事,通过乌儿与树之间的约定,揭示出友情以及信守诺言的可贵。女作家新美南吉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歌唱的快乐、寻找的无助、告别的哀婉,带给人淡淡的伤感和弥漫心田的回味。教学这篇课文,同样需要诗意的营造,让学生沉浸其中,获得语言与精神的共生。但是笔者认为,课堂诗意需扎根于语言运用的土壤,这样才会对学生的语言学习和成长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不妨来看这一课中对话部分两位教师的教学,据此来与大家探讨课堂诗意的构建。

【教例一】

师:来,我们找找课文共有几组对话。

生:共四组..乌儿与树的对话,鸟儿与树根的对话,鸟儿与大门的对话,乌儿与女孩的对话。

师:我们先看第一组。同学们,冬天快到了,大树的好朋友小鸟要到南方过冬,一对好朋友依依惜别,大树对小鸟说——(生齐读:再见了,小乌!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师:乌儿说——(生齐读: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师:鸟儿就飞走了。依依惜别,这句话应该怎么说?大家自个儿练练,(生练读,师指名读)

师:你要走了,心情怎样?

生:难过,

师:为什么?

生:要离开朋友了。

生:舍不得。(生读)

师:你的声音真好听,像小鸟唱歌一样.但这个保证要再坚定些。

(生再读,齐读,分组对读)

师:乌儿说完就向南方飞去,第二年春天,小鸟满怀深情地去找大树,可是大树却不见了,小鸟问了又问,找了又找小鸟的心情同学们能不能通过读体会出来?

(学生小组练读后,教师请四组同学进行演示,接着让学生分别评价读的情况。然后,教师又引出——星星剧场课件出示:星星剧场的美丽画面)

师:老师要挑一名同学来演主角小鸟,小鸟演好了,电视就成功了当然前提是必须把台词背熟、等会儿小鸟在教室里飞来飞去,飞到谁的面前,谁就跟她对话也就是说,每个同学都要做好当演员的准备.(指名学生扮演小乌,学生合作表演课文这一部分内容)

【教例二】

师:没错,孩子们,你们看,五个人物四次对话,构成了我们这个童话故事最重要的内容。这样,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四次对话,好吗?怎么读呢?咱们来分一下角色。

(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四次对话。读完后,教师引导学生把视线聚焦在课文旁白上)

师:真是,旁白没读好,当然,这也不能怪我,因为我发现我读的提示语或者说旁白,太简单了,读着没劲儿。就那么简简单单的三个问,你让我怎么读?真没办法读啊!孩子们,你们说怎么样的提示语读起来有味道,有感觉啊?

师:你真有经验,怎么加提示语的动词,怎么加提示语的形容词?大家看,前面我们学过的那个童话,叫作什么来着?

生(齐答):《巨人的花园》.

(屏幕出示《巨人的花园》对话片段,师生共同体味这篇课文是怎样写提示语的,在讨论“需写表情”后,教师让学生打开作业纸,为本课对话写提示语。学生接着交流并朗读)

生:树恋恋不舍地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师板书:恋恋不舍)

师:鸟儿呢?

生:鸟儿含泪说:“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师:鸟儿是含泪说。(师板书:含泪)

师:真好!孩子们,树和鸟儿要分别的时候,一个依依不舍,一个难过;一个恋恋不舍,一个含泪。有了这样的体会,有了这些提示语,我们再来读读树和鸟儿的对话,我来读旁白,这次我保证能读好。

(根据板书,加上提示语,师生再次合作朗读树和鸟儿的第一次对话,声情并茂。用这样的方法,自然过渡,依次加上不同提示语,师生合作朗读接下来的三次对话,体会鸟儿的心急如焚,伤心欲绝)

师:孩子们,从鸟儿的心情当中我们分明能够感受到她跟树之间的那份感情。这份感情如果用一个词儿来形容的话,那就是——

生(齐答):深厚。

师:请允许我再写一遍“深厚”,你也可以在书上再写一遍。(板书:深厚)让我们体会着这样的感情,再来读一读鸟儿的这些对话……

【反思】

以上两则教学片段,应该说都紧密结合文本的语文特点,进行了精心的预设,体现了教者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在教例一中,读语言一悟心情一促个性一显自我,课堂无疑与诗意相伴,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是轻松的,也是舒适快乐的。在教例二中,教者始终以“读”这一主线贯穿教学,在读中品,读中思,读中悟,学生的情感渐入佳境,课堂同样诗意绵绵。诗意相随,这是两节课共同的特点,但如果细细比较,我们会发现这两则案例却又有着很大的不同之处。

首先,语文课的核心目标是什么?当然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语文课堂只有将语言文字运用与教学紧密融合,学生才能从中获得语言能力的提高和语文素养的提升。以上两则案例中,很显然,案例一重视学生的个性张扬,但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却是有所欠缺的,学生只是在同一水平上进行表达,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而案例二紧扣提示语添加这一要求展开教学,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人物的心情,并用朗读来加以表现,这无形中是对学生进行了很扎实的语用训练,所以,案例二是贴着语文的核心目标行进,学生得到的提高也是实实在在的。

其次,怎样更好地进行表达,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方法,这是语文课应当承担的任务。拥有方法,会让学生学得更好。特别是对这样充满温情的文本,怎样把学会表达融入其中?案例一在这方面没有涉足,而案例二可以清晰地看到教者教学的路径指向。无论是故意提出旁白读不好的问题,还是回顾《巨人的花园》片段,再到讨论借鉴如何“写表情”,都是为内化提示语写法做准备,教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学生的“写”与对文本内容情感的~悟”紧紧融合在了一起,“写”不着痕迹是为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品味服务,同时也为学生今后表达能力的提高服务,可谓一举数得。

鸟的天堂教案第7篇

近年来,微课很“火”,教育界如火如荼,行政层大力提倡,学术界争议不断,可汗学院、电子书包、翻转课堂、混合学习……各种微课的应用形式使课程改革百花齐放,但一线教师制作的大部分微课并没有应用于实际教学,在常态化教学中叫好不叫座,尤其在“翻转”难度最高的语文课堂,更是让一线教师无所适从。在从事初中散文微课开发与应用的研究中,课题组把微课作为辅助教学的资源或手段,使其在课堂上得以常态化应用,提高了学习绩效、激发了学习欲望。课堂讲授的过程中,对于用口授方式无法解释清楚的内容,或学生由于缺乏生活体验不易理解的知识,或教师觉得自己讲解得不够清楚到位的地方……都可以有计划地运用“插播微课”的方式。语文课堂教学中插播的微课可以帮助教师设置情境、突破重难点、提示易错点……常用的有讲授型微课和故事型微课两种类型,在散文《猫》的教学中,微课是这样融入课堂的:

教学内容: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猫》第2课时,讲解第三只猫死亡的原因。

教学目标:1.回顾作者家中的三只猫;2.寻找吃掉芙蓉鸟的真正“元凶”。

教学过程: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由郑振铎先生描写的《猫》,猫是人类的好朋友,作为宠物之一,深受人们的喜爱,现在,笔者就与同学们来看一看生活中那些可爱的猫们。

教师把课前录制好的微课视频,投放到教室大屏幕上给学生们看,猫的图片,猫的声音,数字化的学习环境,给学生带来自由、宽松的学习体验,使注意力最大程度地集中。

每一只猫啊,都非常可爱,同样作者家中也曾养过三只猫,我们今天就与同学们一起回顾这三只猫,寻找吃掉芙蓉鸟的真正“元凶”,先来一道回顾课文,从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几个方面说说它们的不同形象。

第一只猫,是从隔壁家要来的……第二只猫,是从舅舅家抱来的……(着重讲)第三只猫是张婶从门口捡来的(来历);毛色花白,并不好看,瘦,毛还被烧掉了几块,更加难看(外形);它与前两只猫在性情上很不同,不活泼、又很忧郁(性情);所以在家中呀,若有若无,得不到大家的喜爱(家中地位);最终却因芙蓉鸟事件被我打跑,在邻居家的屋顶上死掉(结局)。

在这里的讲述,教师插入一段讲授型微课帮助学生明确,由于采用这种视听结合的方式,使课堂丰富、活泼并具有吸引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会更加清晰,而且,分享微课后,上课开小差没弄清楚的同学可以课下反复地看,真正实现让每一个学生“精熟学习”。

联系全文知道了因作者以为芙蓉鸟是被第三只猫咬死的,暴怒之下用木棒打它,最后受冤而死在邻居家的屋脊上,后悔莫及的作者,难过得家中永不养猫。究竟是谁吃掉芙蓉鸟的?为了还它一个“清白”,我为同学们请到了侦探界的大家柯南先生,看看他是怎么侦破这次的案件的。

这里是森林110,现在接到郑振铎先生家的芙蓉鸟被杀的情况,对此立案侦查。先看案发的现场,在第20段中这样描述:“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在22段:“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可见,当时非常得惨烈。如今,把犯罪嫌疑人定在第三只猫的身上,来看看它的作案证据有哪些。案发前,“那只花白猫对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两个“凝望着”让作者对它产生了怀疑。案发后,又看见“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吃着可怜的鸟腿了。”弄假成真,最终惩罚它:“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然而,真凶却不是它,因为李嫂一天早上发现猫又来偷吃鸟,乍一看原来是一只黑色的猫,到这里,本案告破!案件定性:这是一起冤假错案。

在视频中,教师充分发挥个性与创造力,将传统课堂里芙蓉鸟死因的“灌输”,设计成学生最喜闻乐见的动画片,让学生做个真正的神探,体会警察破案的经历。精练简短的教学视频,随时随地的观看体验,自由选择的趣味学习,这些充满时代气息的元素,令学习这件事有了不同的意趣。

案件告破了,作者有了反思,我想请同学们也想一想“在这个冤案中,作者错在哪里?从这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把你的答案写在作业本上,明天一同交流分享。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一次微课再会!

这节课最后,教师适时地播放了一个讲授型的课后练习微课,引起学生的思考、讨论和回答。课堂中师生边看视频边答题的做法,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以饱满的精力学到了解题的方法,视频中“老师”讲授与课堂里老师的“实时互动”相融合,也有效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在这堂课上,教师在教授关键知识点时,选择用微课来替代当堂讲解,那么学生的反应又如何呢?

课后,大部分学生很支持这种形式――

“能够当小侦探,我觉得好开心!”“很喜欢,因为视频中老师讲得时间短、条理清晰,比平时有意思。” “和老师上课讲的内容一样,不过微课更能吸引我。” “视频可以拷贝到手机上,回家也看看,不会做就再看几遍不用担心听不懂了。”……

也有个别学生感到不适应――

“不喜欢,因为讲的进度太快了。”“如果可以边看边讨论,就比较有趣。”

由此可见,学生对于插播微课的课堂是喜闻乐见的,因为教师在微课里讲解得更加简短、清楚;看完微课后,学生可以立即就不明白的地方向老师求助、跟同学讨论,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微课视频带回家随时观看,实现了学生的“混合学习”。而学生的建议则是:不必等到微课全播放完再讨论,可以在关键处暂停,有困惑的地方随时讨论、及时解决。

上述插播微课的案例也带来一些启示――微课播放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随时观察学生的学习反应,即可适时调控课堂的学习节奏,又可发现、归纳出学生的学习特征:哪些知识容易造成学习障碍、哪种形式的讲解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运用微课的目的在于强化课堂的利用率,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细节,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微课不同于PPT,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动态讲解才是微课的最大特征和功用;微课所呈现的故事情境可多参看电影、新闻和网络视频,经筛选之后,创新为故事型微课的素材。